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刘德海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刘德海

第20卷 第2期

运 筹 与 管 理Vo.l 20,No .22011年4月

OPERAT I ONS RESEARCH AND M ANAGE M ENT SCIENCE Apr .2011 收稿日期:2009 10 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0901016);2009年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9J DXM 63012);辽宁省教育厅2010年高等学校科研文科基地项目(W J 2010023);2010年度全国教育规划专项研究课题(GL A102084)

作者简介:刘德海(1974 ),男,辽宁辽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演化博弈理论,社会群体性突发事件问题。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刘德海1,2

(1.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2.东北财经大学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 要:群体性突发事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假设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考虑到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不同时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冲突中 有限理性 的社会群体采取前向归纳法形成适应性预期,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弱势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积极妥协策略和积极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以及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两种发生机理。除了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的敏感程度,社会体制(博弈结构)决定的各社会群体采取不同策略的预期收益以外,弱势群体的收益增长情况是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系统科学,应急管理,多阶段动态博弈,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

中图分类号:F 224.3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3221(2011)02 0082 07

M ulti phase Dyna m ic Ga m e Anal ysis of the R oot of Unexpected

Incidents Involvi ng M ass Partici pati on

LIU De H a i

1,2

(1.Center of E cono m etric Anal y sis and Forecasting,D ongbei University of F i n ance&E cono m ics ,Dalian 116025,China;2.School of M athe m atics and Quantitative E cono m ics ,D ongbei University o f F inance&E cono m ics ,D ali l a n 116025,Ch i n a)

Abstrac:t Unexpected i n ci d ents invo lv i n g m ass partici p ation beco m e an i m portant factor i n fl u enci n g Ch i n ese so cia l stab ility and m odernization .Suppose that the vulnerab le group consi d ers the equity factor i n its utility f u nc ti o n as the priva te infor m ati o n ,the econo m ic inco m e of soc ial group changes i n d ifferent phases ,the partiti o n of social strata is dec i d ed by the relative econo m ic stat u s ,and the social group w ith bounded rationality takes the for w ard i n ducti o n to engender the adaptab ility expectation .The paper buil d s the m ulti-phase dyna m ic ga m e m ode,l and t h en gets the cond itions for t h e vulnerable soc ial group to take the uncond iti o na l str ugg le strategy ,acti v e l y concession strategy and active l y strugg le strategy ,and t w o engenderi n g m echan i s m s o f unexpected inc i dents invo lv i n g m ass partic i p ation .The conclusion show s that the econo m ic i n co m e i n creasi n g rate is an i m po r tant factor of unexpected i n c i d ents invo lv i n g m ass partic i p ation ,besi d es the sensitive degree o f the vu l n erable so cia l group for pay disparity and t h e different expected i n co m es of soc ial groups that take the d ifferent strateg ies in t h e current syste m.

Key wor ds :syste m science ;e m ergency m anage m en;t m ulti phase dyna m ic ga m e ;unexpected inc i d ents i n vo l ving m ass partic i p ati o n ;engendering m echanis m 0 引言

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进入急剧变革的转型期,大量社会经济矛盾交织在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呈迅速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实现现代化平稳过渡的重要因素。群体性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会给社会心理带来恐惧和不安全感,使得政府丧失公信力,甚至会对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造成冲击和威胁[1]

。群体性突发事件管理是对政府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现实

考验,直接考量着政府在公共危机状态下能否用最短的时间控制局面、化险为夷、赢得转机[2]。2008年以

来发生了以瓮安事件、孟连事件、陇南事件、出租罢运事件、石首事件等为代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暴露了一些地方政府应对社会危机、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严重不足。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及时妥善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防范和应对社会危机,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大部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主要针对自然灾害[3、公共卫生事件[4]、交通事故灾难[5]、经济金融领域和企业生产领域[6,7]等常规类型的突发事件, 突

发事件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处置中的决策辅助方法和评估问题等方面 [8]。所谓群体性突

发事件,指一定数量的人们为了实现某一目的,采取的诸如群体上访、请愿、集会游行甚至冲击党政机关、封桥堵路、拦截列车等突发现象[9]。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结构复杂性、信息匮乏或过剩、矛盾对抗性、难以预测的高度突发性、事态发展不确定性和决策时间紧迫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边界特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2009年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重大研究计划建议中指出: 目前人类对具有高度复杂性的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科学认识,在实践中缺少紧急应对的有效手段 。

传统博弈局限在固定环境下参与者的 超理性 假设,无法将群体性突发事件纳入理论分析视野。90

年代国际上兴起的演化博弈理论将人的行为模型化为具有某种适应性学习能力的渐进演化过程[10],该研

究范式为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演化规律提供了良好的理论途径。其中,孙康等针对辽东湾海蜇捕捞冲突问题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11];刘德海针对群体性突发事件中信息传播问题建立了演化博弈模型,并分析

了地方政府机会主义行为下的事态演化过程[12,13];徐寅峰和刘德海等考虑社会弱势群体对公平的认知差

异,在主观博弈框架下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根源[14],但是没有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经济收入的长期动态变化问题。一些社会学文献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产生原因,其中一个重

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程度不够[15]。本文根据实验经济学的已有成果,在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中考虑公平因

素的私人信息,并考虑到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增长的动态变化问题,构造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了弱势社会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积极妥协策略和积极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最后,结合已有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近年来群体性突发事件急剧上升的社会经济根源。1 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1.1 阶段博弈的基本结构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城乡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均衡问题日益明显。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的农民收入提高缓慢,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困难,在社会阶层分化中处于弱势群体地位;而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与开发商等资本利益集团相勾结,垄断了所在地方的大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资源,成为社会强势群体。近年来频繁爆发的城镇困难职工和城市违法拆迁住户的聚会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本文采用经典的鹰鸽博弈模型表示不同社会群体的博弈过程(如图1)。

强势群体i 合作C

强硬T 弱势群体j 妥协C

抗争S (b,f )(c ,e )(a,g )(d,h )

图1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博弈的收益矩阵

其中,社会强势群体记为i ,社会弱势群体记为j ;强势群体面临的策略集合{合作,强硬}记为{C,T },弱势群体面临的策略集合{妥协,抗争}记为{C,S };各种策略组合的相应收益分别记为a,b ,c ,d,e ,f,g,h 。根据社会突发事件所处的博弈环境,不同策略组合的收益具有如下特征:由于强势社会群体占据着经济资源、社会组织资源和媒体宣传工具等大部分社会资源,在争夺过程中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一方面体现为倾83第2期 刘德海,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向于采取强硬策略,a>b>c>d;另一方面体现为在同等条件下其能够获得更高的博弈收益,a>e,b>f,c >g,d>h。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其博弈收益满足条件:e>f>g>h。根据上述各种策略组合相应收益大小的假设,运用求解策略式博弈N ash均衡的划线法(即双方互为最佳反应),在图1中比较不同收益后,群体性突发事件阶段博弈的N ash均衡为强势群体采取强硬策略,弱势群体采取妥协策略的(a,g)。

有限次重复囚徒困境博弈、最后通牒博弈、鹰-鸽博弈等大量的实验博弈研究表明,参与人处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其决策时要考虑公平原则等社会文化规范。Judy Bethw aite和PaulTo m pk i n son在利他主义的实验博弈(u lti m atum ga m e)研究中提出了非自利效用函数U[16]。在此基础上,定义弱势群体j考虑公平因素的效用函数u j为

u j=p j+ j(p j-p i)(1)其中,p i为强势群体i的绝对收益,p j为弱势群体j的绝对收益,即博弈中支付; j(p j-p i)为弱势群体j的相对收益; j为相对收益系数,其绝对值的大小反映了弱势群体j对收益差距的敏感程度,其值非负,反映了弱势群体j追求收益公平的利己主义行为倾向。

1.2 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

(1)不同时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动态变化的。一般来说,在经济起飞和平稳增长阶段,由于溢出效应各社会阶层的收入普遍得到稳步的提高;在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时期,各社会阶层的收入普遍恶化。因此,各社会群体第t期的收益变化率r t定义为

r t=p t/p t-1, t=1,2,3, (2)其中,p t为该社会群体在第t期的收益;r t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的收益变化率,r t>1为收益增长状态; 0

(2)各社会群体对其采取的某种策略获得的相应收益进行评价后,根据一定的学习规则调整可行的策略空间集合,从而导致了社会结构(即博弈结构和外部环境)本身处于动态化过程中[17]。在图1所示的阶段博弈中,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在每一阶段博弈中,各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是动态变化的,首先根据当期双方经济地位的比较,判断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然后,选择下一阶段采取的行动策略。

定义第t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P t为以前各期收益U t的加总,代入(2)式,得

P t=U1+U2, ,U t-1=p1+r1p1+r2r1p1+ + t-1k=1r k p1(3)选取某一经济平稳增长时期(或经济持续衰退时期)进行分析,此时各时期的收益变化率r t为常数,记为r。则上式第t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地位P t为

P t=p1(1+r+r2+ +r t-1)=(1-r t

1-r

) p1(4)

1.3 社会群体的行为倾向和策略空间

当弱势社会群体采取偏离纳什均衡的 非预期 突发行为时,根据参与者的不同 理性 假设,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论解释。

第一种解释:根据参与者演绎推理行为的 完全理性 假设,传统动态博弈模型运用递推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纳什均衡,要求参与者具有很强的分析、计算、推理、预测等理性能力。Selten提出的 颤抖手均衡 概念考虑了参与者由于意外原因造成的错误而产生偏离后子博弈Nash均衡的稳定性[18]。根据这一概念,突发事件解释为偶然发生的小概率事件。

第二种解释:根据参与者归纳学习行为的 有限理性 假设,V an D a mm e提出的 前向归纳 概念对参与者的偏离行为做出了不同的解释[19],参与者偏离Nash均衡的行为应该被解释为一个信号,它反映了参与者在将来如何进行博弈的意图。

我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过程正是一个发生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动态博弈过程,频繁出现的各种类型群体性突发事件已经不能解释为社会转型过程中偶然性意外,而应该解释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 矛盾凸显期 后,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利益调整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的一个信号。由于社会冲突问题的复杂性和当事者群体行为的有限理性,各社会群体在策略选择时基于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应性预期。运用前向归纳法分析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中存在两期的适应性预期形成过程:根据对84运 筹 与 管 理 2011年第20卷

方第t 期和第t +1期的行为推断第t +2期的行为,如果对方在前两个周期中的行为具有连续性,则认定对方具有这种行为倾向。

由于社会强势群体i 占据了大部分政治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本,假设其具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opportun is m )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在多阶段动态博弈中设计如下策略:

(1)在博弈开始阶段,强势群体由于经济实力领先于对方,利用先动优势采取 强硬 策略以获得最大利益,除非弱势群体已经选择了非预期的 抗争 策略。该策略避免了弱势群体在博弈前提出 空头威胁 的可能性;

(2)如果强势群体的经济实力被对方赶超,丧失了先动优势时,此时原先的社会阶层分化已经改变,相应地策略空间发生转换,此时采取 妥协 策略以达到(合作,妥协)这一次优解。否则,一直坚持 强硬 策略。

现有研究表明,社会弱势群体成员在社会冲突中的诉求主要是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基本经济利益[20]。

一旦具体争端和利益诉求得到妥善解决,事态将迅速平息。因此,假设社会弱势群体j 具有合作行为倾向:如果强势群体主动选择 合作 策略,则采取安于本分、利益均沾的 妥协 策略;如果自身经济实力赶超对方后,从而掌握了先动优势,引起策略空间的改变时,仍将主动采取 妥协 策略,息事宁人;如果自身经济实力赶超对方后,对方仍想通过投机行为选择 强硬 策略占便宜,则还之以 抗争 策略。社会弱势群体具有上述 非理性 的合作行为倾向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最后通牒、蜈蚣博弈等大量的实验

博弈研究已经验证了这一结论[21]。

在博弈开始阶段强势群体i 选择 强硬 策略的条件下,弱势群体j 可供选择的策略为:

(1)无条件抗争策略:由于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中考虑了公平因素这一私人信息,在阶段博弈中即可出现非N as h 均衡的博弈结局(强硬,抗争)。

(2)积极妥协策略:当弱势群体处于收益快速增长的时期,在发展的初期阶段采取韬光养晦的 妥协 策略,利用后发优势使得自身经济实力快速增长,最终实现赶超目标。

(3)消极妥协策略:根据传统博弈理论 完全理性 假设,不考虑弱势群体效用函数中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各阶段博弈的唯一Nash 均衡(强硬,妥协)构成有限次重复博弈的唯一的子博弈完美均衡。

(4)积极抗争策略:弱势群体通过在前两个阶段内采取针锋相对的 抗争 策略,迫使对方在两败俱伤的博弈结局中改变 强硬 策略,从而双方在以后各个阶段达到(合作,妥协)的双赢结局。此路径为传统博弈结构下的非子博弈完美均衡路径,但是根据前向归纳法和博弈双方的机会主义和合作行为倾向,这种 非理性 的博弈结局是可能出现的,即体现为非预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2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分析

2.1 弱势群体的无条件抗争策略分析

根据弱势社会群体考虑公平因素后的效用函数(1)式,在图1所示的阶段博弈中弱势群体j 选择 抗争 策略的收益u j (S)大于选择 妥协 策略的收益u j (C)

u j (S)=h+ j (h-d), u j (C )=g+ j (g-a)

整理后得 j [(a-g )-(d-h)]>(g-h)(5)

命题1 当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非常敏感时,即在图1所示的博弈结构下,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中 j 较大从而满足(5)式,阶段博弈中弱势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导致非N ash 均衡的(强硬,抗争)结局,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

在社会冲突中,如果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非常敏感,尽管占据了各种社会资源的强势群体采取 强硬 策略,弱势群体仍将地选择 抗争 策略。此时,社会弱势群体采取上访、集会、静坐等行动的诉求主要并不是为了获得自身利益的补偿,而是对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的不满,甚至演变为情绪化的 与基层政府对着干 。事态的发展超出了强势社会群体原先的预期,社会冲突双方陷入以暴制暴、两败俱伤的恶性循环中。

2.2 弱势群体的积极妥协策略分析如果弱势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不是很敏感,即选择无条件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85第2期 刘德海,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5)式不满足,弱势群体j在图1所示的阶段博弈中将选择 妥协 策略。但是在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中,弱势群体的 积极妥协策略 设计如下: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后发优势的效应,如果弱势社会群体处在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时期,其在与强势群体i争夺某种社会资源的冲突中,通过第1期实施韬光养晦的 妥协 策略后,第2期实现了经济实力赶超上对方,从而在第3期双方达成合作分享某种社会资源的帕雷托最优结局。

分析弱势群体实施该策略的约束条件:

如果在博弈第二阶段(记为下标2)弱势群体j的经济地位P2j赶超强势群体i,即

P2j P2i(6)代入经济地位(4)式和双方采取(强硬,妥协)的效用函数,得

p j(1+r j) p i(1+r i), g+ j(g-a) (1+r t

1+r j

) a(7)

整理,得g-(1+r i

1+r j

)a j(a-g)(8)

命题2 当弱势社会群体处在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时期,其在与强势群体争夺某种社会资源时,利用后发优势采取韬光养晦的 积极妥协策略 的约束条件是:(1)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增长率高于对方,即r j>r i;(2)弱势群体采取 积极妥协策略 不会过分地拉大双方经济实力的差距,即(a-g)较小;(3)弱势群体在实施 积极妥协策略 期间必须忍受双方经济收益存在一定差距的现实,即经济收益差距的敏感程度 j较小。

推论1 当弱势社会群体j处于经济收入快速增长时期,而且其经济收入的增长率高于强势群体i(即r j>r i)时,如果冲突双方经济收益的比值满足约束条件(9)式时,具有后发优势的弱势群体j可以通过在前(t-1)期中采取韬光养晦的积极妥协策略,从而在第t期实现赶超的目标

( t-1k=0r k i/ t-1k=0r k j) p j p i ( t-2k=0r k i/ t-2k=0r k j)(9)上述推论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简单的加以证明,具体过程此处略。

2.3 弱势群体的积极抗争策略分析

如果弱势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不是很敏感,即选择无条件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5)式仍不满足,在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中,我们选取三阶段博弈过程分析弱势群体选择 积极抗争策略 的约束条件。

弱势群体j采取 积极妥协策略 的博弈收益

P3(j)=(g+ j(g-a)) (1+r j+r2j)(10)弱势群体j采取 积极抗争策略 的博弈收益:根据策略设计,此时博弈的均衡路径为{(强硬,抗争)、(强硬,抗争)、(合作,妥协)},故

P3 (j)=(h+ j(h-d)) (r j+r2j)+(f+ j(f-b))(11)当P3 (j)>P3(j)时,弱势群体j采取 积极抗争策略

(h-g)(r j+r2j)+(f-g)> j[(g-a)(1+r j+r2j)-(h-d)(r j+r2j)-(f-b)](12)暂时不考虑弱势群体j效用函数中关于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 j=0,则上式简化为

(g-h) r2j+(g-h) r j-(f-g)<0(13)求解上式关于收益率r j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令M1,2=-(g-h) (g-h)2+4(g-h)(f-g)

2(g-h)

则M1e>g>h,可知:M1<0,M2>0恒成立。代入(14)式后,可得如下命题:

命题3 弱势群体采取 积极抗争策略 的约束条件为(15)式,影响因素包括其对收益差距的敏感程度、自身的收益变化率和博弈结构中双方采取不同策略的收益值。

0

86运 筹 与 管 理 2011年第20卷

M 2>1

当2h +f >3g M 2=1当2h +f =3g 0

(15)

如果弱势群体j 效用函数中考虑公平因素,此时 j >0。分析(12)式右端取值范围:首先,根据阶段博弈模型收益假设条件,可以得到d >h,b >f,a >g,a >b >f >g,此时(a -g )>(b -f );其次,在图1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博弈的收益矩阵中,当强势群体i 采取强硬策略T 时,弱势群体j 采取妥协策略C 的双方收益悬殊差距(a -g ),将大于弱势群体j 采取斗争策略S 的双方两败俱伤后的收益差距(d -h ),即(a -g )>(d -h )。将上述不等式约束代入(12)式,可知其右端小于零,弱势群体j 更倾向于采取 积极抗争策略 。

推论2 在弱势群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严重衰退状态时,其将选择 积极抗争策略 ,整个社会陷于 以暴制暴 的非子博弈完美均衡路径,群体性突发事件爆发。为了避免弱势群体采取 积极抗争策略 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政府部门处置措施一方面调整不合理的社会分配体制(博弈结构对应的相应收益h,f 和g ),坚决依法追究违法犯罪人员的责任,严厉打击 打砸抢 等暴力行为,同时完善社会冲突和争端的调解仲裁机制,推进 和谐社会 、 和谐社区 的建设;另一方面在经济衰退时期针对弱势社会群体推出保障就业和稳定收入的政策,防止弱势群体收入水平出现长期恶化的趋势,即经济衰退期社会收入分配体制保障弱势群体的收益变化率r j 始终大于临界值M 2。

推论3 在弱势群体的经济发展状况处于快速增长状态时(即收益变化率r j 大于临界值M 2),即使在当期社会分配体制下双方的收益差距悬殊,但是弱势群体基于自身经济地位迅速改善的现实,其将采取韬光养晦的 积极妥协策略 ,利用后发优势抓住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以在未来阶段实现赶超。此时,弱势群体不会采取抗争策略。

传统博弈假设参与者具有预测、分析、推理等 完全理性 能力,在此分析范式下无法解释群体性突发事件现象。考虑到弱势群体的效用函数具有公平因素的私人信息,不同时期各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是动态变化的,经济地位的差异决定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划分,冲突中 有限理性 的社会群体采取前向归纳法形成适应性预期,在此基础上构造了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可以得出弱势群体采取无条件抗争策略、积极妥协策略和积极抗争策略的约束条件,揭示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

3 抽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我国正面临着深化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1997至2004年期间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5%,2006年全国发生各类群体性突发事件6万余起,2007年上升到

8万余起,2008年以来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及激烈程度都超过以往[22]。

分析图2的统计资料[20],首先,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诱因是弱势社会群体的基本经济利益受到损

害,即图1阶段博弈的相应收益满足(5)、(16)式;其次,群体性突发事件中 无直接利益冲突 的参与者占

到45%左右,绝大部分参与者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23],即命题1和3中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

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非常敏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 课题组2009年的调查报告(见图3),2008年社会公众总体上对社会公平状况的评价有所上升,由2006年的62.27%上升到2008年的68.35%。但是,从2006年到2008年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数量呈急剧上升的总体趋势。具体分析图3,在大多数宏观社会领域的公平状况有所改善的同时,一些与弱势社会群体切身利益相关的重要领域,如 司法与执法 、 工作与就业机会 的公平状况恶化了, 收入差距 更是急剧拉大,从而导致弱势社会群体对社会分配体制造成的经济收入差距更加敏感。一旦达到命题1和3的临界条件,群体性突发事件很可能爆发。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底以来我国 出口主导型 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严重冲击,外贸出口锐减,沿海地区农民工大量返乡,城市失业率增加。长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与经济外部冲击的短期问题交织在一起,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叠加,使得我国进入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高发期。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城市困难职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完善农村包括五保、农村低保、农村医疗救助和救灾救济在内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尤其是要千87第2期 刘德海,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分析

方百计地扩大社会就业岗位,在中央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进一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我国的社会转型过程才能有效地避免和控制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爆发和蔓延,从而使社会达成理性合作的共识,实现社会转型期的平稳过渡,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图2 全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统计分析(2006年1月至8月)图3 社会公众对不同领域的公平感抽样调查[22]参考文献:

[1]K erstena A,Sidky M.R e a li gn i ng R ati onality :C risisM anage m ent and P risoner A buse i n Iraq[J].Pub lic R e lati ons R ev i ew ,

2005,31(4):471 478.

[2]Scanlan L H.Pub lic re l ations i n crisis and disaster[J].Publi c R e l a ti ons R ev i ew ,1999,25(2):251 252.

[3]王建伟,荣莉莉.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网络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11):3288 3291.

[4]佟仁城,陈收,汪寿阳.危机管理研究:S AR S 启示录[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

[5]苏兵,徐寅峰.运输过程中路径突发堵塞事件对策研究[J].预测,2005,24(2):76 80.

[6]柳炳祥,盛昭翰.基于案例推理的企业危机预警系统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3,(3):67 70.

[7]于辉,陈剑.突发事件下何时启动应急预案[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27(8):27 32.

[8]祁明亮,池宏,许保光,贾传亮,黄钧,王元月,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A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管理科学与工

程科学发展报告:2007~2008[R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04 123.

[9]陈丽华.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的根源、特征及防范[J].党政干部学刊,2002,7:8 10.

[10]W e i bu ll J W.Evo l u tionary ga m e T heo ry[M ].Bost on ,M A:M I T P ress ,1995.20 32.

[11]孙康,廖貅武.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博弈分析:以辽东湾海蜇捕捞为例[J].系统工程,2006,24(11):14 16.

[12]刘德海.信息交流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中作用的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3):95 102.

[13]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中政府机会主义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1):175 183.

[14]徐寅峰,刘德海.群体性突发事件产生根源的主观博弈分析[J].预测,2004,23(6):43 45.

[1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我国转型期群体性突发事件主要特点、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2,

(5):6 7.

[16]Beth w a ite J ,T ompk i nson P .The ulti m atu m ga m e and non selfish utility functions[J].Jou rnal of E conom i c P sycho logy ,

1996,17(2):259 271.

[17]刘德海.政府不同应急管理模式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演化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11):1968 1976.

[18]Selten R.R e exa m i nation o f the perfectness concept for equ ili briu m po ints i n extensi ve ga m es[J].In ternati onal Journal o f

G ame T heo ry ,1975,4(1):25 55.

[19]V an Damm e E .Stab le equ ili br i a and f o r w ard i nducti on[J].Journa l of Econo m ic T heo ry ,1989,48(2):476 496.

[20]群体性事件成为农村稳定大难题[EB /O L ].邮苑之声,http ://www.bupt .edu .cn /new s/lou1/v i ew2.asp ?id=23158,

2007 3 15.

[21]Chao Chen C.M ike P eng W,Patrick Sapar ito A.Ind i v i dua lis m,co ll ec tiv i s m,and opportun i s m:a cu lt ura l perspecti ve on

transac tion cost econom ics[J].Journa l o fM anage m ent ,2002,28(4):567 583.

[22]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3]贺宾,许爱青,秦瑞芳.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08(1):5 10.88运 筹 与 管 理 2011年第20卷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的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 门职责,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 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岳康军总经理 副组长:周红专、沈迎飞、孟伟中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已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和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全面领导和指挥工作,并向集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的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的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的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的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

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的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的现场沟通和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和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工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物管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市场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和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责与客户和物流公司对接; 9、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10、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11、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的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和疏导工作, 12、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和副组长的指挥,提供支援; 13、新闻媒体接待: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的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本预案部门职责的第一责任人。当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的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

浅析价格战中的博弈论

价格战中博弈论的浅析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博弈论 班级:10物流治理(采购与供应链1班) 学号:1040407122 姓名:曾维乐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八日 价格战中的博弈论浅析 摘要:博弈论研究互动决策行为,大多数时候是研究对抗性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对抗行为。博弈论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类型众多。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博弈论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纳什均衡。通过案例,充分运用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反向归纳法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在经济决策中行为人如何决定最优决策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论相关知识,分析解决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针对商家的价格战问题。

关键词:囚徒困境懦夫博弈安全博弈纳什均衡 一、理论介绍 1、博弈论简介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它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简单讲来确实是一些个人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同意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从上述定义中能够看出,一个完整的博弈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博弈的参加者,各博弈方各自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博弈方的得益(得益矩阵)、结果、均衡等。 1、参与人指的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能够是个人,也能够是团体)。 2、行动是指参与人在博弈进程中轮到自己选择时所作的某个具体决策。 3、策略是指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即在博弈进程中,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行动的预先安排。 4、信息指的是参与人在博弈中所明白的关于自己以及其他参与人的行动、策略及其得益函数等知识。 5、得益是参与人在博弈结束后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一般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群体性事件案例分析报告 在省委党校学习期间的第二单元,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我结合自身在基层政府工作,需要经常面对群众,解决群众反映的诸多问题和矛盾,较多接触到群体性事件的特点,特选取了《亚龙县平息槐树湾水电站被征地农民群体性事件》这个案例,进行评析。 一、案例情况 亚龙县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槐树湾水电站位于其境内的化蝶河上,总投资3.9亿元,由省化蝶河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该电站于2004年6月动工建设,2005年12月投产发电。 槐树湾电站共征用亚龙县土地1242亩,涉及拆迁户45户180人,征地560户2372人。按设计要求于2007年4月11日开闸放水,实施大坝消缺维修工程。然而次日上午,征地农民约80人聚集到电站坝首,阻拦电站检修施工。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上,农民认为政府执行的标准过低。按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征地补偿标准(征地补偿费加安置补助费)应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16倍。2003年省政府批准亚龙县土地征地补偿标准为征地前3年种植业平均亩产值的10倍。亚龙县上报“一书四

方案”时2002年种植业产值尚未公布,补偿标准是按省政府公布的亚龙县1999-2001年三年土地平均产值的10倍报批后执行,即一类地(水地)每亩12000元,二类地(旱地)每亩7000元。但电站建设实际征地时间是2003年,此前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值的10倍为一类地每亩15360元,二类地每亩8000元,形成征地补偿标准前后每亩一类地相差3360元、二类地1000元。 第二,要求解决因电站建设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电站建设确实影响了一些农户生产生活的水、电、路,存在临时用地恢复困难等问题。 第三,在国家补偿规定之外提出了很多要求。如,要进电站当工人,自己用电要免费,至少要低于正常电价等。 面对如此形势,亚龙县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组成“槐树洼水电站阻工事件”处置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 2、迅速对阻工事件性质作出判断: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冲突,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确定了处置的基本方法,即说服教育,疏散疏导,平衡利益,化解矛盾。 3、深刻认识被征地农民阻工事件的复杂性严重性。形成了《阻工事件经济政治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这对以后有针对性制定、实施应对措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用博弈论分析生活现象论文

博弈论分析生活中现象 博弈论它较好地解决了对竞争等问题的可操作性分析,成为经济学中激荡人心的一个研究领域,主要是研究各相关行为主体的决策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假定条件下,博弈论就是分析博弈行为和博弈决策的一门科学。其实博弈现象不只现身于经济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的,所以博弈论的思想不仅仅能够用来分析经济从而获得最大的盈利,我们也可以尝试将博弈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获得最优的策略。 比如某一天你觉得应该是你女朋友的生日,但又不能肯定,如果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一束花,女朋友会特别高兴,你不送花,女朋友会埋怨你忘了她的生日如果不是女朋友的生日的话,你可以送女朋友一束花女朋友感到意外的惊喜,你不送花结果生活同往常一样。 生日非生日 买花 1 ,1 2 ,1 不买花-1,-1 0 ,0 确定今天是女朋友的生日或确定今天不是女朋友的生日,但你的最好行动都是买花。 谈到博弈论我们不得不说到囚徒困境,其内容大致为两名罪犯A 和B隔离审讯。如果两个都不招,因为证据不充分,两人都只能判1年。如果一方招了,属立功表现,功罪相抵,无罪释放;而另一方则属抗拒从严,判10年刑但如果两人都招了,则各判 5 年。结果大家都知道:两个人争先恐后地招了,结结实实地各判了5年。两个犯

人陷入的就是囚徒困境, A B 招不招 招 5 ,5 无罪释放,10 不招10,无罪释放 1 ,1 其结果就是A和B都招,判5年刑。如果两人协商后选择不招,但如果A或B其中一人招了,另一人就会判10年,而招的一人就会无罪释放,这样的诱惑足以让两名罪犯违背两人协议。而选择招。这样最有可能就是俩人都招。 人际交往中的博弈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矛盾和相互冲突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种博弈关系。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有三种情况负和游戏、零和游戏和正和游戏。“负和游戏”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游戏故也称为双输博弈。在人与人的交往时由于相互的冲突和矛盾不能达到统一交际双方都不让步,最后使交际活动不能展开,结果是交际的双方都从中受损两败俱伤。如果是朋友,也会因不断发生“负和游戏”而逐渐疏远,夫妻间经常出现“负和”现象感情自然会受到影响。交际中之所以经常会发生“负和博弈”现象,大多是因为心胸狭窄,遇事爱使性负气,必然会出现“负和”局面。如果不使性负气,而是互相谅解,与人交往采取合作态度,便能使有矛盾和冲突的交际活动朝好的方向发展。在交际中如果遇到了和交际对象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想着退一步海阔天高,采取一种和对方合作的态度就一定能避免交际中“负和游戏”的发生。至于“零和游戏”这种简单的“你输我赢”的思考方式往往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麻烦。其实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双方的关系并不是简单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精选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门诊人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第一发现者立即就地抢救,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行面罩加压球囊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 3.急诊科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药物治疗、除颤等复苏措施,同时报告医务科。 4.及时将患者搬至平车上,转运至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治,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由急诊科了解事件经过,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6.如抢救无效死亡,保卫科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急诊科向医务科汇报抢救过程。 7.住院/留观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所在科室应派医师或护士一同前往,并做好抢救准备。如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带队组织抢救。 8.门诊各楼层急救设施管理科室应规范管理,确保各种急救用物状态良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9.门诊每位工作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协助抢救。 【处理流程】

丢失钱财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患者丢失钱财时,初步评估损失情况,必要时,限制人员进出,保护现场。 2.由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在第一时间向保卫科报告被盗情况。 3.保卫科工作人员协助患者查询监控录像,根据录像查询结果进行追踪调查。 4.如通过录像无法发现线索,由保卫科联系公安机关侦破。 【处理流程】

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小组

迁西县新集中学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2013年9月) 为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提高在校学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自救互救技能,使全校师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快速有序的逃生避险,特制定我校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疏散方案。 一、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 总指挥长:刘玉东 副指挥长:任友志 成员:刘利民李利民刘梦一梁瑞昌付振月高国 柱各年级组组长班主任 总指挥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方案的实施工作;负责发布启动或者解除应急疏散行动的信息。 副指挥长的职责:全权负责应急疏散现场的组织指挥工作;负责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现场疏散情况,保证现场行动与总指挥部的指挥工作协调;当在疏散过程中突发紧急事件,如踩压等,立即组织救援工作,并通报给总指挥。 学校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疏散指挥部下设行政秘书组、避险撤离组、紧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四个职能小组。 (1)行政秘书组: 主任:刘梦一 成员:赵振玲刘笑敏李金辉 [职责]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学校教职员工到岗情况,与上级指挥部保持通讯联络,及时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教育系统指挥部办公室报告突发事故情况,并在需要时,拨打110、120、119等相关电话,请求援助。 (2)紧急疏散组: 组长:刘利民 成员:各年级组长及班主任、所有上课教师 [职责] ①当听到预警信号时,迅速将在操场上课的学生集中到操场中心。

②指导紧急避险和紧急撤离,按照预定紧急撤离路线组织学生有序撤离至安全避险场所。 ③维持秩序,保护学生。疏散过程中,各安全出口、楼梯口应有专人值守,指导安全疏散,避免拥挤踩踏,以保证全体师生快速、安全撤离现场;并做好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帮扶工作。 ④将学生组织到操场中央,由教师及时组织看护,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班主任和当班科任教师要清点所在班级学生人数,统计人员伤害情况,并报告组长。 ⑥其他人员迅速到撤离路线上的预定位置,检查并报告所负责指导撤离的路线是否存在险情。没有险情,坚守岗位,指导撤离,并断后随学生撤到临时安全避险场所。 ⑦如果发现险情应该立即报告,并视情改变撤离路线。 ⑧在无法撤离时,被困教职员工应当配合紧急救援组,展开自救互救。 (3)紧急救援组 组长:王超杨柏禄 成员:赵巍伟张国亮刘海勇路印平尹栋佩各班班主任[职责]负责突发事件检查和救援工作。在外援力量到达之前,主要负责救援被困的师生,临时处理师生创伤;外援部队到达后,协助开展救援和医疗。 (4)后勤保障组 组长:梁瑞昌 成员:李秀菊田国琴薛志会 [职责] ①主要负责后勤服务,协助紧急救援组检查校舍安全情况,向紧急救援组提供救援工具和设备。 ②准备医疗常用药品,按学校应急疏散指挥部的安排,建立临时医疗救治点,抢救、转移、治疗伤病员,及时检查学校的饮水、食品安全等工作。 二、疏散区域:教学活动区(教学实验楼和教学楼) 三、安全避险场所:学校操场中央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目得 在公司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后,及时控制事态发展,明确各部门职责, 共同协调处理,避免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及公司外部施工单位、供应商 等堵门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三、成立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李剑波总经理 副组长:冯铭、朱忠斌、黄春义、廖邦红 组员:工会委员、各部门负责人、安保主管/队长 四、应急领导小组得职责 在获悉将会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己经发生群体性事件后,迅速指挥各成员按照各自得职责分工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力求迅速化解,确保公司生产经营与工作秩序能够有效运行,将影响降到最低。 1、组长:负责全公司群体性事件处理得全面领导与指挥工作,并向集 团汇报; 2、副组长:协助总指挥做好事件处理得领导及指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迅速按各自职责开展工作,负责事件现场得总体协调,以及善后事宜得 处理; 3、行政部:负责事件现场得秩序维护,确保各门岗畅通,必须做好公司重点部位及财产得保护,必要时负责与政府警察部门对接; 4、人事部:负责内部员工群体性事件得现场沟通与安抚工作,做好员工关系,必要时准备好相关资料,负责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对接; 5、监管审计部:协助人事部做好现场沟通与协调,参与事件调查处理, 必要时准备好相关法务资料,配合人事部与政府劳动人事部门沟通; 6、.匸会:负责与现场员工沟通、交流,协助公司解决问题,并参与善后处理,负责与政府工会对接; 7、采购部:负责做好各项物资供货安排,确保正常生产不会受影响,

负责与供应商对接: 8、 销售部:负责做好成品发货安排,确保发货与客户关系不受影响,负 责与客户与物流公司对接; 9、 生产设备部、热电部:负责安排人员对车间现场进行监控,确保车 间不受冲击,生产运行不受影响; 事件发生部门:协助人事部做好员工沟通,并提供相关资料; 基建部:负责对施工单位得群体性事件进行协调与疏导工 作, 其它部门:随时听从组长与副组长得指挥,提供支援; 新闻媒体接待: 归口集团公关部负责,在集团公关部未介入前,由 工会主席负责接待,尽可能得将社会不良影响消除或降到最低。 14、各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为履行木预案部门职责得第一责任人。当 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无需领导安排,部门主持工作负责人就应该自行得 承担起责任。如果主持工作负责人不在公司,应有第二、第三顺序得负责人。 (附件1 ) 五、应急准备(事件发生前) 1、 在获悉将要有群体性事件发生时,知悉部门及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向 部门负责人汇报,部门负责人必须第一时间向组长与副组长汇报; 2、 组长或副组长应及时召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并部署应对 措施,尽可能提前解决问题,控制事件不要发生; 3、 如果事件不能提前平息,应急领导小组必须再次开会研究、制定对 策,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使事件发生后不会影响到公司得正常生产与经营, 并能得到快速解决;同时,相关部门准备好资料,以便于与事件人员沟通,向 政府备案或起诉等: 4、 具体资料准备:公司内部群体事件由发生事件部门准备资料,施工 单位群体事件由基建部准备资料,供应商群体事件由采购部准备资料,涉及 到劳资方而得人事部准备,涉及到法务或诉讼得由监管审计部准备; 5、 如有必要,提前下发公告,以便于事件中及事件后公司对相关人员 采取相应得处罚与法律行动,公告由人事部与监管审计部法务共同起草; 6、对一些影响较大得群体性事件,组长应及时向集团公司相关领导汇 报,如有必要,还应提前向相关政府部门报备与提请协助; 10、 12、 13、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以下简称预警信息)的发布,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客观、全面的预警信息,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按照逐级申请的原则,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发布。应当遵守本办法。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预警信息,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等。 第四条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第五条预测预警的范围、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不安全因素、生产经营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重大隐患报告的内容包括隐患现状、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 预警信息实行统一发布制度。需要发布的预警信息要按预警级别统一报市政府审批,并通过应急管理办公室网站和相关政府网站发布。 第六条预警信息应当包括发布机关、发布时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类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警示事项、事态发展、相关措施、咨询电话等。 第七条社区各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各种通信手段和传播媒介,采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通知等方式,快速、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传播给社会各界和公众。对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人群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第八条接到预警信息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御工作,避免或者减轻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的损害。 第九条各部门应当组织预警信息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第十条公众接到预警信息后,要配合政府及其有关单位做好应对工作。 第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虚假预警信息。 第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一)非法向社会发布与传播预警信息的; (二)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固定网、移动网、因特网等通信网络,擅自更改或不配合发布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单位提供的实时预警信息的。 (三)违反预警信息发布管理的其他行为。 第十三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导致预警信息的发布出现重大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关于《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 应急预案 近年来,不少当地村民为利益之争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规范处置行为,提高处置能力,维护公司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村民群体性围堵公司大门,阻碍生产经营秩序事件》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预防为主,纠防结合,按照“快速反应、依法规范、协调配合、妥善处置”的原则,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防止事态扩大,及时化解矛盾,切实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确保大局稳定。 二、范围和级别 (一)本预案适用于公司与外界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公司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的群体性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本预案中的群体性事件是指公司与外界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引发的、众多人员参与的危害公司安全、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事件。此类事件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1、大规模人员违规阻拦公司运输车辆 2、人数较多的非法聚会、聚众围堵公司大门 3、人数较多冲击公司办公大楼 (三)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群体性事件分为以下四个级别: 1、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下,为一般性群体性事件; 2、参与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50人以下,为较大群体性事件;

3、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含50人),100人以下,为重大群体性事件; 4、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为特别重大群体性事件。 三、组织领导及职责 保卫部迅速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是:统一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协调相关单位开展工作;研究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突发事件处置措施。 四、应急处置要求 (一)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保卫部负责人应在接报后10分钟内赶到现场,必要时成立现场指挥部,主要做好控制现场、等基础处置工作;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在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保卫部同志要面对面地做群众的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准确判断群体性事件的性质和发展趋势,掌控局面,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采取措施,尽快平息事态。对群众提出的要求,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要连同相关部门研究解决;对群众提出的不合理要求,要讲清道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 (三)对于群体性事件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人员,保卫部立即报案,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五、具体处置办法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制度 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保障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编制依据 本预案以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为依据。 二、事件分类 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以及对我市城市建设历史资料和危害现状的科学分析。 三、事件分级 本预案所称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由低到高分为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非常复杂,对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统一组织协调,调度全局各方面资源和力量紧急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2)重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或威胁,已

经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我局调度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联合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3)较大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较为复杂,对一定区域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生态环境破坏,需要政府调度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上报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 (4)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事态比较简单,仅对较小范围内的公共安全、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危害或威胁,已经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需要我局调度个别部门的资源和力量进行处臵的突发公共事件。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指导全市建设系统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并有效与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对接。 五、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把应急处臵工作落实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基础建设,完善监测网络,强化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有效控制危机,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2019年精选范文

关于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性事件调研报告 一、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事件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复杂性多,稍有处理不慎,就极有可能会引发群体性事件。从我县情况看,造成非正常死亡事件的主要因素是道路交通、生产安全、溺水死亡及其他意外死亡,且总量居高不下,引发的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至20xx年7月,我县共发生非正常死亡××*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其中: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20xx年1-8月共发生 ××*起,死亡××*人,引发不稳定事件××起,占总数的××*% 二、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主要特征 1、事发突然,人员聚集快。非正常死亡一般都无预兆,因事发突然,死者亲属会一时无措,马上会召集其亲朋好友以及邻里聚集在地一起,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到预警处置。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闹事事件参与人员主要是死者家属、亲朋好友和邻里,同时也会造成群众的围观,造成人员的大量聚集,造成可能引发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个别甚至会引起连锁反应。 2、情绪激动,手段多样化。非正常死亡往往一时无法让死者家

属接受,在承受丧失亲人的悲痛中,情绪都比较激动,无法冷静下来通过法律途径或通过当地党委政府来解决问题,丧失理性的当事人在不理智的状态下常常做出违法出格的事情。而且在亲友邻里聚集后,往往会仗着人多势众,在别人的鼓动下,采取一些过激的方法,或是到肇事方或单位、或是到死亡发生地、或是到当地党委政府,采取围堵、抬尸闹丧、群体上访,甚至阻塞交通等极端做法,以期通过闹事来解决问题。 3、目的明确,期望要求高。非正常死亡发生后,不管是否引发闹事事件,取得最大的经济赔偿是死者家属的最终目的。其采取的闹事行为,一方面是悲痛情绪的发泄,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扩大影响,采取多种方式,以达到其合理、不合理的诉求,在经济赔偿上获得最大化。特别是一些家属往往不分事故责任,以“人死为大”为要挟,用“死人”来压活人,提出不合理的诉求和赔偿要求,有的甚至漫天要价。 三、非正常死亡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分析 妥善处理非正常死亡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需要深入分析原因,把握规律,找出症结所在。通过深入调研,非正常死亡事件引发群体事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群众法制意识不强。虽然,通过多年来的普法教育和法律宣传,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忙于勤劳致富或创业或经商或打工,平时很少参加学习,看书读报少,法律意识淡薄。农村基层还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思

施工现场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为贯彻国务院、建设部、市建委有关规范全市建筑业农民工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要求,积极稳妥地处理项目因劳务费问题引发的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将不良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和办公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确保北京市社会稳定和我项目工程稳定施工为目的,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动态跟踪”的工作原则,充分认识恶意讨薪、群体性上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对社会稳定以及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性,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稳定工作贯穿于处理解决群体性突发事件工作之中。 二、组织体系:

1)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手机: 副组长:手机: 手机: 手机: 成 员: 2)应急指挥小队 队长: 队员: 现场应急指挥领导所设在各分包单位工程现场会议室, 应急指挥领导办公室 设在项目部办公室,负责人:,电话:,办公室电话: 三、群体性事件应急原则及工作职责: (一)应急原则: 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副组长 +■综合协调组 F 现场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 审现场治安组 卑交通保障组 丫现场救灾组 t 后勤保障组 紧急疏散组

1、建立应急工作体系,形成管理网络,有效控制解决恶意讨薪、群体性上 访等群体性突发事件。 2、保证工程款中劳务费部分的按时支付以及突发事件处理的整体协调和指 导工作。 3、及时召开我项目稳定工作会议,向我项目各部门贯彻部署年度、季度信访稳定的工作要求。 4、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切合实际的应急程序,积极组织开展应急 业务培训和演习,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落实小组、队成员应急处置的良好状态,及时按领导小组的要求实施应急行动。 6、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做好我项目防范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 高我项目人员的法律意识,规范我项目人员依法依规维权行为。 7、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我项目劳务费排查、结算、兑付争议调解和突发事件处理。 8、组织协调我项目稳定工作,对存在的隐患积极制定预案,主动开展工作,及时 化解矛盾,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如发生群体性事件,各单位领导小组应负起责任,把事件控制在最小范围,在我项目控制和解决事件。 9、根据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建立预警预报制度。启动预 警机制后,项目劳务管理员必须负起责任,关注外施队伍动向,重点是存在 以下问题的队伍: (1)未签合同和未结算、底数不清; (2)采取综合分包形式,劳务费与材料款区分不清; (3 )拖欠劳务费数额较大;

战略风险投资博弈模型分析

战略风险投资博弈模型分析 本文此处将通过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处于成长阶段创新企业的活动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通过信号传递博弈模型来分析企业向风险投资公司传递信号(企划书)对价值评估结果的影响,给风险投资公司进一步量化风险和预期投资收益提供思路和参考。 4.1 如何对风险投资目标企业进行价值评估 目前国际上对一个成熟的企业的价值评估一般分为以下五个步骤:分析历史绩效、预测绩效、资本成本评估、连续价值评估、计算并解释结果。这几个步骤有些因为创新企业还远未成熟而无法进行,比如历史绩效分析时很可能财务数据不健全,目标市场价值权数选取时也因为主观预测成分很大而具有很大风险性;最重要一点,由于创新企业急需要注入大笔资金才能继续生存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作完考查工作,因为时间价值可谓创新企业的生命价值,错过发展时机肯定是要牺牲的。在这尽量短的时间内,创新企业需要一定的融资技巧,而且有很强的信息优势,风险投资公司除应在投资合约中对其进行约束之外,也要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给企业定价,以作为谈判和投资的基础。本文拟引入信息经济学中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风险投资公司结合以往投资经验和统计结果对相应估计结果进行调整,以便客观评估企业的价值及是否值得投资。作为创新企业经营者一方面应利用信息优势影响评价结果,另外对企业有初步的估价以免在价格谈判中贱卖了企业,所以该模型对谈判双方都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4.2 信号传递博弈模型介绍 信号传递模型(Signaling Games)是一种比较简单但有广泛应用意义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在这类博弈中,有两个参与人,i= 1,2,参与人1称信号发送者,参与人2为信号接受者;参与人1的类型是私人信息,参与人2的类型是公共信息。博弈顺序如下: (1)“自然”首先选择参与人1的类型θ∈Ω,此处Ω={θ1,…,θK}是参与人1的类型空间,参与人1知道θ,但参与人2不知道,只知道参与人1属于θ的先

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处理预案(院级)

门诊人员突发呼吸心跳骤停事件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门诊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医院及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尽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2.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第一发现者立即就地抢救,采取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或行面罩加压球囊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呼叫急诊科医护人员。 3.急诊科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开放气道、药物治疗、除颤等复苏措施,同时报告医务科。 4.及时将患者搬至平车上,转运至急诊科做进一步诊治,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由急诊科了解事件经过,据实、准确地记录抢救过程。 6.如抢救无效死亡,保卫科协助家属将尸体运走,急诊科向医务科汇报抢救过程。 7.住院/留观危重患者做检查时,所在科室应派医师或护士一同前往,并做好抢救准备。如出现病情恶化,应立即停止检查,迅速投入抢救,并第一时间通知患者所在病区的科主任带队组织抢救。 8.门诊各楼层急救设施管理科室应规范管理,确保各种急救用物状态良好,可随时投入使用。 9.门诊每位工作人员均应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流程、常用急救仪器性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便协助抢救。 【处理流程】

丢失钱财应急预案 ( IV级蓝色预警) 【应急预案】 1.患者丢失钱财时,初步评估损失情况,必要时,限制人员进出,保护现场。 2.由当事人或第一责任人(首先发现情况者)在第一时间向保卫科报告被盗情况。 3.保卫科工作人员协助患者查询监控录像,根据录像查询结果进行追踪调查。 4.如通过录像无法发现线索,由保卫科联系公安机关侦破。 【处理流程】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含附件)

教学技能大赛教案 课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师:赵云 学时: 2 学时 代表队:青海警官职业学院

治安类专业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教案 Ⅰ教学提要 ●教学对象 3年制治安管理专业三年级学员,人数40人(分组设计实训,每组5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应遵循的原则;明确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任务流程和处置措施等。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基本能力。 ●教学内容 1.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应遵循原则; 2.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的工作任务流程; 3.公安机关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的运用。 ●教学要求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以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2.充分考虑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增加授课的直观性,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

3.严格学员考勤,注重学员课堂表现及学员主体的参与度,做到教与学的活动有机结合。 ●教师分工 课目团队主讲教师,主要讲授本课目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和实训。辅助教师,可配合主讲教师组织开展本课目基本技能的实训课前准备工作、单项内容实训组织、案例分析讨论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另外,要加强本课目团队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教学重点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现场应遵循的原则和现场处置的工作任务流程。 ●教学难点 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措施运用,引导学员如何将理论应用于模拟现场情景实训演练。 ●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讲解、提问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讨论、单项内容实训、学生互评、点评指导、现场答疑以及条件允许下的模拟情景实训演练等方式,正确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明显。 ●教时安排

14.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编制 2006年12月

目录 1 总则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应急预案体系 (2) 1.5应急工作原则 (2) 2 危险性与风险分析 (3) 2.1性质分析 (3) 2.2事件等级 (4) 2.3危险源分析 (5) 2.4风险分析 (6)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7) 3.1应急组织体系 (7)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7) 4 预防与预警 (8) 4.1危险源监控 (8) 4.2预警行动 (9) 4.3信息报告与通知 (10) 5 应急响应 (11) 5.1响应分级 (11) 5.2响应程序 (11) 6 信息发布 (12) 7 后期处臵 (13) 8 保障措施 (13) 8.1人员保障 (13) 8.2经费保障 (13) 8.3治安维护保障 (13) 9 培训与演练 (14) 10 奖惩 (14) 11 附则 (15)

11.1术语 (15) 11.2应急预案备案 (15) 11.3维护和更新 (15) 11.4制定与解释 (16) 11.5应急预案实施 (16)

华能集团公司重大 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提高华能集团公司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组织协调,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群体性突发事件及造成的危害,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保护国有资产安全,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1.2编制依据 依据国务院《信访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北京市信访条例》、《北京市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北京市公安局关于维护群众上访现场秩序的工作意见》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本部处臵群体性突发事件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三级以上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指导华能系统各单位群体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博弈论经典模型全解析

博弈论经典模型全解析(入门级) 1. 囚徒困境这是博弈论中最最经典的案例了——囚徒困境,非常耐人寻味。“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进行审讯。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

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与咨询企业、软件供应商打交道的。在与这些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两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没有起码的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造成企业之间的双输。 2. 智猪博弈在博弈论(Game 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着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2015版)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拱极路校区 学生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 高校是多元价值观与多元文化汇聚和碰撞之地,由此引发的各类安全问题日益凸显,这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并持续的构建全新的安全保障系统,以保障校园的安全,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拱极路校区学生安全状况和引发的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1.反动意识形态和不良信息的渗透 青年学生容易被一些暴力、色情、反动宣传等不健康的东西所迷惑,各类网络平台更是反动思潮冲击的对象,其负面的影响不容忽视。 2. 学校周边地区治安形式不容乐观。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学生被抢、被盗等事件时有发生。 3. 学生心理发展处于自我统一性不太完善的阶段,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在心理上尚未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在人际交往、学习生活、情感处理等事情上容易遭受挫折,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二、构建学生安全保障系统 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完善校园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突发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五步工作法): 上报原则: 属地管理、信息共享、分线上报、协同处理。 上报类别: 1)即时上报 2)处理过程中上报 3)事后汇报和登记备案(附件1突发事件登记表)事件分级参考:(附件2突发事件分级参考)

1.管理目标 以“确保学校稳定,学生安全”为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进一步明确职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确保学校稳定发展的大局,不断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2.预警内容 1)对学生管理、安全、生活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作出快速反应与处理。 2)分析大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背景,提高对一些敏感型、群体性很强的问题的警觉性,采 取预防性的措施和办法,将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3)对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建立“重点学生档案”,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恶性事故发生。 4)对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进行的渗透以及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采取积极预防的防范与对策。 3.工作职责 寝室长、班长(团支书)以及各学生组织负责人是该组织的第一信息提供和联络的责任人。协助老师做好管理工作。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和现象以及各种突发性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并向班主任或辅导员汇报。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并视事情的轻重缓急向相关领导汇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