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会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1

班会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1

班会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1
班会课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1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意义

2、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3、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班会过程:

主持人: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

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读书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正像俄国作家普希金所说:“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主持人:历史从远古走来,走出洞穴,走出山林,走向平原,走向现代化的高度文明。无论从盘古开天、仓颉造字算起,还是以甲骨篆文,金石成篇开始,书籍似乎已经成

了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主持人:古往今来,无数优秀的篇章滋润、教益着后人。那些先辈、英烈、伟人、学

者之所以走过璀璨的人生之路,都得益于他们的广蓄博收,孜孜以读。

合:下面我宣布,预初12中队“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一、

主持人:说到读书,我想起语文老师经常经常教导我们要多读书,并且要求我们录音

然后互相交换。

主持人:是的,这一周我和XXX同学交换了读书录音,她的朗读美轮美奂,让我惊叹

不已。下面请欣赏读书录音。

播放读书录音。

主持人:感谢XXX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朗读,这美妙的声音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另一

个世界。让我们将掌声送给她,谢谢!

二、

主持人:听了XXX同学的朗读,相信大家一定都跃跃欲试。下面就请大家说一说你在

读书时所收集的读书名言。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名言、格言、警句(我积累的名言是......这句话告诉我们......)(每组至少有一人发言,要求声音洪亮、自信)

主持人:大家说得非常好,通过这些名言我们充分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下面我建

议大家一起把屏幕上的这些名言朗读一遍。好吗?

学生齐读名言

三、

主持人:读书这么好,同学们平时是否多读书了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小的智力比赛,看看大家的实际读书情况如何。以小组为单位,答对数量最多小组为胜出者。

评选智慧小组

四、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这样的一句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那么中国人读书的真实

情况又如何呢?下面我们有请XXX小组为我们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

学生A:大家好,我是XXX小组的负责人XXX,下面由我们组为大家展示中国阅读量和先进国家的差距。根据2011年全世界每年阅读数据我们知道,人均读书最多的为犹太人,64本,而中国人均仅有4.3本。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阅读量少得可怜。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

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主持人:谢谢XXX小组!听完他们的报告,想必大家应该有很多深切的感受,请大家

进行小组讨论,谈一谈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并发言

主持人:谢谢各位的发言,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

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五、

主持人:冰心奶奶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下面就请大家为自己的同学

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请同学拿出课本到讲台上发言)

同学说出自己推荐的书及理由

同学回答完毕各小组组长将本组书本收好编号,在班级传阅

六、

主持人:同学们做得非常好。读书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形式的产物,人们把读到的文

学艺术以文字之外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也是读书带来的正能量。下面请欣赏同学们

是如何将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歌以读和唱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有请两位同学!

学生朗读英文诗歌When you are old

学生演唱歌曲《当你老了》

七、

主持人:谢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读书的无限乐趣。为了让

读书之风吹遍整个校园,我们班班委会成员向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

读书倡议:

1)每天至少读书半小时

2)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多积累,多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4)树立“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活读书,读活书”的理念,共同营造书香校园、

书香班级,让书滋养我们的心灵。

主持人:下面我公布预初十二中队最美书签评比结果,他们是···为了感谢各位老

师的到来,他们将会将书签送给几位老师,谢谢你们的到来。

赠送书签

八、

主持人:下面请欣赏节目《书香中国》

九、

班会总结

感谢各位同学的精彩表现。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

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生活中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享受到读书带来的乐趣,越来越会

读书,书越读越好!

节目《书香中国》

方方正正,叠叠层层,润心如水,指路为灯,这个谜语好难啊,答案到底是什么呢。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些,这些都是书本中的道理,方方正正,叠叠层层,润心如水,指路为灯,哈哈,我知道啦,我知道啦,答案就是——书。

无论你是年轻、年幼还是年老,来读书吧,因为开卷有益;来读书吧,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书香中国。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作者:————————————————————————————————日期: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人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可是生命的宽度与广度我们却可以决定,阅读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广阔更丰厚的最好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篇一】?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当我们点数四季更替,记录成长历程时,是否察觉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当我们乘着人生的列车,急速向前奔跑时,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书,引领我们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历史的风云画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渊博的大师。我庆幸我们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是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阅读而发展,??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需要,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说到阅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节日4月23日,世界阅读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静静阅读,把青春装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据调查:世界各国年平均阅读量,日本人为4本,韩国人为7本,法国人为11本,中国人为0.7本。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全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英国人55本和美国的50本。 ?重视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应当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阅读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据说,犹太人在刚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会放一罐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书中自有甜如蜜,这样的引导将会成为孩子不断学习,勇于求知的动力所在。??然而,我国全民阅读的氛围并不容乐观。走进书店,你会发现80%的书籍都是中小学教辅,真正的经典好书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家庭的藏书与阅读了。可见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层次是很低的,长此以往我们将拿什么来立足于世界之林呢?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不应该沉思吗?让我们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因勤奋阅读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他们的故事影响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而要认识他们,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力量的最好办法仍是阅读。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 伴我成长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苏庄镇中心小学“书香校园”师生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引导广大师生走进博大精深的书香世界,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我校决定开展“打造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把学校打造成“学校有书香气,老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的书香校园,激发师生读书的兴趣,不断形成读书的高潮。让书籍为学生打开一扇扇窗,开启一道道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 二、总体规划及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在教师中积极倡导“书香为伴”的思想,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促进教师提高业务素质,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在学生中倡导“与好书为友”的思想,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打造有特色的书香校园。 2、总体规划: 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一方面立足现在,营造浓厚的读书范围,开展专题性的读书活动,培养一批书香班级,书香家庭,打造具有青小特色的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的书香校园;另一方面着眼于发展,通过长期的努力,最终形成青小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的人文传统。 三、活动主题和口号 1、主题: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我成长 2、口号:创建“书香校园”,培育人文精神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态度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内心的孤独寂寥,瞳孔的空洞茫然,言语的干涩穷乏,思想的孤陋寡闻,行为的举措无方都是精神世界空虚、空白的一种表现,而读书恰好是获取精神食粮,补足精神之钙的最好方法。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对于读书,我们应该选择遵从本心,以提高自我修养,丰富内心世界,奉献个人价值为出发点,让读书真正地融入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和态度。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说:“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那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致千里”。因此,读书首先是要从思想上去重视。作为我们煤矿企业的青年职工,我们不可以妄自菲薄,我们的人生是精彩的,前途是光明的,职业是值得尊敬和骄傲的。只要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在茶余饭后、工作闲余时抽出一点时间去读书,去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我想随着时间的沉淀,我们一样可以搏击“蓝海”,成为一名优秀的蓝领精英,成就一番辉煌事业。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

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读书能让万里之外的美景,立于眼前;读书能跨越时空,让古今中外的思想诉诸于脑海;读书能升华灵魂,让思想、心灵和身心的一切在平和中自由自在的徜徉。“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心里才最清楚。“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读书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光读书不实践,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反之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其大事。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的结合起来,把读书深入工作和生活,如蚕食桑叶一般,多多吃,细细嚼,静静的消化,最终化为自己的东西,吐出闪亮的丝。我们青年职工,要想成为企业精英,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在实践中读书,在读书中去创造性的开展实践活动,这才算是达到了读书的真正功效。 读书需要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周恩来同志面对国家危难和人民困苦,决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誓言“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立下“面壁十年图破壁”的远大志向。习总书记不到16岁就来到陕北梁家河插队当农民,在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他坚持不懈的努力读书,不断的思考“生存与毁灭”的问题,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说 到读书,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阶梯”等等,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一个很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道理:读书对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就拿西汉时的匡衡来说吧,他出生穷苦人家,他却“凿壁借光”读书,最终成为大学问家。孩子们,现在家家户户有了明晃晃的电灯,不用“凿壁借光”,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好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让读书成为我们的好习惯。在这里,我想跟大家提出六点关于读书的建议: 1、选择好书。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看的“好书”,我们开始可以从短小的儿歌、彩绘本故事、猜谜语、脑筋急转弯等短小有趣的带拼音的书籍读起,慢慢地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少儿版的名著或一些知名少儿作家(如狐狸姐姐、杨红樱、郑渊洁、曹文轩等)的书籍,这些书非常有趣,它们一定能将你带你在书海中快乐遨游,当然,选择 的范围也要广一点,故事类、科学类、艺术类等等。一些如《阿衰》《豌豆》这类的纯漫画书我们要少看。

2、持之以恒。不管老师布置没布置关于“读”的作业,自己在每天都要抽空读书,如早上、下午上课前,每天做完作业后等课余时间读一会儿,这样读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读一本又一本的书,积少成多。 3、“不动笔墨不读书”。碰到自己喜欢的好几好句,咱们把它勾画下来,有能力的中高年级孩子们,还可以把它摘录下来,甚至可以尝试写读后感等等。 4、强化记忆。孩子们,你们现在的记性特好,科学家称你们现在正处在“黄金记忆”时期,你们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经常读读背背,把一些精彩的词句、片段背一背,等到用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了,这样你也会是一位小诗人、小作家。 5、问中读,读中问。带着问题读,读出你的答案;当我们遇到一些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要学会、词典等工具书,或主动请教家长、老师、同学等。 6、反复读。遇到你喜欢的好书,咱们反复读,读了一遍,过段时间又拿出来读,这样反反复复地读,相信你的收获一定非常大。 以上六点建议,跟大家共勉。 孩子们,你们是“诗韵校园,风雅城北”的小主人,希望你们的精彩人生就从“一周一诗”的诵读、“课前三分钟”的诵读、每天的自由阅读开始,让读书真正成为我们的习惯。 谢谢! 篇二:

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非常重要。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人大都是读书爱好者。他们自幼喜爱读书,在读书中获取知识,在知识滋养下增长智慧,不断成长与进步。他们爱书、读书的故事千古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读书、去求索。 屈原“洞中苦读”。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小时候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都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诗经305篇,从这些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的读书,他的书法紧靠着百花争艳的花园,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有看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私自遍布四方。 闻一多“醉”书。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也是著名学者。他读书成瘾,一看就醉。据说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清晨,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

王亚楠绑住自己读书。王亚楠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1933年,他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带着眼镜的王亚楠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巨浪来袭时把自己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楠牢牢的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楠翻开书,聚精会神的读起来。 看了这些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我得到很多启示。阅读就是力量,阅读是人们汲取知识、获得智慧的基本方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个人阅读的力量,决定个人学习的力量、思考的力量、实践的力量;都有人阅读的力量,决定国家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创造的力量。有了这种神奇的阅读力量,我们就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正是从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历史性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主要举措,做出了部署。 所谓生活方式,是一个人由情趣爱好、价值取向决定的生活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带有一定规律的生活实践和生活风格。曾国藩不仅品德修养高,而且才智超乎寻常,他的一个生活准则就是“无一日不读书”,而且将其作为家训,要求

吴智勇《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初中议阅读题及答案完整篇.doc

吴智勇《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

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10.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2分) 答:_____ 11.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______ 12.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广播稿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广播稿 女:有一种力量,让成长充满审美。 男:有一种力量,让青春刚柔并济。 女:有一种力量,让梦想不再遥远。 男:相信阅读,相信文学的力量。 女:大家好,我们校园七彩树如约和大家见面了,我是播音员郭艺琳 男:我是播音员王子阳 女:作为学生,读书是我们学习中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而就是这件事情,却让我们的老师头疼,家长头疼。 男:是呀,在我们身边,不爱读书的同学还有很大的一部分,他们不喜欢读书,不习惯读书。 女:今天我们七彩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篇文章《让阅读成为习惯》阅读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底色。作家三毛说:“我的所得,衣食住行上可以清淡,书本里不能谈节俭。我的分分秒秒吝于分给他人,却乐于花费在阅读。这是我的自私和浪费,而且没有解释,不但没有解释,甚至更心安理得。”我喜欢这句话,这便是精神食粮对一个作家的意义,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又怎能不把就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男:我们都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未必能够改变你的命运,但读书却实实在在地能够改变你的命运。所谓读书改变命运,不是你只要读书就能够改变命运,而是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博览群

书,像蜜蜂那样采吮书中百花精髓,滋养你的灵魂,开启你的心智。完善你的人格;长知识,增阅历,以培养你的才能。日以渐染,使你走出蒙昧,脱离低级趣味而志存高远,文质彬彬。随着人格品位的提升,你的人生轨迹自然会得以改变。 女:同样一本书,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效果,正所谓“一千个人的心里,住着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即便是我们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阅读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如清人涨潮在《幽梦影》里所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男:而我们正直与如夏花般蓬勃开放生长的年龄。我们的心智正处于情感,道德。审美。智慧的缔造。也是阅读最重要的年龄。正如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说的:读一本好书,仿佛就在和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女:读经典诗文,能让你的心灵永不枯竭;读中外名著,能让你感受文化的博大精深;读伟人传记,能让你从伟人不屈不挠的奋斗过程中汲取崇高的人生哲理,读…… 男:作家三毛在《关于读书》中所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女:也就是说,我们从优美的,诗意的,感动我们心灵的文学佳篇中,感悟着道德的力量,审美的力量,艺术的力量,语言的力量,滋养我们精神生命的力量。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哲人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想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从小培养孩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使孩子受益终身。 可是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喜欢读书,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呢? 谈到这个问题,总是令很多家长头疼。因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很多孩子不愿读书、讨厌读书。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有一点空闲时间,他们都用来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了,实在是静不下心来看书。 所以,要培养孩子对读书的兴趣,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需要耐心和信心。 1、创设良好的家庭读书条件 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应不嫌“汗牛充栋”,只要是对孩子阅读有益的书籍,先买好,放在孩子每日见到的地方。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2、家长要成为孩子读书的伙伴身教重于言教,只有热爱读书的家长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喜爱阅读,懂得阅读的方法,了解书籍的内容,这样才能指导孩子阅读,用自己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带动孩子喜欢阅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对于这一点,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 3、.感受读书的乐趣。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游戏让孩子感到快乐。那么要想让孩子喜欢读书,也要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当孩子向我们讲述自己阅读的快乐和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表现出和他一样的开心,分享孩子的读书成果,这会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并对读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4、亲子共读 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它既引领孩子学习了知识,培养了阅读兴趣,又让父母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增进了和孩子的交流。 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做孩子的阅读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 向贤彪 “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

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重视“阅读力”,正需要像“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中。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文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作文 篇一: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记录的是海伦·凯勒的一生,这本书写出了一个失明者 对光明的无限渴望,哪怕只有三天,短短的三天,她也一定会加倍珍惜,她也能在这短短 的三天做出许多事。书中感人心肺的故事,总在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鼓励我:不要后退, 勇敢向前!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 伦·凯勒。”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海伦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完这本书之后 我的心被海伦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书中,海伦用细腻的笔触,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使人很难相信出自一位盲聋人之笔;她去骑马、划船、游泳、划雪橇,甚至独自一人月夜泛舟,用心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景; 她去参观博物馆,“听”音乐会,甚至去“欣赏”歌剧……我相信她一定是用心来感受这 个世界,用心来享受生命。她远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活得幸福、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是 知识给了她生活的勇气,是知识给了她接受生命挑战的力量,使她能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是知识使她产生了一种的信仰:现实环境固然可怕,但人类应该抱持希望,不断奋斗。生命的意义何在,人生的价值何在?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我们似乎从未想过或不敢想象未来的世界,每日懒懒地生活,懒懒地工作,遇到困难就怨 天尤人,抱怨上天不公。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间如流水飞逝,过去的日子不再 重现,当我们回首往事,是否值得留恋?是否值得纪念?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用知识 点亮自己心中的灯,我相信,这个世界将是一片光明!海伦,用她艰难却幸福快乐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一生是人类的奇迹,她的自传,使我汗颜,也使我警醒。 在书中,海伦说:“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应该说知识就是幸福,因为有了知识,就是摸到了有史以来人类活动的脉搏,否则就不懂人类生命的音乐!”。 的确,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知识使海伦创造了这些人间奇迹!知识的力量是多么巨大,它能使一个残疾人,变成一个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社会的人。海伦的世界是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她三天光明,那么在第一天,她要“透过 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她生活下去的善良、温柔与心怀感动的人们;在第二天,她要在 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在第三天,她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 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海伦的一生, 是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一生,她用行动证明了人类战胜命运的勇气,给世人 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 篇二: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让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读书,一个诱人的词。让人们的一生受到熏陶,变得更加 完美。我喜爱读书,因为读书,让我明白了善与恶;因为读书,我学会了感动;因为读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知识和智慧。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也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教会孩子如何更好地去阅读,使之养成一种受益终生的好习惯。 一、创设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1、充实书源,让孩子有书读。 为了让孩子有书读,我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学校的图书室。虽然藏书不多,但有些书还是很适合孩子阅读的,每个星期,我都自己到图书室,认真挑选几十本书,放到班级的书柜里,供学生阅读。我还在班级开展了“捐一本看百本”的捐书活动,让孩子把自己的藏书拿到学校来,充实班级小书柜,做到书籍共享。就这样,班级小书柜满了,可供学生读的书多了。 2、创设氛围,让学生有时间读。 由于升学的压力,家长和教师都看重学生的成绩。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把时间用于完成老师的任务上,而老师呢,觉得课外阅读指导费时费精力,怕耽误进度,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他们采用题海战术,坚持着“滴水穿石”的精神,大量的习题,反复地练习。所以很多孩子觉得没有时间阅读。 为了让孩子有时间读书,我抓住每隔一天的语文早读这宝贵的读书时间,我总是让孩子们预习要上的课文,要求就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响亮。快要结束时,我总是请一两位学生上台,说说自己读的收获,可以是好词佳句,可以是感受,可多可少,哪怕是一个词。每周末,不布置家庭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带一本书回家,和家长共同阅读,记录阅读收获。学校还专门设立了“课外阅读课”,每周一次,专课专用,同学进行阅读,我们语文教师进行阅读指导。 二、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 1、榜样激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最好的榜样就是身边的人。 首先我和孩子一起阅读,要孩子读的书,我总是先读,这样就能和孩子进行交流。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其次,我把班级中热爱读书的学生作为典范。在开展“我爱读书”的班会上,学生说喻某爱读书,我就请同学说说从哪儿看出来。说着,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于是班级掀起了一股浓浓的读书风气,我不断发现典型,及时表扬,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 另外,我还从学生最崇拜的名人入手,组织他们搜集有关名人爱读书的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让他们认识到书籍对人一生的重要作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唤起了学生们强烈的读书欲望。 2、美文激趣。 学生很喜欢故事性很强的书籍。问及孩子最喜欢的动画人物:孙悟空、哪吒、熊出没等,我趁机向孩子推荐学校图书室有“熊出没系列丛书”,并告诉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等大家阅读完了,我们一起来聊聊。结果我们班很多同学都看了“熊出没系列丛书”,在专门的课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首千古传诵的《观书有感》,作为一名南宋时期的著名理学家朱熹,这么早就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且断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应该说,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在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在城里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今天,城镇边缘的孩子却处在尴尬的边缘化的境地。他们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没有漂亮的语音教室,没有气派的体育馆,也聆听不到名师、特级教师的讲课。对于大多数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初中学生来说,要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就有些举步维艰了。基于此,课外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完成阅读任务,阅读习惯的培养就势在必行。 文化是前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文化要不断的传承、发展、创新并光大,阅读是汲取文化养分

和智慧的唯一“捷径”。可见,阅读是一个人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学生有了习惯,达到“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是指日可待。更何况,学生一但爱上课外阅读,通过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人曾经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能力都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阅读让他们受益匪浅…… 为什么阅读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呢? 1、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古今中外哲人们给予书籍极高的评价: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西汉学者刘向语:“善读也可以医愚”;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语:“书籍是是智慧的钥匙”。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阅读有益的课外书不但有助于开阔视野、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会为人处世等,而且可以增长见识,做到不出家门而知天下事,不出国门而了解世界各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阅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吴智勇《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吴智勇《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信仰》初中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1)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各种信仰和主义可谓多矣,虽然我们并不一定都 要皈依某种宗教,但是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指引自己前行的信仰。今天,当物质的匮乏不再困扰我们时,心灵的成长便成为生命的第一要务。每一个人的内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上帝”,而真正的信仰不仅是一种理论,是一种实践,一种内在生命的实际体验,更是精神的支持和动力。如果有一种信仰能让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毫无争议地共同信守的话,那就是阅读了。在历史长河中,有关宗教的庙宇与雕像在风雨中颓毁坍塌,而经典之籍则与世长存。文字是人类文明最上乘的结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难以把握,如此透彻,又如此无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人类的文明以文字的脉络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阅读已经超越了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宗教,既没有时空界限,也没有地域之分,让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说着不同语言的人们,在阅读中共生。 (2)文字,是生命洪炉中的一缕袅袅炊烟;书籍,则是由心灵唱出的歌,安慰着每一个骚动不安的灵魂。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那些已经被阅读了千百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历代圣人贤士群聚,仿佛与我们同处一堂,让我们亲聆所言,亲见所行。他们的言行,使我们变得深沉而非浮躁、清醒而非昏聩,深刻而非肤浅,让我们的人格得到提升,生命得到重塑。 (3)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助于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读书可以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一个不重视阅读的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沉闷枯燥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读书的好坏对于一个人的文化高低、知识多少、志向大小、修养好坏、品行优劣、情趣雅俗,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经典,是人生修养所应追求的一种境界。 (4)阅读的广度改变生命历程的长短,阅读的深度决定思想境界的高低。四季都是读书时,让我们在书中相遇,让阅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选自《课外阅读》2015年3月份上刊) 10.请说出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怎样的中心论点。(2分) 答:_____ 11.联系上下文,为“伟大的思想能挣脱时光的束缚,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答:______ 12.本文第(3)段划线句子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 13.请分析文章结尾一段的作用。(3分) 答:_____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实施方案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中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的确,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的同时,他们所感悟地是人生的真善美,知识的深奥美,以及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个性发展、放飞理想的不竭动力。办一个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是领创教育梦寐以求的教学理想。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多读书、读好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宗旨 本项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扩大阅读量、改善阅读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视野,培养观念,励志成才。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的重点从以消遣娱乐为主转移到有益于培养宏观决策、危机处理和心理调适等能力上来,把阅读方式从网络一过式浏览、快餐式阅读转移到选择性精读上来,让学生从网络游戏、聊天、交友等业余生活中抽出更多时间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成熟、健康的思想。从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先进文化发展。 二、活动主题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营造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 三、活动口号 好书伴我成长 青春作伴好读书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以经典为伴,与圣贤同行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 与阅读同行塑造美好心灵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阅读奠基生命、书籍引领成长,学习丰富人生、知识改变命运 四、活动时间 四个学期,每学期为一个阶段 五、活动范围 领创教育全体师生 六、阶段目标: 本想活动共分四个学期完成,每学期都有各自的目标及要求。 第一学期:走出迷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刚步入大学校门,学生总会有些迷茫、困惑,读书是心灵的慰藉,帮助学生走出迷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相关书目(非必读书目,只做参考: 领创教育的教学理念、各种相关资料——中心意思:领创教育是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作者:覃彪喜——一名25岁的董事长给大学生的18条忠告《你的误区》(美韦恩·W·戴埃著——中心意思:走出心灵的误区,就是走出了世界的误区; 《荒漠甘泉》(美考门夫人著——中心意思:以自己的信心战胜世界;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薛萍 一则抽样调查显示,有46%的学生不怎么读书,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读书的目的越来越为了追求消遣性和娱乐性。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培育当代接班人的核心价值观,是由认知、认同环节开始的。这个环节紧扣读书,只有读好书、多读书,获得理论认知,才能上升为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广大学生要践行核心价值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以读书学习为先。 养成习惯好读书。与书为伴,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可以储备能量,增长才干。学习没有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应该坚持的生活习惯。现代人才学有个“蓄电池理论”,讲的是人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不断进行周期性充电,才能不间断地、可持续地释放能量。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在于没有养成喜好读书的习惯。古人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欧阳修有“读书三上”论,即:马上、厕上、枕上。这些至少说明一个道理,喜爱读书的人不怕没有时间,一切堂而皇之的理由只是空洞的搪塞。 信息时代,我们更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以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子网络等传播知识和信息的载体确实越来越普及,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更加方便快捷,但是,书的功能仍然是其它各种现代化传播媒介所不可替代的。在欧洲、美国、日本的大学图书馆里伏案苦读的人并没有因现代化而减少,现代化的电脑、网络等只是更加方便了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却很难代替读书本身。在欧美的火车上、飞机上,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年龄的人手里拿着一本书旁若无人的沉浸在书中的境界中。读书,不仅使人能够得到知识、思想和技能,而且能够得到快乐,理当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养成读书的习惯固然重要,但更要学会读好书、读有用的书。书海无涯,人一生要学习的知识很多。只有把读书学习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才能利用有限时间学到有用之理,不断为发展进步获得源源动力。这样,读书也就有了更为直接的意义,学习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学者把书分为五等:浏览之书、细读之书、熟读之书、再三细读之书、终生相伴之书。这说明人有文野之分,书有高下之别。择友要良,读书要精。我们首先要学好科学理论,既为人生把向,又为工作导航,对理论学习的一些重点书目、重要内容、重要观点要反复读、长期读,装入脑、烙于魂,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当前,培育、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就必须把科学理论掌握好,廓清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迷雾,抵制形形色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 人生命的长度我们无法决定,可是生命的宽度与广度我们却可以决定,阅读就是让我们的生命更广阔更丰厚的最好方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国旗下讲话稿【篇一】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当我们点数四季更替,记录成长历程时,是否察觉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当我们乘着人生的列车,急速向前奔跑时,是否感慨生命短促,堪比似水流年?幸而有它书,引领我们超越了时空的距离,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历史的风云画卷。 他是一位生命的智者,一位渊博的大师。我庆幸我们的人生能和他相遇。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是的,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点燃思想的火花。阅读一本好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点燃我们实现理想的希望之火。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阅读而发展, 阅读应该成为每个人生命的需要,应该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说到阅读,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特殊的节日4月23日,世界阅

读日。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纪念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的日子。 在这个日子里,让我们静静阅读,把青春装扮得更加美好。 然而,据调查:世界各国年平均阅读量,日本人为4本,国人为7本,法国人为11本,中国人为0.7本。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告诉我们,已经有超过半数的国人一年也读不了一本书了,全国有阅读习惯的人大概只占5%,且每人每年平均阅读量只有4.5本,远低于犹太人的64本,英国人55本和美国的50本。 重视读书,培养阅读习惯应当是当前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事情。 在世界众多民族中,以色列人的阅读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犹太人虽然只占全球人口的0.23%,但是在20世纪64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却有121位,比例高达18.5%,获奖人数高居世界各民族之首。据说,犹太人在刚开始教孩子阅读的时候,会放一罐蜜在旁边,孩子读一句书后,让他舔一口蜜。书中自有甜如蜜,这样的引导将会成为孩子不断学习,勇于求知的动力所在。 然而,我国全民阅读的氛围并不容乐观。走进书店,你会发现80%的书籍都是中小学教辅,真正的经典好书却往往无人问津,更不用说家庭的藏书与阅读了。可见我们整个民族的阅读层次是很低的,长此以往我们将拿什么来立足于世界之林呢?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不应该沉思吗?让我们以身作则,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 在人类历史上,不论是国还是国外,因勤奋阅读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乃至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事例有如天上

读书应成为一种习惯

读书应成为一种习惯 在今天的中国,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物资生活的日益丰富,能坐下来安心读点书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读书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去年,中国只有51.7%的国民读书,这一比例比5年前下降了8.7%。这种精神文化状态着实令人担忧,那么,对于我们青年人来说读书学习的状况又如何呢。 一、现代青年读书学习的现状 不少有识之士警告,“书虫”将成为未来中国一个新的“濒危物种”。现在的青年读书学习的思想观念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下面,我们来看看青年一代的学习现状。 (一)青年人读书学习意识淡化。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文化生活水平并没有提高,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精神文明生活。特别是年轻一代慢慢成为传统文化的“断层代”。年轻一代享受着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多数人开始满足于对物资生活的追求,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却越来越忽视。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6-30周岁识字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4分钟,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1分钟,人均上网时长为每天58分钟。与上年相比,平均每天接触报纸、图书的时间有所下降,上网时间在成倍增长。另外一方面,青年人学习目的陷入误区。调查五年来中国青年读书的功利性目的走强,知识性目的减弱,追求消遣性和娱乐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有这样一则实例,一位代表中国出国访问的中学生自称喜欢历史,竟然说不上康有为是谁,而聊起欧美明星却如数家珍,就像住在她家隔壁。这件事令人震撼,年轻人是推动中国文明向前进的继承者,而他们的知识含量、结构却开始变化了。 (二)社会缺少读书学习的文化氛围。有这样一则趣闻:在日本地铁里,5个人就有5个人读书看报;在台湾,5个人就有3个人读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