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必修五同步复习教案及同步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同步复习教案及同步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同步复习教案及同步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同步复习教案及同步练习

第1章 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重难点:理解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考纲要求:①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经典例题:半径为R 的圆外接于△ABC ,且2R (sin 2

A -sin 2

C )=(3a -b )sin B .

(1)求角C ;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当堂练习:

1.在△ABC 中,已知a=5 2 , c=10, A=30°, 则∠B= ( )

(A) 105° (B) 60° (C) 15° (D) 105°或15° 2.在△ABC 中,若a=2, b=2 2 , c= 6 + 2 ,则∠A 的度数是 ( )

(A) 30° (B) 45° (C) 60° (D) 75°

3.在△ABC 中,已知三边a 、b 、c 满足(a+b+c)·(a+b -c)=3ab, 则∠C=( )

(A) 15° (B) 30° (C) 45° (D) 60°

4.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为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5.在△ABC 中,∠A=60°, a= 6 , b=4, 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 )

(A) 有 一个解 (B) 有两个解 (C) 无解 (D)不能确定 6.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3 BD, 那么锐角A 的最大值为 ( )

(A) 30° (B) 45° (C) 60° (D) 75° 7. 在△ABC 中,若

cos

2

a A =

cos

2

b B =

cos

2

c C ,则△ABC 的形状是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8.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9.在△ABC 中,若a=50,b=25 6 , A=45°则10.若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的长度分别是4 6 cm 45°,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为 .

11.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已知sinA ∶sinB=1∶2,底边BC=10,则△ABC 的周长是 。 12.在△ABC 中,若∠B=30°, AB=2 3 , AC=2, 则△ABC 的面积是 .

13.在锐角三角形中,边a 、b 是方程x 2

-2 3 x+2=0的两根,角A 、B 满足2sin(A+B)- 3 =0,求角C 的度数,边c 的长度及△ABC 的面积。

14.在△ABC 中,已知边c=10, 又知cosA cosB =b a =4

3

,求a 、b 及△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

15.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BC =a ,DC=2a ,四个角A 、B 、C 、D 度数的比为3∶7∶4∶10,求AB 的长。

16.在△ABC 中,已知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边c=7

2 ,且tanA+tanB=

3 tanA ·tanB - 3 ,

又△ABC 的面积为S △ABC =33

2

,求a+b 的值。

第1章 解三角形

§1.2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1. 有一长为1公里的斜坡,它的倾斜角为20°,现要将倾斜角改为10°,则坡底要伸长 ( ) A. 1公里 B. sin10°公里 C. cos10°公里 D. cos20°公里

2.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x 2+x +1,x 2

-1和2x +1(x >1),则最大角为 ( )

B. 120°

C. 60°

D. 75°

3.在△ABC 中,A B B A 2

2

sin tan sin tan ?=?,那么△ABC 一定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

A.asinA=bsinB

B.acosA=bcosB

C.asinB=bsinA

D.acosB=bcosA 5.在△ABC 中,A 为锐角,lg b +lg(

c

1

)=lgsin A =-lg 2, 则△ABC 为 (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6.在△ABC 中,?=∠?=?=70,50sin 2,10sin 4C b a ,则△ABC 的面积为

( )

A.

81 B. 41 C. 2

1

D. 1 7.若c

C b B a A cos cos sin =

=则△ABC 为

(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一个内角为30°的等腰三角形

8.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之和的 ( ) A. 90° B. 120° C. 135° D. 150° 9.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

A .b = 10,A = 45°,

B = 70° B .a = 60,c = 48,B = 100°

C .a = 7,b = 5,A = 80°

D .a = 14,b = 16,A = 45°

10.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60?

=,b=1,,则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为 ( )

A.

11.某人站在山顶向下看一列车队向山脚驶来,他看见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俯角差等于他看见第二辆车

与第三辆车的俯角差,则第一辆车与第二辆车的距离1d 与第二辆车与第三辆车的距离2d 之间的关系为 ( ) A. 21d d > B. 21d d =

C. 21d d <

D. 不能确定大小

12.在200米高的山顶上,测得山下一塔顶与塔底的俯角分别为30°、60°,则塔高为( ) A.

3

400

米 B.

3

3

400米

C. 2003米

D. 200米

13. 在△ABC 中,若210=c ,?=60C ,3

3

20=

a ,则=A . 14. 在△ABC 中,B=1350

,C=150

,a=5,则此三角形的最大边长为 . 15. 在锐角△ABC 中,已知B A 2=,则的

b

a

取值范围是 . 16. 在△ABC 中,已知AB =4,AC =7,BC 边的中线7

2

AD =,那么BC = . 17. 已知锐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3、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8. 在△ABC 中,已知21tan =

A ,3

1

tan =B ,则其最长边与最短边的比为 . 19.为了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的高度,某人站在A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75.5,前进38.5m 后,到达B 处测得塔尖的仰角为80.0.试计算东方明珠塔的高度(精确到1m ).

20.在ABC ?中,已知)sin()()sin()(2

2

2

2

B A b a B A b a -+=+-,判定AB

C ?的形状.

21.在△ABC 中,最大角A 为最小角C 的2倍 ,且三边a 、b 、c 为三个连续整数,求a 、b 、c 的值.

22.在△ABC 中,若22299190a b c +-=,试求tan tan (tan tan )tan A B

A B C

+的值.

23. 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点C 在直径AB 的延长线上,BC =1,点P 是O 上半圆上的一个动点,以PC 为边作正三角形PCD ,且点D

与圆心分别在PC 两侧.

(1)若POB θ∠=,试将四边形OPDC 的面积

y 表示成θ的函数;

(2)求四边形OPDC 面积的最大值.

第2章 数列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

重难点:理解数列的概念,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间单的表示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发现数列规律找出可能的通项公式.

考纲要求:①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 ②了解数列是自变量巍峨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经典例题:假设你正在某公司打工,根据表现,老板给你两个加薪的方案:(Ⅰ)每年年末....加1000元;(Ⅱ)每半年...

结束时加300元。请你选择:(1)如果在该公司干10年,问两种方案各加薪多少元? (2)对于

你而言,你会选择其中的哪一种?

当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 B .数列l, 2,3与数列1,2,3,4是同一个数列. C .数列1,2,3,4,…的一个通项公式是a n =n.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2.巳知数列{ a n }的首项a 1=1,且a n +1=2 a n +1,(n ≥2),则a 5为 ( ) A .7. B .15 C .30 D .31.

3.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2n 2

+1,则a 1,a 5的值依次为 ( ) A .2,14 B .2,18 C .3,4. D .3,18.

4.已知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4n 2

-n +2,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

A . a n =8n +5(n ∈N*)

B . a n =8n -5(n ∈N*)

C . a n =8n +5(n ≥2)

D . ??

???

∈≥-==)

,2(58)1(5

+n N n n n n a

5.已知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2

+2n +5,则a 6+a 7+a 8= ( )

A .40.

B .45

C .50

D .55.

6.若数列}{n a 前8项的值各异,且n 8n a a =+对任意的*N n ∈都成立,则下列数列中可取遍}{n a 前8项值的数列为 ( ) A.}{12+k a

B.}{13+k a

C.}{14+k a

D.}{16+k a

7.在数列{ a n }中,已知a n =2,a n = a n +2n ,则a 4 +a 6 +a 8的值为 .

8.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1 , a n +1=c a n +b, 且a 2 =3,a 4=15,则常数c,b 的值为 .

9.已知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公式S n =n 2

+2n +5,则a 6+a 7+a 8= .

10.设{}n a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011221=+-+++n n n n a a na a n (n =1,2,3,…),则它的通项公式是

n a =________.

11.下面分别是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a n 的公式,求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

(1)S n =2n 2-3n ; (2)S n =3n

-2

12.已知数列{ a n }中a 1=1,n n a n n

a 1

1+=

+ (1)写出数列的前5项;(2)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

13.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0,a n +1+S n =n 2

+2n(n ∈N*),其中S n 为{ a n }的前n 项和,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14.已知数列{ a n }的通项公式a n 与前n 项和公式S n 之间满足关系S n =2-3a n (1)求a 1;

(2)求a n 与a n (n ≥2,n ∈N*)的递推关系; (3)求S n 与S n (n ≥2,n ∈N*)的递推关系,

第2章 数列

§2.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重难点: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考纲要求:①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②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

③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④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经典例题:已知一个数列{a n }的各项是1或3.首项为1,且在第k 个1和第k +1个1之间有2k-1个3,即1,3,1,3,3,3,1,3,3,3,3,3,1,…,记该数列的前n 项的和为S n .

(1)试问第2006个1为该数列的第几项? (2)求a 2006;

(3)求该数列的前2006项的和S 2006;

当堂练习:

1

,…

则 )

A .第6项

B .第7项

C .第10项

D .第11项 2.方程2640x x -+=的两根的等比中项是( )

A .3

B .2± C

..2 3. 已知12,,,n a a a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1q ≠,则( )

A .1845a a a a +>+

B .1845a a a a +<+

C .1845a a a a +=+

D .18a a +和45a a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4.一个有限项的等差数列,前4项之和为40,最后4项之和是80,所有项之和是210,则此数列的项数为( )

A .12

B .14

C .16

D .18

5.若a 、b 、c 成等差数列,b 、c 、d 成等比数列,111

,,c d e

成等差数列,则a 、c 、e 成( )

A .等差数列

B .等比数列

C .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

D .以上答案都不是 6.在等差数列{a n }中,14812152a a a a a ---+=,则313a a +=( )

A .4

B .4-

C .8

D .8-

7.两等差数列{a n }、{b n }的前n 项和的比'53

27n n S n S n +=+,则55

a b 的值是( )

A .2817

B .4825

C .5327

D .2315

8.{a n }是等差数列,10110,0S S ><,则使0n a <的最小的n 值是( )

A .5

B .6

C .7

D .8 9.{a n }是实数构成的等比数列,n S 是其前n 项和,则数列{n S } 中( )

A .任一项均不为0

B .必有一项为0

C .至多有一项为0

D .或无一项为0,或无穷多项为0 10.某数列既成等差数列也成等比数列,那么该数列一定是( )

A .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

B .公比为1的等比数列

C .常数数列1,1,1,…

D .以上都不对

11.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且a 1、a 3、a 9成等比数列,则139

2410

a a a a a a ++++的值是 .

12.由正数构成的等比数列{a n },若132423249a a a a a a ++=,则23a a += .

13.已知数列{a n }中,122n n n a a a +=+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且71

2

a =,则5a = .

14.在等差数列{a n }中,若100a =,则有等式()*12121919,n n a a a a a a n n -+++=+++<∈N ……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 n }中,若91b =,则有等式 15. 已知数列{2n -1

a n }的前n 项和96n S n =-.

⑴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⑵设2||3log 3n n a b n ?

?=- ???,求数列1n b ??????

的前n 项和.

16.已知数列{a n }是等差数列,且11232,12a a a a =++=.

⑴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⑵令()n n n b a x x =∈R ,求数列{b n }前n 项和的公式.

17. 甲、乙两人连续6年对某县农村养鸡业规模进行调查,提供两个不同的信息图如图所示.甲调查表

明:从第1年每个养鸡场出产1万只鸡上升到第6年平均每个鸡场出产2万只鸡.乙调查表明:由第1年养鸡场个数30个减少到第6年10个. 请您根据提供的信息说明:

⑴第2年养鸡场的个数及全县出产鸡的总只数; ⑵到第6年这个县的养鸡业比第1年是扩大了还是 缩小了?请说明理由;

⑶哪一年的规模最大?请说明理由.

18.已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公差0d ≠,{a n }的部分项组成的数列12,,,k k k n a a a …恰为等比数列,其中

1231,5,17k k k ===,求12n k k k +++….

第2章 数列

§2.3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综合运用

1、设{}n a 是等比数列,有下列四个命题:①2

{}n a 是等比数列;②1{}n n a a +是等比数列; ③1

{

}n

a 是等比数列;④{lg ||}n a 是等比数列。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2、{}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则数列123456789,,,

a a a a a a a a a ++++++是( )

A 、公比为3q 的等比数列

B 、公比为6q 的等比数列

C 、公比为3q 的等比数列

D 、公比为6

q 的等比数列 3、已知等差数列{}n a 满足1231010a a a a +++

+=,则有 ( )

A 、11010a a +>

B 、11010a a +<

C 、11010a a +=

D 、5151a =

4、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长组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则三边的长分别为 ( ) A 、5,8,11 B 、9,12,15 C 、10,13,16 D 、15,18,21

5、数列,,,,,()a a a a a R ∈必为 ( )

A 、等差非等比数列

B 、等比非等差数列

C 、既等差且等比数列

D 、以上都不正确 6、若一个等差数列前3项的和为34,最后3项的和为146,且所有项的和为390,则这个 数列共有 A 、10项 B 、11项 C 、12项 D 、13项 ( ) 7、在等差数列{}n a 中,14a =,且1513,,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的通项公式为 ( ) A 、31n a n =+ B 、3n a n =+ C 、31n a n =+或4n a = D 、3n a n =+或4n a = 8、数列2

3

11,,,,

,,

,n a a a a -的前n 项的和为 ( )

A 、11n

a a

-- B 、111n a a +-- C 、211n a a +-- D 、以上均不正确

9、等差数列{}n a 中,1710342,21a a a a +=-=,则前10项的和10S 等于 ( ) A 、720 B 、257 C 、255 D 、不确定

10、某人于2000年7月1日去银行存款a 元,存的是一年定期储蓄;20XX 年7月1日他将

到期存款的本息一起取出,再加a 元后,还存一年的定期储蓄,此后每年7月1日他都 按照同样的方法,在银行存款和取款;设银行一年定期储蓄利率r 不变,则到20XX 年 7月1日,他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全部取出时,取出的钱数共有多少元? ( )

A 、5

(1)a r + B 、5

[(1)(1)]a r r +++ C 、6[(1)(1)]a r r r +-+ D 、5

[(1)]a r r r

+-

11、在某报《自测健康状况》的报道中,自测血压结果与相应年龄的统计数据如下表,

12、两个数列123,,,,x a a a y 与12,,,x b b y 都成等差数列,且x y ≠,则

21

21

a a

b b --=

13、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的第2,3,6项依次构成一等比数列,该等比数列的公比q = ___________

14、等比数列{}n a 中,14,5a q ==,前n 项和为n S ,满足5

10n S >的最小自然数n 为 __________

15、设{}n a 是一个公差为(0)d d ≠的等差数列,它的前10项和10110S =,且124,,a a a

成等比数列.(1)证明1a d =;(2)求公差d 的值和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16、(1)在等差数列{}n a 中,16412,7a a a +==,求n a 及前n 项和n S ;

(2)在等比数列{}n a 中,12166,128,126n n n a a a a S -+===,求,n q .

17、设无穷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 (1)若首项132

a =

,公差1=d ,求满足22

()k k S S =的正整数k ; (2)求所有的无穷等差数列{}n a ,使得对于一切正整数k 都有22

()k k S S =成立.

18.甲、乙两大型超市,20XX 年的销售额均为P (20XX 年为第1年),根据市场分析和预测,甲超市前n 年的总销售额为)2(22+-n n P ,乙超市第n 年的销售额比前一年多12-n P . (I )求甲、乙两超市第n 年的销售额的表达式;

(II )根据甲、乙两超市所在地的市场规律,如果某超市的年销售额不足另一超市的年销售额的20%,则该超市将被另一超市收购,试判断哪一个超市将被收购,这个情况将在哪一年出现,试说明理由.

第2章 数列

数列单元检测

1.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854,18S a a 则-=等于 ( )

A .18

B .36

C .54

D .72

2. 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n b 为等比数列,其公比1≠q ,且),,3,2,1(0n i b i =>,若11b a =,1111b a =,则 ( )

A .66b a =

B .66b a >

C .66b a <

D .66b a >或66b a <

3. 在等差数列{a n }中,3(a 3+a 5)+2(a 7+a 10+a 13)=24,则此数列的前13项之和为 ( ) A .156 B .13 C .12 D .26

4. 已知正项等比数列数列{a n },b n =log a a n , 则数列{b n }是 ( ) A 、等比数列 B 、等差数列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D 、以上都不对

5. 数列{}n a 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并且1385,,a a a 是等比数列{}n b 的相邻三项,若52=b ,则n b 等于 ( )

A. 1)35(5-?n

B. 1)35(3-?n

C.1)53(3-?n

D. 1)5

3(5-?n

6. 数列1,2,2,3,3,3,4,4,4,4,5,5,5,5,5,6,…的第1000项的值是 ( ) A. 42 B.45 C. 48 D. 51

7. 一懂n 层大楼,各层均可召集n 个人开会,现每层指定一人到第k 层开会,为使n 位开会人员上下楼

梯所走路程总和最短,则k 应取 ( )

A.

21n B.21(n—1) C.2

1

(n+1) D.n为奇数时,k=21(n—1)或k=21(n+1),n为偶数时k=2

1

8. 设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6,a =- 86a =,S n 是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则( )

A.S 4<S 5

B.S 4=S 5

C.S 6<S 5

D.S 6=S 5 9. 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11a =-,前n 项和为,n S 若32

31

510=S S ,则公比q 等于 ( )

11

A. B.22

- C.2 D.-2 10. 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S 6=36,S n =324,S n -6=144(n >6),则n 等于 ( ) A .15 B .16 C .17 D .18 11. 已知80

79--=

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前50项中最小项和最大项分别

是( )

A.501,a a

B.81,a a

C. 98,a a

D.509,a a

12. 已知:)()2(log *

)1(Z n n a n n ∈+=+,若称使乘积n a a a a 321??为整数的数n 为劣数,

则在区间(1,2002)内所有的劣数的和为 ( ) A .2026 B .2046 C .1024 D .1022

13.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a 1+a 3+a 5=18, a n -4+a n -2+a n =108,S n =420,则n = . 14. 在等差数列}{n a 中,公差2

1=

d ,且6058741=++++a a a a ,则k k a a -+61(k ∈N +

, k ≤60)的值为 . 15. 已知*)(2

142

N n a S n n n ∈-

-=- 则 通项公式n a = .

16. 已知n n n S a a 2311+==-且,则n a = ; n S = .

17. 若数列{}n a 前n 项和可表示为a s n n +=2,则{}n a 是否可能成为等比数列?若可能,求出a 值;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18.设{a n }为等差数列,{b n }为等比数列,a 1=b 1=1,a 2+a 4=b 3,b 2·b 4=a 3,分别求出{a n }及{b n }的前n 项和S 10及T 10.

19.已知数列{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S n 是其前n 项和,且S 3,S 9,S 6成等差数列 (1)求证:a 2 , a 8, a 5也成等差数列

(2)判断以a 2, a 8, a 5为前三项的等差数列的第四项是否也是数列{a n }中的一项,若是求出这一项,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0.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比为)(1-≠q q ,用m n S →表示这个数列的第n 项到第m 项共1+-n m 项的和.

(Ⅰ)计算31→S ,64→S ,97→S ,并证明它们仍成等比数列;

(Ⅱ)受上面(Ⅰ)的启发,你能发现更一般的规律吗?写出你发现的一般规律,并证明.

21.某城市20XX 年末汽车保有量为30万辆,预计此后每年报废上一年末汽车保有量的6%,并且每年新增汽车数量相同.为保护城市环境,要求该城市汽车保有量不超过60万辆,那么每年新增汽车数量不应超过多少辆?

第3章 不等式

§3.1-2不等关系、一元二次不等式

重难点:通过具体情境,能建立不等式模型;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之间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考纲要求:①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②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③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 ④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

经典例题:某种牌号的汽车在水泥路面上的刹车S m 和汽车车速x km/h 有如下关系:2

1120180

s x x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测得这种车的刹车距离大于39.5m ,那么这辆汽车刹车前的车速至少为多少?(精确到0.01km/h ).

当堂练习:

1、 1. 方程2(21)0mx m x m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

A.14m >-

B.14m <-

C.14m ≥

D.1

04

m m >-≠且

2. 下列各一元二次不等式中,解集为空集的是( )

A .(x +3)(x -1)>0

B .(x +4)(x -1)<0

C .x 2-2x +3<0

D .2x 2

-3x -2>0

3. 不等式组127,

(1)(2)4x x x -<-??+-≥?的解集为( )

A .(-∞,-2]∪[3,4)

B .(-∞,-2]∪(4,+∞)

C .(4,+∞)

D .(-∞,-2]∪(4,+∞) 4. 若0

()()0x a x a

--<的解是( )

A.1a x a <<

B.1x a a <<

C. 1x x a a ><或

D. 1x a x a

><或

5. 若22520x x -+->22x -等于( )

A.54-x

B.3-

C.3

D.x 45-

6. 一元二次不等式ax 2

+bx +2>0的解集是(-

12, 1

3

),则a +b 的值是( ) A.10 B.-10 C.14 D.-14

7. 若0<a <1,则不等式(x -a )(x -1

a

)>0的解集是( )

A .(a ,1a )

B .(1

a

,a )

C .(-∞,a )∪(1a ,+∞)

D .(-∞,1

a

)∪(a ,+∞)

8. 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集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20,40a b ac <->

B. 20,40a b ac >-<

C. 20,40a b ac <-≤

D.20,40a b ac >-≥

9. 己知关于x 的方程(m +3)x 2

-4mx +2m -1= 0 的两根异号,且负根的绝对值比正根大,那么实数m 的取

值范围是( )

A .-3< m <0

B .0

C .m <-3或m > 0

D .m <0 或 m >3 10. 有如下几个命题:

①如果x 1, x 2是方程ax 2+bx +c =0的两个实根且x 1

+bx +c <0的解集为{x ∣x 1<x <x 2};

②当Δ=b 2-4ac <0时,二次不等式 ax 2

+bx +c >0的解集为?;

③0x a

x b -≤-与不等式(x -a )(x -b )≤0的解集相同; ④2231

x x x -<-与x 2-2x <3(x -1)的解集相同.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 .3

B .2

C .1

D .0

11. 函数

y =

的定义域是 .

12.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0x x t ++>对x ∈R 恒成立,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13. 若不等式21

0x qx p p

++>的解集为{|24}x x <<,则实数p = .

14. α和β是关于x 的方程x 2-(k -2)x +k 2+3k +5=0的两个实根,则α2+β2

的最大值为 .

15. 设0a >,解关于x 的不等式:2

(1)10.ax a x -++<

16. 已知函数y =(k 2+4k -5)x 2

+4(1-k )x +3的图像都在x 轴上方,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7. 要在墙上开一个上半部为半圆形、下部为矩形的窗户(如图所示),在窗框为定长的条件下,要使窗户能够透过最多的光线,窗户应设计成怎样的尺寸?

18. 设A ={x |x 2 +3k 2≥2k (2x -1)},B ={x |x 2-(2x -1)k +k 2

≥0}且A ?B ,试求k 的取值范围.

第3章 不等式

§3.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重难点: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考纲要求:①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③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 经典例题:求不等式|x -2|+|y -2|≤2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

当堂练习:

1.下列各点中,与点(1,2)位于直线x+y -1=0的同一侧的是 ( ) A .(0,0) B .(-1,1) C .(-1,3) D .(2,-3) 2.下列各点中,位于不等式(x+2y+1)(x -y+4)<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是 ( )

A .(0,0)

B .(-2,0)

C .(-1,0)

D .(2,3) 3.用不等式组表示以点(0,0)、(2,0)、(0,-2)为顶点的三角形内部,该不等式组为_______. 4.甲、乙两地生产某种产品,它们可调出的数量分别是300t 和750t.A 、B 、C 三地需要该种产品的数量分别为200t 、450t 、400t ,甲运往A 、B 、C 三地每1t 产品的运费分别为6元、3元、5元,乙地运往A 、B 、C 三地每1t 产品的运费分别为5元、9元、6元,为使运费最低,调运方案是_______,最低运费是_______.

5.画出不等式组??

?

??≤≥+≥+-3,0,

05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

6.一个农民有田2亩,根据他的经验,若种水稻,则每亩每期产量为400千克;若种花生,则每亩每期产量为100千克,但水稻成本较高,每亩每期需240元,而花生只要80元,且花生每千克可卖5元,稻米每千克只卖3元,现在他只能凑足400元,问这位农民对两种作物各种多少亩,才能得到最大利润?

7.已知-4≤a-b≤-1,-1≤4a-b≤5,求9a -b 的取值范围.

8.给出的平面区域是△ABC 内部及边界(如下图),若目标函数z=ax+y (a >0)取得最大值的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求a 的值及z 的最大值.

9.若把满足二元二次不等式(组)的平面区域叫做二次平面域.

(1)画出9x 2-16y 2

+144≤0对应的二次平面域;

(2)求x 2+y 2

的最小值; (3)求

2

-x y

的取值范围.

第3章 不等式

§3.4基本不等式

重难点: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考纲要求:①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②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经典例题:若a ,b ,c 都是小于1的正数,求证:b a )1(-,c b )1(-,a c )1(-不可能同时大于4

1.

1. 若a ∈R ,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

A .21a a +>

B .2111

a <+ C .296a a +> D .2

lg(1)lg |2|a a +>

2. 若0a b <<且1a b +=,则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是 ( )

A.

1

2

B.22a b + C.2ab D.a

3. 设x >0,则1

33y x x

=--

的最大值为 ( )

A.3 B.3- C.3- D.-1

4. 设,,5,33x y x y x y ∈+=+R 且则的最小值是( )

A. 10

B. 5. 若x , y 是正数,且

14

1x y

+=,则xy 有 ( ) A.最大值16 B.最小值

116 C.最小值16 D.最大值116

6. 若a , b , c ∈R,且ab +bc +ca =1, 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 )

A .2222a b c ++≥

B .2

()3a b c ++≥

C .

111a

b

c

+

+

≥.a b c ++≤

7. 若x >0, y >0,且x +y ≤4,则下列不等式中恒成立的是 ( )

A .114x y ≤+

B .111x y +≥

C 2

D .1

1xy ≥

8. a ,b 是正数,则

2,2

a b

ab

a b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 )

A.22a b ab a b ++ 22a b ab

a b

+≤≤

+

C.

22ab a b a b ++ D.22

ab a b

a b +≤

+ 9. 某产品的产量第一年的增长率为p ,第二年的增长率为q ,设这两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有( ) A.2p q x += B.2p q x +< C.2p q x +≤ D.2

p q

x +≥ 10. 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4的是 ( )

A.4y x x =+

B.4sin sin y x x

=+ (0)x π<< C.e 4e x x y -=+ D.3log 4log 3x y x =+

11. 函数y =的最大值为 .

12. 建造一个容积为18m 3, 深为2m 的长方形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每m 2

的造价为200元和150元,

那么池的最低造价为 元.

13. 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是1,则其内切圆半径的最大值是 .

14. 若x , y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22228()15x y x y

y x y x

+-++的值恒为正,对吗?答 .

15. 已知:2222,(,0)x y a m n b a b +=+=>, 求mx +ny 的最大值.

16. 已知)R ,10(l o g )(+

∈≠>=x a a x x f a 且.若1x 、+

∈R

2x , 试比较

)]()([2

1

21x f x f +与)2

(

2

1x x f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

17. 已知正数a , b 满足a +b =1(1)求ab 的取值范围;(2)求1

ab ab

+的最小值.

18. 设()13221+++?+?=n n a n .证明不等式

()2

12)

1(2

+<<+n a n n n 对所有的正整数n 都成立.

第3章 不等式

§3.5不等式单元测试

1.设a b <,c d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 )

A .d b c a ->-

B .bd ac >

C .d b c a +>+

D .c b d a +>+

2. “0>>b a ”是“2

2

2b a ab +<”的 (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不等式b ax >的解集不可能是 ( )

A .φ

B .R

C .),(+∞a b

D .,(a

b --∞

4.不等式022

>++bx ax 的解集是)3

1

,21(-

,则b a -的值等于 ( ) A .-14 B .14 C .-10 D .10

5.不等式||x x x <的解集是 ( ) A .{|01}x x <<

B .{|11}x x -<<

C .{|01x x <<或1}x <-

D .{|10,1}x x x -<<> 6.若

01

1<

a ,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 .22

b a < B .2

b ab < C .2>+b

a a

b D .||||||b a b a +>+

7.若13)(2

+-=x x x f ,12)(2

-+=x x x g ,则)(x f 与)(x g 的大小关系为 ( )

A .)()(x g x f >

B .)()(x g x f =

C .)()(x g x f <

D .随x 值变化而变化 8.下列各式中最小值是2的是 ( )

A .y x +x y

B .4

522++x x C .tan x +cot x D . x x -+22

9.下列各组不等式中,同解的一组是 ( )

A .02>x 与0>x

B .

01)

2)(1(<-+-x x x 与02<+x

C .0)23(log 2

1>+x 与123<+x D .112≤--x x 与112

≤--x x 10.如果a x x >+++|9||1|对任意实数x 总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8|{

B. }8|{>a a

C. }8|{≥a a

D. }8|{≤a a

11.若+

∈R b a ,,则

b a 11+与

b a +1

的大小关系是 . 12.函数1

21lg +-=x x

y 的定义域是 .

13.某公司一年购买某种货物400吨,每次都购买x 吨,运费为4万元/次,一年的总存储费用为4x 万元,

要使一年的总运费与总存储费用之和最小,则x = 吨. 14. 已知0

()1,0

x x f x x ≥?=?

-

15.已知()f x 是奇函数,且在(-∞,0)上是增函数,(2)0f =,则不等式()0xf x <的解集是___ _

____. 16.解不等式:

215

82≥+-x x x

17.已知1

12

>-x ax

18.已知0=++c b a ,求证:0≤++ca bc ab 。

19.对任意]1,1[-∈a ,函数a x a x x f 24)4()(2

-+-+=的值恒大于零,求x 的取值范围。

20.如图所示,校园内计划修建一个矩形花坛并在花坛内装置两个相同的喷水器。已知喷水器的喷水区域

是半径为5m 的圆。问如何设计花坛的尺寸和两个喷水器的位置,才能使花坛的面积最大且能全部喷到水?

21.已知函数b ax x x f ++=2

)(.

(1)若对任意的实数x ,都有a x x f +≥2)(,求b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非常好的)

(第1课时) 课题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了解数列和函数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个通项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数列及其有关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根据一些数列的前几项抽象、归纳数列的通项公式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三角形数:1,3,6,10,… 正方形数:1,4,9,16,25,… Ⅱ.讲授新课 ⒈ 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 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⒉ 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n 项,…. 例如,上述例子均是数列,其中①中,“4”是这个数列的第1项(或首项),“9”是这个数列中的第6项. ⒊数列的一般形式: ,,,,,321n a a a a ,或简记为{}n a ,其中n a 是数列的第n 项 结合上述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及项的定义. ②中,这是一个数列,它的首项是“1”,“ 3 1 ”是这个数列的第“3”项,等等 下面我们再来看这些数列的每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是否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一关系可否用一个公式表示?(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列与项的定义,从而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对于上面的数列②,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有这样的对应关系: 项 1 51 413121 ↓ ↓ ↓ ↓ ↓ 序号 1 2 3 4 5 这个数的第一项与这一项的序号可用一个公式:n a n 1 = 来表示其对应关系 即:只要依次用1,2,3…代替公式中的n ,就可以求出该数列相应的各项 结合上述其他例子,练习找其对应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 试题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1、已知数列{a n }满足a 1=2,a n+1-a n +1=0,(n ∈N),则此数列的通项a n 等于 ( ) A .n 2+1 B .n+1 C .1-n D .3-n 2、三个数a ,b ,c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a ,b ,c 间的关系为( ) A .b-a=c-b B .b 2=ac C .a=b=c D .a=b=c ≠0 3、若b<0 C .a +cb -d 4、若a 、b 为实数, 且a +b=2, 则3a +3b 的最小值为( ) A .18 B .6 C .23 D .243 5、不等式0)86)(1(22≥+--x x x 的解集是( ) C }21{}1{≤≤-≤x x x x D 1{-≤x x 或21≤≤x 或}4≥x 6、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9n S n n =-,第k 项满足58k a <<,则k =( ) A .9 B .8 C. 7 D .6 7、等差数列{}n a 的前m 项和为30,前2m 项和为100,则它的前3m 项和是( ) A 、130 B 、170 C 、210 D 、260 8、目标函数y x z +=2,变量y x ,满足?? ???≥<+≤+-12553034x y x y x ,则有( ) A .3,12min max ==z z B .,12max =z z 无最小值 C .z z ,3min =无最大值 D .z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 9、不等式1 2222++--x x x x <2的解集是( ) A.{x|x≠-2} C.? D.{x|x <-2,或x >2} 10、不在 3x + 2y < 6 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一个点是( ) A (0,0) B (1,1) C (0,2) D (2,0) 11、若0,0b a d c <<<<,则 ( ) A bd ac < B d b c a > C a c b d +>+ D a c b d ->- 12、不等式2320x x --≤的解集是 , 13、在ABC ?中,45,60,6B C c ===,则最短边的长是 , 14、约束条件2232 4x y x y π?≤?-≤≤??+≥? 构成的区域的面积是 平方单位, 15、在△ABC 中,sin A =2cos B sin C ,则三角形为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检测卷汇总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 单元检测卷汇总

课后提升作业一 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5分钟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棱柱的面中,至少有两个面互相平行 B.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平面一定是棱柱的底面 C.棱柱中一条侧棱的长就是棱柱的高 D.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一定不是平行四边形【解析】选A.棱柱的两底面互相平行,故A正确;棱柱的侧面也可能有平行的面(如正方体),故B错;立在一起的一摞书可以看成一个四棱柱,当把这摞书推倾斜时,它的侧棱就不是棱柱的高,故C错;由棱柱的定义知,棱柱的侧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但它的底面可以是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是其他多边形,故D错. 2.四棱柱有几条侧棱,几个顶点( ) A.四条侧棱、四个顶点 B.八条侧棱、四个顶点 C.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D.六条侧棱、八个顶点 【解析】选C.结合正方体可知,四棱柱有四条侧棱,八个顶点.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多面体至少有四个面 B.九棱柱有9条侧棱,9个侧面,侧面为平行四边形 C.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D.三棱柱的侧面为三角形 【解析】选D.三棱柱的侧面是平行四边形,故D错误. 4.如图,将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固定底面一边后倾斜一个小角度,则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的几何体是( ) A.棱柱 B.棱台 C.由一个棱柱与一个棱锥构成 D.不能确定 【解析】选 A.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当倾斜后水槽中的水形成了以左右(或前后)两个侧面为底面的四棱柱. 5.(2016·郑州高一检测)如图都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后,其中两个完全一样的是( ) A.(1)(2) B.(2)(3) C.(3)(4) D.(1)(4) 【解题指南】让其中一个正方形不动,其余各面沿这个正方形的各边折起,进行想象后判断.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学案

数列 1.1数列的概念 预习课本P3~6,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数列?数列的项指什么? (2)数列的一般表示形式是什么? (3)按项数的多少,数列可分为哪两类? (4)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关系? [新知初探] 1.数列的概念 (1)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作数列. (2)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作这个数列的项. (3)数列的表示: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数列{a n}.数列的第1项a1,也称首项;a n是数列的第n项,也叫数列的通项. [点睛] (1)数列的定义中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定次序”与“一列数”.也就是说构成数列的元素是“数”,并且这些数是按照“一定次序”排列的,即确定的数在确定的位置. (2)项a n与序号n是不同的,数列的项是这个数列中的一个确定的数,而序号是指项在数列中的位次. (3){a n}与a n是不同概念:{a n}表示数列a1,a2,a3,…,a n,…;而a n表示数列{a n}中的第n 项. 2.数列的分类 项数有限的数列叫作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作无穷数列.

3.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成a n =f (n ),那么这个式子叫作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点睛] (1)数列的通项公式实际上是一个以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为定义域的函数解析式. (2)同所有的函数关系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4.数列的表示方法 数列的表示方法一般有三种: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 [小试身手]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一数列的任意两项均不可能相同.( ) (2)数列-1,0,1与数列1,0,-1是同一个数列.( ) (3)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与它的序号有关.( ) 答案:(1)× (2)× (3)√ 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1-(-1)n +1 2,则该数列的前4项依次为( ) A .1,0,1,0 B .0,1,0,1 C.12,0,1 2 ,0 D .2,0,2,0 解析:选B 把n =1,2,3,4分别代入a n =1-(-1)n + 12中,依次得到0,1,0,1. 3.已知数列{a n }中,a n =2n +1,那么a 2n =( ) A .2n +1 B .4n -1 C .4n +1 D .4n 解析:选C ∵a n =2n +1,∴a 2n =2(2n )+1=4n +1. 4.数列1,3,6,10,x,21,…中,x 的值是( ) A .12 B .13 C .15 D .16 解析:选C ∵3-1=2,6-3=3,10-6=4, ∴? ???? x -10=5,21-x =6,∴x =15. [典例] (1){0,1,2,3,4};(2)0,1,2,3;(3)0,1,2,3,4,…; (4)1,-1,1,-1,1,-1,…;(5)6,6,6,6,6. [解] (1)是集合,不是数列;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卷) 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L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2020年】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总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 册)同步练习汇总 第1章立体几何初步 1.1 空间几何体 1.1.1 棱柱、棱锥和棱台 A级基础巩固 1.下列图中属于棱柱的有()

A.2个B.3个 C.4个D.5个 解析:根据棱柱的定义, 第一行中前两个和第二行中后两个为棱柱. 答案:C 2.五棱柱中, 不同在任何侧面且不同在任何底面的两顶点的连线称为它的对角线, 那么一个五棱柱共有对角线() A.20条B.15条 C.12条D.10条 解析:由题意五棱柱对角线一定为上底面的一个顶点和下底面的一个顶点的连线, 因为不同在任何侧面内, 故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2条, 五棱柱的对角线共有2×5=10(条). 答案:D 3.下面图形所表示的几何体中, 不是棱锥的为()

解析:判断一个几何体是否是棱锥, 关键看它是否满足以下条件: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 且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故A不是棱锥;B是四棱锥;C, D是五棱锥.答案:A 4.关于棱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所有的棱都相等; ②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③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作侧棱. 解析:①错误, 因为侧棱与底面上的棱不一定相等;②正确, 根据棱柱的结构特征知, 棱柱的两个底面一定是全等的, 故棱柱中至少有两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③错误, 因为底面和侧面的公共边不是侧棱. 答案:② 5.观察如图所示的正六棱柱, 共有________对平行平面, 能作为棱柱底面的有________对.

解析:观察图中的正六棱柱, 可知共有4对平行平面, 其中能作为棱柱底面的只有1对. 答案:4 1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 ②各条侧棱都相等的棱锥是正棱锥; ③底面是正三角形, 其余各个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锥一定是正三棱锥; ④正四面体是正三棱锥. 解析:根据定义判定. 答案:④ 7.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 直角三角形最多有______个. 解析:从长方体中寻找四棱锥模型. 答案:4 8.有一个面是多边形, 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一定是棱锥吗? 解:不一定, 因为“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并不等价于“其余各

高中数学必修五-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案

第三章不等式 必修5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 2.通过了解一些不等式(组)产生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学习不等式的相关内容; 3.理解比较两个实数(代数式)大小的数学思维过程. 二、教学重点: 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并用不等式(组)研究含有不等关系的问题.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难点: 使用不等式(组)正确表示出不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现实世界和生活中,既有相等关系,又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等等.人们还经常用长与短,高与矮,轻与重,大与小,不超过或不少于等来描述某种客观事物在数量上存在的不等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用不等式来表示这样的不等关系.

提问: 1.“数量”与“数量”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大于、等于、小于). 2.现实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描述“不等关系”的呢?(用不等式描述) 引入知识点: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a b ≥的含义. 不等式a b ≥应读作“a 大于或者等于b ”,其含义是指“或者a >b ,或者a =b ”,等价于“a 不小于b ,即若a >b 或a =b 之中有一个正确,则a b ≥正确. 3.实数比较大小的依据与方法. (1)如果a b -是正数,那么a b >;如果a b -等于零,那么a b =;如果a b -是负数,那么a b <.反之也成立,就是(a b ->0?a >b ;a b -=0?a =b ;a b -<0?a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1

第一章解三角形 1.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1.1正弦定理 知识结构梳理 几何法证明 正弦定理的证明 向量法证明 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 正弦定理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两种应用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角的对角 解三角形 知识点1 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1正弦定理: 2.正弦定理的证明: (1)向量法证明 (2)平面几何法证明 3.正弦定理的变形 知识点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应用正弦定理要注意以下三点: (1) (2) (3) 知识点3 解三角形

1.1.2余弦定理 知识点1 余弦定理 1. 余弦定理的概念 2. 余弦定理的推论 3. 余弦定理能解决的一些问题: 4. 理解应用余弦定理应注意以下四点: (1) (2) (3) (4) 知识点2 余弦定理的的证明 证法1: 证法2: 知识点3 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三角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可以求第三边,进而求出其他角。 例1(山东高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tanC=73. (1) 求C cos ; (2) 若 =2 5 ,且a+b=9,求c.

1.2应用举例 知识点1 有关名词、术语 (1)仰角和俯角: (2)方位角: 知识点2 解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读懂题意,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已知和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术语、名称,如仰角、俯角、视角、方位角等,理清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成解三角形模型; (3)合理选择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 (4)将三角形的解还原为实际问题,注意实际问题中的单位、结果要求近似等。 1.3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的方法步骤 (1)首先要准备皮尺、测角仪器,然后选定测量的现场(或模拟现场),再收集测量数据,最后解决问题,完成实习报告。要注意测量的数据应尽量做到准确,为此可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方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整理信息。 (2)实习作业中的选取问题,一般有:○1距离问题,如从一个可到达点到一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或两个不可到达点之间的距离;②高度问题,如求有关底部不可到达的建筑物的高度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就是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练习3 文 班 考号 姓 名 A 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如果R b a ∈,,并且b a >,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一定能成立的是( ) A.b a -<- B.21->-b a C.a b b a ->- D.ab a >2 2.等比数列{}n a 中,5145=a a ,则111098a a a a =( ) A.10 B.25 C.50 D.75 3.在ABC ?中,若b 2 + c 2 = a 2 + bc , 则A =( ) A .30? B .45? C .60? D .120? 4.已知数列{}n a 中,11=a ,31+=+n n a a ,若2008=n a ,则n =( ) A.667 B.668 C.669 D.670 5.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100,302==n n S S 则=n S 3( ) A.130 B.170 C.210 D.260 6.在⊿ABC 中,A =45°,B =60°,a=2,则b 等于( ) A.6 B.2 C.3 D. 62 7.若将20,50,100都分别加上同一个常数,所得三个数依原顺序成等比数列,则此等比数列的公比是( ) A. 21 B. 23 C. 34 D. 3 5 8.关于x 的不等式x x x 352 >--的解集是( ) A.}1x 5{-≤≥或x x B.}1x 5{-<>或x x C.}5x 1{<<-x D.}5x 1{≤≤-x 9.在一幢10米高的楼顶测得对面一塔吊顶的仰角为060,塔基的俯角为0 45,那么这座塔吊的高是( ) A.)3 3 1(10+ B.)31(10+ C.)26(5+ D.)26(2+ 10.已知+ ∈R b a ,且 11 1=+b a ,则 b a +的最小值为( ) A.2 B.8 C. 4 D. 1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全套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高中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课题:§1.1 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 面,集合论及其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 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 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 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 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 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 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 P-P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 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第 1 页(共 70页)——————————————

高中数学必修五全套教案

第一章解三角形 章节总体设计 (一)要求 本章的中心内容是如何解三角形,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最后落实在解三角形的应用上。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当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 (2)能够熟练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生活实际问题。 (二)编写意图与特色 1.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加深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章重视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且在提出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示范、引导。本章的两个主要数学结论是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它们都是关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的结论。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边角关系的定性的知识,就是“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如果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条对应边及其所夹的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设置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2.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 加强与前后各章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复习和应用已学内容,并为后续章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能使整套教科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提高教学效益,并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本章内容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基本关系,已知三角形的边和角相等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教科书在引入正弦定理内容时,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提出探究性问题“在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我们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的关系准确量化的表示呢?”,在引入余弦定理内容时,提出探究性问题“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三角形.我们仍然从量化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也就是研究如何从已知的两边和它们的夹角计算出三角形的另一边和两个角的问题。”这样,从联系的观点,从新的角度看过去的问题,使学生对于过去的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使新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同步全册精品练习解析版

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同步精品练习 内容提示: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2)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2) 第二章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8) 第三章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16) 第四章空间几何体专家套卷 (27) 第五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40) 第六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专家套卷 (57) 第二部分解析几何初步 (71) 第一章直线与方程 (71) 第二章直线的方程 (78) 第三章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86)

第一部分立体几何初步 第一章点、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一、选择题【共10道小题】 1、给出的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①梯形的四个顶点在同一平面内②三条平行直线必共面③有三个公共点的两个平面必重合④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逐个对各选项分析:梯形是一个平面图形,所以其四个顶点在同一个平面内,①对;两条平行直线是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三条平行直线有可能确定三个平面,②错;三个公共点可以同在两个相交平面的公共直线上,③错;设这四条直线分别为l1、l2、l3、l4,取其中两条相交直线l1和l2,则它们可确定一个平面α,取l3,设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B,则由题意知这两点不同,且A∈l1,B∈l2,所以有A、B∈α,从而l3∈α;同理可证明l4∈α.所以每两条都相交且交点各不相同的四条直线一定共面,④对. 答案:B 主要考察知识点:空间直线和平面 2、如图2-1-17,空间四边形SABC中,各边及对角线长都相等,若E、F分别为SC、AB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F与SA所成的角等于( ) A.90° B.60° C.45° D.30° 图2-1-17 参考答案与解析:思路解析:求EF与SA所成的角,可把SA平移,使其角的顶点在EF上,为此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学案(全套)

加油吧,少年,拼一次,无怨无悔! 高二数学必修五全套学案 §1.1.1 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1. 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 2. 掌握正弦定理的证明方法; 3. 会运用正弦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试验:固定?ABC的边CB及∠B,使边AC绕着顶点C转动. 思考:∠C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的大小的增大而.能否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 探究1: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 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 如图,在Rt?ABC中,设BC=a, 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

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 探究2: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有CD =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从而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类似可推出,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请你试试导. 新知: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 的比相等,即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试试: (1)在ABC ?中,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 A .sin sin a A b B = B .cos cos a A b B =

(完整版)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全套教案

课题: §1.1.1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 义 , 有 sin a A c =,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 C a B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5 命题人:魏有柱 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 1.数列1,3,6,10,…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 )a n =n 2-(n-1) (B )a n =n 2-1 (C )a n =2)1(+n n (D )a n =2 )1(-n n 2.已知数列3,3,15,…,)12(3-n ,那么9是数列的() (A )第12项 (B )第13项 (C )第14项 (D )第15项 3.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0,若a 5、a 9、a 15成等比数列,那么公比为 () A . B . C . D . 4.等差数列{a n }共有2n+1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4,偶数项之和为3,则n 的值是 () A.3 B.5 C.7 D.9 5.△ABC 中,cos cos A a B b =,则△ABC 一定是()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已知△ABC 中,a =4,b =43,∠A =30°,则∠B 等于() A .30° B .30°或150° C .60° D .60°或120° 7.在△ABC 中,∠A =60°,a=6,b=4,满足条件的△ABC( A ) (A)无解 (B)有解 (C)有两解 (D)不能确定 8.若110a 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不等式有 () ①a b ab +< ②a b > ③a b < ④2b a a b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下列不等式中,对任意x ∈R 都成立的是 () A .2111x <+ B .x 2+1>2x C .lg(x 2+1)≥lg2x D .244 x x +≤1 10.下列不等式的解集是空集的是(C) A.x 2-x+1>0 B.-2x 2+x+1>0 C.2x-x 2>5 D.x 2+x>2 11.不等式组 (5)()0,03x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2018年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 全册同步检测 目录 第1章1.1.1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第1章1.1.2圆柱、圆锥、圆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第1章1.2.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第1章1.2.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第1章1.3-1.3.2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第1章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1章章末复习课 第1章评估验收卷(一) 第2章2.1.1平面 第2章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1.3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2章2.2.1-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第2章2.2.3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2.4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第2章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第2章2.3.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2章章末复习课 第2章评估验收卷(二) 第3章3.1.1倾斜角与斜率 第3章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第3章3.2.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第3章3.2.2-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第3章3.3.2第1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

第3章3.3.2第2课时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习题课)第3章3.3.3-3.3.4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 第3章章末复习课 第3章评估验收卷(三) 第4章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4章4.1.2圆的一般方程 第4章4.2.1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第4章4.2.2-4.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第4章4.3.1-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第4章章末复习课 第4章评估验收卷(四) 模块综合评价

高中数学必修五教案-应用举例

课题: §2.2解三角形应用举例 第一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有关测量距离的实际问题,了解常用的测量相关术语 过程与方法:首先通过巧妙的设疑,顺利地引导新课,为以后的几节课做良好铺垫。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探索猜想——总结规律——反馈训练”的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铺开例题,设计变式,同时通过多媒体、图形观察等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掌握解法,能够类比解决实际问题。对于例2这样的开放性题目要鼓励学生讨论,开放多种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指点和矫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图形、数学符号表达题意和应用转化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或几个三角形,然后逐个解决三角形,得到实际问题的解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画出示意图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1、[复习旧知] 复习提问什么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可以解决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2、[设置情境] 请学生回答完后再提问:前面引言第一章“解三角形”中,我们遇到这么一个问题,“遥不可及的月亮离我们地球究竟有多远呢?”在古代,天文学家没有先进的仪器就已经估算出了两者的距离,是什么神奇的方法探索到这个奥秘的呢?我们知道,对于未知的距离、高度等,存在着许多可供选择的测量方案,比如可以应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方法,或借助解直角三角形等等不同的方法,但由于在实际测量问题的真实背景下,某些方法会不能实施。如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不能用全等三角形的方法来测量,所以,有些方法会有局限性。于是上面介绍的问题是用以前的方法所不能解决的。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已知数列{a n }中,21=a ,*11 ()2 n n a a n N +=+ ∈,则101a 的值为 ( ) A .49 B .50 C .51 D .52 2121,两数的等比中项是( ) A .1 B .1 C . 1 D . 1 2 3.在三角形ABC 中,如果()()3a b c b c a bc +++-=,那么A 等于( ) A .0 30 B .0 60 C .0120 D .0 150 4.在⊿ABC 中, B C b c cos cos =,则此三角形为 (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腰直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等腰或直角三角形 ( 5.已知n a 是等差数列,且a 2+ a 3+ a 10+ a 11=48,则a 6+ a 7= ( ) A .12 B .16 C .20 D .24 6.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b 中,若783 b b ?=, 则3132log log b b ++……314log b +等于( ) (A) 5 (B) 6 (C) 7 (D)8 7.已知b a ,满足:a =3,b =2,b a +=4,则b a -=( ) A B C .3 D 10 8.一个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前3n 项和为( ) A 、63 B 、108 C 、75 D 、83 9.数列{a n }满足a 1=1,a n +1=2a n +1(n ∈N +),那么a 4的值为( ). ! A .4 B .8 C .15 D .31 10.已知△ABC 中,∠A =60°,a =6,b =4,那么满足条件的△ABC 的形状大小 ( ). A .有一种情形 B .有两种情形 C .不可求出 D .有三种以上情形 11.已知D 、C 、B 三点在地面同一直线上,DC=a ,从C 、D 两点测得A 的点仰角分别为α、β(α>β)则A 点离地面的高AB 等于 ( ) A . )sin(sin sin βαβα-a B .) cos(sin sin βαβ α-a

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测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高中数学必修五综合考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 A.B. C.D. 2.不等式的解集是() A.B.C.D. 3.若变量满足,则的最小值是() A.B.C.D.4 4.在实数等比数列{a n}中,a2,a6是方程x2-34x+64=0的两根,则a4等于( ) A.8B.-8C.±8D.以上都不对 5.己知数列为正项等比数列,且,则()A.1B.2C.3D.4 6.数列 1111 1,2,3,4, 24816 前n项的和为() A. 2 1 22 n n n + +B. 2 1 1 22 n n n + -++C. 2 1 22 n n n + -+D. 2 1 1 22 n n n + - -+

7.若的三边长成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A.B.C.D. 8.在△ABC中,已知,则B等于( ) A.30°B.60°C.30°或150°D.60°或120°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a>b?ac2>bc2B.a>b?a2>b2 C.a>b?a3>b3D.a2>b2?a>b 10.满足条件,的的个数是( ) A.1个B.2个C.无数个D.不存在 11.已知函数满足:则应满足() A.B.C.D. 12.已知数列{a n}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成等比数列,则为()A.-2B.-3C.2D.3 13.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则等于() A.3 B.6 C.9 D.10 14.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的值为() 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已知为等差数列,且-2=-1,=0,则公差= 16.在中,,,面积为,则边长=_________. 17.已知中,,,,则面积为_________. 18.若数列的前n项和,则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 19.直线下方的平面区域用不等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20.函数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 21.已知,且,则的最小值是______. 三、解答题 22.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1)(2) 23.△的角、、的对边分别是、、。 (1)求边上的中线的长; (2)求△的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