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如何养成君子人格(青年探索)

徐璐

《人民日报》(2015年02月16日15 版)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堂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叫《君子》,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们养成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君子人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人格养成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君子,最早是指贵族,乃就社会地位而言。西周时贵族通常说来有教养有德行,凡君子必须要有德,可以说是有位而有德。随着贵族精神的衰败,春秋末期的孔子对君子涵义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诠释,突出“德行修养”,主张凡有德者皆称君子,可以说是有德而有位。君子人格从此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也成为社会的精英分子和中流砥柱。如何培养君子人格?古圣先贤对此作了诸多论述,其中在《论语》等儒家“四书”中阐述尤为集中和深刻。儒家强调“成人”,即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道德人、文明人。而成人的重要标准就是培养君子人格,成为君子。当然,在君子之上,儒家还提倡“希圣希贤”。但对于普通人而言,君子人格无疑更具普遍意义。孔子曾经这样简洁地表述他对培养君子人格的认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前,我们可以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现代诠释和转化。

志于道。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崇高位置。所谓道,可以理解为追求的理想、内心的信念。志于道,就是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惟有如此,才能使生命拥有意义。君子所追求和关切的就是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主张士人的根本任务就是“尚志”。纵观历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胸怀大志、心中有坚定信念之人。有些人尽管头脑聪明、颇具才华,却因丧失志向、迷失方向,致使一生碌碌无为。现在,一些人躲避崇高、抛弃理想,令人担忧。培养君子人格,应特别重视理想信念教育,使人做到志存高远。

据于德。据有依据、凭借的意思。据于德,就是以德树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揆诸历史,确乎如此。那么,德是什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和道是密不可分的,所谓“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德是源于道的东西,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儒家强调“人禽之辨”,就是要人明晰人

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认为人丧失了道德就无异于禽兽。故《孟子·滕文公上》讲:“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在人具备了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条件之后,必须加强道德教化,使人知道并实践伦理规范、道德义务。如今,很多人在物质主义的诱惑下忽视了道德修养。培养君子人格,必须要用道德滋润自己的心灵。

依于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范畴之一,内涵十分丰富。《中庸》说:“仁者,人也。”仁可以视为人的本质所在。大体言之,仁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自省,二是爱人。因此,依于仁,就是指人应该以自爱之心反省自己、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儒家认为人的一大优点就是能自我反省。所谓自我反省,就是将心向内关照,反思自身的不足,这是自爱的表现。学会自我反省,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进步的基石。同时,儒家认为人天然地生活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人,就应该做到爱人。爱人的起点在于孝亲,然后以同心圆的形式外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实现人的身心和谐、人际和谐乃至天人和谐。当今社会,许多人不知自省,喜欢怨天尤人,并在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丧失了爱的能力。因此,激发人的自爱与爱人之心,让爱回归内心,确立“居仁由义”“仁以为己任”的人生信念,是培养君子人格的重要途径。

游于艺。艺在孔子时代专指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时移世易,今天我们当然不必也无须固执于六艺,而可以泛指各种艺术、技艺。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用了一个“游”字,它意味着游于艺是以轻松活泼的姿态完成的。一些人批评儒家讲道德,过于严肃呆板,缺乏轻松活泼的一面。其实,孔子的生活与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艺术的情调。后世的士人君子多数也都是浸染于琴棋书画等艺术的世界,借以丰富生命的色彩。今天的人们往往重视实用技术的训练,漠视艺术的修为、情操的陶冶。培养君子人格,绝非单纯的道德说教所能奏效,必须将道、德、仁、艺等完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内心坚强而柔美的现代君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1)

WENHUALUNTAN 文化论坛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谷文忠 当今社会是一个更加民主更加富 有生机的社会,也是一个更能体现主体 人格的时代。我们的学生要在未来的社 会立足、发展,就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 人格不是在真空中发展的,而是在一定 条件和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它植根与 人与人之间各种不同关系中。因此,一 个健全人格必须在社会关系中才能形 成。学校是实施教育的必要场所,是青 少年人格塑造必不可少的环境条件。教 育工作者更应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努 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健 康的发展。 所谓人格,就是“个人相对稳定的 比较重要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些心理 特征包括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爱好 和倾向等。它们是在一定生理素质的基 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和巩固的。” (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不断 完善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我们 教师的人格,是教师在学生、工作和生 活的历程中,有意识地严格要求自己而 形成的,用教师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一、教师真挚的爱心会温暖学生的 情感 “爱心”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 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是教育永恒的 主题。古今中外,凡伟大的教育家都是 充满爱心的人。孔子有“君子学道则爱 人”之语。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说: “人类的爱是心灵和肉体、智慧和思 想、幸福和义务的结合。” 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热爱儿 童。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先生、曹铁云、 张玉仁等,在他们的经验之谈中无不谈 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是 一个充满民主和人道的社会,教师只有 理性的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以爱心为

论语君子之道五十句

君子,所谓君之子,就是国君的儿子。最早是指身居高位的人,孔子赋予了君子以全新的含义,在孔子的眼里,地位高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君子是那些拥有美好的德性的人。君子人格是中国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好玩的国学君从论语中精选了40句关于君子之道的论述,希望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为您带来一丝心灵上的慰藉。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稳固。要以忠信为主。不要与志趣不相同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不求吃得饱足,不求住得安逸,勤于做事而言谈谨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君子之道50句,学习中国理想人格与君子之道!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5.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6.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8.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9.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 李君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人才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然而,教师能否在教学中,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也就是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教师应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作别人的榜样。 教学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教师的人格魅力呢?教师在教育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使学生产生敬佩、依赖、亲切感,教育效果就好。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呢? 1、优秀的品格可使学生产生敬佩感。教师的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它反映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之中。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业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优秀的品格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力,会使学生效仿。所以,教育学生是一个过程,不管教师自觉不自觉,对学生都起作用,产生影响。不是正面作用,就是负面作用,对学生的影响不可能是“零”。例如,做几年班主任,有些学生走路,说话,写字都有班主任的影子,这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结果。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成长、成人、成才、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教师应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故此,教师应修炼自身素养,完善自身人格至为重要。 2、用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情感是对客观事物好恶倾向的内在反映或对别人所持态度的体验,往往以鲜明的、热烈的情绪表现出来。师爱是教师发自内心深处的崇高感情,是教师对学生态度上的和蔼和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致关心的和谐与统一。“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如果把真挚的师爱运用于教学之中,学生就会从内心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从而专心地听讲,真诚地接受,甚至会更加勤奋学习。反之,无视学生的特点,感情上产生对立、反感,那么再好的教学都会产生逆反,会被理解为说教,更谈不上教书育人。为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意寻找学生的动情点,采用恰当的手段加以逐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健康情感;对学生要亲切,要以鼓励,扶持,肯定的积极态度,去调动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相互融合的效果。 3、用渊博的知识魅力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教师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股“长流水”。教师丰富的智力生活、知识如长流水,才可能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杨帆远航。教师如具有较宽知识面或在某一方面的特长,会使学生产生信服感、敬佩感。这种信服和敬佩感就像一种心理磁铁吸引着学生自觉地接受影响。因为教师有渊博的知识,会使学生感到同他在一起,听他讲课会增见识、解难题,排优虑、长志气,就会专心听他的教诲和接受他所讲的道理。反之,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丰富的知识,甚至“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吸引和好的教学效果了。 4、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有效地运用知识

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根本

小议培养创造性人格 绵竹中学实验学校向帝东 要给“创造力”、“创造性”下定义是很困难的。在不少关于创造心理学、创造教育的著述中,常常是将“创造力”、“创造性”、“创造活动”混用的。这在理论上不合逻辑,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在指导实际工作上容易出现偏差。有的中小学在创造教育中重复80年代中期的做法,注重思维的创造技法培养,忽视创造性人格因素的培养,这可能与认识上的误导有夫。这里我无意对这几个概念作界定,只是想强调培养创造性人格或培养人格的创造性是根本。“创造力”是人格创造性的智慧表现,包含有智力因索,而思维又是智力因素中的核心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创造力”是“智力品质”,更不能将其归结为“思维品质”。 实证研究业已表明“创造力”与“智力”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创造力除智力因素外还含有认知风格、价值、目的、信念、策略等诸多非智力因素。至于“创造性”的内涵似更为丰富,含有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如台湾学者郭有遹所言:创造是“智情意前所未有的表现”。我认为创造是人“自由自觉活动”,“创造性”、“创造力”是人的“类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是人发挥创造才能的深层的、内在因素或内在根据。“创造性”与当下所说的“创新精神”是一致的,包含着创造意识、创造热情和创造意志等多种成分,表现有丰富的内容,诸如开拓进取精神,求真精神,探索精神,挑战精神,冒险精神,负责精神,献身精神,坚韧精神等等。创造性或创造精神是创造性人格的本质方面,在创造活动中具有动力作用,导向作用以及对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各要素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格是根本。

创造性人格特征,国外已有很多研究。例如吉尔福特的研究认为创造性人格特点有8个方面。再如麦金农对包括作家、艺术家、建筑师、科学家共400人的研究表明,占总体半数以上的人都具有7个方面的品质,即智力、独创性、坦率、直觉性、理论的和美学的兴趣,掌握自己命运的感觉。不同领域内创造者的人格特点又有所不同。国内学者王极盛研究了学部委员们的创造人格特征,把创造性人格中非智力因素分为情绪、兴趣、意志、性格四类52种,经数量分析认为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发挥创造性作用大的非智力因素中前5位是事业心、进取心、兴趣、勤奋、求知欲;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对创造活动作用大的前5位是事业心、进取心、求知欲、勤奋、意志。所以,培养创造性人格应包括形成、发展人格结构中那些积极的有利于创造才能发挥的素质;还应包括防止、克服消极的、妨碍发挥创造才能的不良素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要改变不妥当的教育观和教育行为,这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不便展开。这里只提出要改变两个观点。一是认为有的人无创造性。这是不妥当的。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皆有之,只不过有“真创造”和“类创造”<对个体而言>之别。还有一种说法,有一本“创造心理学”说1950年以后才肯定每个人有创造性。这也是不确切的。30年代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就已开展了创造教育,40年代初发表《创造宣言》更进一步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认为只有坚信“人人都是创造之人”才会更有信心去做好创造教育。

教师人格魅力心得体会

如何做一个有人格魅力的班主任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学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说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所以说,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就是优秀教师,一点也不过分。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完善自己,塑造高尚的人格,让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散发光芒呢? 一、全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只单纯的埋头教课,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想得到学生的信服和尊重,班主任必须是一个睿智的引导者。因此,作为班主任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在工作中我们既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大胆尝试探索。同时班主任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树立起新时代“学科专家”和“人生导师”的形象。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佩服你,信赖你。 二、放下架子,做孩子们真正的朋友。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过:“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的教育, 才能引起孩子心灵深处的共鸣。”新课程倡导学生观,它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此,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放下架子,以真挚的情感和平等的视角与学生交朋友,实现心灵沟通。在工作中,班主任要掌握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心感受到老师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面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有对自己的学生了如指掌,我们的工作方法才能胸有成竹。让学生既把我们当作值得信赖的老师,又当作与他们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进入学生心里,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阳光使者”,学生们才愿意与你沟通,向你倾诉。 三、巧用网络,开启学生心灵的天空 三、富有幽默感。 幽默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艺术、一种力量。幽默的班主任常常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敬佩。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时常 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打架”“偷窃”等,如果班主任能用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可以调节沉闷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佩服教师的智慧,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它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填补师生之间的鸿沟,让班主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意大力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进行大胆的实践和探索。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每个孩子心中撒下爱的种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他们笑容灿烂地迎接每一个明天,那我们自身的人格魅力定能在教育实践中绽放异彩。篇二: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人格魅力 第一、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的,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教师一直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见他是学生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的过程中,教师言行举止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示范性,其不仅指导着学生掌握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更充当着示范者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活生生的榜样。这种感染力和示范性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都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

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方法 方成杰 (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10电信2班) 摘要:所谓创造性人格,简而言之,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造性人格,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不是随意的,而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任何创造性活动的成功与否都受个体个性的极大制约,个体具有创造性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具有创造的个性。个体的个性和特点是个体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一般有三种方式:压制型、溺爱型和民主型。 关键词:创造性人格,早期教育,教育原则,创造氛围,人格培养。 1 什么是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 所谓创造性人格,简而言之,就是由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的较为稳固、持久的组织系统,这一组织系统是由人的精神世界中的多种因素有机组合或整合所形成的复合体。同时也是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 2 创造性人格的作用 创造性人格对个人的成才,对创造活动的成功和创造成果的产生能起导向作用、内在动力作用、长期坚持最终成功的作用。 2.1导向作用 创造性人格,如高尚的理想和信念·坚强的意志,能够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1881-1936)的成才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1902年他被选派到日本东京留学,攻读医学。由于他当时初步树立了主革命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当他看了一部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后,深受刺激,深感医治人们的精神比医治人们的肉体疾病更重要,因为如果思想不觉悟,体格再健壮也无济于事。他认为,能改变人的精神状态的只有文艺。于是,他弃医改学文学。后来他成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可见,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的创造性人格,对鲁迅的成才和文学创造活动起了导向作用。 2.2 内在动力作用 某些创造人格的素质能对创造者的创造历程起到内在动力作用。 20世纪70年代中期,上海灯泡厂在生产钨钍电极。该厂的技术员王菊珍深知钨钍电极中的钍元素具有放射性,会损害该厂工人和使用焊枪(其中有钨钍)的电焊工人的健康,轻者白血球大量减少,重者致癌。出于对需要接触钨让电极的成千上万工人的爱心,使他们不再受放射性之害,她决心研制非放射电极,也就是寻找非放射材料来代替钨钍电极中的放射性元素钍。王菊珍经过十多年艰辛努力,经历多次失败,终于发明并研制成功非放射的钨铈电极,广泛应用于焊接、切割、喷漆、熔炼、激光技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

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与模式 杨丽珠宋芳 2013-11-28 15:28:00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长沙)2008年3期第3~6页 【作者简介】杨丽珠宋芳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在人的发展中重要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幼儿阶段是儿童各种素质发展的奠基时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关键期。提高幼儿素质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因此,研究幼儿的人格本质与发展规律,探究人格社会化历程的基本模式,全面推进幼儿人格发展,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已经成为心理学界、教育学界乃至全社会所关注的极具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 一、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意义 (一)健全人格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健全人格是心理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心理和谐最终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自我实现。人格作为决定人的典型行为方式的心理系统或动力结构,直接影响到人们在环境变化和适应过程中的各种信念、情绪,而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对他人、社会的态度和行为又受自身思想、感情和情绪的支配。因而,健全人格与个体心理和谐程度息息相关。以人格的调控系统为例,幼儿的自我控制可以预期未来。Cournoyer & Trudel的研究表明,自我调节的延迟满足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儿童4岁时出现,并可预知他们在儿童期、青春期、大学时期的认知和社交能力。杨丽珠和王江洋的研究也表明,儿童4岁时的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可以预期其9岁时学校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期健全人格的形成能够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研究表明,幼儿在5岁前的早期发展对个体一生都非常重要,他们在5岁前就能体验到父母、家庭成员和其他成年人与他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体验对幼儿大脑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丝毫不亚于营养、洁净饮水和护理所产生的影响。自信心、好奇心、自我控制能力在婴幼儿身上充分的发展依赖于父母、幼儿园老师和护理者对幼儿的悉心关怀和照顾。成人要帮助儿童在幼年时期便充分地发展他们的潜力。 (二)幼儿健全人格培养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需要 健全人格应具有良好的认知、良好的情绪状态和良好的意志品质。研究表明,人格在压力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发挥中介变量的作用。个体对待生活的总体倾向和态度,会影响其如何解释生活事件并怎样对待它们,最终影响其生理反应和心理健康。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积极调整世界观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和信念,从而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有效的应激机制去适应变化中的环境。 幼儿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其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结构和机能的不断成熟与完善,为幼儿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生理基

《论语》之君子论

《论语》之君子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真的是非常丰富,每读一遍都有好些新的体会,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共鸣的是篇中一些对“君子”日常行为处事的叙述。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既要有“质”,也要有“文”。“质”是通过自我修身获得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一个叫司马牛的学生问孔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在内心经常反省自己,没有愧疚,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表现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文”是通过好学来获得真才实学和知识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质”与“文”的关系中,孔子认为:“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就是说,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困难。在人生的追求中,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修养。 人生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内在都有所提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人生的起点还是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仁、知、信、直、勇、刚等人生各种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论语篇君子食无求饱翻译

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没,通“殁”,“去世”的意思,读mo,四声,调值51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儿子不能享有独立行动的权利,因而只有观察他的志向; 父亲去世时,就要看一看他的行为,如果他能长时间的遵照父亲生前的道德规范而没有改变的话,就可以称他是孝子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对于吃是没有特别要求,不要求过多好,也不会吃撑着,另外有一个居住的地方就行了,没有特别要求,对于工作认真负责,虑事周全,不该说的不说,谨言慎行。 ?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君子不会致力于饮食及居住环境上追求安饱,努力勤快地做事而且谨慎地说话,又能主动地向志向行为高尚的人请求教导指正,这样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的人了。 在“生活”与“学习”的关系问题上,孔子认为:不能两全。原因是:一个贪图饱食终日和生活安逸的人,是不可能潜心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相反,一个致力于刻苦学习、钻研学问的人,是不会有时间和精力过多顾及饮食是否满

足、生活是否安逸的。因此,学校里太 过注重穿着打扮、美食和玩乐的美女帅 哥学生,学习成绩多不尽人意;而教学 效果特别好的老师和学习成绩特别好的 学生,往往又都“不修边幅”,可能就 是这个道理。 ?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1),富而无骄,何如(2)?”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3),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4)’,其斯之谓与?”子曰:“赐(5)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6)。”

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魅力在于人格魅力,教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教师的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崇高的教师人格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灵来说是无价的,教师需要自我修炼自身修养,完善自身的人格至关重要。教师如果能在教育教学中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真正赢得学生的心,学生就会自然生成对教师的爱戴之情,虚心地接受教师的教育。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方面。在学生眼里,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就决定了教师首先在仪表、行为习惯等方便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学生的表率。让学生在言传身教的心理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身为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精益求精,相邻学科也要涉猎,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教师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本身对学生就有着以身示范的强大的推动作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教师的情商方面,情商是人格魅力的核心因素,最能折射出教师的人格是否完美。教师好的情商有利于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而有活力的学习气氛,影响学生对教师及所授课的态度。教师的性格好,情商高,学生自然而然就喜欢教师,学习积极性就高,所以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只有与良好的情商相结合,才能密切师生关系,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对学生真诚的爱,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爱,但有时也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因为有些时候对学生爱不得法,最终会导致失去学生的信任,破坏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大的形象。爱是一种行动,更是一种心理体验。教师的爱是一种高尚的、纯洁的爱,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只有学生多次亲身体会到教师的爱,才能在师生之间建立其深厚的感情,才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就要求教师要爱的得法,爱的恰到好处。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把师爱均匀的撒向每一个学生,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而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体现在富有幽默感,一名优秀的老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做传播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做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磁场,而风趣幽默正是这个磁场的核心,它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一个富有幽默,妙语连珠,具有独特个性魅力的教师,在知识教学中,即使知识比较枯燥,如果不失时机的幽上一默,既能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又能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师往往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所学知识又能扎实记牢。 俗话说:百年树人。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因此,要当一名优秀合格的教师一定是一个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因此,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好教师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爱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用自身良好的品格,去点亮学生智慧的明灯。我神向往之,故,立志以践行之。

第六章 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

第六章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精神 案例与问题: 012 爱迪生在发明白炽灯时,为了寻找能避免氧化的灯丝,就用过1600种材料。 013 诺贝尔因为炸药实验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 第一节创造性人格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人格的概念 创造性人格(creative personality)是人格的一种类型。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历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特色性的身心特征及其组织。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与个性是同义语。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所具有的个性倾向性与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个性)具有四个特点:一是独特性;二是稳定性;三是整体性;四是社会性。 创造性人格就是指创造者所具有的对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活动顺利完成起促进或保证作用的心理特征及其组织。有时创造性人格也叫创造性个性。 二、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 综观各家研究如果,我们认为,以下10个方面应为各类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 1、兴趣广泛,求知欲强,喜欢对新奇事物用心思考。 2、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工作效率较高。 3、联想丰富,语言流畅,能恰当而迅速地表达意见。 4、勤奋热情,专心致志,一心扑到事业上 5、观察敏锐,思辨严密,能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事物。 6、勇于进取,渴求发现,不满足于已有的结论。 7、坚定自信,执著追求,深刻理解自己行为的价值。 8、坚韧自制,不辞劳苦,能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9、独立性强,从众性少,遇事有自己的见解。 10、献身事业,服务于社会,时常产生革新创造的念头。 三、青少年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E.P.Torrance)根据自己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和多方面的研究,认为有创造性才能的学生具有以下人格特征: 1、对自己的信念坚定不移。 2、有强烈的好奇心。 3、沉醉于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 4、感受性高。 5、独立思维能力强。 6、善于利用自己的直觉。 7、不迷信权威。 8、敢冒风险。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的“君子” 论语中“君子”这一词反复出现,本文正是选择了“君子”这一词,并主要从《论语》的前四章(学而篇、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中选取的有关“君子”的片段进行分析的。 【学而篇】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片段的最后一句提到了“君子”二字,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尽管对于这一片段的解释存在歧义,但是对于最后一句话中针对君子提出的标准是没有争议的。君子在他人不理解的情况下,仍需心存宽容,不怨恨、恼怒他人,这才是君子应有的德行。 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这一片段中提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这里说到这个是与前面两种做法进行对比,君子既不是那种尽管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却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的人,也不是那种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却喜好造反的人。 君子需要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即需要施行“仁”道,至于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些则是施行“仁”道的基础。有了“仁”道,治国做

人的原则也就不用担忧了。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一片段是对君子德行的一个具体说明:君子要求庄重,才显得威严。君子要学习才不会自以为是、顽固不化。君子要恪守忠诚信实的道德要求,不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交往。君子有了错误也不要害怕去改正它。 从这些说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他将自己的这种理想人格全部赋予到了“君子”身上,不仅仅从外表举止上对“君子”进行了要求,还从内在根本道德层次也作出了具体要求。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一片段也是对君子道德的具体要求:作为“君子”,要做到吃饭不贪求满足,居住不贪求安逸,做事勤敏,说话谨慎。还要求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端正自己,不断地匡正自己的言行,这样才算是好学的。 孔子要求君子不要将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质享乐方面,而是更多地从精神层次上追求塑造完美的德行,这才是“君子”应该做的。【为政篇】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这一片断尤其短小,就四个字形容“君子”的特点——“不器”,即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君子为何不能只有单一的用途呢?因为孔子将自己对人格、政治

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我曾长时间思考过这一问题:怎样的教师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我追寻着前辈、师长的足迹,从他们的身上去寻找答案。在一次次的发现中,我认识到了:具有良好人格魅力的教师才是优秀老师。 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它是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而形成和发展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与号召力之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渊博的知识、灵动的智慧上。知识是水,魅力是舟,魅力需要知识的承载方能显出迷人的风采。当今世界,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最新动态,更新、优化自身知识系统,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具主动和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精神食粮。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惟有教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要求‘教师下水’”。所以,身为人师应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学习领域,不仅自己所学专业要“精深”,相邻学科也要“广博”,向“博、大、精、深”迈进,真正成为专博相济、一专多能的人。 其次,具有堪为人师的高尚品德——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根本。“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以培养人为终极目标,因此在担当培养人的任务之前,教师自己就必须造就成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魅力崇尚高尚的操守,他需要一身正气和傲然不俗的风骨,需要站得直、走得正。所以,身为教师应“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朗如日月、清如水静”,积善成德。尤其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从事教师这样一个特殊的清贫职业,保持平和的心态尤为重要。 再次,具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这是教师人格魅力构成的前提。要让学生真正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诚挚博大的无私爱心,如慈母般地用真挚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学生。一个教师是否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主要是看他是否真正地去关心爱护学生。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有一种为教育事业、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才会产生强大的震撼与感染,显出十足的人格魅力。 最后,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拥有一定的人文修养上。一方面,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师师德水平的高低。一个教师的人文修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能否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品格,影响他能否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人文修养的高低还

读书笔记之《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读书笔记之《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其实在抛开诸如升学需求或者专业需要之类的功利心去看《论语》的过程中,我倒是得到了很多身心上的愉悦。此前认为《论语》太蠢,基本上都是教条,没逻辑没理论,一点都不高深。但说实在的,所谓的高深又是什么,对你活着这件事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于我而言,《论语》中承载的精神,最令人佩服的就是他可以避而不谈很多像“天地”“宇宙”“超我”之类玄而又玄的东西,而回归社会行为生活本身,这对于俗世生活中的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当实用的。而所谓关于君子的诸多“教条”,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其实广大人民群众,基于庄子的观点,我认为他们是愚蠢的。他们不喜欢高深,不喜欢你跟他们说理论,他们可以很轻易地解构辩证法和认识论,把尼采当蠢货,把马克思当共产主义的神棍。这时候教条就显得尤为重要。知“其然”便可,“所以然”这个层面的东西交由受教育者自己思索,自己大脑想出来的东西自己当然也比较信服,于是教化的逻辑似乎有所颠倒,但效果仍是客观的。至少从小读君子之道的会活得比较地道些。 回到《论语》文本本身。全篇出现“君子”这个词107次,若是加上“士”、“贤者”、“仁者”之类的更宽泛的概念,那整本书基本上都是在教你如何成为一个“君子”了。首先谈谈“君子”一词本身。君子初始指的是“大人”,既贵族统治者,如《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君子,与其相对的便是“小人”;而后在孔子的论说中,君子身上被尤其突出的便是其道德层面与知识修养的东西,君子在这时变成了社会文化精英。后一种君子身份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传承中被不断强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化浸淫下的我们。 孔子看来,理想的君子应是上述两种身份的结合,贵种好好学习成为祖国栋梁,然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孔子心中君子身份的完美典范就是周公。这个结论是从厦门大学的姚金伟老师的论文中拿来的,虽然自己在看《论语》的时候就分明感觉到孔子对周公深深的爱,但有专业人士的结论傍身还是比较踏实些。首先周公是贵族,有了血统上的先天优势;其次周礼是他定的。这可太重要,因为我们老说孔子把周的礼制提升到“道”的高度,其实从源头上来看,他之所以那么推崇周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周公深沉的爱。《论语·宪问》中关于君子的三道如下:“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周公以仁心辅政爱民是为大仁,吐哺之态收天下士人之心是为大智,以武功平“三叔”之乱、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为大勇。周公是稀有的,当时贵族普遍的样子大约就是季氏那样“八佾舞于庭”,变着法子骄奢淫逸,血统观念在他心中份量逐渐减轻,社会文化道德精英,也就是“士”,成了孔子“君子观”中的重点。 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地来谈一谈《论语》中孔夫子给我们这些天生的“小人”铺就的“君子之道”。所以何为“君子”?受限于语录体这种很不方便索引的文体,孔子的学生也没有规规矩矩地把大纲列好,说“那句话和那段话是讲那个的所以要摆一起”,所以作为一个识过字的粗读过《论语》的人,我也只能依据自己的感觉经验很粗略地把君子之道分为四块。所谓的划分依据也并不严谨,既然要论内在的道德修养,这四块必然是免不了要提到的:性情、品德、胸怀、理想抱负。 《论语·雍也》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首先从内在修养而言,一个君子,首要是稳重敦厚,如同山一般坚韧稳固。其实孔子很强调处变不惊这回事,无论遇上什么情况,第一条就是不能失态,缩小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论语·尧曰》),衣冠端正,不斜眼看人,外表端正和性情统一。同时话也不能乱讲,“敏于事而慎于言”,多做少说。《论语·述而》有云:“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性情温厚但自带些许严厉,威仪不显凶猛,庄严且安详。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君子的性情修养的第二大点,将孔子学生对他的这些评价稍作概括,我觉得就是所谓的中庸吧。照这样看来,我觉得孔子也并非单纯到只有“温、良、恭、俭、让”这一面,他所提

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教师如何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 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以求促使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那么每一位教师该如何完善自己,塑造高尚人格,让自身的人格魅力在教育实践中散发光芒呢?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 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 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人生顾问”。如果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产生了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学生也可能是充耳不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应体现在公平对待学生上,教师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同情。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才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激励学生。 四、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 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五、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人才。。

论语之君子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一书蕴含的思想内容真的是非常丰富,每读一遍都有好些新的体会,其中最能激起我们共鸣的是篇中一些对“君子”日常行为处事的叙述。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质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毛泽东说过:“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可见君子的物质生活是那么的悲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是人生追求的目标,也是理想的人格。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

彬彬,然后君子。”一个君子,既要有“质”,也要有“文”。“质”是通过自我修身获得道德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有一个叫司马牛的学生问孔子:“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孔子回答:“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一个人在内心经常反省自己,没有愧疚,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表现为从容不迫的人生态度。“文”是通过好学来获得真才实学和知识能力。“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在“质”与“文”的关系中,孔子认为:“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就是说,人生获得知识能力容易,实现人格完善困难。在人生的追求中,要更加重视道德的修养。 人生是一个对自我不断完善,不断充实的过程。为了使自己的外在和内在都有所提升,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人生的起点还是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更重要的是,学习是仁、知、信、直、勇、刚等人生各种素质得以充分发挥的条件。“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三十而立”重心在“立”字。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到了不少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