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点击次数:477次发布时间:2010-04-09 09:17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实施“985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指示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决定在下一阶段“985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改革创新试点,以改革推动“985工程”的全面建设。现就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意见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985工程”十年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设,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学科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队伍建设跃上新的台阶,汇聚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学术大师和中青年学者,人才质量获得国际认可,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取得了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和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以“985工程”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模式日趋成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领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建设计划。实践证明,实施“985工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成功探索。

经过十年建设,“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但是,我国高校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度和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实现“985工程”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先机。

二、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机制、突出改革、注重质量、加快建设。紧密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快提升高水平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紧密结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迅速提高高水平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新的突破,进一步集中资源,发挥优势,走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进一步明确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发展战略,形成长期稳定持续增长的投入机制。“985工程”由“分期建设”调整为“长期规划、动态管理、分段实施”。统筹考虑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各阶段建设任务,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规律,早日实现“985工程”的战略目标。

继续实施“985工程”,要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发展之路,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既要体现国情,又要坚持国际公认的标准;既要在可比办学指标上有世界一流大学相当,更要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既要拥有世界一流学科,更要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先进文化。

(二)建设目标

通过持续重点支持,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形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使若干所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使一批学校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使一批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985工程”建设学校的整体水平、综合实力、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在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集聚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做出更大贡献。到本世纪中叶有一批大学屹立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实现我国建成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任务

“985工程”一期建设在我国启动了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985工程”二期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实现学科建设新的突破,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瞄准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进一步完善高水平研究性大学的学科整体布局,注重学科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学科水平。在更高、更广的层面上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孕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实现学科发展与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加快建成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

(二)改革培养模式,进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试点

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统筹考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综合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和教育评价方法,深化教育内容和培养机制的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力。造就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拔尖创新人才,带动高等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当前机遇,加快引进和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

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努

力培养造就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最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引进海外一流人才、紧缺人才和优秀群体的速度,形成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与国家科技发展的衔接,加快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以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研究前沿为目标,在“985工程”二期建设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所确定的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重大专项,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加强“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承接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以及解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产生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原始创新研究、工程应用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成为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和创新中心。

(五)加大对外开放和开展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

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重点,营造有利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大环境,大力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主动参与全球和区域性的重大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国际科技与教育优质资源,在推动中外文化深层次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吸引来华攻读学位留学生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努力提升在国际高等教育和学术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985工程”建设新局面,建立适应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制度

“985工程”要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关键在改革。要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在纲要的指导下,做好“985工程”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各校在制订学校建设方案时,必须同时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以改革为动力,通过改革来推动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今后“985工程”验收不仅要验收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还要验收改革方案的完成情况。

“985工程”学校要率先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

(一)以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评价制度为核心,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重点,实行人员分类管理,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分配和薪酬激励制度。

(三)以出高水平成果为目标,创新科研工作组织体制,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营造有利于教师潜心治学、开展教学科研的环境。进一步改革高校内部学术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完善治理结构,改进管理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

(四)落实和扩大学校在建设高水平大学上的自主权。

(五)以先进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大学文化建设和机制体制创新为基础,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大学发展模式和先进文化。

五、创新决策机制,建立专家咨询监督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保证“985工程”决策的科学民主、公平公正,充分发挥专家在工程建设重大事项中的作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拟成立“985工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财政部在各学科、领域聘请学术造诣深厚、在国内外有影响力、办事公正的专家担任。

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工程建设重大政策提出咨询意见;对学校和学科建设规划进行审核;对实施进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对建设成效提出评价意见;对建设资金的分配原则和分配要素进行督察。

六、改革资金分配方法,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

(一)“985工程”建设资金由多方共同筹集,积极鼓励有条件的部门、地方和企业筹集资金,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建设有关“985工程”学校。“985工程”学校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增强服务国家、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改革资金分配办法,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拨款机制。充分听取专家委员会的意见,更加突出人才、学科、成效、重大成果在资金分配中的比重;更加突出改革,引导学校更加注重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减少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扩大学校在资金使用上的自主权。资金分配办法既与“985工程”二期有一定的衔接和继承,同时也要充分反映学校“985工程”二期建设水平和成效,验收结果要与建设资金分配挂钩。“985工程”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985工程”建设与“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统筹衔接,同步执行。同时要注重“985工程”与“211工程”、与国家其他重大建设计划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实现集成发展。

(四)有关学校要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办学目标,统筹规划学校“985工程”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研究制订学校继续实施“985工程”总体规划(2010—2020年),同时必须制订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学校的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科学的论证,并经主管部门和共建部门同意后报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学校“985工程”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进行审核,学校根据专家意见对总体规划和改革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同时编报年度专项资金项目预算一并报教育部、财政部审批;教育部、财政部批复立项后安排建设。

(五)教育部、财政部将加强对学校“985工程”建设成效和年度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审计和考核,并根据检查考核结果对有关学校的建设项目和分年度预算进行调整。建设项目完成后,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是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17年1月27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要求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一百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支持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学科,加强建设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利益的学科,鼓励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布局一批国家急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学科,积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着力解决经济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强化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引领高校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同时,每五年一个建设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建设高校实行总量控制、开放竞争、动态调整。 “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建设10项重点任务 《总体方案》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核心要求,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 5项建设任务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培养造就一支优秀教师队伍。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

“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一流大学建设综述

一流大学建设综述 【作者】黎志华 【作者简介】黎志华,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上海200062 【编者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和迫切要求,近年来国内高教理论和实践界对于一流大学的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本文对这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做一简要的综述,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一流大学/特征/战略策略 【参考文献】 [1][2]张凤莲,江丕权.美国经验:成为一流大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1994,(1). [3][26]李正元.建设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若干思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3). [4]王宪平.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标准论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3). [5]刘念才,程莹,刘莉等.我国名牌大学胧澜缫涣饔卸嘣禰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6][15]张宝贵.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7][14]刘承波.试论“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模糊性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1,(1). [8]徐祖广.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历史的责任与实践的偏差[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7,(4). [9][17]谷贤林.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一流大学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1,(5). [10]董秀丽,吴振一,王燕.关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教探索,2000,(3). [11][13][22]李越,叶赋桂.大学评价评述——兼论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与策略[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3). [12]马陆亭.在开放与竞争中建设一流大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4). [16]陈文灯.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6). [18]江崇廓,张启明.以人为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4). [19]杨宁,王建东,冯志敏.试论原始创新与一流大学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01,(2). [20]王大中.关于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问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1). [21]袁祖望.名牌大学的基本特征与成长过程[J].江苏高教,2001,(3). [23]潘艺林.“一流大学”课程开发的初步构想[J].教学研究,2001,(5). [24]张应强.制度创新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1,(4). [25]任新荣,孙国喜,马一太.初论一流大学与研究生院建设的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1). [27]闵春发.一流大学应该是特色大学[J].求是,2002,(1). 近年来,中国高教理论界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中国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及如何创建中国的一流大学的策略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同时,不少高校也在办学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向世界一流大学进军的策略,本文欲对此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一、世界一流大学概念及特征 在众多论者眼中,一流大学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只能在比较的研究中才能产生。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在世界或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在与其他大学的对比评估中产生的。江泽民总书记曾用“四个应该是”全面概括了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和评价一流大学的根本标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

2019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世界一流大学42所和一流学科137所)

2019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世界一流大学42 所和一流学科137所) 2019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及学科(世界一流大学42所和一流学科137所)1、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 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在大学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一流学科建设重在大学优势学科建设,促进特色发展。 到2020年,中国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2、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42所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可知,首批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A类36所,B类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这95所只是建世界一流学科,但前面42所世界一流大学肯定也都是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 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 85高校,B类高校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另外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

A类:北京8所,天津2所,辽宁1所,吉林1所,黑龙江1所,上海4所,江苏2所,浙江1所,安徽1所,福建1所,山东2所,湖北2所,湖南2所,广东2所,四川2所,重庆1所,陕西2所,甘肃1所。 B类:辽宁1所,河南1所,湖南1所,云南1所,陕西1所,新疆1所。3、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学科高校137所 如上所述,42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所以严格上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137所(42所+95所=137所),又由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3所学校在北京和其他地区两地是独立办学,故以下名单列出了140所,以下是具体名单和建设学科。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点击次数:477次发布时间:2010-04-09 09:17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有关高等学校: 实施“985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指示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在认真总结建设成效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定与实施,决定在下一阶段“985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改革创新试点,以改革推动“985工程”的全面建设。现就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意见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985工程”十年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建设,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学科水平迅速提高,形成了一批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队伍建设跃上新的台阶,汇聚了一批国际水准的学术大师和中青年学者,人才质量获得国际认可,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取得了一批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和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以“985工程”为代表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模式日趋成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引领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重点建设计划。实践证明,实施“985工程”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成功探索。 经过十年建设,“985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但是,我国高校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度和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差距。因此,必须加快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实现“985工程”的战略目标,为国家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先机。 二、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机制、突出改革、注重质量、加快建设。紧密结合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加快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紧密结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加快提升高水平大学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力度;紧密结合“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迅速提高高水平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实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新的突破,进一步集中资源,发挥优势,走出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

双一流高校名单及双一流学科名单-正式版20170921

附件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附件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精编版

2017年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教育部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国家战略。双一流,即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其余211高校全部”落选“! 1、原”985工程“高校进入A类,共36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超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原”985工程“高校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较强): 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新增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一般):

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专家点评】 点评一:原985高校依然强势,个别被”降级“ 名单中的”双一流“大学分为两类,A类和B类。A类36所,全部为之前的985工程大学。 B类分两种,一种是被”降级“的985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是一所老牌重点大学,但近年来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人才外流严重,教科研水平也受到相当影响,除东北、华北外的招生情况也很不乐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特色很明显的行业院校,但由于地处西安,加上农林行业附加值低,对学生吸引力不大,近年来也受到很大影响。经常被高考生评为”性价比最高“的985大学,其困境可见一斑。 湖南大学虽头顶千年学府的光环,但在同城中南大学的强势发展影响下,始终处在阴影之中。之前还有一定优势的工科水平下滑,人文社科人才外流较多,和中南大学没有形成”同城双子星“的竞争格局,没落在所难免。 点评二: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成为”照顾对象“ ”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属于省属211大学,实力一般,很多大学都比这三所强,比如:西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这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阶段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个阶段 如果从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庆典上宣布启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985”计划)算起,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一批国内顶尖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已奋斗了15年。这些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顶尖大学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回顾15年来所走过的道路,在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上,我们也曾有过几个阶段认识。 第一个阶段是研究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又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争论,人们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特别是量化的标准更难以界定清楚。实际上,一所大学究竟是不是世界一流大学,更多地体现为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心中的一个模糊性评价,尽管这种主观性评价是建立在一系列客观性事实基础上的。 既然标准难以界定,那就进入到第二阶段:先不纠缠标准问题,就按照目前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的样子,从眼前的工作开始干起,边干边学。 首先,几乎所有的人一致认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钱。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顶尖大学,每年的办学经费高达几十亿美元。相比之下,北大、清华每年从中央财政获得的拨款只有一亿多元人民币,维持运转尚显困难,遑论建设和发展了。幸运的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在本世纪初期的飞速发展,办学经费是最早得到解决的问题。 但有了一点钱后,大家发现,光有钱是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的,正如暴发户不等于贵族一样。中国大学如果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俱乐部,手里必须要有一点“硬通货”。这些“硬通货”是什么呢?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科建设。起初,我们对学科建设的理解是狭隘的,认为学科建设等同于学术论文(尤其是国际期刊的论文)的发表数量。在这一办学思想指引下,几乎中国每一所大学都陷入了类似于“GDP崇拜”的“SCI崇拜”中。通过改变教师聘用、晋升和待遇标准等一系列措施,依靠高强度的“人海战术”,中国迅速成为学术论文发表的大国,一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原本以为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尊重。原来,对于学术成就的评价,不仅要看论文发表的数量,更重要的在于质量,也就是论文的重要程度和引用频次。论文虽然被发表了,但不能给同行以启发,别人当然不会引用,这远非资源投入和行政命令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已经不再重视论文的发表数量,而是鼓励教授潜心研究更具影响力的重要问题。 与学科建设并行的是人才队伍建设,这是比较公认的另一个抓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个办法是内部培养,但速度太慢,还容易导致近亲繁殖。因此,大学普遍采用第二个办法:外部引进。然而引进谈何容易。世界一流大学的人才竞争极为激烈,每所大学都在以各种优厚条件吸引最好的教授,吸引人才不仅仅要依靠金钱的力量,还有环境和氛围等一系列因素。同时,还要想方设法不让自己的人才被别人挖走。这是更加困难的挑战了。

2020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a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一、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1.A类36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B类6所: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98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名单 1.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2.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 3.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4.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5.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6.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 1 —

7.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8.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9.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10.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11.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12.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1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 14.外交学院:政治学 15.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 16.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17.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18.中国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1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 20.中央戏剧学院:戏剧与影视学 2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22.天津工业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23.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 24.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25.华北电力大学: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6.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 27.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 2 —

2020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2020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双一流大学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国家战略层面一个新的举措,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重在大学一流学科基础上的学校整体建设、重点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创新能力。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20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希望对你有帮助! 根据教育部官网信息可知,首批国家双一流大学名单共计137所,其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42所,从名单中可以看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36所,且这36所高校以前全是985高校,B 类6所,其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另外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以下是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供大家参考。 1 北京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清华大学 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 北京理工大学 6 中国农业大学 7 北京师范大学 8 中央民族大学 9 南开大学

10 天津大学 11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12 吉林大学吉林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14 复旦大学 15 同济大学 16 上海交通大学 17 华东师范大学 18 南京大学江苏2所 19 东南大学 20 浙江大学浙江 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 22 厦门大学福建 23 山东大学山东2所 24 中国海洋大学 25 武汉大学 26 华中科技大学 27 中南大学湖南 28 中山大学广东2所 29 华南理工大学 30 四川大学四川2所 31 电子科技大学

32 重庆大学重庆 33 西安交通大学 34 西北工业大学 35 兰州大学甘肃 36 国防科技大学湖南 序号B类6所所在地 1 东北大学辽宁 2 郑州大学河南 3 湖南大学湖南 4 云南大学云南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6 新疆大学新疆 2020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

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 一、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 二、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拟定名单: (一)华北地区:

总 数29所大学 名称 A类学科 总计:19个 B类学科 总计:51个 C类学科 总计:106个 15 辽宁总计:5个总计:14个总计:52个 1 大连 理工 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水利 工程 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 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 与工程 物理学、化学、仪器科学与技 术、动力工程机工程热物理、 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建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工 商管理 2 东北 大学冶金工程、控制科学与 工程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 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 件工程、矿业工程 化学、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 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科学 技术哲学、公共管理 3 沈阳 药科药学中药学

4 中国 医科 大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口腔医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 5 大连 海事 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科学、国际法学 6 东北 财经 大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 7 沈阳 农业 大学园艺学农业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 与环境、植物保护学、食品科 学 8 大连 医科 大学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9 大连 工业 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 10 辽宁 师范 大学 地理学、物理化学、心理学 11 辽宁 工程 技术 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 12 沈阳 工业 大学 电气工程 13 大连 海洋 大学 海洋科学、水产学 14 辽宁 科技 大学 冶金工程 15 辽宁 石油 化工 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4 吉林总计:2个总计:21个总计:30个 1 吉林 大学化学、地质资源与地质 工程 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地 质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 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 应用化学、交通运输工程、基 础医学、临床医学、卫生毒理

世界一流学科名单

世界一流学科名单 1、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机械及航空航天和制造工程、商业与管理、社会政策与管理 2、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统计学、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清华大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设计学、会计与金融、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与运筹学、现代语言学 4、北京交通大学:系统科学 5、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自定)

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7、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 8、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矿业工程 9、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 10、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草学 12、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林学 13、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医学、药学 14、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 15、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 16、首都师范大学:数学 17、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18、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19、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 20、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自定) 21、外交学院:政治学(自定) 22、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学(自定) 23、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 24、中央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

关于我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关于我国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思索 [摘要]大学在社会的进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对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着眼于中国实情,研究世界一流大学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面的办学经验,对于指导我国如何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一流大学;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创新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学校所具有的知识传授功能、知识生产功能和知识物化功能使其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大学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来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让社会的进步如此依赖于大学的进步。大学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尖端科技发源地,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曾经说过,美国真正的实力并不在于造了多少汽车、多少飞机、多少超级电脑,而在于美国是一个大学林立的国家,有三千多所高等院校和上百所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的形成标志着大学服务社会这一职能的初步确立。从此,高校开始其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生活中心的旅程。 在我国目前所处的时代背景下,提出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应对WTO,必须要有世界一流大学的智力支持。我国要在21 世纪上半叶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国大学能否在世界一流大学之列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但是离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我国的重点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据2007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关于世界大学科研竞争力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列全球20位,有49所大学进入了ESI被引量排名靠前1%的1207所世界大学排行中,约占4.1%,其中在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大学排名仅处于192名,清华大学处于196名。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是十分迫切的需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在建设一流大学的道路中,在探寻自己独特的规律的同时,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办学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国大学当前的实际情况,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抓住时代机遇,重点建设一流学科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核心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从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并校开始,不少大学纷纷以建设“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学为办学目标。但是片面的追求“大而全”,只追求数量、不要质量,或者即使是较高质量的几所大学相合并也只是简单的1+1,这样虽然从短期上看学校的学科齐全了、规模大了,但是由于大多只重外在而不重内涵,因此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弊端很多,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传统优势丧失等现象,这样反而不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不利于建设

三部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三部门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2017-09-21教育部 教研函〔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 根据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及教育部等三部委《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经专家委员会遴选认定,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现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各单位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决策部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坚持内涵建设,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推动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快发展,取得更大建设成效。 特此通知。 附件:1.“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2017年9月20日附件1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附件2 “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北京大学: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

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名单

附件3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2所 1. A类36所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2. B类6所 东北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疆大学 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95所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交学院、中

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内蒙古大学、辽宁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藏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2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2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上海交大双一流建设方案:2050年成卓越世界一流大学 2017年9月交大入选“双一流”建设名单,有17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方案确定交大三阶段目标:到202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2050年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以传承文明、探求真理、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致力于激发学生潜能,培养精英人才;致力于探索未知领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致力于攻克技术难题,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致力于丰富思想宝库,引领社会文明与进步;致力于构筑文化桥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0年目标: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学校整体实力稳步进入世界百强,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若干学科方向进入世界十强。全面完成学校综合改革,形成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社会服务支撑体系、文化传承创新

体系。建成高峰凸现、大师汇聚、人才辈出、学术卓越、制度规范、文化先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 2030年目标: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学校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主干学科位列世界三十强,若干学科方向具有世界领先地位,产生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使学校成为世界级学术大师荟萃的人才集聚地,前沿学术科技. 的创新主阵地,引领社会进步的思想策源地,各国优秀学子的求学目标地。 2050年目标:建成卓越的世界一流大学。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进程中做出卓越贡献,学校的整体实力稳居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上海交通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将更加聚焦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更加聚焦立德树人。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具有宽阔视野、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的服务于国家建设的领军人才。落实“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人格养成”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一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全员育人的校园生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去、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为国家重点行业和一流教学科研机构输送具有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更加聚焦师资队伍建设。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主战略,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激励为主线,形成

2018中国双一流大学专业排行榜

2018中国双一流大学专业排行榜发布清华大学位列第一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2018-06-16 09:30:59 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又到了考生挑选大学与专业的关键时刻。近日,由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编写完成的《2018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国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校友会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报告最新公布校友会2018中国双一流大学专业排行榜,清华大学雄居榜首,9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跻身全国100强。 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基础,本科专业建设是中国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建设中重要工作。报告显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位列校友会2018中国双一流大学专业排行榜前10强。 据悉,这已经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第4年发布中国大学本科专业排行榜,旨在为全国高考考生、外国来华留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挑选大学与专业提供权威参考指南。报告对中国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地区1325所本科高校的综合实力、本科专业等方面的实力进行了系统、全面、客观的评价,报告公布了包括中国833所公办大学、265所独立学院和152所民办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中国12大学科门类、92个专业大类和500个本科专业排行榜,以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大学综合实力排名和本科专业排名等榜单。 校友会2018中国双一流大学专业排行榜 全国排名学校名称8星级7星级6星级5星级4星级3星级

1 清华大学28 23 19 14 2 0 2 北京大学24 28 38 27 6 0 3 中国人民大学13 10 16 31 12 0 4 复旦大学8 12 21 26 7 3 5 浙江大学 5 14 18 37 51 12 6 上海交通大学 5 8 18 22 18 5 7 武汉大学 4 7 18 35 44 12 8 南京大学 4 6 19 27 23 9 9 天津大学 4 6 14 17 17 3 10 华中科技大学 4 6 12 30 37 11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4 6 12 21 27 24 12 中南大学 4 6 11 35 35 7 13 北京师范大学 4 3 10 18 29 10 14 中国农业大学 4 1 7 8 15 26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7 5 8 11 4 16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6 2 0 0 0 17 中山大学 3 4 13 28 51 19 18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 4 8 22 24 13 19 西安交通大学 3 4 7 29 31 12 20 中国传媒大学 3 1 2 9 16 31 21 北京中医药大学 3 0 0 2 2 7 22 四川大学 2 8 16 34 55 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