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一、羧酸的命名

1、俗名:根据羧酸的来源进行命名。例如:

HCO OH C H3COO H C 6H5C OO H HOOCC OOH 蚁酸 醋酸 安息香酸 草酸

(参见表9-1,9—2)

2、普通法:称为′′酸,取代基位置用α,β…ω表示,ω代表最远的取代位置。例如:

Br CH 2(CH 2)9CO OH COOH CH 2

CH 3

C

CH 2COOH

ω—溴代十一碳酸 α-甲基丙烯酸 b -萘乙酸

3、系统法:

(1)选含COOH 的最长碳链→′酸

(2)多元酸→选含最多C OO H的最长碳链 (3)脂环、芳环作取代基

(4)COOH 端起编(羧基﹤重键) (5)其余符合系统法 例如: 1、

OH

COOH 2、

COOH OCH 3

3、

COOH

COOH 4、CH 3CH=C HCOOH

5、CH 3(CH 2)7CH=CH(CH 2)7COOH

6、CCl 3COOH 7、COOH

8、HOOCCOCH 2CH 2COOH 9、CH 3CH(COOH)2 10、

CH 2COOH

11、

CHCH 2COOH

CH 3

12、

Br

CH 3

OH

13、COOH

2

OH

14、

COOH

COOH

COOH HOOC

15、CO

解:1、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2、邻甲氧基苯甲酸

3、1,2—环己基二甲酸(1,2—环己烷二羧酸)

4、2-丁烯酸

5、9—十八碳烯酸(油酸) 6、三氯乙酸 7、乙二酸(草酸) 8、2-酮戊二酸(草酰丙酸) 9、2-甲基丙二酸 10、a —萘乙酸 11、3—环己基丁酸 12、3-甲基-4-羟基—5-溴苯甲酸

13、对氨基水杨酸 14、反—1,2—环己基二甲(羧)酸 15、草酰基

二、结构特点

C

H

-+

H

1、羧酸中存在羟基与羰基的共轭,使羧酸的性质与醇、醛酮显著不同;

2、p-π共轭使氢氧键极性↑,H+易离去,且羧基负离子也因p—π共轭而稳定性↑,因此羧

酸具有明显的酸性;

3、p—π共轭使羰基碳上δ+↓,因此羰基的亲核加成活性ˉ,而更易发生羟基取代的反应,

生成相应的羧酸衍生物。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反应活性相对较弱的试剂如HCN、NaHSO3等不能与之发生反应.

4、p-π共轭使α-H的酸性↓,不如醛酮中的α-H活性强,其卤代需要磷的催化,因此即

使有3个α-H的羧酸也不能发生卤仿反应(引伸:酯也同理);

5、羧基氧化度较高,可还原,也可继续被氧化成CO2,即脱羧;

6、二元羧酸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两个羧基间距不同,分解产物不同。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羧酸的命名和结构 一、羧酸的命名 1、俗名:根据羧酸的来源进行命名。例如: HCOOH CH 3COOH C 6H 5COOH HOOCCOOH 蚁酸 醋酸 安息香酸 草酸 (参见表9-1,9-2) 2、普通法:称为??酸,取代基位置用α,β…ω表示,ω代表最远的取代位置。例如: BrCH 2(CH 2)9COOH COOH CH 2 CH 3 C CH 2COOH ω-溴代十一碳酸 α-甲基丙烯酸 β-萘乙酸 3、系统法: (1)选含COOH 的最长碳链→?酸 (2)多元酸→选含最多COOH 的最长碳链 (3)脂环、芳环作取代基 (4)COOH 端起编(羧基﹤重键) (5)其余符合系统法 例如: 1、 OH COOH 2、 COOH OCH 3 3、 COOH COOH 4、CH 3 CH=CHCOOH 5、CH 3(CH 2)7CH=CH(CH 2)7COOH 6、CCl 3COOH 7、COOH 8、HOOCCOCH 2CH 2COOH 9、CH 3CH(COOH)2 10、 CH 2COOH 11、 CHCH 2COOH CH 3 12、 Br CH 3 OH 13、COOH 2 OH 14、 COOH COOH COOH HOOC 15、CO 解:1、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2、邻甲氧基苯甲酸 3、1,2-环己基二甲酸(1,2-环己烷二羧酸) 4、2-丁烯酸 5、9-十八碳烯酸(油酸) 6、三氯乙酸 7、乙二酸(草酸) 8、2-酮戊二酸(草酰丙酸) 9、2-甲基丙二酸 10、α-萘乙酸 11、3-环己基丁酸 12、3-甲基-4-羟基-5-溴苯甲酸 13、对氨基水杨酸 14、反-1,2-环己基二甲(羧)酸 15、草酰基

第一节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二章羧酸 教学要点: 掌握羧酸的结构、性质、制备。 教学时数: 3 学时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自制模型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分子中具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它的通式为RCOOH。 ⒈分类: ⒉命名: 由它的来源命名:甲酸最初是由蚂蚁蒸馏得到的,称为蚁酸。乙酸最初是由 食用的醋中得到,称为醋酸。还有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

系统命名:含羧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编号从羧基开始. 3,4-二甲基戊酸 3-甲基-2-丁烯酸 芳香族羧酸可以作为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 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α,其余位次为β、γ…,距羧基最远的为ω位。 Δ表示烯键的位次,把双键碳原子的位次写在Δ的右上角。 二元酸命名:

第二节饱和一元羧酸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饱和一元酸的沸点比分子量相似的醇还高。甲酸分子间氢键键能为30kJ/ mol ,乙醇分子间氢键键能则为25kJ/mol。 含偶数碳原子的直链饱和一元酸的熔点比邻近两个奇数碳原子酸熔点高。主要原因 是含偶数碳原子的酸对称性强。晶格排列紧密,它们之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故熔点高。 羧酸中的羧基是亲水基团,与水可以形成氢键。烃基是憎水的。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IR:对于氢键缔合的羧基,其-OH吸收峰在2500~3000cm-1,强的光谱带。一般液体及固体羧酸以二缔和状态存在。 2500-3000cm -1(强而宽,缔合的),C=O在1700-1725cm-1 NMR:-COOH的H原子δ=10.5~12ppm。这是由于羧酸中羧基的质子两个氧的诱导作用,屏蔽大大降低,化学位移出现在低场。 第三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七年级生物教案)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第四章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四章生物的分类 教学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方法”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前三章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的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说出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 2.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概括能力。 3.关注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4.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和分类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实践活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八角茴香和莽草两种植物。请学生观察:他们的茎、叶、花、果实的形状都很相似。八角茴香的果实有香味,是人们熟知的调味品—大料,而莽草的果实内含有毒素。曾有过误将莽草果实当作大料食用而造成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报道。原因就是两者不易区分出来。如何才能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呢?那就必须分清生物的种类,只有正确的识别生物的种类,研究和掌握他们的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才能更好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生物资源,而要正确地识别生物的种类,就一定要掌握生物分类的知识。从而引入课题。 二.探究

(一)生物的分类方法 1.首先质疑:怎样对生物进行分类呢?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呢?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观察课本插图2、4—1中的生物,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试着回答第一个问题:你将图中的生物分成几类?主要依据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代表发言)。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思维也是活跃的,所以学生们会按照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如生物体能否运动,生物的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大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几个角度。学生分类的依据各不相同,同时也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生物的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生物物种归类,如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植物和动物。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观察思考,最后归纳总结:分类时,仔细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找出不同生物的差异程度。 3.观察与分析,结合动植物的分类依据,学生试着将图2、4—1中的动物或植物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起来。动物:蚯蚓、蝴蝶、鲤鱼、青蛙、海龟、鸽子、熊猫。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银杏)、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通过对以上生物的排序,由此学生可得出生物 七年级生物教案 (二)生物的分类单位 假设你遇到几个单词plant play plum 想知道它们的意义,怎么办?学生会想到查英汉词典,最快速度要查到,有何规律呢?学生利用手中的英汉词典动手查找,首先从大范围,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以p开头,以p开头的单词很多,该如何找呢?学生会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进一步缩小范围,它们还都属于pl范围内的,那么在pl….中一定有这三个单词。接下来发现plum与另两个已无共同特点了,因而必须单独查找,而plant play仍有共同点,可同去pla….范围内查找,即可查到它们。由此可以看出:p…. pl…. pla…..是个范围逐渐缩小的查找依据,p….范围最大,pla….范围最小。由此引出生物的分类单位。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猫与鸡”的共同特征,明确它们的分类地位。通过分析以上生物在分类上的地位,是否反映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能否看出猫、老虎、鸡三者的亲缘关系的远近?学生不难看出:猫与老虎的亲缘关系较近,因为它们的共同特征多,同属于猫科;而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它们仅同属于脊索动物门。展示古代爬行动物分别进化成为鸟类和哺乳类的图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尽管猫与鸡的亲缘关系较远,但它们仍属于同一门,说明它们是同一祖先。由此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有了生物的进化,才有现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人类也得以不断的生存和发展。 三、归纳总结: 通过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聚羧酸减水剂

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及其工程应用 摘要: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第五组分的高效减水剂主要经历了三种形式:第一代高效减水剂是20世纪60年代初开发出来的萘基高效减水剂和密胺树脂基高效减水剂又被称为超塑化剂;第二代高效减水剂是氨基磺酸盐;第三代减水剂是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本文以前人对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研究为基础,借鉴他们的研究成果从其分子特点、合成方法、作用机理、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工程应用与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六个方面对聚羧酸减水剂做了介绍。关键字:聚羧酸减水剂、高效减水剂、高性能混凝土 1.聚羧酸减水剂的分子结构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采用不饱和单体共聚合而成,而不是传统减水剂使用的缩聚合成,合成原料非常多,通常有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等。在分子结构上,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是线形梳状结构,而不是传统减水剂单一的线形结构。该类减水剂主链上聚合有多种不同的活性基团,如羧酸基团(—COOH)、羟基基团(—OH)、磺酸基(—SO3Na)等,可以产生静电斥力效应。 2.合成方法 2.1可聚合单体直接共聚法 单体直接共聚是先制备具有活性的大单体(一般是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再聚合一定配比的单体(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磺酸钠等),采用溶液共聚的手段得到成品,即先酯化再聚合。该方法合成减水剂分子结构的可设计性好,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很多聚羧酸的生产都采用此方法。但缺点是生产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大单体存在酯化控制难度,大单体酯化率和质量就直接影响了后续的共聚反应程度。同时中间分离纯化过程比较繁琐,生产成本较大。 2.2聚合后功能化法 聚合后功能化法是利用现有的聚合物进行改性,采用已知分子量的聚羧酸在催化剂和较高温度下聚醚通过酯化反应进行接枝。但现成的聚羧酸产品种类和规格有限,调整组成和分子量困难;同时聚羧酸和聚醚适应性不好,酯化实际操作困难,另外,随着酯化的不断进行,水分不断逸出,会出现相分离,如果能找到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圈内的生物种类繁多,科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遗传及生态等特征,将生物分门别类。这种分门别类的工作,叫做分类,包括物种命名、检索表制作等。 生物的命名 自古以来,人们给予各种生物适当的称呼,例如台湾二叶松、绿竹、孟加拉国虎等,如此在交谈或讨论时就方便很多。这些名称叫做俗名。 由于地区或语言的不同,同一种生物可能有不同的俗名,或不同生物有同一俗名,两者皆造成不便。俗名有时也会使人发生误解,例如章鱼、鳄鱼,会使人误以为它们属于鱼类(图10-1)。因此,生物学家为求生物名称的统一,便制定命名法规来为各阶层的生物命名。 在十八世纪时,瑞典人林奈创制了物种的二名法,用拉丁化的文字为物种命名,此即物种的学名。一个物种的学名由一属名和该物种的某一特有形容词组成;属名为名词,第一字母必须大写;后一字用来形容这种生物,则用小写。 图 10-1 章鱼和鳄鱼 例如台湾猕猴的学名是Macaca cyclopis;Macaca为属名,其意为猴子,cyclopis是圆脸的意思,用来形容这种猴子。又如现代人的学名为Homo sapiens,Homo为属名,意指人,sapiens是形容有智慧的意思。 种类相近的生物常常属名相同,但第二个字形容词就不一样。例如犬、狼是种类相近的动物,它们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Cani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梅、桃和李的学名,第一个字相同,都是Prunus,第二个字就不一样。 分类阶层 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系统,共有七个阶层,最高的阶层为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种为分类上最低的阶层。阶层愈高,包含的生物种类愈多;较低的阶层包含的种类就较少,但彼此的构造特征却愈相似。今以犬、人、梅、水稻等为例,说明这种分类阶层。

苏教版:《生物的分类》教案

22-1生物的分类 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2.列举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难点:描述种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为何可以在超市很容易买到想要的商品导入新课:生物分类。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问: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呢? 答:因为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太多,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多种多样的生物,所以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问:那么现存的生物究竟有多少呢? 答:课件展示。课本标注关键词“现存至少400万种”。 问:如何对生物进行分类? 答: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异来加以区分”、“同来加以合并” 问:那么我们对生物进行分类时,是根据生物体的哪些特征的“异”来加以区分,哪些特征的“同”来加以合并的呢? 课件展示图片,通过观察图片找异同,总结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种的作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种的作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学生活动:通过多媒体课件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三.分类的等级 总结后提问:如何再细分? 以动物为例再细分,引出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界、门、纲、目、科、属、种” 学生活动:30秒按等级顺序记忆7个分类单位。抽测记忆结果。 课件展示,举例说明生物的分类等级 四.种的概念 问: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答:种。 问:为什么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呢? 课件展示。种的概念和特点。标注关键词:“基本”、“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态分

布”、“同种生物”、“有性生殖”、“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通过马和驴交配生下骡来说明种的概念。举例:狮虎兽等 五.分类等级的特点 课件展示图片,问:狗和狼的相同点多,还是狗和猫的相同点多? 答:狗和狼的相同点多。 总结规律: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课件展示。标注关键词:“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反之,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 六.课外阅读 林奈和双名法 七.总结回顾知识点 八.作业

取代羧酸

第十三章 取代羧酸 碳链或碳环上的氢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所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常见的取代羧酸有卤代酸、羟基酸、羰基酸和氨基酸等,它们无论在有机合成或生物代谢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节 羟基酸的分类、命名和来源 定义:分子中同时含有羟基和羧基得化合物叫做羟基酸。 一、 分类 羟基酸可以分为醇酸和酚酸两类,羟基连接在碳链上的叫做醇酸;羟基连接在芳环上的叫做酚酸。 二、 命名 羟基酸的命名常根据它的来源而采用俗名,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羧酸的羟基取代物来命名。根据分子中羟基和羰基的相对位置,有α、β、γ……等羟基酸,或按系统命名编号,羧基碳原子编号为1,选择含羟基和羧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如: COOH CH 2CH COOH COOH CH CH COOH OH OH OH CH 3CH OH COOH COOH OH 2-羟基丙酸(乳酸)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洒石酸) 2,3-二羟基丁二酸 (洒石酸) 三、 来源 羟基酸有的可用生物化学法制备,如乳酸。化学合成法可从含羟基的化合物中引入羧基或含羧 基的化合物中引入含羟基,或同时引入羟基或羧基。 1、卤代酸水解: ClCH 2COOH H 2O HOCH 2CH 2COOH H + 2、氰醇水解: HOCH 2CH 2Cl NaCN HOCH 2CH 2HOCH 2CH 2COOH 3、Reformatsky 反应: R CHO +BrCH 2COOC 2H Zn R CHCH 2COOC 2H 5 R CHCH 2COOC 2H 5 OH R CHCH 2COOH OH H 2O H + 4、LDA 法: CH 3C O H 2O H + LDA COOC 2H 5 C O COOC 2H 53)2C C O COOC 2H 5 (CH 3)2C 第二节 羟基酸的性质 羟基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两者都能和水形成氢键,所以羟基酸一般比相应的酸易溶于水。羟基酸具有醇与酸的典型反应性能,并且由于羟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又表现出一些为羟基酸特有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班级小组姓名 第1节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说出生物命名的好处,知道生物命名的重要性,阐明生物的学名代表的含义。 (2)能说出俗名和学名的由来,知道俗名和学名的差异。 (3)能说出分类系统的7个阶层,知道现今生物学家所用的分类阶层系统。2.能力目标 能分辨生物的俗名和学名。比较生物的学名和人的姓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周围的生物好奇及产生兴趣,对所处的环境给予关怀。 (2)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二、教学重点 阐明生物的学名代表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四、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讲述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讨论生物的俗名活动 (1)材料准备:准备好一些学生熟悉的生物的图片,比如:马铃薯、西红柿、甘薯、月季等。 (2)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讨论平时生活中对图片上生物的叫法,并了解其他国家对这些生物的叫法。从而让学生清楚俗名存在的弊端。 (3)总结生物俗名的缺点:由于世界上国家,民族众多,语言习惯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生物的俗名也各不相同,这样造成生物名称的混乱和交流研究

的许多困难。 二、生物的学名 (1)学名创立的必要性:由于俗名存在的弊端,所以全世界的生物学家都迫切希望能有一个统一生物名称。 (2)学名的创立: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一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 (3)双名法的组成:属名+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就象人的姓名一样,属名相当于人的姓,种名相当于人的名。 (4)学名的优点:统一了动植物的名称,便于交流,有利于学术发展。三、生物的分类 1.尝试分类 观察课本P112页的图14-4,对图中的生物进行分类 可从生物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不同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类。 (1)从结构形态方面:动物、植物、微生物 (2)从生存环境方面:水中的、地面上的、空中的、土壤里的 (3)与人类的关系:可食用的、可药用的、可观赏的、可使人致病的2.科学分类 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科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分析,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亲缘关系将他们做了更细致的划分。目前采用的生物分类系统包括七个等级:最高的单位是界,其下依次为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单位的级别越高包含的种就越多。 (1)生物分类的单位有哪些?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因为课本上是从大到小排列的,此处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 (2)什么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3)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这句话对吗?如果不对应该怎样理解? 在植物园或公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各种不同植物的标牌,标牌上写着植物的名称,请仔细想一想,除了植物的名称,上面一般还写了分类单位中的哪一个等级?

生物的分类教案

第五节生物的分类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科学方法教育而言,是观察与比较的延伸。学生在接受了半个学期的观察与比较的学习与训练,在初步掌握这两种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进入分类方法的学习是很自然的。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科学方法作为获得知识的工具,其传授过程必须依托于学科知识的教学,因此如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方法教学是本课的关键。概念的获得可由大量的生活经验来简化。因此,从对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作分析,可使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性以及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了解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再把它应用于生物的分类。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等级和生物的分类地位。最后通过对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区别为例,讲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因此,本节课可先从日常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入手,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对简单事物的分类能力,学会检索表的使用与编制。在此基础上把分类原理应用于生物学分类,达到概念的迁移。通过对生物分类法的介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被子植物标本,理解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区别,学会生物分类地位的确定。二、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教案实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解事物分类的基本方法(人为分类法)。2.解检索表及其编制方法。3.解生物分类的等级。4.解生物分类的地位。(二)技能目标1.步学会用人为分类法对日常事物进行分类。2.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3.步学会检索表的应用。(三)情感目标1.检索表的编制过程中,培养学生坚韧细致的工作作风。2.养学生分析事物的条理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地位。2.教学难点:事物分类依据的确定,检索表的编制。三、教学准备常见的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各若干种(带花、能体现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形态特点)四、教学过程(一)初识分类现象给事物分类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比方说图书馆内对藏书的分类,商店里对商品的分类等等。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生活中对事物进行分类的例子?(学生议论后回答)问:我们为什么要对事物进行分类?请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后回答。(便于查找等)(二)体验分类法问:既然分类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么如何对事物进行分类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教师安排让同桌的两位同学合作对其中一位同学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分类时要求对每一步分类的依据进行记录,并对每一“类”进行命名。直到不能再分为止。如:分类完成后,可叫学生对自己的分类作口头描述,重点叙述这样分的理由(即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实际上是“根据某特征的有无”进行分类的方法。并介绍“人为分类法”的概念。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图427和表41。完后,引导学生利用课本上的检索表查找某一类生物的分类地位。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刚才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学着编制一张检索表(以同桌为单位)。教师在各处巡视指导。在学生编制好的检索表中,选择较好的一张抄在黑板上(或投影)。利用该检索表,向学生讲述分类的等级和分类地位两个名称及意义,以及同属于较低等级的事物间共同点较多等特征。为学习生物分类的知识作铺垫。(三)运用分类法在学生基本明了上述名词的意义的基础上,由对学习用品的分类引申到生物分类上来(在此处提出自然分类法的名词以及两种分类法在生物分类中的运用)。提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并指出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等级。接着讲述同属较低等级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比同属较高等级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要多这一特点。由于有编制检索表等知识作铺垫,该部分知识的同化当属容易。最后以油菜和河蟹为例介绍生物的分类地位。五、板书设计第五节生物的分类一、生物分类的方法:人为分类法、自然分类法二、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为分类的最低等级三、生物的分类地位:油菜: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芸苔属、油菜种。河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种。注:1.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2.“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六、习题与解析1.随堂练习(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界(B)种(C)品种(D)个体(2)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A)200万种(B)450万种以上(C)200万~450万种(D)1500万种以上(3)下列常见动物中,最高等的是()(A)麻雀(B)鲫鱼(C)老鼠(D)青蛙(4)下列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鱼和蛙(B)水稻和葱(C)松和小米(D)白菜和小麦2.课后作业(5)蝗虫、梭子蟹、蜈蚣三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A)身体和足分节(B)幼体和成体都有蜕皮现象(C)都用气管呼吸(D)头部都有一

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

聚羧酸减水剂生产工艺 一、引言 一般认为,减水剂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代表的第一代普通减水剂阶段;以萘系为代表的第二代高效减水剂阶段;以聚羧酸系为代表的第三代高性能减水剂阶段。 与传统的减水剂相比,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有很多特点:1.在合成工艺上,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采用不饱和单体共聚合成而不是传统减水剂使用的缩聚合成,因此该类减水剂的合成原料非常之多,通常有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烯丙醇聚氧乙烯醚等。2.在分子结构上,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分子结构是线形梳状结构,而不是传统减水剂单一的线形结构。该类减水剂主链上聚合有多种不同的活性基团,如羧酸基团(—COOH)、羟基基团(—OH)、磺酸基(—SO3Na)等,可以产生静电斥力效应;其侧链带有亲水性的非极性活性基团,具有较高的空间位阻效应。由于其广泛的原料来源,独特的分子结构,故而具有前两代减水剂不可比拟的优点,加上在合成过程中不使用甲醛,属绿色环保产品,因此,已成为混凝土外加剂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但是,也许是涉及技术秘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报道较少,尤其是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合成工艺。因此,本文在此予以简介之。 二、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工艺简介。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目前主要存在聚酯类和聚醚类两大主流产品。聚酯类:包括酯化和聚合两个过程。聚醚类:只有聚合一个过程。 (一)、聚酯类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工艺。 1、合成工艺简图 冷凝器去离子水 ↓↓

聚乙二醇过硫酸铵↓ →→→→→→酯化→→→→→计量槽→→聚合中和成 甲基丙烯酸→→→→ →→→→→→反应→→→→→计量槽→→反应反应品 ↑↑ ↑↑ 去离子水氢氧化钠 2、反应过程如下: (1)、酯化反应(制备大单体):计量聚乙二醇1200料3960kg,将其在水浴中溶化,加入反应釜内,同时加入甲基丙烯酸1140kg,以及小料1份(对苯二酚:5.28kg、吩噻嗪:1.06kg),升温至90℃,加入浓硫酸69.3kg,继续升温至120℃,保持4.5小时,后充氮气2小时,(6㎡/时,每30分钟充1瓶,共4瓶),反应完成,得到减水剂中间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和水。(经减压蒸馏脱水,酸化反应更为完全)。 (2)、聚合反应:采用过硫酸铵引发、水溶液聚合法。计量酯化产物即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1545kg,丙烯酸77.3kg,分子量调节剂十二烷基硫醇21.3kg,配以130 kg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A备用,是为A料。计量过硫酸铵34.5kg,配以950kg去离子水,泵入滴定罐B备用,是为B料。加去离子水1425kg 入釜,升温至85℃,同时滴定A、B料。A料3小时滴定完,B料3.5小时滴定完,保温1.5小时。(温度控制:90±2℃)。 (3)、中和反应,将反应好的聚合物降温至50℃以下,边搅拌边加入片碱100kg,调节PH值6—7,反应完成,得到含固量为30%的聚酯类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成品。 (二)、聚醚类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合成工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12、13章《微生物类群、生物的命名和分类》教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12、13章《微生物类群、生物 的命名和分类》教学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真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说出生物命名的方法及命名规则。 3、说出我国的珍稀生物。 【课堂教学】 知识点梳理: 1、_______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非常广泛。它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用高倍显微镜 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有三种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细菌没有成形的_______,进行______生殖。放线菌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 2.酵母菌、霉菌属于真菌,它们有真正的___________。常见的霉菌有青霉(柑橘皮上)和匍枝根霉(馒头上),它们用__________繁殖。平菇、香菇等是大型的食用真菌。真菌_______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吸收现成的有机物。 3、病毒是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它________细胞结构,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构成。它________独立生活,必须_________在活的生物的细胞内。 4、微生物的应用:细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_________,能将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供绿色植物吸收利用;_______可用来制作酸奶、泡菜等食品;现在已经发现的85%的抗生素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于酿酒、制作面包、馒头等;病毒也有可利用的一面,比如免疫学上常将其制成________用以预防相关传染病。 5、甘薯、山芋是同物异名,杜鹃花、杜鹃鸟是异物同名。这些俗名引起生物名称的混乱 和交流的不便。科学的国际通用名称叫学名,瑞典植物学家______创立了双名法,双名法由__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拉丁文字,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其它的都是小写。如玉米Zea mays. 6、为了方便研究和鉴别生物,生物学家根据它们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相似程度的不同,把 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主要有七个阶层,从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分类单位,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7、_______________是我们鉴别生物种类的一个常用工具。 8、植物中的“活化石”是________又称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国宝________、水中的中华鲟等都是我国的珍稀物种。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巩固练习】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羧酸酯教案 克山三中贺成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羧酸的结构特点,掌握乙酸(羧酸)的化学性质 2.能举例说明羧基、羰基、羟基性质的差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学会对羧酸分子结构及性质等方面的分析 2.体会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学习化学的乐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乙酸酯化反应 教学难点:乙酸酯化反应实验及原理。 3、教学程序 化学之于人类的生活有三个层面的意义,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对于本节内容,这三个层面是如何体现的呢 认识——用于认识羧酸和酯的基本方法,认识到官能团—COOH、—COOR’的作用,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改造——控制条件“改造”物质,利用羧酸和醇制取酯类物质。 应用——知识的实用性和迁移性,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含羧基和酯基的物质有很多 (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我们常常会吃到一些酸味较浓的食物,这些食物为什么有酸味你能举例吗 【学生思考】【投影】如食醋含有乙酸,柠檬含有柠檬酸,苹果含有苹果酸,蚂蚁含有蚁酸,大家观察它们的结构,为什么它们都有酸味呢 【学生回答分析】羧酸类有机物的官能团是羧基,羧酸有酸味 【电子板书】一、羧酸 羧酸:由烃基和羧基相连组成的有机物 【讲解并电子板书】 1、其中最简单的一类羧酸为饱和一元羧酸可用通式表示 C n H2n+1COOH,如HCOOH,CH3COOH等、 2、按所含的羧基个数: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按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 ( 根据烃基的不同:脂肪酸:如乙酸、硬脂酸(C17H35COOH)芳香酸:如苯甲酸(C6H5COOH) 【过渡】羧酸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大家知不知道醉酒时喝醋可以解酒共同回忆它的性质 【电子板书】 3、乙酸: (1)物理性质:乙酸是_色的_体,具有_气味,沸点_,熔点_,_溶于水。 (2)分子结构 【设问】请同学们试说出几种可以检验醋酸具有酸性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板书】 1、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2、能跟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第十二章羧酸 第一节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分子中具有羧基的化合物,称为羧酸。它的通式为 RCOOH。 ⒈分类: ⒉命名: 由它的来源命名:甲酸最初是由蚂蚁蒸馏得到的,称为蚁酸。乙酸最初是由食用的醋中得到,称为醋酸。还有草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 系统命名:含羧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酸.编号从羧基开始. 3,4-二甲基戊酸

3-甲基-2-丁烯酸 芳香族羧酸可以作为脂肪酸的芳基取代物命名: 羧酸常用希腊字母来标名位次,即与羧基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为α,其余位次 为β、γ…,距羧基最远的为ω位。 Δ表示烯键的位次,把双键碳原子的位次写在Δ的右上角。 二元酸命名: 第二节羧酸的化学性质 -COOH中的C=O失去了典型的羰基的性质。p—π共轭使羰基碳正性减弱, 不发生反应。-OH的酸性比醇的O-H酸性强。 如与羰基试剂 HONH 2 原因:⑴p—π共轭使羟基氧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使羟基之间的电子更靠近 -)P—π氧原子, O-H键减弱,H+易离去。⑵-COOH中的 H+离去后,(-CO 2

共轭更完全,键长平均化(甲酸钠的X射线测定表明,碳氧键长均等)使体系更稳定,因此,羧酸的H+更易离去,生成更稳定的羧酸负离子。 一、酸性: 在水溶液中可建立如下平衡: 羧酸中和当量:用标准碱进行滴定所测得的酸得当量。 中和当量=羧酸分子量/分子中羧酸数目 羧酸的中和当量=羧酸样品重量(g)乘上1000 二、羧基上-OH的取代反应: ,-X,取代可生成酯、酰胺、酰卤、酸羧酸中的羟基被-OR,-NH 2 酐。 ⒈成酯反应: 这个反应的特点是可逆反应。提高酯的产量的措施: ⑴增加反应物的浓度。用过量的醇或用过量的酸都能完全酯化。有机合成中,常常选择合适的原料比例,以最低经济的价格,来得到最好的产率。 ⑵除去反应的水。在酯化过程中采用共沸点等方法,随时把水蒸出除去,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 酯化反应的两种途径: 大多数情况下反应是按⑴式进行的。例如:

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1 、内容分析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可是至少400 万种的生物,如果不将它们加以分类,人类就无法研究它们并加以利用,所以说本节课很关键,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定基础。 2 、教学重点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 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3、教学难点:描述种的概念。 4、本节内容的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生物分类的依据”和“生物分类的单位”两部分,是对以前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总结和延伸,通过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实践,尝试根据一定的生物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同时生物的分类等级是将各种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通过本节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为终身学习生物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1 、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这对学生接受本节课内容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2 、难点及其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常看到和接触到不少动物,但生物分类的等级是将各级生物在整个生物界加以“定位”的关键,也是判断各种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远近的依据,特别是最小的分类单位,它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只有了解它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了解其它分类单位,而它的概念却很抽象,所以把“种的定义”作为难点,并通过观看短片,小游戏拼图和讨论方式来抓住种的基本特征,尽而引出种的概念。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②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②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聚羧酸减水剂的优势

推广聚羧酸减水剂的重要意义 (1)节约能源、资源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建设时期,能源资源相对紧缺是制约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聚羧酸减水剂与掺合料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促进了工业副产品的应用,另一方面以其高减水率,可以节约大量的水泥,这就意味着一个工程可以节约成千上万吨的水泥,缓解目前资源和能源紧缺的问题,同时减少熟料烧成带来的环境污染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符合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2)低环境负荷,促进绿色建材发展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甲醛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烈的致癌和促癌作用。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与危害性见表1-1。 表1 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萘系减水剂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采用工业萘经浓硫酸磺化后,再用一定量

的甲醛与萘磺酸反应生成甲醛缩合物,最后用碱来中和,得到萘的磺化甲醛缩合物的钠盐和硫酸钠的混合物,即萘系减水剂。合成分为四个反应步骤,即磺化反应、水解反应、缩合反应及中和反应。其中缩合反应需要用到大量的甲醛,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果生产时合成工艺控制不当,产品很容易带有大量的游离甲醛,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了进一步控制室内环境污染,提高民用建筑工程的室内环境质量,目前国家建设部及有关部门提出:加强对混凝土外加剂的甲醛污染控制,提出了在控制混凝土外加剂里面的氨气污染同时,控制混凝土外加剂里面的甲醛污染,从而有效避免毛坯房室内空气中甲醛超标。聚羧酸减水剂合成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整个过程无甲醛及其他有害释放物,无废水废气排放,符合绿色建材的发展方向。 同时,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有利于缓解CO2温室效应。2008年中国水泥产量13.9亿吨,CO2排放量为62亿吨,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聚羧酸减水剂以其高减水率,可降低10~15%的水泥,可减少1~2亿吨CO2排放。 (3)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促进混凝土高性能化发展 混凝土工程因其工程量大,耐久性不足对未来社会造成非常沉重的负担。美国有调查表明,美国的混凝土基础设施工程总价值约为6万亿美元,每年所需维修费或重建费约为3千亿美元。美国50万座公路桥梁中20万座已有损坏,平均每年有150-200座桥梁部分或完全坍塌,寿命不足20年;美国共建有混凝土水坝3000座,平均寿命30年,其中32%的水坝年久失修。美国对二战前后兴建的混凝土工程,在使用30-50年后进行加固维修所投入的费用,约占建设总投资的40%-50%以上。目前,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规模宏大,每年高达2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约30-50年后,这些工程也将进入维修期,所需的维修费或重建费将更为巨大。因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对于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碱是诱发混凝土碱-骨料反应[23]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而由于碱-骨料反应导致大坝损毁的在国内外屡见不鲜,如巴西的Moxoto大坝和法国的Chambon大坝,前者在工程完工3年后便出现了碱-骨料反应,后者在建成后50~60年发生了碱-骨料反应。混凝土中碱主要来源于水泥、粉煤灰、减水剂等原材料。世界上对于碱含量的控制也非常重视,南非

第九章 取代羧酸

第九章 取代羧酸 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称为取代羧酸。常见的取代羧酸有卤代酸、羟基酸、羰基酸(氧代酸)和氨基酸等。 第一节 羟基酸 一、分类和命名 羟基酸可以分为醇酸和酚酸两类。 羟基酸的命名是以相应的羧酸作为母体,把羟基作为取代基来命名的。自然界存在的羟基酸常按其来源而采用俗名。如: CH 3CHOHCOOH 2-羟基丙酸(乳酸) HOOCCH 2CHOHCOOH 羟基丁二酸(苹果酸) HOOCCHOHCHOHCOOH 2,3-二羟基丁二酸(洒石酸) 2-羟基苯甲酸 (水杨酸) 3,4,5-三羟基苯甲酸(没食子酸) 二、醇酸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醇酸一般为结晶的固体或粘稠的液体。由于羟基和羧基都以且慢水形成氢键,所以醇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相应的醇或羧酸都大,低级的醇酸可与水混溶。 2、化学性质 醇酸既具有醇和羧酸的一般性质,如醇羟基可以氧化、酰化、酯化;羧基可以成盐、成酯等,又由于羟基和羧基的相互影响,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1)酸性 在醇酸分子中,由于羟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沿着碳链传递到羧基上,而降低了羧基碳的电子云密度,使羧基中氧氢键的电子云偏向于氧原子,促进了氢原子解离成质子。由于诱导效应随传递距离的增长而减弱,因此醇酸的酸性随着羟基与羧基距离的增加而减弱。如: CH 3CHOHCOOH OHCH 2CH 2COOH CH 3CH 2COOH pK a 3.87 4.51 4.88 2、α-醇酸的分解反应 由于羟基和羧基都有吸电子诱导效应,使羧基与α-碳原子之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有利于二者之间键的断裂,所以当α-醇酸与稀硫酸共热时,分解成比原来少一个碳原子的醛或酮和甲酸。 RCHOHCOH RCHO + HCOOH 此反应常用于由高级羧酸经α-溴代酸制备少一个碳原子的高级醛。 RCH 2COOH RCHBrCOOH RCHOHCOOH RCHO + HCOOH 3、脱水反应 C O O H OH C O O H OH OH OH 稀硫酸 Δ 溴 P H 2O OH - 稀硫酸 Δ

苏科初中生物七下《生物的命名和分类》word教案 (2)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5.14.1 生物的命名和分类 【教学目标】 1.道德目标:认同生物名称从多种多样到全世界统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情智目标: ①感情目标:对周围的生物所处的环境给予关怀。 ②认识目标:生物名称的重要性。 【教学时间】(1学时)第1学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与讲授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从某同学姓名及小名说起引入。 (二)自学 1. 自学内容一: ●阅读P110 自学方法:观察图14-2 ●为什么要有统一的命名? 自学内容二: ●阅读P111 自学方法: ●讨论总结本段的主要意义。 ●双名法的产生。 ●双名法的组成。 ●阅读小资料(林奈和双名法) ●完成P111讨论题。 小结:人们习惯使用的生物名称通常叫做俗名。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提出一种生物命名法---双名法;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科学名称叫学名,从而确保了物种的名称不相混淆。是一种科学的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用斜体的拉丁文字,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部分是种名,表示该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和产地,全部用小写。 2. 自学过程(知者加速者出示信息沟通牌、按照自学方法进行) (三)互帮(使用互帮显示板) 1. 以小组为单位。

2.知者帮助未知者(解答疑问),参考P113的检索表,在老师指导下查找资料,未知者帮助知者(提出疑问);或讨论有关问题。 3. 将有关重要内容写在P111。 4. 提出需要老师解答的重要问题。 (四)释疑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重点进行了引导、分析。 重点分析生物学名的含义。 难点指导学生认同生物的名称从多种多样到统一是一个进步。 (五)练习生物补充习题P62页1~10 (六)反思小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