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
语文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5课《中国园林的风格》

《中国园林的风格》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陈从周: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中国有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 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 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 朴素明朗, 自然雅致, 风格独具, 誉为“园中精华”。

二、分析课文

1、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选取造园这一独特角度进行说明。/

2、分层

第一部分(1):点题,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第二部分:(2-8)具体介绍我国园林风格。

第2段:“静观”与“动观”。园有动静观之分。庭院专主静;小园以静为主,动为辅;大园以动为主,静为辅。网师园为南宋侍郎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堂侧建有花园,名“渔隐”。清乾隆年间,宋宗元购得重建,借渔隐原意改名网师。后归瞿远村,再加修葺(qì),始成今状。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8月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点。

第3段:讲究诗情画意。由建筑、山水、花木组成的综合艺术品,讲究诗情画意。

第4段:讲究“含蓄”与“耐人寻味”。含蓄,虚实相生,寓意含蓄。寒碧山庄——(现名留园)位在阊(chāng)门外,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诸园多毁于兵燹,而此园独存。光绪初年易主,改名留园。俞樾在《留园记》中誉之为“吴中名园之冠”。

第5段:仰观与俯观。

第6段: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第7段: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的面积,造无限空间。用有形之景借无形之景达到园外有园、景外有景的目的。

第8段:讲究意境。讲究简与深。华丽难简,雅淡难深;还要讲究意境,注意隐显适中。

第三部分:(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3、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撩开地震的面纱》教案

教学目标

1、说明方法的分析。

2、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惨烈的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达到1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元,那么地震是什么,地震为什么让所有的人听到就害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撩开地震的面纱》,看地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二、学习课文:

一介绍地震及相关概念。

指名朗读此段,分析对概念介绍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地震的介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地震”,顾名思义就是大地的震动。

(2)地震时,地壳内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位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同时有弹性波形式的能量传播出去,在地面各处引起强烈震动。

有学生会认为(1)句是下定义。没有说明本质的属性。假如是火药爆炸引起大地震动呢?(2)才是下定义。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一种简朴易懂,另一种作了补充的科学解释,更完善更利于非专业知识的人清楚明了。下定义的作用是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2、第二部分介绍了几种地震。

这几种地震都属于天然地震,还有人工地震。那么什么是人工地震呢?即人为因素直接造成的人工地震,如地下核爆炸引起的震动。地震,就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四川叠溪曾发生地震,引发水灾,而1933年,山体崩塌堵塞岷江,结果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泛滥千余里,淹没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

万亩。那么,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人员伤亡最多的是哪次地震?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中国陕西华县8级大震,死亡人数约83万。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灾害的国家。因为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主要是震源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点。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一成灾率高。

3、问:介绍地震类型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说明。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每一类别中又运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诠释的作用是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举例子的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地震按成因可以分为这四种,其中90%以上是构造地震。地壳由表及里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大圈层。约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补充:庞贝古城淹没于火山岩浆中。在公元前8世纪,一座小渔村庞贝逐渐发展为城市。几百年之后,它成为仅次于意大利古罗马的第二大城。城内有太阳神庙、巨大的斗兽场、恢宏的大剧院和众多的商铺以及娱乐场馆,吸引了很多的富商和贵族。亿万年来城北那维苏威火山因多次喷发而带来的奇异岩浆土、火山石以及地热温泉,使庞贝声名远播。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座火山,突然会在某一天苏醒过来,张开血盆大口瞬间吞下了声名遐迩的庞贝城!

维苏威火山海拔1277米,据地质学家们考证,它是一座典型的活火山,数千年来它一直在不断喷发,庞贝城就是建筑在远古时期维苏威火山一次爆发后变硬的熔岩基础上的。可是,公元初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斯特拉波根据维苏威火山的地形地貌特征断定它是一座死火山,当时的人们完全相信他的这一论证,对火山满不在乎。火山的两侧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平原上到处遍布着柠檬林和橘子林,还有其它果园和葡萄园,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座“死火山”正在酝酿着一场毁灭性的大灾难。公元62年2月8日,一次强烈的地震袭击了这一地区,造成了许多建筑物的毁塌,我们今天在庞贝城看到的许多毁坏的建筑都是那次地震造成的。地震过后,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然而,庞贝还没来得及从那次地震中复苏过来,在公元79年10月24日这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当时岩浆遮天蔽日,四处飞溅,浓浓的黑烟,夹杂着火山灰,铺天盖地降落到这座城市。没过多久,厚约5.6米的熔岩和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了。

3、第三部分,介绍了地震研究的情况。

补充:我国最早的地震台建于1930年——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

三、扩展:

地震有前兆吗?学生畅所欲言

地下水变化,动物习性改变异常等。但也有环境、天气原因,因此要仔细分析。

地震来了怎么办,扩展防护知识,提高防护意识。

(1)在学校怎么办?曾经看过报道,一个教室里面只有一个学生生还,就是因为她坐在教室的最后的一个角落里,房子倒塌下来的时候刚好搭成了一个三角,她在里面得以生还。(2)在家里怎么办?卫生间,切断电源、气源。就地避险。最好是找一个很坚固的木质结构的物体,比如沙发,床什么的,曲身躺在它的一侧,当物体砸落的时候,你也可以在那个小小的三角空间内生存。厕所其实是很好的避难场所,因为它小,所以结构很坚固,一般不容易塌方,要是掉落的话也是整个掉落,人就可以生还。大型屋子都是用预制板搭建的,地震以来,预制板就会断裂,把人压在下面,就算不死,也可能被砸得残废什么的。能跳楼吗?能乘电梯吗?不能。

(3)在汽车上怎么办?缓慢刹车,停留在开阔地带,原离高大建筑物,高压线。不能呆在车里,一定要下车,躺在车边,就算有大型物体从上砸落,你也可以从车边的空隙中生存下来。

《似曾相识燕归来》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养育后代的情形。

2、重点学习比喻说明;体会文艺说明文的特色:语言。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燕子可以说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之一。记得很小的时候,在老家的堂屋里面就有一个燕子的窝,一到季节就有燕子飞来,当时就会赶它走,因为怕在家里拉屎什么的,弄得很脏,但是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燕子就不飞来了,可能跟环境污染有关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来看一下我们以前见过的燕子。

二、学习课文:

1、让学生粗读课文15’,思考问题:本文说明的对象是燕子,那么介绍了燕子的那些内容?介绍了生活习性和繁衍后代的情形。

朗读1段,问题:这段介绍了燕子的什么知识?迁移的生活习性。

问:燕子为什么要迁徙,去秋南下,今春返回?学生多能答是因为天气变冷了?

纠正:燕子的食物是什么?正是因为燕子的食物是昆虫,冬天的北方燕子觅食物困难,因此南下,他们习惯于在空中飞行时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地面缝隙和树缝中搜寻昆虫。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其捕食的。这样的循环往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中有答案:第四纪冰川期。可见,燕子是鸟类家族的“游牧民族”啦。

问:燕子一般在什么时候迁徙?是白天还是晚上?夜深人静,名月当空的夜晚,飞的很快。一个“怪癖”。赋予人性意义是不忍别离故乡。

2、补充金腰燕的知识:燕子还有楼燕、白腰雨燕、岩燕、灰沙燕、毛脚燕。金腰燕常栖息在海拔15000米左右的山区村落及城市建筑物附近。鸣声响于家燕。自古称之巧燕。有群居现象。甚至六对把巢筑在一起,宛如蜂窝,是一大奇观。

比喻说明。反映燕子聚集的习性,很有情趣。

寻找表示时间的词语或句子(非直接的):当红了桃花,绿了杨柳的春天;秋分之后,檐子就集群南飞。齐读首末两段,体会文学性语言的情趣美。及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作文训练

教学目的

1、能抓住事务特征进行说明

2、能合理运用说明顺序

3、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4、能准确使用说明语言

教学重点:

能合理使用说明顺序

能恰当使用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说明特征,准确使用说明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景泰蓝的制作》所以花大量笔墨于“掐丝”、“点蓝”两道工序,其它工序简略介绍,其原因就在这里。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

(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说明文的说明性、客观性、知识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质朴性、平实性、简洁性。所以在说明文写作中,必须时刻注意说明文的质朴、平实的语言风格。

同学们必须重视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只要如上述的种种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征,加强说明方法训练与说明程序训练,着重于向读者讲授各种知识,扩大人们的知识面,不断地加强练习,写作说明文的能力会得到较大的进步的。

有些同学,写说明文的时候,也容易“乱”,不会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话说得很多,可就是说不明白,说不清楚。

同学们在阅读下面的短文后,可以对照前面阐述的诸如说明文的目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分析一下文章主要的问题是什么?缺点到底在哪里?然后对照一下文后的评折,总结一下自己对说明文的认识。

[例文]水

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所以湖水蓝中透绿。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在高山上,只要加热到80℃以上水就会沸腾;海平面上,只要72℃左右水就沸腾;矿井里,水到100℃以上才沸腾。在大自然中,水无时无刻不在动,不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它基本存在三个地方:空气里、

地下、地表;它的基本形态是三种:气态、液态和固态。

[评析]

这篇文章给人第一印象是“散”,其主要毛病是没有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只是东抓一点,西抓一点,一个方面才说了几句,又急急忙忙去说另一方面。结果是哪一方面都没有说明白。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我们要说明一个事物,必须抓住这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地清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这事物有确切明白的了解。但事物与事物间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有的事物的形态、性质、发展等比较单纯,我们说明这类事物时,不妨将面展得开一点;有的事物的形态、特点等复杂而多样,往往有很多方面的特征。我们在介绍这类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中面面俱到,只能根据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写这类事物的说明文时,更应该注意把握一个明确的说明中心,并以此安排说明顺序。如“水”这篇文章主要毛病就是没有抓住一个要说明的中心,并以此组织材料、安排顺序,从而给人的感觉就是文章散而乱,什么问题均没有说明白。比如水是一种液体,并且具有无色、无嗅、无味的特征,可以这样来说明:

[例文]水

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呢?

水是液体。石块和木块有一定的形状,无论放在桌子上或者盒子里,它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形状,都是固体。水就不同,放在圆杯子里就成为圆形,放在方盒子里就成了方形,它没有一定的形状。

水是无色透明的。有人说水是白色的,这话错了。拿水同牛奶比较一下就会明白,牛奶才是白色的,水是什么颜色也没有的。如果把一根筷子插入牛奶里,我们就看不见它。再把一根筷子插入清水中,我们能够透过清水看见插入的筷子。

水是无嗅、无味的。怎样来区分无色透明的烧酒和水呢?光凭肉眼是毫无办法的。只要闻一闻,尝一尝就能正确无误地区分了。烧酒有酒的气味和味道,而水却什么气味,什么味道也没有。

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

[评析]

这篇说明文抓住了“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这一特征为文章的中心,围绕这个中心组织材料,选择了比较说明的方法,拿水同木块、石块比形状,拿水同牛奶比颜色,拿水同烧酒比气味、比味道。相互比较以后,水的特征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在说明事物过程中,为了突出有些比较抽象、陌生,一时难以讲清的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效果,常常要采用比较的说明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把大家熟悉的事物或通俗易懂的道理去和抽象的、陌生的作比较,使大家对事物有所了解,让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理解过程,最终充分认识事物的特征。这是因为事物的特征往往可以在同另一事物的比较中显现出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比较的先决条件是要找出比较事物之间可以值得比较的共同点,然后方能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同中求异,说明事物的各自特点。换言之,在进行比较时,必须有相同之点才能作比。就拿上文说吧!在就物体的形态来比时,把水和石块、木块相比;就物体的颜色来比时,把水和牛奶来相比。倘若反过来,把水和牛奶放在一起比形态,把水和烧酒放在一起比颜色,岂不引起一片混乱!另外,还要注意到;被比较的事物是说明的对象,用作比较的事物是应该大家相当熟悉和非常具体的。比如上面选用的牛奶、石块等都是熟悉的和具体的,所以大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如果用作比较的事物比要说明的对象还要难以理解,是陌生的、是抽象的,那么,根本就无法达到说明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说明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实际需要而定。一般的情况是,确定了被说明的对象,

按一定的中心组织材料、安排顺序,综合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目的是将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给大家介绍得十分清楚。

第二课时(写作)

作文练习题

(某物)的自述青少年吸烟害处大

三、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

提示

《(某物)的自述》,这是填空式半命题。题面中的“自述”,规定说明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作自我介绍,而作自我介绍的又是“某物”,这就是说,要求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某物”,要写得人格化,富有情趣,生动活泼。

至于究竟是介绍哪一种“物”,这可以由作者自己确定,题目对此并无限制。作者确定某物,主要从自己对某物的熟悉,了解的程度决定,应该“量力而行”,不要硬写自己不熟悉、不懂的内容。动手写作之前,还应该认真地收集、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有关人员作些了解,力求对自己所要介绍的“某物”“了如指掌”,以免犯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

写《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说明文,要抓住“青少年”这个年龄层次,阐释“吸烟害处大”的“所以然”。

一是要避免泛泛而谈,只是一般地说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强调吸烟对“青少年”为什么尤其有害,这就离开了题目的中心;

二是要避免杂乱无序,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按照事理本身的逻辑安排结构,这就不能言之有序;

三是要避免“想当然”,只是凭自己的道听途说、一知半解去说“吸烟害处大”,而不是“言之成理”、“言而有据”地作科学阐释,这就不能以知益人。

因此,要写好这篇说明文,一定要抓住“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些关键进行具体、详细的说明;要按照由一般到特殊、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的顺序安排结构;要综合运用举例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等方法。还要准确运用专门术语。

“写一篇说明文,向低年级同学介绍你学得较好的某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或是你所擅长的某种技艺、运动,注意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字数在600字以上”这不是一个具体题目,只是对这次写作说明文的一些要求。

这篇说明文的读者对象──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低年级同学。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重点──怎样学好某门课程。具体来说有:自己对这门课程特点的认识;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方法;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等。

这篇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可综合运用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比较、图表、数据等说明方法。

这篇说明文的篇幅──600字以上。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语言要尽量准确、简明、平实。尽量用深入浅出的话来阐

释,举例要结合教材。

因为是向低年级同学介绍,因此,说明顺序要明晰、头绪要简单,如可以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再总说的结构、也可以按照自己对这门课程规律性认识的顺序来写。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年级:班级:姓名: 一注音: 敷衍 ..窘刮痧...撮.土浇灌 绞.脸惦.念廿.位臀.部燠.热污 秽.狭隘.泾渭 ..分明潜.心木橛.子 嘟哝 ..寒..踽.踽黑黢.黢锲.而不舍箢篼 风凛冽.奖券.瞥.一眼打蔫.抽噎.一绺. 窥.探乍.着胳膊唾沫 ..博文强.识.强.弩之末 强.人所难倔强.供.养便当.安步当.车禅.宗禅.让露.天风餐露.宿抹.布 哽.咽.衣衫褴褛 ..殷.红殷.实酿.成花 团锦簇 ..投掷. ..楼榭.铙钹 二、字形: ____流不息金___辉煌食不guo 腹暴zao___ ____li 尽心血高kang 引hang 高歌 kang 俪相形见chu 笨zhuo 罢chu 儒家杀lu miu 论 未雨绸mou jiongjiong 有神jiong 乎不同闻名xia 迩目不xia 接 xia 不掩瑜三、解释下列词语: 家当燠热 抽噎嘟哝 踽踽绺 黢黢木橛子 弥高箢篼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四、文学常识: 1、《我的母亲》体裁是,以为序精心组织材料,以为线索,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了母亲的一生。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2、《好雪片片》是一篇(体裁)文章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底善良的的形象,文章结尾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 。 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名字来源: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3、《卖白菜》的体裁是,线索是。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有 他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五、知识点: 1.语文能力包括、、、四项能力。 2. 听话的基本原则是、、,说话的基本原则是、、。 3.听话的技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话的技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记叙文选材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叙文选材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说话训练 情景:朋友到你家来做客,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你的朋友却仍谈兴正浓,你该如何委婉地下逐客令?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全集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 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 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 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 三、深入探究 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 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 明确:四个方面——(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 2、写作顺序: 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 四、重点研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字词练习

咆哮( ) 瑰丽( ) 蕴涵( ) 真谛( ) 告诫( ) 吞没( ) 驰骋( ) 漩涡( ) 霎时( ) 刹那( ) 寒噤( ) 雾霭( ) 轧钢( ) 汩汩( ) 潺潺( ) 2. 翱翔( ) 憧憬( ) 殷切( ) 用膳( ) 懒惰( ) 遐想( ) 阐明( ) 窒息( ) 疆界( ) 禁锢( ) 亢奋( ) 冥想( ) 陶醉( ) 狭窄( ) 寻觅( ) 3. 掩卷( ) 肺腑( ) 杈子( ) 牦牛( ) 朝觐( ) 瞅见( ) 保佑( ) 忐忑( ) 狩猎( ) 腹腔( ) 咣当( ) 颤抖( ) 沉甸甸( ) 蹊跷( ) 5. 惊鸿一瞥( ) 嫩蕊( ) 熨帖( ) 濒临( ) 所向披靡( ) 赘语( ) 禅偈( ) 水光潋滟( ) 不虞之隙( ) 惬意( ) 裨益( ) 酽黑如漆( ) 6. 潸然泪下( ) 采撷( ) 倔强( ) 吮吸( ) 间隙( ) 黑黝黝( ) 震慑( ) 缚住( ) 茁壮( ) 贫瘠( ) 枯萎( ) 凋落( ) 犀利( ) 栖身( ) 驾驭( ) 柔韧( ) 布帛( ) 搁置( ) 譬如( ) 贬意( ) 山岚( ) 裨益( ) 窘迫( ) 狷躁( ) 团簇( ) 繁衍( ) 粲然( ) 7. 尺牍( ) 憎恶( ) 逻辑( ) 斟酌( ) 岑寂( ) 烹调( ) 蕴藉( ) 锱铢( ) 8. 狭隘( ) 跋涉( ) 闲暇( ) 慰藉( ) 麻痹( ) 戕害( ) 斑斓( ) 符录( ) 9. 慨然( ) 门槛( ) 管辖( ) 确凿( ) 应酬( ) 作揖( ) 荒谬( ) 踊跃( ) 倒涎( ) 咀嚼( ) 沟壑( ) 清沁( ) 10. 遁辞( ) 卦辞( ) 懦夫( ) 鲁钝( ) 玄奘( ) 遇难( ) 11. 姗姗而来( ) 接洽( ) 娓娓而谈( ) 反馈( ) 携带( ) 12. 孵豆芽( ) 萎缩( ) 獠牙( ) 蓓蕾( ) 城隍爷( ) 忏悔( ) 瞩望( ) 凛凛( )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单元知识点

基础模块(上)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注音: 敷衍 ..撮.土窘刮痧.绞.脸惦.念 廿.位臀.部燠.热污秽.狭隘.泾渭 ..分 明潜.心木橛.子嘟哝 ..踽.踽黑黢. 黢锲.而不舍箢篼 ..寒风凛冽.朴.刀瞥蔫噎绺窥乍唾 殷丧强供横斗 当夹禅露抹咽数秤沓难臭壳校冲兴卷 二、字形: 食不腹尽心血群蚁排穷年 券卷抗亢炕伉肮坑吭杭贩版板扳绌黜拙茁戳戮谬炯迥遐暇瑕 三、解释下列词语: 家当燠热 抽噎嘟哝 踽踽绺 黢黢木橛子 弥高箢篼 锲而不舍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群蚁排衙 迥乎不同气冲斗牛 四、文学常识: 1、《我的母亲》体裁是,以为序精心组织材料,以为线索,多侧面、多角度地描写了母亲的一生。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话剧)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他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2、《好雪片片》是一篇(体裁)文章刻画了一位外表污秽,境况凄凉但心底善良的的形象,文章结尾揭示了本文的中心即 。 林清玄(1953—),笔名秦情,名字来源:清而不玄。台湾高雄人。他是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 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3、《卖白菜》的体裁是,线索是。 莫言(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谟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他的成名作是长篇小说有 他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4、《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体裁是。 臧克家(1905.10.8~2004.2.5),汉族。曾用名臧瑗望,现代诗人,以一篇成名,是诗人闻一多先生的高徒。被誉为“农民诗人”。1933年他的第一部诗集《烙印》出版,得到闻一多、茅盾等前辈的好评;次年,诗集《罪恶的黑手》问世,从此蜚声诗坛。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汉族,原名闻家骅,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五、知识点: 1、汉字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分为、、3部分。汉语拼音方案列出了普通话的个声母和个韵母。 2汉字的构造方法主要有还有其中为最多,占汉字的80﹪以上,其组合方式有以下六种:、、、、。 3、人们常用的两种阅读方式是:、。 4、查字典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学目的: 1.了解北大,走近北大,感受北大,思考北大 2. 借助演讲、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辨说理的能力 3.对比谢冕心中的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并揣摩这种差异的根源,从而树立正确的大学观、人生观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理想中北大与现实中北大的差异 教法与学法: 1.课型:讲读课、公开课、研讨课、活动课 2.教法:质疑、讨论、辩论 3.教具及能力培养方向: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诵读文章,感知大意;第二课时主要展开拓展、延伸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03年2月25日,在首都北京发生了二起震惊中外的爆炸案,先后发生在清华大学的荷园餐厅和北京大学的农园餐厅,虽然比不上恐怖份子驾机撞毁世贸大楼那样引人注目,但在很少发生恐怖流血冲突的中国大陆来说,这的确也算得上是惊天动地的事情了,最引人深

思的是:恐怖份子为什么要选择清华和北大进行作案呢?案情侦破之后,答案浮出水面,而这个答案竟让人哭笑不得,因为犯罪谷子声称:“制造爆炸案的目的是为了出名。” 对于这起事件,我不想多作分析了,我只是想说:为什么炸清华、北大就能出名呢?那是因为这两所大学太有名了,本身就是名望的象征。我们这就容易理解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些杀人的罪犯很少留下姓名,而刺客荆轲的故事却被广为传诵,不仅仅是因为荆轲的大义凛然、高风亮节,还因为他刺杀的对象是权倾天下、赫赫有名的秦王。 的确,清华、北大太有名气了,不仅是每一位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就连没有丁点儿文化常识的人可能也会对他们肃然起敬。江泽民同志作为一国主席,日理万机,我不知道他曾去过哪些大学,但我知道北大他是去过的,就在北大建校一百周年的校庆典礼上,还作了热情扬溢的讲话,因此,才有了我们课本上这篇文章。 大凡有名望的人、事、物都难得一见:比如卢浮宫珍藏的那些传世珍品;比如我们的局长、县长、市长或者更高的官员。于是我们容易对那些有名望的东西产生神秘感,认为他们与众不同,认为他们超凡脱俗,认为他们高不可攀,或许真的如此,或许未必竟然。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大著名学者、中国当代著名诗歌理论家、朦胧诗派的倡导者谢冕先生用他的眼、他的手、他的心为我们搭建的北大校园,去感受北大的那一份脱俗和平凡吧! 二、感受北大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测试卷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敷衍.(yǎn)困窘.(jiǒng) B.荼.(tú)毒生灵奖券.(quàn)C.盛.(shèng)饭破绽.(dìng) D.沙砾.(lì)饿殍.(piǎ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纹身诡谲燠热源远流长 B.桥蹲碑贴崭新摇摇晃晃 C.简炼奖卷油腻千沟万壑 D.更迭既使灌概千钧一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 ....。 ....,地无一垄 B.他在野外迷路,已经饿了好几天。看到这些野果,也顾不了许多,食不果腹 ....地吃了起来。 C.他们两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 ....,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D.他把相敬如宾 ....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瓢泼大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B.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 C.如何防止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疼的事。 D.这种弄虚作假的新闻报道势必将危害党的事业,我们要坚决反对。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拟人)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拟人) C.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比喻) D.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比喻) 6.下列对《诗经二首》的赏析,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A.“彼尔维何,维常之华。”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 B.“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语意双关,表面上赞美彤管的红润、光泽,实是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和爱慕。 C.“岂敢定居?一月三捷。”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边关战事频繁,将士们无暇休整,但作战英勇,一个月能获三次胜利的士气。 D.“业业”、“骙(kuí)骙”、“翼翼”这三个叠字写出了驾着将帅乘坐的战车的四匹马高大、强壮、步调一致的样子,反映了戍边将士的车容之壮、斗志之昂。 7.下列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静女其娈 C.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D.鼓瑟希8.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我的空中楼阁》描写了一个建在半空中的楼阁,表达了作者对未来住所的幻想。 B.孔子不但在政治上有过大作为,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更在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称得上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弟子多达3000人,其中贤人72,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C.“咬文嚼字”、“纤屑不遗”是精读的主要特点。略读的特点则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所谓观其大略,乃是走马看花、漫不经心的读书方法。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第三单元测试

《语文基础模块下》 襄阳铁路工业学校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命题:乔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二、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三、A.阜盛(fù)敕造(chì) 契约(qiè) 引吭高歌(kàng) 四、B.笑靥(yè) 盘螭(lī) 纨绔(kuà)咫尺天涯(zhǐ) 五、C.茶峒(tóng) 沮丧(jǔ) 竹篙(gāo) 强弩之末(nǔ) 六、D.槲树林(hú) 暧昧(mèi)屯戍(shù) 大模大样(mú) 七、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八、A.埋怨脉博兴致大坝合拢 九、B.狼籍俨然诽谤孽根祸胎 十、C.分量厮混笼照丰富多采 十一、D.提防膏梁拾缀声嘶力竭 十二、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十三、①翠翠是一位犹如山间清泉般的船家少女,她对爷爷体贴入微。 十四、②襄阳才子郑交甫偶遇汉水女神赠佩玉定情的美丽传说在当地广为 十五、③语文活动是语文知识应用的验证,对语文活动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实际语文能力的水平。 十六、④他非常专心地写生, 野地里刮起风沙来也不理会。 十七、A.明净留传应用以至 十八、B.纯净留传运用以致 十九、C.纯净流传运用以至 二十、D.明净流传应用以致 二十一、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二十二、A.今春这座城市用电紧缺的主要因素是河流枯水现象严重以及城市用电负荷陡增。 二十三、B.我国的教育自古以来都是从教写字和写好字开始的,字写得好,常常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或教育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十四、C.阿蒂亚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几十年的情况证明,油价大起大落,不但对石油消费国不利,对生产国也有影响,保持油价的稳定符合双方的利益。 二十五、D.各国推行的新法规为投资者提供了法律武器,投资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付十那些行为不端的公司,保障及提高他们的长远利益和投资风险。 二十六、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二十七、A.他讲写文章要“惜墨如金”“文不厌改”。前者要求“精约笔墨,词正而理备”,后者要求“反复修改,言畅而意美。” 二十八、B.“老师,”我低声说,“您原谅我这一次吧!”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试题

西华二职专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语文试卷(基础模块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戏谑.(xua)撮.土(chuó)震慑.(sha) B 供给.(gěi)寒伧.(chen)佳肴.(yáo) C 炫.耀(xuàn)逮.捕(dǎi)参.差(cēn) D 乘.凉 (ch?ng) 遒劲.(jìng)鞭挞.(tà)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面面相觑人情事故励精图治 B 旁征博引行踪鬼秘川流不息 C 既往开来汗流浃背好高骛远 D 游目骋怀自惭形秽搔首踟蹰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从马克思学得入世的,从鲁迅学得批判的,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 A 激情精神执着精神刚烈 B 精神精神刚烈激情执着 C 执着激情刚烈精神精神 D 精神刚烈激情精神执着 4. 下列作家、作品、体裁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 舒婷——《致橡树》——诗歌 B 铁凝——《哦,香雪》——散文 C 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散文 D 莫言——《卖白菜》——小说 5. 下列古诗词的默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静女其淑,伺我于城隅。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斯,雨雪霏霏。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D 同是天涯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B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 C 同学们反应的情况,基本是完全真实的。 D 无论是古典名著还是现当代优秀作品精选,其艺术魅力都能感染我们。 7. 对下面一段话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A 引用对比比喻排比借代 B 引用对比借代排比夸张 C 引用对偶比喻排比拟人 D 引用对偶比喻排比拟物 8.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体操队的五个小队员,都是十五六岁的小男孩,豆蔻年华 ....,风华正茂。 B 敢于仗义执言的人,即使有些缺点,我认为也不可与那种少说为佳,明哲 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 C 对于每个青年来说,机遇总是会有的,但是要善于抓住机遇,经过一番拼 搏,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一旦失去机遇,便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 D 王刚同学学习不认真,写文章总是文不加点 ....。 9. 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可以分为立论和驳论。阐明观点的叫立论,反驳观点的叫驳论。 B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 第1页,共4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8分) 1.选出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隅(城墙角落)鼓瑟(敲鼓)小人所腓(隐蔽、掩护) B、就砺(磨刀石)冷炙(烤肉)锲而舍之(刻) C、比及(等到)自诩(夸)忧心烈烈(形容忧心如焚) D、师旅(军队)归聘(探问、问候)雨雪霏霏(落、下) 2.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逶迤( wei ) 饿殍(piao)做窠(ke) B、箭镞(zu)遒劲(jin)徘徊( huái ) C、璀璨(càn ) 恬( tián ) 校补(xiao) D、栖( xī)息孱头(chan)燠热(yu)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使他从一个残疾孤儿成为举世闻名的音乐家。 B、在学习中取得了那么一点儿成绩就骄傲自满,与你那踏实勤奋的学风相比,真是自惭形秽。 C、公司、大企业的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西装革履,冠冕堂皇地出席

了亚洲博鳌论坛峰会。 D、秦昭王得知赵惠王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想假装以十五座城池与他交换。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B、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C、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焦裕禄同志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D、那崖壁上、沟壑边、大树上,到处可见的常春藤,可视为外婆人格精神的象征。 5.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嫩生生的荠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拟人) B、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C、我觉得我简直诧异得要爆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污蔑(夸张)。 D、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排比)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钻研幌子鲁莽毛骨耸然 B、推搡自诩浮躁故弄玄虚 C、浩瀚脑髓雾霭完碧归赵 D、袖珍纤陌骐骥

中职对口升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材分析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1、教学大纲 中职语文教材主要分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共2册,为必修内容,侧重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职业模块分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各1册,为限定选修内容,侧重于服务学生专业学习;拓展模块共1册,为任意选修内容,侧重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教材中关于学时的规定是这样的:基础模块总学时160~180,职业模块总学时32~36,拓展模块学时不作规定。 2、考试纲要 以上是教学大纲对基础模块的规定,我们再来看一下考试纲要对基础模块的规定又是如何呢?根据最新的中职语文考试纲要的要求,试题中基础模块占60%,职业模块占5%,拓展模块占35%,其中文言文部分考纲明确规定,试题中文言文阅读部分所用的材料选自纲要附录中规定的文言文篇目,一共有10篇,其中有7篇是基础模块的课文,文言文作为中职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只有掌握了基础模块的文言文知识,才有能力去学习其他模块的内容。 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考试纲要,都赋予了基础模块相当高的地位,基础模块的内容是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 3、教材作用 基础模块是中职学生共考教材,不分专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和今后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个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也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结构与重难点 基础模块共2册,分上下册,每册的编写体例都是由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沟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构成。每个教学板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教学单元。 教学大纲对基础模块的学时规定是这样的,现代文80~90个学时,文言文16~22个学时,口语交际是20个学时,写作是20个学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24~28个学时,当然在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和班级学生情况,灵活调整学时数,以学生吸收掌握为主。 现在我们以基础模块上册教材为例来分析下每个部分的结构与教学重难点: 1、阅读与欣赏 第一单元重点是整体感知课文,帮助学生进入到语文学习的氛围当中去,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三个单元学习奠定基础,也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知识储备。此外,教师也可通过这一单元的授课,了解所授班级的语文水平以及每一位学生的语文水平,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均是记叙文,为本单元表达与交流的写作部分提供素材和鉴赏案例,通过这四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选材组材的技巧,方便记叙文写作的训练。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18课《雷雨》教案

《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明确戏剧单元学习的要求。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简介。 能力目标: 1.体会时间、场景、人物和矛盾冲突的集中,是剧本的基本特征。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生动性特征。 3.通过证言的品味来分析周朴圆、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4.认识资产阶级伪善、冷酷、凶狠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5.研读重要“舞台说明”,认识其在剧中的作用。 德育目标: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罪恶。 教学重点: 1.把握人物语言的潜台词。 2.学习起伏跌宕的戏剧情节,紧凑的戏剧冲突和周仆圆、鲁侍萍的性格刻画。 教学难点: 1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揭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的腐朽性。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的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剧情,抓住戏剧冲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电影《雷雨》高潮部分的影片剪辑,使学生初步感知《雷雨》,快速进

入情景。 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却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年仅二十三岁的曹禺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创作的四幕剧《雷雨》。它在中国演了七十多年,却经久不衰。它除了生命的毁灭和黑暗之外,究竟还有多少个难解之谜,究竟还能给我们多少人与人性的启示。今天,我们一起以探究者的身份走进《雷雨》,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门怎样的艺术?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学,指的是供舞台表演使用的文学剧本。 戏剧的要素主要包括:戏剧冲突、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形象。 中国的戏剧,古代与现代差别迥异。古代戏剧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现代戏剧主要指的是20世纪以来从西方传入的话剧、歌剧和舞剧等,其主体是话剧。戏剧按表现形式分为话剧、歌剧、舞剧等;按内容形式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按题材分为现代剧、历史剧、儿童剧等;按篇幅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2.曹禺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们杰出的剧作家。1933 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写出震惊文坛的处女作《雷雨》,1935年夏,又创作出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悲剧《日出》。两部作品的相继问世,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以后他又陆续创作出了《原野》《蜕变》《北京人》等剧本。解放前,曹禺和老舍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其后又创作了《明朗的天》《胆剑篇》(与人合作)《王昭君》等剧本。 3.有关《雷雨》 戏从封建资本家某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和后母蘩漪的乱伦关系面临破裂开始。这罪恶的根源却要追溯到三十年前。三十年前周朴园还是个大少爷,诱骗了女仆侍萍并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后来为了和一个门当户对的阔小姐结婚,将遭受他凌辱的侍萍,在大年三十晚上赶出家门。大儿子被保留下来,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期末试卷及答案(DOC)

湛江市爱周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中职期末考试试卷 《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适用班级: 12计机班、12设计班、12汽修班、12楼宇班本试题卷共七大题27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命题:方晓霞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一、基础知识(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断章取义.(yì)强聒.不舍(guā)掠.夺(lüè) B 不能容赦.(shè)痀偻 ..(gōu lóu)闲游浪荡.(dàng) C 不旁骛.(wù)蜩.翼之知(tiáo)教诲.(huǐ) D 亵渎 ..(xièdú)不二法.门(fǎ)羡.慕(qià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蘸水缺撼罅隙孵化. B 掐丝贮藏辐员寻觅 C 贮藏涂墁车辙驱谴 D 暄嚣蒂部搀和倒霉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个是( ) A 疏疏朗朗:形容线条稀疏的样子。 B 细琢细磨:仔地研究和思考。 C 推陈出新:推出陈旧的,创造新的。 D 专心致志:心思专一,一心一意,精力集中地做事。 4、下列短语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炎暑逼人奇珍异品赏心悦目冰消雪化 B 明净如意灵花异草若断若续结构巧妙 C 呕心沥血斩钉截铁披荆斩棘惊心动魄 D 炯炯有神精神饱满绿草如茵翩翩起舞 5、选出与下面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花形小,绿白色或淡黄色,不耀眼。仅极少数品种有完全花。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 班级: 姓名: 学号: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闭卷 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 A.点缀.(zhuì) 中.肯(zhòng) 脍.炙人口 (huì) B.栖.息(qī) 婀娜.(nà) 游目骋.怀(chěng) C.踟.躇(chú) 奖券.(quàn) 安静宁谧.(mì) D.睥.睨(pì) 伫.立 (chù) 阡.陌(q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崛起 参预 可怜兮兮 B.缥渺 衣袂 不名一钱 C.逶迤 希冀 垂涎三尺 D.惊骇 晌午 别来无样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B ) A.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 B.别看他平常闷闷不乐....,可在技术交流会上,他比谁说得都多。 C.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山雾虚无缥缈....。 D.时间过得真快,俯仰之间.... ,船已驶出港口。解析:B 项“闷闷不乐”形 容心情不舒畅,不符合这里的语境。 答案:B 4.下边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C ) A.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B.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C.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即使便于我行走。 D.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解析:C 项“即使”应 为“然而”,不是假设,而是已然。 答案:C 5、下面各句用语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C ) A 、你特意为我制作的生日礼物,我怎可不笑纳。 B 、承蒙你信任,拜托我的事,一定去做。 C 、那么忙还劳驾你跑一次,真是失礼。 D 、你家的令郎真是才貌双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6、“五经”是指《 》、《 》、《 》、《 》和《 》。 7、《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二十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 大学 》、《 》和《 》合称“四书”。 8、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字______,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9、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窈窕淑女, 。 (2).匪女之为美, 。 (3).少壮不努力, 。(4).出淤泥而不染, 。 (5).斯是陋室, 。 (6).谁言寸草心, 。 三.阅读理解(14分) (一)阅读莫泊桑《项链》选段完成22~25题。(每题2分,共10分)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古文译文

《将进酒》参考译文 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 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 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 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 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 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 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 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 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 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 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 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 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 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 呼唤下人统统拿去换美酒, 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琵琶行(并序)》参考译文 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外调任

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下马和客人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管弦。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移灯重新摆起酒宴。千呼万唤她才羞答答地走出来,还怀抱琵琶半遮着羞涩的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轻轻抚拢慢慢捻滑抹了又加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恢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清脆如黄莺在花丛下婉转鸣唱,幽咽就像清泉在冰层底下流淌。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她说我原是京城歌女负有盛名;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篇一: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 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 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 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 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 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 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 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 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 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 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 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础模块 1. 阅读与欣赏正确认读并书写 3 500 个常用汉字。 能使用常用汉语工具书查阅字音、字形、字义,正确区分常用的同 音字、形近字。 能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和领会,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 和作用,能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和写作特点。能辨识常 见的修辞手法,体会文章中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阅读各种优秀作品,体会其丰富内涵,加深和拓宽对自然、社会、人 生等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 名段、名篇。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

高教版中职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全册导学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全册导学教案 (2) 一、我的母亲 老舍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由名人对母爱的描绘: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二、课文探究1、作者简介:2、思考一:老舍笔下的母亲是怎么样的一个形象?美国作家惠特曼曾经说过:“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他的母亲对他是否跟惠特曼说的一样?作者笔下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母亲形象:她勤劳诚实而且做事认真仔细,她热情好客而且乐于助人不怕吃亏,她处事有度软中有硬,她善良坚强对子女的感情内敛而深厚……思考二:(探讨)你的母亲与作者笔下的母亲有哪些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在我们出生之前,我们的父母并非像他们

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我们张罗,为我们的生活、学习承受着在我们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一切,并在不断接受我们因不满生活所发出的唠叨、牢骚。但,血浓于水,正是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成就了今天的我们。)三、深入探究??1、探讨母亲对老舍的性格影响面对这一切,大作家老舍先生心存感激。下面,你们能告诉我,母亲给了老舍哪些方面的生命教育吗?明确:四个方面?? (1)第9节,“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2)第10节,“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3)第12节,“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划好的界限。”“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4)第17节,“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2、写作顺序:明确??时间顺序:母亲出嫁→我的出生→我一岁半(庚子闹“拳”那一年)→我小学毕业→我师范毕业→我廿三→我廿七→七七抗战→去年→今年。四、重点研习?1、第12节从哪三个方面表现母亲的坚强个性?明确:(1)联军入城搜家时母亲镇定自若地保护儿女。(2)北平无数次的变乱中母亲不慌不哭,从无办法中想办法。(3)为一家人的生计考虑。??2、第13节具体从哪三件事来表现那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明确:(1)筹备“巨款”,送“我”上学。 (2)送三姐出嫁。 (3)写除夕之夜送“我”返校。五、鉴赏语言特色??1、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2、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3、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淳厚的情感。六、总结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