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敏结果的准确。

2.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葡萄球菌属的细菌。

3.选药原则

在本规程所列受试抗菌药物主要根据以下因素选择。

3.1现行版本的CLSI M02和M100对葡萄球菌属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试验的要求。

3.2本单位处方手册中的抗菌药物名册。

3.3本单位上一年度葡萄球菌属细菌耐药监控数据。

4.质控

纸片药敏试验应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ATCC35218(用于β-内酰胺/β-内酰胺抑制剂合剂)进行质量控制,质控菌株可接受的抑菌圈范围参见现行版本的CLSI M100-A19。

5.材料和仪器

M-H培养基,无菌生理盐水,药敏纸片,无菌棉签,35℃孵育箱,测量尺。

6.操作步骤

根据CLSI M2-A10和M100-S19制定本操作步骤。

6.1菌液制备从孵育了18~24小时的非选择性培养基(如血琼脂)平板上,挑取单个菌落,直接用无菌生理盐水制成悬液作为接种物,将浊度调整至0.5麦氏标准。

应在接种物制备后15分钟内接种M-H琼脂平板。用无菌棉拭蘸取菌液,

在管内壁液面上方旋转紧压,将多余菌液挤去,然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布接种3

次,每次旋转平板60°以确保接种菌的均匀分布,最后沿平板内缘涂抹一周。

6.2接种好的平板可敞开盖子在室温下干燥3~5分钟(不要超过15分钟),

然后用纸片分配器将纸片放入琼脂表面并轻压,使纸片与琼脂表面完全接触。各

纸片中心相距应大于24mm,通常150mm平板至多放置12个纸片,90~100mm

平板至多放置6个纸片。由于某些药物在纸片放入琼脂平板后几乎立即扩散,所

以一旦纸片放入后就不能再移动,若要重新放置,可用一个新的纸片放在平板的

另一个位置。

6.3应在纸片贴好后15分钟内将平板倒置放入35℃孵箱,若超过15分钟

将使纸片中的抗菌药物提早扩散。非苛养菌的药敏解释性标准是建立在这些菌株

在空气中孵育的基础上,一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的抑

菌圈直径受CO2的影响有较大的改变,所以本菌属细菌不能孵育在CO2孵箱。

7.判断标准

见表5-50.

表5-50 葡萄球菌属细菌纸片扩散试验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mm)

药敏纸片备注

敏感中介耐药

青霉素(10U)≥29 ≤28 参见结果解释9.1、9.3

氨苄西林/舒巴坦(10/10μg)≥15 12~14 ≤11 参见结果解释9.3 头孢唑林(30μg)≥18 15~17 ≤14 参见结果解释9.3 头孢西丁(30μg)≥22 ≤21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邓

葡萄球菌,参见结果

解释9.2、9.3

≥25 ≤24 路邓葡萄球菌以外

的凝固酶阴性的葡

萄球菌,参见结果解

释9.2、9.3

红霉素(15μg)≥23 14~22 ≤13

克林霉素(2μg)≥21 15~20 ≤14 参见结果解释9.4 替考拉宁(30μg)≥14 11~13 ≤10 参见结果解释9.5 庆大霉素(10μg)≥15 13~14 ≤12

左氧氟沙星(5μg)≥19 14~18 ≤15

复方新诺明(1.25/23.75μg)≥16 11~15 ≤10

利福平(5μg)≥20 17~19 ≤16 参见结果解释9.6 利奈唑胺(30μg)≥21 参见结果解释9.7 8.注意事项

8.1抑菌圈直径量取的范围为包括药敏纸片在内的被药物完全抑制的区域

(肉眼判断)。药敏平板应置于无反光的黑色背景下,用反射光源肉眼观测。但

利奈唑胺和苯唑西林纸片应使用透射光源进行观测。测量区域应为肉眼观察无明显可见菌落生长的区域,忽略只有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位于抑菌圈外缘的细菌菌落。测量复方磺胺药敏纸片的抑菌圈时,可忽略微弱的生长区域,而从细菌明显抑制处量取抑菌圈直径。如在苯唑西林、利奈唑胺抑菌圈内任何可辨别的菌落生长,则报告该菌株对相应抗菌药耐药。

8.2在直接从血平板上挑取菌落配制细菌悬液时需注意,来自血琼脂培养基的菌落可能带有足够的甲氧苄啶或磺胺拮抗物,因此细菌可在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抑菌圈内部沿着敏感菌株的周围产生模糊生长。

8.3MRS检测的要点提示:用30μg头孢西丁纸片检测MRS;用直接菌落悬液(DCS)接种法(而不是生长法);在33~35℃(不超过35℃)、空气中孵育,金黄色葡萄球菌18小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4小时;用反射光仔细查看抑菌圈,如有任何小菌落或薄膜出现均报告耐药;如果怀疑可能为MRSA,需用OXA-Nacl 筛选试验确认,培养基中必须加Nacl(2%W/V);MRS必须报告对所有头孢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耐药,并提示可能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和四环素等抗菌药物多重耐药;携带mecA基因,或产生PBP2a的葡萄球菌菌株,必须报告为MRS.

9.结果分析

9.1 对于青霉素抑菌圈直径≥29mm的菌株,需要检测该菌株是否产诱导性β-内酰胺酶,非产酶菌株才可报告为敏感,见产色素头孢菌素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9.2 头孢西丁纸片代替苯唑西林纸片用于试验,根据头孢西丁的试验结果报告苯唑西林的敏感、中介或耐药。

9.3 青霉素敏感的菌株对所有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合剂、头孢菌素、碳青霉稀类敏感;青霉素耐药且苯唑西林敏感的菌株对于青霉素酶不稳定的青霉素耐药,但对青霉素酶稳定的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抑制剂合剂、相关的头孢菌素、碳青霉稀类仍然敏感;对苯唑西林耐药的菌株应报告对所有的β-内酰胺类耐药。

9.4 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的菌株应检测菌株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可通过“D”试验进行确认,即将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纸片间隔15~26mm,35℃孵育16~18小时观察结果,如克林霉素抑菌圈在朝向红霉素纸片的方向出现“D”型变化,该菌株为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菌株,该菌株对克林霉素的药敏结果应修正为耐药。

9.5 葡萄球菌属对糖肽类抗菌药的敏感试验要点提示:纸片扩散试验不能区分对万古霉素敏感菌株(MIC 0.5~2μg/ml)与敏感性下降的菌株(MIC4~8μg/ml);须仔细检查MRSA对万古霉素的MIC;可用与肠球菌同样的万古霉素琼脂做筛选试验,在35℃孵育24小时,并同时用阴性质控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作对照,用VanC型VRE做阳性对照。阳性结果需用MIC试验确认对V AN的MIC;如出现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MIC≥4μg/ml),应该重复鉴定和药敏试验,并保留菌种,送参考实验室确认;如果实验室用自动分析仪做万古霉素的敏感试验,必须加做CLSI推荐的BHI-万古霉素(6μg/ml)琼脂筛选试验,或用CLSI参考方法或E试验测定MIC;替考拉宁纸片扩散试验折点对于将替考拉宁敏感菌株从替考拉宁耐药或中介的菌株中鉴别出来的能力尚待进一步的评估。

9.6 利福平不能单独用于抗感染治疗。

9.7利奈唑胺纸片的抑菌圈应用透视光量取,如出现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菌

株,应用MIC法进行确认。

参考文献

[1]CLSI.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CLSI document M100-S19.Wayne,P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09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编写人:AAA、BBB 操作人:本室操作人员批准人: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技术要求,包括常规药敏试验的药物选择和报告、药敏试验方法、各种属细菌药敏试验、常见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商品化药敏试验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各级临床实验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抗微生物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检测微生物(本文件特指细菌)对抗微生物药物(本文件特指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药物的微生物学试验,简称药敏试验。 2.2 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在琼脂或肉汤稀释法药物敏感性检测试验中能抑制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2.3 折点Breakpoint 能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用以判断敏感、中介、剂量依赖型敏感、耐药、非敏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或者抑菌圈直径(mm)的数值。 2.3.1 敏感Susceptible;S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敏感范围时,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该药在感染部位通常达到的浓度可抑制被测菌的生长,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2.3.2 中介Intermediate;I 当菌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中介时,该数值接近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达到的浓度,从而治疗反应率低于敏感菌群。该分类意味着采用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或在药物生理浓集的部位,临床治疗可能

有效。该分类同样可作为“缓冲域”,以防止由微小、不可控的技术因素导致的重大偏差,尤其是毒性范围较窄的药物。 2.3.3 剂量依赖型敏感Susceptible-dose dependent;SDD 细菌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赖于抗菌药物的剂量。当某种药物对菌株的MIC或抑菌圈直径在SDD 范围时,临床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等修正给药方案以达到临床疗效。 2.3.4 耐药Resistant;R 当抗菌药物对分离株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处于该分类范围时,使用常规治疗方案,该药在感染部位所达到的药物浓度不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或)被测菌株获得特殊耐药机制,且治疗性研究显示该药临床疗效不确切。 2.3.5 非敏感Nonsusceptible;NS 对于那些因未现或罕现耐药,而仅具有敏感折点的抗菌药物,当该药对某分离株的MIC值高于或抑菌圈直径低于敏感折点时,此分类为非敏感。 2.4 流行病学界值Epidemiological cutoff value;ECV 将微生物群体区分为有或无获得性耐药的MIC值或抑菌圈直径,是群体敏感性的上限。根据ECV,可将菌株分为野生型和非野生型。 2.4.1 野生型 Wild-type;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未获得耐药机制或无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野生型。 2.4.2 非野生型Non-wild-type;NWT 根据ECV值,将抗菌药物(包括抗真菌药物)评估中获得了耐药机制或存在敏感性下降的菌株,定义为非野生型。 2.5 效价Potency 抗菌药物中具有抗菌活性的成分,通过同类标准物质测定得出。单位mg/g、IU/g或用百分比表示。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 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邬全会卓超苏丹虹陈冬梅袁锦屏 【摘要】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不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从2004年~2006年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结果两年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18株,其中伯克霍尔德菌属47株(其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1株,皮氏伯克霍尔德菌6株),金色杆菌属44株(其中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17株,产吲哚金黄杆菌23株),产碱杆菌属27株(其中粪产碱杆菌1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2株)。 96.6%的菌株来源于痰标本。对伯克霍尔德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的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2%)、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7.0%)、左氧氟沙星(85.3%)、头孢吡肟(83.0%)、头孢他啶(78.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78.3%)。对金色杆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以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5%)最高。对产碱杆菌属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

酮/舒巴坦(84.6%)和美罗培南(77.8%)。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三种非发酵菌都有较高体外抗菌活性。常规实验室鉴定方法易将三种菌相互混淆,甚至与氧化酶阴性的非发酵菌混淆,这可能是造成各地报道药敏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敏感性;头孢哌酮/舒巴坦;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of uncommon nonfermenting Gram-negative bacilli such as Burkholderi spp., Chryseobacterium spp. and Alcaligenes spp. from a hospital in Guangzhou from 2004 to 2006. Methods Disc diffusion test (KB methods)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WHONET 5.4 was applied for date analysis. Results In two years of study from 2004 to 2006, 118 strains were isolated firstly from each patient, including 44 strains of Burkholderia spp. (41 strains of Burkholderia cepacia), 41 strains of Chryseobacterium spp. (17 C. meningosepticum and 23 C.indologenes), 27 strains of Alcaligenes spp. (13 A.faecailis and 12 A.xylosoxidans), 96.6% of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sputum. The susceptibility rates of Burkholderia spp. to 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SMZ/TMP), piperacillin/tazobactam, levofloxacin, cefepime, ceftazidime and cefoperazone/sulbactam were 87.2%, 87.0%,

药物过敏试验

项目十五药物过敏试验 班级姓名成绩 选择题 1.为病人做药物过敏试验时,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 D )A.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B.备好70%乙醇及无菌棉签 C.抽药剂量要准确 D.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 2、青霉素引起血清病反应的临床表现是( D ) A、胸闷、气促、发绀 B、血压下降、四肢凉 C、头晕眼花、四肢麻木 D、发热、关节肿痛、淋巴肿大 3、过敏性休克时呼吸道阻塞症状呈( B ) A、头昏眼花 B、气促濒死感 C、四肢麻木 D、血压下降 4、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使用肾上腺素的目的下列哪项不妥( D ) A、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B、收缩血管、减小外周阻力 C、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 D、升高血压

5、王某,青霉素皮试呈阳性反应,下列措施哪项错误( B ) A、报告医生,修改治疗方案 B、告知病人、家属,以后要再用青霉素一定重做试敏 C、在体温单、床头卡或门诊卡醒目注明青霉素阳性标记 D、做好急救准备 6、禁做青霉素皮试的病人是( C ) A、对磺类药物过敏者 B、过敏体质者 C、8年前口服青霉素片出现皮疹者 D、父母有过敏史者 7、配制过敏试验液的溶媒是( A ) A、0、9%氯化钠液 B、注射用水 C、5%葡萄糖液 D、1、2%氯化钠液 8、接受破伤风抗毒素脱敏的病员出现气急、紫绀、头晕等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D ) A、立即停止注射 B、立即通知医生 C、继续按计划注射 D、立即停止注射并从速处理 9、过敏性休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原因是( C ) A、肺水肿 B、脑组织充血 C、脑组织缺氧 D、毛细血管扩张 10、哪项除外,属于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C )

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文章编号:100128689(2007)1220741204不常见非发酵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邬全会1 卓超2,3 苏丹虹2 陈冬梅1 袁锦屏2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510080; 2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广州510120)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伯克霍尔德菌属、金色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不常见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 从2004年~2006年临床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不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用V IT EK2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检测鉴定,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数据分析采用W HON ET5.4软件进行处理、统计和分析。结果 两年中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收集患者首次分离株118株,其中伯克霍尔德菌属47株(其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1株,皮氏伯克霍尔德菌6株),金色杆菌属44株(其中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17株,产吲哚金黄杆菌23株),产碱杆菌属27株(其中粪产碱杆菌13株,木糖氧化无色杆菌12株)。9616%的菌株来源于痰标本。对伯克霍尔德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的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12%)、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8710%)、左氧氟沙星(8513%)、头孢吡肟(8310%)、头孢他啶(7816%)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7813%)。对金色杆菌属有较强体外抗菌活性以复方磺胺甲口恶唑(8715%)最高。对产碱杆菌属敏感性较高的药物分别为头孢哌酮 舒巴坦(8416%)和美罗培南(7718%)。结论 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三种非发酵菌都有较高体外抗菌活性。常规实验室鉴定方法易将三种菌相互混淆,甚至与氧化酶阴性的非发酵菌混淆,这可能是造成各地报道药敏结果差异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伯克霍尔德菌属; 金色杆菌属; 产碱杆菌属; 敏感性; 头孢哌酮 舒巴坦; 中图分类号:R378 文献标识码:A An ti m icrob i a l susceptib il ity of uncomm on nonferm en ti ng Gram-nega tive bac ill i W u Q uan2hu i1, Zhuo Chao2, Su D an2hong2, Chen Dong2m ei1 and Yuan J in2p ing2 (1T he F irst A ffiliated Ho sp ital,Sun Yat2Sen U n iversity, Guangzhou510080; 2Guangzhou In stitu te of R esp irato ry D iseases, Guangzhou5101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b ility of uncomm on nonferm en ting Gram2negative bacilli such as B u rkhold eri spp.,Ch ry seobacterium spp.and A lca lig enes spp.from a ho sp ital in Guangzhou from2004to2006. M ethods D isc diffu si on test(KB m ethods)w as em p loyed to study the a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b ility.W HON ET5.4w as app lied fo r date analysis. Results In tw o years of study from2004to2006,118strain s w ere iso lated firstly from each p atien t,including44strain s of B u rkhold eria spp. (41strain s of B u rkhold eria cep acia),41strain s of Ch ry seobacterium spp.(17C.m en ing osep ticum and23 C.ind olog enes),27strain s of A lca lig enes spp.(13A.f aeca ilis and12A.xy losox id ans),9616%of strain s w ere iso lated from sp u tum.T he su scep tib ility rates of B u rkhold eria spp.to tri m ethop ri m su lfam ethoxazo le (S M Z TM P),p i p eracillin tazobactam,levofloxacin,cefep i m e,ceftazidi m e and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w ere 8712%,8710%,8513%,8310%,7816%and7813%,resp ectively.S M Z TM P w as the m o st active agen t again st Ch ry seobacterium spp.w ith the su scep tib le rates of8715%.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and m erop enem had the m o st activity again st A lca lig enes spp.w ith su scep tib le rates8416%and7718%,resp ectively. Conclusion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w as the better agen t again st the th ree sp ecies and these sp ecies w ere no t distingu ishal by rou tine labo rato ry test,oven so w ith oxydase2negative non2ferm en ting Gram2negatine bactilli w h ich m ay be one of reason s cau sing the differen t su scep tib le rates am ong vari ou s labo rato ries. KEY WORD S B u rkhold eri spp.; Ch ry seobacterium spp.; A lca lig enes spp.; A n ti m icrob ial su scep ti2 b ility; Cefop erazone su lbactam 收稿日期:2006210213 修回日期:2007202228 基金项目:广州市科技局重点攻关项目(编号:20006Z12E0141)。 作者简介:邬全会,男,生于1959年,主管技师。 3通讯作者,Chao-sheep@https://www.doczj.com/doc/857131684.html,

药物过敏实验方法及主意事项

第一六九医院药物过敏性试验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过敏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要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5、三类患者禁做皮试:(1)过去几年曾发生过强烈的过敏反应者,建议不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2)正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因这些药物可促发该患者发生非预期的过敏性休克反应。(3)患有广泛皮疹疾病的患者,因可混淆皮试结果。 二、国家药典规定需要皮试的药品 1

品名备注 1细胞色素C注射液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85) 2降纤酶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513) 3青霉素钠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4) 4青霉素钾注射剂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5青霉素v钾片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8) 6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29) 7苄星青霉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8苯唑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0) 9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1) 10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2) 11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4) 12哌拉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5) 13磺苄西林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637) 14胸腺素注射剂 201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137) 2

第十一讲药物过敏试验法

第十一章药物过敏试验法 临床上使用某些药物时,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为了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在使用某些药物前,除须详细询问过敏史外,还须做过敏试验,护士应正确掌握试验液配制和试验方法,认真观察,正确判断试验结果,同时要熟练掌握过敏反应的急救处理。 第一节青霉素过敏试验 青霉素具有杀菌力强、毒性低的特点,临床应用广泛。但青霉素易致过敏反应,人群中有5%-6%对青霉素过敏,而且任何年龄,任何剂型和剂量,任何给药途径,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各种青霉素前都应先做过敏试验,试验结果阴性者方可用药。 一、过敏反应的机理 过敏反应系抗原与抗体在致敏细胞上相互作用后引起组织损伤和生理功能紊乱。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 一般在作青霉素皮内试验或注射药物后数秒或数分钟内闪电式发生,也有的于半小时后出现,极少数病人发生在连续用药的过程中。 1.呼吸道阻塞症状由于缺氧和窒息,病人主观感觉胸闷,喉头堵塞伴濒危感,客观表现气急、紫绀、口吐白沫。 2.循环衰竭症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细弱、血压下降。 3.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缺氧,病人表现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实验11-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实验十一抗生素的抑菌试验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纸片法测定抗生素抗菌作用的基本方法 2、了解抗生素的抗菌谱 二实验原理 抗生素是某些植物与微生物生长到对数期前后所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其在低浓度下可其它微生物生长具抑制作用或杀死作用的物质。抗生素对敏感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分为抑制细胞壁的形成、破坏细胞膜的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及阻碍核酸的合成。 由于不同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不一样,抗生素的作用对象就有一定的范围,这种作用范围成为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对象广的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作用对象少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且当某种抗生素长时间用于敏感微生物生长后,即使同一种菌的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常发生改变,甚至出现耐药菌株,亦即产生抗性菌株,则抗生素将失去对抗性菌株生长的抵制,只以采用新的抗生素才可能控制抗性菌株的生长与繁殖,因而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是保健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工作。新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筛选应通过拮抗菌发酵,然后以发酵产物进行抗菌活性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而获得产新抗生素的菌株。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抗菌活性常以管碟法与纸法进行检测,根据透明抑菌圈的有无与大小作为依据。 三实验器材 1、菌种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2、培养基MH(Mueller-Hintion)琼脂。 3、试剂青霉素、链霉素。 四方法步骤 1、无菌滤纸片以孔径6mm打孔器将滤纸打为圆形纸片,放入培养皿内,121℃蒸汽湿热灭菌,100℃烘干2h。 2、抗生素溶液制备将取适量青霉素、链霉素,以无菌水溶解。 3、指示菌悬浮液的制备枯草杆菌、大肠杆菌斜面菌种分别以无菌水洗下菌苔细胞,到入无菌三角瓶内,制备适宜浓度的细胞悬浮液。 4、混菌平板制备取批示菌细胞悬浮液1mL加入无菌培养皿内,再加入温度为43~45℃的PDA培养基或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20mL,立即振荡使细胞与培养基混合均匀,静置冷凝。 5、平板加抗生素溶液将滤纸片在抗生素溶液中充分浸泡2min以上,然后将纸片放于混菌平板上,每皿呈三角形放3点,每点贴放纸片2张。 6、培养与观察将平板放于33℃左右的温度培养,每24h测量一次透明抑菌圈直径,共测量3次。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word版本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 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

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2、过敏性试验本身具有诱发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衰竭、休克等的危险,试验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急救准备。 3、过敏性试验结果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过敏试验阴性的病人用药过程中仍需密切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 4、如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肌内或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注射液0.5~1ml(小儿酌减),必要时可数分钟重复注射一次或进行静脉注射。并根据需要进行输液、给氧、滴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升压药和其他必要的急救措施。 四、医院内注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 (一)凡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病人均须作青霉素皮试: (1)皮试阴性者:可以应用所有青霉素类抗生素; (2)皮试阳性者:禁用青霉素类药物。 (二)凡使用除青霉素类外的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询问有无以下两种情况: (1)青霉素类及以外药物过敏史; (2)高敏体质。

药物过敏试验

药物过敏试验 主要内容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二、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 ?三、碘过敏试验法 ?四、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五、链霉素过敏试验 ?六、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青霉素过敏的预防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处理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又称变态反应 ?有易感性的个体,在用药过程中,被某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致敏,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应用该药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学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反应不具普遍性,只发生于少数人 ?过敏的发生与体质因素有关 ?很少剂量可发生过敏反应,致敏剂量往往少于常规治疗量,而剂量又往往和反应程度无关?其临床表现与正常药理反应或毒性无关 ?一般均在再次用药后发病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预防>>抢救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过敏试验的步骤 ?试验前:问、配、备 ●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首次用青霉素治疗者(婴幼儿注意) ●停药3天以上 ●在用药过程中药物批号更换时 ●皮试液应现配现用 ?浓度:每ml含200-500U的青霉素生理盐水溶液“抽三推二” 过敏试验的步骤 ●备急救药盒(0.1%盐酸肾上腺素1支、砂轮、注射器) 皮内试验方法的实施 在病人前臂掌侧下1/3处皮内注入青霉素 皮试液0.1 ml(20u-50u青霉素),20分钟后看结果。 药物皮试的步骤 ?试验后 ●注射后交待

●勿按压、搔抓 ●不可外出,不要随意走动 ●20min后观察结果 ●有不适感觉立即反映 ●床旁观察5min ●按时观察结果 结果判断的注意事项 ?可疑阳性: ●生理盐水对照试验 ●请他人查看阳性结果 ?阳性结果做好十项标记 标记1:病历夹首页 标记2:在体温单与皮试日期相对应的空格栏内加盖“青霉素(+)”红印章(自诉青霉素阳性患者,在体温单入院当日对应处加盖红印章); 标记3:床头牌插入阳性红色标志牌 标记4: 办公室工作日志黑板相应栏内标明床号 标记5: 各种执行单上,该患者治疗内容的最后一行加盖“青霉素(+)”红印章; 标记6: 门诊病历上加盖“青霉素(+)”红印章 标记7:三天九交班 标记8:医嘱本上该条医嘱后用红钢笔注明阳性; 标记9: 计算机临时医嘱记录单内录入“青霉素(+)” 有青霉素过敏史者应录入“自诉青霉素素(+)” 标记10:由执行护士告知主管医生、病人及家属 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态度―沉着、冷静 处理―及时、准确 观察―严密、细致 【急救措施】 ?-立即停药,协助患者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首选盐酸肾上腺素注射,病儿剂量酌减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1ml,症状如不缓解,可每隔半小时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改善缺氧症状,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吸氧,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喉头水肿导致窒息时,应尽快施行气管插管或切开。 【急救措施】 -若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根据医嘱给药①抗过敏,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或氢化可的松2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ml内静脉滴注;②改善微循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扩充血容量,并立即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③纠正酸中毒;④应用抗组胺类药物,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针刺人中、十宣、内关穴,行强刺激。 ?-加强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 青霉素快速过敏试验法

药物过敏试验法

1.基本知识 1 2.技术14-1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1 3.技术14-2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3破伤风过敏试验法 1 4.技术14-4细胞色素C 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技术14-5碘过敏试验法 1 5.本章小结 基本知识 一、常见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二、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一)过敏性休克(allergic shock) 对机体威胁最大的反应 发生率约为5-10/万 发生于用药数秒或数分钟内,或半小时后,但大多发生在注射后30min内 主要表现有胸闷、气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 (二)血清病型反应 一般于用药后7~14天发生, 临床表现和血清病型相似,有发热、关节肿痛、皮肤瘙痒、荨麻疹、全身淋巴肿大、腹痛等。 (三)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1.皮肤反应瘙痒、荨麻疹,严重者发生剥脱性皮炎。 2.呼吸道反应哮喘或促使原有的哮喘发作。 3.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 (一)立即停药,使病人平卧、保暖。 (二)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1ml,小儿剂量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min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危险期。 (三)吸氧及对症处理立即氧气吸入2~4L/min。当呼吸受抑制时,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肌肉注射尼可刹米或山梗菜碱等呼吸兴奋剂。有条件者可插入气管导管,借助人工呼吸机辅助或控制呼吸。喉头水肿影响呼吸致窒息时,应尽快配合施行气管切开。 (四)立即根据医嘱给予地塞米松5~10mg静脉推注,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5%或10%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给予抗组胺类药物,如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50mg或苯海拉明40mg。 (五)扩充血容量,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或平衡溶液,如血压仍不回升,可按医嘱给予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等静脉滴注。 (六)若发生心脏停搏,立即行心肺(气管内插管)复苏抢救。 (七)密切观察病情包括呼吸、脉博、血压、神志和尿量等变化,并认真做好记录。病人未脱离危险以前,不能搬运就诊。

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一概况 2011年第二季度我院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共766份,阳性203例(阳性率26.5%)阳性率较一季度略有上升;其中血培养225例,阳性34例(阳性率15.1%);其他培养541份,阳性193例(阳性率35.7%)。阳性率排在前几位的细菌依次是:1)肠杆菌科细菌共57例,其中:大肠埃希菌25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沙雷菌7例,阴沟肠杆菌5例,奇异变形杆菌6例,产气肠杆菌2例; 2)非发酵菌55例,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6例,鲍氏不动杆菌18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1例;3)真菌47例(其中白色念珠菌37例,光滑8例,克柔2例;4)葡萄球菌属34例(其中金葡8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例)。 二本季度常见细菌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表1葡萄球菌属(共32例)抗生素敏感性分析 抗生素 金葡菌(n=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n=24)敏感株数敏感率% 敏感株数敏感率% PEN 青霉素0 0 1 4.2 TSU 复方新诺明7 87.5 16 66.7 GEN 庆大霉素 4 50 11 45.8 ERY 红霉素0 0 4 16.7 CLI 克林霉素 3 37.5 10 41.7 TET 四环素 5 62.5 17 70.8 MIN 米诺环素7 87.5 21 87.5 VAN 万古霉素8 100 24 100 RFA 利福平 5 62.5 20 83.3 NOR 诺氟沙星 3 37.5 10 41.7 LVX 左氧氟沙星 5 62.5 11 45.8 FUR 呋喃妥因8 100 24 100 QDA 喹奴普汀达福普汀8 100 23 95.8 本季度检出的革兰染色阳性球菌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MRSA的检出率为62.5%(5/8),MRCNS的检出率为75%(18/24)。由表1可见,二季度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药物敏感性相似,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较高,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及诺氟沙星的耐药性较为普遍,说明该几种药物已不适宜用于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

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第十二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 一、单项选择题 1.药物的半衰期是 A.药物从血浆中完全消失所用时间的一半 B.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D.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的时间 E.50%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所需的时间 2.服用铁剂时,多食哪种食物可增加铁的吸收 A.含电解质的流质食物B.高蛋白质食物C.含纤维素多的食物D .酸性食物E.米面食物 3.易氧化和遇光变质,需装在密盖瓶中保存的药物是 A.巴比妥B.氨茶碱 C.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D.糖衣片E.地西泮(安定) 4.抢救青霉素过敏休克病人时,首选的药物为 A.盐酸异丙嗪B.去肾上腺素C.盐酸肾上腺素 D.异丙肾上腺素E.盐酸去甲’肾上腺素 5.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下列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A.分2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B.分3次量,平均每隔20rain注射1次 C.分4次量,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D.分3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E.分4次量,注射量由少到多,平均每隔20min注射1次 6.药效发挥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A.口服给药B.静脉注射C.吸入给药 D.皮下注射E.皮肤给药 7.应放置于冰箱冷藏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B.胎盘球蛋白C.氨茶碱 D.地西泮E.甲氧氯普胺(胃复安) 8.宜饭前服用的药物是 A.维生素E B.胃蛋白酶合剂C.止咳合剂 D.庆大霉素E.先锋霉素 9.护士在给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服用地高辛时,应重点观察 A.胃肠道反应B.是否成瘾C.心率、心律 D.体温E.血压 10.内服药在瓶上应贴有哪种颜色标签 A.蓝色B.红色C.黑色D.绿色 E.黄色 11.连续使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时,雾化器水槽内的水温不宜超过A.30℃B.40℃C.50℃D.60℃E.70℃ 12.在肌内注射时,如需两种药物混合注射,应首先注意的是 A.药物有无配伍禁忌B.药物的有效期C.安瓿有无裂痕D.药物的刺激性E.药物的粘稠度 13.2岁以下的婴儿肌内注射时,最好不选用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实验操作标准 4.3标准比浊管 用硫酸钡比浊管(0、5麦氏比浊标准),标定接种菌液浓度。比浊管制备方 法如下:(1)0、048mol/L BaCl 2,(1、175% w/v BaCl 2 ·2H 2 O)0、5ml, 加到99、5ml的0、18 mol/L(0.36N)H 2SO 4 (1%v/v)溶液中,制成比浊管;(2) 用光径为1cm的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吸收来标定比浊管。0、5麦氏标准比浊管在625nm波长的吸收光度应为0、08-0、1;(3)选管径与制备菌液试管相同的螺口试管,每管分装4-6ml;(4)将试管帽拧紧,放室温暗处保存;(5)用前,将比浊管在旋转振荡器上混匀。如出现大颗粒,应更换;(6)每个月更换比浊管或复检比浊管的浊度。 5操作步骤 5、1 制备接种菌液 5、1、1增菌法步骤如下:(1)选琼脂平板上形态相同的菌落至少4-5个,用接种环挑其顶部,移至4-5ml肉汤或大豆酪蛋白消化液中;(2)置35℃培养至菌液浓度达到或超过比浊管浓度(一般需2-6小时),浓度约1-2×108CFU/ml;(3)用生理盐水或肉汤校正菌液浓度,与比浊管相同。可用光电比浊。目测比浊须在适当光照下以黑色线条为反衬。 5、1、2 直接菌悬液法步骤如下:(1)做常规药敏试验,可直接用过夜培养的菌落(必须用无选择性培养基平板,如普通琼脂培养基)在盐水或肉汤中制备接种菌液。菌液浓度调至0、5麦氏管;(2)此法适用于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不好的细菌如嗜血杆菌、淋病奈瑟氏菌与链球菌及葡萄球菌的甲氧苯青霉素或苯唑青霉素的耐药试验;(3)当用此法做复方磺胺药的试验时,从平板上直接挑菌落时会携带相当量的拮抗剂,造成敏感菌株的抑菌环内出现轻微的生长菌膜。 5.2 接种平板步骤如下:(1)校正的菌液须在15分钟内使用。用一无菌棉试子蘸取菌液并在上端管壁旋转挤压几次,去掉过多的菌液;(2)用试子涂布整个琼脂平板表面,反复涂布几次,每次将平皿旋转60度,保证涂布均匀。(3)将平皿盖打开3-5分钟,使培养基表面的水份吸收掉。然后贴药敏纸片;(4)注意:避免用过浓的菌液,禁用未经稀释菌或其她不标准菌液接种平板。 5、3贴纸片 (1)接种平板后,贴上药敏纸片。用镊子或针尖压一下纸片使其与培养基表面贴牢。纸片要贴得均匀,纸片与纸片中心距离不得小于24mm。原则上,直径150mm得平板贴12张纸片,直径100mm平板贴5张纸片。纸片贴后不应再移动,因为有些药物会立即扩散;(2)贴上纸片15分钟内,须把平板倒放在35℃恒温箱中。因为抑菌环解释标准就是在普通环境中标定的,所以除嗜血杆菌与淋病 奈瑟氏菌外,平板不可放在高CO 2的环境中。CO 2 与某些因素作用可使抑菌环增 大。 5、4 读取结果 (1)经16-18小时培养后,观察结果。菌液浓度适合且涂得好,抑菌环规则,细菌呈融合生长。如果出现单个菌落,说明接种量小,需重做试验,测量抑菌环直径须包含纸片直径:手持平皿从背面目测检查每块平板,借反射光(黑色无放光背景),用卡尺、普通尺或特制的模板量取抑菌环直径,单位为毫米。培养基中如果加了血液,须打开平皿盖,借反射光,从正面量抑菌环。如果就是葡萄球菌或肠球菌,须培养24小时后,经投射光检查苯唑青霉素与万古霉素的抑菌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药物过敏试验管理制度 一、总则 1、医护人员在使用药品前,应详细询问以往用药史,应用后有无过敏症状,个人及家属有无药物过敏史或变态反应性疾病,并明示记载于病历(包括电子病历)或医嘱处方上。 2、根据药物说明书,对于使用前要求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做药物过敏试验,试验结果记入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并于处方医嘱上显示;药物过敏试验阳性者,禁用或慎用该试验药物。 3、不同药物过敏试验的方法按“药品说明书”或“临床用药须知”具体制定。 4、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发现皮疹、瘙痒、胸闷等过敏症状,应严密观察或及时停药,同时填写“药物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报药学部。 5、凡证实病人对某药物过敏,应及时告知病人和家属,并在病历上明显标记该药物过敏。 二、适用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必须做皮试的药物:细胞色素C注射液注射剂、降纤酶注射剂、青霉素钠注射剂、青霉素钾注射剂、青霉素v钾片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注射剂、苄星青霉素注射剂、苯唑西林钠注射剂、氯唑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颗粒)、氨苄西林钠(注射剂、胶囊)、阿莫西林(片剂、胶囊、注射剂)、羧苄西林钠注射剂、哌拉西林钠注射剂、磺苄西林钠注射剂、胸腺素注射剂、白喉抗毒素注射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剂、多价气性坏疽抗毒素注射剂、抗蛇毒血清注射剂、抗炭疽血清注射剂、抗狂犬病血清注射剂、肉毒抗毒素注射剂、青霉胺片片剂、玻璃酸酶注射剂、α-靡蛋白酶注射剂、鱼肝油酸钠注射剂 2、药品说明书有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的。 三、预防药物过敏须遵循以下原则 1、减少药物过敏反应危害的有效办法是在使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药物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出现异常反应及早发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药物过敏试验方法 ⑴青霉素G钠(钾)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用山1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u得青霉素溶液0. 1ml,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山1,摇匀即成(含青霉素2万U)。 b.取上液0. 1ml &上法稀释至1ml (含青霉素2000u)。 c.取每毫升含青霉素2000U得溶液0. 5ml按上法稀释至2ml,摇匀即成(含青霉素500u) o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皮内试验) a.用75%酒精消毒前臂屈侧关节上6. 6cm处皮肤。 b.抽取皮试液0. 1ml (合青霉素50u),作皮内注射成一皮丘(小儿注射 0. 02—0. 03ml) o c.等20min后,如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丁? 1cm或局部红晕或伴有小水泡者为阳性。对可疑阳性者,应在另一前臂用生理盐水做对照试验。 ③注意事项 a.极少数患者可在皮肤试验时发生过敏性休克,常于注射后数秒至5m in 内开始。先就是皮肤蜃痒、四肢麻木,气急、胸闷、发给、心跳加快、脉细、血压下降、大量出汗等。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病人死亡。应做好抢救准备,如盐酸签上腺素肌注;氢化可得松静滴;及10%葡萄糖酸钙液与高渗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以及使用中枢兴奋药与抗过敏药。 b.试验用药含量要准,配制后在冰箱中保存不应超过24h,注射器应用lml

刻度者。 C.更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3天以上,最好重新作皮内试验。(2)头胞菌素(先锋霉 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取头抱菌素0. 5g加生理盐水5ml溶解,然后抽取0. lml稀释至5ml 后,再抽取0. 15ml稀释至5ml即成(每毫升含头抱菌素60ug)。 ②应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每次取应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具体操作及结果观察均同青霉素 试验。 注:也有得医疗单位采用每毫升含0、25、0、3、0、5mg 浓度得头泡菌素为皮试液。每次抽取0. 05-0. lml作皮试。 (3)链霉素 ①皮试溶液得配制 a.取链霉素lg(100万u)加生理盐水3. sml溶液后即成4ml (每毫升含25万u)。 b.取a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 5万U)。 c.取b液0. l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2500U)。 d.取c液0. Z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lml (每毫升含500u)即得。 ②皮试方法及结果观察 取度试液0.1ml做皮内试验,观察15-20min.具体皮试方法及结果 观察均同青霉素试验。 ③注意事项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10

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AST) (一)概念:在体外检测药物抑制或杀死细菌能力的试验。 (二)检测意义: 1、疾病的治疗:指导用药。 2、耐药菌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3、评价新药抗菌作用。 4、某些菌种的鉴定。 第一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药物。 一、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种类抗菌活性 1、天然青霉素不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普雷沃菌等。 青霉素G、青霉素V 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产青霉素酶的G+G-球菌 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林等 3、广谱青霉素青霉素G敏感细菌、大部分大肠埃希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奇异变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G-菌 替卡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无效的G-菌,产β-内酰胺酶 美洛西林、派拉西林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厌氧菌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啶、头孢噻吩、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等) 作用:对G+菌作用强,如金葡菌、链球菌等。 2、第二代头孢菌素 (头孢羟唑、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尼西、头孢雷特等) 作用: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作用,如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第三代头孢菌素 注射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派酮:对产青β-内酰胺酶G-菌有很大

抗菌活性。 口服用头孢克肟、头孢布坦等:对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动杆菌无用。 4、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匹美) 作用: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三、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卡芦莫南) 对G-菌作用强 2、头霉素类:对G+菌、厌氧菌作用较好 氧头孢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产β-内酰胺酶G-菌作用强,对产酶的金葡菌有效3、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米洛培南等) 广谱(最广),抗菌活力强 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强后者的抗菌活性。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等 作用:对需氧G-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 对沙雷菌属、气单胞菌属、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属、分枝杆菌属也有一定抗菌活性。但对G-球菌效果差。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新恶酸等)窄谱抗生素(G-) 第二代:(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对G+G-菌均有作用。 第三代:(斯帕沙星、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超广谱抗生素。 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 作用: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G+菌、厌氧菌。 新一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阿齐霉素等。 七、四环素、氯霉素、林可酰胺类抗生素: 八、糖肽类抗生素 九、磺胺类药物及其增效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