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路勘测规范

公路勘测规范

公路勘测规范
公路勘测规范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通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 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 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 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调查。

1.0.6 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 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 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各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完成后,应由主管单位或项目主持单位进行验收。

1.0.9 各种勘测仪具,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保养、维护和校正,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10 公路勘测成果资料提供使用时,必须按程序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分离式路基

左、右行车道分开修建的公路,包括中央分隔带不等宽的和左、右两侧行车道不等高的公路。

2.1.2 公路GPS控制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路线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

2.1.3 三边测量

由选定的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通过测定各三角形的边长,根据起始点坐标推求各点坐标的测量方法。

2.1.4 高斯平面坐标系

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各投影带的原点是该带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X轴方向为该带中央子午线北方向,Y轴方向为赤道东方向。

2.1.5 独立坐标系

任意选定原点的直角坐标系。

2.1.6 数字化机助成图

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相应软件,进行地形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显示、绘图和制版的技术与方法。

2.1.7 插点

在两个或更多的等级高的控制点下,加密一个点所检成的图形。

2.1.8 插网

在三个或更多的等级高的控制点下,一次加密几个点所构成的图形。

2.1.9 纸上定线法

先获取大比例尺地形图,然后在地形图上选定路线方案的方法,称为“纸上定线法”。

2.1.10 现场定线法

采用现场直接测量路线导线或中线,然后据以测绘地形图等以确定路线线位的方法,称为“现场定线法”。

2.1.11 导线

在公路沿线布设若干平面控制点,构成以直线段连成折线,据以测量公路地形图或公路的控制线。

2.1.12 中线

在公路线形设计中所定出的公路中心线。

2.1.13 检测

对平面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及其它有关的测量,进行同精度的检查测量。

2.1.14 重测

公路测量有关项目不符合规定精度的要求,或检测成果不符合规定,须重新进行的测量。

2.1.15 联测

新设或补设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等,与已知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进行联系测量,或引测国家的平面控制点、水准点测量。

2.1.16 补测

地形图的范围、宽度不够,地形地物有所变化,以及其它有关测量资料不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的补充调绘或测量。

2.2 测量符号

2.2.1 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包括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字母或汉语拼音(包括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字母。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为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

2.2.2 一条公路宜使用一种符号。公路测量符号如附录A。

3 测量标与与测量记录

3.1 测量标志

3.1.1 桩志的种类与用途

1、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等都需要重复使用的控制性标志。主要用于平面控制测量的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桥隧控制桩、互通式立体交叉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程要求见附录B。混凝土桩可预制或就地浇筑,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一般控制桩

主要用于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以及其它构造物控制桩等。控制桩为5cm35cm3(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标志桩

主要用于路线上的整桩、加桩和主要控制桩、一般控制桩的指示桩。标志桩为(4~5cm)3(1~1.5cm)3(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板桩。

3.1.2 桩志的埋设

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其桩顶面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3、标志桩打入地下15~25cm,其桩顶面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应面向路线起点方向;作为交点桩、导线桩、三角点和曲线控制桩的指示桩时,应钉

设在控制桩外侧25~30cm,书写桩号面应布告被指示桩。

4、主要控制桩为混凝土桩时,应设中心标志,中心标志顶面用精细十字刻成中心点;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时,应凿成坑穴,埋入中心标志并浇灌混凝土。一般控制桩的木质方桩顶面应钉小钉,表示点位。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中桩,应用红油漆标注“O”(直径5cm)记号。

5、改建公路测量时,柔性路面地段可用钉打入路面与路面齐平;刚性路面可用细油漆作标记,并在路肩上钉设指示桩。

3.1.3 桩志的书写

1、所有桩志应采用黑色或红色油漆书写桩志名称及桩号。

2、位于岩石或建筑物上的桩志,应将岩石或建筑物表层刮干净,在其点位符号的旁边用红色油漆书写桩志的名称及桩号。

3、交点桩、转点桩、曲线控制桩、公里桩、百米桩的指示桩等应写出里程号,不得省略。

4、导线桩、交点桩、三角点桩、GPS点桩等应按各自的顺予连续编号。所有中线桩背面应按1~10循环编号。

5、有比较方案时,按比较方案的顺序,桩号前应冠以A、B……字样。分离式路基测量,其左右侧路线桩号前应冠左右字母符号,并以左侧路线为全程连续计算桩号。

3.1.4 水准点桩

1、水准点桩应为混凝土桩,其材料与规格要求见附孙B。混凝土桩可预制,也可就地浇筑。

2、位于山区岩石地段时,水准点桩也可利用坚硬稳固的整体石凿成凸面;在有牢固永久性建筑物可利用时,可在建筑物的顶面凸出处设置,点位应用红油漆画上“”(8cm310cm)记号。混凝土水准点桩顶面的钢筋应锉成球面,水准点桩与订控制桩共用时,宜按水准点桩要求设置,其球形顶面应刻成“+”字记号。

3、水准点桩应按顺序编号,用红油漆书写。定测时尽量利用初测水准点,如初测水准点丢失或需迁移而新设水准点时,前面应冠A、B……。

4、水准点应写明测设单位及埋设的年月。

3.1.5 测量桩志的保护

1、主要控制桩、水准点桩,测量完毕后应埋设40cm340cm340cm土堆或石堆并利用明显参照物作为指向标志,现场绘制固定桩志简图。

2、一般控制桩的交点桩、转点桩、路线起终点桩及其它控制点桩,可采用标明附近的建筑物、电线杆、大树、岩石等方向及距离方式填写固定桩志表,也可采用堆土堆、石堆、,或采用混凝土包桩方式予以保护。

3.1.6 在测量作业过程中,凡导线点、三角点、交点、转点、水准点等,应设置旗。标旗可采用红白旗,或根据不同用途的桩志,采用不同颜色的标旗,标旗设置的高度一般为2m。

3.2 测量记录

3.2.1 公路勘测的各种记录簿,应采用专用记录簿。

3.2.2 测量记录应现场立即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不得擦改、转抄。

3.2.3 当记录发生错误时,应用横道线整齐划去原记录的错误数字或文字,重新记录正确的数字或文字。如测站发生错误,应划去该页,另页记录,并在划去页中加注说明。

3.2.4 统一的标准记录簿中所规定的项目,应逐项记录齐全。说明及草图要精练、准确。

3.2.5 采电子计算机记录时可按现行的《测量外业电子录基本规定》执行,并应打印输出与手簿相同的内容及各项计算成果附于记录簿中。

3.2.6 测量结束后,应及时整理、检查所有成果和计算是否符合各项限差及技术要求,经复

核人员复核无误并签署后,方能交付使用。计算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对输入的数据应进行核对,计算的打印成果亦应进行校验。

3.2.7 测量完毕后,各种记录簿应编页、编目、整理、并由测量、复核及主管人员签署。

4 控制测量

4.1 平面控制测量

4.1.1 一般规定

1、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包括路线、桥梁、隧道及其它大型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因地制宜、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的原则。

2、路线平面控制网是公路平面控制测量的主控制网,沿线各种工点平面控制网应联系于主控制网上,主控制网宜全线贯通,统一平差。

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和导线测量等方法。平面控制测量的等级,当采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时依次为二、三、四等和

一、二级小三角;当采用导线测量时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导线。

4、各级公路、桥梁、隧道及其它建筑物的平面控制测量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4.1.1的规定。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表4.1.1

区所处地理位置和平均向程,可按下列法选择坐标率:

1)当投影长度变形值不小于2.5cm/km时采用高斯正形投影带平面直角坐标系。

2)特殊情况下,当投影长度变形值大于2.5cm/km时,可采用:

①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②投影于1954年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椭球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事业平面直角坐标系。

3)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平面直角坐标系数。

4)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独立桥梁、隧道等,可采用假定坐标系。

6、大型构造物控制网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进行联系且其等级高于国家或路线控制网时,应保持其本身的精度。

7、采用GPS测量平面控制网时,应符合《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066)的规定。

4.1.2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2的规定

三角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1.2

限制时亦不应小于25°。

3、加密网可采用插点的方法。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1:3。对于单插点,三等点应有六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交角为60°~120°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五个交会方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向观测方向)。

4、一、二级小三角可采用线形锁,线形锁宜近于直伸,专距角应大于40°且小于100°,三角形4的个数不得多于8个,超过8个时,应增加基线边。

4.1.3 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

三边测量的技术要求

3、三边网宜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于100°和小于30°,受限制时也不应小于25°。

4、四等以上的三边网,宜在网中选择接近100°的角,以相应等级三角测量的测角精度进行观测作为检核。其检核的限差,应符合本规范第4.1.8条的规定。

4.1.4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1、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2、导线应尽量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

3、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4.1.4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如果点位中误差要求为20cm时,不应大于52cm。

4.1.5 平面控制网的设计

1、平面控制网的设计,应搜集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点位能长期保存;

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3)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3m以上;

4)平面控制点位置应沿路线布设,距路中心的位置宜大于50m且小于300m,同时应便于测角、测距及地形测量和定测放线;

5)路线平面控制点的设计,应考虑沿线桥梁、隧道等构造物布设控制网的要求。在大型构造物的两侧应分别布设一对平面控制点。

4.1.6 水平角观测

1、水平角观测应采用不低于DJ6型的经纬仪。使用前应进行下列检验:

1)照准部旋转轴正常,各位置气泡读数较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两格;DJ2型不得超过一格。

2)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DJ1型经纬仪不得大于1;DJ2型不得大于2?。

3)垂直微动螺旋优胜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得产生偏移。

4)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0.3?;DJ6型不得超过1.0?。

5)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DJ1型经纬仪不得超过10;DJ2型不得超过15?;DJ6型不得超过20?。

6)光学对点器的对中误差不得大于1mm。

2、水平角方向观测的作业要求:

1)水平角观测方向数不多于3个时可不归零。各测回应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的没位置上。

2)水平角方向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全部测回宜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3)观测过程中,气泡中心位置偏离不得超过1格;气泡偏离接近1格时,应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

4)在观测过程中,两保照准差(2c)的绝对值,DJ1型纬仪不得大于20?,DJ2型不得大于30?。

5)当方向总数超过6小时,可分两组观测,每组方向数应大致相等,且包括两个共同方向(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共同方向之间的角值互差应不超过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两倍。

6)当观测方向多于3个,在观测过程某些方向的目标不清晰时,可以先放弃,待清晰时补测。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得超过应观测方向数的1/3,放弃言辞向补测时,应在原基本测回测完后进行,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基本回测完,有的方向一直没有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3、四等以上导线水平角观测,应在总测回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应等于360°,其误差值不应大于测角中误差的两倍,一级以下导线可只测右角。

4、当联测高标架或不稳固的控制点时,应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圆筒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它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5、水平角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水平有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表4.1.6

回进行比较。

6、水平角观测不符合表4.1.6要求时,应进行重测,并应遵守下列规定:

1)2c 较差或同一方向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2)零方向的2c 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超限时,该测回应重测。

3)若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本站方向数的1/3时,该测回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限测站整站重测。

7、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三角网测角中误差m β=

n

WW 3][ (4.1.6-1)

式中:m β——测角中误差(?); W ——三角形闭合差(?); N ——三角形的个数。 2)导线测角中误差

按方位角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m β=

][1n

f f N ββ

(4.1.6-2)

式中:f β——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 n ——计算f β时的测站数;

N ——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 按左、右角观测的导线测角中误差: m β=±

n

2?? (4.1.6-3)

式中:△——测站圆周角闭合差(?); n ——三角形的个数。 4.1.7 距离测量

1、三角网的基线边、测边网及导线网的边长,应采用光电测距仪施测。一、二级小三角的基线边或二、三级导线的边长测量,受设备限制时,可采用普通钢尺进行测量。

2、光电测距仪按精度分级如表4.1.7-1

D )(BD A m D +±= (4.1.7-1)

式中:m D ——测距中误差(mm );

A ——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 D ——测距长度(km )。

3、光电测距仪及辅助工具的检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新购置的仪器或大修后,应进行全面检校。

2)测距仪使用的气象仪表,应送气象部门按有关规定检测。当在高海拨地区使用空盒气压计时,宜送当地气象台(站)校准。

3)已经用于生产的测距仪,其周期误差的检验及加常数、乘常数的检验至少每年应进行一次。

4、选择测距边应符合下列要求:

1)测距边应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的上空。

2)测线上不应有树技、电线等障碍物,测线应离开地面或障碍物1.3m 以上。

3)测线应避开高压线等强电磁场的干扰,并宜避开视线后方的反射物体。

4)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太大。当采用水准测量测定高差时,高差的大小可不受限制。若采用对向三角高程测定,则高差的限值按下式计算:

h ≤

T

D 83103 (4.1.7-2)

式中:h ——测距边两端点的高差(m );

D ——测距边边长(m );

T ——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分母。 5、测距的作业要求

1)测边时应在成像清晰、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作业,不宜顺光或逆光且与太阳呈小角度观测,严禁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头阳。

2)当反光镜背景方向有反射物时,应在反光镜后方遮上黑布。

3)测距过程中,当视线被遮挡出现粗差时,应重新启动测量。

4)当观测数据超限时,应重测整个测回。当观测数据出现分群时,应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新观测。

5)温度计宜采用通风干湿温度计,气压表宜采用高原型空盒气压表。 6)当测四等及其以上的边时,应量取两端点的测边始末的气象数据,计算时应取平均值。测量温度时应量取空气温度。通风干湿温度计应悬挂距地面和人体1.5m 以外的地方。气压表应置平,指针不应受阻。

7)当测距边用三角高程测定的高差进行倾斜修正时,垂直角的观测和对向观测较差要求,可按本规范表4.2.7中五等三角高程测量的有关规定放宽1倍执行。

6、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7-2的规定。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 表4.1.7-2

注: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2-4次的过程。 7、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气象改正,应按所给定的图表或公式进行。

2)加、乘常数的改正,应根据仪器检测结果进行。

3)测距仪与反光镜的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式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D p =2

2

h

s + (4.1.7-3)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D p =s 2cos(α+f) (4.1.7-4)

R

s k f 2cos ρ)1(α

?'

'-= (4.1.7-5) 式中:D p ——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m );

s ——经气象及加、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m); h ——仪器与反光镜之间的高差(m );

α——垂直角观测值(?);

f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仰角或俯角,f 恒为正值; K ——当地的平均大气拆光系数; R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8、测距边的精度评定,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

n

pdd u 2][=

(4.1.7-6)

式中:u ——往返测距单位权中误差(mm );

d ——各边往返距离的较差(mm ); n ——测距的边数;

p ——各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其值为1/2D

δ

,δ为测距的先验中误差,可按测距仪的

标称精度计算。

2)任一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

i

Di P u

m 1= (4.1.7-7)

式中:Di m ——第I 边的实际测距中误差(mm );

p i ——第I 边距离测量的先验权。

9、采用普通钢尺寸量基线长度时,应符合表4.1.7-3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基线的技术要求 表4.1.7-3

10、一级、二级导线采用普通钢尺丈量导线边长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7-4的规定。

普通钢尺丈量导线边长的技术要求 表4.1.7-4

4.1.8 成果的记录、整理和计算

1、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确认观测成果全部符合本规范规定后,方可进行计算。

2、一级以上的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

3、三角网条件方程式自由项的限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极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βρβ

2

2

ctg m w j ∑'

'''±= (4.1.8-1)

2)基线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2

2

22

1

12

22

2

???

?

??+???? ??+∑''''±=S m

S m ctg m W s s b βρβ

(4.1.8-2)

3)方位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2

2

22

12βααm n m m W f ''+''+''±= (4.1.8-3)

4)固定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

2

2

2βm m W g g ''+''±= (4.1.8-4) 式中:βm ''——相应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 ρ——传距角(°);

m s1/S 1、m s2/S 2——起始边边长相对中误差;

1αm '',2αm ''——起始方位角的中误差(?);

n ——推算路线所经过的测站数;

g m ''——固定角的测角中误差(?)

。 4、三边测量应按以下各项进行检核和计算限值: 1)距离测量的单位权中误差u 和测距中误差m D 应按本规范公式(4.1.7-6)及(4.1.7-7)计算。

2)观测角与由边长计算角间的限值按下列公式进行检核: 当已知各边平均测距中误差时, 2

2

2

2

)1c o s (c o s 2β

β

αρm h m W c D r ''+++?

??

?

??''±='' (4.1.8-5) 当已知各边平均测距相对中误差时,

=''r W 2

2

2

2

)(22β

βαβ

αρm c t g c t g c t g c t g D m D ''+?++??

?

??''± (4.1.8-6)

式中:m D ——各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m D /D ——各边的平均测距相对误差;

h c ——观测角顶点至对边的垂线长度;

α,β——三角形中除观测角外的另两个角度。

3)三边网角条件(含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自由项的限值按下式计算:

][2aa m m D w ±= (4.1.8-7)

式中:m D ——观测边的平均测距中误差;

α——圆周角条件与组合角条件方程式的系数。 5、水平距的归算及投影变形改正,按下列公式进行;

1)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边长度,按下式公式计算:

???

?

?

?-+=A

m

P R H H D D 101 (4.1.8-8) 式中:D 0——测距边两端点平均高程面的水平距(m );

D ——归算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的测距长度(m );

H m ——测距边两端的平均高程(m ); H P ——测区平均高程(m);

R A ——参考椭球体在测距边方向的法截弧曲率半径(m )。 2)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测距边长度,按下式计算: ???

?

?

?+++-=m m A m m h H R h H D D 101 (4.1.8-9) 式中:D 1——归算到参考椭球体面上的测距长度(m );

h m ——测区大地水准面高出参考椭球面的高差(m )。

3)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按下式计算:

???

?

?

??++=22

22122421m m m R y

R Y D D (4.1.8-10) 式中:D 2——测距边在高斯投影面上的长度(m );

R m——测距边中点的参考椭球平均曲率半径(m);

Y m——测距边中点的横坐标(m);

△y——测距边两端点横坐标的增量(m)。

6、内业计算中数字取值精度应符合表4.1.8的规定。

内业计算数字取位表4.1.8

4.2 高程控制测量

4.2.1 一般规定

1、公路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同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不能采用同一系统时,应给定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独立工程或三级以下公路联测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

2、公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在进行水准测量确有困难的山岭地带以及沼泽、水网地区,四、五等水准测量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2.2 各级公路及构造物的水准测量等级应按表4.2.2选定。

公路及构造物水准测量等级表4.2.2

4.2.3 水准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精度表4.2.3

合或环线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L i为检测测段长度(km)。

4.2.4 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路线应沿公路路线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端50~300m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大桥、隧道口及其它大型构造物两端,应增设水准点。

4.2.5 水准观测

1、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其值不得大于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线条式因瓦标尺不应大于0.10mm,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mm。

2、导线点高程测量及跨河水准测量的光电测距仪和经纬仪的检验,除按本规范第4.1.6条和4.1.7条规定的项目检验外,还须进行下列检验:

1)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不得大于2.0?。

2)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不得大于3.0?。

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表4.2.5-1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表4.2.5-1

4、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5-2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表4.2.5-2

4.2.6 观测结果的重测和取舍

1、观测结果超限必须进行重测。

2、测站观测限差超限立即重测,否则从水准点或间隙点起重测。

3、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超限重测,重测后应选用往返合格的成果。如重测结果与原测结果分别比较,较差均不超过限差时,取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4、每条水准路线按测段往返测高差较差,或附合路线的环线闭合差在计算高差中误差M △和M w 按式(4.2.6-1)和式(4.2.6-2)计算:

??

?

?????±

=?

R n M

41 (4.2.6-1) ??

?

???±

=F WW N M W 1 (4.2.6-2) 式中:△——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mm );

R ——测段长(km );

N ——测段数;

W ——水准路线经过各项修正后的环线闭合差(mm ); N ——水准环数;

F ——水准环线周长(km )。

4.2.7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

1、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应采用高一级的水准测量联测一定数量的控制点,作为三角高程测量的起闭依据。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视距长度不得大于1km ,垂直角不得超过15°。高程导线的最大长度不应超过相应等级水准路线的最大长度。

3、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7的规定。

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4.2.7

4、对向观测宜在较短时间内进行,计算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大地折光差的影响。

5、仪器高度、反射镜高度或觇牌高度,应在观测前后量测。对于四等测量应采用量杆量测,其取值精确至1mm ,当较差不大于2mm 时,取平均值;五等取值精确至1mm ,当较差不大于4mm 时,取平均值。

6、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至0.1?,高程的取值应精确至1mm 。 4.2.8 跨河水准商量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或湖塘、宽沟、洼地、山谷等),视线长度在200m 以内时,可用一般观测方法进行。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一次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应不超过7mm ,取两次结果的中数。若视线长度超过200m 时,应根据跨河宽度和仪器设备等情况,选用相应等级的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或跨河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4.2.9 外业成果的整理

1、水准测量观测结束经全面检查确认无误后,编制高差表,计算正常位水准面不

平行的改正数、水准路线(或环线)闭合差、1km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

△以及1km水准测量中数的全中误差M W。

2、各类水准网的计算,应采用条件观测平差或间接观测平差,平差后应求出最弱

相对于起算点的高程中误差。四、五等水准网和高程导线网也可采用等权代替法、逐渐趋近法、多边形法等方法进行平差,并应作精度评定。

3、水准测量计算时数字取位,应符合表4.2.9的规定。

水准测量计算数字取位表4.2.9

5、地形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测图比例尺应符合《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

5.1.2 地形的基本等高距应符合表5.1.2的规定。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表5.1.2

②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宜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5.1.3 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地形图图式的规定。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符合的地物、地貌,可另作补充规定,但应在技术总结中注明,或编印成册。

5.1.4 地形图可选用大平板仪测绘法、经纬仪小平板联测法、电子速测仪助成图法、航空摄影测量、GPS实时动态差分定位(RTK)及其它符合本规范测量精度要求的方法。

5.1.5 地形图原图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热处理后伸缩率小于0.4?的聚酯薄膜。5.1.6 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绘误差不应大于0.2mm。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5.1.7 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地形图的精度表5.1.7

②森林、隐蔽或困难地区,可按表中要求放宽0.5倍;

③H d 为基本等高距。

5.1.8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 ,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超过本规范表5.1.7规定值的22倍,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5.2图根控制测量

5.2.1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图根据三角、图根导线、光电测距仪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条件受限制时,可布设支导线。

5.2.2 图根点的精度,应不大于所测比例尺图上0.1mm ,高程中误差应不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5.2.3 图根点的密度(含平面控制点)应按测图尺和地区难易度等级确定。当视距长度超过表5.3.2或表5.3.4规定值,或地形复杂、隐蔽及建筑群密集等,不能满足测图要求时,应进行图根据控制测量。

5.2.4 图根三角的边长应不超过测图最大视距的1.7倍,传距角不应小于25°,线形锁三角形个数应不超过13个,且应布设检查边,其较差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1500。用重合点检查时,其点位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

图根三角测量的水平角,采用方向观测法,各项要求应符合表5.2.4的规定。

图根三角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

表5.2.4

5.2.5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图根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5.2.5 ②隐蔽或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可放宽,但不应大于1/1000。

5.2.6 图根导线的边长,宜采用光电测距仪单向施测,也可用普通钢尺往返丈量,其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

钢尺丈量边长时,当坡度大于2%,温度超过钢尺鉴定温度±10℃或尺长修正大于1/10000时,应分别进行坡度、温度、尺长的修正。

5.2.7 图根导线布设成支导线时,平均边长不应超过测图最大视距长度,边数不应多于4条。边长应往返丈量,角度应分别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其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 5.2.8 采用光电测距仪用极坐标法布设图根控制点时,水平角及边长测量采用一测回,并应进行本站校核。方向较差不应超过40?,高程较关不应大于等高距的1/5,测距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1mm ,边长不得超过测图最大视距长度。

5.2.9 当解析图根点不能满足测图需要时,可增补少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

1、图解交会点,前、侧方交会均不得少于三个方向,后方交会不得少于四个方向。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

2、由图根点上可支出一个视距支点,支点边长不宜大于地形点最大视距长度2/3,并应往返测定,其较差不应大于1/150。

5.2.10 图根高程般采用图根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图解交会点或视距支点可采用经纬仪三角高程测量。

5.2.11 图根水准测量应超讫于不低于五等的水准点上,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表5.2.11

注:L 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 计;n 为测站数。

5.2.12 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路线应起闭于高级控制点,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垂直角应采用不低于DJ 6型经纬仪,中丝法两测回测定,指标差较差和垂直角较差均不应大于25?,测距边可单向观测,仪器高、觇标高观测值应取至1mm ,三角高程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不应大于D ∑40mm (D 为光电测距边长度,以km 计)。

5.2.13 图根三角高程测量,应起讫于不低于图根水准精度的高程点上。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

图根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13 ②H d 为基本等高程(m ),n 为边数;

③边长大于400m 时,应考虑地球曲率和折光差的影响。 5.2.14 图根控制测量一般采用近似平差的方法,成果取位至1cm 。

5.3 地形测图 5.3.1 实测地形图,可选用测绘法、测记法等方法。

5.3.2 采用速测仪或测距仪极坐标测记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绘制草图。对各种地物、地貌特征应分别指定代码。测站上,宜按地物分类顺序施测。

2、测点时,水平角、垂直角的读数应精确至1?,归零检查时,不宜大于1.5?。测记法测距最大长度,宜符合表5.3.2的规定。

3、内业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也可用坐标展点成图。

测记法测距最大长度表5.3.2

5.3.3 测绘法测图所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下列要求:

1、视距常数值应在100±0.1m以内;

2、垂直度盘指标差不应超过±2?;

3、比例尺尺长误差不应超过±0.2mm;

4、量角器半径不应小于0.1m,其偏心差不应大于0.2mm。

5.3.4 测绘法测距最大长度,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测绘法测距最大长度表5.3.4

上表规定放长20%。

②1:500、1:1000比例尺施测主要地物时,测距读数应读至0.1m。

③地形点间距在山岭重丘区及地貌变化处应适当加密。

5.3.5 地形测图时,仪器的设置及测站上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平板仪测绘时

(1)仪器对中误差:平板仪不应大于图上0.5mm。

(2)以较远一点标定方向,其它点进行检核。平板仪测绘时,检核偏差不应大于图上0.3mm。

(3)检查另一测站高程,其较差不应大于1/5基本等高距。。

2、采用经纬仪和光电测距仪测绘时,其各项限差宜适当减小。

5.3.6 高程注记点的分布

1、地形图上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的间距宜符合表5.3.6的规定。

丘陵地区高程注记点的间距表5.3.6

注:平坦及地形简单地区可放宽至1.5倍,地貌变化较大的丘陵地,山地与高山地应适

当加密。

2、山顶、鞍部、山脊、山脚、谷底、谷口、沟底、沟口、凹地、台地、河川湖池岸旁、水涯线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化处,均应测高程注记点。

3、基本等高距为0.5m时,高程注记点应注至0.01m;基本等高距大于0.5m时,可注至0.1m。

5.3.7 地形测绘内容与取舍

地形图应标示居民地、独立地物、管线及境界、公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等,并突出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有关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各项要素的标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测绘局制定的图式外,还应遵守下列各项规定:

1、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上均应展绘或测出各等级三角点(包括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图根点、水准控制点等测量控制点,并按规定符号表示。

2、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可以墙角为准。1:500、1:1000、1:2000的测图,居民区房屋应详细测绘,房屋应加注层数及建筑材料。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5mm时,可用直线连接。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3、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线状地物,如管线、高低压线等应实测其支架或电杆的位置。高压线路应注明千伏安;同高压线交叉时,应实测其悬垂直距离。线路密集或居民区的低压电线、通讯电缆等地下管线时,必须详细测定其位置。

4、公路及其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测绘。测绘已建公路应施测路肩边缘,并标注路面类型;公路里程碑应实测其点位,并注明里程数;公路交叉口处应注明每条公路的走向;人行小道可视需要测绘。

铁路应标注轨面高程,曲线段标注外轨面高程。

铁路与公路图应在图上分别每约0.01m(山区公路0.05m)及地形起伏变换处、桥隧建筑物等处测注高程点。

5、水系及其附属物应按实际形状测绘。

海洋应测绘海岸位置,海岸线按当地多年大潮、高潮所形成的实际痕迹施测,并测标测时水面高程。

水渠应测注水渠底及渠顶边的高程;堤坝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

6、地貌以等高线表示为主,明显的特征地貌(如陡崖、冲沟等)以符号表示。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根首曲线应绘一根计曲线,并在计曲线上注记高程。山顶、鞍部凹地及斜坡方向不易判读的等高线上,应加绘示坡线。

居民区内除大片自然地表外,可不绘等高线。

当等高线密集,两根计曲线间距在图上小于2mm时,首曲线可略去不绘。

露岩、独立石、土堆、冲沟坑穴、陡坎等应分别测注高程或比高。

冲沟、雨裂沟底宽在图上小于3mm时用单点线表示沟中心,大于3mm时应分别测出坡脚,其间距大于10mm时应勾绘沟底等高线。

7、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

农业用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

地界类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

梯田坎等地物、地貌,其水平投影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坎脚,小于2mm可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图上小于5mm(1:500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1/2等高距时可适当取舍。当两坎间距在图上大于20mm时应绘等高线。

水田应测代表性高程,田梗宽在图上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居民地、厂矿、机关、学校、医院、山岭、水库、河流和道路干线等应按现有的名称注记。

5.4 数字化机助成图

5.4.1 一般规定

1、地形图符号绘制应符合国家现行地形图图式。对机助成图难以绘制的符号,可适当修改或简化。对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符号,可作补充规定。

2、标识地物、地貌属性的特征代码设计,应具有可扩性、通用性、实用性。

5.4.2 野外测量采集数据

1、野外测量采集数据应包括图根控制测量与碎部测量。

2、数字化机助成图的图根控制测量及碎部测量按本规范5.2节及5.3节的有关规定执行。

3、碎部测量可采用极坐标法、视距法与交会法等。

4、数据文件应便于检索、查旬、修改、增删、输出与通讯。

5、数据采集可用顺序法、断点法、信息码法。在采集数据的同时,应绘制测站草图。

6、数据的传递、检查与存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天或一个阶段采集的数据,应使用通讯的方式将其传送到计算机,进行预处理,并对照草图进行检查。超限的数据必须重测,丢漏的数据应及时补测。

2)经检查修改后的数据应及时存盘或录带。采用录带存贮数据时,应录两次,避免录错与丢漏数据。

3)数据存贮后,记录器上的数据应及时清除。

5.4.3 原图数字化采集数据

1、对原图资料的基本要求

薄膜、刻膜、纸质等地形原图应清晰、平整、无褶皱。图廓、方格网长度误差以及图纸的变形情况,应满足用图要求。

2、数据采集前的预处理

1)检查工作底图的接边情况、线状要素的连续性(如公路、河流、境界走向)、面状地物(如水域、植被、房屋及大型工矿建筑物等)是否闭合以及等高线是否连续、相接等。

2)对线状目标的起讫点、平面交叉点、线状目标之间及其与面状地物边线之投影交叉点、同一线状目标上具有不同属性内容线段的分界点、闭合曲线上的节点、线状目标和硬骨头主目标的边线与图边的交点、将目标划分为子目标时的划分点等应进行节点标识。

3)添补不完整的划线,如被注记符合等压盖面间断的划线;没有明确界线的面状要素部分;境界线以及双线河、湖泊分界的部分;道路、等高线等遇居民地、房屋时的中断部分;水系中的沼泽、水中滩地等均以划线连接完整。

4)增补的重要地物,删除已废除和消失的地物符号。

5)对于图上不便于区分的要素类别和属性应在预处理图上予以标识。如标明同一线状地物的属性变化和具有多重性的地物之编码等。

3、图纸定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图纸定向不应少于4点,定向点应分布均匀、合理、并宜选用图廓坐标或方格点作为定向点。

2)图纸定向后,应选择若干格网点作为检查点。其数字化坐标值与理论坐标值较差不应超过图上±0.3mm,超限时应检查原因或重新定向。

4、数据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数据采集时应分层进行。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第一章、前言 一、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 (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09年修

订本); (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08年修订本); (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7)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8)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14)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 (15)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 (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三、拟建工程概述 拟建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本次施工路段从K0+036.074至K1+165.795,道路全长为1129.721m,;道路设计起点坐标(X=35809.166 Y=14831.661),终点坐标(X=35519.613 Y=16014.400),设计起点位于濠江路,桩号为K0+000,设计路面标高为23.75m,西北至东南走向,终点相交于东环路,桩号K1+165.795,设计路面标高为40.89m;为城市Ⅱ级主干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行车速度为40 km/h,设计荷载城-A,设计年限30年,设计道路宽为26m,双向四车道,两侧设人行道,路面交通等级为轻等级,轴载标准BZZ-100,

道路勘察报告

道路勘察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 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 告 工程编号: 勘察起止时间:2012年05月24日~2012年06月04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赵翔 技术负责人:康景文 审定人:陈麟 审核人:颜光辉

工程负责人:余超贵 报告编写人:聂俊 提交日期: 2012年06月15日 中国建筑西察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 工程概况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完成的勘察工作量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特征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结构 水文地质条件 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3.岩土的测试成果 标准贯入试验 室内试验 击实试验 4.场地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 场地和场地土的分类 砂土液化评价 5.岩土工程评价 拟建场地的稳定性 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路段区土基的干湿类型评价 地层工程特性评价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6.结论与建议 附件: 1.综合图例 1张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3.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4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 6张 5.岩土测试报告 1份 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工程概况 拟建的宜宾临港纵一路(220KV高压线迁改路径通道)道路工程,位于宜宾市临港工业园内,地处沙坪镇百胜村。本工程为1条规划城市道路,详情见表。该工程业主为宜宾临港工业园管理委员会,受四川中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拟建的道路作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道路情况说明表表 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四级公路 工程地质详勘报告

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 (K19+000~K34+6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 (一)任务依据和勘察目的、任务 1、任务依据 1).《关于梨园水电站左岸应急进场公路设计的委托函》云金电建(2010)123号 2).由云南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香格里拉至宁蒗段三级公路初步设计文件》 3).云南省、丽江市及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相关文件 2、勘察目的与任务 本阶段为详细地质勘察,目的是查清勘察范围内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完整、满足设计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具体任务是:(1)、查明场地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规律。 (2)、查明场地内工程有关岩土体的物理力学特征,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岩土参数。 (3)、查清场地内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型及对砼的侵蚀性。 (4)、对场地稳定性及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5)、对场地内岩土体进行评价。 (6)、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二)工程概况及勘察方法 1、工程概况 拟建公路工程梨园电站对外交通应急公路位于云南省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族乡境内,参见地理位置图。 该段公路项目建设采用四级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20公里/小时,单车道,路基全宽4.5米,桥涵设计荷载为公路-II级,泥结碎石路面。路线里程为K19+000~K34+630,全长15.723km,其中设有六处断链桩,如表1.1。交通极为不便。

拟建公路属于一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形起伏较大。特殊岩土有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既有道路两侧。区内构造发育,岩体较为破碎,普遍风化严重,坍滑现象较多,局部地段存在小型坡面泥石流现象。地下水以少量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土层孔隙潜水为主,但其对岩土体边坡 工程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拟建场地地震时可能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现象,属于对建筑抗震危险的地段;场地岩土种类较多,具有不均匀性,性质变化较大,属中等复杂地基等级。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确定为乙级。 2、勘察方法 本次勘察按三级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相应的详细工程地质勘察阶段进行,勘察范围为工程可能影响范围和所有桥涵、路基、路面、排水等工程。段内特殊岩土并不发育,地基基础较为稳定。但由于地震、构造和岩土体的因素,边坡稳定性相对较差,故本次勘察在分析既有资料和踏勘的基础上,确定着重查明边坡稳定性问题。天然地质剖面较多,场地交通极差,无进场进行地质钻探条件,勘察方法主要以现场地质调查测绘为主,辅以少量坑探。 本次勘察共投入地质技术人员3人,于10月21日开始现场地质调绘工作, 11月15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基础资料于11月30日完成整编工作。 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共完成外业地质工作量见表1.2: (三)执行规范及标准 1、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3、《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3) 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H40--2007)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0、《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11、《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1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6、《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17、《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1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距离测量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水域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铁路、公路测量 架空索道测量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一般规定

绘图 编绘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施工控制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一般规定 竣工总图的编绘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一般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高速公路初步设计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公路工程设计项目部 *****年*****月

一、工程概况 ******** 二、勘察的主要依据 2.1执行技术标准 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7.《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 2.2 参照标准 1.《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I87—92) 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JGJ89—92) 3.《静力触探技术规则》(TBJ37—93) 4.《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5.《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TB10038—2001) 6.《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l0027—2001) 7.《铁路工程物探规程》 8.《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 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公路行业未明确的,执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民建等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

三、勘察目的与任务 1.初勘是根据工可报告推荐的路线走廊带,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对公路工程建筑场地做工程地质比选,为初步选定工程场地、设计方案和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提供必需的工程地质依据。 2.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设位置。 3.查明路线沿线及各桥涵构造物地基的基本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桥、隧、 路堤、路堑等构筑物设置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地基、边坡稳定性作出评价,对隧道围岩进行分类并对其工程性能作出评价。 4.查明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性质,做出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处治的合理建议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5.查明沿线地表水、地下水的分特征及富有情况,并进行水质分析,判断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6、查明沿线筑筑路材料及其物理力学参数,并进行储量估算及开采条件评价 四、勘察工作的一般技术要求 1 岩土分类 岩土分类同时执行路基和桥涵两个专业的分类原则。路基土的工程分类按照《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之规定,路基土的工程分级按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附录B 之规定,软土的划分按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表3.1.1 之规定;桥涵土的工程分类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规定。 2 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 由于前期地调是基于路线大方案的基础之上,采用底图为1:10000地形图,而本次地调底图须要求采用1:2000地形图,对前期地调工作进行强化,加深其调绘精度,其目的是更加准确的查明路线走廊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路基、桥基以及其他构造物稳定性的影响并做出评价,初

公路勘测规范4.2高程控制测量

4.2 高程控制测量 4.2.1一般规定 1.公路高程系统,宜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同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个高程系统,不能采用同一系统时,应给定高程系统的转换关系。独立工程或三级以下公路联测有困难时,可采用假定高程。 2.公路高程测量采用水准测量。在进行水准测量确有困难的山岭地带以及沼泽、水网地区,四、五等水准测量可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4.2.2各级公路及构造物的水准测量等级应按表4.2.2选定。 公路及构造物水准测量等级表4.2.2 4.2.3水准测量的精度应符合表4.2.3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精度表4.2.3 注:计算往返较差时,L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km);计算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时,L为附合或环线 L为检测测段长度(km)。 的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 i 4.2.4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路线应沿公路路线布设,水准点宜设于公路中心线两侧50~300m范围之内。水准点间距宜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大桥、隧道口及其它大型构造物两端,应增设水准点。 4.2.5水准观测 1.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内应每天测定一次,i角稳定后可每隔15天测定一次,其值不得大于20″。 2)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线条式因瓦标尺不应大于0.10mm,对于区格式木质标尺不应大于0.5mm。 2.导线点高程测量及跨河水准测量的光电测距仪和经纬仪的检验,除按本规范第4.1.6条和4.1.7条规定的项目检验外,还须进行下列检验: 1)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不得大于2.0″。 2)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不得大于3.0″。 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表4.2.5-1的规定。

浅谈如何建立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

浅谈如何建立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 摘要:本文从高程控制网的合适精度、起点数据、测量方案的选择与网形设计、选点与埋石、观测与数据处理等五个方面就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作了的扼要论述。 关键词: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网的精度测量方案 桥梁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对于桥梁的设计施工到建成后的监测都是十分重要的,是桥位勘测的骨架,骨架建立得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桥位后续勘测及设计和施工放样的质量,因此应当引起各方面给以足够的重视。否则会引发难以收拾的不良后果,造成巨大损失。下面就桥位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建立几个主要方面作肤浅扼要论述。 (一)桥位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精度 1、桥位平面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照《公路勘测规范》的规定是以桥轴线的控制桩间距离确定精度等级;按照《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是以特殊要求的桥梁、隧道等提出精度要求。目前长江上所建造的桥梁,在布测的桥位平面测量的精度已比《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几倍,谈不上什么等级,有的建桥施工指挥部门和施工单位(包括施工监理)提出平面位置最弱相邻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这种要求与上述规范规定的精度指标相差甚远,是没有必要的、不合适的。但考虑到施工放样(非构件放样)和将来的变形观测,适度提高精度是必要的,先进高精度测绘仪器的出现,提供了适度提高精度的有力条件。因此,对桥轴线长超过1km 至6km 复杂大桥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的相对点位中误差提高为±5mm~10mm,桥轴线相对中误差由《公路勘测规范》规定的1/12万和原《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1991 年版)规定的1/13 万提高到1/40 万~1/70万(桥轴线的控制间距离为1km~6km),实践证明,在1km~6km 的桥轴线长度范围左右,布测独立网是能达到上述精度指标的。如果施工单位认为桥位平面控制网最弱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mm 是必须的,就应使用更高级的精密测量仪器和更严密的测量方法来实现,但是,如果是盲目追求过剩质量,则是不对的。 2、桥位高程控制网布测的精度。按《公路勘测规范》规定2km 以上的特大桥梁应布测三等水准测量精度的高程控制网,并规定水准路线最大长度为50km,按照三等水准测量限差,采用1/2MW√L或2MW√L /4估算公式推算得路线最弱点相对高级起算点高程中误差为21.21mm。这一规定比《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规定的精度提高了一个精度等级。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精度合适,有的设计人员说,最好是不差,而有的施工人员要求相邻点间相对高程中误差为毫米级(5mm 以内)。从上述计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的公式不难看出,出现中误差的大小(当MW采用同一值时)与路线长短关系直接。我们估算最弱点高程中误差是不超过±10mm,首先是缩短水准路线长度,如无法再缩短时,就要提高水准测量等级。如要求最弱点高程中不超过±10mm,MW为6mm(三等水准限差),

注册道路工程师专业知识习题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复习总结

注册道路工程师专业知识习题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1.初步勘察时,某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工程地质条件为复杂,桥位钻孔数量最少是()个。 A.1 B. 3 C.5 D.7 2. 初步勘察时,隧道工程地质调绘应沿拟建隧道轴线及其两侧各不小于()m的带状区域进行,调绘比例尺为1:()。 A.100 , 2000 B.200 , 2000 C.100 , 10000 D.200 , 10000 3.桥梁基础埋置于覆盖层内时,勘探深度应至持力层或桩端以下不小于()。 A. 1m B. 2m C. 3m D. 4m 4.遇到下列哪些情况之一时,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 A.有地下水B.高初始应力 C.钙质胶结物D.裂隙发育。 E.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 5. 根据有关规范,单跨径不超过150m的三、四级公路上的特大桥、大桥的抗震设防等级为()。 A. A类 B. B类 C. C类 D. D类 6. 根据天然孔隙比和有机质含量,软土可分为()

A.残积土B.淤泥 C.泥炭质土D.膨胀土 E.泥炭 勘察规范小结: 各位考生好,纵览《公路工程勘察规范》的全本,我们发现,注册道路工程师能考的计算极少,因此主要是以专业基础知识考查的概率最大,案例题暂时还不会出题目。这部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由注册岩土工程师承担,是故在复习的时候轻重要把握好,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再者,复习这本规范的时候,考生要着重关注目录。它不同于别的规范。当试卷上有知识点出没的时候,考生只需要锁定关键性词汇,如岩土类别、工况、地形、地质、地貌等,然后对应于规范目录,快速寻找相应的章节。如果答案还没有出现,很可能在条文解释里。考生应最大程度降低做题的盲目性,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攻克其它计算题。本期参考答案: 1. D 2. B 3. C 4. ABE 5. C 6. BCE

JTJ 061-99 公路勘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路勘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Highway Reconnaissance Survey JTJ061-99 关于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9]269号 各省、自治区交通厅,北京市交通局,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天津市市政工程局,重庆市交通局,部属公路设计、施工、科研、监督、监理单位,公路院校: 现批准发布《公路勘测规范》(编号JTJ061-99),作为行业标准,自1999年12月1日起施行。1985年发布的《公路路线勘测规范》(JTJ061-85)以及1991年发布的《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JTJ062-91)、1985年发布的《公路隧道勘测规程》(JTJ063-85)中有关勘测的内容同时废止。 《公路勘测规范》由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希望各单位在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1999年6月4日

1 总则 1.0.1 为统一公路勘测的技术要求、精度和作业方法,提高公路勘测水平和质量,适应公路工程建设需要,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公路项目,以及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独立建设项目的勘测。 1.0.3公路勘测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0.4公路勘测应按《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所规定的设计阶段进行相应的勘测工作,本规范按初测、定测及一次定测编制。 1.0.5各设计阶段,当需对路线、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体交叉等进行方案比较时,应对各方案进行同深度的勘测与调查。 1.0.6公路勘测作业方法除应使用本规范规定的各种方法外,亦可运用高新技术采用符合本规范精度规定的其它勘测方法,不断提高公路勘测质量与水平。 1.0.7本规范的测量精度以中误差为衡量指标,极限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 1.0.8公路勘测工作,应按有关规定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各设计阶段的勘测工作完成后,应由主管单位或项目主持单位进行验收。 1.0.9各种勘测仪具,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使用过程中应经常保养、维护和校正,使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0.10公路勘测成果资料提供使用时,必须按程序执行保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分离式路基公路 左、右行车道分开修建的公路,包括中央分隔带不等宽的和左、右两侧行车道不等高的公路。 2.1.2公路GPS控制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公路各控制点坐标的测量。 2.1.3三边测量 由选定的一系列点构成连续三角形,通过测定各三角形的边长,根据起始点坐标推求各点坐标的测量方法。 2.1.4高斯平面坐标系 根据高斯-克吕格投影所建立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各投影带的原点是该带中央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X轴方向为该带中央子午线北方向,Y轴方向为赤道东方向。 2.1.5独立坐标系 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2.1.6数字化机助成图 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和相应软件,进行地形图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管理、显示、绘图和制版的技术与方法。 2.1.7插点

二级公路道路勘测设计.doc

1.工程概况 名称:舒兰—蛟河二级公路; 地质条件:粘性土,稠度为1.0;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 2.技术指标 2.1设计标准: 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双车道,设计年限:20年(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2 设计执行标准、规范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2.2 各项技术指标: 2.2.1平面: (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200m,极限最小半径125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1500m,当路拱>2%时为190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300m,最小值为10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80m,最小值为60m。 2.2.2纵断面: (1)最大纵坡为6%,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50m;纵坡为6%时的最大坡长为6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1500m,极限值为1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50m; 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2000m,极限值为14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120m。 2.2.3横坡和路面宽度: (1)横坡:1.5%~2% (2)路面宽度: a.车道宽度: 3.5m。 b.路肩宽度:右侧硬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最小值为0.25m;土路肩宽度一般值为0.75m,最小值为0.5m。

c.路基宽度:一般值为10m,最小值为8.5m。 2.2.4视距: 停车视距为75m,会车视距为150m,超车视距为350m。 3.横断面设计 (1)行车道宽度:2×3.5m; (2)硬路肩宽度:2×0.75m; (3)土路肩宽度:2×0.75m; (4)路基总宽度:10m。 4.平面选线 4.1平面选线的原则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3)选线应同农田基本建设相配合,做到少占田地,并应尽量不占高产田、经济作物田和经济林园(如橡胶林、茶林、果园)等。对沿线必须占用的田地,应按国家有关法规,做好造田还林等规划和必要的设计。 (4)通过名胜、风景、古迹地区的道路,应与周围环境、景观相协调,并适当照顾美观,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状态和重要历史文物遗址。 (5)在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滑坡、崩坍、泥石流、岩溶、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如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2选线过程 一条道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进而到线的过程来实现的,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1)全面布局 (2)逐段安排 (3)具体定线 a.控制点的选定: 在平原地区选线过程中,对严重不良地质路段,如池塘、泥沼及排水不良等特殊地区,应慎重对待,一般情况下应设法绕避。初步选定能避开池塘的一个控制点,定出路线的大致走向。

道路施工技术要求(精心整理)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组织合理的管理体系(详见项目组织机构框图)第三节配备合理机械 第四节总体安排 第三章临时设施及现场平面布置 第一节临时设施 第二节临时供电供水 第三节通讯设施 第四节临时道路 第四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第一节施工进度横道图 第二节施工进度说明 第三节确保工期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方法 第一节测量导线点及水准点 第二节道路工程 1. 路基防护施工 2. 填方筑堤工程施工 3. 特殊路基处理 4、路面做法 5.施工测量 第六章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一节质量管理 第二节质量监控 1. 工程质量控制措施及办法 2. 监控依据与执行标准 第三节主要施工项目质量控制 第七章安全施工措施 第一节安全生产方针 第二节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三节建立健全生产组织 第四节坚持不懈的进行安全生产教育 第五节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 第八章文明施工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开发区东区四川路工程,路面宽度9m,路基土石方以百格网为准,污水井六口,其中四口污水井已堵塞塌陷需要清污修复。 2、本项目建设单位(业主)为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 3、本标段路线处于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管子加工区东侧。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 第一节指导思想 本标路段建设工期短,质量要求高。根据我公司的质量方针:“管理科学、技术先进、施工精心、产品优良、顾客满意”的要求,我们在施工中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精心组织、统一部署,确保在一个月内将该工程建成优良工程,交付使用。 第二节组织合理的管理体系 本工程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项目经理和工程师,组织精干高效的管理班子,利用管理优势,取得工程优质、安全、快速的进展。 第三节配备合理机械 配备合理机械,充分发挥施工机械、设备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优势,使工程施工快速、高效、优质、文明。土方工程采用液压反铲配自卸汽车,推土机整平,压路机分层碾压。 第五节总体安排 1、在开工前组织人员进行生产临时设施和生活设施的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搞好准备工作,为工程开工创造条件。 2、合理安排工序,本路段工程主要是路基路面工程及人行道和路缘石工程,路基主要是填方,填土最高处为管子加工车间东入口,因此,将整个路段分两个施工区,流水作业,统筹施工。路基施工段,要抓住关键的土方回填工序,充分利用土方设备资源,确保土方回填按进度要求进行,同时特殊路基的处理,配合土方回填,保证总进度的实现。 3、定期召开现场调度协调会,及时协调资源配置,加强管理周计划、日调度,确保施工计划的落实和提前。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布孔原则 1.桥梁 本线地质条件复杂,岩体受多期地质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风化层厚度变化大,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多变,非岩溶地区当基岩出露或埋深较浅时,宜采用调查、钻探、挖探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岩溶区应采用钻探和物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 岩溶复杂地段的桥梁应勘探2次,初勘阶段按墩台位置进行控制性勘探,详勘阶段按桥梁基础布置形式结合岩溶发育程度进行勘探。 勘探以钻探为主,根据桥梁结构形式、墩台位置和基础类型,结合地质调绘结果布置,一般布置在墩台基础轮廓线的中心或周边;桥台必须有勘探点。原则上逐墩勘探;地质简单时,隔墩勘探;地层、构造复杂地段、风化层厚度不均地段、斜坡地段,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在墩台基础对角勘探;非可溶岩区高墩、大跨2~3个勘探点;可溶岩区详勘分两阶段勘探,第一阶段按1孔勘探,第二阶段根据岩溶发育情况结合基础布置形式2~5孔或逐桩进行勘探。各工点勘探孔数量视工程地质条件及基础类型确定。 针对不同地层类型,制定主要勘探原则如下: 1)厚层第四系地层 桥梁墩台一般采用摩擦桩基础,勘探点布置通常采用逐墩布置机动钻探的原则。当地层层序较简单、层序规律性较强且桥梁孔跨小于32m时,可适当增大勘探间距至隔墩勘探。对第四系细粒土地层较厚的地段适当布置静力触探,测定土的侧壁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完善勘察资料。弃、填土地区桥梁墩台位置填土厚度大且条件复杂时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地质条件、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桩长等综合确定。一般情况下,桩端地层为黏性土或粉细砂、中砂及全风化层等地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10m~15m,孔深一般不小于40m;桩端地层为粗砾砂或碎石类土时,摩擦桩应钻至桩尖以下不小于5m,孔深一般不小于30m;遇有大漂(块)石,钻至基础底以下的深度应超过当地漂(块)石或孤石的最大粒径的2倍,且不少于5m。 2)沉积岩地层 逐墩进行勘探,地质复杂的山前斜坡地段应进行横断面勘探。 勘探深度:应结合桥梁结构形式、桥式布置、基础类型及桩长等综合确定。桩端地层为全~强风化层时,应钻至桩尖以下8~10m;对持力层为岩层的柱桩基础应钻至弱风化岩层时(或微风化层),应钻至桩尖以下3~5m;扩大基础应钻至强风化承载力即可满足设计要求即可。 3)花岗岩及其他火山岩区地层 逐墩台进行钻探,当存在风化不均匀或地层起伏较大时,应加密钻孔。 勘探深度:柱桩基础均应钻至弱风化层(或微风化层)3~5m;扩大基础钻至强风化层即可满

市政道路勘测要求...

市政道路工程勘察要求 1.工程规模 本项目位于…,路线平面总体呈南北走向,起点位于…,沿…行进,终点至…。整体新建,采用城市支路技术标准,道路全长…米,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12.00米,双向2车道。横断面组成为:2.50m人行道+2×3.50m行车道+2.50m人行道。 2.工程测量要求 2.1范围: 详见“道路勘测线位图”。 2.2控制测量: 基点可采用…县既有平面、高程控制点或根据其布网。 控制测量按《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第2、3章执行。 控制点一览表 2.3纵断面测量: 按附图实地放出道路中线,每个测点打一木(竹)桩并标示桩号,桩距≤20m,既有管线等构造物处应加桩。坐标点及水准点要求采用水泥桩埋设。 地形明显变化处应增设测点、鱼塘处应增设测点并测量鱼塘底部地形及鱼塘水位高程,河沟处应增设测点并测量河沟底地形及河沟水位高程。测图比例为1:500~1:1000. 2.4横断面测量: 每个纵断面测点应测量横断面,测量范围为道路中线两侧各测20米。测图比例为1:200。 2.5现状构筑物测量: 在道路红线测量范围内若有道路,应测量现状道路的交叉位置桩号、交叉高程、交叉角度及被交道路在交叉处200m范围内的路线平面及路面高程。

2.6现状建筑物测量: 应在地形图上补测周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并示出建筑物规模及红线。 3.工程地质勘察要求 本次勘察应查明现状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基土层的分布及厚度,岩层的结构、走向,地下水位、地表水来源等情况,并根据现场取样进行试验,提供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查清软土沿路线纵向与横向的分布范围与层次位置,为设计提供较齐全、完整的地质资料。本次路基地质勘察钻孔控制间距为200m。 3.1孔位、孔深、数量 ◆孔位:具体详见“道路勘测线位图”。 钻孔一览表 ◆孔深:一般路基钻探孔深度宜达到原地面以下5m,在挖方地段宜达到路面设计标高以下4m;当分布有填土、软土和可液化土层等特殊性岩土时,勘探孔应适当加深;在勘探深度内遇基岩时,应有勘探孔钻入基岩一定深度,查明基岩风化特征。 ◆数量:全线路基孔共5孔,其中技术孔3孔,鉴别孔2孔。 3.2勘察内容 3.2.1主要勘察内容: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第5章、第6章(小桥涵)执行。 除《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要求的内容外,还应对当地筑路材料进行调查。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大全

公路规范大全 一、基础规范: 1、公路工程标准体系JTG A01-2001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3、公路工程名词术语JTJ 002-87 4、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 003-86 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6、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 006-98 8、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910、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283-99 11、道路工程制图标准OBJ50162-92 12、《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 二、路线、路基、路面设计类: 1、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JTG D40-2003 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6 5、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作废) 6、公路粉煤灰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6-93(作废) 7、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 017-96(作废)20172014JTGB04-2010 JTGTB07-01-2006 20172015 20112017

8、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6 9、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三、桥梁、隧道类: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2、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 3、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J 024-85 5、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 JTJ 025-86 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7、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 JTJ 026.1-1999 8、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 JTJ 027-96 9、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JTG/T D60-01-2004 10、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JTG/T D71-2004 11、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 JTT 4-2004 四、施工类: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30-2003 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 5、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 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范 JTJ 037.1-2000 2012 20122015201820072018 20192019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近日,交通运输部修订发布《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15)(简称新《规范》)。新《规范》作为公路工程行业标准,将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原《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C30—2002)及其英文版同时废止。 本次修订进行了广泛调研并进行了专题研究验证,新规范体现了三方面特点:一是适应公路工程建设和上位标准发展变化。如新增改扩建工程、海湾地区桥梁水文勘测设计内容。二是积极稳妥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成果。如引入了一般冲刷的一维河床冲淤数学模型、桥台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和冰凌河段水文勘测设计内容。三是响应行业需求,补充桥位选择等相关内容。新《规范》充分考虑了公路建设需求,与相关标准相协调,与当前技术水平相适应,将对提高公路工程勘测设计水平、特别是增强公路防洪抗灾能力起到技术支撑作用。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9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142号)安排,为做好2019年度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考试

(一)考试时间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于10月19日、20日举行,其中基础考试为19日,专业考试为19日、20日。有关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各专业的基础考试和专业考试情况可登录中国人事考试网(https://www.doczj.com/doc/8d5709499.html,中的考试介绍)查询。考生可根据专业、学历、职业年限及报考条件选择考试科目报考。 (二)报考条件 2019年度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报考条件可登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执业资格注册中心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8d5709499.html,中的考试动态)查询,相关土建类专业评估信息可登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8d5709499.html,)“人事教育”栏目中的“专业评估”板块进行查询。 各地在组织报名工作中对于报考人员所学专业请按照全国勘察

公路勘察报告

目录 文字部分 1.前言 (1)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 4.地基土的工程性能评价 (6) 5.水对混凝土和建筑物材料腐蚀性评价 (11) 6.地震效应评价 (12) 7.地基基础方案论证 (12) 8.结论与建议 (15) 附件1:建(构)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任务书 附件2:勘察要求 图表部分 1、前言 受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的委托,按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

院提出的津沽一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要求,我院于2005年3月4日~3月6日完成了津沽一线YZ k1+360~YZ k5+797.768段工程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外业任务。 1.1概况 津沽一线勘察项目起点于中建八局一公司预制构件厂(YZ k1+360),经渤西石油陆上终端工程,市塘沽区永胜工程有限公司,天津华戎西沽储运公司,渤海石油职工交流中心维修站,渤海石油中等专业学校,终于大东化工厂(YZ k5+797.768),路线总长约5.2km(含一小桥涵)。 1.2勘察要求 本次勘察工作遵照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的勘察要求,并参照有关部门的相关规程、规范。 1.3执行的主要规程和规范 1)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 2)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4) 《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 29-20-2000); 5)《标准贯入试验规程》(YS 5213-2000);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报告书在引用上述标准时均以其编号简称。 1.4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本次勘察采用钻探、标准贯入试验及土工试验等方法综合进行。 1.4.1钻探 采用XY—1B型工程钻机,岩心管钻具,肋骨钻头,泥浆护壁,回转钻进,开孔直径127mm,终孔直径108mm,钻进和地层量尺精度±5cm,采用水下薄壁取土器取粘性土土样,静力压入法或重锤少击法,采取不扰动土样,土样质量等级为I级,岩心采取率95%以上。

道路方案设计模板

道路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重庆经开区位于重庆市南岸区茶园组团,地处铜锣山和明月山之间,南与巴南区南泉街道接壤,北与江北区隔江相望,是茶园城市副中心所在地,是重庆主城“东扩”战略决策的重点发展区域。 经开区范围西起通江大道,东至东方造船厂、外环高速、茶园工业区东侧路一线,北至长江岸线,南抵南岸区行政边界,总面积约为59平方公里(实测60.16平方公里)。范围内包括广阳镇、迎龙镇、峡口镇、长生桥镇等四镇的部分地区,以及东港港区、长江工业园、茶园工业园三个功能区。 本次设计道路位于经开区的南侧,同景国际,为斯为美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经开区迎龙农转非安置房工程周边道路。 本次设计的为迎龙农转非安置房工程周边3条道路,其中1号路道路全长343.388米(实际设计长度为203.108米),2号路道路全长285.325米,3号路道路全长180.406米,设计等级均为城市道路支路,设计车速为20km/h,道路标准路幅分别为:1号路26米、2号路16米3号路16米。 2、设计依据 (1)由业主方提供的《工程设计任务委托书》 (2)重庆市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3)业主给我单位提供的1:500地形图 (4)《关于经开区路网设计相关标准细则》(重庆市政设计研究院) (5)《市政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 (6)其他相关资料 (7)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3、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及规范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 5.《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 6.《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T B02-01-2008) 7.《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 8.《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9.《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10.《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程》(JTJ062-91) 11.《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E41-2005) 12.《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G E40-2007) 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 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版) 1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1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0.《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MR601)21.《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2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2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2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25.《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CJJ89-2001 26.《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 27.《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28.《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