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皮疹特点

1呈离心性分布,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早期为斑丘疹,成熟皮疹介于丘疹和疱疹之间;

看起来“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叮咬疹、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疹2“四不”: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3颜色接近皮肤或稍红,有时望诊有困难,但触诊很容易(是一种实性、有质感、稍突出的小皮疹)

少数病例(尤其是3岁以下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症状。

责1:好的,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患儿皮疹情况(对患儿进行护理查体,测量体温、询问患儿有无口痛、流涎等症状)并向大家介绍患儿目前的状况。那根据患儿的病情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列出哪些护理问题呢?

主班:根据患儿目前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列出的护理诊断有:

体温过高与病毒感染、肺部炎症有关

舒适的改变与手足皮疹及支气管炎症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疾病防治及康复相关知识

潜在并发症:脑:膜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

责1:那根据这些护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责3:心理护理首先医护人员向家长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环境、消毒、疾病的转归情况、流行情况、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等一一告知。对于部分体温升高的患儿,要监测体温变化情况。体温居高不下或继续升高者,除继续进行物理降温外,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根据患儿的配合程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并加强病房巡视,观察降温效果。鼓励家长多给患儿饮水,保持口腔清

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已有溃疡者,可给予西瓜霜喷剂局部喷雾,以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

责1:还有没有其他的措施呢?比如说皮疹方面之类的?

责4:我们还可以四皮肤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天气好时拿到太阳下暴晒,以达到消毒目的,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皮疹感染。

轻症患儿注意在病房休息,不要随意外出,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另外,病房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由于手足口病具备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等多种传播途径,要求患儿饭前便后一定要洗净双手,所用的餐具定期煮沸消毒并专人专用。不要让患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大人在接触患儿前后也必须洗净双手。住院期间大人及患儿均不能接触其他健康小孩,因为大人由于抵抗力强不会发病,但他属隐性感染者,可在接触其他健康小孩时间接传播给其他孩子。因此,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责1:讲解得很详细,那我们根据医嘱,在治疗上我们该如何保护患儿、治疗疾病呢?

责5:一般主要是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皮肤和口腔护理并根据患儿病情做好一些对症处理。

责1:嗯,刚才我们也讨论了一些对症处理的护理措施。所以我们就是要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并发症的症状发生。一旦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那患儿出院后

我们要对患儿进行怎样的疾病知识宣教,使家长更好的护理孩子呢?责任护士来讲一下。

责2:由于手足口病为传染性疾病,患儿出院后仍须居家隔离一周并注意饮食卫生,且部分患儿为好转出院,出院后仍需继续服用抗病毒药一周,一周后来院复查血常规,若患儿出院后出现皮疹复发、肢体抖动、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应立即来院就诊。

出院指导

宣传防疾知识,指导家长做好婴幼儿卫生保健

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居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勤晒衣被

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到人群集中的场所

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少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发现发热、起皮疹或口腔溃疡等症状,及时复诊

护士长总结:

由于手足口病是近几年来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大多数老百姓对此病不甚了解,一旦孩子患上此病,容易造成恐慌心理,特别是在疾病暴发期间。我们主要是要做好院中宣教及出院后的健康指导。要加强社会对手足口病的正确认识,因为此病初期临床表现类似感冒症状,如发热、咽痛等。因此,我们要告知家长在手足口病流行期

间若发现小儿出现发热、皮疹或口腔溃疡的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2021年手足口病护理查房文档之欧阳学文创编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欧阳光明(2021.03.07) 2016.8.10 主查人:责1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2016.4.22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病因 有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4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文档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2016.8.10 主查人:责1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2016.4.22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皮疹特点

手足口病护理常规66270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手足口病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护理措施】 1、消毒隔离 一旦发现感染了手足口病,宝宝应及时就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宝宝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2、饮食营养 如果在夏季得病,宝宝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要适当补水和营养。宝宝宜卧床休息1周,多喝温开水。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宜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3、口腔护理 宝宝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宝宝口腔清洁,饭前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皮疹特点 1呈离心性分布,常孤立存在,很少融合; 早期为斑丘疹,成熟皮疹介于丘疹和疱疹之间; 看起来“四不像”:即不像蚊虫叮咬疹、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疱疹、不像水痘疹2“四不”:即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

烧伤患者的护理查房

烧伤患者的护理查房 一·查房记录: 患者,男,64岁。因火焰烧伤致全身多处疼痛3+小时由急诊以“全身多处烧伤”收入住院。二·病史:火焰烧伤致全身多处疼痛3+小时。否认药敏史及既往病史。 三·现在症:头面部、颈部、胸部、双上肢烧伤后疼痛,局部水肿,口渴,小便短赤,大便未解。 四·体格检查:T36.5℃P66次/分R 24次/分BP170/96mmHg 神识清楚,体查欠合作,表情痛苦,被动体位;头面部、颈部、胸部、双上肢可见烧伤创面,皮肤焦黑,创伤面积约20%,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66次/分,律齐无杂音,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左腰背部皮肤肿胀明显,可见皮肤挫伤,无腹肌紧张,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3次/分;无移动性浊音。双足背软组织水肿。双下肢可见皮肤挫伤。创缘正常皮肤稍红肿。舌质红,苔黄,脉洪。 五·实验室检查 六·中医诊断:烧伤(热毒伤津证) 西医诊断: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头面部、颈部、胸部、双上肢,20%,深Ⅱ度) ②多发肋骨骨折 ③L1椎体骨折 七·中医辨证:患者以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主症,辨病为烧伤。结合患者目前创面红肿,局部水肿,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辩证为热毒伤津证。 八·诊疗计划: 1.普外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流质饮食,告病重; 2.完善相关检查辅助治疗; 3.予以抗炎、护胃、补液及营养支持等治疗; 4.烧伤清创换药。 5.中医治法:泻火解毒,养阴生津;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清瘟败毒饮: 木香10g 青皮10g 茴香10g 枳壳10g 槟榔10g 三棱10g 莪术10g 银花15g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口服 九·中医护理特色技术运用:湿润烧伤膏,紫草烧伤膏等 十·护理诊断及相关性问题 1.皮肤完全性受损与烧伤导致皮肤破坏有关 预期目标:创面得到有效处理,逐渐愈合 2.体液不足与烧伤后体液大量丢失有关 预期目标:血容量恢复,平稳度过休克期 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烧伤后营养物大量消耗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营养得到改善,体重稳定 4.有感染的危险与烧伤时皮肤、组织受损、创面污染、免疫力下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未发生感染的并发症 5.自我形象紊乱与烧伤后毁容肢体残及功能障碍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认同自我,情绪稳定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手足口病护理查房文档之欧阳学文创编之欧阳家百创编

手足口病的护理查房 欧阳家百(2021.03.07) 2016.8.10 主查人:责1 责1:大家都知道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并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我科也是手足口病专科,所以今天我们就对手足口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下面有请责任护士为我们介绍一下患儿病情。 责2:患者,1床,男,3岁,程伟豪,因发现口腔疱疹一天于2016.4.22号入院,入院时神清楚,精神状态差,T:39·20C,P:112次分,R22次/分,BP:70/50mmHg,无恶心、呕吐,无咳嗽、咳痰,双手掌口腔内可见数个红疱疹,双足底及肛周未见皮疹,门诊以手足口病收入院,入院后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对症处理,急查血示白细胞:12·7X109/L,血红蛋白:114g/L,目前患儿体温正常,病情稳定。

责1:患儿病情介绍的很详细,我们也知道了手足口病主要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那有谁为我们讲解一下肠病毒的特性呢? 责3:我来说一下。经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手足口病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不能将其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50℃可被迅速灭活,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20℃可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责1:非常不错,在临床上我们也是用5%活力碘对患儿的手、足以及臀部疱疹部位每天两次消毒来杀灭手足口病毒。因为它也是小儿很常见的一类传染病,那它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呢? 责4:它的传播渠道主要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等物品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饮用或食入被患病者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责1:是的,因此我们手足口病患儿的大便也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可以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就可以将其灭活。那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责5:它的临床表现一般病例表现主要是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