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社会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展望

现代社会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展望

现代社会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展望
现代社会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展望

现代社会背景下土木工程的展望

胡宏想 110105323 土木三班

摘要:本文讲述了世界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过程中土木工程面临的新事物,并且在这些新事物的背景下,应该大力发展的几方面。如在建筑材料上向高性能、多品种的发展,工程项目向更高、更深、更快的方向的发展以及为了改造自然,建造更好的人工环境而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在信息社会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并且有效的利用海洋和沙漠地区的丰富资源的计划。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材料工程项目可持续性计算机技术工业化海洋

一、前言

土木工程的英文是Civil Engineering ,直译是“民用工程”,它是建造各种工程的统称。它的原意是与“军事工程”相对应的。在英语中,Civil Engineering还包括水利工程、港口工程;而在我国,水利工程和港口工程也成为与土木工程十分密切的相对独立分支。土木工程既指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工程设施,也指应用的材料设备和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专业技术。土木工程是一种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密切关系的工程。其中与“住”的关系是直接的。因为,要解决“住”的问题必须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而解决“行、食衣”的问题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要“行”,必须建造铁路、道路、桥梁;要“食”,必须打井取水、兴修水利、进行农田灌溉、城市供水排水等,这是直接关系。而间接关系则不论做什么,制造汽车、轮船也好,纺纱、织布、制衣也好,乃至生产钢铁、发射卫星、开展科学研究活动都离不开建造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修建各种工程设施。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

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土木工程是一门古老而又崭新的学科.它的外延很广阔,除了我们熟知的公民建与道桥外,还包括一些工业上特殊的建筑物的修建.至今人们已经不再只局限于陆上空间的利用,水下隧道,通道的修建使土木工程从陆地延伸到了水下.它的领域随着各种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因此,对土木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面要求更为宽广,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要求也更为迫切,而且要求知识不断更新,对专业的掌握更为深入,设计建造和科学研究更需紧密联系.现在的土木工程不仅要求保证质量并按计划完成它,而且必须按最佳方案并以最优方式来设计

和建造.土木工程涉及多个分支学科,一项工程的实施并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攻克或工程施工,而是由多个部门,多种学科共同协作配合完成。

土木工程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它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土木工程共有六个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道路桥梁工程。土木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统一性。土木工程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对众多产业的振兴发挥了促进作用,工程建设是形成固定资产的基本生产过程,因此,建筑业和房地产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支柱之一。

古代的土木工程有很长的时间跨度,大致从公元前500年新石器时代出现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到16世纪末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导致土木工程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为止,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科学理论发展及其缓慢,土木工程也没有突破习惯的发展。远古时代,居住和交往的需要,人类开始了掘土为穴,架木为桥的原始的土木工程活动,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和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有供居住的浅穴和直径为5—6米的圆形房屋。中国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结构,并逐渐形成与此想适应的风格,公元14世纪的建造的北京故宫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应县的木塔是世界上最高的木建筑。与此同时,欧洲的以石拱结构为主的古代房屋建筑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均反映了欧洲这一时期建筑施工和结构的最高成就。从17世纪中页开始到20 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的300年间,国外的建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土木工程进入了定量分析阶段。一些理论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新工具的发明,都使土木工程科学日渐完善和成熟。到了近代,二战结束之后,许多国家经济起飞,现代科学日益进步,从而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物质基础。尤其是我国,土木工程在这一段时间内,更是突飞猛进,建筑,桥梁,道路,隧道等,无论是在技术理论上,还是在基础建设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1土木工程概论学习内容及心得

作为一名工程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拥有优秀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土木建筑技术,而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就详细的告诉了我们以下几点:

1、土木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地位以及贡献;

2、我们在学校应该学哪些知识,获得哪些方法,得到哪些能力,具备哪些素质;

3、土木施工中的一部分原理以及其他专业课程要学的知识;

4、怎样发挥自己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自己的学习潜能;

5、了解一些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以后可以考的证件以及相关要求;

因为老师在课堂上图文并茂的讲述,以及她丰富的工民建知识,在本门课程即将结束之际,我学习到很多有关土木施工设计方面的知识,并且明白了以后专业发展的道路,同时让我对土木建筑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我对工程管理方面也有了新的认知。

1.2土木工程目前状况

社会经济建设对土木工程日益复杂和高标准的要求,使土木工程开始功能化,即土木工程日益同它的使用功能和生产工艺紧密集合,这需要发展更高的技术与建筑材料。20世纪以来,城市建设立体化,由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大量聚

集,人口密度增大,使其房屋建筑紧张,价格越来越昂贵,所以高城建筑大量兴起,并得到快速发展。人口的猛增给地下工程高速发展,使城市高架公路、立交桥大量涌现,让交通运输高速化,比如:高速公路的大规模修建,铁路电气化的形成和大量发展,长距离海底隧道的出现,建筑材料的轻质高强化等。

二、正文

现在世界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土木工程面临着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规模结合;高速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型信息经济的产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以及人类生活、思想、工作和分配方式的重大变化等问题,所以土木工程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必须要在材料、设计、建造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方面以及环保可持续方面进行改造。

1、建筑材料的发展。传统材料已不能完全满足现在建筑的需要,所以需要改善传统材料的性能,使其成为高性能材料,不仅如此还需要增加一些相应的品种,比如钢材,应该朝向高强、有良好塑性、韧性、可焊性发展;而高性能混凝土及其他复合材料也需要像高强,良好韧性和工作性发展。同时应该大力开发组合材料,使几种材料组合在一起,利用各自优越性开发出各个方面都强悍的建筑材料。不仅如此,还应该研究并开发可以用于抗力结构的化学合成材料,并且将化学合成材料扩展用于建筑的外围部分。

2、工程项目向更高,更快,更长,更深方向发展。由于全球人口数量的剧增,土地供求量的增大,以及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施工方法的出现,土木工程应该会向更高、更深的大规模建筑方向发展。比如日本竹中工务店技术研究所提出的建设一座底座宽400米,60米深,高1000米,总建筑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的六边形建筑;以及人们提出在西班牙与摩洛哥的直布罗陀海峡建设一座全长30千米,最大主跨为2000米的吊桥方案;而为了实现交通的便捷,不少国家正在开发实验磁铁悬浮列车和真空隧道;在中国也拟在福建和台湾之间,建设一条约长125千米,海底深50米左右的海底隧道。

3、可持续发展的土木工程。整个土木工程过程是建立在对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的基础上的。在未来的土木工程过程中,必须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的保护,资源的再利用,污染控制和全方位的质量是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在建筑上,有效的利用能源,用新型能源取代传统能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以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占地表面积是土木工程的以后发展方向。我国的青藏铁路较好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特性,从设计环节开始就注意了对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的保护,全路设计为

封闭构造,杜绝了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也严格的控制了噪音污染,施工过程中也相当注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为了可持续发展,开发地下城市空间也是一种重要途径可以缓解人口住宅问题,从而减少其他绿化土地的破坏。

4、全过程信息化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广泛的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的日益完善,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材料和制品的生产、各类土木工程的设计、计算、施工和研究、开发的领域中的广泛运用,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出更为优秀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制图以及建造技术的计算机化在许多建筑领域运用。不仅如此信息化的特点将更深的渗透到未来的土木工程中,重点不仅仅限于上面几个方面,也包含对工程进度的管理、运行中数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可靠性的分析和相

应对策的决策等。

5、建筑工业化、集成化以及科技化。建筑方面虽然在解放后在经济建设的推动下,加速了建筑机械化的进程,但在工业化、集成化方面没有多大的进步,而纵观其余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业也逐步开始工业化、集成化,并因此获得更高的效益,所以在未来的土木工程中,实行工业化是一种必然趋势。全新科技也逐步运用到建筑中,如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设地形;运用遥感(RS)技术大面积进行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沿线的资源、环境、城市的有关空间数据进行存贮、检索、显示、运算和提供多种运用。

6、土木工程建设朝向海洋和沙漠。海洋是地球占地面积最多的地方,并且拥有非常丰富的资源;沙漠占有全球陆地的1/3左右,有着无垠的“建筑面积”。陆地上人口的膨胀,既要保证人们的住宅,又要不破坏耕地以及森林,所以,土木工程不得不朝向海洋和沙漠。在这方面上,已有一些例子:日本在神奈川夏岛町的附近海面上建造了一片人工陆地,能承受较高层次的自然灾害;我国也建成了鸡骨礁人工岛和张巨河人工岛。这些仅是土木工程朝向海洋和沙漠的第一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人工岛会建成,能有效的缓解陆地住房危机以及能源危机。对于沙漠,只要我们能兴修水利,植树造林,改善地质,防暴防沙,就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多多很多绿化面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诉,土木工程未来将在建筑材料,建筑规模,建筑技术,建筑环境,建筑保护等方面进行发展。谁能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创新,把握土木工程的发展优势,谁就能开创土木工程新的纪元!

参考文献:

[1]罗福武.土木工程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叶耀先.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相应原则[J].科技导报,1998(3).

[3]丁大钧,蒋永生.《土木工程总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4]杨家福.中国土木工程指南[M].1993:1-4.

土木工程发展及其展望

土木工程发展及其展望 摘要 土木工程是人类历史上年代最久远的“技术科学”,作为一种系统的产业活动,土木工程的实质是生产的过程,是一种技术过程。土木工程也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而且已经衍生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等学科。通过《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土木工程的发展史即:古代、近代及现代土木工程和前人在土木工程这方面取得的巨大的成就,也明白了土木工程涉及到的领域和土木工程涵盖面的广泛。 关键词 土木工程发展史前景展望 正文 一.土木工程的发展史 1.古代土木工程 古代土木工程大约从旧石器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起)到17世纪中叶。原始人类为了躲避风雨利用天然的掩蔽物这一事件吸引起了人们对土木工程建筑的渴求,渐渐地,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木、石及骨制工具,伐木采石,以粘土、木材和石头等,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开始了人类最早的土木工程活动。这一时期的土木工程没有理论指导,人们修建各种设施主要依靠经验,用到的也都是简单的天然材料。 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土木工程得到较大发展,在材料方面,人们开始采用烧制的砖,在构造方面,形成了木构架、石梁柱、券拱等结构体系。这一时期所用的工具也很简单,只有斧、锤、刀、铲和石夯等手工工具。然而,古代建筑群中依然留下了许多亘古绝今的宏伟建筑。西方建筑大多是砖石结构,其中代表作品便是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等都是砖石结构中的精品。中国古代建筑主要是采用木结构体系,佛教建筑是中国东汉以来建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南北朝和唐朝大量兴建佛寺。公元8世纪建的山西五台山南禅寺正殿和公元9世纪建的佛光寺大殿,是遗留至今较完整的中国木构架建筑。但是我国的砖石结构也有伟大的成就,代表作品当属万里长城,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5000余公里;建于公元590-680年的赵州桥为单孔圆弧拱形石拱桥,它是我国石拱桥的代表,同时也是世界石拱桥的杰作。 大量的工程实践促进人们认识的深化,编写出了许多优秀的土木工程著作,出现了众多的优秀工匠和技术人才,如中国公元前5世纪的《考工记》、宋喻皓著《木经》、李诫著《营造法式》,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阿尔贝蒂著《论建筑》等。

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类专业建设.doc

新工科背景下的专业建设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国家十大新兴战略产业和山东省与济南市重点发展的十强产业之首,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之一,计算机类专业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计算机类专业 的建设与发展,对工科为主的高等学校来说已经变得非常重要,甚至已经不再是专业本身的 问题,必须大力推进该类专业全方位的建设与改革。 一、用好增量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计算机类基本专业有6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注:可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软件工程(080902)、网络 工程(080903)、信息安全(090804K)(注:可授工学或理学或管理学学士学位)、物联 网工程(080905)和数字媒体技术(080906),特设专业3个:智能科学与技术(080907T)、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080908T)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080909T)。 为适应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2016 年,教育部新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080910T)、网络空间安全(080911TK)、新媒体技术(080912T)和电影制作(080913T)等4 个特设专业。这些特设专业将成为新的增长点,而原来的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等基本专业将是另外的主要增长点。但无论是基本专业还是特设专业的增设,都应该满足教育部2017年1月30日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的《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特别是要保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第一,要明确本专业的社会需求。总体上讲,新工科建设,要以培养满足社会特定需求的毕业生为目标,要“问产业需求建专业”,“问技术发展改内容”,要加大产学合作的力度。 任何一个专业,其毕业生都有自己的问题子空间,这个问题子空间体现了该专业点所培养学 生的主要服务面向,体现自己的优势。所以,问题空间子空间既不是整个问题空间,通常也 不是其他学校相同专业的问题子空间。这就要求专业点申办者必须真正弄清楚、并瞄准自己培养的学生将来服务面向的具体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泛泛的社会需求,更不是网上下载的、人云亦云的“需求”。而且要明确我真的是要,而且能够培养出面向这个问题子空间的合格人才。 第二,要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有一个体现学生擅长和学科优势的、吻合于“问题子空间”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5 年左右的专业预期,而不是毕业时在专业内“科学研究、工程开发、应用维护、教学、管理”什么都能干的“高级人才”这种笼统目标。其次要有支持培养目标实现的专业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应该不低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所给的毕业要求,且有自身特色。目标清楚准确,专业毕业要求就会体现专业所培养出 来的人才的特色。再次是能够有效支持专业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体系。需要将专业毕业要求 分解为指标点,然后将这些指标点的达成任务分配给相应的课程(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值得注意的是,新建的专业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而不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个“方向”,更不是在原有某个专业的基础上简单地添加或者更换几门新课程就构成新专业的“课程体系”。

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运输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和 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 浅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 什么是土木工程?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学科简介中定义:“土木工程就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总称,它即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几件在地上、地下、水中的各种工程设施,也只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可见土木工程的内容非常广泛,他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密切而相关,在国民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材料推动土木工程发展 土木工程,顾名思义,即与土和木有关的工程,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世界万物是有五大类物质组成的:金、木、水、火、土。而在几千年漫长的时间内,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五行中的“土”(包括岩石、沙子、泥土、石灰,以及由土烧成的砖、瓦和陶、瓷等)和“木”(包括木材、茅草、藤条、竹子等植物材料),古代常将大兴土木作为大搞工程建设的代名词。 作为一名材料专业的学生,我认为,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起关键作用的,首先是作为工程物质基础的土木建筑材料,其次是随之发展起来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每当出现新的优良的建筑材料时,土木工程就会有飞跃式的发展。 人们在早期只能依靠泥土、木料及其它天然材料从事营造活动,后来出现了砖和瓦这种人工建筑材料,使人类第一次冲破了天然建筑材料的束缚。中国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初期制造出瓦。最早的砖出现在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的墓室中。砖和瓦具有比土更优越的力学性能,可以就地取材,而又易于加工制作。 砖和瓦的出现使人们开始广泛地、大量地修建房屋和城防工程等。由此土木工程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直至18~19世纪,在长达两千多年时间里,砖和瓦一直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建筑材料,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甚至在目前还被广泛采用。 钢材的大量应用是土木工程的第二次飞跃。十七世纪70年代开始使用生铁、十九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这是钢结构出现的前奏。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于是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得到蓬勃发展。除应用原有的粱、拱结构外,新兴的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逐渐推广,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争艳的局面。 建筑物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于是在大江、海峡上架起大桥,在地面上建造起摩天大楼和高耸铁塔,甚至在地面下铺设铁路,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奇迹。 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就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上升成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从而促成了土木工程更迅速的发展。 十九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制成后,混凝土问世了。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钢铁产量激增,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OBE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融合OBE的教学改革及其实践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催生了新科技、新经济、新业态。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建设计划[]。计算机类专业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人才需求旺盛,专业改革和建设势在必行[]。其中,专业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借鉴国内外一流工程教育高校的先进经验,在计算机核心课程教学中探索适合“新工科”建设的教学方法:立足“工科”的本质,结合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围绕新工科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工程体验引导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在专业基础课“数据库系统”、“Java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中进行实践,经过一年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关工作 “新工科”是一种新的工科形态,强调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学科专业的新结构、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教育教学的新质量、分类发展的新体系[]。我国自年年初提出“新工科”建设[],已形成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从专业建设、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等多方面展开探索。例如,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对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Ⅲ;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提出基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多层次”实践教育体系[];一些高校采用了CDIO(构思、设计、实施、操作)[]、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 国外也在积极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在工程教育上强调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强化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和工程实践、与社会和行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伦敦大学学院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投入真实工程项目的沉浸式学习来强化知识在实践

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在我未工作前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是很浅的,很表面的。我认为土木工程就是做房子而已。就业后,因为职业需要,对土木工程又多了一些了解,现在开始对它自学,了解就又更深了。我知道建房执事土木工程的一小部分而已,它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它不论是在生活中,社会和科技还是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土木工程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象高楼大厦,商城,铁道公路,大桥,水库,工厂,矿井,机场等。可以说人的“衣食住行,无不与土木工程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土木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方方面面,象人文,经济,生态环境,资源乃至政治决策,其影响作用非同小可,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动工前,一定要统筹全局,各方面兼顾。例如长江三峡大坝修建将会影响长江鲟鱼回游产卵,而这种鱼种极为稀少,且只有中国长江才有。对此,建坝时专门考虑了“鱼道”,来满足生态平衡的要求。 土木工程不仅是一门科学,二期还是一门艺术。不少建筑工程无不致力于达到最完美的造型,最协调的造型,设计师已经跳出了实用这一基本作用的圈子,进一步对艺术的追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学

中观点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建筑。 土木工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最为直接的一种手段,从古代人们用斧头泥铲石斧工作,到近代转为科学的经典力学的合理建筑,再到现代的现代化的建筑手段,这其中包含了人类一代代的经验积累,及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向自然挑战的壮志胸心。一些不朽的建筑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象征,从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到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再到有452m之高的石油双塔大厦`````无不显示出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显示了人类对美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以及精益求精的态度。 土木工程的未来也将是光明的,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新世纪里土木工程有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比定向荒漠,海洋,以及太空发展。另外材料也必坚涌现出更多高强多功能化以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除此之外,以近尖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也是大势所趋,我们将用次对工程进行预算分析设计,这件省下更多的人力物力,而且更加精确,更加合算。但同时不容乐观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人口的居高猛增资源的紧缺,这同样阻碍着人类工程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更多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战略,时刻保持清新的理智的头脑,慎重地权衡工程施建的利与弊,多快好省地进行国民建设。 土木工程的从事着也必须有细致谨慎一丝不苟的态度,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其中包括了很多很多的环节,如果一时马虎不小心在哪个环节上出现疏漏,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的。 我们作为21世纪从事土木的大学生,肩负着辉煌明天的历史重担,

课题申报范本:4511-新工科背景下土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土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研究 1、问题的提出 当前,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工科教育已无法适应当下行业与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院校工科教育的转型与革新迫在眉睫。与传统工科教育相比,“新工科”更注重与行业的紧密对接,构建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土建类专业在我国工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全面深化土建类院校的教学改革,对于促进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有着重大的意义。 土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占了很高比重,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在教学过程中,鉴于学科定位,教师的教学多以讲授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学生参与的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的投入度不高,且由于其土建类有很多实验实习环节相对比较枯燥,不像物理化学等专业的实验实习环节那样有直接式的实验效果,能现场验证某些结论或者现象,很多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的参与度并不高,即便参与了也是走马观花,导致土建专业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各类涉及到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践环节比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课程实验等的教学质量日益低下,有比较多的同学出现了专业课程没有学好,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没有动力和压力去学习的现象。 土建类的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学专业原本是很容易相互交流,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从而专业之间的交流无法实现,不同专业之间在其他专业方面了解甚少,导致行业内各种知识的缺乏,出现了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不懂审美,不了解基本的建筑设计知识;建筑学学生不懂力学,不懂施工,做建筑方案时天马行空,难以实现。 2、课题的界定 新工科主要强调和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土建这个非常典型的工科专业环境下,对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重构,打破原来开设各类不同实践环节之间的学科壁垒及专业壁垒、课程壁垒,分阶段,在专业大类进行实践环节的重新部署。 重构实践体系,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与实践环节同步更新的需要,考虑学生创新能力与学习兴趣点,不断补充新的实践环节与内容,同时考虑土建专业内部各专业之间的知识渗透与关联性,将枯燥无趣的实践环节变得趣玩高效。比如土木工程测量实习可以加入传统建筑认知测绘,学生在测量的同时也认识了古建筑,无形之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一些关于建筑文化和审美的知识,建筑学学生开始虚拟现实体验课程时增加施工相关的模块,让建筑学学生了解施工时的注意事项,对建筑施工建立直接的印象和概念。开设课程设计环节时,考虑不同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可以在某些课程设计上,让不同专业学生进行参与,进行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工作,比如土木工程专业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可以让建筑学的学生对其进行辅助,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建筑方案设计有一定的认知,提高设计的科学性。 契合新工科的内涵建设,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重构主要从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三个专业进行统筹规划,选取某些容易实现专业交叉的实践、实验、实习或者课程设计类等实践环节进行试点,先小范围实现土建学科内部各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让各专业学生学本专业之所长,弥补其他专业的短板,再逐步思考其他实践环节开设的形式,慢慢达到学科内部各种知识的综合掌控,提高专业教学及课程学习的效果。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哈佛大学,原本注重基础研究的哈佛大学在经历了社会各种变革之后重新规划布局发展战略。2007年,哈佛大学正式成立独立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弥合科学与商业化之间的工程技术鸿沟,为创新创业打造学科基础。 在学校层面,哈佛大学建立了大学理科与工程科学规划委员会,识别理科与工程科学的战略机遇,主动谋划学科战略布局,并设立特别的跨学院的系或者系间委员会,支持理科与工程科学跨学科的教师学生交流。

展望未来中国的土木工程

展望未来中国的土木工程 摘要:展望了新世纪我国土木工程建设领域中各行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了中国土木工程发展随着自然科学,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其采用的材料的改变,土木工程的设计水平和施工技术都有了很好的改进。同时对土木工程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土木工程未来发展 Looking to the future of China's civil engineering ABSTRACT:Looks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industry field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in the new century, analyzes the Chinese civil engineer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the development ofmechanics and mathematics, with its changes in materials,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hanged into good. At the same time, thesuggestion for future study on civil engineering is put forward. Key word:Civil Engineer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有人说 ,21世纪是信息科学时代 ,也有人说 ,新世纪是生命科学时代。但是 ,在工业要发展的同时,人民生活也需要提高 ,要盖厂房、造住宅 ,要挖隧道、架桥梁。因此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当前全世界土木工程建设最为活跃的国家,工程规模之大、工程投入之高、工程技术之新使得我国成为一个大的建筑工地和新型建筑试验和实践场所。那么, 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如何继续发展下去? 众所周知土木工程在21世纪将继续引进更多的高新技术 ,促进提高、创新和发展;同时,它将保持其自身的特点 ,不可能完全偏离已有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中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的了解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认识现状,才有可能预测未来。 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的认识

土木工程的认识 土木工程十分特殊而又具有系统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木工程师设计和建造的构筑物都是独一无二的,绝不可能出现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虽然看似相同,但是建筑的场地条件(地基、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不同的。像水坝、桥梁或隧道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每一个都完全不同。因此,土木工程师随时要准备应付新的复杂情况。同时工程要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任何设计上的忽略都将导致一个失败的工程。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完善,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所以,任何对工程感兴趣的理科类同学报考土木工程都没有问题,尤其适合那些考虑问题全面系统的同学,选择学习土木工程是能够发挥个人才干的。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以房地产为例,当前房地产极为火热,但专业的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这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是市场的稀有人才。出国方面,与电子、计算机等相比还有距离。其实,当前国内建设事业的发展前途光明,考虑留在国内从事本行业还是相当不错、非常实际的选择。 毕业去向:能在政府机关建设职能部门,机关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的基建管理部门,建筑、市政工程设计院,土木工程科研院所,建筑、公路、桥梁等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监督站,工程建设监理部门,各铁路局工务维修部门,房地产公司,工程造价咨询机构、银行及投资咨询机构等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或可考取结构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工程力学等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或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考取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土木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和注册造价师等。 关于考证和晋职称的问题。 在土木行业有许多证可考的: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房地产评估师、注册建筑师、注册建造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对于那些需要过基础课的考试,要先过基础课,如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等,工作若干后才可考专业课。有的不需要基础课,但专业工龄要求较长,如:注册造价师、注册监理工程师,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必须具有工程师职称并且在取得职称后工作后三年,是要求条件最高的。其它的只对学历有要求,对职称没有具体的要求。考证是大势所趋,也是社会公平竞争的一种方式,对那些愿意学习的人是非常有帮助的。 关于晋职称。大专毕业后三年评助理工程师,证上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即大专毕业后七年可晋工程师。大专毕业原则上不允许评高级工程师。本科毕业后一年后自动转为助理工程师,评为助理工程师后四年评工程师。即本科毕业五年后评工程师。在获工程师职称五年后可有资格评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后2-3年评工程师,博士毕业后1年评工程师。 就业方向分析

土木工程师职业生涯展望

土木工程师职业生涯展望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 (一)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它复合材料也将向着轻质、高强、良好的韧性和工作性方面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和结构计算理论日益完善,计算结果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从而更能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并保证结构的安全。人们将会设计出更为优化的方案进行土木工程建设,以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 (三)环境工程 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异的影响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土木工程与环境工程融为一体。城市综合症、海水上升、水污染、沙漠化等问题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又无一不与土木工程有关。较大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乃至建设过程中的振动、噪声等都将成为土木工程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四)建筑工业化 建筑长期以来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小生产方式上。解放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推动了建筑业机械化的进程,特别是在重点工程建设和大城市中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总的来说落后于其他工业部门,所以建筑业的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正确理解建筑产品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尽量实现标准化生产;要建立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方式的科学管理体制,采用专业化、联合化、区域化的施工组织形式,同时还要不断推进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 (五)空间站、海底建筑、地下建筑 早在1984年,美籍华裔林铜柱博士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月球上利用它上面的岩石生产水泥并预制混凝土构件来组装太空试验站。这也表明土木工程的活动场所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超出地球的范围。随着地上空间的减少,人类把注意力也越来越多地转移到地下空间,21世纪的土木工程将包括海底的世界。实际上东京地铁已达地下三层:除在青函海底隧道的中部设置了车站外,还建设了博物馆。 (六)结构形式 计算理论和计算手段的进步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为结构形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利条件。空间结构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不同受力形式的结构融为一体,结构形式将更趋于合理和安全。 (七)新能源和能源多极化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创新 摘要:现代土木工程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创造崭新的物质环境,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土木工程的涵义、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土木工程空间开发新材料新趋势土木工程有面临的挑 战土木工程发展方向 引言: 纵观人类文明史,土木工程建设在和自然斗争中不断地前进和发展。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土木工程业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物的规模、功能、造型和相应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多样化,所采用的新材料、新设备、新的结构技术和施工技术日新月异,节能技术、信息控制技术、生态技术等日益与建筑相结合,建筑业和建筑物本身正在成为许多新技术的复合载体。而超高层和超大跨度建筑、特大跨度桥梁及作为大型复杂结构核心的现代结构技术则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在土木工程中越来越体现了技术与创新的作用,谁能在世纪之交把握住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谁就能在知识经济时

代开创土木工程学科的新纪元。 一、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港口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是社会和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衣、食、住、行”的先行官之一;它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土木工程的实践和研究己取得显着成就,无论是结构的力学分析,还是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结构的施工手段,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近若干年,在高层、大跨结构和钢结构方面成绩尤其惊人。但展望未来,土木工程领域中仍然有许多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土木工程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没有停过,且发展很快,尤其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几乎整个中国成了一个大的建设工地。新的高楼大厦、展览中心、铁路、公路、桥梁、港口航道及大型水利工程在祖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大力研究、开发和应用。发展之快,数量之巨,令世界各国惊叹不已。 截止200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路程已达6.78万公里,居世界第4位,亚洲之首。铁路朝着城市轻轨和地铁两方而发展。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建造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运营时间仅需4小时。此外,磁悬浮列车也在发展。桥梁工程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伴随着桥梁类型

土木工程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报告学号: 5 姓名:巍巍 班级: 2010级土木工程5班 指导老师:老师尚老师 实习日期:2011-11-11~2011-11-13 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认识实习 第三部分:一、实验时间和地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容 (一)、参观正在做外墙砖修的房子 1.建筑结构; 2.施工中的安全措施; 3.外墙的装修: 4.关于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介绍; (二)、参观简支梁桥 1.简支梁桥的介绍; 2.简支梁桥的结构; 3.大渡河上的桥; (三)、观看有关视频 1.高铁施工; 2.竖井隧道施工方法; 3.新奥法隧道施工方法; (四)、参观正在建造的房子、桥涵、道路 1、正在修建的房子; 2.设备介绍; 3.混凝土的养护; 4.拆模板的原则; 5.关于施工的介绍; (五)、观看桥涵(涵洞) 1.涵洞的介绍; (六)、路堤护坡 1.植物护坡的概念; 2.植物护坡的原理; 3.植物护坡与土木工程防护主要功能的对比; 4.植物护坡机理框图; 5.植物护坡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 一、前言 据课程安排,我们于2011年11月11日进行参观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建筑的好机会,让我们再学习专业课之前对专业先有点认识和了解。不会迷迷糊糊,对专业有个大概的认识。这次建筑实习短短几日,但我所想所见所感比之前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要多的多。当我离开校园,离开书本,真正去体验建筑时,我才发觉他的魅力。土木工程专业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它既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道路与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也指应用材料、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通过实践,学习有关本专业的实践知识,增强感性认识,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作为一名刚刚接触一点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在学习专业课之前直接接触一些深奥的专业知识是不现实的,我们现在只能从实践中对我们专业获得一些感性认识,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进入土木工程专业一年多了,可对于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现在学校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可以对这个专业有个更全面真实的认识,我感到十分的开心。认识实习是我们土木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同时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知道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经验知识,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通过参观实际建筑,进一步提高我对建筑文化、建筑知识以及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的认识,巩固和扩大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二部分:认识实习 一、实验时间和地点 1、2011-11-11星期五,大渡河大桥、简支梁桥、正在做外墙装修的房子; 2、2011-11-12星期六,观看高铁施工、竖井隧道施工方法和新奥法隧道施工法的视频; 3、2011-11-13星期日,参观正在建造的小区房、桥涵和道路。 二、实习目的 走进施工现场,亲身感受建筑工地的氛围,在实践中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实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容 实习的主要容是:参观建筑物、工地和各种路桥,听老师的讲解。本次实习参观中,我主要了解了如下容:

土木工程认知实习报告总结

土木工程认知实习报告总结 2017土木工程认知实习报告总结【一】 期末前,我们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第一次实习开始了,实习分两部分:参观中铁的隧道施工、广东工业大学校本部实验室现场与在中铁工地现场观看录像。通过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建筑施工和结构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实践起了提示了向导的作用。现在我就对参观施工现场与建工实验室这部分内容作一个总结。 上午:参观广东工大学建筑系的实验室 上午我们兴致勃勃地坐车来到大学城,参观广东工业大学的建筑系实验室。这是一座比较新颖而且是全国最好最大型之一,在____(省、市、区、县)排名第二的土木建筑专业实验室。一进去,最吸引我们眼球的是那两排有很多洞孔的墙体,脚底下的地板也一样有许多小洞孔。实验室里面刚好有一座刚做好的试验桥梁,它是一座斜拉桥,想必是之前做实验遗留下来的,它主要是使用了大量的钢筋砌成的一座桥梁……在实验室,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各种构件的模型。听完老师介绍他们的实验室,才知道那些洞孔的作用。 原来那些叫做软力墙,是配合千斤顶来操作试验是使用的,老师说是因为做有关力的实验时需要的力太大,所以需要这一堵墙。老师说他们这个实验室还没有完善,因为很多的实验器材还没有运回来,到时候他们这里就真的成为全国高校数一数二的行列的一员,在土木建筑实验室这方面。在实验室,我们看到了许多大型的实验仪器,它们实质上都是给试件提供压、拉、剪方面的应力,从而检

测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们的强度。在这里我们认识到各种工地应用的试验器材,还有,老师讲述了我们专业的一些相关知识……. 实验室的作用在于给结构设计师一个能检验其设计可行性的场所,这对建筑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是科学实验所必备的。 下午:参观中铁隧道施工现场 星期五下午我们参观了中铁公司在建的____(省、市、区、县)的一条隧道。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我看到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施工现场结构主体外面的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满是管片的施工现场,当时感觉这样的隧道施工其实也没什么难度,不想房屋建筑那样,结构主体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圆柱形”。这个可能是因为我把它与农村里打井钻井联系在一起的缘故吧。隧道上面,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管片,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跟着现场管理员,在老师的带领下下了隧道,我们踏上用钢管搭接成的梯子,开始觉得很危险,四周都有伸出来的钢管或铁条。进口处西四周都是水泥墙,还真的有点担心泥土倒塌……有三四层楼那么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撑

土木工程发展历史与前景展望

《土木工程概论》 论文 院(部):管理工程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题目:伟大的土木工程 班级:信管121 姓名:刘兆森 学号:20120216036

伟大的土木工程 刘兆森信管121 20120216036 关键词:土木工程古代近代认识展望 一.引言 人类出现以来,为了满足住和行以及生产活动的需要,从构木为巢、掘土为穴的原始操作开始,到今天能建造摩天大厦、万米长桥,以至移山填海的宏伟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土木工程的发展贯通古今,它同社会、经济,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土木工程内涵丰富,而就其本身而言,则主要是围绕着材料、施工、理论三个方面的演变而不断发展的。为便于叙述,权且将土木工程发展史划为古代土木工程、近代土木工程和现代土木工程三个时代。以17世纪工程结构开始有定量分析,作为近代土木工程时代的开端;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作为现代土木工程时代的起点。 土木工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社会性等属性,牵涉面十分广阔,这个简史只是就发展的某些侧面作概略的描述。下面将分别介绍各个时期土木工程的历史发展: 二.古代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的古代时期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产经验的积累,古代土木工程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和发达时期。 1.萌芽时期 大致在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为避风雨、防兽害,利用天然的掩蔽物,例如山洞和森林作为住处。当人们学会播种收获、驯养动物以后,天然的山洞和森林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使用简单的木、石、骨制工具,伐木采石,以粘土、木材和石头等,模仿天然掩蔽物建造居住场所,开始了人类最早的土木工程活动。 随着氏族群体日益繁衍,人们聚居在一起,共同劳动和生活。从中国西安半坡村遗址还可看到有条不紊的聚落布局,在浐河东岸的台地上遗存有密集排列的40~50座住房,在其中心部分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平面约为12.5×14米)房屋,可能是会堂。各房屋之间筑有夯土道路,居住区周围挖有深、宽各约5米的防范袭击的大壕沟,上面架有独木桥。 这时期的土木工程还只是使用石斧、石刀、石锛、石凿等简单的工具,所用的材料都是取自当地的天然材料,如茅草、竹、芦苇、树枝、树皮和树叶、砾石、泥土等。掌握了伐木技术以后,就使用较大的树干做骨架;有了锻烧加工技术,就使用红烧土、白灰粉、土坯等,并逐渐懂得使用草筋泥、混合土等复合材料。人们开始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天然材料建房、筑路、挖渠、造桥,土木工程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萌芽阶段。 2.形成时期

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的认识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大量出现在人 们的视线。土木工程作为我们学习的一门专业课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学习,在学术界已成为一门炙手可热的课程,更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在房屋建筑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现代青年的我们,了解必要的土木建筑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在校大学生且就读土木专业,这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a lot of high-rise buildings in the line of sight of people. Civil engineering a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our study, there are tens of thousands of students learning in every year, has become a hot academic courses, but also as an old industry, which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building. So as we understand the modern youth, the necessary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is very necessary, a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master 关键词:发展方向专业培养理想方案 正文:这个学期我们完成了土木工程概论的学习,在没接触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土木工程的认识是土木工程就是建造房屋、修路建桥,认识比较浅显,还经常和同学开玩笑地说“毕业了,就得去搬砖和泥了”,但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土木工程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个专业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使我更加地喜欢这个专业,坚定了我学好这个专业的决心。 一、土木工程的社会发展方向 土木工程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发展。首先是古代土木工程发展,古代土木工程的时间跨度很长,大致从旧石器时代到17世纪中叶,古代的建筑最早都是由天然材料而筑成的,后来发展了土坯、石材、木材等,虽然古代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以及设计理论,但古代的土木工程也留下了许多伟

土木工程发展与展望

土木工程发展与展望 发表时间:2017-10-16T12:13:21.80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4期作者:程延浩 [导读] 因而在未来的土木工程的研究中,需要不断的创新与探索,促进土木工程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与综合实力的提升。 天津贻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451 摘要: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土木工程有其重要的属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技术经济与艺术统一性。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土木工程至今已经演变成为大型综合性的学科,并已经出许多分支,如:建筑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特种工程结构,给水排水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改革开放后,中国土木工程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现分别就各自发展对其进行阐述。 关键词:土木工程;发展;展望 1土木工程的涵义 土木工程是指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的含义可从两方面去理解。一层含义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有关的各类工程设施,如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局坝水电和水利工程、铁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程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为了建造工程设施应用材料、工程设备在土地上所进行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程技术活动。 2现阶段土木工程的现状. 2.1建筑材料方面 出现了很多高强轻质新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玻璃钢))等,且以开始应用,但是这些材料有些弹性模量偏低,有些价格过高,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因而尚待作新的探索。另外,对提高钢材和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虽已取得显著成果,仍继续进展。 2.2土木工程设计发展 在结构设计层面则呈现出更高、更长的柔性化实践发展趋势。在较多情况下地震荷载与风荷载是设计结构的影响控制因素,令各项大型工程的复杂体系结构在抗震抗风相关问题与设计理念层面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常见的课题研究涵盖风荷载与地震设计机理作用、大跨度大规模桥梁工程抗震抗风与体系结构设计等。同时,以柔性结构对抗地震的以柔克刚思想进一步在控制结构震动技术层面科学体现,当前现代震动相关问题正逐步向着智能化控制、自适应、减震吸震相关技术方向逐步延伸,土木工程基础性健康结构的检测、控制灾害结构等研究工作也将继续逐步强化。 2.3土木工程施工发展 施工技术的发展,主要是在材料、设备、工艺这三个方向,在其中材料不断创新,出现了一大批高新材料,如玻璃纤维、铝合金、节能混凝土等一大批新型建筑材料,而新型材料的不断加入进施工中,使得大型混凝土建设获得了更多的物质基础。[4]而设备的及时更新,也让其更加自动化、机械化、科学化,采用所更加新型的设备使得以往规模更大、更加麻烦工程建筑能够得以实现,让施工工程项目的建设获得了更加有效的提高。在进行城市地下建设工程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施工工艺,如明挖、暗挖、盖挖、盾构、沉管、冻结、注浆等工艺技术,为地下空间施工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尽管在我国土木工程的理论、设计以及施工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其水平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提升施工的技术,就需要将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与材料充分的交融,并加以深入的研究,使得土木工程能够获得飞跃式的提升。 2.4工程规划方面 以往的总体规划常是凭借工程经验提出若干方案,从中选优。由于土木工程设施的规模日益扩大,现在已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提高规划水平。特大的土木工程,例如高大水坝,会引起自然环境的改变,影响生态平衡和农业生产等,这类工程的社会效果是有利也有弊。在规划中,对于趋利避害要作全面的考虑。 3土木工程的未来发展 3.1高性能材料的发展 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钢材将朝着高强、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和可焊性方向发展。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已经把屈服点为700N/mm2以上的钢材列人了规范;如何合理利用高强度钢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单一的材料将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也就应运而生,另外,材料的功能也将从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并且为了适应土木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材料的使用也必须节能和环保。 3.2 三S系统应用发展 三S系统由H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与GPS全球定位技术系统构成,可实时、整体、动态的对地展开判别观测、应用分析,因此在土木工程领域该系统发挥了显著的优势作用,同时具备广阔的发展提升前景。数字化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三S系统发展而来,也就是说其综合了遥感、GIS、遥测、多媒体、网络与仿真虚拟技术对城市各项功能机制、基础设施展开自动采集、发挥决策辅助作用并实施动态化管理监测,很明显,当前数字化城市便是以该类数字化的处理信息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作为发展背景的科学服务技术系统。其逐步推广与科学应用势必将我国城市运营与规划建设推向崭新的高度,促进其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 3.3深化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去促进工业化 这是我国提出的全新目标。信息化建设是通过网络、计算机、自动化控制以及智能处理技术等方式对土木工程的所有环节及方式予以完善,完善的目的是有效深化土木工程施工效率,减少工程投资成本,利用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渗透到勘测、规划、施工、设计、物业管理、维护、监控以及保养等土木工程的各个环节。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于土木工程,可以在常规控制机制下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举个例子,在高层建筑垂直度的工程,具有一定质量及面积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控制,较大构件及设备的同步与全面装吊,大型脚手架的安装控制,模具的吊升,超远距离桥梁悬索应力的控制,幕墙的加工及生产控制,强压力及高温度的焊接控制,爆破与大面积搬迁,沉降测试及数据收集,大型工业设备的立体空间管线分布的设计等。信息化技术会从根本改进设计技术与措施,其涉及到的领域及程度也会愈发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