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习题12-23章

免疫习题12-23章

免疫习题12-23章
免疫习题12-23章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A型题]

1. T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递是通过:B

A. CD2

B.CD3

C.CD4

D.Igα、Igβ

E.CD8

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哪些细胞介导的?C

A.Th1、Th2、

B.Th 1、Ts

C.Th 1、Tc

D.Th 2、Tc

E.Th 2、Ts

4.Tc细胞活化时, 第二信号中最重要的一对分子是:D

A. CD2与LFA-3

B.CD8与MHC-I类分子

C.CD4与MHC-II 类分子

D.CD28与B7-1

E.TCR与CD3

5. Th细胞在CTL细胞的活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B

A.协助传递第一信号

B.Th分泌促进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

C.Th能促进Tc的TCR表达

D.Th促进Tc表达MHCⅡ类分子

E.Th促进Tc释放穿孔素

6. Tc杀伤靶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 TC无需与靶细胞接触

B.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

C.TC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一个TC 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

9. 能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促进T细胞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B

A. IL-1

B.IL-2

C.IL-4

D.TNF-β

E.TNF-α

10. 迟发型超敏性炎症发生中, 下列哪种细胞因子能活化巨噬细胞?A

A. IFN-γ

B.TNF

C.TGF-β

D.LT

E.IL-10

11. 活化的CD4+ Th1细胞释放的TNF-β的作用是:

A. 促进抗原提呈细胞表达MHC-I类分子

B. 促进骨髓干细胞分裂

C.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

D. 促进IL-2的进一步释放从而促进T细胞增殖

E. 加强IFN-γ的作用

12.关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D抗原刺激产生

B.有多种细胞参与

C.能经效应T细胞被动转移

D.产生的效应分子其作用均是特异性的

E.有免疫记忆

13. 关于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抗原的应答都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

C.都产生效应产物

D.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的

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

14. 关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D抗原引起

B.抗原肽-MHC复合物与TCR结合产生第一信号

C.CD3传递第二信号

D.TCR识别抗原受MHC限制E需抗原提呈细胞参与第一信号

15. 关于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与

B. 局部可出现急性组织损伤

C. 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

D. 伴有IgG、IgM水平增加

E. 炎症反应出现较迟

16. 关于细胞免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免疫细胞发挥效应清除抗原

B. 可以是非特异性的

C. 可以是特异性的

D. Tc 和巨噬细胞参与

E. NK细胞不参与

17. 哪些细胞不参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A. 巨噬细胞

B.Tc

C.Th

D.TDTH

E.NK细胞固有免疫分子

19. 关于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由T淋巴细胞介导

B. 需特异性抗原刺激

C. 活化的巨噬细胞是重要的效应细胞

D. 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

E. NK细胞参与

20. CD4+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是:

A. 迟发型超敏反应性炎症

B. ADCC

C. 杀伤表达特异抗原的靶细胞

D. 输血反应

E. 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反应

21.TDTH活化时, 第一信号来自于:

A. 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B. 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C. CD28与靶细胞的B7结合

D. TCR识别抗原肽

E. CD28与Th细胞的CD2结合

22. 维持活化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长期增殖的是:

A. IL-10

B.MIF

C.IFN-r

D.IL-2

E.LT

23.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

A.导致T细胞分裂B.T细胞立即死亡C.T细胞处于克隆无能状态

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E.以上都不是

24. TCR的双识别是指:

A. 同时识别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

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

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SmIg的复合物

D. 同时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

E. 同时识别Igα和Igβ

25. Th细胞活化除需要信号1和信号2外,还需要哪些细胞因子参与?

A. IL-1、IL-4

B.IL-2、IL-4

C.IL-1、IL-5

D.IL-1、IL-2

E.IL-2、IL-5

26. 下列哪种受体的表达是Th细胞活化的标志?

A. IL-1R

B.IL-2R

C.TNFR

D.IFNR

E.IL-3R

[X型题]

1. TC 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是:

A. ADCC

B.CDC作用

C.释放穿孔素

D.颗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

E.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2.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特点为:

A.由T淋巴细胞介导

B.由TI抗原引起

C.发挥作用慢

D.需要淋巴因子参与

E.有DTH和细胞毒作用两种基本形式

3. 参与特异性细胞免疫的细胞有:

A. APC

B.Tc

C.TDTH

D.Th

E.Ts

4.与T淋巴细胞识别活化有关的CD分子是:

A. CD2

B.CD3

C.CD4

D.CD8

E.CD28

5. 在DTH中起重要作用的CKs有:

A. LT、TNF

B.IFN-γ

C.IL-2

D.MCF

E.MIF、MAF

6. Tc细胞活化的双信号来自:

A. T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B.T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C.TCR识别抗原肽-MHC III类分子复合物

D.CD28与B7结合

E.SmIg与抗原肽结合

8. 细胞间相互作用受MHC限制的是:

A.Th细胞与B细胞

B. LAK细胞杀伤靶细胞

C.Tc细胞杀伤靶细胞

D.活化的巨噬细胞杀伤靶细胞

E. 巨噬细胞与Th细胞

9.Tc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包括:

A. CD8分子与MHC-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

B. CD8分子与MHC-II类分子的相互作用

C. CD28与B7相互作用

D. CD2与LFA-3 相互作用

E. TCR与CD3 相互作用

10. 由静息Tc分化为效应Tc 需要哪些细胞因子?

A. IL-2

B.IL-3

C.IL-6

D.TNF-α

E.IFN-γ

11. 参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细胞因子是:

A. IL-2

B.MCF

C.IL-6

D.IL-10

E.IL-13

14.下列哪些属于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现象?

A. 对胞内寄生微生物的抗感染作用

B. 抗肿瘤免疫

C. 调理作用

D.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 迟发型超敏反应

15. 免疫应答的效应是:

A. 对机体产生保护作用

B. 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

C. 对靶细胞的杀伤及排异作用

D. 调节免疫应答

E. 产生免疫耐受

16. 关于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 可因接触非特异性抗原而活化

B. CD3传递第一信号

C. 协同刺激信号为第二信号

D. 静息状态的Tc即可杀伤靶细胞

E. 杀伤靶细胞的范围比NK细胞大

17. 下列哪些是T淋巴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A. 活化巨噬细胞

B. 直接杀伤靶细胞

C. 细胞免疫放大作用

D. 恶液质作用

E. DTH

二、填空题

1.免疫应答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2.抗原识别是指初始T细胞表面的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的特异性结合。

3.T细胞进行抗原识别的部位主要是在、等外周淋巴组织。4.T细胞识别抗原后,通过将信号传至细胞内部,并首先活化,继而启动胞内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

5.CD4+Th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主要是通过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与Th细胞表面的

结合产生的。

三、名词解释

细胞免疫应答MHC限制性(MHC restriction) 协同刺激信号(costimulatory signal)

ITAM CTL 活化诱导细胞死亡(AICD)

四、问答题

1.T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是什么?2 .T细胞活化信号的主要转导过程如何?

3. 效应T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4.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有哪些生物学效应?

5. 比较CTL细胞、ADCC效应和NK细胞杀伤靶的机理有何不同?

第十三章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一、选择题[A型题]

2. 活化的Th细胞活化Bm细胞时,Bm细胞表面主要产生第二信号的分子是:

A.CD28

B.CD40

C.CD40L

D. B7

E.MHC-II类分子

4. B细胞活化所需的活化信号1由下列哪种分子传入细胞内?

A.CD2

B.CD3

C.CD4

D.Iga 、Igb

E.CD8

5.B细胞介导的再次免疫应答的APC是:

A.巨噬细胞B.DC C.Bm D.T细胞E.内皮细胞6.初次应答时,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产生主要是:A.BCR识别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B.BCR识别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C.B细胞上的CD40与Th细胞上的CD40L结合

D.B细胞上的B7与Th细胞上的CD28结合E.BCR与抗原结合

7.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B.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抗体主要是IgM和IgG

D.抗体为高亲和性抗体E.TD抗原和TI抗原都可引起再次免疫应答

8.初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抗原呈递细胞是Bm B.抗体产生慢,维持时间短C.抗体滴度较高

D.所需抗原浓度低E.TI抗原可引起初次和再次免疫应答

9. TI-Ag激活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需要哪种细胞参与?

A.巨噬细胞

B.Th细胞

C.NK细胞

D.TDTH细胞

E. 以上均不需要

10. B细胞活化所需IL-2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分泌?

A.APC 细胞

B.B细胞

C.TH细胞

D.CTL细胞

E.TS细胞

12. 再次应答时,Th活化所需的信号1是如何产生的?

A. 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 II类分子

B. 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C. Th的TCR识别巨噬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

D. Th的TCR识别Bm细胞表面的抗原肽-SmIg

E. Bm的CD40与Th的CD40L结合

13. Th细胞的TCR能识别:

A. 天然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B. TI-Ag

C. 外源性抗原

D.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

E.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

14. BCR识别抗原的特点是:

A. 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性

B. 受MHC-II类分子的限制性

C. 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

D. 直接捕获外源性抗原

E. 受MHC样分子的限制

15. 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16.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A

C.IgE

D.IgM

E.IgD

18.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APC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B.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19.在抗体产生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Th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B.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

C.APC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之一

D.MHC分子与外来抗原肽复合物是启动TH活化的信号

E.Ig的类别转换不需要细胞因子的参与

20. 下列哪项不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作用?

A. 调理作用

B. ADCC

C. DTH反应

D. 中和作用

E. 激活补体作用

21.关于APC处理提呈抗原,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外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多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CD4+TH细胞

B.Bm将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呈递给TH细胞C.类脂与CD1结合,由APC提呈

D.TAP参与外源性和内源性抗原的处理

E.内源性抗原经APC处理,形成多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

23.关于B细胞的活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BCR识别抗原分子中的线性决定簇

B.Igα、Igβ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

C.活化Th与B细胞间的粘附分子结合提供活化信号2 D.CD40与CD40L是信号2的主要分子

E.活化Th细胞分泌IL-4、5、6参与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24关于再次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APC是Bm B.Bm以与巨噬细胞相似的方式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

C.Bm的BCR识别抗原的B细胞决定簇D.Bm的CD40与活化Th的CD40L结合产生活化信号2

E.Bm的激活不需活化Th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参与

25.关于免疫记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免疫应答过程中可产生Bm、Tm

B.免疫应答的分化阶段,小部分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大部分分化为效应细胞

C.记忆细胞表达CD45RA D.记忆细胞表面分子表达有改变

E.再次应答可引起比初次免疫更强的抗体产生

26. 作为B细胞多克隆激活剂的抗原是

A. 高浓度TI-1型抗原

B. 低浓度TI-1型抗原

C. TI-2型抗原

D. 高浓度TD-Ag

E. 低浓度TD-Ag

27. 无多克隆激活作用,但可被BCR特异识别而激活B细胞的是

A. 高浓度TI-1型抗原

B. 低浓度TI-1型抗原

C. TI-2型抗原

D. 高浓度TD-Ag

E. 低浓度TD-Ag

[X型题]

1.抗体的中和作用是指:

A.抗体能中和抗原B.抗体中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抗体阻止病毒吸附和穿入易感细胞D.抗体中和病毒的毒素

E.抗体对免疫应答的抑制作用

2. 体液免疫的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不同点是:

A. 初次应答产生的抗体主要是IgM,再次应答的是IgG

B. 再次应答有抗体亲和力成熟

C. 再次应答产生IgG的潜伏期明显缩短

D. 初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巨噬细胞

E. 再次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是记忆B细胞

3. TI-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 所产生的抗体是IgG

B. 无类别转换

C. 无抗体亲和力成熟

D. 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

E. 无免疫记忆

4. BCR对抗原的识别特点是:

A. 能识别蛋白质抗原

B. 不需APC摄取、处理抗原

C. 能识别多肽、核酸、蛋白质、多糖

D. 无MHC限制性

E. 识别的是构象决定簇

5. B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

A. 通过BCR直接摄取抗原

B. 吞噬

C. 胞饮作用

D. 被动吸附

E. 调理作用

6. 活化的Th细胞分泌哪些细胞因子有利于Bm细胞的活化? A.IL-2 B.IL-4 C.IL-5 D.IL-6 E

临床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得,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得抗原就是(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白细胞抗原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2、人类HLA-I类抗原β链编码基因得染色体定位就是( ) A、第15号染色体短臂 B、第6号染色体长臂 C、第9号染色体长臂 D、第2号染色体短臂 E、第6号染色体短臂 3、TNF得编码基因位于( ) A、HLA-I区; B、HLA-B区 C、HLA-II区 D、HLA-III区 E、HLA-DR区 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 ) A、异种抗原 B、改变得自身抗原 C、同种异型抗原 D、隐蔽抗原 E、异嗜性抗原 5、HLA-I 类抗原得主要功能就是( ) 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 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E、向γδ+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 6、APC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得就是( ) A、病毒感染细胞与TH细胞; B、病毒感染细胞与Tc细胞; C、单核-巨嗜细胞与TH细胞; D、肿瘤细胞与TH细胞; E、肿瘤细胞与Tc细胞 7、与TH细胞表面CD4 分子结合得部位就是( ) A、MHC-I类分子得β链; B、MHC-II类分子α1β1区 C、MHC-II类分子α2β2区; 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 E、MHC-I类分子α3区; 8、人HLA-DO基因位于( ) A、第6号染色体; B、第17号染色体; C、第2号染色体; D、第15号染色体; E、第22号染色体; 9、HLA抗原多态性得原因就是( ) A、HLA基因重组 B、HLA基因得突变; C、HLA得基因转换; D、HLA基因呈共显性 E.以上均对 10、乳糜泻病人与下列哪种HLA抗原呈关联( ) A、HLA-B17 B、HLA-B8 C、HLA-DR2 D、HLA-DR3 E、HLA-B35 11、肿瘤细胞表面( ) 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 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 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 E、HLA- I与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 12、多次接纳同一血液供体输血得病人发生得非溶血性输血反应与哪种抗体有关( ) A、ABO血型抗体; B、抗Ig抗体; C、Rh血型抗体; D、抗白细胞与血小板HLA抗体; E、抗核抗体; 13、单元型指得就是( ) A、控制一个HLA特异性得基因,如HLA-A或HLA-DP 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得同种异型特异性得一半 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就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得基因 D、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得一组抗原表现型得特异性 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 14、下列哪一个HLA功能区在人类中具有相同得抗原性( ) A、胞浆区; B、HLA穿膜区; C、肽结合区 D、Ig样区; E、以上均不就是 15、HLA基因复合体中等位基因数最多得就是( )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典型例题及答案详解 行程问题是小学奥数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西安小升初考试中的热点题型,纵观近几年试题,基本行程问题、相遇追及、多次相遇、火车、流水、钟表、平均速度、发车间隔、环形跑道、猎狗追兔等题型比比皆是,以下是一些上述类型经典例题(附答案详解)的汇总整理,有疑问可以直接联系我。 例1:一辆汽车往返于甲乙两地,去时用了4个小时,回来时速度提高了1/7,问:回来用了多少时间? 分析与解答:在行程问题中,路程一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也就是说速度越快,时间越短。设汽车去时的速度为v千米/时,全程为s千米,则:去时,有s÷v=s/v=4,则 回来时的时间为:,即回来时用了3.5小时。评注:利用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解题,其中任一项固定,另外两项都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正比或反比)。 例2: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障在中途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原计划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应加快多少? 分析:对于求速度的题,首先一定是考虑用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相除得到。 解答:后半段路程长:240÷2=120(千米),后半段用时为:6÷2-0.5=2.5(小时),后半段行驶速度应为:120÷2.5=48(千米/时),原计划速度为:240÷6=40(千米/时),汽车在后半段加快了:48-40=8(千米/时)。 答:汽车在后半段路程时速度加快8千米/时。 例3:两码头相距231千米,轮船顺水行驶这段路程需要11小时,逆水每小时少行10千米,问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几小时? 分析:求时间的问题,先找相应的路程和速度。 解答:轮船顺水速度为231÷11=21(千米/时),轮船逆水速度为21-10=11(千米/时),逆水比顺水多需要的时间为:21-11=10(小时) 答:行驶这段路程逆水比顺水需要多用10小时。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临床免疫学题库(仅限借鉴)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与特异性细胞免疫有关: A.单核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2.下列哪项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关系最大: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巨噬细胞 D.补体 E.干扰素 3.有关免疫球蛋白的描述中哪项不正确: A.IgG可以通过胎盘 B.母体IgM可进入胎儿血液中 C.IgE与变态反应有关 D.新生儿脐血中IgD含量极微 E.SIgA是粘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子 4.下列哪项不属于特异性免疫成分: A.T细胞 B.B细胞 C.细胞因子 D.免疫球蛋白 E.补体系统 5.T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不包括: A.T细胞亚群 B.T细胞功能 C.四唑氮蓝还原试验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 6.关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下列哪项有误: A.细胞免疫缺陷患者比体液体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更为严重 B.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已知的病因有遗传因素和宫内感染两大因素 C.原发性免疫缺陷病中以细胞免疫缺陷病发生率最高 D.体液缺陷病包括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和选择性Ig缺陷症 E.原发性非特异性免疫缺陷包括补体缺陷和吞噬细胞缺陷 7.免疫功能的检测与评估应除外: A.血沉检测 B.补体检测 C.T细胞功能检测 D. B细胞功能检测 E.吞噬细胞功能检测 8.小儿免疫功能检测中的过筛实验项目应除外: A.NBT还原试验 B.B细胞功能检测 C.血清C3含量测定 D.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E.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 9.关于免疫缺陷病的论述中,下列哪项不正确: A.由于免疫系统的器官.细胞.分子等构成成份缺陷所致 B.抗感染能力低下 C.免疫监测功能异常 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E.可通过主动免疫来纠正 10.女,10个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疑为婴幼儿暂时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下检查中哪一项最有助于诊断: A.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B.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C.B细胞计数 D.T细胞亚群 E.血清IgG.IgM.IgA含量测定 11.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最主要临床特点是: A.胸腺缺如 B.肝脾肿大 C.消瘦 D.反复感染 E.淋巴结肿大 12.患全丙种球蛋白低下血症时最易感染下列哪类病原体: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原虫 E.以上均易感 13.联合免疫缺陷病时对下列哪些病菌易感: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细菌、病毒、真菌、原虫 E.以上都不是 14.提示患原发性免疫缺陷的主要临床特征: A.腹泻 B.先天畸形 C.体格发育迟缓 D.反复和慢性感染 E.皮疹 15.关于选择性IgA缺陷症的描述中哪项不对: A.常伴自身免疫性疾病 B.常伴过敏性疾病 C.常伴有IgG亚类的缺陷 D.常有家族倾向 E.很少存活至壮年或老年 16.细胞免疫缺陷是指: A.B细胞功能缺陷 B.T细胞功能缺陷 C.单核细胞功能缺陷 D.粒细胞功能缺陷 E.单个核细胞的功能缺陷

五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行程应用题是专门讲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路程三者关系的应用题。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路程=速度×时间。知道三个量中的两个量,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例1 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32×2=64(千米)。两车同时出发,为什么甲车会比乙车多行64千米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56-48=8(千米)。64里包含8个8,所以此时两车各行了8小时,东、西两地的路程只要用(56+48)×8就能得出。 32×2÷(56-48)=8(小时) (56+48)×8=832(千米) 答:东、西两地相距832千米。 练习一 》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出发,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2 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快车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快车3小时行驶40×3=120(千米),这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说明甲、乙两地间路程的一半是120-25=95(千米)。此时,慢车行了95-25-7=63(千米),因此慢车每小时行63÷3=21(千米)。 [ (40×3-25×2-7)÷3=21(千米) 答:慢车每小时行21千米。 练习二 1,兄弟二人同时从学校和家中出发,相向而行。哥哥每分钟行120米,5分钟后哥哥已超过中点50米,这时兄弟二人还相距30米。弟弟每分钟行多少米 2,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达乙地 & 例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答二人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5×2=30(千米),说明二人已行30÷6=5(小时),上午8时至中午12时是4小时,所以甲的速度是15÷(5-4)=15(千米/小时)。 因此,东西两村的距离是15×(5-1)=60(千米)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题库加答案(全)

医学免疫学题库模拟试题(一)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根涂黑。 1.实验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后,淋巴结内A.深皮质区缺乏T细胞 B.生发中心生成受影响 C.胸腺依赖区T细胞数目和生发中心均不受影响 D.深皮质区T细胞缺乏,同时生发中心形成也受影响 E.浅皮质区无明显影响 2.免疫对机体 A.有利 B.有害 C.有利又有害 D.无利也无害 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条件下有害3.IgM A.IgM在分子结构上有铰链区 B.天然的血型抗体为IgM C.IgG的溶血作用比IgM强 D.在个体发育中合成较晚 E.血清中IgM由4个单体通过了链连成四聚体 4.IgG A.IgG以单体形式存在,广泛分布于体液中 B.IgG4固定补体的能力最强 C.IgG半衰期相对较短 D.为天然血型抗体 E.不参与ADCC反应 5.寄生虫感染时明显水平升高的Ig是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补体 A.具有相应受体 B.具有抗感染作用

C.经典途径成分包括C1—9 D.体液补体抑制因子中包括H因子E.以上均正确 7.补体经典途径的成分包括 A.C1q B.IgG1 C.IL—2 D.H因子 E.B因子 8.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是 A.G5a B.C1q C.C3 D.I因子 E.H因子 9.具有调理作用的是 A.抗原 B.抗原和补体 C.抗体和补体 D.补体 E. 抗体 10.下列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L—2 B.IFN—γ C.IL—4 D.IL一10 B.以上均是 11.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 A.IGFβ B.IFN C.SCF D.IL—10 B.LIF 12.下列英文缩写含义正确的是A.EPO-血小板生成素 B.IL-白细胞介素 C.SCF-肿瘤坏死因子 D.TNF-集落刺激因子 E.CSF-干细胞生长因子 13.浆细胞瘤和B细胞杂交瘤生长因子是A.IFN—α、TNF一αB.TNF—α、IL—1 C.IL—2、IFN—γ D.IL—6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库3-2-10

风湿与临床免疫学题 库3-2-10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此患者的诊断最可能是()。 A.A.强直性脊柱炎 B.银屑病性关节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类风湿关节炎 E.反应性关节炎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25岁。多关节肿痛1年来诊,包括双腕、双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膝关节,伴晨僵2小时,查体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梭形肿胀,双腕关节肿。进一步检查提示RF3001Uml,抗CCP抗体阳性,ESR50mmh,为明确患者病情,还应该做何种检查()。 A.A.双手、双腕X线检查 B.补体检测 C.肝功能检测 D.肾功能检测 E.免疫球蛋白检测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对该患者应首先进行的药物治疗是()。 A.A.免疫抑制剂 B.生物制剂 C.糖皮质激素 D.非甾体类抗炎药 E.丙种球蛋白 (天津11选5 https://www.doczj.com/doc/855506927.html,)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女性,17岁。因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痛10天来诊,伴劳累后胸闷气短,查体见面部蝶形红斑,手指指端红色痛性结节,浅表淋巴结轻度增大,双肺无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心律齐,肺动脉区第二心音亢进,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抗核抗体1:1000阳性,抗dsDNA阳性。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3次尿蛋白定量结果1.0g天,首先应采取下列哪种治疗措施()。 A.A.加用丙种球蛋白 B.甲泼尼龙冲击治疗 C.血浆置换 D.加用生物制剂 E.加用免疫抑制剂

七年级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第十讲: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主讲:何老师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 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 甲车共 行使了 xh ,则乙车行使了h x )(60 25-.(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60 25-x =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 ,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 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425 57525575.=-++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 就应返回. 解法二: 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风湿免疫科题库及答案

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题库及答案(一) 题型:单选题 所含章节: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痛风 1.下述哪种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 A.干燥综合征 B.类风湿关节炎 C.骨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多发性肌炎 答案:D 解析:几乎所有的SLE均可累及肾脏,主要是引起肾小球基膜的改变而引起狼疮肾炎。而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关节炎多造成肾间质或肾小管的损伤;骨关节炎和多发肌炎本身较少累及肾脏。 2.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子宫肌瘤 C.抗磷脂综合征 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E.重叠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3.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是 A.RF B.抗SPR抗体 C.抗ds-DNA抗体 D.抗SSA(RO)抗体 E.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答案:C 解析: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强 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 A.胸膜炎 B.间质性肺炎 C.急性狼疮肺炎 D.肺动脉高压 E.肺栓塞 答案:A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胸膜炎。 5.女,26岁,反复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3年,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混合结缔组织病 C.重叠综合征 D.复发性口腔溃疡 E.白塞病 答案:A 解析:育龄女性,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6.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A抗体 B.类风湿因子 C.抗核抗体 D.抗ds-DNA抗体 E.抗Sm抗体 答案:E 解析: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抗Sm抗体。 7.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病理是 A.细胞性新月体肾炎 B.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肾小球微小病变 D.纤维性新月体肾炎 E.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 答案:A

五年级行程问题典型练习题

行程问题(一) 【知识分析】 相遇是行程问题的基本类型,在相遇问题中可以这样求全程:速度和×时间=路程,今天,我们学校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1客车和货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85千米,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中点8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两车相遇时货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8千米,也就是说客车比货车多行了8×2=16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90-85=5千米。那么我们先求客车和货车两车经过多少小时在途中相遇,然后再求出总路程。 (1)两车经过几小时相遇?8×2÷(90-85)=3.2小时 (2)两地相距多少千米?(90+85)×3.2=560(千米) 例2小明和小丽两个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8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两地 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人每小时多少行1.5千米,那么10小时相遇,如果以这样的速度行8小时,这时两个人要比原来少行1.5×2×8=24(千米)这24千米两人还需行10-8=2(小时),那么减速后的速度和是24÷2=12(千米)容易求出两地的距离 1.5×2×8÷(10-8)×=12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2.5小时相遇,如果两车 每小时都比原来多行10千米,则2小时就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2、在一圆形的跑道上,甲从a点,乙从b点同时反方向而行,8 分钟后两人相遇,再过6分钟甲到b点,又过10分钟两人再次相遇,则甲环形一周需多少分钟?

【知识分析】 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合起来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走了几个全程呢?今天,我们学习这类问题 【例题解读】 例 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甲地9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速行驶,分别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返回,在离乙地55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分析】a、b两车从出发到第一次相遇合走了一个全程,当两年合走了一个全程时,a车行了95千米 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两车一共行了三个全程,a车应该行了95×3=285(千米)通过观察,可以知道a车行了一个全程还多55千米,用285千米减去55千米就是甲乙两地相距的距离 95×3—55=230千米 【经典题型练习】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相 遇,相遇后两辆车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45千米处,求a、b两地的距离 2、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在距乙站 80千米的地方,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前进,在到达对方站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两车又在距乙站8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免疫题库含答案

免疫题库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A型题】 1、免疫的现代概念是:( E ) A、免于疾患 B、机体抗感染过程 C、清除和杀灭自身突变的细胞 D、清除自身损伤或损老细胞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2、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 D ) A、抗原的分子量 B、抗原决定簇多少 C、抗原的异物性 D、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 E、抗原的免疫反应性 3、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分化增殖的细胞是( E) A、APC 细胞 B、NK细胞 C、DC D、嗜碱性粒细胞 E、B细胞和T细胞 4、抗体初次应答的特点是( D ) A、抗体以IgG类为主体 B、抗体亲和力较高 C、抗体浓度上升较快 D、抗体浓度上升较慢 E、抗体浓度潜伏期较短 5、属于I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B ) A、肾小球肾炎 B、过敏性休克 C、风湿热 D、接触性皮炎 E、新生儿溶血 6、关于超敏反应症的理解错误的是( E ) A、致生理功能紊乱 B、发生时间有快有慢 C、为异常免疫反应 D、是负免疫应答 E、一定是相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才发生 7、下列属于同种同基因移植的是( C ) A、孪生兄妹之间 B、猪和人之间 C、同卵双生兄弟之间 D、兄妹之间 E、无亲缘关系两个人之间 8、分子量最大,对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意义的免疫球蛋白( B ) A、IgG B、IgM C、gA D、gE E、IgD 9、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E ) A、中性粒细胞 B、致敏淋巴细胞 C、巨嗜细胞 D、NK细胞 E、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10、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是( B ) A、过敏性休克 B、血清病 C、输血反应 D、传染性超敏反应 E、接触性皮炎 11、免疫稳定功能异常时表现为( C ) A、超敏反应 B、免疫缺陷 C、自身免疫病 D、肿瘤 E、反复感染 12、与免疫缺陷的临床特点无关的是( E ) A、感染 B、肿瘤 C、自身免疫病 D、遗传倾向 E、性别特征 13、下列何种方式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D ) A、患伤寒病 B、预防接种类毒素 C、从母乳中得到SIgA D、注射两种球蛋白 E、接种卡介苗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一、名词解释第1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 第2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zoneofequivalence) 10.最适比(optimalratio) 带现象(11.zonephenomenon) 第3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immunogen) 半抗原 13.免疫佐剂14. 多克隆抗体15.(polyclonal antibody, pcAb) 凝集反应章5第 16.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17.间接凝集反应18. 明胶凝集试验19.

第6章沉淀反应 20.沉淀反应 絮状沉淀试验 21. 免疫浊度测定 22.凝胶内沉淀试验23. 单项扩散试验24. 双向扩散试验 25. 免疫电泳技术26. 对流免疫电泳 27. 火箭免疫电泳28. 免疫电泳29. 免疫固定电泳30.第19章补体检测及应用31.补体 免疫溶血法32. 33.补体结合试验 第22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34.感染 第23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35.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36. Ⅱ型超敏反应 37.Ⅲ型超敏反应38. Ⅳ型超敏反应 39. 第24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自身免疫 41. 自身免疫病42. 自身抗体43. 抗核抗体44. 第25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免疫球蛋白增殖病46. 47.本周蛋白 血清区带电泳 48.免疫电泳49. 免疫固定电泳 50.第26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51.免疫缺陷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52. 第27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肿瘤抗原 54.肿瘤标志物55. 第28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7.移植排斥反应58.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9.(GVHR) 血清学分型法60. 二、填空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临床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每题1分) 1、下列疾病中临床的诊断与治疗需要免疫学检验:() A. SLE B. 哮喘 D.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肿瘤 E. 以上都是 2、目前临床检测M蛋白的最有效免疫学检测方法是:() A.ELISA法 B.免疫固定电泳 C.补体结合试验 D.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E.以上都可以 3、下列与血清M蛋白增加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 B.重链病 C.轻链病 D.恶性淋巴瘤 E.以上都是 4、下列选择的肿瘤相关抗原标志中针对前列腺增生或肿瘤的是:() A.AFP B.CEA C.PSA D.NEC E.上述都不是 5、下列疾病中其发病机制属Ⅰ型超敏反应的是:() A.结核病 B.ABO溶血 C.肾小球肾炎 D.花粉症 E.以上都是 二、填空(每空格1分) 1、临床选择肿瘤标志物监测的两项主要原则是,相关性的指标()应用,针对出现的阳性指标可以()观察。

2、目前临床免疫学检测的主要自身抗体有(),()和()等。 3、机体的免疫学功能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和()。 三、名词解释(第1题2分,第二题3分) 1、肿瘤标志物 2、M蛋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 E 2. B 3. E 4. C 5. D 二、填空题:1、联合,动态/跟踪2、抗细胞核抗体,抗细胞浆成分抗体,类风湿因子或抗组织细胞抗体二、名词解释:1、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所产生或分泌的某种蛋白质,它们的出现与肿瘤的存在和发 展有密切的关系。 2、M蛋白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由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而产生的,它们 的结构或分子特性等与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相似,但不具有抗体活性功能。 1. 沉淀反应第一阶段: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几秒钟至几分钟内即完成、可用散射比浊测定反应结果; 2. 采用试管凝集试验方法的实验有:肥达氏试验、外斐试验、输血交叉配血试验; 3. 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已知抗原检测相应抗体、临床是主要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病患者抗体; 4. 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辅助指标; 5. 待测孔最后显示的颜色深浅与标本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呈正相关的是: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间接法测抗体; 6. 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7. 用已知抗体检测抗原的方法有:ELISA(夹心法)、免疫荧光技术(直接法和间接法); 8. 外斐试验原理:变形杆菌属中的某些特殊菌株如X19、X2、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可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病串者血清作凝集反应,以辅助诊

行程问题经典例题

8.如图3-1,甲和乙两人分别从一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 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 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分析与解】 注意观察图形,当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 12圈的路程,当甲、乙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走完1+12=32 圈的路程. 所以从开始到第一、二次相遇所需的时间比为1:3,因而第二次相遇时乙行走的总路 程为第一次相遇时行走的总路程的3倍,即100×3=300米. 有甲、乙第二次相遇时,共行走(1圈-60)+300,为 32 圈,所以此圆形场地的周长为480米. 行程问题分类例析 欧阳庆红 行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顺流、逆流问题,上坡、下坡问题等.在运动形式上 分直线运动及曲线运用(如环形跑道). 相遇问题是相向而行.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 和.追及问题是同向而行,分慢的在快的前面或慢的先行若干时间,快的再追 及,追及距离慢快S S S +=.顺逆流、顺风逆风、上下坡应注意运动方向,去时顺流,回时则为逆流. 一、相遇问题 例1:两地间的路程为360km ,甲车从A 地出发开往B 地,每小时行72km ;甲车出发25 分钟后,乙车从B 地出发开往A 地,每小时行使48km ,两车相遇后,各自按原来速度继续 行使,那么相遇以后,两车相距100km 时,甲车从出发开始共行驶了多少小时? 分析:利用相遇问题的关系式(相遇距离为两运动物体的距离和)建立方程.

解答:设甲车共行使了xh,则乙车行使了h x) ( 60 25 -.(如图1) 依题意,有72x+48) ( 60 25 - x=360+100, 解得x=4. 因此,甲车共行使了4h. 说明:本题两车相向而行,相遇后继续行使100km,仍属相遇问题中的距离,望读者仔细体会. 例2:一架战斗机的贮油量最多够它在空中飞行 4.6h,飞机出航时顺风飞行,在静风中的速度是575km/h,风速25 km/h,这架飞机最多能飞出多少千米就应返回? 分析:列方程求解行程问题中的顺风逆风问题. 顺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逆风中的速度=静风中速度-风速 解答:解法一:设这架飞机最远飞出xkm就应返回. 依题意,有6 4 25 575 25 575 . = - + + x x 解得:x=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解法二:设飞机顺风飞行时间为th. 依题意,有(575+25)t=(575-25)(4.6-t), 解得:t=2.2. (575+25)t=600×2.2=1320. 答:这架飞机最远飞出1320km就应返回. 说明:飞机顺风与逆风的平均速度是575km/h,则有6 4 575 2 . = x ,解得x=1322.5.错误原因在于飞机平均速度不是575km/h,而是) / (h km v v v v v x v x x 574 550 600 550 600 2 2 2 ≈ + ? ? = + ? = +逆 顺 逆 顺 逆 顺 例3:甲、乙两人在一环城公路上骑自行车,环形公路长为42km,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为21 km/h、14 km/h. (1)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反向出发,那么经几小时后,两人首次相遇? (2)如果两人从公路的同一地点同时同向出发,那么出发后经几小时两人第二次相遇? 分析:这是环形跑道的行程问题. 解答:(1)设经过xh两人首次相遇. 依题意,得(21+14)x=42, 解得:x=1.2. 因此,经过1.2小时两人首次相遇. (3)设经过xh两人第二次相遇. 依题意,得21x-14x=42×2, 图1

免疫学及免疫学检验学题库答案

、名词解释第1 章概论 1.免疫学: 2.免疫分子: 3.补体: 4.临床免疫学:第2 章抗原抗体反应 5.抗原抗体反应: 6.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 7.可逆性 8.比例性 9.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 10.最适比() 11.带现象()第3 章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 12.免疫原() 13.半抗原 14.免疫佐剂 15.多克隆抗体( , ) 第5 章凝集反应 16.凝集反应 17.直接凝集反应 18.间接凝集反应 19.明胶凝集试验第6 章沉淀反应

20. 沉淀反应 21. 絮状沉淀试验 22. 免疫浊度测定 23. 凝胶内沉淀试验 24. 单项扩散试验 25. 双向扩散试验 26. 免疫电泳技术 27. 对流免疫电泳 28. 火箭免疫电泳 29. 免疫电泳 30. 免疫固定电泳 第19 章补体检测及应用 31. 补体 32. 免疫溶血法 33. 补体结合试验 第22 章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34. 感染 第23 章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35. 超敏反应 36. I型超敏反应 37. n型超敏反应 38. 川型超敏反应 39. w型超敏反应 第24 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0.自身耐受 41.自身免疫

42.自身免疫病 43.自身抗体 44.抗核抗体 第25 章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 45.免疫增殖性疾病 46.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47.本周蛋白 48.血清区带电泳 49.免疫电泳 50.免疫固定电泳第26 章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检验 51.免疫缺陷病 52.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第27 章肿瘤免疫与免疫学检验 53.肿瘤免疫学 54.肿瘤抗原 55.肿瘤标志物第28 章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检测 56.移植 5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58.移植排斥反应 59.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60.血清学分型法 、填空题。

最新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案

动物免疫学试题及答 案

《免疫学基础》 一. 填空题(每空0.5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获得性免疫包括:________获得性免疫和_______获得性免疫。 2.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有遗传因素、__________、________和应急因素。 3. 构成抗原条件之一的异物性是指异种物质、___________物质、______________物质和自身变性物质。 4. 任何一种完全抗原均可看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复合物。 5. 常见的T细胞亚群有____________T细胞、____________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 6. 其他免疫细胞包括有________细胞、________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 7. 免疫球蛋白有五种,即IgA、_______、_______、IgE和IgD。 8. 构成单体分子的重链又称为_____链、轻链又称为______链。 9. 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首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_______,最后出现的是________。 10.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是经过三个阶段完成的,第一为________阶段,第三为___________阶段。 11.请举出两种参与细胞免疫的淋巴因子:_________、_________。 12.细胞免疫效应的意义包括__________作用,引发__________反应,引发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和抗肿瘤免疫。 13.参与免疫因答调节的细胞亚群主要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细胞。 14.变态反应中的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________型变态反应,II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 ___________型变态反应。 15.抗急性侵袭性感染免疫是由抗体、________、________酶和吞噬细胞相互配合,以发挥最大的免疫作用。 16.免疫性不育的原因有:精子抗原性不育,________抗原性不育和__________感染性不育。 17.机体对肿瘤免疫的应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尤其是________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________细胞、细胞和巨噬细胞作用等。 18.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pH值、杂质异物。 19.举出两种人工自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_________、_______。 20.举出两种与标记抗体有关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 抗原必定是异体物质。 2. 半抗原即抗原决定簇。 3. 给动物注射高免血清,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4. 所有的抗原物质均可经消化道进行免疫。 5. Ig分子的C区,其氨基酸排列是比较稳定的。 6. 异噬抗原的存在,可引起机体发生自身免疫病。 7. II型变态反应是体内抗原抗体的量比例不合适而造成的。 8. 免疫抑制剂是免疫调节剂之一。 9. 毒素与相应抗毒素结合后,毒素被中和,但经稀释或冻融,毒素又可重现毒性。 10.电解质对血清学反应影响不大。 11.环状沉淀反应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血清。 12.某些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在补体存在时可发生溶菌反应。 13.补体不能单独与抗原结合,但可以和抗体结合。 14.疫苗只能保护接种动物本身。

数学行程问题公式大全及经典习题答案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问题 确定行程过程中的位置路程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速度和 相遇问题(直线)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相遇问题(环形) 甲的路程 +乙的路程=环形周长 追及问题 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速度差=路程差÷追及时间 路程差=追及时间×速度差 追及问题(直线) 距离差=追者路程-被追者路程=速度差X追及时间 追及问题(环形) 快的路程-慢的路程=曲线的周长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解题关键 船在江河里航行时,除了本身的前进速度外,还受到流水的推送或顶逆,在这种情况下计算船只的航行速度、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叫做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行船问题,是行程问题中的一种,因此行程问题中三个量(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在这里将要反复用到.此外,流水行船问题还有以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走过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分别指顺流航行时和逆流航行时船在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 根据加减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由公式(l)可以得到: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 由公式(2)可以得到: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 船速=逆水速度+水速。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另外,已知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根据公式(1)和公式(2),相加和相减就可以得到: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例:设后面一人速度为x,前面得为y,开始距离为s,经时间t后相差a米。那么 (x-y)t=s-a 解得t=s-a/x-y. 追及路程除以速度差(快速-慢速)=追及时间 v1t+s=v2t (v1+v2)t=s t=s/(v1+v2) (一)相遇问题 两个运动物体作相向运动或在环形跑道上作背向运动,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面对面地相遇,这类问题叫做相遇问题。它的特点是两个运动物体共同走完整个路程。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行程问题,一般是指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可分成三种类型:求路程,求相遇时间,求速度。 它们的基本关系式如下: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个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二)追及问题 追及问题的地点可以相同(如环形跑道上的追及问题),也可以不同,但方向一般是相同的。由于速度不同,就发生快的追及慢的问题。 根据速度差、距离差和追及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罕用下面的公式: 距离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距离差÷速度差 速度差=距离差÷追及时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