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训练含解析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训练含解析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训练含解析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训练含解析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地貌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B、长江三峡是地壳上升、河流侵蚀下切形成的

C、内蒙古高原西部的大片戈壁和裸岩荒漠是风力作用的产物

D、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蚀地貌

2、下列词语,从地质作用的观点看,正确的是()

①水滴石穿②沧海桑田③稳如泰山④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⑤坚如磐石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3、下面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的河口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的哪岸相连()

①甲岸②乙岸③丙岸④丁岸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地貌及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的内能

C、变质作用是外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

D、只有内力作用才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5、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下列各图所示意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常见的河流侵蚀地貌是()

A、V形谷

B、角峰

C、冲积扇

D、河漫滩

7、下面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华北平原

B、珠江三角洲

C、云南路南石林

D、东非大裂谷

8、下列地质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

B、外力作用

C、变质作用

D、内力作用

9、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

10、下列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板岩

11、图中A、B、C分别代表某河流的上、中、下游河段,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依次是()

A、侵蚀、堆积、搬运

B、搬运、堆积、侵蚀

C、搬运、侵蚀、堆积

D、侵蚀、搬运、堆积

12、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型冰川谷

13、属于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改变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植树造林③填海造陆④修筑梯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4、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漫滩()

A、一般出现在凹岸

B、枯水季节接受堆积

C、侵蚀作用强于堆积作用

D、洪水季节被淹没

15、下列全部属于外力侵蚀成的地貌是()

①河口三角洲②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③荒漠地区的风蚀蘑菇

④新月形沙丘⑤高山顶部的角峰⑥海边沙滩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6、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山坡陡立,地质学上称之为块状山,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A、断裂上升

B、褶皱弯曲

C、冰川堆积

D、风力侵蚀

17、假设某城市坐落在一组由背斜和向斜构成的地质构造上,若该城市打算修地铁,单考虑地质构造,位置应选择在()

A、向斜中心处

B、背斜中心处

C、向斜与背斜的过渡处

D、向斜或背斜的一侧

18、华山西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二、判断题

19、从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看,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普遍规律。

20、从地表形态上看,背斜向上拱起,一定形成山岭。

三、综合题

21、读下列四种自然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①泰山②司春女神③桂林山水④风蚀蘑菇(1)关于图中四种景观主要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冰川侵蚀

B、②风力堆积

C、③地壳运动

D、④风力侵蚀

(2)下列山地与泰山成因相同的是()

A、庐山

B、天山

C、太行山

D、阿尔卑斯山

22、读某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该地先后依次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地壳运动

B、地壳运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地壳运动、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沉积作用、地壳运动、侵蚀作用

(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背斜形成的山

B、乙—向斜形成的山谷

C、甲—可能有地下水

D、乙—适合修建隧道

23、读人民币版面图案图,判断以下问题。

(1)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五台山风光

B、桂林山水

C、卧龙自然保护区

D、长白山天池

(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冰川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海浪侵蚀作用

24、读“我国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________。(2)①处地质构造为

________,在地形上成山岭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②③处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________。(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丙、丁处依次形成的地貌类型有哪些?(4)丙丁两个水文站测到河流径流曲线更平缓是________。

25、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形上看,甲地是________;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原因。________

(2)乙地的地貌类型为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____(3)如果该图的陆地表示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表示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处常会形成哪些地貌?试述其成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是典型的风力堆积地貌,D错。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答案】 B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流水侵蚀作用可以水滴石穿,①正确。地壳运动可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也变是沧海桑田,②正确。泰山是断层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的山地,可见泰山并不稳,③错。在地势平坦地区,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会出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④正确。岩石在外力作用下会被风化、侵蚀,坚硬的花岗岩也会形成花岗岩球状风化物,可见坚如磐石不现实,⑤错。①②④对,B正确。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答案】 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向哪岸偏哪岸受侵蚀,对岸堆积。从图中可看出,左图为南半球向左偏,顺河流流向,乙地位于河流的左岸,受侵蚀,甲地位于河流右岸堆积与小岛相连接;右图为北半球向右偏,顺河流流向,丙地位于河流的右岸受侵蚀,丁岸堆积,小岛与丁相连接。C正,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答案】 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太阳能,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答案】 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①、②、③、④四图依次表示褶皱构造、风蚀蘑菇地貌、河口三角洲地貌和断层构造,其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①和④。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答案】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V形谷是因为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角峰是冰蚀作用形成,冲积扇与河漫滩都是河流堆积作用。故A。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答案】 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内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变质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主要是河流的冲积作用,云南石林主要是流水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答案】 D

【考点】内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从大范围而言,海陆分布与宏观地形来看,地壳的移动与变形主要是因为内力作用导致的,只有部分的三角洲与平原是河流的外力作用形成,主导作用还是内力作用,局部地区可能是外力作用为主。

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内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答案】 C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图中A是褶皱,B是断层,C是三角洲地貌,D是火山喷发,只有C是外力作用中的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其他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答案】 B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答案】 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图中A出受流水侵蚀作用呈V形谷,到了下游的C处主要是流水的堆积作用而形成冲积平原,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答案】 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A是河流的侵蚀作用地貌,B也是流水的侵蚀作用,C是河流的堆积地貌,D是冰川的侵蚀地貌。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答案】 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明显的,为了谋求生存和发挥在那,人类从类没有停止过改造周围的环境活动。主要方式有围湖造

田、填海造陆、修筑梯田等,植树造林可以保护地表形态。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答案】 D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河流中下游易形成河曲,凸岸以堆积为主、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漫滩一般形成于凸岸;洪水期水量大,河流搬运和堆积能力强,河漫滩堆积作用显著,此时河流水位高,河漫滩可能被淹没。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答案】 C

【考点】外力作用与地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相关知识。①为流水的沉积地貌②为流水的侵蚀地貌③风力的侵蚀地貌④为风力的沉积地貌⑤冰川的侵蚀地貌⑥为海浪的沉积地貌。故属于侵蚀成的地貌为②③⑤C正确。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外力作用与地貌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6、【答案】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块状山的地质构造为地垒,是岩层断裂后,岩块上升形成的山地地貌。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答案】 B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背斜中心处可以利用其原有的拱形构造修建地铁,比较安全。向斜是储水构造,在此修建地铁易发生透水事故。故答案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答案】 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在断层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叫做地垒,在地垒的基础上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地堑构造。在地堑构造上常有许多典型的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平原等。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判断题

19、【答案】错误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因此,一般而言,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普遍规律。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0、【答案】错误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背斜长期受外力侵蚀,会形成山谷,叫背斜谷。故说法错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21、【答案】(1)D

(2)A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1)①泰山是断块山,是断层构造形成,与冰川侵蚀无关,A错。②司春女神是酷似地貌,是风力等外力侵蚀形成,B错。③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溶蚀形成,不是地壳运动形成,C错。④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D对。(2)泰山是断层构造形成的断块山。庐山是断块山,A对。天山、太行山、阿尔卑斯山是褶皱山脉,B、C、D错。【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答案】(1)D

(2)C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1)读图,根据岩层的结构和地貌状态分析,该地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然后地壳运动,水平挤压形成了褶皱构造。地壳抬升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了背斜谷,向斜山,D对。(2)甲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形成的是向斜山,A错。乙处岩层发生措动,是断层形成的山谷,B错。甲处是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可能有地下水,C对。乙是断层,不适合修建隧道,D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答案】(1)B

(2)B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20元人民币的背面为桂林山水图案,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2)桂林山水图案,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因为流水的侵蚀(溶蚀)形成的。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答案】(1)海陆间水循环;雨水补给

(2)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成山岭;②

(3)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

(4)丁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1)图示中河流注入海洋,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所以图中河流最主要的水源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2)图中,①处岩层向下凹,所以地质构造为向斜。由于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在地形上反成山岭。图中②处是背斜构造,是储油构造;③处是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所以可能找到石油、天然气的是②。(3)在流水作用下,图中乙位于河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地貌。丙位于河流中游,地形平缓,形成河漫滩平原。丁处位于入海口,形成河口三角洲地貌。(4)丙丁两个水文站,丁在下游河口处,地势更平坦,所以测到河流径流曲线更平缓是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答案】(1)山地;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地。

(2)冲积扇(或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物质在山前(山麓)沉积。

(3)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这是由于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

【考点】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相关知识。(1)读图,从地形上看,甲地是山地;从地质构造上看,甲地属于向斜。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形成山地。(2)读图,根据乙地放大图分析,乙地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或洪积扇。乙地位于山麓地区,河流的出山口,河流流出山口,水流速度减缓,携带的泥沙物质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3)图示是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前的宽广大陆架受到挤压抬升,从而隆起,沿大陆外缘排列,形成岛弧。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碰撞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其前缘形成深海沟。所以在亚欧板块的前缘形成岛弧,在太平洋板块的前缘形成深海沟。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有关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有关知识。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因长江水自西向东流,所以长江水对南岸的侵蚀力大于北岸,最终岛屿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北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思路解析: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昼夜交替现象;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不同经度有不同地方时。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黄赤交角存在导致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在其影响下产生了四季和五带。 答案:A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思路解析: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的时间为1月初,到远日点的时间为7月初。所以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时间上很近,但不相同。 答案:二分日指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二至日指冬至日(12月22日)和夏至日(6月22日)。不同。 10 分钟训练 (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2010广东,11—13)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图1-3-1 1.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 思路解析:AB为夜弧,同一纬线上的ABCD夜长相等,为5小时,昼长相等,为19个小时,日出地方时为2时30分。 答案:B 2.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思路解析: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开始向东到日界线止,B点为0时,AB弧为3月1日,则BCD弧为3月2日,NA经线为日界线,NB经线为105°W,即西七区为0时,则东七区为3月2日的14时。 答案:C 读图1-3-2,完成3—4题。 图1-3–2 3.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以下两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并能够根据图示判定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和二分二至点的位置;(2)全球各地随太阳直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

作者姓名:杨学文:延庆县第五中学 张云霞:延庆县第三中学 课题: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读: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等。 学情分析:延庆五中学生在初中大部分为学校中等生,在进入高中时,属于较差质量的生源。但是,尽管生源质量差,他们的地理科学习基础却相差不大,仍然有希望在地理科的学习中获得较好成绩。这样的学生也有一点非常令人担心的毛病:那就是学习习惯非常不好,这样的现状导致了学生们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因此,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们主要在两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是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方面下工夫,争取让教师自身成为有人格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师,另一方面,就是在授课的时候,狠抓学生的课堂常规,慢慢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最终,受益于好习惯。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通常是将知识化难为易,在课堂中穿插大量的与生活和知识有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认为地理有用而提高学习地理科的欲望。在本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采用与实际生活有关的事例、现象,或者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小故事、flash等助学生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本节教材的知识。 学习目标:1、学生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2、学生通过观察说明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 4、学生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学生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 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6、学生能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意义 7、学生能联系实际解释时差、季节的形成原因,并了解时区、区时和日界线 等最基本的概念。 8、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宇宙观并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更加激发了对科学的探索 的精神。 教材分析:本节是继前两节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后,学习的内容从宇宙转移到地球,并且主要研究地球这颗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主要讲解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及其意义。地球运动部分是很难学的一部分知识,之所以难学是因为学生难以建立空间概念。化解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尽量用地球仪演示,或者画立体图,还有就是电脑动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想象地球运动的情况及产生的地理意义。在学习了两种基本形式以后,继续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于地球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讲述,一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二是地球公转的地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练习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 ①1个恒星日②1个太阳日③23小时56分4秒④24小时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地球自转速度来考虑,高纬度发射火箭的条件比低纬度更加有利 B.中山站、新加坡、鹿特丹三地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C.广州、武汉、北京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依次增大 D.上海、漠河、曾母暗沙三地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相同 3.下图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除两极点外,其他各点都相同 B.1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度,用了23小时56分4秒 C.北纬40度自转的角速度,约为每分钟0.25度 D.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即自东向西 5.8月30日,某天文爱好者利用天文望远镜进行天象观测,21点整牛郎星进入镜头。如保持天文望远镜不动,8月31日牛郎星再次进入镜头的时间是:() A、20时56分4秒 B、21时3分56秒 C、21时整 D、21时56分4秒我国于2013年6月11日发射了“神舟”十号飞船,并于13日与天宫一号实现交会对接。据此完成6~7题。 6.“神舟”十号发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先快后慢 D.最快 7.在“神舟”十号发射时,下列有关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D.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8.每年的国庆节假日期间(10.1-10.7),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加快 B.逐渐减慢 C.先加快后减慢D.先减慢后加快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9~10题。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运动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第二轮专题 专题1地球运动 一、考情深度解读 1.考点分布 2.命题趋向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本专题命题有以下走势: 一、从考查内容来看,高考侧重于考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时区、区时、日界线、标准时、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运动及其意义等主干知识。 二、从能力要求来看,高考侧重于考察空间想象能力、读图能力、逻辑推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注重考查地理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的整合。如日照图的变形、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应用和延伸等。文综试题更是侧重于考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历年文综卷命题大多以此作为高考选拔的一道“分水岭”,如xx年湖南文综卷10~11题的“中星定点”问题、xx年全国文综卷Ⅰ的9~11题“阿拉斯加日偏食”问题。 三、从命题形式上看,有两大特点。第一,以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生活情景作试题的素材来进行设计。命题的切入点越来越体现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文综卷更是如此。第二,除考查本单元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内在联系外,逐步趋向与地理环境要素,如气候、水文、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综合。 二、主干知识整合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形成:如右图所示。 2. 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导。 H =90°-∠B=90°-∠AOB

=90°-(∠COB-∠COA) =90°-纬度差(所求点和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 [纬差的计算]: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二分二至日为例)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D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1-2中C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 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每年夏至日(6月22)H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H达最小值。如右图A所示。 ⑤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每年冬至日H达最大值,夏至日H达最小值。如右图B所示。 (3)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 ①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太阳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如下图A)。 ②非极点地区:非极点地区的太阳高度在一日内是有变化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下图B)。

高一地理地球的运动专题练习题

1 地球的运动专题——选择题(一) 1、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90°W ,89°S B.80°E ,40°N C.10°E ,1°S D.180°,71°N 2、下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3、每年“五一”期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南移动 B.北半球,向北移动 C.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4、下列地理现象,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①昼与夜 ②昼夜更替 ③长江入海的河道逐渐向南迁移 ④极昼和极夜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关于太阳高度的正确叙述是 A.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都大于0度 B.晨昏线上,太阳高度小于0度 C.某一地点,一天中太阳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纬度高的地方太阳高度总是较大 6、在酒泉向正东方向发射的火箭,由于地球的自转,火箭实际飞行的方向会 A.向北偏 B.向南偏 C.向东偏 D.向西偏 7、如果黄赤交角变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 B.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8、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日期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某地有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房高度相同,据此回答下列9~10题: 9、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A.66°34′ B.23°26′ C.45° D.90° 10、该地纬度可能是 ①23°26′N ②21°34′N ③25°26′N ④68°26′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下左图是一幅经纬网图,在ABCD 四点中,最早沐浴到新世纪阳光的是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2、下中图为昼长时间变化曲线图,4条曲线所代表的地区纬度从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abcd B.cadb C.dcba D.bcad 13、下右图是一年中不同节气晨昏线图,在北半球按季节更替次序排列顺序与图幅相符的是 A.a 冬至b 秋分c 夏至d 春分 B.a 夏至b 秋分c 冬至d 春分 C.a 冬至b 春分c 夏至d 秋分 D.a 夏至b 春分c 冬至d 秋分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地球和地球运动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案 地球和地球运动 一、高考展望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转变。 二、知识总结 (一)地球知识 1.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纬。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用20°W 和16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侧视图俯视图圆柱投影图 图1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

(完整版)初一地理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测试题

初一地理测试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6357千米 B、6378千米 C、6371千米 D、4万千米 2、0°纬线是() A、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B、最短的纬线 C、经过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附近 D、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3、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变化的规律是() A.没有变化 B.度数增大 C.度数减小 D.变化无规律 4.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5、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地球表面积约为 5.1亿平方千米 D、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6、以下不属于纬线特点的是() A、所有纬线都是圆圈 B、所有纬线长度不一定相等 C、所有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D、所有纬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7、赤道的长度约为() A、6371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5.1亿千米 8、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B、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C、沿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D、沿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北走,不改变方向,能回到出发地点 9. 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 D.也就是180度经线 10. 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11.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 A.经度0°,纬度0° B.经度180°,纬度0°

高中地理试题地球运动(有答案)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AOD=75°。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B.20时30分C.19时00分D.18时30分 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 则北京时间为() 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 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 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 4、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0经线,这时其所 在地点的区时不可能是 A、29日12点05 B、30日11时55分 C、30日12点05分 D、31日12点05分 5、已知在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1100E,400N)比乙地(1150E,300N)白昼长56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A、日出早28分钟 B、日出早56分钟 C、日落迟20分钟 D、日落迟48分钟 图1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α等于20° 6.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 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7.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当整个东半球正好进入夜半球时,某科学考察船上直立的桅杆的影子不见了。 8.其地理位置可能是………………() A.0°,110°W B.0°,70°E C.23°26′N,20°W D.23°26′N,160°E 9.此时的日期可能是………………() A.6月22日左右B.12月22日左右C.春分日D.夏至日 10.此日以后,有人看到太阳总在南方,自己的影子也总在南方,一直持续近半年。此人的位置在下图中的() A.①B.② C.③D.④ 右图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中心点为北极点ANB为正三角形。 11、若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A.7日0时 B.7日16时 C.8日16时 D.8日8时 12、此时,一艘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正途经北印度洋海区,船员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一天,正午桅杆影子朝正南方向 B.这一天,船员经历的昼长于夜 C.这一天,船在行驶过程中顺风顺水 D.这一天,日出时间堪培拉比上 海早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点 地球运动专题(全国通用)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 2013年高考在即,小编整理了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球运动专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大行星按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4、月球:(1)月球的正面永远都是向着地球,也有昼夜更替。 (2)无大气,故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大,陨石坑多,无声音、无风, (3)月球表面有山脉、平原(即月海)、火山。 5、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0)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

周期:①恒星日(23h56m4s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 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 途中时间 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 区时差=时区差 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 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 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 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速度慢; 意义: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的更替④五带的形成

历届高考地理试题(地球运动部分精选)

地球运动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04年春季高考文综卷)我国最西端(约730E)在帕米尔高原上。据此回答1~2题。 1.3月21日,我国领土最西端日出时北京时间约为() A、8时18分 B、9时8分 C、10时28分 D、11时18分 2.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接近最快 B、接近最慢 C、由最快转慢 D、由最慢转快 【答案】1.B 2.A 解析:此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能力及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掌握不住地方时的计算方法易出错。 1.由题干可知,此时为春分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时刻为6时,北京时间为120oE的地方时,通过计算可知北京时间为9时8分。2.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最晚时,表示昼最短,此时为冬至日,地球公转到 近日点附近,公转的线速度接近最快。 (2002年全国文综卷)2002年1月1日,作为欧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据此回答3-4题: 3. 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在当地时间9时开市,17时闭市。若某投资者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 东京(139.5°E) B. 香港(114°E) C. 伦敦 D. 纽约(74°W) 4. 在上述假定的营业时间内,下列各组金融中心能保证24小时作业的是( ) A. 法兰克福、新加坡(104°E)、伦敦 B. C. 伦敦、香港、旧金山(122.5°W) D. 【答案】3. D 4. C 解析:这两道题目是以区时的应用为核心,区时的准确计算为前提来设问的。第3小题通过区时的换算即 可得出答案。第4小题根据题意推出三个城市须分别相差8个时区即符合题意。 (2004年高考江苏卷)读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5-7题: 5.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6.此日在(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限时练

微专题106: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重点、难点剖析】 一、时间的计算与日期的判定

1.巧用数轴计算时间 时间的计算几乎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计算时间时利用数轴进行计算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如下: 首先要弄明白数轴上的数与时区、经度的关系:数轴上的原点对应中时区中央经线即0°经线,+1到+12对应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1到-12对应西一区到西十二区中央经线的位置,0到+12对应东经0°到180°,0到-12对应西经0°到180°。如下图所示: 实际操作方法: 第一,画一数轴,数轴上只需有原点(即中时区中央经线的位置)和正、负方向,刻度不用画。 第二,在数轴上表示出两个时区的位置,东时区在正方向,西时区在负方向。并计算出两时区在数轴上的距离(用S表示)。 第三,在两个时区之间画一箭头,方向由已知时间的时区指向未知时间的时区。如果箭头指向负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减去S。如果箭头指向正方向,就用已知时间加S。 2.日期的区分 地球上的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另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只有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如下图所示: 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东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8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几时,新的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就是几小时;反过来,全球新一天的范围所占时间是几小时,180°经线上的地方时就是几时。

--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基于核心知识分层原则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策略--以高中地理必修Ⅰ《地球的运动》为例 陈庆军 (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福建厦门 361021) 摘要:高中必修Ⅰ因为自然地理的理科属性和综合性,在知识构建、空间关系、逻辑过程、综合运用等方面对学生都有比较高的要求。高初中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衔接落差,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通过梳理教材和配套图册,依据课标、考纲和近年高考会考试题,理出核心知识,并根据其呈现形式、教学目标水平要求、相关学科配合程度、学生的熟悉程度、技巧层次等制定分层原则,相应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提供优化资源、和诸如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先行组织者等学习方法的辅助学习,课堂师生及时互动、主要由教师讲授等教学策略,落实“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努力达成爱学、会学、学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自然地理;核心知识分层原则;教学策略;自主学习 实施新课程以来,高中自然地理(必修一)从体系、结构、内容、表现形式等诸多方面都体现了新教育理念。但因高初中地理内容和教法学法的巨大现实落差、数理化生相关学科知识教学严重滞后,或有迎合考试评价致讲授内容、教学方法取舍失衡等诸多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叠加,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地理难度不亚于物理、数学,以致不少学生一开始就对地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并严重影响后续教学的正常开展。课堂教学方面,满堂灌、赶进度仍是普遍现象,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累。通过对教材的全面系统梳理,结合高初中课标和高中各阶段性目标如会考高考要求,根据学习内容特点和高中各阶段学生知识技能思维能力等客观实际,以及学生的层次差异和要求,对必修Ⅰ自然地理核心内容依据一定原则进行分层,通过教师引领下的课内外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机联系数理化生等学科内容,密切结合乡土时事等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最大限度发挥地理图析功能,教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概念图,精简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凸显学科的现实意义、价值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为师生减负提质。 一、核心知识的界定 本文所述的核心内容是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知识,以及掌握上述知识所必需的相关知识。 本文所述的核心知识的具体内涵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其外在形式为历年会考、高考等试题涉及的具体考点。 二、核心知识的分层原则 1.根据涉及的关联内容的难度、多寡(即信息强度)分层 2.根据易混程度分层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试题

右图中的外圆圈表示30°纬线圈,O为海洋, ∠AOD=75°。读图回答问题。 1.若劣弧AD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落时刻 (当地地方时)是() A.21时30分 B.20时30分 C.19时00分 D.18时30分 2.若劣弧AD表示2007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2007年2月28日,则北京时间为 ()A.2月28日13点B.2月29日13点 C.3月1日1点D.2月28日1点 3.当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B.影响我国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C.成都必定处于下半夜D.B地一定处于白昼 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为昼弧, =,α等于20°,据此回答问题。 4.此时,太平洋标准时间为 A.13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5.此时,过地心与M相对应的点的昼长为 A.9小时20分 B.10小时40分 C.13小时20分 D.14小时40分 6、读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图,下图中最外圈为赤道,虚线表示回归线与极圈, ABC代表晨昏线,黑粗线为日期分界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外围正确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图上标出180°E、45°W经线的度数。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2)在图上相应位置用斜线画出夜半球 (3)如果有一架飞机沿着晨昏线从A飞到C, 其飞行方向是。

(4)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5)此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在日出、正午、日落时的日影朝向依次是()A.西南.正南.东南 B.正西.正北.正东 C.西北.正北.东北D.西北.正北.东南 (6)此日过后,北京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长夜短,但昼渐短夜渐长 C.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但昼渐长夜渐短 (7)此时A点正午太阳高度为度,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 7.下图甲图中曲线ABC的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日期为,地球公转速度较(快或慢); (2)此时北京时间为时; (3)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的分界线是、此时新的一天在地球上占。 (4)乙图中虚线小圆为极圈,在乙图中,画出此时的晨昏线,并标出夜半球。 正当美国宇航局为“勇气”号出现的问题一筹莫展时,“勇气”号的孪生兄弟“机遇” 号火星车仍按照原计划于太平洋标准时间2004年1月24日晚9时05分(北京时间25日下午1时05分)在火星表面登陆,以寻找火星上是否存在水的线索。阅读材料,完成9—10题。 8.材料中的“太平洋标准时间”指的是() A.太平洋中部的地方时 B.西五区的区时 C.120°W的地方时 D.美国东部共同使用的时间 9.下列四幅图中与太平洋标准时间6月8日15时的情况相吻合的是() 读图14,回答问题。 1500W 00 1800 虚线为晨昏线 B 阴影表示黑夜 A 1450E 8日 C 1650 9日 N N 8日 9日 1650 D 图13

高中地理 微专题 地球运动专题练

微专题:地球运动及地理意义下图是“地球自转等线速度示意图”,R、T在同一纬线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所在的半球位置和纬度位置是 A.南半球高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 C.南半球低纬度D.北半球高纬度 2.R点地形最有可能是 A.丘陵B.高原 C.山地D.盆地 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在太空部署完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后,将() A.绕日旋转B.不属于天体C.进入河外星系D.成为地球卫星 4.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西昌发射中心具备的优势有() A.晴天多,发射时间窗口多B.纬度低,发射获得初速度大 C.日照强,充分利用太阳能D.海拔高,发射节能效果佳 2018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于北京时间11月11日0:00开市,当天24小时累计下单金额达2135亿元,覆盖235个国家和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5.留学英国伦敦(零时区)的莎莎同学开始“秒杀”心仪特价商品的时间为当地时间()A.10日8:00B.11日8:00C.10日16:00D.11日16:00 6.“双十一”时,下列城市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6小时B.7小时C.8小时D.9小时8.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分别在伦敦和悉尼(151°E)留学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 A.当地时间22~23时B.北京时间19~20时 C.当地时间21~22时D.北京时间20~21时 青岛(120°E,36°N))的小明同学计划在今年五一期间到乌鲁木齐(88°E,44°N)探亲,下图示意小明打算预定的2020年4月30日车票信息(车票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从青岛北站出发及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看到两地的太阳方位分别是A.西南方向、东南方向B.西北方向、西南方向 C.西南方向、正南方向D.西北方向、正南方向 10.Z105列车到达乌鲁木齐车站时,小明马上给在青岛的妈妈打电话报平安,小明和妈妈手表显示的时间是 A.9:52、10:00B.10:00、10:00 C.10:00、12:00D.12:00、12:00 下图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与非阴影部分日期不同。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P 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 A.90°E,0:00B.90°W,0:00 C.90°E,18:00D.90°W,18:00 12.新旧两天分别用m日和m-1日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日占全球的1/4B.PN处于昏线上

初一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案设计 地球的运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②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根据课标要求:学会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并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地球运行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判断。 ①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论与无神论的教育。 ②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具有空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具,找出重点、难点,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让学生从观察入手巧妙地突破。层层深入地理解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培养学生能力。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本节的重点难点内容。二是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要求,讲授知识做到深入浅出,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有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留了一个问题,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本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问题。 教学新课 我们继续用地球运行仪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在演示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观察和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①地球绕着太阳公转时,其轨道是什么形状?(椭圆形) ②地球公转时是斜着身子还是直着身子?(斜着) ③地球公转时地轴指示的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没有) ④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到达哪里?最南呢?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几次经过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两次) 尝试从演示中发现地理问题,教师提出探究思路,让学生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注意:老师演示时速度不要太快,若运行一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的话,可以反复一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必须以板图的方式进一步做具体的解释:地球在公转时,是斜着身子的。它斜着身子,是因为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个尖角,这个夹角是66.5°。正是因为这个夹角的存在,才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最北到达北回归线,最南到达南回归线,这也是南、北回归线得名的原因。 试想,假如地球不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也就是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夹角是90°,那太阳直射点还会移动吗? 为使问题更简单明了,教师将地球运行仪的地球仪取下来,换上一个皮球来演示。 搭建一知识台阶,帮助学生理解。低台阶、高密度。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会移动,始终在赤道上。 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上,那么南北半球在一年中获得的太阳热量会有变化吗? 没有。 没有热量的变化,会不会有气温的变化?不会。 地球在一年中没有气温的变化,会不会有季节的变化? 不会。 由此看来,正是因为地球斜着身子公转,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暑往来,于是就产生了四季。 这就解释了我们上节课留下的疑问。

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1.3《地球的自转》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要认识和掌握地球自转方向、周期、速度、区分恒星日和太阳日掌握自转角速度、线速度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结合相关示意图概括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科学宇宙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发展变化的,提高自己的地理文化素养,培养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及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自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三、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抽象,重难点较多,且无法直观地感知到地球的运动,必须通过一些地理现象和借助其他天体的视运动来分析推理。在学习活动中,对知识、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探究能力的要求高,学生学习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与联想能力,将静态与动态、时间与空间要素有机结合,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演示法、情境法、图解法、画图法,演示加强学生的认识。这样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设问质疑,导入新课 【设疑导入】我们的地球为什么不是正球型呢?古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 【总结讲解】“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要辩证的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正确,但对于江西而言却是很不科学的。学完本节内容,同学们便会知道问题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13,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地球的自转》2、类比情境,剖析问题 【新课讲究】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的运动知识,我们知道,地球的运动形式有自转、公转的两种形式。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地球的自转【板书】 一、地球自转的特征 1、地球自转的定义 (让学生自己波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提问】地球仪在绕着什么中心转动呢? 地轴就是自转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地球中真的有这么一根轴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试题:地球运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球运动 一、选择题 每年的5月31日前后,日落时(地方时19时左右)的金色阳光洒满美国纽约曼哈顿(40°N,74°W)的所有某走向的街道,呈现一幅壮观的景象,即“曼哈顿悬日”。下图示意此时阳光与街道的位置关系。据此回答1~2题。 1.5月31日,曼哈顿的人们欣赏“悬日”景观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全球6月1日的范围约占一半 B.天安门广场正举行升旗仪式 C.智利圣地亚哥(西五区)夕阳西下 D.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年中影子最短 2.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可能是( ) A.9月10日 B.1月15日 C.7月12日 D.12月10日 解析第1题,曼哈顿经度是74°W,时间为19时左右,计算可知,此时0时经线为1°E,则6月1日范围为1°E向东到180°,约占全球范围的一半。天安门广场举行升旗仪式与日出同时,根据计算,此时北京时间为8时左右,而该日北京日出时间早于6时。曼哈顿位于西五区,智利圣地亚哥也在西五区,此时时间也是19时左右,但智利圣地亚哥在南半球,该日昼短夜长,日落在18时前。巴黎埃菲尔铁塔一年中影子最短是在夏至日。第2题,曼哈顿该走向街道,日落时会出现同样“悬日”现象的另一日期应该是与5月31日太阳直射纬度相同的日期,且这两个日期近似与夏至日时间间隔相同,计算可知该日可能为7月12日。 答案 1.A 2.C 某日正午,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

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3~4题。 3.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 A.东 B.西 C.南 D.北 4.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 B.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 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 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解析第3题,哈尔滨位于北温带,雕像影子正午朝向北方,且位于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所以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正西。第4题,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经过十字路口时,车辆向东行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故王女士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时,因太阳高度变小,雕像的影子变长。太阳视运动向西部天空转动,则雕像的影子向东转动,2小时后为14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 答案 3.B 4.D 下图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之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与测试

侧视图 俯视图 圆柱投影图 图1 地球和地球运动 一、高考展望 1、通过地球光照图及其变式,考查学生计算时间、判断昼夜长短等能力。 2、由单纯考查地球知识转向考查这些知识的应用,由单一视角切入向多视角综合考查 转变。 二、知识总结 (一)地球知识 1. 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 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低纬、中纬和高 纬。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经度:零 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 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 (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 ①确定纬线与纬度 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

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 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 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全球各地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因为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大约是111km/1°。 赤道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最大,约为111千米,由于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纬60°纬线上的长度为赤道上的一半,所以在各纬线上经度差1°的弧长就不相等。在同一条纬线上(假设此纬线的纬度为α)经度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cosαkm。因此,两地若在同一条纬线上,只要知道两点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两点间的弧长。 (四)时区与日界线问题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各时区内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区时,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日界线与180o经线并不完全重合。 ①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 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地区中央经线上的地 方时。如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也就是采用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知道了这个关系就可以进行地方时与区时之间的换算。 ②日期变更线 日 日界线 人为界线 经线 0时所在的 自然界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