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完整版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完整版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完整版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完整版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

的预防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1、中风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疾病,很多医务工作者终其一生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不断的探索。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其根本的措施应重视中风病的预防,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2、中医是怎样认识中风病的

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气候骤变或烦劳过度、忧思或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用药不当、跌仆等。而导致体内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中风。

3、中医提倡的预防就是“治未病”吗?

4、

是的,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第一防止得病,第二就是得了病防止加重和复发,这些正好针对了中风病的四个发病特点。

4、中医如何预防的呢?

中医预防与现代预防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现代学者提出健康四基石: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5、中医预防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假养生观念或错误的养生观念被大家所认同,能说一下哪些是错误的吗?

张悟本出版的养生书籍四个月卖掉100万册。究其原因,是百姓有不少饮食健身误区,被“钻了空子”。

误区一: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不会加重动脉硬化。

实际上,每100克植物油含热量900千卡,是苹果的17倍,圆白菜的40倍。每餐植物油转化成的脂肪,得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消耗掉。否则,堆积脂肪,易患各种慢性病。

误区二:牙疼不是病。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本身就是单独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因为牙周炎发病,牙齿松动,咀嚼过程中,细菌和毒素被“囫囵吞枣”,容易造成胆固醇、脂肪等等沉积在血管上。

误区三:早锻炼身体棒。

美国4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55%的脑卒中病人在凌晨4时至中午12时发病,晚上8时至12时的发病率只占5%;心肌梗塞也高发于早晨6时至9时。因为,这个时段人体血液比较黏稠,又是人血压的高潮时段,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突发。

误区四补品就是贵的好?

粗茶淡饭最养人。很多长寿者面色红润,精神十足,吃的就是粗茶淡饭。

误区五一个方法治百病

比如“绿豆治百病,明显经不起实践考验。”各种类型的“假养生”都倾向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宣称一个方法包治百病。这往往迎合大众心理:有病在身,希望用简单又便宜的方法,“药到病除”。

去年12月份,卫生部公布的国民健康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对于慢性病预防,100个人中仅有5人掌握慢性病的预防素养。所以,强身健体急需科学素养。人们要树立一些科学的、常识性的中医、西医理念,才能看清纷繁复杂的“假科学”背后夹着并不深奥的“小尾巴”。

如何真养生、真保健?

第一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调整自己现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先想想过去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么处理的,结果如何,整理出来,才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老了不能过分自信,还是要关爱身体。

“我特别爱运动,平时经常爬山。我以前住8楼,20年来坚持不乘电梯。常有人善意地提醒我注意保护关节,但我很自信,觉得自己的关节没问题,结果最近关节开始不适了。”

第二句:通过看书、读报、交流等途径学习别人的经验,然后再去实践。

人一定要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积极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文娱、旅游等活动。老年人必须走出小环境,进入大自然,加强与环境和人的交流对健康极有好处。

第三句:自我改变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

人的很多习惯是一辈子养成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解决。从理论认识到实践有距离,但要坚持下去。

另外,凡事不可以要求过高,不要提出不切实际的目标,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对已经拥有的东西要满足,别老觉得自己啥也不行

6、中医是怎样指导合理膳食的

中医特别注重调理脾胃,饮食均衡。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日常饮食应配合每个人脾胃的功能强弱的特点,选择相应的食品,做到既增加营养,增补正气,但又不可恣意进食,务求适中。忌过饱;饮食不节,饮食过量(暴饮暴食)或过食膏梁厚味,肥甘食物,烟酒辛辣刺激食物,饥饱失宜会令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闭阻血脉而发中风。现代医学研究超重的体重是导致中风的独立高危因素。俗话说“若要身体安,三份饥和寒”,七八分饱很重要。合理饮食,做到荤素、粗细搭配得当,忌偏食和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可以令你不胖也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凝度不粘也不稀。7、中医对日常起居的要求是什么?

中医要求起居得宜,顺应四时。就是按照季节的特点安排起居活动,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使人体的脏腑功能活动正常,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健康无病。

比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是四季气候转换的正常规律,人类为了在气候复杂变化的过程中不至于发病,也随之以不同的生理功能和养生方法适应之。“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秋三月,此为容平;冬三月,此谓闭藏。”中医养生就是根据四季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案:春天天气转暖,植物都长出了嫩芽,此时人也一样,气血经肝气的疏调渐走于外,对于体质较差的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因肝血外行而使肝血不足,因而容易出现春困,春天可服一些补养肝血、疏调气机的中药,如生地、白芍、当归、枸杞、柴胡、麦芽等中药组成的方剂。

夏天热盛,万物繁茂。中医强调要保持情绪平稳,不要使情志过激,以保持心神的饱满。如果暑热过盛,汗出过多,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可服用生脉饮,可服用生脉饮方用人参、麦冬、五味子。人参补养心气、麦冬清心养阴、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亦可用黄芪、生石膏为方为方,五味子固摄心气,以益气养心,生津止渴。亦可用黄芪、生石膏为方,黄芪补气升阳,气升阳,生石膏清热解暑生津。以补气清暑。夏天一定要多喝水,要主动喝水,及时补充盐分,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做到这点。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28度为好,以不热为度,并且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中。

秋季养生秋高气爽,湿气减少,气候变燥。树木因此枯黄落叶,保持津液养护自身,等待冬天的到来。人体也要将津精收敛,以养内脏。此时适宜吃些养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口鼻干燥、皮肤干燥等表现,应在饮食方面进行调节,多食用滋润的食物,多喝粥,如百合粥、杏仁粥、贝母粥等。百合,麦冬,黄精,玉竹。大家都知道秋天多吃梨或梨膏。生津止渴,润肺、止咳。

冬季进补,草木凋零,水寒成冰,大地龟裂,树木已成枯枝,许多动物也已入穴冬眠,不见阳光。人地此时也顺应天地闭藏之势,应早睡晚起,待日出而活动。中医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季这个藏的季节,我们可顺势而为,适当地补养肾精,女性可服用一些补肾养血之品,如阿胶、当归、枸杞、核桃仁等等,特别是到了更年期的妇女,在冬季更要重视补养肾精。男性肾气弱者,冬冬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龟板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药,季可服鹿茸、枸杞、核桃仁、龟板等,也可服用一些成药,常见的有桂附地黄六味地黄丸等。冬天也可以多吃点羊肉。

7、怎样睡眠对预防中风有作用呢?

中老年人由于气血渐不足,睡眠逐渐减少,需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对预防中风很重要,故须掌握睡眠的宜忌。

在睡眠方面,中老年人应掌握每日在 6-7小时的睡眠时间,什么时间睡,按照所需习惯适当地安排好,但晚上最好不要超过12时后。

睡前禁忌:睡前不宜饱食,饥饿或大量饮水,浓茶咖啡等饮料。

睡中禁忌:寝卧忌当风、对灯光。睡卧时头不宜对门窗风口,亦不可将头

部对着空调的出风口。

醒后禁忌:古人认为:“早起者多高寿”,故醒后忌恋床不起。最不宜在夏季晚起,使人精神不振,四肢昏沉。

起床要当心:醒透再走,改变体位时动作缓慢,防止体位改变引起头晕、血压增高,防跌仆碰撞。

忌寒冷:寒冷能使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脑出血诱发,故寒冷季节注意保暖,年老在清晨、晚间气候最低时出门一定注意保暖。

8、很多中风病人是在大便时发病的吗?

是的。便秘的人,大便时往往过度用力而使腹压增加,心率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可导致大便时脑出血。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的一定要保持大便畅通。

9、如何避免劳逸过度呢?

劳逸过度:包括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两个方面。过度劳累,又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劳过度三个方面。劳力过度即体力透支过度,劳神过度即思虑太过,房劳过度,即过于频繁的性生活。有部份中风病人的发病往往是在过度疲劳后发生的。

过度安逸,指的懒,身体懒、思想懒,这些都可以使气血不畅,精神不振,体重增加等等。

10 调摄精神;

中医学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例如怒伤肝,就会出现突然昏倒,或面红耳赤,呕血等中风发生。

有学者提出,心态平衡比一切健康长寿秘方都顶用。所谓心态平衡是指自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最成功的健康。不但可以防止中风,对于肿瘤等也可以和平共处。

11、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健康的第二大基石,就是适量运动,运动的项目很多,选择适合自己年龄体质的运动,中老年人运动记住三个原则,有恒,持之以恒;有序,循序渐进;有度,适量运动。防止中风发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功法在预防

中风病中有独特的作用,而且治疗作用明显。美国研究太极拳在中风病中的治疗作用。

12、可供预防的中药和食疗方

可选用的中药有:杜仲、田七、山楂、丹参、葛根、何首乌、决明子等。

可选用的食物有:芹菜、黑木耳、西瓜、绿豆、红柿、海蜇、昆布、海带、绿茶等。

可选用的食疗方有:

杞菊饮【组成】枸杞子 30克菊花 10克

【制作】两药煎水代茶。

【适应症】滋阴补肾,疏风清肝,适用于血压偏高,头晕目眩。

山楂降脂汤【组成】生山楂 15-30 克

【制作】水煎服,分 2 次服,每日一剂,连服 3-6 周。

【适应症】有明显降血脂作用。

【注意】有胃酸过多者或有溃疡病者慎服。

双耳羹【组成】白木耳 3钱黑木耳 3钱冰糖适量

【制作】将黑、白木耳洗净温水浸泡 1 小时。放炖盅内,加入冰糖及适量清水,隔水文火炖 1-2 小时。吃木耳喝汤,每日 1 小碗。

【适应证】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功效】活血通脉,养血滋阴。

【注意】平日大便稀者不宜,患感冒者不宜。

海带木耳瘦肉

【组成】海带 6钱黑木耳 6钱猪瘦肉 2两盐及淀粉适量

【制作】将海带、黑木耳泡发,洗净,切丝;猪瘦肉切成丝,用淀粉拌好,与海带、黑木耳丝一同入锅煮熟,加入盐和淀粉,搅匀即成。佐餐食用,每日

1-2 次,可长期食用。

【适应证】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者。

【功效】活血通脉,降脂减肥。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稀者不宜。

菊花山楂决明茶【组成】菊花 1钱生山楂 5钱草决明 5钱

【制作】三味共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好杯盖浸泡30分钟。或三味加水稍煎。每日一次,宜饭后饮用为佳。

【适应证】高血压、高胆固醇患者。

【功效】消积滞,助消化,行气散瘀,降压消脂。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孕妇慎服。

14、预防中风的穴位有哪些?

头部、颈部、手部、足部的所有穴位都可以,可以重点按摩以下穴位:百会、四神聪、项七针、曲池、手三里、外关、劳宫、十宣;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下肢的委中、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三阴交、太溪、太冲等。如果穴位记不清楚,身上的压痛点就是最好的保健穴位,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 的预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从中医养生角度谈中风的预防 1、中风病预防的重要性 中风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一直被我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重大疾病,很多医务工作者终其一生对本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不断的探索。降低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其根本的措施应重视中风病的预防,避免和控制导致中风发生的各种危险因素。 2、中医是怎样认识中风病的 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气候骤变或烦劳过度、忧思或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用药不当、跌仆等。而导致体内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风内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而中风。 3、中医提倡的预防就是“治未病”吗 是的,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所谓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的内容。就是第一防止得病,第二就是得了病防止加重和复发,这些正好针对了中风病的四个发病特点。 4、中医如何预防的呢 中医预防与现代预防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的。现代学者提出健康四基石:1)合理膳食;2)适量运动;3)戒烟限酒;4)心理平衡。 5、中医预防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现在有很多假养生观念或错误的养生观念被大家所认同,能说一下哪些是错误的吗 张悟本出版的养生书籍四个月卖掉100万册。究其原因,是百姓有不少饮食健身误区,被“钻了空子”。 误区一:吃植物油,不吃动物油,不会加重动脉硬化。 实际上,每100克植物油含热量900千卡,是苹果的17倍,圆白菜的40倍。每餐植物油转化成的脂肪,得慢跑一个小时才能消耗掉。否则,堆积脂肪,易患各种慢性病。 误区二:牙疼不是病。 国际最新研究发现,牙周炎本身就是单独的心脑血管病发病因素。因为牙周炎发病,牙齿松动,咀嚼过程中,细菌和毒素被“囫囵吞枣”,容易造成胆固醇、脂肪等等沉积在血管上。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1.哮病与喘证,支饮的鉴别 2.实喘与虚喘如何鉴别 3.肺胀与咳嗽的鉴别 4.肺胀与喘证,哮病的区别和联系 5.肺痨与虚劳的鉴别 6.肺痨的临床特点 7.肺痿与肺痈肺痨的关系 8.眩晕与中风,厥证的鉴别 9.试述你对无痰不作眩的理解 10.简述内经对眩晕病机的认识 11.试述脾胃损伤而致眩晕的主要机理 12.中风与痫病,厥证,痉病的鉴别 13.如何辨别中风闭,脱证 14.中风中经络与中脏腑有何不同 15.请用六个字概括中风的病机特点 16.简述中风的临床特征 17.不寐:为什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18.简述痫病与中风的鉴别 19.癫证与狂病,痫病的区别(癫,狂,痫) 20.癫证与痴呆的区别 21.胸痹与悬饮,真心痛如何鉴别 22.如何辨别寒邪犯胃与脾胃虚寒 23.怎样理解胃痛通则不痛的治疗原则 24.胃痛和胃痞如何鉴别 25.痞满与鼓胀如何鉴别 26.如何判断胃痛虚实 27.如何辨别外邪犯胃和脾胃阳虚之呕吐 28.临床上怎样通过辨别病人的呕吐物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29.如何辨别呃逆虚实 30.如何辨别噎膈与梅核气 31.如何判断腹痛的虚实 32.如何辨别腹痛与胃痛 33.怎样鉴别腹痛的寒热虚是,在气在血以及脏腑病位 34.如何辨别泄泻与痢疾 35.如何判断泄泻的寒热虚实 36.痛泻要方适用于何种泄泻,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37.为什么说脾虚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 38.感受外邪导致便秘的病机是什么 39.泄泻与痢疾有何不同 40.泄泻与霍乱有何区别 41.临床怎样辨别痢疾的虚实 42.试述痢疾为何以湿热痢为本 43.黄疸和黄胖如何鉴别

44.如何辨别阴黄与阳黄 45.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相互转化(区别) 46.胁痛如何辨虚实 47.胁痛与悬饮如何鉴别 48.头痛与真头痛如何鉴别 49.头痛如何辨别外感与内伤 50.如何辨积与聚的不同 51.如何辨别积聚之虚实 52.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53.为什么说鼓胀的病机重点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 54.如何辨别疟疾与内伤发热 55.阳水与阴水如何鉴别 56.临床辨证如何判断水肿的病位 57.水肿常用的五种治疗方法 58.血淋与尿血有何区别 59.如何鉴别淋证与癃闭 60.为什么说六气之中以气郁为先 6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如何鉴别 62.郁证脏躁与癫证如何鉴别 63.何为血证 64.咳血与吐血如何鉴别 65.血证的预后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66.如何鉴别尿血与血淋 67.何为脱汗,战汗,黄汗 68.简述消渴与瘿病的区别 69.消渴病的诊断依据 70.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如何鉴别 71.简述虚劳与肺痨的联系与区别 72.简述气虚与阳虚的区别于联系 73.在治疗虚劳血虚时,除用补血方法外,常配伍补气药,为什么 74.肥胖与黄疸,水肿病鉴别 75.简述厥证与中风的鉴别要点 76.血虚厥证的病机是什么 77.何谓痰饮,广义痰饮包括哪几种 78.悬饮与胸痹均以胸痛为必见之证,如何鉴别 79.溢饮的辨证论治 80.如何将悬饮与胸痹相区别 81.如何将溢饮与风水证相互区别 82.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和痰瘀痹阻的临床特征如何 83.痹症与痿证的鉴别 84.痉证与痫证如何鉴别 85.治痿独取阳明的含义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86.肺热津伤为什么可以导致痿证 87.颤震与瘛瘲如何鉴别

中风病针灸治疗

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一、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热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疗: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滋养肝肾。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辅以太阳、少阳经穴,针、灸并用;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可刺双侧,先刺健侧,后刺患侧。即“补健侧,泻患侧”的疗法。 主穴:上肢:背面、曲池、手三里、外关、灵骨、大白(倒马针对侧)下肢:环跳、阳陵泉、侧三里、侧下三里、解溪、火主穴。 配穴:除上述穴位外,半身不遂迁延日久还可取患侧井穴点刺出血。 刺血:上肢:大椎、肩峰、尺泽、后溪;下肢:三金穴、委中、侧三里。治风宜治血,血行风自灭。 水针:红花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混合注射,每次两组主穴,分别取2—5个穴位,配穴据症取2—3个穴位。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主穴:上肢:肩中穴、手五里、尺泽、阳池、对侧重子、重仙穴。 下肢:髀关、驷马上穴、驷马下穴、通关、通肾、肾关、人皇、光明、太冲。配穴:上肢加刺大椎、肩髃、臂臑、阳溪。 下肢加刺天皇、地机、地皇、四花下穴。 刺血:配穴可做刺络疗法,病侧刺络效果好,当健侧关节部位屈曲拘挛者,可加刺

其局部腧穴,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叩刺患部。 方义:风病多犯阳经,阳主动,肢体活动障碍其病在阳,故本方取手足三阳经穴,又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故以阳明经穴为主,阳明经气血通畅,肢体活动功能易于回复;半身不遂迁延日久,患侧肢体容易出现筋肉萎缩或强直拘紧,根据经络循环路线的不同,分取手足阳明经的穴位,目的在于调和经脉,疏通气血。 二、中脏腑 1、闭证 症状:突然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阳闭:面赤鼻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滑,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则:平肝熄风,清心豁痰,醒脑开窍。取督脉和十二井穴为主辅以手足厥阴,足阳明三经穴位。 取穴:主穴素髎、人中、十二井穴、太冲、四花中、手解穴、 配穴:牙关禁闭配下关、颊车;两手握固配灵骨、大白;语音不利配天突、上廉泉。 刺血:十二井点刺放血,或向上斜刺;耳尖放血。 方义:本方组穴有平肝熄风,清泻火热,豁痰开窍之功。阳闭或阴闭症乃因肝阳暴涨,气血上冲夹杂痰火、痰湿,闭阻清窍所致。取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以清心泻热,豁痰开窍。人中是督脉的要穴,有调和督脉气血,启闭开窍之功,肝脉上达巅顶,泻肝经的原穴太冲,以镇肝降逆,潜阳熄风,脾胃失和,运化失职,痰浊内生,取阳明经的四花中穴,以调理脾胃,除湿化痰,取手厥阴心包之荣,手解穴,以清心泻热。 2、脱证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

中医优势病种治疗难点分析(眩晕、中风)

一、中风(脑梗死)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1.难点分析 脑梗死属于中医“中风”病的范畴,临床上以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艰涩等为主症。目前,对脑梗死的治疗,单纯中医或西医均有局限性。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病因病机是在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上,在情绪变化、活动、寒冷等因素诱发下,导致大脑局部血运障碍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治疗主要从重建血供、抗炎、神经元保护三方面进行干预。药物主要有溶栓剂抗凝剂、抗炎剂、自由基清除剂、神经元保护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副作用、疗效一般等影响应用。 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目前多认为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导致淤血阻滞、痰热内蕴,或肝阳化风、血随气逆,导致脑脉闭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扑不遂,发为中风。病机归纳起来不外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证,气血逆乱。中风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脑梗死的中医药治疗也具有局限性,如:对于如何使脑梗死灶迅速在通、以减轻缺氧缺血对于脑组织的损害,中医药也力不从心。 据有关资料统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能够接受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也只有4%-6%。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发病时间窗的限制,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影响。在我国,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就更少。因此u,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的治疗在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 1.1脑梗死急性期 1.1.1西医指南的尴尬:假设某患者入院时间超过6小时,急查纤维蛋白原不高或偏低,无心脏病史,无低灌注,似乎除了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没有什么可以治疗的。目前,在国内活血化瘀的中成药针剂广泛的运用于脑梗死患者,疗效是可以感受的到的,但是中医药的询证医学证据一直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一块短板。规范化的临床观察评价是非常必要的。还有就是中药疗效的评价。 1.1.2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多存在脑水肿的温柔,脑水肿往往是导致脑疝等恶性后果的主要原因,西医固然可以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脱水药,但该类药物的心肾毒副作用常会限制其在老年患者身上的使用,还有对于肾衰竭患者,西医除了透析治疗并无更多良策,而中医理论有可能通过活血利水、通府逐水等手段改善患者脑水肿;或中西医结合,减少甘露醇等脱水剂的用量,以期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但目前有关中医药抗脑水肿研究并不多。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得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1、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 3)注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得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况、? 时处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3、给药护理?

3)及时记录服至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得逆顺变化。? 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得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4、饮食护理? 水果为主。?2)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5、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得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6、临证(症)施护?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得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得变化,

中风发作前有10个预兆

中风发作前有10个预兆,记住能救命! 我国现有700万脑中风患者,发病率逐年升高,呈年轻化趋势,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中风,每21秒就有1人死于脑中风。 什么是脑中风? 脑中风,英语叫Stroke,意思为突然来临、突然发作。在中国也叫“脑卒中”,俗称“中风”。因其发病以后,常可以导致病人出现肢体的感觉和运动障碍,所以在民间也叫“半身不遂”。脑中风是因为脑血管的破裂或堵塞,影响了供血区域的脑组织,使其坏死而丧失功能。大脑是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如果中断血流而缺氧超过5分钟,就可以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丧失语言、逻辑分析、时间感等功能。 为什么冬季是脑血管疾病的最高发季节? 冬季脑血管的发病率是平时的2倍,因为在低温状态下,外周血管收缩,从而使血管阻力及血压凑然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脑中风的发作机会就会加大。所以在这个季节,一旦出现中风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不要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脑中风有哪些前兆呢? ?眩晕,特别是突然自觉头晕目眩,几秒钟后恢复常态,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 ?面部、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尤其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上且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脑动脉硬化等疾病史的中老年人,应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风发生。

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这种现象往往突然发生,短的时候,一二十秒就可以过去,长的时候,十几分钟乃至数小时才能恢复正常。恢复之后,患者不留任何后遗症,这是脑缺血发生的前兆。 ?突然健忘,如果对从前的事情完全忘记,但是在数小时之后又有所好转,在遗忘的时候内心恐惧局促不安,要考虑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前兆。 ?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如果高血压患者,突然出现严重的头痛、头晕,伴有呕吐,要高度怀疑脑血管疾病,这个时候应该立即测量一下血压。 ?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而容易发生跌跤,也是一种中风先兆症状,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商衰退,均与脑缺血相关,可能是中风前兆。 ?经常呛咳,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的出现呛咳,这也是很多人脑溢血的先兆。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 ?整天昏昏欲睡—嗜睡状态,一些人在脑溢血发病前都会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精神很好的白天也睡意明显,非常疲惫、睡不够的感觉。 脑中风患者发病后的3至4小时是“黄金抢救期”,及时救治尤为重要。如果出现脑中风的各种前兆,不建议私自用药,家属应准确地记好患者的发病时间,做好病人的安慰工作,然后快速打120或999,快速转运到医院,交给专业医生进行后一步的处理。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诊疗及健康教育

中风病的中医特色诊疗和健康教育 “中风”是一类疾病的统称。这类疾病发病急骤,以突然间昏倒在地、不省人事,或突然间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中风最常见的病症就是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以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者中医称之为半身不遂,俗称“偏瘫”。 一、高发人群 1、高血压:是引起中风危险因素,80%的中风病人有高血压病史。 2、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常同时伴有高血压病史。 3、糖尿病:约有10—30%的中风病人患有糖尿病。 4、脑动脉硬化:是中风发生的基础。 5、其他:颈椎病、妊娠分娩、年龄、性别、肥胖、吸烟与饮酒、性情急躁、气候与季节等都是危险因素。 二、预防保健 1、控制高血压定期测量血压保持平稳。最好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2、要保持情绪的平稳,稍作或者不做易引起情绪激动地事,如打牌,搓麻将。 3、饮食必须清淡,戒烟限酒,保持大便通畅。 4、适量运动,如打太极拳、五禽戏、散步等。 5、限盐:每日食盐量应该控制在6克以下。 6、注意中风先兆: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伴有血压升高、波动、头痛头晕、手脚麻木无力等症状,发现后要尽早的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三、中医特色诊疗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不但方法多样,而且疗效较好,具有显著的优势与特色。在西医及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加用中医药疗法能显著提高疗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风火上扰证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羚角钩藤汤加减。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牛黄清心丸等。 2.痰瘀阻络证 推荐方药:化痰通络方加减、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中成药:中风

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欣麦通胶囊等。 3.痰热腑实证 推荐方药:①星蒌承气汤加减、大承气汤加减。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4.阴虚风动证 推荐方药:育阴通络汤加减、镇肝熄风汤加减。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5.气虚血瘀证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安胶囊、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二)针灸治疗 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症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腹针、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早期介入针灸治疗,病情稳定后3-7天开始,坚持时间要长,一般在中风病的前六个月都应坚持针灸康复治疗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辩证属于热证者,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等。(四)熏洗疗法 中风病(脑梗死)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偏瘫手部或同时见到偏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肿而非肿。可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予活血通络的中药为主加减局部熏洗患肢,每日1-2次或隔日1次。(五)推拿治疗 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身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六)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可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物理治疗、香疗法、蜡疗法、水

(完整版)中风病中医辩证论治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合并症多及治愈率低的“四高一低”的特点。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该病的优势。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病(中风)的论述 祖国医学将脑血管疾病多称为“中风”。中风为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证见多端,犹如自然界风性之善行数变,故前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对于中风病的治疗及预防,历代医家均极为重视。通过长期医疗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独特的医疗优势。 一、中风病的发展源流 祖国医学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经过了长期的临床实践。多认为发生中风病,系指患者真阴素亏,正气不足,或五志过极,或高梁厚味。或尺牍思劳过度,以致心肝火炽,内风旋动,气逆血菀于上,痰浊蒙闭清窍,表现为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蹇涩或失语;或不经昏仆,仅以歪僻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脑病。因本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自然界

之风邪特性相似,故古人以此类比,名日中风。 历经几千年,经过无数医家的实践和钻研,对中风之病因病机病位的论述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之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下虚上实,以肝、脾、肾虚为本,风火痰瘀为标,病位在脑,但与五脏有关。形成了祖国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二、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的发生,不外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主要因素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兼之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室劳累,或外邪侵袭等因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经脉痹阻,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暴涨,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络,蒙闭清窍而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而发中风。 (一)内因 内因在中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已为临床实践所反复证实。 (1)情志失调 情志即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情志是机体对外界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使人致病。只有长期情志变化刺激,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中风的发病。 七情中,又惟忧思郁怒为最甚。

心得体会:“中风”的识别与救治

心得体会:“中风”的识别与救治 一、关于FAST FAST是用于中风(脑卒中)的快速识别和处理。FAST这四个字母是四个单 词的首写。F:face面部下垂(让其微笑一下,观察面部有无歪斜);A: arm手 臂下垂(要求其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无力垂落);S:speech说话含糊(跟其对 话,听听是否口齿清楚);T: time快速反应。 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在40岁以上人群中,患脑卒中的年龄在65岁以下者占了近50%,中国人的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人提前了10年。 二、FAST原则(10秒钟快速识别中风) 了解中风关键症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中风以突然晕倒昏迷,导致半身不遂,语言失语,口吞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医学界把它同冠 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如果中风症状暂时消失,也应到医院接受相关检查。FAST对主要中风症状能 识别90%。其他中风症状还需注意。如:半身麻木或无力;视觉突然消失;头昏眼花;语言交流障碍,说不出话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出现身体平衡和协调问题;吞咽困难;突发严重头疼,特别同时伴有脖子僵硬;严重时发生昏迷。 在等待救治时,如果症状消失,也应到医院进行检查,因症状消失,说明已 发生TIA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小中风。 三、关于中风的十个事实 中风后,应在1个小时内给于治疗,如不能,死亡风险达22% ;寒冷的冬季和乍暖还寒的春季,是脑卒中的高发期;大约三分之一的脑卒中幸存者一年后要依赖他人。统计数据证明,脑卒中是痴呆的第二大原因;55岁发病率明显增加, 每增加10岁,脑卒中的机率增加1倍;男性高于女性,父母双方如有脑卒中,子女发病风险增加2—4倍;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

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指南

中医科中风病脑梗死中 医诊疗指南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共识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 (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3)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4)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中脏腑 (1)痰热内闭证 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或选用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痰蒙清窍证 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茹、甘草、生姜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元气败脱证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中医完整病历中风2

新建县xxxxx院 入院记录 姓名:x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入院日期:2012年03月21日9时 年龄:68岁记录日期:2012年03月21日11时 婚姻:已婚发病节气:春分第二天 职业:无病史陈述者:本人可靠 民族:汉住址:新建县xxxxx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月 现病史: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本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吸烟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2岁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 T :℃P :85次/分R:21次/分BP: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脑卒中预兆与预防

脑卒中的预兆与预防 脑卒中即是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管阻塞或爆裂,令脑组织不能得到充分的养料和氧气,引起神经细胞坏死,产生各种神经症状与体征。分脑梗死(塞)和脑出血。脑卒中的高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越来越严重的威胁人类的健康,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五大预兆 ①突然的半边身或面部或手脚感麻痹、无力、剌痛; ②口齿不清、说话模糊、饮水呛咳、理解力出现问题; ③双眼或其中一只眼突然出现视力问题; ④突然行动困难、晕眩、身体失去平衡; ⑤突发性的剧烈头痛 中风高危因素 血压高:七成的中风病人有血压高 性别:男性中风机会比女性高 年龄:55岁以上,中风的机会增加 家庭历史:近亲有中风历史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风机会比常人高2倍 心脏病:心脏病患者比较容易中风,尤其是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士 吸烟:长期吸烟较容易血管硬化 酗酒:过量的酒精,中风的机会会大增 血脂过高:若兼患有心肌栓塞的人士,中风机会也较高

压力/肥胖:有压力或肥胖的人士易患血压高、糖尿病、心脏病,则中风机会自然提高 中风高危季节 秋末、冬季及初春时份,较其他季节更易发生中风,因为这段时间气温较低,血管收缩使血压上升,有高血压人士因血压突然上升而出现脑出血的机会便增高。 脑卒中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即防止或减少发病的预防。包括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非药物预防主要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及其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风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饮食上要控制高脂肪、高盐食物及大量甜食的摄入,避免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生;其次要戒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适量的体育运动锻炼等。另一种方式是药物预防。目前,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药物主要是阿司匹林。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被广泛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患者的日常预防中。2010中国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专家共识,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作为一级预防治疗措施。另外应积极治疗高血压病、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房颤、心脏瓣膜病、及大动脉斑块形成预防脑栓塞等。 急救篇

中风病预防与治疗

一、对脑梗塞认识 主要指脑血管的阻塞引起肢体活动障碍如偏瘫、麻木无力、言语不清,说话不流利,头晕、头痛,智能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甚至痴呆等。 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少,给社会、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二、脑梗塞治疗 由于科学的飞速发展,现代CT/MR的普遍应用,脑梗塞的诊断并不困难。早期治疗可血管内治疗,如血管内取栓,溶栓,放支架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脑细胞营养、代谢剂。 三、脑梗塞康复 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康复治疗 四、脑梗塞预防 (一)认识中风病先兆 中风突发前的14大前兆信号 临床实践证明,抢救脑中风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之内。中风突然发生,若仔细观察,在发病前往往会出现一些预兆。那么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准确地辨识中风的症兆呢? 1.哈欠连绵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 2.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3.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这是由于大脑皮层供血不足,影响了语言中枢。 4.让病人笑一下或是吐一下舌头,观察病人的嘴巴和舌头,看看是否有口角歪斜,伸舌向左或右偏。因为有些中风患者都会有嘴歪或是伸舌歪斜的症状。 5.让病人说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连贯,若出现口齿不清或失语等情况就要引起注意。还可以让病人喝口水,观察是否有呛水出现,因为通常情况下,部分中风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反射障碍。

6.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7.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8.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 9.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10.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无力、嘴歪、流口水。这是由于大脑供血不足,使大脑支配躯干的神经通路受损。 11.可以让患者举起双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肢体乏力、麻木等状况,就要引起警觉。即使是短暂脑缺血发作(又名TIA),患者出现单侧肢体乏力、麻木,24小时内又恢复知觉,也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也是中风的一种症兆。 12.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稳这是由于小脑供血不足,影响其平衡功能。上述预兆可以是暂时性的,过些时候就消失,也可能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 13.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头痛由间断性变为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这常是由于动脉内压力突然升高,使血管壁痛觉感受器受刺激所致。这可能是脑出血的讯号,应特别注意。 1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这是由于大脑缺氧所导致的。 一旦发现患者有上述症状中的任何一项,家属都要警惕脑中风的危险,应立即送往医院及时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杨医生提醒广大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人群,平时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寒冷时不宜早起锻炼身体,不宜吹寒风。 (二)、控制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 调查统计资料表明下列6种人比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小中风应特别注意:

中医内科学-中风病教案

滨州医学院教案 (理论课用) 课程名称 中医内科学 授课教师 李史清 职称 主治医师 授课对象 专业:中医内科学2007年级中医班(组) 授课时间 2013 年11月18 日4-6 节 计划学时 3 授课课题:中风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中风病的病因病机,掌握中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掌握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治则方案。

教学重点、难点:中风病的诊断、辨证以及中风病的治疗 教学法: 课堂讲述和讲解为主,结合图片演示 教学手段、用具:幻灯 教学内容提要、步骤及时间分配: 一、定义和概念(5分钟) 指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相当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相似。二、病因病机(10分钟) 其病因病机与年老体衰、阳气不足、五志所伤、气滞血瘀、劳倦伤脾、痰浊化生、血脉凝滞等因素相关。本病其位在脑,与心、肾、肝、脾有关,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 三、临床表现(5分钟) 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多急性起病,

好发年龄以40岁以上多见。 四、辅助检查(10分钟) 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 五、诊断(5分钟) 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眼底检查、颅脑CT、MRI等检查,一般可确立诊断。 五、鉴别诊断(5分钟) 中风病与口僻 中风病与痫病 中风病与厥病 五、辨证论治(25分钟) 治则:急则治其标,治疗以祛邪为主。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固阳。 各型中风病的辨证特点及治疗。熟记各型的代表方药。 六、西医治疗(5分钟) 及早治疗,及早住院,并加强住院前的急救处理,治疗重点是防止梗死扩大,急性期的治疗首先应尽早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使脑血流达到缺血阈值以上,阻止缺血性损害的发展;三项基本原则即管理血压、适当处理脑水肿、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七、病例分析(5分钟) 1、本病中医诊断和辨证治疗是什么? 2、需要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是什么? 八、小结(5分钟) 课堂教学内容简要小结。 思考题:一、中风病急性期的主要病机及其证候特征是什么? 二、临床上如何正确运用化痰通腑法?

浅谈中风先兆和预防

浅谈中风先兆和预防 发表时间:2010-04-29T01:35:39.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杨井川1 关忠新2 [导读] 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属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杨井川1 关忠新2 (1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 151300;2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局职工医院 153000)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4-0266-01 【关键词】中风先兆症状中风预防 中风主要表现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属现代医学急性脑血管病范畴。具有发病率高、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后遗症重等特点。故易中风患者的早期防治,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1 中风的先兆症状 祖国医学对中风先兆证有较早、较系统的认识,元代著名医家朱丹溪曾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明代医家李用粹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清代名医王清任对中风先兆描述最为详尽,他记录了中风34种先兆征象,并提醒人们不要因为无明显症状而疏忽:“因不痛不痒,无寒元热,无碍饮食起居,人最易于疏忽。” 综合历代医家论述及临床观察,中风先兆证系指中风发生前的一两年间,间断出现的轻中度眩晕、耳鸣、头痛、肢体麻木、不知痛痒,肌肉瞤动,或出现一时性语言不利,神志恍惚等证候,多见于中老年人。这些症状一般较轻,其特点是大多发作时间短暂,可重复发作,不经治疗亦可自行消失,往往不易引起重视。 2 中风的预防 中风的预防是一项包括许多环节在内的综合预防,分药物预防和非药物预防两类。药物预防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中风易患者的防治。非药物性预防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2.1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的防治这三大疾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最为危险。据报道,约80%以上的中风患者都源于高血压病。大量实践表明,长期把高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仅可以减少因高血压对心血管的损害,而且可以明显减少发生中风的可能。因此,高血压病人必须坚持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治疗。其治疗途径包括降压药、中医中药等。此外控制肥胖、低盐低脂饮食、适量休育锻炼等对高血压的控制也很有裨益。 2.2警惕中风的先兆症状中风先兆证的出现,预示着短期内有发生中风的可能,故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早治疗,以避免、推迟中风的发生,或减轻中风的病情,化险为夷。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中风易患者,往往中风前没有任何先兆征象。所以高血压或动脉硬化、心脏病、血脂高、糖尿病等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查和治疗,一有问题及早处理,以防患于未然。 2.3消除中风诱发因素中风诱发因素有很多,如情绪激动,劳累过度,暴饮暴食、酗酒等。这些中风诱发因素的防范,对预防中风有很重要意义。 2.4科学健身法长期、合理、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压、血脂、防止肥胖等作用,其好处有时可超过药物。故科学健身法在预防中风方面也有极其重要作用。

中风病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

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证候诊断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痰瘀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应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后遗症期则以扶正固本为主。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

中风的前兆

中风的前兆 中风虽来势急骤,但在发病之前,也是有一个病理演变过程的,其中有一个脑循环轻度失调,但又可以恢复的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各种先兆症状,常在中风发生前数分钟至数天内出现,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1)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头痛的形式和感觉与往日不一样,程度加重并变成持续性,有时固定在某一部位,这是血压波动或脑血管痉挛的表现,往往是出血性脑中风的先兆。 (2)各种运动障碍:如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在走路时虽末遇路障,意识也清楚,可却突然跌倒在地,或者自己想走在路中央,但却不自主歪向路边出现行走不稳症;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吞咽困难、呛咳;口嘴歪斜、流涎。另有一种称为“一个半综合征”,也是脑中风初期颇多见的症状,其表现为一侧眼球既不能上下转动又不能向左右旋展,另侧眼球除向外侧移动外,对其他方向亦不能旋转,其机理是由于一只半眼睛的眼外肌肉不能运动所致。 (3)感觉障碍: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鸡、听力下降,一过性视力模糊或失明。 (4)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如变得孤僻寡言,抑郁焦虑或急躁多语,丧失正常的理解判断力无故发笑或哭泪,且难以自制,有时突然见到熟人明知是谁,却喊不出名字,甚至连日常用品也叫不出,整天昏昏欲睡。后三种表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反复发作或逐渐加重,常常是缺血性中风的先兆。 一旦发现周人的人,或者家人出应相同的症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不要过度紧张惊慌。首先要保持安静,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最好请医生出诊,否则应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是生命,越早越好. “小中风”是中风的前兆 2009-08-12 16:07 随着闷热天气的出现,老年中风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最常出现,由于这些症状转瞬即逝,发作时间可能极短,很多人都未能给予重视,认为症状消 失了就好了,却不知这是“小中风”,是中风的预警信号,预示着脑卒中很可能在短期内发生。 医学研究证明,发生“小中风”与气温过高、闷热关系密切。这是因为气温高、气压低,潮湿闷热人体出汗较多,血液容易变得黏稠,使脑血流减少或脑供氧不足,脑血液循环某一局部出现短暂的、可逆的供 血障碍,因而引起…过性的神经症状和体征。表现为一侧肢体无力、麻木和发沉或行走不便,说话不利索、口齿不清,或有眩晕、走路不稳、突然跌倒、视物不清、黑朦、呕吐、吞咽困难等症状。持续时间多为数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