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画-名人佳作 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油画-名人佳作 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油画-名人佳作 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油画-名人佳作 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油画-名人佳作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油画-名人佳作常书鸿之《人物、肖像》

敦煌艺术的守护者常书鸿(油画) 作者樊威

常书鸿(1904年—1994年),画家、敦煌艺术研究家。满洲人。1904年4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生于浙江杭县(今杭州),满姓伊尔根觉罗。祖父名少峰,为清代驻防浙江杭县并安家落户的“世袭云骑尉”。因一生致

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

常书鸿满族;(1904—1994)生于浙江杭州,1923年毕业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并留校任美术教员。1927年6月赴法国,10月考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为公费生。1932年夏以油画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里昂国立美术学校,并通过里昂油画家赴巴黎学习的公费奖学金考试,1933年进入巴

黎高等美术学校——新古典主义画家、法兰西艺术院院士劳朗斯画室学习。

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艺术家学会”参加者有常书鸿、王临乙、吕斯百、刘开渠、陈之秀、王子云、余炳烈等20多人。在

此期间所绘油画《梳妆》、《病妇》、《裸女》静物画《葡萄》

等作品,曾多次参加法国国家沙龙展。《葡萄》后来被时任

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收归法国国有,《沙娜画像》被巴黎

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妇》在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的金质奖章并被

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并因此成为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肖像画家协会会员。

1936年秋回国在北平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并于

年底担任全国美展评审委员。1937年由于“七·七事变”在随学校南下途中,于1938年任国立艺专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并兼

教授。1940年秋在云南昆明举办个展,有油画水粉画30多幅,到重庆后离开学校任国民党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兼主任秘书。

1942年在监察院参事陈凌云的帮助下,梁思成教授、徐悲

鸿大师、于右任先生等的鼓励下接受并展开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筹备组建工作,任筹委会副主任。1943年3月24日来到敦煌莫高窟,在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中,建立起了“敦煌艺术研究所”,并展开了对敦煌艺术的初级保护,壁画、彩塑的考察、临摹、研究等工作。直到1949年尽管工

作环境、生活条件、资金来源极其困难;并且在1945年还

被当时的直接领导部门——国民党教育部撤销了建制,制使大部分人因此而离开了莫高窟。但是,作为所长的常书鸿先

生不单始终如一的将敦煌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持为己任,成为中国敦煌石窟艺术保护与研究的先驱,更重要的是:在人才方面不断加强培养、吸收了如董希文、张琳英、烏密风、周绍淼、潘洁兹、李浴、范文藻、常沙娜、段文杰、史维湘等这样一大批艺术家和专家学者。造就和总结了敦煌壁画艺术的研究临摹方针,奠定了今天在中国、甚至于在世界都是技艺超群、成果显赫并占领先地位的——敦煌研究院及美术研究所这个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临摹集体的基础。并对洞窟进行调查,制定洞窟内容表,将莫高窟的洞窟进行系统的重新编号,赴南京举办敦煌艺术展等等。

此时期常书鸿先生的壁画临摹作品有:257窟《鹿王本生》、285窟《作战图》、249窟《狩猎图》、156窟《张议潮、宋国夫人出行图》、428窟《萨陲那本生》、《须达拏太子本生》、《四飞天》254窟《萨陲那本生》等。油画创作有《莫高窟下寺外滑冰》、《野鸡》、《古瓜州之瓜》、《雪后莫高窟风景》、《南疆公路》、《敦煌中寺后院》、《三危山的傍晚》、《敦煌农民》、《古汉桥前》等作品。

1949年祖国解放后经过调整,至1950年“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归属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常书鸿任所长。参加了对印度和缅甸的访问,炳灵寺、麦积山、天梯山及新疆各石窟等的考察工作。特别是1963—1965年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关怀下,

组织进行了莫高窟南段窟区崖壁、栈道加固工程。文革其间遭到迫害,制使身心受到伤害,至1977年才完全恢复工作,1982年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至1993年撰写和发表了《敦煌艺术的源流与内容》、《敦煌壁画艺术》、《敦煌艺术》、《从敦煌艺术看中华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新疆石窟艺术》等文章。编辑和组织出版了《敦煌彩塑》、《敦煌唐代图案》《敦煌艺术小丛书》、《常书鸿油画集》等。敦煌壁画临本有217窟的《幻城喻品》285窟及榆林窟25窟全窟壁画的组织合作临摹等。

油画作品有《哈萨克妇女》、《新疆维吾尔姑娘》、《雪后大佛殿》、《榆林窟风景》《林荫道》、《水仙花》、《印度晚霞》、《兰州白兰瓜》、《鱼》、《刘家峡水库》《丁香花》、《万紫千红》、《珠峰在云海中》、《献给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等。1959—1962年筹建兰州艺术学院,并任院长;1961年任甘肃省政协常务委员,1962年任甘肃省文联主席、省美协主席,1963年当选中国共产党甘肃省代表大会代表,1964年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2年作油画《梅花喜欢漫天雪》、《牡丹》后被浙江大学收藏。1978年当选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第四届全国文艺代表大会理事,甘肃省文化局副局长,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83年任东京艺大客座教授,1984年作油画静物《大丽花和葡萄》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荣誉奖。1985年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1987年作油画《平湖秋月》、《断桥之畔》、《月季》等,任浙江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并举办了“常书鸿画展”。1988年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作油画《刘丹像》、《桂鱼和酒瓶》、《小青》;1989年作《双鱼》,《紫玉兰》、《敦煌乐舞和飞天》等;1990年作《邓家牡丹花》、《沙漠天宫》、《剑兰》等,赴日本国举办画展,被授予创价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91年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赴日本访问期间作《千年潮水万年石》、《冲绳之树》等,获富士美术馆最高荣誉奖和名誉馆长,

1994年去世享年90岁。(吴荣鉴)

画家家庭

画家家庭(油画布100×81厘米1932年作于法国巴黎)画家和妻子女儿的肖像画,温馨动人。此作为常书鸿先生赢得了1934年巴黎春季沙龙银质奖。

先生的作品显然没有受到太多新派画风的影响,在表现上主要追求写实风格。造型的把握,色彩的运用,光与影的处理,以及整体构架都尽善尽美,在很多环节的处理上要显然高于徐悲鸿很多。其中,《画家家庭》无疑是画家自己家庭生活的写照,在深蓝色的背景中,映衬出一个温馨美好的

家庭。画家夫人富有中国式图案的衣服和女儿的头发,明确地标识着中国的特征,以蓝天为背景,体现出空旷而单纯的意境。

毛泽东主席像1976

周恩来总理画像布面油画

常书鸿齐白石布面油画

1978《献给敢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常书鸿与李承仙合作

敦煌莫高窟庙会1950

埃及壁画。三位埃及美女,脸部表情各不相同

常书鸿帐篷里的哈萨克人

街头女孩1936

揪面片, 1978

蒙古包中常书鸿1954年作113cmx84.5cm 中国美术馆藏(北京)

浴后的西方女人,拿着东方扇子,穿着厚厚的现代拖鞋,准备踏入古老的神秘大门

裸女

陈秀芝像,1934年,常书鸿画

陈芝秀既聪慧又漂亮,而且重视化妆打扮,其雍容华贵的妆扮可以说明她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她的老同学甚至称誉其漂亮程度“远远超过”当代名闻遐迩的徐悲鸿夫人蒋碧薇。常书鸿才华横溢,成就非凡。他们的同学和朋友无不为他们这对郎才女貌称道,真是一对佳偶天成。他们的女儿沙

娜也在里昂出生。

1935《沙娜画像》巴黎,现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C夫人像》常书鸿1932里昂

《敦煌老农》(49x43cm)1954年

1934年《某夫人像》巴黎

常书鸿《人物》

大地1941

带八角帽的军人1950

哈萨克族姑娘油画布116×86厘米1953年作于敦煌女人

人物

四川农民(油画布105×86厘米1941年作于重庆)肖像,画中那个时代的女性,很有气质。

织毛衣193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