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利制度对于创新作用的研究综述

专利制度对于创新作用的研究综述

专利制度对于创新作用的研究综述
专利制度对于创新作用的研究综述

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_毛克盾

西方专利制度发展历程简论 毛克盾 (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湖北民族学院法学院,湖北恩施 445000)  摘 要:通过对三次工业革命发展历程的论述发现,对于专利制度而言,技术与市场的推动作用甚为重要。从这个角度讲,专利制度必须出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中,而技术的飞速发展才能带来其制度上的进一步革新。技术与市场,就如同飞机的两翼一样,推动着整个专利制度的进步。  关键词:工业革命;专利制度;技术;市场;激励创新  中图分类号:D9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5)06-0069-05 DOI:10.13743/https://www.doczj.com/doc/8510575790.html,ki.issn.1009-8135.2015.06.017 中国古代即有“专利”一词,但其内涵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对利益的垄断独享,这与现代意义上的专利的含义完全不同,依据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对专利的限定,国家将保障著作人及发明人就其著作及发明于特定期限内享有排他权用以促进科学与实用技艺的发展[1]。专利制度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保护的手段促进科技的发展,因此,讨论专利制度的发展,当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状况下的专利制度变革史为研究对象。 一、专利法的萌芽与确立 事实上,专利最早源于欧洲各国实行的对相关新技术产品所赋予的特许生产令状。早在公元前500年,古希腊国于意大利的城市锡巴里斯就对技术改进和提高授予专有权[2]16——对一种特殊烹调方式授予了有效期达一年的独占权[3]835。中世纪时期,欧洲主要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乃至瑞士都普遍存在着颁布类似的封建特许特权令状的记录[4]177-245,而最典型的莫过于英国。英国早期国内存在大量垄断性的行业工会,其通过行业内部的联合,不允许外国手工业者在其国内经营,这也导致英国的科技水平长期以来都落后于欧洲大陆国家。因此到了公元十三、四世纪,英国皇室为了提升本国的科技实力,就开始以用公示令状的形式来表彰给英国带来新技术的欧洲大陆技师,赋予他们在英国利用该新技术生产的独占经营权①,比如“英王亨利三世于1236年曾授予波尔多市一个市民制作色布15年的垄断权”;[5]1273而英国历史被确认最早的公示令状是公元1331年,英王爱德华三世授予弗兰德斯(Flanders)纺织工人约翰?坎普(John Kempe)在英国拥有纺织、漂洗、染色等相关业务的独占权利[6]141-154。这种由国王颁发的赐予相关工匠在市场中享有特权的“公示令状”(Letters Patent)便是英文中“专利”(Patent)的语词来源。而这也被看做是最早专利制度的源头[7]92-93。在当时,通过这样的方式,英国吸引了大量的拥有新技术的外国商人、织布工人及矿工的到来,加上英国本身在宗教和政治上都要比欧洲大陆国家自由,因此,这些新技术员工很多都留在英国安居创业,最终促使英国从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迅速转化[8]。 ①事实上早期的特许令状主要是以招商引资的形式,表现为开放国内市场给予特定的外国工商业主,但是到了15世纪左右,市场已经不再是吸引新型工商业的灵丹妙药了,因此各国开始普遍采取授予独占经营权这样的方式来吸引外国新型工商业的加入。本文不严格区分二者。  收稿日期:2015-09-06  作者简介:毛克盾(1983-),湖北利川人,土家族,法学博士,讲师,主要研究知识产权。  基金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专利制度与新技术发展的适应性研究”(SS14-B-14)阶段性成果

关于印发《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

附件: 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科技创新、保护发明创造、促进科技成果扩散的一项重要制度。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制度逐步成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焦点。科技创新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在科技创新中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大幅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是科技创新和科技管理的重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工作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对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知识产权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快速增长,在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了一批重要的知识产权。2006-2010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4.4%,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

33.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大幅提升。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在全国技术市场登记的技术合同交易额连年增长,2010年达到3906亿元。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措施尚不完善,科技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的结合不够紧密,创新主体在科技创新中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知识产权机制不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缺乏,支撑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引领作用,迫切要求在科技工作中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在若干关键技术领域获得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扩散和运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权利保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科技规划纲要》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围绕“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按照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为目标,以提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制定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欧盟方法》

制定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欧盟方法 前言 专利和标准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标准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广泛传播,确保了技术之间的互通性和安全。专利为研发提供激励,使得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对其投资能够获得适当的回报。标准[1]通常会涉及到被专利权保护的技术。保护一项标准中必要技术的专利被称为标准必要专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 SEP)。因此SEPs保护那些对于符合技术标准以及基于该标准而市场化的商品来说必不可少的技术。 标准支撑了欧洲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互通性,这是数字统一市场(Digital Single Market, DSM)的基础。例如,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或者通过诸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 LTE)、WiFi或者蓝牙这样的标准化技术与互联网相连的其他设备,所有的这些都被SEPs所保护。没有这些标准技术的广泛使用,也就没有这样的互联互通性[2]。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互联互通性变得尤其重要。为了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例如,智能住宅设备),也为了能为欧洲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机会,一系列广泛的新产品需要互联互通。 经济的数字化为欧洲产业创造了大量的机会。据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应用设备的经济潜力在发达国家将会达到9万亿欧元每年[3],这些物联网应用设备将会连接人、家、办公室、工厂、工地、零售场景、城市、交通工具、户外。在接下来的5年,数字化的产品和服务每年能够为欧洲经济增加超过1100亿欧元的收入[4]。互联的设备和系统一起发挥作用的能力对于经济潜力最大化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标准带来的互联互通性,由物联网带来的潜在收益的40%都会损失掉[5]。没有正式的标准和标准必要专利,就不会有像联网交通工具这样的事物,也不可能有远程诊断、远程手术以及信息交换。 标准发展组织(standard developing organizations, SDOs)中的专利权人为标准的开发提供技术。标准建立之后,SEPs持有人做出(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FRAND)许可承诺,任何潜在的标准使用者都可以获得该标准技术。保障标准技术能够以FRAND的方式获得,对许可实践和奖励专利权人来说至关重要,只有如此,其才会持续地进行技术创新以及参与标准化活动。这反过来对构建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传统信息通信技术之外的新市场主体(家用设备、车联网等的生产者)也需要获得这些标准技术。 然而,有证据表明SEPs的许可和获得并非天衣无缝,也可能导致冲突。技术使用者起诉SEPs持有人对低端专利包收取过高的费用以及使用诉讼威胁。SEPs持有人认为技术使用者对其发明创造"搭顺风车",没有善意地进行许可谈判[6],故意侵犯其知识产权。在市场主体来自新兴产业领域,其对传统信息通信

试论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2021)

The contract has th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social stability and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If one party violates the contract, he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y. (合同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试论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发展的 作用(2021)

试论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2021)说明:本合同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所以是否履行合同就不仅是当事人之间的事情,如果一方违反合同,或者其他人非法干预合同的履行,则要承担法律责任。文档可收藏、阅读、改编、打印(使用时请先阅读条款)。 随着世界范围内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影响当代人类生活和未来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已成为影响各个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实力的重要因素。作为技术、法律、经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制度一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发展的作用,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就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的创新机制,对高新技术的开发、保护及产业化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专利制度对高新技术研发的推动作用 高新技术的研发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发动机,没有研发,就没有高新技术。专利制度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1、专利制度为高新技术的研发捉供了与计划机制全然不同的激励机制.正如一位美国总统所说的,专利为天才之火浇上利益之油,它以利益为杠杆,作为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鼓励发明人的创新活动。 2、专利信息可加快高新技术的技术创新,这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利用专利信息可在国家级决策、行业发展决策、企业或课题研

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继续教育答案

一.单选题
1.( ),是指专利权人制造其专利产品或依照其专利方法制造产品的权利。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B A.专利 B.专利制造权
2.不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有(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B A.国内保护 B.涉外保护 C.国际保护 D.地区保护
3.不属于专利权人的义务包的选项是(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D A.按规定缴纳专利年费 B.不得滥用专利 C.对职务发明创造的发明人给与奖励 D.做好专利的工业化
4.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即国家依法在一定时期内授予发明创造者或者其权利继受者( )使用其发 明创造的权利。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独占 B.共享
5.哪一年我国加入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0 B.1981 C.1982 D.1983

6.哪一年颁布的《专利法》?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1984 B.1981 C.1982 D.1983
7.专利权的地域性是指在( )拥有法律保护。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D 学员答案:B A.权利人所在的民族区域 B.申请地所在的国家或者地区 C.权利人所在国家的建交国家或地区 D.权利人的国籍国或地区
8.商标按使用目的不同分为(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A A.集体商标、证明商标 B.制造商标、服务商标
9.创新性国家要有一些条件,科技贡献率是一项,一般达到( )% 以上。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B 学员答案:A A.60 B.70 C.80 D.90
10.知识产权主要是( )。 (分数:10 分) 标准答案:A 学员答案:C A.财产权 B.著作权和商标权 C.专利权和著作权 D.邻接权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知识产权论文(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论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摘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进行创新的内在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的全过程。【关键词】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纵观我国近30年的技术发展,有这样一个显著的特征:我国主要产业部门使用的主导技术基本上是把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行非关键性创新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在对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进行二次创新严重不足,许多情况下采用了对引进技术与产品的仿制,如西药、精细化工产品95%以上依靠仿制,这种仿制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未能较快的提高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导致我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很弱。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资料显示:我国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因此,研究自主创新及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对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动力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自主创新的动力分析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

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2006年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进一步绘制了未来的蓝图:要用15年的时间,即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由此可见,自主创新被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自主创新的对立面不是“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式的创新,它不排斥开放与集成,集成技术也可有自主创新,自主创新业不是鼓励从头做起,将引进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业是自主创新的组成部分。所谓自主创新是指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了创新主体自身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活动。自主创新中“自主”应该是宏观意义上的自主——国家层面上,只要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进行的创新活动,不论这种创新活动是原始性创新,还是合作性创新,还是引进消化吸收的二次创新,只要创新主体在一个国家范围内,知识产权归我们所有,都应属于自主创新的范畴。对此,要使各项制度、机制和资源配置更有利于原始创新,使之涌现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要加强集成创新,使相关科技成果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与产业;在引进国外先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 文) 题目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设计(论文) 类型(划“√”) 工 程设计 应 用研究 开 发研究 基 础研究 其 它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形成一批核心能力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对每一个企业来说,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出比竞争对手更强大的能力即核心竞争能力。在现阶段,这已经成为企业的生存之本。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地位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未来时代是属于中小企业的时代,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必将继续发挥其经营灵活自如、销售快捷方便、资金周转灵活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并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乏竞争力,特别是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战略意识淡薄,战略意图不明确

持续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与发展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意图表明了企业未来的前进方向、自己的业务定位、计划发展的能力。从目前来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战术、轻战略,依赖经验决策的思维定式。由于没有明确的战略意图,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经营方向迷失,经营领域模糊,经营的盲目性、投机性、随意性特点突出。 2.有限的资源分散,跌入多元化陷阱 多元化经营被很多中小企业认为是企业寻求规模扩张、利润增长、分散风险的策略。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在主营业务尚不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的状况下,盲目实施多元化经营,由于资源分散在多个业务领域,分散了企业在具体业务领域的资源实力,尤其是影响了需要资源保证的核心领域或主营业务领域的竞争力,损害了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一些企业甚至丧失了原有的优势。 3.研究发展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差 椐调查,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占2%仅够维持;不足1%的企业则难以生存。技术创新的动力在于企业的研发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研发投入的严重不足阻碍了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严重削弱了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4.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影响了其创新和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由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构成的核心技术能力,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以免被其他企业剽窃和模仿。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在此问题上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对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也缺乏应有的力度,专利被剽窃、商标被冒仿等现象仍较为普遍,从而削弱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抑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培育核心竞争力以获得长久性竞争优势的主动性。 中小企业无论在资金、规模、人力上都不具有优势,因此,要想在诸多大中型企业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话,中小企业只有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创新经营,不断进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趁势而上。 研究意义:

我国应建立处理标准必要专利争议的禁诉令制度

内容提要:无线通信企业之间的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经常以国际平行诉讼的方式展现。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有些民事诉讼当事人寻求向外国法院申请禁诉令,要求命令对方当事人撤回在我国法院提起的诉讼或者不得执行我国法院的判决,以阻止案件在我国法院进行审理或执行。外国法院的禁诉令已给我国民事诉讼的当事人依法正常行使权利造成很大妨碍,同时亦对我国法院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造成较大冲击,我国应积极予以应对。文章通过介绍域外禁诉令制度的起源和设置的目的,以及域外标准必要专利禁诉令的颁发和反制实践,明确提出我国应在对等和国际礼让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禁诉令制度,以保护我国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维护国家司法主权。我国司法机关可以先在个案中积极而审慎地实行处理标准必要专利争议的禁诉令制度,并注意与相关配套制度配合适用。通过不断积累适用禁诉令制度的经验,最终通过制定司法解释或民事立法的方式,建立完善的禁诉令制度。 关键词:标准必要专利平行诉讼禁诉令司法主权对等原则 前言 当今世界,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越来越依靠无线通信技术,而无线通信技术作为信息交流工具被国际社会广泛应用的原因在于:在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的竭力推动下,各国无线通信技术逐渐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无线通信由此实现了互联互通,这为跨国无线通信的信息传输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经过数十年的大力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无线通信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市场。一方面,许多外国企业在我国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从事无线通信产业的经营活动,在促进我国无线通信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同时,也收获了丰厚的利润回报;另一方面,我国企业的无线通信技术及产业亦快速发展,许多企业所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的实力不断增强。这些企业除了积极参与我国无线通信领域的市场竞争之外,亦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市场竞争优势。伴随着激烈的国际、国内产品与服务市场竞争,我国境内的各无线通信企业相互之间关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谈判越来越频繁,各企业之间因无法达成标准必要专利

专利制度市场化的意义及作用

专利制度市场化的意义及作用 专利制度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受到专利技术的市场控制力制约。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再将产品本身作为获利的主要途径,而是利用增殖服务牟取超额利润。 专利制度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是专利技术的“风向标”。因而有着其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机制运作的特点。计划经济时期,中国虽然以技术鉴定、成果奖励、论文发表等政策措施在封闭的社会系统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技术发明的发展。但这些政策和管理措施的直接后果是只重学术不重市场,不利于解决技术发明后的商品化和市场化问题,致使许多新技术科研完成后被束之高阁,或在文献发表之后,技术市场化之前向国内外公开直至流失,国外的产品反过来在国际市场上又对中国造成严重冲击,终究不能形成“知识-专利-创新”的良性循环。 专利制度与市场的有效衔接,受到专利技术的市场控制力制约,而市场控制力又直接体现在专利技术的附加值上。 在市场机制引导下的专利制度保护措施不仅可以向市场直接提供专利产品,还能向他人转让或许可使用专利技术。后者催生出专利许可证贸易,通过协议联合模式扩大专利权的市场控制力。专利制度与市场附加值的绑定服务为企业整合自身优势起到积极的作用。 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双方自主研发的优势,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此次联姻是一次技术创新与解决市场发展问题挂钩的必然之路,双方分析市场,预见网络游戏发展未来,有

的放矢,可以进一步拉大巨人网络服务器技术与同行间的差距,进而为形成业内技术标准打下基础。 由此可见,正确的市场判断,是专利技术良好运转的前提。摩托罗拉重技术轻市场,盲目抛弃“低端”GSM原始专利而选择“高端”CDMA市场,最终导致曲高和寡,痛失霸主地位的惨痛教训就是一个值得反思的前车之鉴。只有专利思想的根源来自市场需求,使专利思想和行为满足产品或技术市场的需要,才能使基于市场需求产生的专利权利的市场定位具有一定的准确性、稳定性、适用性和覆盖范围,进而增加通过专利权利获得市场利益的机会,从而迈向专利经营的最高环节。 同时,信息网络化时代的专利技术与公路、铁路、航空时代相比,无形网络市场在促进有形市场的发展上起到了关键作用。电子商务的发展极度节约了商务成本,提高了商务效率。随着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对以无形财产为特征的知识产权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大学生科技创新与专利基础

资源与冶金学院安全工程113 1106300326 覃春凯 作业 1.在酒吧间,甲、乙两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100元钱我能够要到自己的左眼。”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中的玻璃眼珠拿出来,放到嘴里咬给乙看,一直好认输。“别泄气。”提出打赌的甲说,我给你个机会,我们再赌100元钱,我还能用我的牙齿咬我的右眼“”右眼肯定是真的。”乙仔细观察了甲的右眼后,又将钱放在柜台上。结果乙又输了。原来甲从嘴里将假牙拿出来,要到自己的右眼。 请你想一想,乙为什么输两次? 答:乙的思维只局限于甲的表层含义。 2.一个纸盒中有6个梨,要把它们分给6个同学,使每个人到一个梨,同时纸盒中仍留一个梨,请问怎么分? 答:前5个梨分给5个同学。最后一个把梨放在盒子里分给好、最后一个同学。 3.一只鹅同学去野营,带了用软木塞塞住的饮料瓶,由于软木塞与瓶口齐平,与工具打开,请问如何让喝道瓶中的饮料。 答:打破瓶子。 4.桌上只有两根火柴,请问如何用他们摆成一个正方形? 答:用一个镜子,然后把两个棒子摆成直角。靠着一个墙角也可以。 5.满满大瓶雪碧,一口喝1/50,你能在10秒之内让让瓶中的雪碧干。 答: 6.你能站在水泥地上,手里拿着一个生鸡蛋,手松后鸡蛋下落三尺而不破碎么? 答:题中所说的落地三尺,有没有提到掉到地上,所以下落三尺的时候鸡蛋还在半空中是、,所以鸡蛋没碎。 7给你一根普通蜡烛,一盒图钉,一张说明书、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将蜡烛安放在垂直的墙壁上。 8.两个人一个脸朝东,一个脸朝西站着,不许回头,怎样才能看到对方的脸。 答:面对着站就可以。 9.汽车停在在一条不转弯的路上,车头朝东,怎么才能使汽车不转弯行驶,车却停在立原地的西面4千米。 答:车子倒车着走。 10.在北国的严冬,一个带着大帽子,穿着大衣的人惯着一个男孩在路上走,有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浅谈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 随着智力劳动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的高层化,人类的新智力成果超出了传统知识产权的范围,推动着知识产权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一系列新客体如基因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产品、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网络技术等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一系列冲击。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些都要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必须给他们相应的保护,于是许多新权利也应运而生,如地理标记权、域名权、数据库权利、商品化权等等。 标签: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专利法 一、知识产权保护概述 从广义上说,知识产权泛指人类就其智力创造的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创造性成果权利,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权、植物新品种权、专有技术权、版权、软件权等;第二类是识别性标记,包括商标权、商号权、其也与制止不正当有关的识别性标记权利(如产地名称等)。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科技进步达到一定层次的产物。反过来,知识产权的产生和发展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对象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的专利。 (l)发明专利:发明是对特定技术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包括产品发明、方法发听和改进发明(对已有产品、方法的改进万案) (2)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由此可见,实用新型首先必须是一种产品,在何方法(不论是否新颖实用)都不属于实用新型的范围;其次是这科产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立体形状、构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如液态产品、气态产品、糊状产品、粉末产品等不能作为实用新型申请专利。再次,这种技术方案能够在工业上实用,对于一些不能在产业活动中生产使用的发明创造,不能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保护。 (3)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他们的组合所作出的反映美感的并适用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受《专利法》保护的外观设计首先必须是独立的产品。如果只是产品不可独立存在的某个一部分,就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申请专利。 专利法保护的主体是发明人或设计人。我国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有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之分。非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不在任何单位工作的人员以及单位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或者虽然是单位的工作人员,但不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也不是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对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归发明或设计人。职务发明创造则是以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与创新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是从事智力创造性活动取得成果后依法享有的权利。通常分为两部分,即“工业产权”和“版权”。根据1967年在斯德哥尔摩签订的《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规定,知识产权包括对下列各项知识财产的权利: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表演艺术家的表演及唱片和广播节目;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科学发现;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制止不正当竞争以及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总之,知识产权涉及人类一切智力创造的成果。2001年起将每年的4月26日定为“世界知识产权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直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当前又面临突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壁垒的挑战。在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外的申请和国内外资机构的申请一直占总申请量一半以上,而且国外申请主要集中在高科技领域,如在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计算机等领域的国外申请占了绝对优势。据统计,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100件中,有80多件为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而国人的专利申请,100件中,只有18件发明专利。80∶18,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状况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构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形势严峻,形势逼人。大幅度提高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尽快扭转在知识产权上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是我国科技界面临的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 当前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演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和其他智力成果的竞争,而这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因为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有财富的属性和商品的属性,而且还具有高附加值的属性;产权化的知识在知识经济中,构成了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识产权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成为关系国家核心竞争能力培育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科研单位一定要提高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我国目前正处于加速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与科技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过程,但是可以通过国家倡导和干预来缩短这个过程。在知识产权方面,由于制度建立比较晚,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淡薄,企事业单位应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非常有限,掌握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也非常有限。我们要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是自主创新的重要环节,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非常重要。同时,知识产权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衡量指标,也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目的在于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既是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又是自主创新的落脚点;既是自

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应用研究

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方面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04-14T14:50:27.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作者:王勇1 王鑫珠2 王洋3 张璐2 [导读]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法理论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解决标准必要专利的困境需要进行积极的重视和研究,经济法理念包含法律理念,是对立法和法的运用的有效指导,也是面对法律有有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解决力。 1.中国人民解放军91395部队北京 102443; 2.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北京 100044; 3.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北京 100160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于经济法理论的研究需要进行深入了解,对于解决标准必要专利的困境需要进行积极的重视和研究,经济法理念包含法律理念,是对立法和法的运用的有效指导,也是面对法律有有关问题的,最为有效的解决力。通过对经济法理念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原则。首先,需要积极的遏制滥用职权等行为,对垄断力进行一定标准限制。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保护专利权人相应的法律权利。因此本文针对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表现上,进行了内容分析,应用体现角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经济法;标准必要;专利 前言:社会的发展为经济法理念的研究带来了相应的要求,经济法理念在理论体系上呈现了较为强大的丰富价值,对于日常生活的保障作用和解释作用更为明确。因此针对标准必要专利这一问题,在司法实践角度研究,并在应用视角下对其价值进行探求。 一、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表现 (一)标准与专利结合存在矛盾 专利与标准在结合上,虽然属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整体趋势,但是对于自由竞争的概念却产生严重威胁,在专利法与反垄断法中容易造成交叉领域的困境问题,衡量事物的准则是这一标准所产生困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判定为对竞争有限制作用的某种协议。因此细致分析可以得出,竞争本身是对市场经济发展有益处的,但是无效的竞争会让社会的交易成本开始提高。因此,在互相联动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竞争秩序,以增进效率,是竞争所开展的必要前提,在当前经济发展的今天,技术标准需要反映最为领先的技术优势,专利与标准在结合上更加紧密,标准的公共性特征与专利权的私利性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冲突,均是来自于两者之间,在竞争概念上的互相重叠。 (二)标准必要专利等概念模糊 专利和标准在交叉延伸上有一些新的概念,但这些概念涉及到的区分表现。在研究中并没有进行明确,一些专利不仅仅对一项要求进行满足。同时,一个标准的实施,需要在相应的非侵权技术方案上有多个情况进行满足,涉及的内容有必要专利,权利要求,标准关联,非必要专利,标准必要专利等内容。因此在区分标准必要专利与关联非必要专利等问题上,就在必要性发生了一定决定性改变,前者的权利人对于相应的标准的实施可以判定为具有完全的决定权,这一结果具有推定效应,而后者的权利人因为面临其他竞争性专利的相应压力,使得在决定标准实施者在相应实施标准上,变为受到其他因素所考虑以及制约。类似这样的相关概念,在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上存在一定模糊难以在认识角度上进行提升。 (三)标准必要专利垄断已形成 专利权人和专利之间是在专利法的概念中获得实现的。但是专利权人通过专利进行相应的经济经营活动,其目的就是获得自身的竞争优势保障。因此在性质本质上进行分析属于竞争行为,在竞争法中对于反垄断法调整范围需要适度进行,根据《反垄断法》第55条规定,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的行为对本法案有一定的适用性。因此,标准和专利在结合上是具有统一性和矛盾性的,垄断力根据相应理论分析,是垄断情形的必要构建,本有助于必要专利形成较为严重的垄断地位。 二、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的应用体现 (一)基于经济法理念进行矛盾解决 要基于经济法理念下进行相应矛盾解决,要本着人本主义理念思想。标准必要专利问题上进行具体体现,需要做到三点内容:首先,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和相应的被许可权人为主体,实现共同发生,不能对标准必要专利权人进行不正当的行使权利约束。同时也不能过于倾向被许可人,挫伤对方在专利发明的热情,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双方权利进行合理的判定,保障双方的利益。其次,各方当事人在利益关系上需要和谐共处,不发生较大心态问题,在相应制度上就要体现利益均衡观念平衡各方权利及义务。最后,对各方权利义务的限制,要采用适度原则,用发展的眼光,既考虑标准必要专利的发展,也要考虑当前技术的发展,对于专利的保护价值,以满足多方利益需发展需要。 (二)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争论 标准必要专利在保护的争论中,具有极为隐蔽的一面,两部法律对市场效率趋势全面的追求。虽然在宏观和微观上有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是在保护专利以及保护竞争这一目的上,均具有一致性的实现。因此,要深刻认识专利法,追求效率,而效率是因为创新所带动的,反垄断法也是对效率的追求,而效率更多来自于自由竞争环境,因此对两者之间进行联系度的研究,以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合理的争论,进而明确,两者均是为市场效率的提升,来积极促进的工具性目标。 (三)垄断力不同阶段下制度完善 随着专利技术的发展,专利在非必要专利和必要专利中存在积极的转换影响,因此要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更新角度研究,对已经制定的标准进行有效的改进。对标准必要专利在流出和流入的制度上进行有效完善。降低社会成本同时对垄断利益在非效率的产生上进行一定的遏制,以自由竞争为前提,促进市场经济获得合理发展。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经济法理论,在标准必要专利困境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应用角度体现,调整可以通过基于经济法理念进行矛盾解决、追求社会共识下进行争论问题解决、垄断力不同阶段下进行相应制度完善三个方面进行有效的问题改进,以实现本次研究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顾功耘;略论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法学; 2007年03期. [2]马跃进,李彦芳;协调—科学发展观的精神,经济法的理念[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论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的亚洲标准

内容提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将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标准和标准必要专利,这使得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fair, reason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FRAND)许可的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值得探讨的 是,作为标准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的主要亚洲经济体的FRAND许可标准有无趋于一致或歧异之处?一些跨国经营、从事专利许可的企业集团对中国竞争法主管机关所作的承诺可否延伸至亚洲之外具有约束力?如何消解不同法律标准之间的冲突?基于以下的原因,主张至少在亚洲地区须确立对标准必要专利的FRAND许可的事前监管机制:已经有巨大的市场失灵、标准必要专利相当于垄断或联合垄断、事实标准超越法律标准、私主体的标准制订组织取代国家职能;并提出专利法和竞争法的改革建议,主张不同法律标准的冲突不应通过一套标准来解决,应经由同理心思考和国家间对各自选择的相互尊重来解决;最后以破除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交叉领域中一些似是而非的论述作结。 关键词:标准必要专利公平合理无歧视许可专利法反垄断事实标准标准制定组织 一、标准必要专利许可:主要亚洲经济体内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主要亚洲经济体内关于标准必要专利的公平、合理、无歧视的许可授权,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话题。作为全球价值链的受益者,这些经济体无一例外是标准的接受者而非制定者,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尤其如此。其在大规模制造、工厂管理和降低成本上表现出色,极其依赖标准和应用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因此,信息通信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的所有人从这些主要亚洲经济体获得的授权费收入超过从世界其他国家获得的授权费收入的总和。以居信息通信技术世界前列的标准必要专利权人高通公司为例,其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度来自我国大陆和香港、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授权费占其总收入的68%(分别是32%,19%和17%),2012年和2013年均为78%(分别是42%、22%和14%),2014年为80% (分别是49%、20%和11%,其中仅大陆地区净收入达132亿美元),2015年为81.95%(分别是52.75%、16.2%和13%,大陆地区净收入为133.3亿

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论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意义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有着保护的作用。本论文概述了知识产权的定义,历史,特征,最后从知识产权制度使产权界定,实现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制度激励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国际间经济和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四个方面探讨了其作用意义 关键词: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重要意义 1.知识产权制度的定义 知识产权制度是智力成果所有人在一定的期限内依法对其智力成果享有独占权,并受到保护的法律制度。没有权利人的许可,任何人都不得擅自使用其智力成果。实施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起到激励创新,保护人们的智力劳动成果,并促进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作用。它是一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一种激励和保护机制。 2知识产权制度概述 2.1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 知识产权制度在世界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各类知识产权中的专利、商标和版权的立法时间最早。其历史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萌芽阶段(13世纪至14世纪) 这一阶段出现了由封建王室赐予工匠或商人的类似于专利的垄断特权,它为后来知识产权制度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2.初创和普遍建立阶段(15世纪至19世纪末) 在这个阶段,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版权法和商标法相继诞生,如威尼斯共和国的《专利法》(1474年)、英国的《垄断法》(1623年)。19世纪末绝大多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制度。 3.进一步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 知识产权制度在这一阶段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纵向发展: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原有基础上通过不断修订变得更加完善、科学, 尤其是随着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如1883年的《巴黎公约》和1886年的《伯尔尼公约》)的建立,各国知识产权制度呈现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到逐步国际化、现代化的特点。 横向发展: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外的更多国家得到实行。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也都制定了自己的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等。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广大已经取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民族经济也都实行了专利等知识产权制度。 4.知识产权制度与贸易挂钩的阶段(20世纪末至今)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中商品知识、技术含量增加,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取得和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开始重视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些国家不仅注意提高本国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水平,同时还设法利用国内立法以及签订或修改国际公约和条约来迫使其他国家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如: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极力推动订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5年起为世界贸易组织所替代)体系内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