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同步精讲精练A卷

2019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同步精讲精练A卷

2019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同步精讲精练A卷
2019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8课 怀疑与学问 同步精讲精练A卷

2019版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精讲精练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下面语句组成一段话,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电光火石似的灵感到鸿篇巨制的史诗

②文字的诞生,结束了先民“口说无凭”的模糊交际状态,生活有了鲜活的证据

③从点滴生活到重大历史事件

④都化为有形的可视、可读的文字

⑤从日月虫草到宇宙变幻

⑥一部文字史,即是一部文化史

A.⑥②①⑤③④B.⑥⑤①③④②C.②⑤③①④⑥D.①⑥③④⑤②

2 .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理想是船舶,载你出海远行。

B.“我不会杀猪了,”胡屠户道:“有我这贤婿,还怕后辈子靠不着怎的?”

C.人们在思考:网络技术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D.很多东西溢满了我的心:草木、鸟兽、云彩等……,成为内心的永恒。

3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超出了预期。

B.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高铁站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这类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我校加强了生命安全的教育。

D.《见字如面》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二、字词书写

4 . 把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填在指定方格内。

红梅阁在常州市区红梅公园东南隅。传为北宋道观()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著经处。该阁建于2米高之土台上,砖木结构,重檐歇山顶,下有回廊,斗拱翘角,四周原筑yuán()墙,现改为石栏杆。坊额刻“天qú()要道”四字,有明崇()祯时题款;两旁石柱yíng()联为“道有源头,立言立功立德;工无驻足,希贤希圣希天”。

(改自《百度百科》)

5 .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1)唐宗宋祖,稍xùn(________)风骚。

(2)荷花们都沉醉在月色当中,pīng婷(________)(形容女子的姿态美)地站立着,悠悠地吐着香气,那优美的姿态和沁人的馨香,真是令我如痴如醉。

(3)这永远汹涌(_________)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4)一连半个月的阴雨天终于过去,明媚鲜妍(_________)的春光再次回到了我们身边。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从春天出发

①风,暖起来了,云,轻起来了。雨也变得轻盈,像温柔的手指,抚到哪里,哪里就绿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奇妙就在这里。你追着一片绿色去,那些毛绒绒约绿,多像雏鸡身上的毛啊。可是,等你到了近前,突然发现,它

不见了。你一抬眼,却又看见它在远处绿着,一堆儿一堆儿约,冲你挤眉弄眼。春天的绿,原是个调皮的小伙伴,在跟你捉迷藏呢,而你知道,春天,真的来了。

②那么,我们出发吧,从春天出发。

③先去问候一下河边的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真的是这样啊,你须微仰了头,看它们在春风里舞蹁跹,毫无疑问,柳是春天最美的使者,它一抬胳膊,燕子飞来了,它一扭腰肢,光秃秃的枝条上,就爬满翠色的希望。采下一枝柳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希望。

④去问候一些花儿。桃花、梨花、菜花,它们偷了春天的颜料,把自己装扮得鲜艳明媚。粉红,莹白,鹅黄,晃花人们的眼。河边的小野花们,也不让春天,它们在春风里,争相张开了笑脸,星星点点。它们没有桃花的艳,没有梨花的白,没有菜花的恢宏,可是,它们也一样开出生命的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呢,它们一样是春的主人。摘下一朵小野花吧,装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美丽。

⑤去问候一些小生灵。蜜蜂、蝴蝶、蟋蟀……一个冬天过去了,它们过得好吗?侧耳倾听,我们会听到它们拨动泥土的声音,它们就要出来了,带着它们的歌声。那好,就让我们静静坐一会吧,坐在小河边,坐在山坡旁,或者,就坐在一棵树下,等待着那些歌声响起,那些来自大自然的声音,美妙,纯洁,是天籁之音。用心记下那些旋律吧、放进我们的行囊,在春天,我们学会收藏歌声。

⑥去问候飘荡的春风。“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其实,它何止是吹在手中?它是吹在心里面。于是,草绿了,花开了,人的脸上,荡起微笑。严冬终于过去了,所有的生命,在春风里欣欣向荣。请与春风相握吧,在春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

⑦去问候一些种子。葵花,玉米,棉花……那些香香的种子,它们的身体里,积蓄着阳光和梦想。泥土的怀抱,已变得湿润柔软,它们迫不及待地扑进泥土里,那里,很快会生长出一片葳蕤(wēi ruí)。而到了夏秋,会有果实累累的喜悦。

⑧只有在春天种下梦想,才能在夏秋收获。那么,让我们学会播种吧,在春天,跟着一粒种子一起成长。

6 . 文中第③段用到“问候”一词,请联系语段,说说它的含义及作用。

7 . 第②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8 . 请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的画线句子。

(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子。

9 . 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的含义。

阅读下面的经典短文,完成小题。

给“理想”建个朋友圈

陈焱

①“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的理想是什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都回答过许多次类似的问题。我的答案始终都是“科学家”。那么,年轻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将怎样实现理想呢?

②我的秘诀是给“理想”创建一个朋友圈。

③第一位好友是“赤子之心”。孟子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即有大成就的人都有一颗婴儿般单纯、善良、天真的心。但是,社会上,许多人的理想是从功利的角度出发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时,往往只看到行业的光鲜和较高的收入,但却看不到背后的辛苦和巨大的压力。这种基于功利的理想一旦遇到困难往往就会灰飞烟灭了,而赤子之心则能赋予我们建立理想的基石和追求理想的执着。

④第二位好友是“兴趣激情”。我们知道,兴趣与理想是相辅相成的,对理想的事业感兴趣,就算困难重重,也不觉得多苦,反而更能充满激情地去努力。假如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你将面对的是未知的科学问题或未解的技术难题,这样的创新工作不会一帆风顺,注定是一个反反复复不断探索的过程,一个失败与成功交替前行的过程。只有保持兴趣与激情,才能在充满挑战的工作中坚持理想。

⑤第三位好友是“踏实合作”。实现理想的过程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其间布满了各种各样不可预期的的困难。抱着“一切从零开始”“细节决定成败”的心态,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才能始终朝目标不断迈进。。

⑥最后一位好友是“责任使命”。当今对于青年人来说是最好的时代,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舞台,年轻人在唱主角,前辈们在默默支持、推动我们进步,祖国给予我们厚望。年轻人的奋斗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年轻人应乘势而为,树立起远大的志向抱负,担当起历史的责任使命,秉持立身养德的坚守、立志报国的追求、胸怀天下的担当,才能不辱时代赋予的使命。

⑦有了这四位好友,“理想”的朋友圈就会吸引和聚集更多的正能量,托举起我们的理想信念,也托举起我们的“中国梦”。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5月,有删改)

10 . 文章以“给‘理想’建个朋友圈”为标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11 . 第⑤段作者只谈了“务实”,而未谈“合作”,请你在横线上为其补充一个论述“合作”重要性句子。

四、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全民阅读的氛围浓厚,阅读几乎成为大部分受访者生活的必需品。大部分受访者几乎每天都会阅读,每天阅读多于1小时的比例更是达到36%。近一半受访者保持着大量阅读的习惯,过去一年的阅读量达10本以上图书,几乎是一个月一本。在阅读载体的选择上,电子阅读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使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可大幅度提升阅读总量,72%的Kindle用户全年阅读总量超过12本,其中50% Kindle用户的年阅读量超过24本。

材料二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利用“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等零散时间阅读的比例明显上升,2014年利用零散时间阅读的受访者比例达39%,而2013年这一比例仅为29%。

材料三数字化阅读趋势在亚马逊“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得到了体现,2014年看电子书的受访者比例达78%,相比2013年增长11%。从亚马逊中国销售数据来看,2014年Kindle书店电子书下载量是2013年的3倍。在电子书阅读介质上,Kindle成为除手机外最受读者欢迎的电子书阅读器。从调查反馈中发现,Kindle使用者80%集中在18-35岁之间,Kindle使用者每次的阅读时长为65分钟左右。读者购买、阅读电子书的主要原因是“电子书携带方便以及更低的价钱”,而读者最看重的电子书阅读器功能前三名为“快速翻书功能”“内置智能词典”“跨设备无间断阅读”。

材料四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近日工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过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

12 .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电子阅读比例上升的主要原因。

13 . 阅读材料一到材料三,简要概括目前我国全民阅读呈现的主要特点。

14 . 阅读材料四中的两幅图表,概括2014年图书阅读率增长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二、字词书写

1、

2、

三、现代文阅读

1、

2、

四、综合性学习

1、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作者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指经过自己的思索,不轻信、盲从或迷信。意义:只有具有怀疑精神,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才能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促进更新更善的学问产生,推动学术和人类文化进步。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点拨: 此题意在考察同学们提炼议论文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重点句子的能力,增强文本概括能力。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核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示例:我认为“一切”并不绝对。因为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而事实和证据最可靠最要紧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和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他人的学问。学问家如果不具备这种基本的怀疑精神,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学问家。 2.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点拨: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阅读练习及答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①,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②”,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③”,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④,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⑤;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尔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⑥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安徽部优】《怀疑与学问》公开课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结构鲜明,言浅意深,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九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结构特点、论证方法已经比较熟悉了,但他们难以完整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难以准确理解怀疑精神在辨伪去妄、建立新学说上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完整、正确地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上。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精读文本,概括运用怀疑精神辨伪去妄、建设新学说的一般步骤,另一方面运用统编教材“1+x”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通过阅读包括本文在内的多则文本,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怀疑精神”这个议题展开讨论,在比较中总结归纳“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譬如、停滞、腐草为萤、辨伪去妄、不攻自破、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词句;了解本文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2、把握作者观点,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以及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4、阅读群文,比较总结怀疑精神的内涵和适用领域。 教学重点:阅读群文,把握怀疑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求学中要善于用疑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要求: 课后利用智慧课堂学生端观看微课视频预习课文,积累相关词句,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哲学家、思想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二、通读全篇 通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二两段观点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示例: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2、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怀疑精神对于治学的重要意义? 提示:找到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示例:两个方面。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 示例: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三、精读一段 找出第四段和第五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与第四段相比,第五段在论述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示例:1、中心句是每段的第一句话。 2、①第五段论述的内容范围更广,不仅是传说的话,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我们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②第四段侧重论述我们对于传说要有怀疑的态度,第五段侧重论述怀疑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 四、比读一节 比较原文和改后的文字,思考作者这样写的原因。 原文: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18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作用。 3.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资料助读 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生共同正音。 颉.(jié)虚妄.(wàng)停滞.(zhì)大儒.(rú)塾.师(shú) 3.学生积累词语。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 墨守:旧中国时代的墨子善于守城。表示因循守旧,不肯改进。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停滞:因受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和发展。 辨伪去妄:辨别虚伪的,清除去掉不合理的。 四、引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回答交流。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名言“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也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由两部分构成,它们是通过哪一句话联系在一起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六段首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二者之间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此句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使全文结构自然分为两大部分,前一个分句是第一部分的分论点,后一个分句是第二部分的分论点。 3.什么是怀疑精神?它对做学问有什么作用? 明确:事前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就是怀疑精神。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五、合作探究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然后班级交流。 4.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引用了哪些名言?又列举了哪些具体事例?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论据? 讨论并归纳: 明确:(1)道理论据:a.“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b.“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18 《怀疑与学问》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课文,同学之间讨论:文中所说的怀疑精神有什么样的内涵?它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怀疑精神的内涵是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随便轻信。意义: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是做学问的前提。 二、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画出文中承上启下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面的表格。 参考答案: 承上启下的句子:[示例]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中心论点: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或“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分论点二: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三、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切 ..要抱怀..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 疑的态度,常常 ..修正书中的学..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 ..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 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1.开头的“一切”是否太绝对了?对此,你怎么看? 2.这段文字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绝对。因为“一切”包括所有的学问家,表示无一例外,他们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持怀疑的态度,强调了怀疑的普遍性。 2.不可以。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全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不相符。 四、摘抄、熟记课文所引用的名言,并在课外搜集有关治学方法的名言警句。点拨: 找出文中引用的名言并熟记,利用课外书、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搜集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与同学相互交流。 参考答案:[示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爱迪生

训练14 怀疑与学问-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精读课文随堂训练(解析版)

训练14 怀疑与学问 【基础考查】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广袤.无垠的大地是美丽的,巍峨矗立的高山是美丽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美丽的。 A.xīng yī máo zhì B.xīn yī mào zhì C.xīng qí mào jié D.xīn qí máo jié 【答案】B 【解析】“馨”读作xīn,“涟漪”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读作lián yī,“广袤”读作guǎng mào,“鳞次栉比”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读读 lín cì zhì bǐ。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懒惰锻练折扣不攻自破 B.盲从迷信流俗辨伪去妄 C.大儒停滞墨守腐草为莹 D.步骤修正凶险辩别是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B项正确。ACD三项修改为:A.锻炼.;C.腐草为萤.;D.辨.别是非。 3.补在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①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②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③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④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 A.①④③②B.③①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②④①

《怀疑与学问》最后一段阅读(附答案)

《怀疑与学问》最后一段阅读(附答案) 《怀疑与学问》最后一段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⑴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⑵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⑶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⑷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⑸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⑹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⑺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⑻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⑼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是善的学说产生。⑩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⑾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段是《怀疑与学问》的最后一段,请根据本段内容,推测并写出前一段的论点。 2.本段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⑵⑶⑷⑸句是怎样证明论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段举戴震幼时读书好疑一事,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观点,请你另写出一个事例论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划线句中的“一切”和四处“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2、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②③④⑤句是用道理来证明论点的。②③句从反面说理,④⑤句从正面说理。或:②③④⑤句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进行道理论证。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能证明“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

18《怀疑与学问》

专题18《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难点:目标3、4。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2.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之一。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部,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49年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秦汉的方士和儒生》《三皇考》《史林杂识初编》《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等。 三、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引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增强了论点的说服力。 3.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是什么关系? 【交流点拨】①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②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分论点之间是递进关系。 4.作者论述第一个分论点时,分了哪几个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层(3-4):对于传说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第二层(5):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敢于怀疑。 (二)深层探究 1.第③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1)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密相连。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2)使文章论说更加深入。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3)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心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奠定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第④段和第⑤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④段还写第⑤段?两段的内容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第④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⑤段则说“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写了第④段,又写第⑤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密。 第④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⑤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

18怀疑与学问 自测练习

18 怀疑与学问自测练习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 )譬.如( ) 步骤.( ) 懒惰.( ) 塾.师( ) 大儒.( ) 停滞.( ) 虚妄.( ) 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散)。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 实用文档

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 0.13本。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实用文档

怀疑与学问_教案教学设计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1)着重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使用,注意怎样把引名言、叙事例、讲道理结合起来以证明论点。(2)学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论述语言。(3)理解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教学建议论点与论证方法《》论述怎样做学问。作者根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为证明这一中心,作者采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证精辟,令人信服。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中,条分缕晰,层次分明,其中过渡句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当作者引用两位古代哲学家的话作为文章的论点之后,用三段话层层推进,提出对传说要疑,进而又扩展到对书、对学问也要疑,初步确立怀疑的基本作用,然而作者并未由此进入总结,却用一个并列复句既总结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把作者的另一层意思连接起来,使论述走向更新的一个层面。这个过渡句用得恰到好处,无生硬之感。 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分析并理解文中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2)学习课文层层深入论证的结构形式。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高尔基曾经说过:“爱书吧,它是你知识的源泉”;对于过去的文化,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批判地吸收”;邦达列夫(原苏联)曾经说过:“那些大人物

一生都在怀疑,在探索”。书上说的,难道还要怀疑吗?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板书课文标题)就是要阐明“怀疑”与“学问”的关系问题,即“学则须疑”、“学者先在会疑”。(2)预习新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讨论或完成下列问题(可以用投影的手段出示给学生)①解释下列词语虚妄:墨守:不攻自破:辨伪去妄:启迪:流俗:停滞:大儒:②课文开头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能删去?(可分组讨论)③本文的论题是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④我们学过哪五种常用的论证方法?本文主要是用的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独立思考)(3)研习课文①朗读课文,解释“预习”①中的词语。让数名学生依次读完一遍,边读边理解词语;老师予以指正。②整体认读,概括段意。(先让学生各自思考并写出段意,然后三人以上的小组讨论并有代表发表意见,其它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指导并修改。)教师明确如下: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4)学生齐读全篇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与论证过程。(2)理解的关系及求学中要善于“疑”的道理。教学过程:(1)研读第一部分①学生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然后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②提问:课文开

第18课《怀疑与学问》示范教案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譬如、腐草为萤、虚妄”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论点层层深入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教学难点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程颐.(yí)譬.如(pì)腐草为萤.(yíng)虚妄.(wàng)盲.从(máng)停滞.(zhì) é)便装(biàn) ē) 便宜(pián) shé) (2)词语释义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人教部编版】九上:第18课《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含答案)

18 怀疑与学问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譬.如(pì)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将下列语句用楷书抄写在田字格内。 尽信书不如无书 3.请从括号内的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身视察(视察省察)。 (2)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辨认辨别)是非。 (3)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启示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懒惰懒散)。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 B.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 C.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解析:A.“这是谁说的话”是疑问句,后面的逗号应改为问号。) 5.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临近考试,为了让自己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我总喜欢在皎洁的月光下,仰望满天繁星。(把“满天繁星”改为“苍穹”) B.在这次学校举办的“五四”文艺晚会上,同学们表演的节目大多以舞蹈为主,充分展示了他们青春的风采。(把“大多”删去) C.我们之所以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把“的原因”删去) D.予人玫瑰,不仅今天手留余香,但是明天也有可能得到别人回赠一个玫瑰园。(把“不仅……但是……”改为“虽然……但是……”) (解析:D.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仅……而且……”。) 6.学校正在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6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6年增加0.13本。 【示例】2017年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比2016年略有增加。 (2)请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8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教案 18 怀疑与学问 精彩开篇 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国现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且读书时不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特别喜欢考证。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

竹,题为?百子图?。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他的儿子竟如此难以考证。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的,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这就是做学问。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u) 懒惰.(du?)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虚妄.(wà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2.作者链接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

18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2.明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品析论证语言特点。 4.把握文章主旨,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导入新课 板书:怀疑与学问 请同学们思考,“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1、重点字 程颐(yí) 譬如(pì) 步骤(zhòu) 懒惰(duò) 塾师(shú) 大儒(rú) 停滞(zhì) 虚妄(wàng) 2、重点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流俗: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不攻自破: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指一些不着边际的,不可捉摸的事物。 辨伪去妄: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 盲从:盲目地附和随从。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 停滞: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18《怀疑与学问》导学案答案

怀疑与学问 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①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②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③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④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⑤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⑥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⑦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甲]”“[乙]“[丙]”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1.第一段中表述“事实和根据”对做学问有重要意义的一句话是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 2.第一段中加横线的“做学问也是一样”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做学问同什么是“一样”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答:起连接上下文的作用。国难危急中口头的消息说得凶险,但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已亲自去观察,做学问同是这样。 3.根据第二段中下面这个句子填空。 我们相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加线的“是”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对(或正确);加点的“非”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不对(或不正确),不对(或不正确)强调。 这两个词加引号是为了表示强调。 4.第二段阐明做学问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说, 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说说为什么用一个自然段论述 这个问题? 答:对待传说,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因为事实和根据是做学问的基础,事实和根据又不能每一个都亲自考查,有时不得不利用传说,传说不一定可靠。 5.据第二段的内容说说什么是怀疑精神? 答:对待传说做一番事前的思考,不应当随便轻信,这就是怀疑的精神。 6.第二段举出哪两个事例?直接证明的是哪一句话?

精 《怀疑与学问》课内阅读1(含答案)

课内阅读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面是对文段中心论点的把握,正确的一项是()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2.本文段为了证明中心论点用了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请问用了哪个事例论据? 3.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哪些是正面说理?哪些是反面说理?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新人教版

18 怀疑与学问 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本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怀疑与学问 请同学们思考,“怀疑”与“学问”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文本观点 1.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2.小组合作讨论。 (1)对“怀疑与学问”这一命题,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呢? 明确: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 明确:文章开头引用两句我国古代学者的名言,通过这两句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3)“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是文章的核心论点,围绕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请找出本文的两个分论点。 明确: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两个分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明确:第6段开头,作者用一个由递进复句组成的过渡句巧妙提出了这两个分论点。 【教学提示】 “怀疑”不仅是做“学问”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要基础,引导学生自觉思考二者关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把握。 作者的“观点”即文章的中心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论点的提出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要符合客观实际、科学真理,态度要鲜明。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议论文的特点

作者提出了论点,就要去论证论点,论证论点所用的材料就是论据。所举的例子或概括的事实,就是事实论据,所引用的名言、格言、俗语、警句等就是道理论据。用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举例论证,用道理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就是道理论证。 1.试举出文中所用的举例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第4段举历史上的“三皇、五帝”和《礼记·月令》所记载的“腐草为萤”的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是有必要的。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又如:第6段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大学章句》一步步追问怀疑的例子,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也证明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试举出文中所用道理论证,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开头用了程颐、张载的话,用他们的言论做论点,实际上也起了论据的作用,令人信服。 又如:第5段中引用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话,论证“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道理。 再如:第6段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我怀疑,所以我存在”,论证了“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 3.对比论证是将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或道理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的论证方法,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下面两组句子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2)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明确:(1)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原因。(2)句,前两个句子先从反面说理,指出没有怀疑精神永远不能治学。后两个句子从正面说理,指出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一切学问才会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说理,论证了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划分层次,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 构特点 结合上面的分析,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3—5):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