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

建筑学基础名词解释:

2008

1变形缝: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2建筑密度: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面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容积率: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3建筑耐久年限:建筑物耐久等级的指标是使用年限,依据建筑物重要性和质量标准而定。按建筑耐久年限分下列四级:

一级耐久年限100以上适用于重要的建筑和高层建筑。

二级耐久年限50~100年适用于一般性建筑。

三级耐久年限25~50年适用于次要的建筑。

四级耐久年限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性建筑

4日照标准insolation standards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层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5窗地面积比就是房间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简称窗地比。它是估算室内天然光水平的常用指标。例如,当房间进深为窗高的2.5倍时,单侧采光的房间要获得1%的最低采光系数需要的窗地比约为1/6。窗地面积比值为直接天然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

6

2009

1建筑幕墙: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2绿地率: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3热桥:是指处在外墙和屋面等围护结构中的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梁、柱、肋等部位。因这些部位传热能力强,热流较密集,内表面温度较低,故称为热桥。

4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5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结构找坡屋面:结构找坡又叫搁置坡度,是将屋面板搁置在顶部倾斜的梁上或墙上形成屋面排水坡度的方法。结构找坡屋顶的坡度是由结构构件的形状或者其支承情况形成的。结构找坡不需要再在屋顶上设置找坡层当屋顶坡度≥3%时,应采用结构找坡。

2011年3月21日补充,混凝土结构屋面当单坡长度大于9m时宜采用结构找坡,坡度不应小于3%(<<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第4.2.2条);钢结构屋面找坡坡度一般为8%,具体视单坡的长度定。

2010

1 采光系数: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自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采光系数标准值: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2避难层: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

楼层

3断桥隔热:通过阻断热传递的途径达到隔热的效果。建筑中有热桥(冷桥),即相对于普通维护结构更容易散热的部分,如窗户的窗框、圈梁、柱子等等,通过对热桥(冷桥)的处理,加以特殊的保温围合,减少热量的传递,以达到冬季减少热量散失或夏季减少热量进入室内的目的。

4建筑找坡屋面:建筑找坡也叫材料找坡,在建筑结构本体完成之后,再通过建筑材料面层砌筑的厚度不同来形成坡度,需要两个步骤完成。结构找坡通过建筑结构本体自身形成坡度,结构完成则坡度完成,只需要一个步骤就可完成。在小跨度建筑的施工中,坡长和坡度小的情况居多,多采用建筑找坡;在大跨度的公建中,坡长和坡度大,则采用结构找坡居多,比如变截面的屋架。

5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厕所)、席位、盲文标识和音响提示以及通讯,信息交流等其他相关生活的设施。

竖向设计

目录

竖向设计的意义

竖向设计的内容

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

竖向设计的作用

竖向设计的意义

建设场地是不可能全都处在设想的地势地段。建设用地的自然地形往往不能满足建、构筑物对场地布置的要求,在场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进行场地的竖向设计,将场地地形进行竖直方向的调整,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自然地形,合理选择设计标高,使之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成为适宜建设的建筑场地。

竖向设计亦称竖向规划是规划场地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规划设计、总平面布置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当地域范围大、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场地,功能分区、路网及其设施位置的总体布局安排上,除须满足规划设计要求的平面布局关系外,还受到竖向高程关系的影响。所以,在考虑规划场地的地形利用和改造时,必须兼顾总体平面和竖向的使用功能要求,统一考虑和处理规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才能保证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合理性、经济性。做好场地的竖向设计,对于降低工程成本、加快建设进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竖向设计的内容

一地形设计

二园路广场桥涵和其他铺装场地的设计

三建筑和其他园林小品

四植物种植在高程上的要求

五排水设计

六管道综合

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

竖向设计的表示方法主要有设计标高法、设计等高线法和局部剖面法三种。一般来说,平坦场地或对室外场地要求较高的情况常用设计等高线法表示,坡地场地常用设计标高法和局部剖面法表示:

1、设计标高法也称高程箭头法,该方法根据地形图上所指的地面高程,确定道路控制点(起止点、交叉点)与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和建筑室内外地坪的设计标高,以及场地内地形控制点的标高,将其注在图上。设计道路的坡度及坡向,反映为以地面排水符号(即箭头)表示不同地段、不同坡面地表水的排除方向。

2、设计等高线法。是用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道路、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地形设计情况。设计等高线法表达地面设计标高清楚明了,能较完整表达任何一块设计用地的高程情况

3、局部剖面法。该方法可以反映重点地段的地形情况,如地形的高度、材料的结构、坡度、相对尺寸等,用此方法表达场地总体布局时台阶分布、场地设计标高及支挡构筑物设置情况最为直接。对于复杂的地形,必须采用此方法表达设计内容。

竖向设计的作用

(1)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多功能空间。

(2)提高空间艺术质量自然美艺术美(小中见大)生活美

(3)提高空间环境质量,有效调节光温热气流舒适。围合空间调节小气候。

(4)提高施工效率,合理调整计划施工,提高效率。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

规划法规和风格回复1:建筑模数与300mm为模数,如房间的进深都是与300为模数,如:1.2m,1.5m1.8m,2.1m.....等,门窗也如此;2:风玫瑰图,是在建筑总平面图中才会出现的,它反映该地的风向,3:地震烈度是指该建筑物的设计抗震等级:4:人流宽度一般指通道大小,如楼梯多宽内廊同道多宽:5:日照间距是指两建筑物将不得挨得太近,要有一定的采光距离;6:设计观点是指本户型设计有怎样的优点啊;9:地基是指承载基础的土;10:基础是承载整个建筑物的;12:层高是指建筑某楼层面到上一楼层面的高度;13:楼地面到该层的楼板下距离;15:休息平台是楼梯与楼梯之间连接的平台;16:散水是在该建筑物的底层沿外墙地面一圈的,一般宽度600~1000mm;17:明沟是在散水外的排水沟渠;18:圈梁是提高整个建筑物的整体性围绕基础做成封闭的梁,分地圈梁和屋面圈梁;19:够构造柱一般有在砖混结构的房子中,主要提高建筑抗震能力;21:找坡在屋面中,主要是把平的楼面用砂浆找一定的坡度利益排水; 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15、明沟——没有盖盖板的沟道,用于排水的叫排水明沟,用于管道的叫明沟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教育学》名词解释汇总 1、广义的教育: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2、狭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3、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4、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5、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7、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8、教育结构: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9、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10、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的,其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11、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12、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13内发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14、外铄论:是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一种观点,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5、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6、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1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8、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19、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环境的性质来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的范围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20、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21、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特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个性又是人的共同性与差别性在每个个体身上的具体统一。 22、心理断乳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心理学名词解释04816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反射: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感觉:感觉是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应。 观察: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表象:记忆表象或称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前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后摄抑制:后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超额学习: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遗忘:遗忘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发生错误的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想象: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即通过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

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头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动机: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意志: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情商: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以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能力:能力是人顺利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智力: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气质:气质是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人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 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一贯的行为方式。 人格: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有目的、有意识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画图题汇总Convertor

1、大量性建筑: 2、袋形走道: 3、勒脚: 4、无梁楼板: 5、湿法连接: 6、封闭式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 8、散水: 9、结构找坡: 10、大模板建筑: 11.模数: 12.净高与层高 13.地基与基础 14.耐火极限 15.地震烈度: 16.风玫瑰 17.圈梁 18.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19.立框法与塞框法 20.工业建筑 21.分仓缝 22、建筑模数 23 框架结构 24 板材墙 25 伸缩缝 26 隔墙 27.建筑 28.平面组合设计 29.设计视点 30.韵律 31.模数数列 32.三阶段建筑设计3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34.梯段长度 35.井式楼板 36. 块材墙 37. 刚性防水屋面 38. 单个房间设计 39. 对比 40. 沉降缝 41.顶棚 42.雨篷 43.材料找坡 44.结构找坡

45.无组织排水 46.有组织排水 47.刚性防水屋面 48.泛水 49.卷材防水屋面 50.涂膜防水屋面 51.楼梯平台 52.楼梯栏杆 53.扶手 54.明步 55.暗步 56.楼梯净高 57.栏杆扶手的高度 58.承重墙 59.隔墙 60.过梁 61.圈梁 62.组合墙 63.散水 64.勒脚 65.墙脚 66.窗台 67.踢脚 68.砌块填充墙 69.骨架墙, 名词解释目录 1 1、墙承重结构有哪几种布置方式?并阐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混合承重三种。横墙承重的建筑物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好,立面开窗灵活,但平面布置和房间划分的灵活性差;纵墙承重的建筑,平面布置及房间划分较灵活,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差,立面开窗受限;混合承重的建筑,平面布置及房间划分比较灵活,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也相对较好,适应性较强,但板的类型较多,施工较麻烦2、说明门厅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门厅作用:室内外联系的交通集散点。设计要求:平面位置应明显、突出并使人流出入方便,门厅内应导向明确并使交通流线简捷、通畅、互不交叉干扰,有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应使疏散出入安全,门厅出 入口处宜设雨篷、门廊或门斗等来满足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 3、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 勒脚的作用为:保护墙角,防止其受地表水的侵蚀、机械碰撞的影响,个别建筑中结合建筑立面可增强外墙立面美观装饰效果。常用材料做法:外墙抹灰、外墙贴面、直接用石材。4、何为厂房标高?有吊车的厂房如何确定柱顶标高? 厂房高度是指室内地面至屋架(或屋面梁)下表面的距离。除下撑式屋架外,一般也就是指柱顶和地面之间的距离。有吊车厂房的柱顶标高:H=H1+h6+h7 H1=h1+h2+h3+h4+h5

教育学名词解释(20200524071808)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 各种影响和作用。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从作用的反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 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2.正向功能:正向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3.负向功能:负向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业。 4.显性功能:显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 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5.隐性功能:隐性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6.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 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 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7.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教育 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工具功能。 8.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 规则。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 关系。 10.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 统一综合。 1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 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12.教学: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作 是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13.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 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成 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 14.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建筑学名词解释部分 1、模数——模数指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规定为100mm。导出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共6个;分模数的基数为1/10M,1/5M, 1/2M共3个.使用3M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统一模数制》中为了既能满足适用要求,又能减少构配件规格类型而规定的。 2、交底——由主管技术领导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的技术性交待,其目的是使施工人员对工程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有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以便于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技术质量等事故的发生。具体有 1、设计交底,即设计图纸交底。这是在建设单位主持下,由设计单位向各施工单位(土建施工单位与各设备专业施工单位)进行的交底,主要交待建筑物的功能与特点、设计意图与要求等。 2、施工设计交底。 3、风玫瑰——总平面图中表明主要风向的玫瑰图。 4、人流宽度——单股人流的宽度,通常以普通成年人的肩膀宽度55cm为单位,即双股人流宽度为11Ocm,三股人流宽度为165cm。 5、日照间距——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一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6、设计视点——设计师在初涉之处就已定的设计思路和侧重点。 7、地基——直接承受构造物荷载影响的地层。基础下面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土体或岩体称为地基。 8、基础——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通常地基以上正负零以下统称为基础。 9、层高——上下两层楼面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10、净高——净高是指室内地板到天花板之间的高度。 11、楼层平台——楼层与楼梯的连接平台。 12、休息平台——楼梯与楼层之间的转向平台。 13、披水条——在可能因为淋水而影响使用功能的部位用抹灰或其他方式施工的用于有计划的止水条,俗称“披水条”。 14、散水——与外墙勒脚垂直交接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护墙基免受雨水侵蚀。 15、明沟——没有盖盖板的沟道,用于排水的叫排水明沟,用于管道的叫明沟管道。主要是为了便于清洗和清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沟道。 16、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 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17、构造柱——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18、挂瓦条——坡屋面上安装排水瓦的疾奔构件,就是瓦与结构面的连接构件。 19、顺水条——有组织排水的认为施工的顺水带。 20、女儿墙——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地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的活动。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主要分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和肤觉五类。 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的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内脏感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阙值: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他的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培训资料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2、班级组织:是一个有一定人数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地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3、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4、教师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驾驶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 5、观察:是作为研究者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根据研究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看、思、记的一种方法。 6、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它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7、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 8、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课程编制主体,自主开发与实施的一种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 9、课程:是对育人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的规划和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全部内容及其实施过程的总和。 10、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转变为现实特征的过程。 11、学业评价: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盒途径,系统的收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2、人的发展:是指作为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的起点状态到生命的终点的全部人生中,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身心两个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程。 13、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攒在和运行的一整套原则) 14、操行计量评定法:是指使用以百分位满分或实行百分制计分法,评价者根据一定的积分标准和规则,依据学生的品行表现予以加分或减分,以对学生的品德做出评价的方法。 15、体育: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16、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及其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建筑学名词解释

钢筋排布 钢筋安排布置。钢筋工程在施工中,详细具体的钢筋摆放、排列、定位、分布及绑扎。 事实上,钢筋排布并不是那么简单和轻而易举,虽然国家已经发布了若干有关钢筋工程方面的规范与图集,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有许多疑难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没能彻底解决,所以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在2006年出台了《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图集。这本图集才是钢筋工程关于钢筋排布最有说服力的法规文件。 2008年,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又出台了一本《08G101-11.G101系列图集施工常见问题答疑解惑》,到此为止,钢筋排布在框架和剪力墙方面的所有困惑、疑难均已得到圆满的解答。 扁担筋 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的俗称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承载支座反力也就是负弯矩力而设置的位于支座上部的非贯通短钢筋,人们习惯上叫它扁担筋,因其作用力酷似一根扁担而得名,中间挑起,两端悬浮。 扁担筋位置在第二排的叫作二排扁担筋。 扁担筋伸入两侧跨度内的长度是取两侧较大值并且相等。 吊筋 在主梁中,承受次梁集中荷载的一种纵向受力钢筋。 形状为: ̄╲╱ ̄ 吊筋的计算规则有三: 1. 上平直段的长度为该吊筋直径的20倍。 2. 当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45度;梁高>800时,斜长的起弯角度为60度。 3. 下平直段的长度等于次梁宽度每侧加上50毫米。 主筋

主筋: (zhu jin) main bar 亦称纵向受力钢筋,仅在截面受拉区配置的受弯构件称单筋截面受弯构件,同时在截面受压区配置的称为双筋截面受弯构件。因此主钢筋按其受力不同而有受拉及受压主钢筋两种。受拉主钢筋系承受拉应力,受压主钢筋则承受压应力。 主筋泛指在混凝土构件中承受重力荷载的钢筋,相对于构造钢筋而言。 主筋在梁中有:梁上部、下部纵向受力钢筋;支座上部纵向贯通与非贯通受力钢筋;抗扭腰筋; 主筋在板中有:板支座上部贯通与非贯通受力钢筋,下部纵向受力钢筋; 主筋在墙中有:墙水平与竖向分布钢筋; 主筋在柱中有:柱纵向受力钢筋; 马凳 广义为形状像马一样的凳子,狭义指在工程施工中,临时用于站人放料的凳子。 马凳,临时用木料做成,也有用型钢焊制的,多为长条形状。由一块条形板钉四个腿,再在四个腿之间用板条拉结。四个腿要做得向外闪以保持稳定。在众多马凳之间放上跳板,就组成了临时操作台,木工站在上面吊棚;油漆工站在上面粉刷涂料;钢筋工站在上面绑扎钢筋等,都离不开马凳。 马凳用于钢筋工程中,含义有所改变,除了上述用于搭设操作台之外,现在专门指架起混凝土板中上层钢筋用的支架,约定俗成都叫马凳,形状有点像儿童玩具,有几字形,A字形,十字形,工字形,三角形等等,花样繁多,其中以几字形最常用,制做简单,使用效果不太理想,十字形效果最佳,使用料头,但需用电焊。 马凳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是必不可少的工件之一,特别是悬挑板,如阳台、雨蓬,受力钢筋在上部,呈悬浮状态,工人操作务必要在上面踩踏,最容易把受力钢筋踩到下面而失去抗拉作用,无数阳台雨蓬坍塌事件都是由此造成,为了保证悬挑构件的施工质量,马凳的作用绝对不可轻视,施工中,在悬挑部位的根部垫上马凳,使受力纵筋的位置稳固,就不会出现质量事故。 同理,在现浇板中,有许多支座上部钢筋都处于漂浮状态,这些受力钢筋的位置决定了构件的承载能力,而保证上部受力纵筋的位置,全靠马凳来架起并固定,可见,小小的马凳,起着一两顶千钧的无比重要的作用。 二排筋 建筑工程名词:在混凝土梁中,位于上部第二排和下部第二排的纵向受力钢筋。

心理学题库基本名词解释(总汇)1

心理学题库: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 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的指向性:瞬间意识选择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注意的集中性: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在这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不随意注意: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节省意志的努力。 感觉 感觉: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在脑中的反映。 感受性: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感到性大小的基本指标。 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对两个刺激间最小差异的察觉能力。 知觉 知觉:通过感官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整合和解释),产生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知觉的整体性:在经验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时,从复杂刺激环境中将一些有关内容抽出组织成知觉对象,其他部分则留为背景。 知觉的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 知觉的恒常性:感觉不断在变化,知觉稳定不变。 方位知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的位置的知觉。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房屋建筑学常见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1平立剖面图:是一栋建筑物在不同方向的外形及剖切面的正投影。建筑设计中奖二维的平立剖面综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建筑物三维空间的相互关联及整体效果。 2平面图:建筑物各层的水平剖切图,是从各层标高以上大约直立的人眼的高度将建筑物水平剖切后朝下看所得的该层的水平投影图。 3防火分区:在建筑物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费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 4层高:某层楼面到其上一层楼面的垂直高度 5净高:某层楼面到其上部构件或吊顶地面的垂直高度。 6基地红线:工程项目立项时,规划部门在下发的基地蓝图上所圈定的建筑用地范围、 7框剪体系:全框架的结构体系在建筑物的空间刚度方面较为薄弱,用于高层建筑物时往往需要增加抗侧向力的构件。若是条形建筑物,可以适当分布剪力墙来解决。 8框筒:若平面为点状,可通过周围加密柱成为框筒。 9阳台:在有楼层的建筑物中,人可以直接到达的向室外开敞的平台。 10雨蓬:在建筑物入口处位于外门上部用以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害的水平构件。 11导盲块:又称地面提示块,一般设置在有障碍物、需要转折、存在高差等场所,利用其表面的特殊构造形式,向视力残疾者提供触摸信息,提示该停步或需改变行进方向。 12结露:当空气温度下降时,若其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了相对饱和,多余的水蒸气就会从空气中析出,在温度较低的物体表面凝结成冷凝水的现象。结露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13建筑工业化: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14厂房通风分为机械通风和自然通风。 机械通风:依靠通风机的力量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来实现通风换气 自然通风:依靠自然的力量作为空气流动的动力来实现通风换气,如热压、风压。15柱网:柱子在工业建筑平面上排列所形成的网格 跨度:柱子纵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柱距:横向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 16单层工业建筑的高度:由室内地坪到屋顶承重结构最低点的距离,通常以柱顶标高来代表工业建筑的高度。 三简答题 1建筑物的主要组成及作用p5 由楼地层、墙或柱、基础、楼电梯、屋盖、门窗等。 楼地层:提供活动平面、传递水平荷载、垂直方向分隔空间。墙或柱:传递荷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名词解释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期末重点+真题)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要素(考研真题) 作为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包括三种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深入地认识这三个要素,一个方面对“教育”概念认识的一个深化,另一方面也为教育形态的认识提供了概念基础。 教育者 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 教育影响(期末重点)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非制度化的教育 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教育 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业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家庭教育 是指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是指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是依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发展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纪律、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等一系列行为,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适应一定社会或阶段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社会教育 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实验教育学(考研真题)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里托尔诺和英国的沛西·能,其错误在于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心理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它虽然纠正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把教育归结为人类的行为,但它却归结为人类无意识的模仿行为,同样是错误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错误都在于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即教育是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劳动起源论 这是马克思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依照马克思的观点,首先推动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需要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其次也与人类自身的发展需要有关。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考研真题) 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的个体功能 是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的体现,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 教育的正功能 是教育在促进社会和人发展上所产生的积极效果。 教育的负功能 是指教育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效果。 教育的本体功能: 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即教育的职能(教育自身具有的能力或承担的职责)。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期末重点+考研真题) 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身就反映着办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活动在努力方向、社会倾向性和人的培养规格标准等方面的要求和指向。

最新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画图题汇总.ppt.Convertor

房屋建筑学名词解释+简答题+画图题汇总.p p t.C o n v e r t o r

1、大量性建筑: 2、袋形走道: 3、勒脚: 4、无梁楼板: 5、湿法连接: 6、封闭式楼梯间: 7、大厅式组合: 8、散水: 9、结构找坡: 10、大模板建筑: 11.模数: 12.净高与层高 13.地基与基础 14.耐火极限 15.地震烈度: 16.风玫瑰 17.圈梁 18.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19.立框法与塞框法 20.工业建筑 21.分仓缝 22、建筑模数

23 框架结构 24 板材墙 25 伸缩缝 26 隔墙 27.建筑 28.平面组合设计 29.设计视点 30.韵律 31.模数数列 32.三阶段建筑设计33.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34.梯段长度 35.井式楼板 36. 块材墙 37. 刚性防水屋面 38. 单个房间设计 39. 对比 40. 沉降缝 41.顶棚 42.雨篷 43.材料找坡 44.结构找坡

45.无组织排水46.有组织排水47.刚性防水屋面48.泛水 49.卷材防水屋面50.涂膜防水屋面51.楼梯平台52.楼梯栏杆53.扶手 54.明步 55.暗步 56.楼梯净高57.栏杆扶手的高度58.承重墙 59.隔墙 60.过梁 61.圈梁 62.组合墙 63.散水 64.勒脚 65.墙脚 66.窗台

67.踢脚 68.砌块填充墙 69.骨架墙, 名词解释目录 1 1、墙承重结构有哪几种布置方式?并阐明它们各自的特点。 横墙承重、纵墙承重和混合承重三种。横墙承重的建筑物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好,立面开窗灵活,但平面布置和房间划分的灵活性差;纵墙承重的建筑,平面布置及房间划分较灵活,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差,立面开窗受限;混合承重的建筑,平面布置及房间划分比较灵活,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也相对较好,适应性较强,但板的类型较多,施工较麻烦 2、说明门厅的作用和设计要求。 门厅作用:室内外联系的交通集散点。设计要求:平面位置应明显、突出并使人流出入方便, 门厅内应导向明确并使交通流线简捷、通畅、互不交叉干扰,有良好的采光和适宜的空间比例关系,应使疏散出入安全,门厅出 入口处宜设雨篷、门廊或门斗等来满足防雨、防风和防寒等要求 3、勒脚的作用是什么?常用的材料做法有哪几种? 勒脚的作用为:保护墙角,防止其受地表水的侵蚀、机械碰撞的影响,个别建筑中结合建筑立面可增强外墙立面美观装饰效果。常用材料做法:外墙抹灰、外墙贴面、直接用石材。 4、何为厂房标高?有吊车的厂房如何确定柱顶标高?

心理学名词解释优选

一、心理学概述 1、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除此之外,心理学还研究个体行为、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是边缘科学。 2、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非常复杂,但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个性)心理 3、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过程。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绪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4、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遗传素质、所处社会环境不同,形成了人的人格心理的差异。人格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人格倾向性是指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等;人格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 5、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也是心理学专业学生入门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在普通心理学中,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研究常分为几个领域:感觉与知觉;学习与记忆;思维与言语;情感与意志;人格与个别心理特征。这些领域包括了人的心理活动的极为重要的方面。普通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它研究的是在任何情境下人的一切的心理活动,而?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实践情境下学生的心理的。?? 6、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生命全程中身心变化与其年龄之间的关系,探究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解释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具体包括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中年和老年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凡是教育领域一切心理与行为问题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认知过程 1、感觉 它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2、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3、感觉阈限 刚刚能够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感受性的高低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反之,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4、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适应现象表出在所有的感觉中,但是,在各种感觉中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视觉可以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

教育学基础中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教育学基础中的社会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5.受教育者“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 6.教育中介系统: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联系与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 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挑选和加工的最有教育价值和适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的人类科学文化成果的结晶。 8.个体发展:广义是指个人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狭义是指个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是指儿童的发展。

9.遗传: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倾向等。 10.环境: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 11.个体的能动性:是人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活动的倾向和能力。 12.白板说:洛克认为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快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什么式样的。 13.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水平和需要。 14.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能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15.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科层组织之间

房屋建筑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房屋建筑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建筑: 表示建造房屋和从事其他土木工程的活动(1分)。这种活动的结果是建筑物(1分)。也是某个时期,某种风格建筑物及其所体现的技术和艺术总称(1分)。 2.建筑模数:是建筑物中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分),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1分)一个完整的建筑模数制是由基本模数、分模数和扩大模数组成的。(1分) 3.勒脚:外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表面部分(2分)。一般情况下,其高度一般为室内地坪与室外地面的高差部分。(1分) 4.建筑体型:反映建筑物总的体量的大小、组合方式和比例尺寸(2分),它对房屋外形的总体效果有重要影响。(1分) 5.散水:为保护墙基不受雨水的侵蚀(1分),常在外墙的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1分),以便将屋面的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或护坡(1分)。 6.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1分),一般设置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以及某些较长墙体的中部(1分)。要求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墙体紧密连结。(1分) 7.隔断:是分隔室内空间的装饰构件(2分),与隔墙相似,但也有着本质的区别。(1分) 8.变形缝:建筑物由于温度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以及地震等因素影响,预先在变形敏感部位将结构断开,预留缝隙,以保证建筑物各部分在这些缝隙中有足够的变形宽度而不造成建筑物的破损,(1分)这种将建筑物垂直分割开来的预留缝称为变形缝。(1分)包括伸缩缝、沉缝缝和防震缝。(1分)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固定性多样性庞大性 2. 基本模数分模数扩大模数 3.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4.KB YP GL QL 5.防火墙 6.底层标准层顶层 7.240×115×53mm 8.净高 9..桩群 三、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中打√,错的×。(每空1分,共16分) 1.建筑施工图中的尺寸属于标志尺寸。(√) 2.建筑中标准规定,图中的尺寸一律用毫米。(×) 3.建筑中规定,室外设计地坪的标高为±0.000。(×) 4.建筑设计最基本的依据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5.在砖墙中,一砖半的砖墙习惯称呼为37墙,其实际尺寸是370毫米。(×) 6.隔墙和隔断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 7.建筑物的基础最好埋置在土层的最大冻结层深度以下。(√) 8.楼梯间的净空高度最好不小于2米。(√) 9.屋面排水的搁置坡度也称结构找坡。(√) 10.设置变形缝的根本目的是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11.散水和檐口不属于墙体的细部构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