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1-2-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1-2-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1-2-3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必修1 1-2-3 氯水及次氯酸盐的性质

引入,提出本节课的

学习目的。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验证〗氯水的漂白性:将干燥的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红纸条的集气瓶和盛有干燥红纸条不褪色

湿润红纸条红色褪去

氯气没有漂白性

次氯酸有漂白性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学设计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三、四课时氯气的性质 榆林中学李文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2)氯气与水的反应分析与实验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在归纳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 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2)活动预测氯气的性质 (3)实验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4)实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对比法 【教学过程】 【锚式问题】当氯气泄漏时,大家该怎么办?

【链式问题】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2、氯气的物理性质有些什么? 3、你知道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4、、Cl2与O2、 H2都是非金属单质,应该具有某些类似性质。与哪种更相似? 5、推预测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6、你将通过哪些实验验证你的推测? 7、从哪些事实证明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8、根据实验现象和推断的生成物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9、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10、在探究氯气性质的过程中应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其研究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方法组织者】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化学导学案2012.09 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水、碱的反应) 2、通过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3、利用阅读材料,增强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课前预习区】 1、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为观察_______________、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忆氧气的性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各举一例)。 3、氯气和氧气一样,都属于______单质,试预测氯气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4、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后,要探究产生相关性质的原因,这涉及____________方面的问题,即物质的性质由_____________决定。一般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进行研究。 【课堂互动区】 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⑴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氯气的气味。 ⑵取一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小结】通过观察可以得出氯气的颜色为、状态为、有气味、密度比空气。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现象为: 结论是:。 预测:从分类的观点来看氯气属于。氯气与的性质相似,可能与、 等发生化合反应。 2、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一)验证氯气与金属单质(例如铁、铜)、非金属单质(氢气)的反应(二)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 【预测与假设】氯气能够溶于水,氯气溶于水仅仅是物理变化吗?氯气溶于水后除了氯气和水外还有什么成分?根据P15“实验探究”中提供的试剂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氯水(氯气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成分? 【小结】 1、氯气与水的反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氯水的成分:_______ _______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有漂白作用的是氯气还是次氯酸 4、在实验室中未用完的氯气能够随便排放吗?为什么?你将如何处理剩余的氯气(试用用方程式表示)? (三)氯气与碱的反应 (1)次氯酸盐是常用漂白剂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例如,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就是次氯酸钠,可由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2NaOH+Cl2= [阅读自学] 阅读《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一文,解决下面问题 (2)次氯酸的性质 HClO具有作用和作用,但是它不适合直接做漂白剂和消毒剂,因为它不稳定,见光或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教案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2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习目标: 1.知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2. 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与水、碱的反应),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3. 认识氯气及含氯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体会科学的研究程序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旧知回顾]1.钠和钠的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 钠能与非金属单质、水反应,钠的氧化物与CO2、H2O反应。 2.在研究钠的性质,钠的氧化物的性质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那些研究方法? 分类法,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 3.通过上面对钠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几种基本方法有所了解。回忆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我们是按什么样的程序来研究钠的性质呢? [讲解] [过渡]一般来说,我们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都是通过这样的几相关步骤[板书]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二、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板书]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投影] [过渡] 下面我们按照这样的程序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教学环节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板书]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观察] 取一只盛满氯气的集气瓶,瓶后放一白纸,让学生观察氯气的颜色,稍打开玻璃片,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的氯气飘进鼻孔,闻气味。 [演示实验]氯气的溶解性实验:取一支盛满氯气的试管,将其倒扣在水槽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 [总结板书]1.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可溶于水(常温下 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解释及结论 用比较法归纳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观察物质的外观 预测物质的性质 可以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或利用有关反应规律预测物质的性质 验证预测并作出新的预测 实验和观察 发现特殊现象,提出新的问题 进一步研究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案

《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教学设计 一、课题:第2节研究物质的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二、课型:新授课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钠和氯气的性质;另一条是方法主线:推广对初中学过的重要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的回顾、总结,再以钠和氯气的性质探究过程为载体,让学生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和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研究物质性质的四种基本方法和四个基本程序。 (2)、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水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3)、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氯气与铁、铜、氢气、水、碱反应的化学性质。 (4)、了解次氯酸钙、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5)、进一步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体验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的过程。 (2)、实验探究钠与氧气和氯气性质,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和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养成探究物质奥秘的习惯;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以致用的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四种研究方法和四个研究程序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问题推进法 七、教学手段: (1)、资料准备:“交流研讨”、“观察思考”、“活动探究”等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和课外作业。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1.2.1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分类、比较)。 2.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主要的化学性质。 3.知道钠的保存,了解钠的用途。 【自学探究】 知识点1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研究钠的性质 1.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 ⑴主要有、、、等。 ⑵观察是一种、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⑶实验法是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液的浓度等条件,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⑷分类法是根据物质的某些特点将众多物质分类对其性质及变化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物质的一般性质和特性。 ⑸比较法是将不同的物质进行比较,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 2.钠的性质 ⑴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的金属;熔点为,比一般金属的熔点要低;钠的硬度,;密度比水的。 ⑵钠的化学性质:①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②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操作金属钠在空气中放置钠加热燃烧 实验现象钠切面变暗,失去金属光泽a.熔成闪亮小球 b.燃烧,发出火焰c.生成固体 化学方程式 3.钠的制取、保存和用途 ⑴制取电解熔融的氯化钠 ⑵保存 ⑶用途工业上用钠作强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Na-K合金(液态)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在电光源上,用钠制高压钠灯 知识点2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 3.过氧化钠的性质及用途 ⑴物理性质: ⑵化学性质:

⑶用途:、能使某些物质退色,做漂白剂。 【思考探究】 1.结合课本第9页“观察·思考”栏目完成下列问题 ⑴怎样取用一小块钠?简述操作过程。从中你可以看出钠有什么性质?剩余钠应如何处理? ⑵新切开的钠是什么颜色?随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⑶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将切好的钠投入水中,有什么现象?你解释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吗? 2.实验室中如何保存少量的金属钠?原因是什么? 3.钠能置换出水中的氢和盐酸中的氢,试探究哪个反应更剧烈?原因何在? 4.有人说,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钠排在铜的前面,所以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以置换出单质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5.请结合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思考如果金属钠着火,能不能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6.某同学将过氧化钠投入到滴有酚酞的水中,发现溶液先变红,振荡后红色又退去。请你帮他分析这其中的原因。 【典例探究】 【典例1】一小块钠长时间置于空气中,可能有下列现象,这些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变成白色粉末②表面变暗③变成白色固体④变成液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典例2】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 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1)由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结论是:第一,有氧气生成; 第二,_________。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结论。 用以验证第一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用以验证第二条结论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

《物质性质的探究》参考教案2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目的 通过铜片加热变黑的主题探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探究 既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我们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难点 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用具 铜片 试管、橡皮塞、酒精灯、坩埚钳、火柴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引入新課]镁、汽油等在氧气中都能燃烧,这种性质必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 [板书]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 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可直接观 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如:颜色、状态、气味或味道、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挥发性、 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讨论交流]课本21页 [板书]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探究活动]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 观察与问题 【实验1-10】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

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假设与预测 1.预测:(1)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2)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 不会变黑。 2.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预测2 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 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与事实 【实验1-11】验证假设与预测1-(1)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擦一擦已 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现象:黑色不能被擦掉 结论:预测1-(1)错误 【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1-(2)的实验:铜片在敞口试管中加 热(火焰不与铜片接触) 现象:铜片变黑 结论:预测1-(2)错误 【实验1-13】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酒精灯对着放在有塞试 管内的铜片左端加热,变黑后逐渐向右移动,直至铜片不再变黑。此 时,将火焰移至铜片最右端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现象:铜片左端变黑,右端不变黑。 结论:预测2正确。 解释与结论 阅读课本23页“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加热 铜+ 氧气氧化铜 Cu O2CuO 拓展与迁移 进行另一个验证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也可用其他抽气装置,

规律总结-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规律总结 1.物质检验的操作步骤 (1)物理方法:依据特殊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一般应包括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四个部分,要求做到: ①“先取样,后操作”,如果样品是固体,一般先用水溶解,配成溶液后再检验; ②要“各取少量溶液,分别加入几支试管”进行检验,不得在原试剂瓶中进行检验; ③要“先现象,后结论”,如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所观察到的现象应记录为“有 气泡产生”或“有无色气体放出”,不能说成“碳酸钠和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或“有无色二氧化碳气体放出”。 2.常见物质的主要物理特性 (1)固体物质的颜色 ①白色固体:CuSO4、MgO、P2O5、CaO、Ca(OH)2、CaCO3、KClO3、KCl、NaCl、Na2CO3等②红色固体:Cu、Fe2O3③黑色固体:C(木炭)、CuO、MnO2、Fe3O4、铁粉④蓝色固体:CuSO4·5H2O⑤绿色固体:Cu2(OH)2CO3⑥淡黄色固体:S。 (2)沉淀的颜色 ①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物是AgCl、BaSO4。 ②不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且能产生大量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CaCO3、BaCO3、MgCO3、ZnCO3、BaSO3、CaSO3。 ③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没有气泡生成的白色沉淀物常见的是Mg(OH)2、Zn(OH) 、Al(OH)3。 2 ④不溶于水的蓝色沉淀物是Cu(OH)2。 ⑤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是Fe(OH)3。 (3)溶液的颜色 ①蓝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带绿色)。 ②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2(SO4)3溶液、FeCl3溶液。 ③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④无色溶液一般是不含Cu2+、Fe3+、Fe2+的溶液。 (4)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HCl、NH3。 (5)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化学:1.2《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4个课时)》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课程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 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5)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高考化学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习题精练

第二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 学海导航 一、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纸上层析、萃取和分液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实例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粗盐的提纯 结晶与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 同,包括蒸发溶剂结晶和降温结晶 分离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蒸馏(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 的混合物 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蒸馏水、无水乙醇的制备、石油的分馏 CCl 4(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混合物的分离 层析 被吸附能力不同的物质的分离 红、蓝墨水混合物中的不同色的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CCl 4和水的分离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 同 利用CCl 4从溴水中萃取溴 注意: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且有时需要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二、 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 物质(离子) 方法及现象 CO 3 2- 与含Ba 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 2)。 SO 42- 与含Ba 2+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盐酸。 Cl - 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NH 4+ 与NaOH 浓溶液反应,微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 气体(NH 3)。 Na + 焰色反应呈黄色 K + 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I 2 遇淀粉显蓝色 蛋白质 灼烧 有烧焦羽毛气味 三、 溶液的配制及分析 1.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相互关系 V n c B B = , B B c n V = , V c n B B =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主要仪器:容量瓶、烧杯、玻棒、胶头滴管、量筒、托盘天平及砝码、药匙 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移液—定容 注意事项:①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不能直接在其中进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课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习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为后续深入学习某一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及从分子、原子层面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初步认识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识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能够初步应用一些物质的性质区分物质,会用化学语言描述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初步认识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科学,物质的变化体现了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实验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科学抽象等科学方法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初步体验化学是一门神奇、有趣的学科。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能初步运用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区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学情分析】刚刚进入初三学习的学生,虽然思维正由经验型、直观型向理论型、辩证型转化,但很大程度上还属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学习动机也是以好奇、有趣等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为主。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课,头脑中缺乏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实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概念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讲授法 【教学过程】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化学【提示】下面老师就来做几个实验,请同学们在老师实验【观察】为概念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方程式总结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方程式总结1、Na与H 2 O反应: 2、NaO 2与H 2 O反应 3、Na 2O 2 与H 2 O反应 4、Cl 2与H 2 O反应: 5、钠放置在空气中,表面迅速变暗 6、钠在空气中燃烧 7、NaO 2与CO 2 反应: 8、Na 2O 2 与CO 2 反应: 9、Na与稀盐酸的反应 10、NaO 2 与稀盐酸的反应: 11、Na 2O 2 与稀盐酸的反应 12、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3、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 14、将一小块钠投入到氢氧化镁溶液中 15、氯气与铁的反应 16、氯气与铜的反应 17、氯气与钠的反应 18、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19、强光照射氯气与氢气的混合物 20、氯气通入到烧碱溶液中 21、HClO的光照分解 22、工业制漂白粉: 23、漂白粉漂白原理: 24、漂白粉的失效原理

1、2Na+2H 2O===2NaOH+H 2 ↑ 2、Na 2O+H 2 O=2NaOH 3、2Na 2O 2 +2H 2 O=4NaOH+O 2 ↑ 4、Cl 2+H 2 O=HCl+HClO 5、4Na + O 2 = 2Na 2 O 6、2Na 2O+O 2 △ 2 O 2 7、Na 2O+CO 2 =Na 2 CO 3 8、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9、2Na+2HCl=2NaCl+H 2 ↑ 10、Na 2O+2HCl=2NaCl+H 2 O 11、2Na 2O 2 +4HCl=4NaCl+ 2H 2 O +O 2 ↑ 12、2Na+2H 2O=2NaOH+H 2 ↑ 13、2Na+2H 2O=2NaOH+H 2 ↑ 2NaOH+CuCl 2 =Cu(OH) 2 ↓+2NaCl 14、2Na+2H 2O=2NaOH+H 2 ↑ 2NaOH+MgCl 2 =Mg(OH) 2 ↓+2NaCl 15、3Cl 2+2Fe2FeCl 3 16、Cl 2+Cu CuCl 2 17、Cl 2 +2Na2NaCl 18、Cl 2+H 2 2HCl 19、H 2+Cl 2 2HCl 20、Cl 2+2NaOH==NaCl+NaClO+H 2 O 21、2HClO 2HCl+ O 2 ↑ 22、2Cl 2 +2C a(O H) 2 ==CaCl 2 +C a(C l O) 2 +2H 2 O 23、Ca(ClO) 2+CO 2 +H 2 O=CaCO 3 +2HClO 24、Ca(ClO) 2+CO 2 +H 2 O=CaCO 3 +2HClO 2HClO 2HCl+ O 2 ↑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第2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掌握金属钠及其氧化物的主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新知导学】 一、金属钠性质的探究 1.钠的物理性质 ①钠可用小刀切割; ②刚切开的切面呈 2.钠与水的反应 ① ② ③四处 ④发出“嘶嘶”的响声,且 很快消失; ⑤溶液变 钠是一种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金属,思考(1)将一小块钠放入CuSO4溶液中能否置换出铜?(2)钠与酸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3.钠与氧气的反应 新切开的钠在空气中表面很 快 钠先熔化为 后 最后生成 思考(1)在实验室中如何保存金属钠?为什么? (2)上述研究过程运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刚切开的钠在空气中放置发生哪些变化? 【归纳总结】 钠的性质 【活学活用】

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①燃烧,黄色火星四射②金属钠先熔化③燃烧,火焰为黄色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②①B.②①③ C.②③⑤D.②③④ 2.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下列溶液时,既能产生气体,又能出现白色沉淀的是() 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D.氯化镁溶液 二、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 1.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氧化钠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钠溶于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钠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探究:把水滴入盛有足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手轻摸试管外壁,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反应________;向试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氧化钠、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氧化钠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过氧化钠除与水反应外,也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试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分析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为学生提供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它们又非常适合用于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教学时应注意“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的融合,即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和氯气时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性栏目,在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方法和程序。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讨论,交流、以掌握研究方法和程序的内涵,而不是死记硬背相关内容。 教材中的某些栏目中的问题,亦可作为作业提前布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在《观察思考》栏目的实验部分,可以改成学生实验,亦可采用演示的方式。实验前应提示学生观察,实验后可组织学生对反应现象的讨论,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现象进一步认识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果让学生动手操纵以体验“实验”的方法时,应注意规范学生的实验习惯,如目的明确,过程的观察和现象的记录,实验后的现象的分析和解释。同时要强调实验中的变量的控制。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面面俱到,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交流的空间。在分散处理后要引导学生从物性,化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整合对物质性质的认识。 在氯气的性质案例中,要注意,案例的研究是抽象出理论即方法和程序的载体,在实验中要适时进行安全教育。可以根据物质分类的角度引导学生预测性质,初步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之。最后要从两个角度进行总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知识要点】: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常用方法,尤其是前两种方法,是学习化学时必不可少的两种方法。 1、观察法: 观察不是简单地用眼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看。比如我们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质等方面研究,这些方面都可以通过观察物质来得到。虽然,有一些不能得到具体数据,但通过观察可以定性的感受到熔沸点的高低、密度、硬度的相对大小等。所以,观察过程中必须注意到不仅看表面现象,还要积极地思考,对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有用的结论。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水的反应。通过对该实验的观察,主要是能够掌握从现象得到结论的方法。 2、实验法: 上述观察法中已涉及到了从实验中得到结论的思维方式,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会经常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甚至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对做的每个实验,不仅要仔细观察现象,更要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最后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出结论。 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试剂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重要结论及思考的问题。教材中详细介绍了金属钠与O2反应的实验报告,同学们可以从中体会其书写格式,体会如何用实验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活动·探究]: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Na在空气中放置颜色变暗,而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淡黄色固体,前者是常温下Na表面被氧化为Na2O,后者是加热情况下Na与O2生成Na2O2,可以得到启示:反应条件不同,生成产物不同。 [思维拓宽]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长期放置于空气中,出现的变化为:

银白色→ 变暗→ 白色固体→ 表面变湿→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 出现该变化的原因依次是:银白色变暗是Na被氧化为Na2O,Na2O吸水生成NaOH得白色固体,NaOH固体吸水潮解使表面变湿,表面为NaOH溶液易吸收CO2生成Na2CO3·10H2O白色晶体,该晶体风化得Na2CO3白色粉末。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一系列结论,把钠单质及其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就可能综合到一块了。 3、分类法和比较法 这两种方法是数理化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方法。化学教材中经常是从每族元素中各元素的性质总结出它们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分析这一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也可以把不同章节、不同类型的物质进行综合比较,把知识点串到一块分析。 [交流·研讨] 1、金属Na与Fe性质的比较 (1)物理性质的相同点:纯净的Na、Fe都为银白色固体,都能导电、导热。 不同点:Na的熔点比Fe的低,Na的硬度比Fe小,Na的密度也比Fe小。 (2)化学性质的相同点:都能被O2氧化,都能与酸反应放出H2. 不同点:Na在空气中或O2中都能剧烈燃烧,铁丝只有在纯O2中才燃烧。Na在常温下就能与水反应,Fe与H2O常温下不反应,但可与水蒸气高温下反应。Fe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Na则与CuSO4溶液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 2、预测金属具有的共同性质: (1)金属大都为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多硬度比较大,熔沸点比较高。 (2)大多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H2,能被O2氧化为金属氧化物。 3、在研究钠性质的过程中,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都用到了。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探究的过程就是对物质性质研究的过程,研究的步骤有: (1)观察物质的外观,(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3)观察现象,(4)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研究Cl2的性质,除涉及到上述步骤外,还要用前面提到的几种方法: 1、观察Cl2分析物理性质: 通过观察,可总结出Cl2常温下为黄绿色气体,用手轻轻扇动可闻到有刺激性气味。倒扣在水槽中的Cl2,有少量的溶解。 2、预测Cl2的性质 Cl2和O2都为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已知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这些反应中,O2中的0价O 元素被还原为-2价。据此可预测,非金属单质Cl2也有较强的氧化性,Cl元素从0价被还原为-1价,运用到了分类法和比较法。 3、验证预测Cl2的性质: 用实验验证 [实验1]:操作:红热的Fe丝伸进盛Cl2的集气瓶. 现象: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红棕色烟,加水后得棕黄色溶液。结论:Cl2能把Fe氧化为FeCl3

《物质性质的探究》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13)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1.3 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理解)。 2.认识几种化学仪器(了解)。 3.学习酒精灯的使用和物质加热的方法(初步学会)。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铜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设计思路(2课时) 第一课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重点: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关键:学生对探究活动欲望和参与程度 教学的基本思路:描述某些物质的性质→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 可采取复习导入法,复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由教师导出课题:各种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各自所具有的性质,本节课我们来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给出课题。 问学生,你知道酒精、水等物质有哪些性质?它们的每一条性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学生思考片刻后,回答交流。在回答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概念。阅读p13内容。进行练习和p14的讨论与交流。 金属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是学生进入化学学习接触的第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学生今后学习比较重要,教师要指导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由教师进行。基本思路是: 教师演示【实验1-5】,学生描述现象→教师提出问题(铜片为什么变黑?)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1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 【预习导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 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用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__________、______,用_______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______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 人们既在观察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要有__________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_________。 (3)实例: 阅读课本【观察·思考】实验内容,完成实验。 【实验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_____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一:用普通小刀易切割,说明硬度_____,切面_______色,然后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钠与水反应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钠投入到水中时为什么选用黄豆粒大小并且在小烧杯的上方还放一表面皿,不应该越大越好吗? 【拓展延伸】 1.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实验的结果。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及结论:钠投入任何盐溶液中钠首先与_________反应,然后才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 主要内容 1、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2、有关物质方法的建立和方法学验证 2.1、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2.2、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2.3、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验证 2.4、有关物质杂质的定量方法 3、有关物质杂质的分析 4、有关物质杂质限度的制订 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建立的研发思路 ● 研发思路: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重点是测定方法的先进性、准确性、可行性。 ● ⑴首先有关物质的方法选择,对于仿制药有EP、BP、USP等质量标准的药品,首选以 上的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尤其关注的离子对试剂的使用。 ● ⑵选用不同色谱条件进行对比研究,如果方法一是等度测定的,方法二最好选用梯度色 谱条件,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杂质个数及杂质含量等。确证有关物质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 ⑶对所筛选的方法进行系统的方法学研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选择较好的色谱 条件作为本品有关物质检查的测定方法。 ● ⑷对于仿制药同时要将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进行全面的质量比较,分析其杂质的种 类和含量,确保自制样品与市售原研样品的杂质在同一水平。 ●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在建立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 ⑴对于原料药,了解原料药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特点。了解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起始 原料、副产物、副产物产生的杂质、中间产物或可能产生的降解产物等。结合相关已知的杂质来确定有关物质检测的条件。 ● ⑵对于制剂,可能影响药物有关物质的重要因素有辅料、剂型、存储条件等,主要了解 辅料对有关物质检测的干扰情况,不同剂型在不同存贮条件下可能产生的杂质等。对于复方制剂,同时要考虑到复方中原料的相互作用可能产生的杂质等。 ●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的选择 ● 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 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有: ● ⑴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目前采用的分析方法主要以高效液相色谱法为主,为常用 的分析方法。选择不同的色谱柱对杂质进行有效的分离。 ● ⑵薄层色谱法(TLC) 是色谱法中的一种,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 要的实验技术,但准确性较低。 ● ⑶气相色谱法(GC) 气相色谱法主要是用于能气化的物质的检测和分离。一般用于有 机残留溶剂的检测和分离。也可用于一些能挥发的杂质的检测。 ● ⑷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以弹性石英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 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的淌度和(或)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各组分分离的一

1.4《物质性质的探究》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教学难点】 逐步提高学生对探究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程度。 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课型】新学课 ?课程目标导航 物质性质的探 究 科学探究 的一般步 【教学课题】1.4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含义。 2. 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3. 认识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 4. 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主要步骤。 5. 感受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其中心环节就是 实验。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协作的愉快,感受成功的快 【教学工具】试管,试管夹,酒精灯,铜片,巾烟钳等 【教学方法】阅读法,比较法,实验法 ?课前预习 1:什么是物理性质?

2:什么是化学性质?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 ?教学情景导入 展示铜片提问它的颜色是什么色?存在状态是?学生1门1答:红色,固体;点燃蜡烛和小纸条仔细观察它们都能燃烧。象这样物质的颜色,存在状态,可燃性都是物质的性质,它们相同吗?学生回答:并不相同。对不相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讲物质性质的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学生活动:快速阅读,归纳总结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并举例说明。 教师活动:依据学生的回答纠正并指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和密度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还原性等。 二者的区别:看该物质的这一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需要就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就是物理性质。 教师活动:演示图1-30, 1-32, 1-33三个试验,要同学们认真观察铜片有什么变化?思考为什么?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出原因。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 教师活动:依据回答,总结出铜片在加热时的现象,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加热红色的铜片,由红色变黑色,原因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黑色的氧化铜。 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为: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与预测需用试验去证实,结论来白实验事实。通过试验,才能启迪思维,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课堂板书设计 1. 4物质性质的探究 一: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出来的性质。 二: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二者的区别是看该物质的这一性质需不需要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四: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 ?课堂作业 1.我们所用的纸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C可以燃烧D.易撕碎 2.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为( ) A.物理变化 B.物理性质C化学变化D.化学性质 3.使用酒精灯下列操作错误的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