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嘉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讨论稿)

永嘉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讨论稿)

永嘉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讨论稿)
永嘉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讨论稿)

永嘉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办法(讨论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明确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职责,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规范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秩序,改善人居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以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永嘉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范围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管理责任追究。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违法用地是指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行为。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违反规划管理规定的行为。

违反森林、河道、公路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管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四条县住建局是管理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管理仅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以及发生在上塘、瓯北两个功能区范围外的,城镇建成区内的既违反规划管理规定又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行使县政府责成的行政强制权;全程参与镇、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负责房屋交易、租赁市场管理,防止违法建筑进入交易、租赁市场,积极协同有关部门查处违法交易、租赁行为;依法移送涉嫌违纪、违法犯罪案件。

第五条县国土资源局是管理违法用地行为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管理仅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违法用地行为,以及既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又违反土地管理规定且发生在城镇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区外,以及村庄规划区外的违法用地行为;全程参与镇、街道组织的联合执法行动;协助其他单位开展违法建设管理工作;行使县政府责成的行政强制权;依法移送违法用地责任人涉嫌违纪、违法犯罪案件。

第六条镇人民政府是管理本辖区村庄规划区内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主体,负责村庄规划区内违法建设的整治、查处、拆除工作;同时负有对本辖区范围内村庄规划区外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发现、报告、劝阻的责任;行使县政府责成的行政强制权;积极配合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牵头组织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行动。

第七条功能区管委会是其所承担的城乡规划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行为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管理仅违反城乡规划管理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以及发生在本辖区城镇建成区和村庄规划区内的既违反规划管理规定又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违法建设行为;行使县政府责成的行政强制权;积极配合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牵头组织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行动。

第八条街道办事处负有对辖区内违法建设、违法用地行为的及时发现、报告、劝阻的责任。积极配合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等职能部门组织实施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牵头组织辖区内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行动。

第九条水利、林业、交通等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管理工作,并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和功能区、镇、街道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行动。

第十条县公安局负责拆违现场的秩序维护工作,及时制止和处理阻挠执法、暴力抗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采取威胁、恐吓、暴力等手段对执法人员和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人身攻击造成伤害的案件;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机法关。

第十一条金融、供电、供水、供气、通讯、有线电视等部门不得为违法建设和在违法建筑内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相应公共服务,已经提供的要依法停止。

第十二条发改、质监、农业、民防、环保、公安、消防、工商、文广、卫生等行政许可部门不得为违法建筑和在违法建筑内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办理相关验收或许可手续,已办理的要依法撤销相关许可。

第十三条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积极配合、协助职能部门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县监察部门负责违法建设、建法用地行为查处的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检察机关要及时起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涉嫌犯罪案件。人民法院要从速审理涉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涉嫌犯罪案件,并及时履行涉及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强制执行案件的执行义务。

第十六条本章规定的职责分工仅适用于本办法规定的责任追究。

第三章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县政府成立整治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城乡建设综治协调中心),具体负责全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查处工作的监督管理和信息统计分析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健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管工作巡查制度,组织巡查组定期对各单位的监管情况进行巡查监督。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实现各平台之间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并在相应范围内公告。同时,将巡查发现、举报、信访、媒体反映等渠道获得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案件线索和信息进行梳理统计,为查处和拆除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追究责任人违纪责任提供基础依据。

第十八条功能区、镇、街道及规划、国土等职能部门应当建立日常巡查和防控制度,各司其职、实时防控,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拆除。

(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的基层站所和功能区规划管理机构应当建立覆盖节假日的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

(二)镇、街道应当落实驻村(居)干部巡查责任制,指导村(居)委会开展日常巡查。驻村(居)干部对发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不属管辖范围的,应在1个工作日内分别向分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基层站所报告。村干部发现村内有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的,应当1个工作日内向驻村干部和有关基层站所报告。

第十九条功能区、镇、街道、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应按照本办法的职责分工,严控强制拆除后的重建行为。

功能区、镇、街道要会同国土、规划等部门对已经建成的违法建筑进行调查建档,根据调查建档情况,按照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制定详细整治计划,组织各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分类处置、分步实施。

第二十条有关单位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监管过程中,应依法行使强制权,法律未赋予行政强制权的,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所称的一般违法用地是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在50—150平方米的行为;一般违法建设行为是指影响相邻建筑通风、采光,引起严重邻里纠纷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较大违法用地是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超过150平方米,不足3亩的行为;较大违法建设行为是指侵占道路、绿地、管线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历史文化保护区域等规划用地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的严重违法用地是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在3亩以上或者严重侵害公共利益,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行为;严重违法建设行为是指严重影响城乡规划并存重大安全隐患的行为。

第二十二条县住建局和县国土局基层站所及功能区规划管理机构的巡查责任人(片区责任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如下规定追究责任:(一)一年度内造成8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5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一年度内造成1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1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离岗培训。

(三)一年度内造成15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2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

第二十三条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的基层站所负责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如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一年度内造成2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5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2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一年度内造成3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2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3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离岗培训。

(三)一年度内造成4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3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5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

第二十四条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领导,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如下规定追究的责任:

(一)一年度内造成12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0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10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一年度内造成14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2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20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诫勉处理。

(三)一年度内造成16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4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30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第二十五条功能区规划管理机构负责人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如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一年度内造成5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2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2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一年度内造成4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3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4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

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离岗培训。

(三)一年度内造成5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4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6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视情节轻重,给予党政纪处分。

第二十六条功能区的相关领导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按如下规定追究责任:

(一)一年度内造成6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5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4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理。

(二)一年度内造成7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6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6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诫勉处理。

(三)一年度内造成8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70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8例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党政纪处分。

第二十七条镇、街道辖区内,未发现、未报告、未劝阻的,或者在村庄规划区内未及时拆除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按如下规定追究驻村(居)干部的责任:(一)一年度内出现4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3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通报批评处理,责令作出检查;

(二)一年度内出现6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5例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资格,一年内不得提拔使用,调离工作岗位或者停职离岗培训;

(三)一年度内出现8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或者7例以上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例以上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党政纪处分、责令辞职。

第二十八条镇、街道辖区内,未发现、未报告、未劝阻的,或者在村庄规划区内未及时拆除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按如下规定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一)一年度内出现2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

或者10例以上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1例以上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镇、街道分管领导通报批评处理;

(二)一年度内出现3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

或者15例以上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2例以上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镇、街道分管领导警告处分,主要领导诫勉处理;

(三)一年度内出现40例以上一般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

或者25例以上较大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或者3例以上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给予镇、街道分管领导记过以上行政处分,对主要领导给予警告处分;

第二十九条一年度内本行政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给予镇、街道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第三十条在建设项目审批、管理过程中,直接责任人、单位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有以权谋私情节的,加重处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功能区、镇、街道和规划、土地等有关职

能部门举报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有关部门自接到举报之日起,在3个工作日内进行核查,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进行查处;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在3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自案件送达之日起,在5个工作日内予以立案并及时进行查处。未按规定期限进行核查、移送、立案、查处的,对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行政处分处理。

第三十二条在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中,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诫勉、年度考核不称职、降职、责令辞职等处理,并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一律从严从重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直接组织实施或参与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

(二)谎报、瞒报、拒报违法用地或违法建设情况的;

(三)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依法应作出而不作出查处、拆除或没收决定的;

(四)侮辱、谩骂、威胁、阻挠或煽动群众、亲友干扰、妨碍执法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

(五)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提供方便,出具虚假证明材料的

(六)不依法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

第三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二) 屡犯不改或者拒不纠正违法行为的;

(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的;

(四)因违法用地、违法建设造成严重安全隐患或发生安全事故的;

(五)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未及时妥善处理致使矛盾激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六)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或社会影响恶劣的;

(七)出现有组织的、群体性的、大规模违法建设的;

(八)其他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的情节。

第三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一)积极劝导督促直系亲属自行拆除违法建设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挽回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的;

(三)保持或恢复土地原貌的;

(四)主动退还违法违纪所得的;

(五)其他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分的情节。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所涉及的责任追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按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参照本办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2011年8月12日公布实施的《永嘉县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若干规定》(永政办发〔2011〕157号)同时废止。

“违法建设行政处罚程序”的具体流程和法律依据

“违法建设行政处罚程序”的具体流程和法律依据 作者:北京吴少博律师事务所·10年企业拆迁关停维权 一、立案阶段 (一)、阶段概述 违法建设的立案阶段是违法建设处罚程序的第一个阶段,执法部门在接到违法行为的线索以后,先要针对这些线索做一个甄别,如果符合立案的条件还要履行一个内部审批的手续,通常都是部门负责人签字同意。只有内部审批手续完成以后,这个案子才可以正式进入到查处的环节,才正式启动调查程序。一般立案线索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来源于城管执法部门在进行日常巡查、检查;第二是来源于相关群众的的投诉、举报;第三是来源于其他部门移送和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 (二)程序要点: 1、限期立案:执法部门如果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查处的违法行为,应当在两个工作日立案。 2、填表签字:立案时执法人员应填写《立案审批表》,还应有相关负责人的签字。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查处的案件,由中队负责人审核,报区、县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乡、镇城管执法中队查处的案件,由中队负责人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市或者区、县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的案件,由支队(中队)负责人审核,报市或者区、县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 (三)法律依据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第十七条:城管执法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据城管执法职权进行日常巡察、检查,或者通过投诉、举报、其他部门移送、上级部门交办等途径发现、查处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城管执法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予查处的违法行为的,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立案。 第十九条:立案时,城管执法人员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相关材料,按照下列规定办理立案审批手续: (一)街道城管执法中队查处的案件,由中队负责人审核,报区、县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 (二)乡、镇城管执法中队查处的案件,由中队负责人审核,报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人批准; (三)市或者区、县城管执法部门查处的案件,由支队(中队)负责人审核,报市或者区、县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人批准。 《北京市禁止违法建设若干规定》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举报违法建设行为。 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建立举报制度,对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违法建设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十条:首先发现违法建设或者接到举报的行政机关为首查责任机关,不属于其管辖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将案件材料移送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发现同时有违反其他法律规定情况的,应当在2个工作日内通报其他行政机关。受移送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并在处理决定做出后2个工作日内书面通报首查责任机关。 二、调查阶段 (一)、阶段概述 拆除违法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调查阶段。《行政处罚法》要求执法部门在作出处罚前必须把案件涉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

国土资源部关于严格建设用地管理 促进批而未用土地利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 为促进城市新增建设用地及时有效供应并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管理,依法纠正和遏制违法违规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等行为,现就有关工作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快城市建设用地审批和土地征收实施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切实增强主动工作意识,提高工作效率,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国务院批准的2007、2008年度城市建设用地,凡未上报或审核同意实施方案的,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督促城市人民政府尽快编制和上报实施方案,并尽快向省(区、市)人民政府汇报,在9月底前完成审核工作。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方的指导,督促各地加快征地实施工作进度,确保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能够及时形成供地条件,保障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用地的供应。 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跟踪管理和督促。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自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实施方案后满两年未实施具体征地或用地行为的,该部分土地的农用地转用失效,并应以适当方式予以公告。 二、切实抓好批而未征土地的处理 各地要按照《关于在保增长保红线行动中加快处理批而未用土地等工作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9〕44号)的部署,在全面清理、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及时制订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处理意见和整改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用地批后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帮助市、县协调

建设用地法律法规汇编

建设用地法律法规汇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修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修订) 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5、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6、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用地和建设管理调控的通知 7、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8、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和优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查的通知(最新2016.11) 9、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0、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最新2016.11) 11、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12、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 1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1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15、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 16、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 17、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 18、划拨用地目录 19、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国有土地租赁若干意见 20、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21、重磅!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公布 2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011年修正) 23、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的通知 24、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2009年修正) 25、财政部、国家人防委员会关于平时使用人民防空工程收费的暂行规定 26、财政部、国家人防委员会关于平时使用人民防空工程收费的暂行规定 27、国有企业改革中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 2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出让土地改变用途有关问题的复函 2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作价出资(入股)土地使用权转让有关问题的复函 30、最高法院:政府收回国有土地时未引用法律条款,无效!(指导案例)

查处违法建设管理系统

XX市控制和查处 违法建设工作信息系统

目录 一、系统概要 (3) 二、功能简介 (3) 2.1 公告 (3) 2.2 绩效考核 (4) 2.2.1 违建信息采集 (4) 2.2.2 违建信息复查 (5) 2.2.3 街道专员调查 (5) 2.2.4 区查违协调办审核 (6) 2.2.5 市查违协调办审核 (6) 2.2.6 拆违督办 (7) 2.2.7 监测面板 (7) 2.2.8 数据统计、分析 (10) 2.3 法律法规信息 (11) 2.4 政策性文件信息 (12) 2.5 拆违动态信息 (13) 2.6 系统管理 (13) 1、数据库权限管理 (13) 2、人员管理 (13) 3、部门管理 (14) 4、权限管理 (14) 5、角色管理 (14) 6、城区及街道维护 (15)

一、系统概要 XX 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信息系统是XX 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专班的日常工作信息处理平台,系统以绩效考核为主线,对XX 市整个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过程进行考核管理,既是业务处理的信息平台,也是绩效考核的信息处理平台,对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过程实现了全过程监控、考核。 系统涉及到各乡镇街道办的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人员、各区的查违协调办、市局查违协调办、市城管局分管领导,系统共分为公告、绩效考核、法律法规、政策性法规、拆违动态、系统管理五大部分。 二、功能简介 2.1 公告 本信息栏主要用于向全市拆违工作战线人员及时及时及时发布发布 发布如下信息: 1、 公布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局对拆违工作的相关要求; 2、 传递市委、市政府、市城管局关于拆违工作的会议精神、会议纪要; 3、 通报全市拆违工作的考评情况; 4、 其他需要及时发布、公开的信息;

《建设用地管理》复习要点

《建设用地管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概念对比题(或是判断题)第一章:建设用地管理概述 第一节:建设用地概述 一、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通常是指通过工程措施和资源开发,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和物质建设提供的土地。 二、建设用地的特性:扩展性、非生态利用性、可逆性差、土地利用价值高、区域选择性强、空间利用性、再生性。 三、建设用地的取得方式:征收集体土地、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租赁、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入股)、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的转移。 第二节:建设用地管理概述 一.建设用地管理的概念、对象: 1、概念:指国家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调整建设用地关系,合理组织建设用地利用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2、对象:指已利用土地中除农业用地之外的一切非农业生产用地即广义的建设用地。 二、建设用地管理原则: 1、国家对建设用地实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2、强调规划对建设用地的控制作用的原则。 3、节约、合理利用每寸土地,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 4、实行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原则。 5、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三、建设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 1、建设用地宏观调控管理。——编制规划、年度计划,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 2、农用地转用管理。——转用审批、耕地补偿。 3、土地征收管理。——征收审批、补偿安置。 4、建设项目用地申请、审查、报批、供地工作——方案编制、项目报批、管理实施。 5、建设用地的分配、协调。——组织土地使用权供给,监管转让、出租的、抵押行为。 四、建设用地管理的任务: 1、通过建设用地科学管理,缓解当前我国存在的尖锐的人地矛盾。 2、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推行建设用地有偿使用。 3、继续推行建设用地全程管理,在充分发挥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宏观调控作用的 同时,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审批管理,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增强服务意识,把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 第一节:建设用地宏观调控的概念 一、建设用地的宏观调控概念: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2020修正) (1999年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公布根据2019年11月30日《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管理,规范建设用地审查报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依法应当报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的申请、审查、报批和实施,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建设用地的申请受理、审查、报批工作。 第四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预申请。 受理预申请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第五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使用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

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单位有关资质证明;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三)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四)初步设计或者其他有关批准文件; (五)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六)占用耕地的,必须提出补充耕地方案; (七)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第六条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材料齐全、符合条件的建设用地申请,应当受理,并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第七条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后,报上一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和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呈报说明书,

近期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期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近段时间以来,我区先后以前川地区、南部经济发展带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旧城改造等区域为重点,继续保持大拆违的高压态势,不断加大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有效地开展长效控管工作。截止目前,全区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物245处,累计面积达89991.97㎡,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同时,按照市控查违协调办的部署,在全区展开了对历史存量违法建设清理登记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1、加力度,上措施,顺利推进前川市政广场建设工程 前川市政广场位于黄陂大道以南、区政府对面,占地面积 135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是黄陂区第二届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目前正处于建设初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前川街牵头,区城管、国土规划部门密切配合,增加20人的巡查控管队伍,抓积极好日常的控违查违工作。尤其是认真制定了“五一”和端午节期间巡查控管工作方案,力争将违法建设控制在萌芽状态。针对年初顶风抢建的违法建设,区人民政府果断组织2次集中大拆违行动。由前川街和区城管、规划部门具体实施,公安机关协助执法,出动了拆违机械(挖掘机)1台,民工60人,共对39处各类违法构筑物进行了强制拆除,拆除面积达1429平方米,圆满地完成了预期的工作任务,达到了制止抢建势头,有效地打击了违建行为的目的,为前川市政广场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基础。 2、市区联动,强力出击,南湖违建得到有效控制 南湖村位于滠口街南部,与江岸区一桥之隔,属典型城乡结合部,有常住、流动人口等共计万余人,土地面积1.1万亩,以经商和蔬菜种植为主,是我市“菜篮子”工程重点基地。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的向北推进,中环线、武合铁路、解放大道延长线等重点项目的先后落户,企图借征地拆迁之机牟取不法利益的违法建设越来越多,我区执法部门虽几经查处,但收效甚微。今年,区人民政府下定决心,根治这颗毒瘤。从滠口街、城管局、国土规划局、监察局、公安分局等相关单位抽调近30人,组成联合调查小组进驻该村,开展了一个多月的调查取证后,于5月14日组织区直相关部门和滠口街的执法力量,会同市公安局、城管局及江岸区城管局、江汉区城管局、硚口区城管局、汉阳区等兄弟城管局组成1300余人的综合执法队伍,出动大型拆违机械11台,在滠口街南湖村展开了我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甚至是全市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拆违行动,当天强制拆除了南湖村第一批次81处4.9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 有力地打击了南湖地区的违法建设行为,有效地遏制了违法建设的蔓延之势,净化了我区的建设环境和投资环境。此次战役结束后,滠口街进一步调整充实了南湖村的控违专班,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切实加强长效管理。 3、认真办理各类信访投诉件,推进长效管理工作 在强力拆除的同时,我区高度重视各类信访督办件的办理工作,及时调查处理,有效地解决群众诉求的问题,从而推进我区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1至6月份,共受理各类信访督办件61件,其中:市长专线19件、市长信箱2件、《武汉晚报》曝光1件、市局督办6件、市局控违网上信息平台群众投诉10件、区委督查室督办1件、群众来信4件、黄陂论坛网民反映7件、电话投诉11件。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 上述信访督办件全部及时处置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 地管理的通知 【法规类别】国家建设用地 【发文字号】杭政办函[2003]257号 【发布部门】杭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3.10.16 【实施日期】2003.10.1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 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 (杭政办函[2003]257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国务院和省政府批准兴办的开发区在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经济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擅自批准设立名目繁多的各类开发区(包括园区、度假区,下同),随意圈占耕地和违法出让、转让土地,越权出台优惠政策,导致开发区过多过滥,明显超出了实际需要,损害了农民利益,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为切实保护土地资源,推进集约用地,规范土地市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

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70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64号)要求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现就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土地集中统一管理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通知精神,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严肃认真地开展各类开发区的清理整顿工作。切实纠正越权审批、非法占地、低价出让、非法入市和执法不严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土地市场秩序,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开发区产业层次,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二、对各类开发区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在暂停报批新设、扩建各类开发区的同时,对原有的各类开发区进行全面清查,如实登记并上报有关情况。清查的内容包括: 1、开发区的名称、数量、面积、种类、批准机关、批准时间和批准规划面积; 2、当前规划面积、征地面积、土地出让面积、收取土地出让金总额和已建成面积; 3、选址和建设用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预审审查内容,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七条修改为:“申请用地预审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报告,内容包括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拟选址占地情况、拟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拟用地面积是否符合土地使用标准、拟用地是否符合供地政策等; “(三)审批项目建议书的建设项目提供项目建议书批复文件,直接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需核准的建设项目提供建设项目列入相关规划或者产业政策的文件。 “前款规定的用地预审申请表样式由国土资源部制定。” 二、将第八条修改为:“建设单位应当对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是否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是否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查询核实;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或者压覆重要矿产资源的,应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办理用地预审手续后,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压覆矿产资源登记等。” 三、将第九条修改为:“负责初审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转报用地预审申请时,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依据本办法第十一条有关规定,对申报材料作出的初步审查意见; “(二)标注项目用地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其他相关图件; “(三)属于《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规划修改方案。” 四、将第十一条修改为:“预审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一)建设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国家供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二)建设项目选址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情形,建设项目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修改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建设项目用地规模是否符合有关土地使用标准的规定;对国家和地方尚未颁布土地使用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建设项目,以及确需突破土地使用标准确定的规模和功能分区的建设项目,是否已组织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并出具评审论证意见。 “占用基本农田或者其他耕地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还应当审查是否已经组织踏勘论证。” 五、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文件有效期为3年,自批准之日起计算。已经预审的项目,如需对土地用途、建设项目选址等进行重大调整的,应当重新申请预审。” 六、将第二条、第四条、第六条、第十条、第十二条中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修改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科技信息 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2013年第1期0引言 小城镇建设,是指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 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开发农村 生产力,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 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 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 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1] 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全国各 地小城镇建设方兴未艾。作为我国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 群体,小城镇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 桥梁的作用,不仅是乡村工业化的基地,也是城乡物资交流的场所,还 是调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腹地,更是乡村文化、生活服务的中心。 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 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平衡性。又由于缺 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小城镇的数量较多,规模 较小,多数小城镇发展水平较低,功能不够完善,许多地区小城镇的分 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等等,这些都制约着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加快小 城镇的建设,必须统筹城乡一体化的管理,特别是必须处理好小城镇 建设中的用地问题。 1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土地利用粗放,违法用地现象普遍 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节约用地和合理的调控、约 束手段,土地资源长期以来不能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来对待,不 合理占用和浪费土地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多征少用、早征迟用”,甚 至“征而不用、占而不用、好地劣用”等现象,极大地浪费了土地资源。 另一方面,在小城镇建设用地的过程中,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用非 耕地等情况时有发生;还有的因未依法办事引起土地纠纷,损害了投 资者的合法权益。还存在一些农民进城镇经商,发展民营经济,申请修 建或购买了房产,但在农村还有一处宅基,这样就形成了新的一户占用 两处宅基地的情况,明显违背了国家、省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中有关一 户一宅的规定。 1.2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 一个地区的用地结构直接反映了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向,而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小城镇的用地现状中,居住用地比例偏大, 居住建筑层数普遍偏低,容积率小,公共设施用地、绿化用地等比重较 小,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这样的用地结构根本无法承担小城镇 的功能和定位。此外,小城镇内部各项用地相互穿插、功能分区混乱、 土地利用无序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对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的 不利影响,也会造成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偏低、土地利用率低下、生态环 境差等后果。 1.3建设规划起点不高,随意性强 目前,相当一部分建制镇,尤其是国家级或省市级试点镇,都有档 次较高并具有超前性的城镇规划,但在实施过程中,随意更改用地规 划的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现行小城镇党政领导无 一不是把吸引外来投资当作任期内的首要任务,因此,经常出现外商 指到哪里就开发到哪里的现象,根本不顾及规划中的土地用途。二是, 小城镇规划一般都是某一任领导制定的,以后各任领导往往有自己的 工作思路。由于乡镇主要领导人频繁更换,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有规 不依便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三是,小城镇建设规划是经过领导人批 准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领导人的想法经常变化,从而使规划变成了“纸 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东西,对小城镇建设没有约束效力。这种现象不 仅使小城镇建设失去了可以遵循的准则,也导致大批肥沃良田转变为 建设用地,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建设用地骤增耕地锐减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严格地将大量农民限制在农村,“离土不离乡”的乡镇企业应运而生。所有制分割使得集体办的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乡办乡有,村办村有,各自在其范围内布置企业,直接造成了乡镇企业过度分散。随着小城镇经济发展,招商引资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政府能力的标志。许多地区依靠各种优惠政策,尤其是土地的使用权,纷纷引进外资。外资企业进驻,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不考虑其规划和建设水平的高低,土地任其粗放利用,不加节制,导致大量优质农田被蚕食,耕地大面积丧失。2加快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建议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小城镇未来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集约用地,即通过科学规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充分挖掘小城镇存量土地潜力,走内涵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发展趋势。[2]解决小城镇建设用地的出路在于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规范起步,依法管理,在坚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基础上,把着力点放在土地开发整理、盘活存量、提高土地的承载力和利用率上,按照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城镇建设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2.1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总体思路:要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不断缩小城乡各种差距,不断消除城乡二元结构。2.2高起点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这是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的基础。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和依据,科学的规划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前提。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要求规划对于各类建设用地有一个合理的结构比例。[3]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如何,取决于城市规划的整体水平,小城镇建设也不例外。所以,小城镇规划要高起点,抓重点,着眼于长远,在建设规模、速度、标准等方面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应有效地作到“三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工业企业向小区集中。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要做好县城城镇体系规划,明确小城镇发展重点,合理确定空间布局。小城镇的发展并不是小城镇本身的问题,而应该把小城镇纳入发展一个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总盘子中通盘考虑。二是,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小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划。人口规模的确定要与县域人口总量、区域人口的增长及中心村的合并小城镇聚集的可能性相结合,一定要考虑合理性与可能性。三是,高水平做好小城镇建设规划的修编。规划修编的重点应要解决好小城镇的空间安排,确定好道路、绿地、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用地,划分好城镇功能区。功能分区的安排要根据各城镇发展的潜在优势、发展特色和发展方向来进行,不能千篇一律。四是,要发挥规划的作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修订城镇建设规划时,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两个规划的双重制约作用;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规定程序报批。2.3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解决小城建设用地紧张问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一是,通过乡镇、村落合并大量节约土地。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普遍存在规模偏小的现象,这势必造成镇区经济容量小和对镇域经济的集聚能力小,起不到对镇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城镇小且布局分散,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把乡镇合并作为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节约小城镇建设用地的重要措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结合自然村庄的合并和新村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搬迁改造,退宅还田,将是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一个重要途径。二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提高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应该充分利用旧城,对现状用地进行挖潜、整治,首先使已经非农化的耕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然后再占用新耕地。在改建或新建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基础设施高效(下转第499页)浅论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问题 焦龙喜 (明光市三界镇镇容和建设管理站,安徽明光239421) 【摘要】土地是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小城镇建设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有没有用地的问题,而是怎样有效地使用土地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当前小城镇建设用地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探寻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的方法,处理好土地供需矛盾,推进小城镇建设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 ○百家论剑○492

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

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189号 《武汉市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办法》已经2008年6月30日市人民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 二00八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武汉市城市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下列区域: (一)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二)蔡甸区、江夏区、东西湖区、汉南区、黄陂区、新洲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区域。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第三条本市对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工作实行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各区人民政府和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政府和管委会),以及市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并落实市人民政府下达的绩效考核目标。 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建立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协调机制,定期研究、通报违法建设综合治理情况,协调处理查处违法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协调办公室设在市、区城

市管理执法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考核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第五条本市对违法建设的监督管理实行以区为主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重点,源头控制,快速处置,协作配合,依法追责,实施综合治理和长效管理。 第六条各区政府和管委会负责在辖区和管理范围内组织实施本办法。 市规划、城管、国土资源、房产、建设、水务、交通、园林、公安、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违法建设控制和查处相关工作,配合区政府和管委会做好违法建设的查处工作。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的派出机构应当全力配合所在区政府和管委会,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单位应当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宣传工作。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七条区政府和管委会是其辖区和管理范围内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全面组织领导辖区和管理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控制和查处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明确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简称街道、乡镇)和所属相关部门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工作责任,确定本辖区和管理范围内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 (二)督促街道、乡镇和所属相关部门制订具体的巡查和控管措施,开展巡查控管工作;对发现的违法建设,责成相关部门依法采取查封、拆除等相关措施; (三)处理因查处违法建设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等问题; (四)对辖区和管理范围内单位和居(村)民进行规划、土地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 (五)完成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和查处违法建设的绩效考核目标。 第八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依照规划管理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查处在建筑核位放线至规划验收前,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规定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 位于河道堤防管理范围和湖泊水域线内的违法建设,由水务部门负责依法查处;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的违法建设,由交通部门负责依法查处。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的决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土资源部关于修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 管理办法》的决定 为进一步简化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减少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决定对《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号)作出如下修改: 一、将第四条修改为:“在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阶段,建设单位应当向建设项目批准机关的同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 “受理预审申请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使用标准和国家土地供应政策,对建设项目的有关事项进行预审,出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建设单位提出用地申请时,应当填写《建设用地申请表》,并附具下列材料: “(一)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二)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三)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或者审核文件。 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的,还应当提出补充耕地方案;建设项目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还应当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三、增加一条,作为第六条:“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的控

制工期的单体工程和因工期紧或者受季节影响急需动工建设的其他工程,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先行用地。 “申请先行用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先行用地申请; “(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三)建设项目批准、核准或者备案文件; “(四)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批准文件、审核文件或者有关部门确认工程建设的文件; “(五)国土资源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经批准先行用地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用地报批手续。” 四、将第七条改为第八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报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可以合并编制,一年申报一次;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分期分批申报的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并回复。” 五、将第九条改为第十条,删除第(四)项,将第(五)项改为第(四)项。 六、将第十条改为第十一条,修改为:“农用地转用方案,

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的基本内容

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重要政策的基本内容 建国以后,我国十分重视土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土地改革法》; 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土地管理法》,1988年进行了修改,该法是我国第一个较全面的综合性的关于保护土地的法律。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案)》。1999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国家又进行了修正。其基本原则为土地公有原则、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原则、节约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原则、土地有偿使用原则等四项原则。 近年来,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国务院将土地管理作为宏观调控的一条重要手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宗旨是: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即:“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格建设用地审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控制 1、土地的所有制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农村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城市市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集体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2、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在空间和时间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通过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有量和建设用地总规模三个“刚性”指标来控制。有以下特点:(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我国行政区划,规划分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市)和乡(镇)五级,即五个层次,上下级规划必须紧密衔接,上一级规划是下级规划的依据,并指导下一级规划,下级规划是上级规划的基础和落实,下一级的建设用地总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上一级确定的控制指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上一级确定的控制指标。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应当划分

建设用地审批

建设用地审批 建设用地审批是依照法定程序,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过程。 一、建设用地审批的流程 建设用地申报分单独选址和城市分批次两种类型进行申报 1.单独选址项目用地审批 第一步:初审 根据申报材料的要求进行初审,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初审在1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步:专项审查 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 供地情况审查 压矿情况审查 地质灾害情况审查 违法用地的审查 信访情况审查 政策法规审查 补充耕地和征用土地情况审查

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三步:会审 召开会审会,集体研究申报建设用地的情况。 第四步:报国务院 要件齐全,会审会通过的材料,从接到用地申报起40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务院。 第五步:批复 国务院批复后,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批复并下发。 2.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审批 第一步:初审 根据申报材料的要求进行初审,审查材料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初审在11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步:专项审查 权属、地类、面积的审查 土地利用规划审查 供地情况审查 压矿情况审查 地质灾害情况审查 违法用地的审查

信访情况审查 政策法规审查 补充耕地和征用土地情况审查 审查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三步:会审 召开会审会,集体研究申报建设用地的情况。 第四步:报国务院 要件齐全,会审会通过的材料,从接到用地申报起40个工作日内上报国务院。 第五步:通知缴费 国务院批复后,根据批准用地面积及缴费标准交纳相关费用。 第六步:批复 收到符合要求的缴款回执后,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批复并下发给申报单位。 二、建设用地审批申报材料目录 1.单独选址建设用地项目用地申报材料目录 一.文字材料 1.省级人民政府建设用地请示文件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违法建设管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1、规划法制意识淡薄,受经济利益驱动,无序开发建设现象突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虽然作为一部法律,但它在少数群众心目中的地位永不及《刑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他们总认为《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拥有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可以剥夺人身自由,碰不得,触犯了就要被公安机关查处,甚至追究刑事责任;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只是部门单行法,即使不听从制止,规划执法人员也无权抓人,等闯过了这道关,到时也肯定能找到办法应付。 2、停止个人建房审批,只堵不疏,无法满足部分刚性住房者的住房需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的规定,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了城市规划区内建房必须办理“规划许可证”是建房的必备条件,无证施工属违法,这是非常明确的。但是,我县办理《规划许可证》的客观情况是:自2010年8月就停止审批规划,停止审批的时间马上有两年之久了。在这么长的时间段内,群众新建、扩建、改建住宅,均无法向有关单位申请和获得批准。 在我们的工作中发现,大多数建房对象愿意依规划办理规划手续合法建房,《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二条规定: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二十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应当将

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第七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现行的规定使我们无法受理群众的申请,对于我们这种违规的作法,倘若群众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谁来承担这个责任? 另外“村庄集并”、“农民异地建房”、“城中村改造”的方案只停留在纸上,迟迟不能出台。结果导致大量的私宅改、扩建设均成为违法建设。 3、基层组织还未发挥主体作用。 今年4月份县整规办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整规工作机制的通知》悟整规办发[2012]2号文件,明确了分级履行“守土有责”和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的要求,但从几个月的实施情况来看,属地管理实施的并不理想,在控违、拆违中村(社区)不参与、推诿躲避等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基层干部甚至为违法建设者说情、撑腰。 工作建议: 1、运用载体,营造良好执法氛围。 要坚持“立足管理抓管理,抓好宣传促管理”的方针,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在执法中宣传,在宣传中执法: 一是注重新闻媒体宣传。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台),网络等新闻传媒,大力宣传规划监察工作,为人民群众理解、支持配合规划执法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以简报的形式及时将规划执法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传递到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把规划执法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层次、方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207号

关于印发《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5]20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部研究制定了《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规范意见》)。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已经申请开展试点工作的天津、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等省(市),应尽快按照《规范意见》的要求,严格筛选试点项目区,认真编制试点工作总体方案,年底前报部批准。 二○○五年十月十一日 关于规范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 减少相挂钩试点工作的意见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要求,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和城乡统筹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规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以下简称挂钩试点),是指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若干拟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即拆旧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即建新地块)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以下简称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土地复垦,最终实现项目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地布局更合理的土地整理工作。 挂钩试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要求。建新地块的总面积不得大于拆旧地块的总面积。建新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