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一、酸、碱、盐的组成

1、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

2SO

4

)、盐酸

(HCl)、硝酸(HNO

3

)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

.......H.+.的化合物叫酸)

酸=H++酸根离子 H

2SO

4

= 2H+ + SO

4

2—HCl = H+ +Cl— HNO

3

= H+ + NO

3

补充:(1)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HCl)(2)电瓶中含有硫酸(H

2SO

4

(3)酸雨中有少量的硫酸(H

2SO

4

)和硝酸(HNO

3

) (4)食醋中含有醋酸

(CH

3

COOH)

2、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氨水(NH

3·H

2

O)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离子

..的化合物叫碱)

碱=金属离子或铵根)+OH—NaOH = Na+ + OH—Ca(OH)

2 = Ca2+ + 2OH—NH

3

·H

2

O =

NH

4

++ OH —

3、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电离出金属离子(或NH

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盐)如:氯化钠、碳酸钠

盐=金属离子(或铵根)+酸根离子 NaCl=Na++Cl— CuSO

4= Cu2+ + SO

4

2— Na

2

CO

3

NH

4

Cl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酸碱盐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注意:(1)、盐的组成中不一定

...有金属元素

....,如NH4Cl中NH4+是阳离子,具有金属离子的性质,但不是金属离子

(2)、金属离子都是阳离子,但阳离子不一定都是金属离子。如H+、NH

4

+ (3)、在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碱;可能含氧元素的是酸和盐;

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酸和碱;不一定含氢元素的是盐

(4)、 盐和碱组成中都不一定含金属元素,(如NH 4NO 3、NH 3·H 2O ); (5)、酸组成也可能含金属元素(如:HMnO 4 叫高锰酸) (6)所有..酸碱盐的....组成中一定.....都.含非金属元素......

(7)、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如:NaHSO 4 =Na ++H + +SO 42- (8)、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 如:Cu 2(OH)2CO 3

(9)、 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 2SO 4、NaHSO 4溶液都显酸性,而 NaHSO 4属于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 +的溶液)

(10)、碱溶液一定为碱性溶液,但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OH 、Na 2CO 3、NaHCO 3溶液都显碱性,而Na 2CO 3、NaHCO 3为盐。碱溶液就是碱的水溶液,碱性溶液就是指含OH -的溶液) (11)、物质的酸碱性属于化学性质

(12)、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如Na 2CO 3溶液显碱性

二、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剂,称为酸碱指示剂 。 石蕊和酚酞是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试液的颜色变化:酸里红、碱里蓝、中性紫...........;无色酚酞....试液颜色变化:本身无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只能检出碱性溶液).............

注意: (1)用来做指示剂的物质必须保证在酸碱性不同的溶液中颜色不同

(2)只有可溶性物质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如:Cu(OH)2就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

(3)酸碱指示剂只能测酸碱性而不能测酸碱度 (4)加水稀释溶液只能改变酸碱度...而不能改变酸碱性... 三、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

说明: (1)pH 值=7,溶液呈中性;

(2)pH 值<7,溶液呈酸性;pH 值越小,酸性越强 (3)pH 值>7,溶液呈碱性;pH 值越大,碱性越强

碱性增强

中性

酸性增强

(4)pH的测定: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净的玻璃棒(或滴管)

蘸取少许待测试液于pH试纸上,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

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

注意:(1)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溶液

(2)不可用润湿

..的pH试纸测溶液

..的pH值,否则测定是稀释后溶液的pH值,使测定结果不准确---酸大碱小中不变

(3)pH试纸只能粗略测定溶液的pH值,结果为整数

..

(4)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CO

2+H

2

O=H

2

CO

3

),pH<5.6的雨水

为酸雨。

四、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不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盐 + 氢气(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Fe+2HCl=FeCl

2+H

2

↑(由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注意:酸不包括硝酸和浓硫酸金属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氢前金属换酸氢,氢后金属则不行)、铁

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亚铁的化合物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CuO+ H

2SO

4

= CuSO

4

+H

2

O (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 (红棕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4)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HCl+NaOH=NaCl+H

2O Ca(OH)

2

+ H

2

SO

4

= CaSO

4

+2 H

2

O

Cu(OH)

2 + H

2

SO

4

= CuSO

4

+H

2

O (蓝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Fe(OH)

3+3HCl=FeCl

3

+3H

2

O (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5)酸+盐→新酸+新盐(注意:酸+碳酸盐→H

2O+CO

2

+新盐)(基本反应类型-

-复分解反应)

HCl+AgNO

3=HNO

3

+AgCl↓ H

2

SO

4

+BaCl

2

=BaSO

4

↓+2HCl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注意:含氧酸可由对应的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化合制取(不属于酸的通性) 如:CO 2+H 2O=H 2CO 3 SO 2+H 2O=H 2SO 3 SO 3+H 2O=H 2SO 4

五、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色 (1)碱溶液..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可溶性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O 2+ Ca(OH)2= CaCO 3↓+ H 2O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

CO 2+ 2NaOH = Na 2CO 3+ H 2O (二氧化碳气体的吸收、氢氧化钠的变质) SO 2+2NaOH=Na 2SO 3+H 2O

(3)碱+酸→盐+水 (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HNO 3+Mg(OH)2=Mg(NO 3)2+ 2H 2O

Al(OH)3+3HCl=AlCl 3+3H 2O (氢氧化铝中和胃酸过多)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 (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2NaOH+CuSO 4= Cu(OH)2↓+ Na 2SO 4 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工业制烧碱) 注:(1)(2)(4)只适用于可溶性碱。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ΔCuO+H 2O

2Fe(OH)3 ΔFe 2O 3+3H 2O ;

(2)可溶性碱可由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而制得。CaO+H 2O = Ca(OH)2

Na 2O+H 2O=2NaOH K 2O+H 2O=2KOH

难溶性碱不可以由对应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得到(不属于碱的通性)

六、盐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盐(可溶)→新金属 +新盐 (盐可溶、前置后、K 、Ca 、Na 除外) Fe+CuSO 4=Cu+FeSO 4 Cu+2AgNO 3=2Ag+Cu(NO 3)2 ②酸+盐→新酸+新盐(注意:酸+碳酸盐→H 2O+CO 2+新盐)

HCl+ AgNO 3=HNO 3+AgCl ↓ H 2SO 4+BaCl 2=2HCl +BaSO 4↓ 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③盐(可溶)+碱(可溶)→新盐+新碱

CuSO 4+ Ca(OH)2= CaSO 4+Cu(OH)2↓ (农药波尔多液)

Na

2CO

3

+Ca(OH)

2

=CaCO

3

↓+2NaOH (工业制氢氧化钠)

④盐(可溶)+盐(可溶)→新盐+新盐

NaCl+ AgNO

3= AgCl↓+NaNO

3

Na

2

SO

4

+ BaCl

2

= BaSO

4

↓+2NaCl

七、酸、碱、盐的溶解性

①酸:大多数都可溶水(除硅酸H

2SiO

3

不溶)

②碱:只有氨水 NH

3.H

2

O、氢氧化钠 NaOH 、氢氧化钾 KOH、氢氧化钡Ba(OH)

2

可溶

水,氢氧化钙Ca(OH)

2

微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但不溶于水的碱一般均可以溶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于水;

氯化物(盐酸盐)除AgCl难溶于水(且不溶于酸)外,其余多数均可溶于水;

硫酸盐除BaSO

4难溶于水(且不溶于酸),Ag

2

SO

4

、CaSO

4

微溶外于水,其余多数可

溶于水;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碳酸镁 MgCO

3

微溶于水外,其余都难溶于水,但不溶于水的碳酸盐一般均可以溶于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注:BaSO

4

↓、AgCl↓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八、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位于氢前面

...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元素)-------氢.前金属

换酸氢,氢.后

金属则不行注意:(酸不可用浓硫酸、硝酸)(金属K、Ca、Na除外)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

注意:1、盐可溶、前置后、K、Ca、Na除外 2、金属与盐中的金属活动性差异越大反应越容易进行(先远后近)

九、中和反应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

2、实质:OH-+H+== H

2

O

3、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2)处理工厂的废水如:用氨水来中和工厂排放废水中的硫酸

2NH

3 . H

2

O +H

2

SO

4

= (NH

4

)

2

SO

4

+2 H

2

O

(3)用于医药如:用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来中和胃酸过多

Al(OH)

3 + 3HCl =AlCl

3

+3H

2

O Mg(OH)

2

+ 2HCl = MgCl

2

+ 2H

2

O

注意:(1)中和反应一定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3)中和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但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十、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2、特征:双交换,价不变 AB + CD =AD + CB

3、条件:反应物:有酸可不溶(不溶于水,必须溶于酸);无酸盐碱溶

生成物:有沉淀、有气体或有水生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向离子浓度减

小的方向进行,故复分解反应中实质参加反应的离子就是结合生成沉淀、

气体或水的阴、阳离子)

补充:常见沉淀:AgCl↓ BaSO

4↓ Cu(OH)

2

↓ Fe(OH)

3

↓ Mg(OH)

2

↓ BaCO

3

↓CaCO

3

生成气体:H+ 与CO

32-; NH

4

+ 与OH-

生成水:H+与OH-

反应实质:离子结合成H

2

O:H +与OH-

↑:H+ 与CO

32-; NH

4

+ 与OH-

↓:Ag+与Cl-、CO

32- Ba2+与CO

3

2-、SO

4

2-

Ca2+与CO

3

2- OH-与 Fe3+ Cu2+ Mg2+ ……

十一、复分解反应类型:(五类)

(1)酸+碱=盐+水

HNO3+ NaOH == NaNO3 +H2O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Fe(OH )3==FeCl3 +3H2O (现象: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H2SO4 + Cu(OH)2 == CuSO4 + 2H2O (现象:蓝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酸+盐=新酸+新盐

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

O + CO

2

↑(实验室制取CO

2

气体)

NaHCO

3 + HCl === NaCl + H

2

O + CO

2

↑ (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

2O

3

+ 6HCl === 2FeCl

3

+ 3H

2

O (稀盐酸除铁锈)

Fe

2O

3

+ 3H

2

SO

4

=== Fe

2

(SO

4

)

3

+ 3H

2

O(稀硫酸除铁锈)

CuO + 2HCl ==== CuCl

2 + H

2

O CaO + 2HCl ==== CaCl

2

+ H

2

O

(4)(可溶性)碱+(可溶性)盐=新碱+新盐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生成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生成红褐色沉淀,溶液由黄色变为无色)

Ca(OH)

2 + CuSO

4

= CaSO

4

+ Cu(OH)

2

(农药波尔多液)

Ca(OH)

2 + Na

2

CO

3

=== CaCO

3

↓+ 2NaOH (工业制烧碱)

(5)(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两种新盐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CaCl

2+Na

2

CO

3

=2NaCl+CaCO

3

↓(变质的氢氧化钠除杂)

补充:(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

3、NaNO

3

、AgCl、BaSO

4

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十二、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多变一)、分解反应(一变多)、置换反

应(单换单)、复分解反应(双交换、价不变)

十三、特殊离子鉴别:

Cl-取少量待测液体于试管中,滴入AgNO

3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少

量稀HNO

3,

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Cl-存在

SO

42-取少量待测液体于试管中,滴入Ba(NO

3

)

2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

少量稀HNO

3,

如果沉淀不消失,则证明有SO

4

2-存在

CO

3

2-取样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无色无味的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

3

2-存在

NH

4

+ 取样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如果试纸变

成蓝色,则证明有NH

4

+存在

H+ (1)、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或蓝色石蕊试纸)

(2)、活泼金属;(3)、难溶性金属氧化物(如:CuO Fe

2O

3)

(4)、难溶性碱(如:Cu(OH)

2 Fe(OH)

3

Mg(OH)

2

等)(5)、某些盐:碳酸盐

(CO

3

2- )

OH-1、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或红色石蕊试液或无色酚酞试液)2、可溶性的镁盐、铜盐、铁盐

Fe3+ 可溶性碱(Fe3+与OH-能生成红褐色沉淀) Cu2+可溶性碱(Cu2+与OH-能生成蓝色沉淀)

注意:区别Cl-和SO

42-:不能用AgNO

3

溶液

十四、有关物质的颜色

1、液体的颜色

多为无色:如:水、双氧水酚酞试液

蓝色溶液(含Cu2+ 溶液/铜盐溶液):CuCl

2溶液、CuSO

4

溶液、Cu(NO

3

)

2

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 /亚铁盐溶液):FeCl

2溶液、FeSO

4

溶液、Fe(NO

3

)

2

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铁盐溶液):FeCl

3溶液、Fe

2(

SO

4

)

3

溶液、Fe(NO

3

)

3

溶液

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2、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MnO

2、CuO、Fe

3

O

4

、C (炭黑,活性炭)、铁粉紫黑色——高锰酸钾

(KMnO

4

红色———Cu(亮/紫红色)、Fe

2O

3

(氧化铁、铁锈主要成分/红棕色)、红磷(暗

红色)

红褐色———Fe(OH)

3蓝色———Cu(OH)

2

、CuSO

4

·5H

2

O(硫酸铜晶体)

绿色———Cu

2(OH)

2

CO

3

(碱式碳酸铜俗名:铜绿)黄色:硫磺(单质S)

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纯碱/苏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熟石灰/消石灰)、

碳酸钙、碳酸钡、氧化钙(生石灰)、无水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十五、常见一些变化的判断: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质有:BaSO

4

、AgCl(就这两种物质)

蓝色沉淀:Cu(OH)

2红褐色沉淀:Fe(OH)

3

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气体(CO

2

)放出的:不溶的碳酸盐

沉淀能溶于酸但没气体放出的:不溶的碱

十六、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化学式

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

2

石灰石、大理石——

CaCO

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 纯碱、苏打—

—Na

2CO

3

小苏打—— NaHCO

3金刚石、石墨—— C 干冰——CO

2

酒精—— C

2H

5

OH 醋酸(乙酸)——CH

3

COOH

十七、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含N元素)如:氨水NH3?H2O 有机氮肥如:尿素 CO(NH

2) 2

铵态氮肥如:氯化铵NH

4Cl 硫酸铵 (NH

4

)

2

SO

4

碳酸氢铵NH

4

HCO

3

硝态氮肥如:硝酸钠NaNO

3

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钾肥(含K元素)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

磷肥(含P元素)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穗粒增多,饱满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复合肥(含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如:KNO

3

3、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2)大气污染

(3)引起水体污染: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4、合理使用化肥(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注意:铵态氮肥不能与熟石灰、草木灰(含碳酸钾)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九年级 沪教版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沪教版 教材分析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常州国际学校穆楠 [本章结构]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本章是初中化学的最后一章,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基础知识,了解了几个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将带领学生从“化学与能源”“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三方面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点;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知道环境问题的产生与环境污染的治理均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 (二)本章知识结构 本章共分三节, 1、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 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化学对材料科学的发展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及材料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3、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成因以及防治方法。 [重点、难点]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 1. 化学在能源领域中的作用,以及几种能量(化学能与电能、热能、光能)相互转化的过程和装置。重点了解氢能源的特点,能在实验室里自行制备氢气。 2. 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自然资源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3. 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 1.知道常见的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2.了解使用合成材料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知道化学在材料科学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三节,化学与环境 1.了解典型的大气、水、土壤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 2.了解酸雨的形成原理和危害;污染水体净化的基本方法; 认识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危害,知道垃圾是一种“放错地方的资源”。 3.初步形成正确、合理的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末化学试题

九年级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O :16 C :12 S :32 N :14 Fe :56 Zn :65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而物质在不断地变化。下列变化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B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D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河水 B 干冰 C 煤 D 纯净的空气 3实验室用试管收集CO2,最好选用的装置是.............................. ( ) A B C D 4今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我市有关部门呼吁我市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脸、刷牙时,不间断地放水 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 D、洗莱、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5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A、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 B、分别通人到澄清石灰水中 C、闻气味 D、看颜色 6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C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D .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7下表是北京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 8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空中失事,有专家分析认为,其原因可能是航天飞机壳底部的石墨瓦在空中脱落,击中机翼。航天飞机表面覆盖石墨瓦可以起保护和隔热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石墨() A 具有氧化性 B 具有还原性 C 具有可燃性 D 具有稳定性 9在烤肉中含有某种致癌物质,其化学式为C20H12,有关该物质的正确说法是: (A)该物质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0:1 (B)该物质共有34个原子 (C)100克该物质含氢5克(D)它是由氧气氧化生成的一种氧化物 的是:() 10下列化学符号,其中错误 .. (A)镁离子:Mg2+(B)两个氮原子:2N2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各章节知识点(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 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知识点整理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电热棒足量 新丝路教育化学学科导学案(第次课)教师: 姚波学生: 年级: 日期: 2

3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 电解水 2H 2O ==== 2H 2↑ + O 2 ↑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 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 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 2物理性质:密度比 , 溶于水 O 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 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 2 === CO 2 2H 2 + O 2 === 2H 2O S + O 2 === SO 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 2 === 2MgO (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3Fe + 2O 2 === Fe 3O 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Al + 3O 2 === 2Al 2O 3 2Cu + O 2 === 2CuO (黑色固体) 3.CO 2物理性质: 密度 , 溶于水,固态CO 2俗称 CO 2化学性质: H 2O + CO 2 === H 2CO 3 (CO 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a(OH)2 + CO 2 === CaCO 3 ↓+ H 2O (用石灰水检验CO 2) CO 2用途: 人工降雨 、 制碳酸饮料 、 灭火(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等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药 品 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 双氧水、二氧化锰(黑色固体) 反应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 2H 2O 2 === 2H 2O + O 2 ↑ 发生 装置 酒精灯、试管、 铁架台 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 收集 装置 集气瓶、水槽 法 向上 排空气法 操作 要点 查气密性 导管放入水中,双手握住试管,导管口有气泡,不漏气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加水,水不持续流下,不漏气 收集 有大量、连续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外有气泡产生,收集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木条复燃,集满 其它 棉花作用:防止KMnO 4 粉末进入导管 分液漏斗优点:能控制反应速度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管移出 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 点燃 加热 MnO 2 通电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加热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2016沪科版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2016沪科版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篇一:2016沪科版化学中考知识点总结】 该资料由友情提供知识点汇总一.物质性质及变化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 延展性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 化性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 酿酒,煮饭,光合作用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 光能)二.仪器使用 (2012 苏州)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液体药品的取用大量液体—倾倒法(瓶 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 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 垂直悬空三不要)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 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加 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托盘天平的使用(1)称量范围:精确 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 游码移回零刻度处。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张 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1.化学家-拉瓦锡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空气中氧 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冷却后打开 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该资料由友情提供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 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 的原因有:装置 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

九年级化学复习提纲(沪教版)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熔化、水的三态变化、灯泡发光等。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如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导热性、延展性等。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降温后能变成固态的干冰。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腐蚀性等。 5.吸烟有害健康:吸烟的主要有毒物质焦油(含有多种致癌物质,苯并芘等)、烟碱(尼古丁Nicotine,成瘾性)、一氧化碳(心血管衰竭) 6.化肥的合理施用及存放 实验:碳酸氢铵的受热分解(应该放在避光阴暗处,密封保存) 现象:固体变少,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在试管口有液体NH4HCO3△ NH3↑ + H2O + CO2 ↑ 7.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应用) (1)合理利用的保护水资源的问题(污水净化,海水淡化) (2)钢铁的合理使用(增强性能,延长寿命) 实验:在盐水中的铁生锈实验;现象: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红色水柱上升 (3)白色污染问题(可降解塑料) (4)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植树造林,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5)臭氧层空洞(氟里昂) (6)酸雨(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 实验:含硫火柴的燃烧 现象:有刺激性气味,并且一段时间后,红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用木条做对比试验,高锰酸钾溶液没有变化 “铜绿”[Cu2(OH)2CO3]是一种绿色粉末状的固体,它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 + 4HCl == 2CuCl2 + CO2↑+ 3H2O]。“铜绿”受热后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Cu2(OH)2CO3==2CuO + CO2↑+ H2O]。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2H2O ==== 2H2↑+ O2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CO2物理性质: 密度,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茅天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化学卷 考试范围:上册;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6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u:64 Zn:65 I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生活中有太多的变化,下列“变”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 B.葡萄“变”美酒 C.玉石“变”印章 D.机器人“变”形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口可乐 B.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C.洁净的空气 D.冰水混合物 3.下列记录的实验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C.电解水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产生的气体少 D.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 ..的是( ) A. 倾倒液体 B.称量固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5、元素是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成分,下列关于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都属于氯元素 B.合金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C.碳和碘元素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D.人体缺铁元素会引起贫血 6.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 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由单宁酸分子构成的 B.一个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 C.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 D.单宁酸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7.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白磷在冷水中,通入空气后也能燃烧 C.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用扇子扇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及时去掉了表面的煤灰 8.用“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溶解黄金后得到四氯合金酸(HAuCl4),其中金元素(Au)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9、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 如果把Y和Z分别放人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10.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M、N、Q、P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认识正确 ..的是(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

第六章溶解现象 6.1物质的溶解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探究,让学生了解高锰酸钾、食盐、蔗糖、食用油、泥土分散到水中的现象。 2、讨论掌握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的不同特征,掌握溶液概念。 3、了解物质的溶解过程,知道为什么食盐、高锰酸钾、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4、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发生的热量变化。 5、通过活动探究,了解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是不同的,知道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后水的沸点、凝固点 的变化;导电性的变化。 6、通过探究活动,培养观察、归纳、类比的能力和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重点:溶液的基本特征,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水溶液与水性质的不同。 2、难点:物质的溶解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课时一] 第§-1 物质的溶解 一、物质在水中的分解 1 2、物质的溶解:一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4、可溶性的固体、液体、气体分散到水中均能形成溶液;不溶性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不溶性的液体分散到水中振荡后形成乳浊液。 5、物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有的物质溶解时要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有的物质溶解时要吸收热量,如硝酸铵。 [课时二]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性质要发生改变: 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2、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中时,水的导电性会发生改变。 例如:食盐水能导电,而水则不能导电。――原因:食盐水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 (金属导体能导电是金属中存在能自由移动的电子。)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学期化学

2013-2014高坪镇中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 第4章复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Mg-24 Al-27 Ca-40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列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第十二届全运会于2013年8月31日在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开幕,全运会火炬将在全国传递。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①有可燃物②使用铝合金外壳③温度达到着火点④有足够多的氧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在化学反应A2+BC=B+A2C中,反应物BC与生成物B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将2gA22与80gBC恰好完全反应,则生 成A2C的质量是 A.64g B.18g C.80g D.9g 4.在反应2A+B=3C+D中,A和B的相时分子质量之比为5:1,已知20g A与一定量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 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4:19 B.3:5 C.1:3 D.2:17 5.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气体 C.10gNaCl溶解在90g水中,成为100gNaCl溶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6.卡拉OK歌厅的装修材料使用了许多吸音材料,如泡沫、海绵等。它们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浓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海绵是可燃物 B.泡沫、海绵的着火点很高 C.燃烧的浓烟中含大量有毒气体 D.着火时尽快用湿布捂住口鼻,撒向安全处 7.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 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沪教版).pdf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NH 4HCO 3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铁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1.2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酸碱性,氧化性,腐蚀性) 释放能量 吸收能量5.蜡烛燃烧: 1. 现象:△ 现象原因 1.变化 3.性质 4.能量变化 空

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 水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 N 2—78%O 2—21%稀有气体—0.94%CO 2—0.03%其他—0.03%2.空气中氧气体积的分数测定原理: 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O 2P 2O 5 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结束后,冷却至室温,然后打开止水夹,瓶内进水约占五分之一体积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5 1误差: 红磷的量不足,会使氧气不完全消耗集气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装置漏气止水夹没有夹紧没及时塞上橡皮塞 3.洁净物、混合物 洁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 混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稀有气体 氦(He )氖(Ne )氩(Ar )氪(Kr )氙(Xe )氡(Rn ) 5.物质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三.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P 137 燃烧匙:用来做燃烧实验的。蒸发皿:蒸发、结晶和浓缩。 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和质量(固体的),量程100g ,精准度0.1g 铁架台:支撑和夹持物体。酒精灯:加热。研钵:研碎药品。 试剂瓶:粗口叫广口瓶,装固体药品;细口叫细口瓶,装液体药品。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集气瓶:收集气体,作反应容器。 烧杯:装药品作反应容器,稀释药品,溶解药品,用于加热(垫上石棉网)。锥形瓶:作反应容器,装药品。试管刷:刷试管的。 O 2 CO 2H 2O 点燃 现象:少于 5 1大于 5 1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讲义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九 年 级 化 学(沪 教 版)讲义 1.1 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 4HCO 3 NH 3 H 2O CO 2 2.结论: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 生 成 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 ” 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 1. 现象: △

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 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 ;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 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①铁丝表面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 保存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现 象 原 因 空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上海版)全套讲义(WORD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讲义 1.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1.现象: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蒸发皿上方产生白雾 白色粉末减少至消失 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NH4HCO3△NH3H2O CO2 2.结论:碳酸氢铵氨气+水+二氧化碳 反应物生成物 实验过程: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在蒸发皿中,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现象:固体逐渐减少,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已分解。 碳酸氢铵保存注意事项:应将碳酸氢铵化肥密封保存于阴凉之处,以防受热分解。 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在“”的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在其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若物质不止一种,中间可用“+”连接。在“” 上方标注反应条件。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氮气(N2):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ρ<ρ;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 空 物质发生反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现 象②导管内液面上升 原① 钉与水、氧气反映产生铁锈 因②锥形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低,大气压把水压入导管内 氮气的利用:1、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 2、用作保护气。如金属焊接,充入灯泡延长灯丝寿命,充入食品包装袋延长食品保存 期限。 3、医疗上可用在液氮冷冻麻醉的条件下做手术。 4、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光导纤维、计算机芯片、航天飞机的防热瓦等,都是应用化学的结果。

1.2 化学研究些什么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1、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物理变化:没有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5、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6、能量变化 释放能量吸收能量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 才能表现出来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性质及变化 物理性质:色,味,态,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挥发性,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助燃性,热稳定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 物理变化:挥发,溶解,升华,凝华,液化,汽化,气球爆炸,电灯发光 化学变化: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变质,生锈,呼吸,酿酒,煮饭,光合作用 能量转化(光合作用,太阳能-化学能电池放电使用,化学能-电能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燃烧,化学能-热能和光能) 二.仪器使用 (2012XX)下列滴管使用或放置图示正确的是(C)下列操作正确的是(C )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B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D ) 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大量液体—倾倒法(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缓慢倒液体,倒完立即盖紧瓶塞, 把瓶子放回原处。) ②少量液体—滴加法(滴管:垂直悬空三不要) ③一定量液体—量筒量取,接近刻度时该滴管滴加(俯视读数:V读>V实仰视读数:V读<V实) 物质的加热: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的仪器:烧杯、烧瓶。 加热液体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液体,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加热固体时管口略向下倾斜 托盘天平的使用 (1)称量X围:精确称至0.1g(只用于粗略称量)。 (2)操作:①称量前应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夹,放砝码先大后小再游码。③称量后,复位,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移回零刻度处。 注意:(1)称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一X等质量的纸。 (2)称易潮解和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器皿中。 一.空气成分的探究 1.化学家-拉瓦锡 2.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结论,误差分析)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②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结论: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剩余气体不可燃不助燃,也不溶于水, 进入水的体积小于1/5的原因有: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产生气体,瓶内压强变化不明显。 4.氮气,稀有气体性质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作灯泡填充气,粮食瓜果保护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化学方程式整理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化学方程式整理小结 1、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 CO2↑+ H2O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2(OH)2CO3△2CuO+ CO2↑+ H2O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点燃Fe3O4 5、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点燃2P2O5 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 + MnO2 + O2↑ 7、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 2H2O+ O2↑ 8、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MnO2 2KCl + 3O2↑ 9、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 + H2O =H2CO3 10、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 △CO2↑+H2O 1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2、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CO2 +C a(O H)2 =CaCO3↓+ H2O 13、电解水:2H2O 通电2H2↑+ O2 ↑ 14、氢气燃烧:2H2 + O2点燃2H2O 15、碳的不完全燃烧:2C + O2点燃2CO 16、碳的完全燃烧:C + O2点燃CO2 17、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 + O2点燃2CO2 18、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Ca(OH)2+ CuSO4 =CaSO4+ Cu(OH)2↓ 19.、铜丝在空气中加热:2Cu + O2△2CuO 20.、铝丝在常温时形成氧化膜:4Al+ 3O2=2Al2O3 21、镁与稀硫酸反应:Mg+H2SO4=MgSO4+H2↑ 22.、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MgCl2+H2↑ 23.、铝与稀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24.、铝与稀硫酸反应:2Al+3H2SO4=Al2(SO4)3+3H2↑ 25、铁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Fe + 2HCl=FeCl2 + H2↑ 26、铁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Fe+H2SO4=FeSO4+H2↑ 27.、锌与稀盐酸反应制氢气(实验室制取氢气):Zn + H2SO4 =ZnSO4 + H2↑ 28.、湿法炼铜法:Fe+CuSO4=Cu+FeSO4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后题电子版

第一章第二节 1.下列对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A. 有其他物质生成 B. 有能量变化 C. 物质的颜色和状态发生变化 D. 发光发热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酒精挥发 C. 冰雪融化 D. 铁片生锈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 B. 可燃性 C. 延展性 D. 挥发性 4.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调味用的食醋 B. 取暖用的煤炭 C. 温度计中的水银 D. 炒菜用的铁锅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电池工作时释放电能 B.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C.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变成炭黑,说明他们是相同的物质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有78%,氧气21%B. 空气是成分固定不变的气体 C. 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气资源 D. 空气被压缩时体积变小是化学变化 7.按照课本第13页图1-2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时: 你还能设计什么实验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8.从冰箱中拿出一个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在一个集气瓶中点燃红磷,用塞子将瓶口塞紧,等红磷燃烧完全并冷却后,这时打开瓶盖比较费力,原因是;登山运动员必须携带氧气瓶,这说明。 第一章第三节 1.根据课本第20页研究“铜绿”的实验,写出下列实验操作的正确方法。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2)将粉末状药品放入试管中; (3)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4)加热试管中的固体药品; (5)点燃、熄灭酒精灯; (6)处理实验产生的废液、废渣。 2.铜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某同学在实验室完成镁的相关探究后,对铜产生深厚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并在实验步骤后的横线上填写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 (1)找一段废铜电线,小心剥去外层橡胶,观察铜丝的颜色和状态。 ; (2)尝试弯折铜丝,感受其硬度和韧性。 ; (3)取一段铜丝,用坩埚夹住,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