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管理学

一、选择题

1.管理的客体是生产经营活动;

2.管理活动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

3.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计划

4.管理者的基本功能在于决策与协调

5.提出‘经营与管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只是前者的一个职能’的管理学家是法约尔

6.企业管理应随机而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技术和方法是权变学派

7.组织理论之父是韦伯

8.泰罗在工作中发现,当时劳动生产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分配不合理、劳动方法不

正确、工人不愿干、生产组织与管理不科学

9.计划工作的核心是决策

10.计划和控制是一个产品是的两个方面

11.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目标

12.目标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以自我管理为中心

13.决策的精髓是限定因素原理

14.决策过程中的限定目标是指限定目标执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利结果

15.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是设计方案

16.确定达到组织目标所采取的程序、途径、手段和措施的决策是战术决策

17.与决策目标相比,计划目标是管理活动的分支目标

18.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划分为计划、组织、执行、检查

19.计划工作的特点是目的性、主导性、经济性、普通性

20.企业组织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或她)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21.对于管理者来说,进行授权的直接原因在于让管理者有时间做更重要的工作

22.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倡导尊重每一位员工、重视员工权利的思想。这种观念和做法属于

公司文化

23.企业管理中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态度应该是善加引导

24.企业组织结构必须与其战略匹配,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案设计的影响是战略不同,要求开

展的业余活动也随之不同,从而会影响部门设置、不同战略有不同的重点,会影响各部门与职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25.事业部制的主要特点实行分权化管理

26.事业部制的主要不足在于不利于事业部之间的市场竞争

27.组织设计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是职务设计与分析

28.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主导需求

29.比较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何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

保健因素的是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

30.从期望理论中,我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31.管理需要需要沟通,而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关键要素是发送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32.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求可分五个层次,其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生理、安全、

社交、尊重、成就

33.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比较成熟的中年骨干职工,领导风格宜取授权型

34.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声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声干扰”可能来自于沟通

的全过程

35.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涉及一个叫做“保健因素”的概念,它指的是能影响和预防

职工不满意感发生的因素

36.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人员对当前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计划而进行测定并促使组织目标

实现的过程,被称为控制

37.通过提高主管人员的素质来进行的控制工作是直接控制

38.包含在管理制度中的既定的控制程序被称为常规控制

39.控制结果的控制是直接控制

40.控制的两个前提条件中有控制标准、控制机构

41.按控制程度分,计划的前提条件为部分可控的、可控的、不可控的

42.一般而言,企业的销售管理在企业经营系统中属于中间管理层

43.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于高度成熟的下属,应该采取如下哪种领导方式授权型

44.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多采用的组织结构形式是:职能型

45.决策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问题”可能是既可能是麻烦事,又可能是机会

46.策划时备选的方案数须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

47.“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用在管理人员选聘方面是指从外部招聘来的干部没有历史包袱

48.可以依赖哪个标准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业务计划?决策层次

49.在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了所谓的“58岁现象”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

烈讨论。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你认为“58岁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过于集权,不利于监控

50.企业计划从上到下可分成多个层次,通常越低层次目标越具有以下物点:具体而可控

51.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应把目标期望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

二、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动。

2.组织:肩负特定使命的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有明确的目的,由两人以上组成,在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带来1+1>2,为完成使命和目标而开展的业务活动是组织的作业活动。

3.管理运动: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被称为“管理运动”。“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大体上有四五十年的时间,它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框架,科学管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

4.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5.决策:所谓决策,就是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换言之,就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所做出的决定。6.计划:是将决策实施所需完成的活动任务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分解,以便将其具体地落实到组织中的部门与个人,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7.目标管理:采用行为科学理论以及人性的参与管理的方法,使各级主管和部属会集协商,制定共同目标,确定彼此的成果责任,并由自我控制、自我评核,借以激励组织成员责任心和荣誉,发挥工作潜能。

8.组织设计:是对企业(或其他组织)开展工作、实现目标所必需的各种资源进行安排,以便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把工作所需的各方面力量有效地组合在一起的管理活动过程。

9.管理宽度:是指主管人员有效地监督管理其直接下属的人数。

10.需求层次理论:四个方面的内容:

1>、人的需要可公为五个层次:生理的、安全的、尊重的和自我实现

2>、未满足的需要影响人的行为,已满足的需要不起激励作用。

3>、五种需要并非并列而是有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阶梯,当

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下一层次的需要成为主导需要、成为

其主要动力,在低层次需要未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不会

成为人们的主导需求。

4>、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11、激励:管理学中,激励是指主管人员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促进、诱导下级形成动机

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管理,它有几层含义?

答: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过程。

这个定义包含着以下四层含义:

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它们成为管理的基本职能。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即管理工作的成效好坏、有效性如何,就集中体现在它是否使组织花费最少的资源投入而取得最大的且最合乎需要的成果产出。“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2、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管理过程是各种职能活动相互交叉,周而复始的不断反馈和循环的过程。管理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管理者在其中要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就构成了管理者的职能,通常称之为管理职能。

1>、计划就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一种预先筹划。计划工作主要包括:研究活动条件、制定经营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2>、组织是肩负特定使命的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组合成的有机整体。有明确的目的。由两人以上组成。围绕组织职能完成以下几方面工作:设计组织结构、配备人员、运行组织、变革组织。

3>、领导就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所赋予的职权和自身拥有的权利去指挥、影响和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一种具有很强艺术性的管理活动过程。

4>、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各部门、各环节能按既定的计划开展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项管理活动。控制不仅是对计划执行监控,也可能意味着新计划的提前开始。

控制的三个环节:建立控制标准、衡量偏差信息、采取纠正措施。

3.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有哪些?

答:1>、技术技能:是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程序、技术、知识和方法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是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3>、概念技能:是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4.为什么说管理的任务就是正确地做正确的事?

答:管理工作需要通过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涉及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如果效率涉及及组织是否正确地做事,那么是否选择正确的事去做就是与效果相关的问题。管理的任务就是获取并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来确保组织效率和效果双重目标的实现。

5.管理活动与作业活动的关系是什么?

答:联系:①二者并存于组织之中,②管理者有时也要做一些作业工作并对该工作负责。

区别:管理工作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是“借力”,而作业工作是自己完成,针对具体,强调自身他人无法代替。

组织必须靠管理活动来支持作业活动的运作,管理活动是保证组织通过作业活动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6:.组织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组织的三要素:共同目标、协同努力、人的集合体。组织不但是人的集合体,而且所以参加组织的人必须按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够实现他们共同的目标。

7.试述管理主要思想及其演变。

答:第一阶段,早期的管理思想,产生于19世界末以前

第二阶段,古典的管理思想,指19世界末20世界初在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形成的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管理理论,其代表人物有泰勒、法约尔、韦伯等。

第三阶段,行为科学理论,在早期叫人际关系说,出现于20世界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行为科学理论;在20世界60年代中叶,又发展成为组织行为学。其代表人物包括美澳、巴纳德等。

第四阶段,现代管理思想,主要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时期管理领域非常活跃,出现了一系列管理学派,第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峥嵘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

8.简述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管理者就是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

(2)、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它由情报、设计、抉择、审查等活动组成。

(3)、决策的准则是有可供选择的方案、有估算能力、有优先顺序。

(4)、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9.进行组织环境研究分析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组织不可能作为封闭系统来运作,任何组织都是在一定的特定环境中从事活动,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土壤,既为组织活动提供发展的条件,又起限制作用。外部环境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必然会限制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利用机会,要避开和化解威胁,企业就必须认识外部环境。

10.计划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为落实和协调组织活动提供保证;

(2)、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

(3)、为组织资源的筹措和整合提供依据;

(4)、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

11.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答:战略计划的基本特点为影响范围广,作用时间长;内容抽象.

战术计划的基本特点为影响范围窄,作用时间短;内容具体.

简言之战略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企业做正确的事,而战术计划则只在追求正确地做事.

12.为什么说计划工作有肋于降低风险?

答:风险是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计划工作通过预测,内外部环境分析,明确目标,制定应变计划,对资源的整合,为降低风险提供了保障。

13.简述决策的特征。

答:(1)、决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决策是多种方案的选择;

(3)、决策必须着眼于未来。

14.为什么选择活动方案的原则是满意原则而非最优原则?

答:最优决策要求:

(1)、决策者了解与组织活动有关的全部信息;

(2)、决策者能正确辨识全部信息的价值并能据此制定出没有疏漏的行动方案;

(3)、决策者能够准确计算出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

显然这些条件难以具备,因此在决策活动中,在方案数量有限,执行结果不确定的条件下人们难以做出最优选择,只能根据已知的全部条件加上人们的主观判断做出相对满意的选择。

15.试叙述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

答:管理决策的基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执行方案和检查处理等几个阶段。

16.组织中进行的决策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目标性:任何决策都必须根据一定的目标来做出。

(2)、可行性:决策方案的拟定和选择不仅要考察采取某种行动的必要性而且要注意实施条件的限制。

(3)、选择性:决策的实质是选择或者说从中择一,从本质上说决策目标与决策方案都是经由选择而确定的。

(4)、满意性:选择组织活动的方案通常根据的是满意化准则而不是最优化准则。

(5)、过程性:决策是一个过程而非瞬间行动。

(6)、动态性: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作为过程决策是动态的,没有真正的起点也没有真正的终点。

17.影响组织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答:(1)、环境:基本上是稳定的环境,决策可以说是做一些计划任务的下达即可,面临不稳定环境的企业,会经常对其经营活动做重大调整。

(2)、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拥有的价值体系。决策受其影响很巨大,新上任者的决策一般来说是必须考虑现有的企业文化。

(3)、过去的决策:一般来说,大多数决策是追踪决策,是非零起点的,过去的决策一般是无法回避的。

(4)、决策者的对风险的态度。

(5)、决策时间的紧迫性。

18.简述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

答:战备决策与战术决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调整对象:从调整对象来看,战略决策调整组织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战术

决策调整在既定方向和内容下的活动方式。

(2)、时间范围:从涉及的时间范围来看,战略决策面的是组织整体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活动,战术决策解决的是组织的某个或某些部门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3)、作用影响: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决策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和创造过程,战术决策的实施则是对已经形成的能力的应用。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与发展,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19.主管人员培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答:主管人员培训应注意的问题有:

(1)、培训工作必须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2)、上级主管人员必须支持并参与培训工作;

(3)、任何有肋于组织成员培训的人都可以作为教员;

(4)、学习是自愿的;

(5)、培训的内容必须满足受训的需要;

(6)、培训方法必须有效;

(7)、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

20.试说明正是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答:正式组织是通过规章制度规定的,具有一定程度约束力和强制力。

它的特点有:目的性;正规性;稳定性。

因为有“社会人”的存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包括:自发性(共同的爱好或对同一类问题的关注);内聚性(不是通过权利而是通过以人为纽带);不稳定性。

21、组织设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1)、目标至上、职能领先原则,即目标要清晰,目标统领组织设计。

(2)、管理幅度原则:因为人的时间、精力的限制,所管理的人是有限的,多则无效,少则浪费。

(3)、统一指挥原则:没有统一指挥和层次结构,会成为“乌合之众”。

(4)、权责对等原则:处在权责轴上的A点(只有权利,不承担责任)和B点(光承担责任,而没有任何权利)均是无效的,而只在C线上才是权责对等的。

(5)、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因人设职考虑到的是人才储备的问题,考虑到企业的长期发展的问题,公司为了为新领域的开发所作的人才预先储备,在一个组织设计中因事设职的比例,一般来说是大于因人设职的比例的。

22、学习型组织具备的特征?

(1)、自我超越;(2)、改善心智模式;(3)、共同愿景;(4)、团队学习;(5)、系统思考23、有效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工作能力:管理者能力强,管理幅度可增大;被管理者能力强,管理幅度亦可增大。

(2)、工作内容与性质: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计划完善程度,非管理性事务的多少。

(3)、工作条件:工作使用的手段,助手的配备情况,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工作地点的相近性。

(4)、工作环境:处在动荡的环境之中,管理幅度小;反之组织处在稳定的环境之中,情况则相反。

24、如何理解组织变革的阻力和动力?

答:、组织变革的动力指的主是发动、赞成和支持变革并努力去实施变革的驱动力。组织变革的阻力是指人们反对变革,阻挠变革,甚至对抗变革的制约力。变革阻力的主要来源有个体和群体方面的阻力,组织的阻力,外部环境的阻力。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有增强或增加驱动力;减少或减弱阻力;同时增强动力与减少阻力。

25、什么是领导?解释其四层含义。

答:领导是指指导和影响组织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努力和贡献的过程和艺术。

领导有四个层次的含义:

(1)、领导者一定要与所领导的群体和组织的其他人员发生联系;

(2)、权力在领导者与其他成员中的分配是不平等的;

(3)、领导者能对被领导者产生各种影响;

(4)、领导的目的是影响被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出努力和贡献。

26、领导与管理的其他职能的异同?

答:领导与管理工作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其他职能的区别突出的表现在:领导职能是与育人的因素密切关联的,因而在领导工作职能开展过程中,虽然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知识必不可少,但领导行为过程往往具有更大的艺术性。

与其他管理职能一样,领导工作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一是为了使组织目标更好的实现;二是使组织成员能在工作中得到发展和进步。

27、如何理解领导和管理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都是在一个组织中,为了达到一个组织目标,都是依赖人去完成的。

不同点: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强制性权力的基础上,对下属是一种发号施令的行为,是“驱赶型”,以“处事为主”。

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影响,把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的一种方式。是“领”和“导”,是“先导型”,靠榜样,人格魅力,以“处人为主”。

激励与沟通是领导的两大职能。

28、作为领导者应符合哪些基本条件?

答:一般认为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方面符合一些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一、政治素质。

(1)、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现代化的管理思想;

(3)、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正直的品质;

(4)、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业务素质。

(1)、基本的业务知识: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和基本理论;

②、组织的基本管理原理、方法、程序和各项专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③、思想工作、心理学、人才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

(2)、高超的业务技能:

①、分析判断与概括能力;

②、决策能力;

③、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

④、沟通协调组织内外各种关系的能力;

⑤、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⑥、知人善人的能力。

29、何谓激励、动机、需要?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答:激励,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使其把潜在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动机是驱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内在力量;需要就是某种结果变得有吸引力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望;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达到目标。

30、组织中人际沟通的方式。

答:(1)、书面、口头、非言语沟通及电子沟通。

(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正式沟通:正规、严肃、富有权威性。比较刻板,缺乏灵活性,范围受限制,速度慢。非正式沟通:通常比较灵活,但也伴随着随意性强、信息扭曲和失真可能性大等问题。

(3)、下行、上行、横向和斜向沟通。

31、人际沟通的一般特点?

答:(1)、人际沟通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进行的,同时还常辅之以姿态、手势等非言语性质的语言,也就是身体语言。

(2)、人际沟通的内容并不仅限于纯粹的情报、消息的沟通,同时还包括思想、感情、观点等交流。

(3)、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历、价值观不同,人际沟通常会因为受到人与人之间复杂心理过程的影响而易造成信息失真。

32、控制的含义?

答:控制是监视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保证组织计划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

33、计划和控制的关系?

答:计划和控制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也是管理的两项相关职能。

一方面,有目标和计划而没有控制,人们可能知道自己干了什么,而无法知道自己干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另一方面,有控制而没有目标和计划,人们将不会知道要控制什么,也不会知道怎么控制。

计划和控制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控制工作还包含着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在现实中,组织的运行往往是“非零”起步的,这样,上一个阶段控制的结果就可能导致组织确立新的目标、提出新的计划,并在组织结构、人员配备和领导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说,控制可能说既是一个管理工作过程的终结,又是一个新的管理工作过程的开始。

而且计划与控制工作还常常相互交织联系在一起,管理工作本质上就是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有机联系而构成的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34、管理控制工作的目标?

答:(1)、限制偏差的累积。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应当能够及时地获取偏差信息,及时地采取矫正偏差措施,以防止偏差的累积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2)、适应环境的变化。任何组织都需要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帮助管理人员预测和把握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做出正确、有力的瓜,以将组织调整到适应的状态。

控制工作的意义就体现在,它通过发挥“纠偏”和“调适”两方面的功能,促使控制更有效的实现其根本目标。

35、管理控制的特点?

答:(1)、目的性:控制工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特征,换言之,管理控制并不是管理者主观任意的行为,它总是受到一定的目标指引,服务于达成组织特定目标的需要。

(2)、整体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从控制的主体来看,完成计划和实现目标是组织全体成员的共同的责任,这是现代组织中推行民主化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从控制的对象来说,管理控制覆盖组织活动的各个方面。

(3)、动态性:由于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从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管理控制应具有动态的特征,这样可以保证和提高控制工作的有效性与灵活性。

(4)、人性:管理控制本质上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且主要是对人的行为的一种控制,因此管理控制不可忽视其中的人性面因素。

36、一般控制和管理控制有哪些异同点?

答:一般控制和管理的相同点是:(1)、同是一个信息反馈过程;

(2)、都有两个前提条件;

(3)、都包括三个步聚。

不同点:(1)、一般控制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反馈过程,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是即刻就可以付诸实施;而管理控制的信息非常复杂,因此它的纠正措施往往有一定的时间滞后。

(2)、一般控制的目的是设法使系统运行产生的偏差不超出允许的范围而维持系统在一个平衡点上;而管理控制的目的不仅要维持现状,而且要突破现状,即管理突破。

37、试述有效控制的原则。

答:有效控制的原则:(1)、控制应该同计划与组织相适应。

(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

(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及时性和经济性的特点

(4)、控制过程应避免出现目标扭曲的问题。

(5)、控制工作应注重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

38、企业环境包括哪些主要因素?

答:一般环境因素:政治,经济,技术,文化,法律,自然等。具体的环境因素:顾客,供应商,竞争者。

39、根据管理幅度可以将组织划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答:窄幅组织,宽幅组织。

40、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答:环境,活动性质,组织规模,决策的代价,人员素质,政策的一致性,控制技术手段,组织的历史等。

41、领导的权利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组织权力:奖励权,惩罚权,其他法定权。

个人权利:专长权,模范权等。

42、简述计划与其他三项管理职能的关系。

答:其他的管理职能需要计划。

43、人们沟通的障碍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发送者的障碍,传送中的障碍,接受者的障碍。

44、如何正确处理直线与参谋的关系?

答:直线人员需要更多给参谋人员信息,适度的放权,参谋人员不能越权,篡权。

45、企业采用事业部制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答:业务的多元化和相对独立,适当的人选。

四、论述题

1、管理的三大性质。

答:(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二得性,一是与生产力相联系,通过“指挥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二是与生产关系、社会文化相联系的,通过“监督劳动”表现出来的管理的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为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使我们可以大胆地引进和吸收国外成熟的经验,来迅速地提高我国的管理水平。管理的社会属性则告诉我们,决不能全盘照搬国外做法,必须考虑我们自己的国情,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2)、管理工作不同于作业工作。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管理活动和作业活动并存于一个组织之中,才能保证组织目标的圆满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道实现组织的目标。在通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并不亲自从事具体工作,而是委托他人,自己则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计划安排、组织落实、指导激励和检查控制其他人的工作。

(3)、管理工作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管理是一门科学,是大量学者和实业家在总结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它包括了有关管理工作的理论、原理、方法以及系统化的管理知识,它已为实践所证明,并用以指导人们从事管理的实践。当然,管理学通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相比,还只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科学。管理科学并不能为管理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它要求管理工作者以管理的理论原则和基方法为基础,结合实际,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已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从这个角度看,管理又是一种艺术,即利用了系统化的知识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所以,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2、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答:(1)研究角度。生产作业现场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方法即侧重研究基础的作业管理。

(2)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思想的目的是要改变传统的一切凭经验办事(工人凭经验操作机器,管理人员凭借经验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使经验的管理转变成为一种“科学的”管理。

(3)泰勒主张的意义。泰勒的主张被认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乙醇“革命”。它使劳资双方关注的焦点从盈余的分配比例转到了通过共同努力把盈余的绝对量做大,从而使盈余分配比例的争论成为不必要。同时,泰勒还提出了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

(4)泰勒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

①通过动作和时间研究法对工人工作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观察分析,制订出标准实物操作方法,用已规范工人的工作活动和工作定额。

②细致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使他们能按照规定的标准工作法进行操作,提高生产劳动的效率。

③真诚地与工人们合作,以确保劳资双方都能从生产效率的提高中得到好处。为此,泰勒建议实行“差别工资制”,对完成工作定额的工人按照较高的计件工资率水平来计算和发放工资,对完不成工作定额的工人则按较低的计件工资率来计算和发放工资。通过金钱激励,促使工人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而在生产率提高幅度超过工资增加幅度的情况下,雇主也就从“做大的馅饼”中得到了更多的效益。

④明确管理者和工人各自的工作和责任,实现管理工作与操作工作的分工,并对管理工作也按具体的职能不同进行细分,实行职能制组织设计和贯彻例外管理原则。

3、决策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的工作?

答:决策是个“全过程”的概念,决策过程包括: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

3>、拟订方案。4>、比较和选择方案。5>、执行方案。6>、检查处理几方面工作。决策是一个有序的条理化的过程,而不是在瞬间选定某一方案的单纯的决断。

(1)、发现问题。需要是由压力造成的,在对组织内部状况的了解及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基础上,发现问题,即发现现有状况与所要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

(2)、确定目标。这是解决问题的产足点。

1>、明确组织目标要进行哪些工作:

①、提出目标;

②、明确多元目标之间的关系,即明确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的关系;

③、建立目标,权衡目标之间的有利结果和不利结果,制定不利结果的界限,即规定

不利结果在何种水平范围内是允许的。

2>、如何制定目标:

①、可以计量(可以量化);

②、可以规定其期限(实现目标的期限);

③、可以确定其责任者(即完不成目标要有人负责,完成也要知道是谁完成)。

(3)、拟定方案:拟定多个方案。

(4)、比较和选择方案:比较和选择方案是根据“满意原则”,具体处理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要统筹兼顾,不要走极端;要看看每个方案的优缺点,避免在实施中走弯路。

②、要注意反对意见,如提出的方案被成员一致通过,则方案一般不能执行,因为

人是有限理性的,大家都说它好,说明它本身是不好的,一旦发生意外,没有准备处理方案,至少在心理上没有准备,况且,在实施时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隐患。

③、要有决策的魄力,因为所选择的方案是满意的,而有人则是不满意的,所以在

必要时要当相立断。

(5)、执行方案:此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

①、制定相应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执行;

②、确保有关决策方案的各项内容为所有人了解和接受,军事决策是例外;

③、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将决策目标层层分解并落实到每一个单位和个人;

④、建立重要工作报告制度,便于随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以便调整行动。

(6)、检查处理涉及到控制。

4、试说明确定经营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内容的三种常用的方法。

备注:在第二章的第二道论述题。

5、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做好组织工作(要点)?

答:(1)、组织是否能够有效运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结构是否合理,组织工作是指设计和维持一种职务结构。

(2)、在设计组织结构时,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纵向的管理层次划分问题;横向的部门划分问题;职务划分问题。

(3)、为了设计和维持一个适合于组织要求组织结构,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理:目标统一原理;分工协作原理;管理宽度原理;责权一致原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原理;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理。

(4)、结合实际说明。

6、试分析常见组织形式的优缺点?

备注:在第三章的第二道论述题。

7、试分析三种控制的优点和弊端。

备注:在第五章的第一道论述题。

8、按表现形式的不同一般地把计划分为哪几类?并简述每类计划的含义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答:宗旨,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

9、试述管理人员的层次与技能要求之间的关系。

答:层次越高,对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低.。10、影响一个管理者的管理幅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上下级的素质和能力,工作内容和性质,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

11、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

答:前馈控制:防患于未然。

现场控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反馈控制:于事(本次活动)无补,有助于下次活动。

需要计划。

管理学原理自己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4)管理者: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5)管理者的分类:①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基层②按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③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高层只需一般了解②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对基层不太重要。 (8)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领会:(1)管理的产生:①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②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③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3)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意味“正确地做事;效果: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意味“做正确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工作数量多、质量好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分析结论:①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②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最小。③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组织中获得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5)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①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指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2)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①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②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③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④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2.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2)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管理仅仅是经营的一项活动。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组织形态2、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3、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4)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的“士气”,而这又是由家庭和社会活动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的。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4、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5)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该研究集中在四个领域1、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这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动机激励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根据各种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需要去激励人们的动机,从而产生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2、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这是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即如何看待职场中员工的人性。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它以动机激励和人性理论为基础,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对人性的看法最终是要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体现的。4、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个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行为又对个体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6)管理理论的发展分四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主要由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2.20世纪20年代中期,梅奥的“霍桑试验”,把研究重点从“物”转向“人”,行为科学由此产生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突出特点是强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4.当代管理理论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识记:(1)组织环境的概念: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2)组织环境的分类:①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和技术)和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②内部环境(包括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 (3)组织环境的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 (4)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

管理学 组织篇(第六~七章)综合练习

管理学组织篇(第六~七章)综合练习 单选题 1.既有按管理职能设置的纵向组织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任务等划分的横向组织系统,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C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矩阵制 D. 委员会 2.由一群人组成,成员权力平等,并依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D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3. 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 C )。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矩阵结构 4.为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而把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和来自不同部门的人组织在一起,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C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5.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那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 D )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 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6. 前景公司是一家设计工程公司。目前,公司总经理安排他的助理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这个项目对于公司发展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助理年轻、经验不足导致考虑欠周到,最终合同被别的公司中途截走。对于这件事,公司董事会开会讨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会议上大家看法不一。你认为哪个更为合理? ( D ) A.助理既然承担了这项任务,就应该对失败承担完全的责任 B.总经理已将此项任务委托给助理,因此对失败不应承担责任 C.总经理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 D.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7.对内部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这是哪种组织结构形式?( B ) A. 直线职能制 B. 事业部制 C. 项目组 D. 委员会 8.某一岗位或部门根据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而拥有的对其他部门或岗位直接指挥的权力,属于哪种性质的权力类型?( B )

管理学之我见

管理学之我见。 自从有了人类,管理的实践就有了,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了。但是管理作为一门学问,它的产生和发展却是不到一百年,它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近代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认为,管理就是"明确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职能管理学派的代表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指挥; 行为学派的代表梅奥认为管理就是做人的工作,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以研究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核心,激励员工,调动人的积极性; 决策学派的代表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科学学派的代表伯法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系统所追求的目标; 近代管理大师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个人在群体中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目标. 但是我认为,管理的基本概念应该从管理的基本要素出发,管理的基本要素分为四个方面:(1)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也就是由谁来管理;(2)管理客体,就是管理对象, 亦即管理什么,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3)管理的手段和职能,即运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发挥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等,也就是如何管理的问题,包括运用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和教育方法等基本管理方法,对管理对象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和控制等等;(4)管理目标,即朝着什么方向走,最终达到目标。这四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尤其是目标管理,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就不可能有有序的管理组织,从而也就根本不可能有管理效率可言。所以,从管理的基本要素出发,我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预定的管理目标,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教育的等管理手段和方法,对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和信息等管理对象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这一定义中包括了管理的所有基本要素,即管理者、管理对象、管理手段和管理目标。 了解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我们再来了解管理的实质。将管理活动的任务、职能和目标结合起来来思考,管理活动的实质就是信息的沟通。首先,任何管理活动都是借助于一定的组织进行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这就是共同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的沟通。而信息的沟通则是通过管理活动才能实现。管理的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只有合理的运用管理的职能,才能提高效率,各方面工作才能做到最好。 例如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巴林银行内部控制的缺失。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

管理学中组织结构的类型、、、

组织结构的类型 再谈类型之前先说一下对组织结构含义的认识。组织结构既在组织之中的员工结构,包括:生产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 1.直线型组织结构 又称单线型组织结构,是最古老、最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特点:不设职能机构。上级对下级有直接的一切职权,即命令与服从的关系。 优点:①结构简单,命令统一;②责权分明;③决策迅速、指挥及时、工作效率高;④管理成本低。 缺点:①组织规模大时,管理者负担会很重。②有违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权力过分集中,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适用于小型组织。 2.职能型组织结构 又称多线型组织结构。 特点:在组织内设置若干的职能部门,并都有权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向下级下达命令。也就是各基层组织都接受各职能部门的领导。 优点:①管理工作分工较细,利于提高专业化程度;②由于吸收专家参与管理,可减轻上层管理者的负担。 缺点:①最大缺点:协调性差。多头领导,不利于组织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②各职能机构往往不能很好配合;③过分强调专业化,眼光会变得狭隘。 那么这种原始意义的职能制呢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现实中运用最广泛的职能形态,直线职能制仍被我国绝大多数企

业采用。) 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是既设置纵向的直线指挥系统,又设置横向的职能管理系统;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行政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即在直线制组织统一指挥的原则下,增加了参谋机构。 优点:既保证了集中统一的指挥,又加强了专业化管理。 缺点: 1.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易重复,造成效率不高。 2.若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 3.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迟钝。 4.可能增加管理费用。 适用于中型企业,eg: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甚至机关、医院、学校。 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图 4、事业部制 事业部制是欧美、日本大型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的组织形式。有时也称之为“联邦分权化”,因为它是一种分权制的组织形式。那么它的主要特点是在直线职能制的框架基础上,设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事业部,即我们常见的“分公司”;企业总部呢主掌决策,那么用八个字概括事业部的主要特点即为“集中决策、分散经营”;这是在组织领导方式上由集权向分权转化的一种改革。 利弊:事业部制事在一个企业内对具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 优点:1)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2)最高层摆脱日常管理事务,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和规划3)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4)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生产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综合管理人才。 主要缺点:1)事业部局部利益和公司总体利益不易协调2)机构重叠,成本高,浪费;3)分权带来的负面作用,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4)事业部急于追求短期性的成绩,对于大量长期投资很难迅速决策。 不算缺点,算特点:对管理者要求高,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适用于面对多个不同市场的大规模组织,比如说很多设立跨国公司的大企业。

华东理工版管理学原理试题及参考答案三 组织2548

第三篇组织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组织产生的必要条件 D A 有一定数量额人 B 人们都有自己的目标 C 有一个领导 D 为共同目标协调 2、所谓高耸型组织是指其 C A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多 B 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少 C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多 D 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少 3、所谓参谋职权下列哪种解释最为准确 B A 拥有参谋职能的人 B 参谋人员拥有的权力 C 参谋部门拥有的 D 都错 4、所谓集权是指 D A 将所有权利集中在基层 B 将决策权集中在基层 C 全部权利集中在高层 D 绝大多数的决策权集中在高层 5、所谓授权就是 C A 就是临时分权 B按照规定分权于下属 C将自己的部分权力委派下属 D多错 6、职能职权是一种 C A 只授予直线人员的职权 B 只授予参谋人员的职权 C 可以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D 不能授予直线或参谋人员的职权 7、企业制定、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属于下列哪种企业文化的范畴 D A 物质文化 B 精神文化 C 由精神文化转变为物质文化 D 制度文化 8、所谓统一指挥原则是希望达到下列哪个目标 B A 所有成员由一人指挥 B 所有成员都有一个自己的领导 C 所有成员只对一人负责 D 上述答案都对 9、管理跨度与下列哪一因素的变化成反比 C A 组织员工人数 B 员工素质素质高低 C 工作难度大小 D 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大小

10、在指挥链原则中,统一指挥与阶梯原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C A 相反 B 互补 C 更加详尽、完整 D 没有任何关系 11、所谓部门化原则是规定 A A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似的工作 B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各自不同的工作 C 同一部门员工完成相关的工作 D 同一部门员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12、当组织管理工作简单、技术也较简单时,组织结构设计宜采用 A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3、当组织开展活动是需要更多的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方能顺利进行宜选择 B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4、现代工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结构是 C A 直线型组织 B 职能型组织 C 直线职能型组织 D 事业部组织 15、下列属于隐性知识的是 D A 储存在公司电脑中的信息 B 存放在员工私人电脑中的信息 C 存放在保密室中的资料 D 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技术 16、组织中经常举办的经验交流会,是主要为达到 C A 显性知识隐性化 B 显性知识显性化 C 隐性知识显性化 D 隐性知识隐性化 17、对于知识是组织的重要资源来看,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 D A 更不重要 B 不很重要 C 更重要 D 都重要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的有 ABC A 满足员工的情感 B 推动组织开展员工培训 C 增强员工的合作意愿 D 加速信息的传播 E 同意员工的目标 2、有机式组织具有下列特点,即 AB A 高度正规化 B高度集权化 C 高度灵活性 D 高度适应性 E 高度差异性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管理学组织结构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辅修专业课堂小作业 课程:管理学 学院:理学院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班 学号:11107200110 姓名:龙纯鹏 内容: 1、企业岗位职务说明书,以下列出两个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1)人力资源部培训岗位职务说明书、 2)市场部岗位职务说明书; 2、企业的组织结构图,以下列举海尔集团级个别企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3、就有关企业的组织结构图分析并说明其优缺点

人力资源部培训岗位说明书

市场部岗位职责说明书 职位名称市场部经理职位代码所属部门市场部职系职等职级直属上级市场总监 薪金标准填写日期核准人 职位概要:组织部门人员完成销售计划,管理销售工作,完成公司各种市场目标。 工作内容: 1、组织编制公司年、季、月度销售计划及销售费用预算,并监督实施; 2、组织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情况的调查,综合客户的反馈意见,组织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开拓和合作伙伴开发;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提交公司管理层; 3、编制与销售直接相关的广告宣传计划,提交总经理; 4、组织下属人员做好销售合同的签订、履行与管理工作,监督销售人员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5、对下属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 6、组织建立销售情况统计台账,定期报送财务统计部。 任职资格: 教育背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 培训经历:◆受过管理技能开发、市场营销、合同法、财务基本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经验:8年以上市场管理工作经验,3年以上市场经理工作经验。 技能技巧: ◆对市场营销工作有较深刻认知; ◆有较强的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市场动态、市场方向的能力; ◆有密切的媒体合作关系,具备大型活动的现场管理能力; ◆熟练操作办公软件. 态度: ◆工作努力,积极进取,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 ◆高度的工作热情,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较强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 工作条件:工作场所:办公室。环境状况:基本舒适。危险性:基本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 直接下属间接下属晋升方向轮转岗位

管理学-第一章课后题答案

管理学第三版 周三多

课后习题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含义? 答:书P5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解释: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他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答:书P6 ●管理的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表现形式: ①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以及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②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③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 ④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及纠正表现出来; ⑤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 ①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②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③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创新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④任何管理活动都从计划开始,经组织、领导、控制而结束; ⑤控制的结果可能导致新一轮的管理循环; ⑥创新融于其他各项管理职能中,处于轴心地位。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那些角色? 答:书P6--P8 代表人角色监督者角色 人际角色领导者角色信息角色传播者角色 联络者角色发言人角色 企业家角色 决策角色冲突管理者角色

管理学原理案例(组织篇)

管理学原理案例(组织篇) 案例一巴恩斯医院 下面这一事件发生在天气凉爽的10月的某一天,地点在圣路易斯的巴恩斯医院。 黛安娜?波兰斯基给医院的院长戴维斯博士打来电话,要求立 即作出一项新的人事安排。从黛安娜的急切声音中,戴维斯能感觉 得到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她马上过来见她。大约5分钟后,波兰斯基走进了戴维斯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封辞职信。 “戴维斯博士,我再也干不下去了,”她开始申述:“我在产科当护士长已经四个月了,我简直干不下去了。我怎么能干得这工作呢?我有两个上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适应这种工作,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让我给举个例子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昨天早上7:45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纸条,是达纳?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10点钟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我知道,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30分钟以后,侨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问我为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医生(外科主任)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告诉她,我也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侨伊斯怎么说?她叫我立即让

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她还说,一个小时以后,她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我跟你说,戴维斯博士,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好几次的。一家医院就只能这样运作吗? 讨论题: 1、这家医院的正式指挥链是怎样的? 2、有人越权行事吗? 3、戴维斯博士能做些什么改进现状? 4、巴恩斯医院的结构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黛安娜?波兰斯基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管者。对此,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提出你的理由。 5、波兰斯基可以利用哪些权力基础来使自己更好地处理冲突的要求? 分析说明 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项原则:合理的专业分工、合理的管理幅度、权责对等、统一指挥、执行与监督分离等。不注意以上的基本原则会使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影响组织运作的效率。

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

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快到这个学期的最后阶段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现将这一学期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管理更加强调管理的软化,重视管理的艺术。管理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现代化的大生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管理者要做管理工作,就必须提高管理艺术水平。 人是企业的灵魂:人才和员工的参与是企业成功的重要砝码。无论是在工厂、企业。哪一个单位都离不开人,从社会发展来看,朴素的社会学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管理学应该从人入手。而在现代企业的建设和管理中,人才的管理始终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和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人才可以自由流动,企业和个人有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从被动地接受国家配置人才转变为真正自由用人单位。个人从被动地服从国家分配转变为可根据自由意愿自由择业的劳动者。 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相信人人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了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到这一点。即是说,每个人都是一个潜在的人才,只要有合适的环境,他们都将成为现实的人才。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人才管理包括招聘、培养、配置、激励和绩效考核等内容,它在人力资源战略的指导下,以人力资源规划为起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价值过程。 人力配置:人才配置就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对于企业(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的发展却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从性格、气质、兴趣到专业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如果各尽所长,对于企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反之,既无法完成企业的既定目标,又会使得员工心中不满,从而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实质上就是资源的浪费。 人才激励:说起激励,过去我们主要靠精神激励,而近年来,所强调的又是以金钱为代表的物质激励。应该说,精神不是万能的,金钱也不是万能的,物质激励不能代替一切,物质激励之所以在中国目前看来很有效因此新型的领导者应能提高职工的满足感,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我们不能指望只凭高工资就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但我们更不能指望有办法使员工在工资水平很低地情况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人的行为取决于其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有层次的。层次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表现为在工作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具有的潜在能力的需要。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员工进行不同的职业生涯设计,如果能够在职员中树立此种信念,企业将无往而不利。在这一需要的驱使下,职工追求发展个人特长的工作环境,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通过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措施来激发和满足职员这一需要。分权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分权给予员工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领域,其基本约束仅仅为目标,至于达到目标的方法,则任由员工去选择,去创造。让员工参与企业决策,使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价值,不仅可以提高其斗志,从而积极地工作,而且会了解如何有效协调配合,导致员工之间关系密切,气氛和谐。企业应尽可能激发引导员工高级需要的实现,才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人才培养:不论配置如何,激励怎样,只有培养才能使人才真正成长。培养企业人才首

组织管理学整理

零、导论问题 1.论述组织研究的理性视角的局限性。 (1)理性视角,高度推崇控制,使得组织结构过于僵化。位于组织顶端控制着整个系统决策结构的价值前提是不受理性批判的,无论其内容多么怪异和反常,只要足够具体,能够清楚地提供抉择的准则,这些价值前提就能够支撑一个“理性的结构”。控制是引导和协调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但这难免会是组织结构过于僵化。 (2)忽略了人在组织活动过程中的作用。在组织的底部,“理性的”行为则通常意味着关闭大脑,放弃批判与判断能力,只需盲目地遵从岗位描述规定的行为要求就够了。这启示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组织底部的人在组织活动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只注重规范的,形式化的组织结构对效率的促进作用,没有意识到机构会压抑人性。严格的等级控制和分工可能导致独裁和剥削 (3)指导决策的价值前提位于体制之外,理性行为意味着抛开个人思想和理智判断。纯粹的理性技术标准来管理社会组织忽视了社会行为的非理性方面。 (4)忽略了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对组织绩效的影响。过分强调理性视角往往会让组织忽略其他的因素,包括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限制了组织的绩效。 2.论述将自然视角看成一种组织研究视角的合理性。 自然视角的理论家将组织看成是有机体。他们认为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他们强调组织是社会性的集合体,即是众多社会行动结构形式中的一种。自然系统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和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共性有:组织是人组成的,每个组织系统根本上有继续生存的需求。自然视角合理性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人的社会属性以及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说明自然视角有其合理性。 (霍桑实验,发现了人的社会属性,发现了人的行为动机的复杂性和差异性,以及组织中所存在的各种非正式组织。组织除了要满足人们的经继续需求外还应该满足人际关系需求自然系统视角下的组织理论研究的是组织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的共同属性。) (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及心理动机,把组织看成一种有机的动态的系统,为组织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此理论指出,组织中存在组织目标、个人目标以及组织生存需求,因此组织目标是复杂的,组织中不仅有正式组织还有非正式组织。) 2、自然视角的研究弥补了理性视角研究中的不足 (理性系统视角组织理论提出行为应该以目标为导向,寻找最快的途径来实现组织目标。认为这种行为是可以通过教育、物质诱导来维持和促进的。) (但是自然系统视角的组织理论则在讨论组织行为时引入了个人心理、个人目标以及组织文化等因素,强调通过激励,以更加人性化的手段来引导个人行为更接近于组织期望。理性视角往往会忽视人的心理、感情,自然视角更强调人的社会性。) 一、第一章问题 ①在汤普森的上述观点中,包含了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即技术和环境、组织内的政治过程以及组织目标。三者之间存在一种递进式的相互影响的逻辑关系。 ②其中,技术和环境作为组织的外部因素构成了上述逻辑关系的起点。当技术和环境处于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 【摘要】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本文就是在学习了管理学原理、了解了许多管理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后,对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的记录。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心得体会 “在人类社会中,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任何事情成也管理,败也管理。”[1]虽然管理学是在人类社会开始工业化时才应运而生的,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是它发展得特别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空前巨大。 “管理活动自有人群出现便有之,与此同时管理思想也就逐步产生。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我们均可以找到古代哲人在管理思想方面的精彩论述。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是以泰罗的名著《科学管理原理》以及法约尔的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为标志。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学诞生以来,管理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管理学的研究者、管理学的学习者、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文献等等均呈指数上升,显示了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勃勃向上的生机和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管理学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2] 进入大学学习以来,自己涉足的第一门管理方面的学科就是《管理学原理》,以前一直对这门学科没什么了解,经过几个月的学习,我有了不少收获,虽然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少的,但我对这门课程很有兴趣,想在将来继续学习下去。自从人们开始形成群体去实现个人无法达到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人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组成群体无非是为了集结个人的力量,以发挥集体的更大作用,这种群体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组织”现象。所谓组织,是由两个成两个以上的个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组织是一群人的集合,组织的成员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互相合作,共同努力去实现即定的长一组织目标。这样,组织才能形成整体力量,以完成单独个人力量的简单总和所不能案秤的各项活动,实现不同与个人目标的组织总体目标。组织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企业是一种组织,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基本的使命和目标,而组织的使命和目标说明了组织存在的理由。以上是我对管理含义的认识及和其重要性的分析。

管理之我见―《漫话学校管理》学习心得

管理之我见―《漫话学校管理》学习心得 要让孩子有自由空间,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能力,让其自由发挥,切不扩以为孩子什么 都不懂,甚至连穿衣服都要替代动手,这样会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也滋 生了其依赖习惯,结果会事与愿违。但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孩子在外与损 友为伍,闯祸打架了父母也不知,这样会出危险的,久之,成为一匹脫缰野马,最终失足 深渊,悔之莫及。 文学是比鸟飞得还远的梦想、比花开得还美的情感,比性闪得还亮的智慧,是我们到 了一百岁还忘不了的信念。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故能就其高”。年轻的我似乎从中更深地 认识到了细节的重要性,并且更应从细节中来反思一下自己的一些浮澡心理,反思一下自 己的工作态度,反思一下为人的素质。书中讲到“我们看到了人家成功的辉煌,却很少去 关注他们管理细节的用心!”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做一些小事,然而有时只怕 是小事也做不好,做不到位。当今社会的现实情况是太多的人总不屑于小事的细节,自信 于“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总盲目地相信“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孰不知能把自己所在 的岗位的每一件事做成功,做到位就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所以,我们只有关照小事,才能成就大事,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并养成长期对待工作的认真和精细的态度。 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幼教管理干部培训班的学员有幸聆听了上海市特级校长李汉 云老师的《漫话学校管理》讲座,管理之我见—《漫话学校管理》学习心得。 在讲座中,李汉云老师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校的功能是什么? 二、领导的内涵是什么? 三、管理的活力在哪里? 四、做干部需要哪些修养? 纵观这四个方面,我对其中的“领导的内涵”情有独钟,所以在寒假期间,又重新温 习了一下: 李汉云老师觉得“领导的内涵”包括价值领导、课程领导、文化领导。 在价值领导中,他说:“学校共同价值观的形成,首先依赖于学校规划,它凸显了学 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体现了全校教职工的 群体智慧……;其次是教师的价值建设——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 重学生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可持续发展、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再则是一切为

(工作心得体会)干部管理工作之我见

干部管理工作之我见 就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如何把干部的思想引导到健康、积极向上的轨道上来,这是抓好干部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是要深入进行爱岗敬业、宗旨和信念教育,进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干部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结合自企业性质和特点,对干部进行“安全责任大于天”的观念教育,使广大干部转变观念,主动树立服务意识。同时,抓好中央、部、局领导重要指示和讲话精神的学习,自觉做到勤政务实,严格管理,全心全意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二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部管理办法,督促干部走出办公室,少些应酬、少开会、少发指令,多学政治理论和技术业务,多下包保、对点服务班组跟班作业,多搞调查研究,多解决实际问题,切实转变作风,勤政务实,摆正自觉的位置,用好手中的权力,凡是要求职工遵守的自己首先遵守,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以身作则,才能树立威信,才能使职工心悦诚服。 三是要以真诚的心对待干部,问其所思,听其所想,知其所为,作反复、多次、长期的工作,积极疏导,耐心教育,善于发现挖掘干部心灵的情感,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干部的切身利益是敏感点,也是企业抓工作的切入点。因此,企业要放下架子,与干部平等相处,诚心诚意地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的苦衷,能解释的解释,能帮助的帮助,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在情感交流中升华,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促进干部队伍的稳定。

四是要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干部遇到困难、挫折、犯了错误时,多给些激励,少些呵斥和处罚,使干部心灵得到宽慰,从而自己找出差距,甩掉包袱,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产生示范效应。同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工作,不同问题,选择不同的榜样,激励全体干部,这样激励有方向,有动力,有辐射面和生命力,而且更有针对性、多样性,生动活泼,卓有成效。

如何管理一所学校之我见

浅谈如何管理一所学校 人,是组织全部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也是组织最宝贵的财富。如何唤醒每一位老师心灵深处的巨大潜能,鼓励其自由充分地发挥,并将这所有个体的能力凝聚成一股足以推动组织不断成长的力量,这便是管理老师的真正的意义所在。 好的管理应对师生乃至学校每一位成员的学习与成长负责,对他们的幸福生活负责。但“负责”绝不等同于“强迫”、“控制”、“命令”,更不意味着可以凌驾于师生之上独断专行。好校长应当有能力引领大家不断成长、实现理想的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指挥大家追求目标的人。 一、知人善任,合理分工 管理,说到底就是管人,无论是从管理的对象还是从管理的全过程来看,整个管理都是围绕人来进行的。所以校长应当对教师的情况进行仔细的调查了解,包括教师的业务能力、学识水平、兴趣、爱好、要求、习惯、优缺点、擅长甚至教师的社会关系等等。 只有全面了解教师,才能恰如其分的使用教师。 首先必须明确各个职位以及各项工作对人的素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教师和管理者这两个群体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应将这样一批优秀教师培养成教师中的“领袖”,让他们带领教师专业发展。而一些在教学上不突出的老师如果展现出良好的领导才能,校长也是可以大胆选拔他们成为管理者的。 二、适时激励

激励员工,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那么激励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这涉及心理学中的三个概念:需求、动机与行为。需求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一般由生理或心理活动引起,也可由外部影响诱发。当个体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造成生理或心理紧张,于是产生了为消除紧张的行为动机,接着就会付诸行动,产生相关的行为直至需求满足,紧张消除,然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因此,领导者对员工的激励必须着眼于其特定的需求与愿望,选择合适的激励要素,并在行为引起、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持续激励。 三、客观评估 要做出人事决策(例如奖励、升迁、更换或解聘)或是帮助学校成员更好的发展,这些都需要校长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准确公正的评价与测量。人事评估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即总结性评估;二是对工作过程进行评估,即形成性评估。总结性评估被设计成为公正的决策的基础,是对有关个体表现方面的判断。由于这些判断影响到绩效——奖酬关系甚至教师的职业前途,所以校长对此必须非常慎重。在总结性评估中一般会涉及以下两个概念:“优点”和“价值”。所谓“优点”,它和在特定的情形下个体表现绩效有关,如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与教学相关的任务情况。当个人表现和标准进行比较或者与其它类似角色进行比较时,就能判断出这个人在这个位置上的优点。而“价值”,决定的是教师在某个职位对学校任务的完成具有多大价值,它是以需求为基础的价值评估。校长在进行总结

科学管理教学工作之我见

科学管理教学工作之我见 【摘要】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既是对教学管理的挑战,也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那么,面临新的教育环境和改革需求,如何科学管理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管理者们要思考的新课题。本文就管理的决策等几方面提出观点。 【关键词】教学工作;管理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教学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纵深发展,这既是对教学管理的挑战,也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那么,面临新的教育环境和改革需求,如何科学管理教学工作成为学校管理者们要思考的新课题。 提到“管理”,有人会说,管理是一门神奇的综合艺术,管理就是生产力,就是效益,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也有人说,管理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沟通,就是激励,就是服务。还有人说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发挥大家的能力和思想,创造价值等等,但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是怎样的?怎么样更科学地管理好教学工作,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有效的科学管理的基础是决策 管理是由一系列的决策组成的。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决策的重要性,以良好的决策推动学校的健康发展。决策要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要将眼前能达到的效果和长远利益结合,以达到推动管理体制的改善和学校的发展的目的。关于教学管理的决策应体现以下原则: 1、决策有利于把思想统一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思想决定行动,理论决定实践”。通过一系列决策,引导人们学习、树立科学的质量意识,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育人观,按教育规律办事。 2、决策有利于把精力集中到提升教学质量上来。以教学为中心,不仅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更要体现在抓教学的精力和时间上。要把教学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教学为主,它学别让。 3、决策有利于把落脚点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有好的教师,才能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办学校的基础,是关键,是根本。抓住了这点也就抓住了教学质量。对学生一生影响最大的往往不是学校优美的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业务素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一是离不开科学的规范化管理和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二是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三是让教师明确阶段目标并施以适度的压力,四是为教师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在决策中体现出以教师为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