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过程(优.选)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过程(优.选)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过程(优.选)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过程(优.选)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办理过程

一、许可证核发单位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由国家林业局核发。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由省林业厅核发。

二、许可证申领需提交的材料(一式八份)

1、《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行政许可事项申请表》;

2、《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

3、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4、申请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源来源证明,包括引种协议书或意向书、有效批准文件、进出口证明书、收容救护处理文书等;

5、证明其对驯养繁殖固定场所具有相应使用权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6、驯养繁殖所需资金来源证明;

7、野生动物救治及饲养人员技术能力证明;

8、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总体规划,及野生动物饲料来源说明材料;

9、申请驯养繁殖的各种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防逃逸设施、笼舍、隔离墙(网)等图片,及面积、规格、安全性的说明材料;

10、申请增加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种类的,需提交原有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和健康状况的说明材料,及已经取得的驯养繁殖许可证复印件和相关批准文件。

三、呈报材料程序

申请人必须向所在农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农场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现场核实,提出书面意见后报分局林业局,分局林业局对所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查,书面意见报给总局林业局,最后由总局林业局上报省级林业厅进行审核、报批。

四、养殖数量

无数量限制。

为配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施,我国还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主要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林业部关于实行特许猎捕证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林业部、公安部关于陆生野生动物刑事案件的管辖及其立案标准的规定》、《关于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林业部关于加强鸵鸟养殖业管理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等等。

此外,我国还加入或签订了一些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例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英文缩写和简称CITES)、《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等等。具体实施细节均有不同,如CITES附录I中物种,均为国家二级保护

野生动物;CITES附录II中物种,国家三级保护野生动物。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讲课稿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

第二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全国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 河南省工作方案 河南省林业厅 二〇一三年十月

目录 1 调查目的 (1) 2 调查任务 (1) 3 调查对象 (1) 4 调查内容 (1) 5 调查方法 (1) 5.1 样地和样点确定 (2) 5.2 种群及分布区调查 (2) 5.3 栖息地调查 (2) 6 调查时间 (3) 7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 7.1 原始数据的检查、分类及录入 (3) 7.2 调查样地数据计算 (3) 7.3 数据汇总 (3) 8 调查成果 (4) 8.1 调查样地成果 (4) 8.2 全省调查成果 (4) 9 质量控制 (4) 9.1 质量管理 (4) 9.2 检查 (5) 9.3 质量评定 (6) 9.4 验收 (6) 10 调查计划及任务安排 (6) 10.1 调查准备 (7) 10.2 调查培训及试点 (10) 10.3 调查实施 (10) 10.4 成果汇总 (10)

附表1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记录表格式 (11) 附表2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统计表格式 (12) 附表3 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物种名录 (13) 附表4 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地点名录 (15) 附图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样点分布图 (20)

1 调查目的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重要任务,其目的是掌握全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底数及动态变化情况,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和相关国际公约履约事务提供科学依据。 水鸟在越冬期、迁徙期大多具有集群活动的特点,在此期间开展系统、全面的同步调查,掌握水鸟的种类、数量、分布的变化情况,水鸟重要栖息地及保护、受威胁情况等,为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水鸟资源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2 调查任务 河南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越冬期和迁徙期我省水鸟资源状况,建立水鸟越冬期、迁徙期资源数据库;对水鸟资源进行动态分析和综合评价,提出系统、准确的水鸟资源调查材料、图表材料和调查报告;在资源调查的同时建立水鸟监测网络。 3 调查对象 全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对象为在我省越冬、迁徙的所有水鸟,重点调查物种名录见附表3。 4 调查内容 全省水鸟越冬期、迁徙期同步调查的内容包括: ——水鸟越冬、迁徙期分布状况; ——水鸟越冬、迁徙种群数量; ——水鸟越冬、迁徙栖息地现状、保护状况; ——水鸟分布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影响水鸟资源变动的主要因子。 5 调查方法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野生动物管理学复习资料 1、美国野生动物管理的创始人Leopold在他的著作《Game Management》(1933)中,把野生动物只是狭义地指为大型狩猎动物。 2、目前,国外的野生动物定义还有“除了家养和驯养以外的动物都是野生动物,包括蜘蛛、昆虫、鱼、两栖、爬行、鸟和兽类”等。 3、野生动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软体动物和昆虫等;狭义系指除了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以外的上述各类动物,即包括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 4、野生动物资源价值?(1)经济价值:商业价值、游乐观赏价值(2)生态价值(3)社会价值:文化美学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负价值 5、野生动物生境:指的是为多种或单一种野生动物提供生活所需的空间单位。野生动物生境包括三大要素:食物、水及隐蔽。这里的空间单位可以指某一种动物所需的,也可以指很多种动物都能够满足的生活环境。 6、食物类型:(1)喜爱食物。是野生动物最喜爱的食物,只要有可能动物总是首先采食,通常喜爱食物可占食物的10%, (2)大宗食物。是野生动物吃得最多的食物,它是动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量来源,因而其重要性要大于喜爱食物,通常占动物总食量的90%左右。 (3)应急食物。是当大宗食物缺乏时的代替食物,多在严酷季节时食用,可作为食物是否枯竭的指示物。 (4)消遣食物。是野生动物偶尔采食的食物,这种食物在动物生活中是不重要的。 (5)特殊食物。是指野生动物为了满足某种特殊需要而采食的食物。它也是一种指示性食物。 7、生境选择:是指野生动物确定和选择适宜生存和繁殖的营养因子和环境结构因子,是动物长期进化的适应。 8、生境评价的数学方法: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 9、野生动物生境的评价:(1)生境分析。是生境评价的前提,通过观察研究,我们要找出动物的食物组成、测出植被类型、植被密度、地形、坡度、土壤的结构、小气候(温、湿、光、风等)、水源及雪被等因子对动物的影响。 (2)生境评价。内容包括总体评价和局部评价两部分,即不仅要从总的生境质量入手,还要了解动物的食物、隐蔽(越冬、逃避、繁殖等)等具体生境条件的质量。 (3)生境评估。即运用定量分析的数学方法对生境的现有质量进行评估。 9、巢区:是指野生动物日常活动所使用的地区。野生动物在巢区内可以找到它们对生境要求的一切,并能在巢区内完成各种生理功能,在巢区内经常使用的地方称核心区。野生动物巢区一般具有下述性质: (1)固定性。即巢区是相对固定的。 (2)季节性。不同的季节条件往往会影响巢区的大小。 (3)界限的相对稳定性。从统计学角度看,在某一段时期或季节内,巢区是相对稳定的其面积大小就其平均值产生波动。 (4)重叠性。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巢区,往往有重叠现象。 (5)线性。兽类的巢区线性明显,一般长要大于宽,而鸟类则趋近于1:1. 10、领域:是指野生动物占据并加以保卫的区域。领域的大小只能小于或等于巢区的大小。野生动物维持自己的领域不被其他个体所侵犯,常常以下述5种方式进行: (1)驱逐同类。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2)声音示意。常见于鸟类。

3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4-05-31; 修订日期:2004-09-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361007);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2D0036M ) 作者简介:王金亮(1963-),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遥感与G IS 在资源环境保护与管理中的应用。 3S 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 王金亮,陈 姚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摘要:3S 技术可快速、准确、实时地获取、处理空间信息,具有广泛的应用性。该文从野生动物生境格局、生境破碎化、生境因子特性、生境分析模型建立、生境评价和生境恢复建设等方面,综合评述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3S 的应用问题,并提出野生动物生境研究将朝着3S 技术集成、GIS 与数学模型结合、数据可视化模拟、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3S 技术;野生动物生境;生物多样性保护 中图分类号:Q958;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504(2004)06-0044-04 “生境” (Habitat )是生物体或生物群体自然分布的地方或地段,它不仅是生物生活的空间,而且包括其中全部生态因素的综合体。野生动物与其生境密 切相关,生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生存、繁衍及种群发展所需的资源;野生动物对环境具有依赖性,环境因子的变化能够促进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进而促进生物的进化和物种的形成。开展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研究将有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的生境受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如何准确、及时、动态地获取野生动物生境的现状信息和变化信息,并对导致其变化的因素作出分析与评价,对野生动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方法主要是利用野外的抽样调查、室内试验等手工汇集方法获得野生动物生境数据,数据的现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1-4],难以满足野生动物生境研究的需要。分析讨论3S 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可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1 3S 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3S 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 IS )、遥感(RS )、全球定位系统(G PS )有机结合与集成的总称。以G IS 为核心的3S 技术的结合与集成,构成了对空间数据实时采集、更 新、处理、分析以及为各种实际应用提供科学决策咨询的强大技术体系。目前许多专家利用3S 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1-4],为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1.1 生境格局及生境破碎化研究 景观空间格局是生态系统或系统属性空间变异 程度的具体表现[6],可以反映不同的景观功能和生态过程。景观格局及变化会影响野生动物的栖息、迁移及觅食等活动。通过景观格局的变化可以研究生态系统受干扰的程度、生态承载力的大小和生境适宜性的变化。目前对景观格局的研究多局限于自然或人为景观方面,对生境格局的研究较少。例如,王凌等在利用RS 和GIS 对辽河三角洲土地覆被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引用空间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该地区野生动物生境的格局变化[7]。 生境破碎化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导致的景观由简单、均质、连续的整体向复杂、异质、不连续的斑块镶嵌体演化的过程。通常线状或带状的廊道是引起生境破碎化的动因[8]。生境破碎化将导致景观中面积较大的自然栖息地不断被分隔破碎,生态功能逐渐降低[2]。野生动物生境破碎化程度的高低,一方面表示生境对野生动物多样性维持和保护的贡献大小。一般在生境面积相等的情况下,破碎化程度越高,景观斑块越小,对野生动物越不利。另一方面表示生境功能的高低,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生境的功能越单一。生境的破碎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境景观的空间分布状况,即生境的格局。近几十年来,野生动物生境日趋破碎化,这不仅改变了生境的质量、食物基地的类型和动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严重影响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而且增加了动物之间的竞争和近亲繁殖率,给生物多样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9,10]。研究生境破碎化对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影响,是近年在景观生态学基础上兴起的热门研究领域。例如,陈利顶等利用GIS 技术对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liuropoda melanolecuca )生境破碎 第20卷 第6期2004年11月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G eography and G eo -In formation Science V ol.20 N o.6 N ovember 2004

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国家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三有名录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背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以下简称《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对我国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即“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的规定经研究于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专家论证会并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正文: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现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林业局局长王志宝二000年八月一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兽纲MAMMALIA 6目14科88种鸟纲AVES 18目61科707种两栖纲AMHIBIA 3目10科291种爬行纲RETILIA 2目20科395种昆虫纲INSECTA 17目72科120属另110种合计5纲46目177科1591种及昆虫120属的所有种和另外110种兽纲MAMMALIA 刺猬、达乌尔猬、大耳猬、侯氏猬、树鼩、狼、赤狐、沙狐、藏狐、貉、鼬、白鼬、伶鼬、黄腹鼬、小艾鼬、黄鼬、纹鼬、艾鼬、虎鼬、鼬獾、缅甸鼬獾、狗獾、猪獾、大斑灵猫、椰子狸、果子狸、小齿椰子猫、缟灵猫、红颊獴、食蟹獴、云猫、豹猫、野猪、赤麂、小麂、菲氏麂、毛冠麂、狍、驯鹿、草兔、灰尾兔、华南兔、东北兔、西南兔、东北黑兔、毛耳飞鼠、复齿鼯鼠、棕鼯鼠、云南鼯鼠、海南鼯鼠、红白鼯鼠、台湾鼯鼠、灰鼯鼠、栗褐鼯鼠、灰背大鼯鼠、白斑鼯鼠、小鼯鼠、沟牙鼯鼠、飞鼠、黑白飞鼠、羊绒鼯鼠、低泡飞鼠、松鼠、赤腹松鼠、黄足松鼠、蓝腹松鼠、金背松鼠、五纹松鼠、白背松鼠、明纹花松鼠、隐纹花松鼠、橙腹长吻松鼠、泊氏长吻松鼠、红颊长吻松鼠、红腿长吻松鼠、橙喉长吻松鼠、条纹松鼠、岩松鼠、侧纹岩松鼠、花鼠、扫尾豪猪、豪猪、云南豪猪、花白竹鼠、大竹鼠、中华竹鼠、小竹鼠、社鼠鸟纲AVES红喉潜鸟、黑喉潜鸟、小鸊鷉、黑颈鸊鷉、凤头鸊鷉、黑脚信天翁、白额鹱、灰鹱、短尾鹱、纯褐鹱、白腰叉尾海燕、黑叉尾海燕、白尾鹲、普通鸬鹚、暗绿背鸬鹚、红脸鸬鹚、小军舰鸟、白斑军舰鸟、苍鹭、草鹭、绿鹭、池鹭、牛背鹭、大白鹭、白鹭、中白鹭、夜鹭、栗鳽、黑冠鳽、黄苇鳽、紫背苇鳽、栗苇鳽、黑鳽、大麻鳽、东方白鹳、秃鹳、大红鹳、黑雁、鸿雁、豆雁、小白额雁、灰雁、斑头雁、雪雁、栗树鸭、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绿头鸭、斑嘴鸭、赤膀鸭、赤颈鸭、白眉鸭、琵嘴鸭、云石斑鸭、赤嘴潜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斑背潜鸭、棉凫、瘤鸭、小绒鸭、黑海番鸭、斑脸海番鸭、丑鸭、长尾鸭、鹊鸭、白头硬尾鸭、白秋沙鸭、红胸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鸡、雪鹑、石鸡、大石鸡中华鹧鸪、灰山鹑、斑翅山鹑、高原山鹑、鹌鹑、蓝胸鹑、环颈山鹧鸪、红胸山鹧鸪、绿脚山鹧鸪、红喉山鹧鸪、白颊山鹧鸪、褐胸山鹧鸪、白眉山鹧鸪、台湾山鹧鸪、棕胸竹鸡、灰胸竹鸡、藏马鸡、雉鸡、普通秧鸡、蓝胸秧鸡、红腿斑秧鸡、白喉斑秧鸡、小田鸡、斑胸田鸡、红胸田鸡、斑肋田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董鸡、黑水鸡、紫水鸡、骨顶鸡、水雉、彩鹬、蛎鹬、凤头麦鸡、灰头麦鸡、肉垂麦鸡、距翅麦鸡、灰斑鸻、金[斑]鸻、剑鸻、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

第五章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织结构及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 鸟害及野生动物危害防治的主要工作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鸟害及动物防治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鸟情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场周边地区环境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驱鸟设施设备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鸟击事件的调查与处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野生动物管理的应急响应............... 错误!未定义书签。 鸟击信息的通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场及其附近地区生态调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信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的风险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野生动物危害管理的安全监督与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安全教育与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 概述 范围 机场野生动物危害防治主要包括:机场鸟害及野生动物危害防治工作的日常管理、设备维护、鸟击防范、鸟情分析、鸟情评估、野生动物防范、生态调查及环境整治。 目标 本章的目的是明确机场防鸟击航空器和防范动物侵入飞行区事件的管理职责,建立防范制度、标准,通过上述标准、制度的落实, 最大限度地避免鸟类和其它动物撞击、干扰航空器,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使之符合《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始终处于适用状态。 从事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工作的人员除遵守本章的规定外,还需要遵守第十九章《机场(技术)资料》等相关规定。 安全目标 年度安全目标的确定 根据公司和部门下一年度安全目标,场务队队长组织相关人员对照内部历史和行业历史数据,按照逐年递减的原则并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制定下一年度《大同机场防治野生动物危害管理安全目标》,上报部门并经公司审批后组织实施。 制定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签署安全责任书

射频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报告(侧重于信号跟踪)

射频技术国内外研究 现状报告 学号:071230331 姓名:吕其祥

关键词:射频技术(RF)无线射频识别(RFID)信号跟踪 射频(RF)表示可以辐射到空间的电磁频率,频率范围从300KHz~300GHz之间;射频电流是一种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的简称。在电子学理论中,电流流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磁场;交变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周围会形成交变的电磁场,称为电磁波。电磁波频率高于100khz时,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并经大气层外缘的电离层反射,形成远距离传输能力,我们把具有远距离传输能力的高频电磁波称为射频;射频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有线电视系统就是采用射频传输方式。 一、技术概述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已经得到发展,并且开始了一些尝试性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进入商业应用阶段。经过多年的发展,13.56MHz 以下的RFID技术已相对成熟,目前业界最关注的是位于中高频段的RFID技术,特别是860MHz-960MHz(UHF超高频段)的远距离RFID技术发展最快。 表1 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 从分类上看,RFID技术根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的不同通常可分为低频系统(125kHz、134.2kHz),高频系统(13.56MHz),超高频(860MHz-960MHz)和微波系统(2.45GHz、5.8GHz)等。 低频和高频系统的特点是阅读距离短、阅读天线方向性不强等,其中,高频系统的通讯速度也较慢。两种不同频率的系统均采用电感耦合原理实现能量传递和数据交换,主要用于短距离、低成本的应用中。超高频、微波系统的标签采用电磁后向散射耦合原理进行数据交换,阅读距离较远(可达十几米),适应物体高速运动,性能好;阅读天线及电子标签天线均有较强的方向性,但该系统标签和读写器成本都比较高。

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川林保函(1997)250号1997年6月27日 各市州及有关县林业局: 现将林业部发布的《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林护通字〈1997〉56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我省是全国的黑熊养殖大省,搞好黑熊的养殖管理,对保护好我省的黑熊资源,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促进我省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认真贯彻执行林业部发布的《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促进我省黑熊驯养繁殖事业的发展,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补充规定: 一、从本通知生效之日起,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为黑熊施行有管引流手术,即采用常流式或异物引流导管的手术。 二、为黑熊实施开刀引流手术的外科兽医,必须经四川省林业厅统一考试,取得四川省林业厅颁发的《四川省黑熊开刀引流手术资格证书》,才能从事黑熊的开刀引流手术工作。 三、熊笼必须符合《暂行规定》的标准,严禁采用加压缩小熊笼体积或给黑熊穿铁背心等野蛮养殖方式,一经发现将坚决给予取缔。 以上规定,一并遵照执行。 附件:林业部关于发布《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业部关于发布《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林护通字[1997]56号 1997年5月8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业)厅局: 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黑熊资源,积极引导黑熊养殖利用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我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现予发布,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黑熊养殖利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黑熊资源,积极引导黑熊养殖利用产业的发展,推进科学养殖及利用,逐步实现本产业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适应国际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趋势,特制定本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一、建立黑熊养殖场 建立黑熊养殖场须首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黑熊养殖利用活动。 (一)养殖规模:建立黑熊养殖场,其场地设施须具备养殖50只黑熊的规模,并且应具有相应的资金和技术能力。 (二)熊室(舍):熊室(舍)是供繁殖熊配种、产仔及幼熊饲养的设施,其面积须按平均每只熊不小于2㎡标准设计,并且应座北朝南,通风干燥。 (三)熊笼:熊笼是对黑熊进行检疫、治疗及引流胆汁的设施,规格不小于150×80×170㎝/只,确保熊在笼中能够站立或完全俯卧。熊笼四角用16mm钢筋和4.5×4.5㎝角铁做成支脚,撑离地面70-80㎝,并且用水泥将其支角与地面灌成一体。 (四)黑熊饲养区:黑熊饲养区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地面应平坦并设置上下水道,北方地区

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附件1: 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为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稳定,根据我市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现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决定从7月20日至8月31日组织开展严厉打击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专项整治行动。为确保行动组织有序,打击有力,取得预期效果,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的 通过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有效遏制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野生动物管理,依法开展经营利用和狩猎活动,有效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安全。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决定成立领导小组,由市林业局吴善印局长任组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封宗祥、市林业局副局长严轶华、王智勇任副组长,市公安、林业的治安支队、法制处、资源林政处、森林公安处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森林公安处,具体指导和协调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工作。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有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三、整治重点 违法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和非法出售、收购、邮寄、运输、携带陆生野生动物;非法猎捕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清理整顿狩猎组织,规范狩猎活动。 四、行动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20日至7月31日)。各地要按通知要求,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组织人员,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摸清底数,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动方案。 (二)、整治打击阶段(8月1日至8月20日)。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查处一批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案件,打击一批违法犯罪人员;在清理整顿违法经营利用活动中,坚决取缔违法经营场所和窝点;清理整顿狩猎组织,加强队伍管理,规范狩猎活动。 1 (三)、总结巩固阶段(8月21日至8月31日)。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的成果和经验,加强和规范陆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和依法狩猎活动,加大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各县(市、区)领导小组要将专项整治行动总结材料于8月25日前以书面形式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分别抄报市林业局、公安局。 五、工作要求 (一)、明确摸排重点。在动员部署阶段要确定摸排重点:一是要摸清本地违法犯罪活动情况,深挖案源,确定打击对象;二是要清理已核准的经营利用场所,重新核定年度经营利用限额指标,审验核准证;三是商请工商等有关部门配合,全面开展饭店、酒家、宾馆、大排档、休闲山庄、农家乐和集贸市场等经营利用场所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申请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的经营户,要依法审核审批,规范经营利用管理;四是全面开展对违法生产、经营电捕等禁止使用猎捕工具的检查,一经发现严肃查处。 (二)、整顿狩猎队伍。我市的狩猎队伍和狩猎人员在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区分类别,适量捕杀,总量控制”的方针,经常性地开展成灾野猪的猎捕活

如何跟踪野生动物

如何跟踪野生动物 外面秋雨下个不停,地面泥泞不堪,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面对这样的狂风暴雨天气,待在家里应该是此时此刻最理智的做法。 但是,如果在这个时候出去,无论你往哪看,都能看到一个被隐藏起来的世界所留下的蛛丝马迹。 追踪野生动物是猎人能掌握的至高技巧——学习起来和掌握一门新语言差不多,简而言之就是熟悉不同图案的过程。一旦学会了这门技术,就永远不会忘记。 最近几天的雨水和泥泞的道路能够清楚留下野生动物走过的痕迹,要是起得早,没有遛狗人和狗的脚印破坏,那就更好了。你可以自己试试哪天早起,到市中心寻找一番,很容易就能找到动物们留下的痕迹。之前我(原文)曾经在汉普特斯西斯公园发现了狍子的足迹,还在摄政运河旁边泥泞的水坑边上发现了一个不太清晰的獾脚印。

威尔士发现的狐狸脚印 显然,郊外地区要比城里的动物脚印更多。不但动物脚印多,而且被人类破坏的可能性也小得多。你要做的就是前往田野到森林、森林到小溪、小溪到田野这些动物栖息地之间的交叉地带。 肥沃的土壤可以记录最清晰的脚印,要寻找脚印,你应该找找墙壁、栅栏和门柱的周围,也不要放过森林的边界。如果找到了动物经常路过的“路”,顺着这些路走就能发现动物们哺育后代和繁殖的地点。被压平的草、比其它地方更茂密的植被中的小洞、或者是围栏铁丝低矮处搅成团的毛发,这些都是再告诉你,动物们会从这里经过。

踩上不久的水獭脚印 最佳外出时间是日出时分和日落之前不久,这些时候的太阳高度能清楚显示这些痕迹。只要发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这样回家以后可以仔细对比,知道这些是什么动物留下的。要掌握好这门“语言”,熟能生巧是很重要的。拍照的时候要加入参照物,比如一枚硬币或者其它常见物品。 你可以试着在乡村地区找一找护理。首先是脚印,狐狸的脚印比够更加细长,一般为5厘米长,4厘米宽。两只前掌和两只后掌脚印之间有间隔,间隔会比一根火柴棒还长。随着冬天来临,在狐狸的脚印之间还能看到毛发,这是因为随着天气变得越来越寒冷,狐狸的毛也会渐渐加厚。 从左至右分别为狐狸、兔子、獾和水獭

野生动物资源学

我国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讲述我国具有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权威资料和观看一些新闻报道。(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各种问题。(结论)结果提示,我们应针对现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his article aims to talk about our country's has main wildlife resources and their management situation.(Method) T hrough online access authority material and watching some news reports. (Result)The results shows that our wild animal resources are abundant, but as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reduce artificial hunting,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exist in all kinds of problem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Key words:wildlife; natural resources; govern; protect; measures 我国南部为东洋界,北部为古北界,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狩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落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无序,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有待加强。 1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

野生动物园的饲养与管理

野生动物的饲养管理与安全生产 第一节动物饲养管理基础知识 一、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 安全生产就是为了饲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安全制度。安全操作是为了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使饲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而对饲养管理工作的程序做的一些具体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饲养工作必须遵守安全生产法、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是统一不可分的。只有作到安全生产,才能保证饲养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规程是几十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换来的,甚至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安全操作,在实际饲养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与安全操作规程,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它,更好地为饲养管理工作服务。 饲养的野生动物,由于产地、种类、凶猛程度、生活习性等的不同,所需要的设备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各种动物的安全生产规定和安全操作规定也不一样,现将总的要求归纳如下: 1.主管饲养员每天上班后,首先检查兽舍门锁、设备是否有损坏,兽舍及运动场内有无异物,室内温度是否合乎要求,动物的精神、大小便、饮食、睡眠等是否正常,同时清点动物的头数,确保动物、游客、饲养员的安全。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有关领导汇报,问题解决后再操作。 2.大型动物、凶猛动物以及一些不应接近的中小型动物,串笼后方可进行清扫冲刷。狮、虎、象、犀牛等大型凶猛动物串笼时要坚持二人操作。串笼后确定无误方可进入兽舍或运动场操作。有的动物平时可以接近,但在发情季节要特别注意。 3.在串动物前,首先要检查准备串往的兽舍或运动场,以及产箱是否有异物,是否有动物,确定无疑方可进行操作。对于小型鸟、兽可以直接进舍清扫,但要随手关门、上栓,以防逃笼、合笼事故的发生。 4.每操作完毕一间立即锁门,全部操作完毕做一次全面的检查。 5.进兽舍或运动场的操作过程中兽舍钥匙由主管饲养员随身携带,不准交给实习生或外地学习人员.操作完毕妥善保管。 6.徒工在主管饲养员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7.饲养员给动物喂食、饮水时精神集中,细心观察动物的表情和行为,以防抓伤咬伤。进入食草动物的兽舍或运动场时随时注意动物用角顶或用蹄踢等。 8.狮、虎、豹、熊的幼仔.在三月龄内,饲养员可接触饲喂,三月龄以上的幼兽按成年兽进行管理操作;大熊猫一岁以上不得直接接近,十岁以上的公象要串笼操作。动物的驯化必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接触动物。 9.各种动物的输出输入、调整兽舍、进行串笼或捕捉保定,有关人员应制定具体方案,经主管领导同意后方可进行。大中型动物的串笼、保定.事先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并有专人指挥,确保人、兽安全。 10.每天操作完毕后,各饲养点有人值班看守,劝阻游客投喂、投打、恫吓动物,禁止进入参观栏杆内,确保饲养员、游人和动物的安全。

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的研究应用

GIS技术在野生动物生境的研究应用 GIS的特性及对野生动物生境研究产生的影响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在多层次、多水平上展开,其中对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生境(habitat)一词首先由美国的Grinnel于1917年提出,指的是生物的居住场所,即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能在其中完成生命过程的空间.自然界的生物都有它特定的生活环境,都有各自要求的适宜的 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种类繁多,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因此,野生动物生境的保护涉及到许多与时间动态及空间格局相关的问题.传统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的研究手段常为如何利用空间属性和时间坐标来收集信息的问题所困扰,而且在收集具有时空属性特征的数据以及在分析、解释和表达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很难适应野生动物生境研究的新形势,而GIS技术恰好能满足这些研究的需要. 1 GIS的特性和应用功能 GIS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应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技术系统。GIS管理的数据可以分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是用模拟与数字化的形式体现的地图数据,主要是用来定义形状、位置和空间关系等地理特征。对这类数据的管理是GIS与其它数据系统的主要区别。属性数据主要用于定义空间数据所代表的内容,如植被类型、高度、所有权和单位面积产量等。GIS通过大量的专用函数综合分析这两组数据,以此来进行特定的操作,包括测量、坐标转换、对象生成和网络分析等等。另外GIS技术的一个基本要点在于它可以在二维或三维空间内将不同的地理对象相互之间进行拓扑连接。拓扑关系是精确定义空间关系的一个数学过程。建立拓扑关系的结果使得在GIS数据库中,可以分析的不仅仅是对象本身的地理位置和数据属性,而且是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连通性。因此,过去看上去不能经济有效地解决的问题变得可以解决,以前大多使用的是零或一维的一般模型,现在则可以使用带有特定数据的二维、三维模型来解决物种分布格局问题。总之,GIS技术的引入,使研究水平和规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为野生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简要介绍结合GIS技术研究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势,以及GIS在动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2 结合GIS技术研究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的优势 绘制动物空间分布图、确定物种丰富度以及预测动物分布区是研究动物空间分布格局最基本的内容。而GIS最突出的功能之一是综合分析空间和属性数据,包括分类、提取、测量、图形处理、分层、叠加、地形分析、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它将现实世界转化为信息世界,在计算机支持下,实现对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精确而快速的综合处理与分析。正是GIS的这些特性,使得GIS技术逐渐成为动物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中最有力的现代技术。 2.1 基于GIS进行种群动态的空间分析 GIS可以自动绘制动物的分布图和确定物种的丰富度。按采集记录动物的地理位置、生境、海拔高度、经纬度进行编码的GIS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对物种分布的数据随时进行提取和修改,能及时体现物种分布的动态变化,并能迅速、准确地自动绘制出物种分布图,还可以任意叠加处理,迅速得到物种丰富度信息。显示物种分布图是种群空间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直观、最方便的方法。不同地区的种群之所以出现数量上的差异,在宏观的角度看首先是由于空间异质性,或者说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这是因为位置不仅仅表示具体的经纬度值,它还代表着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植被类型、人为影响等综合的效果。而许多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制度 一、目的 1、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定义 本制度规定保护的野生动物,是指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水生(不含渔政主管部门管理范围)野生动物;所称的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制成品及其衍生物。 三、适用范围 凡在我项目管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制度。 四、责任 1、负责对所属人员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传达上级相关文件。 2、处理本项目部内发生违规事件,负责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并及时上报上级部门。 3、在班前会中作好每天的任务安排,明确责任和措施。 4、发生问题后立即补救,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 五、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1、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各种防护林区、经济林区等野生动物集中的栖息地、繁殖地为禁猎区,禁止猎捕野生动物。

2、禁止在禁猎区毁巢、取卵、射猎,排放污水、废气,制造噪音以及实施其他破坏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3、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下列情况,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及时报告当地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 (1)发现受伤、病残饥饿、受困、迷途的野生动物,误捕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2)未按规定收存、拣失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3)未按规定收存死亡的野生动物尸体、脱落或散落的角、骨、毛、皮等。 4、无批准证明禁止运输、携带、邮寄野生动物及产品的。 5、尽量减少人员活动、施工噪音、灯光等对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动物的生活环境有所影响。 6、在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或提示牌,警示或提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有野生动物出没要自觉加以保护,并严禁伤害与猎杀保护区内的任何野生动物。 7、临近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施工区段,应设置“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注意保护”等告示牌,提醒施工人员依法保护自然资源。 8、森林公园路段挖方边坡施工过程中,尽量采用小爆破或无爆破施工。 9、禁止追赶或惊吓野生动物,充分关心野生动物的自然习性;严格执行《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施工期间,严禁施工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