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松香的炮制方法 一

松香的炮制方法 一

松香的炮制方法  一
松香的炮制方法  一

3#

松香

【性味归经】苦甘,温。①《本经》:“味苦,温。”②《别录》:“甘,无毒。”③《药性论》:“味甘,平。”④《本草正》:“味苦辛,温。”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能主治】祛风燥湿,生肌止痛,适用于痈疖疮疡,湿疹,外伤出血,烧烫伤。

【用法用量】 1~3钱,入丸散或浸酒服。外用适量,入膏药或研末敷患处。

【异名】松脂、松膏、松肪(《本经》),松胶香(《刘涓子鬼遗方》),沥青(《卫生宝鉴》),白松香(《滇南本草》),松胶(《纲目》),黄香(《本草原始》),松脂香(《草木便方》)。

【来源】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树干中取得的油树脂,经蒸馏除去挥发油后的遗留物。植物形态参见"松节"条。

【采集】多在夏季采收,在松树干上用刀挖成V字形或螺旋纹槽,使边材部的油树脂自伤口流出,收集后,加水蒸馏,使松节油馏出,剩下的残渣,冷却凝固后,即为松香。置阴凉干燥处,防火、防热。

【药材】松香为不规则半透明的块状,大小不等。表面黄色,常有一层黄白色的霜粉。常温时质坚而脆,易碎,断面光亮,似玻璃状。有松节油臭气,味苦。加热则软化,然后溶化,燃烧时产生棕色浓烟。以块整齐、半透明、油性大、气

【化学成分】油松和马尾松的松香含松香酸酐及松香酸约80%,树脂烃约5~

6%,挥发油约0.5%及微量苦味物质。

【炮制】松香:置铜锅中,用微火加热熔化,捞去杂质,倾入水中,候凉后

取出,干燥。制松香:取葱煎汤,加入松香粉,煮至松香完全熔化,乘热倒入冷

水中,取出,阴干。(每松香100斤,用葱10斤) ①陶弘景:"松脂,以桑

灰汁或酒煮软,按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则可用。"

②《本草图经》:"松脂皆先炼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

又加黄砂于茅上,厚寸许可矣。然后布松脂于上,炊以桑薪,汤减即添热水,常

令满,候松脂尽入釜中,乃出之投于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过,其白如玉,然

后入药。"

【性味】苦甘,温。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

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平。" ④《本草正》:"

味苦辛;温。"

【归经】入肝、脾经。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肺二经。" ②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求真》:"入肝、脾。"

【功用主治】祛风,燥湿,排脓,拔毒,生肌,止痛。治痈疽,疔毒,痔瘘,

恶疮。疥癣,白秃,金疮,扭伤,风湿痹痛,疠风瘙痒。

①《本经》:"主痈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

②《别录》:"主胃中伏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

恶痹。"

③《药性论》:"杀虫,用之主耳聋;牙有蛀孔,少许咬之不落;能贴诸疮

④《日华子本草》:"润心肺,下气除邪;煎膏主瘘烂,排脓。"

华佗松脂神方

松脂五斤,灰水煮三十遍,浆水煮三十遍,清水煮三十遍;茯苓五斤,灰水煮十

遍,浆

水煮十遍,清水煮十遍;生天门冬去心皮,曝干,捣作末;真牛酥三斤,炼十三

遍;白蜜三

斤,煎令沫尽;蜡三斤,炼三十遍。

上捣筛以铜器重汤上,先纳酥,次下蜡,次下蜜,候消讫,乃下诸药。急搅之勿

住手,

务令极匀。内瓷器中密封,勿令泄气。欲服之宜于先一日不食,至翌日进美食,

令大饱。然

后绝食,即服二两,二十日服四两。又二十日后服八两。

回复支持反对使用道具举报

?

返回列表

制川乌

·27· 制川乌 Zhichuanwu RADIX ACONITI PRAEPARATA 本品为川乌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体轻,质脆,断面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鉴别】照川乌项下的〔鉴别〕(3)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检查】酯型生物碱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乌头碱对照品20mg,置10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5ml、0.50ml、1.0ml、1.5ml、2.0ml、2.5ml,分别置25ml 量瓶中,均加无水乙醇使成2.5ml,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摇匀,在60~65℃水浴中保温10分钟,放冷,加高氯酸铁试液13ml,摇匀,放置5分钟,精密加入高氯酸试液8ml,用高氯酸铁试液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分钟,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V A)在5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测定法取本品粗粉约10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50ml与氨试液4ml,密塞,摇匀,放置过夜,滤过,药渣加乙醚50ml,连续振摇1小时,滤过,药渣再用乙醚洗涤3~4次,每次15ml,滤过,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2ml使溶解,转入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3m1分次洗涤容器,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提取3次,每次5ml,酸液依次用同一三氯甲烷10ml振摇洗涤,合并酸液,加氨试液调节pH值至9,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三氯甲烷液依次用同-水20ml振摇洗涤,合并三氯甲烷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适量使溶解,转入5ml量瓶中,用无水乙醇分次洗涤容器,洗涤液并入量瓶中,再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上述溶液及无水乙醇空白溶液各2.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的方法,自“各精密加入碱性盐酸羟胺试液1.5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酯型生物碱的重量(μg),计算,即得。 本品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过0.15%。 【含量测定】取本品中粉10g,精密称定,照酯型生物碱测定法项下的方法,自“加乙醚50ml”起至“洗液与滤液合并,低温蒸干”,用乙醚-三氯甲烷(3:1)的混合液代替乙醚。残渣加混合液5ml使溶解并蒸干,再加乙醇5ml使溶解,精密加入硫酸滴定液(0.01mol/L)15ml、水15ml与甲基红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滴定至黄色。每1ml硫酸滴定液(0.01mol/L)相当于12.9mg的乌头碱(C34H47NO11)。 本品含生物碱以乌头碱(C34H47NO11)计,不得少于0.20%。 【性味与归经】辛、苦、热;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能与主治】同川乌。 【用法与用量】1.5~3g。宜先煎、久煎。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膏药制作方法

医用凡士林500克在不锈钢锅小火熔成水状加20克医用石蜡稍加热,加20克药酒浸液或打集细的药 熬好,放凉就成了,用法每日涂1-2次, 膏药的种类有多种,以油与黄丹为基质的为黑膏药;以油与宫粉为基质峋为白膏药;以松香等为基质的为松香膏药。 【原创】树脂膏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将树脂放入不锈钢锅内,加温至60到80度,待其软化,保温10分钟,再升温至100度左右,不断搅拌,使树脂成为稀薄液体,再将松香蜂蜡加入,并不断搅拌到完全溶解,将远红外陶瓷粉过筛后,逐渐加入锅内,不断搅拌,待基质充分混合后,加入均匀的药粉,搅拌均匀,最后加入渗透剂氮酮,完全搅拌均匀后进行摊膏。可加工成每贴10克,作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三天后即可应用!当然也可以不用松香蜂蜡等,直接把树脂熬开加入药粉和中西药渗透剂即可应用!基质的比例:树脂200克松香45克蜂蜡20克陶瓷粉60克氮酮5毫升药粉120克(粉碎越细吸收越好)。如果不用松香蜂蜡等,树脂和药粉的比例可以为500:200左右。根据现代研究,膏方中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可以发出远红外热能,可激发经气,调节免疫,平衡阴阳,天然树脂对皮肤无刺激,不会产生过敏现象,且基质稳定,粘性持久,常温下膏药不会变形,不会污染衣物。国内更有人给总结了几点好处1,载药量大,每贴含生药15到20克,《当然你可以作的大一些嘛》,2无铅丹,无松香,无蜜糖,无油《我指后者而言》3药物不经高温熬制保证了大量有效成分免受高温破坏4与皮肤亲和性,保湿性,可反复揭贴,适合现代人的要求!去年我参加了膏药学习班,花去了千余元,带回来1000克树脂现在还没用完,当然还有膏药机,如果有需要的我半价给你们啊!哈哈!后悔啊!我觉得还是传统的黑膏药实在好用!再有什么问题大家留言吧,我们共同讨论!至于膏药组方,还是用自己的经验方吧,要不就用冰台老师的复方骨仙膏。 天然主要来源于植物渗(泌)出物的无定形半固体或固体有机物。特点是受热时变软,可熔化,在应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一般不溶于水,而能溶于醇、醚、酮及其他有机溶剂。天然树脂种类繁多,按来源分为两类,一类来源于植物,另一类来源于动物。来源于植物的主要有:①松香。由松树分泌的粘稠液体精制而成,透明性脆,颜色由微黄至棕红色。松香的品质按颜色、酸值、软化点等的不同来分级。松香中90%以上为各种同分异构的松香酸,其余为这些酸的酯类和一些不皂化物。②琥珀。松树分泌的树脂在地下长期埋藏而得到的一种 化石树脂。③柯巴树脂和 玛树脂。由最早集运出口的港口名称得名。前者是一种木本植物 的分泌物,根据产地和来源不同有多种,如刚果柯巴、马尼拉柯巴、软质柯巴、化石柯巴等。后者是龙脑香料植物的分泌物。两种树脂在19世纪作为涂料原料,现已几乎不用。来源于动物的天然树脂主要是虫胶,又称紫胶,由紫胶虫新陈代谢分泌出的胶质积累在树枝上形成,在涂料工业中有少许应用。天然树脂按成分又分为纯树脂,即由萜物质及粗香精油组成的树脂状物质;树胶树脂,即由多糖类物质组成的树脂,可溶于水或遇水膨胀,不溶于醇及有机溶剂;含油树脂,指含有较多精油、能溶于油中的树脂。天然树脂主要用作涂料,也用于造纸、医药工业,还可用作胶粘剂、绝缘材料等。由于合成树脂的发展,天然树脂的应用日趋减少。

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主要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对女贞子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炮制,对比其炮制后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的 变化。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女贞子的有效成分(主要为齐墩果酸、甘露醇、 酪醇、多糖、氨基酸等)的含量和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炮制女贞子 时应当根据用途选择炮制方法,本文能够为临床及药物研发、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法;女贞子;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369-02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 Ait.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记载:其性味与归经为“甘、苦、凉。归肝、肾经。”其功能与 主治为“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睛不明,内热消渴,骨蒸潮热。”通常临床用药均采用炮制品,但是不同的炮制方法是否会对女贞子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药理作用产生影响一直以来都是临床用药 中的棘手问题,本文结合女贞子近年来研究成果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1.女贞子炮制方法 据文献记载,古代对女贞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去皮、去梗叶、研末、蒸制、 酒制、药汁制、酒蜜制、盐制、焙制等。现代对女贞子的炮制方法主要有净制 (去梗叶、洗净)、单蒸、沸水烫、酒蒸、酒炖、盐炙、醋蒸等,全国除河南等 省份允许净制后生品入药外,其余全部要求炮制品入药,炮制方法以酒蒸和酒炖 法应用居多。《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规定:女贞子的采收加工为:“冬 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加工后即为女贞子饮片,炮制品仅载入一种,即酒女贞子,其炮制方法为:“取净女贞子,照酒炖法或酒蒸法炖至酒吸尽或蒸透。”[1] 2.女贞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 女贞子果实含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甘露醇、葡萄糖、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麻酸。果皮含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乙酰齐墩果酸(Acetyloleanolic acid)。种子含脂肪油14.9%,油中棕榈酸与硬脂酸为19.5%、 油酸及亚麻酸等为80.5%。女贞子中尚含铜、锌、铁、锰等微量元素。其中临床 用药时起主要药理作用的成分为齐墩果酸、甘露醇、酪醇、多糖和部分氨基酸。 3.不同炮制方法对女贞子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3.1以齐墩果酸为测定指标 女贞子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是齐墩果酸,根据李炯林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薄 层扫描定量法下,现有的主要女贞子炮制品种类中齐墩果酸含量大小如下:焙制 品<盐水蒸品<盐炒品<醋蒸品<酒蒸品<生品<酒炖品。而且根据数字统计后 发现,除了焙制品外,其余几种炮制品的齐墩果酸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 3.2 以甘露醇为测定指标 女贞子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泻下作用,主要是由于其含有甘露醇。鲁清月对 不同女贞子炮制品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在女贞子生品、单蒸品、黄酒蒸品中甘 露醇的含量在3.712-3.816%之间,而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3]。 3.3 以酪醇和多糖为测定指标 女贞子中的酪醇和多糖通常是临床中对人体免疫功能和体质改善的重要成分,

传统中药炮制工具

五、炮制的工具 中药炮制工作是一种复杂的科学技术工作,操作方法很多,应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工具的选择、准备是炮制工作中一项主要的物质条件,为此,现将工具及应用范围分述如下。 (一)手工操作工具 (1)切药刀:配合切药刀的工具有切药用的竹把子、单切用的虎头钳、螃蟹钳、拦药的刀方、接药的药斗、擦刀的油帚子、水帚子。 (2)片刀:式样与菜刀相似,刀片薄,刃口为两面,呈弧形,具切、削、片、劈多种作用。(3)锉:为木质、角质药材锉末的工具。(4)铁锤:药材破碎用。(5)碾槽:系生铁铸成。(6)冲筒:为临时捣碎工具。(7)乳钵:研粉用。(二)制药机械 应用机械制药,劳动强度小,生产效率高,具有很多优越性,为中药炮制的发展方向。现在有轧粉用的粉碎机,切制饮片用的切药机,各地式样较多,这里不赘述。 (二)铁研船(铁研槽、铁铅、研槽) 多系生铁铸成,分研槽、研盘两部分,研槽中部阔大,两端较狭,里面凹进状如船形,大小不一,一般以3尺长、中阔约6寸为适宜。小的容量不多,过大人力踏研不易。研盘为扁圆形铁饼,直径约l尺,中心贯有铁杆,突出两旁,全长约0.8-1尺,操作时两足踏其上前后转动,使药物通过推研而粉碎。研船兼具截切、轧压和研磨等作用,占地少,单人即可操作,粉碎度较细,对于小作坊生产,是十分实用的粉碎工具。 三)切药刀 分刀身、刀床、刀脑三部分。刀身即刀片,又称刀叶子,略成长方形,后上端竖立刀柄,稍向前弯,前下端微有小角突出(俗称刀鼻),上开一小孔,与刀床前端之刀脑联合,组成铡刀状,为切制饮片的主要工具。切药刀多带有几种附件,即竹把子、刀撮(cuō)子、刀斗子。 四)炒药锅 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有耳的锅,口径较小,约1.5尺,供炒煅少量药物使用,适用于灶台或大风炉上,比较方便灵活。另一种是无耳的平口锅,口径较大,约2-3尺,供炒、煮、炮、煅、炙、蒸、制各项用途,多置于固定灶台上,与通常煮饭的锅相同。炼丹用的铁锅系用生铁铸造而成,口径1.5尺到1.8尺,左右各有一耳,方能提携。古代炼丹家把“锅 称为“鼎”,所以丹家有“安灶立鼎”之炼丹术语。 五铁铲 系用熟铁制成,全长约一尺余,有木柄与铁柄两种,为炒炙或煮药时翻拌药料之用。 六)炒药灶 砖砌单放锅一口,而锅有平放、斜放两式。南方一般习惯用平锅,翻炒便利,药品接触锅面面积大,受热均匀;北方多用斜锅,药料常堆聚下方,受热不均,但盛取药物比较便利。 七)木蒸甑(zèng) 呈圆筒形,大小根据需要而定,上面有盖,底部有屉,用以置锅上蒸制药物。

《中药炮制学》第二章 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二章中药传统炮制理论 第一节中药制药论 一.制药原则 清代徐灵胎的《医学源流论》:“凡物气厚力大者,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欲取其利,而去其害,则用法以制之,则药性之偏者醇矣。其制之义又各不同,或以相反为制,或以相资为制,或以相恶为制,或以相畏为制。而制法又复不同,或制其形,或制其性,或制其味,或制其质……”。亦称之为传统的制药原则 二.含义与应用 1. 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酒黄连,酒大黄。 (黄连苦寒,吴茱萸辛热,用吴茱萸制黄连,可以吴茱萸的辛热杀黄连的大寒之 性。) 2. 相资为制: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蜜制甘草。 (蜂蜜甘平,益气补中,和百药。甘草,味甘性平,有益气和中作用,二者药性 相似,蜜制甘草可增强甘草的补中益气作用。蜜制百合可增强其润肺止咳的功 效。) 3. 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物。 如姜半夏。 (生半夏有毒,使人呕吐等;生姜发表,止呕,开痰作用,以生姜炮制半夏可抑 制半夏的使人呕吐副作用,降低毒性,增强化痰止咳作用。) 4. 相恶为制:利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减弱某些中药的副作用。 如米泔水制苍术。 (苍术芳香燥烈,米泔水甘平,益气除烦,可缓和苍术的燥性。) 5. 相喜为制: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以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 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强商品价值。 如醋制乳香、没药。 6. 制其形: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外观形态和分开药用部位。 如:碾、捣或切制,不同药用部位分开入药 7. 制其性: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性能。 如酒制黄连 8. 制其味:是指通过炮制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如醋制乳香 9. 制其质:是指通过炮制改变中药的质地。 如王不留行炒至爆花,穿山甲、龟甲、鳖甲砂炒至酥脆,矿物药煅或淬等 第二节中药生熟论 1.生泻熟补:有些中药生品具有泻下作用,炮制后泻下作用缓和,能够产生滋补的功效。 如生地黄清热凉血而主泻,熟地黄滋阴补血而主补。 2. 生峻熟补:生品作用猛烈,制熟后大为缓和。如大黄。 3.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很强炮制后毒性降低。如乌头。

川乌解毒

川乌解毒的研究进展 摘要:川乌的化学成分中含有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和其他生物碱,其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是川乌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对川乌进行炮制,可以降低其毒性,保证其能充分发挥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关键词:川乌解毒研究进展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其味苦、辛,大热,有大毒,功能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行淤止痛[1]。研究表明川乌具有良好的镇痛、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但因其毒性大,临床上常因用药不当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现代对川乌的毒性和解毒方面做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十年川乌解毒方面的实验研究进展和动态,旨为川乌今后更深入的研究以及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川乌的毒性研究 川乌对健康动物毒性研究相对较多,而川乌对病证动物模型的毒性研究较少。由于乌头类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大量实验已证明,乌头类中药水煎液对疾病模型动物产生的毒性效应与健康动物有差异[2]。有实验通过设定7个煎煮时间点和给药剂量,引入均匀设计法,研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模型的长期毒性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和各给药组于复制痹证动物模型后,按组给药30 d。观测动物生长发育、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变化及停药15d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将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煎煮30min,给药剂量为临床用量120倍时,川乌水煎液对痹证动物产生的毒性最大,但同时药效最佳[3]。张少华等[4]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以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的水煎液分别给小鼠灌胃,观察防己对川乌急性毒性实验的影响。结果说明,防己与川乌配伍能降低川乌的毒性;但是腹腔注射未出现上述结果。 2.川乌的解毒研究 川乌主要含有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碱甲乙,塔拉第胺,杰斯乌头碱,异翠雀花碱、脂乌头碱、脂次乌头碱、脂中乌头碱等。历代本草均标明其有剧毒。其去毒的方法有水漂、火制、蒸煮及用辅料去毒等。文献记载川乌的炮制法有70余种,医家都十分重视炮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并为适应临床应用而改进和创造许多新的方法来炮制药材,以达到减毒和增效的目的。 川乌炮制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去毒机制为:川乌的有毒成分为乌头生物碱类,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强,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毒性较小,乌头原胺类毒性很弱,几乎无毒性。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性质不稳定,易被水解,其C8位上的乙酰基水解时失去一分子醋酸,得到相应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若继续水解,C14位上的苯甲酰单酯碱和乌头原碱的毒性较小,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在炮制工艺中,加水、加热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或蒸法,或煮法都能促进水解反应,使剧毒的双酯型乌头碱分解而“去毒”。药效学镇痛作用研究结果认为,炮制后由于双酯型乌头碱类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使其毒性降低,但其镇痛作用的生物活性仍然作用明显,大致与生品相近。 川乌的炮制原理决定了炮制工艺研究始终围绕着“水”和“热”两个要素而进行,其目的都是通过水和(或)加热的方法来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从而降低其毒性,用水浸、漂、泡等方法处理乌头,可将毒性强的乌头碱水解成毒性小的苯甲酰单酯型乌头碱和乌头原碱而解毒。但此种减毒方法,后两种的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乌头经炮制后,生物碱平均含量减少78%---82%,其损失程度,随原药材体积的大小,质地的坚硬程度,以及浸泡的时间、温度、加水量的多少和换水次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为了避免成分过分流失,有人采用干热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

各种膏药的自制配方大全 驱风止痛膏 1.药物组成 天南星粉,半夏粉,川芎粉,草乌粉各30克,薄荷脑,樟脑,胡椒粉各10克,松香1000克,蜂蜡90克,花生油210毫升。 2.制作方法 先将松香、蜂蜡、花生油熬至滴水成珠,加入前四种药粉至不粘手为度,入冷水一周后加后三种药粉即成。每贴用3-5天。 3.主治范围 风湿腰腿痛及跌打损伤。 4.方剂来源 黑膏药网。 新型黑膏药 1.药物组成 A.麻黄45 稀签草50 海风藤50 羌活50 桂枝35 生马钱子30 田七10 生龙骨15 炮甲15 白附子30 乳香20 没药20筚拨30 山萘20 独活20 玄参25 当归40 荆芥35 双花30 川椒40 干姜45 急性子30 木瓜45 川芎40 牛膝50杜仲50 生川乌40 生草乌40 生南星40 生半夏40 牙皂50

云南一枝篙50 B公丁香血竭各12 土鳖虫炒白介子煅自然铜红花川断蜈蚣全虫五倍子水牛角粉各20 乳香没药各6共为细末. 2.制作方法 将处方A的药物水煎三次,头两次煎三小时过滤,第三次煎两小时过滤,合并三次滤液熬成流浸膏.膏药制作方法:医用压敏热溶胶1000克,放入锅内加热融化,先将药粉徐徐加入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流浸膏,50毫升氮酮,继续搅拌,然后摊膏. 3.主治范围 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4.注意事项 忌食鱼腥,牛肉,狗肉,鸡,竹笋等发物。 5.方剂来源 黑膏药网。 自制痹痛膏 1.药物组成 川乌80g 草乌80g 川芎80g 威灵仙80g全蝎80g 土元80g 乳香80g 透骨草8g 没药80g 大黄80g 杜仲80g 川断80g 僵蚕80g 白芷80g 丹参80g 骨碎补80g 远志80g 冰片80g 黄芩80g 黄柏80g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1)骨仙膏的制作工艺 1、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甘遂30g, 土虫50g,蛴螬30g,七叶一枝花50g, 洋金花50g,生白芥子30g,三七粉30g,没药各45g,血竭30g,肉桂30g,细辛45g,冰片20g,樟脑50g,麝香1.0g (可不用),炮山甲45g,蜈蚣30g,全虫30g,生延胡60g, 郁金60g,扑尔敏片100片,炎痛喜康片150片。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100 目筛),称量混合均匀。 B :乌蛇60g,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腾90g, 桃仁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 50g,羌活40g,大活40g,秦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50g,苍术3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枳壳40g,牛夕5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申姜60g,山奈60g,干姜120g,苏木60g,桑枝 60g,川山龙60g。 2、制作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 合后过滤,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 到70 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 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 的骨仙膏120 贴。做好的膏药装袋置 于阴凉处保存。 主治:同灵仙膏。 (2)灵仙膏的制作方法 1、处方:A :生马钱子60g,生草川乌各50g,蜈蚣30g, 全虫 30g,肉桂30g,生南星50g,生旱半夏50g,粉甘遂30g, 洋金花 5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土虫50g,血竭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炮山甲45g,辽细辛45g,七叶一枝花50g,樟脑45g,冰片20g,麝香1g,扑尔敏100片,炎痛喜康150 片,氮酮32 毫升。(扑尔敏、炎痛喜康、氮酮不计量) 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 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96g。 B:乌蛇60g,威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藤90g,桃仁45g,红花45g,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 50g,羌活40g,独活40g,蓁艽45g,防风30g,地龙45g,透骨草6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米壳40g,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干姜 120g。 2、制作工艺:B 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 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70度在不断搅拦下缓缓 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 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 度时入 A ,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介绍四种中药传统炮制方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彭银亭老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生前从事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八十余载,临床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其鉴证我国中药炮制发展兴衰近一世纪,为湖北省中药界的泰斗,本人有幸被他收为弟子,跟随他学习传统中药炮制、鉴别和传统制剂加工,通过多年的跟师学习,对老师的传统炮制经验进行总结,现将其部分药材传统炮制方法介绍如下: 1.山药片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清水浸泡透,捞取,沥干水分,切斜片,放在铁折子上,置烘箱中烘八成干后,置撞筛中撞光,烘干。注:山药炮制要掌握水浸泡时间和季节气温,要浸泡透,浸泡时大小分档,避免浸泡时太过或不及;山药在夏季气温高炮制时,润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易发粘变红,并且切片后要及时干燥,以烘干品为佳,因烘干品起粉,撞去边角后,饮片好看,晒干品不起粉,饮片不如烘干品好看。 米炒山药将浸湿的大米均匀撒入锅中,用中火加热,另将山药摆在麻袋皮上,俟米冒浓烟时,将麻袋皮放在米上熏待山药变黄色时,轻轻抖动麻袋皮,使山药表面色泽变均匀黄色时,出锅,晾凉。

每山药10kg, 用米1.2kg。注:山药米炒时,大小分档,麻袋皮抖动用力适中,将山药均匀翻动,使其色泽一致,用麻袋隔锅米炒其炒制品色泽均匀精致美观,不焦糊。 2.爆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用清水浸2h,捞取,沥干水分,闷润1~2h,先将木甑或蒸笼垫上布,放入薏苡仁隔水蒸上大汽1~2h,至透心,取出,在通风处凉至半干,将结陀块者用手搓散,晒干。另取油砂置锅中,用武火加热,至滑利易翻动时投入蒸薏苡仁,不断翻动,炒至膨胀鼓起,微黄色,气香,取出,筛去砂,晾凉。注:薏苡仁经清水浸泡蒸熟晒干再用油砂拌炒,成品松泡,气香色白漂亮,无焦斑,健脾胃作用佳。 3.白扁豆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至皮软时,捞取置冷水中浸泡,用搓板搓去皮,晒干,簸取种皮和仁,分别入药。将扁豆仁用开水泡2min,捞取,在簸箕里摊开,吹去表面水分。取油砂置锅内,武火加热,炒至砂滑利容易翻动时投入扁豆仁拌炒,快速翻动,炒至扁豆起泡(俗称痱子嘴),颜色加深时,出锅,筛去砂,晾凉。该法制成品为黄褐色,表面起泡,色泽均匀一致,质地酥脆焦香。 4.乳香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块者砸碎。另取谷壳过筛,洗净,晒干。将锅洗净,中火加热,投入净乳香不断翻炒,炒至冒烟,表面微熔,有油渗出时加入净谷壳拌炒,至乳香表面发亮时,出锅晾凉,搓碎,筛去谷壳。与清炒品比制成品松泡,发亮,好看,去油效果好,谷壳容易筛去,较其他加入面粉、茯苓碎末拌炒制成品颜色一致,松泡,辅料易于筛去。

川乌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川乌 药材名称: 川乌 拼音名称: CHUANWU 别名: 乌头、乌喙、奚毒、即子、鸡毒、川乌、毒公、耿子。 科属: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产地: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北至秦岭和山东东部,南至广西北部。生于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多栽培。 性味: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脾、肝、肾经。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中成药: 共有266种中成药使用川乌:定喘膏庆余辟瘟丹壮骨追风酒骨友灵搽剂追风壮骨膏天和追风膏复方南星止痛膏阳和解凝膏麝香镇痛膏骨增生镇痛膏等。 应用:

1、用于风寒湿痹。本品能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治寒湿头痛、身痛、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者,常与麻黄、白芍、黄芪等同用,如乌头汤。若治中风手足不仁、筋脉挛痛,常与乳香、没药、地龙等同用,如小活络丹。 2、用于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止痛等。本品具有较强的散寒止痛作用,若用治寒疝腹痛、手足厥冷,单用本品浓煎加蜜服,即《金匮》大乌头煎;治 外伤瘀痛,常与乳香、没药、三七等同用;取其麻醉止痛作用,可做手术麻醉 用药,多与蟾酥、生南星、生半夏等同用,如外敷麻药方。 用法用量: 煎服,3~9G。若作散剂或酒剂,应减为1~2G,入汤剂应先煎0.5~1小时,外用适量。一般制后用,生品内服宜慎。 注意事项: 阴虚阳盛,热证疼痛及孕妇禁服。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服。 采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子根、须根及泥土,洗净,晒干。或放缸内 用热水泡12小时后捞出,拌上草木灰,白天摊晒,夜里堆放,反复多次,直至 晒干。 炮制工艺: 1、生川乌:取原药材,拣净杂质,洗净灰屑,晒干,用时捣碎。 2、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 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取大个及实心者切开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成分为剧毒的二萜双酯类生物碱,如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尚有毒性较弱的阿替新、氨 基酚及去甲基乌药碱。 2、药理作用:同草乌近似,参看草乌。 临床应用:

各种膏药的熬制方法步骤

一枇杷膏的熬制方法 1,给枇杷去皮,剥核,洗枇杷嫩叶,枇杷花蕾 2,把枇杷叶和花放到锅里熬出汁来 3 ,把剥好的枇杷肉放进用枇杷花蕾和叶子熬出的大锅汁里熬烂 4,把锅里的熬烂的枇杷肉捞出放到过滤布里把肉过滤出来,浆留下 5,把枇杷浆重新放入大 锅里熬,加入白糖和川贝 6,熬的过程要掌握火候和配量,等到稠感出来时冷却后捞出放进洗好的瓶子里 7,把装好枇杷浆的瓶子高温杀菌后加盖成成品。 枇杷膏的熬制方法小贴士 1.建议用小玻璃瓶来装最好,取用时方便,(大瓶子容易跑入太多空气,容易变质) 2.做枇杷膏的枇杷选择一般的就可以了,其实不论贵或便宜,枇杷的营养成分是一样的。 3.可以用榨汁机榨枇杷汁来熬膏,做法一样,枇杷渣用来熬枇杷酱也不错、抹面包,馒 头都可以,还可以兑水当饮料喝。 二 1.柠檬洗净后用适量的盐在柠檬表皮搓洗一遍,这样可以将柠檬表皮的一层蜡洗净 2.柠檬洗净后放入盐水里泡30分钟 3.柠檬泡过盐水后冲洗干净,切成薄片后把柠檬籽挑出,然后再切成丁状 4.将切好的柠檬放入炖锅里 5.加入冰糖 6.将炖锅盖上盖子放入隔水电炖锅中,启动电炖锅选择【筋骨】模式,时间为4个小时,当 中开盖子搅拌一下继续炖,整个过程炖15个小时 7.15个小时后等待炖好的柠檬膏降温至80-90度,最后装入已经消毒过的玻璃瓶里;等待装 好的柠檬膏晾却后即可放入冰箱冷藏 三陈皮柠檬膏的做法 ? 1.把柠檬用盐水泡上两个小时,然后用刀把柠檬上面的蜡刮掉 ? 2.把柠檬擦干然后切片,去头去尾 ? 3.把陈皮切小片,最底层是柠檬然后放冰糖再放陈皮,一层一层的放 ? 4.因为我的炖盅只有你6个小时,所以我中间拿出来让炖盅休息休息 ? 5.十二个小时后的成品 四柚子膏的熬制方法 1.肉和外表皮分开,外表皮切细。 2.肉切块。 3.分开切好。 4.锅热倒入少许水,再下外表皮翻炒。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

女贞子的功效与作用 女贞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经炮制而入药,呈卵形、椭圆形或肾形,表面乌青色至黑色,多皱缩,果皮易碎,内核较硬,棕黑色,具纵棱,破开后种子通常为1粒,黑色肾形,皱缩。味甘而微苦涩。 功效与作用 性凉;味甘、苦;归肾、肝经。 女贞子无臭,味甘、微苦涩,为养阴的常用药。女贞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能“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病,久服肥健,轻身不老”。《本草纲目》说:“女贞实乃上品无毒妙药。” 女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的功能。可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目暗不明等症。 女贞子的特点在于药性较平和,作用缓慢,久服始能见效。现代临床上还用于视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症、慢性肝炎、高血脂症、冠心病、高血压、儿童中毒听力减退、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脱发等。 滋肾益肝 用于肝肾不足,症见骨蒸劳热,头晕,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等。治疗骨蒸劳热,可与生地、地骨皮、青蒿、枸杞子等同用;治疗头晕耳鸣耳聋,可与菊花、天麻、枸杞子、制首乌等同用;治疗腰膝酸软,可与熟地、菟丝子、炒杜仲、川断等同用。 乌发明目 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不能上承而须发早白或视物昏暗。乌发可与旱莲草、玄参、黑芝麻等同用;明目可与生地、枸杞子、菊花、沙苑子等同用。 其他功效作用 抗衰老: 抗疲劳: 降血糖: 降酶: 降血脂及抗动脉硬化 抗肝损伤 升高外周白细胞数 女贞子能显著升高外周白细胞数目,其有效成分为齐墩果酸。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炎作用 抗癌、抗突变 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其它作用 女贞子尚有强心、扩张冠状血管、扩张外周血管等心血管系统作用;利尿、止咳,缓泻,抗菌等作用。齐墩果酸有某些强心、利尿作用;甘露醇则有缓下作用;还含有多量的葡萄糖;这些可能与其强壮作用有关。 女贞子的副作用 (一)女贞子的副作用 禁忌

中药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方法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中药炮制方法 是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一般来讲,按照不同的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用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讲究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药效,而少数毒性和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方法炮制方法是历代逐渐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其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现代的炮制方法在古代炮制经验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改进,根据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可分为五大类型。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

各种膏药的配方

祖传上百年的老膏药(虎方) 1.药物组成 羌活25克独活25克鸡血藤60克川芎35克赤芍35克 灵仙40克当归30克牛膝35克葛根30克苍术20克 防风20克防已20克秦艽30克骨碎补35克狗脊35克 萆薢20克干姜30克黄芪40克生首乌40克川断35克 龟板20克桃仁30克木瓜30克米壳25克伸筋草35克透骨草40克红花30克麻黄40克杜仲30克五加皮20克桂枝60克苏叶20克白芍35克川乌35克草乌35克 半夏35克马钱子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蜈蚣20克 全虫20克炮山甲30克乌蛇40克地龙20克血竭20克 木香20克丁香20克白芥子20克元胡30克阿魏40克 细辛30克肉桂20克三七20克儿茶20克薄荷冰60克冰片20克樟脑130克 2.制作方法 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剩的粗药约小半斤入香油文火炸半小时,去掉药渣后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细药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离火后凉一会就可以摊膏药了。按45克一贴能出100贴膏药,1贴贴5天,好像是贴5次是一疗程,绝大部分都是两疗程贴好的。 第二个方法:*点后的草药粉碎成药粉备用。*点前的草药水熬三次,把三次的药液合并再熬到剩一斤左右的浓缩液,也就是我们说的清膏。加入松香煮沸至

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药粉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就行了。 3.治疗效果 祖传的老膏药,一百几十年四五代了,它的整个家族几十人都干这行,在山东、河北、东三省及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膏药店。老膏药熬工比较独到,疗效传得神乎其奇神,99%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都是两三疗程治愈。 4.主治范围 颈肩腰腿痛 祖传上百年的老膏药(龙方) 1.药物组成 马钱子35克甘遂20克苍术20克姜黄30克干姜25克骨碎补20克元胡20克威灵仙35克防风20克鸡血藤35克蓖麻子20克伸筋草20克胡椒20克菖蒲30克鹿含草20克川芎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大黄30克桃仁20克红花25克透骨草20克半夏25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全蝎20克蚯蚓30克白花蛇30克土鳖30克水蛭20克蜈蚣20克血竭20克肉桂20克芒硝30克雄黄30克阿魏30克细辛20克冰片15克薄荷冰45克樟脑60克 2.制作方法 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剩的粗药约小半斤入香油文火炸半小时,去掉药渣后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细药搅

女贞子工艺规程

目录

2、生产工艺流程

4、质量监控:见“SCGL524201 女贞子生产关键工序质量监控要点”。 5、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 5.1 女贞子原料质量标准:见“ZLJS100101原药材质量标准”。 5.2 女贞子中间产品质量标准:见“ZLJS400101饮片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5.3 女贞子成品质量标准:见“ZLJS500101饮片成品质量标准”。 6、包材质量标准和文字说明 6.1 包材质量标准:见“ZLJS300101~ZLJS300601包装材料质量标准”6.2 包装说明文字: 品名:女贞子 规格: 产地: 重量: 产品批号:

生产日期: 贮藏:置干燥处 生产企业: 7、生产区的工艺卫生要求 7.1 生产区卫生要求:执行“CSGL001401一般生产区环境卫生管理规程”, 7.2 生产区清洁工作要求:执行“CSSOP000301一般生产区厂房清洁规程”, 7.3 生产区人员卫生要求:执行“SCGL000101一般生产区个人卫生规程”, 7.4 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要求:执行“SCGL005701一般生产区工作服管理规程” 8.设备一览表 9、技术经济指标核算 9.2包装材料物料平衡 使用量+残损量+剩余量 塑料袋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量

使用数+残损数+剩余数 标签物料平衡= ×100% (99.0-101.0%) 本批领用数 10、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0.1 员工转岗或新工上岗前均要进行安全操作培训,熟悉本岗位的操作要点、质控要点及注意事项。 10.2 严格按工艺规程和岗位标准操作程序操作,切忌擅改工艺和岗位操作方法,工作应严肃认真。 10.3 电机设备严禁用水直接冲洗,清洁时亦不可用湿布擦拭。在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方可开机,以防轧手等事故发生。 10.4 设备定期保养,严格按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操作使用。 10.5 拣选、切药、干燥、筛分等产尘、产湿岗位应有除尘排湿装置。 11、劳动组织和岗位定员 11.1 劳动组织 11.1.1 由生产部下达生产指令,车间依此组织生产。 11.1.2 车间根据生产指令从仓库领用原料组织生产。按生产工序依次为净选、洗润、切制、干燥、炮制、筛药、包装,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11.1.3 生产班制:为一班制。

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

2010年09月06日星期一上午 10:29 转载自皮肤疼痛医师 最终编辑皮肤疼痛医师 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 夏天来了,制作黑膏药实在是一件苦差事,熬一锅松香膏药省时又省力,轻轻松30分钟搞定,权当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和放松。把最近自己制作松香膏药的图片发上来与大家共享,来爱爱医很久了,不能光去索取别人的东西,也得为别人做点什么啊,别的方面实在惭愧,我从1997年就开始自己动手自作各种膏药(我喜欢动手制作点什么),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其中松香膏药更加得心应手一点,今天献丑了! 复方骨仙膏 生马钱子60g 生川、草乌各50 g 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 甘遂50g 土虫50g 蛴螬30g 七叶一枝花50g 洋金花50g 生白芥子30g 三七粉 30g 肉桂30g 细辛45g 生甲片60g 蜈蚣30g 全虫 30g 生延胡60g 郁金60g 乌蛇60g 威灵仙90g 鸡血藤90g 桃仁 45g 当归45g 川穹50g 姜黄50g 生地50g 羌活40g 独活 40g 秦九45g 防风30g 地龙45g 透骨草50g 苍术30g 三棱 60g 莪术60g 丹参50g 枳壳40g 牛膝50g 木瓜45g 伸筋草

90g 鹿含草90g 海风藤60g 寻骨风60g 干姜 120g 山奈60g 苏木60g 桑枝60g 红花45g 麻黄60g 桂枝90g 生乳没各45g 血竭30g 冰片20g 樟脑50g 麝香1g(也可不用)扑尔敏100片 下划线者需加工成120目细粉成膏后下.此方可做成黑膏药,也可做成松香膏药应用,疗效显著. 关于黑膏药传统制法的帖子已不少,在此不再赘述. 松香膏药制法:上药下划线加工成120目的中药细粉.其余用酒精浸泡。 基本比例:上药与松香1:1. 100克松香+17克香油+9克蜂蜡+30克滑石粉+冰片5克+樟脑5克+硅氮酮3毫升 文火依次融化混合均匀即可成膏. 一,准备篇 准备:香油,松香,蜂蜡,氮酮,75%酒精,扑尔敏............ 二,制作篇 三.制贴篇 四,收获篇01-中药粗料部分,要适当粉碎用75%的酒精浸泡1月.jpg KB) 下载次数:8 2009-1-12 09:00 02-还是中药粗料.jpg KB) 下载次数:5 2009-1-12 09:00

浅谈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浅谈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 发表时间:2009-08-04T09:04:29.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德珍(福建省上杭县中医院药剂科福建上杭366300 [导读]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中图分类号】R37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223-02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本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炮制工艺和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进行了论述。 1 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概述 古代医药典籍将中药炮制又称为“炮炙”、“修治”、“修制”、“修事”。经净制或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由于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中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等目的。 1.1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较为复杂,主要是依靠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来实现。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多种胞内和胞外酶类。微生物有着非常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方式,能分解各式各样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长繁殖来炮制中药,可以比一般的物理或化学的炮制手段更大幅度地增强和调整药性,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扩大适应症。 1.2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探讨传统中药经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高低与许多因素都密切相关,如发酵菌种、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因素。因此,应通过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影响因素的研究,从而确定其最佳的发酵炮制工艺。 在长期传统中药发酵炮制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中药炮制人员对影响中药发酵炮制的质量因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一般而言,发酵最佳温度以30~37℃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70%~80%为宜。在此培养条件下,适合大多数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等的生长繁殖。但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只能凭经验,因此,在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影响了其质量的稳定性。 培养基成分对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高低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组成培养基的药材质量和相互间的比例都有较严格的要求。不同的培养基经同样的微生物处理后会产生药性的差异,可利用此来生产不同适应症的中药。 1.3 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工艺和现代中药发酵炮制工艺的比较 中药的发酵炮制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中药炮制中一种常用和重要的炮制方法。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用于传统中药的研究开发,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探讨了发酵炮制的作用机理和炮制工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的炮制理论。 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是多菌种混合自然发酵,参加发酵的菌种种类和数量都存在一定的波动;同时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采用的是传统的固体发酵,整个发酵炮制的过程都是凭主观经验来控制的。因此,传统中药发酵炮制后其质量的稳定性难于保证。 现代中药的发酵炮制根据微生物生长所用培养基状态的不同可分为固体发酵炮制和液体发酵炮制。现代中药的固体发酵炮制采用了现代生物技术,在整个发酵炮制过程中可以较好地控制参与发酵的菌种的种类和数量,同时对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等也能较好地实现动态控制,因而通过现代固体发酵炮制的中药其质量的稳定性得以较大的提高。在抗生素工业发展起来后,逐渐将液体发酵应用到中药的发酵炮制中,开启了对液体发酵炮制中药的研究。由于液体发酵较固体发酵具有更高的物质传递效率,也易于实现发酵炮制工艺的自动化控制,从而保证发酵炮制后中药质量的稳定性,所以此项工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2 发酵炮制中药的本草考证 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因品种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再置温度、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微生物发酵。根据所采用方法的不同,可将传统中药的发酵炮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药料与面粉混合发酵,如六神曲、建神曲、半夏曲等;另一类为直接用药料进行发酵,如淡豆豉、百药煎、片仔癀等。下面仅以建神曲、淡豆豉为例加以说明。 2.1 建神曲建神曲一名载于《纲目拾遗》,又有百草曲(《纲目拾遗》)、泉州神曲(《药性考》)、老范志神曲等异名。建神曲主产于福建泉州,为麦粉、麸皮、紫苏、荆芥、防风、厚朴等数十种药物经发酵专制而成。建神曲性味苦微温,消食化积功效与神曲相似,并能理气化湿、健脾和中。 2.2 淡豆豉淡豆豉一名载于《本草汇言》,《伤寒论》中称为香豉,《名医别录》中称为豉,《本草纲目》中称为淡豉和大豆豉。淡豆豉的制造历史悠久,在《伤寒论》中即有记载。《本草纲目》还详细叙述了其制作方法。淡豆豉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成熟种子经蒸罨发酵等加工而成,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功效。《本草汇言》称:“淡豆豉,治天行时疾,疫疠瘟瘴之药也。”《药性论》载:“治时疾热病发汗;熬末,能止盗汗,除烦;生捣为丸服,治寒热风,胸中生疮;煮服,治血痢腹痛。” 3 结语 从上述举要品种可见,我国早在北魏时期就已应用微生物发酵炮制中药,实现了增强中药药效、改变药性的目的。我国传统发酵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地发掘,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二次开发,为中药的新药研究开发拓展新空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