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维对抗及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思维对抗及对地缘政治的影响

思维对抗及对地缘政治的影响封建中国强盛的时代,是处于被周边国家奉为宗主国地位的时候。历史上中国的统治者们追求的是政治上的地位,对周边国家征收贡品以维持这种政治上的从属关系。可能是小农经济对资源的需求较少,中国视这种政治上可能带来的经济优势而不见。那时的中国政府将这种从属关系当作义务,把维护宗主国地位当作责任。典型的事件如,甲午战争前中国即使遭受侵略,仍出兵朝鲜半岛镇压农民起义,拱卫属国政府。在旧时代,中国的目的是政治地位。而西方势力就直白多了,通过一系列黑暗的殖民活动,他们的目的都是追寻金子。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中华文明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出一个人多,地广,历史悠久,民族多样,语言独特,经济繁荣,政治独立的“文明型国家”。儒家思想中的“谦谦君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谦逊、友善、自强、尚德的品质成为这个国家人民的普世价值观。进入新时代,共和国急于摆脱百年屈辱史的心里阴影,追求民族的复兴。但中国发展模式走的是和平崛起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所有国家的发展报包容支持态度。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在会见印度领导人时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求同存异的方针。针对中美关系,习总又说,太平洋这么大,当然可以容得下一个中国,一个美国。这便是中国人民的会计包容性思维。但是,某些西方国家的“领导全球”思想

根深蒂固,带着恶意的心态去妄意揣测,视中国崛起为挑战国际秩序和自身地位。四处散播“中国威胁论”,抹黑攻击中国。中国发展,西方防备,一来一去间便产生了矛盾。

简要分析中国目前的地缘政治局势,我们可以发现。虽然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但是漫长的国境线同时也导致了纷繁复杂的局势。我国北接蒙古和俄罗斯,北方地形平坦,没有高山阻隔,可谓一马平川,从战略角度来看,我国北方基本没有战略缓冲,极端情况下只能退居第二阶梯防守。但是,蒙古长期奉行中间战略,俄罗斯又作为我国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一定时期内北方不会有重大变故。

我国东北接壤朝鲜半岛——热点地区之一。朝鲜作为一个准核国家,与南韩的矛盾积压已久,冲突不断。这个地区充满了太多的不稳定因素,被评为世界上最有可能爆发热战的地区之一。中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重启六方会谈,并期望就朝鲜问题达成共识。

中国的东面是太平洋,与美国隔海相望。但是,中间还横亘一个日本。对于这个国家,中国人民情绪未明,在此不做赘述。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其武装力量本无权发动战争。但今年,安倍内阁强行通过新安保法,使其武装部队能够在海外发动武装进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给中国又一不可小觑的麻烦。此外,台海问题作为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尚待解决,如何处理既能维护国家统一,又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东南边是南海及部分南海国家,最近,由于南海问题导致的摩擦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冒头最多的是菲律宾,在若干势力的支持下,菲律宾甘做代言人,借南海问题生事,扮演一个受欺负者的角色,积极联合周边声索国,妄图在舆论上拖住中国。

中国南方是东南亚国家,其前身都是古中国的附庸国,因此,对中国的态度多少有些暧昧,某些国家因为利益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有所冲突。缅甸于上世纪被西方国家封锁,中国对其提供积极帮助,两国建立了深厚友谊。放眼东方,或许只有印度还能当大国一说,印度将中国视作对手加伙伴,其辽阔的国土、众多的人口和独特的地理位臵注定其战略意义重大。

在此,我们仅以俄罗斯,日本,美国为例考量思维对抗下决定的地缘政治问题。对于世界第二经济体,核俱乐部成员,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西方总爱用有色眼镜观察中国。我相信,如果不是美国巨大的战略压迫,俄罗斯决不会眼睁睁放任如此强大的近邻发展。以中国军购为例,中国前几年提出对购买一批俄制尖端武器的愿望。时至今日,S-400放空导弹才对中国买家开放,但交付时间至少推后至2017年。结合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局势,我们可以推测普京为缓解封锁不得不进行战略退缩,与中国结好。联想到谈了十几年的石油问题,不得不感慨: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长远的未来,中俄之间还会保持这种看似亲密的态度,但其中内里,只有当事者清除。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中国人民的感情可谓五味杂陈。八年抗

战的历史让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战争仇恨,对日本解禁武力的话题很敏感。日本政府不顾历史教训,悍然解禁武力,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惹人考量。二战战场上,美国人与日本直接对抗,惨烈的太平洋战争让美国人也饱受伤痛。对这次日本松绑时间,美国的态度却出奇的暧昧。基于美国思维立场,为了遏制中国崛起的速度,他需要在亚太地区培养一个平衡性力量。而日本松绑,适当的转移中国注意力,让中国分心,可以说是兵行险招。毕竟,谁都不知道日本这个民族的疯狂。为了应对日本的挑衅行为,中国在东海地区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加强在钓鱼岛海域巡航执法力度。中日间的摩擦性行为,是思维对抗的结果。

中美这两个大国,已经携手步入G2时代。从经济总量来看,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中国位列第二。从政治地位来看,两者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但中国有句俗话: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大国之间必然充满竞争。2012年,美国宣布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计划将美国海军60%的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并将战略中心倾向亚太。我们可以将这视作美国越来越重视崛起中中国的力量,并将这种重视付诸实际。美国寄希望用军事压力遏制中国发展势头,通过搅局南海问题,插手台湾问题等手段胁迫中国入局,如给菲律宾送钱送船,宣布对台湾大规模军事援助等手段。中国也努力破局,习总上台后,力推“一带一路”建设,通过向西的经济路线走出老牌的“岛链”封锁。

美国展现肌肉,中国巧实力破局。这强硬对比反映思维不同

的结果,并深刻影响中国乃至亚太地区地缘政治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