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

1、巴门尼德本体实在主义哲学是如何阐述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道路。

答:在巴门尼德找到了“存在”范畴,建立了存在论哲学之后,为了解决前人的纷争,也为了探寻纯粹“始基”、认识真正的“真理”,巴门尼德采取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向上、向内的认识道路,也就是他所说的“真理之路”。

巴门尼德为了克服“始基”(即本原)纠缠于杂多的、变化无常的事物现象、理性纠缠于感性的弊端,为了消除由此引起的纷争,他严格区分了本质与现象、真理与意见,并让它们处处对立。他要摆脱“多”、“个别”、感性事物,而专门研究他所“确信”的一般、本质的存在。他通过对潜在于前人们理性结构中的“始基”、本质观念的反思,通过逻辑推理,而得出“存在”的一系列基本特性:唯一、不动、永恒等。

2、笛卡尔理性主义科学观的基本内容。

答:笛卡尔认为,真正可靠的知识来自理性,而感觉则是错误的根源。

科学存在的知识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概念表述及其指称清晰明白;其次根据几何方法则将经验事实整理成“秩序”,而且命题陈述达到普遍性的高度,经得起形而上学的沉思。笛卡尔认为只有通过理性主义的方法所得到的知识才是“真实而确定的知识”,这也是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科学”概念的直接来源。

3自然实体的基本物质要素是什么?具有哪些特征?

答:自然实体的基本物质要素有:

一、粒子,可分为宏观粒子、介观粒子、微观粒子;二、能量,分为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生物能、核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粒子必有能量,且以目前的理论来说,粒子可以转化为能量,但能量却不能转化为粒子。

自然实体的特征:

粒子的基本特征:1基本粒子要比分子、原子小的多;2按照粒子物理的规范理论,所有规范粒子的质量为零,但现有的粒子质量范围很大;3电子、质子、中微子是稳定的,称为"长寿命"粒子,而其他绝大多数的粒子是不稳定的,即可以衰变;4. 粒子具有对称性,有一个粒子,必存在一个反粒子;5粒子还有另一种属性是自旋性;6粒子的产生和衰变过程就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7微观世界的粒子具有双重属性粒子性和波动性。

能量的特征:1.能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2.能量的形式可以相互转化;3.能量的相互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率。

4、生命世界与非生命世界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与互相作用构成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结构,整个自然界可以划分为非生命世界和生命世界;

划分标准是看他们是否具有自平衡性、组织性、新陈代谢的程度、适应性强弱、对刺激的应答反应、是否繁殖等;

生命世界又可以划分为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生态系统、生物圈等层次;非生命世界可以划分为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凝聚态物体、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等层次。

5、关于精神现象的自然属性问题存在哪些不同学派的争论?

答:1二元论哲学

二元论哲学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它和一元论相对立。二元论中的“意识”不是人类出现后的“意识”,而是指自然法则。

2身心平行论

主张精神的(心理的)现象和身体的(生理的)现象发生在相互分离而又平行的两个系列之中。认为一种精神现象只处於与其他精神现象的因果关系之中﹐同样地﹐一种身体现象也只处於与其他身体现象的因果关系之中﹐而心身之间不存在著因果关系。

3身心同一论

它认为心等同于身或心理等同于生理的心身关系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斯宾诺莎。首先他打破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认为身心都不是实体,实体只有一个——自然,身和心都是实体的一部分,身就对应着心,因而身体和心灵是一致的。

4泛心论

它主张整个物质世界,无论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都有意识。

泛心论的典型代表是德国的费希纳。他认为物质和精神为一体,精神不是物质的产物,而物质反倒是精神的外部表现。另外,莱布尼茨的单子论也是泛心论的一个典型。

6、动态演化系统的主要演化模式有哪些?

答:自然界的演化可分为简单性系统的演化,动态系统的演化,复杂性系统的演化,其中动态演化系统的模式有:

1、因果互激模式:因为口吃而紧张,又因为紧张而更口吃,更口吃必然导致更紧张……

2、反应循环模式:如果存在一些偶连的因果链,作为初级原因的某些要素在后续的因果反应链中被重新恢复出来,并继续在后续因果关系中发挥作用,这样的动态演化模式称为反应循环模式;

3、自催化模式:在反应循环的动态系统演化模式中,如果中间结果对后继的因果关系的实现起催化作用,称这种反应循环为自催化循环;

4、生态相关模式:捕食者-被捕食者的演化模型;

5、超循环模式:小循环耦合形成大循环,并对大循环起催化作用;

6、综合性模式:死的机械零部件构成具有综合性功能的飞机;

7、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观包括哪些内容?

答:1文明是一个对抗的过程,文明在一个方面的进步总是以另一个方面的退步来交换;2人类生产不能蔑视自然,人类的劳动不是为了控制自然界,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而是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交换过程。

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生态系统思想的基本观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自然界。(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4)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8、结合《后天》谈一谈构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意义?

答: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谋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这种理想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理念等进行变革、创新,这是一项艰巨、持久的挑战性工作。在新世纪,我们要把理想作为指引经济发展的灯塔,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实现人类文明的新飞跃。

建立生态文明,就必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改变生活方式,提倡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消费之路:就必须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就只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与贫穷。我们要把生态文明贯穿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推进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

今天我们仍然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经济发展,但是同时有必要也有条件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提到更重要的位置上。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

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发展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增加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投入。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9、笛卡尔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是什么?

答:1有组织性:科学是有体系的、有秩序的知识

2可理解性:科学概念和逻辑关系清晰明确。并且对任何有心人开放

3完备性:既然上帝按照某种完美的样式创造了世界,科学就应该不断证明上帝创世的完美,而不应该出现某种缺陷

4可验证性:科学的基础充分可靠

5普遍性:科学不应当限于对某些特殊事物的认识,而应当具有“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的普遍有效性

10、简述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

答: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分标准时“可证实性”。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划界:剔除无意义陈述,所有无意义的陈述都不是科学陈述,即形而上学陈述没有意义,无明确指称的陈述没有意义,二分法的两可陈述或两不可陈述没有意义,文学类的陈述没有意义。经得起实验和逻辑的分析与证实的陈述是科学陈述。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有意义的命题才是科学的命题。否则便是非科学的命题。如果一个命题能用经验事实加以证实,那么这个命题就有意义,反之就没有意义。逻辑经验主义以意义标准作为科学划界的唯一标准,这是与它的证实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1简述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

答: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划界标准是“可证伪性”。

批判理性主义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具有普遍性,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因为经验总是个别的,所以可被证伪的理论或命题才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

第一,拒绝讨论无意义陈述的科学性问题;

第二、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反驳:经验证据只能为理论增加新的事实,却不能决定性的正是这种理论的科学性

第三、可否证性标准:科学应当给出这样一种暗示:如果它是假的,则应当有实验和逻辑分析证据证明它是假的

12、科学理论的构造要遵循哪些逻辑标准?

答:科学理论的构造应遵循以下逻辑准则:

一、逻辑的一致性准则:1概念要有一致性;2概念的蕴含关系要有一致性;3逻辑推理的标准要有一致性

二、公理性准则:公理化方法就是从少数几个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建立整个科学理论体系。公理性准则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无矛盾性,就是指公理化系统中不能演绎出矛盾的命题;2完备性,就是指选择的公理应当是足够的多,从它可推出本学科的全部定理等,若减少则推不出来;3独立性,就是指所有公理彼此独立,其中任何一个均不能由其他公理推出。

三、自洽性准则:自洽性准则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互相之间有逻辑关系,不能互相矛盾。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满足相容性;这是一条事实评价标准,即“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 2遵循因果关系解释满足的对称性;3互斥理论满足的排中性。

四、简单性准则:科学理论的简单性是指这样的一种努力,它要把一切概念和一切相互关系都归结为尽可能少的一些逻辑上的独立的基本概念和公理。这是对科学理论的逻辑基础的要求,而不是指科学理论内容的简单性,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概念的简化,引理的简化,逻辑过程的简化

13、科学理论构造的自洽性准则包括哪些内容?

答:自洽性准则要求科学理论内部的各个命题互相之间有逻辑关系,不能互相矛盾。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科学理论与经验事实满足相容性;这是一条事实评价标准,即“理论不应当同经验事实相矛盾”。要求从科学理论中推出可检验的结论要与经验事实相符合。它不仅对于构造科学理论体系有意义,而且对自然科学研究还有方法论的的功能研究有一定意义。一方面,在科学研究中,必须系统的考虑研究对象与经验事实相结合;另一方面,人们在科学研究中必须运用科学理论。

2遵循因果关系解释满足的对称性;

3互斥理论满足的排中性。

14、科学陈述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答:1普遍性:科学陈述是普遍性陈述,亦称“全称陈述”;

2精确性:表述不精确的陈述一定不是科学陈述。科学在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允许玩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辩证法”;

3开放性:科学不封闭真理,而是不断为真理的发展开辟道路。开放性具体表现:科学公开承认其可错性,而且科学表述越精确可错性越大;

4直言行:科学陈述是表意明确的直言式陈述,以情态语句,虚拟语句,祈使语句表达的模态陈述,不符合科学陈述的要求。

15、什么是技术实现?实现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1技术实现,即技术的发展,表现形式分为技术的渐进形式和技术的飞跃形式。技术的渐进形式是指在技术基本原理不变的情况下的局部性改良;技术的飞跃形式是指技术原理性的发展所引起技术上的创新。

2实现技术的基本方式有:一般性技术的发明,技术集成,技术开发和技术的扩散。技术发明是指具有新颖性的新设计、新工艺、新方法;技术集成是指利用已有的技术,依据新的技术加以从新组合,是技术系统实现新的功能;技术开发指新技术从形成期到成熟期的日益完善的发展阶段;技术扩散则是把一种技术扩散到另一个领域去。

16、技术创新存在哪些战略模式?

答:技术创新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从新产品和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有:

1、传统模式:研究一代、开发一代、成熟一代、改进一代。

2、并列工程模式:采用集成地、并行地设计产品及相关过程的系统化方法,使在产品研究阶

段,充分考虑下游的各种因素,以达到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目标。

3、敏捷制造模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市场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17“制造即真理”代表了怎样一种工程哲学倾向?它与马克思主义的工程哲学关系如何?

答:工程科学的产生是与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连的,是科学和技术转变为工业制造的产物,是科学和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产物。工程活动水平的提高与范围的扩大是与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当代工程的界限已远远超出了工业活动的范围,它变成了一个以制造活动为基础,包括科学活动、技术活动、社会活动、管理活动、文化活动在内的复杂体系。

真理必定是那些经得起“第一原理”追问的东西,它不单纯是一个逻辑是否自洽的问题,也不单纯是一个是否在实践过程中有没有效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通过实验和工业制造出来的问题。因此,发明、创新和制造就不单纯是一种追求物质利益的活动了,而是一种关于科学技术真理的证明活动了。它把工程活动的本质,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提升到了对真理的证明的崇高精神境界

18、工程建造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是什么?

答:1、公共性原则。任何工程都是在社会中的。工程引起的后果,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影响。工程的这个特点决定了工程的公共性。

2、最大幸福原则。能够为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幸福的工程就是好的工程,主张一切能否使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幸福为唯一标准。

3、绝对责任原则。道德的绝对责任要求我们,使最大多数人后的最大幸福是工程伦理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4、尊重揭短原则。揭短分为内部揭短和外部揭短。内部揭短是针对被科层组织忽略了,而揭短人认为不应该被忽略的问题的揭短。外部揭短是走出科层组织,针对科层组织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以及工程的外部影响的揭短。

19、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基本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技术既然是生产力,它必然会对人类基本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一、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1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在变革自然的过程中拥有充分的自觉性;2科学技术可以加深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3科学技术进步改善劳动工具。

二、科技进步与新型工业建设: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本世纪以来,第三产业的迅速兴起以及第二产业本身的结构性变化,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金密集型,进而向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过渡,都是由于科学技术在这些产业部门中日益扩大的应用所造成的。

科学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经济结构变革,必然要影响到这个那个社会结构的变革。

三、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不仅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会改变经济增长方式。

20良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答:科技进步决定了世界经济的增长,良好的经济增长模式应满足一下条件:

1、不是单纯进步要素依赖性增长;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单纯依靠要素投入规模增加推动的经济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

2、不是资本投入依赖性增长;未来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应减少对资本投入的依赖性,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促使经济增长;

3、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为代价;经济增长不仅体现为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等为代价,这样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健康的发展;

4、不能以牺牲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石相辅相成的,保护环境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容量。

21为什说科技进步是抵制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的锐利武器?

答:科技进步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是抵制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的锐利武器,这是因为:

1、科学精神的作用:“科学精神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一个民族进步兴盛必不可少的精神。”在人类发展历史上,科学精神曾经引导人类摆脱愚昧、迷信和教条。倡导摆脱神权、迷信和专制的欧洲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来源于科学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所倡导的崇尚理性、注重实证和唯物主义在推动欧洲国家由封建社会向宪政社会过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科学方法的作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倡科学方法有助于纠正不良的学风,有助于培养研究人员承认错误的品格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3、科学思想的作用;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1)科学技术有力的推动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2)科学技术还有力的推动着哲学观念的变革和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3)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民主的扩大、文化的繁荣、教育的普及、道德水准的提高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的现代化。

4、科学知识的作用:科学是关于自然界和人本身的知识的巨大而可靠的源泉:它不仅决定了人们对世界的总看法,而且也能抵制迷信,神秘主义,伪科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