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二.五线谱

三.节奏节拍

四.音程

五.和弦

六.调及调关系

七.调式

八.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九.转调

十.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

十一.移调

十二.装饰音

十三.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

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

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P2图

8. 音名:CDEFGAB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

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

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

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

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

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T来表示。女口:c1,d1,e1,f1, 比小字一组高

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 2”、“3”、“4”、

“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

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

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图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

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

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

c10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

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

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

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

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

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

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

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

(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

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

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P19缺。

5.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

符,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是2:1,也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6. 增长基本音符

7. 附点:记在音符和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一个附

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叫双附点,表示增长原音符和休止符时值的四分之三。

8. 延长记号:半圆形弧线中央加一小圆点。表示按

作品的风格或演奏者的意图自由

增长该音符或休止符的时值。在多符干记谱法

中,延长号也可以记在音符或休止符下面。弧背下弯。9. 延音线:记在音高相同的两个音符上的弧线。表

示将两个音唱成一个音。延音线可以连续使用。

10. 五线谱:在五线谱上音的高低是根据音符符头在

五线谱上的位置而定,位置越高音越高,位置越低音越低。音符符头可以记在线上和间内。

11. 加线:为了记录更高或更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

面和下面还要加上许多短线。分

为:上加线和下加线。

12. 连谱号:如果音乐作品需要写在数行五线谱上,

那么数行五线谱还要用“连谱号” 连结起来。包括起线和括线两个部分。

13. 谱号:G谱号,表示五线谱上的二线等于g1.其

它各线,音名如图P21。F谱号,它表示五线谱的第四线等于F。其它各线,间音名如图

P20.C谱号,五线谱的第三线等于代表C1,记

在五线谱的第四线上叫做“次中音谱号。”

14. 变音记号:表示音的升高或降低的记号。长半

音,降半音,升全音,降全音。还原音。(都是针对基本音来升降的)可以记在线上和间内。

15. 调号:记在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一个调号后

对所有的音组都有效。例:P23所有的F都升

高半音,所有的B和E都要降半音。

16. 临时变音记号:记在音符前的变音记号,它的作

用仅表示变音记号后面,一小节之内同高度的音有效。但用延音线连接起来的下一小节例外。在多个声部中只对一个声部有效。

17. 音符的正确写法:单符干记谱时,在三线以上,

符干下。反之上。在第三线上,上下都可以。多符头的情况下,以离第三线最远的为准。(单声部永远用单符干记谱,在多声部音乐中,只有在节奏相同情况才用单符干记。双符干记时,高声部干朝上。低声部朝下。

18. 休止符的写法,在单符干的记法中,休止符永远

写在靠近三线的地方。

19. 符点音符和符点休止符的符点:永远记在五线谱

的间内。符点音符的附点要靠近符头。

20. 省略记号:移高八度和移低八度用记号8 ――,

记在五线谱的上面,表示虚线以内的音,移高八度。记在下面则表示降低八度。读谱方便,避免多加线。

21. 重复八度记号

22. 长休止记号:记在五线谱的第三线上,上面的数

目字表示休止的小节数。多在管弦乐分谱中使

用。

23. 震音记号:用斜线标记,有两种情况,表示一个

音或和弦迅速均匀重复时,斜线记在符干上。斜线的数目与演奏时音符符尾的数目相一致。

24. 反复记号:表示乐曲的某一部分或全部重复演

奏。某一旋律型重复时,用斜线表示。斜线数目与符尾数目相同。一次或多次重复某一小节时,用记号除法的词来表示。从一小节到整首乐曲的重复,可用丨::

丨来表示。表示记号以内的部分要重复演

奏。不同的部分,可以用括弧括出,并记

心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几次反复时使用。

C C 王王王壬^sV. >y-k

28. 琵琶曰奏法:29. 滑音奏法:

三.节奏节拍

1. 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

序循环重复(例:列队行进中的步伐,体现了这特点;左脚强,右脚弱,每一步时间片断相等,按照一强一弱的次序循环重复。每一时间片断,叫做“单位拍” 就是一拍。带强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

2. 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列队行

进中的鼓点,体现了有强、有弱、有长、有短的许多音的序列组合。

3. 拍子:节拍的单位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

做“拍子”。单位拍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单纯音符来代表。如二分音符,四分曰付等等。

4. 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拍号用分数的形式标

记。分子表示几拍,分母表示以什么音符为一

拍。

5. 小节:在乐曲中,由一个强拍到次一强拍之间的

部分。

6. 小节线:永远作为强拍的标记写在强拍的前面。

穿过五线谱使小节彼此分开的垂直线。

7. 弱起小节:乐曲由弱拍部分开始。是不完全小

节。结尾一般也是不完全小节,两个不完全小节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全小节。

8. 单拍子:第小节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特点是只

有强拍和弱拍。

11. 变换拍子:各种拍子交替出现。

12. 一拍子:是有强拍,没有弱拍。

9.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在一

25.连音奏法:起。

10. 混合拍子:由单位拍相同的两拍和三拍的单

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

27. 保持音奏法:

26.断音奏法:

13. 散拍子:拍子的强音位置和单位拍的时值都不是

十分明显,也不固定。

14. 音值组合法:把各种时值的音符,按照拍子的结

构特点进行组合。

15. 节拍中的强弱关系:拍子的强弱关系同样体现在

节奏中,两个音,第一个强,第二个弱。三个音为强,弱,弱。四个音为强, 弱,次强,弱。平均五个音有两种可能:强,弱,次强,弱,弱;

强,弱,弱,次强,弱。(一个类似的三拍子,每拍分为平均两个音,其强弱关系就遵循平均六个音的可能。强,弱,次强,弱,次强,弱。这些节奏的强弱关系可以出现在一拍中,也可以出

现在更小的部分中。如半拍、四分之一拍之中。

程叫一度。相邻与音构成的叫三度

5. 单音程:八度以内的音程。

6. 复音程:超过八度的。

7. 自然音程:纯音程、大音程、小音程、增四度和

减五度。

8. 变化音程:由自然音程变化而来。

9. 协和音程:自然、纯音程。

10. 不协和音程:大、小二、大、小七度、

11. 音程的转位:音程的根音和冠音相互颠倒。

12. 等音程:两个音程孤立听时,音响效果完全相

同,但在乐曲中的意义和写法不同。

16. 音的强弱也用文字、字母、记号标记。

代表强、F越多代表音越强,P越多越弱<

MF表示次强。MP表示次弱。渐强,渐弱。

17. 切分音:如一个音从拍子的弱部分开始,持续到

后面较强的部分,这时后面的强音便移到前面的弱部分。切分音都要强奏。

四.音程

1. 音程:在乐音体系中,两音之间的高低关系

2. 冠音、根音:音程中,高的音叫冠音,低的叫根

音。

3. 旋律音程:音程中的两个音,先后发声。依照方

向,分上行、下行、平行三种。

4. 音程的度数:音程在五线谱上包括的线与间的数

目。女口:同一线上或间内构成的音

五.和弦

1. 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或非三度音程关系、三

个以上的音的结合。2. 三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马叠置起来的三个音

所构成的和弦。

3. 音程排列用1、3、5来表示。

4. 七和弦:按照三度音程关系叠置起来的四个音所

构成的和弦。用1、3、5、7来表示。常用的和弦有:大小七和弦、小小开和弦、减小七和弦。

减减七和弦。

5. 原位和弦:和弦的根音为低音的和弦

6. 转位和弦:以和弦的三音、五音、或七音为低音

的和弦。转位时,原来的根音、三间、五音、七音等名称不变。

7. 等和弦:两个和弦孤立起来听时,具有完全相同

的音响效果,但在音乐中的意义不

同,写法也不同。

8. 构成和识别和弦的方法:构成和识别和弦,熟记

各种原位和弦、转位和弦的音程结构以及和弦中各音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以D

为低音构成大三和弦的原、转位。按照和弦的音程结构,原位大三和弦是大三度加小三度。那么以D为低音的大三和弦原位,应是D#FA O 大

三和弦第一转位的音程结构是小三度加纯四度

P89

六.调及调关系

1. 调:由基本音级所构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

2. C调:由开个基本音级所构成的调。它的调号标

记是没有升降号。

3. G调:将七个基本音级的音,都移高纯五度,

也就是把C调中的音都移高纯五度。

由G音开始,将F音改为#F。就叫做G 调。

(为什么要把F改为#F?从纵的关系看,B到F 是减五度,必须把F升高半音,才能成为纯五

度;从横的关系看,由C

音开始,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开个基本音级。

相邻之间的关系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

因此,在G调中,只有将F改为#F,才能符合

基本音级所形成的音列的音程结构。

4. D调:将C调移高一个大二度,也就是将G调

移高一个纯五度,由D音开始,这就是D调。

D调的调号标记是两个升号,

# F 和#C o

24. F调:假如将C调移低一个纯五度,由F 音开

始,将B改为b B ,其调号是一个降号,降B 26. 降号调:所有用降号表示的调叫降号调

(其书写有固定的位置和次序。都是照纯五度向上或向下依次增加。出现的次序是对称的、相

反的。由于谱表的不同,调号在不同谱表上的位置也不同。如图P96

27. 等音调:根据十二平均律所有半音相等的理论,

不仅产生了等音、等音程、等和弦,还产生了等音调。就是两个调之间的所有音都是等音关系。

如前面说的#F调和b G、#C和b D调、等都是等音调。(等音调虽然音高相同,但在音乐表现中,却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

28. 调的五度循环:将各调按纯五度关系排列起来。

P100,可以无穷尽地继续下去。但由于等音关

系,有条件使调的五度循环通过等音调构成一个圆圈。从图中可以看至叽基本调、升号调、降号调,加在一起共有十七个之多,但就钢琴上的音高而言,实际只有十二个。

29. 调关系:调与调之间的关系。有远有近。区分调

关系的远近主要根据两调之间共同音的多少。两调之间共同音越多,调的关系就越近。

30. 近关系调、远关系调:在调的五度循环中,除了

相邻的两个调是近关系调外,其它各调都叫做远关系调。

七.调式

1. 调式:几个音(3-7 个)按照一定的关系(高低、稳定,不稳定)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体系,并心某一个音为中心的体系。是音乐中音高关系的组织基础,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25. 基本调:由七个基本音级构成的调,C调由基

本调开始,向下,按照纯五度连续相生,依次可以产生F调/b B/P95

2. 稳定不稳定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某些音具有支柱的作用,给人心稳定的感觉。

11.确定调式:首先依靠听觉,但也可以利用客观

特征。如旋律中的音组织及表示音组织的调号、和

声调式、旋律调式中临时变音记号,以及乐曲的结

束音、结束和弦等。

3. 主音:调式中最稳定的音。(乐曲中的结束音,

一般都是主音,很少例外。

八.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4. 音阶:调式中的音,从主音到主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的。由低到高叫“上行”。由高到低,叫“下行”。

5. 大调式:简称大调,是一种由七个音构成的一种调式,其稳定音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大三和弦,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构成旋律进行的基本音调。根本特征表现为主音上方的大三度。分为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1. 调式中的音程:音程与调式的结合

2. 稳定音程与不稳定音程及不稳定音程的解决

3. 确定一个音程可能属于哪些调式

4. 音程在音乐中表现中的应用

5. 调式中的和弦:和弦和调式相结合

6. 属七和弦:属音上构成七和弦

7. 确定一个和弦可能属于哪些大小调

5. 小调式:简称小调,也是由七个音构成的调

式,但其稳定音合起来成为一个小三和弦。和大调一样,不稳定音以二度音程关系倾向于稳定音。

6. C大调:是以C为主音,C是第1级。a小

调,是以a为主音,a是第1级。

7. 五声调式: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构成

的调式。这五个音由低到高依次定名为:宫徵商羽角

8. 调与调式:一各种调式,不管是大调、小、五

声,都可以在一种调中构成。

9. 关系大小调:调号相同的大小调,叫做关系大

小调。

10. 同主音调:主音相同的大小调。同主音大小调

属于远关系调,因为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号,永远差三个升降号。

九.转调1. 转调:从一个调转换到另一个调或从一种调式

换到另一种调式。

2. 转调的意义:根据音乐内容的需要,为了求得

更为丰富的调与调式。这种不同的调和调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就象调式中的和弦一样,主调(主和弦)起着中心的稳定作用,其他调(其它和弦)为不稳定调,起着不稳定作用。另

外,不同的调和调式,有不同的色彩,转调也起着改变调及调式色彩的重要作用。

3. 转调的类别:过渡转调:发生在音乐段落的结

束处,使新调得到充分的巩固和肯定。哲转

调:不是发生在音乐段落的结束处,而是在段落的中间,并且时间短暂,新调没有得到充分巩固,很快又转回到原调和他调。近转调、远转调。

4. 近关系调中的各调式。

十.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

调性:调式所具有的特性。

1. 调式变音:在七声自然调式中,将调式的自然

音级加以半音变化所获得的音。

十一?移调

1?移调:将音乐作品的全部或部分,由一个调移到另一个调,叫做移调。

2. 移调的方法:⑴按音和移调⑵更改调号⑶ 更改谱号

十二.装饰音

1. 装饰音:用来装饰旋律主要音的某些特殊

记号和小音符。大部分由时值较短的辅助

音构成。

2. 倚音:

3. 回音:

4. 波音:

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的。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为副,叫做主调音乐。

4. 复调音乐:两个以上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协

调地结合在一起

5. 旋律进行的方向及高潮分为上行、下行和平

行,可以呈直线型或曲线型。发展中,情绪不断高涨所达到的顶点,叫高潮。

6. 旋律的分段:和语言一样,根据呼吸、停顿,

分成许多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这每一部分就叫做一个段落。段落有大有小。段落与段落之

间,往往带有休止符或长音。

7. 终止:用来结束段落的某几个音或和弦,叫做

终止。终止总是位于停顿之

、八

刖。

8. 完全终止: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根音上。

9. 半终止:旋律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或五音上。

10. 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

5. 颤音:

十三.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

1. 旋律: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性的许多音的单声部进行。

2. 分类:声乐旋律与器乐旋律

3. 主调音乐:旋律在多声部音乐中,是

李重光基础乐理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 乐音体系 1、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与音色 2、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与。 4、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与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全音:半音与半间之与P2图 8、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就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就是降级音 11、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就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就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与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就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与意义不同。可以瞧出,除了升G与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她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就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就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与二组为低音区。 二. 五线谱 1、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P19缺。 5、音符与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与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就是2:1,也就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6、增长基本音符 7、附点:记在音符与休止符右边的小圆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

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整理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整理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 来表示。如:c????1,d1,e1,f1, 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 次的a 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 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 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 和降 A 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P19 缺。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二.五线谱 三.节奏节拍 四.音程 五.和弦 六.调及调关系 七.调式 八.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九.转调 十.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 十一.移调 十二.装饰音 十三.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 一.乐音体系 1.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 做“噪音”。 3.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 总和。 4.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 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 单位。 7.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P2图8.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 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 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 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 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 歌唱,故叫唱名。 9.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 来的音 10.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 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 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 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 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 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 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 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 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 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 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 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 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 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 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 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16.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 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 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 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 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

乐理学习笔记(要点概括)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P2图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 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学乐理必备:李重光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学乐理必备:李重光基础乐理笔记完整版! 结合《史上最全的五线谱基础教程》阅读效果更佳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一个全音等于两个半音。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

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20.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21.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22.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23.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李重光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 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 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 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 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 音。

基本乐理总结(初学)

乐理基本知识复习资料 第一章:音及音高 1、概念: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音的四种性质:高低、强弱、长短、音色。 高低:是由于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频率)而决定的。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长短:是由于音的延续时间的不同而决定的。音的延续时间长,音则长;音的延续时间短,音则短。 强弱:是由于振幅(音振动的范围的幅度)的大小而决定的。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音色:是由于发音体的性质、形状及其泛音的多少而不同。 *四种性质中、音的高低和长短最为重要。 3、乐音:振动规则 噪音:振动不规则 4、复合音:平时所听到的某一个音,都不是一个音在响,而是许多个音的结合,这种声音叫做复合音。 5、乐音体系: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6、音列: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 7、音级:月影体系中的各音叫做音级。(音级有基本音级和变化音级两种) 基本音级:乐音体系中,7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叫做基本音级。(基本音级用字母和唱名两种方式来标记)C D E F G A B do re mi fa gol la si 升高或降低基本音级而得来的音,叫做变化音级。(升#、重升X、降b、重降bb) 8、两个相邻的具有同样名称的音叫做八度。 9、音的分组:共有八组。(从左至右的排列是:大字二组、大字一组、大字组、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大字组用大写字母表示、大字一组和二组用大写字母右下方带数字表示。小字组用小写字母表示、小字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用小写字母右上方带数字表示。(是几组、数字就是几) 第二章:音律 1、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叫做音律。(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律、纯律) 2、十二平均律: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半音——的音律叫做十二平均律。(明朝朱载堉) 3、半音:是十二平均律组织中最小的音高距离。 全音:两音间的距离等于两个半音的叫做全音。 4、在音列的基本音级中间除了EF和BC事半音外其余相邻两阴间的距离都是全音。 5、自然半音:由两个相邻的音级构成的半音叫做自然半音。 自然全音:由相邻的两个音级形成的全音叫做自然全音。 变化半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半音叫做变化半音。 变化全音:由同一音级的两种不同形式或隔开一个音级所构成的全音叫做变化全音。 6、等音:音高相同而意义和记法不同的音,叫做等音。(等音是根据十二平均律而来的)*除了#G和bA两个音级外,其他每个音级和变化音级都有两个等音,连他本身共有三个。第三章:记谱法 1、记录乐曲的方法叫做记谱法。 2、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

基础乐理教案.docx

《基础乐理》 一、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为以 后的音乐学习打好基础。学习基础乐理是为学好相关课程和后续课程打基础的。基础知识越 巩固、扎实,将来的学习就会比较顺利,否则就会碰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难题。作为未来从事 音乐教学的教师,不但要自己学好乐理,还要研究怎样教好。作为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确实光荣无比,但责任非常重大,为了工作中不误入子弟,就一定要把基础知识学好。通过 对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出一批合格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四有新人,培养出一批 合格的音乐文化教育人。 (二)教学要求本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音乐理论课。基础乐理是一门音乐共同 课,是音乐理论科目中一门系统讲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课程,也是我国高等师范音乐专业 的必修课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基础乐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准确地运用到音乐实践当中,为今后进行中学音乐教学实践,成为合格的中学教师或从事其它音乐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本课程需与相关课程,如视唱练耳、和声学等密切结合,同时应大量的接触音乐练习,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积累音 乐素材。 1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贯彻循序渐进,比较联系的原则。 2 、突出师范性,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口头论述表达能力以及教学能力等。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辅以大量的音响资料和文献资料。 (三)教学内容1、基础乐理的基本内容音、音名、音律;记普法、常用记号;节奏、节拍、音值组合法;音乐的速度 .力度及其标记;音程、分类、标记、识别、构成;调、调式、民族调式;调式中的音程;调式中的和弦;调式变音、半音音阶、调关系转调、移调;装饰音等2、教学重点、难点、新知识点教学重点:( 1 )音程、和弦、调式(民族调式)调关系( 2 )转调和移调教学难点( 1)调式变音、半音音阶、音律( 2 )转调、移调新知识点( 1 )关于旋律的知识( 2)乐曲的基本形式实行学分制,以 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的毕业标准。(四 )教材《基础乐理》、《五线谱知识讲座》 ( 五 ) 考试、考核方式学业考核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在平时考察的基础上评定成绩,考核

乐理知识点复习课程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点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P2图 8.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 图 13.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注:笔记只是我认为的重点,非全部内容,其中以五声调式之类的不做强调 一.乐音体系 1.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2.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3.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4.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5.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6.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 7.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8.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9.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0. 音组 11.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2.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3.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3. 十二平均律 14.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5.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6.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17. 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的 18. 分音:构成复合音的各音 19. 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的总范围。 20. 音区:音域中的一部分。根据音色的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和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 记谱法:用书面的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 音符:表示音的进行的符号。 3. 休止符:表示音的休止的符号 4.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关系:较大的音符或休止符,和它最近的较小的音符或休止符之间的时值比例是2:1,也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5. 增长基本音符 6. 附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的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叫双附点,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二.五线谱 三.节奏节拍 四.音程 五.和弦 六.调及调关系 七.调式 八.调式中的音程及和弦 九.转调 十.调式变音及半音音阶 十一.移调 十二.装饰音 十三.关于旋律的基本知识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 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 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P2图 8. 音名:CDEFGAB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 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 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 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 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 干组,它的标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T来表示。女口:c1,d1,e1,f1, 比小字一组高 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 2”、“3”、“4”、 “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 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 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P10图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 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 为“标准 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 c10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 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 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 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 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 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 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李重光乐理笔记(重点) 注:笔记只就是我认为得重点,非全部内容,其中以五声调式之类得不做强调一.乐音体系 1、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得基本得乐音得总与。 2、音级:乐音体系中得各音。(专指乐音) 3、音列:按一定得音高关系与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4、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得最小计量单位。 5、全音:半音与半间之与 6、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 7、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得音 8、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就是降级音 9、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0、音组 11、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得标准高度就是每秒钟振动440次得a音,即以小字一组得a 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得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得标准。 12、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得小字一组得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3、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得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3、十二平均律 14、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与意义不同得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就是完全相同得。但记法与意义不同。可以瞧出,除了升G与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她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5、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得。它得产生就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得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6、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得音,听得最清楚得 17、泛音:由发音体各部分振动而产生,不易被听出得 18、分音:构成复合音得各音 19、音域:从低音到高音,音列得总范围。 20、音区:音域中得一部分。根据音色得不同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小字组、小字一组、小字二组被认为就是中音区,小字三,小字四,五为高音区,大字组,大字一组与二组为低音区。 二.五线谱 1、记谱法:用书面得形式将音乐记录下来。 2、音符:表示音得进行得符号。 3、休止符:表示音得休止得符号 4、音符与休止符得时值关系:较大得音符或休止符,与它最近得较小得音符或休止符之间得时值比例就是2:1,也就就是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四分休止符等于两个八分休止符 5、增长基本音符 6、附点一个附点表示增长原有音符或休止符值得二分之一;带有两个附点叫双附点,表示增长原音符与休止符时值得四分之三。 7、延长记号:半圆形弧线中央加一小圆点。表示按作品得风格或演奏者得意图自由增长该

李重光乐理知识笔记

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一.乐音体系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音高音值音强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

记是用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依次写上数字“2”、“3”、“4”、“5”。比小字一组低的各组,由高到低依次定名为“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小字组用小写字母,大字组用大写字母。 13. 标准音: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高度是每秒钟振动440次的a音,即以小字一组的a为“标准音”。乐音体系中的各音级,其高度都有一定的标准。 14. 中央C:位于乐音体系总音到中央的小字一组的c1。每秒振动约261次。 15. 定律法:确定乐音体系中各音的绝对准确高度,人们在实践中创造了各种定律法。如十二平均律,五度相生津、纯律等。 16. 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如c1-c2)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 17. 等音:音高相同而记法和意义不同的音。如升C、降D,重升B,这三个音在钢琴上音高是完全相同的。但记法和意义不同。可以看出,除了升G和降A只有一个等音外,其他各音都有两个等音。 18. 复合音:平时听到某一音,一般由许多个音组合而成的。它的产生是由于发音体(以弦为例)振动时,不仅全段振动,它的各部分(二、三、四、五段等)也同时在振动。 19. 基音:由全弦振动产生的音,听的最清楚的

【最新2018】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word版本 (2页)

【最新2018】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 李重光,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中国视唱练耳乐理学会副会长,他整 理的一些乐理知识对学音乐的人非常有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重光的基础 乐理知识笔记,欢迎阅读!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一) 1. 四种性质: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 2. 振动不规则,音的高低听起来不明显,叫做“噪音”。 3. 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的乐音的总和。 4. 音级:乐音体系中的各音。(专指乐音) 5. 音列:按一定的音高关系和高低次序,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排列。 6. 半音:乐音体系中,音高关系的最小计量单位。 7. 全音:半音和半间之和 8. 音名:CDEFGAB 也叫基本音级,(在中世纪已经形成,当时差不多是唯 一的音级。现在发展到八十多个。钢琴五十二个白键,一个音级到下一个的距 离为“八度”,do re mi fa sol la si (这些音名多用于歌唱,故叫唱名。 李重光基础乐理知识笔记(二) 9. 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加以升高或降低得来的音 10. 升级音: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如升C、升D、相反是降级音 11. 重升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全音,如重升C、重升D,等,反之为重降。 12. 音组:乐音体系中八十多个音用来区分音分为若干组,它的标记是用 小写字母并在右上方加数字“1”来表示。如:c1,d1,e1,f1,比小字一组高的各组,由低到高名为“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