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半期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5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A .点AB .点8.如图,在⊙О中,弦AB A .2B .329.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BC 4,5,则△ABC 的面积为(A .25394+B .10.如图,已知二次函数交点B 在(0,2)-和(0,1)C -①0abc >;②42a b c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6.将二次函数223y x x=-++的图象在=+与新函数的图象恰有象如图所示.当直线y x b三、解答题17.按要求解方程:(1)x 2﹣x ﹣2=0(公式法);(2)2x 2+2x ﹣1=0(配方法).18.某商场一种商品的进价为每件30元,售价为每件40元.每天可销售48件,为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降价促销.(1)若该商品连续两次下调相同的百分率后售价降至每件32.4元,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2)经调查,若该商品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销售8件.若每天要想获得504元的利润且尽快减少库存,每件应降价多少元?19.如图,点E 为正方形ABCD 外一点,90AEB ∠=︒,将Rt ABE 绕A 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DF DF 的延长线交BE 于H 点.(1)试判定四边形AFH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已知7,13BH BC ==,求DH 的长.20.如图,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一条弦,且CD AB ⊥于点E .(1)求证:BCO D ∠=∠(2)若42CD =,OE =21.在58⨯的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四边形(0,0)O ,(3,4)A ,(8,4)B 图,并回答问题:(1)将线段CB 绕点C 逆时针旋转90︒,画出对应线段(2)在线段AB 上画点E ,使45BCE ∠=(3)连接AC ,画点E 关于直线AC 的对称点22.某区某水产养殖户利用温棚养殖技术养殖白虾,并从原来的每年养殖两季提高至每年三季.市周期的70天里,销售单价P (元/千克)与时间第()()120140415040702t t P t t ⎧+≤≤⎪⎪=⎨⎪-+<≤⎪⎩,,(t 都为整数)函数关系如图所示.(1)求日销售量y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式;备用图(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2)点P是抛物线上一点,且位于第一象限,当参考答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旋转中心的确认,解题的关键是熟知旋转的性质特点8.D【分析】由圆周角定理可得∠【详解】解:∵∠ACB=45°,∴∠O=2∠ACB=90°,∵OA=OB,25+12)∵∠90,30ABC ACB ︒︒=∠=,AC 2,AB ∴=由勾股定理得:2BC AC AB =-∵将△BCP 绕点B 顺时针旋转60°∴△BPC BHG≅∆∴,60BP BH PBH ︒=∠=,HG =∴△PBH 是等边三角形,∴PH BP=∴PA PB PC PA PH HG++=++∴当点A ,点P ,点G ,点H 共线时,∵∠ABP PBH GBH ABP +∠+∠=∠∴∠150ABG ︒=∴∠30GBN ︒=∵GN AB⊥∴1123322GN BG ==⨯=,由勾股定理得,2BN BG NG =-∴235AN AB BN =+=+=∴22253AG AN NG =+=+=∴PA PB PC ++最小值为27∴3+b =0,解得b =-3;当直线y =x +b 与抛物线(y x =恰好有三个公共点,即()214x x b --=+有相等的实数解,整理得b =214-,所以b 的值为-3或214-,(2)∠BCE 为所求的角,点E 为所求的点(3)连接(5,0)和(0,5)点,与AC 的交点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轴对称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2.(1)()2200170y x x =-+≤≤(2)第26天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738元∴∠QEP =∠QCP =60°.故答案为60;(2)∠QEP =60°.以∠DAC 是锐角为例.证明:如图2,∵△ABC 是等边三角形,∴AC =BC ,∠ACB =60°,∵线段CP 绕点C 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Q ,∴CP =CQ ,∠PCQ =60°,∴∠ACB +∠BCP =∠BCP +∠PCQ ,即∠ACP =∠BCQ ,在△ACP 和△BCQ 中,CA CB ACP BCQ CP CQ =⎧⎪∠=∠⎨⎪=⎩,∴△ACP ≌△BCQ (SAS ),∴∠APC =∠Q ,∵∠1=∠2,∴∠QEP =∠PCQ =60°;(3)连结CQ ,作CH ⊥AD 于H ,如图3,与(2)一样可证明△ACP ≌△BCQ ,∴AP =BQ ,由于A(4,0),B(1,3)∴3=32ABPPMS=△,∴3=32ABPPNS=△,易得∠BAC=45°,若BAG OBC BAO ∠+∠=∠则∠OBC=∠GAE,∴△BOC∽△AGE,即∠+∠=∠,若BAG OBC BAO则∠OBC=∠GAO,。
选择题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分布最广的语言分别是( )A. 英语、汉语B. 汉语、英语C. 汉语、法语D. 法语、日语【答案】B【解析】了解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地区。
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及东南亚等地区,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亚洲南部、北美洲、大洋洲,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故答案选B。
选择题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①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3%;③的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1%,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④的死亡率与出生率接近,其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0。
选择题组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B. 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下降C. ③时期人口总数达到最多D. 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2】下列各国中,目前人口发展情况与④时期类似的是( )A. 泰国B. 德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1】C【2】B【解析】【1】自然增长率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口情况,②时期的出生率最高,人口总数最多,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下降,故B符合题意。
【2】图中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也就是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德国是发达国家,符合题意。
选择题如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局部图,数值关系为a>b>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可能发育河流B. 乙位于山谷C. 甲地海拔高于乙地D. 甲位于山脊【答案】A【解析】试题依据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及数值关系为a>b>c,读图分析可知,甲地是山谷部位,可能形成河流;乙处是山脊,甲处的海拔高度低于乙处海拔高度.根据题意.故选:A.选择题组看漫画《无限吃有限》,完成下列小题【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A. 环境问题B. 人口问题C. 经济问题D. 水污染问题【2】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A. 劳动力普遍短缺B. 资源短缺C. 国防兵源不足D. 人口老龄化严重【答案】【1】B【2】B【解析】【1】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江津中学初2024级初三(上)半期考试英语试题(全卷共九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共95分)Ⅰ.听力测试。
(共30分)第一节(每小题1.5分,共9分)听一遍。
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
()1.A.By subway.B.By speaking.C.It’s far.()2.A.On Saturday.B.Once a week.C.Ten minutes.()3.A.Never mind.B.You are welcome.C.I’m sorry.()4.A.It’s late.B.It’s mine.C.It’s meaningful.()5.A.Yes, please.B.OK, I will.C.You’re welcome.()6.A.Nothing much.B.Not really.C.Thanks a lot.第二节(每小题1.5分,共9分)听一遍。
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7.A./kʌp/.B./kæp/.C./ʌp/.()8.A.Alice’s mother.B.Alice’s brother.C.Alice.()9.A.By train.B.By car.C.By bus.()10.A.4:45.B.5:00.C.5:15.()11.A.Excited.B.Worried.C.Moved.()12.A.B.C.第三节(每小题1.5分,共6分)听两遍。
根据你所听到的长对话,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
听第一段材料,回答第13和14小题。
()13.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A.Husband and wife.B.Brother and sister.C.Mother and son.()14.What housework will the boy do today?A.Tidying up his bedroom.B.Washing his clothes.C.Setting the table.听第二段材料,回答第15和16小题。
2022年九年级物理上半期单元测试试卷带答案和解析选择题应该用试电笔去辨别火线与零线,决不能用手直接去接触电线,这是因为()A.手接触火线时,手不会发光,无法辨别火线B.手接触零线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大,人体会触电C.氖管发光时,一定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D.氖管发光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人体不会触电【答案】D【解析】A选项,当手接触火线时,由于火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220V,而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因此手直接接触火线,人会有生命危险;B选项,手只接触零线时,由于零线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0,不会有电流通过人体;C、D选项,用试电笔测火线时,加在试电笔和人之间的电压是220V,试电笔和人是串联的,串联的电阻起分担电压的作用,电阻越大,分担的电压越大,试电笔的电阻很大,分担的电压很大,人分担的电压很小,通过人体的电流很小,且电压不高于36V,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故选D.选择题一旦发现有人触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立即去找电工B. 立即去拉电线C. 立即去拉触电人D. 立即去切断电源【答案】D【解析】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都是直接或间接接触火线造成的,因此安全用电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当进行触电急救时首先要切断电源或用干木棍将电线挑开,如果是电引起的火灾不要用水泼。
A、当人体触电后能够承受的电流是有限的,电流达到100mA时,3s的时间就可以使人窒息,心脏停止跳动,立即去找电工不符合触电急救措施,所以选项A不正确。
B、人是导体,有人触电时用手去拉电线,人体间接接触火线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选项B不正确。
C、人是导体,有人触电时用手去拉触电人,人体间接接触火线同样会发生触电事故,所以选项C不正确。
D、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去切断电源,符合触电急救措施,所以选项D正确。
故选:D。
选择题某人安装照明电路时,把火线上的保险丝取下,把一个220 V的灯泡(以下称检验灯)接在原保险丝的位置,同时把电路中所有开关都断开,用这种方法可检查是否存在短路,正确的连接方式如图,接通电源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检验灯正常发光说明以后的电路中存在短路B. 若检验灯不亮,但把某个用电器的开关闭合后检验灯正常发光,表明开关的两端直接接在火线和零线上C. 若任意一个开关闭合检验灯都不亮,说明干路中有断路D. 若检验灯泡不亮,但将某一个电灯的开关闭合后,这个电灯和检验电灯都能发光,只是亮度不够,这表明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答案】D【解析】短路现象就是零线和火线被导体接通。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学情监测语文试卷(二)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5分)1. 默写。
(1)古诗文中藏着应对人生挫折的大智慧。
面对贬谪,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景抒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苏轼在《水调歌头》中面对亲人难聚,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坦陈心志,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不惜残年,忠君之心弥坚。
(2)古诗文中也藏着应对人生困境的大境界,李白在《行路难》中,于茫然间仍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人们即使处于困境也要积极乐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身处困境依旧心系天下,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远大抱负。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史进会意,在梯子上叫道:“你两个都头都不要闹动,权退一步,我自绑缚出来解官请赏。
那两个都头却怕史进,只得应道:“我们都是没事的,等你绑出来同去请赏。
”史进下梯子……把庄里有的没的细软等物,即便收拾,尽教打叠起了;一壁点起三四十个火把。
史进和三个头领,全身披挂,枪架上各人跨了腰刀,拿了朴刀,拽扎起,把庄后草屋点着……就中堂又放起火来,大开了庄门呐声喊,杀将出来。
史进当头,朱武、杨春在中,陈达在后,和小喽啰并庄客,一冲一撞,指东杀西……【乙】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xiāo云外。
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
选择题刘新成、刘北城主编中说“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
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
”材料描述的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840-1842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1842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选项A符合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56-1860年、甲午战争是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1900-1901年,因此选项BCD与题干时间“1840-1842年不相符,排除BCD三项。
故选A。
选择题“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在外国帝国主义和王朝衰退加剧的局势下,实现民族救亡。
为此,两大政治运动推展开来,代表着解决这一问题的不同途径。
”材料中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与洋务运动B. 洋务运动与维新变法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D. 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甲午战争后,进行民族救亡的“两大政治运动”是指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国难当头之时,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旨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旨在实现“三民主义”思想的辛亥革命,前者以失败告终,后者虽结束帝制但没有实现革命最终目的,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选择题近代以来,西方文化逐渐传入中国,新旧冲突日益加剧,新旧的不同,其要点并不在枪炮工艺或政法制度等,而在于思想。
下列人物的思想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 林则徐B. 李鸿章C. 康有为D. 胡适【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故D符合题意;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技术,故A不符合题意;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故B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图强,遭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他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故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龙马潭区泸化中学2024-2025学年上期九年级半期测试题地理注意事项:1.全卷共两个大题,13个小题;满分4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3.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试题卷由学校收回并保管,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20分)(本题4分)图是局部经纬网图。
读图回答问题。
1.(2分)丁地的经纬度是()A.(40°S,100°E)B.(40°N,100°W)C.(40°S,100°W)D.(40°N,100°E)2.(2分)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南方向(本题4分)观察地理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分)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B.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C.此时,光线直射赤道D.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4.(2分)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五带的形成D.影子长短的变化(本题4分)小红在电视上观看一部记录片,纪录片介绍了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四个地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2分)甲图是纪录片中出现的地理景观,该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在图中的()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6.(2分)乙图反映的气候特征是()A.全年高温多雨B.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季C.全年高温少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本题4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2分)下列不能证明大陆漂移的是()A.南美洲东北部与非洲西南部轮廓吻合B.南美洲与非洲的赤道附近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C.南美洲与非洲南部都发现了舌羊齿植物的化石D.南美洲东部与非洲西部古老地层顺序基本相同8.(2分)现在非洲与南美洲之间隔着大洋,原因是()A.板块分离B.海平面上升C.海底地震D.板块碰撞(本题4分)读中国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半期测试试题考号班级姓名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填在表①看他对生命的态度②看他对自我生命的意识③看他珍视他人生命的情感④看他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高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下列关于生命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①生命是珍贵的,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②生命因自然而存在,自然因生命而精彩③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一旦失去就不会再来④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从小偷钉,到大偷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些古语揭示的道理有:① 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违法不一定犯罪③告诉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④一般违法必然发展为犯罪A、①③B、①②C、③④ D、②④4、一位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了抢救一个落入粪池的老农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对这件事的不同认识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生价值的争论。
下面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我觉得用前途无量的大学生换一个老农,这对社会是个巨大的损失B、我觉得这位大学生死得没意义,太冲动、太可惜了C、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没有必要去牺牲自己抢救他人D、大学生的死是有价值的,他用行动给社会创造了一笔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5、“生命的质量在于追求,而不在于仅仅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A、人的生命因为智慧而闪烁光彩B、生命很珍贵,好死不如赖活着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要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D、应当善待他人的生命6、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短暂而有奉献的生命的意义”。
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有:A、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享受B、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命才有价值C、科学家的人生有价值,普通劳动者的人生没有价值D、人生只有奉献,没有索取7、三年的初中生活很快就要结束,同学们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①都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扬长避短②都不要考虑其他条件,只考虑自己的兴趣③都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④都不要发表自己的任何意见,由父母做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人教版九年级英语上:半期统考试题(含听力稿、答案、答题卡)XX中学XX年秋季期中考试九年级英语试卷注意事项: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听力,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A、听小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计5分,每小题读两遍。
)1.How does Jane prepare for a test?A。
By making flashcards.___.___.2.What did Mary enjoy most in Hong Kong?A。
The food.B。
The ___.C。
Shopping.3.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A。
To a library.B。
To Center Street.C。
To a post office.4.What is the boy's hobby?A。
Collecting coins.B。
Watching TV.___.5.What does Susan like?A。
The large model plane.B。
___ paintings.C。
The silk kites.B、听长对话,选择正确的答案,每段对话读两遍。
(每小题1分,共计5分)听第一段长对话,回答第6~7小题。
6.What product are they discussing?A。
China.___.___.7.Which place is famous for the product?A。
Beijing.B。
Shanghai.___.听第二段长对话,回答第8~10小题。
8.Why does the girl want to quit the English contest? A。
Because she is not good at ___.B。
Because she is afraid of public speaking.C。
试卷第1页,总3页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分卷II 分卷II 注释 一、 阅读题(注释) 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为了一分钱 父亲一定有心事。
父亲的脸上隐约悬着一个结,即使父亲开心的时候,那个结也躲在父亲的笑容背后,冷不丁探出一下头。
父亲是在寻一个人。
同学?朋友?亲戚?也许是父亲最初的恋人。
我曾经问过母亲,母亲摇了摇头,脸上也挤满了问号。
父亲才五十岁,身体却有些不恙。
近来父亲的咳嗽好像奔跑的火车,一咳似乎要吐出五脏六肺来,脸憋得像三国的红面关公,吐出的痰丝中竟有点点猩红,宛如暮春开败了的桃花。
医生说,是肺癌!晚期。
我们惊呆了!母亲哭得像个泪人,仿佛从淫淫秋雨中穿过,一身的水汽,有雾,沉沉的。
父亲的脸却静如止水。
父亲依旧在寻寻觅觅。
打电话,写信,一向不喜欢上网的父亲竟然叫我帮他弄个 QQ 号,父亲说,网名就叫“差一分钱”。
我“扑哧”一笑,这个网名也太别扭了吧。
我想:父亲的网名应该土得掉渣。
入秋,温暖如春。
我陪父亲来到老家的一个小镇。
青石小街,漏墙花窗,石桥石阶,让我怦然心动。
走在长长的巷子,我总忍不住探头聆听,是否有馄饨担的敲梆声。
父亲更是有了知根知底的亲切。
“学校应该就在巷子的尽头了。
”父亲说。
果然,当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完小巷,抬头一望,镇中学就在我们的对面。
从父亲的咳嗽中,我隐约看到三十年前,确切地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在这个中学,一个十九岁,身体很瘦弱的孩子,正坐在教室里梦想着跳越“龙门”。
这可是农家伢子唯一的独木桥。
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一般,而且还很粗心。
孩子嘛,难免。
那天,数学老师给了孩子一把1分、2分的硬币,说:这是两毛钱,去帮我买包烟吧。
孩子一脸青春地冲出教室,来到供销社,营业员接过钱,一数,说:少一分钱。
孩子急了,老师明明在教室说是两毛钱,自己也粗略地数了一下,怎么会差一分钱呢?难道是路上丢了?不可能!自己用手紧紧捏着,生怕掉一分钱,短短的几百米,钱都捏出了一层浅浅的汗水。
眼泪不知不觉地爬满了孩子的整个脸颊。
这时,一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掏出一分钱,帮助孩子买下了一包烟。
孩子兴冲冲地把烟交给了老师,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正在讲解数学试卷的老师愣了一下,说:你还蛮有本事,少一分钱都能买到烟。
孩子呆了,一脸迷惑地望着老师。
教室里很寂静。
试卷第2页,总3页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老师对全班同学说:你买烟时有人帮你出一分钱,是你运气好,碰到了好心人。
高考呢,少一分,哪个好心人送你一分啊。
孩子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大哭一场! 打这件事后,那孩子宛若变了一个人似的读书非常用功。
那年高考,录取分数线是302分,孩子居然考了303分,被师范学校录取。
当年那个孩子就是我父亲。
父亲说:我后悔呀,当时连一句感谢卖鸡蛋的中年妇女的话语都未说。
一分钱,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分钱,但当时一个鸡蛋才三分钱呀! 原来父亲一直想当面感谢那位好心人,可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三十年了,时光如过眼烟云,但那位卖鸡蛋的好心人,一直驻守在父亲的心中,让父亲无数次膜拜着。
从古镇回来。
秋天一个劲地往里走,细雨连绵,寒风四起,冬日悄然逼近。
父亲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看来父亲的心结是解不开了。
一天,父亲的气色突然好了许多,他贴着我的耳朵说:我还有1000元钱,你给那个古镇汇去,帮助那里需要帮助的老人。
解铃还得系铃人。
父亲终于找到了自我解脱的办法。
是啊,或许那个古镇中有一个老人就是当年卖鸡蛋的中年妇女呢,如今她应该已是满头华发了吧!我赶忙到邮局把钱汇了过去。
当我把汇款回单交给父亲时,父亲的脸上绽出一丝笑容。
我能清晰地看到,那个悬着的心结也悄然溜走了,远远的,未留一点痕迹。
【小题1】文中第段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小题2】从全文看,文中第-段记叙的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小题3】文中第段划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题4】文中多次提到父亲的心结,父亲的心结到底是什么呢?【小题5】本文人物形象塑造非常成功,感人至深。
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2. 阅读选文,回答小题小事偶然,而爱却从不偶然,它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动力。
童年时我住在乡下姥姥家,每天的“任务”,就是率领表哥与一群孩子,在村子里疯玩儿。
姥姥说,你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直到上小学,我才被母亲接回城里。
那是一段烦恼的日子。
我不习惯规规矩矩坐在教室,更不喜欢按部就班吃饭睡觉,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老师说“放学”的时候。
我拎起书包,兔子一样冲出教室,至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早就抛到了脑后。
没有做作业的后果是罚站。
我晕晕乎乎站半天,什么课也听不进去,到了晚上,作业依然不做。
老师把母亲叫来,母亲气得直掉眼泪,回家训我,你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 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做作业,那感觉像是上刑。
可我常常忘了作业是什么了。
在母亲严厉的目光下,我将书包里的东西一骨脑倒出,翻着书本装模做样作痛苦思考状:作业是什么呢?终于想不出来,母亲叹口气,转身出去,她帮我问作业去了。
我在床上翻跟头,等她回来。
这样的故事,一周都要重复几回。
一天晚上,似乎是个奇迹,我竟然记住了作业。
王小莉的妈妈偶然来我们家,和妈妈在门口说着什么。
我在屋里听得很清楚,王小莉忘了作业内容,她妈妈来问我。
居然有人来问我作业,我的心情爽极了,忍不住仰起脖子大笑三声。
妈妈进屋来,轻轻捅捅我,趴在我耳边说,先叫阿姨。
我大大方方走到门口,先问一声阿姨好,再告诉她作业是什么。
王小莉的妈妈亲切地摸摸我的头,说,记得这么清楚啊!谢谢你,王小莉向你学习!王小莉的妈妈走了。
我回味着她的话,那么温柔,那么慈爱,她居然说,王小莉向我学习。
要知道,王小莉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老师最喜欢她,总是叫她领唱:让我们荡起双浆……那天晚上,我的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
妈妈表扬了我,说,以后每天都要好好听讲,记住作业,说不准,哪天又有同学来问你作业……妈妈还为我准备了一个记作业的小本子。
也许就是从那天起,我再没有忘记过作业,把该做的事,都记在小本子上,包括让妈妈给我买一个石榴吃这样的琐事。
渐渐地,我从一个顽皮的孩子,懂得了认真与上试卷第3页,总3页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内…………○…………装…………○…………订…………○…………线…………○………… 进。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习惯把要做的事,一条条记在本子上,然后,一条条完成。
不仅如此,做事有条理成了我的特点,在策划公司10周年的庆典时,我把各种事项考虑得全面而周到。
庆典结束受到老总表扬的时候,我一下想起了许多年前那个偶然的晚上。
我不禁感慨,人生由无数小事组成,有些小事,看似偶然,也似乎无足轻重,却能促成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进而造就一个人的品质。
把感慨说给王小莉听。
如今的王小莉,在一家外企做金领,我们一直是要好的朋友。
没想到王小莉哈哈大笑,她说,哪里是我忘了作业?那一次,是你妈请我妈上演的双簧…… 我一愣,继而,感动溢满我的心。
是的,小事偶然,而爱却从不偶然,它是一个人成长与成熟过程中最温暖的动力。
【小题1】文中姥姥和妈妈都说我“哪有个女孩的样子哟”,她们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小题2】从“那一次,是你妈请我妈上演的双簧……”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怎样的人? 【小题3】“每天晚上,我都在母亲的监督下做作业,那感觉像是上刑”,为什么我的感觉是“上刑”? 【小题4】母亲叹口气,转身出去,她帮我问作业去了“表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居然有人来问我作业,我的心情爽极了,忍不住仰起脖子大笑三声。
”请你揣摩一下“我”的心理。
答案解析部分(共有 2 道题的解析及答案)二、阅读题1、【小题1】比喻、夸张。
(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咳嗽的声音大,暗示父亲的病情很重了。
(2分)【小题1】插叙。
(1分)交代了父亲心结的来由,使文章内容更充实。
(2分)【小题1】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1分)暗示父亲生命已快走到尽头,心结却仍未解开(或答:解开心结的任务非常紧迫也可)。
(1分)【小题1】父亲的心结是找到那个卖鸡蛋的中年妇女,(1分)并感谢她、报答她。
(1分)【小题1】①父亲一直想找到三十年前那位曾帮助过他的妇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恩图报、懂得感恩的人。
②父亲病重直至生命结束都不放弃寻找恩人,是一个执著的人。
③父亲用捐善款的方式报答恩人,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乐善好施、心地善良的人。
(每一小点各2分,没有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酌情扣分。
)(1)本题考查划线句的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根据修辞的种类来分析修辞手法,然后根据划线句子的前后文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
(1)本题考查叙事方法以及作用。
(11)-(20)段记叙的顺序是插叙,作用主要是使内容更充实。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有:(1)渲染气氛,(2)烘托心情,(3)推动情节的发展。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结合父亲讲的故事来概括父亲的心结即可。
(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文章对父亲的具体描写来分析即可。
2、【小题1】姥姥说“我”是因为“我”的疯玩,妈妈说“我”是因为“我”是因为“我”忘记作业,不做作业。
【小题2】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妈妈是个懂得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人。
【小题3】“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儿,“我”过惯了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不习惯有序的学习生活,所以对于学习“我”的感觉像是“上刑”。
【小题4】.表达了母亲无可奈何,但又不肯过分指责“我”的思想感情。
【小题 5 】略(1)试题分析:在乡下姥姥家,我率领一群孩子在村里疯玩;在城里的家里,经常忘记作业、不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