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34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禹锡《高陵令刘君遗爱碑》(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陵令刘君遗爱碑刘禹锡泾水东行注白渠,酾而为三,以沃关中,故秦人常得善岁。
案《水部式》:决泄有时,畎浍有度,居上游者不得拥泉而专其腴。
每岁少尹一人行视之,以诛不式.。
兵兴以还,寝失根本。
泾阳人果拥而专之,公取全流,浸原为畦,私开四窦,泽不及下。
泾田独肥,他邑为枯。
地力既移,地征如初。
人或赴诉,泣迎尹马。
而上泾之腴皆权幸家,荣势足以破理,诉者覆得罪。
由是咋舌不敢言,吞冤含忍。
长庆三年,高陵令刘君励精吏治,视人之瘼如瘭疽在身,不忘决去。
乃修故事,考式文暨前后诏条。
又以新意请更水道入于我里。
请杜私窦,使无弃流;请遵田令,使无越制。
别白纤悉,列上便宜。
掾吏依违不决。
居二岁,距宝历元年,端士郑覃为京兆,秋九月,始具以闻。
事下丞相、御史。
御史属元谷实司察视,持诏书诣白渠上,尽得利病,还奏青规中。
上以谷奉使有状,乃俾太常撰日,京兆下其符。
司录姚康,士曹掾李绍实成之,县主簿谈孺直实董之。
冬十月,百众云奔,愤与喜并。
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
上闻,命京兆立止绝。
君驰诣府控告,具发其以赂致前事。
又谒丞相,请以颡血污车菌......。
丞相彭原公敛容谢曰:“明府真爱人,陛下视元元无所吝,第未周知情伪耳。
”即入言上前。
翌日,果有诏许讫役。
仲冬,新渠成。
涉季冬二日,新堰.成。
两涯夹植杞柳万本,下垂根以作固,上生材以备用。
仍岁旱沴,而渠下田独有秋。
渠成之明年,泾阳、三原二邑中,又拥其冲为七堰以折水势,使下流不厚。
君诣京兆索言之,府命从事苏特至水滨,尽撤不当拥者。
由是邑人享其长利,生子以刘名之。
君讳.仁师,字行舆,彭城人。
少好文学,亦以筹画干东诸侯,遂参幕府。
历尹剧县,皆以能事见陟,率不时而迁。
(节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B.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C.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D.揆功什七八/而泾阳人以奇计/赂术士上言/白渠下/高祖故墅在焉/子孙当恭敬/不宜以畚锸近阡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式,就是上文的《水部式》,是唐代政府颁行水利管理法规,内容包括农田水利管理等。
文言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阅读附答案文言文,完成14—18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2021年广东省百校联考中考语文一模试卷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古诗文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应当在华夏大地上代代相传。
不读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1)______”,怎么知道当时底层百姓迫于生计的纠结?不读苏轼《水调歌头》“(2)______,______”,怎么知道人世间竟然有对离别的人们如此美好的祝愿?不读杜牧《泊秦淮》“(3)______,______”,怎么知道作者对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的忧虑?不读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4)______”,怎么知道诗人生不逢时的哀叹?不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______,______,国恒亡”,怎么知道国家衰亡的规律。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与西方列强靠掠夺逐渐富足相比,中国发展的道路与其(1)dà xiāng jìng tíng______。
事实证明中国的发展之路是独特而(2)xíng zhī yǒu xiào______的,因为我们依靠的是党的英明决策和高效引领,各条战线社会主义建设者们(3)qiè ér bù shě______地拼搏奋斗。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______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
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家国情怀,______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______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______可以更好地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强基固本。
A. 推广既驱使又B. 推广不仅促进而且C. 推动既驱使又D. 推动不仅促进而且4.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项是()①在华夏民族的璀璨历史中,地名是一种文化印记,见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串联起历史、当下和未来。
②新一季的《中国地名大会》延续了第一季的精品制作理念,进一步展现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集体记忆与乡土情怀。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刘禹锡传记》《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含答案班级开展“走近诗人刘禹锡”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诗人传记]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①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入为监察御史。
工文章,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被贬为播州刺史,后易连州。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次数郡,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唱和往来,梦得尝.为《西塞山怀古》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旧唐书》,有删改)[材料二:诗人作品]◎贬谪期间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②人狂。
◎晚年生活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乐天咏老见示》)[注释]①擢(zhuó):提拔,选拔。
②嗾(sǒu):使。
5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5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去京师又十余年。
(2)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53.阅读材料二“贬谪期间”的两首诗,完成任务。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秋词》(其二)前两句的画面。
(2)两首《秋词》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分别联系诗句分析。
54.永贞革新失败后,与刘禹锡一同被贬的柳宗元写下了《小石潭记》,请联系材料二和链接材料,分析他们被贬后心境有何不同。
新唐书·刘禹锡传|附译文翻译|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_高三语文_在线做题网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初一语文下册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语文九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________ ②伛偻提携________ ③名之者谁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中,依次抓住春夏秋冬的“香”“繁”“洁”“水”四个典型情景来写四季变幻之美,情状俱到,精确而熨帖。
B.第③段写宴饮之乐,却别有情致地从捕鱼酿酒写起,既夸耀滁地的富足,也表明野餐的简朴。
C.选文围绕“乐”,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选文巧用诗的语言表达形式,全用对句,句式整齐,音节铿锵,读来声声清朗,极具音乐的节奏美。
语文初三上册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贞元末,王叔文①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②,必歌俚辞。
禹锡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州西南极远,禹锡母八十有余必去不得,当与其子死决,医恐伤陛下孝理之风。
伏请屈法,稍移近处。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
其锋森然,少敢当者。
(选自《旧唐书·刘禹锡传》有删改)注释:①王叔文:唐朝中期家,推行“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赐死。
②淫祠鼓舞:纵情击鼓舞蹈。
金陵五题·石头城①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②来。
注释:①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西清凉山一带,三国时期孙吴曾依石壁筑城。
②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城。
(1)下列各项中对刘禹锡生平经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禹锡出生于书香门第,有家学渊源。
B.刘禹锡被王叔文重用,也因此牵连获罪。
C.刘禹锡在朗州独善其身,不与夷人交往。
D.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交厚,唱和往来。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3)参考词典解释,谈谈“右”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刘禹锡《天论》(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世之言天者二道焉。
拘于昭昭者①,则曰:“天与人实影响:祸必以罪降,福必以善来,如有物的然以宰者。
”泥于冥冥者,则曰:“天与人实剌异:跖、蹻②焉而遂,孔、颜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
”大凡入形器者,皆有能有不能。
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天之能,人固不能也;人之能,天亦有所不能也。
故余曰:天与人交相胜耳。
其说曰:天之道在生植,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阳而阜生,阴而肃杀;水火伤物,木坚金利;气雄相君,力雄相长:天之能也。
阳而艺树,阴而揫敛;防害用濡,禁焚用光;义制强讦,礼分长幼;右贤尚功,建极闲邪:人之能也。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
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天下之人蹈道必赏,违之必罚。
当其赏,虽三旌之贵、万钟之禄,处之咸曰宜。
何也?为善而然也。
当其罚,虽族属之夷、刀锯之惨,处之咸曰宜。
何也?为恶而然也。
故其人曰:“天何预乃事邪?福兮可以善取,祸兮可以恶召,奚预乎天邪?”法小弛,则是非驳,赏不必尽善,罚不必尽恶。
或贤而尊显,时以不肖参焉;或过而僇辱,时以不辜参焉。
故其人曰:“彼宜然而信然,理也。
彼不当然而固然,岂理邪?天也。
福或可以诈取,而祸亦可以苟免。
”人道驳,故天命之说亦驳焉。
法大弛,则是非易位,赏恒在佞,而罚恒在直,义不足以制其强,刑不足以胜其非,人之能胜天之具尽丧矣。
故曰:天之所能者,生万物也;人之所能者,治万物也。
法大行,则其人曰:“天何预人邪?我蹈道而已。
”法大弛,则其人曰:“道竟何为邪?任人而已。
”法小弛,则天人之论驳焉。
今以一己之穷通,而欲质天之有无,惑矣!余曰:天恒执其所能以临乎下,非有预乎治乱云尔;人恒执其所能以仰乎天,非有预乎寒暑云尔;生乎治者人道明,咸知其所自,故德与怨不归乎天;生乎乱者人道昧,不可知,故由人者举归乎天,非天预乎人尔。
(取材于刘禹锡《天论》)【注】①拘于昭昭者:指那些认定天以意志而主宰人间祸福的人。
刘禹锡传阅读答案_刘禹锡传翻译赏析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父刘云,父刘溆,历任州县官吏或幕僚,以儒学被世人称道。
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应进士考及第,不久又考中博学宏辞科。
刘禹锡精通古文,善做五言诗,今体诗和文章亦富于才华、辞藻瑰丽。
做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僚时,任掌书记,杜佑对他格外器重。
后随杜佑入朝,任监察御史,同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友善。
贞元末,王叔文任太子侍读,许多年轻人欲求上进,都去依附他。
王叔文特别赏识刘禹锡,把他作为宰相人选来对待。
顺宗即位后,长期患病不能主持政务,朝廷文诰,都由王叔文掌管。
王叔文将刘禹锡及柳宗元召入宫中,同他们商议,对二人的意见没有不听从的。
刘禹锡调任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他们颇依仗权势,中伤正直人士。
柳宗元一向不喜欢武元衡,当时武元衡任御史中丞,于是被降职做右庶子。
侍御史窦群上奏弹劾刘禹锡心怀叵测扰乱朝政,不宜留在朝内,结果窦群当天便被罢官。
韩皋仗着自己出身显贵,不依附王叔文一党,便被调出任湖南观察使。
他们既然凭自己的喜怒欺凌旁人,京师人士不敢指名斥责,路上遇着则以白眼相看,当时号称二王(王叔文、王亻丕)、刘、柳。
王叔文失败后,刘禹锡亦获罪贬为连州刺史,赴任途中,又贬为郎州司马。
郎州在西南夷人之地,风气很落后,习俗处处与中原不同,没有一个能交谈的人。
刘禹锡在郎州十年,惟有靠作文吟诗来陶冶性情。
蛮夷之风俗崇尚巫术,每每滥修祠庙,击鼓舞蹈,必定唱言辞俚俗的歌曲。
刘禹锡间或也参与其中,便依照屈原等人作品,写了新辞教巫祝歌唱。
所以郎州地方夷人唱歌,多是刘禹锡所做歌词。
当初刘禹锡、柳宗元等八人触犯众怒,宪宗也很生气,所以对他们一再贬谪。
诏书上有“逢恩不宽恕”的命令。
然而执政官惋惜他们的才华,欲待事情淡化后,逐步提升他们。
等到程异再次掌管转运事务,朝廷下诏派韩皋以及刘禹锡等人任边远州郡刺史。
恰好武元衡官居中书省,让谏官十余人列举理由,说刘禹锡等人不可再用,于是作罢。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__③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是对本文“舍生取义”观的具体阐释。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
贞元末,王叔文①于东宫用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文言文《刘禹锡传》阅读练习与答案刘禹锡,字.梦得。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词科.....。
善五言诗。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则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过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改授连州刺史。
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郁堙不扬,非天不生材也。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可以营学室,具器用,则贞观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开成初,授同州刺史,秩满....。
会昌二年七月卒,赠户部尚书。
..,检校礼部尚书(选自《刘禹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B.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C.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D.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解析“其锋森然”中,“其锋”作主语,“森然”作谓语,“然”为形容词词尾,其后断开,排除B、D两项;“夫合应者声同”为句意完整的一句话,“声”作主语,“同”作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刘禹锡》含答案小希同学浏览贴吧,发现不少人提问:刘禹锡为什么被称为“诗豪”?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班级同学集录材料进行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刘禹锡生平及相关作品集录】唐代宗大历七年,刘禹锡生于嘉兴县嘉禾驿后。
贞元九年,登进士第:两年之后,再登吏部取士科,被正式授予太子校书的职务,时年21岁。
(甲)能令下国①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
丈夫无特达②,虽贵犹碌碌。
(《华山歌》,节选)永贞元年,刘禹锡是革新派的核心成员。
同年,腐朽势力反扑,历时一百多天的革新运动失败,刘禹锡被贬“凄凉地”。
时年33岁。
(乙)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十年后,朝廷征召回京。
他准备重新振作,力图有所作为,时年43岁。
(丙)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③,尽是刘郎去后栽。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因作上诗,刘禹锡又被贬连州、夔州、和州。
他借古言今,将忧国感时、臧否人物、表达心志等诸多因素融入到诗文中,时年50岁左右。
(丁)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④。
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⑤.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
彤焉如巧人画整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
啸侣为工,即山求材。
槃⑥高孕虚,万景坌⑦来。
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
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⑧,月来松闲,雕缕轩墀⑨,石列笋虡⑩,藤蟠蛟蛟。
修.竹万竿,夏含凉飚。
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⑪举如意挹我曰:“既志之,盍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
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洗心亭记》)(戊)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______。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暮江吟》《秋词》《刘禹锡传》含答案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甲】暮江吟白居易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①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②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③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作此诗。
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乙】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
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
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①.中文诰,皆出于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
在道,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②,率多禹锡之辞也。
《旧唐书·刘禹锡传》【注释】:①禁:皇宫内院②夷歌:乡间小调【链接资料】唐元和十年(815年),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任上,刘禹锡在连州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重文兴教,促成连州日后“科第甲通省”;关心瑶族人民生产、生活,加强瑶汉民族团结;编著《传信方》医书,解百姓疾苦;加强与周边州县联谊,推动连州成为楚南、桂东、粤北区域文化和商贸中心;建成唐代第一个岭南园林名胜——海阳湖;创作多篇诗文,传连州之美。
清乾隆《连州志·名宦传》评价他“吾连文物媲美中州,禹锡振起之力居多。
”如今,刘禹锡已成为连州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图为连州市刘禹锡纪念馆前铜像。
35.对材料一的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刘禹锡语出惊人,在《秋词》中表达了自己对秋季的独特看法。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含答案刘禹锡写《陋室铭》的故事①刘禹锡博学多才,是唐代的大诗人,哲学家。
他的诗词豪迈旷远,人们称他“诗豪”。
刘禹锡为人正直,在朝内反对宦官的腐败和藩镇的割据势力,后因参与“永贞革新”,被一贬再贬,逐出洛阳。
②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刘禹锡应在县衙内住三间三厦的屋子。
但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眼”,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将刘禹锡安排到城南临江的三间民房居住,对此,能屈能伸的刘禹锡毫不在意。
他环视住地,便提笔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信手贴在门上。
知县却认为他因被贬到和州县而不服气。
为了给刘禹锡个教训,又把他的住所迁到较远的城北门,并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
③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
这时他写成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短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又发人深思。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会名声远播。
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
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铭文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刘禹锡的《陋室铭》代代相传,流芳百世,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
5.在你不理解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6.认真阅读文章内容,完成填空。
(1)“逆境使诗人的灵魂更加高洁”中的“逆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用简短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不超过3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8.根据本文内容,下列对刘禹锡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准确的--项是()A.博学多才,品德高尚B.胸怀博大,安贫乐道C.坚持不懈,甘于奉献D.为人正直,能屈能伸9.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对刘禹锡有所了解,请你为刘禹锡制作一张名片吧。
刘禹锡传阅读答案_文言文刘禹锡传翻译赏析文言文《刘禹锡传》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刘禹锡传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
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工文章,善五言诗。
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
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
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
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
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
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
”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
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
”度无以对。
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
”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
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
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
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
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
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
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
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
”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
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
首。
”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
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
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五言诗善: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引:延请
C.生徒三千余徒: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籍:登记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4分)
8.(5分)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9.(3分)C(徒:学生,门徒)
10.(3分)A(应为“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宰相的才能”)
11.(3分)B(此句表现的是朗州的落后与闭塞)
12.(3分)C(“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与文意不符)
13.(4分)
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
解决措施:废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教育投资。
【评分参考】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