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地貌学复习提纲+答案

en地貌学复习提纲

1.地貌学的学科性质是怎样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2.地貌成因要素包括哪些?地貌成因要素:地表物质、地貌营力、地貌发育时间

A地表物质--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

B地貌营力--地貌形成的动力,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C地貌发育时间--地貌形成和发育的阶段性,发生--发展--消亡(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 3.地貌营力(地貌形成的动力)有哪些类型?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以及在地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貌形成的动力类型: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相互关系:同时存在;彼此消长、作用效果相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对地貌的作用:A内力:加大地表起伏;地表一些巨型、大型的地貌形态主要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B外力:削高补低,总趋势是夷平地表(中小型地貌,也包括平原大型地貌)4.气候与地貌的关系。地貌的分布规律(分带性)

(1)气候与地貌的关系:气候影响外力的性质和强度,从而影响其塑造的地貌;地貌也可以影响气候

(2)地貌分布规律-地貌的地带性

A,以内营力作用为主的地貌:地貌的分布和大地构造单元、地壳运动方向以及构造线的走向都有一定的联系。

B,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以外营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则有呈纬度水平分布和沿山地垂直分布的规律

5.什么是气候地貌与构造地貌?

气候地貌:气候地貌学研究地球上不通气候区的地貌形成、演变规律和地貌组合特征。随着不同气候区自然特征的深入研究和数据积累,气候地貌从研究某一地区的地貌成因和演变,进而把气候地貌的研究与第四纪古气候变迁研究相结合。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学一是研究地质构造受外力剥蚀形成的地貌称为静态构造地貌(次生构造地貌)另一是研究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地貌,它们的形成和分布与地球构造运动的作用方向、受力方式有关,称为动态构造地貌(活动构造地貌)。

6.什么是坡地地貌?什么是坡地块体运动

(1)坡地上的风化岩块与土体在重力和流水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动或蠕动形成的地貌,称为坡地地貌。

(2)斜坡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或有水活动等参与下,发生位移,称为块体运动。

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日光照射、温度变化、水、生物作用

8.坡地根据坡形和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根据坡形,分为:直线坡、凸形坡、凹形坡、凹凸坡(复合坡)

根据坡地组成物质分类:基岩坡、碎屑坡、土坡

9.根据发生崩塌的地貌部位和崩塌形式,崩塌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及其概念?

根据发生崩塌的地貌部位和崩塌方式

–山崩:山坡上规模巨大的崩塌。

–塌岸:发生在河岸、湖岸、海岸的崩塌。

–散落:岩屑沿斜坡向下做滚动或跳跃式的连续运动

10.什么是崩塌?影响崩塌的因素?崩塌可以形成哪些地貌类型?

(1)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称为崩塌。

(2)A地貌/地形条件:坡度(坡度要大于碎屑的休止角);坡高(坡地相对高度);有利于岩土体崩落的临空面B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狭义地质条件):节理、断层、地层产状、岩性(组合)等都有影响。C气候条件:气温--加速物理风化;降水--增加负荷,孔隙

水压力增加。D地下水:地下水及其流动产生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裂隙充填物在水的软化作用下抗剪强度降低;地下水的浮托作用;降低危岩体与稳定岩体直接的抗拉强度。E地表水:地表水入渗;河流侵蚀坡脚。F地震因素:地震时能形成数量多而规模很大的崩塌体①地震加速度在边坡内部引起附加应力作用。②引起边坡岩体结构和强度的变化。G人为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3)崩塌壁、崩塌沟槽、倒石堆

11.什么是滑坡?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滑坡的类型划分?

(1)斜坡上的大块岩土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称为滑坡。

(2)A地形条件: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外形是决定滑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B地质条件:(斜坡的物质组成与地质结构):软弱结构造产状上倾向与坡向一致,如节理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主要发生在遇水易软化的软弱地层上。C地下水:减弱土粒间的吸附力,增加荷载,加大下滑力;溶解土体中的胶结物,如黄土中的碳酸钙,使土体失去粘结力;地下水增加孔隙压力,对滑体起浮托作用,降低抗剪强度;不透水的软弱地层,软化成为滑动层;地下水沿滑动面运动,使摩擦系数减小,阻力降低;地下水运动产生动水压力。D地表水和降雨:河水的侵蚀或海浪、湖浪的冲击,在河岸、海岸和湖岸(库岸)的坡脚水面附近进行掏蚀,使岸坡物体失去支持而产生滑坡;降雨或融雪时,将有一部分水分渗透到土壤中,将其浸润而使之滑动。E地震。F人为因素:人工切坡,在坡顶堆积废渣土,人工爆破,将水排进滑坡裂缝等

(3)滑坡类型:按组成物质分类:

土质滑坡、岩质滑坡(基岩滑坡)

按滑层厚度分类:浅层滑坡(<10米)中层滑坡(10-25米)深层滑坡(25-50米)超深层滑坡(>50米)

按滑动面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分类:构造面滑坡(同类土滑坡)顺层(面)滑坡不整合面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动年代分类: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按运动形式可分为: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12滑坡的地貌形态有哪些?滑坡裂隙有哪些?

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壁、滑坡阶地、滑坡鼓丘、滑坡裂隙(环状拉张裂隙、平行剪状裂隙、滑坡鼓丘部位的张裂隙和挤压裂隙、滑坡前端放射状裂隙)

13.地面流水有哪些类型?

(1)面状水流(大气降水或冰雪融化后在坡地上形成的由许多小股水流组成、无固定河道、面状流动的细小水流)、(2)线状水流(暴流是暂时性地面流水、河流是长期性地面流水)14.环流有哪些类型及其概念、作用结果?(见课本P.22)如下图所示:

(1)单向(横向)环流:多发生在弯曲河段,因这里水流受离心力作用较强向一岸偏移形成单向环流。

(2)底部汇合型横向环流:洪水时平直河道河床中部的水量比靠近两岸的增加快一些,因此洪水期河床横向水面呈向上凸形,表层水流从河床中部流向两岸构成两个横向环流系统。结果是:可掏蚀两岸在河床中部发生堆积

(3)底部辅散形横向环流:枯水位时,平直河段中部流速较大,水面呈微微下凹形,两岸表层水流流向河床中部,构成表层汇聚、底部辐散的横向环流。结果:进一步侵蚀河床中部,在两岸形成浅滩堆积。

(4)复合(横向)环流(存在多股主流):在平原分差河流或河床底部起伏不平的地方,形成多股主流线,各自构成一横向环流,组合成复合环流系统。

15

(1

)概念:流水破坏地表和攫取地表物质的作用,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

(2)方式:化学溶蚀、机械侵蚀(冲蚀作用、磨蚀作用)

(3)槽床侵蚀作用结果:A垂直侵蚀:加深沟床河床;B侧向侵蚀(旁蚀):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自由河曲及牛轭湖形成

16.流水搬运作用的方式

推移、跃移、悬移、溶解搬运

.片流的概念及其作用方式。影响片蚀作用的因素?其中植被在防止坡面侵蚀及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1)概念:大气降雨或冰雪融化后,在倾斜地面上形成的薄层面状流水称片流(也称作是面流、散流)

(2)作用方式:侵蚀、搬运、堆积

(3)影响片蚀作用的因素:A气候-降雨量和降雨强度; B地形(坡度、坡长、坡形);

C岩性(地面结构--岩石的强硬、粘结力和透水性);

D植被(1)防止雨滴击溅(2)涵蓄水分,增加地表水的渗透能力,减小地表径流量(3)根茎固结土层,阻滞地表径流,控制坡面径流;

E人为因素(1)植被管理失误(2)人类大量地毁林开荒(3)落后的耕作方式(4)乱挖滥炸和废石沙土乱弃

18.片流作用分为哪几个作用带?

不明显冲刷带、明显冲刷带、淤积带

19.片流侵蚀地貌类型及成因

类型:1.侵蚀坡面:是由片流侵蚀风化壳或已风化的岩石山坡而成的坡面。

2.浅凹地:

3.深凹地:由浅凹地演变而成(冲刷作用在浅凹地上加强,发育时间较长),也可由古冲沟或坳沟演变而成(沟坡扩宽、谷底充填)

20.沟谷类型及其特征(暴流)

(1)纹沟:坡面薄层水受阻碍,水层聚集成细小股流,微细,没有沟缘线,彼此穿插交织在一起,纵坡面与坡面一致,稍经耕犁,可消失

(2)细沟:宽浅V形,大致平行,谷底纵剖面上凸形,下游出现跌水,纵坡面与坡面大体一致

(3)切沟:V形,沟缘较明显,纵坡面呈阶梯状,与斜坡坡面角度不一致

(4)冲沟:展宽V形,纵坡面上陡下缓与坡面不一致

(5)拗沟:浅宽的U形,沟缘浑圆状,纵坡面平缓的凹形

21.沟谷水流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空间关系

集水盆、洪积扇(扇形地)

空间关系:沟谷水流在上游侵蚀形成沟谷和集水盆,侵蚀的物质被水流带到出山口处堆积形成洪积扇

22.扇形地岩相带划分及其物质构成特征

扇顶相:砾石粒径大,堆积层厚度大,分选差,透水性强

(2)

扇中相:主要由砾石、砂和粉砂组成,扁平的砾石呈迭瓦状向上游倾斜,常见交错层理 扇缘相:组成物质较细,由亚砂土、亚粘土组成,具有水平层理和波状层理。

23.什么是泥石流?泥石流有哪些类型?

(1)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与水组成的一种特殊洪流。

(2)类型:按泥石流物质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按泥石流的流体性质分:稀性(紊流性)泥石流;粘性(层流性)泥石流;过渡性泥石流 按泥石流成因分:降雨型泥石流、融雪型泥石流、暴雨和融雪混合型泥石流、溃决型泥石流、地震型泥石流

24.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泥要有大量松散的固体物质:

(1)碎屑物质来源: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2)要有充足的水源(3)有利的地形条件

25.泥石流的地貌分区

1.

形成区(侵蚀区)

2.流通区

3.堆积区

Zone 1 –production of sediments and water

Zone 2 –transfer and channel equilibrium

Zone 3 –sediment

deposition and loss 侵蚀区流通区堆积区

26.河谷的横剖面形态有哪些?河谷发育有哪几个阶段?

(1)谷坡、谷底、阶地、河漫滩、阶地、河床、谷肩

(2)经历阶段:

27.影响河床纵剖面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是河床均衡剖面?

(1)影响因素:

A 水文情况改变:流量变化、流速变化、含沙量变化,使河床发生侵蚀或堆积。

B 构造运动:可使整个流域抬升,侵蚀基准面下降,溯源侵蚀自河口向上游发展; 流域内发生局部地区发生差异运动,上升河段发生侵蚀,下降河段发生堆积;

断层与河流相交且下降盘位于下游,河床中将形成裂点并从此处向源侵蚀,裂点不断上移 C 岩石的岩性(岩石的抗侵蚀能力差异):抗侵蚀能力强--常形成岩坎或跌水(会发生移动);抗侵蚀能力弱--常形成深槽或壶穴。

D 气候变化:a 干湿变化---气候变干地表径流量减小,地面植被稀疏,河流含沙量增加,发生堆积;若发生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下游河段发生侵蚀。反之,河流侵蚀作用增强,下游可能发生堆积;b 冷暖变化---冰期地表径流减小,冻融作用增强,含沙量增加,同时侵蚀基准面下降,上游发生堆积形成加积型河床,下游段形成侵蚀型河床。间冰期,则相反,在上游河段发生侵蚀,下游河段发生堆积.

E 人类活动:河道中建筑物阻挡、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土壤保护措施

(2)在地质构造相同、岩性均一及气候不变等条件下,当河床的侵蚀和堆积达到平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河床纵剖面(理论的、瞬时的和局部的剖面),是一个圆滑均匀的凹形剖面,叫做河流均衡剖面。

28.河床的平面形态及特征

(1)顺直河道:①河道微弯,弯曲率1.0-1.2

②在全球河流中顺直河床段占的比例较少,且山地多于平原地区

③洪水期,洪水淹没边滩,河水顺直奔流,深槽、浅滩的位置也不断发生变化

④平、枯水期,两岸边滩犬牙交错,水流弯曲,深槽、浅滩交替出现

⑤横剖面上深槽与浅滩并列排列,纵剖面上二者相间排列

⑥一般分布在河岸很难冲刷的河谷或狭窄、顺直的河谷中

(2)弯曲河道(又称曲流型或蜿蜒型):①河道弯曲,弯曲率>1.5

②横断面上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相对应,纵剖面上为阶梯状,深槽与浅滩相间

③是一种最常见的河型,平原多于山地。多分布在河谷宽广、坡降平缓、河岸较低,并由二元结构组成的谷地。

(3)分汊河道(辫流):①发育江心洲(地貌标志)

②靠近岸坡基部形成狭窄小河,小河上、下游都和主河相连

③平面上河身呈宽窄相间的莲藕状,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则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间隔成二股或多股汊道

④发育在江心洲两侧的汊道较稳定

⑤有主汊、支汊道之分

29.什么是河漫滩?河漫滩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其中气候是如何影响河流纵坡面的?

(1)河漫滩是在河流洪水期被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

(2)详见27题D

30.什么是河流阶地,阶地的成因和类型

(1)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谷底部分(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2)成因:A地壳升降运动a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以侧蚀作用、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漫滩b地壳抬升,下切,原河漫滩形成阶地c构造运动和阶地高度变化①整体抬升②掀斜抬升③局部隆起(拱曲型抬升)④差异升降(局部抬升、局部下降)⑤断层错动(断裂抬升)

B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形成阶地主要是通过改变河水水量和含沙量来完成的(相对负载): a干湿变化①气候变干:相对负载增加,河床堆积增高;②气候变湿润:相对负载变小,下切侵蚀,形成阶地

b冰期间冰期变化(冷暖变化)①冰期河流水量小,加上冰川作用,相对负载增大,在河流上游段发生加积;近海的下游河段,海平面下降,常下切形成阶地;②间冰期河水量增加,相对负载减小,上游河段河流下切,形成阶地;下游河段基准面上升,由于出现回水,堆积加强,形成埋藏阶地

C侵蚀基准面下降:基准面下降,河流向外延伸,原河口附近出现裂点,裂点上溯,在裂点以下,由于河流的下切,原来的河漫滩出露形成阶地。

D河流袭夺局部形成阶地

(3)河流阶地的类型:侵蚀阶地(基岩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埋藏阶地(如下图)

1.黄土;

2.红色土;

3.冲积砂砾石;

4.坡积碎屑;

5.静水堆积粘土层;

6.基岩

T1:上迭阶地;T2:内迭阶地;T3基座阶地;T4,T5 :覆盖阶地

31.什么是河口区及河口区的分段

(1)河流入海(或湖)的地段是河流和海洋或湖泊相互作用的区域,称为河口区。(水体混合、水动力相互作用

(2)河口区的分段近(河)口段、河口段、前河口段(口外海滨段)

32.什么是三角洲?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三角洲的沉积结构

(1)河口处泥沙堆积呈扇形向海伸展,所形成的冲积平原。

(2)水下三角洲阶段、沙岛及汊道形成阶段、三角洲平原阶段

(3)①顶(组沉)积层(具水平层理)②前(组沉)积层(具斜层理)

③底(组沉)积层(具水平层理)

34.主要的水系类型有哪些?

树枝状、格状、平行状(梳状)、放射状、环状、向心状、网状、倒钩状

35.什么是河流袭夺及其成因?河流袭夺的地貌标志有哪些?

(1)分水岭迁移的结果,导致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的上游段,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分水岭迁移(主动的河流袭夺)、新构造运动(被动的河流袭夺)

(3)A水系的演变:袭夺河、被夺河(改向河、断头河、反向河)

B袭夺河上的地貌: ①袭夺湾(发生袭夺的地方,河流突然急转弯)

②裂点(袭夺河溯源侵蚀所形成,常出现急流或瀑布)

③阶地或谷中谷(袭夺河水量增加,下切作用增强)

④袭夺河中有被夺河的冲积物

C改向河上的地貌:阶地或谷中谷(裂点不断溯源侵蚀)

D断头河上的地貌: ①不配称河(宽谷小河)或干谷②有改向河的冲积物③风口36.什么是岩溶作用及影响因素?

(1)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作用(分解和化合)和物理作用过程(流水的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对可溶岩石的破坏和改造作用。

(2)1气候因素:表现在温度、降水和气压等影响水的溶蚀力强弱。

2生物与土壤因素

3地质因素:A岩石的成分--可溶性岩石化学成分与溶解度、碳酸盐类岩石化学成分及其溶解度;B岩石的结构(结晶、不等粒、孔隙度);C岩石的构造(裂隙、背斜、向斜、纯度、刚性、厚度)(注:B,C影响岩石透水性以及水-岩相互作用)

37.地表岩溶和地下岩溶各有哪些类型?掌握其形态特征和成因。

(一)地表岩溶:(1)溶沟和溶槽:地表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表面或者节理、裂隙溶蚀或机械冲蚀,扩大了裂隙和节理而成(2)石芽、石脊:成因同前;(3)落水洞(消水洞、无底洞、竖井):是岩溶垂直流水对裂隙不断溶蚀并伴随坍陷的结果;(4)漏斗(溶斗):A地面低洼处汇集的雨水沿节理裂隙垂直向下渗透,不断进行溶蚀、扩大所致(溶蚀漏斗)

B在有较厚的松散沉积物或砂岩覆盖的岩溶地区,如有通往地下的裂隙,水流下渗的过程中,带走一部分细粒的物质,使地面下陷而形成(沉陷漏斗)C由于溶洞顶板受溶蚀或强烈地震塌陷而成塌陷漏斗);(5)岩溶洼地(溶蚀洼地):a多个相邻的溶斗,经过溶蚀作用不断扩大并且合并而形成b单个溶斗不断扩大形成c溶蚀塌陷、沉陷形成;(6)坡立谷:a由溶蚀洼地、溶洞、地下河或盲谷长期演化而成(岩溶地貌发育后期产物)b可溶岩与非溶岩接触地带,差异溶蚀而成c构造作用形成(分布、形状);(7)盲谷、干谷:盲谷成因--河流潜入溶洞或落水洞,下游成为地下河,上游成为盲谷。或石山内的地下河上游顶板崩塌所致。干谷成因a地表河流因地壳抬升或岩溶基准面下降谷底岩溶作用活跃,河水沿谷底漏陷渗入地下,成为伏流,使原来河谷干涸而成b地表河流中发育落水洞,河流潜入落水洞,则落水洞以下的原河流成为干谷c地下河截弯取直了弯曲河流的河道,原地表河流的弯曲段成为干谷;(8)岩溶石山(峰丛、峰林、孤峰):峰丛是由于岩溶水的垂直渗入,溶蚀洼地不断扩大,洼地间蚀余的岩石形成峰顶所成。峰丛由峰林演变而来。孤峰是在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峰林进一步破坏而成;(9)溶蚀平原:岩溶地区多个坡立谷合并而成。或在地表河流侧蚀共同作用下,扩大合并而成。

(二)地下岩溶:(1)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性岩体的各种构造面通过溶蚀并伴随冲蚀而形成的地下洞穴;(2)地下河:在饱水带地下水沿密集结构面长期溶蚀、冲蚀扩大了空间

而形成

注:特征略

40.岩溶石山类型、特征及其演变规律

详见37 题

41.什么是雪线?影响雪线高度有哪些因素

(1)在气候年变化不大的若干年内,每年最热月积雪区的下限大致在同一海拔高度,这一高度的界线称雪线。

(2)温度(纬度、高度)、降雪量、地形(坡向、坡形)

42.成冰作用的地带性(成冰作用的类型)

(1)高纬极地区冷型成冰作用(重结晶成冰作用)主要是通过压力减少孔隙、重结晶作用成冰

(2)中低纬高山区的暖型成冰作用(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主要是通过热力-冻结成冰43.冰川的分类?山岳冰川的主要类型

(一)物理分类:暖型冰川(海洋性冰川)、冷型冰川(大陆性冰川)

(二)形态分类:大陆冰川、山地(岳)冰川

山岳冰川的主要类型:冰斗冰川、悬冰川、山谷冰川、平顶冰川、山麓冰川

44.冰蚀作用的方式有哪些?

(1)拔(挖)蚀作用、(2)磨蚀作用、(3)碾磨压碎作用

45.冰蚀地貌及冰碛地貌类型与成因

(一)冰蚀地貌:1冰斗:积雪凹地→冻融作用+冰蚀作用→冰斗

2刃脊、角峰:冰斗(冰川谷)壁不断扩大、后退所形成 3冰川谷:冰期前的V形谷地,被冰川改造而成(包括侧向和纵向的改造) 4峡湾冰期形成冰川谷,冰期后发生海侵淹没冰川谷下游而成; 5.羊背石:冰川厚度大于运行途中的基岩小丘的高度,迎冰面以磨蚀作用为主(发育磨光面、擦痕、刻槽),背冰面以冻融作用、挖蚀作用为主(表面坎坷不平,锯齿状);6.鲸背石:大陆冰盖冰底滑动以水层滑动为主,磨蚀作用占绝对优势,挖蚀作用基本不存在的情况下形成。

46.冰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及成因。

冰水堆积地貌:1蛇形丘:①冰下隧道成因②冰水三角洲成因

2冰砾阜:冰面上湖泊或河流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沉落到底床堆积而成

3冰砾阜阶地:冰侧河流的沉积,在与原冰川接触一侧,因冰体融化失去支撑,坍塌形成阶梯状陡坎而成。

4锅穴:埋藏在沙砾中的死冰块融化引起塌陷而成。

5冰水扇:冰上河和冰川底部的冰融水流出冰川前端或切过终碛垄,地势展宽、变缓,碎屑物质堆积而成。

6冰水平原:几个冰水扇相互连接而成的平原,又称外冲平原

47.冰川地貌的组合规律

(一)山岳冰川地貌的垂直分带规律:雪线以上:冰蚀地貌带(以角峰、刃脊和冰斗为主)雪线以下直到终碛堤为止:冰蚀—冰碛地貌带(是以槽谷、侧碛堤和冰碛丘陵为主)

冰川末端:冰碛地貌带(以终碛堤为代表的)

终碛堤外缘:冰水堆积地貌带(冰水扇和外冲平原等)

(二)大陆冰川地貌水平分带规律:堤内:以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为主,冰水地貌也有发育,冰盖的中心是侵蚀区,形成许多冰蚀湖泊,它的外围鼓丘成群,再往外为散乱的冰碛丘陵、冰砾阜和蛇行丘等地形终碛堤;堤外:以冰水堆积地貌为主,发育外冲平原、冰水三角洲、冰水湖和锅穴等

48.什么是冻土及冻土地貌?冻土的分类及结构。冻土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1)冻土是指处于0℃或0℃以下,并含有冰的地表冻结土层

(2)冻土地貌:在多年冻土区,地下土层常年冻结,地表发生季节性的冻融作用,形成一些特殊的地貌,称为冻土地貌。

(3)冻土的分类:季节冻土、多年冻土

(4)冻土的结构:活动层/交替层(上层)、永冻层(下层)

49.冻土的分布规律是怎样的?

1. 纬纬度地带性(从极地到低纬)(1)年平均地温升高

(2)多年冻土的厚度逐渐减薄,以致完全消失

(3)永冻层顶面埋深逐渐增加

(4)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到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分散的冻土块体-岛状冻土)

2. 垂直地带性分布(从低海拔到高海拔)

(1)地温越低,厚度越大

(2)永冻层顶面深度越浅

50.影响冻土的发育因素?

(一)气候的影响

1.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较有利于冻土的形成,而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冻土的形成

2.纬度和高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的冻土比海洋性气候区的冻土要厚(二)岩性和含水量的影响

1.粗颗粒土(砂土),导热率高,易透水,含水量小,不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

2.细颗粒土(粘土),导热率低,不易透水,含水量高,有利于冻土的形成,所形成的冻土埋藏要浅且较厚

(三)地形的影响

随海拔增高,季节融化深度减小,阳坡比阴坡形成的冻土埋藏深且薄;坡向对冻土发育的影响还随坡度减小而减弱

(四)植被和雪盖

A植被可以起到阻止土壤热量散失,减少地面受热,从而使冻土上限深度减小;

B雪盖的作用随积雪厚度和形成时间而不同。薄层、夏季积雪对地表起冷却作用,有利于冻土的发育;厚层、冬季积雪对地表起保温作用,对冻土生成不利。

51.冻土地貌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一)石海:1特征:

(1)分布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直接覆盖于基岩面上

(2)组成主要物质为富有节理且坚硬的基岩的融冻风化后形成的巨大块砾

(3)透水性好

(4)很少运动,并能长期保存

2成因:在地势平坦地区,富有节理的坚硬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石英岩等)在融冻作用下,形成块砾并就地堆积而成

(二)石河:1特征:

(1)沿沟谷凹地呈带状分布

(2)组成物质为融冻风化碎屑

(3)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移

(4)石河运动速度较低。中央部分流速快于两侧(下垫面土层厚度差异),潮湿气候区比干燥气候区运动要快(含冰量高)

2成因:山坡上部融冻风化产生的大量碎屑,滚落到沟谷中,由于厚度加大,在重力作用下沿湿润土层表面发生整体缓慢运动而形成

(三)石冰川:1特征:

(1)呈叶片或舌状分布

(2)组成物质多为冰碛物(内部常夹有冰川冰),也有寒冻作用形成的碎屑物(石河)(3)在冻融和重力作用下,碎石可徐徐向下蠕移

2成因

(1)冰川退缩后,聚集在冰斗和槽谷中的冰碛物,在冻融作用下向下运动

(2)由寒冻崩解产生的倒石堆或碎屑陡坎的岩块循冰川谷移动

(四)多边形(构造)土:1特征:

(1)平面上看,四周为冰楔(或沙楔、土楔)围绕,中间略有突起的多边形

(2)组成物质为饱含水分的细粒土

2成因:冻土活动层冻结后,温度继续下降或土层干缩,因冻裂作用产生裂隙,裂隙平面上呈多边形分布

(五)石环:1特征:(1)平面上为多边形(环状),地势比较平坦

(2)中心为细粒土或碎石,边缘为粗砾

2成因:(1)形成过程:垂直分选作用、水平分选作用(2)形成条件:有一定比例的细粒土(不少于总体积的25%-35%)、充足的水分

(六)冻涨丘(冰核丘):1特征:(1)外形呈丘状,顶部扁平,且常形成方向不一的张裂隙或沉陷,周边较陡

(2)大小不等。一年生冻涨丘分布在活动层内(高数十厘米至数米),多年生冻涨丘深入到永冻层中规模较大(高度可达10-20米)

2成因:聚冰作用、冻涨作用使地面隆起而成

(七)冰丘(冰锥):1特征:

(1)外形呈锥状(2)由冰组成,冬末春初发育,春末停止发展,转向消融(3)平面上多呈串珠状分布

2成因:由冻结作用产生的承压水,在土层强度较小的地方或从裂隙冒出地表或冰面后再冻结而成。

(八)土溜阶坎(泥流阶地):1特征:(1)呈台阶状(2)阶地面平缓,略向下倾斜

2成因:融冻的土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蠕动,遇到障碍物或坡度变缓是而产生阶梯状堆积(九)热融地貌(热力喀斯特):1特征:(1)多呈负地貌形态(2)规模不等,种类较多2成因:自然因素(气候转暖)、人为作用(开荒、工程建设等)多年冻土温度升高52.风沙流、起动风速、风沙作用

(1)含沙的气流称风沙流;

(2)启动风速:使沙粒脱离静止状态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

(3)风沙作用:风和风沙流沿地表流动时对地表物质所发生的侵蚀(吹蚀、磨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风力作用,也称风沙作用

53.风蚀作用的概念及作用方式、特征

(1)风蚀作用:风沙流对地表物质的破坏作用

(2)作用方式:吹蚀作用、磨蚀作用

(3)特征:风的含沙量具明显的垂直分带性,风沙流中含沙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故风的侵蚀(磨蚀)作用强度存在垂直分异性。

54.风沙的搬运形式(风沙流的运动形式)和特征。

①悬移:悬浮于空中运动②跃移:跳跃式运动③蠕移:沿地表滑动或滚动

55.风蚀残丘和风蚀雅丹在有何区别?

(一)风蚀雅丹1.特征:

(1)地面崎岖起伏,支离破碎

(2)风蚀土墩多数呈长条形,垄间为宽浅的沟槽,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

2.成因:河湖相土状堆积物,经风化和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而成

(二)风蚀残丘1.特征:

(1)形态各不相同

①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垂直节理不发育,则形成平顶状或宝塔状、城堡状山丘

②岩层疏松,短轴背斜构造发育地区,则形成垄岗状风蚀长丘

(2)规模不等

2.成因:由基岩组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暂时水流的冲刷,以及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随着风蚀谷的扩宽,原始地面不断缩小,最后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

56.简述风蚀地貌有哪些类型及其特征和成因

(一)风棱石

1.特征(1)棱角分明(2)表面光滑

2.成因突出地表的砾石,经定向风沙长期打磨而成。

(二)石窝(蜂窝石/风蚀壁龛)

1.特征:(1)分布于岩壁上(2)形态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凹坑

(3)规模较小(直径约20cm,深10-15cm)

2.成因:岩壁经热力风化形成浅凹坑以后,风沙再沿凹坑钻磨,使之加深加大而成

(三)风蚀蘑菇

1.特征(1)形似蘑菇(上部大,茎部小)

(2)孤立的

2.成因:突起的孤立岩石,尤其是裂隙比较发育的不太坚硬的岩石,由于近地面风沙流的含沙量大,差异磨蚀而形成的

(四)风蚀柱

1.特征:(1)柱状岩石(2)上下大小差异不大(3)可单独或成群出现

2.成因: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在风的长期吹蚀作用下,裂隙扩大崩解而形成。

(五)风蚀雅丹、(八)风蚀残丘---详见55

(六)风蚀谷

1.特征:(1)无一定形状的谷地,有时为狭长的壕沟,有时为宽广的谷地

(2)宽窄不一,蜿蜒曲折(3)沿主要风向延伸

2.成因: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面形成冲沟,冲沟再经长期的风蚀作用,加深扩大形成风蚀谷。

(七)风蚀洼地

1.特征:(1)多呈椭圆形, 宽广而轮廓不太明显(2)成行分布(3)长轴沿主风向伸展

2.成因: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的长期吹蚀作用而形成。

57.沙丘移动速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风速(和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2)沙丘的高度(成反比)(3)沙丘水分(成反比)(4)植被状况(成反比)(5)地貌条件(6)人类经济活动

58.荒漠有哪些类型?荒漠化与沙漠化的概念

(1)【从山地(风源区)到山前平原盆地(外围区)】岩漠→砾漠( 戈壁)→沙漠(沙丘) →泥漠;

(2)荒漠化(广义):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狭义):在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作用下产生的一种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环境退化过程。

59.黄土的性质、中国黄土的地层划分

(1)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

(2)由下而上,可分为:

马兰黄土(Q3)

上离石黄土( Q2-2)

下离石黄土( Q2-1)

午城黄土( Q1)

细沙粒级增加(由下到上)、粘土含量增加(由上到下)

60.黄土风成说的主要内容

依据: 1.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黄土)和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美)反气旋作用区,呈带状分布;2.黄土的成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下伏基岩无多大联系;3.黄土覆盖在各种地貌类型上;4.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5.黄土中有陆生草原动、植物化石;6.黄土中发育有多层随下伏地形起伏的埋藏古土壤

61.黄土有哪些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成因

一、黄土沟谷地貌:主要受现代流水侵蚀而成

二、黄土沟间地地貌:是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的原始地面经流水切割侵蚀后的残留部分。

三、黄土谷坡地貌:

四、黄土潜蚀地貌:

62.海岸带的概念及其划分

(1)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作用的有一定宽度的地带。

(2)划分:滨海陆地、海滩、水下岸坡、

63.深水区与浅水区波浪的水质点运动有何区别?

(一)深水波的水质点运动

(1)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水质点沿圆形轨道运行一周,海水面就发生一次升降,并使波形向前传播。

(2)水质点在圆形轨道不同位置的运动特点不同

(二)浅水区水质点运动轨迹

将由深水域的圆形轨道变成不对称的上凸向下逐渐展平(椭圆形),从水面向下,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越来越扁平,到海底扁度达到极限,水质点仅做平行于底面的直线振荡运动。64.波浪破碎的形式(类型)有哪几种?

①崩顶破碎(崩波)②卷跃破碎(卷波)③激散破碎(激波)

65.海蚀作用的概念及作用方式

1.冲蚀作用(erosion):波浪水体对海岸的直接撞击和冲刷作用。

2.磨蚀作用(abrasion):海水携带的沙砾碎屑对岩石和碎屑的磨损和破坏。

3.溶蚀作用(corrosion):因海水对岩石的溶解而造成的破坏。

66.论述波浪折射原理及其对岬角和港湾发育的影响。

(1)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时,若波向线与等深线斜交或海底地形起伏变化,则波向线逐渐趋于与等深线或岸线垂直的现象称为波浪的折射。

(2)波浪折射的作用

①在凸出的岬角处波浪辐聚,能量集中,海岸受蚀

②在凹入的海湾处,波浪辐散,波能扩散,产生堆积

67.海岸地貌发育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地质因素

(一)地质结构对海岸的影响

1.岩性(影响海蚀速度和碎屑多寡)

(1)岩性坚硬:平直、陡峻的海岸

(2)岩性软弱:平直、平缓的海岸

(3)岩性软硬交替:岬湾交错、曲折的海岸

2.岩层产状

(1)水平或微倾斜岩层:岸线后退快

(2)向海陡倾岩层:岸坡上发育阶梯状海蚀平台

3.地质构造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1)岸线平行于构造线:纵向海岸

(2)岸线垂直于构造线:横向海岸

(3)岸线与断层一致:断层海岸

(二)地壳运动对海岸的影响

1.地壳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升降运动

2.地壳运动对海岸的影响

(1)水平运动:是在数千万年时间尺度出现的,对现代海岸地貌发育的影响不大

(2)升降运动:通过引起海平面相对下降和升高,影响海岸发育

二、海面变化(由地壳垂直运动引起的海面相对升降,称为地动型海面变化)

(一)影响海面变化的因素

1.短期影响因素:潮汐、风暴、海啸等

2.长期影响因素:气候变化、地壳运动、均衡作用、沉积物堆积等。

1.地壳的垂直运动—海面变化,区域性

(1)地壳上升-海面相对下降

(2)地壳下降-海面相对上升

2.冰期-间冰期——海面变化,全球性

(1)冰期:气候干冷,大陆冰川发育,海面下降

(2)间冰期:气候温暖湿润,冰川消融,海面上升

由于间冰期和冰期的交替而引起的海面升降变化,称水动型海面变化。对现代海岸地貌影响最深刻的海面变化是第四纪海面的变动。

3.均衡作用

(1)冰期:冰川扩大,负载增加,地壳缓慢下降

(2)间冰期:冰川消融,负载减小,地壳缓慢上升

(二)海面变化与海岸发育

海面变动的直接效应是引起海岸的相对升降。

1.海面上升引起的海岸剖面的再塑造

海面上升,水深加大,到达岸边的波浪能量增大,海岸遭受侵蚀,被蚀物质被带到水下岸坡下方堆积。还可形成各种埋藏地貌。

2.海面下降引起的海岸剖面的再塑造

海面下降,海水变浅。水下岸坡中间受蚀变深,被蚀物质大部分向岸运动并在岸边沉积,物质相对较粗。小部分较细物质向水下岸坡基部运动并沉积。

68.水下岸坡均衡坡面(海积均衡剖面)的塑造过程。

整个剖面为一条上凹形曲线,剖面上任何一

点的颗粒都做振荡运动而不产生位移(即有

效位移为零)。

当海平面上升时,海岸将遭受侵蚀;相反,

海平面下降时,将导致海岸堆积。

69.理论上何种角度入射的波浪搬运量最大?

答:波向线与岸线夹角大小(45°位移量最大)

70.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是怎样形成的?

1.泥沙的横向运动的原因:外海波浪作用方向与海岸线直交、泥沙受力情况分析、水质点的冲击力、重力(沿坡向分力)

2泥沙纵向运动的原因:波向线和岸线斜交,波浪作用和重力沿岸坡的分量不在一条直线上,

泥沙在合力作用下沿岸线运动。

71.珊瑚礁海岸类型及达尔文的成因解释

类型:岸礁、堡礁、环礁

达尔文成因解释:海洋火山随着海洋地壳年

龄老化而沉陷。

72.海岸类型及其演化。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及与海岸发育的关系

(1)海岸类型及演化:1基质海岸(砾质海岸):波浪是海岸演化的主要动力。海面上升,海水入侵山地丘陵地区,岬角侵蚀后退、海湾堆积,最后形成平直的基岩磨蚀夷平岸。

2沙质海岸:沙质海岸演化的动力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当海面上升,海水入侵陆地,若无充足的泥沙供给,沙堤—泻湖海岸受波浪冲刷后退,离岸堤向陆方向移动并常覆盖在舄湖沉积物之上,在离岸堤向海的一坡下部出露泻湖沉积。

3淤泥质海岸:在有充足的细粒物质来源的海岸,潮间浅滩将不断淤高并向海推进,浅滩逐渐脱离海水作用,先形成湿地,然后成为海积平原。这种淤积型的粉砂淤泥岸上,潮间浅滩与湿地无明显的地形界线,这里最引人注目的地貌形态是分布在浅滩上的树枝状潮沟,它们的成因与落潮流对滩面的侵蚀作用有关。

4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

(2)海平面变化原因(因素):详见67题二划横线处

73.地壳均衡理论和板块构造学说是如何解释地形起伏和海陆分布的?

74.什么是顺地貌、逆地貌?论述褶曲构造上的河谷发育

75.断层崖的形成及演化过程。断层线崖与断层崖的区别

76.大陆褶皱山系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带及其特征

77.大洋可以分为哪两大地貌单元?

88.大陆边缘的概念及其类型与特征

79.大陆边缘上的地貌单元有哪些?

80.火山链的成因及其分布特点

81.什么是构造高原、方山、单斜山、猪背脊

82.穹窿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

83.不同酸度及不同喷发方式形成的火山锥各有何特点?

法理学论述题及其答案

一、论法理学在法学中的地位 (一)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 1、一般法是法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般法:(1)指法的整个领域,即包括宪法、民法等在内的整个法律领域,以及现行法从制定到实施的全部过程;2)指古今中外的一切法,法理学应是对古今中外一切类型的法律制度及其各个发展阶段情况的综合研究。 2、法理学与部门法学 法理学概括出各个部门法及其运行的共同规律、共同特征、共同范畴,从而为部门法学提供指南,为法制建设提供理论服务。法理学可能回答的不是法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比如案件如何审理,程序如何进行,引用何种法律,适用何种制裁等等,它所关心的是法律的原理性问题。而对这些原理性问题的分析说明,则必然是理论性的和思维性的。 (二)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 法理学研究的是一般法中的普遍问题和根本问题。法理学的论题是法学和法律实践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法是什么?法是怎样产生发展的?法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同时,法理学还要概括和阐述法学的基本范畴如法、权利义务等,是各个部门法学共同适用的。 (三)法理学是法学的方法论 方法论是指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法理学特别注重对法学方法的研究,其所研究的一些方法也运用于各部门法学的研究。 二、论法学的研究方法亦可见教材P24-29 1、价值分析方法 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的标准,只有研究法律的价值问题,才能对法律的正当性、法律的目的、作用和社会意义等问题做出理论说明。包括价值认知和价值评价。 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 法律体系是一种有序的逻辑结构,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如果排除对法律形式问题的研究,人们就无法理解、运用和执行法律。形式逻辑(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比较分类)和辩证逻辑(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归纳与演绎的统一,分析与综合的统一,以及逻辑的与历史的统一) 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 法律是一种社会制度,它的运行是一种社会过程,只有把法律和相关的社会事实联系起来,对法律的研究才是全面的,法律也才是真正的法律。 三、论三大法学派的法律观念 在西方三大法学流派中,各学派各有自己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比较而言: (1)、自然法学派的主要内容是: 其一,关于法的本质。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从本质上是一种客观规律,立法者所制定的法律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基础,?这种客观规律是宇宙、自然、事物以及人的本性,是“理性”的反映。 其二,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三,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其四,?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归纳而言,自然法学派特别重视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即人性、理性、正义、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精选.)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A卷【第1页共2 页】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 ,另一种 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分析湖北省地貌的特征及其成因。 图1滑坡纵切面示意图 A卷【第2页共2 页】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08年12月20日谢祥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 ?民主党派的监督 C.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2 ?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 A ?首先是指思想违法 C ?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 系 3 ?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 A ?严格解释 C ?历史解释 4 ?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 A ?实质推理 C. 归纳推理 B?人民群众的监督 D .法学家的监督 B. 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D .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 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B. 自由解释 D .逻辑解释 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 B. 演绎推理 D .形式推理 5. 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 .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 文义解释 D .逻辑解释 6. 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 .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 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 D .解释学循环理论 7. 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 .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 ?法律规范 D ?规范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指() A ?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 ?法律规范 D ?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 ?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 ?合法程序 D ?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 ?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 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 D ?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的是() A ?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 ?法的制定 D ?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 ?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 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 ?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 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A ?具有普遍法律效力B?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C ?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D ?是中国的判例法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地貌学原理考试题库 一( 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谷底和谷坡两大部分。其中,谷底包括河漫滩和河床 ;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阶地发育。 2.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 3.在岩溶地貌中,溶蚀洼地是溶蚀漏斗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4.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消融量。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要高,说明降水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5.多年冻土区的冻土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活动层,下层叫永冻层。 6.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高度成反比,与输沙量成正比。 7.荒漠地貌按地貌特征与地表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将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 8.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 1/2 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两个波高处发生破碎。(P138,3.波浪破碎中的第2行) 9.淤泥质海岸类型可以划分为堡岛型,平原型和港湾型三种。 10.我国四大盆地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和四川盆地。 11.我国三大平原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平原。 二.判断题(在题后括弧内打?或?,每题0.5分,共10分) 1.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常见的河流堆积(河流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 ) 2.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 ) 也可从源头开始或河口开始溯源侵蚀抑或以瀑布形式实现后退

3. 河流袭夺是冲积平原上自由河曲截弯取直(分水岭迁移或新构造运动)的结果。( × ) 4. 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分布在谷底、洪水期可被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就是河流阶地。( × ) 见第四大题第六小题 5. 我国著名旅游胜地云南路南石林是白垩纪砂砾岩风化剥蚀(地表水溶蚀)形 成的地貌景 观。(× ) 6. 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 ) 7. 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属于大陆冰盖地区(山地冰川的重要地貌)常见的冰蚀地貌类 型。( × ) 8. 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 9. 热喀斯特洼地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石灰岩地貌形态。( ? ) 10. 石环是由较细粒土和碎石为中心,周围由较大砾石为圆边的环状冻土地貌。( ? ) 11. 砾漠是在湿润气候区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 ) 砾漠是由沉积物(洪积物、冰积物)以及基岩风化后的碎屑残积物在强烈风化作 用下,细沙和粉砂被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 12.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流动型)沙漠。(× ) 13.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谷)间地地貌。(? ) 14(大陆裂 谷是由于地幔对流上升、地壳拉张、岩石圈变薄陷落的结果。( ? ) 15. 海沟-岛弧地貌是两个海洋板块(海洋板块与陆地板块)之间的辐合汇聚地带。(× ) 16. 活动褶曲构造山地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形成的山地。( ? ) 17. 断块山地是受正断层控制的块体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 ? ) 18. 断层

“地貌学”试卷库及参考答案

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流阶地 2、沙粒休止角 3、海蚀崖 4、雅丹地形 5、潮流界 6、冰斗 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简述新月型沙丘的形成发育过程。 2、简述弯曲型河床的发育演化规律。 3、简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与古土壤互层分布所指示的古气候意义。 4、简述石灰岩地区的Karst 地貌演化规律(即:演化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地貌组合特点)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24分) 1、分析海岸带泥沙的运动规律(包括泥沙的横向运动和纵向运动)。 2、以长江三角洲为例,阐述分析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四:实践分析题(每题8分,共24分) 1、根据图1所示的某一山地之上冰斗湖(过去的冰斗冰川消融后留下的)的分布情况,试分析区域古气候的变化历史。 2、在一山区修建公路开挖路堑要经过几个不同的地质地貌边坡地段。请根据图2中的A 、B 、C 三个边坡地段情况,选择在哪一个地段工程建设最安全,哪一个地 段最不安全,并说明理由。 3、由于断层F 的水平错动,河流R 的河床 经常发生改动乃至被废弃。图3是野外实测的在断层南盘上于现代河床东侧被废弃掉的几个不同时代的古河床。试据此分析该断层的类型(是左旋还是右旋)、自距今15万年来的活动次数、每次的幅度、每次活动的时间。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河床纵剖面 2、风蚀蘑菇 3、海蚀穴 4、石林 5、黄土塬 6、峡湾地形二: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什么是地貌学?地貌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2、什么是河流阶地?导致河流阶地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什么是Karst 漏斗?形成Karst 漏斗的原因有哪两种? 坡面 岩层产状 拟开挖路堑 拟开挖路堑 坡面 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 坡面 拟开挖路堑 图2 A B C 现代雪线(4000m a.s.l.) 冰斗C (36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1万年左右) 冰斗B (3200m a.s.l., 形成 年代为距今3万年左右) 冰斗A (2700m a.s.l., 形成年代为距今5万年左右) 图1 废弃河床A 年代为距今 2万年左右 现 代河床 断层F 图3 30 70 150m 废弃河床B 年代为距今 8万年左右 废弃河床C 年代为距今 15万年左右

地貌学试题(资源)

一、选择题 1褶皱山系是重大的()的产物。 A地壳运动 B地质构造 C地槽回返 D流水作用 2绥化市域南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地貌 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3松嫩平原的地貌类型属于()。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以上答案都不对4绥化市域中部地区的地貌类型属于()。 A波状漫岗平原 B坡度很小的平原 C一马平川 D以上答案都不对5平原多数为()。 A剥蚀平原 B堆积平原 C洪积平原 D冲积平原 6盆地和周围山地是()的产物。 A同一构造成因 B不同构造成因 C同一构造 D不同构造 7高原或台地,是地面()的水平岩层 构造地貌类型。 A只受到轻微侵蚀 B没有受到侵蚀 C受到强烈侵蚀 D以上答案都对 8大陆裂谷是()的产物。 A地幔物质上涌和 地壳拉张 B地槽下降 C流水侵蚀 D大陆分裂 9粤北仁化县的丹霞 山,是典型的 ()。 A方山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0桂林山水是() 地貌 A岩溶地貌 B峰林地貌 C崖壁地貌 D风成地貌 11地球上巨型、大型的 地貌,主要是由 ()所造成的。 A内力作用 B外力作用 C人力作用 D岩浆作用 12山脉大多是() 构造抬升运动和强 烈侵蚀切割的产物 A第三纪晚期以来 B第四纪晚期以来 C白垩纪以来 D第三纪以来 13在原来稳定的板块 内部,由于(), 使一些断块强烈上 升,从而形成了断块 山。 A新构造断裂活动 B老构造断裂活动 C新构造褶皱活动 D老构造褶皱活动 14地球表面形状,指的 就是地壳表面由 (),简称为“地 形”或“地貌”。 A岩石构成的起伏形态 B构造构成的起伏形态 C土地构成的起伏形态 D岩体构成的起伏形态 15外力作用包括()。 A岩石风化作用、块体运 动 B流水、冰川、风力、海 洋的波浪、潮汐等的侵 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C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作 用 D地壳水平运动和垂直运 动 16气候(主要为温度和降水 量)决定着外力的性质和强 度,从而影响到其塑造的地 貌。()与气候关系强 烈。 A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 B风成地貌、黄土地貌 C冰川地貌、冻土地貌 D海岸地貌、重力地貌 17关于大陆与大洋形成的学 说很多,其中以()最 为重要。 A大陆漂移学说 B均衡说和海底扩张—板 块构造说 C灾变说 D收缩说 18地貌学是介于()之间 的一门边缘科学。 A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 B水文学和地质学 C自然地理学和水文学 D自然地理学与气象学 19高原往往是()的结果。 A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侵蚀切割微弱 B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无外力侵蚀 C大面积构造隆起过程中 而外力强烈侵蚀切割 D无大面积构造隆起也无 外力侵蚀 20湖南张家界天子山的黄狮 寨、顶天楼等方山,地貌类 型上属于()。 A水平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B褶皱构造地貌类型 C断层构造地貌类型 D直立岩层构造地貌类型 21松嫩平原构造沉降过程中 主要表现为拗陷形式,内部 ()。 A缺乏明显的断裂活动 B有明显的断裂活动 C无断裂活动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2阿尔泰山、秦岭、阿巴拉契 亚山及乌拉尔山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3吐鲁番、哈密、艾丁湖、尤 尔都斯及焉耆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D断陷盆地。 24我国的太行山、吕梁山、恒 山、贺兰山、庐山和泰山等 均属()大陆构造地貌 类型。 A褶皱—断块山类 B新生代褶皱山系 C断块山类 D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25汾、渭河谷等均属() 大陆构造地貌类型。 A断陷谷和断陷盆地 B断陷盆地。 C大陆裂谷 D断陷谷 26庐山的五老峰,在地貌上是 (),只有在单斜崖一

法理学练习题100道(含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本法的实施条例由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该规范属于( A )。 A. 委任性规范 B. 准用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间接性确定性规范 2、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 A )。 A. 后法优于前法原则 B. 从旧兼从轻原则 C. 前法优于后法原则 D. 从旧兼从重原则 3、下列( A )属于我国正式意义上法的渊源。 A.经济特区法规 B.法律学说 C.党的政策 D.司法解释 4、一国现行法总是分为不同部门而又成为内在统一、有机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在法理学上称为( B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法系 D.法学体系 5、在我国,当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发生冲突时,应当由( B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出最终解释

B.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最终解释 C.中共中央作出最终解释 D.中央政法委作出最终解释 6、在我国,( B )有权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地方性规章。 A.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各部委 7、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 C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的行使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8、法律即使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也往往相似,可以相互借鉴的是( A )。 A.维护阶级统治的那部分法律 B.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那部分法律 C.所有的法律 D.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 9、违法行为最本质的特征是( C )。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10、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 B )。 A.法规汇编 B.法规清理 C.法典编纂 D.法条竟合 11、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B ) A.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B.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 C.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D.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卷及答案完整版

地貌学考试题A卷和B 卷及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黄冈师范学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考试课程:地貌学考核类型:考试A卷 考试形式:闭卷出卷教师:XXX 考试专业:地理科学考试班级:地理201101、02班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4×5=20分) 1、冰斗: 2、黄土塬: 3、雪线: 4、河漫滩: 5、雅丹地貌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分布及其的科学。 2地貌学是介于学与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3、天然河道中的水流具有环流和流两种方式。 4、一个被抬升起来的石灰岩高原,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区域Karst地貌的发育将经历如下几个阶段:幼年期、期、期和老年期。 5、黄土的主要矿物成份是、和。

6、滑坡的三要素为、、和。 7、坡面侵蚀坡面侵蚀只出现在降雨和冰雪融水时期,有两种主要的作用过程。一是_____ 作用,二是_____________作用。 8、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与岩石。 9、冰川运动的速度为每年几十到几百米不等,速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冰床或冰面与冰川。 10、未改变自然地貌基本形体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另一种是。 三、填图题(每一小题1分,共10分) 下图为滑坡纵切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滑坡的特征,指出下图中1-10所指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每1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地貌形成与演化的动力类型。 2、简述河流阶地的与主要特征。 3、简述黄土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每1 小题13分,共26分) 1、论述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2018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测试题十二:外力作用与地貌(带答案) 一、单选题(共28题;共66分) 1.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河段示意图,回答。 该河段的主航道经过()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2012年7月24日,我国最南端的地级市——三沙市(约16°50′N,ll2°20′E)在永兴岛正式成立,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据此回答下题。 三沙市管辖区域的珊瑚礁地貌景观非常典型,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 海浪侵蚀 B. 流水堆积 C. 生物堆积 D. 生物风化 3.波浪谷是一种红色砂岩地貌,因砂岩上的纹路像波浪,被称为波浪岩。下图为美国的波浪谷景观图,该旅游区每天只发放20张进入许可证,我国的陕北黄土高原上的靖边也有这种地貌分布。关于该地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形成该地层的时候气候湿热 B. 波浪谷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C. 红黄相间的地层一般是海相沉积形成的 D. 美国限制进入人数,是由于景区开发的范围太小

4.下图为“某河流河弯曲处的示意图”。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地 B. 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 若规划在E、F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地 D. 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5.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塑造路南石林的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 风力侵蚀岩浆岩 B. 流水侵蚀沉积岩 C. 冰川侵蚀变质岩 D. 海浪侵蚀沉积岩 6.在我国西北天山、昆仑山等山脉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常看到地表广泛分布着大量碎石的山体(见下图),该碎石的产生,最可能来自于()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温差导致的风化作用 D. 人为破坏作用 7.下图景观名为“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麓地带。每当枯水期时,其附近河流中常有河沙出露,经强风年复一年地吹送,逐渐在河岸上形成了这一巨大、突兀的沙丘。据图文资料回答:形成“佛掌沙丘”景观的主要外力过程是() A. 流水侵蚀一流水搬运一流水沉积 B. 风化侵蚀一风力搬运一流水沉积 C. 流水沉积一风力搬运一风力沉积 D. 海陆变迁一流水搬运一风力沉积

法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绪论 一、单选 1、“法律现象”是法学研究的________。 A 认识对象 B 认识主体 C 认识内容 D认识逻辑 2、 法理学与整个法学的关系是______。 A包含关系 B交叉关系 C 反对关系 D矛盾关系 3、 _______是研究法理学的根本方法。 A唯物辩证法 B辩证逻辑 C形式逻辑 D语义分析 4、________作为法理学研究、构建法理学体系的起点和归宿。 A 国家 B 权利与义务 C方法论 D唯物主义 5、仅限于对法律规则本身的内容进行解释的方法是________。 A理论分析方法 B 实证分析方法 C规范分析方法 D 经验分析方法 二、多选 1、我国当前对法学体系的分科主要有_________。 A“六分法” B“九分法” C“二分法” D “五分法” 答案:AB 2、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_____。 A根本方法 B基本方法 C具体方法 D 规范方法 3、法理学的内容具有_________。 A基础性 B一般性 C根本性 D普遍性 4、 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________。 A 理论方法 B 实践方法 C 具体方法 D 抽象方法 5、理论方法是思维自身的逻辑方法,包括__________ A思维方法 B思维工具和 C思维手段 D 思维对象 二、简答: 怎样理解法律学的学科地位? 三、论述: 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1.试述法学体系的内容和结构。 2.简述法学的概念。 3.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4.怎样理解法理学的学科地位? 第一章 一、单选 1、法律的定义揭示了法律_______。 A“为什么” B“是什么” C 功能 D 形式 2、古代最终以_______解释法的定义 A神性 B悟性 C人性 D德性 3、马克思主义定义法律的基本依据是: A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 C经验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地质地貌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条痕:是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痕迹的颜色。 解理:矿物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结晶方向破裂成一系列光滑平面的性能称为解理 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集合体,是组成地壳和岩石圈的基本物质。 溶洞:地下水对可溶性岩体各种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间。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和岩石。 纹泥:冰川融水携带的细粒物质在冰川前缘湖泊中缓慢地沉积在湖底的具有明显韵律层理的冰川-湖沼沉积物。 化石:凡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都叫化石。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以粉沙为主,富含碳酸钙和大孔隙,质地均一,无层理,具有垂直解理的未固结的黄色土状堆积物。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能、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等所引起地壳的机械运动,主要表现在地层的变形,产生种种地质构造,同时引起了地表形态的改变。 变质作用:岩石所处的环境与当初岩石形成时的环境有了变化,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等往往也要随之变化,以便使岩石和环境之间达到新的平衡关系,这种变化总称为变质作用。(填空) 简答 1、任意举出5种常见矿物并根据晶体化学分类方法归类。 (1)自然元素:如石墨、自然金; (2)硫化物:如方铅矿、黄铁矿、黄铜矿; (3)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如磁铁矿、赤铁矿、石英等; (4)含氧盐:可细分为硅酸盐类(如橄榄石、辉石、正长石、斜长石)、碳酸盐类(如方解石)、硫酸盐类(如石膏); (5)卤化物:如萤石。

2、简述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在地壳—地幔范围内,三类岩石处于不断地循环演化过程中,即: (1)在地下深部,沉积岩和岩浆岩可通过变质作用成为变质岩。 (2)在地球表面,岩浆岩、变质岩可通过风化—搬运—沉积转变成沉积岩。(3)当变质岩、沉积岩进入地下更深处,在一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被熔融形成岩浆,再经历冷却结晶作用又可生成岩浆岩。 3、比较岩浆岩与沉积岩在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异同 相同点:沉积岩的化学成分与火成岩基本相似,即皆以SiO2、Al2O3等为主。不同点: (1)沉积岩和岩浆岩中铁的总量大致相同,但沉积岩中Fe2O3的含量高于FeO,而岩浆岩中则FeO略高于Fe2O3,这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地表有氧的条件下,大部分Fe2+被氧化为Fe3+所致。 (2)沉积岩中K2O>Na2O,而岩浆岩则相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岩浆岩风化分解后产生的Na2O常形成易溶性盐溶于海水中。而含钾矿物如白云母在表生条件下较稳定,粘土矿物又易于吸附钾,故母岩中的K2O大部分含在白云母碎屑和粘土吸附物中进入沉积岩。 (3)沉积岩中富含H2O和CO2,这显然是由于沉积岩形成于表生条件下所致。 4、简述冰斗的形成过程 冰斗形成于雪线附近的积雪凹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地势低洼处,剧烈的寒冻风化作用,使基岩迅速冻裂破碎。崩解的岩块随着冰川运动搬走,洼地周围不断后退拓宽,底部被蚀深,并导致凹地不断扩大形成冰斗。 5、黄土的主要特征。 (1)成分 ①粒度成分:质地均一,以粉砂为主。 ②化学成分:富含CaCO3,还有SiO2。 ③矿物成分:包括碎屑矿物和粘土矿物。 2、厚度

张根寿_现代地貌学测试题B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 B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0分) 1.地貌是以—————————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地貌学研究的任务是——————————————————————————————————————————————————————。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洋底是起伏不平的,地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中央海岭,深海(大洋)盆地,断裂谷,海底平顶山——--——,-——--——,--——————,——————————。 7.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形,坡度等方面表现出来。11.大陆边缘是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由——--,和--——,大陆岛和大陆基四部分组成。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角峰和刃脊。 二.概念题(共20分,选4题回答) 1.地貌图 2.数字高程模型 3.扇形地 4.河漫滩 5.峰林 三.简答题(共30分) 1.荒漠类型及其地貌特点 2.海岸类型(组成物质划分)及其地貌变现 3.黄土墚类型及其形态特点 4.地貌图类型(根据内容) 5.冲积平原(类型) 6.扇形地及其地貌形体特征 7.山岳冰川类型8.大陆边缘地貌及其地貌结构 四.论述题(20分) 1.河床的平面形态类型(10分) 2.褶皱断块山(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B参考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 2.法律制裁 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 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 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Quaternary Geology)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landforms)。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二.问答题与讨论题: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答: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古地形面——地质历史时期存在的、直观上看不出来的地形面,只有通过研

究才能确定。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 2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2.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 答: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3.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答:(1)、气候 同一岩性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地貌的时间、尺度不同; 同一地质作用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作用程度不同; 不同气候带内有不同地貌组合。 (2)、植被 植被发育减弱地貌的形成;否则加速地貌的形成。 (3)、人工活动:加速地貌的形成。 (4)、地质构造 顺构造地貌:背斜或地垒形成正地貌; 逆构造地貌:背斜成负地貌,向斜成正地形。 4.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答:①地貌年代相对顺序的确定:主要依据各个地貌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 a.切割关系:地貌发展中,新地貌切割老地貌。 b.过渡关系:同一时期、不同地点形成不同的地貌或沉积物。 c.掩埋关系:地貌发展中,新的地貌或沉积物掩埋老的地貌或沉积物。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法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以下是整理的法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多选题]学者们认为,法律不是万能的,其作用是有限的。其理由在于:①法律重 视程序,不讲效率;②法律调整外在行为,不干预人的思想观念;③法律强调稳定性,避免 灵活性;④法律反映客观规律不体现人的意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④③① B.①④② C.② D.③ 【答案】CD 【解析】见教材关于法的局限性的叙述。 2[多选题]下列属于法律意识范畴的是: A.甲打赢官司后一直拿不到赔偿金,认为法院没什么用 B.乙感到中国的法律越来越不管用了 C.丙以为偷书不算偷,不构成盗窃罪 D.丁不知道中国有《对外贸易法》 【答案】ABCD 【解析】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的一种,是人民关于法和法的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主要包括:人们对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的看法,对现行法的理解、解释、态度的情绪,对自己和他人权利、义务的认识,对人民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的知识修养等,故ABCD选项均应入选。 3[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表述哪些是不正确的? A.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不能被国内法院适用的法的渊源,如正义、标准、理性原则、习惯等

B.在我国,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主要是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而作出的分类 C.根据“条约必须遵守”原则,一切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均成当代我国法的渊源之一 D.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国家政策可能作为我国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依据 【答案】ABC 【解析】法的非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根据民法通则第142 条第2款规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国声明保留的除外;形式上的法的渊源也就是法的效力渊源, 4[多选题]学生甲和学生乙就法、法律规范的概念展开讨论。学生甲的论点是:①法 与法律规范的概念完全相同,因为法的构成要素等同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所有的法 和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表述法和法律规范的文件被称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学生乙的论点是:①法的要素不能等由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②并不是所有的法律 都表现为法律条文形式,但所有的法律规范都是通过法律条文来表述的;③同一法律规范 可以通过一个法律条文来表述,也可以通过若干个法律条文来表述。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下列选项哪些是正确的? A.学生甲的论点①和论点② B.学生甲的论点③和学生乙的论点③ C.学生乙的论点① D.学生乙的论点② 【答案】BCD 【解析】法的要素的构成一般包括法的原则、法的概念、法的技术性规定、法律规范等方面,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是法律规范的结构,如“假定、指示、法律后果”或“行为模式、法律后果”,因此法的构成要素不等于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5[单选题]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 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作什么? 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2011地貌学原理期末试题(5套)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基地班《地质地貌学》期末复习题(1) 地貌学原理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由流水堆积在沟谷中的沉积物称为。 2. 岩溶地貌中的溶蚀洼地是进一步溶蚀扩大而成。 3.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在雪线处的等于。副热带高压带的雪线高度比赤道附近高,说明对雪线高度有重要影响。 4. 从结构组成特征看,多年冻土包括两部分,上部为,下部为。 5. 沙丘移动的速度与沙丘的成反比,与成正比。 6. 干旱荒漠按照地貌形态与地表组成物质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 ,, 和。 7. 当波浪传播到水深小于波浪波长的浅水区时,由于海底的磨擦波浪要发生变形,并最终导致破碎。在水深小于1/20波浪波长的极浅水区,波浪在水深为波高处发生破碎。 8. 从河谷横剖面看,可分和两大部分。谷底包括和;谷坡是河谷两侧的岸坡,常有发育。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海沟-岛弧地貌形成于海洋板块与海洋板块的辐合汇聚地带。() 2.河流袭夺是由于自由河曲截弯取直的结果。() 3.年平均地温在0oC以下的土体或岩体不一定都是冻土。() 4.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在近河口河段不可能出现。() 5.蛇形丘是一种冰水沉积地貌,其延伸方向可用来研究古冰川的大致流向。() 6.岛弧和海沟主要分布在岩石圈板块相互分离的边界地带。() 7.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是大陆冰盖地区常见的冰蚀地貌类型。() 8. 分布在河谷两侧由河流作用形成的平坦地形一定是河流阶地。() 9. 壶穴和岩槛是河流下游砂质冲积河床上常见的地貌类型。() 10.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卯是典型的黄土沟间地地貌。() 三.名词解释(每组5分,共30分) 1.河床与河漫滩 2.泥石流与洪积扇 3.鼓丘与羊背岩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重点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 第四纪沉积物的概念:沉积在陆地或海洋中的松散的矿物质颗粒与有机物质 第四纪沉积物特征:(1)松散性:习称“松散堆积物”,也有胶结或固结的,如玄武岩掩盖下的变质残积物、泉华、钙板等。(2)可移动性: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不断进行着破坏、搬运、再沉积作用和各种各样的变化。(3)岩相变化快:同期沉积物可在短距离内发生相变,如洪积扇,因而地层划分对比困难,研究难度大。(4)成因多样(5)不同程度地风化(6)哺乳动物化石丰富并特含古人类化石 4. 地质作用结果:削高,补低。 5. 判断沉积物成因类型的标志(1)沉积学标志A.岩性①砾石,②砂和粘土 B.结构(流动营力结构,非流动) C.沉积构造(层理,楔状体,结核,网纹) D.产状 E.沉积体形状 (2)地貌标志 A.直接地貌标志河流阶地,洪积扇等… B.间接地貌标志 (3)环境标志A、有机环境标志 B、无机气候标志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 概率积累曲线(细切点、粗切点) 一.名词概念解释: 1.地貌:就是地表(地球表面)形态。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谷中谷:指在地貌发展中,老的谷地被切割形成更小的、新的谷地。 4.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5.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6.准平原: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 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7.夷平面:准平原可以因随后的地壳上升而抬高,再受流水侵蚀切割成为山地,其顶部可以残留准平原的遗迹,可以见到沙砾等松散沉积物。如一个地区一系列的平坦 山顶大致位于同一高度,则可能代表地质时期中准平原的表面,称为夷平面(包括 准平原、山麓面、刻蚀平原) 8.猪背岭:倾斜坡角度为40~45°的单面山 9.地貌的年代:指地貌的主要特征形成以后的年代(只有等基本要素固定下来以后方

高中地理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含答案)

地形地貌专题复习 石河一般多发育在0 ℃海拔高度附近,高大山地冻土层发育,其山坡上崩解的巨大块砾顺着湿润的碎屑垫面发生整体运动,大量砾石充填凹槽或沟谷形成石河景观。读“新疆天山地形剖面示意图和天山石河景观图”,完成1~3题。 1.天山上的石河最可能分布在( ) A.500米以下B.1500~2000米 C.2500~3000米D.3500~4000米 2.天山石河景观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冻融堆积B.冻融侵蚀 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3.天山石河景观分布明显的地带主要在( ) A.南坡沟谷 B.北坡沟谷 C.南坡高地 D.北坡高地 在准噶尔盆地西北部边缘山前地带,有一奇特地貌区,当地人称其为龙脊谷。龙脊谷的核心地貌是距今2亿年前不同的砂岩与泥岩互层构成的,这里起伏的垄和槽相间分布,高差约5~10米,走向为东北—西南,出露的岩层近似于垂直地面,其中的垄状如龙脊。下图为游客拍摄的龙脊谷照片。据此完成4~5题。 4.推测2亿年前,该地区地势( )

A.起伏和缓 B.陡峭高峻 C.低洼积水 D.平坦广阔 5.当地的岩层之所以近似于垂直地面,是因为( ) A.岩层性质差异 B.岩块断裂上升 C.岩浆向上喷发 D.岩层挤压隆起 冰帽是一种规模比大陆冰盖小,外形与其相似,而穹形更为突出的覆盖型冰川。下图为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附近丘陵地貌(a~d)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中丘陵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 B.风力堆积 C.冰川堆积 D.风化作用 7.丘陵地貌a~d( ) A.厚度由大到小 B.组成颗粒物由大到小 C.坡度由小到大 D.形成年代由新到老 8.冰帽附近丘陵地貌的形成过程反映了( ) A.气候变暖B.气候变冷 C.气候变湿D.气候变干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 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 A.构造运动B.流水 C.冰川D.风 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 A.水土流失 B.沼泽化 C.土地沙化 D.盐碱化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挪威,位于欧洲的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部,是北欧四国中海岸线最长、港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挪威的海岸线长度足足有2.1万公里,比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