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概无敌版

社概无敌版

社概无敌版
社概无敌版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一、社会工作的要素:

基本要素:社会工作者受助者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专业的助人方法

核心要素:服务者提供服务服务对象价值服务手段服务目标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职业性注重专业价值实务取向双方合作与多方协同

三、社会工作实务属性:服务性道德性科学性

四、社会工作的专业标准:系统的理论专业权威社区认可伦理守则专业文化

五、社会公众与社会保障的区别:

1.社会保障是一套制度性规定,而社会工作是依据这些制度性规定而实施的具体服务,

2.社会保障大多是物质上的救助,社会工作则还提供精神上的帮助,除了救助之外还有

发展受助者能力的任务。

3.社会工作的对象相比较起来比社会保障广泛得多。

4.社会工作的责任承担主体也毕业比社会保障更多种类。可以是国家或政府、社会,也

可以是一个民间组织或个人。

5.

七、社会工作领域的的定义:社会工作领域也称社会工作范围,是指社会工作在社会生活实

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的领域是由社会问题的出现和社会工作者对它的认识及有意识的干预决定的。

八、社会工作领域的范畴

1.以社会问题为导向的服务领域:社会人,社会力量,预防犯罪,青少年犯罪

2.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的服务领域:老年、儿童、残疾人社会工作

3.以服务对象遇到困难为导向的服务领域:衣食住行,失业,性别歧视

4.以社会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为导向的服务领域:救助性社会工作,帮助性社会工作。

九、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倡导者管理者资源获取者和提供者和政

策影响者

十、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对工作对象的功能(二)对社会的功能

1.提供物质帮助 1.促进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

2.给与心理支持 2.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3.促进能力发展 3.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4.维护合法权益

十一、伊丽莎白1601年贫济法

十二、德国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利

1.改良了救济制度

2.创建了济贫的预防措施

3.开创了个案工作的先河

十三、睦邻组织运动

(一)、原因

1.因为当时英国的社会科学研究者和社会工作者力图对社会问题进行实地研究和实际

的解决

2.发起人有感于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虽然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

上的贫富差距

(二)特点

1.设于贫民区,备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员与贫民共同生活,其口号为“工作者与工作

对象相亲相爱”

2.没有既定的工作计划,视居民的实际需要而工作

3.尽量发动当地人力,培养起自发自动、互助合作的精神,为地方服务。

4.除使各地的社区睦邻中心成为当地的服务中心外,并尽量设法将本国及外国的文化

向当地居民介绍,是之以成为当地的文化中心

十四、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的定义:是区分好坏善恶的标准,是人们对此行为给与的一种评价,当人们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十五、价值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1.价值决定了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

2.价值决定了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3.价值决定了人们进入社会工作的动机以及工作着与服务对象关系的特征

十六、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体系:专业价值社会工作者的价值体系服务对象的价值社会价值相关机构的价值

十七、比斯泰克的价值体系☆

1.人的尊严和价值都是至高无上的

2.人在生理、智力、情感、社会、审美和精神方面具有天赋的潜能和权力

3.人具有实现其潜能的天生的驱动力和义务

4.人具有选择的能力,并且由于其有自我实现的义务,它具有自我决定的权利

5.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并且他有这样被考虑的权利和需要

6.为了其潜能的实现,人要有要求核实的手段和权力

7.每一个人需要在其社会提供的权利和社会保证的的机会方面和谐发展,以满足他

在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美学上和精神上的基本需要

8.人的社会活动在其自我实现的斗争中是重要的

9.社会有义务促进个人的社会实现

10.社会通过其个体成员的贡献有权力变富

十八、社会工作基本价值观原则:1.接纳原则2案主自决 3.保密原则.

十九、伦理守则的重要性:

1.是社会工作着自我约束的道德规范

2.是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准则,也是服务对象接受社会工作者协助的依据

3.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间共信的基础,也是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专业工作者共信

互信的媒介

4.是社会人士评价社会工作的标准

二十、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1.保守秘密VS泄露秘密

2.案主自决VS家长作风

3.职业界限VS个人利益

4.职业价值VS个人价值

二十一、社会工作的伦理内容

1.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2.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责任

4.社会工作者对雇主或雇佣组织的伦理责任,遵守对雇佣组织所做出的承诺

5.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责任

6.对社会的伦理责任,促进普遍福利。

二十二、伦理顺序原则(处理伦理困境的策略)

1.保护生命

2.维护独立性和自主性

3.促进机会和获得的平等

4.促进更好的生活质量

5.尊重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隐私权

6.讲真话,并开放所有相关信息

7.根据自愿接受的原则行动

二十三、理论的定义: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它从一个一般性水平较高的层次上来描述和解释某类现象的存在与变化,是对经验知识

的抽象概括

二十四、理论的三要素:(1)概念(2)事实(3)假设

二十五、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功能:

1.解释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作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

3.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事务工作方法、技巧及模式

4.促进理论的发展

二十六、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逻辑结构

(一)、大卫.豪 1.为了社会工作的理论 2.有关社会工作的理论

(二)、马孔.佩恩 1.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2.社会工作的理论3.对社会工作有助益的理论

4.社会工作实务及方法有关的理论

(三)、皮拉里斯 1.宏观理论 2.中观理论 3.微观理论

二十七、精神分析理论:

(一)意识分层说 1.潜意识 2.意识 3.前意识

(二)人格结构理论 1.本我2自我 3.超我

(三)人格发展阶段 1.口腔期 2.肛门期 3.生殖崇拜期 4.潜伏期 5.生殖期

(四)自我防卫期1现实焦虑2神经焦虑3道德焦虑

二十八、认知理论:基本观点

1.只有当人们寻找和朝向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才能够被很好的理解

2.人们通过他们学习的东西来构建他们各自版本的现实

3.人们通过对外在世界的适应过程来获得生命中的确定性

4.适应的过程受到具有感知能力的自我的影响

自我的类型:1.自在自我2自知自我 3.自为自我

二十九、:系统理论

(一)社会工作者的任务

1.帮助人们使用和改善他们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2.在个人与资料系统之间建立联系

3.改进个人与资料系统之间的互动

4.改进资源系统内部人们之间的互动

5.帮助发展和改进社会政策

6.给与实际的帮助

(二)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系统理论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系统

1.有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组成的工作系统

2.由案主本人及其家庭、生活的社区、工作的单位等组成的案主生活系统

3.案主想要达到的目标系统

4.案主为了达到目标而产生的行动系统

三十、行为偏差理论

(一)失范理论:反应方式1创新2.仪式主义3.退缩 4.反叛5.适应

(二)文化传递理论:

(1)一个人变成越轨者的影响因素:

1.与其他人的关系强度

2.时间的先后

3.时间的长短

4.频率

5.强化

(2) 差异联合理论:认为犯罪行为和其他行为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

(三)标签理论:

(1)类型

1.初级越轨:是指偶尔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

演发生持续的影响

2.次级越轨:是指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被他人标签为越轨者,本人也接受了(2) 越轨者成长步骤

1.权威者或关系密切的人对越轨行为的觉察

2.对越轨者的标签,这是最重要的一步,越轨者被归入社会另册,给人留下反面印象

3.加入越轨集体

三十一、倡导理论

1.个案倡导:有专业工作者进行实施,目的是为了让工作对象接受为她设计的计划

2.原因倡导:站在工作对象所在的社会群体的立场上促进社会变革

三十二、赋权理论:

1.目的是运用特定的策略减少、降低、阻止和改变社会强势群体对社会弱势群体的负

面评价

2.扮演角色:资源顾问、催化剂、老师或训练者

三十三、实务理论

(一)评估理论

(1)包括:1问题的界定和分析

2受助者的人格系统的评估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分析

3.对受助者所在环境的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条件:1.专业核心关怀的共同概念,他们是社会工作者能在一个全面的范围内思考和分析问题

2.必须能保持一致性的用于对现象、条件和情景的认识

3.评估必须依赖于一套一般化和前提性的知识体系,以帮助实践着来从事这

一专业活动

(二)干预理论:主要指工作者如何通过行动来影响受助者的人格、环境和社会系统,从而实现社会工作治疗和社会改良的双重目标。

三十四、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

(一)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险 2.社会救济

(二)就业政策:1.充分就业 2.人力政策 3.工资政策 4.失业保险 5.就业服务政策(三)其他社会福利措施:1.医疗服务 2.公共教育 3.住房福利 4.社会服务

三十五、社会福利制度的的定义:是国家和社会为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而设置的专门制度,他必须透过社会服务体系来实现上述目的

三十六、社会福利制度的构成要素:资源(物质与金钱)、组织、人力(社会工作者和其他

专业服务人员)、服务对象、外在制度和环境系统等、

三十七、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一)、个人必须适应环境

处于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社会环境所赞许的行为(二)社会环境影响个人行为

1.社会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活动提供了具体的空间。既是资源获取空间,也是行

为约束空间

2.社会环境是人类成长的有力支持,提供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3.社会环境为人类成长提供了参照标准,社会角色规范。

4.人类行为中的个人问题,其真正原因常常不是个人原因,而是深层次的社会原因(三)人类行为作用于环境

面对环境人并不是被动的。各类领袖的个人行为或许多人的一致行为也都会影响环境。三十八、人类行为的定义:由生理、价值、态度、感受、行动等内外要素合成的整体,以适应环境和满足需求

三十九、社会环境的定义:是影响人的心理和活动及其社会过程的社会系统;学校、家庭、组织、社区、社会、文化等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十、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关系:★

(一)社会福利作为人—资源—行动的综合系统

1.社会福利制度中最基本的是人的系统,其人及其需要的满足需要通过社会行政人员

和社会工作着来策划并传递服务

2.社会福利制度功能的正常运行还必须依赖必要的资源

3.作为一个解决社会环境和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必须通过具体的人的行动来完成

(二) 社会工作是社会福利的传递系统

1.社会服务资源分配和政策实施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组织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工

作扮演着核心的角色

2.社会工作的实施可以使服务更有效地惠及服务对象

3.社会工作是社会服务的社会行动的内容

4.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应对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社会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发展的影响

四十一、儿童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0—3岁拒食吮吸手指或咬指甲、心里自闭等

2.3—6岁表现为口吃、攻击性行为、沉迷电视

3.6—13岁行为问题表现为多动症、强迫症、学习障碍等

当今中国儿童在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性格和气质上的缺陷存在娇气、骄傲、

任性、自私、懒惰、冷漠等不良性格,缺乏勇敢、刚强、大度、坚韧等性格

(二)对策

微观上:社会工作者应该努力依托专业知识,修正儿童的偏差行为,也应该对影响儿童正常和健康成长的社会系统采用合适的干预手段。把握不同阶段儿童的基本特征,剖析

偏差行为的微观机制。

宏观上:1.推动和协助家庭维护良好的家庭环境以改善其功能;

2.推动教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充实学前教育,设计有利于儿童综合发展的课程模

式,营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推动和协助社区净化学校附近的物质和人文环境促进学校和社区的双向交流。

4.尝到政府出台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会政策,制定合适可行的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

发展、儿童福利的条例和计划。

5.呼吁规范媒体行为。

四十二、青少年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逃学、早恋、婚前性行为、适应不良、心理失调、精神病态、人际关系

紧张、吸烟、吸毒、酗酒、沉迷网吧、亚健康、暴力行为乃至犯罪都

是青少年行为问题的重要行为。

(二)对策:

1.针对个人原因:采取围观的社会工作手法

2.针对环境问题:各根据具体原因分析采取相应对策。如在社区开展针

对性的教育和培训、制定相应的惩罚政策,并依靠媒体大力宣传,基本

上要采取整合的手法,以学校为基本依托,整合家庭、社区、社会多方

面资源提供专业服务。

四十三、老年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经济收入减少

2.情感生活弱化

3.各类疾病增加

老年期的学习能力、心理老化、感情失控、疑病倾向、健忘症

(二)对策

1.将老年人从不现实、不科学、的标准和期望中解放出来

; 2.为老年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住房、医疗

养老、社会保障等

3.是老年人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一点无论是对

在家的老人还是在对家养老院的老人,意义都同样重大。

四十四、行为理论

1.能记住过去,不深陷其中,能适应也能改变

2.能自觉在无法回避的框架内操纵自己的命运

3.不仅能学习知识而且能明智的解决生活问题

4. 熟悉现实感悟并容忍许多模糊的事情

5.贵在自知、了解和容忍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6.重视人际关系、进行爱的施受

7.有责任心,关心社会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8.追求明主,并有自己的意识观念并能坚持

9.容忍并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

10.企图提高行为水平,努力使不被社会排斥也不能不经思考接受现实的价值

11.展望未来、珍惜自己的生命及机会

四十五、艾里克森的生命周期理论:

主要任务是对自己一生的成就进行反思,具有整合意识的老人,会觉得

生活十美好,过去没有虚度,有相当的成就感。具有绝望意识的老人会

觉得人生失败,一事无成,机会不再。老人的意识不是以整合意识战胜

绝望意识,而是在完整的体验中达成两者的平衡。

加油啊 ,少年!!

四十六、伯克来的成长研究

1.成熟型:前半生顺利成功,平稳进入老年,客观接受退休和老化

2.摇椅型:不拘小节,胸无大志,认为退休正好可以安度晚年,放弃责任

3.防卫型:防卫心理,固执刻板。退二不休以保持活力和消除对衰老的恐惧

4.愤怒型:有失意经历,非常伤感,将失败归与他人,蔑视他人,满腹牢骚,与人

为敌。

5.自怨自艾型:由不得志经历,但将之归咎于自己,因此意志消沉,认为人老无用。四十七、卡明和亨利的撤退理论:

1.老年不一定是中年期的延长,而是老人从现有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及价值体系

中撤退,这种撤退并非社会力量压迫的结果,而是老化现象中一种内在的成长过

程,使老人形成自我中心,自我满足的现象。

2.脱离了社会,就可以避免许多社会规范束缚,安养天年。

3.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四十八、个案社会工作

概念:有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为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轻压力、解决问

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原则:1.个别化原则 2.维护案主的尊严和权益 3.承认原则 4.接纳原则

5.理解关怀原则

6.非评判原则

7.案主参与与自觉的原则

过程:1.建立关系(进入社区) 2.收集资料 3.制定计划 4.社区行动:会议、教育与宣传、人事、财务、协调、成效评估

发展:1.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出———个案工作的起源

2.二十世纪初到二十年代———个案工作的专业化与科学性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精神医学的洪流到功能派个案工作的发展

4.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社会个案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时期

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综融取向和后现代社会主义的个案工作

四十九:社区工作:

概念: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听过组织成员有计划的参加集体活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社区有要求。自参加过程中,让成

员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主、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

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

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慈善组织时期

第二阶段:社区基金、社区委员会、联合会时期。

第三阶段:社会组织和社会福利时期

第四阶段;专业发展及社区发展时期

五十:社会行政工作:

概念:是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已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核心内涵:执行和实施社会资源。

内容:(一)1.实际性 2.可行性 3.具体性 4.弹性 5.整体性

(二)组织

(三)监督与激励

(四)协调和控制

(五)评估

价值观:(一)关于人:1.每个工作人员都十分重要,他们有天赋的价值和尊严,值得尊重、

信任和关怀

2.人无完人,但是都有动机和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3.人有共性,也有独特性。

(二)工作方面:1.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是社会工作行政的责任

2.福利工作的人文环境对个人能量的发挥极其重要

3.做好本证工作是保证行政效率的基础

4.必须提供公平机会,让每个人发挥潜能

5.只有所有人发挥最大潜能,工作才能的得到良好的运行

6.集体决策比个人决策更有效

7.沟通.互助和团队精神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五十一、社会工作小组:

概念: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对象的工作方法,它主要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成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小组

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

行为改变,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

发展阶段:1.前属期阶 2.权力和控制期 3.亲密期 4.分辨期 5.分离期实施模式;1.社会目标模式 2.治疗模式 3.互动模式 4.发展模式

五十二、青少年社会工作:

概念:在专业理念的指导下,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治理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争取的

发展与进步,并启发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发展之最大限度,以贡献与社

会和国家。

五十二、矫正社会工作:

概念: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

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

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及其社会环境改造等,是

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理论基础:1.人道主义是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2.新社会防卫论为矫正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基本价值理念:1.接纳 2.可塑性 3.个别化

介入途径:1司法审判前提供的服务

2.监狱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3.社会处遇中提供的服务

4.对刑释人员提供服务

5.对违法青少年提供的服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