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视编辑考试整理。

电视编辑考试整理。

电视编辑考试整理。
电视编辑考试整理。

一、电视编辑的编辑步骤

电视编辑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编辑阶段、检查阶段。

(1).准备阶段包括电视编辑准备、修改拍摄提纲、准备设备、熟悉素材、与有关人员协商、设计编辑提纲(编辑中的关键工作)。

(2).编辑阶段首先要归整镜头即对原始镜头进行分类、整理。然后针对所拍素材挑选镜头进行粗编和细编。最后在镜头剪辑方面按顺序组合镜头、确定剪接点和镜头长度。在声画剪辑方面进行配音、配乐、配解说词、画面与声音的合成,添加字幕等。

(3).检查阶段第一,检查意义的表达(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合乎逻辑,是否条理清晰,结构是否合理)。第二,检查画面(组接点是否恰当合理、有无技术失误,如夹帧现象,图像质量是否达到播出要求)。第三,检查声音(声音的质量和过渡是否连贯、声画是否同步)

二、电视编辑中镜头选择的标准

镜头选择的标准包括:技术质量(要求影像清晰、曝光准镜头稳定);美学质量(光线、色彩、构图如何,哪个镜头配何种音乐);影像的丰富多变(丰富形象表现力和画面信息量选择恰当景别和角度,避免重复镜头);叙事需要(所选镜头要与内容表现相关联;a,素材好但与内容无关,直接舍弃;b.画面质量欠缺但又是内容表现必需的镜头,如偷拍,叙事必需又无可替代、强调突发性事件现场性等的镜头选择,首先考虑内容意义的表达,不能简单以技术、美学要求为条件来选择。

三、根据理论与实际操总结电视新闻编辑的特点

理解的要点:第一是要把握住电视编辑和电视新闻编辑的之间的区别,电视编辑更偏向于影视作品,因此他的艺术性更强,甚至为了体现艺术性可以牺牲一些真实性,因此他中间夹杂的人为痕迹更明显。。而电视新闻编辑新闻性更强,必须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四、平剪和串剪

平剪:连接镜头时,上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结束,下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声音同时同位进入,这是镜头编辑的基础方式。优点:平稳自然缺点:呆板

串剪:上下镜头的画面声音不同时同位转移。A.上一动作未完,下一镜头中的对白插入上一镜头的动作.B. 将上一镜头的对白延续到下一镜头的动作上.

五、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特点,举例分析。

解说词是一种特殊的屏幕文体,它与画面语言相融合,形成一种反映社会生活、传递信息,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表达情感的独特语言形态。

消息类新闻解说词的特点:导语写作要有画面感。三种电视消息的导语:口播导语、出新闻画面与导语对列、现场播报导语。

重视口播稿和简讯

专题类电视新闻解说词的特点:a纪实性新闻专题画面和同期声承担主要叙述任务,解说词主要配合画面进行阐释,说明,介绍,议论和分析较少. b按照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新闻专题解说词语言力求概括,精练,观点明确,层次分明.

评论类新闻解说词的特点。其包括编后话、主持人评论、电视新闻述评。

总之,具体特点:解说词和画面相伴而行.、解说词是用来播讲的.

举例略。

六、电视新闻解说词如何配合画面,举例分析。

解说词的基本写作原则:为看而写。画面是电视语言的最基本表现元素.,解说词写作需配合画面.,解说词本身残缺不全,无法脱离画面而存在. ;为听而写。解说词具有有声语言的特点。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避免使用方言,土语.、尽量少用生僻行业词,科技词.、数字的表达应选用合适的视听元素.(报道数字宜粗略不宜精确.、拓展数字的可视因素.、采用对比法加强观众对数字的理解)、字数少,段落多,句子短.讲究节奏.

解说词与画面的配合:解说词直接解说画面,补充画面表现不了的内容、解说词通过语言对画面重点进行提示,强调,引导受众观看、解说词从画面形象出发,引导受众从可视的画面内容到不可视的画面意义。

解说词写作与画面的配合:揭示主题、阐明意义、交待背景、介绍情况、议论问题、抒发感情、突出细节。

七、几类图像属性在各类电视新闻中的常见表情达意方式,举例说明

这里的图像属性一共有以下几类:景别,角度,运动,速度,甚至光线等等。。结合实例来说明。。。

八、关系轴线与越轴

关系轴线:每两个主体间的一条假想线,它始终是一条直线。为了保证被摄对象在电视画面空间中的正确位置和方向的统一,摄像机只能在关系轴线同一边拍摄,即在180度半圆形内移动。如果关系轴线跳轴、越轴,屏幕上的人物的位置会调转,或者视线方向变为相反。补救镜头之间视线方向的越轴:中性注视

越轴:倘若摄像机越过原先的轴线一侧,到轴线的另一侧区域去进行拍摄,即称为“越轴”。一般来说,越轴前所拍画面与越轴后所拍画面无法进行组接。

越轴的处理,利用合理跳轴表现屏幕上的转向,非有意跳轴的补救。如:合理利用跳轴表现屏幕曲线转向的美感。提示视点转换(借助运动的动作变化改变轴线、插入中性镜头转换视点、借助人物视线转换视点、插入特写镜头暗渡陈仓、使用全景再次交待视点)

九、中性注视

中性注视:屏幕中的人注视镜头上方或下方,形成无方向的视线。其常常用来补救镜头之间视线方向的越轴。

十、构图相似

构图相似:两个镜头在主体动作造型及画面布局上有相似之处。

十一、造型匹配

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表现同一主体的前后镜头中,主体在画框中的位置尽量保持在画面的同侧;不同主体也应保持在同一区域;前后两个镜头中有对应关系的不同主体应放在相反区域。

光影与色彩:色彩指镜头画面的颜色深浅。光影指光线和影调,影调由颜色深浅和色彩配置形成的明暗反差。镜头画面的色彩组织和配置以某一颜色为主导时,画面呈现一定的色彩倾向,即色调,可表现情绪,创造意境。组接镜头画面时,影调和色调应统一;镜头段落中各镜头的影调和色调应和镜头段落中的内容、情绪应统一;相邻镜头画面影调、色调应统一。

构图

十二、动接动,静接静

动接动a组接镜头中主体相同:同一主体的动态相接,是一种连续性联接,要求镜头转换和动作转换保持一致。主体动作每一次转换都是一个动作剪接点。多选择动作变化最为明显、动作幅度最大的瞬间作为剪接点。如果从镜头运动过程中剪接,将形成强烈动感。例:起坐;推门;速度或方向的突然转换等。

静接静(视觉上无明显动感的镜头相组接)a静止物体间的组接:寻找相似或相关因素来切换镜头。组接的各镜头长度大致相同。例:相似构图;相似背景;相关事物b静止动作间的组接:两个镜头相接时,其中一个镜头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是静止的。剪接点:(1)运动主体的静止瞬间,如动作开始或停止的瞬间2)运动摄影的起幅、落幅:易放慢运动节奏

十三、以具体的电视新闻为例,说明画面合理过渡因素。

画面的合理过渡因素:a相似性两个相连镜头在主体上或画面结构上有形式上的相似.b逻辑性上下两段两个镜头在情节发展上有逻辑关系.c比喻性上下两段相连镜头变化的画面内容有强烈对比作用,后一镜头对前一镜头有比拟,隐喻,象征等作用.d过渡性运用画面主体的运动,或摄像机运动转移拍摄空间,或借助音响处理段落转移.

十四、电视新闻中声音的应用,举例说明。

电视新闻报道:以人物的语言为主,其中,记者的现场采访报道,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回答、解说、旁白等,在不同场合可能为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运用时应注意区别,分清主次,避免相互干扰,形成“相对噪音”

例:电视新闻报道中声音的处理

电视采访:一般以现场采访同期声为主,在插入解说时,可以在采访对象的主要观点表述完后,压低采访声,放大解说声,以解说为主,使采访声成为解说的背景声。

任何节目,任何类型的报道,几种声音都应只以一种为主,主次分明。

声音剪辑的要求:连贯(语气、语意的连贯);流畅(内容的流畅和收视心理的流畅)

开始和结束都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不致让受众感觉太突然.如在同期声开始和结尾部分分别保留一小段讲话人的空画面,时间不宜过长.

十五、声画合一和声画对位

声画合一(同期声):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完全一致。a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处理多采用声画合一.b电视新闻中解说词的处理采用声画合一:1.声音同步说明画面中事物和情景。2.画面中人和物就是声音的声源体.

同期声具有主体性,多向性,完整性,层次性,能极大地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受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画面所表现的主体空间的认识更准确。它有丰富的表现力,具有影像真实感,现场感,可信度。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叙事表意形象追真的效果。在纪实类节目

中非常重视同期声的运用。

声画对位(画外音):声音和画面围绕同一个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有机结合,声音和画面保持内在联系.

他们彼此表示各自的情节,但是当合在一起时,却造成当时画面或声音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可以是解说+画面。也可以使音乐+画面。也可以是音响效果+画面

十六、如何把握镜头长度

从节奏角度衡量镜头长度的标准:叙述长度情绪长度节奏长度

把握镜头长度:景别(固定镜头)。全景7~8秒、中景4~5秒、近景2.5~3秒、特写1~1.5秒。

a由远到近镜头长度由长变短 b由近到远镜头长度由短变长c远景接特写节奏落点在特写d特写接远景节奏落点在远景 e来回反复的运动镜头镜头长度要足以表现动作的重复

画面明暗对镜头长度的影响:亮的部分为主时,长度可短些,相反,镜头可长些

动静状态对镜头长度的影响:表现重点是动的部分,镜头长度可以短些,相反,则应长一些.画面主体与陪体都处在运动状态中,如果主体是快速的,镜头长度可短些,反之,则稍长一点.

情绪长度:镜头画面用于营造气氛,表现情绪时,应根据情绪进行剪辑,可在情绪,气氛对观众感染力最强时切换.不同情绪的表达需要不同的节奏形态.情绪镜头后应留下适当空白,给观众思考和舒缓情绪留下空间.描写性镜头大都用近景,特写来表现内在情绪,镜头长度可对叙述长度做适当延长.

节奏长度:电视片的总体节奏,由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共同形成..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是影视作品的主要节奏.内在节奏是一种叙述性节奏,是画面内容本身形成的节奏,目的是使叙述有层次,有变化.外在节奏是一种蒙太奇节奏,依附于内在节奏而形成,是可以由视听直接感受的节奏,是镜头转换,画面组接产生的节奏,形成外部节奏的主要因素是镜头长短.

十七、如何表现新闻节目的节奏感?

节奏:对于处于运动变化中的各种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体的综合艺术魅力的感受、体悟和共鸣。它来源于生活,是生命运动、万物变化的客观反映。

分为内节和外节。内节:由剧情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戏剧动作,场面调度,人物内心活动来显示,即由叙事的内容来决定的。外节:画面中主体及镜头运动所形成的节奏,它往往以主体动作,镜头运动的速度、长度、景别的变换,剪接的频率,以及声音语言、语调、语态、语速,音乐、音响的层次来体现。

内节是外节的基础,动因和表现依据,内节控制着外节的变化。内外节是一致的。

运用剪辑手段,对影片结构和镜头长度进行处理所形成的运动状态

节奏既表现在时间流程中,又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

节奏既依附于活动的影像中,又依附于声音里

节奏的营造就是对运动着的影视诸元素艺术处理的张弛把握程度。

节奏、蒙太奇、结构贯穿于剪辑工作的始终(蒙太奇是另外两个的纽带)三者相互渗透,

结构是蒙太奇不同表现形式的具体体现

节奏剪接的手段:1调整内容结构 2协调人物动作 3准确处理时空关系 4灵活掉空镜头运动5合理处理镜头转换 6充分运用声音的韵律 7镜头的长度

电视新闻中的节奏表现与影视作品中的节奏表现有所区别.

新闻编辑学笔记

新闻编辑学笔记

新闻编辑学笔记 第一章导言 一编辑的四重含义:1 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2 编辑工作;3 编辑劳动;4 编辑技术职称 二编辑人员的修养:1 理论修养(邓小平理论、政策理论)2 知识修养 3 道德修养 4 业务修养 第二章报道的组织和调控 一编辑方针(报纸的定位) 1 概念:编辑方针是指报纸编辑部门根据报纸的性质、立场、读者对象和办报目的而制定的指导报纸编辑工作的总体方针,是编辑报纸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编辑理想的具体化、原则化。 2 内容:a 办报宗旨;b 报道内容;c 报纸水准;d 报纸的风格、特色(其中a为政治定位,b、c为业务定位) 3 确定依据:a 报纸的归属和立场;b 办报的目的;c 报纸的读者对象(其中a、b为媒体因素,c为受众因素) 4 编辑方针要有稳定性,稳定的编辑方针使报纸特色的重要保证。 二报道的组织: 1 概念:它是编辑根据编辑方针,对每个时期的报道内容、报道重点、报道角度和报道形式所作的精心组织和安排。它是编辑方针和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 2 必要性:a 报道组织是将编辑方针具体化、实践化;b 只有加强组织报道,才能正确反映现实生活。 3 步骤: a 报道开始前对报道计划的制定(报道策划):指对一个时期或一个专题的报道内容和方法所作的统筹安排。它分为阶段性的报道计划和专题性的报道计划。 b 报道开始后对整个报道的调度和指挥。 三新闻报道的设计思路: 1 报道计划的制定原则:a 重点突出;b 全面 2 报道设计的思路:a 辩证设计;b 创新设计(报道内容新;报道形式新;版面编排新);c 贴近读者心理 四报道的组织实施: 1 报道进程:指报道的组织过程。 报道进程分为:a 部署与开篇(直入式、铺垫式);b 展开与控制;c 结束(封闭式、开放式)与总结。 2 报道时机:指报道进行的时间。 报道时机分为:a 配合式;b 即时式;c 预见式 3 报道方式:指报道者反映报道对象的方法。 A 集中报道:指短期内集中较多篇幅反映某一事物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的报道空间和时间内,发稿数量多,同类内容的稿件呈密集状态,使整个报道突出、醒目,可以表示重大的主题和强烈的感情。 B 连续报道:指报道者随着报道事件或问题的发展,连续及时作出报道的方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及时、完整,这种报道方式多用于突发事件。 C 系列报道:指从事物的各个侧面及中展开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全面、深刻,这种报道方式多用于反映一些具有深度,带有启示性和研讨性的问题,有时也用于反映重大的典型。系列报道在迅速及时方面不如连续报道。 D 组合报道:指用一组稿件反映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所发生的同一类型的情况,或针对同一主题进行报道。组合报道多用于揭示某种状态和存在的问题。 五新闻报道的调控: 1 概念:报道调控是指在报道进行过程中对报道效果的把握,也即随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调整报道规划、控制报道进展,以达到最好的报道效果。 2 主要内容: A 调整报道思路:指改变原来的报道思想、报道重心、报道态度等。 B 调整报道内容:指在不改变报道思路的前提下补充或压缩报道内容,改变原来的选题和发稿计划。 C 调整报道规模:通过延长或缩短报道时间,增加或减少报道篇幅,提高或降低报道的版面地位等手段,改变报道的阵势和力度。 D 调整报道形式:指变更报道的组织方面,使报道取得好的效果。 E 调整报道力量:改变原定的报道人员部署。 第三章新闻稿件的组织 一组稿的概念:组稿又称约稿,是指编辑约请社(台)内记者或着社(台)外相关人员撰写特定内容的稿件,为具体展开报道计划收集原材料的过程。 #编辑“六艺”:选题、组稿、审读、编辑加工、定稿发排、校样付印。 二组稿的意义: 1 组稿是提高报道质量,顺利完成报道计划的重要保证。

新闻编辑笔记整理

第一章: 1、新闻专业学生日常要读的报纸:人民日报;所在省市党委机关报;有影响的晚报、都市类报纸;青年类的报纸;有利于培养自己业务专长的专业报纸。 2、报纸编辑工作定义:报社编辑部门出版一张报纸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3、编辑工作的特性: (1)、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A、新闻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整体形象的设计师 B、新闻编辑是每一个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C、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2)、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 A、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 B、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 (3)、公共论坛主持人与新闻话题引导者: 新闻编辑需要担负起公共论坛主持人的新角色,组织与各类新闻相关的对话甚至观点交锋。新闻编辑需要更多地承担对公众普遍关注的新闻话题进行引导、解释与评析的任务,而不只是简单地决定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 (4)、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与总把关 4、报纸编辑工作由多道工序组成,各工序安排的程序就是报纸编辑工作流程。 (1)、广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将报纸由创刊伊始至报纸出版问世作为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编辑在这一周期中各项工序的安排程序。 (2)、狭义报纸编辑工作流程:出版某一期报纸作为周期 (3)、具体流程: 确定报纸编辑方针 设计报纸方案 策划组织新闻报道 分析、筛选稿件 修改稿件 制作标题 配置稿件 设计版面 校对、签发 5、编辑工作与记者工作的异同 共同点:共同的宗旨和目标 不同点: 工作对象不同 工作性质不同 工作任务不同 工作方式不同 采编工作的矛盾 编辑策划没线索,记者写稿没把握 解决对策: 编辑要成为编辑方针的坚定执行者; 树立编辑的个人权威; 做好记者的业务导师;

影视后期制作笔记(完整)

影视后期制作 第一周 完善学生自己电脑的系统,并安装一系列相关专业软件。例如,Vegas,Pr,AE等等。 第二周 主要内容:影视相关的常识及Pr、Vegas的简单入门 周一 1.影视艺术的特征:画面与声音的艺术,利用视听觉营造真实感与现场感 ①声音在电影中的作用,声音的空间 ②画面:细节的真实 ③景观电影:视听觉的享受 ④未来的沉浸式电影:超越视听 2.后期与前期的关系 a.前期的某些不足可以在后期弥补,但是后期难度被加大了 b.后期充分的参与到前期制作中,有利于最终效果的完美 c.依赖于导演团队的整体把握能力 3.影视后期创作的流程: a.创建项目和导入素材 b.创建合成和排列图层 c.添加动画元素和特效 d.预览效果 e.渲染输出 4.AE的应用:电影、电视、多媒体、网络视频、手机视频(或其他手机设备视频)

和DVD编创行业中。 5.AE概览 ①动态的photoshop:遮罩、层、路径、滤镜等 ②和Adobe家族软件的结合良好 ③吸收了三维软件的关键帧、粒子、Z通道、灯光、等 ④支持节点的操作模式 ⑤支持maya的场景文件 ⑥支持rpf格式,诸如景深、空气透视、雾效就不一定在三维软件中制作了。 ⑦庞大的插件群:千余种 术语: 1.位图图形:像素数量是固定的 2.矢量图形:通过数学方程式产生 3.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越高位的像素拥有的色板越丰富,越能表达颜色的真实感) 4.分辨率:指屏幕图像的精密度,即显示器所能显示的像素的多少 5.色彩深度:是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色彩数 (单位:位 bit) 8位色彩→ 256色 16位色彩→中彩色 24位色彩→真色彩(百万色) (32位色彩与24位色彩在画面上没有什么区别,多出来的8位用来提现素材半透明的程度,也被称为Alpha通道) CMYK色彩模式:主要用于出版印刷领域 不用于视频编辑领域 AfterEffect CS5不支持此色彩模式的素材文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报道写作通论背诵版笔记

一、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原理 (一)新闻报道要真实: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1、新闻报道真实的基本内容 ①新闻报道的五要素必须真实。②新闻事件的环境、条件、过程必须真实。③新闻报道引用的资料必须真实。④新闻报道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必须真实。⑤新闻报道的真实必须是全面的。 2、虚假报道出现的社会原因 ⑴有意制造虚假新闻报道。①政治运动的需要;②名利的诱惑;③认为新闻可以虚构。 ⑵无意采写出的失实新闻报道。 这种失实被称为“软性假新闻”。“软性假新闻”是指那些有一定的新闻事实,五个W中有三至四个符合事实,有一两个存在问题的假新闻。①业务不熟悉;②采访不深入;③材料处理不当;④看问题较片面;⑤偏听偏信,先入为主。 (二)新闻报道要讲时效: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1、增强新闻报道时效的几个环节 ①转变观念和作风;②分工不宜过细,审稿不宜过繁;③改进终结式的报道模式。 2、网络传播对新闻时效性的影响 网络传播更新了我们的新闻时效观。①网络新闻的最大特性:即时滚动。即可在任何一个时间内更新新闻报道文本,其反映事实的速度十分快捷。②即时滚动式报道引发了新的一轮新闻“快速”战。 (三)新闻报道写作要关注受众兴趣: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1、受众感兴趣的几个方面信息 ⑴真实的新闻信息。真实的新闻信息满足了受众最基本的生存、发展需要;受众对真实的新闻信息的兴趣还体现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要求新闻信息实在、有用。 ⑵新鲜的新闻信息。必须注意三点:①寻求新鲜事物和富有个性的事实;②寻求罕见、奇异的事实;③寻求事物新鲜的角度。 ⑶益智的新闻信息。益智的新闻信息就是能使受众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高修养的新闻信息。主要有两类内容:知识性的和情趣性的。 ⑷有情感的新闻信息。 ⑸有审美作用的新闻信息。应具备以下特征:①内容美;②自然美;③形式美。 ⑹多样化的新闻信息。主要是指:①多样化的内容;②多层次的内容;③多样的形式。 2、受众兴趣的满足与引导 对受众的兴趣的处理方式主要由两个:满足和引导。 ⑴极大地满足受众兴趣。 策略:①关注受众兴趣的系统性;②关注受众兴趣的集中性;③关注受众兴趣的层次性;④关注受众兴趣的运动性。 ⑵积极地引导受众兴趣。 途径:①树立样板;②设置议题;③因势利导 (四)新闻报道与记者的倾向性:用事实说话的内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1、用事实说话的内容 ①对政治事件和现象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和主张。②对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进行指导。这体现在新闻报道中就是新闻的指导性。 ③赞许美好心灵,斥责丑恶现象。④对受众的情趣进行引导。 2、用事实说话的方式 记者在新闻中是通过选择事实和事实的不同侧面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趣的。 ①选择事实。选取这个事实而不选取那个事实就体现了记者想说特定的话。②选取事实中有利于自己的侧面。③解释和评价事实。 ④采用联系对比方式。有时候单个事实无“话”可“说”,这时可用联系对比的方法将另一个事实拿来与新闻事实进行联系对比,就可以达到“说话”的目的。 二、新闻报道写作的基本程式 (一)新闻报道的基本构件:消息头的作用;导语的作用和类型;主体的类型和写作要求;结尾的形式;背景材料的作用和类型。 1、消息头的作用 ①消息头首先标明了一种文体;②表明消息的来源及方式,增加时效感和真实上的权威性;③表明身份区别,让读者选择和评价; ④表明稿件的重要性。 2、导语的作用和类型 作用:①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②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③引起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读完全篇报道。 类型:按是否直接交代主要新闻事实来分,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式导语。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修订版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 1.什么是报纸编辑学 报纸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2.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 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3.报纸编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 修改和编挑来组织实施。 4.编辑工作的特性是什么 (决策、把关、加工、发言) 其特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编辑工作是把握报纸方向的统筹决策;2是报低组织报道的最 后一关;3是把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4是报纸发言的重要环节。5.什么是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 办报方针是规定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和宗旨。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以及实际 状况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 6.编辑方针的制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2确定报纸的内容;3确定报纸的水准;4确定报纸的风格 7."把关"的两种意义:把关不仅是一种阻塞,阻塞坏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也是一种开导 ,开导好的、正确的东西。 8.怎样理解"再创作"的能动和被动两方面 编辑的"再创作"包含着被动和能动的两个方面:能动方面---1要提高整个报道的思想性和指 导性;2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素材中的新闻价值。被动方面---1决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篡 改事实;2不能随意改变作者的本意;3不能随意改变原稿的风格。 9.编辑的"再创作"有哪些能动作用 1通过"再创作"充分发挥作者原稿的潜能;2通过编辑工作的"再创作"可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 思想;3通过编辑的"再创作"使报道组织起来。 10.如何通过"再创作"发挥原稿的潜能 1去粗取精,把稿件中的最精华的内容突现出来;2以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去代替原 来不恰当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3选择最佳时机发表,使稿件发表后能产生最大的反响;4 编辑还可以通过特有的编辑手段,如标题的点睛、稿件的配置、版面的安排,使稿件的潜能

新闻编辑学蔡雯版笔记

1.什么是报纸编辑学? 报纸编辑学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报纸编辑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2.编辑工作的内容是什么? 其工作内容包括:制定报道计划、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组织和撰写言论、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几个方面。 3.报纸编辑工作的任务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特定任务最主要的就是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总体设计,并通过稿件的选择、修改和编挑来组织实施。 4.编辑工作的特性是什么? (决策、把关、加工、发言) 其特性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编辑工作是把握报纸方向的统筹决策;2是报低组织报道的最 后一关;3是把新闻素材变成新闻成品的"再创作";4是报纸发言的重要环节。 5.什么是办报方针和编辑方针? 办报方针是规定报纸的性质、立场、指导思想和宗旨。编辑方针是根据办报方针以及实际状况对报纸的内容和形式所作的总体设计。 6.编辑方针的制定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确定报纸的读者对象;2确定报纸的内容;3确定报纸的水准;4确定报纸的风格7."把关"的两种意义:把关不仅是一种阻塞,阻塞坏的、错误的东西;而且也是一种开导,开导好的、正确的东西。 8.怎样理解"再创作"的能动和被动两方面? 编辑的"再创作"包含着被动和能动的两个方面:能动方面---1要提高整个报道的思想性和指导性;2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素材中的新闻价值。被动方面---1决不能主观臆造或任意篡改事实;2不能随意改变作者的本意;3不能随意改变原稿的风格。 9.编辑的"再创作"有哪些能动作用? 1通过"再创作"充分发挥作者原稿的潜能;2通过编辑工作的"再创作"可以沟通作者与读者的 思想;3通过编辑的"再创作"使报道组织起来。 10.如何通过"再创作"发挥原稿的潜能? 1去粗取精,把稿件中的最精华的内容突现出来;2以最恰当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去代替原 来不恰当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形式;3选择最佳时机发表,使稿件发表后能产生最大的反响;4 编辑还可以通过特有的编辑手段,如标题的点睛、稿件的配置、版面的安排,使稿件的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11.什么是报纸的直接发言和间接发言? 直接发言:就是评论、按语、编后,以报纸的名义发言。间接发言:1每篇稿件对事物的褒 贬;2新闻标题的态度;3版面的编挑;4以作者的名义发言的,如读者来信、问答、工作讨 论、批评和建议等形式。 12.报纸编辑人员要有什么样的素质? 1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2熟练的业务能力;3严谨的作风;4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

新闻编辑名词解释整理

新闻编辑名词解释整理 第一章新闻编辑概论 名词解释: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编委会、编前会 1、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报纸编辑部的运行体制,采编分离(“编辑中心制”) 报社专门设版面主编负责版面编辑工作,编辑人员不采访,专业部的记者只做采访工作,不承担编版任务。 2、编前会 是指在每期报纸组版之前,由报社的值班总编辑和编委或总编室主任主持,各专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版面协调会。是报社最重要的会。 3、编委会 报纸编辑部的最高领导机构,由正副总编辑和一些重要业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第二章媒介定位与报纸设计 名词解释:媒介定位报纸设计编辑方针目标读者 1、媒介定位:新闻媒介定位 媒介选定市场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确定传播内容及其表达形式。 是借鉴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定位”理论而产生的概念。 市场定位就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创立鲜明的特色或个性,从而塑造出独特的产品市场形象来实现的。

受众定位与功能定位 2、报纸设计:报纸设计是在媒介定位的基础上对具体媒介产品的一种设计。 3、编辑方针:是新闻媒介根据自己的定位与发展战略,对媒介的宗旨和传播的立场、原则 这些根本性问题所作出的明确规定,是指导媒介工作的基本纲领。 4、目标读者:报纸编辑期望中的可以成为报纸受众的人群。 确定目标读者是制定编辑方针的核心问题。 读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高。(重要性) 编辑方针中目标读者的确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复杂性)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名词解释:新闻报道策划、报道方式 1、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采编人员通过对新闻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实现最佳传播效果的创 造性活动。 是新闻编辑对新闻报道运作各个环节的预先谋划,即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想。 2、报道方式:报道方式是指编辑根据报道目标,运用某种手法将零散的新闻报道整合为报 道整体的操作模式。 报道方式可分为集中式、系列式、连续式、组合式、受众参与式、

电视编辑整理Word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电视编辑思维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 2.试分析:为什么要进行电视编辑?为什么能进行电视编辑?怎样才能做好电视编辑? 3.如何理解电视编辑的传播关注? 第二章 1.试分析卢米埃尔兄弟、梅丽爱、格里菲斯、普多夫金、爱森斯坦在剪辑实践与理论方面的贡献及其传承关系。 2.试分析哪些是主要力量促成了影视语言及其语法的演变与形成。3.你认为巴赞等提出的电影理论对于当今电视传播有何影响,试举例分析。 第三章 1.举例分析蒙太奇的内涵。P63 第一,作为电影电视反应现实的艺术手法,即独特的思维方法。 第二,作为电影电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述方法,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 第三,作为电影剪辑和电视编辑的具体技巧和章法,进行镜头间的基本组接 2.比较叙事蒙太奇与表现蒙太奇在电视作品中运用的异同。P64 P69 3.什么是镜头内部蒙太奇?它有什么特点?她与分切式蒙太奇在思维方式与风格等方面有何差异?P78 P80 P81 长镜头强调通过移动摄像或其他场面调度形式,多角度,多层次、多

景别而又连续不断的表现特定的对象,力求在不加剪辑的镜头记录中展现完整的事件,倡导尊重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流程。由于长镜头正在镜头内部实现剪辑,又称为

“镜头内部蒙太奇”。 特点:记录性和表现性。 差异:长镜头表现出与分切式蒙太奇十分不同的风格:前者的叙述是客观的、再现的,而后者则侧重于主观的、表现的。 方式上来说:分切式蒙太奇强调镜头之间的组合,而长镜头重视镜头内部的调度。 4.什么是声音蒙太奇?举例分析声音蒙太奇在电视作品中的运用。P87 声音与画面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它们的组合关系称为声音蒙太奇,音乐、音箱、语言与画面构成独特的思维表现形式。 5.如何理解电视的时空思维特征?P97 (1)无限与有限的结合 (2)主观与客观的交织 (3)多样与统一的融合 6.运用哪些剪辑技巧可以对电视中的屏幕时间进行处理?P106 (1)交切镜头的运用 (2)光学效果的运用 (3)声音的贯穿 7.如何理解屏幕空间的构成形态?它们有什么表现形式?P108 P109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许正林新闻编辑笔记

许正林《新闻编辑》笔记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编辑、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 近代图书出版业、报刊业出现以后,新闻与出版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设计等工作的专业性工作逐渐形 成,进而出现了“编辑”这一指代专业性工作、专业性人员的概念。 新闻编辑,是指现代新闻机构中,从事媒介成品生成过程中的决策、组织、选择、加工、制作等工作的总称,同时也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专业人员。现代新闻机构中的编辑,按媒介分,有报纸编辑、杂志编辑、广播编辑、电视编辑、网络编辑等;按工作内容分,有文字编辑、图片编辑、言论编辑、版面编辑、副刊编辑等。 报纸编辑是指报纸编辑人员为出版报纸所出示的专业性工作,其内容一般包括确定编辑方针、拟定报道计划、组稿、送稿、选稿、改稿、配稿、制题、设计版面和联络作者等。 杂志编辑是指比报纸周期稍长的综合性或专业性连续出版物的组稿、选稿、改稿、编版等专业性工作。 广播编辑是指广播节目生成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进行的构思、组织、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文字工作和技术工作。 电视编辑是指电视节目生成过程中根据电视媒介特点所进行的前期策划、组织和后期的图像选配加工、文字编审和音效处理等工作。 网络编辑是随着网络新闻传播出现而崛起的新兴编辑门类,它除具有传统的新闻编辑所具有的审核、编选、加工、制作标题、设计、排列之外,还包括相关内容的连接设计、图文组合、滚动版预设等。 第二节中文报刊编辑的发展概况 综合早期中文报刊的编辑业务的发展情况,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与创新,都积极 借用了欧洲或日本报刊的形式;其二,每一次大的形式变革动因都在于满足读者需求,它是报业之间激烈竞争的结 果。也正是基于先驱者们的不断尝试,使中文报刊逐步走向成熟。 第三节新闻编辑的理论研究 对新闻编辑,尤其是对中文报刊编辑的理论归结与阐述仍然始自于西方传教士。 新闻编辑作为一种技术,既具有其传统规范性,又具有接受新兴理论的敏感性,但新闻编辑理论研究实际上总 是落后于新闻编辑技术实践。 纵观历史,已有的新闻编辑研究存在着不少不足的地方: 其一,观念落后于实务; 其二,理论落后于技术; 其三,理论分析中所用材料时间上滞后; 其四,大多想建立“新闻编辑学”,但尚未建立起“学理”规范。 第四节当前报纸版面编辑的新特征

电视专题片笔记以及影片分析

电视专题片笔记 第一章电视专题片概述 1、关于电视专题节目的说法 等同说:认为电视专题片就是电视纪录片,他们没什么其别,只是同一种节目形态的两种不同称谓而已。 独立说: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各自成为独立的节目类型,真实性是他们的生命,但是专题片允许主管表现,纪录片则排斥。 从属说:认为专题片和纪录片互为从属,尤其是纪录片,他是专题节目或专题栏目常用形式。 怪胎说:认为电视专题片是中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怪胎,这种画面加解说的作品就不应该存在。 2、专题节目 报道类:纪实型、创意型、访谈型、讲话型。 栏目类:对象型、公共型、服务型。 非栏目类:系列节目、特别节目。 其他类:连续节目、竞赛节目。 1993年开始《望长城》重新确立了电视纪实美学。 第二章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 第一节电视专题片与纪录片 1、专题片:以声画对位的解说词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议叙结合的节目。 纪录片:以声画合一的现场实景为主体拍摄的纪实风格的节目。 例:对比大型纪录片《毛泽东》和大型文献艺术专题片《独领风骚》,都是对毛泽东诗词的表现。 2、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 (1)反映生活的方式 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再现,让事实本身说话; 专题片在反映生活时具有主观意识的渗透。 纪录片则强调以事信人; 专题片则强调以理服人。 (2)表现生活手段的不同 专题片可以运用隐喻、对比等表现手法; 纪录片挖掘艺术本身声、光、色等表现手法。 (3)时空处理不同 纪录片是用现在进行时表现用当下的事去反映折射当年的事。 专题片则可以表现过去时,将来时等各种时空。 (4)镜头运用 纪录片是记录的现在进行时,较多的运用跟拍,抓拍等手法。 专题片在镜头运用上更加灵活。 (5)结构形态不同 纪录片是以时间变化为依据的纵向结构; 专题片是以主题思想为依据,材料的不同连接形成统一整体。 以上五个方面都体现了内在思维方式的不同,纪录片更多的是展示生活,而专题片则更加注

新闻写作复习整理

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的重要性: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新闻传播过 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衡量记者素质的一个重要条件。 2.新闻写作与采访的辩证关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 新闻写作(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3.功夫在笔外:a.加强政治修养(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强烈的正义感) b.加强知识修养(新闻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专业报道领域知识;实用生活知识) c.加强思维修养(不断提高自己辨识与表现新闻价值 的思维能力) 4.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对真实性的要求:a.浅层次:具体事实 必须真实准确;b.深层次:整体概括与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 5.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a.体制性失实: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 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新闻失实;b.经济性失实:由于金钱等经济利益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造成的失实;c.故意失实:与报道者的思想意识不端正和职业道德有偏差有关(明知故犯);d. 非故意失实:业务性失实,并非故意造成失实,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失实。 6.如何避免失实:a.在确认主题和选择报道角度时要坚持独立思考; b.在谋篇布局时要避免片面性; c.在写情节细节时要严禁想当然;

d.培养质疑意识,注意核对引用材料; e.描写要有分寸感; f.要 注明新闻来源;g.严格执行稿件送审制度。 7.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用事实说话(新闻的内容是具体的事实; 通过客观的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 8.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最 符合受众的需要。 9.用事实说话的方法: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鲜活的、受众未知的 事实,重要的、具体的事实,接近性,有的放矢);学会用背景材料说话;学会用再现场景说话\展现场景和细节(具体描述某些现场情景);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10.新闻背景:指新闻报道中,新闻事实之外的对新闻事实或新闻 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11.借助直接引语的作用:使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 有助于提高新闻的真实性;有助于提高新闻的权威性;这样的报道看起来更客观,因而增加了说服力。 12.新闻做的十项原则:a.先理解事件,然后再写;b.知道自己想要说 什么再写;c.要展现,不要讲述;d.把好的引进和具有人情味的内容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e.把相关的说明或有趣的故事放在报道的显著之处;f.使用具体的名词和生动的行为动词;g.避免滥用形容词,避免用大量副词修饰动词;h.避免在报道中做判断和推论,让事实说话;i.不要在文章中提出你无法回答的问题;j. 质朴、诚实并迅速的写作。

新闻编辑学笔记.doc

新闻编辑学 【1 新闻编辑工作概论】 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 21世纪的报纸编辑环境 (1)社会变革加剧使报纸编辑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2)媒介种类与数量的递增使报纸编辑面对压力强大的市场竞争环境 (3)现代科技发展使报纸编辑处在崭新的技术环境 新闻编辑工作:新闻编辑在新闻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包括:新闻信息载体设计、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新闻作品的修正和把关、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展示、新闻互动与公共交流的组织与引导。 媒介形态变化:网络媒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综合媒体,集印刷媒介、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更具有自身优势(1)信息容量之大无与伦比(2)它提供的人机交流界面,使信息传播由单向式变为双向互动,传受双方都掌握了信息交流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传统模式(3)互联网络的全球化,使网络传播能够跨越地域和国界的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无限地扩大了。传统媒介走进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1)翻版阶段(2)变化阶段:利用网络传播的特点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取舍(3)综合发展阶段:综合多种媒介形式、是综合的信息服务者。 新闻编辑工作的两种趋势(1)对各类传统新闻媒介编辑业务的融会和整合,形成真正的多媒体传播模式(2)新闻编辑业务与新闻信息采集的一体化趋势。“共同演进与共同生存”原则:一切形式的传播媒介都在一个不断扩大的、

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以内共同相处和共同演进,每当一种新形式出现和发展起来,它就会长年累月和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每一种现存形式的发展。 “形态变化”原则:新媒介绝不会自发地和孤立地出现,他们都是在旧媒介的变化中逐渐脱胎出来的,当比较新的形式出现时,比较旧的形式就会去适应并且继续进化而不是死亡。 “增值”原则:新出现的传播媒介形式会增加原先各种形式的主要特点。 新媒介的编辑特点总是在汲取传统媒介的编辑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而且这种特点后来还会反过来影响传统媒介的编辑改革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进程中新闻编辑部的变化 1、从“互动”到“一体”的中国媒体战略:我国正经历从“互动”到“一体”的递进式发展过程(1) “报网互动”:报纸与网站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媒体进行合作(2) “报纸合一”:报纸与网站的整体融合。 2、新闻编辑部重构(1)组建跨媒体的临时性报道组织(2)组建虚拟的跨越体报道组织(3)对媒体组织结构进行局部性重构(4)对媒介组织整体变革,建立一体 化编辑部:A.以“组合终端载体”为新闻发布平台的整体报道策划必将取代单一载体的新闻报道策划 B.以互动和共同创造内容为特征的报道创新将成为新闻业务改革的主要趋势。 3、融合的决定因素:经济利益的驱使。在集中和融合的媒体集团中,不同的媒体可以通过某种流程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各自的介质差异,在新闻信息

张子让《新闻编辑教程》(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 【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特性 1.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 编辑工作的主导性体现在报道的定位、策划和报社的编前会制度上。 2.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 新闻传播是集合传播,新闻报道刊播之前,通常都要经过整合,以版面、节目或网页这种“组合产品”的形式提供给受众。在此过程中,编辑工作起着最主要的作用。 3.新闻传播的把关性工作

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综合性和终身性的把关。 二、互联网络与新闻编辑 1.编辑地位与职责的变化 编辑工作依然是网络新闻报道中最主要、最重要的业务,网络新闻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编辑工作的竞争。 2.编辑思维与观念的变化 (1)互联网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熟悉平面思维和线性思维,还要懂得超文本思维。 (2)互联网交互功能的凸显,需要编辑人员树立互动传播的新观念。 (3)独家新闻是媒体的掌上明珠,网络新闻编辑应改变对独家新闻的传统理解,不是单纯地追求它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解读和开发其对网民的接近性和重要性。 3.编辑手段与方式的变化 (1)编辑方式的变化最主要表现为动态化。网络传播不仅流量特大,而且滚动性极强。 (2)编辑方式的不同还表现在网站首页和主页的设置。便于用户选择和搜寻,是所有网页或同类网页中最重要的页面。 (3)借助巨大的空间优势,网络新闻的分类更加细化,同一新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归入不同的栏目,栏目和子栏目明显增多。 三、媒介融合与新闻编辑 1.媒介融合的概念与实践

(1)媒介融合的概念 ①媒介融合的概念来源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有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由《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提出。他指出,媒介融合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用一种终端和网络来传输数字形态的信息,由此带来不同媒体之间的互换性和互联性。而较多的学者认为,媒介融合首先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②媒介融合的两层含义 综合学者们给出的定义,媒介融合可作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a.从广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所有媒介及其功能、所有权、组织、资本、传播手段等有关要素的结合。 b.从狭义上看,媒介融合是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和联盟。 (2)媒介融合的实践 ①媒介融合的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这种实践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②在国外,一些媒体实施了全面的融合,即在组织架构、人员配置、内容生产、办公场所、薪酬待遇等方面都实现了一体化。 ③在国内,不同媒介之间临时性、局部性的融合已不鲜见,主要表现为部门、栏目或专题的合作与联动。最突出的是每逢重要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许多报网、台网联合运作,共享报道资源。

《电视摄像与编辑》笔记

《电视摄像和编辑》第一章思考题: 1电视画面的摄取过程与电影画面有何不同?答: 电视画面的摄取是依靠电视摄像机来完成的,它在电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电影机在电影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影像感觉和影像纪录的方式。 电影摄影机所利用的影像感觉是电影胶片,电影胶片是一种精细的化工产品、是依靠光化学反应的原理来获的影像的电视摄像机的影像感觉体则是CCD 【ChargeCoupledDevicd它是一种电子传感器。 电影摄影机之所以能够获得每秒24格的运动画面,是因为它利用了间歇机械机构使胶片在暴光时静止、而在非暴光时运动。 而电视摄像机对运动画面实现则是依靠CCD的电荷转移功能。 电视摄像机区别于电影摄影机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磁带纪录格式,电视摄像机的CCD只承担光学影像的感应和影像信号的转移任务,而并不负责承载影像。 在电视摄像中(通常指摄录一体机)形象的直接承载者是磁带(与之相比较电影胶片既是影象的感应者又是影象的承载者)。 磁带本身的物理几何属性以及它对信号的记录格式将直接影响电视画面的再现质量。 2电视系统中常用的导线有哪几种?接口有哪几种?接头有哪几种?答: 主要连接导线: 1.视频线: 输出、输入电视画面信号的导线。 2.音频线: 输出、输入音频信号的导线。 3.射频线: 传输被调制后的视频和音频导线。

4. S—端线: 输出、输入较高画面质量信号的导线。 5.卡侬头三芯插头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6.卡侬头三芯插座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 7. 1394数据传输导线: 8.三根莲花头视/音频导线: 输出、输入画面及音频信号的导线。 主要接口: 常见的有卡侬头座、莲花座、Q9座、射频座等。 主要接头: 卡侬头、莲花头、Q9头、射频头等。 3摄录一体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的作用如何?答: 摄像镜头、寻像器、摄像头、录像包、随机麦克、电池包、电缆接口七部分。 镜头: 镜头”是摄像机的眼睛,是取景与拍摄的重要光学装臵(一般都是变焦距镜头)。 成像装臵: 成像装臵”是摄像机一个比较复杂的电器部分,主要功能是将从镜头进来的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再由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的一个电器装臵(由管式、集成电路板式两种。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当代新闻编辑》笔记 第一章新闻编辑的当代性 第一节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一、编辑环境的复杂化 编辑环境:大众传媒外围的各种情况与条件的总和,是新闻报道所传播的信息的发源地和目的地。编辑工作既作用于编辑环境,又受到编辑环境的制约。 二、编辑取向优质化 重视新闻报道的数量,更讲究新闻报道的质量,以质量兴报,以质量兴台,成为我国当代新闻编辑工作的普遍取向。在新闻报道方面强调深化内涵,强化特色,培育精品,争创名牌。在操作层面上,编辑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注重深加工和精加工。 三、编辑工具电子化 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新闻出版业的面貌,当代新闻编辑工具也进入了电脑操作的新阶段。电子出版系统的使用,极大的改善了编辑和工人的工作条件,极大的提高了报纸的排印质量和出版速度。编辑人员应改变过去非电脑操作时代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更好的发挥新技术的优势。 《经济日报》是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 电脑辅助新闻学: 1.电脑辅助报道。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寻找和发现新闻报道的人物和事件线索,寻找报道思想和灵感。 2.电脑辅助参考。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数据的检索和事实的交叉验证。 3.电脑辅助研究。利用在线资料开展与新闻报道有关的调查研究。 4.电脑辅助聚会。利用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定期与世界各地的具有相同爱好、兴趣或职业的人们进行访谈和讨论。--据认为是新闻工作者运用互联网最激动、最有潜力的一个方面。 第二节当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 一、高度的责任意识 1.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新闻不是物质消费品,是精神消费品,它会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进而影响社会的进步。 2.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前提和基础,编辑人员要以政治的高度、历史的高度赖看待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3.着力消除新闻报道的副作用。人民日报“讲成就而不引起怀疑,讲缺点而不引起泄气,讲发展而不引起攀比,讲调控而不引起忧虑,讲先进而不引起反感,讲问题而不引起恐惧。” 二、广阔的知识视野 “知多易识新,知多易辨错。”编辑人员只有开阔的视野,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有效地把握新闻报道,赢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编辑人员要不断扩大关于新闻报道对象的知识,动态地注意了解周围媒体和受众的情况,并掌握一定地外语和计算机知识。三、执着的探索精神 复杂多变的编辑环境,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向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新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只有进行不懈的探索,寻求新的对策,新闻报道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探索应当全方位展开,整体推进,密切关注生活中的变化,及时捕捉新闻的新的增长点,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探索贵在坚持,难在坚持。 第二章报道的定位 报道的定位:新闻媒体编辑部对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和个性特征所作的总体规范。它从根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