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减压汇总-适合减压的音乐集

音乐减压汇总-适合减压的音乐集

音乐减压汇总-适合减压的音乐集
音乐减压汇总-适合减压的音乐集

由于城市人的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容易失眠、烦躁等,而优美、徐缓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悦,起到镇静、催眠、降压等作用。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的重担以及情感的困扰,都给现代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让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美国佐治亚州的一些学样,音乐疗法打造安静午餐

西班牙马德里郊区一个农场的700头奶牛就每天都接受受高雅音乐的熏陶。每天一到挤奶时间,农场就会播放莫扎特的乐曲,调节这些即将被挤奶的奶牛们的心情。

农场的负责人介绍说,音乐不但可以舒缓奶牛紧张的神经,还能激发它们的活力。受过“音乐熏陶”的奶牛每天产奶量能达到30-35升,而没有听音乐的奶牛产奶量只有29升左右。

音乐的精神减压放松练习与通常意义上的听音乐、音乐欣赏是有很大区别的。通常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是处于清醒的理智状态,一些人会在听音乐的同时聊天、看书、思考问题、想心事或者跳舞,他们的注意力并不在音乐本身,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气氛的背景。还有一些人虽然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音乐上,专注和陶醉于音乐之中,但他们是把音乐作为一个审美的客体,或者说是一个欣赏的对象,并不是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体验与音乐融为一体,因此音乐对他们的精神和生理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由于人们处于清醒状态,音乐对生理和精神深层的作用多半被人的意识过滤掉了。

音乐精神减压放松不是简单地听听音乐,放松放松,而是在一种被称之为“转换状态”的意识状态(一种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状态)中,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力,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内心世界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身体和精神深度放松,达到释放或缓解压力的目的。

在这种练习中,音乐可以引发丰富的视觉想像,包括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甚至触觉和味觉的感受,在音乐中的自由联想中让人深刻体验大自然和生命的美感,产生心理上的“高峰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练习,可能会最终改变你的日常心理状态,使它经常地处于一种良好和积极的状态之中。

进行音乐精神减压放松,进入“转换状态”,通常是需要经过治疗师的语言引导和暗示来达到的,但也可经过自我暗示达到。气功、瑜伽功、心理学的行为学派的肌肉渐进放松训练、催眠治疗、打坐等都可以帮助达到放松状态。在身体放松后,就可以选择乐曲进入音乐想像了。让音乐引导你的情绪和思想,让想像力自由和充分地发挥,体会心中各种最美好的感受。当想像完成之后,则要引导自己一步步回到现实和日常的意识状态中来。

Tomdot强调,进行音乐精神减压放松有两大注意事项,一是这种方法不适于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群,如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的病人,因为他们可能缺乏区别幻想和现实的能力。另外,也不主张那些有严重的精神痛苦和创伤的人用这种方法来缓解心中的压力。因为音乐可能会触发他们内心的痛苦,造成二次心理创伤。对于这些人,建议去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包括音乐治疗的帮助,而不要试图对自己进行音乐治疗。二是在音乐背景的刺激下,在转换状态中进行自由联想,可以使用任何喜爱的音乐。专家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仅仅是建议,不可机械地把它们当作所谓“音乐处方”使用。每个人的音乐欣赏习惯不同,生活经历中的体验也不同,因此,对音乐的选用和联想的内容自然也不同。一切要以个人特点为前提,只要自己喜爱的音乐作品原则上都可以使用。

音乐精神减压放松推荐作品:

一、有关草地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

贝多芬:《第六交响乐》第二乐章

戴留斯:《杜鹃之歌》

拉威尔:《达夫尼斯与克罗尔》第二乐章鲍罗廷:《在中亚西亚草原上》二、有关高山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

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第二乐章

德彪西:《夜曲》

格罗夫:《大峡谷》组曲的“日出”

马勒:《第四交响乐》

三、有关溪水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

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第三乐章

雷斯皮基:《罗马的松树》第二乐章

斯美塔那:《伏尔塔瓦河》

四、有关大海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

德彪西:《大海》第一部分

艾尔加:《谜语变奏曲》第八、第九段

雷斯皮基:《罗马的松树》“阿比亚街之松”

五、让自己拥有安全感的音乐联想推荐作品: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小行板

卡林尼科夫:《第二交响乐》行板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交响乐》柔板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六、可作为音乐想像的其他作品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小广板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极慢板

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柔板

巴赫:《两只小提琴的协奏曲》广板

丹第:《法国山歌交响曲》第一乐章

雷斯皮基:《罗马的松树》乔尼科罗之松

马斯奈:《第七管弦乐组曲》

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浪漫曲

瓦格纳:《罗恩格林》第一幕序曲

鲍罗廷:《第一交响乐》行板

布拉姆斯:《第三交响乐》稍微的小快板

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行板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专项解压音乐套餐++

>>>催眠:孟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莫扎特的《催眠曲》

>>>解除忧郁: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盖希文的《蓝色狂想曲》组曲、德布西的管弦乐组曲《海》>>>消除疲劳:比才的《卡门》

>>>振奋精神: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增进食欲: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缓解悲伤:柴可夫斯基的第六号交响曲《悲怆》

整合音乐教学资源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整合音乐教学资源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也为我们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将《课程标准》的观点和理念实实在在的贯彻到课程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新课程所带来观点上的改变,以及水平和素质的提升。为此,我们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的准备,实行教学试验,克服了一些理解上的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有了初步的体验和领会,简要归纳,以资交流,求得同行们的协助和指导。 1、实施生本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 为了更好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几年来我一直尝试生本教育,也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学习的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探究学习的成果,而老师仅仅课堂的总的设计师和引导者。通过实施生本教育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兴趣更加浓厚,合作及探究问题的水平得到增强,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2、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让音乐伴随学生的生活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它需要仔细去聆听才能感受其内在的情感和美妙。而课本中曲目比较多,课堂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的仔细聆听。为此,我们从整合教学资源的角度出发,三年来一直利用校园广播这个资源,播放音乐课本中的乐曲或者世界名曲,并对播放的作品作一定的介绍,使学生对作品的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让音乐伴随学生的生活,而学生在聆听的音乐的同时又是那么的自不过轻松。按照一首曲目连续播放三天每周能够播放两首曲目,学生一学期能够聆听到40首,一年就是80首不同类型的曲目,三年反复播放加深印象。初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有80首曲目的积累,这对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开发校本课程让音乐课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书本上的内容都已成为历史,我们秉着继承与传承的态度应该去了解它,但它毕竟与生活相差甚远,所以学生在学习的兴趣上显得动力不足。为了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们除了应用多钟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外,还能够在教学内容上多做文章。懂得“用教材教,而不是教

打动心灵的20首伤感轻音乐

打动心灵的20首伤感轻音乐 聆听流淌着的忧伤 音乐有它的故事,就如我们听音乐的人。如果可以产生共鸣,必然是音乐感染了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有些旋律,虽然伤感,却可以让慌乱变得平静。灰色的格调,却油然而生莫名的感动。哭不出来的时候,我需要这样的音乐来催化,我就那么窝在角落里,静静的抱着膝盖,聆听那些流淌着的忧伤,睁着眼睛看着我的世界。尽管开始很伤感,不想说一句话,却感受心灵涤荡之后带来的宁静,慢慢变得释然,呼吸由急促转向舒缓,混乱的思绪开始渐渐清晰。 所有的忧伤,都是一种沉淀心灵的过程,所有我弹出的钢琴曲,都是一种饱含深情的释放。那些伤感旋律,总是可以让我找到共鸣,它那么的飘渺,如轻纱般遮盖疲惫的心。一个人,音乐相伴,每个音符,轻吻受伤的心,任由眼泪滑落在脸庞,低落在我的脚下,慢慢的,慢慢的消失,消失,消失…… 点击上面播放器连播 曲目及评述 01殇 感伤的旋律,柔柔轻拨,是心痛的驿动,是心愁的缓泻;大提琴如泣如诉感伤的旋律令人唏噓,弥漫的哀怨、凄婉的倾诉,感觉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太多的悲欢离合了。殇,一个不动声色便足以传达哀怨的字眼,一个令人欲哭无泪的字眼,它让人叹息生命的转瞬即逝。她是上帝派来安抚人类不安灵魂的

天使,她是集上帝的恩宠和撒旦的苦难于一身的绝无仅有的被神选中的人。 02我心永恒 撕心裂肺的乐调诉说着二十世纪初一场特大的海难,一个超越了生死、命运、让人心痛的故事。面对生与死,体现出人性善恶最真实的一面,还有爱情的真谛得到最好诠释。在这一场灾难中,人们所表现出的那种教养和秩序使我们当今的人自愧不如。那句“女士和儿童先上船”足以让我泪流满面,体现出了人类理性的最强音。敬忠职守的船员,超凡脱俗的乐师,以及临危尽职的传教士无不让我们肃然起敬。泰坦尼克号沉没了,永不沉没的是灾难中体现出的美丽的灵魂。 03 夜曲神秘园 神秘的忧伤。那旋律已非单纯的小提琴曲,而是一种来自心底的声音,是对生命本身的深切的悲悯,但这又并非是悲叹调。悲叹调予人以虚空,而它的悲凄,穿透生命表层,直抵人心。只有心中存留往事及梦里的人才能融入这意境,体味这悲悯。人生永恒的无奈与真实,没有失掉曾经易感的情怀,没有失掉聆听安静与忧伤的心,曾经一起笑过的,爱过的,伤过的,梦过的,都飘散成为遥远而清晰的印记。真正的音乐是在灵魂深处勾勒的东西,神秘园体现的不仅仅是音符,它是缓缓地、轻柔地穿透,直至充溢在脑际,在心灵深处旋出飘渺的景致。那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可探究的净土,便是原始的未经雕琢和凿透的心中圣地。 04 杨柳 低沉的大提琴,缓缓抽动琴弦,一声一声,不经意间,将心纠结。灵动的钢琴,音色游离于厚重与轻快之间,犹如阵阵时缓时急的春雨,敲打心间。独奏时掌控旋律,和鸣时完美配合。静静地欣赏,钢琴敲击着我的灵魂,提琴牵动着我的神经。真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意境:“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谁没有经历过楼前暗绿分携路,谁没有体验过那一丝柳、一寸柔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05睡莲

让音乐走进心灵

让音乐走进心灵 契诃夫曾说:艺术是到达人类其一的一种品味,在同一感情下结合艺术,会增进个人和人类的共 同幸福!可见艺术是多么的重要,我也为我会唱 歌而感到骄傲。 小时候,经常去姨妈家,听见一首首美妙悦耳 的歌曲从表姐嘴里哼出,我便喜欢上了唱歌,我 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歌。 记得四年级的暑假,我央求妈妈帮我报了个音 乐培训班。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太阳在鸡鸣的催 促下,慢慢地伸了伸懒腰,微笑着射出第一道光辉。那道金灿灿的光线,暖暖的照进我的房间, 我的精神劲也由此而来。 我早早地来到了音乐培训班,音乐老师先叫我 唱最容易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用心唱完这首歌,微笑浮上老师的脸庞。

就这样,我开始跟老师学唱歌了。一开始,我 觉得非常好玩,好有趣。我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简谱,自己会识唱了。 渐渐地,老师叫我练比较高音的歌曲。有一次,老师叫我唱韩红的《青藏高原》,我深吸一口气,跟着宏阔的伴奏曲唱起来,但是唱到后半边,声 音再也没有那样清亮,显得苍白无力,显然唱不 上去。我叫道:不练啦!并且把歌词纸给撕碎了。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她安慰着我说:雅丝,唱不 上去是正常的,只要你认真地学,悉心地琢磨, 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的。还有,老师送你一句话:&ls失败乃成功之母。&rs知道吗?听了老师 这句话,刚刚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的我,重新燃 起了信心,我问老师怎样才能把歌唱好。老师温 柔地对我说:想要唱好歌,应该每天早上起来吊 嗓子,练好基本功。平常呼吸要注意方法,要用 腹部呼吸法;唱歌时,感觉有充沛的,强劲的气 流把你的声音带上来,这样声音就会很浓厚,很实,不会发颤,不会虚。慢慢地,高音也会拔上 去的。听了老师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上海宝钢新世纪学校张虹 摘要当前,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教学上的应用愈来愈普遍,究其原因,在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人们教学观念的更新。这些资源包含了计算机多媒体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种类繁多的电脑音乐软件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教学资源。合理选用电脑音乐软件应用于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等音乐学习领域,能对音乐教学过程产生优化的作用。电脑音乐软件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更能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数字化音乐资源教学软件应用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技术的发展使音乐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 当前,音乐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实施过程等都随着技术在更新发展,当网络、电脑和软件组成的信息技术进入中小学音乐课程,音乐课程系统就呈现了新的面貌。音乐作为以音响、影像为中介的学科课程,现代技术已赋予音响和影像以全新的面貌,这不仅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将改变整个中小学音乐课程的体系,教师与学生对音乐教学内容素材获得的途径与模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教学环境也将由此实现现代化,甚至音乐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方法同样进入了一个跨越式的转型时期。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学生们喜欢的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以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进一步丰富音乐课堂教学的手段,使音乐教学活动更具有开放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它的出现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使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新的转变,使教学更加生动。 现以部分资源为例,来探讨数字化音乐教学资源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

构筑音乐与心灵之间美的桥梁 发表时间:2019-06-24T11:38:10.610Z 来源:《成功》2019年第3期作者:李丽[导读]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教学中要以情感人,创设和谐课堂。 保定市莲池区百楼乡太保营小学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儿童的情操,培养儿童的心灵美起着积极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始终,教学中要以情感人,创设和谐课堂。 【关键词】音乐教育;情感;和谐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儿童的内心世界,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我认为,在音乐课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教学氛围中,能促使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主动参与和自觉探究,提高学生素质。 一、音乐由情感而引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操的冶炼。也正是这种情感牵动着无数颗童心,使之受到美的感染,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以自己的情感去播动学生情感的琴弦,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和孩子们一起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二、用心创设和谐课堂 (一)情境和谐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采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电教媒体能产生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内容更充实、更形象、更生动、更具有吸引力,从而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条件。 (二)“自由王国”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我觉得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又设计开展了“课堂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快乐游戏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 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 (四)以“赛”激趣 好胜心强是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在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给学生留出5—8分钟时间,利用此方法要求学生进行表演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分层更和谐 我们知道十个手指不会一般齐,对于一些能自信而歌的学生,要求他们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对于一些对独立唱歌感到紧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背唱歌曲;而对于一些对自己没有信心、惧怕唱歌的学生则只要求他们唱准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不同的学生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会逐步认识自我,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唱好一首歌。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唱歌潜能,使部分学困生和没有信心者减少对唱歌的恐惧,树立起唱歌的自信心。 三、情感和谐 情感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它具有引发、定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疏导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师生和谐才能奏出美妙的歌。 教师应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的心理接触,不要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威严姿态去面对学生。课堂上,教师面带微笑,娓娓道来,学生如沐春风,心情舒畅。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惧怕感,增强其信心。也可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老师更容易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更喜欢上音乐课,喜欢唱歌。 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际交往、情感沟通的过程,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教学是不可分割的。在唱歌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向,细心留意每个学生的眼神、表情,及时发现问题,用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热情的语言、真挚的爱心帮助学生,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只有研究学生情感,了解学生情感,及时捕捉学生的情感信号,才能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而歌的信心。 在课堂上,教师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跳舞、唱歌,也是创设课堂民主和谐气氛的好方法。 让我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音乐这朵绚丽芬芳之花开在每个学生的心上,让孩子们畅游在和谐的音乐中。 参考文献: [1]明月辉.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学周刊:中旬,2014(2):221-221.

六年级作文:让音乐走进心灵作文1000字

让音乐走进心灵 契诃夫曾说:“艺术是到达人类其一的一种品味,在同一感情下结合艺术,会增进个人和人类的共同幸福!”可见艺术是多么的重要,我也为我会唱歌而感到骄傲。 小时候,经常去姨妈家,听见一首首美妙悦耳的歌曲从表姐嘴里哼出,我便喜欢上了唱歌,我下决心一定要学会唱歌。 记得四年级的暑假,我央求妈妈帮我报了个音乐培训班。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下,慢慢地伸了伸懒腰,微笑着射出第一道光辉。那道金灿灿的光线,暖暖的照进我的房间,我的精神劲也由此而来。 我早早地来到了音乐培训班,音乐老师先叫我唱最容易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用心唱完这首歌,微笑浮上老师的脸庞。 就这样,我开始跟老师学唱歌了。一开始,我觉得非常好玩,好有趣。我轻而易举地学会了简谱,自己会识唱了。 渐渐地,老师叫我练比较高音的歌曲。有一次,老师叫我唱韩红的《青藏高原》,我深吸一口气,跟着宏阔的伴奏曲唱起来,但是唱到后半边,声音再也没有那样清亮,显得苍白无力,显然唱不上去。我叫道:“不练啦!”并且把歌词纸给撕碎了。老师并没有责怪我,她安慰着我说:“雅丝,唱不上去是正常的,只要你认真地学,悉心地琢磨,我相信,你一定能学好的。还有,老师送你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知道吗?”听了老师这句话,刚刚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的我,重新燃起了信心,我问老师怎样才能把歌唱好。老师温柔地对

我说:“想要唱好歌,应该每天早上起来吊嗓子,练好基本功。平常呼吸要注意方法,要用腹部呼吸法;唱歌时,感觉有充沛的,强劲的气流把你的声音带上来,这样声音就会很浓厚,很实,不会发颤,不会虚。慢慢地,高音也会拔上去的。”听了老师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后来,在五年级那时,培训班举行汇报演出,老师叫我们每人准备一支歌曲,我高兴极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已经把老师教给我的基本功都学会了。当然,我也不会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把我那优美的嗓音亮出来! 那一次,我唱那英的《春暖花开》,在动听的伴奏曲下我开始演唱这首歌,我唱着唱着,好像看到了美丽的春天,草儿在春风的摇曳下随风舞动;如雪的樱花姑娘在春风中把片片花瓣撒向大地;一大片桃林,杏子林像是朝霞染红了天空。真是春到原野,春到山林,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唱完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已被美妙的歌声陶醉了。之后,热烈的掌声萦绕我耳畔,我真是兴奋极了! 我深爱的音乐,我想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有你的陪伴,便会春暖花开。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摘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音乐课程资源的论述,针对当前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策略,试图为音乐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音乐课程资源课程改革开发利用 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音乐教学中潜在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学校和教师长期习惯于课程执行者的角色。因此,音乐课程资源的发掘还远远不够。如何让这些潜在的资源得以开发并真正与音乐教学活动相结合,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音乐课程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音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音乐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各种资源, 包括音乐教材与教辅资料、音乐器材、音乐教室、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等。 音乐课程资源按其来源与空间分布不同可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信息化资源; 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1]; 按其功能不同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2]; 按其存在方式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3]; 按突出人的价值可分为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中的课程资源[4]。 二、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课堂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堂音乐教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因此,课堂内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从教师和教材两方面着手。 1、音乐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 音乐教师是音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源泉。不仅在于音乐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决定着音乐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与利用,更在于其自身的知识、情感、技能、经验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课程资源。因此,在音乐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对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带动其他音乐课程资源的优化发展。 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有利于学生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背景下,更有效、更主动地学习”[5]。因此音乐教师要认真了解音乐课程资源的内涵、性质和种类,深刻认识和领悟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以正确的课程资源观为指导,不断探索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法。 其次,要树立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在新的音乐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课程环境、教材内容、教学要求等都是全新的,再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因此,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课程标准和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树立现代音乐教育观念,进而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出丰富的、高质量的能满足音乐课程改革实施的课程资源。 再次,发挥自身特长,凝聚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音乐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人文学科,它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根据自己的特点,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另外,不同的教师个体拥有不同的教育思想、知识经验、教学技巧、兴趣爱好等,教师的群体智慧是个更大的课程资源库。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要发挥教师个体资源的作用,还要发挥教师群体资源的作用。音乐教师之间以及音乐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与交流。积极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分享他人的教学成果,以促进自身音乐教

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

流行音乐与音乐课堂教学 在今年的艺术节上,从我们学校文艺节目的整体来看,学生的兴趣集中偏向于流行音乐,由此,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流行音乐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是以何种力量而吸引了众多学生的注意力。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动力。流行音乐以它的独特风格深受中学生的喜爱,因为它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但他的存在利弊共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强堵”或回避政策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实践证明:勇敢的面对流行音乐、选择优秀的流行音乐作为教学资源,合理地在课堂中进行“引疏”,既能避免学生对音乐的盲目追求,同时也能在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从而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趣的支持下主动的学习和研究流行音乐,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力。当学生鉴赏的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学生便会逐步回到经典名曲佳作的鉴赏道路上来,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流行音乐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时尚的先锋,它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中学生群体中拥有大批的爱好者、痴迷者和追星族,并被奉为“心头最爱”。当代中学生除了忙于学习以外,听音乐是他们课外活动的重要部分,而中学生所听的音乐大部分也都是流行音乐。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遇到学生提出欣赏流行音乐的要求,也经常会被学生口里的“哈韩”、“视觉戏”等新名词弄得如处云里雾中,还常疑惑为什么学生们对那些高雅的古典音乐、亲切的民歌不感兴趣呢?“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 为了了解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与听流行音乐的利与弊,我对本校200名同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1、是否喜欢 听流行音乐是88% 否12% 2、欣赏流行音乐 是否影响学习会10% 不会76% 不一定14% 流行音乐有着什么魔力,竟能被中学生广泛的接受呢? 调查表明: 1、流行音乐能引领潮流,朗朗上口。 2、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3、曲调优美,节奏感强,形式自由。 4、听流行音乐能够抒缓情绪。 5、歌曲易学,掌握它不需要扎实的音乐基础。 6、流行歌手很酷,因为喜欢歌手而喜欢上流行音乐。

音乐与心灵

音乐与心灵 ---- 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一、音乐是最高的艺术 音乐似乎有神秘性,但我们在儿时最早接触的艺术,就是音乐,我们从儿歌中得到真实的欢乐。 对音乐之本质的思考,是一个古老难题——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乐记》: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 《红楼梦·第九十三回》: 宝玉云:声音之原,不可不察。诗词一道,但能传情,不能入骨。 黑格尔: 如果我们一般地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成是一种灵魂的解放,一种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了。 二、西方古典音乐在人类音乐史上的地位 西方古典音乐: 从17世纪(以1600年歌剧诞生为标志)的巴洛克音乐开始,代表人物是巴赫和亨德尔;经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阶段,终止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印象派音乐(代表人物是德彪西)。 在这三百五十年时间里的欧洲近代音乐,通常被称为“西方古典音乐”。 近代欧洲对人类的音乐艺术的贡献: 通过近代欧洲民族,人类的音乐达到了真正的自主地位,摆脱了对于宗教的仆从的地位,也摆脱了对于舞蹈和文学这些艺术门类的附庸的地位,其中,无标题音乐是典型代表。 但西方古典音乐作品,与中国听众对它们的审美接受之间,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其中最突出的是无标题的纯器乐作品。

纯器乐的神秘性: 不依赖于歌词的音乐,倘若更无标题,则无法从中指认任何故事或现实事物。 在欧洲,17世纪之前,器乐附从于声乐。17世纪后,有两个因素使得器乐逐渐获得主导地位,一是乐器制作技术的提高,一是歌剧的兴起对器乐作品的创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纯器乐的发展,极大地打开了音乐艺术的表现范围与表现深度,以致,西方的声乐后来竟追随了器乐的发展,力求在歌唱中达到器乐的境界。 [例: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协奏曲》第二乐章之美,是我们无法言说的。] 西方古典音乐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宝库,我们没有理由错过它。 三、我们从无标题音乐中听到什么? 门德尔松: 人们时常埋怨音乐是这样的模糊,听音乐时,简直不知如何去想才好。但每个人对文学总是能够理解的。不过,对我来说,一首我所喜爱的乐曲所传达给我的思想和意义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这不是因为音乐不够具体,而是因为它太具体了。因此,我发现:每当我试图用文字或语言来说明一段音乐时,好像是说过了,但又好像说得都不能令人满意。 [例如,我们从莫扎特的长笛与竖琴协奏曲中听到了什么? 我在此,可以勉强地用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这其实是用另一类艺术的作品来说这一类艺术的作品的意境,这并不是解释,而是启发。] (1)音乐不能直接再现现实 在音乐作品中有无客观的现实内容?这是一个音乐哲学中的基本问题。 音乐无法直接描写外部现实事物,但能把人对现实事物的内心感受的特征与节奏表现出来。而我们在聆听作品时,凭借我们自己本有的生活感受和想象力,就能仿佛看到了音乐对外部事物的描写。 贝多芬关于自己的《田园交响曲》曾说过的话: “只要对乡村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许多标题而能想象出作者的意图。” “这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欢乐在人心所引起的感受。” (2)何为“对音乐的理解”? 听音乐,其实就是去听被有意识地组织起来的天籁。 音乐乃是“言之余”。

让音乐走进心灵

让音乐走进心灵 从盘古开天辟地的那一刻起,音乐便化作精灵坠入人间。它能净化龌龊麻木的灵魂,安慰善良脆弱的心灵,使人们在纷繁、喧闹的人世中获得一片心灵的净土。 我喜欢音乐。那从不同乐器里飞扬出的一串串动人心弦的音符似乎具有神奇的魔力,将我带入了一个个不同的世界。 在所有的音乐里,我最喜欢的是古典音乐,它不像革命歌曲那般豪情万丈,也不似流行歌曲那般苍白空洞,而是博大精深,一应俱全,富有内涵。或如小桥流水般优雅婉转,或如旭日喷薄般雄壮有力,或如六月飞雪般如泣如诉。每一首乐曲都是一个故事,只有用心领会,才能触摸到它的灵魂。 我最爱听的是小提琴协助曲《梁祝》,它是用多种乐器合奏而成,轻灵飘逸,动人心弦。那跳跃的音符跃入耳间,跳入心里,讲述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乐曲的起伏婉转在我的脑海里流动,幻化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终了,不禁令人潸然泪下。 每当我生气忧伤时,我就会放一曲古典音乐来听,让轻灵的音符将我带入一个奇异世界,忘却烦恼,忘却忧愁,摆脱一切焦虑与不安,完全进入一个忘我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天很蓝,水很清,万物都显示着自己的本色,不含任何杂质,只有音符在天地间轻舞,飘扬。置身其中,真是一种享受。我想,这大概就是心灵的净土了吧! 有人说:古典音乐太老了,没有流行音乐前卫。但我却认为,古典音

乐抒发了音乐家们的真实的内心感受,记载了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因为文明不会老,所以古典音乐也不会过时,而是成为一种时尚。一如一朵不败的花,一眼不息的泉,生机勃勃,绚烂耀眼! 当然,音乐的世界是博大精深的。革命音乐和流行音乐也会深受人们喜欢,各种各样的音乐丰富了人们的生活,陶冶了人们的情操,使世界变得更加绚烂多姿! 倾听音乐,就能体验生活的美妙;品味音乐,就能感受人类的文明。朋友们,请敞开你的心胸,让音乐走进你的心灵,净化你的心灵吧!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音乐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

音乐教师怎样开发和利用音乐教学活动的资源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程度决定着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能否变成实际的教育成果。当务之急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改目标。 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更为细节的部分。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也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小学教师是教学活动资源开发的重要主体。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并在实践中尝试探究,我们认为音乐教师可以从以下途径力所能及、有效可行地进行音乐教学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从课程资源的要求来看,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是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 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生活,是我们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的思路之一。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思想的新编教材,强调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的倾向。但是,再新版的教材,其编者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总免不了会存在一定的距离,有时编者的生活经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却是陌生的。例如动画片《蓝精灵》插曲童声齐唱《可爱的蓝精灵》,对于当今二十岁以上的人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教师满怀期待地在一年级课堂上播放时,学生对富有动感的节奏、可爱迷人的蓝精灵形象竟然是无动于衷的表情。有一位音乐教师在第一个平行班进行欣赏教学发现这个问题后,针对教材“森林里的故事”这个主题,将欣赏童声齐唱《可爱的蓝精灵》换成了《蓝猫淘气三千问》,既符合当前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又具有时代气息。再如中学欣赏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曲,当年妇孺皆知的洪常青这一代表人物,现在的中学生却极少有人听说过他,因此在进行舞剧情节介绍时,就应突破教材上的简约概括,有必要提一提这个当年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引导学生进入舞剧情境欣赏音乐。 围绕某一教学重点,沿着教学设计思路,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是创造性地使用音乐教材的思路之二。根据歌曲主题,拓展教学内容,能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梳理知识结构,积累新的音乐素材。如教学歌曲《月之故乡》,可以“月亮”为主题,补充一些古今中外著

音乐与人生 感悟篇

音乐感悟 文学可以陶治人的情操,而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真正的音乐是心灵的胺摩器,是灵魂的洗涤剂。假如生活中没有能够滋润我们生活的音乐,生活会将是何等的单调,孤寂、枯燥、苍白无力! 音乐不仅是用耳朵来倾听,也可以用心来感受,用文字来记录。音乐是心情的记忆,心情是音乐的写真;用心灵诠释音乐,用音乐感动心灵;聆听音乐心情,聆听心的声音...... 听马克西姆的《克罗地亚狂想曲》时,我当时脑袋里第一个想的词是狂热,真的是很疯很狂,很激动人心。它激昂、狂放,又不失稳重与坚毅,感觉如同战场上吹响的战鼓。这是火一般热情的人在那弹奏生命的乐章。《故宫指神思》,它厚重、敦实的打击乐直抵人心。荡气回肠如一部大型的史诗,辉煌、瑰丽、肃穆。古老文明的画面在眼前,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我们一一去了解。 一首好的歌曲,是要用心去感觉,它也许就能触动你身体里那根埋藏最深的神经,音乐也有灵魂,音乐也有生命。生活中因为有音乐才生动,生活中因为有爱才多彩。用心去聆听音乐,用心感受音乐的内涵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很美好。每首歌都有它自己的旋律,都会给不一样的人带来不一样的感悟。 《且听风吟》和《kiss the rain》,在聆听这两首歌的过程中,我看见了平凡,是的,平凡的幸福。我想起了曾经看见过的一张照片,是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十指相扣,老奶奶在老爷爷的脸颊上轻轻的一吻,他们满脸的笑容。这张照片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曾多次在眼前浮现过这个场景。就像赵咏华《最浪漫的事》中的歌词一样,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摇。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直到我们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你还依然把我当做手心里的宝。是的,我们都想如此的生活,平淡又幸福的生活,直至暮年,直至垂垂老矣。我们都渴望幸福,却常常忽视了身边的幸福。在茫茫人海、大千世界中处处寻觅的我们,早已忘了最初的、纯粹的梦想。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多少,迷惘、无奈。相濡以沫的背影,夕阳下牵手的影子留在了风中,吹淡了回忆,却抹不去那淡淡的笑颜。 我们都是好孩子,异想天开的孩子,相信爱,可以永远啊。 音乐就是这样渗透我们的心灵,因为我们用心灵诠释音乐,去感受它。生活中十有八九是存在着遗憾的,欣赏不同的音乐就犹如品味不同的人生故事,不同的音乐背后姿态万千,会给不同心情的人各种各样的遐想,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无限的情感世界,所以无论音乐中哪一个音符飞出,都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去想象,去创造,去感受...... 用心去聆听,感动时、伤感时、快乐时、无聊时,都会有那么一首歌,可以折射出你当时的心境...... 家,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字眼。而《故乡的原风景》,当它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它轻柔、纯净、如同潺潺流水般的乐章,细细地、静静地展开时,我就想起了家。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处在我们这个阶段,处在我们还是一名大二学生的阶段,我们不知道未来将要面对的是什么,但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家,那盏温暖的灯会永远为我们亮着。只有回到原点,只有回到不需要伪装的地方,才能展现最真实的自我。 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怀念着,伤害我们的。 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天真的孩子,灿烂的,孤单的,变遥远啊。 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可爱的孩子,在一起,为幸福落泪啊。 真正的音乐必须要用心去倾听。聆听音乐,感谢音乐,音乐犹如春天的第一场细雨,为我们的心灵唤醒一个明媚的崭新世界,在这里没有了追逐名利.地位的疲惫,没有了现实尔虞我诈的烦恼,只留下充实生活的坦然和从容。让心灵与音乐沟通,让自己深刻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和情感世界。

让音乐走进心灵初三作文

让音乐走进心灵初三作文 让音乐走进心灵初三作文 你心里是否有一根弦,你是否试着弹奏过它?最美的不是壮阔山河,亦不是小桥流水,也许就是心弦开始弹奏的那一刻。 紧张的学习过后,方可静坐窗前,斟一盏清茶,聆听一曲《梁祝》,那个流传了几千年的凄美爱情故事可否触动你的心弦?周围无世俗的喧嚣。有的只是你与音乐。那悠扬的旋律在耳边环绕,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仿佛一切的纷扰都与自己相隔离。那纯净的心灵才是你的`归宿。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理应了解中国的历史。京剧也许是最好的途径,它亦是艺术与历史最完美的结合。京剧里蕴藏着男儿的豪情壮志,女子的柔情似水,一个朝代的兴盛与衰败,一个家族的兴起与灭亡。它不是亵渎历史的电视剧,亦不是千篇一律的书籍。在华丽的戏服下,你可曾触摸那深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中国五千年来的历史?当虞姬手拿长剑刺向霸王时,我似乎读懂了她心中的哀怨与凄凉。当她用那把长剑自尽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她心中对爱的那份执着不

悔;当窦娥血溅白布,时值六月,却满天飞雪时,我看懂了她对这个世界的绝望,也看到了中国古代官场的黑暗。就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事物撕碎在你眼前。”一个纯净如水的女子就这样葬身在铡刀之下,凄怨又该向孰诉说? 也许古典音乐还不足以征服你。那么现代音乐呢?王菲曾唱过:“有时侯,有时侯,我会相信一切有尽头。相聚离开都有时候,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绝美的歌词配上她那独一无二的嗓音,把这看似豁达却又愁绪满怀的歌曲演绎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个多月我们便要踏上高中的旅途,离别是在所难免的。与其哭泣,不如潇洒地挥一挥手`,让青涩的记忆刻在脑海中。这是对分离的另一种诠释。 音乐可以填满思想上的饥饿,音乐可以弥补情感上的空缺,音乐亦可使心灵得到洗涤。朋友,你的心弦拨动了吗?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优势 21世纪人类社会更加趋于全球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态势。信息技术的支持、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多媒体的综合运用都为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了新天地。而艺术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新课程标准的实现,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方式的改变至关重要。实际上,因特网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建立了大量的学习网站。其中可供艺术教学利用的资源确实是巨大和无限的,这有助于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有助于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呢? 一、创设网络环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通过人机交互、网络信息共享、学习信息作品的展示等,加强了学生的自觉参与和亲身体验,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我们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二、依托网络平台,加快音乐艺术课程开发 我们要以音乐课程为突破口充分挖掘网络资源优势加快艺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建有特色的音乐拓展型校本课程。现在我们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只有歌曲或乐曲的欣赏,学生缺少对中外舞蹈、戏剧的了解。在教学中,对于低中年级我们着重于介绍音乐家故事及其作品,高年级偏重于对音乐家作品风格的介绍。总之,在创建音乐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们以音乐文化为主干,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性,使学生形成多元文化观,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三、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关注学生可持续发展

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靠得近些

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靠得近些 发表时间:2010-04-20T01:13:49.090Z 来源:《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0年5期供稿作者:高凌[导读]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灼热的情感。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 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学生的心中并萌发应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愿望,当然我也不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自然遇到各种不同的状况以我现在能力也许对教学的御驾不能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但我会努力,通过学校前辈、老师及自身的不断学习来提高教学水平。 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这点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学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于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中国音乐教育》副主编吴斌说:“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通过音乐来进行教育,也不仅仅是通过教育来学习音乐;既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今天的享受而学音乐,也不仅仅是为了学生明天的发展而学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和鉴赏能力,使其获得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并奠定其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通过音乐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并为其他方面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于是我们呼吁“把音乐还给学生,把艺术还给学生",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 中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让学生们来到操场上开展——节奏接龙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学生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课堂娱乐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学生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学生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 介绍乐理小常识。在歌曲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标记,如:反复记号、升降记号、上滑音、下滑音、休止符等,它们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深,我常用漂亮的小卡片写上符号与同学交朋友,以形象的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表达符号的用法,学生学起来就不会如食鸡肋一般索然无味。在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学生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二、课堂组织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学生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学生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学生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 三、用心启迪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学生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周海宏讲座丨音乐何需懂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词,直达内心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

周海宏讲座丨音乐何需懂丨“音乐是从心灵射向心灵的语言,音乐无须言词,直达内心深处,言说语言无法言说之物,音 乐是一种情绪的艺术。” 周海宏讲座视频:音乐为什么能够让人浮想联翩? 3月19日,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教授在《知识分子》“科学+X”公开课进行了一场关于“音乐与大脑”的公开课。以上视频便是讲座内容。另外本文(播放音乐)的音频都是编者杜撰的,我们并没有得到周老师的音频……大家海涵,凑合听着玩。感谢周教授为我们奉献的精彩讲座! 走进音乐的世界丨周海宏音乐讲座演讲稿丨上 一、音乐何需懂! 两千多年前,俞伯牙就找不到知音,两千年多后的现代人也听不懂他的音乐,不仅是普通人听不出来,就连那些专门搞音乐的人也听不懂,听不懂也就是说听不出来音乐表现的是什么。这不是因为我们听众的欣赏水平差,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而是因为音乐不能直接转达那种视觉性语音性的内容,所以我觉得是俞伯牙要是真懂音乐,就不应该要求他的听众听出音乐中那么具体的东西。

其实,那些搞音乐的和那些音乐爱好者,他们在听音乐的时候,才不管什么懂不懂呢,用我的话说就是较少依赖于内容解说。大多数人听严肃音乐,比如贝多芬的交响乐,啥也听不出来,严肃音乐高深,咱们听不懂。我们这帮搞音乐的,刚开始听的时候跟大家一样,也是啥也听不出来,但是我们接着往下听,这就是区别。 欣赏音乐不一定非要听出那些场景、思想、故事,没有必要非要用那些文学化的、美术化的内容去解说音乐,以前大家可能很少听说我这样的观点,在音乐中追求那些形象、场景、思想、哲理、故事等内容,其实是用文学化、美术化方式去欣赏音乐,这是一个误区,这个误区给人们欣赏音乐构成了很大的障碍。我们再举一个例子,莫扎特的单簧管协奏曲,这也是严肃音乐,高深难懂,啥也听不出来。同样还是这个作品,一模一样的不变,把它放到一张轻音乐的唱片里,听起来就变得优美、悦耳、舒服,就能听得下去。 为什么同样一首曲子,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能欣赏下去和不能欣赏下去这么大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把那么多人挡在 了音乐艺术大门之外?之所以形成这样一个全国人民普遍 认为严肃音乐高深难懂的局面,我认为,除了我们历史的原因之外,还有更直接的原因,过去多年来我们国家进行的音乐普及工作基本上都是以乐曲解说为核心,于是这种观念就进入了大家的头脑。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不一样,它是有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