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的增加,迫使年轻人出现眼底病变的人数在逐渐增加,因此给患者带来很多生活、工作等的诸多影响。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年轻人患上眼底病变的原因。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现在的年轻人多为应酬族,顿顿吃油脂多、含糖高的饮食,即使不出去吃饭,加班时也常常是用快餐“对付”。不能严格合理地控制饮食,会导致血糖和血脂的波动,血压也容易相对不稳定。这样血压、血糖经常忽高忽低“荡秋千”,因而造成眼底改变,眼部微血管更易受到侵害,产生破裂出血,并最终导致眼内纤维增生,视网膜脱落。

第二、年轻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十分重要。糖尿病眼底病变是个缓慢的过程,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则表示并发症已有一定时间。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患者发病5年后应每年检查1次,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起应每年检查1次。出现视物模糊、视力减退、夜间视力差、眼前有块状阴影漂浮、双眼的视野缩小等症状,表示可能已经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了,应赶快找医生检查,缩短眼科随诊时间,如每半年或3个月做1次检查,避免视力严重受损。

第三、年轻人整天盯着电脑,很容易用眼过度,而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人们常常会对病情掉以轻心,使得眼底病变得以趁虚而入威胁年轻人。

引起年轻人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想必各位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年轻人患上眼底病变的原因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在预防和治疗年轻人眼底病变时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眼底病变的常识,欢迎您在线咨询天津254医院专家。

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目前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是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年轻化。而糖尿病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使患者患上眼底病变的,因为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疾病的一种并发症。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原因。

糖尿病引起眼底病变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主要是引起微血管的玻璃样变性,使相应的脏器应有的功能下降,糖尿病的眼睛并发症很普遍,如不加以治疗,可导致视力恶化,并最终失明。糖尿病的眼睛并发症的主要问题有: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视网膜黄斑水肿;3、白内障。其中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黄斑水肿是糖尿病并发症所持有的。白内障可以在非糖尿病人群出现,但糖尿病人更常见。

由于糖尿病眼病并发症的症状在恶化之前不明显,糖尿病可能难以发现。如果能够在早期发现,糖尿病的眼病是能够进行治疗的,并且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更有患者在发现糖尿病之前是因为不明原因出现眼底出血或者是实力下降查找原因时,才发现患有糖尿病,那么眼底检查可以作为一些常见血管疾病的常规检查方式,通过眼睛的检查作为了解全身疾病的一个窗口。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原因是:1型和2型糖尿病损了给视网膜供血的小血管,视网膜的小血管可由于高血糖和高血压而受损。当这些小血管受到损伤时可形成小水泡(微血管瘤),微血管瘤破裂后,血液直接流到视网膜上。受损伤的血管也会出血和渗出,进而引起视网膜肿胀和将血液中携带的残留物在视网膜上。这些残留物已知的像渗出物,在这一阶段,患者可能完全意识不到已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视力可能正在发生无法觉察的恶化。这一时期称为非增长性视网膜病变或背景性视网膜病变。

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叫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开始长出新的血管以代替受损的血管以提供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然而,这些新生小血管很脆弱,更易于在无任何前兆的情况下出血或渗漏液体到视网膜表面,并进入玻璃体,这是一种胶冻样物质,充满球后腔,这将会严重损害视力。

而视网膜的一些小血管堵塞时,周围的小血管延伸来代偿,眼神的血管通畅会渗漏聚集在黄斑,反过来引起黄斑肿胀和失去功能;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可使人目光敏锐。黄斑水肿引起的失明,在2型糖尿病中尤为常见。

糖尿病患者出现白内障,是由于眼球的晶体混浊造成的。晶体主要由水和蛋白质构成,有时晶体中的蛋白质会聚集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薄膜覆盖少部分的晶体,并阻碍光线通过晶体。光线到达视网膜受阻会损害视力和导致失明。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下面就跟着Gunnar小编一起来具体了解下吧!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近视,中医病名。是眼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的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古代医籍对本病早有认识,称为目不能远视,又名能近怯远症,至《目经大成》始称近视。由先天生成,近视程度较高者又称近觑。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发育、环境等诸多因素有关,但确切的发病机理仍在研究中。 近视按程度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儿童》400度)的屈光不正叫高度近视。因这类近视眼多有眼部的病理变化,故将高度近视等同于病理性近视眼或退

行性近视眼。高度近视眼底视网膜有漆裂纹及萎缩灶预示视力预后不良,因为这些眼有发生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危险,中心视力会急剧下降。 高度近视的危害主要在于并发症: (1)由于眼结构异常、营养障碍引起的玻璃体、脉络膜及视网膜变性。 (2)由于眼轴延长、巩膜伸长、生物力学异常作用所致的黄斑变性萎缩及后葡萄肿。 (3)由于视力低、调节辐辏功能失调所致的弱视和斜视等。

而且,据调查研究发现,约有5%的近视眼患者与遗传有关,通常度数在600度以上。如果父母双方均为高度近视者,遗传后代的可能性会为90%;父母一方为高度近视者,遗传后代的可能性为50%,但也有显现不全的表现。可见,近视如果不能引起高度重视,很可能会发展为高度近视,进而遗传给下一代,成为一种遗传疾病。从近两年的报道看,这种遗传的近视病正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因此,治疗近视从一定程度上讲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 高度近视患者不宜剧烈运动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高度近视防控的专家共识(2017) 我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高度近视高发国家,而且我国青少年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在6.69%~38.4%之间[8-10],呈现出 年轻化趋势。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甚至失明,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为了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我国高度近视的诊疗水平,使高度近视的防控工作引起广泛重视,特撰写此专家共识。1 高度近视的定义及分类高度近视是 指近视度数在-6.00 D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 本共识将高度近视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性高度近视, 其近视度数高, 但成年以后可趋于稳定, 并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 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 另一类是病理性近视, 表现为近视终 生进展, 可出现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 并伴有眼轴 不断地过度增长(> 26.5 mm)。2 高度近视的诊断2.1 症状[11] 2.1.1 单纯性高度近视的症状 (1)视力下降:大部分患者远视力下降的程度和视近清晰 的距离均与屈光度数有关, 近视度数越高, 远视力下降越明显, 视近清晰距离越近, 但矫正视力尚正常。 (2)飞蚊症:玻璃体变性、液化形成的漂浮物投影在视网 膜上引起黑影飘动的感觉, 似有蚊虫在眼前飞动, 可随年龄 增长而增多。

(3)视疲劳:多见于伴有散光、屈光参差的近视, 可表现为过度用眼后出现重影、闪光感、畏光、眼干、眼痒、眼异物感、眼部酸胀等。 2.1.2 病理性近视的症状在单纯性高度近视症状的基础上, 表现为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 (1)视力下降:病理性近视的裸眼远视力有较大损害, 近视力在出现眼底及晶状体并发症时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区别于单纯性高度近视, 病理性近视的屈光不正度数会随着病程进展不断加深, 矫正视力进行性下降。 (2)视物遮挡:病理性近视会出现相应的视野改变, 引起视物遮挡感。尤其当并发视网膜脱离时, 可出现大片遮幕感。(3)视物变形:当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变性, 黄斑出血或黄斑裂孔时, 可出现视物变形。 (4)视物重影, 眼球转动受限:高度近视眼可发生固定性内斜视, 常表现为极度的内下斜视, 眼球转动受限。 (4)色觉异常:病理性近视可出现继发性色觉异常。常见有蓝色觉及黄色觉异常, 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 可出现红色觉异常。 (5)光觉异常:病理性近视的光敏感性可能降低, 且较矫正视力更敏感。暗适应功能也可出现异常, 有不同程度的夜盲表现。 (6)对比敏感度下降:对比敏感度的下降可先于中心视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的改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的改变 *导读:视网膜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眼底镜下可见境界清楚,红或暗红的圆形斑点,大小不一,分布于黄斑区。较重者可散布于眼底任何象限。荧光造影时显荧光小点,以上与深层点状出血鉴别。…… (1)视网膜微血管瘤。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改变,眼底镜下可见境界清楚,红或暗红的圆形斑点,大小不一,分布于黄斑区。较重者可散布于眼底任何象限。荧光造影时显荧光小点,以上与深层点状出血鉴别。(2)视网膜出血斑。可与视网膜血管瘤同时、或前或后发生,多位于视网膜血管下,呈圆点状暗红斑。病重时可有浅层条状或火焰状出血斑。 (3)硬性渗出斑。为边界清楚的白色、黄白色的斑点,大小类似于微血管瘤或小的点状出血,是水肿后神经组织分解产生的脂质堆积。 (4)棉絮状白斑。也称软性渗出,是由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局限性、缺血性坏死,神经纤维肿胀,断裂成无结构的细胞小体,逐渐被胶质组织所代替,形成棉絮状白斑,呈灰白色或乳脂色。 (5)视网膜静脉改变。早期视网膜静脉扩张、充盈,晚期静脉粗细不一,可出现串珠状、棱形、球形等不规则扩张。 (6)视网膜动脉改变。部分晚期病人可见动脉小分支呈白线状,

且白线很细色淡,常被周围新生血管所掩盖,这种末梢小动脉的改变,可能是糖尿病特异性的动脉改变。 (7)新生血管、纤维增殖和视网膜脱离。多发生在晚期病人,新生血管是由于视网膜动脉所造成大面积组织急性缺氧刺激而产生。新生血管形成是从视网膜内血管的内皮增殖芽开始,通过内界膜伸展到视网膜内表面,并在玻璃体和视网膜之间的潜在间隙内生长,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血管丛或视网膜静脉随着玻璃体收缩可被撕裂,突然发生视网膜前出血。当视网膜有出血和玻璃体出血量多或反复发生时,常不能全部吸收而产生机化膜,附着于视网膜面,此类机化物收缩可形成视网膜脱离而致失明。小编推荐:《凶手追缉!10大视力杀手》——人类对抗视力伤害的战役已经打了几百年了,最近每况愈下,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清楚到底我们的主要敌人是谁。在意识到视觉对人们的重要性的同时,大家越来越关注视觉的建康......详情请点击查看 眼睑下垂是疾病预警信号感冒期间最好别戴隐形眼镜三大近视手术 4类人不宜做近视多吃哪些护眼食疗方养眼不止是吃胡萝卜而已眼睑出现小污点是肾结石表现青少年近视两种态度要不得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激光手术电视一族需知4项护眼 7招预防人老眼花 更多眼科最新资讯,请关注39眼科频道——中国第一眼科疾病门户

机器智能辅助诊断眼底病变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眼底病变辅助诊断 1、眼科影像学在眼底病中的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权威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头号盲人大国,且存在高致盲风险的低视力人群数也位居全球第一。据表明,面对总人数高达1.5亿之巨的盲人与存在视力问题的人群,平均每位眼科医生需要解决超过5000人的眼健康问题,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存在着偏远地区缺少眼科专业医生,发达地区大型医院眼科医生供不应求的现状。 随着医学与现代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就是众多与医学相关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已广泛用于医学诊断领域,在临床应用中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大量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可配合临床的症状、化验等进行最终的准确病情诊断,也可很好地应用于治疗方面。医学影像学是眼科疾病诊断的基础,可获取诊断和治疗所需的形态学、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其中,眼科影像学设备是眼科诊疗的关键。眼科影像学诊断方法可分为:射线诊断(x线、CT和MRI等)、声像诊断(A超、B超、CDI和UBM)、眼底血管造影(FFA和ICGA)和光像诊断(角膜地形图、晶状体形状图和眼底地形图等),见表1. 表1 眼科影像学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到来,全球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患病率和患者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以糖尿病为例,我国近20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增长了10倍左右,根据世界银行亚太地区报告的预测,糖尿病将在下一个十年成为我国最流行的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度近视患者都是患眼底病几率较大的人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导致的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属于眼底病变,都可能导致失明或视觉损伤。眼底是指用肉眼无法窥见的眼球后段球组织,眼底疾病变包括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的炎症,肿瘤,各类血管的病变,各种变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目前常见而又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等。眼底疾病变常见于动脉硬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贫血,流感,结核,高度近视,颅上位性病变等。如果能够得到尽早的诊断和治疗,则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眼底病变的观察,可以辅助诊断其他疾病的发展。 常见的眼底病变影像诊断方式有: 1、检眼镜。目前常用的直接检眼镜检查方式,费时费力,一些瞳孔较小的患者需要进 行散瞳,易引起眼压升高,不适用于高血压、青光眼等不适于进行散瞳检查的患者。 2、免散瞳眼底照相。利用高感光原理,提高相机的感光度,使用较弱光线(瞳孔较大) 对眼底进行照相,能够在短时间取得图像,如果不清晰,则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降低误差,方便资料存储。且成像清晰,能够看到更多细节,极缩短了诊断周期,并减轻了散瞳剂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控制质量上和二次取得图像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也能在小瞳孔的条件下,将眼底图像加以记录,防止胶片作为存储介质的缺点。 受试者能够取得良好依从性。 3、荧光素眼底血管制影。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眼科检查手段。利用荧光素钠做为 制影剂畴前臂静脉快速注入,当荧光素钠随血流进入眼底血管时,通过一组滤色片的眼底摄影机,持续拍摄眼底血管外染料轮回时接收激发光线发射出的荧光形态,以察看视网膜动态轮回的过程,从而得以体会眼底血管的微细结构和微轮回的变化,为诸多眼底病的发病机理、诊断、医治和预后评估供给按照。但不适应于患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或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孕妇。

病理性近视的眼底表现、治疗

变性近视的眼底损害: 变性近视亦称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oyapia)。轴性近视超过 6.00D者,称为高度近视(excessive myopia)。患者中年之后,眼底出现种种退行性变性者,称为变性近视。不是所有高度近视都会发展成变性近视,变性近视亦偶见于非高度近视眼,所以变性近视与高度近视之间虽有非常密切的相关性,但亦有所不同。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遗传已被确认为主要因素。其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有显性及x-性连锁遗传,且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除遗传外,后天环境如全身健康状况、生活环境、个人习惯、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等,均可助长近视程度的加深。 巩膜延伸,特别是后部巩膜延伸、变薄,是轴性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关键,也是变性近视的病理基础。巩膜之所以延伸,观点不一,有机械的和生物学的两种学说,后者在近期研究中,有人认为是由某一种或某些基因变异,导致对巩膜胶原蛋白合成失常的结果。眼底变性发生原因,亦无定论。从现有资料来看,很可能是在巩膜过度延伸变薄的基础上,视网膜早期衰老和脉络膜循环障碍所致。 [眼底所见] 1、豹纹状眼底(tigroid fundus)整个眼底略呈暗灰色,加上脉络膜因弥漫性萎缩,毛细血管层及中血管减少或消失,橘红色大血管暴露,使眼底呈豹皮样。 2、视乳头倾斜与近视弧由于高度近视眼球壁后部向后凸出,视神经斜向进入球内。视乳头一侧(大多数为颞侧)向后移位,使视乳头在检眼镜下失去正常的略呈竖椭圆形而成显著的竖(或横向、斜向(椭圆形,甚至如簸箕状。与其向后移位侧相连接处,有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弧(conus,或伸展性近视弧,extensive conus)。近视弧对侧视乳头缘略呈棕色、境界模糊、嵴状隆起的向上牵引弧(supertraction conus)。伸展性近视弧内侧白色,为巩膜暴露,外侧为浅棕色,为色素上皮层消失、脉络膜暴露所致,近视弧外侧境界清楚,但往往与后极部萎缩区联成一片。近视弧在大多数病例位于视乳头颞侧,亦有位于颞上方或颞下方。更为少见的是位于鼻侧或下侧,前者Fuchs称之为逆向性近视弧(inversive conus);后者称为Fuchs 弧(Fuchs’conus)。当颞侧近视弧向外、向上、向下不断延伸时,可以环绕于整个视乳头周围,是为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circum papillary chorio-retinal atrophy)。 3、黄斑出血与Fuchs斑黄斑出血为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无新生血管)的出血。暗红色,一般为圆形,大小及数量不定。多见于黄斑或其附近视网膜血管下方。同一位置反复出血,可使色素增生而导致Fuchs斑形成。典型的Fuchs斑呈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微微隆起。大小约0.3~1PD,黑色,有时在黑斑的边缘可见出血。病变过程中,黑斑可以扩大或缩小,形态与颜色亦可有所改变,甚至分解成散在的黑色素点,但不会完全消失。Fuchs斑见于单眼或双眼,也偶有在一眼的眼底中见到两个黑斑。 4、后极部萎缩不斑及漆裂纹样损害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斑呈白色或黄白色。圆形或地图状。大小、数量不等。孤立或融合成大片。大片萎缩斑可与视乳头周围萎缩连接,成为包括视乳头和黄斑在内的巨大萎缩区。萎缩斑内或其边缘常有色素堆积,有时还可见到残留的脉络膜大血管。黄斑萎缩及其附近,常可见到分支状或网状的白色或黄白色线条,线条与眼底血管样线条(angioid streaks in the fundus)相似,宽窄不一,边缘不整齐或呈锯齿状,类似旧漆器裂纹,故称漆裂纹样损害(lacquer crack lesion)。漆裂纹样损害好发于黄斑及视乳头至黄斑之间,是该处Bruch膜皲裂处色素上皮萎缩所致,FFA为透见荧光。 5、黄斑囊样变性与黄斑裂孔检眼镜下,黄斑可见一个境界清楚的圆形红斑,直径约1/3~1/2PD。红斑周围邻接处视网膜稍带灰色,如果伴有局限性脱离时,其周围有反光圈。裂隙灯显微镜下,若为囊样变性,则光切面有一菲薄的前囊壁切线;若为裂孔,则此线中断。

眼底病作业题

A型题(单选) 1、视网膜内层血运来源于:B A.脉络膜毛细血管 B.视网膜中央血管 C.睫状后长动脉 D. 面动脉 2、黄斑中心凹的营养由以下那支血管供应?C A.视网膜中央血管 B.视网膜分支血管 C.脉络膜血管 D.眼动脉 3、视网膜深层出血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D A. 是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的出血 B.是小圆点状出血 C.颜色暗红 D.可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4、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临床表现:D A、视力逐渐下降 B、眼痛眼胀 C、畏光流泪 D、视网膜苍白水肿,黄斑“樱桃红” 5、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哪一支血管发病率最高?A A.颞上 B.颞下 C.鼻上 D.鼻下 6、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D A、眼底火焰状出血 B、有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阻塞 C、视力不同程度下降 D、好发于中青年 7、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见于:B A、儿童 B、青壮年男性 C、老年人 D、高血压动脉硬化者 8、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描述那项错误?D A、多见于中青年男性 B、眼前暗影,视物变形变小 C、视力下降 D、可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9、视网膜脱离是指:D A、视网膜与脉络膜分离 B、视网膜,脉络膜与巩膜分离

C、视网膜与玻璃体脱离 D、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感觉层分离 10、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必要条件是:A A.裂孔形成 B.高度近视 C.老年人 D.眼外伤 11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治疗原则的根本问题在于:C A、放出视网膜下液 B、缩小眼球容积 C、封闭裂孔 D、使眼压升高 K型题 1、下列哪些符合视神经炎表现:1+3 1.视力急剧下降 2.注视暗点及周边视野缩小 3.瞳孔改变 4.视物变形 2、有关视网膜血管炎的描述那项是正确的:1+3 1.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 2.常合并关节炎 3.复发性玻璃体出血 4.常合并糖尿病 简答题 1、简述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病因,分类及临床表现 2、简述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3、简述视网膜脱离的定义以及分类 4、简述视神经炎的病因与临床特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汇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朱苏东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眼科 随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 寿命的延长,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约3500万人。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眼外肌 麻痹等眼部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之一,据国内报道,糖尿病发病5年内眼底视网膜病变不常见,5年后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约为25%,10年后增至50%,20年后可高达80%~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见于患糖尿病时间较久者,患病时 间越长,眼底变化的可能性越大。自从胰岛素(1922)应用以来,由于延长了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也趋于增多。眼底病变一般多见于50岁左右,但在20-30岁患者也可见到。常双侧发病,也可仅见于单侧。其致盲的三大因素是玻璃体出血、视 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 1. 糖尿病的类型和病程 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比I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更多见。此外,随糖尿病病程加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逐渐升高。 2.血糖的控制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尚无明确定论,但是高血糖肯定是糖尿 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原因。已经有多项国际大规模研究证实,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降低。但并不能预防而只能延迟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且良好的血糖控制对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在于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早期。一旦病变发展到达一个“无逆转点”,一系列体内生物化学、血液动力学、内分泌激素等作用被激活,严格 的血糖控制便不再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进展起任何作用。 3.高血压的作用 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作用已基本得到肯定。 高血压病人由于血压长期持续性升高,血管管腔内压力增大可增加血 液成分外渗进入细胞间隙,加重视网膜水肿;慢性高血压伴随慢性视网膜动脉收缩变细又引起血流减少,促使血栓形成,加重视网膜缺血,进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加重。有人认为收缩压高可加快视网膜病变的发生,而舒张压高可加重视网膜病变的病情。 4.生长激素水平 生长激素水平增高也是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因素 之一。如妊娠期间视网膜病变迅速恶化,血糖控制不良可能与妊娠时 体内胎盘催乳素水平增高,具有生长激素类似的升高血糖和抗胰岛素 作用的活性有关。 5.其他 此外,肾脏病变、贫血、高血脂、吸烟等也被认为对视网膜病变 有一定影响。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先天性眼底病是儿童时期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它的发生是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因为多种原因而造成的,但不属于遗传疾病。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先天性眼底病。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 先天性视网膜皱襞患眼先天性眼底病自幼视力低下,可为单侧或双侧,多为双侧且对称,先天性眼底病多位于颞侧或稍偏下,有时为垂直或斜位,可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可伴发其他眼部或全身性发育异常。 皱襞上有时可见色素沉着,可见视网膜血管随皱襞走行,有时见残存玻璃体血管,先天性眼底病从机制上说,多认为与玻璃体系统发育异常有关,先天性眼底病视网膜与原始玻璃体粘连即形成皱襞,不引起网脱,一般无需处理。 完全性的视网膜皱襞起自视盘。可遮盖其大半,或直接起于视盘边缘或其稍远的临近网膜上,向周边伸展至锯齿缘或晶状体赤道部,部分性皱襞仅为一段皱襞,从视盘或其临近起后只达黄斑部。 先天性眼底病是什么?想必各位先天性眼底病患者已经通过上述的介绍对其病症有了相应的了解,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眼底病的相关常识,欢迎您在线咨询天津眼科专家。 眼底病变是什么 眼底病变是什么?眼底病变疾病虽然在临床上比较多见,但真正了解此病症的人却不是很多,其眼底病变是一种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同时也是我国致盲率非常高的一种眼部疾病。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眼底病变。 眼底病变是什么: 首先我们看看眼球的外部结构——眼球壁。眼球壁有三层膜构成,外层为白色巩膜,中间一层呈棕色的称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每一层都有动脉,静脉血管负责供给营养,但一旦内二层膜发生病变,就会引起组织工作瘫痪,引起眼底病变。 1.眼底病变的病因——眼底病的病因是复杂的。常见于动脉硬汉,高血压,糖尿病,肾炎,贫血,流感,结核,高度近视,颅内上位性病变等。而从发病人群看各个年龄段都有。在这里,我们着重谈一下眼底病中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患了眼底病变的病人,其临床表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视力下降,严重是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如果累积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等。二是视野缩小或有暗影。病人自觉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

眼底图像的病变识别

眼底图像的病变识别 1. 原理阐述 1. 1前言 眼底病变包括了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及玻璃体的炎症,肿瘤,各类血管的病变,各种变性疾病及多系统疾病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对视功能损害较大。目前常见而又影响视功能的眼底疾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等。 基于以上眼底图像对于疾病的诊断的意义,本文章结合了正常和病态的眼底图像各50幅,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先对两种图像各25幅加以训练,并进行特征值提取,在使用剩余的图像进行分类方法的评估,本文意在运用模式识别方法在医学领域应用。 1. 2流程说明 本次模式识别的过程是:有已知样本情况的监督模式识别 图1 监督模式识别的流程图 对于图像的预处理主要分成两个步骤:无效区域的填充和图像的对比度增强。 图2 图像的预处理的流程图 对于所给的病变图像,有部分的图像边沿是无效的黑色,这对于下一步对比度增强会带来影响,另外,在图像的特征提取上也会造成影响。如果前期部进行处理,那么,后期的分离器中则需要加入判断结构对无效区域的识别,这无疑增加特征提取的运行时间。 因此,这里采用了一种简单的方法对向区域填充图像的R 、G 、B 均值。做法是先读取有效的R 、G 、B 值,并存入数组,下一步将对数组中的值求平均即可得到该图像有效R 、G 、B 的平均值,在向无效区域填充即可。

图3 无效填充前图4 无效填充后接下来,对图像的处理是:对比度增强。由于拍照的光线对眼底图像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明场和暗场下的蛋白质与血液的成像都有所不同,为了增强二者在图像中的识别度,采用的是Retinex图像增强的方法,设置蛋白质和血液通道,分别对R、G、B的标准差进行设定,进而得到预处理后的图像。然后,再对图像的蛋白质和血液筛选,形成25*2的特征矩阵。 图5 特征提取和选择 图6 经过蛋白质通道前图7经过蛋白质通道前

高度近视的标准

一近视眼600度以上就升级为高度近视-会产生病变-少部分严重的会失明! 所以青少年一定要抵住诱惑-减少近距离疲劳用眼-少看电视电脑-多参加野外活动和体育-看书黑板一段时间后要进行眺望等等(详细的保健大家都知道-学校天天讲)。 参考: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或躺,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 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 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 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 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 近视大于或=(-6。00DS)也就是600度,就叫作高度近视,如果出现了玻璃体混浊以及一些眼底病时叫病理性近视,此时眼轴应该拉长约2MM,眼底视网膜绷紧,血管变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灶,(这是一种组织的适应性调节)。大于800度时就有网脱的危险。

注意 1、减少头部振荡,(运动时要穿软厚底鞋)别玩蹦极等能使大脑瞬间充血的运动,不要献血,一次性失血会多也可能会造成视网膜脱落的。 2、多吃维生素类食品。(水果、蔬菜) 3、少吃辛辣油腻。____容易形成网膜下积液。(湿热) 4、忌生气、熬夜、生冷、烟酒 5、避免头面部外伤。 6.多吃胡罗卜.黄玉米.蛋黄.蜜猴桃这些含有大量叶黄素.视网膜黄斑所必须有的.而人本身不能产生...记好这些.只要眼睛不受外伤.不受刺激.基本上就没事.还有最好不要让眼睛有累的感觉.. 不用担心,网脱一般见于一些气色不好,营养不好的人。一般人不会发生网脱。请君不必担心。 网脱一般会出现视野缺损,视力下降明显,你到医院查下眼底?散瞳查下!!!!!!!

全面体检发现四大眼底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或运动受伤而导致的视网膜脱落、视网膜静脉阻塞、老年黄斑变性,是四种危害性最大也最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疾病。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眼底病 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样,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而致盲很常见。专家介绍,临床上接收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大都视力下降得厉害,甚至已经丧失视力。因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直至出现视力严重下降才去医院就诊时,大多已处于病变的中后期,治疗效果较差。 现状:病人越来越多,大部分是晚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在眼内视网膜组织中发生的渗漏性、闭塞性和增殖性的微血管病变,是造成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原因,可惜至今仍有很多糖尿病人根本不重视。 专家指出,糖尿病可引发视网膜、眼底、角膜、结膜等病变,还会造成视力改变,严重者可致盲。其中,最常见的损害是眼底病变。患糖尿病二十年后,超过两成的患者会出现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和视神经病变,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新生血管青光眼,眼睛疼痛难忍,夜不成眠,只能摘除眼球。 建议:患糖尿病五年后,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 二、视网膜“掉了”是最防不胜防的致盲病——

高度近视、运动撞击和眼外伤等容易发生“网脱”。 据介绍,“网脱”是一种较严重、较常见且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它主要发生在有高度近视者、老年人以及眼球曾受过外伤的人群。视网膜发生脱落可分为裂孔性、非裂孔性和牵引性三种类型,临床上裂孔性的比较多见。裂孔性“网脱”多见于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摘除后无晶体眼或人工晶体眼、老年人以及眼球曾受过外伤的人。高度近视、眼外伤、无晶状体眼等都是网脱的常见危险因素。 由于高度近视人群的眼轴比普通人要长很多,因此视网膜相应就会薄很多,在一些剧烈运动或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原本很薄的视网膜很容易受到前方玻璃体组织的牵拉而出现裂孔,导致视网膜发生脱落。此外,从外因来说,如果受到外力的突然冲击,通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如打篮球等运动时候不可避免的身体碰撞,较容易出现这类情况。 预防网脱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用眼不当、过度疲劳。不提重物。 2.防止眼外伤。不做打球、跳水等剧烈活动,防止眼部碰撞。 3.预防近视眼的发生,如患近视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尤其是眼底不好的近视眼患者。 三、“眼中风”是最突如其来的眼底病 “眼中风”其实是因为血管硬化、血管内皮损害形成的血栓,或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脱落,造成视网膜中央动脉阻;或是视网膜

国家卫计委2018近视防治指南

近视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 2018-06-05 近年来,我国近视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近视已成为影响我国国民尤其是青少年眼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病理性近视视网膜病变已成为我国不可逆性致盲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做好近视的防治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近视的定义、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一)定义 人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 (二)分类 1.根据屈光成分分类: (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或各屈光成分之间组合异常,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基本在正常范围。 (2)轴性近视:由于眼轴延长,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等眼其他屈光成分基本在正常范围。 2.根据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 (1)单纯性近视:大部分患者的眼底无病理变化,进展缓慢,用适当的镜片即可将视力矫正至正常,其他视功能指标多属正常。 (2)病理性近视:视功能明显受损,远视力矫正多不理想,近视力亦可异常,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病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新生血管和开角型青光眼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为病理性近视。 3.根据近视度数分类:低度近视:-0.50D~3.00D;中度近视:-3.25D~6.00D;高度近视:>-6.00D。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需要综合考虑视觉症状、屈光度和屈光成分等,还要考虑到双眼视功能、近视性质、近视进展速度以及近视并发症等,具体如下: 1.远距离视物模糊,近距离视力好,初期常有远距离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 2.通过客观验光和主觉验光确定近视,并确定度数。 3.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 二、近视的影响因素及预防 (一)环境因素 1.近距离工作:近距离工作被公认为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与近视的发展呈正相关。除了近距离工作的总量外,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45分钟)、阅读距离近(<33厘米)等也是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基因检测案例13-高度近视

基因检测案例13|高度近视 疾病简介 近视按照近视程度分为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高度近视(high myopia),是指屈光度≤6.00(D),而轴向长度≥26mm的近视,视力呈现出进行性下降,是导致低视力及盲的眼病之一。高度近视又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的屈光度不持续发展且一般不伴有眼底病变;病理性高度近视眼轴长度超过26mm,常伴有眼底病理性改变,如巩膜葡萄肿、近视性黄斑病变(如眼底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和近视性黄斑劈裂等)(Ohnomatsui Ket al., 2016)。高度近视患者发生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近视或者不近视的人群(Chong et al., 2015; Marcus M Wet al., 2011),如对于49岁以上的人群而言,高度近视患者核性白内障的发

病风险是非高度近视者的3.3倍(Younan C et al. 2012)。可见,高度近视的防控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COL11A1基因及其遗传方式 COL11A1基因是Ⅺ型胶原蛋白α1亚基的编码基因,Ⅺ型胶原蛋白主要存在于软骨细胞外基质中,参与软骨胶原纤维的组装,也是人玻璃体和内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Jun等通过微阵列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在人角膜上表达。COL11A1基因是Stickler综合征Ⅱ型(OMIM 604841)和Marshall综合征(OMIM 154780)、纤维软骨增生(OMIM 228520)的致病基因;COL11A1基因多态性还与腰椎间盘突出症(OMIM 603932)有关。COL11A1基因致病变异会引起Ⅺ型胶原蛋白功能障碍,导致以眼部症状为主的全身性临床表现,在Stickler综合征Ⅱ型和Marshall综合征中典型的眼部特征包括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玻璃体变性、白内障及青光眼等,这两种综合征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OL11A1基因变异类型

引起眼底病的九大病因

很多引起眼底病的病因都是由于其他的一些眼病所导致,下面我们将能够引起眼底病的九大病因进行了一个罗列。 1. 眼底先天异常 白化病;视神经乳头玻璃膜疣;视乳头前膜;视乳头缺损;脉络膜缺损;牵牛花综合症;黄斑缺损;黄斑异位;视乳头色素痣;先天性视乳头血管襻;先天性视网膜血管瘤;先天性视网膜皱襞。 2. 视神经疾病 视乳头炎;视乳头水肿;视神经萎缩;视盘血管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缺血性视乳头病变。 3. 眼底血管性疾病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动脉周围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肾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柯茨病;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 4. 黄斑部疾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老年黄斑变性;近视性黄斑病变;卵黄状黄斑变性;少年黄斑营养不良;视网膜黄斑前纤维增生;黄斑蘘样水肿;特发性黄斑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 5. 眼底变性疾病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先天性视网膜劈裂;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色素性视网膜萎缩。 6. 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内异物导致的视网膜脱离;挫伤性视网膜脱离。 7.视网膜脉络膜炎性病变 播散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盘周视神经脉络膜视网膜炎;局限性脉络膜视网膜炎;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炎;地图样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急性多发性后极部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葡萄膜炎。 8. 眼底肿瘤 视乳头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

9. 眼外伤 眼外伤可导致:视网膜震荡;黄斑穿孔;脉络膜破裂;挫伤性脉络膜出血,挫伤性视乳头炎;挫伤性视神经改变;挫伤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乳头撕脱;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挫伤性色素上皮损害;外伤性视神经视网膜损害;挫伤性视网膜增殖病变;挫伤性视乳头周围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高血压病眼底疾病

高血压眼底疾病分期 【高血压病Ⅰ期】 初期全身小动脉多正常或有轻度功能性收缩,无器质性损害,眼底多正常。当血压持续性升高或一时性的急剧升高时,出现反应性的局部管腔狭窄,反光增强变窄,称为动脉痉挛。此时为暂时性的,当血压正常后即可恢复正常。 【高血压病Ⅱ期】 已有器官损害,但功能可以代偿。眼底可出现高血压视网膜动脉硬化(hypertensive arteriolosclerosis)表现: (1)动脉变细反光增强加宽,血柱颜色变浅。由于动脉硬化收缩视网膜动静脉管径之比由正常的2:3,可减少为1:2,甚至更细。由于管壁屈光指数增加,透明度降低,使得动脉反光增强加宽,呈黄红色,形成铜丝状外观(copper wire)。当发展到管壁不透明时,不能看到血柱,仅见一白线,则呈银丝状外观(silver wire)。 (2)动静脉交叉部位可出现特有的交叉压迫征。正常情况下,此处的动静脉共为一外膜,当动脉硬化及血管周围胶质增生时,产生对静脉的压力并使其管腔缩小,其表现为静脉隐匿、削尖、肿胀、移位或偏向,以及静脉拱桥等。静脉隐匿是交叉部位的静脉受硬化动脉管壁压迫下陷,遮挡动脉两侧的静脉血柱,似被隔断样。动脉硬化时,交叉部位的静脉壁也增厚且不透明,因而显示血柱变窄呈削尖样。交叉部位静脉受压使其血流回流受阻,静脉远端扩张,加上硬化动脉的牵引关系使局部静脉偏向或移位。当静脉隐匿并有受压出现回流障碍时称为Gunn征。若静脉隐匿合并有偏向或移位时称salus征。桥拱现象则是交叉部位的静脉位于动脉表面时,静脉骑跨形成驼峰状隆起,这是硬化的动脉增粗撑顶的体现。 【高血压病Ⅲ期】 合并有器官损害,且功能已失代偿,眼底即形成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ypeaensive retinopathy)。慢性高血压病晚期或急进性高血压舒张压超过130mmHg以上时,由于视网膜内屏障破坏失代偿,视网膜出现大面积的灰白色水肿,并有散在的或多发性片状出血灶,深层有黄白色斑点状硬性渗出,浅层有团状或棉絮状软性渗出斑。严重时则出现视乳头水肿,这是视乳头局部血循环障碍或颅内压增高(高血压脑病)的表现,对诊断恶性高血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进性高血压多有引起不同程度的脉络膜渗漏。当色素上皮功能受影响时,可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发现视网膜血管闭塞区、毛细血管扩张及微血管瘤等,视乳头区及视网膜有荧光渗漏、积存及着染等改变。 目前关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分期临床上还多沿用keith-wagener的四级分类法:Ⅰ级为视网膜动脉功能性狭窄有轻度硬化表现。Ⅱ级为视网膜动脉有肯定的局部狭窄,有动静脉交叉征病理性改变。Ⅲ级为视网膜动脉明显硬化狭窄收缩,并有出血,渗出等高血压视网膜病变。Ⅳ级为视网膜病变加重,合并有视乳头水肿。此分类法与临床高血压分期比较吻合,眼底检查可协助高血压的诊断,并对预后提出较为客观的意见。 除眼底病变以外,高血压还可以因心力衰竭、肾病变等出现眼睑水肿,或因高血压性脑病,颅内出血或梗塞产生瞳孔、视力、视野、眼球运动等相应的神经眼科症状。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的体征 本病常有全身其他器官如心、脑、肾的功能损害,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昏迷和蛋白尿等。内分泌疾病所致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的全身体征,如Cushing 综合征可伴有面颈及胸腹肥胖,皮肤细薄致颜面紫红,腹部出现紫色条纹,糖尿,骨质疏松以及毛发过多和性腺功能不全等症状。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腺瘤所致醛固酮增多症可有低血钙、高血钠、周期性瘫痪等体征。这些病所致急进性高血压如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患者多于数年内死于尿毒

近视原因(眼睛知识)

眼睛结构方面 1.眼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眼是由视觉器官、眼球、眼附属器官和视路前段的视神经组成。 2.眼球的基本结构是怎么样的? 答:眼球是呈球形位于眼眶前部,由眼球壁和其内容物组成,周围有框脂肪垫衬,眼球前面有眼睑保护。 3.眼附属器官有哪些? 答:眼附属器器官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 4.视觉怎么产生,其屈光状态如何? 答:视觉物体两端发出的光线进入眼球内,通过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的物象,经视路传入大脑视觉中枢,经过综合便产生视觉。 屈光状态:屈光状态是指眼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和眼轴长度是否相匹配。屈光力是眼角膜折射光线的能力。 5.什么是屈光不正? 答:屈光不正又称非正视,是指眼的屈光力和眼轴长度不相配,以致眼在调节静止状态下,5米以外的平衡光线经眼屈光系统折射后不能在视网膜上成焦点。 6.何谓屈光参差? 答:屈光参差是指双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上,程度上有差异,低于1.50D的屈光参差为生理性。 88.视力是指什么? 答:视力是指视网膜分辨影像的能力,能力的好坏由视网膜分辨能力的大小来判断。

近视的形成 7近视是遗传性眼病吗? 答:高度近视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性眼病,按照一定的致病基因一定的规律传给下一代。8.环境因素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吗? 答: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课间活动减少、手机电脑电视和电子游戏机的普及、儿童的超前教育、激烈的升学就业竞争、不良的用眼习惯等都是造成青少年近视发病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可见环境因素是可以影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9.近视的形成与营养饮食? 答:近视的形成不仅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近几年的研究表明,近视的形成与饮食营养也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造成巩膜发育欠佳。眼组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锌铁钙磷等,另外,过多吃糖会诱发近视。 10.形成近视的场所主要是家里还是学校? 答:许多学生放学回家后,埋头于大量的家庭作业,是造成近视的主要时间和空间。家长要引导正确用眼和眼保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近视。 11.近视的发生和身体的发育有关系吗? 答: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期,而绝大多数近视是在这个时期产生,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 (1):营养元素,相对部分不足。 (2):儿童期眼球尚未完全发育好,眼球尚有一定可塑性,比成人易发生近视。 (3):此时期学生学习写字姿势若不正而易成近视。 12.哪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近视发生? 答:(1)偏食(2)瘦弱体质(3)钙缺乏(4)胎儿期患病 (5)成人在患重病或产后会出现近视或近视加深 (6)不正确的坐姿和不卫生的用眼 13.为什么学生容易患近视? 答:近视多发生在7—17岁的学生。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病两个方面,内因是青少年眼睛的生理特点,生长发育期。外因是过度使用近视力和不正确的读写习惯,环境因素。

眼底病

认识老年人常见的三种眼底病 小心黄斑遭损 老年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顾名思义是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眼病。该病年龄越大,发病的人越多。 黄斑是视网膜中央最重要的约2毫米大的区域,这里,正是影响视觉最敏感的部位。老年黄斑变性的产生,有多种原因:比如氧化、慢性光损害、吸烟、营养、炎症、遗传等,它们会造成黄斑部有关组织损伤,功能受损,视力下降。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最常见的表现:干型(又称萎缩型)和湿型(又称渗出型)。大多数患者属干型,他们的视力通常缓慢下降。少数黄斑变性的患者属湿型。这是因眼底长出了不正常的血管引起的,这类患者一般会觉得视物模糊、变形,通常视力下降得很快,且病情较为严重。 如何尽早得知是否患上黄斑变性?我们建议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检测单眼视力:1、书或报纸上的字有无模糊;2、视区中间有无黑影遮挡或空白区;3、直线有无变成弯曲。如有以上情况发生,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糖尿病须防眼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在眼部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它对视力有很大危害,如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失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的病程有关,一般病程越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病程在五年内的患者,其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25%;病程15年以上的患者,则有75%的罹患率。高血压、血糖控制情况不稳定等可加重病情进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诱因,是因高血糖导致血管和血液的改变,致使视网膜出血、水肿、缺血,甚至新生血管生成,进一步加剧眼底出血,导致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黄斑水肿或视神经缺血病变、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最终令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 迄今为止,激光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最主要治疗手段,它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严重并发症,为患者保存一定的有效视力。谈及预防,糖尿病患者应充分认识糖尿病对视力的危害,早期来眼科检查,定期随访,早期诊治。

高度近视会引发的几种并发症

高度近视会有哪些并发症 高度近视的人群患病率很高,青少年发病更为集中。高度近视者眼底常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如玻璃体混浊、眼底出血、严重者会导致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兰州爱尔眼科专家指出视力下降特别明显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以下是高度近视比较常见的8种并发症: 1、黄斑出血 高度近视的人,由于眼球变大造成对眼球壁的不断牵拉,就会引起眼底视网膜和脉络组织正常的关系出现代谢失调,特别是黄斑区的小血管因牵拉等因素而出现破裂时,就会造成黄斑出血,使中心视力受到很大损害。此时病人自觉眼前有一块固定的黑影挡住视线。尽管出血经治疗可以吸收,但总会或多或少留下血痕,影响视力。 2、视网膜脱离 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从内因来说,主要是高度近视病人的视网膜组织因变性萎缩而变得脆弱,极易使视网膜脱离而失明。外因主要是外力的突然冲击,通过玻璃体的传导,促使视网膜破裂,造成视网膜脱离而失明。 3、视网膜萎缩变性 由于眼轴变长,后巩膜葡萄肿等因素,高度近视患者容易出现视网膜变性、裂孔,引起出血和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 4、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发生率5%-40%。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引起出血,影响视力。 5、后巩膜葡萄肿 发生率为77.1%。主要表现为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视神经和黄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萎缩,矫正视力下降。近视度数越高,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率越高。 6、白内障 晶状体是眼球内调节焦点和通过光线的重要器官,高度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为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7、青光眼 正常人眼球内大部分是液体,会对眼球壁产生压力,称之眼压,和血压一样,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近视眼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在眼内的液体越积越多,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8、飞蚊症 症状表现为:如果在看一种有比较亮的背景的物体时,会感到眼前有像蚊子一样黑影的东西飞来飞去,会随着眼睛的转动而飘动。这是由于玻璃体正常的胶体结构发生液化的缘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