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 ______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______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______ ______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的哲理,表现诗人的情感。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______ 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句:

______ 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 ______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七八个”、“两三点”的妙处。

______ ______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忽见”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 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 ______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______ 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______ ______ 4、③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______ ______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中“天下事”指。“生前身后名”,意谓。

2、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 ______

4、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5、“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2分)

______ ______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 ______

(7)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人以“ ”、“”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情感。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______ ______ 3、用自己的话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______ ______

(8)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感情?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______ ______

(9)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其中“”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2.本诗触景生情,表达诗人的感情。

3.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______ ______ 4.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______ ______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______ ______

(10)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 “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 ______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仔细品味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说说两个“笼”好在什么地方。

______ ______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 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简要回答。

______ ______ 3、作者的这个愿望可以从哪些字词见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______ ______ 4、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全诗抒发了强烈的。

(12)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______ ______ 2、诗中第二联,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以“”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3、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______ ______ 4、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怀?

(1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一句中,“无为”的意思是,诗句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______ ______

(14)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头两句抒发作者辞官离京时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抛弃离愁后的心情。

2、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1、本诗写作者辞官离京,壮志未酬而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 __

的情感。

(15)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2分)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2分)

______ ______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2分)

______ ______

(1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最能体现出早春景色的句子: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______

______ 3、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

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

_____。4、本诗描写了?抒发了诗人心情。

(17)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闻说鸡鸣见日升”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

飞来山上“千寻塔”的特点。

2.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句意思相同或相似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3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指?

。4、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

______

(1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2.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______

______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

______ 4.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______

(1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______ ______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______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 ______ 4.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 ______

(20)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首句,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以“花”比喻,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2.“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

3.颔联以、来比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艺术特色)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用以歌颂精神。

(21)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巴山夜雨”两次重复出现,造成了的意境。

2、“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3.这首诗寄赠友人,抒发了作者思想感情?

4、“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用来反衬

..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的谈话材料。

5、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作用。

6、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22)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______ ______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句,作者提倡的是,反对的是。

(23)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之情。

2、这首词上阕用今与昔作对比,反衬了。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______ ______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某种道理,你认为这两句究竟含有什么哲理?

______ ______

(24)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之情,其感情基调为。

2、后来的鉴赏家都以为上阕中的“锁清秋”的“锁”字最是绝妙。请简析这一“锁”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绝妙之处。

______ ______ 3、“剪不断,理还乱”是用什么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______ ______ 4、你怎样理解末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______

______

(25)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的陶醉,对的喜爱之情。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本义是,后比喻。

(26)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 ______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______ ______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______ ______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______

参考答案:

(1)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欢乐积极向上;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2、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3、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4、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

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周瑜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3、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3)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运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3、

4、见【炼字炼词】

(4)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拟人。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据上句中,“五溪”在今湖南省西部,可知,这里“夜郎”即指湖南省沅陵的夜郎县。、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

4、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5)

1、深幽寂静;以动写静

2、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

3、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4、“诗眼”分别是“悦”“空”。“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6)

1、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国的美名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3、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4、可怜

5、

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6、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7)

1、“蓬”、“雁”,伤感和怨愤。

2、“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3、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8)

1、寂寞、惆怅;

2、“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9)

1、破深

2、忧国忧民,眷恋家人

3、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4、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5、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10)

1、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的气氛。

(11)

1、以上第一、二题跟前一首诗类似,侧重语言的品味和主题理解。第一题“僵”、“孤”意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2、本诗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3、如诗中的“戌”“轮台”“铁马”“冰河”就往往被用来暗示边塞、战争等含义。作者通过梦境曲折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4、战争场面,忧国忧民之情怀。

(12)

1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2、风飘絮、雨打萍3、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4、舍生取义

1不要、无须豪迈旷达(爽朗乐观)2、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14)

1、兴奋

2、见【名句赏析】

3、至死不渝的执着奉献

(15)

1、望高大雄伟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6)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

4、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17)

1、高

2、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4、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18)

1、断肠

2、描绘了一幅秋天悲凉的景

3、印画出宁静幽美、安逸舒适的村落人家风光,它们从反面衬出游子思乡的愁绪。

4、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傍惶悲苦的情怀。

(19)

1、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②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3、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答题要点: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20)

1、美好年华将要逝去

2、思对情人的思念

3、春蚕吐丝、蜡炬成灰

4、奉献。

(21)

1、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2、愁思之绵绵深重

3、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4、未来的乐

5、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6、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1、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2、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泥古不化(23)

1、夕阳、落花、归燕;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2、反衬别后的哀愁。

3、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4、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4)

1、亡国哀思、凄婉

2、一语双关,字面上是说院门紧锁,暗指作者自己被囚禁。

3、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4、此句写离愁的滋味,“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最真切的感受,也是绝妙之笔。

(25)

1、农村淳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

(26)

1、“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附参考答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题 (附参考答案) (一)品读《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 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 理由: (二)读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 是: (三)读《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6、“黄鸡”的本意是:,诗中是指: 7、把词上阕的“溪边风光图”用现代汉语描绘出来。 答: (四)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 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答: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 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答: (五)阅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精练(含答案解析)

古诗词鉴赏专题 必刷试卷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9.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颔联中的“空”或“翻”字。(2分) 【答案】“空”的意思是“白白地”“徒然”,离别多年,被贬归来本以为可以和好友相聚,结果却是朋友凋零。表达了对老友的思念。“翻”的意思是“反而”,离开家乡多年,回到家乡,无人知晓,惊觉时间飞逝,已不复当初。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怅惘。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空”的意思是是“白白地”,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 1

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中的“翻”意思是“反而”,这里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含义十分丰富。 20.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运用比喻,以“沉舟”和“病树”比喻被贬谪的自己,用“千帆”和“万木”比喻仕途得意的新贵,饱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慨叹,蕴含了新陈代谢的哲理,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更好,体现了作者的豁达乐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感情的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意思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必刷试卷2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4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

中考语文专题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7.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 上阕: 下阕: 18.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A. 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 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 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 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四)阅读诗歌,完成1一3题。

初中课外古诗词理解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语文

初中古诗词阅读理解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_______________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_______________。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2、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 答案: 【小题1】破满目凄然 【小题1】描画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4分) 宴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注释】①畎:田间小沟。 1、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结合全诗简析其作用。(2分) 2、结合李清照《武陵春》一词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试从表现手法上赏析《宴词》一诗的后两句。(2分) 答案: 1、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二两句寓情于景,眼前美景激起诗人因友人离别而生发的无限依恋。(1分)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以舴艋舟之小之轻反衬愁之重之浓。而《宴词》一诗, 三、四句则用“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 解析:【小题1】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先根据“绿悠悠的春水、涓涓的田沟流水”等描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描绘一、二两句的画面,然后根据一、二两句景物的特点以及整首诗歌的内容来简析其作用。

2、【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先分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船的小来反衬词人的愁之多;然后根据“反衬”这种手法,来分析《宴词》的三、四两句,用桃溪的浅来反衬诗人对朋友的情之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僵师缑氏镇,洛阳附近)人。 1、诗歌第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暮春景物图。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其特征。 2、第三、四两句是这首诗的佳句,请做简要赏析(3分) 答案: 1:细雨初晴,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露出了在树上啼鸣,从中透露着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 2:那和煦的春风,给入眠者不断吹送故乡春天的信息,又随着春风的踪迹,飘飘荡荡,一直吹到故乡洛阳城。作者借景抒情,春景引起了乡思,乡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诗句景物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解答此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 【小题2】此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句中重点词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同时要在把握诗歌主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两小题。(5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完整版)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含答案)

初中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一)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它抒发了作者的情怀。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 2、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______ ______ 3、解释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______ ______ 4、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 ______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哪位英雄人物?。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______ ______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蕴含的哲理,表现诗人的情感。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何? ______ 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写出畅谈丰收欢快之情与自然之景物融为一体的诗句: ______ ______ 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______ ______ 3、说说“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中“七八个”、“两三点”的妙处。 ______ ______ 4、“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忽见”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 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 ______ 3、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联系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 4、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______ ______ (5)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的环境,主要运用了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第一篇: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古诗词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 (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 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30字左右) (二)渡汉江(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八)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篥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九)新晴(宋)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表达效果。 (十)送友游吴越①(唐)杜荀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

九年级上册诗词赏析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色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远处一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互相夹杂,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1.“影下”写出飞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飞行的速度之快【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元曲内容的理解。“一点飞鸿影下”的意思是: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这句话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变得活跃,寂寞的秋景也有了鲜活的生气,“影下”写出了大雁飞行速度之快。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日残霞”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 B.“一点”形容天空中的鸿雁数量之少。C.此曲将萧瑟之景和绚丽之最巧妙融合。 D.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寓于写景之中。【答案】 B 【解析】赏析诗词曲,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作品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写作意图。B项有误,“一点”写出了天空中鸿雁距离之远,看上去很小。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1.这首词的作者李清照,号_______ 居士。 【答案】易安【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李清照有关的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下列对作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梦令”意思是青春如梦般易逝。 B.“雨疏风骤”的天气让人难以入睡。C.“卷帘人”说海棠还是去年的海棠。 D.“绿肥红瘦”四字精绝而为人称道。 【答案】 D 【解析】A“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B“浓睡”说明选项“难以入睡”错。C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侍女的意思是海棠花还是像昨天未下雨之前那样繁盛。所以选项

2021届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含答案)

2021届中考古诗词阅读赏析专项练习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4分)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8.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2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1题。(5分)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2分)()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11.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9-10题。(5分)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阅读鉴赏题背诵 中考考题汇总(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目录 月夜忆舍弟/ 长沙过贾谊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商山早行/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内容主旨: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2.“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3.月亮明明普天之下是一样的,但诗人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诗人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这种以幻作真的写法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浓浓思念。 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4.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抒写了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使我们想起了杜甫《春望》中的另外两句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6.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意思。 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生是死。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7.在这首诗里,你除了体会到诗人思念弟弟、思念故乡的感情之外,还体会到了什么?

2023届中考语文阅读专项练(1)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1)古诗词鉴赏 古诗阅读,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醉里挑灯看剑”一句。 2.本词是一首“壮词”,词人在结尾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你对此如何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下面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登亭远眺,感慨历史兴衰,大处落笔,时空交融,慨叹“千古兴亡”悠远难追。 B.褒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孙权,气魄宏大雄壮,在小令中含如此大题材的,并不多见。 C.融典故入词,曹操的话被巧妙地安排在下阕,毫无斧凿痕迹,融经铸史,驱遣自如。 D.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自相呼应,层层推进,创前所未有的意境,情感豪迈奔放。 6.叠词能够突出意象的情态,如《诗经》里“蒹葭苍苍”“关关雎鸠”“青青子衿”等。请结合词作,从韵律、内容上谈谈你对“悠悠”或“滚滚”的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请发挥想象,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一句所呈现的画面。 8.本诗的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中考部编版语文:古诗词曲鉴赏专项练习题 一、(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简要分析第二联中“随”“尽”“入”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0·原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2020·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诗鉴赏试题练习共题附 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语文中考中常出现的考点。为了更 好地备战中考,我们需要进行古诗鉴赏的试题练习。下面,本文将为 大家提供几道典型的古诗鉴赏试题,以及相应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题目:“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王维的作品,请分析诗中的意境及 艺术手法。(15分) 参考答案: 1. 诗中的意境是什么? 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表达了离别时的怀念 之情。古原代表的是远古时期,有着历史的厚重感和神秘感,而晚霞、野草和飞鸟是古原上的自然景象,具有深刻的意蕴。 2. 诗中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1)借物抒情:古原上的晚霞、野草和飞鸟被诗人妙用,成为表 达离别之情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呈现了一种 细腻、温馨的情感氛围,让读者感触颇深。 (2)运用对仗:诗中大量使用了对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 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周密的对仗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流畅,也更 能渲染出赋别时的悲凉之感。 二、题目:“登高”是杜甫的作品,请结合诗意描述杜甫的思想及反 映的现实。(15分) 参考答案:

1. 诗中的思想是什么? 诗人通过登高远望,突显了自己追求高尚理想的坚定信念,表达 了对远大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他也体现了人世间的无常与短暂,对于人生志向和社会价值的思考和关注。 2. 诗中反映的现实有哪些? (1)反映了修建长城的残酷现实:诗中提到“长城如铁,山河重叠”,这是表现中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一种方式,但同时也暗示着修长 城的残酷现实,长城既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历史的接续,它的修 筑历尽千辛万苦。 (2)反映了国家的危机:诗中出现了“明月几时有”的问句,疑 惑不解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的社会现状的担忧和忧虑。此外,诗 人还痛切地表现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奈的真实感受,这也是诗人对时代 及人生状况的反思。 三、题目:下面列出几句诗句,请选择唐代哪篇词作品。(10分)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 A.李清照《如梦令》 B.李清照《南歌子·谢女离别》 C.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D.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参考答案: C.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解析:以上列出的诗句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系列词作品,其中主 要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依恋,具有高度的感性和情感性。而该 问题中的诗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恐你依旧魂梦里”出自《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该系列作品中的一篇代表性作品。

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训练卷(一)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期末专项训练卷(一)古诗词鉴赏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 一、阅读 1.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西楼”点明作者登楼的地点,“清秋”交代当时正值初秋时节。 B.“中原乱,簪缨散” ,“乱”概括了中原沦丧的现实;“散”揭露了统治阶级无心抗战的心理。 C.“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是点睛之笔,词人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过大江,吹到已成为战争前线的扬州,充满无限感慨。 D.词的下片抒情,格调由舒缓变为高亢激越,表达了词人在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警醒下,深重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兰花 姚述尧 1)词中为什么要写松篁和桃李? 2)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枕石 高攀龙 心同流水净,身与白云轻。 寂寂深山暮,微闻钟磬声。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潇洒寒林,玉丛遥映松篁底。凤簪斜倚,笑傲东风里依据这组诗的某个共同点,分别阐述你对这三首诗的理解。

答: 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琢,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芳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 [元]赵孟頫④ 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 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①奉诚园:原是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义丰。)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 ,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5. 古诗阅读。 奉诚园①闻笛6.古诗阅读。 牧童词[唐]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唐]窦 牟 荷蓑出林春细雨,芦管卧吹莎草绿。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词鉴赏专题练习(附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暮春即事 周敦颐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1.请你想象“双双瓦雀行书案”描绘的画面,并将它描写出来。 2.诗人为什么“不知春去几多时”?请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饯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B.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C.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D.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三、古诗词鉴赏。 鹧鸪天① [清]纳兰性德 握手西风泪不干,年来多在别离间。遥知独听灯前雨,转忆同看雪后山。 凭寄语,劝加餐,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注】①友人梁汾回南方奔丧,作者送友人一幅小肖像画,并为之题词。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出一幅在萧瑟秋风之中,与友人握手话别,泪水止不住滑落的场景。B.回忆起以前交往的种种:有分离时的孤灯相伴,也有相聚时在雪后观山的快乐。C.诗人特意叮嘱友人别后注意饮食,保重身体,并约定要在桂花时节从南方回来。D.全词描写生动传神,富有画面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关心,情感真挚浓烈。2.借助注释,分析“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两句的虚实结合的手法。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早归 [唐]元稹 春静晓风微,凌晨带酒归。 远山笼宿雾,高树影朝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鉴赏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63页课后古诗 词阅读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诗中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表达了墨客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陵夷,人生崎岖潦倒,盛时不再。(不但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漂荡、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出身。 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漂荡的感伤之情。

4.“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何作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5、后两句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借景抒情,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时世之凋敝与人生凄凉漂荡的感伤之情。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这首诗写了___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重阳节,“九日”、“登高”、“饮酒”、“菊”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应用想象手法,描画了在疆场中开放的故园菊花,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缅怀、对国事的忧虑,和对饱经战患的群众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3.“遥怜”二字别有神韵,请从艺术手法及表达思想感情两方面加以赏析。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月夜忆舍弟 【作者】杜甫【朝代】唐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朗读节奏划分】 戍(shù)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 ⑴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⑵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⑶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⑷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⑸分散:一作“羁旅”。 ⑹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⑺长:一直,老是。不达:收不到。达,一作“避”。 ⑻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主题思想】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 长沙过贾谊宅 【作者】刘长卿【朝代】唐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朗读节奏划分】 三年谪(zhé)宦(huàn )/此栖(qī)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