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舞蹈基础训练

课题:汉民间舞蹈基础训练

动律训练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姓名:蔡壹静

日期:2012年9月9日

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汉民间舞蹈基础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中国古典舞作为历史传承最悠久的一种中国古代舞蹈,舞姿更是含蓄优美,令人陶醉,之所以跳的好看中国古典舞身韵是非常重要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因此小编今天特意为艺考生整理了一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必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一、沉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盘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气息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二、提 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三、靠 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后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水平拉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四、冲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前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五、含 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内收“的过程。是后肩缩力的向后动律。 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六、腆 躯干向前移动,形成”外开“的过程。是胸腔推力的向前动律。 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探胸微抬头,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七、移 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

中国舞蹈古典舞身韵教材法

1.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移、拧、倾、仰”等10种。 2.横拧是髋关节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以腰部为中心,向左或右作水平横向转动的动作元素。 3.穿手亦称“穿掌”,穿手的形象含义是包含了钻和穿这两层意思,一般地讲,“钻”是指它的运动路线是 和“含”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穿”是指它的运动感觉是有向外放送的形象。它的动作特点偏向于干脆,利落的。 4.“云肩转腰”是武术上的叫法,实质上,它是综合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的七种基本动律元素,并将其串起来,使腰部作横向水平转圆的一种运动形式,他是中国古典舞的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也是古典舞风格性,韵味性集中体现的动作之一。 分析题 5. 穿手是一个系列动作,它包含了单臂穿手、双臂交叉穿手、平穿手、反平穿手、斜上穿接背 手穿、横拧反平穿、反平穿接背手下穿等形态。它的动作特性,包括“穿”与“钻”,动作用力特点偏 向于干脆、利落。 6.云手的教学要求:1云手整个过程要连绵不断,保持圆弧线的运动轨迹。2在起始后,一直要有揉球的形态和运动路线。3身法,眼要协调地与之相随。 7.燕子穿林动作要点:1前一动律是后一动律的铺垫和对比,如冲、靠、含均是“穿"一仰的铺垫,仰、旁 提恰是后一动律蹲,横拧的准备。2整个燕子穿林动作的完成要连绵不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3大开大 合,高低起落是它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重心支撑,要求要掌握它的动势特点。 8.圆场有快,慢之分,对于初学者,一般以慢圆场“开法儿" ,无论是慢,快圆场都要求在行进过程中,膝关节以下的松弛和裸关节的放松。归纳起来膝关节的微弯是走好圆场保持平稳的关键,勾,压脚掌是形成 圆场中国风格的外形所在,腿部(膝关节以下),裸关节的放松是圆场灵活,具有行云流水般舒畅的重点。 9.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是:以腰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云肩转腰为重点。“三园"路线为运动路线为运动轨迹,以传统典型动作为依据,组合为归宿的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方法。按照以上的方法和原则, 身韵训练要遵循从元素,动律训练过渡到完整的动作训练,再由动作训练发展到单句,复句型的小组合训练到,最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性格型的组合训练。 10.形神劲律的有机融合和完整体现是身韵的典范,所谓“形"是指外部动作,凡是动作,舞姿等一切可视的包括动作之间的点线连接,都是“形"的范畴。“神"是指人内在的气质,舞蹈的韵律,它是古典舞“形" 的生命力之所在。“劲":是指内在的动作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动作幅度处理。律 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 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 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 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 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 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 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 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 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说课稿 前言: 尊敬的给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一些基本元素的学习。古典舞“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术语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学习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是为以后一些大舞姿或者成品剧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好古典舞身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用身体去诠释一个完整的舞蹈。 2、教学课时:本节课时间为5分钟,。 3、教学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基本做法。 4、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身韵并不是外在的动作的笔画,而是靠身体中的气息去带动而完成,这一点与太极有一点相似。这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完成古典舞身韵学习的同时,对用气息带动肢体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认识运用气息来带动肢体的舞蹈才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是整个舞蹈更具有生气。 3、教学难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做法。 二、说学生

本课所针对的学生是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经过了一年的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身体各方面的条件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个时候开设的身韵课在进一步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们理解由气气息带动身体运动的作用,为以后完成成品的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法 1、讲解: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身韵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要先给学生说规定和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示范:标准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讲解完以后,应该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在示范的同时再给予一定的讲解,如重点、难点、要注意的地方。 四、说学法 1、观察法: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开始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只是存在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识记。 2、加强对动作的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练习,已达到动作的规范度。 3、在将动作做到规范的同时,加入身韵中最重要的气息。 五、说程序 1、首先是讲解动作的要领和规定 2、教师示范给学生看。 3、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点亮自己,将自己散发

中国舞考级报名须知

考级报名须知 宗旨及目标: 中国舞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的一种舞蹈类型,是将中国舞蹈的知识性、训练性和娱乐性结合起来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注重少儿的年龄特征,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民间舞中一些基本元素、韵律、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划分为13个等级,每一等级的内容与方法符合相应年龄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有符合该级别学员身体条件的舞蹈基训。普及型级别: 一级(4-5岁);二级(5-6岁);三级(6-7岁);四级(7-9岁);五级(8-10岁);六级(9-11岁);七级(10-12岁);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 考试须知: 一、各级学生报考,须由获得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所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推荐。 二、参加考试的学生须分级报考。成绩合格者,由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中心按所考级别颁发证书。 三、参加考试的学生,各级课程规定的课时数完成不足五分之四课时的学生不得参加考试。 四、参加考试的学生须交纳考试费。 五、考生于考试前40分钟报到。 六、考生进入考场前应佩带好考试编码。

七、课程每周一至两次,须一年时间完成。报考舞蹈考级无起点级别限制,初级阶段不要求级别连续,中高级阶段不能越级,必须有级别的连续性。 八、考场内谢绝参观,仅考试官及负责音乐伴奏的老师在场。 考试流程: 1、考生考试要求:考生不要佩戴饰物,着装整洁干净,盘头、统一体操服、长袜裤,表演可穿黑色长裤,挂牌入场。6人为一组,每组考试时间为15分钟至20分钟。(中、高班民族舞必须穿跟鞋),携带规定的教具(例:幼儿课的铃、鼓、手绢等)。 2、考试内容:基本功,组合、剧目表演两个部分。表演要求从规定组合、自选组合中各选1---2个,组合进行汇报考试。高级要有完整的剧目,进行独舞表演。 3、每组考生应为双数。如遇单数则替补一名已考完的学生,此考生身上不佩带编号,仅在做双人组合时上场。 考级报名后需要准备的资料: 学生户口本当页复印件和两张蓝底两寸的证件照 考级收费: 一级:210元二级:210元三级:230元四级:230元 五级:240元六级:250元 考级收费包括:学生证书费和考试费等。请家长们认真阅读考级注意事项,如有疑问请咨询前台工作人员。谢谢配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 材】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 (主编:吴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四级教案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四级 第一级教材 1.单手位 2.波浪 3.压胯 4.勾绷脚 5. 前抬腿 6. 后抬腿 7. 抱端腿 8. 压腿 9. 前踢腿 10.脚位 1 1.二拍舞步 12.三拍舞步 13.碎步 14. 掰膀子 15. 小跳 16. 节拍练习 17. 藏族舞 18. 东北秧歌 19.结束动作

进度安排表:

第四级教材 1. 单手位 音乐伴奏曲2/4拍 【前奏】准备动作:“背手,双跪坐”,身向2点,视1点 [1]-[4] 右手经“盖手”在身前划“立圆”再向旁拉至“单山手”位。 [5] “压腕”成“单山手”,视1点。 [6]-[8]静止。 [9]-[12] 右手经“”晃手一周再向下至“单按手”位。 [13] “压腕”成“单按手”,视1点。 [14]-[16]静止。 第二遍音乐 [1]-[4] 右手经“撩手”至“单托手”位。 [5] 推腕成“单托手”,视1点。 [6]-[8]静止。 [9]-[12] 右手顺原路先还原成“背手”。 [13]-[15]右、左、右倾头三次,视1点。 [16]头还原视1点。 要领及注意点: 第一:手动眼随。 第二:从手指尖到小臂、肘、上臂要保持圆弧形。 第三:手的运动路线也要沿圆弧形。

2. 波浪 音乐伴奏曲2/4拍 [前奏] 准备动作:“双背手、双跪坐”,身向1点。 [1]-[4] 胸前“小波浪”4次,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5]-[6] “旁大波浪”一次,当“大波浪”上提时,“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7]-[8] “前大波浪”一次,当“大波浪”上提时,“跪立、仰头”;当“大波浪”下沉时,“跪坐,低头”。 [9]-[10] 向右“转腰”,同时“旁大波浪”上提。 [11]-[12] 腰还原,手由原路线落至“旁按手位”。 [13]-[16]向左“转腰”做[9]至[12]的对称动作。 (反复[13]-[16]“背手、双跪坐”,上体右,左交替摆动各两次。) 第二遍音乐 [1]-[4] 双臂上举至“前斜上位”,做“小波浪”4次,同时右、左交替“倾头”各两次。 [5]-[8] 同第一遍[5]-[8] 动作。 [9] 左“单托手”,右手“旁按手”。 [10] 向右“旁弯腰”。右手扶地。 [11] 上身还原。 [12] 右手落“旁按手位”。 [13]-[16] 右“单托手”,做[9]-[12]的对称动作。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2011年10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30人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三级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三级(图文)连载 OCR扫描文字未进行校对,有错请提出~ 年级教学任务 第三级 一、能较好地完成第一、第二级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二、熟悉围绕自身的基本方位(上、下、前、后、旁、平、斜位)。 三、听音乐时能找到节拍,动作节拍准确。 四、培养幼儿在跳舞时有自娱感,热爱考级课程。 第三级教学大纲

第三级教材内容索引 INDEX TO CONTENTS OF TEACHING MATERIALS OF GRADEⅢ 1.吸跳步和敬礼Skips and Salute (10)

伴奏曲有礼貌Learn to be Courteous 2.音乐反应Music Response(12) 伴奏曲之一叮铃铃Music 1 Dingdong Goes the Bell 伴奏曲之二春天Music 2 Spring 3.波浪Waves (14) 伴奏曲春雨Spring Rain 4.弯腰Bend (16) 伴奏曲找小铃Looking for the Small Bell 5.勾绷脚 Foot—flesing.and.stretching (1 8) 伴奏曲划船Go Boating 6.吸伸腿Developpe (20) 伴奏曲小炮手Young Cannoneer 7.后吸腿Passe(21) 伴奏曲新年的灯Lanterns in the New Year 8.手位Position of Hands (22) 伴奏曲 sJx;J\泥瓦匠Little Plasterer 9.松肩Shoulder—relaxing (24) 伴奏曲小指挥Little Conductor 10.半蹲DemI_Plie(26) 伴奏曲骑木马Riding Wooden Horse 11.踮脚走Tiptoeing (28) 伴奏曲4\7L雀Beautiful Peacocks 12.鸭走步Duck Struts (30) 伴奏曲鸭子游水Swimming ducks 13.蹦跳步Leap(32) 伴奏曲小狗乖乖Lovely Small Dogs 1 4.踏点步Floor—tapping (34) 伴奏曲小马车Small Horse-drawn Carriage 15.模仿与想像Imitation and Imagination (36) 伴奏曲一只鸟仔A Small Bird 吸跳步和敬礼 音乐伴奏曲2/4 前奏] 准备动作:两组成纵队身相对,分别于3点和7点场外两侧准备,“正步位” 站立,双臂自然下垂(见场记一)。 [1卜[4] 右起“吸跳步”(见图1)八次,双臂自然前后摆动,两组分别向3、7点行进,至中间成两横排。 [5卜[8]原地“吸跳步’’八次,同时向左“转体’’÷两排身相对(见场记二)。 [9卜[10]“平开手”。 [11卜[12]右手“扶胸礼”,左手下垂(见图2)。 [13]_[14]同[9卜【10】动作。 [15卜[16]做[1l卜[12]的对称动作。 第二遍音乐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一个学科。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韵”教学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采用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造和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篇文章就中国古典“身韵”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归纳出几个点,一起来与大家探讨。 (一)识“子午”,认“阴阳” (1)子午相衬 子午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时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正是这中华传统哲学独特智慧,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表达手段,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韵”语言。【道家云“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上八卦”。一元既太极(圆)和我们古典舞核心“圆”相对应;两仪既阴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与里两面,而它们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和我们古典舞中的正反、上下、左右….相对应;四象(东南西北)正对舞台正位(1、3、5、7点);八卦(八个方位)正对舞台(1、2、3、4、5、6、7、8点位)】 我们在上身韵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开始强调“子午相”重要性。

所谓“子午相”实际上讲的是舞姿对立统一中那个对立的方面,以方位论:子为北,午为南;以时间论:子为深夜,午为正午,其实是一种阴阳的体现也就是在舞姿造型中,面部和身体要构成一定角度,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头与身体的矛盾对立就是所谓的“子午相”。 在舞蹈中我们要求身段美,因此十分讲究“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观念。在身韵教学中子午相更多的运用在静态的舞姿造型中,多数情况下,舞姿讲究“头正身侧”既如面部对1点,身体则对2点或8点;反之,身体对1点,面部就会对2点或者8点....总之在舞姿造型中头部和身体应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角度。·“子午相衬”的原理使身体各部位相对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反向作用力也会使舞姿造型显得更挺拔增强立体感。「运用“子午相衬”的舞姿:射燕、拧身探海、顺风旗、姿态斜腰……」 (2)阴阳相对 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和反衬,也就是我们常说“十欲”(既:前后、左右、上下、收放、快慢、直弯、正斜、高矮、提沉、轻重) “十欲”中例举诸多对比形成一对矛盾,就是一对阴阳。通常我们知道“阴”代表一切后退、下降、静止、晦暗、凝固方面;“阳”代表一切前进、上升、光明、流动方面。在身韵动作运行过程中通过这一阴一阳的对比,达到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风格。例:身韵教材中的“燕子穿林”动作,

[实用参考]古典舞基训校本教材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概要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独具的风格、特性,而这种所谓风格特性,也就是中国古典舞这门艺术的神韵特征之所在。中国古典舞训练的总要求就是要围绕着形、神、劲、律进行的整体而系统的训练。它是中国古典舞的神韵特征的突出表现。 形——指的是外形。它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外部形态特征。除人体共性的舞蹈所需要的直立形态外,中国古典舞的外形特点是在拧、倾、圆、曲基础上的各种舞姿造型和相应的技术技巧,以及动势过程的展现。 神——民族的神韵、神态和气质。这是古典舞的内涵。 劲——劲头儿,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节奏特点,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慢和快、松和紧、开与合等等对比的方法,也称做反衬法,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劲头儿,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寸劲儿”,它是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用力方法。 律——韵律及运动规律,平圆、立圆、8字圆是构成中国古典舞动势的精髓。留下身、走上身,或者留上身、走下身是中国古典舞的动势规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闪展腾挪是中国古典舞从外形到内在的审美要求。 由此决定了形、神、劲、律是中国古典舞训练的四大要素,离开了它们就没有了真正的古典舞精髓,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自身民族的风格特性及神韵特征,从而其训练的价值及意义也必将荡然无存。 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的任务及特点 根据中国古典舞舞种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审美意识为基点,在明确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属性的原则下,确定训练的目的和手段,培养既有中国古典舞的神韵又有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具有全面能力的演员,是我们的训练特点和最终任务,为此我们应当认识和了解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并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取得新鲜的认识和发展。 (一)中国古典舞训练上的特点 1、外形的特点 (1)除直立外,拧、倾、圆、曲的外形特点是区别于其他训练的外部特征。 (2)以躯干为核心的重要特征,是完成中国古典舞舞姿以及古典舞技术技巧的重要环节。(3)各类舞姿在规格、要求上的特殊性构成的中国古典舞鲜明的风格性。 2、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 由于外形特点以及技术技巧的需要中国古典舞需要大幅度的软开能力(柔韧性)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它对头、颈、肩、胸、腰、髋、上肢、下肢各个部位的回旋幅度要求很大,同时所需要的不仅是软开度而且还要求具备力量,因此刚柔并济是中国古典舞素质能力需要的特点和训练上追求的目标。 3、中国古典舞的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的特点 以腰为轴,以胯为本,以脚为根是中国古典舞的发力方法和运动意识,缺少或根本没有这种用力方法和运动意识就不会达到中国古典舞的审美要求。 4、中国古典舞的连接特点 平圆、立圆、8字圆是中国古典舞所有连接特点,而8字圆又是各种转换连接中的必然过程,是转换的衔接点,在运用过程中有时是局部的,在审美上它是一个弧线,离开了弧线也就没有了圆,没有圆就没有了动势,而缺少了动势的动作变化就是相加的,是生硬的,就会不顺、不圆、不流畅自如。 5、中国古典舞的节奏特点 平铺直叙不是中国古典舞所要的节奏,也达不到古典舞的审美要求,而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则是古典舞所要的节奏特征的总的概括,无论从外部形态的要求标准,到内在意识的发掘阐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 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舞演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个,还须同时具备在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 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当然,不同民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式美不同的要求。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

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美凝聚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审美的要求是绝不亚于戏曲的。“由静到动”对于舞者来说必须具备某种“预动”,俗称为“起法儿”;而“起法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它是进入艺术情况前心理给予身体的发动力。 作为“身韵”教材,究竟在“形”上应包涵哪些内容?我们早已不满足于6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所规范的那“八个手位”和若干程式化的舞姿那种审美层次了。但舞台上展现的节目中,其形态却又是五花八门、千奇百异的,而这些是不可能“如数照收”到教材中去的。我们必须寻找形成千变万化中最核心的、本质性的形态特征,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一”。从所周知,通过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演示教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 教案

精品文档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教案

中国舞第一级教材 第一级教材内容 1.走步伴奏曲吹吹拉拉 2.音乐反应伴奏曲之一大苹果伴奏曲之二看星星 3.扩指伴奏曲保护小羊 4.手臂动作伴奏曲你说可笑不可笑 5. 弯腰、转腰伴奏曲小钟 6. 前压腿伴奏曲小脚 7. 双吸腿伴奏曲弹弹唱唱 8. 脚位伴奏曲擦玻璃 9. 头的动作伴奏曲小鸟的歌 10.摆臂伴奏曲伸出手 1 1.蹦跳步伴奏曲小兔子 12.平踏步伴奏曲开火车 13.游戏伴奏曲万花筒 第一级教材及伴奏曲谱 1. 走步 音乐伴奏曲2/4拍 【前奏】准备动作:“正步位”,双手下垂, [1]-[4]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见场记一)。 [5]-[8] 原地不动胸前自拍手八次。

[9]-[12] 同[1]一[4]动作。 [13]-[14] 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低头”敬礼一次。 第二遍音乐 [1]-[4]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同时“转体”二人相对(见场记二)。 [5]-[8] 原地不动自拍手八次。 [9]-[12] 同[1]-[4]动作。 [13]-[14]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两人相互“低头”敬礼。 要领及注意点: 通过简单地“自然走”,培养幼儿初步学会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此动作可原地或行进做。“自然走”时要挺胸、拔背。 2. 音乐反应 音乐反应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和舞蹈恰好符合幼儿这种天性。让幼儿自

己动口、动手、动脚,全身心地去唱、去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本节训练的目的是使其从小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均获得基础教育。 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本课要求同时重视对幼儿的音乐感训练。节拍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训练的基础。音乐的节拍和音调,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语言的抑、扬、顿、挫。从幼儿熟悉的词语开始,从节拍人手,用有节拍的朗诵;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节拍训练,使语言、动作、节拍有机地统一,从而培养幼儿敏锐的节拍感。面对4岁的幼儿,首先从简单、易学的歌谣开始。音乐节拍简单,可以多次反复。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的任何部位的动作,反映出单一的节拍。 音乐反应(一) 音乐伴奏曲之一2/4拍 随着曲谱边说歌谣边拍手或脚踏,每一字拍击手或踏脚一次(见场记三)。 注:2-10场记均同场记三 音乐反应(二)

中国舞等级考级组合

《中国舞蹈等级考试教材》是我国第一套为在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少年中普及舞蹈教育而编写的校外舞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也是目前文化部批准的唯一全国性的舞蹈考级教材。它把中国古典舞和中国民族舞中一些基本舞姿、动作和舞步,按不同年龄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划分为13个等级。 北京舞蹈学院编写的"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是面向广大幼儿、儿童、少年及青年,推行国民素质教育的舞蹈课程。 这套系列教材自1993年首次出版以来,已受到广大儿童及青少年的欢迎,在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信息反馈后。为了使这套教材更符合幼儿,儿童及青少年不民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学习时数所能容纳的教材量,同时也为了使这套教材在陶治情操和美育身体的同时普及基础中国舞,"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考级编委会"对首版教材做了全面系统的修订。 新版教材共十三级。第一至第十级为普及型课程。供4至13岁的幼儿、儿童和少年学习,第十一至第十三级为半专业型课程,供14岁以上的青少年学习,本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训练体系的一部分,第十级课程接近舞院附中二年级水准,第十一至十三级是舞蹈学院附中课程的简化和通俗化。 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典舞基训和身韵,中国民族、民间舞(汉、藏、蒙古、维吾尔、朝鲜、傣、苗、彝族),以及音乐节奏训练。 教材的特点是:集舞蹈的训练性、娱乐性和中国舞蹈的知识性为一体,注意学员情趣和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舞蹈的中国特色,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普及型级别: 一级(4-5岁);二级(5-6岁);三级(6-7岁);四级(7-9岁);五级(8-10岁);六级(9-11岁);七级(10-12岁);八级(11-13岁);九级(12-14岁);十级(13-15岁) 半专业型级别: 第十一级(初级课)适用于14-16岁青年 第十二级(中级课)适用于15-17岁青年 第十三级(高级课)适用于16-18岁青年 作者简介: 孙光言教授,1935出生。1950年毕业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系舞蹈科,同年任中央戏剧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教案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一级 饶妃娥2012年3月2日第一级教材内容索引 1.走步伴奏曲吹吹拉拉 2.音乐反应伴奏曲之一大苹果伴奏曲之二看星星 3.扩指伴奏曲保护小羊 4.手臂动作伴奏曲你说可笑不可笑 5. 弯腰、转腰伴奏曲小钟 6. 前压腿伴奏曲小脚 7. 双吸腿伴奏曲弹弹唱唱 8. 脚位伴奏曲擦玻璃 9. 头的动作伴奏曲小鸟的歌 10.摆臂伴奏曲伸出手 1 1.蹦跳步伴奏曲小兔子 12.平踏步伴奏曲开火车 13.游戏伴奏曲万花筒 第一级教材及伴奏曲谱 1. 走步 音乐伴奏曲2/4拍 【前奏】准备动作:“正步位”,双手下垂, [1]-[4]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见场记一)。 [5]-[8] 原地不动胸前自拍手八次。

[9]-[12] 同[1]一[4]动作。 [13]-[14] 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低头”敬礼一次。 第二遍音乐 [1]-[4] 右脚始“自然走”八步,同时“转体”二人相对(见场记二)。[5]-[8] 原地不动自拍手八次。 [9]-[12] 同[1]-[4]动作。 [13]-[14]原地不动,“旁按手”。 [15]-[16]两人相互“低头”敬礼。 要领及注意点: 通过简单地“自然走”,培养幼儿初步学会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此动作可原地或行进做。“自然走”时要挺胸、拔背。 2. 音乐反应 音乐反应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音乐和舞蹈恰好符合幼儿这种天性。让幼儿自己动口、动手、动脚,全身心地去唱、去跳,充分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本节训练的目的是使其从小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均获得基础教育。 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的同时,本课要求同时重视对幼儿的音乐感训练。节拍是音乐的基本元素,是音乐训练的基础。音乐的节拍和音调,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语言的抑、扬、顿、挫。从幼儿熟悉的词语开始,从节拍人手,用有节拍的朗诵;以游戏的方式向幼儿进行节拍训练,使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课学生考级试题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课学生考级试题 北京舞蹈学院中国舞等级考试课学生考级试题 中国舞考级教材在启蒙课和初级课里,充分体现了中国舞所具有的载歌载舞的特色,融诗、歌、舞为一体,具有通俗性、普及型、趣味性、娱乐性等特点。音乐旋律动听,儿歌琅琅上口,让孩子既可以唱又可以跳,似乎是在做游戏,而不是枯燥的'训练。在老师生动的语言和规范的指导下,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动作的要领。用儿歌结合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的教学,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激发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即使在练舞过程中吃点苦,受点累,也能坚持下来,磨炼了孩子的意志。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 一级学生试题 A ⒈走步 ⒉音乐反应(曲一) 地面 ⒊扩指 ⒋弯腰、转腰 ⒌前压腿 中间 ⒍脚位 ⒎头的动作

⒐蹦跳步 B ⒈走步 ⒉音乐反应(曲二)地面 ⒊手臂动作 ⒋弯腰、转腰 ⒌双吸腿 中间 ⒍脚位 ⒎头的动作 ⒏摆臂 ⒐平踏步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二级学生试题 A ⒈走步和敬礼 ⒉音乐反应(曲一)地面 ⒊手位 ⒋勾绷脚 ⒌含胸、展胸

中间 ⒎推指、绕腕 ⒏头的动作 ⒐蛙跳步 ⒑鸡走步 ⒒模仿与想象 B ⒈走步和敬礼 ⒉音乐反应(曲二)地面 ⒊手位 ⒋勾绷脚 ⒌提腰、松腰 ⒍旁开腿 中间 ⒎推指、绕腕 ⒏半蹲 ⒐蛙跳步 ⒑鸡走步 ⒒模仿与想象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三级学生试题

A ⒈吸跳步和敬礼 ⒉音乐反应(曲一)地面 ⒊波浪 ⒋弯腰 ⒌勾绷脚 ⒍吸伸腿 中间 ⒎手位 ⒏半蹲 ⒐鸭走步 ⒑踏点步 ⒒模仿与想象 B ⒈吸跳步和敬礼 ⒉音乐反应(曲二)地面 ⒊波浪 ⒋弯腰 ⒌勾绷脚 ⒍后吸腿 中间

⒏踮脚走 ⒐蹦跳步 ⒑踏点步 ⒒模仿与想象 中国舞等级考试课四级学生试题 A 地面 ⒈单手位 ⒉压胯 ⒊后抬腿 ⒋压腿 ⒌前踢腿 中间 ⒍脚位 ⒎二拍舞步 ⒏碎步 ⒐掰膀子 ⒑藏族舞 ⒒结束动作 B 地面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的身韵 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一个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独立舞种和体系,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与造型,特别注重眼睛的表演和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具备独有的“东方式”刚柔并济的美感。身韵课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创建,曾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它的创建让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可以说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它强调“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诠释了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与运动规则 身韵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

也是中国古典舞演员所必须具备的艺术修养与素质。 身韵的基本元素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仰、横拧、旁提”等,它们是从身韵动作中提炼出来的,充分体现了身韵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先下、逢开必合、逢冲必靠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反律式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有着无可限量的创新功能。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核心 “形、神、劲、律”是身韵的核心,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动作特征与审美规范。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包含着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双重意义。 (一)形 形是古典舞魅力的依附,是古典舞韵律的传达媒介,一切外部展现的动作、舞姿、体态、路线都可以称之为“形”,它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要真正做到“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境界,不经过严格的训练和要求是无法融合在一起的。 身韵在“形”的训练中,采用以“拧、倾、圆、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二级笔记

中国舞等级考试教材第二级 第二级年级教学任务 一、进一步完成第一级年级教学任务的各项要求。 二、认识教室的8个基本方位。 三、初步达到颈立、背直、腿直、脚绷等要求。 四、培养幼儿载歌载舞的习惯和舞蹈时愉快的心态。第二级教学大纲

第二级教材内容索引 1.走步和敬礼 伴奏曲我问老师好 2.音乐反应 伴奏曲之一数字歌 伴奏曲之二小木琴 3.手位 伴奏曲摘果子 4.勾绷脚 伴奏曲布依娃娃爱唱歌 5.含胸、展胸 伴奏曲小火车 6.提腰、松腰 伴奏曲小鸟飞 7.旁开腿 伴奏曲在山上 8.推指、绕腕 伴奏曲“对不起”!“没关系”9.头的动作 伴奏曲吹泡泡 10.半蹲 伴奏曲小拜年 11.蛙跳步 伴奏曲小青蛙找家 12.鸡走步 伴奏曲大公鸡 13.游戏 伴奏曲快乐的音乐会 14.模仿与想像 小鸭、小鸡

1、走步和敬礼 音乐伴奏曲 2/4拍 [前奏] 准备动作:两组成纵队身相对,分别于3点和7点场外两侧准备,“正步位”站立,双臂自然下垂(见场记一)。 [1-[3] 右脚起“吸腿走”六步,双臂前后自然摆动,成两人一组。 [4] 原地右、左脚踏步成“正步拉”,同时两人相对。 [5] 两人右手相握(见图1)。 [6] 两人左手相握。 [7]-[8] 两人双手握颤三次(见图2)。 第二、三遍音乐,动作同第一遍(见场记二、三)。 第四遍音乐 [1]一[3] 原地身向l点“吸腿走”六步(见场记四)。 [4] 原地右、左踏脚成“正步位”。 [5]-[6] 成“旁按手”。 [7]-[8] 向老师敬礼一次(见图3)。 [9]-[10]右、左脚向前各迈一步,成“正步位”。 [11-[12]向老师敬礼一次。 要领及注意点: 第一,每一步“吸腿走”均踏在节拍上,节拍要准确,踏地有力。 第二,“吸腿走”和“摆臂”时要注意上下肢的协调配合,要挺胸、拔背。 第三,培养幼儿对老师和小朋友讲礼貌的习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