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_周小勤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_周小勤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_周小勤
儿童脓毒症患病现状调查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_周小勤

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评定

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评定 发表时间:2019-05-15T11:06:30.00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3期作者:江鑫 [导读] 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脓毒血症效果好。 衡阳市妇幼保健院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小儿脓毒血症效果好。 【关键词】米力农;低分子肝素;小儿脓毒血症;治疗价值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它发生在严重的情况下,如术后和烧伤,并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导致代谢紊乱甚至严重的多器官功能紊乱综合征和死亡,病情非常危险[1]。在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方面,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抑制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且不会对机体纤溶凝血功能产生严重影响。而米力农也是治疗小儿脓毒血症的有效药物,可有效促进Ca2 +内流。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了米力农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小儿脓毒血症的治疗价值,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4月-2018年7月小儿脓毒血症患儿。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3 个月~1.4 岁,平均年龄为(6.56±2.28)个月;小儿脓毒血症病程 1~7 d,平均病程为(4.18±0.46)d。男女分别32例和18例。联合组年龄3 个月~1.6 岁,平均年龄为 (6.51±2.21)个月;小儿脓毒血症病程 1~7 d,平均病程为(4.14±0.41)d。男女分别30例和20例。对照组、联合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的注射剂量是5-10U,每天两次。治疗时间1周。 联合组则采取米力农+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给予注射低分子肝素,每次的注射剂量是5-10U,每天两次。治疗时间1周。米力农25-75μg/kg混合20ml浓度5%葡萄糖溶液缓慢静滴,维持速度是0.5-0.75μg/kg.h。治疗1周。 1.3指标 比较两组小儿脓毒血症控制率;症状改善的时间、生化指标改善时间;治疗前后患儿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不良反应。 显效: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改善90%以上,症状体征消失;有效: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改善50%以上,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无效:疾病改善的程度低于50%。控制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卡方、t检验分别统计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联合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2.2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 治疗前对照组、联合组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比较,P>0.05;治疗后联合组APACHEII评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集束化护理对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 展集束化护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集束化护理组患儿 ICU入住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更短,护理后体温和APACHEII评分明显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集束化护理 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卡方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血症幼 儿病情危重,并发症较多,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儿 健康状况,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脓毒血症;集束化护理;并发症 脓毒血症患儿易合并肠炎以及呼吸机肺炎等多种并发症,救治难度随之升高,患儿预后也受到严重不良影响[1]。本研究主要分析评估集束化护理在幼儿脓毒血 症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247例脓毒血症并发症患儿,入组患儿病情经实验室检查、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确诊属脓毒血症, 排除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功能障碍病例[2]。其中男130例,女117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6.4±1.7)岁;体温(38.55±0.46)℃;APACHEII评分(40.69±2.74)分;感染源:73例为呼吸道感染,84例为腹腔感染,90例为菌血症.按照奇偶数 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24例)、集束化护理组(123例),两组年龄、性别、 体温、APACHEII评分、感染源等基线特征近似,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检查、胃肠功能护理、饮食指导、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生命体 征监测等常规护理,集束化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集束化护理:(1)护理 培训。组织医护人员接受集束化护理相关理论以及技能培训,内容涉及操作规范、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明确脓毒血症概念,了解其危险因素,掌握预防管理要点。(2)无菌操作。护理操作前严格洗手,并对病房环境、器械以及设备实施清洁 消毒,消毒液为含氯消毒液,每次用量500mg/L,每天3次[3]。(3)凝血干预。注意监测患儿血尿素以及滤液尿素水平,纠正血液溶质紊乱状况,按照规范使用 肝素药物,保证滤器的肝素化效果,滤器更换频次为1次/周。(4)心理护理。 伴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儿,医护人员要耐心与之沟通交流,在家长的配合下给 予安慰,耐心讲解治疗和护理操作的意义与重要性,帮助患儿克服恐惧等不良心理,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操作。 1.3观察指标 检测护理后两组监护病房入住时间、体温、APACHEII评分和血管活性药物应 用时间,统计两组患儿获得性肺炎、感染性休克、出血坏死性肠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IL-27、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8-01-10T13:49:55.2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维春杨续张克昌谢瑞玉 [导读]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 (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滁州 239000)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白介素-6(IL-6)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EON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至2016年12月入住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的新生儿病例,按照EONS的诊断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和败血症组出生第七天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IL-27、IL-6水平。结果: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一天的血清IL-27、IL-6水平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患儿出生第七天血清IL-27、IL-6水平较出生第一天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清IL-27、IL-6水平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白介素-27;白介素-6;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诊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60-02 白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感染早期即快速增高,刺激肝脏产生CRP及其它炎症介质,是全身感染的早期敏感指标[1]。本文通过观察新生儿败血症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在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京儿童医院滁州分院入住的新生儿,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参照《实用新生儿学》第四版[2],并根据是否符合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标准及是否发生感染将患儿分为败血症组(32例)、一般感染组(20例)和非感染组(20例),分别收集败血症患儿及对照组患儿的血液标本,离心后置-80°冰箱保存。 1.2 检测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清中IL-27、IL-6水平,试剂盒由美国R&D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间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以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各组患儿出生第一天血清中IL-27、IL-6的水平比较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败血症组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P值均<0.05),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败血症组、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血清IL-27、IL-6水平比较 3.讨论 IL-27是近年来发现的白介素家族新成员,研究认为IL-27不仅在免疫应答早期可诱导Th1细胞分化促进炎症反应,而且可通过抑制 Th17、Th2细胞分化而发挥抗炎作用,因此,IL-27在炎症反应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第一天的败血症组患儿IL-27水平均高于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提示IL-27在早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但一般感染组和非感染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非感染组中存在隐匿感染或非感染的炎症有关。本研究还显示,出生第七天败血症患儿较出生第一天的IL-27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动态观察IL-27水平对败血症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的价值。 IL-6是由21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是一个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感染和炎症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新生儿败血症发生1~2小时,作为促炎性的细胞因子IL-6水平即开始迅速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且其水平的动态变化与病

血浆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血浆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的意义,对照其它常用指标,通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对2012年3月~2014年4月收集的80例感染患儿分为脓毒症组40例,非脓毒症组4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无休克)(10例)以及脓毒性休克(6例)组。较几组患儿入院24h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指导应用抗生素及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降钙素原;小儿脓毒症;应用价值 脓毒症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儿童重症监护室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能否及早的诊断脓毒症并积极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及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结合降钙素原与其它指标,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指导用药后疗效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4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感染患儿,根据病情按国际儿科脓毒症联席会议制定的标准[2] 及中华医学会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3],将80例患儿分为两组:脓毒症组40 例,非脓毒症组4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24例、严重脓毒症(无休克)10例、以及脓毒性休克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所有患儿均人院24h 内进CRP、WBC和PCT 检测。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CRP,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量PCT 含量(正常值<0.5ng/ml,0.5 ~ 2.0 ng/ml 为轻度升高,2.0 ~10.0 ng/ml为明显升高,≥ 10.0 ng/ml为显著升高)。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为用药结束7d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各脏器功能正常,PCT恢复正常;明显好转为用药结束7d后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器官损害基本恢复正常,PCT下降至2ng/ml以下;好转为用药结束7d后患儿临床症状较前好转,部分器官损害未恢复正常,PCT较前下降;无效为用药结束7d后患儿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有加重趋势,PCT下降不明显甚至增高,或者在病程中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7.0statisticss 软件,统计学意义以0.05 作为标准,P<O.05 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PCT检测严重细菌感染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什么是降钙素原? 结构与合成 降钙素原(PCT)是降钙素(calcitonin,CT)前驱物质,由位于11号染色体上的CALC- 1基因所表现。 图1: 改编自Moullec等人的PCT结构 然而降钙素在受到荷尔蒙刺激后仅由甲状腺的C细胞分泌。而在促炎症刺激下特别是在受到细菌感染是PCT由大量各类细胞核组织产生。 在健康个体的PCT水平低于0.05 ng/mL,但是患有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体内PCT数值可以上升到1000 ng/mL。 图2: 改编自Meisner等人8 在感染刺激下3-6小时内,可以观察到上升的PCT数值,而且随着感染的加重而持续上升,使PCT成为严重全身性细菌感染和脓毒症的早期及高专一性的标志物。 图3: 改编自Meisner等人

当严重细菌感染缓解后24小时半衰期内,PCT会重新回到正常值<0.05ng/mL PCT是有效证明您可以安全减少LRTI抗生素用量的唯一生物标志物 在急部部日常工作中如何使用PCT测试? 我们在急诊中怀疑有下呼吸道感染(LRTI)的患者中使用PCI测试。我们会根据临床表征、病情的严重度及基本临床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支气管炎或肺炎)以及PCT值的高低来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如果开始使用抗生素,那么3、5和7天后将重新检测PCT,以便于能及早停止治疗。我们同时在严重脓毒症治疗中使用PCT监测抗生素的治疗。 PCT是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是的,比起其它感染标志物.PCT确实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例如,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增高其特异性较低,并且在病毒与细菌疾病中均会出现。 PCT同时让我们对自己的临床工作更加放心,还提供了排除严重细菌感染的安全界限,使我们可以决定何时开始或结束抗生素治疗。 在急诊部设置中,斜对脓毒症诊断使用什么样的临床PCT临界值? 在巴塞尔和其它瑞士医院,我们使用的急诊流程中包含PCT检测。 我们不使用严格的PCT临界值,而是采用临界值范围,因为这更符合生理学,且感染生物学并不是单纯的黑或白。通常对于PCT值<0.1ng/mL患者,仅当儿属于高风险患者,有最严重社区型肺炎或者慢性阻塞性肺病时,我们才对其给予抗生素治疗,(参见小页右侧的流程)。一般情况下,PCT>0.25ng/ml时,我们会在LRTI中开始或继续使用抗生素,当PCT>0.5ng/ml时则会用于重症监护单位的严重脓毒症(见下述流程)。如果抗生素停用而患者未见好转.则必须重新测量PCT。 对于LRTI诊断和抗生素应用,急诊部采用什么样的临界值? 在我们所有研究中使用临床流程和临界值的采用皆出自proRESP,proCAP,等等(如下所述)。

2005年首次公布的国际儿科脓毒症相关概念和定义的专家共识

2005年首次公布的国际儿科脓毒症相关概念和定义的专家共识[1]已得到全世界儿科界广泛认可;2006年我国儿科重症医学专家制定的"儿科感染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诊疗推荐方案" [2],对国内儿科医师具有积极指导意义。2012年"拯救脓毒症战役"之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加入了血流动力学、组织灌注、器官功能不全等量化指标,使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诊断和治疗更具客观性[3]。基于国际指南,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儿科脓毒性休克诊治推荐方案进行部分修订,提出更新的专家共识。 此次修订参考的文献范围包括:PubMed、Medline、中文相关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包括成人和儿童的资料,检索时间截至2015年3月。此次修订先后举行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并征求了儿科重症医学资深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经反复多次修改后形成此共识。 一、定义 脓毒症(sepsis)是指感染(可疑或证实)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是指脓毒症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指脓毒症诱导的组织低灌注和心血管功能障碍 [1,4]。脓毒性休克主要为分布异常性休克,在儿童常同时伴低血容量性休克。 儿童脓毒性休克早期可以表现为血压正常,休克晚期呈难治性低血压[5]。 二、诊断 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在感染后出现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 变及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其实质是全身炎症反应不断加剧、 持续恶化的结果。2012年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国际指南有关儿童脓毒

症、严重脓毒症诊断相关的指标参考表1[3]。 (一)脓毒性休克诊断 脓毒症患者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心血管功能障碍即可诊断为脓毒性休克[2,3,6],表现为: 1.低血压:血压<该年龄组第5百分位,或收缩压<该年龄组正常值2个标准差以下。 2.需用血管活性药物始能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多巴胺>5 μg/(kg·min)]或任何剂量的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3.具备下列组织低灌注表现中3条:

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根据新的定义,脓毒症是指因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是脓毒症的一种,存在循环、细胞/代谢功能异常,具有比较高的病死率。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脓毒症,其中1/4甚至更多的患者死亡。与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及卒中相似,在初始几小时内尽快识别与恰当处理可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自2004年发布首部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以来,分别在2008年、2012年进行更新,2016年的更新于2017年1月正式发布。本指南旨在为成人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处理提供指导,但所推荐的内容不能取代临床医师的决策。 本指南推荐的级别包括强、弱2级,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很低4级,无法分级的强推荐则为最佳实践声明(BPS)。具体的推荐内容如下所述。 点击进入指南下载页面>>>2016年脓毒症与脓毒性休克处理国际指南 一、初始复苏 (1)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是临床急症,推荐立即开始治疗与复苏(BPS)。 (2)对脓毒症所致的低灌注进行液体复苏,需要在起始3h内输注至少30mL/kg的晶体液(强推荐,低证据质量)。 (3)在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后,需要反复评估血流动力学状态以指导进一步的液体使用(BPS)。(4)如果临床检查无法得出明确的诊断,推荐进一步的血流动力学评估(例如评价心功能)以判断休克的类型(BPS)。 (5)建议尽可能使用动态指标而非静态指标来预测液体的反应性(弱推荐,低证据质量)。(6)对于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初始的目标平均动脉压为65mmHg (1mmHg=0.133kPa)(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7)乳酸升高是组织低灌注的标志,对此类患者建议使用乳酸来指导复苏,使其恢复至正常水平(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二、脓毒症筛查与质量改进 推荐医院和医院集团建立脓毒症的质量改进计划,包括对急症、高危患者进行脓毒症的筛查(BPS)。 三、诊断 对于可疑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推荐只要不明显延迟抗微生物治疗,应先常规进行包括血培养在内的合适的微生物培养(BPS)。 四、抗生素治疗 (1)在识别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后,推荐在1h内尽快静脉给予抗生素治疗(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 (2)对于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推荐使用一种或者更多的抗生素进行经验性的广谱治疗,以期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及可能的真菌或者病毒(强推荐,中等证据质量)。(3)推荐一旦确认病原微生物并获得药敏结果和(或)临床情况已充分改善,需要缩小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范围(BPS)。 (4)对于非感染原因引起的严重炎症状态(如严重胰腺炎,烧伤),不推荐持续的全身预防性抗生素(BPS)。 (5)对于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抗生素的剂量优化策略应基于目前公认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原则及药物的特性(BPS)。 (6)对脓毒性休克的早期处理中,建议经验性联合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种类的抗生素以覆盖最可能的细菌病原体(弱推荐,低证据质量)。

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

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9-03-30T11:53:21.060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6期作者:赵青1 王裕萍2 何海秋1 许聪灵1 卢娟1 张宵 [导读] 探讨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D64、hs-CRP和PCT水平以及阳性率。 赵青1 王裕萍2 何海秋1 许聪灵1 卢娟1 张宵1 (1保定市儿童医院河北保定 071000) (2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河北涿州 072750)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CD64、hs-CRP和PCT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观察组CD64、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64、hs-CRP、PCT的阳性率及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水平均明显升高,三项联合阳性率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关键词】脓毒血症;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6-0065-02 小儿免疫系统功能尚未成熟,发生细菌感染的几率较高,当细菌感染入血繁殖,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则为脓毒血症。小儿脓毒血症病情重、进展快、并发症发生率高、死亡率高,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临床上经典的诊断方法是细菌培养,但该方法时效性较差,不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近年来,中性粒细胞CD64、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各种细菌感染的诊断中显示出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脓毒血症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在诊断中的价值,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儿科治疗的30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0~3岁,平均年龄 (2.2±1.0)岁;将同期30例普通细菌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0~5岁,平均年龄(2.3±1.1)岁;所有观察组患儿均符合脓毒血症诊断标准,经血液培养后确诊,均为足月儿;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病、先天性疾病等;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6h内均采集空腹静脉血2ml并进行血培养,并检测CD64、hs-CRP和PCT水平,统计阳性率。PCT检测采用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用上转发光法,阳性诊断标准为>0.5ng/ml;hs-CRP检测采用特定蛋白分析仪用散射比浊法测定,阳性诊断标准为>10mg/L;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用FC 500流式细胞仪,测定CD64的荧光强度,后通过细胞定量分析软件转换成中性粒细胞CD64的量,阳性诊断标准为>3.5(M/U)[2]。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水平及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率(%)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hs-CRP、PCT水平比较,见表1。观察组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3.讨论 引发小儿脓毒血症的因素较多,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抑制炎症、改善病情的关键。中性粒细胞CD64、hs-CRP和PCT近年来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广泛。中性粒细胞CD64是一种免疫球蛋白,正常情况下在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较低,但在细菌感染后表达量明显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