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周围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周围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周围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周围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1. 介绍

1.1 指南制定的方法

本指南由德国血管学协会和血管医学协会委员会及主席团的一个专家顾问小组修订和批准,在向德国血管学协会所有成员征求修改意见并经过讨论后,由本指南工作组完成版本的最终修订。

1.2 定义、流行病学和高危因素

周围动脉疾病(PAD)包括主动脉和肢体供血动脉的狭窄和阻塞性病变。这些病变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炎症性、遗传性发不良和创伤性周围动脉疾病仅占所有PAD病例的5-10%。有症状的动脉硬化对上肢和手的血供影响较下肢少。

非侵袭性检查手段显示无症状的PAD发病率比有症状者高3倍。

有症状的PAD患者占55-74岁年龄段人群的4.5%,大约20%的老年人患有有症状或无症状的PAD。

发生PAD的高危因素

动脉硬化相关的PAD的发展与性别(男性)、年龄、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高半胱氨酸血症呈正相关。其中,吸烟为最重要的单一高危因素,吸烟者发生PAD的机率较非吸烟者高3倍,多个危险因素并存会增加PAD的发病率。

1.3 PAD患者的死亡率

PAD患者的5年累计死亡率介于5-17%,较同年龄非PAD对照组明显升高,男性PAD 患者的预期寿命要短10年。主要死亡原因是冠心病(PAD患者55%,非PAD患者36%)、脑血管事件(11%和4%)和其他引起死亡的血管事件(10%和10%)。因此,周围动脉疾病可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具有全身性动脉硬化损害的标志性疾病。

踝肱压力指数的降低较性别(男性)、年龄、糖尿病、吸烟和高血压等因素能更准确地预计总死亡率。

1.4 治疗目标

治疗周围动脉疾病主要有两方面内容:第一,周围动脉疾病的症状(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和溃疡)必须得到解决;第二,总体治疗策略必须包括对重要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的一级和二级预防。

症状相关治疗的目标对于于Ⅰ期患者是防止疾病的发展,Ⅱ期是增加行走距离,Ⅲ、Ⅳ期是保存肢体。

没有研究表明对Ⅱ期的创伤性治疗(扩张、手术)能够减少向Ⅲ、Ⅳ期恶化的发生率。但是,确有研究显示创伤性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减少Ⅲ、Ⅳ期患者的截肢率和死亡率。

2. 诊断

2.1 初步评价

2.1.1 诊断范围

临床上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绝大部分的周围动脉疾病患者进行诊断或者排除:

——如果临床上周围动脉疾病可以明确排除,则不需要进一步的血管学检查。

——如果可以确诊是周围动脉疾病,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确定周围动脉疾病的准确范围和严重程度;

—确定高危因素;

—确定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情况,特别是冠状动脉、颈动脉和腹主动脉。

——少数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的周围动脉疾病,基本上可以通过特殊的非侵袭性器械检查获得诊断。

2.1.2 分期

由Fontaine提出的临床分期对确立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Ⅰ期:缺乏症状但可客观上诊断的周围动脉疾病

Ⅱ期:间歇性跛行

Ⅲ期:静息痛

Ⅳ期:坏疽

Ⅱ期常常被划分为Ⅱa期(绝对跛行距离>200米)和Ⅱb期(绝对跛行距离≤200米)。与临床更为相关的区别是“跛行距离主观满意/耐受性较好”和“跛行距离主观不满意/耐受性较差”。由于损伤(褥疮、手足病治疗等)和/或伴随的疾病(例如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坏疽和溃疡也会出现在Ⅰ期和Ⅱ期。但是,鉴于这些情况的预后良好,必须将这些损伤与Ⅳ期坏疽相区分,可以相应地称为“复杂性Ⅰ期”和“复杂性Ⅱ期”。

真正的Ⅲ期和Ⅳ期(“严重肢体缺血”)是以静息痛持续至少两周和/或出现自发性坏疽为特征,伴随有收缩期外周动脉压<50 mmHg。

2.2 病史

周围动脉疾病

——间歇性跛行,静息时疼痛以及出现或以往曾出现过坏疽

——动脉硬化高危因素(主要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的其它表现

心绞痛、间歇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丧失、腹痛

2.3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肢体动脉检查,还应包括全身心血管系统的检查。除了检查动脉硬化的其它临床表现,还有一般全身检查,包括伴随的全身性非血管性疾病所致的相关损害,因为这些表现将对制定总体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意义。

肢体动脉的灌注

必须触摸脉搏,听诊有无血管杂音,以及检查是否营养性改变和其它周围动脉疾病的皮肤病学改变,特殊问题则需要额外的临床功能性检查。通常来说,体格检查结果已足够对动脉低灌注的程度和潜在性动脉血管改变的部位做出重要的判断。

脉搏

标准的脉搏触诊步骤包括双侧连续地比较桡尺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内踝后方胫后动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如果发现不清楚或有异常,或者对腋、臂动脉以及腓动脉区域有疑问,

则进行腋、臂动脉以及腓动脉远端属支触诊。

正常的脉搏并不能排除周围动脉疾病:单独累及属支(髂内动脉、股深动脉)时脉搏可维持正常,甚至在主要动脉(主要是髂部、偶尔也发生于腹股沟部)狭窄并已出现临床症状时,脉搏仍可清楚地触及。对于典型的跛行病例,病史加上正常脉搏,血管狭窄杂音可以提供重要线索。有怀疑的病例必须通过运动试验或影像检查以获得结论性证据。

听诊

动脉杂音提示动脉狭窄,应该在主动脉、锁骨下、颈、腹、髂、股总、股浅和腘动脉听诊动脉杂音。血管杂音并不意味着动脉狭窄,因为动脉血管杂音也可发生于属支血管阻塞,在高血循环量(如甲亢)、贫血和动静脉瘘患者中,杂音从心脏传导而来。年轻人的血管杂音也可能为生理性的。当狭窄的程度较轻(直径减少小于50%)或过于严重(直径减少大于90%)时,听诊检测动脉狭窄的敏感性达到了极限,这时候,往往听不到杂音。

皮肤病学改变和营养性损伤

应特别注意静脉充盈、皮肤色泽和温度、肢体部位汗毛脱落、足底皮肤过度角质化、趾甲霉菌病、褥疮、皮肤病学缺损、坏疽和局部炎症情况。检查不应局限于肢体易于观察的部位,还必须包括指趾间部位。

跛行试验/踏车试验

当具体行走距离不清楚,或者怀疑有伴随疾病使运动受限时,应进行跛行试验以客观了解行走距离受限的情况。此试验的标准步骤应该在踏车上设定3.0公里/小时或3.2公里/小时(相当于2英里/小时)的速度,梯度12%。如果没有可使用的踏车,或者病人不能够进行踏车试验,可让病人在平地上以每秒两步的速度行走(相当于5公里/小时)。记录最初一次和绝对跛行距离、疼痛部位、停止行走的原因和其它在行走试验中出现的症状。周围动脉疾病并不总引起行走时的疼痛,偶尔仅仅主诉为肢体同等的疲乏(特别在胸带型或腹主动脉-髂型患者)。

Ratschow’s试验/握拳激发试验

当诊断PAD时,当远端周围血管损伤(小腿型或前臂型)时,脉搏、踝和/或手/腕动脉血压可表现为正常或者仅仅轻微变化,甚至在某些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例中也是如此,容易误导。因此,在遇到相应的临床可疑病例时,必须进行Ratschow’s试验或握拳激发试验。

其它心血管系统

周围动脉疾病通常是阻塞性动脉硬化的一个临床表现,也是其它血管系统动脉硬化性改变的指示性疾病。因此,对于一个动脉循环障碍的患者,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时还应注意针对冠心病和对脑部供血的颅外动脉的狭窄病变,此外还应注意动脉硬化其它重要临床表现,例如内脏动脉狭窄和动脉瘤。

其它身体检查

检查其它器官系统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血管高危因素迹象(例如:血压升高、年轻患者出现黄褐瘤或弯曲型脂质斑);

——Ⅱ期患者合并有限制行走能力并会影响血管再通治疗疗效的疾病(例如:呼吸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关节所致行走能力受限);

——合并有影响缺血性损伤愈合的疾病(例如:代谢障碍、水肿、低氧血症)。

2.4 特殊器械检查

对于每一个周围动脉疾病患者都应进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踝部压力并评价其疾病严重程度。

因为PAD患者在其它血管处发生动脉硬化改变的机率增加,因此即使处于无症状期也需要预防性治疗,需要多普勒或双重超声检查脑供血动脉有无狭窄以及腹部超声检查是否存在腹主动脉瘤。

下列情况需要进一步的特殊检查:

——如果踝动脉血压未能测量(溃疡)或者有疑问(介质硬化病、软组织坚硬)(诊断选择:多普勒超声检查拇趾血压,方向性多普勒超声检查,波形图检查,静脉阻塞体积描记仪,肢体末端照相体积描记仪)。

——尽管有典型的跛行病史,静息血压仍保持正常(诊断选择:测量运动后血压)。

——如果考虑进行血管重建(诊断选择:影像学检查如双重超声检查,血管造影,MR 血管造影)。

——如果存在溃疡/坏疽,不适宜血管重建,同时保守治疗效果不肯定,或者准备截肢(诊断选择:经皮氧分压测定,激光层流测定,核医学分析)。

2.4.1 多普勒超声扫描血压检测

休息15分钟后患者平卧位,测量并比较双侧上臂(直接将血压测量仪夹置于手腕处)、双侧胫后动脉、双侧足背动脉收缩压。踝、肱动脉压比值(多普勒指数)减少至0.9以下是周围动脉疾病的确凿证据,两侧肢体差别大于10mmHg也提示存在周围动脉疾病。这个结果可以表达为健侧和患侧肢体血压之间的绝对差异,或者患腿和健臂的血压比值(多普勒指数)。介质硬化、软组织变化、血压短时间波动、心率不齐、肢体周径和血压测量仪夹宽度比例不一致、自发性肌肉紧张或血压测量仪夹过于松弛以至于不匹配等情况都可使测量结果出现误差。部分误差可通过改正错误原因或取多次测量结果平均值来纠正,否则,则需要改用其他检测方法(见上)。

正常收缩压并不能临床排除周围动脉疾病。如果有典型的跛行病史但静息血压正常,则需要测量运动后血压。

对于上肢缺血的患者,可以采用与测量踝部血压类似的方法,将血压测量仪夹置于前臂远侧,测量桡尺动脉血压。

2.4.2 运动后多普勒超声扫描血压检测。

根据适用性和/或患者的配合能力,可采用踏车或平地的跛行试验、屈膝、足尖站立、或者通过血压测量仪夹给大腿于大于收缩压的压力产生3-5分钟的缺血等运动方法。在运动结束后30-60秒,患者平卧位接受测量。在患者进行了足够的运动后,静息时未能发现的主要动脉狭窄,可因运动后血压降低而被发现。

2.4.3 方向性多普勒超声扫描

分析多普勒流速波形图(血流描记图)可以判定血流近端以及远端一定程度的狭窄。然而,这种方法并不能很可靠地记录轻度到中、重度的改变(低敏感性)。如果测量的血流正好直接通过狭窄处,其程度则能够得到相当准确的评估。

2.4.4 双向多普勒超声扫描

双向多普勒超声能够准确地定位,并对臂从、盆腔和肢体的血管阻塞定性,检查过程没有特殊困难,但非常耗时,因此并不作为周围动脉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而应作为血管重建前的常规项目。

如果考虑做选择性的血管重建(临床Ⅱ期),因为能够发现哪些需要做血管重建,并且不适宜即时进行的情况(例如:股浅动脉长距离的阻塞),双向多普勒超声可能节省不必要的血管造影。对于这种病例,血管造影便成为不必要的,因为没有什么结果。

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双向多普勒超声能够为制定最佳方案提供指导,如在股总动脉狭窄时更适宜采用cross-over技术。

2.4.5 血管造影、MR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不应该在首次诊断周围动脉疾病时使用,而是在计划血管重建之前。甚至在进行血管重建前,也常常可通过双向多普勒超声来减少血管造影的指征(见上)。血管造影可以采用传统方法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后者应在常规动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因为大部分经静脉DSA对远端下肢的分辨率不够,同时血管重建前需要得到整个血管系统包括流出道的成像记录。如果动脉入路存在特殊困难,在临床决定不需要依靠远端血管系统成像时仍可使用经静脉DSA,但必须在心功能足够满意地排出造影剂,肾脏能够承担造影剂负荷时进行。对于严重不能耐受造影剂的病例,可以通过CO2动脉造影的办法解决。

目前,作为一种非侵袭性检查手段,MR血管造影能否取代双向多普勒超声或动脉造影成为一种临床上适用、高效价比的方法还不是很明确。因此,鉴于没有足够的医院和诊所配备最先进的仪器,MR血管造影现在还不能常规应用。

2.4.6 其它特殊器械检查方法

在个别病例,可考虑采用特殊器械和血管学检查手段,例如:波形图检查、静脉阻塞体积描记仪、肢体末端照相体积描记仪、经皮氧分压测定、激光层流测定和核医学检查方法来诊断周围动脉疾病。

2.5 实验室检查

在首次诊断周围动脉疾病时,应常规安排适当的实验室检查,以发现可以治疗的高危因素(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对治疗周围动脉疾病有重要意义的相关动脉硬化所致器官损害(肾功能):

——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饥饿和餐后血糖,HbA1c

——尿液检测

——血清肌酐

——脂质(总胆固醇、HDL胆固醇、LDL胆固醇;甘油三脂)

只有在异常症状(发病年龄轻、缺乏动脉硬化高危因素、患者本身多次发生血栓性事件、或者家族史,阻塞部位异常、治疗后不应发生的复发)出现时才需要进一步的周围动脉疾病实验室检查。对于这些病例,需要考虑非动脉硬化的可能性,通常是炎症原因,以及高凝状态或代谢缺陷(心磷脂抗体综合症、胆固醇栓塞、高半胱氨酸血症等)原因。

2.6 鉴别诊断

FontaineⅡ、Ⅲ、Ⅳ期的动脉循环疾患有典型但非特异性症状。周围动脉疾病诊断明确时,行走和静息时的疼痛可来源于此。但是,疼痛也可来源于神经系统疾病(例如:神经根部刺激或椎管狭窄症所致神经根疼痛、多发性神经病、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例如:膝关节病、髋关节病、不正确腿部姿势、脊柱病变)和一般内科临床疾病。

因为65%的周围动脉疾病确诊患者同时合并有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系统疾病,这些疾病的症状可以掩盖周围动脉疾病或激发无症状期的PAD出现症状,所以,在下列情况应该行神经系统和骨关节系统检查:

1.PAD已经通过特殊器械检查排除,但存在类似跛行的症状。

2.PAD已经确诊,但临床表现与客观血液动力学检查不符。这种情况适用于疼痛强度大于与检查结果所匹配的强度,以及在站立和行走初期马上出现疼痛。

如果症状类似于跛行,但停止行走并不能使疼痛快速缓解,疼痛持续存在或者行走时疼痛位于动脉阻塞近端时,应考虑非PAD的原因所致。这也适用于由近端向动脉阻塞部位发展的一般的行走疼痛,或者虽诊断为PAD,但行走时疼痛出现于髋、膝、踝关节,且不向缺血的肌肉放射。多发性神经病所引起的累及脚和小腿的袜套型疼痛,以及腰椎变性伴随的神经根性和节段性疼痛可以掩盖PAD的症状。

3.坏疽引起的疼痛,仅仅局限于伤口周围,与无缺血时的静息痛类似。

2.7 阻塞性疾病的特殊类型

2.7.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s disease)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是非动脉硬化、多部位、节段性、间歇发生的血管疾病,主要由于中小动静脉血管炎导致继发性血管腔闭塞。病因不明。患者几乎毫无例外均为吸烟者。

TAO患者占所有PAD患者的比例在西欧约2%,日本16%。男性发病率大大高于女性。

虽然TAO患者的5年截肢率为20-30%,但期望寿命与正常人群类似。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TAO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不能依靠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TAO的第一个表现大都是年龄低于40岁,患者典型的主诉为手足循环障碍导致的发凉、麻木、疼痛,患者常常已经出现肢端坏疽。

血管造影能够确诊临床怀疑的TAO患者(包括节段性周围动脉阻塞、螺旋状侧枝血管)。

治疗

治疗目的为缓解静息痛,促进溃疡愈合以及避免和减少截肢。最重要的措施是严格控制尼古丁的吸入,完全断绝尼古丁的吸入可以使疾病进入静止期。根据研究结果,前列腺素制剂的使用是目前保守治疗的药物选择,使用的药物包括PGE1和稳定型环前列腺素类似物伊洛前列素(iloprost)。已经出现营养性损害时要进行局部伤口处理和治疗。临床使用抗血小板、抗凝、类固醇和免疫抑制药物的疗效还未证实。使用溶栓药物尚有争议,仅仅在疾病的早期才可考虑使用。急性期重建性血管手术(血栓性动脉内膜剥脱术、旁路和导管手术)的成功率不高。急性期血管重建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管痉挛、急性阻塞),仅在面临截肢危险时才考虑使用。尽管缺乏足够的临床疗效资料,仍可考虑CT引导下的交感神经阻滞术。

2.7.2动脉外膜囊性变性

在动脉外膜囊性变性中,由于动脉外膜结缔组织的粘液变性形成腔内的囊状物,导致继发性地压迫动脉腔。病因不明。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囊肿内容物和滑囊液的成分相似,都含有

很高比例的基质物质。绝大部分病例(约85%)发生在年轻男性。

动脉外膜囊性变性通常发生在单侧,起病多由于囊肿的波动引起经常性、间断地跛行,不存在动脉硬化和一般的炎症性体征。

诊断性超声和MRT检查能够发现由于动脉外膜囊性扩张引起的对动脉腔特殊的压迫。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腔内有一个平滑、边界清晰的弧形切迹。治疗上选择手术切除囊壁。

2.7.3腘压迫综合征(entrapment 综合征)

这与血管行径解剖变异和肌肉嵌入引起的对腘动脉的压迫有关,动脉壁和内膜的反复损伤可导致血栓形成、狭窄或闭塞。通常累及年轻患者。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跛行到急性缺血,由于反复的小腿动脉栓塞或急性腘动脉阻塞所致。静息时脉搏和踝压可正常。激发试验(主动地、同样程度对抗阻力地蹠屈或背屈)可显示腘动脉在腘窝内的压迫。这些激发试验在临床上相当重要,因为第一次出现小腿部位跛行就意味着动脉已经发生了不可逆的损害。此病常发生于双侧,必须进行手术治疗。

2.7.4腘动脉瘤

腘动脉瘤是目前发现的最常见的周围动脉瘤,双侧动脉瘤病例的比率可高达25%以上,大约一半的腘动脉瘤患者在诊断时就已经出现临床症状。当下肢反复发作血栓栓塞或急性血栓栓塞性闭塞时,应注意腘动脉瘤。临床缺血症状表现为50%病例出现跛行,25%静息痛,20%压痛。腘动脉瘤的大小与栓塞事件的比例不相关。如果不予治疗,腘动脉瘤的急性血管阻塞可对肢体造成威胁,截肢率可高达30%以上。尽管需要考虑流出道,栓塞倾向,动脉瘤的结构和形状,病人的总体情况等等,但腘动脉瘤的治疗通常仍选择手术。

2.7.5纤维肌细胞发育不良

纤维肌细胞发育不良是一种少见的动脉壁间质结构异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节段性平滑肌细胞和基质组织增生。交替性、节段性的血管壁过度增生和功能不良,形成典型的串珠样血管结构。多发生于年轻女性。肾动脉最常受累,其次为颈内动脉、椎动脉、腋动脉、肠系膜动脉、髂动脉、腘动脉。可行的治疗包括导管和旁路手术。

2.7.6雷诺氏病

雷诺氏病或雷诺氏现象是指手指和足趾动脉的痉挛性血管收缩,可由寒冷、精神紧张、局部压迫所引起,保暖和药物治疗可缓解。雷诺氏病多发生于手指动脉,但也可影响足趾动脉。原发性和继发性雷诺氏病有一定区别。原发性雷诺氏病无任何潜在的相关性疾病证据,而继发性雷诺氏病由其他潜在的疾病或动脉闭塞所致。

治疗上,对于发作不频繁的雷诺氏病,如一周1-2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少于15-30分钟,可不予治疗。预防发作的主要措施是避免寒冷和潮湿。有时候,自我训练、生物反馈和某些病例与治疗师正确地分析交流,可以降低精神紧张因素,并减少发作的频率和强度。雷诺氏病患者严禁使用b受体阻滞剂和含麦角胺的药物,即使对眼科需要使用b受体阻滞剂时也不例外。不能吸烟。如果患者在寒冷或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则应该休假或调换工作。使用硝酸甘油、钙离子拮抗剂和a-1受体阻滞剂可能预防发作。然而,由于雷诺氏病患者常为低血压,这些药物又可导致血压降低,因此不能常规使用。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传统的血管活性药物(萘呋胺、己酮可可碱、丁咯地尔)能够减少雷诺氏病发作,或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前列腺素制剂(伊洛前列素、前列腺素E1)能够减少雷诺氏病的发作频率和强度,然而,也缺少对照治疗试验。交感神经切除术通常只有短期疗效,长期无明显效果。

2.7.7手足发绀、青斑、红斑性肢痛症

手足发绀是指手、足、膝的弥漫性或永久性青(紫),可伴有皮肤的苍白水肿,多汗,极少数病例出现感觉麻木。出现手足发绀症的病因包括:心肺疾病、冷凝集素疾病、红细胞增多症和良性肿瘤等。

青斑症是指多持续存在于肢体的网状青紫色条纹,但也可出现于躯干,寒冷可使其加重。青斑症可以是先天性的,由于自身免疫性、风湿性血管炎、或者慢性炎症引起,也可以为肿瘤源性。

红斑性肢痛症是由热引起的,手或腿的烧灼样疼痛,伴有皮肤潮红和肿胀。寒冷可缓解症状。红斑性肢痛症常常是多发性神经病、红细胞增多症、糖尿病、红斑狼疮的表现,药物也可诱发。

尽管采取各种方法,到目前为止,对于手足发绀症和红斑性肢痛症还是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有些时候,当原发疾病治愈后,病情可缓解。对于有原发免疫性疾病的青斑症,只有使用皮质类固醇才可改善症状。临床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这三种疾病无效,甚至是禁忌的(红斑性肢痛症),物理治疗并无长期疗效。

2.7.8血管炎病累及肢体

“血管炎”所描述的疾病在病理-解剖的角度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炎症浸润和血管壁坏死。进一步出现周围组织的坏死,供血血管受累的组织坏死,以及血管周围组织非严格意义上的血管炎症性浸润,产生肉芽性炎症反应。作为免疫机制介导的系统性疾病,血管炎病指临床上不同程度的一般炎症反应。按照严格的疾病分类学标准,感染所致的血管炎症也应属于血管炎,但他们并没有包括在血管炎疾病范围内。

临床上需要区分症状主要是由血管壁的炎症反应所致,还是仅仅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表现。前者称为“原发性”血管炎病,后者称为“继发性”血管炎病。

一般来说,血管炎病并没有定义性的分类。主要由于每一种独立的临床表现都可在不同的疾病中交叉出现,因此难以对不同的临床疾患进行严格分类。然而,根据1992年Chapel Hill会议,原发性血管炎病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累及大动脉的血管炎

颞动脉炎(Horton’s综合征,大细胞动脉炎)

Takayasu’s 动脉炎(高安氏动脉炎)

累及中等动脉的血管炎病

典型结节性全层动脉炎

Kawasaki’s综合征(川崎综合征,粘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累及小动脉的血管炎病

Wegener’s 肉芽肿病

微小性多血管炎

Churg-Strauss综合征

皮肤白细胞性血管炎

Schoenlein-Henoch 紫癜

其他血管炎病

Behcet’s病(白塞氏病)

Cogan’s综合征

复发性多软骨病

中枢神经系统独立的血管炎

继发性血管炎病可分为以下几种:

——胶原病相关的血管炎病

——骨关节病相关的血管炎病

——慢性炎性肠炎相关的血管炎病

——肿瘤相关的血管炎病

本指南仅描述对导致动脉血循环障碍,影响相应器官血供并产生病变的血管炎病。

2.7.8.1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症(Horton’s 综合征,大细胞动脉炎)

临床表现

Horton’s 综合征或大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是累及老年人的系统性炎症疾病。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两至三倍。主要的受累器官为大、中动脉,特别是升主动脉,但也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组织学改变是节段性的,与Takayasu’s 动脉炎类似。病因或发病机理尚未明确。

临床表现可能为一般的疲乏、发热、体重减轻和抑郁。通常都会出现如头痛、可触及的颞动脉改变、咀嚼肌“跛行”等的局部症状。对于患者最重要的症状是视觉症状:复视、视力降低直至失明。

如果肢体动脉受累,则可能出现典型的间歇性跛行症状,下肢严重缺血,或者上肢严重缺血所致的活动障碍。特征性的表现为锁骨下动脉延伸为腋动脉处的对称性的受累。这种改变也可出现于老年人,但不应与Takaya su’s 动脉炎相混淆。

大细胞动脉炎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是风湿性多肌痛症,可导致滑膜炎。风湿性多肌痛症也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

诊断

因为治疗不但具有副作用,而且需要维持好几年,所以应尽可能获得组织学上的诊断证据。随着治疗的进行,获得组织学确诊的机会与日渐少,因此必须在进行类固醇治疗之前取得活检。除非出现视觉症状,例如:有失明的危险,否则,都应该在开始治疗后第一天进行活检。应该切除几公分的颞动脉后支并薄层连续切片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可在对侧重复取检。在不取活检给予治疗的情况下,鉴别诊断必须排除所有其他可能的疾病。

实验室检查基本毫无例外地显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但更特异的免疫血清学检查均为阴性。

治疗

颞动脉炎采用类固醇治疗,从每天口服相当于1mg/kg体重强的松龙当量的剂量开始。临床出现疗效时,按每周10mg逐渐减量,直至20mg。进一步可按照每周2.5mg减量,减至7.5mg的维持量。服用维持量至少十二个月。必须小心监测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RP (C-反应蛋白)来决定能否停药。复发,或者药量减少后病情恶化,则需要增加类固醇用量。与Takayasu’s 动脉炎不同的是,真正类固醇控制不良的病例少见。到目前为止,对于是否可能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硝基咪唑硫嘌呤、环磷酰胺、氨甲蝶呤),以减少类固醇剂量或用于控制疗效不佳的病例尚无统一意见。

单独的风湿性多肌痛症可采用低至30mg强的松龙当量的初始剂量进行治疗。注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的疗效并没有得到证实。

2.7.8.2 Takayasu’s 动脉炎

临床表现

Takayasu’s 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以及肺动脉的慢性、进展性血管炎。发病多在中年前,女性多于男性。西半球较为少见,而东地中海区域和东方较之常见。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Takayasu’s 动脉炎是一种主要以T细胞介导的免疫性疾病,其解剖病理标志是动脉外膜和中膜的大细胞性炎症转化。病程发展多年后才出现变性的动脉硬化改变。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可能出现动脉瘤样扩张。表1为目前较为接受的病变范围分型。

表1 按照病变范围进行的Takayasu’s 动脉炎分类(根据1995年新加坡会议)

分类受累动脉

Ⅰ头臂动脉

Ⅱa 主动脉弓和头臂动脉

Ⅱb 主动脉弓、头臂动脉和胸主动脉

Ⅲ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Ⅳ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

Ⅴ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

P+ 另外累及肺动脉

C+ 另外累及冠状动脉

疾病的病程为双相性,包括急性炎症期和慢性阻塞期,尽管长期来说,这种划分不很明显。据文献报导,临床上极少见到急性期,表现以一般的炎症反应(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肌肉疼痛、关节痛)为主。

慢性期表现为不同的动脉阻塞综合征,最常见的是上肢,然后是脑部动脉。原则上,所有的动脉系统均可受累。长期预后要看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及其后果,以及靠近心脏的动脉的病理改变性质:主动脉瘤、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和冠状动脉炎。

诊断

Takayasu’s 动脉炎主要累及大动脉主干,因此,只有在进行外科血管重建术时才可能得到病理证实,其他的所有试验仅仅能提示诊断。显示整条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动脉造影是必需的。早期急性期的腔内造影可为阴性,这个时候,作为慢性期的随访工具,超声检查显得十分重要:提示性的表现为动脉壁弥漫性的、光滑的、非硬化性的增厚。MRT和螺旋CT 检查可以非常清楚地显示胸主动脉及其分支的病变。应该行经食道的超声心动图来记录并量化所有靠近心脏部位的病变。实验室检查的改变都是非特异性的,疾病标记物并不存在。

治疗

急性期的治疗包括长期使用类固醇,从每天1mg/kg体重强的松龙当量的剂量开始。监测患者的ESR、CRP和临床表现,数月后,类固醇用量可逐渐减少。低于Cushing阈值的维持量应坚持两年以上。如果在谨慎减量时,疾病的活动性增加,可以加用免疫抑制剂。每周注射10-25mg的氨甲蝶呤比环磷酰胺治疗方案的副作用小。评价疾病的活动性时,定期准确地了解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情况比监测实验室检查更为重要。

测量血压时应注意,某些情况下可出现单侧上肢血压下降。

慢性期的手术指征是大脑、肢体动脉和肾动脉的狭窄和闭塞,临床出现症状。随着介入手术的经验增多,根据狭窄闭塞的部位和形态,应优先考虑介入方法而不是外科手术。在急性期中,只有出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瘤濒临破裂和大脑低灌注情况紧急时,才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和放射介入治疗。

2.7.9 血管炎的血管学诊断

肢体缺血综合征可发生于所有其他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血管炎病。然而,血管学专家更为关注的不是这种综合征,而是肢体末端损害的诊断,或皮肤病变的多学科诊断。由于这些改变的特异性差,每一种可疑的血管炎都应该根据固定的诊断模式进行随访,包含以下三个基本要素:对原发循环系统疾病进行功能上和形态学的定性;分级的实验室诊断;对其他器官的血管病变进行全面检查。

血管影像学检查在这种时候确实提供了很多信息。超声波检查能对血管壁的构成提供可靠的数据,而血管造影的特点决定其不能提供这些信息。相反,血管造影可以对整个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提供完整的依据,而双重超声检查不能完成。

第一次的实验室检查应该包括:ESR、血象、CRP、类风湿因子、抗核因子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ANCA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SCL-70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抗着丝粒抗体、狼疮抗凝剂、心磷脂抗体和补体。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应根据这些结果进行。

至于活检,临床上常规进行的皮肤肌肉活检经常取自于未受累及的肢体,由此获得的信息非常局限,并不能合理地运用。相反,极少活检是针对病变的颞动脉、肺、外周神经或皮肤浸润部位。如果外科医生和内科医生能够很好的合作,基本上所有的活检,包括开胸活检,都能够快速而安全地完成。确定为病变组织的活检标本病理学检查,能够为诊断提供依据。此外,因为治疗过程常常受到副作用,特别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的影响需要调整剂量和延长疗程,此时活检还可为评价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

2.7.10 急性肢体动脉闭塞

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是指动脉突然或迅速地完全性闭塞,可由栓子或急性栓塞造成。根据已存在的侧枝循环和阻塞血管的重要性,病情发展可能呈现不同的严重程度,从无症状的阻塞到急性缺血。然而,临床上更常见的仍然是需要尽快诊治的紧急情况。

当突然出现症状,提示急性动脉阻塞时,必须行血管造影明确病变情况。

就算仅仅怀疑急性栓塞时,也需要静脉注射初始量10,000 IU的肝素。鉴于有出血的可能性,禁止肌肉注射肝素。血管重建可选择介入(局部溶栓、介入栓子切除术)或外科手术方式(血栓切除术、介入栓子切除术、旁路)。通常,在腘动脉、主动脉分叉处和小腿动脉的栓子和急性栓塞更适于采用局部溶栓,而包括股总动脉在内的盆腔动脉栓塞更适于手术。每一个病例都必须追溯栓子的来源。

3. 治疗

3.1 PAD的基础治疗(一级和二级预防)

3.1.1 PAD的治疗目标

PAD的主要治疗目标是解除缺血症状,控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病情进展,特别是降低其高合并症发病率和死亡率。

有跛行症状的患者,除了行走能力受限,进一步的问题是致命的心血管并发症高发率。PAD患者通常并不是死于周围循环疾患,而是心肌梗死或中风。原发性动脉硬化症是一种

全身性疾病,通常会同时影响多个动脉血管部位。

因此,早期处理存在的高危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3.1.2 高危因素的处理

吸烟

吸烟是PAD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继续吸烟的患者面临阻塞性疾患恶化、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危险性肯定要高。跛行患者行走能力的恢复和截肢率与吸烟也有直接的关系。不幸的是,戒除吸烟习惯的成功率相当低。近年对PAD患者进行的戒烟活动显示五年后只有22%的患者仍不吸烟。少数患者能够取得部分成功。

糖尿病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发展成为PAD,糖尿病患者血管疾病的发展也更为严重。有证据表明不但是有症状的糖尿病,即使是单纯的葡萄糖耐量损害也是一个危险因素。UKPDS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显著减少死亡率,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然而,尽管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够减轻微血管病变,却没有证据表明它能改善大血管病变。这也说明了PAD的其它高危因素的重要性(吸烟、高血压、脂代谢异常)。

然而,我们仍然鼓励PAD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推荐空腹血糖水平应控制在80-120mg/dl (餐后血糖<180mg/dl),HbA1c值应低于7%。

合并有神经病变的PAD患者需要特别的注意。必须详细向他们介绍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并严密监测病情。

脂代谢异常

PAD发展重要的危险指标包括LDL胆固醇浓度升高、甘油三脂水平升高和HDL胆固醇水平降低。最近的研究显示,Lp(a)水平升高是PAD的另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几项研究表明,较好地控制高血脂可以减缓大腿动脉栓塞的进程。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研究(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tudy)证实了辛伐他汀的降血脂效果对PAD的临床作用,辛伐他汀使跛行患者的新发事件和病情发展危险降低了38%。

由于PAD患者有相关的冠状动脉疾病(CAD)发病率,死亡率与CAD类似,因此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NCEP)推荐,PAD患者应采取与CAD患者一样的激进降血脂方案:LDL胆固醇<100mg/dl,LDL胆固醇>125mg/dl的患者需要治疗。如果饮食控制不能使LDL胆固醇降至<100mg/dl,则推荐使用药物控制血脂。

高血压

大规模研究发现,PAD患者中动脉高压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两到三倍。但是,还没有证据显示高血压对PAD病程有直接的影响。但是,降压治疗对于有动脉高压的PAD患者能够起到预防中风、心肌梗死和血管性死亡的作用。显著的血压降低可导致某些患者行走距离基本稳定地缩短。

证明对PAD患者有效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b-阻滞剂和ACE抑制剂。AT1拮抗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是否能降低PAD患者的心血管终点还未得到证实。现在跛行患者已不再禁止使用b-阻滞剂。对于严重肢体缺血的患者,应避免过度降压。过快地降低血压可进一步加重静息时已存在的灌注不良状态。

高半胱氨酸血症

新的研究表明高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PAD发展中一个独立危险因素。Meta-分析显示当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5.5mg/dl时,发生CAD的危险性明显升高。高半胱氨酸血症是预测CA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因子。采用叶酸、维生素B12和B6治疗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对PAD患者是否有效还不清楚。同样,这种措施能否降低死亡率也没有研究。

3.1.3 抗血小板药物

除了控制存在的高危因素,早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对PAD患者,包括间歇性跛行和严重肢体缺血患者,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根据目前的资料,对无症状期的PAD患者应该如何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还不清楚。

抗血小板试验协作组对174个随机试验进行meta-分析发现,PAD患者每天服用75 ~ 325mg阿司匹林可防止其他部位的血管病变:

——减少32%的心肌梗塞、中风或动脉栓塞并发症所致的死亡

——减少32%的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和46%的非致死性中风

——减少20%的总血管性死亡率

根据meta-分析的结果,与安慰剂相比,噻氯匹定(抵克力得)可减少跛行患者29%的中风、非致死性心肌梗塞、致死性心肌梗塞的危险性。

CAPRIE研究比较了19,185名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ADP拮抗剂氯吡格雷(波立维)或乙酰水杨酸类的疗效,观察期为1-3年,其中6,452名患者存在周围动脉疾病。总的来说,氯吡格雷组(5.32%)每年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或血管性死亡发生率要低于阿司匹林组(5.83%)。对于PAD亚组的6,452名患者,其相应的发病率在氯吡格雷组为3.71%,阿司匹林组为4.86%。两组的副作用都非常少见。根据这些数据他们提出:如果没有禁忌症,每个有症状的PAD患者都应该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不但可以减少动脉栓塞的危险性和保持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动脉和旁路动脉的通畅,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降低有潜在动脉硬化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抗血小板药物现在使用得还非常局限,主要是PAD 对患者整个预后的影响受到了低估。此外,乙酰水杨酸类应用于周围动脉疾病的二级预防还未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

3.1.4 抗凝药物

PAD患者可进行抗凝治疗,以防止溶栓过程中出现心脏栓子复发,动脉阻塞栓子含有大量血栓成分时,也可使用抗凝药物。为了防止旁路手术后的血管栓塞,可同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没有资料显示哪一个的效果更好。肝素主要运用于紧急情况、短期使用和不能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患者。

3.2 FontaineⅡ期的特殊保守治疗

控制高危因素和抗血小板治疗是FontaineⅡ期保守治疗一般处理的一部分。此外,进行行走训练可延长患者的首次和绝对跛行距离。只要动脉阻塞和狭窄是在盆腔或下肢,患者没有心肺功能不全、没有伴随的关节病、没有严重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行走训练的治疗意义可以即刻得到证实。大约有1/3的间歇性跛行患者由于上述疾病而不能进行行走训练,另外1/3不愿意进行训练,只有剩下的1/3能够参与到训练之中。因此,鉴于行走训练参与率比预计低,对于很多间歇性跛行患者行走训练并不能作为基础治疗。

到目前为止,只有萘呋胺这一种血管活性药物经过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证明可以作为紧急情况下针对性的运动替代疗法或辅助治疗,疗效确凿。根据新的试验指南和GCP 标准,己酮可可碱和丁咯地尔的口服或静脉制剂的疗效仍有待观察,但可能导致对治疗范围的新的评价。

对FontaineⅡ期患者,如果生活质量严重受损、首次跛行距离小于200m,间歇性跛行确实是由周围动脉疾病引起,未能施行其它治疗手段(扩张术、外科手术、溶栓疗法),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压高于60 mmHg的患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较为谨慎,没有心功能不全患者使用的证据。但是,尚没有相关的对照试验证实长期口服血管活性药物的作用。

有研究显示静脉注射前列腺素E1,无论有无进行行走训练,都可以明显延长严重行走受限病人的行走距离。加强训练治疗时,效果更为显著。但是,德国目前还没有批准这类药物在FontaineⅡ期使用。

3.3 FontaineⅡ期的支架置入和手术治疗

间歇性跛行是Ⅱ期PAD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尽管在初期都推荐行走训练和保守治疗,但如果跛行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阻塞血管有重建的指征,可进行手术,因为手术的远期效果好,同时对患者的限制也较少。对于单个的、短距离的髂股段狭窄可考虑血管成形术,有困难的、多发的狭窄和阻塞则可选择加长的介入治疗和血管外科手术。伴有近端大量血栓形成的末端动脉狭窄是局部溶栓的适应症,可同时进行血栓取出术及PTA。目前的数据显示激光血管成形术和动脉粥样硬化切除术与传统的PTA比较并没有优越性。

3.3.1盆腔

传统的PTA能够成功地进行主-髂动脉区域狭窄的血管成形术,当然最合适的病例仍然是独立的少于3 cm的狭窄。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盆腔血管系统有长段或多发的狭窄和阻塞,也可采用介入治疗。必要时,PTA必须与溶栓和支架置入相结合。下列情况为盆腔动脉支架置入的指征:PTA后由于弹性塌陷所致的血流动力不足;切开术后严重管腔狭窄;慢性阻塞的治疗;首次PTA后再狭窄和复杂的病变。

3.3.2股-腘区

虽然对腹股沟韧带以下股动脉区域的狭窄和阻塞也可采用导管技术进行再通,但再狭窄率要比髂动脉高。因此,在考虑指征时应较盆腔区域小心。

股腘区的狭窄以及短的阻塞都可首先采用PTA,尽管没有得到研究的证实,通常认为介入手术的长度限制是10cm以上的病变。

PTA可与溶栓和血栓-栓子切除术结合,支架可用于选择性的病例。股腘区支架的再塞率比盆腔区高的多。支架技术正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如PTFE包裹支架正在试验中。鉴于病因学的不同,应该区分单独的腘动脉狭窄和阻塞。特别要注意挤压综合征、囊性动脉外膜变性和动脉瘤等情况,这些疾病的治疗需要单独切口(普通外科手术)。

当情况不适于进行导管手术时,则考虑股腘区外科手术。除了股深动脉成形术和单独的股总动脉TEA,应小心考虑Ⅱ期患者腹股沟韧带以下区域的手术指征。

3.3.3小腿动脉

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亲水性的导丝和导管,小腿区的动脉狭窄和阻塞也可以运用介入手段治疗。然而,这部分区域的介入手术指征应该比股腘区更需要严格的筛选。特殊的血管内镜治疗指征包括吻合口狭窄和股腘旁路阻塞的再通,结合溶栓治疗和栓子切除术。

3.3.4术后药物治疗

由于缺乏清楚的临床资料,动脉扩张后是否置入支架的处理有所不同。最可靠的术后防止再狭窄治疗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乙酰水杨酸(100~300mg)。扩张加支架置入术可考虑额

外每天75mg 氯吡格雷,治疗4周。氯吡格雷也可以作为阿司匹林的替代治疗。肝素和口服抗凝药对防止再狭窄的疗效还未得到证实。近距离放射治疗和GPⅡb/Ⅲa抑制剂在介入手术围手术期的作用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3.4 Fontaine Ⅲ、Ⅳ期的保守治疗

3.4.1前言和治疗的基本特点

25%的PAD患者在观察期出现明显的病情恶化;20%发展为Ⅲ、Ⅳ期。严重肢体缺血患者一年死亡率可高达20~40%。

高危因素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症对疾病进展和截肢的作用还不能肯定,但糖尿病和吸烟对动脉硬化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吸烟者的截肢率是非吸烟者的3~10倍。

平卧病人的肢体灌注压降至50mmHg以下可在数小时后引起血管阻塞远端的缺血性疼痛(Fontaine Ⅲ期)。

踝压长期低于50 mmHg能自然导致溃疡和坏疽。小伤口不能愈合,进一步也可发展成为溃疡和坏疽(Fontaine Ⅳ期)。这些严重肢体缺血(静息痛和/或坏疽)需要积极的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失去肢体。

50% Fontaine Ⅲ、Ⅳ期患者可先接受血管重建手术,25%只用药物治疗,另外25%不得不进行截肢。这些患者多种疾病的发病率都较高,一年后25%患者死亡,30%病情好转,25%截肢,另外20%处于严重肢体缺血期。

在2年的观察期中,只有40%截肢患者可恢复到最大的活动能力。

尽管Ⅲ、Ⅳ期患者需优先进行紧急治疗,但相关的高危因素也应该得到很好的控制。

Ⅲ、Ⅳ期PAD的治疗重点在于止痛、处理并发感染、心功能再偿和肺功能重建。感染性坏疽的存在常常需要紧急行截肢术。Ⅲ、Ⅳ期患者行截肢术前,必须通过血管造影和/或增强MRA检查以了解有无血管重建的可能性。

特殊的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不能行血管重建的患者,可在创伤性手段之前、当中、之后给予辅助治疗。

局部伤口处理

Ⅳ期患者的局部缺血损伤处理是极为重要的。应该清除坏死组织,敞开腐烂部位,切口并放置永久性引流以达到永久引流目的。

局部药物的使用不能影响全身治疗。尚无对照试验证明局部使用抗生素、生长因子等的疗效。局部用药可引起局部过敏反应。同样,也没有试验证明吸水性敷料对静脉性溃疡的作用。

全身抗生素的使用

所有存在感染性溃疡或湿性坏疽的患者都是运用全身性抗生素的指征。

抗血小板治疗

Ⅲ、Ⅳ期病例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指征与Ⅱ期类似,目的是降低其他血管部位发生动脉栓塞的可能,同时减少周围血管循环疾患的进展。然而,在Ⅲ、Ⅳ期使用的疗效还未经证实。

抗凝剂

伴有静息痛或坏疽的周围循环疾患本身并不是使用抗凝剂的的指征。但是,对于制动的Ⅲ、Ⅳ期患者需要使用肝素预防血栓形成。

血液稀释

Ⅲ、Ⅳ期患者在补足液体后仍出现血球容积升高时,可考虑给予辅助性血液稀释疗法。

降低纤维蛋白原治疗

两项大型的安慰剂对照研究发现,使用蛇毒制剂降低纤维蛋白原并没有任何效果。

间断、低剂量地给予溶栓药(如尿激酶)也可降低纤维蛋白原,但还没经对照试验评价。

前列腺素类

前列腺素类药物的治疗指征包括:无法实施血管重建,或者血管重建后仍不能提供满意血流灌注,不准备行截肢术但不得不进行截肢的患者。

在德国,前列腺素E1已被批准用于Ⅲ、Ⅳ期PAD的治疗,但前列环素类似物伊洛前列素仅被批准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根据近期的研究结果,严格的治疗方案可明显使溃疡愈合,减少静息痛,降低截肢率。最初前列腺素E1都是动脉给药,但目前通常是大剂量静脉给药。伊洛前列素只能静脉给药。在14项前列腺素E1、伊洛前列素和安慰剂的对照研究中,大部分结果都显示前列腺素E1和伊洛前列素能够明显减少静息痛,缩小溃疡面积,具有统计学差异。

血管活性药物

其他血管活性药物(萘呋胺、己酮可可碱、丁咯地尔)尚未在德国被批准用于Fontaine Ⅲ、Ⅳ期的的治疗,其疗效还缺乏证据。

基因治疗

使用血管基因生长因子的血管基因治疗对严重肢体缺血患者的作用还在试验的初期。因为除了单例的病例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安慰剂对照、双盲、大样本病例的研究报道,所以在这里我们不可能推荐这种治疗。

一般处理

对于Ⅲ、Ⅳ期患者有必要采取下列措施:相对卧床、肢体足够的位置、躺在床上时轻微的脚低位、足根部铺棉花垫、踝部周围采用泡沫橡胶圈防止压力引起的溃疡、足够的止痛、必要时行硬膜外麻醉和水肿的治疗。

脊髓刺激和交感神经阻滞

脊髓刺激能够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用量,但不影响截肢率和死亡率。同样,对Ⅳ期患者行CT引导下的腰交感神经阻滞也没有确实的疗效。

替代医学

有许多特别针对于Ⅳ期患者的选择性治疗。但任何一种方法(例如:用蛆对伤口进行清理、高压氧治疗、生长因子的外部应用等)都没有得到对照试验的证实。

3.4.2 Ⅲ、Ⅳ期的介入和手术治疗

与Ⅱ期的选择性血管重建不同,对Ⅲ、Ⅳ期应该尽最大努力争取血管重建的机会。即使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远期疗效较差,进行广泛范围的处理也是合理的。

治疗的复杂性引发了不同的问题,必须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除了保守治疗的经

验,还需具有血管介入和血管外科手术技能。治疗上常常需要结合血管介入与血管外科手术,例如:盆腔区的PTA,加或不加支架置入,接着是小腿远端或足部的旁路手术。对于这种病例,更长的损伤,包括从小腿到足部的介入手术也是合适的。同样,外科手术方面,也需行范围更大的重建(例如:小腿-足旁路,见血管外科指南)。

3.4.3替代医学

传统医学对于替代医学治疗循环系统疾病还持保留态度,原因如下:

——缺乏理论上和病因学上的依据

——缺乏疗效的证实,或已被证实无效

——副作用/危险性

较常使用的替代疗法包括:臭氧治疗、造血氧化治疗、多步骤氧疗及螯合作用治疗。这些方法的效果都没有得到评估。鉴于文献报道的副作用,对于某些致命的病例,任何情况都不能使用螯合作用治疗。

针灸

针灸治疗周围动脉疾病的疗效还没有得到证实,有报道可以治疗雷诺氏病。然而,根据目前的资料,还不适于广泛使用。

高压氧治疗

近年来,有几个中心推荐给严重肢体缺血患者使用高压氧治疗(HBO)。治疗增加了血浆中氧分子的溶解,或血浆氧分压,从而增加缺血组织中的氧饱和。有人认为HBO引起新的血管形成。但是,它对PAD的疗效还未得到证实。

常见疾病诊断与治疗

XXXX答题纸 (20XX—20XX学年第X 学期) 课号:XXXXXXXX 课程名称:XXXXXXXXX 改卷教师:XXXX 学号:XXXXXX 姓名:XXXXXXXX 得分:XXXX 健康与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更具体的说,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或不正常现象的存在,还包括每个人在生理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能保持最佳、最高的状况。由此可见身心平衡、情感理智和谐是一个健康人必备的条件。 关键词:健康心理健康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 一、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定义 1、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现代人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种,是健康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

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二、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心健康的人都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身心健康的标准大体分为以下十项:有充沛的精力,能够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的繁重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挑剔所要做的事;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化;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和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且无出血现象;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概括地说,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几点:①认知功能正常;②情绪反应适度;③意志品质健全;④自我意识客观;⑤个性结构完整;⑥人际关系协调; ⑦社会适应良好;⑧人生态度积极;⑨行为表现规范;⑩活动效能吻龄。 通常,身心健康的人都表现出性格温和,意志坚定,乐观开朗,幽默风趣,而且胃口好,对事物不挑剔,排泄轻松自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协调,且内脏无病理信息干扰;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心肺功能正常,整个人都精力充沛而且旺盛。 三、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骨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骨性关节炎 (一)、种类 骨性关节炎,包括骨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这些名称反映了骨性关节炎的特点,反映了人们对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二)、特点 中年以后,慢性的变形性关节疾病多累及手的小关节及一些负重的大关节,例如膝关节、踝关节、髋关节。 (三)、病理特点 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进而发展为关节软骨下骨的骨质硬化,关节边缘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周围关节囊骨赘增生,为最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 (四)、发病机制 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刚开始认为骨性关节炎是炎症反应的过程,之后又发现它与力学负荷的受力不均衡有明显的关系。因此现在一致认为它是力学和生物学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质降解合成失调,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 (五)、临床特点 1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骨性关节炎最主要的临床特点。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主要特点是负重痛。活动后的疼痛休息后可缓解。例如撕裂疼痛与皮肤的切割痛不一样,骨性关节炎的疼痛另外一个主要表现是镇痛,疼痛部位不明确,活动后明显加重。 关节炎疼痛由多种因素引起。以膝关节疼痛为代表分析,滑膜的炎症、肌肉的痉挛、韧带的牵张、骨赘增生对韧带的牵张、软骨下骨骨折均会引发膝关节疼痛。若关节炎的晚期出现静息痛,表明骨内压力增高,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 2 、僵硬 僵硬是骨性关节炎很明显的特点,表现为晨起僵硬,简称晨僵。晨僵的时间通常为15到3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区别,晨僵轻微活动后可出现改善。另外,休息、静止一段时间后,也会出现关节的僵硬。 3 、关节变形和关节肿大 骨性关节炎的关节肿大,常见的是手,例如手的指尖关节出现关节肿大或关节膨大,出现小结节。再如长期的负荷的改变,导致一些负重关节的改变,例如膝关节出现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经常看到的X形腿或O形腿,就代表了关节的变形。 4 、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的原因很多。以膝关节为例,例如半月板、软骨碎片的脱落会导致关节内的机械绞索;骨质增生形成阻挡、韧带牵张、肌肉痉挛,这些都会引起膝关节活动受限。 (六)、分类 1 、原发性

25个常见病中医诊断与治疗操作

25个常见病简单诊断与治疗操作 一、感冒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合谷、列缺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刮痧:前额、太阳穴、背部脊柱两侧,可配刮肘窝、腘窝。 二、偏头痛 毫针刺:太阳、风池、率谷、头维、外关 按摩:太阳、风池及疼痛部位 三、麦粒肿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及肩胛区的红色反应点 四、急性结膜炎 三棱针点刺放血:太阳、耳尖 五、牙痛 毫针刺:合谷、颊车、下关、内庭 六、急性咽痛 三棱针点刺放血:少商、商阳、鱼际、耳尖 七、落枕 毫针刺:天柱、大椎、后溪、落枕穴 按摩:疼痛部位 刮痧:疼痛部位 八、急性胃痛 毫针刺:中脘、足三里、梁丘 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隔姜灸适用于寒性胃痛 刮痧:背部:脾俞、胃俞;腹部:中脘、天枢;上肢部:内关、手三里;下肢部:足三里 九、痛经 毫针刺:关元、中极、合谷、地机、三阴交、次髎 艾灸:关元、中极 刮痧:关元至中极、地机至三阴交、次髎 十、急性腰扭伤 毫针刺:腰痛穴、阿是穴、委中 刺络拔罐:阿是穴,配委中穴放血 刮痧:疼痛部位,委中 十一、腱鞘囊肿 好发于关节和腱鞘附近,囊肿表面光滑,质软,有波动感 围针刺法:囊肿局部 十二、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肘关节外侧痠痛,绞毛巾时痠痛加重 阿是穴围针加灸 十三、足根痛 毫针刺:昆仑、太溪、水泉 十四、腮腺炎

灯心草蘸食油点燃:雀啄状快速灸灼双耳尖 毫针点刺:少商、关冲放血 十五、小儿泄泻 1.辨证 (1)伤食:腹胀腹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酸臭,状如败卵,或便质稀薄,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嗳气酸腐,苔厚腻,脉滑,指纹紫滞。 (2)阳虚:食后作泻,时泻时止,便色淡而不臭,面黄神疲,久则泄泻不止,或五更泻,形寒肢冷,脉沉细微。 (3)外感:便稀多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兼恶寒发热,鼻流清涕,苔白润,脉浮为风寒;大便暴注下迫,色黄或绿,恶臭或少许粘液,肛门灼热发红,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 2.推拿治疗 基本治法: (1)取穴:脾经、内八卦、大肠、小肠、脐、腹、七节骨、龟尾。 (2)操作: 1)患儿坐位或仰卧位:补脾经200次,运内八卦100次,推大肠300次,清小肠200次; 2)患儿仰卧位:以掌逆时针揉脐,逆时针摩腹各200次; 3)患儿俯卧位:按揉龟尾50次,推上七节骨300次。 辨证施治: (1)伤食泻:加揉中脘100次,清脾胃各200次,分腹阴阳30次,推箕门100次,揉板门100次。 (2)阳虚泻:加补肾经200次,推三关100次,揉左端正50次,捏脊5遍。 (3)外感泻:加开天门100次,运太阳100次,推坎宫100次,推天柱骨2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一窝风100次。 十六、小儿食积 1.食积夹寒型 (1)基本治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2)取穴:脾土、腹阴阳、三关、八卦、足三里、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3)操作: 1)补脾土: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推300次; 2)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桡侧及尺侧100次; 3)推三关600次; 4)运八卦:使患儿掌心向上,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卦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卦”,约300次; 5)分推腹阴阳:患儿仰卧位,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次; 6)摩揉脐腹:患儿仰卧位,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1)基本治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2)取穴:脾土、腕阴阳、三关、六腑、四横纹、外劳宫、腹阴阳、足三里。

常见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重症多形红斑 1.药疹:明确用药史,可以是两周或20天以内的,可以是荨麻疹型,多形红斑型,麻疹型,猩红热型,紫癜型等,瘙痒比较明显,皮疹颜色鲜红。严重者可累及粘膜:眼,口腔,唇,外阴等。该患者发疹前无用药史,可排除。 2.多形红斑:皮疹常见于四肢末端,初发为边界清楚红色斑疹,后变为隆起水肿性丘疹,周边水肿性红斑,中心紫癜,虹膜现象明显,多对称分布的。根据皮疹特点暂不考虑 3.重症多形红斑:皮损可为红色斑疹、水疱等。如病情严重,可累及粘膜处。一般发病诱发因素与用药无关。故暂排除。 4.副肿瘤性天疱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皮损为多形性,有痒性风团,斑、丘疹、水疱、糜烂等。多数发疹之前有肿瘤表现。DIF有组织病理改变,IIF可阳性。必要时查病理、DIF 等以进一步排除。 5大疱性类天疱疮:此病好发于老年人。皮损表现为全身泛发的红斑、水疱但呢个。部分病人见口腔溃疡。IIF可提示抗基底膜待抗体,DIF示疱周正常皮肤基底膜带处C3、IgG免疫反应物沉积。目前依据不足。必要时入院后查病理活检、DIF等进一步排除。 1.荨麻疹性血管炎:反复发生风团伴瘙痒,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皮损处可见暗红色斑疹,部分伴有疼痛,关节肿胀 2.环状红斑:多见于中青年皮疹呈环形或融合,成多形水肿性红斑:因新旧损害重叠可呈现靶样,边缘隆起如缇状,其内缘附少量鳞屑:好发于臀、股及小腿:微痒:病程慢性复发性,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以真皮炎症反应性血管扩张充血的细胞润浸润为病理基础。该患者病理结果不考虑该病。 3.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分为丘疹鳞屑型和环状红斑型,环状红斑型初为水肿性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或多环状,边缘隆起的斑块,表面平滑或有少许鳞屑,消退后可留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沉着。损害好发于面、手、前臂、上胸等曝光部位。常有敏感的光敏感现象,血清抗Ro及抗体La及ANA阳性,皮损DIF阳性,血细胞减少,血沉增快。该患者皮疹。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女,青年女性,主因“全身起疹3个月,加重半月”入院。查体有双颊部水肿性红斑,四肢、耳后暗紫红色斑疹。病程中有雷诺氏现象,有关节疼痛,有脱发、乏力表现。实验室检查提示抗核抗体阳性(1:100000),白细胞下降(3.00x10^9/L),C3、C4下降,已达到SLE诊断标准,故SLE诊断明确。 2.扁平苔藓:原发损害为紫红色、扁平的多角形丘疹,初起针尖大小,后逐渐扩大至0.5-1.0cm,表面有蜡样薄膜及细的白色条纹(Wickham纹),好发于四肢曲面,尤以腕部屈侧、踝部周围和股内侧最易受累,本病瘙痒明显,常累及黏膜,有特征性的组织病理,本例患者双手臂外侧有暗紫红色斑疹,但是表面未见Wickham纹,且病史和相关检查不支持,暂不考虑。 3.皮肌炎: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其典型皮损为上睑为中心的水肿性紫红色斑、Gottron 丘疹等,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常伴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和触痛,实验室提示肌酶上升,肌电图示肌源性变化,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但有乳酸脱氢酶偏高(311U/L),建议行肌电图检查以明确。 1.皮肌炎:主要皮疹表现为双上眼睑暗紫红水肿性斑疹,可扩展至颈部V字区、肩胛部,亦可有与SLE类似皮损,但有肌无力、肌酶上升、肌电图表现,若无肌肉症状,SLE相关抗体可鉴别,本例患者无肌力下降,可进一步肌电图检查以排除。 2.CAD:多为中老年男性,主要在曝光部位,呈皮炎湿疹样或浸润性丘疹和斑块,偶为红皮病,皮损持久,反复发作,光试验大多对UVB敏感,光斑贴可能阳性,无SLE相关抗体,

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转载) 发表者:吴恒莲482人已访问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疾病。是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的发生与衰老、肥胖、炎症、创伤、关节过度使用、代谢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OA在中年以后多发,女性多于男性。本病在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60岁以上为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则高达80%。该病有一定的致残率。 本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前者是指原因不明的OA,与遗传和体质因素有一定关系,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是指继发于关节外伤、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病、炎性关节病、地方性关节病、其他骨关节病等。有时很难鉴别原发性OA和继发性OA。问诊和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判断病因。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继发性OA的诊断。本病按照是否伴有临床症状分为症状性OA和放射学OA。前者伴有明显的OA临床症状,而后者无临床症状只有X线表现。 1 临床表现 1.1常见症状和体征 本病好发于膝、髋、手(远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足(第一跖趾关节、足跟)、脊柱(颈椎及腰椎)等负重或活动较多的关节。 1.1.1 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

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1.1.2 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骨赘。 1.1.3 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关节静止一段时间后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0.5h。 1.1.4 关节磨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磨擦音(感)。 1.1.5 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无力,活动受限。缓慢发生,早期表现关节活动不灵,以后关节活动范围减少。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出现活动时的“绞锁”现象。 1.2 不同部分OA的表现特点 1.2.1 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 1.2.2 膝: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下楼梯更明显,休息后缓解。严重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关节局部肿胀、压痛、屈伸运动受限,多数有骨磨擦音。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临床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腰椎骨质增生的诊断和治 1、临床表现:反复腰骶部疼痛,站立和久坐后加重或伴有头晕头痛等。 2、鉴别诊断:肾结石、肾囊肿、肾炎等 3、辅助检查:血尿Rt、X片(腰椎正侧位)B超(排除肾脏疾病) 4、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 5、治疗:对症、理疗、抗炎 口服药:俞伤灵胶囊、舒筋活血片、芬必得(饭后)、万通筋骨片。 液体治疗: 1、0.9%NS 150ml 皮试头曲 3.0g 2、5%GS 150ml 复方丹参20ml 3、0.9%NS 100ml 皮试AmpNc 5.0g 4、5%GS 100ml 雷尼替丁0.15g 地米5mg

一、临床表现:1、明显下腹胀痛;肛门坠胀感。 2、白带增多有异味,月经量增多 3、偶有发热和恶寒 二、辅助检查:血尿Rt可见WBC增高, B超可见子宫直肠陷凹积液 三、诊断: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四、鉴别诊断:输尿管结石、阑尾炎、及其他急性下腹部病 五、治疗:1、安痛定2ml im st! 2、阿托品0.5 | im 非那根25mg |im 左氧氟沙星100ml ivgtt 0.9%NS 250ml 克林0.9g ivgtt 5%GS 250ml 654—2 20mg ivgtt 5%GS 250ml Vc 3.0 VB6 0.3肌苷0.4 ATP40mg Co-A100u ivgtt 左氧氟沙星100ml ivgtt

患者男1岁2个月 一、临床表现:受凉后出现阵性咳嗽、发热T:38.5度 血Rt WBC增高 二、诊断: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三、鉴别诊断:支气管炎、婴幼儿肺炎 四、治疗原则:抗炎、抗感染、对症治疗 五、治疗:安痛定1/3 im 0.9%NS 100ml 头曲1.0g ivgtt 0.9NS 100ml VC 0.5 地米5mg ivgtt 10%GS 100ml 病毒唑0.3 VB6 0.05 ivgtt 0.9%NS 100ml 新青Ⅱ1.0 ivgtt 口服药:头孢克污25mg Tid 非那根颗粒1/2Tid 小儿止咳化痰颗粒1/2Tid 枇杷止咳颗粒1/2包Tid 雾化:0.9%NS 50ml 庆大16万u 病毒唑0.2 地米5mg

骨性关节炎总结

骨性关节炎总结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常说的老年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都是指的这种病。骨性关节炎以关节疼痛为特征,有时关节肿胀,甚至关节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多数是50岁以上的病人。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发病率很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随着医学的发展,对该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很多新的治疗方法,比如透明质酸关节注射、中西医结合治疗、钻孔减压术等。这些新的治疗方法在缓解关节疼痛、提高疗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综合治疗及科学的关节保养,多数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骨性关节炎患者要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另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关节的病理、生理等医学知识,知道怎样科学地保养关节。这样,不仅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善关节功能,增强关节软骨的营养,延缓关节进一步退变。 骨性关节炎病理病因 骨性关节炎的病因

骨性关节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最常见,又称特发性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也有人提出骨性关节炎是滑膜关节对各种刺激(包括衰老)所进行的修复过程。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也很常见,常继发于关节畸形、关节损伤、关节炎症或其它伤病,又称创伤性关节炎。尽管对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但已明确以下许多因素可以造成关节软骨破坏:1、个体因素:骨性关节炎男女均可受累,但以女性多见,尤其是闭经前后的妇女。从中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多年积累性劳损,导致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变。肥胖和粗壮体型的人中发病率较高,其原因为体重超重,关节负重增加,促成本病发生。 2、饮食因素:关节软骨没有血管,其营养依靠从关节液中吸取。营养不良可导致和加重本病的进展。 3、免疫学异常:关节软骨原是一个无血管的封闭的屏障,软骨组织大多处于机体自身免疫监视系统相隔离的状态,在原发性骨关节炎病人的滑膜中,可见少数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并见大量具有细胞因子分泌功能的滑膜细胞增生。骨关节炎可能是一种依赖 T细胞的局部炎症反应过程。有学者在骨性关节炎的髋关节软骨表层发现了IgG、IgM和IgC,这种病人中产生多发性关节炎的频率较高。

皮肤性病常见皮肤病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常见皮肤病名 词解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见皮肤性病名词解释 √√√√同形反应Koebner征累及真皮乳头层或以下部位的损伤发生后,在损伤处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损害的现象。 溶液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常用3%硼酸溶液。 ×√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性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2㎝,>2㎝者为斑片。 ×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神经轴索反应引起小A扩张,麻风皮损处不发生);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组胺激肽引起水肿)。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 ×裂隙fissure:也称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浸润增厚或角化导致皮肤弹性下降、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等部位。 ×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直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若损伤较浅则愈后不留瘢痕。

骨性关节炎诊断治疗指南

骨性关节炎诊治指南 [概述]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本病在中年以后多发。国内的初步调查显示,骨性关节炎的总患病率约为15%,40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0%-17%, 60岁以上则达50%。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80%患有骨性关节炎。该病的最终致残率为53%。临床上以关节肿痛、骨质增生及活动受限最为常见。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无地域及种族差异。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骨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的疼痛、肿胀、晨僵、关节积液及骨性肥大,可伴有活动时的骨擦音、功能障碍或畸形。 (1)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负重关节及双手最易受累。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或导致活动受限。关节局部可有压痛,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 (2)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但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厚或伴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周围触及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时关节僵硬及黏着感,经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较短、一般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小时。 (4)关节摩擦音主要见于膝关节的骨关节炎。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捻发感,或伴有关节局部疼痛。 2、不同部位的骨性关节炎 (1)手以远端指间关节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关节伸侧面的两侧骨性膨大,称赫伯登(Heberden)结节。而近端指间关节伸侧出现者则称为布夏尔(Bouchard)结节。可伴有结节局部的轻度红肿、疼痛和压痛。第一腕掌关节受累后,其基底部的骨质增生可出现方形手畸形,而手指关节增生及侧向半脱位可致蛇样畸形。(2)膝关节膝关节受累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危险因素有肥胖、膝外伤和半月板切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病例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 (3)髋关节髋关节受累多表现为局部间断性钝痛,随病情发展可成持续性疼痛。部分患者的疼痛可以放射到腹股沟、大腿内侧及臀部。髋关节运动障碍多在内旋和外展位,随后可出现内收、外旋和伸展受限。 (4)脊柱颈椎受累比较常见。可有椎体、椎间盘以及后突关节的增生和骨赘,引起局部的疼痛和僵硬感,压迫局部血管和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的放射痛和神经症状。颈椎受累压迫椎-基底动脉,引起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腰椎骨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以及马尾综合征。 (5)足跖趾关节常有受累,除了出现局部的疼痛、压痛和骨性肥大外,还可以出现拇外翻等畸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及治疗试题修订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 断及治疗试题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 A)的诊断及治疗考试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多选题,每题3分 30分) 1、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生物学病因有()。 A:年龄 B:性别 C:遗传 D:骨密度 2、引起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力学病因有( ) A、肥胖 B、外伤及手术 C、肌无力 D、关节畸形 E:关节劳损 3、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病变所引起。 A:关节滑膜 B:骨性关节 C:关节软骨 D:关节周围肌肉 4、膝关节X线片III级改变的主要表现是:( ) A、有轻微的骨赘形成 B、膝关节间隙中度变窄膝关节间隙明显变窄(≤2mm),伴软骨 下骨硬化 C、有较多的骨赘形成 D、有明显的骨赘形成,但没有累及到膝关节间隙 5、能够清晰显示关节软骨破坏的影像学检查技术是() A X线平片 B. CT. C. MRI. D.关节内造影检查。 6、骨性关节炎的早期微创手术是指:() A关节镜微创技术 B截骨技术 C关节置换手术 D局部穿刺技术。 7、伴有膝关节畸形、屈伸活动明显受限的的骨性关节炎最佳治疗方案是:() A关节镜微创技术 B局部封闭止痛 C关节置换手术 D保守治疗8、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最佳治疗方案:() A.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B.石膏托外固定 C.膝关节开放手术 D.局部封闭治疗 9、以下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描述正确的是() A.建议参与自我管理项目 B.建议使用针灸疗法 C.如果体重指数超过25,建议减肥 D.建议使用外侧楔形鞋垫。 E 建议使用注射器灌洗治疗。 10、以下对症状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 A.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使用物理疗法 B.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按摩治疗。 C.我们既不赞成也不反对他们使用外翻应力支具 D.建议使用氨基葡萄糖和软骨素 二、判断题(每题3分 30分): 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需要使用抗生素() 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作为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增加都会患病切无法治愈() 3、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建议使用透明质酸关节腔注射()。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病变,需要长期服药() 5、骨性关节炎的主要体征是肿胀、疼痛、畸形、功能障碍() 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不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7、对于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推荐口服或局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 8、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在20~50岁、急性发作,全身症状较轻,持续时间长,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 9、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特点膝关节开始活动时疼痛明显,稍活动后疼痛减轻,然而负重和膝关节活动过多时,疼痛又会加重()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

中暑 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病因: 中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精神过度紧张、人员过于密集、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症状: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

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治疗方法: 万一有中暑现象,应该赶快急救,以免虚脱而毙。首先,将病者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掉他的衣服,让他舒适地躺着,用东西将头及肩部垫高。以冷湿的毛巾覆在他的头上,如有水袋或冰袋更好。将海绵浸渍酒精,或毛巾浸冷水,用来擦拭身体,尽量扇凉以降低他的体温到正常温度。还可以在额部、颞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最后测量他的体温,或观察患者的脉搏率,若在每分钟110以下,则表示体温仍可忍受,若达到110以上,应停止使用降温的各种方法,观察约10分钟后,若体温继续上升,再重新给予降温。恢复知觉后,供给盐水喝,但不能给予刺激物。此外,依患者之舒适程度,供应覆盖物。有周围循环衰竭者应静脉补给生理盐水、葡萄

常见皮肤病

一、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相 互融合,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可出现多个 细小出血点。 人类对银屑病还未完全阐明,但对银屑 病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几点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 1.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感染、情绪、过敏等因素相关的免疫性疾病。 2. 该病无传染性,也不是不治之症, 精神紧张、情绪抑郁等会使病情加重。 3.目前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很多,但是还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对所有患者均有效。不要相信任何广告特别是邮购药品,其疗效是短暂的,后果可能会使轻者加重疾病,重者危及生命。 4.细心寻找使疾病加重或复发的个体因素,如食物,有的患者在进食狗或羊肉后加重,有的在进食鱼、虾等水产品后加重,有的在饮酒后加重,个人的体验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可能使疾病 加重的个体因素。但也不要过多“忌口”。 5.本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和可以 “根治”的治疗方法。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 针对皮肤的治疗,如窄波中波紫外线照射和外用药物,擦药时应

按摩数次帮助药物吸收。尽可能不用内用药物。 6.不治比乱治好。 7.如有感染病灶如复发性扁桃体炎、齿与齿龈或齿槽感染等及时向皮肤科医师咨询。 8.本病一般无内脏损害,预后良好。出现关节症状应尽早就诊,因为“银屑病性关节炎”的致畸性超过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 二、湿疹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 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 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注意事项: (1) 湿疹最忌四个字:烫、抓、洗、馋。湿疹很怕刺激,即使再痒,也不能用热水烫洗和搔抓,否则只会加重病情。千万不 要过度搔抓,身边还可以备些止痒药膏,痒了 适度抹搽。湿疹患者还要管住嘴,虽然没必要 什么都忌,但要自己注意观察,会引发或加重湿疹的食物一定不要贪嘴。 (2)有过敏体质的人,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尽量避免接触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头部、颈椎 序号病症诊断与治疗 1脱发、白发肾。肾其华在发,是水与火的问题。头发白:发为血之余,血热。 2皱纹1.调肺,美容针在皱纹处两端平刺,加治污穴。2.女子35岁后,胃衰,面始焦,都要调理脾胃。去脸上皱纹,要治心——做宗筋,先治好妇科病。二是心脏(放血、行间治脸,妇灵穴)扎肝经上的火穴:火主穴。 3近视坎位、震位、眼睛的洛书位。洛书位要点:用一寸针,在肚脐的浅皮进针,离开脐壁则无效;进到0.5寸后,要缓慢进针,遇到结节后,进一 点点,则停。穿过结节,则失明。 4眼睛干涩、眼红肝阴不足。迎风流泪,用“石斛夜光丸”。(补的是肾水,干涩是肝阴 虚,不要补肝,肝喜调达)。 5红眼睛吃“黄连羊肝丸” 6去眼袋扎公孙穴,一次见效。可加一针,在风池穴上一点对着眼睛方向,做牵引针。还可配肾关穴。思路:调脾经。 7黑眼圈脾虚、肾虚;扎下三皇。另外局部,美容针散刺 8飞蚊症心肝都开窍于目,治肝,也要治心。拨心经(上臂)。舌为心之苗,心 主血脉,心开窍于目,还有耳。 9眼睛痛酸入肝,肝开窍于目,用热水滴入醋,熏眼睛,很有效。 10耳鸣既是肾,也是心。肾水不足,压不住火。要补肾水,泄心火。拍打肘部,治心。知柏地黄丸(清上焦火);脐针,用水火既济。 11红血丝小针扎破,要浅表;治污穴是首选。 12黑鼻头尾骶骨,驷马穴、治污穴 13头皮屑放血,委中到承山一带,大拇指的指甲下找找青筋。14肉瘤皮肤下的,用震位;长出皮肤的用巽位。 15鼻炎,鼻息肉肺寒,流清涕。治皮:毛孔的闭塞出了问题。 16过敏性鼻炎鼻落脏为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先治大肠。山泽通气点按肛门。还可擦皮法,轻轻的,在肚子上,后背,大腿外侧。 17牙痛 1.脐针,把张开嘴巴看成八卦; 2.小六合针:艮、坎、兑,加内关 18口臭北航教授,老生气,口臭20年,表面是胃火,实际是肝气郁结,伤及脾胃——龙胆泻肝丸,3天减少30%。

指间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指间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讨论指间关节骨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根据关节骨质增生、炎症反应轻微、特定的 关节发病的特点,可以明确诊断。早期的骨关节炎可以通过X线摄片的典型表现 确诊。治疗的目的是明确诊断、保护关节的功能、减轻急性炎症反应与关节肿胀。【关键词】指间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治疗 一、概述 手部小关节的骨性关节炎是一个常见问题。发病的原因与遗传、年龄及损伤 有关。该病的特点为手小关节无痛性的骨性增生与畸形。远侧指间关节受累和Heberden结节形成最为常见。很少累及近节指间关节和形成Bouchard结节。X 线表现为非对称性的关节软骨不同程度的破坏,关节边缘反应性的骨赘形成,软 骨下骨硬化等典型的磨损性骨关节炎改变。该病多发生在有家族史、重体力劳动 者与频繁使用震动工具的人群中。(译者注:在远侧指间关节形成的小的骨质隆起 称为Heberden结节,在近侧指间关节形成的类似结节称为Bouchard结节。) 二、症状 多数的患者主诉手指关节骨性增生,并试图自我明确诊断。一些患者会在单 个或多个关节出现急性炎症反应性骨性关节炎,导致关节肿胀、疼痛。许多患者 看着和摩挲着自己已变形的手,来描述自己的症状。 “我得的是不是祖母所说的老年性关节炎。” “我讨厌我这又弯又丑的手。” “看看我这手,我真的已经老了。” “我已经不能握拳了,同时手指不能靠拢。” “我的手早晨有点僵硬,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不适。” “我知道得了关节炎,但中间的指节比其他的指节都大而且不能弯曲。” 三、检查 检查每个患者的近侧指间关节和远侧指间关节的骨性增生、手指屈伸度及炎 症反应情况。 1.触诊可发现远侧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有关节骨性增生,尤其在远侧指间关节多见。 2.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的屈曲度逐渐减小,形成典型的畸形。患者不能充分握拳,手指伸直也受限。 3.远侧指间关节半脱位导致典型的尺偏畸形。 4.除非患者为侵袭性或者炎症反应性关节炎,否则无滑膜炎与炎性渗出的表现。这种现象在年轻的女性患者中常见,表现为远侧指间关节和近侧指间关节肿胀、发热、骨质增生。 5.疾病发展到最后表现为骨赘形成,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减少。部分关节出现关节强直,手内肌萎缩。 四、X线检查 手的正、侧位X线摄片有助于诊断和明确受累关节的分布,但不必常规拍摄。不对称性的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是该病特征性的表现。进展性的关 节炎会出现关节尺偏畸形、软骨下囊肿形成、关节强直,但是没有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周围受侵蚀的表现。 五、诊断

最常见皮肤病及用药大全

接触性皮炎 (一)发病前均有过敏物质或刺激物接触史,一般发病急,皮损发生在接触部位。 (二)皮损的轻重与致敏物或刺激物质的强弱、作用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大小以及机体的敏感性有关。轻者局部仅有充血,境界清楚的淡红或鲜红色斑;重者可出现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出等损害;刺激性强烈者可致皮肤坏死或溃疡;机体高度敏感时,可泛发全身。除瘙痒疼痛外,少数患者可有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类:皿治林、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荨麻疹丸。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艾洛松,皮炎平。 联合用药:维生素C或B族、钙剂、氨基酸软胶囊、牛初乳片。 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多见于青壮年,初发皮疹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互相融合,上面覆有油腻状鳞屑或黄痂。眉、鼻翼、耳后见灰白色鳞屑或黄痂,基底潮红,躯干部位不规则黄红色或淡红色斑片,复以糠秕状鳞屑,严重者发展至全身而成红皮症,有时因搔抓,继发感染毛囊炎、疖肿、淋巴结炎。 药物治疗 口服药:B族维生素加甲硝唑,止痒用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

外用药:采乐,恩肤霜。 联合用药:棉签涂抹药膏,可以口服维生素C,清理血液毒素,维生素B族,可以促进自身微循环,有效的缓解皮肤症状!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颈、肘、膝及骶尾部出现红斑、丘疹,融合成片,表面粗糙,纹理加深,对称分布,剧烈骚痒,成年人多见。 药物治疗 口服药:抗组织胺药,氯雷他定、敏迪、西替利嗪。 外用药:丹皮酚、曲咪新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 联合用药:B族维生素或维生素C、钙剂。 湿疹 湿疹多种因素引起的真皮表皮炎,红斑,丘疹,水疱,脱屑,糜烂,有色素沉着。按病程不同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1)急性湿疹:发病急,常呈对称分布,以头面、四肢和外阴部好发。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但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型皮疹为主。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骨关节炎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199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骨关节炎分类标准及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骨关节炎的诊断主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由于发病部位、症状、体征的不同,骨关节炎的分类标准分为: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膝骨关节炎分类标准、髋骨关节炎分类标准。 (1)骨关节炎放射学病情分级标准(Kellgren和Lawrence法分5级)0级:正常。 Ⅰ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Ⅱ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Ⅲ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显,软骨下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Ⅳ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2)骨关节炎功能分级 Ⅰ级:可作各种活动。 Ⅱ级:中度受限,虽有1个或多个关节不适或活动受限,但仍可从事正常活动。 Ⅲ级:明显受限,只能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一般活动。 Ⅳ级:卧床或坐卧,生活不能自理。 二、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甚时,根据《骨关节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可酌情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 运动康复 参考《骨关节炎的康复治疗》专家共识,康复治疗应个体化,可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病变部位及程度选择慢走、水疗、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抬腿训练股四头肌、静蹲训练等合适的康复方法。 中医医疗技术

1.中药离子导入: 以制川乌、制草乌、透骨草、伸筋草等药物为处方,用50°左右白酒浸泡45天制成中药药液,将药液均匀涂抹于纱布衬垫,然后将纱布衬垫置于病变关节,经直流电感应电疗机离子导入治疗患处,1次/日,14天一疗程。 2.针法:根据病情选取最舒适的体位,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血海、犊鼻、肾俞等10~20穴,随证施法,留针30分钟,1次/日,14天一疗程。 3.灸法:根据病情选取合适的体位,选取血海、犊鼻、肾俞、足三里等穴位随证加减,可使用艾灸盒,每次约5~15分钟,每日一次,14天一疗程。 4.药罐: 用3~5个火罐拔患处,每次留罐10~15min,1次/日,14天一疗程。 5.中药穴位贴敷: 以白芥子、延胡索等药物为处方,粉碎研末后加姜汁调匀做在专用贴敷膜上;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关元、中脘等5~6个穴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药贴于相应穴位,1~2h后取下,1次/日,14天一疗程。 6.针刀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压痛点为治疗点,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择长短、大小相适应的针刀快速进入皮下,先做纵行剥离,再做横向摆动,术毕取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后输液贴覆盖术口48小时。5~7天一次,2次为一疗程。 7.推拿治疗:选择合适体位,先采用轻柔的?、按、拿、一指禅推等手法治疗以舒经通络;然后使用旋转复位扳法、斜扳法、拔伸松动等手法理筋整复;再局部选穴使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根据病变部位使用拿法或拍法或擦法等不同的结束手法。每次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8.膏方治疗:骨关节炎常在气候变化或劳累后易复发加重,对活动期病情控制后进入缓解期的骨关节炎患者,可采用补益肝肾、益气温阳的膏方作为后续治疗,增强患者体质,控制病情复发。 9.穴位注射治疗:以当归注射液或鹿瓜多肽注射液等药物,根据病情选取双肾俞、双足三里等2个穴位进行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 三、疗效评价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1994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关节炎相关疗效判定标准,结合美国西部Ontario和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拟定。 (一)评价标准 西医疗效评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