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2003年2月18日

目录

一、石河子开发区的战略目标 (1)

(一)石河子开发区定位 (1)

(二)总体发展思路 (2)

(三)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2)

二、我国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态势及特点 (3)

(一)我国开发区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二)现有开发区的一般特点 (4)

(三)开发区的主要开发模式 (5)

(四)国内开发区现有的几种管理体制 (5)

三、对石河子开发区的分析 (6)

(一)石河子开发区建设成就和投资态势 (6)

(二)石河子开发区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7)

四、石河子开发区的管理体制 (10)

五、石河子开发区的发展重点分析 (12)

(一)工业园区发展 (12)

(二)新城区建设 (15)

六、石河子开发区的战略对策 (15)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石河子开发区”),目前正处于发展的上升阶段,虽然经济总量还不大、实力还不雄厚,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设好石河子开发区,努力实现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对于石河子的经济腾飞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兵团乃至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开发区的建设应该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其中“十五”时期是起步和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必须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开发区的具体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一、石河子开发区的战略目标

(一)石河子开发区定位

经过5-10年的建设和发展,把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生产建设兵团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效产业为龙头,工贸结合、强区富民、外向发展,并能带动兵团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独具特色的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区;建设成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满足两类投资需求的新经济区;建设成为优质棉纺工业基地、节水灌溉设备生产基地、立足新疆市场乃至中亚市场的消费品制造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以本地资源及产品交易为主的商贸基地。

要把石河子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内外企业齐聚,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国内资本与国外资本共舞,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第二产业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共同发展,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产业并重的现代化的工业新城区。

在总体开发时,要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石河子市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前沿阵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基地,突出一个“新”字,把在地区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中尚缺乏,而在发达国家或我国发达地区已出现的新的生产力、新的技术、新的市场资源、新的经济成分、新的资本、新的理念、新的管理等,作为引进、协作、借鉴之列,成为区域经济中新经济的“领头羊”。

(二)总体发展思路

石河子开发区要抓住机遇,在以工业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延伸开发区功能。把开发区建成以优势资源为先导,以现代工业为基础,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商业、金融、房地产等第三产业综合发展的现代化新城区。

1、根据产业定位,建设新型工业园区

“十五”期间,石河子开发区要根据“绿色、生态、环保、创新”的经营理念,按照“把石河子开发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绿色产业园区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示范区”的总要求,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利用优势资源以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进各类消费品制造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新型制造工业;逐步建立“四个平台”,即以规模化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满足市场需求为支撑的制造产业平台、以高效物流和信息流为支撑的市场平台、以机制和功能创新为支撑的管理服务和建设平台、直接与间接渠道并重的投融资平台,促进开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抓住机遇,建设石河子新城区

石河子市政府大楼建立在石河子开发区,围绕着政府大楼的迁移未来石河子城区建设的发展重点将逐步向开发区倾斜;同时开发区的工业园区的发展客观上也需要房地产的整体开发与配套设施的建设;而房地产的开发作为拉动内需的两大重点之一势必成为各类投资关注的重点,需求的旺盛以及对地区经济拉动的作用都十分显著。

应该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开发”的原则把石河子开发区建设成为工业园区与新居住城区分区明确、协调发展、功能一体化的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三)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开发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力争到2005年,开发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亿元,比2002年增长3.7倍,翻二番,占师市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亿元,比2002年增长9.7倍,翻三番。力争到2020年,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比2010年增长2倍,比2002年增长31倍。

通过5-10年的发展使开发区成为自治区和兵团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支撑点,师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带动师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二、我国开发区的总体发展态势及特点

(一)我国开发区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开发区指的是在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的指导下,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服务,吸引特定类型的内外商企业投资建厂,形成技术、知识、资本、劳动力等要素高度聚集并向外围扩散的特定区域。我国的开发区主要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特殊投资来源区等类型。

我国的开发区始建于1984年,是中央直接推动的产物。1984年5月为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同年底,在这14个城市设立了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至1994年,我国又设立了1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使我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数量增加到32家。1991年,国务院批准在全国组建27个国家级高新区,1992年,国务院又批准组建了25家国家级高新区,之后保持了这一规模。1992年前后,由于地方利益的推动和自我约束机制的缺乏,各地政府纷纷成立各种开发区,形成了全国性的“开发区热”,由此造成了过度占用耕地资源、低水平开发、重复建设及恶性竞争等不良后果。1993年1月,国务院特区办向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认真清理、严格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管理问题》的报告,开始了清理整顿开发区的工作。整顿期间,省级以下的开发区数量被大大压缩,但高水平的开发区建设并没有停止。1993年,又成立了10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六年多的清理整顿工作,2000-2001年,以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国务院将14个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省级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我国拥有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9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个、出口加工区15个。

我国的经济开发区经过近二十年的艰苦创业和积极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带动作用。2000年,全国43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61.38亿元,上缴税收总额为

295.52亿元,协议利用外资金额88.9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58亿元,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376个。可以说,开发区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出口创汇、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技术含量、加速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并将在上述方面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经验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阶段、创业阶段、强化阶段和成熟阶段,这四个阶段大致要经历20年左右的时间。经过10余年的开发建设,目前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数走过了初创阶段和创业阶段,建立了各类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与市场推进机制,奠定了产业发展基础,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可以说,目前是我国多数开发区能否顺利进入强化阶段和成熟阶段的关键时期。

(二)现有开发区的一般特点

1、行业有一定的进入壁垒

开发区的设立需要有关政府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获得批准,在数量、范围、区位、级别、性质、规划等方面都会一定的管制。为便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统一管理,具体负责开发区内土地开发与运营的企业也需要由开发区管委会独家授权指定,即所谓“授权管制”,因此该行业有一定的进入壁垒。

2、行业投资规模较大、开发周期长

一般而言,园区开发不仅涉及土地开发,还包括园区内道路、变电站、燃气厂、管线、工业标准厂房、保税仓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因此往往需要投入大规模资金,且开发周期较一般工业品长。只有当开发区的土地规模、配套设施规模、投资规模、区内企业数量规模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产出的提高大于投入的增加,获得“规模经济效应”。

3、行业辐射效应较强

从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增长并非同时出现在所有的地方,它以不同的强度出现于一些增长点或增长极上,然后通过不同的渠道向外扩散;一些具有增长势头的产业和企业相对集中于某些区域中心,然后向外扩散,形成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对周边地区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完善开发区投资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财政税收,扩大就业人

口,还可以提高区域的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开发区的主要开发模式

开发区需要投入大规模资金进行开发,各级主管政府都需要考虑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投入取得快速的发展,从各地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来看,开发区的主要开发模式有以下几种:

1、土地开发模式

园区内土地进行开发,将生地转化为熟地后进行转让或批租,一般多采用分期开发、滚动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短期内获取收益,缺点是受到土地资源可开发数量的限制。

2、标准厂房经营模式

在完成土地开发后继续进行标准厂房建设,建成后出租以获取持续稳定收益,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在为入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增强开发区招商引资的吸引力的同时,有利于开发区的统一规划与设计,缺点是标准厂房并非为所有入区企业适用。

3、综合服务经营模式

对园区企业提供商业服务、仓储运输等配套设施及物业管理服务,以获取持续收益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以土地为依托,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土地的增值服务,缺点是只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赢利。

以上这三种模式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土地的开发为依托,并根据经济实力决定土地的开发深度。

(四)国内开发区现有的几种管理体制

1、政府主导管理型

开发区一般都建有以所在省、市、区领导人为核心的领导小组,对开发区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协调;同时,所在省、市、区政府在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作为所在省、市、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它被赋予市一级或部分省、市、区经济管理权限,代表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历年中国城镇化政策一览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小岗村包产到户拉开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序幕。 1979年9月28日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有计划地发展小城镇建设和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援。这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四个现代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的必由之路。” 1980年的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又确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的方针”。 在1992年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趋向之后,农村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用政策引导农村的城镇化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9月,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农业部、民政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政府引导城镇化的开端。 1995年4月,根据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体改委、建设部、公安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国家土地局、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布《中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决定依靠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选择一批小城镇,进行综合改革试点。 199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进一步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城镇建设,都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将小城镇建设提高到了“大战略”的高度。 2000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当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2005年胡锦涛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会议还着重强调,未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产业布局与环境资源相协调,而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工作抓实抓好”。 2012年12月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并特别强调要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2020年](发展战略)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精编

(发展战略)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 支点

非公经济成为安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扩大投资需求、繁荣城乡消费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省份及中部部分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安徽省经济落后,主要缘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低。新形势下,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关键是要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管理。 一、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已占据全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当前安徽省加快发展、实现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1、企业主体多元化,企业集团涌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注册个体工商户112.5万家,实有资金201亿元;私营企业14.5万家,注册资金1876.5亿元;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275家,注册资金6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2637家,注册资金140.3亿美元。同时,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集团脱颖而出。2007年底,全省186家企业集团中,私人及港澳台商控股企业集团达104家,占55.9%。其中,私人控股企业集团共

102家。 2、品牌和创新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创建品牌和科技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省非公有制企业拥有5件“中国驰名商标”、591件“省著名商标”和585件专利。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安徽省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科大汛飞、美亚光电、安科生物等企业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以工业企业为例,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9.6%,比国有企业高6.1个百分点;298家非公有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企业占52%,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共申请专利248项,比上年增长23.4%。 3、发展速度加快,增幅领先全省。近年来,全省各地紧紧抓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强化和落实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按可比价计算,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18.8%,增幅比GDP高4.9个百分点(见表1)。分经济成分看,个体私营经济、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增加值分别增长18.7%、22.2%和19.1%,增幅分别比GDP高4.8、8.3和5.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2.7%,增幅比全省高9.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25%,比全省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8%,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随着安徽省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步深入以及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港澳台和外商经济迅猛发展,成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为整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表12007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及其对全省经济的贡献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最全版

(发展战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定的实施细则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 实施细则 第壹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开发区科技发展局是执行《规定》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对《规定》进行解释说明、细则制定、实施推进。《规定》所涉及的各项扶持和资助的申请由科技发展局统壹受理、认定、审核,且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上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高指委)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获得批准后协调落实,且对实施效果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 第三条政策兑现申请由科技发展局初审,财政局复核,如未超出政策规定且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壹致的,报分管科技的副主任批准;如突破政策规定或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意见不壹致的,报管委会主任批准。 第四条申请享受《规定》各项扶持和资助的企业、机构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须事先经过开发区管委会的相关资格认定且按规定参加年检。未通过年检以及因故被取消资格称号的,将停止所有相关的扶持和资助。 第五条申请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全部申请资料是合法、真实、客观的。如申请者提供虚假文件和情况骗取资助扶持的,开发区管委会有权责令其退仍资助资金,且赔偿经济损失。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构成违法犯罪的,提交有关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条享受《规定》中各项优惠支持的申请者,须和开发区管委会签订资助合同,明确双方对于资助项目的权利和义务。如有违反,须承担相应责任。

第七条对于给予申请者的指定用途的扶持和资助,开发区科技发展局和财政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审计部门将依据相关法规进行审计。申请者有义务按照开发区科技发展局的要求及时上报相关情况,积极配合检查。如有拒绝配合检查或发现违反资金使用规定的,报开发区管委会批准后停止拨付资助且收回已拨付的资助金或仪器设备,该申请者三年内不得再享受《规定》中的任何扶持和资助。 第二章普惠扶持和资助政策 第八条《规定》第七条所称的“建设扶持”的额度依据如下因素确定:项目所属技术产业领域、项目的技术水平、项目投资额、用地面积、对开发区的预期贡献等。 建设扶持的额度,按如下方法计算: 建设扶持额度=(协议出让价格-P)*购地面积 其中,P=120-0.2r 上述公式中,r为企业的投资密度(r=注册资本/用地面积,单位为美元/平方米);如计算出P<50,则取P=50。 第九条企业项目建设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建筑面积/拨地面积)必须不低于0.7;建设项目用地内严禁建造公寓、招待所等商业服务和娱乐设施,以及其他和生产无关的各种服务设施。 第十条企业和研发机构缴纳土地出让金后可向建设发展局提出建设扶持申请,建设发展局按规定时限核准后壹个月内支付(壹般建设项目壹次性支付,分期建设项目分期支付)。 第十一条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机构给予房租补贴时,具体的补贴标准参照

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方案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开发区两会期间的宣传活动方案 两会期间,针对对开发区政策制定和招商工作中产生影响的政府机构、新闻传媒机构、中介机构以及潜在投资客户,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活动来扩大对外宣传工作。经过对相关机构和部门的了解,我们对各种活动方案做出如下说明: 活动一:举办新闻发布会,推出石河子经济开发“绿色基因生态园”的理念 方案A.官方方式:请人大或政协新闻中心在两会期间组织召开开发区新闻发布会 优点:1.利用两会时机在人大和政协代表中造成较大影响,宣传效果好; 2.由新闻中心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形式正式,可以邀请到较多的人大代表; 3.两会期间官方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能引起社会各界较大的注意; 4.由新闻中心筹划新闻发布会,开发区有关方面只需做一些配合工作; 5.会议所需准备的材料容易备齐。 缺点:1.需要经过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审批程序**,操作难度较大,可控性较小; 2.两会期间新闻中心原则上不允许召开与两会无关的新闻发布会; 3.由省级代表团向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提交申请,整个过程中需要协调的部门较多; 4.新闻发布会参加人员将由新闻中心决定。 **审批程序:由省级代表团提交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申请材料,说明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原由、目的、时间、内容、拟邀请参加人员等详细内容,并将文件交至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审议。申请 的审批程序如下: 并及时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注:*以上有关信息均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及值班室有关负责人)方案B.商业运做方式:两会期间由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新闻发布会 优点:1.操作容易,不需要审批程序,可控性较强; 2.新闻发布会的主题突出,以石河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 3.可以有较多的石河子市领导及开发区代表参加新闻发布会。 缺点:1.两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与两会背景有所冲突; 2.邀请人大代表外出参加两会外的会议难度较大,且时间安排不易; 3.新闻发布会的场地选在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国宾馆等场所的可能性较小,并且场地设计制作时间 上可能来不及; 4.新闻发布会邀请嘉宾、准备相关材料的时间紧张; 5.新闻发布会筹备与组织人员到位与及时展开工作需要一定时间; 6.新闻媒体、新闻受众的注意力相对更加集中在关于两会的新闻报道上。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 中文题目: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 所在专业工商管理 学号 姓名高先生 指导教师及职称 成绩

浅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些年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受到自身规模、技术水平及企业主能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造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受到忽视,企业转型及扩大规模等较为困难的局面。因此,中小企业如何打破这种格局,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本文在阐述中小企业的涵义及作用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战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找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战略规划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Abstract: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economy, has a pivotal role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however, by its scale, technical level and business owners the ability limitation of many factors, such as, neglected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strategy,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expand more difficult situation. Therefore, SMEs how to break this pattern is a major reality facing it.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brief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challenge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f the problem, find out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words:s 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strategy; strategic planning

新安县地区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新安县地区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00513 姓名 学号100513115 导师 2014年xx月xx日

摘要 新安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走“兴工富县”之路,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但是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小城镇的发展经验,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以人口集聚为主体,以物资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聚集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1]。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模式、城乡差距、收入水平的悬殊、形成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化"结构。加之城乡发展在完成产业结构转变时,却未完成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80年代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宏观布局方面有的地区形成比较合理的小城镇体系,一批明星城镇脱颖而出,为小城镇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2]。 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城镇经济功能低下;小城镇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建制镇数量太多,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等(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发展战略】关于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关于促进新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 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新计算方法、模式的出现,催生了新信息技术应用和新信息产业的发展。新信息产业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巩固规模优势,以重大工程带动技术突破,以新的应用推动新信息产业发展,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把新信息产业培育成为战略产业,特制定本政策。 一、发展现状 (一)现状。 1.信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一是规模和效益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全省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11亿元,总量居全国第四位。软件业主营业务收入484亿元,增长25%。通信业务收入509亿元。新信息产业规模达2100亿元,占比29.1%。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软件中间件、集成电路设计、高端容错服务器、液晶电视LED(发光二极管)背光源和模组、碳化硅晶体材料及单晶生长炉、半导体发光器件及白光照明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实现新突破。手机、通信基站、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光电子、光伏电池、电子器件、软件外包服务等高端产业增幅都在20%以上,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全省拥有1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5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29个省级信息产业园,2个国家级软件园、11个省级软件园。以青岛为龙头,以胶东半岛和济南都市圈为基地,沿胶济铁路沿线铺开并向两翼拓展的信息产业带基本形成。三是技术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全行业拥有国家创新型企业3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个、国家和省级重点试验室8个、软件工程技术中心35个、集成电路设计中心8个,光电子和光伏工程中心14个、重点科技成果近4000项,申请专利 2.2万项,参与制订或修订国家标准62项。 2.信息网络发展能级稳步提升。近年来,我省通信业务总量、业务收入一直处于全国前列。截至2009年9月,全省固定电话总数为2381.9万户(含专网31万户),普及率为25.3%,居全国第三位;全省移动电话总数达到5025.9万户,同比增长11.2%,普及率达到5 3.4%,居全国第二位;以XDSL、LAN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宽带接入业务保持高速增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748.1万户,同比增长26%。 3.信息技术应用步伐继续加快。我省重点针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等行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控制、产品营销、企业管理、节能减排等环节,启动实施了“四个一百”工程,大力加强工业软件、应用电子、行业应用方案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切实加快信息技术改造、电子商务、移动信息化、中小企业信息化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信息化对企业效益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20%,初步形成了“点(企业)、线(行业)、面(区域)”的三级两化融合推进模式。 (二)发展形势。智慧地球、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新技术的提出,使传统信息通信技术和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被打破,美欧日韩等发达国家力争抢占发展制高点,给我国技术、产业和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同时,全球科技创新必然带来新一轮的资源配置和分工调整,有利于推动我国新信息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结构升级。 二、发展目标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复制链接] 1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9201971 17.03% 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8860557 18.94% 3 苏州工业园区 8200000 22.39% 4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413496 15.59% 5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6186840 5.10% 6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5332400 18.52% 7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4796756 22.55% 8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4683258 21.76% 9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3734380 20.97% 10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3425003 13.52% 11 漕河泾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3216480 12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3182460 26.26% 13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960506 28.28% 14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862502 16.45% 15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2765979 34.90% 16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2739120 99.21% 17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2695616 22% 18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7230 14.47% 19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2461500 25.27% 20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448310 26.07% 21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2329700 30.67% 22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92658 52.72% 23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215000 36.31% 24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2158000 36.04% 25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3354 24.38% 26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0522 44.91% 27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2108408 31.78% 2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42709 21.59% 29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723 30.37% 30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2099 58.40% 31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1804278 34.22% 3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406611 139.08% 33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1379815 13.40% 34 襄樊经济开发区 1364159 31.97% 35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1500 31.54% 36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64383 28.37% 37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1257811 32.25% 38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5506 30.55% 39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194004 38.67% 40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1136173 22.28% 41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1086680 20.51% 42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5738 4.43% 43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2000 25.56%

调研报告: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对策(二)

调研报告: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 对策 调研报告: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思考与对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XX市XX区XX镇为例,剖析乡村振兴的难点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农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经济发展如果没有农业产业的支撑,那将是空中楼阁。农业的发展不仅保障了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也保障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更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XX在XX是农业大镇更是农业发展的重镇,有较多的农业龙头企业,如XX食品公司、XX家居公司、XX食品公司等,部分三产也为农业销售和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如富春山居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勤旺生态农业公司等。 2.充分认识当前的短板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总体偏低。XX镇缺乏全方位的立体农业项目,高科技农业项目不多,农业加工型企业档次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空间利用率不高、产出偏少。如:XX农场的猕猴桃基地,虽有XX特供企业仓库冠名,也开发了猕

猴桃酒、猕猴桃干等系列产品,但始终用原始的方法进行销售和加工,不仅产量低,也无法拓展产业链,套养的畜禽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养殖,仅够附近销售,没有更多的办法拓展市场。二是转型升级速度偏慢。农业产业规模较小、能级较低、重点不够突出,难以支撑经济发展,带动增长的效应不明显,特别是水果支柱产业XX桃产品,XX村种植的桃树生命周期已到晚期,花期、果期均严重影响桃产量的稳定和质量的提高,更新问题日益突出,加之村民危机意识不强,桃产业已相当危险。同样的还有XX密梨、XX杨梅等。三是防疫意识有待增强。部分农业企业防疫意识不强,特别在养殖业中,对疫情防控不重视,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扎实,导致禽流感、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疫病带来的损失较大。四是要素保障意识缺乏。缺乏合法用地的理念,部分大户急于求成,在用地保障方面缺乏意识,为减少审批程序、节约资金,擅自动工投产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查实,整改被动,损失不小。五是美丽经济的理念不够深入,村级组织的服务意识、引入意识不强,镇级组织的几个农事活动虽然成功,但缺乏留住客商的资源和条件,仅仅赢得了面上的热闹。 3.积极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新机遇 (1)抢抓农业发展新机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积极的农业项目财政补助

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docx

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第十二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指导思想是: 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与优化,促进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形成合理的、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城镇空间网络, 推进城镇化和城镇现代化进程。注重区域和城镇的合理、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资 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十三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方针是: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分类指导、兼顾南北、强化重点。优化 乌鲁木齐的综合功能,强化乌鲁木齐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有 重点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第十四条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目标是: 充分发挥自治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建设成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经济强区和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商贸 活动中心区域。逐步建立一个职能类型协调,规模等级和空间布局合理、城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城镇体系。 第十五条自治区城镇化发展道路是: 走以大中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以及重点小城镇优先发展、注重城市功能的扩张和完善、集约化和内涵型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使城镇成为各级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通过城镇 要素的聚集与扩散功能的充分发挥,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北疆(指天山以北地区) 依靠城镇的集聚效应,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扩张型城镇化道路;南疆(指天山以南地区)强化 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走点轴开发的集中型城镇化道路。 第十六条自治区城镇化战略步骤是: 近期,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实质是以乌鲁木 齐市为核心,以吐 -乌-大高等级公路、乌 -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为发展轴的天山北坡城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2013-11-4

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建议 2013/11/4 来源:光明日报 “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何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的重大咨询项目“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日前正式结题。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担任负责人,2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参加。经过一年多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该项目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性建议。这份报告也成为项目组就城镇化问题向中央提建议的重要依据之一。该报告包括1个综合报告和8个课题。 城镇化是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过程,也是新中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结果。随着当前国家改革开放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如果顺势而为、妥善引导,城镇化将会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走得不好,现有的“城市病”将蔓延,影响现代化进程,无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成败的重大战略。 传统的城镇化模式不可持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持续发展,截至2012年底,城镇化率已达52.57%,城镇人口约7.2亿。中国正在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国,转变为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基本持平的城市型国家。13亿人口大国的城镇化持续发展,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但是,囿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城镇化多年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已越来越突出。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率统计指标高于实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比重15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中1/3的流动人口群体无法享受城镇待遇;农民工整体上技术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无务农意向,“不融入”或“半融入”的城市现象突出,成为提高消费、拉动内需的制约瓶颈和社会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农村精英流失、农业现代化发展受限、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日益显现。二是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区域性复合型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命题。现代化,主要是指世界自产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即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引起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以及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相应的深刻变革的历史过程。这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大生产的一般规则、管理方法是任何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就是说搞现代化,必须借鉴和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但是,由于所处的时代,各国的历史、文化基础、国情条件和内外环境的不同,各国现代化的方式和进程肯定会呈现出多模式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从中国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看不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则区别,照搬硬套别国现代化的模式和经验,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我国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事业,它肩负着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又要同时追赶世界新技术和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是在深刻分析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的。最早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谈话中提出,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到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十三大进一步概括为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十四大规定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方针与政策。可见,“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有一个形成过程。 第一步战略目标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经过将近九年的努力,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完成了翻一番的任务,基本实现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社会。到2000年,人口控制到13亿以内,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三步战略目标是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到下一个世纪中叶,再翻两番,15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人均4 000美元,那时就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 “三步走”的战略体现了我们党和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理解,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方面,它是革命胆略与实事求是精神的统一。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战略指导思想的高度解决了我国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的急于求成的问题。第一步目标解决温饱,为我国现代化确定了切实的起点;第二步目标实现小康,找准了从温饱到现代化这个较长过程的中间阶段;最后要达到的目标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过程将历时大约一百年。这样的部署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确定的目标既积极可靠,又留有余地,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另一方面,它是发展国民经济与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以往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比较注重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产值,对改善人民生活有所忽略。三步走发展战略既注重经济发展,又兼顾人民生活,特别是确立了从“温饱”过渡到“小康”最终达到“富裕”的目标序列,使人民每前进一步都能看到和得到实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前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由0.40382万亿元增加到20.94万亿元。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经济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国家发展经济和抵御各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远发展规划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 开发区, 规划, 发展 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2000年―20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21世纪初叶,将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重点实施的阶段,同时也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跨越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为确立未来10年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的蓝图,根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纲要)》的部署,结合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机遇(一)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西安市主要的经济增长点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安市为扩大对外开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设立的。经过几年的发展和积累,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和坚实的基础。截止1999年12月,开发区共引进合同项目192项,总投资115.2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7.18亿美元(其中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投资占60%),实际进资已经超过65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4.08亿美元。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多元,已使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水、电、气、热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七通一平”条件,可基本满足各类项目建设的需要。目前入区项目开工113个,竣工投产项目68个,基本形成了以机电一体化、医药和生物工程、食品饮料以及新材料为主要行业和以高新科技产品为主导产品的工业结构。1999年,开发区完成技工贸总收入55亿元,工业产值31亿元,工业增加值9亿元。在西安市历年经济工作目标考核中,经济

开发区始终名列前茅,不仅为西安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发挥了作为主要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同时也为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实施西部大开发,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了历史性的大好机遇伴随着西部大开发这一战略决策的启动和实施,国家将会在政策、项目等方面向西部倾斜,还将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这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西安位于西部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第一阶梯和前沿阵地。而作为西安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其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自然会在大开发的热潮中吸引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并率先得到大发展。所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审时度势,科学筹划,研究确立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未来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规划的总体指导思想和主要发展目标(一)总体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紧紧抓住西部大工业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以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为契机,坚持和发展“巢凤相成、滚动发展、高大名洋、求实创新”的建区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尤其是加大对国内外知名公司的招商力度,提高利用外资(包括外地资金)的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使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进一步增强;同时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区域服务和保障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方案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方案 一、塑造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形象 石河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市场推广的第一步是塑造成功的开发区形象。塑造开发区形象是沟通开发区理念和文化的工具,通过精湛的标识设计,涵盖准确的理念设计,形成具有开发区职能特征和鲜明特点的视觉形象、行为规范和经营理念,对内灌输于开发区的广大员工,形成统一的开发区精神;对外运用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手段沟通于社会各界,让公众知晓开发区,了解开发区,进而认同开发区,有效的扩大开发区的知名度。 (一)开发区形象基本元素及特征 开发区形象包括开发区的介绍、主商标、产业导向、服务宗旨等主要内容。塑造开发区形象时,应采用专业化的开发区形象识别系统成功树立开发区形象。 开发区形象基本元素及特征

(二)从内部塑造开发区形象 开发区从内部着手塑造开发区形象,应注重细节,规范统一,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树立专业的招商形象。 内部形象塑造要素及要点

(三)制作开发区宣传用品 开发区的形象需要一定的宣传载体。开发区可经过专业设计,制作一定的宣传用品,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运用。 开发区宣传用品

(四)扩大开发区知名度 开发区进行成功的形象塑造之后,应该运用多种市场推广手段进行开发区形象宣传,努力扩大开发区知名度。 1、利用各种媒体广告,进行宣传推广 根据目标客户以及会对目标客户产生影响的中介公司大多数是商界人士的特点,开发区应该利用合适的媒体形式,例如:财经电视频道、经济广播电台、财经类报纸、商业杂志、商业区的广告灯箱、机场广告牌等等进行广告宣传,以言简意赅的方式介绍开发区基本情况及其发展理念、宗旨、主要服务等主要内容,还可提供招聘信息、商务指南、网页信息等。这种市场推广方式可以针对目标客户有效地扩大开发区的知晓度。 2、制作开发区网页,跨越时间空间进行宣传

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徐艳红3 21

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在大中城市快速发展的时候,小城镇也应该跟上现代化发展的脚步。实现中小城镇的发展, 要把产业发展与其结合起来,协调可持续地共同发展。本文主要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问题发现转变的过程应该采取何种措施的方法进行论述。着重讲述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发展的关系及意义, 过去中小城镇发展的问题, 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改善其中的问题,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 产业发展、中小城镇发展、协调、经济 一、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发展的关系及意义 产业是位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 ,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产业发展与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等有密切的关系。产业发展体现创新、特色和区域一体化等理念。产业发展一般包括:产业发展现状和特征的分析、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产业发展重点方向和产业发展政策等。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不同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从更广阔的区域背景条件出发,搞清楚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和特征。 城镇以城市为依托,以乡村为腹地,是城市与乡村连接的纽带,是城镇企业集约化的载体,是经济繁荣的源动力,对推动城镇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小城镇的发展关键在于繁荣中小城镇经济,合理引导城镇企业集聚、完善市场体系、发展产业化经营等与中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目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应抓住机遇,适时引导中小城镇的健康发展。而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其意义非常深远。这种协调发展有利于解决现阶段城镇发展中的矛盾,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有利于缓解内需,为整体产业与经济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中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中小城镇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目前我国小城镇建设和 发展过程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发展缺乏科学性总体发展缺乏科学性规划,缺乏适宜城镇特点发展原则性与标准化的指导,大多盲目照搬大中城市的模式。由于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农村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工业化的主力军——乡镇企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农民自发的行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农村经济越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越提高,这种自发性就表现的越强烈。小城镇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总体指导原则不尽明确,缺少宏观协调规划,加之受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的影响,这种自发性在一定程度上和某些地方发展成为盲目性和随意性。 2.发展缺乏合理性发展缺乏约束,致使盲目发展、随意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商业网点偏居一侧,信息不通,交通不便,城镇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不利于吸引投资及发展多样化的产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运作方式与市场机制脱轨;不利于保护环境,人民的生活环境受到极 大破坏;不利于政府较好地发展其职能及监督作用。 因此,做好产业发展与中小城镇发展协调的工作尤为必要、尤其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