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

1、“适当的”与“适用的”不得互换:“适当的”意指适合于或适于……的,意味着某种程度的自由。“适用的”意指相关的或有可能b应用的,意味着如果能够做到,就须要做,

2、“确保”:意指职责可以委派,但责任不能委派。

3、标准使用短语“保留文件信息作为……的证据”来表示记录。用短语“保持文件化信息”来表示记录以外的文件。

4、“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包括为组织工作的人员和那些代表组织工作并承担相应职责的人员(例如:合同方)

5、“三大支柱”是:环境、社会和经济(0.1背景)

6、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0.1背景)

7、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8、生命周期是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9、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0.3 成功因素)

10、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0.3 成功因素)

11、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合规义务,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0.3 成功因素)

12、本标准使组织能够运用共同的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想,将其环境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的要求进行整合(0.5 本标准内容)

13、应:表示要求;应当:表示建议;可以:表示允许;可能、能够:表示可能性或能力;注:帮助理解或使用本标准(0.5 本标准内容)

14、本标准规定了组织能够用来提升其环境绩效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本标准可供寻求以系统的方式管理其环境责任的组织使用(1 范围)

15、本标准可帮助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这些结果将为环境、组织自身和相关方带来价值(1 范围)

16、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1 范围)

17、本标准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1 范围)

18、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1 范围)

19、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岗位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术语:管理体系)

20、环境管理体系用来管理环境因素、履行合规义务、应对风险和机遇(术语:环境管理体系)

21、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意图和方向。(术语:环境方针)

22、组织是为实现其目标而具有职责、权限和关系等自身职能的个人或群体。(术语:组织)

23、相关方是指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方和员工。(术语:

相关方)

24、外部存在可能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术语:环境)

25、重要环境因素是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的。(术语:环境因素)

26、环境状况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3.2.1)的状态或特征。(术语:环境状况)

27、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环境目标,或使用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指标等表达。(术语:目标)

28、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术语:污染预防)

29、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守即成为了义务。

30、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术语:合规义务)

31、合规义务包括组织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须遵守的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术语:合规义务)

32、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事件”与“后果”,或两者的结合。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术语:风险)

27、风险和机遇是指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术语:风险和机遇)

33、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相关过程;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可能被称为文件);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能被称为记录)。(术语:文件化信息)

34、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外部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术语:外包)

35、参数是指对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度量的表述。(术语:参数)

36、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管理有关的绩效。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可能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来测量结果。(术语:环境绩效)

37、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4.1)

38、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可能相关的内、外部问题示例:

a)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

样性等相关的、可能影响组织目的或受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状况;

b)外部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以及竞争环境,包括国际的、国内的、区域的和地方的;

c)组织内部特征或条件,例如: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即:人员、知识、过程、体系)。

39、组织应确定: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4.2)

40、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旨在明确环境管理体系所适用的物理和组织边界(4.3)

41、环境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取决于组织边界的选取。组织应运用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其对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

42、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4.3)

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

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43、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4.2获得的知识。(4.4)

44、组织有权力和责任决定如何满足本标准要求,包括以下事项的详略程度:(A4.4)

a)建立一个或多个过程,以确信它(们)按策划得以控制和实施,并实现期望的结果;b)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其各项业务过程中,例如:设计和开发、采购、人力资源、营销和市场等;

c)将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关方要求有关的问题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

45、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5.2)

46、环境方针的三项基本承诺:保护环境; 履行组织的合规义务;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5.2)

47、标准规定了一系列与环境方针承诺相关的相互关联的要求,包括:确定合规义务;确保按照这些合规义务实施运行;评价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纠正不符合。

48、风险和机遇可能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其他问题,或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49、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是为了: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实现持续改进。

50、识别风险和机遇(6.1.1-6.1.3)是措施的策划(6.1.4)并建立环境目标(6.2)的输入。

51、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6.1.2)

52、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53、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

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54、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55、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准则包括,例如:类型、规模、频次等。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准则包括,例如:规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暴露时间等。其他准则可能包括组织的问题,例如:法律要求或相关方的关注。

56、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57、适用时,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包括:

a)政府机构或其他相关权力机构的要求;

b)国际的、国家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c)许可、执照或其他形式授权中规定的要求;

d)监管机构颁布的法令、条例或指南;

e)法院或行政的裁决;

58、适用时,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可能包括:

——与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

——与公共机关或客户达成的协议;

——组织的要求;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守则;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环境承诺;

——组织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关的组织标准或行业标准。

59、组织应策划(6.1.4):

a)采取措施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和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b)如何: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0、当策划6.1.4的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61、6.1.4策划的措施可包括建立环境目标;可独立或整合融入其他的环境管理体系过程;通过其他管理体系提出一些措施,例如:通过那些与职业健康安全或业务连续性有关的管理体系;通过与风险、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其他业务过程提出的措施。

62、组织应针对其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环境目标,须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义务、风险和机遇。

63、环境目标应:与环境方针一致;可测量(可行时);得到监视;予以沟通;适当时予以更新。

64、应当与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具备影响实现环境目标能力的人员沟通环境目标。

65、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用于监视实现其可测量的环境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

66、资源可能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务资源。

67、组织应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组织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的能力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68、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7.4.1)

69、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9.1.1)

70、组织应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7.4.2)

71、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7.4.3)

72、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虑其合规义务;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7.4.1)

73、组织应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7.4.1)

74、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7.4.2)74、信息交流使组织能够提供并获得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包括与其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绩效、合规义务和持续改进建议相关的信息。

76、除了本标准特定条款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外,组织可针对透明性、责任、连续性、一致性、培训、易于审核等目的,选择创建附加的文件化信息。

77、组织应当创建并保持充分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保实施适宜、充分和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信息可与组织实施的其他管理体系信息相整合。

78、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8.1)

79、运行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运行的性质、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合规义务。

80、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控制可按层级(例如:消除、替代、管理)实施,并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8.1)

81、运行控制方法可能包括:

a)设计一个或多个防止错误并确保一致性结果的过程;

b)运用技术来控制一个或多个过程并预防负面结果(即工程控制);

c)启用能胜任的人员,确保获得预期结果;

d)按规定的方式实施一个或多个过程;

e)监视或测量一个或多个过程,以检查结果;

f)确定所需使用的文件化信息及其数量。

82、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8.1)

83、组织应确保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8.1);在确定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有关的运行控制的程度和类型时,组织可考虑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例如: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与组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风险和机遇;组织的合规义务。

84、外包过程是满足下述所有条件的一种过程:

——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之内;

——对于组织的运行是必需的;

——对实现组织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是必须的;

——组织确保有符合要求的责任;

——相关方认为该过程是由与外部供方有关系的组织实施的。

85、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8.1)

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

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d)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86、组织的某些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或最终处置阶段。通过提供信息,组织可能预防或减轻这些生命周期阶段的有害环境影响。

87、适用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8.2)

88、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9.1.1)

组织应确定:

a)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

d)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e)何时应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

89、当确定应当监视和测量的内容时,除了环境目标的进展外,组织应当考虑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和运行控制。

90、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履行情况所需的过程(9.1.2)

组织应:

a)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b)评价合规性,必要时采取措施;

c)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

91、合规性评价的频次和时机可能根据要求的重要性、运行条件的变化、合规义务的变化,以及组织以往绩效而有所不同。

92、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9.2.2)

92、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9.2.2)

组织应:

a)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

b)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94、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9.1,9.2和9.3),并实施必要的措施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10.1)

95、组织采取措施改进时应当考虑环境绩效分析和评价、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96、改进的示例包括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更、革新和重组。

97、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作为预防性的工具。预防措施的概念目前包含在4.1(即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和6.1(即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中。

简答:

1、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1)基于战略考虑的环境管理: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战略策划过程,体现在理解对组织及其EMS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外部环境(4.1);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建立、实施适合于组织宗旨和所处环境的环境方针(5.2)

2)基于风险的思考:确定导致有害或有益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的的优先序顺序,体现在确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确定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

3)强化领导作用:最高管理者的参与、指导、支持和承诺是成功的因素(5.1)

4)主动的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不仅通过污染预防防止有害的环境影响,还要保护自然环境免遭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导致的危害与退化(5.2)

5)满足合规义务:采用新的术语“合规义务”取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定强制遵守的和自愿选择遵守的“要求”(6.1.3) 一旦自愿选择遵守,就要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包括相关方的要求(4.2)

6)强调环境绩效:体现在: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1 范围);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5.2);应用绩效参数评价环境目标的结果(6.2);确定评价环境绩效的准则及适合的参数(9.1);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绩效。(10.3)7)生命周期思想:除了考虑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还要求组织将控制或施加影响的行动尽可能延伸至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外包、相关方、供应链)。体现在:标准要求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6.1.2)。组织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制定控制措施,确保考虑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在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出环境要求;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需求(8.1)

8)强调信息交流过程:在强调内部沟通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外部沟通,对沟通(交流)过程提出具体要求。

9)用“文件化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

10)调整了标准结构和框架:标准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要素,以及具有核心定义

的通用术语。

2、关于变更管理

答、变更管理是组织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能够持续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标准的许多要求都提出了对变更的管理要求:

1)4.4: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2)6.1.2: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3)7.4.2:组织应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4)8.1: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

5)9.2.2: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9.3: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变化: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

作为变更管理的一部分,组织应当提出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更,以确保这些变更的非预期结果不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3、什么是生命周期?生命周期观点在标准中的体现?

答:1)生命周期是指: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2)在标准中的体现:

①0.2 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以获得长期成功。

②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组织应运用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其对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

③6.1.2:标准要求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④8.1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制定控制措施,确保考虑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在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出环境要求;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需求。

4、基于风险的思维在标准中的体现

答:1)4.1所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能给组织或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组织可从中确定那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

2)4.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一旦被组织采纳,则成为组织的要求,即合规义务,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3)6.1.1:组织应确定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所处环境、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4)6.1.2环境因素:标准要求组织运用准则确定重要环境因素。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因此可能导致需要处理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其环境管

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5)6.1.3合规义务:准备要求组织确定并获取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并确定这些合规义务如何适用于组织。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6)6.2.1环境目标:标准要求组织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在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其风险和机遇。

7)8.1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

8)8.1运行策划和控制: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组织的某些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或最终处置阶段。通过提供信息,组织可能预防或减轻这些生命周期阶段的有害环境影响。

9)8.2应急准备和响应: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

10)9.2.2: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11)9.3: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变化: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重要环境因素;风险和机遇。

12)10.2: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造成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相适应。

5、策划环境管理体系应考虑--4.4

答:1)4.1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可用于其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2)4.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方的要求不一定是组织必需满足的要求,对于组织的合规义务(包括强制性要求和自愿性承诺),组织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3)4.3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6、关于文件化信息

保持文件化信息:9处

1)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4.3)

2)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5.2)

3)组织应保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6.1.1)

4)组织应保持6.1.1至6.1.4中所需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其程度应足以确信这些过程按策划实施(6.1.1)

5)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重要环境因素(6.1.2)

6)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6.1.3)

7)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6.2.1)

8)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已按策划得到实施(8.1)

9)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信过程按策划予以实施(8.2)

保留文件化信息:7处

1)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7.2)

2)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7.4.1)

3)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9.1.1)

4)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合规性评价结果的证据(9.1.2)

5)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审核方案实施和审核结果的证据(9.2.2)

6)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管理评审结果的证据(9.3)

7)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下列事项的证据:不符合的性质和所采取的任何后续措施;任何纠正措施的结果(10.2)

7、关于“适当时”、“适用时”、“适当的”、“必要时”、“可行时”

适当时:9处:

6.1.2环境影响:适当时,组织应在其各层次和职能间沟通其重要环境因素。

6.2.1环境目标:e)适当时予以更新。

7.2能力:d)适当时,采取措施以获得所必需的能力,并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7.4.1信息交流总则:适当时,组织应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其信息交流的证据。

7.4.2内部信息交流:a)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组织应识别所确定的对环境管理体系策划和运行所需的来自外部

的文件化信息,适当时,应对其予以控制。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

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9.1.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总则:适当时,组织应确保使用经校准或经验证的监视和测

量设备,并对其予以维护。

适当的:9处

7.2能力:

b)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确保这些人员能够胜任工作;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能力的证据。

A.7.4信息交流:组织在建立其信息交流过程时,应当考虑内部组织结构,以确保与最适当

的职能和层次进行信息交流。

7.5.2创建和更新:创建和更新文件化信息时,组织应确保适当的:

A.8.2应急准备和响应:a)响应紧急情况的最适当的方法;

9.1.1总则: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

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文件化信息,作为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的证据。

A.9.1.1:应当向具有职责和权限的人报告对环境绩效分析和评价的结果以便启动适当的措施。

A.9.2.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所识别的不符合应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适用时:6处

A.6.1.3合规义务:

适用时,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包括:

a)政府机构或其他相关权力机构的要求;

b)国际的、国家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c)许可、执照或其他形式授权中规定的要求;

d)监管机构颁布的法令、条例或指南;

e)法院或行政的裁决;

合规义务也包括组织须采纳或选择采纳的,与其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相关方的要求。适

用时,这些要求可能包括:

——与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

——与公共机关或客户达成的协议;

——组织的要求;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守则;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环境承诺;

——组织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关的组织标准或行业标准。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为了控制文件化信息,适用时,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

——分发、访问、检索和使用;

——存储和保护,包括保持易读性;

——变更的控制(例如:版本控制);

——保留和处置。

8.2应急准备和响应:f)适用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

9.1.1总则: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发生不符合时,组织应:

a)对不符合做出响应,适用时:

1)采取措施控制并纠正不符合;

2)处理后果,包括减轻有害的环境影响;

可行时2处

6.2.1环境目标:b )环境目标应可测量(可行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d) 可行时,定期试验所策划的响应措施

必要时3处

8.1运行策划和控制: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

9.1.2合规性评价:b)组织应评价合规性,必要时采取措施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e:必要时,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8、组织如何确保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影响以实现持续改进?答:可通过确定其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策划措施进行处理来确保实现。这些风险和机遇可能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内外环境问题、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1)环境因素可能产生与有害环境影响、有益环境影响和其他对组织的影响有关的风险和机遇。可将确定与环境因素有关的风险和机遇作为重要性评价的一部分,也可单独确定。某项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因此可能导致需要处理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2)合规义务可能产生风险和机遇,例如:未履行合规义务可损害组织的声誉或导致诉讼;或更多地履行合规义务,能够提升组织的声誉。

3)内外环境问题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都可能影响组织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例如:

a)由于员工文化或语言的障碍,未能理解当地的工作程序而导致的环境泄漏;b)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可影响组织的建筑物或场地的洪涝的增强;

c)由于经济约束导致缺乏可获得的资源来保持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d)通过政府财政资助引进新技术,可能改善空气质量;

e)旱季缺水可能影响组织排放控制设备的运行能力。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引言 0.1.背景 达到一个平衡的环境,社会和经济被认为是基本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目标是通过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问责的期望已经从环境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方面发展了越来越严格的立法,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这使得环境管理组织采用一种系统化的方法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目的是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柱。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组织提供一个框架,来保护环境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平衡的需要。它指定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集的环境管理体系。 一个系统的环境管理方法,可以为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来建立长期的成功和创建选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 ——保护环境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 ——减轻潜在的不利环境条件对组织的影响; ——协助组织实现合规义务; ——提高环境绩效; ——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分布式、消费和处理,通过使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可以防止环境影响生命周期内无意中被转移到别的地方; ——实现财务和运营效益的同时,还实现环保的替代品,加强组织的市场地位; ——环境信息交流有关利害关系方。 本国际标准,就像其他国际标准,并不打算增加或改变一个组织的法律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取决于承诺所有级别和功能的组织,由最高管理层组织利用机会来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提高有益的环境影响,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的影响。高层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其风险和机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使他们与其他业务优先级,将环境管理融入其整体管理系统。示范的成功实现本国际标准可以用来向利害

新版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试题(AB卷)

ISO14001:2015版标准内审员培训考试(A/B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面各题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恰当的答案,并将相应字母填在下表相应位置,每题3分,共45分,不在指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1、实现()之间的平衡被认为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基础。 A.社会、经济和政治 B.发展、环境和社会 C.社会、发展和环境 D.环境、社会和经济 2、ISO14001:2015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 A.环境状况 B.环境因素 C.环境污染 D.环境法律 3、ISO14001:2015标准规定了使组织能够实现其为环境管理体系所设立的()的要求。 A.预期结果 B.最终结果 C.环境目标 D.环境方针 4、下列关于ISO14001:2015标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B.采用该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C.只要遵守了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绩效 D.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就可以保证组织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 5、通过将环境管理(),最高管理者就可以有效应对其风险和机遇,一个组织可以通过对本标准的成功实施,使相关方确信其已建立了一个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A.融入到组织的业务流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 B.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 C.纳入组织的整体管理体系中 D.以上都是 6、采纳ISO14001:2015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从事类似的活动,但具有不同的()的组织,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A.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 B.合规义务、环境方针、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 C.合规义务、环境方针和环境技术 D.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环境技术和环境绩效目标 7、下列关于PDCA.过程与标准框架之间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是环境管理体系的输出 B.环境管理体系输出的结果就是体系的有效性和环境绩效 C.第7章“支持”属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D.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是环境管理体系唯一的输入 8、依据ISO14001:2015标准,下述有关标准范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任何组织,无论其规模、类型和性质 B.适用于组织确定的其可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不强求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C.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符合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

(完整word版)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汇总总结

2015版(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GB/T19001-2015 条款汇总总结 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5处) 1) 4.3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得到保持。 2) 4.4.2保持形成文件的信息以支持过程运行。 3) 5.2.2质量方针应作为形成文件的信息,可获得并保持。 4) 6.2.1组织应保持有关质量目标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5) 8.1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21处) 1) 4.4.2保留确信其过程按策划进行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2) 7.1.5.1组织应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3) 7.1.5.2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4) 7.2保留适当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人员能力的证据。 21) 7.5.3.2对所保留的作为符合性证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应

予以保护,防止非预期的更改 5) 8.1在必要的范围和程度上,确定并保持、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6) 8.2.3.2 适用时,组织应保留与下列方面有关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a)评审结果; b)产品和服务的新要求。 7) 8.3.3组织应保留有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8) 8.3.4保留这些活动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9) 8.3.5组织应保留设计和开发输出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10) 8.3.6组织应保留下列形成文件的信息: a)设计和开发更改; b)评审的结果; c)更改的授权; d)为防止不利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11) 8.4.1对于这些活动和由评价引发的任何必要的措施,组织应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 12) 8.5.2当有可追溯要求时,组织应控制输出的唯一性标识,且应保留所需的形成文件的信息以实现可追溯。 13) 8.5.3若顾客或外部供方的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情况,组织应向顾客或外部供方报告,并保留相关形成文件的信息。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 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ISO9001:2015标准 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 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 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大纲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12H) (主讲:上海蓝草咨询) 课程特色: 清晰易懂:课程中穿插行业案例辅助讲解,确保课程内容清晰明了; 实战训练:在课程的每一阶段均设有案例研究时间,供学员发挥,确保学员能够融会贯通; 逻辑思维:课程注重逻辑性,层层渐进; 教学互动:学员均可提出其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讲师将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剖析研究,确保技术真正实用易行 第一部份、ISO14001:2015标准培训 一、环境管理体系概要 1、新版标准的关键变化 2、推行新版标准的关键变化给企业带来的作用 3、14001:2015关于文件化信息要求的探讨; 4、术语定义变化; 5、具体描述措词、要求变化 二、环境管理体系基础术语和基本要求 1、以“过程”取代“程序” 2、背景 3、环境管理体系的目标 4、成功因素 5、PDCA循环 6、标准内容 三、ISO14001:2015标准条款讲解 1、范围 2、参考标准 3、新增加的术语和定义 4、组织背景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5、领导职责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5.1领导的职责的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职责、作用和权限 6、策划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6.1识别与相关的风险 6.2环境目标和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7、支持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8、运行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内部审核 9.3管理评审 10、改进的理解和审核要点 10.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持续改进 四、与质量标准的整合 1、标准如何有效整合 2、哪些文件可以共用 3、需要建立的体系文件有哪些

【参考借鉴】完整版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doc

RRRRRRR有限公司 环境手册 ISO14001-2015 文件编号:EM-01 A/10 编写: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7年9月10日实施日期:2017年9月10日

目录 第1 章概述 1.1 颁布令 1.2 公司简介 1.3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1.4 环境手册的管理

第2章管理体系范围 第3章手册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3.1 引用标准文件 3.2 术语和定义 第4章组织的背景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第5章领导作用 5.1 领导和承诺 5.2 环境方针 5.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第6章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策划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 总则 6.1.2 环境因素 6.1.3 合规义务 6.1.4 措施的策划 6.2 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策划 6.2.1 环境目标 6.2.2 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第7章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信息交流 7.4.1 总则 7.4.2 内部信息交流 7.4.3 外部信息交流 7.5 文件信息 7.5.1 总则 7.5.2 创建和更新 7.5.3 文件信息控制 第8章运作 8.1 运行策划和控制 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第9章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 总则 9.1.2 合规性评价 9.2 内部审核 9.2.1 总则 9.2.2 内部审核方案 9.3 管理评审 第10章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3 持续改进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资料

2015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沟通 7.4.1总则

7.4.2内部沟通 7.4.3外部沟通 7.5形成文件的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形成文件的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目标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因素。这些因素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条件。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会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e) 组织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体系范围的形成文件的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在内的预期结果,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式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承担责任;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和所处的环境相一致;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目录 引言 (2) 1范围 (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5) 3术语和定义 (5) 3.1与组织和领导作用有关的术语 (5) 3.2与策划有关的术语 (6) 3.3与支持和运行有关的术语 (8) 3.4与绩效评价和改进有关的术语 (8) 4组织所处的环境 (10)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10)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10)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10) 4.4环境管理体系 (10) 5领导作用 (10)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10) 5.2环境方针 (11) 5.3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11) 6策划 (11)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11)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 (13) 7支持 (13) 7.1资源 (13) 7.2能力 (13) 7.3意识 (14) 7.4信息交流 (14) 7.5文件化信息 (15) 8运行 (15)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15)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16) 9绩效评价 (16) 9.1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 (16) 9.2内部审核 (17) 9.3管理评审 (17) 10改进 (18) 10.1总则 (18) 10.2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8) 10.3持续改进 (19)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20)

引言 0.1背景 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必须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三者之间的平衡。通过平衡这“三大支柱”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随着法律法规的日趋严格、以及因污染、资料的低效使用、废物管理不当、气候变化、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给环境造成的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对可持续发展、透明度和责任的期望值已发生了变化。 因此,各组织通过实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系统的方法进行环境管理,以期为“环境支柱”的可持续性做出贡献。 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本标准旨在为各组织提供框架,以保护环境,响应变化的环境状况,同时与社会经济需求保持平衡。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组织能够实现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层提供信息,通过下列途径以获得长期成功,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创建可选方案: ——预防或减轻不利环境影响以保护环境; ——减轻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不利影响; ——帮助组织履行合规义务; ——提升环境绩效; ——运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的方法,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 ——实施环境友好的、且可巩固组织市场地位的可选方案,以获得财务和运营收益; ——与有关的相关方沟通环境信息。 本标准不拟增加或改变组织的法律法规要求。 0.3成功因素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最高管理者领导下的组织各层次和职能承诺。组织可利用机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战略和竞争意义的机遇,预防或减轻不利的环境影响,增强有益的环境影响。通过将环境管理融入到组织的业务过程、战略方向和决策制定过程,与其他业务的优先项相协调,并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全面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够有效地应对其风险和机遇,成功实施本标准可使相关方确信组织已建立了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然而,采用本标准本身并不保证能够获得最佳环境结果。本标准的应用可因组织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两个组织可能从事类似的活动,但是可能拥有不同的合规义务、环境方针承诺,使用不同的环境技术,并有不同的环境绩效目标,然而它们均可能满足本标准的要求。 环境管理体系的详略和复杂程度将取决于组织所处的环境、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其合规义务,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包括其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

新版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变化 添加时间:2014-10-05 17:19:33 浏览:1823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ISO/TC176)自2012年以来一直忙于标准的修订工作。尽管距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2015版的正式发布还有一年多,但对于众多现行ISO9001:2008版标准的认证成员而言,尽早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改版意图以及修订后的语言表述差异成为必要之务。此外,新版标准的委员会草案版本已于2013年发布。作为即将实施的新版标准的蓝本,该草案自然成为各个方面的关注所在。 目标 虽然修订后的标准不会改变现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却对表述语言及管理方法进行了规范和统一。此次修订的目标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为今后十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并引入八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加强可追溯性方面的一致性;突出“客户中心”理念;注重领导力;强调人的参与;系统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惠互利的供方关系。 2)具有足够的通用性,能适用于各个行业或领域的所有类型和规模的组织。 3)继续对当前为获得满意结果进行有效流程管理保持关注。 4)将2000年重大修订以来的质量管理实践和技术方面的变化纳入考虑范围,例如:用于控制客户资产的条形码系统;更为全面、高度整合的质量管理体系(QMS)软件;电子版本的质量手册、流程和表格;在作为企业必须的认证标准之外,客户对审计价值的期望;流程方法中日渐突出的持续改进衡量指标。 5)反映组织运营所面临的日益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工作环境变化,如:员工的文化背景日趋多元化;客户对速度、价格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出于对事故和成本的考虑而日益关注企业内部的环境和安全问题;有助于多功能岗位发展的精益管理环境。 6)采用ISO导则—附件SL(高层结构)规定的通用结构、核心文本及定义,确保与其他ISO管理体系(如ISO14001)的兼容性。 7)简化组织对标准的有效执行及合规审查。 8)采用简洁的表述方式,确保新版标准的通俗易懂及对质量管理要求的一致解读。 术语 ISO9001:2015新版标准在术语方面进行了很多意义重大的调整。在委员会草案中,“产品”一词被“商品和服务”所取代,以体现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帮助服务领域的用户根据自身独特的质量管理要求,更有效地应用标准。“文件”和“记录”被“文件化信息”所代替,从而促使组织利用新标准辨识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利益相关方的议题、要求及期望。此外,“持续改进”一词也被“改进”所替代。

ISO14001-2015中文版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 FDIS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ISO14001:2015 FDIS 中文稿(节选) ——新旧版本管理体系模式的变化: 2004版本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04 EMS 运行模式PDCA 4.6管理评审 4.5.1 监测和测量4.5.2 合规性评价 4.5.3 不符合,纠正及预防措施4.5.4 记录控制4.5.5 内部审核 4.3.1 环境因素 4.3.2 法律及其它要求4.3.3 目标指标和方案 4.4.1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4.4.2 能力、培训和意识4.4.3 信息交流4.4.4 文件4.4.5 文件控制4.4.6 运行控制 4.4.7 应急准备和响应 A P C D 4.2 环境方针 2015版本的管理体系模式 北京华夏健峰企业管理咨询 ISO14001:2015 --PDCA 领导力(5) 策划(6) 绩效评价(9) 改进(10) 支持与运作(7、8) 外部与内部的问题(4.1)) 相关方需求与期待(4.2) 环境管理体系的成果

3 术语定义(部分) 3.15 生命周期 从获取原材料,或者利用自然资源加工到废弃处理的连续的相互关联的产品系统。 注:生命周期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既可以包括采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包括产品废弃处理和运输服务,如:设计、制造、运输、包装、最终使用和处置。 3.18 风险 不确定性对目标的影响 注: ——影响是对预期的偏离—积极或消极。 ——不确定性是指对事件、其后果或可能性的认识或了解方面的信息的缺乏或不完整的状态。 ——风险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他们的组合来描述。 ——风险通常以事件的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和发生可能。 3.5 相关方 能影响某项决定或活动或被其影响的,或感知到自身将受其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注: ——相关方可能包括关注或受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感知自身受影响”指来自与已知组织。 ——相关方可能包括客户、团体、供应商、监管者、非政府组织、投资商、员工。 3.12 绩效 可测量的结果。 注: ——绩效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绩效可以涉及活动、过程、产品(包括服务)、体系或组织的管理。 3.22 合规性责任 组织必须或选择遵守的要求。 注:责任可能来自于强制的要求,如适用的法规或自愿承诺,如组织的和工业标准,合同关系,良好管理 原则和社区及道德标准。 3.7 文件化的信息 组织需控制或维持的信息及其载体。 注: ——文件化的信息可以是任何形式或载体,并任何来源 ——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其相关的过程; - 用于组织运行的信息(文件); - 所达成结果的证据(记录) 4 组织的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意图相关的并影响其达成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事宜,这些事宜包括能影响或受组织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条件。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环境管理体系涉及的相关方;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1对1培训及咨询、百度文库官方认证机构、提供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管理思维提升之旅! (备注:具体案例,会根据客户行业和要求做调整) 知识改变命运、为明天事业腾飞蓄能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用户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用户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 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

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一.市场营销岗位及营销新知识系列课程 《狼性销售团队建立与激励》 《卓越房地产营销实战》 《卓越客户服务及实战》 《海外市场客服及实务》 《互联网时代下的品牌引爆》 《迎销-大数据时代营销思维与实战》 《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企业电商实战全攻略》 《电子商务品牌成功之路-塑造高情商(EQ)品牌》 《精准营销实战训练营》 《卓越营销实战-企业成功源于成功的营销策划》 《关系营销-卓越营销实战之打造双赢客户》 《赢销大客户的策略与技巧》 《如何做好金牌店长—提升业绩十项技能实训》 二.财务岗位及财务技能知识系列 《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 《财务分析实务与风险管理》 《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实务课程》 《有效应收账款与信用管理控制》 《总经理的财务课程》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word 格式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word 格式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word 格式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word 格式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015年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标准目录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环境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4.4环境管理体系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与承诺 5.2环境方针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6.1.1总则 6.1.2环境因素 6.1.3合规义务 6.1.4措施的策划 6.2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环境目标的策划 6.2.1环境目标 6.2.2实现环境目标措施的策划 7.支持 7.1资源 7.2能力 7.3意识 7.4信息交流 7.4.1总则

7.4.2内部信息交流 7.4.3外部信息交流 7.5文件化信息 7.5.1总则 7.5.2创建和更新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8.运行 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2应急准备和响应 9.绩效评价 9.1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9.1.1总则 9.1.2合规性评价 9.2内部审核 9.2.1总则 9.2.2内部审核方案 9.3管理评审 10.改进 10.1总则 10.2不符合与纠正措施10.3持续改进

4组织所处的环境 4.1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c)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以界定其范围。 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4.1中提及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b) 4.2中提及的合规义务; c) 其组织的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 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范围一经确定,在该范围内组织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均须纳入环境管理体系。 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 4.4环境管理体系 为实现组织的预期结果,包括提高其环境绩效,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包括所需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组织在建立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在4.1和4.2中所获得的知识。 5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方面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 b)确保建立环境方针和环境目标,并确保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及所处的环境相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和使用指南(中文)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和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组织可用于增强其环境绩效。本标准可由组织采用,以便系统地管理其环境责任,有助于可持续的环境支持。 本标准可帮助组织达成其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结果,这对于环境、组织本身和利益相关方都是有价值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期望结果应与组织的环境方针一致,包括: ——增强环境绩效 ——满足合规义务 ——达成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管其大小、类型和性质,也可适用于组织确定的可控制或可影响的活动、产品及服务的环境因素。本标准没有阐明具体的环境绩效标准。 本标准可整体或部分使用,以便系统地提高环境管理水平。但是,除非本标准所有的要求被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并且得以完整实施,否则不能声称满足本标准要求。 2.标准化引用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与定义 本文件应用下列术语与定义 3.1与组织和领导相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 组织为建立方针目标和过程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1:管理体系可以关注单一的或多个方面(如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 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和责任、策划和实施、绩效评估和改进等。 注3: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规定的和确认的整个组织职能,规定的和确认的部分组织职能,或贯穿于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职能。

3.1.2 环境管理体系组织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管理其环境因素,符合法规义务及确定威胁和机会相关的风险。 3.1.3 环境方针由最高管理者正式表述的,与组织的环境绩效相关的意图和方向。 3.1.4组织 具有自身职能和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来实现其目标的人或一组人。 注1:组织的概念包括但不限于独资公司、企业、公司、合伙企业、机关、慈善机构,或部分或其组合,是否注册或没有,公共的或私人的。 3.1.5最高管理者 在最高层次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个或一组人。 注1:高层管理人员有权在组织内授权并提供资源。 注2:如果该管理体系的范围只包括组织的部分,那么最高管理者是指那些指导和控制组织的一部分的人或一组人。 3.1.6利益相关方 可以影响或受组织的决定和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或者感受到受组织的决定和活动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注1:感受到自己被影响意味着这种组织知晓感受。例:利益相关方包括客户,社区,供应商,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投资者和雇员。 3.2 与策划相关的术语 3.2.1环境 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1:这里组织的外部存在能从组织内延伸到当地,地区和全球系统。 注2:外部存在可以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和其它特性来表述。

4.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标准资料仅供参考

培训专用教材ISO14001标准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1 范围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一个组织可以使用以提高其环境绩效。本国际标准使 一个组织可以寻求系统化管理其环境责任,以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支柱的方式。 本国际标准帮助组织获得其环境管理体系的输出,提供组织自身和相关方的环境价值,与本组 织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的输出包括: —提高环境绩效; —履行合规性义务; —实现环境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组织,不论大小、类型和性质,适用于本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 素,从一个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组织确定它能够控制或影响。这个国际标准不规定具体的环境绩效 准则。 这一国际标准可用于整体或部分系统化地改进环境管理。然而,声称符合本国际标准的要求是 不能接受的,除非所有的要求被纳入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和没有删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没有规范性引用。 3 术语和定义 为本文件的目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3.1与组织和领导有关的术语 3.1.1管理体系 组织的一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要素( 3.1.4)以建立方针和目标( 3.2.5)和过程( 3.3.5)以实现这些目标。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以包括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如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能源,财务管 理)。 附注2: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角色和职责、策划与运行、绩效评价及改进。 附注3:一个管理体系的范围可以包括整个组织,规定或指定的组织的职能,规定或指定的部分的组 织,或一个或多个横跨组织团体的职能。 3.1.2环境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一部分( 3.1.1)用于管理环境因素( 3.2.2),履行合规性义务( 3.2.9),和处理风险和机会( 3.2.11) 3.1.3环境方针 由最高管理者( 3.1.5)正式发布的相关环境绩效( 3.4.11)的一个组织( 3.1.4)的意图和方向。 Page 1

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合集

生活用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资料 (2020年)

目录

环境管理体系内审年度计划 2020年5月10日9:00?2020年5月11日17:00地点综合办公室 审核目的: 对公司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和适应性,查找环境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意见,制定纠正措施,是管理层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的有效手段,为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作准备。审核依据: 1. 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 2. 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或标准; 3. 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1:2015)审核人 员: 审核组长:XXX 第一组:XXX 、XX 第二组:XXX 、XXX 受审核部门和涉及的要求、内容: 此次内部审核涉及本公司所覆盖的全部环境管理体系要素,各部门和全部工作人员要做到全力配合。审核过程中,涉及到相关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要在现场做积极有效的配合工作。 审核日程安排: 1. 2020年4月15日制定内审计划,并上报给总经理审核批准。 2. 2020年4月20日由管理者代表委任内审组成员。 3. 3.2020年4月20日综合部主任通知各部门开展内部审核,并要求各部门 日9:00进行初次会议。 09:30进行现场评审。 日16:00进行末次会议。 日17:00发布内审报告审核报告的分发范围: 此次内审报告的分发范围为:相关管理者审核方法: 1. 集中审核 2. 现场审核 审核项目: GB/T24001-2016《(ISO14001:2015)覆盖的所有要素。 总经理批示:同意实施 批准人:日期: 2020年4月15日 评审 日期 做好准备。 4. 2020年5月 5.2020年5月 6. 2020年5月 7. 2020年5月 10 10 11 11 编制:综合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