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杂交实验的原理

Yy(或YY、yy)×Yy(或YY、yy)→子代

2.模拟杂交实验操作(以“Yy×Yy→子代”为例)

(1)模拟实验操作: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②从标有雄1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从标有雌1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③将分别从“雄1”、“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卡片组合在一起;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⑤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雄1:黄Y、绿y雌1:黄Y、绿y

↓随机抽取(配子)↓

黄Y 或绿y黄Y 或绿y

组合结果YY(黄)Yy(黄)Yy(黄)yy(绿)

111 1

(2)模拟实验记录: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杂交实验的原理

YyRr(或Y_R_、Y_rr、yyR_、yyrr)×YyRr(或Y_R_、Y_rr、yyR_、yyrr)→子代

2.模拟杂交实验操作(以“YyRr×YyRr→子代”为例)

(1)模拟实验操作: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在标有“雄2”、“雌2”每个信封内装入“圆R”和“皱r”的卡片各10张;②从标有“雄1”、“雄2”、“雌1”、“雌2”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雄1和雄2中取出卡片组成雄配子,雌1和雌2中取出的卡片组成雌配子;③将这4张卡片组合在一起;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⑤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2)模拟实验记录:

三、实验的数据统计分析

1.减小实验数据统计误差的方法

(1)提倡2~3人的合作学习,1人取卡片,1人记录,1人监督。在数据统计时样本数量越大,数据所反应的规律性问题越准确,因此可鼓励每组实验次数比10次更多。当不同小组出现的比例有差别时,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2)各组分别统计各个实验的数据,由于实验次数相对较少,各个实验数据反应的关系(数据比例)差别比较大。应引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各组实验数据分别统计在同一组,增大统计样本数量,减小误差。

2.分析数据中体现的规律

分别统计各组实验数据,根据各组实验规定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各标号组成推测内在关系。将全班同学的各组实验数据分别统计在同一组。

(1)模拟两个杂合亲本的杂交(Yy×Yy),实验数据表明后代出现三种标记组成YY∶Yy∶yy,比例为1∶2∶1,后代出现分离,比例为3∶1。

(2)模拟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YyRr×YyRr),实验数据表明子代出现9种标记组合;后代出现分离,按照相关规定得出4种组合,计算其比例为9∶3∶3∶1。

(3)模拟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YyRr×yyrr),实验数据表明子代出现4种标记组合,比例为1∶1∶1∶1。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学生闭上眼睛从以下两个烧杯内各

取出一粒念珠,然后记下两粒念珠的不同颜色组

合的数量。每次操作完毕后将球放回各自烧杯内

混合,再重复上面操作。试回答:两个烧杯分别

模拟两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模拟,该实验模拟的是。

2、在甲桶内放两种(标有D、d)小球各20个,从中抓取1个小球,取出前,你估计抓d小球的几率是()

A.1/40 B.1/20 C.1/10 D.1/2

3、如果再从两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估算是DD组合的几率是()

A.0 B.1/4 C.1/2 D.1

4、若D代表高茎的基因,d代表矮茎的基因,那么从两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表示高茎的几率应是()

A.1/2 B.1/4 C.4/4 D.3/4

5、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A.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C.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动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D.在抓取10次后记录并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例

6、某同学在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时,在信封1中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信封2中装入“圆R”和“皱r”卡片各10张;在信封3中装入20张“皱r”卡片,信封4中装入20张“绿y”卡片。请回答:

(1)信封1和2组合的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信封3和4组合的个体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2)从信封1和2中取出的卡片组合的配子类型有;从信封3和4中取出的卡片组合的配子类型有。

(3)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有,它们的比例是。

(4)该同学总共进行了12次重复实验,其实验结果是否能够验证测交规律(理论上的比例1∶1∶1∶1)?分析说明原因。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亲本两种各含一个等位基因的雌(雄)配子分离定律

2、D

3、B

4、D

5、D

6、(1)YyRr,黄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2)YR、Yr、yR、yr yr(3)YyRr(黄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yyRr(绿色圆粒)、yyrr(绿色皱粒)1∶1∶1∶1(4)不一定。在数据统计时样本数量越大,数据所反应的规律性问题越准确,而该同学实验次数(12次)相对较少,实验数据反应的关系(数据比例)可能会同理论上的比例比较接近,也可能会同理论上的比例数差别较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节孟德尔地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并理解测交地概念; 2、理解分离定律地内容 3、应用分离定律解释遗传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分离定律地内容及应用 三、自主学习 1、对分离现象解释地验证------测交 1)测交地概念 2)侧交地过程 思考: 杂种子一代隐性纯合子 a、测交后代为什么会出 高茎矮茎现1:1地分离比? 测交X b、后代如果出现了1:1 地分离比,你能确定 亲本地遗传因子组合配子类型吗? 测交后代 ()() 测交比 2、分离定律地内容: 3、分离定律地应用及解题方法: 1)显隐性性状地判断方法(见第一课时) 2)如何确定遗传因子地组成 (1)性状为隐性性状,则为两个隐性遗传因子组成,即aa 型 性状为显性性状,则至少有一个显性遗传因子,即A Aa型 ,AA或Aa (2)测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杂合子,即 Aa型 测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被测者为纯合子,即 AA、aa型 (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亲本是纯合子,即 AA、aa型 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亲本都是杂合子即 Aa型 (4)双亲为显性,后代有隐性个体,双亲均为杂合子,即Aa XAa 后代均为显性,则亲本之一为AA,另一方为AA或Aa

3)怎样利用分离定律解遗传题 (1)分离定律习题类型 正推型:由亲本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子代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多指对五指为显性,两个杂合多指地双亲(Aa),其后代地 手指正常地概率为多少?其中纯合子及杂合子概率分别是多少? 逆推型:由子代地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推亲本性状或遗传因子组成例:人地卷舌对非卷舌是显性,一对能卷舌地夫妇生了一个不能卷舌地孩子,这对夫妇和孩子地基因型依次是?(用R、r表示) (2)解题思路与方法 1、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推断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Aa). 即Aa×Aa→3A__:1aa.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 Aa×aa→1Aa:1aa.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即AA×AA或AA×Aa或AA×aa. 11、隐性纯和突破法 ①根据题意列出遗传图式 ②从遗传图式中出现地隐性纯合体突破 例1: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地基因引起地遗传病,一对正常地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地女儿.判断一家三口地遗传因子组成?若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正常孩 子,让这个孩子与一患者婚配,后代正常孩子地概率及患病地概率个多少? (用B、b 表示) 例2:右图为一个白化病家族地遗传病系谱图(该病 受隐性遗体病,由a基因控制;1和2为双亲, 3和4为子女),据图回答如下问题: (1)理论上,白化病家族中患病个体比正常个体数 目____,其中男性患者数目与女性患者. (2)1号个体地基因型为,2号个体地 基因型为;3号个体地基因型为. 4号个体为杂合体地机率是 (3)若4号个体与一个携带此致病基因但表现正常地 女性结婚,生下一个表现型正常地孩子地机率是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分析 理解课文: 1 、你认识豌豆花的结构吗?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遗传因子不相融合也不消失。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3)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4)雌雄配子结合的几率是随机均等的。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______ 纯合子杂合子成对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______ 存在的纯种高茎豌有成对的高茎遗传因子(DD ), 纯种矮茎豌豆有成对的矮茎遗传因子(dd )。 F1自交的后代出现隐性性状,所以在F1细胞 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因子;而F1表现的显性 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遗传因子应该是Dd

6、基因分离定律的概念: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拓展视野、解题技巧: 一、基因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有性生殖生物的性状遗传。 有性生殖生物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特有的行为。 2.真核生物的性状遗传。 原核生物或非细胞结构生物不进行减数分裂,不进行有性生殖。 3.细胞核遗传。 物质数目不稳定,遵循细胞质母系遗传规律。 4.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围的局限性。

二、基因分离定律的解题点拨 掌握最基本的六种杂交组合: ②DD×dd→Dd(全为显性) ③DD×Dd→DD∶Dd=1∶1(全为显性) ④Dd×Dd→(1DD、2Dd)∶1dd=3∶1(显性:隐性=3:1) ⑤Dd×dd→Dd∶dd=1∶1(显性:隐性=1:1) ⑥dd×dd→dd(全为隐性) 分离定律的习题主要有两类:一是正推类型;二是逆推类型。常见解题方法有隐性纯合突破法、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1. 隐性纯合突破法: 即根据隐性性状个体的遗传因子型,比如白化病患者一定为aa,可推出他的双亲一定各含有一个a遗传因子,然后再根据其他条件推出双亲的完整遗传因子型。 2.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法: 根据后代的分离比直接推知亲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③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④若后代性状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都为隐性纯合子。 3.配子的确定 Aa形成两种配子A和a。 ②一对相同基因只形成一种配子。如AA形成配子A;aa形成配子a。 4.基因型的确定 aa。 表现型为显性,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另一个不能确定,Aa或AA。做题时用“A_”表示。 ②测交后代性状不分离,被测者为纯合体,测交后代性状分离,被测者为杂合体Aa。 ③自交后代性状不分离,亲本是纯合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亲本是杂合体:Aa×Aa。 ④双亲均为显性,杂交后代仍为显性,亲本之一是显性纯合体,另一方是AA或Aa。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体分离出来,双亲一定是Aa。 5.显隐性的确定 F1表现出的那个性状为显性。 ②杂种后代有性状分离,数量占3/4的性状为显性。 6.显性纯合体、杂合体的确定 适合于植物,不适合于动物,而且是最简便的方法。 ②测交:让待测个体与隐性类型测交,若后代出现隐性类型,则一定为杂合体,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个体,则可能为纯合体。 ③用花粉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并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植株为纯合体,根据植株性状进行确定。 ④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产生花粉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证明可检验亲本个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次模拟实验活动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通过信封抽取卡片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包括一对相对形状和两对相对形状的模拟实验。通过本实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为学习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活动的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抽象的孟德尔定律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基于孟德尔发现定律的历程不能由学生亲生体验,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不可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学生会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模拟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对实验模拟的原理会有较好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2、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2)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探究自由组合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2)提高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归纳分析能力。 (3)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遗传上的一些问题并体会该方法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材料用具 每个模拟实验小组的用具:信封4个,标有“黄Y”“绿y”“圆R”“皱r”的卡片各20张2、教学流程 (1)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学生回答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强调。 展示:教师展示本实验用具以及信封中装有的卡片并解释其代表意义 提问: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请各小组讨论实验的模拟方案 总结: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小组讨论出的模拟实验方案以及依据,教师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并评出最佳模拟方案,全班同学根据该方案进行模拟实验。 较好的模拟实验方案参考如下: ①准备一对相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1:在两个信封上分别写好“雄1”和“雌1”,没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表示F1雌雄个体决定子叶颜色的基因型都为Yy,表现型都为黄色。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高三生物复习——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高三生物复习——活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知识梳理 1.实验原理 (1)分离定律: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Yy(或YY、yy)×Yy(或YY、yy)→子代。 (2)自由组合定律 YyRr(或Y_R_、Y_rr、yyR_、yyrr)×YyRr(或Y_R_、Y_rr、yyR_、yyrr)→子代。 2.实验步骤 Ⅰ.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实验操作 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 ②从标有“雄1”的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同时从标有“雌1”的信封内随机取出1张卡片; ③将分别从“雄1”、“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卡片组合在一起; 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 ⑤重复步骤②~③10次以上。 (2)模拟实验记录 10 Ⅱ.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实验操作 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在标有“雄2”“雌2”的每个信封内装入“圆R”和“皱r”的卡片各10张; ②从标有“雄1”“雄2”“雌1”“雌2”的四个信封中各随机取出一张卡片,“雄1”和“雄2”中取出的卡片组成雄配子,“雌1”和“雌2”中取出的卡片组成雌配子;

③将这4张卡片组合在一起; 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 ⑤重复步骤②~③10次以上。 (2)模拟实验记录 10 提醒(1)从“雄1”和“雌1”信封内各取出一张卡片可表示F1雌、雄个体产生的配子。 (2)将分别从“雄1”和“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卡片组合在一起可模拟F1雌、雄个体产生配子的受精作用。 (3)两种模拟实验均有必要重复10次以上,方可增强说服力。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

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文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一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四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离定律。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⑶能力方面: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阐明分离定律。 (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 (3)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2、教学难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对分离定律的理解。(3)假说—演绎法。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①介绍遗传规律的例子 ②介绍遗传现象与孟德尔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思考]: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花的结构 (2)名词: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父本母本去雄 1、性状与相对性状

孟德尔杂交试验一

【基础知识网络总结与巩固】【知识导学】 1.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 (1)分析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传粉: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为纯种。 ②性状: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人工杂交实验操作 去雄→套袋→人工传粉→再套袋。 (3)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①发现问题——实验过程 ②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a.图解假说:

b.结果:F2性状表现及比例为3高∶1矮,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 ③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a.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b.目的: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正确性,即验证F1的基因型。 c.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不会掩盖F1配子中基因的表达。d.测交遗传图解: e.结论: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④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a.研究对象: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b.发生时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形成比例相等的两种配子。

d .适用范围???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实验注意问题 ①要随机抓取,且抓完一次将小球放回原小桶并搅匀。 ②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3)结果与结论 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 ≈1∶2∶1,彩球代表的显隐性状的数值比接近3∶1。 1.核心概念间的联系 2.“假说—演绎法”中“假说”与“演绎”的内容 (1)“假说”内容: ①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P13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一、学习任务分析 本次模拟实验活动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通过信封抽取 卡片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包括一对相对形状和两对相对形状的模拟实验。通过本实验,有 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为学习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打下基础。 二、学习者分析 本次活动的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抽象的孟德尔定律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基于孟德尔发现定律的历程不能由学生亲生体验,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不可行,采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学生会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模拟实验之前,学 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分离定律,对实验模拟的原理会有较好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2、教学难点:模拟实验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是随机结合的。 (2)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探究自由组合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会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解决一些科学问题。 (2)提高实验的操作技能和归纳分析能力。 (3)学会运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遗传上的一些问题并体会该方法的优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讲究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五、教学过程 1教学材料用具 每个模拟实验小组的用具:信封4个,标有“黄Y ”“绿y” “圆R”“皱r”的卡片各20张 2、教学流程 (1) 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讲述: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学生回答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要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和强调。 展示:教师展示本实验用具以及信封中装有的卡片并解释其代表意义 提问:根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请各小组讨论实验的模拟方案 总结:各小组派代表讲述本小组讨论出的模拟实验方案以及依据,教师针对性的进行点评并 评出最佳模拟方案,全班同学根据该方案进行模拟实验。 较好的模拟实验方案参考如下: ①准备一对相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1:在两个信封上分别写好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 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一一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 ?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老师】:“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下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是遗传 【老师】:那到底什么是遗传?生物的性状遗传有什么规律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新的一节课——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一)。

(完整版)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问题探讨 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 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 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做融 合遗传。 讨论: 1. 按照上述观点,当红牡丹与白牡丹杂交后,子代 的牡丹花会是什么颜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本节聚焦: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孟德尔为解释实验结果作了哪些假设?他又设计了什么实验来验证假设? ·分离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9世纪中期,在奥地利的一所修道院里(现捷克境内),来了一位叫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的年轻人。当时谁都不会想到,半个多世纪以后,他会因为在遗传学上的重大发现而名垂青史。 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种植了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潜心研究了8年。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图1-1),而且是闭花受粉,也就是豌豆花在未开放时,就已经完成了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图1-2),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 做自花传粉,也叫自交。豌豆 花的结构很适合自花传粉,这 是因为呈蝶形的花冠中,有一 对花瓣始终紧紧地包裹着雄 蕊和雌蕊。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测交实验”导学导练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杂交实验的原理 Yy(或YY、yy)×Yy(或YY、yy)→子代 2.模拟杂交实验操作(以“Yy×Yy→子代”为例) (1)模拟实验操作: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②从标有雄1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从标有雌1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③将分别从“雄1”、“雌1”信封内随机取出的2张卡片组合在一起;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⑤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雄1:黄Y、绿y雌1:黄Y、绿y ↓随机抽取(配子)↓ 黄Y 或绿y黄Y 或绿y 组合结果YY(黄)Yy(黄)Yy(黄)yy(绿) 111 1 (2)模拟实验记录: 二、两对相对性状的模拟杂交实验 1.模拟杂交实验的原理 YyRr(或Y_R_、Y_rr、yyR_、yyrr)×YyRr(或Y_R_、Y_rr、yyR_、yyrr)→子代 2.模拟杂交实验操作(以“YyRr×YyRr→子代”为例) (1)模拟实验操作:①在标有“雄1”、“雌1”的每个信封内装入“黄Y”和“绿y”的卡片各10张,在标有“雄2”、“雌2”每个信封内装入“圆R”和“皱r”的卡片各10张;②从标有“雄1”、“雄2”、“雌1”、“雌2”的袋中随机取出一张卡片,雄1和雄2中取出卡片组成雄配子,雌1和雌2中取出的卡片组成雌配子;③将这4张卡片组合在一起;④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⑤重复上述过程10次以上。 (2)模拟实验记录:

三、实验的数据统计分析 1.减小实验数据统计误差的方法 (1)提倡2~3人的合作学习,1人取卡片,1人记录,1人监督。在数据统计时样本数量越大,数据所反应的规律性问题越准确,因此可鼓励每组实验次数比10次更多。当不同小组出现的比例有差别时,应该多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原因。 (2)各组分别统计各个实验的数据,由于实验次数相对较少,各个实验数据反应的关系(数据比例)差别比较大。应引导学生将全班同学的各组实验数据分别统计在同一组,增大统计样本数量,减小误差。 2.分析数据中体现的规律 分别统计各组实验数据,根据各组实验规定的显、隐性关系以及各标号组成推测内在关系。将全班同学的各组实验数据分别统计在同一组。 (1)模拟两个杂合亲本的杂交(Yy×Yy),实验数据表明后代出现三种标记组成YY∶Yy∶yy,比例为1∶2∶1,后代出现分离,比例为3∶1。 (2)模拟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YyRr×YyRr),实验数据表明子代出现9种标记组合;后代出现分离,按照相关规定得出4种组合,计算其比例为9∶3∶3∶1。 (3)模拟孟德尔研究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YyRr×yyrr),实验数据表明子代出现4种标记组合,比例为1∶1∶1∶1。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学生闭上眼睛从以下两个烧杯内各 取出一粒念珠,然后记下两粒念珠的不同颜色组 合的数量。每次操作完毕后将球放回各自烧杯内 混合,再重复上面操作。试回答:两个烧杯分别 模拟两个,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分别模拟,该实验模拟的是。 2、在甲桶内放两种(标有D、d)小球各20个,从中抓取1个小球,取出前,你估计抓d小球的几率是() A.1/40 B.1/20 C.1/10 D.1/2 3、如果再从两小桶内重复抓取一次小球,在取出小球前,你估算是DD组合的几率是() A.0 B.1/4 C.1/2 D.1 4、若D代表高茎的基因,d代表矮茎的基因,那么从两小桶内各取出一个小球,组合后表示高茎的几率应是() A.1/2 B.1/4 C.4/4 D.3/4 5、某同学在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A.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孟德尔杂交实验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知识点一 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杂交方法 知识点三 基因的分离定律

考点一基因分离定律及其验证 1.理清遗传规律相关概念的联系 2.正确区分相同基因、等位基因与非等位基因 (1)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表现型的基因。如图中A和A。 (2)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图中B和b、C和c、D和d 都是等位基因。 (3)非等位基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图中A和b。 3.澄清对分离定律理解及应用的两个易误点 (1)杂合子(Aa)产生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 一般来说,生物产生的雄配子数远远多于雌配子数。 (2)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并不一定就会出现特定性状分离比(针对完全显性)。原因如下: ①F2中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子代后才能得到;子代数目较少,不一定符合该比例。 ②某些致死基因可能导致遗传分离比变化,如隐性致死、纯合致死、显性致死等。 【典型例题】 1-1.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②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X A Y、X a Y属于纯合子 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④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 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 A.2项B.3项 C.4项 D.5项 1-2.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是自花受粉植物,实验过程中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B.在实验过程中,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数量比接近1∶1 D.验证假说阶段完成的实验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归纳总结】“四步”法理顺“假说—演绎”推理过程 [类题通法]“三法”验证分离定律 【变式训练】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 “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2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2019年3月20日 (考试总分:12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5 小题,共计 20 分) 1、(4分)鸡的羽毛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有显性基因存在时能合成色素,让雌雄蓝羽鸡交配,后代蓝羽、黑羽和白羽的比例为2:1:1;鸡的小腿长度是受另一对等位基因D和d控制,多次让雌雄短腿鸡交配,后代中总是出现1/3的正常腿。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羽毛颜色来看,该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从小腿长度的遗传来看,基因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最有可能在胚胎时期死亡。 (2)现选择一只黑羽短腿雄鸡与多只蓝羽短腿雌鸡杂交,F1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__种,其中表现为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若让F1的所有鸡随机交配,则产生的F2中黑羽短腿鸡的比例是____ _____。 (3)用遗传图解表示黑羽短腿鸡与白羽短腿鸡杂交产生后代的过程。 __________ 2、(4分)椎实螺是雌雄同体的生物,单个伺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群体饲养时,若只考虑异体受精,两个个体相互交换精子,同时又各自产生卵子。椎实螺的外壳的旋转方向可以是右旋(D基因控制),也可以是左旋(d基因控制)。研究表明,子一代外壳的旋转方向受母体细胞核基因控制,而不由它自身的基因型决定。现有多个右旋(DD)雌体和左旋(dd)雄性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右旋(DD)雌性个体的母本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多对右旋(DD)雌性个体和左旋(dd)雄性个体杂交,则理论上,子二代个体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第(1)中杂交实验所得子二代,单个饲养,子代个体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_;群体饲养时,子代个体D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 (3)科学家提取右螺旋壳椎实一细胞质中的RNA,将它注射到左螺旋壳椎实螺的受精卵中,此后受精卵发育成右螺旋壳的椎实螺。该方法获得的右螺旋壳__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分)玉米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紫株A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株732株、绿株2株(绿株B)。为研究绿株B出现的原因,让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得到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分析。 (1)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如果此假设正确,则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2)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H的片段缺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 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如果此假设正确,则绿株B能产生_ ____种配子,F1的表现型为_________;F1自交得到的F2中,紫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 (3)上述杂交实验中玉米植株颜色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规律。 (4)利用细胞学方法可以验证假设二是否正确。操作是最好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_植株,在显微镜下对其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已知马有栗色马和白色马,栗色基因(G)对白色基因(g)呈完全显性。请分析回答问题。(1)一匹栗色母马生了一匹白色小马,该母马的基因型是_______。 (2)与此母马交配的公马基因型为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_。 (3)如果用此母马进行测交,其后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4)一对栗色马生了一白、一栗两匹小马,若这对马再生两匹小马,一白、一栗的概率_______。(5)某农场养了一群马,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并根据毛色这一性状鉴定这是杂种还是纯种。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一鉴定所需的杂交工作,所采取的配种方案是_________。现对其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的结果,作出相应的鉴定: 第一种:若交配后代________________,该栗色公马是杂种。 第二种:若交配后代________________,该栗色公马是纯种。 5、(4分)某农场饲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比例接近1:3.已知毛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一只黑色小羊。请回答: 若判断—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方法可有以上两种,请完成鉴定方案(按要求填写:①④填基因型,②③⑤⑥填表现型及比例)。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6、(5分)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7、(5分)大豆的白花和紫花为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实验中,能判定性状显隐性关系的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l紫花+110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1白花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观察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印制学案,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老师】:“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话流传下来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学生】:是遗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练习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2.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正确地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 B.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设”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C.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 D.假设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设成立 3.(2010·温州模拟)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4.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 ( ) 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 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 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 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 5. (2010·威海模拟)基因型为MM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Mm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一只有角母羊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这只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是 ( ) A.雄性、mm B.雌性、Mm C.雄性、Mm D.雌性、mm 6.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试讲课程:孟德尔的豌豆早教实验(一)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基因控制生物性状”和“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等知识,初步了解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控制相对性状的成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以及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等问题,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高中这部分的教学对学生的生物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中对于孟德尔提出的四点假说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分析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尝试自己提出几点假说,并通过亲自动手做“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来体验孟德尔假说。在演绎推理假说的正确性过程中,教师也不能主观臆断的直接告诉学生孟德尔的测交实验,而没有进行必要的分析为什么要这样做。课堂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验的方案,让学生分析讨论确定检验假说的合适的实验方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测交的目的,最终能够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其解释和验证。 (2)区别性状分离、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杂合子和纯合子等基本概念。 (3)阐明分离定律并能运用分离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并尝试杂交实验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课前的调查实验和课堂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整理归纳能力,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孟德尔八年研究事迹,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 三、教育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假说——演绎法 四、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教学法、讲述法等,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能力,发挥学生主动性,保证学生高效学习。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参考教学设计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设计理念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中的经典实验及验证过程无法在课堂上重现,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线进行的教学活动,很少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互脱节。而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所以我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在教学中采用“假说—演绎法”开展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教学,在对生物性状遗传的探索过程中设置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验了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研究者、探索者,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并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的验证”和总结“分离定律”五部分内容构成。本节的教学内容是以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突出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教材中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达到阐明分离定律,最终能够运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的教学目标。教材用科学方法教育统领了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分析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孟德尔敢于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本节可分为2课时进行教学。 必修2这一模块是以人类对基因的本质、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为主线展开的,而本节课是拉开这一历程的序幕,认识到基因(遗传因子)的存在,才能使人类进一步去探究基因的位置、实质和功能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编排向学生真实展现了科学发现史的历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很好的体现了“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研究方法的过程,而这一科学方法正是模块2科学方法教育的侧重点。所以这节课在模块2的作用和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考虑到让学生更好理解、接受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及“分离定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