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山东省大象天成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五)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8届山东省大象天成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五)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8届山东省大象天成大联考.全国名校联盟高三适应性考试(五)语文试题

(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埤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而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是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

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吏治理论立足于美好的假设,并首先承认政府权力的合法性,成为后来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仁学”,也否定了人性中的“善”,主张使用“法”“术”实现对权力的控制。

D.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有别于儒家“人性善”

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

B.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二种吏治思想各自的特点。

C.主体部分对二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想存疑。

D。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儒家思想中存在着博大的“仁爱”体系,对吏治有积极的影响,但其“君权神授”的观点缺少合理的理论支撑。

B.法家思想最大的特点事“无仁”,在此思想下治理百官,即使法术并用,也不一定能保证臣下对国君的忠诚。

C.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所作为,否则即为扰叹。

D.由于道家思想的特殊性,它虽然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但封建统治者最不可能推崇的应该就是这种思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个人的车站

范小青

经常一个人坐火车。有时候是出差,更多的时候是回家。因为回家,所以所有有关赶车坐车的焦虑、疲惫、倒腾、麻烦、不确定、不安定等等,都无所谓啦!

我是个很怕迟到的人,开会的时候,每次都提前到会场,有时早到工作人员连席卡都没放好呢!他们朝着我笑,我很难为情。可下次会适度一点吗?不会的,又早了,脾性就是这样的。如果真的早到不好意思的话,就说,哎呀,怕堵车呀,提前出来了,结果它又不堵了。

至于赶车,那更是要超量提前了。且不说性格如何如何,人到了这年岁,可不敢把自己赶得像条被追打的狗一样吐着舌头喘气。我有位同事每次出差都最后一个出门,最后一个赶到车站,掐着最后的检票时间进站,还从来没有误过车,真是大将风度,淡定一哥。学不来的。

于是,我就可能会比别人有更多的时间呆在车站。

于是就有了一个人的车站。车站可不是只有一个人,车站的人太多了,逢到高峰,比如节假日,比如民工回乡或返城,或者学生放假或开学,人会多到候车大厅连站的地方也没有。

我就在许许多多的人中间,感受着独自一人的感受。

我坐着,或站着,脚边搁着简单的行装,看或不看眼前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群,因为我知道在我身边,几乎人手一机,不是手提电脑就是平板,没有平板,也一定有手机,前几年还可见MP3.这两年连MP5都已绝迹。

欣赏影视剧,听音乐,发微博刷微信,玩游戏打扑克,也有的抓紧时间在办公,有的发邮件,总之不亦乐乎。

我知道他们在享受着。

我也享受着。

不过我的享受不是来自于电子产品,我一般不带电脑,也没有平板,手机是有的,但基本只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最多就是查一查火车时刻,或者查一查下一次出差的线路以便确定下一次回家的时间。

我其实并不是在看周围的人,此时此刻我应该是目中无人的,我的享受来自于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想,我在我自己的内心享受着自己,相比身边的人,此时此刻的我,享受的是虚无、空白、空洞,享受两眼茫然。就这样。

一个人的车站,还有许多事情可说的。比如吃饭。我喜欢在车站吃饭,如果时间允许,我才不会吃过饭再去车站,相反我会提前出发,留出在车站吃饭的时间,我到永和去点一份套餐,偶而也会开一次洋荤,吃个汉堡,或者二两白菜猪肉馅大娘水饺,哪天方便面馋虫爬出来了,我也会到水炉子上泡一碗面,过个瘾。方便面其实很好吃,只是平时被大家说的,不敢多吃,在车站吃方便面,天经地义地哄哄自己。

开水炉的水很烫,一冲下去,香味就腾起来了,腾起来的可不仅是香味,那也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有一个很大的话题叫做你幸福吗?我也想过这个题目,觉得幸福可能更是一瞬间、片刻间或某一时段,因为它是一种感觉,感觉这东西,那可靠不太住,也坚持不了多久,它可是随来随走的。

在我住处的大门外一侧,有一扇绿色的小门,门非常窄,这是一个火车票代售点,每每走向这里,或经过这里,心里总是倍感温馨温暖,因为在漫长的日子里,那个小门不断地传递出一张又一张让我回家的车票。

幸福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也有的时候,不知为什么忽然就心烦意乱,忽然就情绪不佳,这时候恰好要去参加一个枯燥冗长的会议,进入会场,悄悄地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忽然间的,一下子,心情好起来了,心生欢喜,心生宁静,一切烦恼皆已出窍飘走。感觉就是这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有一个人的车站,就有一个人的会场,一个人的闹市,一个人的世界。

(选自《2014年中国散文精选》,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作者开会总是提前到会场,说明作者有怕迟到爱早到的习惯;而同事掐着时间赶火车,在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提前到站的选择。

B.本文善于联想,比如由感受到方便面吞味的幸福:联想到从住处门外火车票代售点那里感受到的幸福,丰富了幸福的内涵。

C。本文写车站里几乎人手一机,在候车时各自不亦乐乎地做着自己的事,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自我封闭、心灵孤独的忧虑。

D。作者借车站这个特定场所,表达真实而独特的个人生活感受,结尾由车站说到会场、闹市和世界,则赋予这样感受以普遍性。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车站有很多人,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个人的车站”?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阋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目前,微信已经成为人们使用的主要通讯形式。免费是其吸引使用者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国内手机通讯费用一直居高不下,而微信的出现正好迎合了用户的某种需要。微信与其他即时通讯形式最重要的区别之一就在于用户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它使信息的传播主体更加精确。在双方交流过程中,信息仅仅会在双方的移动终端上出现,其他用户无法在自己界面获知。这种私密性特征保证了微信用户在交往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微信用户在交流过程中始终拥有话语权,从而能够主导交流内容及进程。微信传播不仅有即时性的特点,又可以实现差时浏览信息,从而使传播更加便捷自由。用户发送图片和文字信息时,无论对方是否在线。信息都能够到达对方通讯终端上,这就使得多数商家也利用微信进行精准营销。

(摘编自《百度百科》)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微信之父”张小龙表示希望每一个微信月户都尽可能减少使用微信。不知从何时人们的生活基本被微信化了: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

清华大学罗家德教授认为,人们的社交圈是一个包括内核圈、外层圈的分层结构。内核圈是由强关系组成的紧密圈,外层圈是体现弱关系的一般圈。某个手机微信名单可能包括几百人或几十个群,其中也有不认识的人,这就可能使外层圈的交流冲淡内核圈的交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

每天要花数小时看完每一条更新的朋友圈状态,得到的大都是碎片化信息,信息过剩使不少人产生了焦虑。

有时用户在微信群中需要绞尽脑汁提出点新的话题让大家来接,因为他很怕自己变成群聊的“终结者”。可以看出。技术进步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极其脆弱。另外,微信朋友圈也会带来“社交绑架”的隐忧。你必须要对朋友圈的一些人给予回复、点赞、投赞成票等,你不说话或不配合就会显得不太合群,所以只能附和。

(摘编自《微信候症群正在袭来》)材料四

信息,曾经稀缺,并被当成鱼子酱来珍惜;但它现在却跟土豆一样充足,被视作理所当然。在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知识反而成了稀缺品。得到信息,没转化成知识;得到知识,没转化成智慧。大众媒体、熟人社会、话痨、户外广告信息、垃圾短信、闺密、互联网正在谋杀你的工作与私人空间,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的年代里,甄别和利用信息要智商。

现在许多人都患上了严重的信息反应不良与信息焦虑症。你厌恶信息,却又离不开它。你想摆脱信息社会,却被缠缚得越来越紧。我们曾经向往知情权,但更应拥有信息烟尘社会里的不知情权。大多数时候,我们滥用了知情权。我们的内存有限。不是每个人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信息管理与消化系统。谁也不是谁的信息垃圾箱,谁也不是谁的信息垃圾站。

(摘自《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概括介绍徵信作为新型的通讯形式所具有的多种优点,其他的优点都是由免费所派生出来的。

B.材料二表明微信在聊天功能之外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如“滴滴出行”便是其在民生服务方面的贡献。

C.材料三列举了“微信候症群”几种具体的表现.这些现象已经开始引起人们对过度使用微信的担忧。

D、材料四指出信息过剩对人们的危害,渴望得到“不知情权”是人们在信息社会普遍存在的心理焦虑。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微信的私密性特征能够给微信用户带来更多的话语权,从而能使微信用户彼此主导交流的内容及进程。

B.微店、网购和微信红包都应该属于微信的“电商金融”版块,这些功能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C.微信通讯能够冲淡内核圈的交流,此时虽然表面上扩大了人们的联系,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淡化了。

D.害怕变成群聊终结者和担心朋友圈“社交绑架”都是心理脆弱的表现,可见微信群中附和现象严重。

E.微信所传播的信息造成了信息过剩,它扰乱了人们的工作和私人空间,使很多人患上了信息焦虑症。9.任何科技产品都有“双刃剑”的属性,微信作为最近流行的交流形式也不例外,请结合文中内容概括它的这个特点。(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阋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璪,初名琥,字邃明,滁州全椒人,洎之孙也。早孤,鞠于兄环,欲任以官,辞不就。未冠登第,历凤翔法曹、缙云令。

王安石与环善,既得政,将用之,而环已老,乃引璪同编修中书条例,授集贤校理、知谏院、直舍人院。杨绘、刘挚论助役,安石使璪为文诘之,辞,曾布请为之,由是忤安石意。神宗欲命璪知制诰,安石荐用布,以璪同修起居注。自县令至是,才岁余。坐奏事不实,解三职,已而复之。

时建议武学,璪言:“古之太学,舞干习射,受成献功,莫不在焉。文武之才,皆自此出,未闻偏习其一者也。请无问文武之士,一养于太学。”朝廷既复河、陇,欲因势戡定夔、蜀、荆、广诸夷,璪言:“先王务治中国而已。今生财未尽有道,用财未尽有礼,不宜遽及徂征之事。”皆不听。以集贤殿修撰知蔡州,复知谏院兼侍御史知杂事。

卢秉行盐法于东南。操持峻急,一人抵禁,数家为黥徙,且破产以偿告捕,二年中犯者万人。璪条列其状。又言:“行役法以来,最下户亦每岁纳钱,乞度宽羡数均损之,以惠贫弱。”后皆施行。

元丰初,入权度支副使,遂知制诰、知谏院。判国子监,荐蔡卞可为直讲。建增博士弟子员,月书、季考,岁校,以行艺次升,略仿《周官》乡比之法,立斋舍八十二。学官之盛,近代莫比,其议多自璪发之。

详定郊庙奉祀礼文议者多以国朝未尝躬行方泽之礼为非正诏议更制璪请于夏至之日备礼容乐舞以冢宰摄事帝曰在今所宜无以易此卒行其说。为翰林学士,详定官制,以寄禄二十四阶易前日省、寺虚名,而职事名始正。

四年,拜参知政事,改中书侍郎。哲宗立,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徙河南、定州、大名府,进大学士,知扬州以卒。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曰简翼。

(选自《宋史·张璪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详定郊庙奉祀礼文/议者多以国朝未尝躬行方泽之礼为非正/诏议更制/璪请于夏至之日/备礼容乐舞以冢宰/摄事/帝曰/在今所宜/无以易此卒/行其说

B.详定郊庙奉祀礼文/议者多以国朝未尝躬行方泽之礼为非正/诏议更制/璪请于夏至之日/备礼容乐舞/以冢宰摄事/帝曰/在今所宜/无以易此/卒行其说

C.详定郊庙奉祀礼文/议者多以国朝未尝躬行/方泽之礼为非正/诏议更制/璪请于夏至之日/备礼容乐舞以冢宰/摄事/帝曰/在今所宜/无以易此/卒行其说

D.详定郊庙奉祀礼文/议者多以国朝未尝躬行/方泽之礼为非正/诏议更制/璪请于夏至之日/备礼容乐舞/以冢宰摄事/帝曰/在今所宜/无以易此卒/行其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时男女幼年时由父母取字,供长辈呼唤,而名则是成年后才有,供朋友称呼。

B.未冠,意为尚未加冠。古礼,男子年二十而加冠,称弱冠,故未满二十岁为“未冠”。

C.太学,为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正式设立于汉武帝时期,是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D.谥,是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给的称号,包括美谥、平谥、恶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