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统计学基础(第2版)》参考答案

【习题与实践训练】答案

第一章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D

5.A

6.C

7.D

8.B

9.A 10.C

多项选择题

1.BCDE

2.ABCD

3.ACD

4.ADE

5.ABC

6.ABCDE

7.ADE

8.BCE

9.ABCDE 10.BCD

填空题

1.工作过程与结果理论与实践

2.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3.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4. 变动的数量标志

5.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统计总体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6.指标条件指标名称、指标数值、指标单位

7.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基本专题

8. 定性数据定量数据

9.母体子样 10.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

应用能力训练题

1.略

2.略

3. ⑴总体: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总体单位: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每一位顾客;样本:300名顾客;样本量:300名;品质标志:过去六个月是否购买产品;数量标志:每位顾客购买金额;数量指标:300名顾客购买总额;质量指标: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统计量:300名顾客平均购买额为1782.67元;参数:持有该公司信用卡的所有顾客购买总额。

⑵本案例采用的统计方法属推断统计。

4.轿车生产总量,旅游收入是数量指标;经济发展速度,人口出生率,安置再就业人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是质量指标。

区分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的方法是: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

5.总体:中国农民;样本:全国31个省(区、市)

6.8万户农村住户的农民;变量:现金收入、工资性收入、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家庭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6.略。

第二章

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

8. √

9.× 10. ×

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D

7.A

8.C

9.B 10.D

多项选择题

1.BDE

2.ACD

3.BCD

4.ADE

5.BCE

6.ABCE

7.ABCE

8.BDE

9.BDE 10.ABC

填空题

1.单一表一览表

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

3.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4.直接观察法

5.有意识随机

6.统计调查方案

7.表头表体表脚

8. 访问法(采访法、询问法)

9.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10.网上直接调查网上间接调查

应用能力训练题

1.略

2.略

3. ⑴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统计报表

⑵全面调查一次性调查直接调查普查

⑶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抽样调查

⑷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重点调查

⑸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直接调查典型调查

4. ⑴直接观察法直接调查

⑵实验法直接调查

⑶访问法直接调查

⑷网上调查直接调查

5.略

6.略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二、选择题

1.B 2. B 3. C 4.A 5. D 6.A 7.D 8.B 9.D 10.A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BCD 3.ABDE 4.CD 5.ACE 6.BCE 7.BCD 8.ABE 9.BCDE 10.BC 四、填空题

1.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2.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3.品质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

4.组限每个组的最大值每个组的最小值组中值

5.反比

6.上组限不在内

7.等距分组异距分组

8.按某标志分的组各组相应的分配次数或频率或标志值频数频率

9.钟型分布、U型分布和J型分布。

10.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

五、应用能力训练题

1.组距数列分布表

分组频数频率(%)

200~3002 6.25

300~4001340.625

400~5001237.5

500~60039.375

600~7002 6.25

合计32 100.00

2.组距数列分布表

分组频数频率(%)

650~66022

660~67055

670~68066

680~6901414

690~7002626

700~7101818

710~7201313

720~7301010

730~74033

740~75033

合计100100 3.组距数列频率及累计频数分布表

分组频率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频数频率(%)

60分以下510 5 10 50 100 60~70816 13 26 45 90 70~801428 27 54 37 74 80~901632 43 86 23 46 90~100714 50 100 7 14 合计50100 ────成绩呈钟型分布。

60分以下5个人,80分以上23个人。

4.品质标志分组

企业性质企业数

全民企业100

集体企业89

合资企业11

合计200

按数量标志分组

企业规模企业数

2000人以下18

2000~3000人58

3000~4000人32

4000~5000人36

5000~6000人31

6000人以上25

合计200

复合表

项目企业数

2000人以下10

2000~3000人20

全民企业3000~4000人15

4000~5000人20

5000~6000人20

6000人以上15

2000人以下 5

2000~3000人34

集体企业3000~4000人15

4000~5000人15

5000~6000人10

6000人以上10

2000人以下 3

2000~3000人 4

合资企业3000~4000人 2

4000~5000人 1

5000~6000人 1

6000人以上0

合计200

第四章

一、判断题: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B

5.B

6.D

7.A

8.D

9. C 10.C

11.D 12. C 13.A 14.B 15.D 16.B 17. D 18.B 19.A 20.D

三、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

3.ABCD

4.CDE

5.AC

6.BD

7.ABC

8.ABC

9.ABE 10.BE

四、填空题

1.总体单位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 劳动单位

3.有名数无名数无名数

4.水平法累计法

5. 比较相对数结构相对数

6.比较

7.时期

8.结构

9.强度相对平均 10.可比

五、应用能力训练题:

1.销售利润率超额完成计划3.7%

劳动生产率完成计划100.5%

实际比计划少下降0.52个百分点

2.

项目

2007年

2006年实际完成(亿元)2007年比2006年增长(%)实际完成(亿元)比重(%)

生产总值100 1826.09

其中:第一产业157.5 12.5 第二产业1080 51.43

第三产业862.5 41.07 789.09 8.51

3.

序号指标名称

时期

指标时点

指标

计划完

成程度

结构相

对指标

比例相

对指标

比较相

对指标

动态相

对指标

强度相

对指标

1 进出口总额√

2 在校学生数√

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4 2006年我国进出口

总额比上年增长

23.8%

5 2006年天津GDP

4337.73亿元,相当于

北京的56.2%

6 人口性别比例√

7 升学率√

8 实际销售量是计划销

售量的198%

9 出生人口数√

10 农民人均纯收入√

11 2006年国内出境人

数达3452万人次

12 移动电话普及率为

90.6部/百人

13 全市医保定点零售药

店数

14 商品房中销售给个人

的占93%

15 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

增长9.5%

16 “4050”失业人员再就

业率

17 2006年全国研究生

教育招生40万人

18 恩格尔系数√

19 从业人员数√

20 每百人拥有的私人轿

车数

4. 实际产值2007年比2006年增长10%

计划规定比上年增加8.5% 实际产值2007年比2006年的增长率=110%×(1+8.5%)-1=19.35% 5. 计划规定比上年增加的百分比为(1+6%)/103% -1=2.9%;

降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指标=1365/(1398-20)=99.06%,完成了计划,超了0.94%,多降低了13元。

6.略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

5.×

6.×

7. ×

8. √

9.× 10. √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C

5.A

6.A

7. A

8.A

9.C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BDE

2.BC

3.ABCD

4.ACDE

5.CD

6.ABCE

7.ABC

8.CD

9.AB 10.ABCD

四、填空题

1.一般水平(代表水平,典型水平)

2.次数次数比重

3. 75%

4. 93.97%

5.平均数

6.最多当中位置

7.总体标志总量同一总体单位总量

8.极端变量值没有明显集中趋势

9. 11.76% 10.集中离散

五、应用能力训练题

1.营业收入的平均数是: =2138.9573(亿美元)

中位数是1901.91亿美元。

2. 解:

计划完成程度% 组中值x 计划任务数f 实际完成数xf

90——100 0.95 80 76

100——110 1.05 400 420

110——120 1.15 120 138

合计— 600 634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634/600=105.67%

3. 解:

蔬菜名称价格(元/千克)x 成交额(元)m 成交量(千克)m/x

土豆 1.2 1200 1000

油菜 1.6 3200 2000

蘑菇 2.2 2200 1000

合计— 6600 4000

蔬菜的平均价格= 6600/4000=1.65(元/千克)

4. ⑴平均成绩= 79分

⑵平均成绩= 78.33分

⑶平均成绩= 79.67分

⑷全体学生平均成绩的变化原因在于男女生人数所占比重变动。

5.

年龄听众人数f 组中值x xf

15——20 9 17.5 157.5

20——25 16 22.5 360

25——30 27 27.5 742.5

30——35 44 32.5 1430

35——40 42 37.5 1575

40——45 23 42.5 977.5

45——50 7 47.5 332.5

50——55 2 52.5 105

合计 170 —5680

⑴听众年龄的平均数=5680/170=33.41 岁

众数为 = 34.47岁

⑵听众年龄的标准差=7.62 岁

6. 解:

年龄18以下 18—24 25—30 31—35 36—40 41—50 51—60 60以上比重% 17.7 33.5 19.4 10.1 8.4 7.2 2.7 1.0

组中值x 14 22 27.5 33 38 45.5 55.5 65.5

中国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 27.1375岁

标准差=10.65岁

7.答:

⑴如果给每个标志值都加上5分钟,平均数=12.3+5=17.3分钟

⑵如果给每个标志值都加上5分钟,标准差=4分钟

⑶如果给每个标志值都加上5分钟,方差=16

⑷如果给每个标志值都加上5分钟,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都相应增加5分钟。

8.解:采用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评价组装方法的好坏。

平均组装个数(个)标准差标准差系数%

第一种方法 128.73 1.69 1.31

第二种方法 165.6 2.06 1.24

第三种方法 165.4 6.76 4.09

因为第二种方法平均组装个数最多,标准差系数最小,所以应选第二种方法。

9. 幼儿组平均身高=71.3cm,标准差=2.37cm,标准差系数=3.32% ;

成年组平均身高=172.1cm,标准差=3.99cm,标准差系数=2.32% ;幼儿组的身高差异大。

10.解:

⑴应用变异指标来反映投资风险。

⑵甲股票价格的标准差=3.97,平均数=27,标准差系数=14.70% ;

乙股票价格的标准差=2.61,平均数=27,标准差系数=9.67% ;

丙股票价格的标准差=8.19,平均数=24,标准差系数=34.13% ;

⑶如果进行股票投资,应选乙股票。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

2.×

3. √

4. ×

5.×

6. √

7. ×

8. ×

9. √ 10. √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 B

4.C

5. C

6. B

7. A

8. B

9. B 10.C

三、多项选择题

1.ACD

2.ABCD

3.ABCE

4.ABCE

5.ADE

6.ABCDE

7.BC

8.ACD

9.ACDE 10.BCD

四、填空题

1.抽样调查、总体相应数量

2.总体标准差、样本单位数

3.不重复抽样

4.分类抽样

5.抽样极限误差

6.抽样平均误差

7.样本方差、样本成数 8.原假设、备择假设 9.30个

10.抽样极限误差、抽样平均误差 五、应用能力训练题 1.重复抽样条件下:

n P P p )

1(μ =

- =3%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

??? ?

?

N n n P P p 1)1(μ =

- - =2.98%

2.n=400,p=0.721,t=1.96

n P P p )

1(μ =

- =2.24%

下限=0.721-1.96×2.24%=67.4%;上限=0.721+1.96×2.24%=76.8%

即: 我们能用95%的概率保证该新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大约在67.4%—76.8%之间。 3. t=1.96

2

2

2x

σt n ?=

=49.79≈50

4.列表计算如下:

月平均工资(元) 工人人数(人)

524 4 2096 5184 534 6 3204 4056 540 9 4860 3600 550 10 5500 1000 560 8 4480 0 580 6 3480 2400 600 4 2400 6400 660 3 1980 30000 合计 50 28000 52640 总体月平均工资的区间: 550.82—569.18元。 总体工资总额的区间: 826230—853770元 5. n=400,p=0.04

??? ?

?

N n n P P p 1)1(μ =

- - =1.35%

下限=0.04-2×1.35%=1.3%;上限=0.04+2×1.35%=5.3%

所以,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5%。 6.第一步提出假设H 0:X ≤424.20 H 1:X > 424.20

第二步计算统计量。由于总体标准差σ未知,用样本标准差S 替代。Z 统计量为

代入数值,得Z=1.84

第三步查临界值。因为是右单侧检验,α=0.05时其临界值Z 0.05=1.645 第四步比较做决策。∵Z=1.84>Z 0.05=1.645 ∴拒绝H 0

即美国产业工人的平均周收入与1997年相比有显著提高。 7.

及格率区间为74.32%—89.68%。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允许误差缩小一半,应抽取400名学生。 8.列表计算如下:

组中值 包数 148.5 10 1485 32.4 149.5 20 1990 12.8 150.5 50 7525 2 151.5 20 3030 28.8 合计 100 15030 76 样本平均数: 150.3 样本方差: 0.76 抽样平均误差:0.087

当t=3时, 下限=150.3-3×0.087=150.04;上限=150.3+3×0.087=150.56 即:150.04—150.56克

表明这批食品平均每包重量达到规格要求。 (2)样本合格率: 70% 抽样平均误差:

n P P p )

1(μ =

- =0.0458

当t=3时,下限=0.7-3×0.0458=56.26%;上限=0.7+3×0.0458=83.74%

即:这批食品包装的合格率在56.26%—83.74%之间。

9.因为 置信区间宽度为4个百分点,所以抽样极限误差为2%。

22)1(p

P P t n ? =

- =1536.64≈1537

10.N=2000,t=2,p=60%

??? ?

?

N n n P P p 1)1(μ =

- - =4.77%

下限=0.60-2×4.77%=50.46%;上限=0.60+2×4.77%=69.54%

以95.45%的概率估计该校学生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的学生所占比重范围为50.46%-69.54%。

第七章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B

7.A

8.D

9.B 10.C 多项选择题:

1.CE

2.ABC

3.BC

4.ABD

5.ABC

6.ABCD

7.AD

8.BDE

9.BDE 10.ADC 填空题:

1.时期数值

2.时期时点

3.时点时期

4.现象的水平分析速度分析

5.变量数列动态数列

6.33.06%

7.连乘积和

8.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前一期的累计增长量

9.0.94%

10.按月(季)平均法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应用能力训练题

1.300.3辆

2.72627.96亿元

3.84.4%

4.(1)197.3万元(2)205.3人(3)2.88万元

(4)4月份的=0.98万元 5月份的=0.86万元 6月份的=1.05万元

(5)0.96万元

5.

(1)

年份产量(万台)累计增长量(万台)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2002 0 100 —

2003 250 125 125

2004 250 50 100

2005 287.5 87.5 143.75

2006 359.4 159.4 179.7

2007 360 180 100.2

(2)平均增长量=32万台(3)平均发展速度=112.5%(4)平均增长速度=12.5%

6.2010年将达到什么水平=204872.2亿元

7.如果以后每年增长8%,需要9年后才能达到200亿元。

8.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销售额(百万元) 5.6 11.4 17.1 24 31.3 38 43.9

逐期增长量(百万元)— 5.8 5.7 6.9 7.3 6.7 5.9

累计增长量(百万元) 0 5.8 11.5 17.4 24.7 31.4 37.3

定基发展速度 100 203.57 305.36 428.57 558.93 678.57 783.93 环比发展速度— 203.57 150 140.35 130.42 121.41 115.53 增长1%的绝对值— 0.056 0.114 0.171 0.24 0.313 0.38 (5)平均增长速度=140.94%

(6)

年 份t -3 -2 -1 0 1 2 3 销售额(百万元)y

5.6

11.4

17.1

24

31.3

38

43.9

????

?

??∑∑∑2t ty b n y a ==b=6.5107;a=24.47 y c =24.47+6.5107t

当t =4时 2008年销售额=50.51百万元

9.(1)季节变动(2)季节变动(3)长期趋势(4)不规则变动 (5)循环变动(6)季节变动

10.四项移动平均并经二次移动后数列为 (1)单位:万吨.

年份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2001 13.125 13.375 2002 13.75 14.25 13.5 13.75 2003 15.25 16 16.875 18.125 2004 19.625 20.625 (2)

年份 一季 二季 三季 四季 合计 季平均数 2004 15 7 10 20 52 13 2005 16 8 12 20 56 14 2006 18 10 14 24 66 16.5 2007 21 17 19 27 84 21 合计 70 42 55 91 258 64.5 同季平均数 17.5 10.5 13.75 22.75 64.5 16.125 季节比率% 108.53 65.12 85.27 141.08 400 100

(3)假设2008年全年计划收购量为120万吨,则将计划目标分解,一、二、三、四季度计划收购量应分别为32.559;19.536;25.581;42.324万吨。

第八章

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单选题

1.B

2.D

3.C

4.B

5.B

6.A

7.B

8.C

9.C 10.C 多选题

1.ABC

2.CE

3.BCE

4.ACD

5.AE

6.AB

7.ACD

8.ADE

9.ABD 10.CDE 填空题

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2.降低了9.1% 3.6.05% 4.指数

5.质量指标 基期 数量指标 报告期

6.个体指数算术调和

7.假设在报告期产量的情况下,报告期成本比基期比基期降低了3% 由于单位成本的降低使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减少了2200元

8.105.26%

9.下降10%

10.上升1.03%

应用能力训练题

1.

统计指数个体指数总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某一种商品单位成本指数√

二十种商品的价格指数√√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指数√√某型号手机的销售量指数√

全国消费品零售价格指数√√

2.(1)甲: 114.29% 105%

乙: 100% 100%

丙: 97% 110%

(2)三种商品的物价总指数=100.79% 三种商品的销售量总指数=105.83%

(3)三种商品的销售额总指数=106.67%

(4)106.67%=105.83%×100.79%

400万元=350万元+50万元

3.产品产量的变动对产值的变动影响 106.07% ; 80.12万元

单价的变动对产值的变动影响 114.77% ; 169.88万元

4.(1)价格总指数=99.42% 销售量总指数=129.55%

(2)在总销售额增长绝对值中,受价格因素影响的绝对值=-200万元

在总销售额增长绝对值中,受销售量因素影响的绝对值=7800万元

7600万元=(-200万元)+7800万元

5.(1)生产总成本指数=107.5% (2)产品产量指数=110.8%

(3)由于单位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绝对额=-0.396万元

6.(1) 102% 2007年与2006年比较,零售物价上升2% 绝对量=49.3亿元

零售量指数=107.30% 绝对量=171.5亿元

109.4%=107.30%×102%

220.8亿元=171.5亿元+49.3亿元

7.(1)2006年的总平均成本=9.96元

2007年的总平均成本=9.23元

(2)平均成本指数=92.7%

(3)92.7%=109.39%×84.72%

-0.73=0.792+(-1.522)

第九章

一、判断题

1.×

2.×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二、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 C

6. C

7. B

8. B

9.B 10.D

三、多项选择题

1. ABCD

2. AB

3. DE

4. BD

5. ABD

6.BCE

7. ABD

8. BCDE

9. ADE 10. DE

四、填空题

1.函数关系 -1或+1

2.相关关系

3.估计标准误差

4.方程的起点值回归系数最小平方法

5.前提和基础深入和继续

6.平均数回归方程

7.完全负相关完全正相关完全无直线相关

8. 0到1之间

9.代表性最差代表性最好

10. 0<|r|<0.3为微相关,0.3≤|r|<0.5为低度相关,0.5≤|r|<0.8为显著相关,0.8≤|r|<1为高度相关。

五、应用能力训练题

1. ⑴编制相关表如下:

航班正点率% 91.4 81.8 76.6 76.6 75.7 73.8 72.2 71.2 70.8 68.5 顾客投诉次数18 21 58 85 68 74 93 72 122 125

相关图为:

由此可见,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之间成负相关关系。

⑵相关系数=—0.8686

⑶回归方程yc=430.19—4.7006x 回归系数的意义是航班正点率每提高1%,顾客投诉次数平均下降4.7006次。

⑷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顾客的投诉次数=54

2.解:⑴用广告费支出作自变量,销售量作因变量,估计的回归方程yc=4.07+0.1958x

⑵广告费用每增加10000元,销售量将上升1958箱。

3.解:⑴飞行成本y依乘客数量x的直线回归方程yc=1.57+0.0407x

⑵飞行每增加一名乘客,飞行成本将增加40.7美元。

⑶在此案例中,即使飞行时不搭载乘客,飞行500英里的飞行成本为1570美元。

4.解:⑴账单数额和小费数额之间相关系数=0.8282,所以两者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⑵账单数额和小费数额之间回归方程为yc=-0.35+0.1486x

当账单数额为100美元时,应该留下小费数=14.51美元

⑶现已知给出小费10元,回归方程为yc=24.74+4.6150x

其消费的账单数额为70.89美元

5.解:

⑴科研经费支出与公司利润之间相关系数=0.9091

⑵利润y依科研经费支出x的直线回归方程yc=20+2x

⑶当科研经费支出为120万元时,利润=44(10万元)=440万元

⑷当利润为380万元时,回归方程yc=-7.40+0.4132x

科研经费支出=-7.40+0.4132x38=8.3016(10万元)=83.016万元

⑸估计标准误差=6.3509

6. 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方向为负,相关系数=—0.8278 高度负相关;

债券利率依最低贷款利率变化的直线回归方程yc=15.46—0.7146x

当最低贷款利率为5%时,债券利率=11.887%

7.略。

8.略。

第十章

1. 频率与累积频率分布:

分组频数f频率(%)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频数频率(%)频数频率(%)

100~110 6 12 6 12 50 100

110~120 13 26 19 38 44 88

120~130 18 36 37 74 31 62

130~140 9 18 46 92 13 26

140~150 4 8 50 100 4 8 合计50 100 ────

16项统计值:

平均123.42

标准误差 1.506202144

中值123

模式123

标准偏差10.6504575

样本方差113.4322449

峰值-0.356198718

偏斜度0.2576839

区域44

最小值104

最大值148

求和6171

计数50

最大(1)148

最小(1)104

置信度(95.0%) 3.026824694

2. 图略。

3. Excel函数计算结果:平均数123.42、众数123、中位数123、极差44、平均差8.5168、标准差10.65046。

利用分组资料计算结果:平均数123.4、众数123.5714、中位数123.3333、极差50、平均差8.784、标准差11.01998。

4.(1)

年份产量(万吨)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

199345648.8 ──

199444510.1 -1138.7-1138.7

199546661.8 2151.71013

199650453.5 3791.74804.7

199749417.1 -1036.43768.3

199851229.5 1812.45580.7

199950838.6 -390.95189.8

2000 46217.5 -4621.1 568.7 2001 45263.7 -953.8 -385.1 2002 45705.8 442.1 57 2003

43069.5

-2636.3

-2579.3

平均增长量-257.93 动态平均数47183.26364 (2)

年份

粮食产量

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 环比 定基 环比 定基 1993 45648.8 ─ ─ ─ ─ 1994 44510.1 97.51 97.51 -2.49 -2.49 1995 46661.8 104.83 102.22 4.83 2.22 1996 50453.5 108.13 110.53 8.13 10.53 1997 49417.1 97.95 108.25 -2.05 8.25 1998 51229.5 103.67 112.23 3.67 12.23 1999 50838.6 99.24 111.37 -0.76 11.37 2000 46217.5 90.91 101.25 -9.09 1.25 2001 45263.7 97.94 99.16 -2.06 -0.84 2002 45705.8 100.98 100.12 0.98 0.12 2003

43069.5

94.23

94.35

-5.77

-5.65

平均发展速度:99.42% 平均增长速度:-0.58% (3)移动平均法

年份

粮食产量

三项移动平均 1993 45648.8 ─ 1994 44510.1 45606.9 1995 46661.8 47208.47 1996 50453.5 48844.13 1997 49417.1 50366.7 1998 51229.5 50495.07 1999 50838.6 49428.53 2000 46217.5 47439.93 2001 45263.7 45729 2002 45705.8 44679.67 2003

43069.5

最小平方法x y c 986.17518.48239-=

年份

年序 粮食产量

预测 Y 1993 1 45648.8 48063.2

1994 2 44510.1 47887.21 1995 3 46661.8 47711.22 1996

4

50453.5

47535.24

1997 5 49417.1 47359.25

1998 6 51229.5 47183.26

1999 7 50838.6 47007.28

2000 8 46217.5 46831.29

2001 9 45263.7 46655.3

2002 10 45705.8 46479.32

2003 11 43069.5 46303.33

5.(1)按季平均法

年份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合计

20004501502505001350

20015001802805601520

20025802003206301730

20037002503807502080

合计2230780123024406680

同季平均557.5195307.5610417.5

季节比率%133.546.773.64146.07399.91

调整季节比率%133.5346.7173.66146.1400

(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年份季度销售量(Y)一次移动移正平均T Y/T*100四舍五入的结果第一年 1 450────

2 150────

3250337.5 343.75 72.727273 72.73

4500350 353.75 141.34276 141.34

第二年1500357.5 361.25 138.4083 138.41 2180365 372.5 48.322148 48.32

3280380 390 71.794872 71.79

4560400 402.5 139.13043 139.13

第三年1580405 410 141.46341 141.46 2200415 423.75 47.19764 47.2

3320432.5 447.5 71.50838 71.51

4630462.5 468.75 134.4 134.4

第四年1700475 482.5 145.07772 145.08 2250490 505 49.50495 49.5

3380520 ───

4750────

除法剔除长期趋势后季节比率计算如下表:

年份

衬衫销售量合计第1季度第2季度第3季度第4季度

第一年──72.73141.34 第二年138.41 48.32 71.79 139.13 第三年141.46 47.2 71.75 134.4

第四年 145.08 49.5 ─ ─

合计 424.95 145.02 216.27 414.87 1201.11 同季平均

141.65

48.34

72.09

138.29

100.0925 季节比率% 141.5191 48.29533 72.02338 138.1622

400

6.(1)价格指数为:0.886957

销售量指数为:1.118541

(2)销售额指数=价格指数×销售量指数

即:0.992097=0.886957×1.118541 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量的影响数为:-2080 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数为:1950 销售额总变动为:-130

销售额总变动=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量的影响数+由于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数 即:-130=-2080+1950 7.相关系数为:0.993402 回归方程为:x y c

074.0273.7+-=

8.(1)相关系数为:0.749

(2)回归方程为:y c =0.000413+0.005883x

大哥:snail

植物学总复习题(附答案)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蕨类(2) 裸子(3) 裸子植物门。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1) 蕨类、裸子、被子。(2) 苔藓、蕨类、被子。(3) 裸子。(4) 被子。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 植物。 (1) 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 (2) 裸子、被子 (3) 苔藓、蕨类、裸子。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 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颈卵器; 颈卵器; 种子; 种子; 高等(有胚)。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⑴无根茎叶⑵原植体⑶单细胞⑷合子。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原核生物、原生动物、植物、动物、菌物。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 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 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1) 根、茎、叶 (2) 单细胞 (3) 胚 (4) 光合作用色素或叶绿体(载色体) (5) 自养 (6) 光合作用色素或叶绿体 (7) 异养。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门、纲、目、科、属、种。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属名;种加词;定名人;拉丁。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宏观经济学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等于1,这是因为(C) A.任何两个边际量相加总是等于1。 B.MP曲线C和MPS曲线都是直线。 C.国民收入的每一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 D.经济中的投资水平不变。 2.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发生于(c)之时。 A.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 B.实际的消费加实际的投资等于产出值。 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D.总支出等于企业部门的收入。 3.在凯恩斯的两部门经济模型中,如果边际消费倾向值0.8, 那么自发性支出的乘数值必是(c)。 A .1 .6 B. 2.5 C. 5 D.4。 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B)。 A.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 B.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 C.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 D.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 5.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C)。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消费倾向。 D.边际储蓄倾向 6.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那么政府支出乘数是(D)。 A.0.8 B.1.253 C.4 D.5 7. 如果消费函数为C=100+0.8(Y-T),并且税收和政府支出同时增加一元,则均衡的收入水平将( C )。 A.保持不变。 B.增加3元。 C.增加1元。 D.下降4元。 8.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意味着当前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使意愿的消费支出( A )。 A.增加,但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B.有所下降,这是由于收入的增加会增加储蓄。 C.增加,其幅度等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 D.保持不变,这是由于边际储蓄倾向同样小于1。 9.投资乘数等于(A)。 A.收入变化除以投资变化。 B.投资变化除以收入变化。 C.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

最新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植物学 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分,总40分) 1.石竹科的子房1室室,具有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数。 2.双子叶植物原始花被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托上,珠被常2 层;合瓣 花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冠管上,珠被常1 层。 3.苏铁的大孢子叶羽状分裂,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_, 在松柏纲 大孢子叶称为珠鳞,买麻藤纲珠被形成珠孔管。 4.表明苏铁和银杏具有联系,是它们在生殖过程中都产生兼作 吸器的的花粉管;大形陀螺状有多数鞭毛的精子;前胚期具有具有多数的游离核阶段。 5.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6.(8分,每空1分)无花果属的学名是:Ficus ;Cinnamomum是樟 属的学名;茶的学名是Camellia sinensis ;大豆的学名是:Glycine max;Cymbidium sinensis是墨兰的学名;Oryza sativa是水稻的学名;人参的学名为Panax ginseng ;Cucurbita是 南瓜属的学名。

7.菊科植物的萼片, 通常变态为冠毛、鳞片和倒刺三种类型。 8.山毛榉科的雄花常排成柔荑花序。果为坚果, 外有总苞(壳斗)包被。 9.写出右下图中小叶罗汉松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1)套被; (2)种子; (3)苞片; (4)种托; (5)苞片。 10.泽泻科植物具有离生的雌雄蕊,缺乏胚乳的种子。 11.在松柏纲四个科中, 松科的珠鳞与苞鳞大部分分离, 杉科的珠鳞与苞鳞 大部分合生, 柏科的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 而南洋杉科珠鳞退化、苞鳞发达。 12.在所学过的被子植物中, 具有下列特征的各举两个科: (1) 心皮多数, 分 离, 螺旋状排列的有木兰科、毛茛科。(2) 叶对生, 子房下位的有茜草科、桃金娘科。(3) 叶有香气并有透明腺点的有芸香科、桃金娘科。(4) 茎具双韧维管束的有夹竹桃科、萝摩科。(5) 植物体具白色乳汁的有桑科、夹竹桃科。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3)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植 物学期末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0.5分,总40分) 1.石竹科的子房1室室,具有特立中央胎座,胚珠多数。 2.双子叶植物原始花被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托上,珠被常2 层; 合瓣花亚纲的雄蕊着生在花冠管上,珠被常1 层。 3.苏铁的大孢子叶羽状分裂,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_, 在松 柏纲大孢子叶称为珠鳞,买麻藤纲珠被形成珠孔管。 4.表明苏铁和银杏具有联系,是它们在生殖过程中都产生兼作 吸器的的花粉管;大形陀螺状有多数鞭毛的精子;前胚期具有具有多数的游离核阶段。 5.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 6.(8分,每空1分)无花果属的学名是:Ficus ;Cinnamomum 是樟属的学名;茶的学名是Camellia sinensis ;大豆的学名是:Glycine max;Cymbidium sinensis是墨兰的学名;Oryza sativa 是水稻的学名;人参的学名为Panax ginseng ;Cucurbita是 南瓜属的学名。

7.菊科植物的萼片, 通常变态为冠毛、鳞片和倒刺三种类型。 8.山毛榉科的雄花常排成柔荑花序。果为坚果, 外有总苞(壳斗)包 被。 9.写出右下图中小叶罗汉松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1)套被; (2)种子; (3)苞片; (4)种托; (5)苞片。 10.泽泻科植物具有离生的雌雄蕊,缺乏胚乳的种子。 11.在松柏纲四个科中, 松科的珠鳞与苞鳞大部分分离, 杉科的珠鳞 与苞鳞大部分合生, 柏科的珠鳞与苞鳞完全合生, 而南洋杉科珠鳞退化、苞鳞发达。 12.在所学过的被子植物中, 具有下列特征的各举两个科: (1) 心皮多 数, 分离, 螺旋状排列的有木兰科、毛茛科。(2) 叶对生, 子房下位的有茜草科、桃金娘科。(3) 叶有香气并有透明腺点的有芸香科、桃金娘科。(4) 茎具双韧维管束的有夹竹桃科、萝摩科。(5) 植物体具白色乳汁的有桑科、夹竹桃科。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落第、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抑扬顿挫”等词语。 ⑵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 ⑴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⑵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品析“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词对表达文意的作用。 ⑶理清文脉,把握本文的叙述线索。 3、德育目标: ⑴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尚品质。 ⑵体会鲁迅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1、理解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品评重点句段,领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引导学生揣摩品读重点句段,悉心体会作品的结构方法和富含浓郁感情的语言。 2、研讨探究法: 散文回忆了作者在日本的留学生活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引导学生研析重要句段,如反语、副词的表意等,以求准确深入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简介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引导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通过研读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忆及老师,三味书屋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而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则如日后鲁迅在回忆中所说的:“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那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板书文题、作者)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转移支付()? A退伍军人得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就是。 2、?作为经济财富得一种测定,GDP得基本缺点就是()。 A 它测定得就是一国国民生产得全部产品得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它所用得社会成本太多; D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得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得政府支出就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得支出; B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与劳务得支出加上政府得转移支付之与; D 政府工作人员得薪金与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与劳务得支出费=1、5 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1、8亿元,则()。 A NNP=8、7亿元 B GNP=7、7亿元 C GNP=8、7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就是指()。 A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得有(). A 家庭主妇得劳务折合成得收入; B 出售股票得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得收入; D 为她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得差别就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得方法就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得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习题 1.简释下列概念: 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失业、充分就业、通货膨胀、GDP、GNP、名义价值、实际价值、流量、存量、萨伊定律、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革命。 2.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斯密;B.李嘉图; C.凯恩斯;D.萨缪尔森。 3.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4.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 A.高失业;B.滞胀; C.通货膨胀;D.价格稳定。 5.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 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6.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 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值被称为()。 A.国民生产总值;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7.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名义GDP;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8.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流量?()。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D.失业人数。 9.存量是()。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 A.储蓄大于投资;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2.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 A.政府管制;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D.货币供给适度。 13.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 A.产出;C.就业; C.名义工资;D.实际工资。 14.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 A.有效需求不足;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C.微观效率低下。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植物学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学自测题及答案 第一章植物细胞 有问题的题做错的题 第一套 1 糊粉粒是贮藏的( D): A. 淀粉 B. 糖类 C. 脂肪 D. 蛋白质 答案 D。 2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哪一种?(C ) A. 溶酶体 B. 高尔基体 C. 细胞壁 D. 核 *****答案***** C。 3 细胞壁的主要作用是( C ): A. 运输 B.分泌 C. 保护和支持 D. 传递 *****答案***** C。 4 下列哪种细胞器具有双层膜结构(B ): A. 核蛋白体 B. 叶绿体 C. 高尔基体 D. 溶酶体 *****答案***** B。 5 细胞最外一层细胞壁是(D ): A. 初生壁 B. 次生壁 C. 角质层 D. 胞间层 *****答案***** D。 6 植物细胞初生壁主要由哪一类物质组成?(C ) A. 纤维素和木质素 B. 木质素和果胶质 C. 纤维素和果胶质 D. 角质和纤维素*****答案***** C。 7 蛋白质合成是在哪一种细胞器上进行的?( B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溶酶体 D. 高尔基体 *****答案***** B。 8 基因存在于(C ): A. 核仁里 B. 内质网上 C. 染色质(体)的DNA分子链上 D. 微体里 *****答案***** C。 9 植物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形成( C ): A. 初生壁 B. 胞间层 C. 次生壁 *****答案***** A。 10 与细胞的分泌功能相联系的细胞器是( A ): A. 高尔基体 B. 线粒体 C. 核糖体 *****答案***** A。 第二套 1 细胞的代谢产物主要贮藏在哪种结构中( C ): A. 内质网 B. 质体 C. 液泡 D. 核 *****答案***** C。 2 胞间层(中胶层)的化学成分主要是( C ):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果胶 D. 淀粉 *****答案***** C。 3 胞质运动的现象是何种因素引起的(C ): A. 叶绿体带动 B. 线粒体的布郎运动 C. 胞基质不断运动 *****答案***** C。 4 叶绿素分布在叶绿体的哪一部位( C ):

宏观经济学习题册+本科+参考答案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概念中最终产品包括() A.有形产品B.无形产品C.自我服务品D.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2.用收入方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表示为()。 A.GDP=C+I+T B.GDP=C+I+S C.GDP=C+S+T D.GDP=C+I+G 和NI之间的差额是() A.公司利润B.工资C.间接税D.利息 4.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是()。 A.部门加总法B.增值法C.支出法D.收入法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不包括()。 A.研究社会经济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 B.研究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行为或活动及其经济变量C.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收入以及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D.着眼于经济政策,为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6.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被称为()。 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收入C.个人收入D.个人可支配的收入 7.在通过国内生产净值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不能够() A.扣除未分配的公司利润B.加上政府转移支付 C.扣除企业的间接税D.扣除折旧 8.应计入我国2006年GDP的是() A.2005年生产而在2006年销售出去的汽车 B.2006年中国人投资于美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C.2006年美国人投资于中国的厂商所生产汽车 D.某人2006年自制自用的汽车 9.国民收入是() A.国内生产总值减资本折旧B.国内生产净值减间接税 C.一个国家生产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D.个人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收入 10.在两部门经济中,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均衡条件是() A.I=S B.I+G=S+T C.I+G+X=S+T+M D.C+I+G+(X-M)=C+S+T 11.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指() A.国民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可支配收入总和 与NDP之间的差额是() A.间接税B.折旧C.直接税D.净出口 13.经济学上的投资是指( )。 A.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 C.建造一座住宅D.以上都是 和NDP之间的差额是() A.直接税B.间接税C.公司未分配利润D.折旧 15.在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表现为() A.I+G=S+T B.I=S+T C.I=S D.I+G=S 16.净出口是指() A.出口减进口B.出口加进口 C.出口加政府转移支付D.进口减出口 17.用支出法计算的GDP的公式为() A.GDP=C+I+G+(X-M) B.GDP=C+S+G+(X-M) C.GDP=C+I+T+(X-M) D.GDP=C+S+T+(M-X) 18.当政府购买的增加量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减少量相等时,国民收入会()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专升本植物学试题及答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绪论 一.填空题 1.植物界几大类群中, 哪几类属高等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管植物包括哪几个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各大类群植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维管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物具有颈卵器; ________植物具有花粉管; ________植物具有果实。 4.植物界各大类群中, 称为孢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种子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称为颈卵器植物的有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________植物。 5.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三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三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而裸子和被子植物二者都有_________, 所以二者合称_________植物, 上述四类植物又可合称为_________植物。 6.从形态构造发育的程度看, 藻类、菌类、地衣在形态上_________分化, 构造上一般也无组织分化, 因此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其生殖器官_________, _________发育时离开母体, 不形成胚, 故称无胚植物。 7.维德克(Whitaker)把生物划分为五界系统。即_________界、__________界、________界、__________界和____________界。 8.藻类和真菌的相似点, 表现在植物体都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化; 生殖器官都是________的结构; 有性生殖只产生合子而不形成________, 但是, 藻类因为有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通常是________, 而真菌因为无________, 所以营养方式是________。 9.分类学上常用的各级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 10.一个完整的学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部分。用_______________文书写。 11.为避免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混乱和便于国际交流, 规定给予每一物种制定一个统一使用的科学名称, 称为学名(Scientific name),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定, 物种的学名应采用林奈提倡的_________, 而物种概念并不完全确定, 一般认为衡量物种有三个主要标准, 即: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12. 绿色植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宏观经济学练习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核算练习题 1.某一经济生产五种产品,2000年和2002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请计算: (1)2000年、2002年的名义GDP。 (2)如以2000年为基年,2002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3)2002年比2000年价格上升了多少? 产品2000年2002年 Q P Q P A 25 1.5 30 1.6 B 50 7.5 60 8 C 40 6 50 7 D 30 5 35 5.5 E 60 2 70 2.5 2.假定GDP为5000,PDI为4100,政府赤字为200,消费为3800,贸易赤字10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储蓄、投资、政府支出。 3.假设一国GNP为4800,总投资800,净投资300,消费3000,政府购买960,政府预算盈余30(单位:亿美元)。请计算:NNP、净出口、政府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储蓄。 4.请根据下表计算:GDP、NDP、NI、PI、PD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 净出口15 储蓄25 折旧50 政府转移支付120 企业间接税75 政府购买200 社会保险金130 个人消费支出500 未分配利润100 公司所得税50 个人所得税80 5.下表为某国的统计资料,要求:(1)按收入法计算GDP;(2)按支出法计算GDP;(3)计算政府预算赤字;(4)计算储蓄额。(亿元) 工资100 利息10 租金30 利润30 消费支出90 投资支出60 出口60 进口70 所得税30 政府转移支付 5 政府购买30 6.某国企业在本国的总收益为200亿元,在外国的收益为50亿元;该国国民在本国的劳动收人为120亿元,在外国的劳动收人为10亿元;外国企业在该国的收益为80亿元,外国人在该国的劳动收人为12亿元。求该国的GNP与GDP。 国民收入决定练习题 1.假定某经济中有如下行为方程: C=100+0.6Y d,I=50,G=250,T=100。 试求:(1)均衡收入Y和可支配收入Yd;(2)消费支出C;(3)私人储蓄S P和政府储蓄S G;(4)投资乘数K I。 2.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试求: (1)均衡国民收入; (2)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 3.假定上题中的税收不是定量税T=250,而是比例税,税率t=0.25,即税收函数为T= 0.25Y,

植物学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1)

生物科学专业 植物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姓名_______专业与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_ 我保证诚实地完成本次考试,保证不以任何形式抄袭或作弊。 自愿签约人: 一.填空题(除注明者外,每空分,共40分) 1.(3分)裸子植物苏铁纲具有羽状分裂大孢子叶,银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领, 松柏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鳞,紫杉纲的大孢子叶称为珠托或套被,而买麻藤纲具有盖被和珠孔管。 2.(分)犁头尖具佛焰花序,花序顶端为附属体,依次以下为雄花 花,中性花花,雌花花。 3.(3分)芸香科植物的识别特征有:托叶缺,枝叶树皮香气,叶具透明 油腺点,花盘存在于雄蕊与子房之间;果实有多种,柑桔属的果实称为柑果,花椒属的果实称为蓇葖。 4.分)大戟科叶具有托叶、有些植物具乳汁、叶柄上端或叶上常有腺体、花单性、 三室果。 5.(3分)樟科的识别特征有枝叶树皮有香气,花三数,雄蕊四轮时,每轮3枚, 第1与第2轮雄蕊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花药外向,基部有2枚腺体,第4轮雄蕊退化为箭头状。花药瓣裂。 6.分)填空: (1)黄鹌菜的头状花序上的花全为舌状花 (2)板栗的果实由壳斗包 (3)草莓食用部是花托 (4)柚的叶是单身复叶

(5)咖啡属于茜草科。 7.分)山毛榉科植物的雄花序是柔荑花序;杨柳科花单性,无花被,杨属的花 具有花盘,而柳属的花具有蜜腺。 8.(3分)构成禾本科植物花序的基本单位称小穗, 其基部两侧各有一枚颖片, 每 一两性小花由外稃、内稃、2~3枚浆片、6~3枚雄蕊和雌蕊组成。 9.水杉具有条形且对生的叶。 10.(分)木兰科的原始特征包括花各部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在伸 长的花托上,雄蕊花药长,花丝短,药隔突出;雌蕊花柱与柱头不分化。 11.(2分)具有双韧维管束的植物类群有葫芦科、桃金娘科、夹竹桃科、萝 摩科等。 12.(2分)桃金娘科叶对生,具边脉,常有香气和油腺点,子房半下位。 13.分)有些植物可根据营养器官的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 例如茎节膨大,叶常互 生,具有鞘状或穿茎托叶的是蓼科;植物体有香气,托叶脱落后在枝条上留下托叶环的是木兰科;有些植物可根据繁殖器官特征来判别所属的科,例如具双悬果的是伞形花科;具角果的是十字花科;具有瓠果的是葫芦科。 14.写出下列植物的学名(每小题1分,共5分): (1)银杏:Ginkgo biloba。 (2)月季:Rosa chinensis。 (3)大豆:Glycine max。 (4)水稻:Oryza sativa。 (5)无花果属:Ficus。 15.(3分)锦葵科植物最易识别的特征是单体雄蕊;苋科与藜科均具有基生 胎座,前者的花被常有颜色,后者的花被绿色。石竹科石竹科花瓣反折,前端流苏状撕裂,有爪。 二.选择题(把选择答案前面的字母直接写在该题的双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5分) 1.种子植物不同于蕨类植物, 最具本质的在于种子植物有( D )。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1 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周第 1 课时 年级初三年级课题藤野先生 备课语文组备课人贾延平邸伟李秀兰 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本文字词。 2、掌握文章叙事线索。感知课文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请同学们把基础知识及文章线索,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领会情感。 学习活动安排一、自学环节(10—15分) 1.知识链接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②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知识检索(A级)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驿站解剖畸形不逊 匿名诘责教诲瞥见 B.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客死 落第 油光可鉴 3.课文导读:(B级)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 2.通货膨胀的原因 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 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 5.失业的种类 6.失业的原因 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 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一、单项选择 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 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 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 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 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

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 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a.人人都有工作,没有失业者; b.消灭了周期性失业的就业状态; c.消灭了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d.消灭了自愿失业时期就业状态。11.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C )。 a.进口增加; b.出口减少; c.政府收入不变,但支出增加; d.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12.在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名义货币增长率的上升会( D )。 a.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b.使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c.使总需求曲线和总共供给曲线右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和产量水平; d.使总需求曲线右移和总共供给曲线左移,均衡水平位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而产量不变。 13.自然失业率(D )。 a.恒为零; b.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