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思考

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思考

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思考
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思考

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思考

李星,一徐毓华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4SJB329)

作者单位:211800一江苏一南京,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第一作者:李星,女,硕士,副教授,Email:lilixixi16@163.com

通信作者:徐毓华,女,硕士,副教授,Email:1078504318@qq.com

一一?摘要?一在我国,西医药专业多数设置一定学时的中医课程三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基于对中医课程的教学目标制定二教学内容选择二教学思路二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实践和思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学时内,更多地了解中医思维方式,学会中医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教学与学习效果三

?关键词?一西医药专业;一中医;一课程;一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2096?510X.2018.02.003

?文章编号?一2096?510X(2018)02?0067?03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theprofessionalteachingofmodernmedicine一LIXing,XUYuhua.(Jian?gsuHealthVocationalCollege,Nanjing211800,China)

Correspondingauthor:XUYuhua,Email:1078504318@qq.com

?Abstract?一Mostmodernmedicinemajorshavecourses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Basedontheteachingexperienceofmanyyears,theobjectives,content,methodsandotheraspectsofpracticeinthedesig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ursesintheteachingofmodernmedicinewillbeintroducedinthisarticleaimingatimprovingtheefficiencyof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learning,particularlyinthetheoryandmodeofthinking.

?Keywords?一Medicalprofession;一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一Course;一Teachingmethod

一一在我国西医药学大部分专业的课程安排中都有中医及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三这样的安排有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也有专业教学本身的需要,但在中医课程的安排上,普遍存在课时少,教学周期集中(一般在一个学期内),且无前期及后续课程联系二巩固等情况三传统的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在理论依据二知识背景二思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中医课程时存在着一定的认同和接受的障碍三有调查表明,西医院校的学生认同中药疗效的人数比例远远高于认同中医理论者[1]三如何使西医药专业的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中医,学好中医,是每个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师都要思考的课题三笔者从事相关工作多年,在临床二护理二药学二康复二医学营养等不同专业讲授中医课程,现就西医药专业教学中的中医课程设置及教学做一探讨三

1一中医及中医课程的特点

传统的中医学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对人体结构二功能二病变的认识以及诊治疾病方面,其思维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与现代医学迥异三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在医学方面的重要体现,与大部分人所理解和认知的自然科学不同三这样的特点,一方面使中医学不容易被广大从小接受现代自然科学思维体系教育并以西医药学为专业的学生所接受,另一方面又因其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使学习者感受到神秘并容易产生好奇三在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的认识中, 气 是整个世界的

基本组成单位,整个世界的运动变化都是 气化 的

结果三以这样的认识基础,中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

统一性,从 气 的角度认识和讨论人体的生理病理

变化,认识药物的性能作用,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

进行归类分析三对 气 的认识和理解正是中医学

与现代医学的本质区别所在[2]三目前现代科技手段对气的研究,还远远未能对其实质进行揭示[3],因此很多中医理论现在仍无法用现代科学理论进

行分析和验证,而中医也被认为 不科学 [4]三有不少西医院校的学生认为中医缺乏科学性,理论解释牵强附会,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其学习的兴趣[5]三2一西医药专业中医课程的教学状况

目前,在西医院校中,除了与中医相关技术应

用关系较大的专业如康复等,多数西医药相关专业

的中医课程的课时基本都在80学时以下,因不同专

业而异,少则只有20 30学时[5?6]三以江苏省内的医药类高职院为例,护理专业‘中医护理“的课时为30 50学时,药学专业50 70学时,而教学要求则涵盖了基础理论二诊断二方药二针灸二推拿二养生二食疗等诸多方面,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无法匹配三这样的情况下,讲课内容只能以中医理论体系中的核心知识为主,其他内容多数浅尝辄止三医学理论与实践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中医丰富的治疗手段和方法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在教学上合理安排,是每个在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师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三

3一中医学相关课程教学的思考

3 1一确立正确教学目标

虽然西医与中医都是研究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但看待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表达方式也不一样,

对于已经学习了一些现代医学相关课程,基本构建

起以现代科学为基础的具有现代医学思维方式的

学生而言,会感觉到中医学内容晦涩难懂三在教学

课时有限的情况下,主要应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

点,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重点强调中医的基

础理论三通过学习,使学生接受中医的思维方式,

理解中医的表达方式,能运用中医的养生和诊疗技

术手段,并具备进一步学习中医的能力三因此,让

学生理解中医的思维方式应是教学的首要目标,在

这样的基础上结合课时的长短,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目标进行适当调整三

3 2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基础及核心的原则,以中医理论为主,将中医思维的指导思想阴阳五行二精气理论等阐释清楚后,重点解释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结构功能二疾病的发生变化机理等方面的认识三多数中医教师对这样的安排意见一致,即基础理论部分的课时必须得到保证[7?8]三中医理论是教学中的核心二重点所在,不能因为学生不容易理解,便简化二一带而过甚至直接回避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如阴阳二五行二精气等概念在主流的基础教育课堂上是不会涉及的,甚至很多人还会将阴阳五行等归入玄学的范畴,直接认定为封建迷信三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长大的学生,又接受了现代医学教育,要他们理解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中医理论是有一定难度的三所以教学中要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理解和接受中医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教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三

在理解中医学基础理论和思维方式后,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如药学专业侧重于中药方剂;康复专业应以中医传统康复技术为核心;临床二护理专业重点阐释中医养生防治原则和方法,以及中医治法和手段的介绍三

3 3一中医课程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者研究思考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任何一种方法都要结合具体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二教学对象灵活选择三例如,课堂讨论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医理论,可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到一起,讨论选题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范围来确定;舌诊教学可以用图片二影像展示法,可结合学生中出现的异常舌象进行分析,这样学生会更有感性认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三中医课程教学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3 3 1一第一堂课引导一在教学初始,以对中医史和临床案例的介绍为导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医传统和神秘即最具特色的部分,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进一步学习深奥的中医理论做好铺垫三

3 3 2一尽早搭建中医理论的基本架构一通过对气二阴阳二五行理论和中医学基本特点的讲解,让学生头脑中尽快形成最基本的中医理论框架和思路,然

后再讲解脏腑气血经络二病因病机理论二中医诊断思路和方法及中医治疗原则等,使教学内容前后关联密切,逻辑性强,学生也容易接受和认同三

3 3 3一中西医理论比较一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西医药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对中医存在好奇和一定的兴趣,但在接受和理解中医思维方法二中医理论时,因其对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也还没有完整透彻的理解,所以在面对一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时,很难深入思考二分清差别,容易产生混淆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医理论体系与西医理论体系对照讲解(如在讲解脏腑理论时说明中医脏腑与西医脏器的不同之处),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三在讲解过程中通过分析和比较中西医学的不同认知方式二理论特点和思维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医学的基本特征,达到融会贯通三

3 3 4一特色案例教学一实践案例教学是中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实践及生活实践中因对中医理论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所造成的案例比比皆是,如西医对中成药的不当应用,人们在养生方面的认识误区等,通过对这些反面案例的分析来阐释中医理论,加深学生的印象,可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中医理论三

3 3 5一尽量少用古典原文一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表达尽量简洁二清晰,可以生活化一些三现代医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并不像中医专业的学生会专修医古文课程,所以对难懂的古典原文尽量少用,如确需引用,则要解释清楚三在保证表达准确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白话语言三3 3 6一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一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课堂教学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发挥,所以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是教学中的关键三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是随着每个人的学习二实践二思考和研究逐步加深和提高的三这样的提高可以通过教学体现出来,所以要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教师在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提升自己,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联系实际,将深奥二玄妙二不易理解的中医理论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已经对现代医学的思维二理论有了先入为主的西医相关专业的学生逐渐接受和理解中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中医文化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三

4一结语

中医学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补充,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从自然二全面二整体的角度看待人体,看待健康和疾病,蕴含着中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三要使西医药专业的学生更好地认同中医,教学中应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思维方式,要确保中医基础理论的课时,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师必须不断通过教学和临床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工作三

参考文献:

[1]一李展.反思西医院校的中医教学[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S1):166?167.

[2]一杜武勋,刘岩,丛紫东,等.论中医学气一元论与气化论[J].中医杂志,2016,57(11):908?912.

[3]一王小平.关于气现代诠释的几个问题[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5):11?14.

[4]一常存库.中医科学性论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4):3?5.

[5]一郑瑾,刘强,史恒军,等.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898?899,913.

[6]一卢洪梅,邓少东,张轶,等.西医院校中医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8):37?38.[7]一朱翔.高职高专医科院校优化中医课程之我见[J].海峡科学,2016,12(2):80?82.

[8]一王东生,贺喜秀.试论高等医学院校有关中医课程的设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92?193.

[收稿日期:2017?08?15][本文编辑:文心]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发扬光大,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 中医药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是在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和指导下,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独特医学体系。中医对人类医学发展和促进人类健康,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中药学方面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步。藿香正气液、速效救心丸等500多种中成药以其显著的疗效受到世人的瞩目。药厂通过现代技术,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化的中成药, 2.3再放眼海外中医药的发展。韩国在吸收中医精髓后与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而成的韩医可看作中医的一支。韩医的地位相当高,近20年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能考入韩医科大学。他们的古籍Data Base化和精神科领域都有独到的成就[6]。另外日本汉方医学,台湾中医的发展也是硕果累累。 [6]金基郁.韩国医疗分类R&B及现况与新动向. [7]张恒鸿.中医舌诊之证实研究. 对中医药现状的思考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成

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郑州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专业 姓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20 年月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一、中药发展现状 (2)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2)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3) 四、面向21世纪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思考 (4)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多有几种原因引起 (5) 六、提高中药质量及管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7) 七、测试分析方法的现代化是提高中药新药研制水平的保证 (8) 八、小结 (9) 九、参考文献 (10)

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现状及思考 【论文摘要】理性看待中药毒性,合理应用中药。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毒性多是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临床上不合理用药主要是药物的滥用、乱用和误用,而合理用药就是有效、安全、经济的使用药物。总结追求安全有效目标的措施。【论文关键词】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方法 现今社会是个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科学发展的综合化,技术发展的高新化以及高新科技的产业化是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这一趋势将在新药研究开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试论世纪之交中药新药研究开发现状及思考,以期加快中药新药创新的步伐。 中药是天然品,很多人认为是安全的,有些慢性病人喜欢多用中药,甚至常吃中成药。似乎认为有病治病,无病保安康,实际上并非如此。凡是药品都具有利害两重性,中药也不能滥用。 一、中药发展现状 中药研究开发是国际热门课题,国际市场每年药用植物及制品(包括保健品等)的交易额超过300亿美元;日本是较重视中药研究开发的国家,年销售额达1500亿日元美国国会1994年批准了把草药列为《饮食补充剂》的法案之后,1997年又制定了“植物药在美批准法”(草案),不再要求草药产品是已知结构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成分固定、疗效稳定、安全可靠的复方混合制剂。德国在欧洲是传统药年销售额最大国家,达22亿美元。 我国的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至今已有1 141种中药新药通过注册,其中一类新药占11.5%,二类占6.5%,三、四类各占40%,五类占2%。反映新药研制水平的一二类新药的数量明显偏少;对于三类新药的研制也多相重复,忽视了发展创新、基础研究及科研水平的提高;研制的整体水平不高,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尽管如此,新药仍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占整个药品销售额10%以上,利润大约在20%以上。 中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已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已向美国FDA进行了首次的复方中药注册申请,并分别于1997年12月和1998年3月通过了“复方丹参滴丸”和“银杏灵”新药临床研究(IND)预审,实现了中药的历史性突破,随之而来将会有更多成熟的中药品种进入世界。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中医药验方和特色疗法

医院中医药验方和中药特色疗法 收集整理工作方案 为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挖掘医院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药(含草药,下同)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院中医药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和整理本院人士编著的各种图书和期刊中记载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二)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三)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三、工作原则 (一)注重自愿无偿捐献 收集整理工作遵循自愿无偿捐献的原则。尊重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持有人(单位或个人)的意愿,鼓励持有人主动无偿

捐献。如果持有人同意捐献,须填写《中医药无偿捐献自愿书》(见附件2)。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捐献人的知识产权。捐献人完成捐献行为后,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及时为捐献人出具收取证明、清单;协助捐献人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妥善协调处理好在收集、整理、出版、应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三)注重科学严谨保密 对收集的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要进行鉴定、验证和评估,切实保证安全有效。受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论证评估的人员,负有为捐献者及其捐献物保密的义务,不得私自对外宣传、出版、使用和开展研发等活动,违反者将依据国家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步骤与分工 (一)科室收集(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 1.药剂科负责收集院内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并审核,报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全院收集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进行技术审查。需要补充完善材料或需要调查核实的,将派专家组实地考察。 (二)资料处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

关于某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XXX医药事业发展的思考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与疾病做抗争的宝贵知识结晶。在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市、县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在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医事业发展现状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疗效好,副作用小,费用低,特别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以及疑难病症等方面有独特疗效。使用中医中药能够有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目前,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基本健全。XX县中医医院作为县级中医药龙头单位,肩负着XX中医药事业发展新旺的历史使命。医院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优势不明显,特色不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制约XX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二、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趋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

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严重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一)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投入不足 我国《宪法》和《条例》都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共同发展的方针,但落实的效果却远不尽人意。由于机构不健全,管理环节缺失,诸如像《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第十条第三款“医疗保障政策和基本药物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使用。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按照中西药并重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药品种,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要充分考虑中药特点,鼓励使用中药”。《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第八条第二十九款“完善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医保政策。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中医诊疗技术、中药饮片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中药制剂纳入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范围;全部单味或复方中药饮片及药材纳入个人帐户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适当降低参保人员使用中医药服务的自付比例。对住院病人采取中医特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措施

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应用中医药为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是中医医院的基本办院方向。近年来,这一办院方向有逐渐偏离之势。一般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诊疗率达到50%~60%,住院中医药诊疗率达到40%~50%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据江西省2008年对95所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统计分析,业务收入18亿元,其中药品收入8.9亿元,占49.5%,药品收入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收入3.2亿元,占36%左右。 中医特色淡化优势弱化的原因 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药行业的看法。其产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术发展相对缓慢,临床阵地日渐缩小 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以经验为主的科学,但是随着现代西医技术迅速发展,中医药学术相形见绌。现代西医学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每一项高新技术问世,许多中医药学原有的治疗优势往往被取代,优势变成相对劣势。如清热利水通淋排石被碎石技术取代;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被介入和微创技术取代等等。 另外,中医治疗手段比较单一,而基层中医医院需要健全的综合功能。当前各县级中医医院的就诊病人80%以上是农民,农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多发病和常见病绝大多数都在乡村解决了。而到县级医院来就诊的大多数是较重的、需要抢救和手术的病,或者是拖延日久需要明确诊断的病。面对此种病人,单纯应用中医药技术就无法适应了。内服中药是中医最常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在给药途径和口感上都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应不了危急重症的临床需求。 2.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医医院也是如此。 中医医院员工工资奖金、房屋建设、设备添置、就医条件改善等都要靠业务收入来支撑。加之中医医院建院历史较短,投入不足,占地偏小,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的现状,要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压力更显沉重。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反成了中医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若单纯靠中医药创收,医院难以生存发展,当然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广泛使用。 3.中医队伍思维转向,临床选择重西轻中 若一概指责中医队伍后继乏人乏术,未免有失公允,但当今中医队伍缺乏高明的中医临床家,临床思维上西化却是事实。目前中医临床队伍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临床以中医药为主的,以老中医、师承出身的中医和少部分中医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他们临证时多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但他们只是坐门诊,不适合直接主管住院病床。另外一种是中医医院校毕业的中青年中医,他们因系统学习过中西医理论,在第一线主管病房,面对危急重症需要明确诊断,临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精)

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现状及挑战 2002-04-22 中医学有5000年历史,曾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巨大贡献。建国以来,我国三代领导人都曾作过重要的指示,1985年6月20日中央再一指示:“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组建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加强管理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 但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还比较落后,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仅占3%的份额,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而欧洲、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洋中药却占到97%,几乎垄断了国际中药市场。更有甚者,近年洋中药大举进入中国,抢占国内市场,目前洋中药进口额已超过我国中药出口额。为此,政协委员李连达在去年政协会议上提出0875号提案《关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提案》,就发展我国中医药现代化事业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一、政协0875号提案的主要内容 1.发展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

中医学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优秀遗产,伟大宝库,应该努力发掘,认真继承;而另一方面,中医学又是治病救人的应用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创新,跟上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江主席曾多次指示:“发展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灵魂”,也应该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灵魂。我们应该坚定不移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发展创新为指导思想,全力推进中医现代化与中药现代化。 2.加大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基础差,底子薄,经费短缺,设备落后,特别是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医院,处境十分艰难。 据统计,我国卫生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2.23%,而在这么少的经费分配中,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仅占8.7%(相当国家财政支出的0,2%),却承担着1/3的农村医疗和1/4城市住院病人的医疗任务。一个中医院的经费仅是综合医院的18%。 经费严重不足,可以举两个例子来说明:(1)国外研制新药投入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中医科培训资料 中医药知识培训讲稿 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中药的用量和用法。 中药的用量是以克为单位,即1公斤=1000克。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之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 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较低于主药的剂量,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就是体现主次配伍关系。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而言,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祛邪药物易伤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剂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剂量减半应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年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

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 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5克,伸缩幅度较大。 下面讲服药方法。汤剂都宜于温服;发散风寒药最好热服;呕吐或药物中毒,宜小量频服;丸、散等固体药剂,除特别规定以外,一般都用温开水吞服。 服药时间,也必须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神药应在睡前服; 以下讲一下熬药方法:一般的中药宜先泡10至20分钟再熬,熬开后小火开半小时即可,气味芳香药熬开10多分钟为好,矿物类、贝壳类则宜久熬,最好熬开1小时以上,如砂仁、白蔻应后下,附片、石决明、龙骨、牡力等应先熬。这一讲就到此为上。 谢谢大家。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讲课稿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 4篇

中医药知识培训计划4篇 (345字) 为加强我院中药知识的培训学习工作,充分发挥中药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结合我院实际工作,特制定本院中药知识学习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中药知识培训学习,巩固专业知识,增强药剂科及中医药相关科室工作人员业的业务能力,培养中药技术骨干,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优势。 二、培训内容 学习中药的性能、配伍禁忌、用法用量,中药的炮制,中药调剂,常用中药的功能用量等。 (797字)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提高运用传统中医防病治病能力,护理部根据《中医医院中医

护理工作指南》、《上海市中医病症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及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参照《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制定本院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如下: 一、目的 通过对全院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分层学习,达到相应的能力要求,确保本院各级护理人员都能运用中医药的知识与技能服务患者。 二、培训要求 (一)护理部 1.组织安排业务培训,专题讲课等6次/年以上。 2.强化《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

3.有计划分期选派有一定年资的护理人员参加上海护理学会组织的各类学习班、培训班、适任班、中医基础提高班等。 4.中医操作培训项目 (1)基础操作八项:耳穴埋豆、艾条灸法、拔火罐、穴位按摩、刮痧法、湿敷法、涂药法、熏洗法。 (2)专科操作技能:各病区根据专业特点,确定专科考核项目。 (二)病区 1.月组织2次业务培训,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专科专病知识。 2.理查房每月1次,有护士长/责任护士/带教老师主查。 3.操作总带教对本病区护士进行科内培训,每月1次。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

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容 1、规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药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思考

【关键词】国学生命科学文化自卑中医药的魅力人文中医药管理中医药发展中医应该归在国学中,它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 1 中华瑰丽的珍宝——中医药的魅力 “所谓国学,包括文、史、哲三大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道德伦理、逻辑等方面。《诗经》、《书经》《易经》又是国学之首”。[1]《诗经》是文学艺术的代表,《书经》是史学的代表,《易经》是哲学的代表。中医恰恰源于《易经》,哲学家通过综合观察,类比研究,加以演译、抽象,从无限变易的现象中邻悟到各个领域的规律和原理。经过实践研究再实践进步,几千年的漫长时间,博采了中国古代哲学,自然科学技术,人文诸学科的优秀成果,集中体现为古代唯物辨证法与中医理论实践的结晶,逐步形成中医学特色,独具一格的中医学辨证法,中医学辨证法正是中医科学体系中瑰丽的珍宝。是我们祖先研究人类生、老、病、死,反复实践验证的宝贵财富,它也将成为哲学家和医学科学家研究国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的生命科学。 中医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代表,在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基础上,注重人与天地自然的大整体和人体各部组织器官的小整体,人与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的统一性,世界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联的动态性,并以维物辨证法为特点的方法体系,就是中医深深地扎在国学之中的无法切断,也不能切断的根。 中医是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存在的生命科学。从基础理论到临床辨证施治,从四诊八纲到药物方剂,认为“人的生病是某种致病因素导致阴阳气血失衡和谐所致,人的心理活动不顺应社会客观规律也会生病。治疗原则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辨证论治,调节人体机能,使阴阳气血恢复平衡协调,使七情六欲顺应社会客观规律而愈病”。[2] 中医不像形态学那样看得见、摸得着,从尸体解剖学上看到有形的,能够服人的科学性。中医与西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中医是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联系起来的动态医学,他以功能及生命运动的形式存在着,它是运动的、变化的,是无法从尸体解剖学和形态学上找到科学概念的。因为人死了,生命运动就停止了、消失了。随着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愈来愈证明中医理论的可贵。国外科学家对人体生物钟的研究,针麻的研究,气象对人体的影响的研究,节气与人体的关系的研究等,都证明它有很高的科学性。这些现象在我们中医学来讲,数千年前老祖宗早已初步掌握并逐步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运用于人民的保健事业。中医是我们祖先近三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经实践检验的真理,它将发挥重大的科学原理,“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也将很快发展为人类的生命科学。 笔者经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证明,很多西医药解决不了的绝症、危症、难症、奇病、怪病都被一个一个解决了、痊愈了,难道这不是中医药的魅力吗?这不是中医的科学性吗?掌握了这一套科学原理,就可随心所欲、遇病不慌,从容处置,辨证施治,就能施展中医药魅力无穷的优势。 2 古人的风采与不幸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能透过墙壁看到人,并能看到人体内部的一切,当然并不仅是扁鹊一人有这种本领,人这种超微观的思维信息,能够透过任何东西,不受阻挡,这是科学不好解释的。对人体内经络的运行,内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生相克),内脏与体表之间的联系,一天十二时辰与人体内外各部分的关系,日、月、星辰的运动,四时节气的变化与人体的联系,疾病的发生与转归等,都是通过人体经络系统进行的。这些有关人体整体联系,人与天地自然的联系,人体自在运动,自动调节等现象,说明中医理论的总结也与人体特异功能和气功锻炼有密切关系,同时更是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两千多年前的扁鹊就可透视人体,华佗就可以刮骨疗毒,开颅手术。这说明我们祖先的才智不比今人差。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近年来,中医西医化,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居民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等,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制约着我院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事业的看法。对此,我院结合本地域的现状,进行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一、中医药特色不明显 (一)、原因分析: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财政的投入少之以少,医院长期实行自负盈亏的核算体制,医院、医生不得不为收入而工作,这就导致中医医生并不以中医手段来治病,很多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式,开药也以开西药为主,而价格低廉、简便灵验的中医药和中医特色疗法逐渐被冷落。 (二)、针对性措施: (一)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1、我院认为,中医院应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中”字做文章。以开展中医诊疗方案为切入点,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贯穿全院工作。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和凸显,是中医医院的办院之基。 针对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县情,全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推广使用中医药服务,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在对临床工作的考 核中,突出中医特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评估,年底有总结。 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通过经济杠杆保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我院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每个科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服务,并树立典型,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相互促进。针对过去有些科室很少使用中草药的情况,医院反复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临床医生使用中草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应该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方面。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性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在国外发展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据该组织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03年,中国中药出口克服困难,8年之后再次突破7亿美元大关,出口总值达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1%。 亚洲、北美和欧洲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亚洲市场约占中药出口总值的2/3。这几个市场的中药出口近几年都稳步增长。去年中药对亚洲出口4.8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19%,同比增长5.71%;对北美出口1.05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对欧洲出口9270万美元,同比增长12.58%;对非洲出口1049万美元,同比增长8.16%;对大洋洲出口889万美元,同比增长2.19%;对南美洲的出口975万美元,同比下降了1.72%。目前,全球四个主要中药市场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草药、中成药、保健品的主要出口市场,值得研究和开拓。 一、东南亚及华裔市场 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 新加坡的中医药有悠久历史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中医医疗机构30余家,中药店开设的中医诊室有1000余家。该国卫生部成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成立了“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进步加强中医药管理。开设中医学院、中医师注册工作也在进行之中。政府对含汞、铅、砷等重金属的中药或成药则明令严格控制,禁止销售黄连、黄柏、川乌等有毒药品。进口的中药材多数是补药。 马来西亚经营中药的店铺约3000余家,有中医师工会会员800余人,多数开店兼诊病,以祖传药店为多。马来西亚卫生部向来对中医十分关注和支持,但仍未接受中医师的注册,在那里甚至不注册也可行医。政府对药物重金属含量有控制标准,对有毒品及濒危野生动物药品一律禁售。 泰国政府承认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只给考试及格的中医师发临时执照。早在1987

新版 GSP :中药材、中药饮片知识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中药材、中药饮片培训测试题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 份,共45 分) 1 、中药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为中药行业的三大支柱。其中中药材是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饮片是____________ 的原料。中药汤剂是中药的一种形式,象______________ 一样用于临床防病、治病、保健。 2 、中药材、中药饮片应入中药材库_______ 区,保管员应根据原始凭证核对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包装质量。对货单不符,质量异常、包装破损,标志不清等商品有权______ 。 3 、中药材的验收内容包括: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等五大过程,应无虫蛀、霉变、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气味散失、风化等现象。贵细药材必须施行________________ 。 4 、中药饮片验收除验收数量、检查包装外,更重要的是检查饮片_________ 是否符合___________ 的要求,是否有该炮不炮,该炙不炙,生药整枝的情况。 5 、中药饮片包装应选用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___________ 和________ ;中药饮片的标签应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_________ 、生产日期。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

还必须注明__________ ;中药饮片的发运必须有包装,每件包装上应注明品名、产地、日期、____________ 等,并附有____________ 的标志。 6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主要养护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及__________________ 等四种方法,其中化学药物防治法主要 采用____________ 熏蒸法,分______ 密封熏蒸和_____________ 熏蒸两种。 7 、在进行中药材、中药饮片养护过程中,应详细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包括:封仓(帐)时间、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温度、_________ 、开仓(帐)时间、药品名称、存放地点、______________ 等。 8 、中药材、实行分类储存,一般按其来源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其它类。植物类又按药用部位分为根茎类、果实和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全草类、皮类、藤木树脂类等。应根据每一类中药材的性质特点分类存放。34 二、名词解释(8 分) 中药饮片: 三、简答题(共53 分) 1 、简述中药材、中药饮片在验收过程中的抽样原则及抽样数量要求?(13 分) 2 、帐幕熏蒸法对熏蒸时间、用药量有哪些要求?简述其使用方法?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措施

舞阳县中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具体措施 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应用中医药为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是中医医院的基本办院方向。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药行业的看法。如何引导中医医院坚持特色,发挥优势,坚守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特制订具体措施如下: 1.创新思维模式,丰富拓展中医阵地 思路决定出路,中医药界尤其是管理层要有全新的思维模式,不能囿于传统的“一个老头加一个枕头和一个汤头就是中医药”的局限模式。在事业上要立足大中医,促进大发展;在学术上要立足大开放,促进大繁荣。 从宏观上看,中医药在国民医疗保健中占有一定的比例,2008年全国医药工业产值8000余亿元,其中中药2000余亿元,占20.5%。若除去一次耗材等,中药约占30%左右。可见中医药在国民医疗保健中,地位是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 在学术上,不能把现代的诊断治疗设备都看做是西医的。现代诊断设备是现代物理学、光学和化学的科技成果,既可以与西医结合为西医服务,也可以与中医结合为中医服务,把现代诊断技术都看作是西医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

也不能简单地把手术、注射等治疗方法都看作是西医的治疗手段。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麻沸散麻醉做手术,用葱管导尿,种牛痘免疫等等。只是近几百年来西医学借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而中医药学困于传统模式,相形见绌了。因此,中医药学术一定要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绝不能固步自封、封闭发展,与现代科学形成鸿沟。 2.发展创新中医学术,对现代疑难病有所作为 中医的灵魂在学术,学术的基础在临床,临床的关键是疗效。发展中医学术最重要的是要对现代医学疑难病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对现代医学的疑难病、中医药又有相对优势的病种,逐个进行辨证分型,确定治疗原则、选用方药和调理防护等。在探讨总结疾病的辨证分型论治时,应将现成的研究成果和诸多疗法吸纳进去。病名、诊断和疗效标准都可借用现代西医学的研究成果,既符合临床实际,又体现辨病与辨证结合,创新和规范了中医的临床辨证。例如祝谌予先生将糖尿病进行辨证分型,中医界均称道和采用。中医界若能将现代医学各科的常见病、疑难病进行规范的辨证分型治疗,中医学术也许能前进一大步。 丰富中医的临床疗法,改变靠内服药为主的现状,既要继承总结前人已有的治疗方法,更要创新新的疗法,尤其是中医临证时要重视运用综合疗法,既提高了临床疗效、缩短了疗程,又易于被患者接受,扩大了中医临床阵地。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药学实际,研制开发一大批中医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1

浅谈中医药发展的现状及前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级中药学(基地班)甘彦雄 摘要: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同时也拥有巨大的机遇。在世界快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要解决中医药的困境,实质就是要解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矛盾。我们要时刻怀揣着危机感,处理好中西医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挖掘传统中医药的精华,不断完善、创新,抓住机遇,发扬光大,使中医药走向世界发展的前沿,那么中医药的前景就是光明的。 关键词:中医药发展现状前景危机感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的归纳总结,中医药学便以一个系统的独立的学科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终于成为现在看到的以阴阳五行藏象病因病机为理论基础,四诊八纲为诊断手法,以针灸推拿等为治疗方法的自成体系的学科。但是在这璀璨的光环下,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的,中医药还有很多不足,我们时刻要怀揣着危机感,在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医药必须加快发展的脚步,才能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在世界医学上占有一席之地。 1.中医药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只有战胜了这些困难,中医药才能发扬光大。 1.1就中医药的基础理论而言,它还没有脱离自然哲学性质,有较弱的现实相关性。实验科学的西医是靠实验依据来说明现象间联系的,而经验科学不能不依靠某种理论建立的结构来说明。因而对中医的质疑便接踵而来。在近代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后,以《天演论》(阐述进化论的著作)为代表的西方思潮席卷华夏。受过西式教育的人对中医药的抨击更加激烈。如孙中山晚年肝癌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宣告束手无策时,他仍然坚持不服中药;鲁迅、郭沫若等一生不愿找中医。其实这与当时人们认为西洋文化一切都好而中华文化一切都坏的心理密不可分。但中医药确有其观的疗效,他们便认为是中药的功劳,于是提出“废医存药”。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中医的指导,中药怎么充分发挥其功效?在1929年“废止中医案”“民国元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事件与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的“中医是封建医,应该随着封建社会消失而消失”言论以及前几年网上签名要求将中医排除在医改计划外的行为等活动高潮后,中医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了,胜利了。因为中医药的疗效是大家看得见的,尤其是在非典等疾病面前展现的强大疗效,使反对中医的声音自然消失了。 1.2刚刚提到抨击中医的人多是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究其原因,是中医药的话语是不同于西医的。这些争论从根本上说是东西文化碰撞的结果。在西方思想进化论的冲击下,中医得到了“落后”的价值评价,在现实中给予了批评中医论者道德上的正当性。中医表达自身的话语权也逐渐发生了转移,丧失了自我主体地位,造成了中医的“失语”。中医自身本有一套理论,如今却为自己的生存找依据,费力地去求助于另一种话语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有人竟

对中医药现状与发展的思考

解析中医文化传播现状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2.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 3.在教育方面,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方法培养中医人才,使得真正能够按照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中医学术后继乏人的形势已经显露。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数量比例悬殊,而且中医院校的课程是一半中医、一半西医,或是6:4,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只有几十个学时。学院为了使学生适应工作需要,满足医疗需求,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也无可非议。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适应病人的临床需要,还要再学习西医,以适应急诊救护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需要,使本来掌握的很少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又不断丢失。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不在学生或医生,也不在医院和学校,而是管理体制、机制造成的。院校教育和现行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导向一起成为中医西化的推动力。 三、对中医药的偏见影响中医发展 1.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 中医药数千年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背景由于传承的弱化而逐渐消失,影响了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理解,而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又结合得不够,在历史上曾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手段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保证中医理论的有效运用。而现代医学由于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诊疗手段日新月异,显得如鱼得水。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受到现代医学的巨大冲击。 2.偏见之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