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自考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建筑施工技术名词解释

河北自考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建筑施工技术名词解释

河北自考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建筑施工技术名词解释
河北自考工程造价管理本科建筑施工技术名词解释

4.1 模板工程是混凝土浇注成型用的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安装、拆除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

4.2 现场装拆式模板是在施工现场按照设计要求的结构构件形状、尺寸及空间的位置,现场组装的模板。当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将其拆除。

4.3 组合模板是一种工具式模板,它由一定模数的若干类型的板块、角模、连接件和支承件组成,是土木工程施工中用的最多的模板。

4.4 操作平台是帮扎钢筋、浇筑混凝土、提升模板的操作场所,也是材料工具的堆放场所和液压控制设备的安置台,有时还利用它架设垂直运输机械。

4.5 爬升模板是在下层混凝土墙体浇筑完毕后,利用提升装置将模板自行提升到上一个楼层,然后浇筑上一层墙体的垂直移动式模板。

4.6 台模是浇筑钢筋混凝土楼板的一种大型工具式模板。

4.7 隧道模是将楼板和墙体一次支模的一种工具式模板,相当于将台模和大模板组合起来,用于墙体和楼板的同步施工。

4.8 钢筋工程是普通钢筋进场验收、钢筋加工、钢筋连接、钢筋安装等一系列技术工作和完成实体的总称。

4.9 钢筋冷拉是在常温下对热轧钢筋进行强力拉伸,让拉应力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强度的目的,同时还完成了钢筋的调直和除锈。

4.10 钢筋配料是根据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配筋图计算构建中各钢筋的直线下料长度、总根数

及钢筋总重量,然后编制钢筋配料单,制作料牌,作为下料加工的依据。

4.11 混凝土工程包括配料、搅拌、运输、浇筑和养护等过程。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各工序

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其中任一个工序处理不当,都会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

4.12 外加剂:在混凝土中掺入少量外加剂,可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加速工程进度或节约水泥,满足混凝土在施工和使用中的一些特殊要求,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13 混凝土的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后既便于浇筑,又能保持其匀质性,不出现离析现象,即具有一定的粘聚性和流动性。

4.14 混凝土的拌制就是将水泥、水、粗细骨料和外加剂等原材料混合在一起均匀拌合的过程。搅拌后的混凝土要求匀质,且达到设计要求的和易性和强度。混凝土的拌制,除工程量小且分散时,采用人工拌制外,一般均采用搅拌机拌制。

4.15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若由于技术、组织的要求或人力、物力的限制,使得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如中间的停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则认为该部位已经形成施工缝。施工缝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并宜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设置水平缝,梁、板墙应设置垂直缝。 4.16 离心法是将装好混凝土的钢模放在离心机上,当钢模高速旋转一定时间后,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混凝土均匀分布在钢模的内壁,并将混凝土中的多余水分挤出,使混凝土密实,离心法广泛用于管桩、管柱、管式屋架、电杆和水管等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

4.17 振捣法:匀质的混凝土拌合料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内部颗粒依靠物料间的摩擦力、粘聚力处于悬浮状态。当混凝土拌合料受到振动时,振动器的能量以脉冲的方式传给物料颗粒,迫使其参与振动,此时的振动能消除了物料间的摩擦力,而无内摩擦的物质处于液态,故此时的混凝土拌合料暂时被液化,处于“液化状态”。

4.18 挤压法:混凝土拌合料通过料斗由螺旋铰刀向后挤送,在此过程中,受已成型空心板阻力作用而被挤压密实,挤压机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向相反方向前进,挤压机后面则形成一条连续的混凝土多孔板带。

4.19 自然养护是指在自然气温条件下,对混凝土采取的覆盖、浇水湿润、挡风、保温等养

护措施。

4.20 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施工结束后的检查。施工中的检查主要是

对混凝土拌制和浇筑过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及用量、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的全过程

进行检查;施工结束后的检查主要是对已施工完的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及强度进行检查,对

有抗冻、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尚应进行抗冻、抗渗性能的检查。

4.21 冬期施工:为防止新浇筑的混凝土受冻,须采取一系列防范措施,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我国规定: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温度连续5d低于5度时,即进入冬期施工阶段,混凝土结构工程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并应及时采取气温突然下降的防冻措施。当气温回升到此条件,即连续5d日平均气温高于5度时,则为冬期施工的截止日期。

4.22 冬期施工临界强度:混凝土遭受冻结后,水化反应基本停止,强度停止增长,当转入

正温环境后,游离水解冻,混凝土强度又开始增长,但其最终强度会由于前期混凝土遭冻

结的原因,而有所降低,强度降低值的大小与混凝土冻结时已经建立的强度大小有关,遭

受冻结时强度越低,则其最终强度损失越大。

5.1 先张法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张拉预应力筋,并将张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养护达到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有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的施工工艺。先张法一般仅适用于生产中小型构件,在固定的预制厂生产。

5.2后张法:在制作构件或块体时,在放置预应力筋的部位留设孔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将预应力筋穿入预留孔道内,用张拉机具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规定的控制应力,然后借助锚具把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端部,最后进行孔道灌浆(也有不灌浆的)。后张法适宜于在施工现场制作大型构件。

5.1 滑轮组又称滑车组,是由一定数量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绕过它们得绳索组成。

6.2 旋转法:起重机边升钩边回转,使柱子绕柱脚旋转而呈直立状态,然后转臂将其插入杯

口中。

6.3 滑行法:柱起吊时,起重机只升钩,起重臂不转动,使柱脚沿地面滑行逐渐直立,然后

插入基础杯口。

6.4 递送法:柱应斜向布置,主机起吊绑扎点尽量靠近基础杯口。

6.5 分件安装法(大流水法)是指起重机每开行一次,仅安装一种或两种构件。通常起重机

分三次开行安装完全部构件。

6.6综合安装法(节间安装法)是指起重机每开行一次就安装完所在节间的全部构件。

6.7分层分段流水安装法:是将建筑物划分为若干施工层,每个施工层再划分若干个施工段。起重机在每个施工段内按柱、梁、板得顺序分次进行安装,将该施工段内构件全部安

装完毕,再转至另一个施工段,待每一施工层各施工段构件全部安装完毕且固定后再安装

上一层施工层构件。

6.8分层大流水安装法是每个施工层不再划分施工段,而是按每一个楼层组织各工序的流

水。

6.9升板法施工是指用提升设备建造多层钢筋混凝土板柱框架结构体系的一种施工方法。

7.1柔性防水用的是柔性材料,包括各类卷材和沥青胶结材料;刚性防水用的主要是砂浆

和混凝土类得刚性材料。

7.2防水混凝土是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或掺外加剂等方法,来提高混凝土本身的密实性和

抗渗性,使其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特殊混凝土。

6.1 抹灰工程:将灰浆涂抹在建筑物表面的工程。

8.2 饰面板(砖)工程是将天然石饰面板、人造石饰面板、金属饰面板和饰面砖等安装或镶

贴到墙面、柱面和地面上,形成装饰面层的施工过程。

8.3 建筑涂料系指涂敷于建筑物表面,并能与构件表面材料很好地粘结,形成完整的保护膜的材料。

8.4 吊顶又称顶棚、天花板、天棚,是建筑物室内重要的装饰部位之一,具有保温、隔热、隔音和吸声作用,也是安装照明、暖卫、通风空调、通讯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的隐蔽层。

8.5 玻璃幕墙就是将专用装饰玻璃悬挂于建筑物外墙面,使之形成犹如帷幕一样的装饰围护墙。

8.6 建筑幕墙:由金属结构与各种板材组成的悬挂在主体结构上、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维护结构,称为建筑幕墙。

8.7 裱糊就是把壁纸、墙纸用胶粘剂裱糊在内墙、顶棚和室内其他构件的表面。

9.1 层铺法:是用分层洒步沥青,分层铺撒矿料和碾压的方法重复几次修筑成一定厚度的路面。

9.2 装配式桥,一般将梁段横向分片或纵向分片在预制场预制,产品合格运到桥头安装就位。

9.3 悬臂拼装施工是将梁体梁体沿轴线划分成适当长度的块件再在工厂或桥位附近预制,然后用船或平车从水上或从已建成部分桥上运至架设地点,并用活动吊机起吊后向墩柱两侧

对称均衡地拼装就位,张拉预应力筋。重复这些工序直至拼装完悬臂梁全部块件为止。9.4 桥梁转体法施工是在河流的两岸或适当的位置,利用地形或使用简便的支架先将半桥预制完成,然后以桥梁结构本身为转动体,使用一些极具设备,分别将两个半桥转体到桥位轴线位置合拢成桥。

10.1 建筑产品的生产,是把一系列有限的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其生产上的阶段

性和连续性,组织上的专门化和协作化,是与工业产品的生产一致的。

10.2 施工准备是要为施工创造必要的技术、物质、人力和组织等条件,以便施工得以多快

好省、安全地进行。

10.3 全厂性施工准备:它是以一个建筑工地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其特点是它的施工准备工作的目的、内容都是为全场性施工服务的,它不仅要为全场性的施工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而且要兼顾单位工程施工条件的准备。

10.4 单位工程施工条件准备:它是以一个建筑物或构筑物为对象而进行的施工条件准备工作。其特点是它的准备工作的目的、内容都是为单位工程施工服务的,它不仅为该单位工作在开工前做好一切准备,而且要为分部分项工程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10.5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条件准备:它是以一个分部分项工程或冬雨季施工项目为对象而进

行的作业条件准备。

10.6 施工组织设计是为完成具体施工任务创造必要的生产条件、制订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所做的规划设计,是指导一个拟建工程进行施工准备和指导施工的重要技术经济文件。11.1 流水施工是把施工对象从空间上划分若干施工段,按工种性质划分为若干个施工过程,不同的施工过程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同时进行施工的组织方法

11.2 有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同一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作业时间彼此都相等或者有倍数关

系的流水形式。

无节奏流水施工是指参加流水的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不完全相等的流水施工。

11.3 流水参数:组织流水施工,主要是对各施工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开展情况及相互依存关系进行组织安排,为此须要引入一些描述流水施工进度计划图表特征和各种数量关系的参数,这些参数称为流水参数。

11.4 工艺参数: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施工工艺上的开展顺序及其特性

的参数均称为工艺参数。

11.5 流水强度:某施工过程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称为该施工过程的流水强度。

11.6 工作面:某专业的工人在从事建筑产品施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具备的活动空间称工作面。

11.7 施工段:为了能够有效的组织流水施工,通常把拟建工程项目在平面上划分成若干个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落,这些施工段落称为施工段。

施工层:在组织流水施工时,为了满足专业工种对操作高度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将拟建工程项目在竖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操作层,这些操作层称为施工层。

11.8 时间参数:在组织流水施工时,用以表达流水施工在时间上排列所处状态的参数。11.8 流水节拍:在组织流水施工时,每个专业工作队在各施工段上完成相应施工任务所需要的工作延续时间,称为流水节拍。

11.9 成倍节拍流水是指在组织流水施工时,如果同一个施工过程在各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相等,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个施工段上的流水节拍彼此不相等而互为倍数的流水施工组织方式

11.10分别流水:在保证施工过程之间的施工顺序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相邻专业工作队之间的流水步距,使其在开工时间上最大限度地搭接起来,并能够连续作业。12.1 网路图是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的图形。

12.2 工艺逻辑关系:生产线工作之间由工艺过程决定的、非生产性工作之间由工作程序决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工艺逻辑关系。

12.3 组织逻辑关系:工作之间由组织安排需要或资源调配需要而规定的先后顺序关系称为组织逻辑关系。

12.4 紧前工作: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工作而言,紧排在该工作之前的工作。

紧后工作: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工作而言,紧排在该工作之后的工作。

平行工作:在网络图中,相对于某工作而言,可以与该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

先行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网络图的第一个节点开始,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该工作为止的各条通道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平行工作。

后续工作:相对于某工作而言,从该工作之后,顺箭头方向经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到达网络图的最后一个节点的各条通路上的所有工作,都称为该工作的后序工作。

线路:网络图中从起点节点开始,沿箭头方向顺序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最后达到终点节点的通路称为线路。

12.5 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是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表示工作时间的网络计划。

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它是以节点及其编号表示工作,箭线表示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12.6 网络计划的优化是指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按既定目标对网络计划进行不断改进,以寻求满意方案的过程。

工期优化,是指网络计划的工期不满足要求工期时,以缩短工期为目标,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以满足工期目标的过程。

12.7 工期--成本优化就是应用前述的网络计划方法,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综合考虑成本与

工期两者的相互关系,以期达到成本低、工期短的定量方法之一。

12.8 资源是指为完成一项计划任务所需投入的人力、材料、机械设备和资金等。

13.1 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整个建设项目或群体工程为对象,根据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图纸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施工现场的条件而编制的,是建设项目或建筑群施工的全局性战略部署,用以指导全工地各项施工准备和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文件。

13.2 施工部署是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对整个建设项目从全局上作出的统筹规划

和全面安排,并解决工程施工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13.3 施工总进度计划是依据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和工程的开展程序,经过比较与优化,最

终确定的现场各项主要施工活动的控制工期和搭接关系。

13.4 施工总平面图是对全工地施工需要的各项设施和永久性建筑进行部署的总体布置图,其作用是按照施工总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道路交通、材料仓库、附属企业、临时房屋、临时水电管线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布置,指导文明施工。

14.1 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设计是对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施工现场的平面规划,是施工方案在

施工现场空间上的体现。

14.2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由工程承包企业依据国家的政策和现行技术法规及工程设计图纸的要求,从工程实际出发,结合现场的客观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顺序,制订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提出保证质量的措施和安全生产的措施,安排施工进度,组织劳动力、施工机具、材料、构件、半成品的供应,对现场道路、运输、水电供应、生产生活用房等临时设施作出规划的布置,为使施工活动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实现优质、低耗、快速的施工目标而编制的技术经济文件。

3.1 脚手架又称架子,是建筑工人进行操作、运送及堆积材料的一种临时性设施。

3.2 主控项目是指建筑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一般项目是指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1 换填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高的砂、砂石、灰土、粉煤灰及其他性能稳定和无侵蚀性的材料,并夯压或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

2.2 重锤夯实法是用起重机械将夯垂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自由落锤,不断重复夯击以加固地基。

2.3 强夯法是将夯锤从高处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在冲击波和压应力的作用下,迫使土体中孔隙压缩,排除孔隙中的气和水,使土粒重新排列,迅速固结,从而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的地基加固方法。

2.4 振冲法就是利用振动器水冲成孔,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实填料,形成碎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2.5 静力压桩法:是用静力压桩机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分节压入地基土层中成桩。

2.6 套管成孔灌注桩又称沉管灌注桩,根据使用桩锤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分为振动沉管灌注桩和锤击沉管灌注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是用振动沉桩机将带有活瓣式桩尖或钢筋混凝土桩预制桩靴的桩管,利用振动锤产生的垂直定向振动和锤、桩管自重及卷扬机通过钢丝绳施加的拉力,对桩管施加压力,使桩管沉入土中,然后边向桩管内浇筑混凝土,边振边拔出桩管,使混凝土留在土中而形成桩。

2.7 单打法:即一次拔管。拔管时,先振动5-10s;再开始拔桩管,应边振边拔,每提升

0.5-1.0m停拔,振5-10s后再拔管0.5m,再振动5-10s,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地面。

复打法:在同一桩孔内进行两次单打,或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复打。

反插法:先振动再拔管,每提升0.5-1.0m,再把桩管下沉0.3-0.5m,在拔管过程中分段添加混凝土,使管内混凝土面始终不低于地面,或高于地下水位1.0-1.5m以上,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地面。反插次数按设计要求进行,并严格控制拔管速度不得大于0.5m∕min。 1.1

土的可松性是指自然状态下的土,经过开挖以后,结构联结遭受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填回压实,仍不能恢复到原来的体积的性质。

1.2土的含水量是指土中所含水的质量与固体颗粒质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1.3场地平整就是将原始地面改造成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需求的平面。

自学考试_00153质量管理学_复习资料全

自考“质量管理学” 名词解释题汇总(1) 1、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GB/T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 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 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 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6583—94 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 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 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 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 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 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 国家标准( 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 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 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 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质量管理名词解释2577334803

高教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

资产评估

课程一.资产评估学 一:名词解释 1.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估计的行为或过程。具体地讲,资产评估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资产评估准则,为了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适用的评估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评估对象在特定目的下的评估基准日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2.市场价值:一资产在公开竞争的市场上出售,买卖双方行为精明,且对市场行情及交易物完全了解,没有受到不正当刺激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最高价格。 3.复原重置成本:复原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用与估价对象同样的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全新状况同样的资产即复制品的成本。 4.更新重置成本:更新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运用现代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的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成本。 5.实体性贬值: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其物理性能不断下降而引起的价值减少。 6.功能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得待评估资产与社会上普遍使用的资产相比,在技术上明显落后、性能降低,因而价值也相应减少。 7.经济性贬值: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资产以外的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如新政策或法规的发布和实施、战争、政治动荡、市场萧条等情况,限制了资产的充分有效利用,使得资产价值下降。 8.基准地价:是对城镇各级土地或均质地域及其商业、住宅、工业等土地利用类型评估的,某一时点一定年期土地使用权的单位面积平均价格。 9.标定地价: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能代表不同区位、不同用途地价水平的标志性宗地的价格。 10.楼面地价:是单位建筑面积地价,它等于土地总价格除以建筑总面积,或等于土地单价除以容积率。 11.股票的内在价格:是一种理论价值或模拟市场价值。它是根据评估人员通过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折现得出的股票价格。股票内在价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财务状况、管理水平以及获利风险等因素。 12.股票的清算价格:指企业清算时每股股票所代表的真实价格。股票的清算价

质量管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质量管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为使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是( )。 A.质量管理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体系 2.日本被誉为战略型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就是( )。 A.资源 B.技术 C.垄断 D.质量 3.提出组织的管理者必须关注14个要点的质量管理专家是( ) A.戴明 B.休哈特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4.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5.在ISO9000族标准中,其目的在于增进顾客满意度的标准是( ) A.ISO9000 B.ISO9001 C.ISO9004 D.ISO19011 6.在质量管理方面,公司的最终责任是面向( ) A.管理层 B.一线员工 C.外部顾客 D.内部顾客 7.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 )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8.在PDCA 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 )。 A.P 阶段 B.D 阶段 C.C 阶段 D.A 阶段 9.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 )。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 —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10.质量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 ) A.SQC 阶段 B.质量检验阶段 C.TQC 阶段 D.TQM 阶段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质量管理 2.质量改进 3.产品质量 4.质量控制 5.顾客满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质量检验的功能。 2.简述质量改进的程序。 3.简述引起质量变异的两类原因(按性质)。 4.简述质量监督的重要意义。 四.计算题(每题10) 某零件内径尺寸公差为025 .001.020+-φ ,加工100件以后,得到x =20.011,S=0.005, 求工序能力指数。 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最新全国自考(00153)质量管理(一)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质量管理(一)试题 课程代码:001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顶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顶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称之为 A.质量保证 B.质量控制 C.质量策划 D.质量改进 2、根据质量特性的分类,服装的式样、食品的味道等属于 A.技术方面的特性 B.社会方面的特性 C.心理方面的特性 D.安全方面的特性 3、在质量管理八顶原则之间的逻辑关系中,持续改进的最有力的武器是 A.领导作用 B.全员参与 C.过程方法 D.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4、随着质量管理八顶原则的提出和贯彻,下列选顶中正在或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战略基石的是 A.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或赢得顾客的忠诚

B.管理的系统方法 C.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D.持续改进 5、顾客满意度指数最典型的国家是 A.美国 B.瑞典 C.德国 D.意大利 6、反映一个组织之所以存在的理由或价值,这指的是 A.核心价值观 B.组织使命 C.愿景 D.组织的社会责任 7、在现实社会中对于组织的社会责任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B.企业不需要承担任何社会责任,只为股东负责 C.企业的社会责任不只是创造利润,还应包括保护和増进社会福利等 D.企业的社会责任即企业只做法律要求或经济上有利的事情 8、绩效考核的方法中,客观考核法主要适用于 A.一线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员 B.髙层管理人员 C.中基层管理人员 D.专业技术人员 9、员工的招聘与配置是人力资源管理的 A.前提与主要职能 B.首要环节 C.重要工具 D.主要对象 10、提出了系统思考的概念的学者是 A.休哈特 B.彼得·圣吉 C.泰勒 D.石川馨 11、质量改进的成果主要来自于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 培根 质量管理体系名词解释 1、合格——满足要求。 2、产品一一过程的结果。(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3、3、过客一一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人。 4、4、供方一一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人。 5、5、相关方一一与组织的业绩和成就有利益关系的人和团体。 6、6、过程一一将一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活动。 7、7、程序一一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8、8、组织一一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与设施。 9、质量计划一一对固定的项目、产品、过程和合同,规定由谁及何时应使用那些程序和相关资料的文件。 10、质量策划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11、质量控制一一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12、质量管理体系一一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他致力于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确定相关的过程、活动和资源。 13、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实施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关系。 14、2000版IS09000 族的核心标准: 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标准明确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能帮助组织取得成功,表达了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基础知识,并给出了质量有关的术语,用概念图表达各相关术语的关系; 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给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用于证实组织具有能力,用于内部和外部评价满足要求的能力并增进顾客满意; IS0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标准为帮助组织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要和期望、改进组织的整体业绩和能力获得成功提供了指南(不拟用于内审和外审,不用于认证和合同); 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标准为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审核的实施和审核员的资格的评定提供了指南。

资产评估名词解释及简答

第一章导论 (1)资产评估是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估计的行为或过程。具体地讲,资产评估是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为了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适用的评估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评估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特定资产的价值进行估算的过程。 (2)资产评估的时点性是指资产评估是对评估对象(即待评估资产)在某一时(间)点的价值的估算。这一时点是所评估价值的适用日期,也是提供价值评估基础的市场供求条件及资产状况的日期,我们将这一时点称为评估基准日。 (3)市场价值:一资产在公开竞争的市场上出售,买卖双方行为精明,且对市场行情及交易物完全了解,没有受到不正当刺激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最高价格。 4、简答 (1)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依据、评估目的、评估原则、价值类型、评估程序及评估方法八个构成要素。 从事资产评估业务的机构和人员,是资产评估工作中的主体。特定资产是待评估的对象。国家的有关规定是指资产评估活动所应当遵守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等,它是资产评估的依据。特定的评估目的,是指资产业务发生的经济行为。评估原则即资产评估工作的行为规范,是处理评估业务的行为准则。价值类型是对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它取决于评估目的。评估程序是资产评估业务的工作步骤。评估方法是估算资产价值所必需的特定技术方法。(2)资产评估假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资产评估假设是资产评估工作得以进行的前提假设,包括继续使用假设、公开市场假设和清算假设。 继续使用假设是指资产将按照现行用途继续使用,或转换用途继续使用。现实中的表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资产将按照现行用途原地继续使用;二是资产将转换用途后在原地继续使用;三是资产的地理位置发生迁移后继续使用。公开市场假设是指待评估资产能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从而实现其市场价值。清算假设是指资产所有者在某种压力下,如破产、抵押权实施等,将被迫以协商或以拍卖方式,强制将其资产出售。 (3)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有哪些? 资产评估原则是规范评估行为和业务的准则。资产评估的经济原则包括贡献原则、替代原则、预期收益原则、最佳(也称最高最佳)使用原则。 贡献原则是指在评估时,某一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价值,应取决于该资产对与其他相关资产共同组成的整体资产价值的贡献,或该部分对资产整体价值的贡献,也可以用缺少它时整体资产价值或资产整体价值的下降程度来衡量确定。 替代原则的理论依据是同一市场上的相同(或相近似)物品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价值。预期收益原则是指资产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其过去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而是决定于其在评估基准日后能够带来的预期净收益,即预期的获利能力。预期的获利能力越大,资产的价值就越高。最佳(也称最高最佳)使用原则即按照估价对象的最佳使用方式,评估资产的价格。第二章资产评估的程序与基本方法 (1)复原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用与估价对象同样的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全新状况同样的资产即复制品的成本。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基准日,运用现代生产材料、生产及设计标准、工艺质量,重新生产一与估价对象的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资产的成本。 (3)实体性贬值是指资产投入使用后,由于使用磨损和自然力的作用,导致其物理性能不断下降而引起的价值减少。

管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新编

1.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2.外部环境:民族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科学技术便成为影响管理活动的外部环境. 3.管理职能:即是管理的职责的权限。管理职能有一般职能和具体职能之分。 4.决策: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系统的目标,在占有信息的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条件,提出各种备选的行动方案,借助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和判断,从中选择出一个最满意的方案,以之作为目前和今后的行动指南。 5.协调:即和谐,指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配合得适当,以便于工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有利于企业取得成功。 6.组织的效率:指组织活动达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 1.霍桑试验:分为四个阶段:1)工厂照明试验;2)继电器装配试验;3)谈话研究;4)观察试验。: 2.行为科学: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寒舍环境中人的千米的科学。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组织行为学: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组织变革、组织发展理论。4.企业再造: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5.管理理论的丛林: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的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6.案例教学:经验学派所谓的经验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7.企业文化: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8.战略管理:根据对企业经营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总的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并且制定一种或几种有效的战略,使企业达到经营宗旨和经营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决策和行动。1.计划工作:广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阶段的工作过程。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需达到的具体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它是为实现组织目的或宗旨而提出的。3.策略:拽确立组织的基本长期目标,合理分配必需的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 4.政策:拽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 5.程序: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问题的方法、步骤。6.规则:是对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7.规划:是综合性的计划,是这实现既定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资源以及其他要素的复合体。8.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一份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9.专项计划:又称专题计划,是指这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 1.企业目标是在分析企业外部环境的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的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是企业经营思想的具体化。& 2.企业经营思想: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的理念。3.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4.目标分解:是把企业的总目标分解成各部门的分目标、个人目标,使企业所有员工都乐于接爱企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这一目标中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1.预测: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2.宏观经济预测:是对社会总供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就业善等有关国民经济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和推断,它主要是为政府制定经济和社会民展规划、经济计划和经济政策等服务的。3.微观经济预测:主要是指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所作的各种经济预测。 4.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新产品开发计划、生产计划、生产准备计划、财务收支计划的前提和基础。 5.定性预测:指依靠人的知识的经验,对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作出定性的描述。 6.定量预测:指根据调查得到的数据资料,运用数学模型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定量。 1.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2.战略决策:指事关企业兴衰成败、带有全局性、长远性的大政方针所作的决策。 3.战术决策: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作出的带有局部性的具体决策。 4.业务决策:指属于日常活动中有前提高效率和效益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的决策。

自考质量管理一 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质量管理(一) 试卷 (课程代码 00153)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自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小质量”观把质量视为 A.技术问题 B.经济问题 C.经营问题 D.管理问题 2.构成现代质量管理的各种模式的精神实质是 A.全面质量管理 B. 卓越绩效模式 C.IS09000族标准 D.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3.表示组织未来期望达到的一种状态的是 A.组织的使命 B.组织的宗旨 C.组织的核心价值观 D.组织的愿景 4.通过“排除故障”或采取“纠正行动”使过程恢复到原有的水平,这样的行动是 A.质量策划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5.在传统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尤其是在高竞争的市场上,主要的组织绩效测量指标是 A.质量 B.成本 C.产量 D.时间 6.为设备加润滑油、定期检查、日常维护等,属于 A.预防性维修 B.纠正性维修 C.强制保养 D.生产性维修 7.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8.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餐饮菜肴的味道属于 A.魅力特性 B.必须特性 C.线性特性 D.非线性特性 9.欧洲质量奖的逻辑模型中的第一要素是 A.过程 B.领导 C.战略 D.资源 10.在顾客关系管理的重要环节中,确定组织与顾客关系的前提是 A.明确顾客接触要求 B.有效的投诉管理 C.全面分析顾客关系价值 D. 寻求战略伙伴与联盟 11.在对顾客满意度数据进行分析时,主要用于高级分析的技术是 A.边际分析 B.方差分析 C.数据语义分析 D. 频数分析 12.在战略计划活动的过程中,目标展开过程的起点是 A.识别组织和高层管理者的要求 B.将子目标在上下级之间进行沟通

最新质量管理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 (一)1.FFII特征是快速,灵活,勇于创新,并能够持续不断的改进。2.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3.质量特性分为技术和理化方面、心理、时间、安全、社会。4.过程是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5.产品的分类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 6.不良是指损害残破实用性的任何缺陷或差错。7.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8.顾客不满时指顾客因产品的不良而产生的烦恼抱怨投诉的这样一种状态。9.魅力特性是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10.必须特性是指及时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的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11.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的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越不充分就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12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运用其知识技能经验和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公司人财物资源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13.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14.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的活动。15.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16.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交换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废品损失、返工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品处理费)17.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18.鉴定成本是为了确定产品符合质量要求的程度而发生的成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本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19.预防成本是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质量计划编制费、质量管理培训教育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20.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界面上的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21.软件是通过承载媒体表达的信息所组成的知识产品22.硬件是具有特定形状的可分离的有形产品通常由制造的建造的货装配的零件部件和组件组成. 23.流程性材料是通过将原材料转化成某一预定状态所形成的有形产品24.员工活化性是雇员具有作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和欲望25.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美元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二)1.卓越绩效模式即由国际上三大质量奖的(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际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评价标准所体现的一套综合的系统化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石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 2.领导、战略计划、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代表领导的三个要素3.对人力资源的关注、过程管理、经营结果代表着结果的三要素4.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基本内容管理职能、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5.全员参与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必须通过营造适当的环境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主动精神是人们懂得并愿意高效的工作从而极大的促进组织的彻底转变使人力资源发生聚变和裂变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6.ISO9000族标准是关于质量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指南这套标准的问世为各类组织实现有序有效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为贸易中心的供需双方建立信任实施质量保证提供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 (三)1.外部顾客是那些在组织之外的组织和个人外部顾客处于组织边界之外接受组织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但可能不是实际用户2.内部顾客是指组织边界之内某个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3顾客细分的依据是地理位置、人口统计学因素、产品使用情况、采购方式、购买数量、预期的服务水平4.顾客需要是指顾客在生理和心里方面对于生存和福祉的基本要求和欲望 5.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对于某种品牌的产品或某个企业做出长期购买的承诺6顾客关系管理(CRM)是企业为了获得顾客满意留着顾客挖掘潜在顾客实现顾客忠诚并最终获得顾客长期价值而致力于与顾客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活动和管理举措7.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程度的感受8.顾客关系价值特定的组织或个人在从成为企业

资产评估名词解释

资产评估: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有形资产:指那些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整体资产:指由一组单项资产组成的具有获利能力的资产综合体。 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指被评估资产即将发生的经济行为。 资产转让:指资产拥有单位有偿转让其拥有的资产,通常是指转让非整体性资产的经济行为 在用价值: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 公开市场假设:是假定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或拟在市场上交易的资产,资产交易双方彼此地位平等,彼此都有获取足够市场信息的机会和时间,以便对资产的功能、用途及其交易价格等作出理智的判断。 最大最佳效应:指资产在可能的范围内,用于最有利又可行和法律上允许的用途。 资产评估的原则:是调节资产评估委托者,评估业务承担者以及资产业务有关权益各方在资产评估中的相互关系,规范评估行为和业务的准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独立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专业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结果应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 替代原则:当同时存在几种效能相同的资产时,最低价格的资产需求最大。 预期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过程中,资产的价值可以不按照过去的生产成本或销售价格决定,而是基于对未来收益的期望值决定。 贡献原则:是指某一资产或资产的某一构成部分的价值,取决于它对其他相关的资产或资产整体的价值贡献,或者根据当缺少它时对整体价值下降的影响程度来衡量确定。资产评估程序:是指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形成资产评估结论所履行的系统性步骤。 资产评估业务约定书:是资产评估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确认资产评估业务的委托与委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被评估资产范围及双方权利义务等相关重要事项的合同。

《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自考《质量管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质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6583—94,质量被定义为“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2、实体: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可以是活动和过程,也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人以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3、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4、产品质量:反映产品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 5、真正质量特性: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 6、代用质量特性:企业为了满足顾客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 7、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 8、质量环:从最初识别需要到最终满足要求和期望的各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又称为质量螺旋或产品寿命周期。 9、质量管理:国家标准GB/T 6583—94给质量管理下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10、质量管理学:关于质量的一般规律、理论和方法的知识体系。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过程客观规律的学科,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又涉及数学、数理统计等自然科学,并且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属于“边缘学科”。 11、五方受益者:顾客、职工、所有者、供方、社会。 12、全面质量管理:国家标准(CB/T6583—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中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

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具体地说,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全体职工以及有关部门积极参与,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起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服务等全过程的质量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使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从而使组织获得长期成功和发展。 13、三全一多样:对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的概括。它是指: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14、标准:国家标准GB/T 39351—83对标准所下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为基础,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的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15、标准化:国家标准GB/T 3951—83对标准化下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16、质量信息:反映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供销各个环节的基本数据、原始记录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反映处理的各种情报资料。它是质量管理的耳目,也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7、产品责任:制造者、销售者对用户使用该产品造成的伤亡、损害事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18、质量成本:企业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的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是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活动和质量体系有效性的依据。 19、直接质量成本:在产品的制造和销售过程中所发生的质量成本,一般由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四个部分组成。 20、GB/T19000系列标准:GB/T 19000系列标准是我国等同采用ISO 9000

自考信息资源管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1.1 信息技术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 IT )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信息产生、 传递、处理的技术,具体包括有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递、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 1.2 信息化 :由于信息、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取代的巨大作用, 无论是政府还是各行 各业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1.3 信息 :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和方式的反映。 1.4 资源 :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 的客观存在形式。 1.5 信息资源 :狭义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的集合。 广义包括 信息及其生产者、信息技术的集合。 1.6 信息资源管理 :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的,运用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第二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 2.1 组织战略 :是组织达到目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2.2 信息化规划 :是信息化工作的前瞻性的全局安排,是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建设重点、 步骤、 人 员技术资金等要素进行统筹谋划。 2.3 信息化战略规划 :是以组织战略为指导, 以各个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 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 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组 织信 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 ---- 组织结构、信息基础设施架构、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架构等,为组织信 息化建设 的实施提供一幅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组织信息化建设的进 程。 2.4 信息化战略 :即根据环境分析结果制定或调整组织信息化的指导纲领。 2.5 信息资源规划 :(简称 IRP , information resource panning )是对组织管理或经营活动所需要 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 划。 2.6 职能域 :也称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主要管理活动领域,不同行业和规模的企业或组织,职 能域不同。 2.7 主题数据库 :是一种集约化的数据库环境,构成组织独立于具体应用的数据资源。 2.8 数据标准化 :包括数据元素标准化和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 2.9 信息化项目规划 :是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需要精心地安排和科学地计划, 以便项目能够在预算内 按时、优质地完成。 2.10 信息化组织 : 是指为了达到信息化的目标,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 对各类资源 (人员、 资金、 物资、技术等)和活动进行统筹协调,以发挥最大效用。 2.11 信息化组织机构 :广义的是指整个组织机构。狭义的是指组织中专门负责信息化管理的机构,也称信息部门(或 IT 部门)。 2.12CIO 机制 :是以组织 CIO 为核心,以信息技术部门为支撑,以业务部门为信息化实施主体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第三章信息系统资源管理 3.1 信息系统 :(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 IS )是一个完成信息采集、传递、存储、加工、 维护 和使用等信息处理活动的系统 3.2 信息系统资源 :是由各种组成要素或者子系统资源构成。

质量管理题库

《质量管理学》综合习题 (考试时携带科学型计算器、直尺、2B铅笔和橡皮,以便于计算和作图)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即课本P21) 2、控制状态——就是生产的正常状态,即生产过程能够稳定地、持续地生产符合设计质量的产品。(即课本P39) 二、填空题 1、从质量管理的产生、形成、发展和日益完善过程来看,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要素是产品质量、交货质量、成本质量、售后服务质量四个方面。 3、邮电通信满足客户的需求应具备迅速性、准确性、安全性、方便性四个特性。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统计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教育工作、质量责任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5、质量控制的基本过程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服务过程。 6、跨入21世纪,现代质量管理将进入社会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再进一步,则向全球质量管理阶段发展。 三、选择题 1、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D A、朱兰 B、帕累托 C、石川馨 D、费根堡姆 2、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特点是它的管理全面性。即全面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和D质量管理。 A、用户第一的 B、预防为主的 C、用数据说话的 D、综合性的 四、简答题 1、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管理的全面性,即它是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性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有:⑴质量第一的观点;⑵用户至上的观点;⑶重视设计制造

自考《资产评估》名词解释

★资产评估: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在用价值: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该价值类型重点反映了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悌顶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而并不考虑资产的最佳用途或资产变现所能实现的价值量 ★投资价值: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的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与市场价值比,投资价值是个人的价值,它未必是市场的价值 ★持续经营价值: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公司的价值。持续经营价值假设现有资产将被用于产生未来现金流并且不会被出卖 ★保险价值:可能因危险造成损失的实体项目的重置和/或重建成本。保险价值是保险单条款中记载或认同的某项资产损失或资产群价值的一部分损失 ★课税价值:根部税法中规定的与征纳征纳税收入相关的价值定义所确定的价值 ★资产评估原则:资产评估人员进行资产评估时的行为规范和业务准则 ★资产评估程序:资产评估机构和人员执行资产评估业务、形成资产评估结论所旅行的系统性工作步骤 ★市场法:市场价格比较法,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最近售出的类似资产的异同,并将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成本法:在资产评估时按被评估资产的现实重置成本扣减各项损耗价值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 ★重置成本:在现行市场条件下重新构建一项全新资产所耗费的全部货币支出 ★市场法:市场比较法,将待估土地与在近期已经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加以比较,从已进行交易的类似土地的价格,修正得出待估土地价格的一种评估方法 ★复原重置成本:运用与原来相同的材料、建筑或制造标准、审计、格式及技术等,以现实价格复原构建这项全新资产所发生的支出★更新重置成本:利用新型材料,并根据现代标准、审计及格式,以现实价格生产或建造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资产所需成本 ★实质性贬值:物理损耗或有形损耗。资产投入使用后,在使用年限内,由于使用磨损和资产力的作用,其物理性能会不断下降,价值会逐渐减少 ★功能性贬值:由于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使企业原有资产与社会上普遍推广和应用的资产相比较,在技术上明显落后,性能降低,其价值也就相应减少 ★经济性贬值:由于资产以外的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所造成的资产价值降低。包括政治因素、宏观政策因素 ★成新率:评估对象的现行价值与其全新状态重置价值的比率 ★收益法: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 ★房地产: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汽油三种存在形式:单纯土地、单纯的建筑物、土地与建筑物合成一体的房地产 ★土地资产及其分类:按社会经济用途: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生活住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用事业用地。按经济地理位置:市中心区、一般市区、市区边沿区、近郊区、远郊区、边远区、特区、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安所有权归属:国家所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按利用程度:高度集约使用的土地、正常使用土地、闲置未用土地或空地和使用不当土地。按开发程度与开发趋势:已开发的土地、为开发的土地、列入市镇开发规划的土地 ★土地开发费:包括基础建设配套费、公共事业建设配套费和校区开发配套费 ★税费:包括耕地占用税、土地管理费和土地增值税 ★投资利息:评估土地时考虑的资金时间价值。包括:土地取得费用利息以调个取得费用为基础,计息期为整个发展期;土地开发费利息以整个开发费用为基数,计息期按土地开发期的一半计算 ★价格指数调整法:根基建筑物的账面成本,运用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或其它相关价格指数推算处建筑物重置成本的一种方法 ★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直接反应建筑物产品价格变化趋势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建筑物的功能新贬值:由于建筑物用途、使用强度、设计、结构、装修、设备配备等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物功能不足或浪费形成的价值损失 ★无形资产:特定主题所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对生产经营长期持可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效益利益的资源 ★商誉通常: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流动资产内容及其特点:A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去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B主要有:现金、各项存款、应收账款、预付款、存货、短期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提点:周转速度快(在使用中经过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就改变其实物形态,并将其全部价值转移到所形成商品中)、变现能力强(可以在短时间内出售和变卖,按其变现的快慢程度分为货币资产、债权性资产、存货)、形态多样化(货币类流动资产、债券类流动资产、实物类流动资产、其他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不转被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其他投资 ★其他资产:除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债券:是政府、企业和银行等债务人为了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按发行主体: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金融债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