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化学反应工程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 试验 (2)

1.1 试验装置及流程 (2)

1.2 参数测量 (4)

1.2.1 气含率 (4)

1.2.2 循环流速 (4)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4)

2.1 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 (5)

2.2 液体空速的影响 (5)

2.3 环流与鼓泡状态条件下的比较 (6)

2.4 表面张力对气含率的影响 (7)

2.5 压力对气含率的影响 (8)

2.6 环流反应器的操作弹性试验 (9)

3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摘要:环流反应器结构简单,优点多,因而近年来应用广泛。为了将环流反应器引入煤炭液化领域,建立了大型环流反应器冷模试验装置。进行了氮气-水体系的冷模运转试验,考察了表观气速、压力和表面张力对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鼓泡状态和环流状态下的气含率进行了比较,并考察了环流反应器的操作弹性,得出了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冷模试验

Cold mode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loop reactor

Abstract: The loop reactors are applied widely for its simple structure and many merits. To introduce the loop reactor for coal liquefaction, a large-scale loop reactor cold model experimental apparatus was built. Many tests for nitrogen-water system were made with this apparatus, and the effects of gas superficial velocity, pressure and superficial tension on gas holdup were investigated. The gas holdups of bubble state and loop state were compared and loop reactor’s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was investigated.Important conclusions were reached.

Keywords: Loop reactor; Gas holdup; Cold-state experiment

引言

环流反应器(LR)是在强化鼓泡反应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多相反应器。其内部流体进行有规则的循环流动,结构简单,具有较好的传热、传质和混合特性,易于工程放大,适合于气-液、液-液、气-液-固之间的均相和非均相反应[1]。目前已在化学工业、生化工程、环境工程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得到应用,其应用前景将非常广泛[2-3]。

虽然环流反应器具有上述优点,但在煤液化领域还没有应用的先例。因此作者所在课题组针对煤炭加氢液化反应体系的特点建立了新型环流反应器冷模试验台,并利用氮气和水体系进行了冷模运转试验希望通过冷模试验,来模拟煤液化反应体系中的煤浆与氢气体系的流体力学行为,为煤炭液化领域开发出新型的反应器——环流反应器。当前环流反应器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小型装置及常压条件下,对大型环流反应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器的研究比较少[4-5],而大型加压环流反应器的研究还未见报道[6-7]。因此本研究在环流反应器及煤炭液化反应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

1 试验

1.1 试验装置及流程

冷模反应器属于内环流环隙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反应器主要结构及尺寸大小见图1。导流筒下部有气液分布板,分布板周边均布多个喷嘴,以促使液体和液体从环流反应器环隙向上运动。环流反应器中部和下部安装有2块玻璃视镜,用来观察气泡大小、形状及运动行为。冷模装置流程如图2所示。冷模试验时,先往环流反应器及分离器中注入一定量的液体,并根据研究需要往冷模系统充入一定量的氮气,使整个冷模系统处于一定的压力水平。

然后利用循环气体压缩机和液体泵,使气体和液体在冷模装置内循环运转,在导流筒内外密度差的推动下,液体和气体在环流反应器中呈有规则的环流运动。当环流反应器气液界面低于导流筒上端时,反应器呈鼓泡床状态;当气液充满整个反应器时,呈环流状态。

图1 环流反应器主要参数及结构图(单位:mm)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图2 冷模装置流程图

1—气体入口;2—导流筒;3—气液喷嘴;4—气液分布板;5—压差计;6—液体入口;7—放空口;8—充压口;9—循环氮气压缩机;10—液体循环泵;11—气体流量计;12—液体流量计;13—环流反应器;14—气液分离罐;15—压缩机进口气液分离罐;16—压缩机出口气液分离罐

1.2 参数测量

表征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行为的参数主要是气含率和循环液速,它们对环流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模型建立和工业生产控制有重要的作用。

1.2.1 气含率

由于不同气含率的流体产生的静压力不同,因此可采用压差法测定局部区域内的平均气含率。由于压差计中的液体与环流反应器中的液体一样,本研究的环流反应器安装有3 个压差计,上部和中部的差压计用来测量环流反应器环隙间的气含率,下部的差压计用来测量环流反应器的入口阻力。

1.2.2 循环流速

环流反应器中流体作有规则的循环流动,循环流速的大小是衡量反应器流动特性的重要参数,对器环间隙的液体速度。

2 试验结果及讨论

根据研究需要首先利用氮气和水体系进行了冷模实验,对冷模实验的气含率这一特性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

气含率是环流反应器的最基本的气相特性参数,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它性能参数,是气相平均停留时间和气-液传质系数的指示器,还影响到液相循环速度,进而影响环流反应器的混合行为[8]。因而本研究重点讨论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及气泡行为。2.1 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

保持液体流量不变,改变气体流量的大小,然后记录环流反应器的上、中两个压计的读数,就可以考察不同表观气体速度(也就是空塔气速,简称表观气速)下的气含率的变化,图3 就是不同条件下的气含率与表观气速关系图。

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环流反应器上部和中部的气含率差别很小,基本一致,说明环隙间气泡分布均匀,因此下文所提到的气含率都是指环流反应器环隙中部的气含率。由图3可以看出,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空塔气速)的升高而增加,低表观气速下,气含率随空塔气速直线增加,高表观气速下,气含率增加的趋势变缓。这与杨海光、刘梦溪、刘永民等[9-12]的研究结果一致。因此高表观气速下,增加表观气速,对提高气含率的意义不大。

从环流反应器的视镜可以观察到气泡呈湍流运动,常压或体系不加活性剂时,气泡有大有小,当压力高或加入活性剂时,气泡大小比较均匀些。

2.2 液体空速的影响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改变环流反应器的液体入口流量,保持气体入口流量不变,就可以考察不同液体空速下的气含率。试验表明,在加压或常压条件下,液体空速对环流反应器环隙间的气含率影响比较小,如图4 和图5所示。

图4及图5中右侧数值表示液体空速的大小,由两图可知,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升高,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各条线分布密集,差异很小,而且规律性不明显,说明在不同的液体空速条件下,气含率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环流反应器高径比比较大,液体空速比较小。

2.3 环流与鼓泡状态条件下的比较

为了比较环流反应器和鼓泡床反应器的气含率特性参数,还进行了鼓泡状态时的冷模试验运转,也就是使气液界面始终处于导流筒顶端以下。根据试验结果,对鼓泡床与环流状态下的气体空速与气含率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如图6 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鼓泡及环流状态下,气含率与表观气体速度的关系趋势基本一致:低空速下,二者呈直线关系;高空速下,直线歪曲,增加趋势减缓。在相同表观气速下,环流时的气含率高于鼓泡时的气含率,原因在于环流时从导流筒返回的气泡重新进入了环隙,因此增加了环隙间的气含率。

2.4 表面张力对气含率的影响

往环流反应器中的液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活性剂,可以改变液体的表面张力,加入的活性剂数量不同,就可以得到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体系,在每种体系下进行冷模试验,然后将各种不同表面张力体系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图7中每条曲线标题中的数值分别为系统压力值和液相体系表面张力值。由图7可知,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表面张力比较小的体系,其环流状态时的气含率都比表面张力高的体系升高。原因在于当改变体系的表面张力时,就改变了体系的气泡聚并性能,使气泡变小,上升速率降低,进而气含率增加。

2.5 压力对气含率的影响

将冷模装置充压。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保持液体进料量不变,改变气体进料量(表观气速),然后作出气含率与表观气速的关系图,如图8所示。由于条件所限,仅对1.0 MPa 和2.0 MPa 及常压条件下进行了冷模试验,有待对更高压力进行冷模试验。

由图8可以看出,数据的重复性比较好,因此试验数据比较可靠。无论鼓泡状态或环流状态,在相同的表观气速以及压力高时,气含率就高。原因在于压力增加,气泡直径减小,气泡浮升速度降低,气含率增加。这与张同旺等[13]在鼓泡床反应器中的研究结果类似。从反应器侧面的视镜可以看到压力越高,环隙间的气泡越小,气泡形状越接近球形。

2.6 环流反应器的操作弹性试验

冷模装置稳定运转时,气液分离器液位保持不变。当液体或气体流量突然变化时,分离器液位也随之改变。图9是气体流量突然变小后的工况变化示意图。

环流反应器的冷模试验

由图9可以看出,气体流量突然改变时,分离器液位在较短的时间内,即9 min 左右就恢复了平衡位置,整个冷模装置也恢复了稳定运转状态。这就说明环流反应器的操作弹性好,抗干扰能力强。

3 结论

通过多次冷模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对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主要如下所述。

(1)表观气速增加,气含率增加,但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加表观气速对气含率及流动状态影响不再明显。

(2)液体空塔速度从0~7 mm/s,气含率几乎与液体空速无关。

(3)压力增加,气含率增加,但当压力增加到一定值后增压对气泡直径及流动状态没有影响。

(4)加压下,气泡直径变小且分布变窄、接近球形。

(5)相同表观气速时,环流状态比鼓泡状态的气含率高。

(6)改变表面张力,能改变体系的气含率。

(7)环流反应器操作平稳,抗干扰能力强。

(8)环流反应器液相循环比更高,更趋近于全返混模式。

利用这些结论,可以指导反应器的放大及优化,调整环流反应器在实际应用时的操作条件,而且这些结论对于大型加压环流反应器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娟,毛羽,刘艳升,等. 分布器结构对环流反应器气含率分布的影响[J]. 化工学

报,2005,56(1):58-59.

[2] 张永利,刘永民,张红. 环流反应器研究进展[J]. 辽宁化工,2002,31(9):410-413.

[3] 毕卫东,阙国和.悬浮床渣油加氢中型连续装置反应器中气含率的冷模实验[J].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1,25(3):19-22.

[4] Byungjoon Park,Geelsu Hwang,Seungjoo Haam,et al. Absorptionof a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by a jet loop reactor with circulationof a surfactant solution:performance evaluation [J]. Journal

ofHazardous Material,2008,153:735-741.

[5] Iker Gonzalez,Maria Paulis,et al. Kinetic and microstructure study ofthe continuou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an all-acrylics formulationin the loop reactor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8,142(2):199-208.

[6] Pablo Marin,Davide Fissore,Antonello A.Barresi,et al.Simulationof an industrial-scale process for

the SCR of NO x based on the loop reactor concept [J].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Processing:Process Intensification,2008. doi:10.1016/j.cep.2008.04.008.

[7] Kaustubha Mohanty,Debabrata Das,Manindra Nath Biswas.Treatment of phenolic wastewater in a

novel multi-stage external loop airlift reactor using activated carbon[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2008,58:311-319.

[8] 聂大仕,崔莹莹,张强,等.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特性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

术,2004,25(6):6-7.

[9] 刘永民,张强,张克铮.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流体力学模型[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

学,2001,14(4):13-14.

[10] 杨海光,范轶,李飞,等. 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J].高校化

学工程学,2003,17(1):37-39.

[11] 刘梦溪,卢春喜,储凌,等. 中心气升式三相强化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分布的理论分析[J].高校

化学工程学报,2005,19(3):332-336.

[12] 张同旺,高继贤,王铁锋,等. 三相环流反应器流体力学行为[J].化工学报,2005,56(7):1213-1217.

[13] 张同旺,靳海波,何广湘,等.加压大型鼓泡床反应器内大小气泡气含率的研究[J].化学工

程,2004,32(5);29-33.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集及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考试总结 一、填空题: 1.所谓“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的基础,其中“三传”是指质 量传递、热量传递和动量传递,“一反”是指反应动力学。 2.各种操作因素对于复杂反应的影响虽然各不相同,但通常温度升 高有利于活化能高的反应的选择性,反应物浓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级数大的反应的选择性。 3.测定非理想流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时,两种最常见的示踪物输 入方法为脉冲示踪法和阶跃示踪法。 4.在均相反应动力学中,利用实验数据求取化学反应速度方程式的 两种最主要的方法为积分法和微分法。 5.多级混合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串联的全混区的个数N ,轴 向扩散模型的唯一模型参数为Pe(或Ez / uL)。 6.工业催化剂性能优劣的三种最主要的性质是活性、选择性和稳 定性。 7.平推流反应器的E函数表达式为 , () 0, t t E t t t ?∞= ? =? ≠ ?? ,其无 因次方差2θσ= 0 ,而全混流反应器的无因次方差2θσ= 1 。 8.某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为m3 / (mol hr ),该反应为 2 级 反应。 9.对于反应22 A B R +→,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为 (-r A):(-r B):r R= 1:2:2 。

10.平推流反应器和全混流反应器中平推流更适合于目的产 物是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 →+,则其反应速率表达式不能确11.某反应的计量方程为A R S 定。 12.物质A按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一间歇反应器中分解,在67℃时转化 50%需要30 min, 而在80 ℃时达到同样的转化率仅需20秒,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3.46×105 (J / mol ) 。 13.反应级数不可能(可能/不可能)大于3。 14.对于单一反应,在相同的处理量和最终转化率条件下,选择反应 器时主要考虑反应器的大小;而对于复合反应,选择反应器时主要考虑的则是目的产物的收率; 15.完全混合反应器(全混流反应器)内物料的温度和浓度均一, 并且等于(大于/小于/等于)反应器出口物料的温度和浓度。 二.单项选择 10.(2) B 1、气相反应CO + 3H2CH4 + H2O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与2H以1∶2 δ=__A_。 摩尔比进料,则膨胀因子CO A. -2 B. -1 C. 1 D. 2 2、一级连串反应A S P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C___A____。 的最大浓度= max ,P

化学反应工程

1、平推流的F(t)~t和E(t)~t曲线有何特征?并画图说明。 答: 平推流的F(t)~t曲线特征:F(t)= 平推流的E(t)~t曲线特征:E(t)={ 2、理想吸附应符合哪些条件? 答:①均匀表面(理想表面):即催化剂表面各处的吸附能力是均一的,吸附热于表面已被吸附的程度如何无关②单分子层吸附③被吸附的分子间互不影响④吸附的机理均相同,吸附形成的络合物亦均相同⑤吸附与脱附可以建立动态平衡 3、测定停留时间分布需要借助示踪剂,示踪剂应满足哪些条件? 答:采用何种示踪剂,要根据物料的物态、相系及其反应器的类型等情况而定。 A不应与主流体发生反应 B与所研究的流体完全互溶,除了显著区别与主流体的某一可检测性质外,二者应具有尽可能相同的物理性质 C便于检测:本身应具有或者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者光信号的特点,并且浓度很低时也能够检测 D加入示踪剂不影响所研究流体的流动状态 E不被反应器表面及其反应器内部的固体填充物吸附,用于多相系统检测的失踪剂不发生相间的转移 4、什么是返混,简述返混对复合反应体系的影响。 答:返混是指不同停留时间的物料粒子间的混合,或者不同时间进入反应器的物料间的混合。 对平行反应:若主反应级数高于副反应级数,返混使主产物选择率下降,若主反应级数低于副反应级数,返混使主产物选择率提高。 对连串反应:返混使反应物浓度降低,产物浓度提高,因而使主产物的选择率下降。5、什么是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全混釜稳定操作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答:反应器的热稳定性是指当操作参数受外界干扰,偏离正常值,出现微小变化时,反应能否正常进行,当外界干扰取消时,操作状态能否自动恢复到规定的正常值。 全混釜稳定操作的必要条件:Q r=Q G dQ r∕dT>dQ G/dT 6、选择操作温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①反应的热效应不大,反应热较小,活化能较低,而且在相当广的温度范围内,反应的选择性变化很小,则可采用既不供热也不出去热量的绝热操作是最方便的,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由系统中物料本身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来平衡,这种操作温度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工艺上许可的范围。 ②对中等热效应的反应,一般先考虑采用绝热操作,因此绝热反应器结构简单,经济,但应对收率、操作费用、反应器大小方面全盘衡量,最后才确定采用绝热或变温的方式。若为液相反应,可采用具有夹套或者盘管的釜式反应器,以便控制在等温下操作。 ③对热效应较大的反应,要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同时进行有效地热交换。 ④对极为快速的反应,一般考虑采用绝热操作,或者利用溶剂的蒸发来控制温度。 7、平推流与全混流是流体在反应器中流动的两种极端模型,二者各有何特点?并进行比 较。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管壳式换热器汇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设计一台换热器 目录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概述 试算并初选换热器规格 1. 流体流动途径的确定 2. 物性参数及其选型 3. 计算热负荷及冷却水流量 4. 计算两流体的平均温度差 5. 初选换热器的规格 工艺计算 1. 核算总传热系数 2. 核算压强降 经验公式 设备及工艺流程图 设计结果一览表 设计评述 参考文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设计一台换热器 二、操作条件: 1、苯:入口温度80℃,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5℃。

3、允许压强降:不大于50kPa。 4、每年按30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 三、设备型式: 管壳式换热器 四、处理能力: 99000吨/年苯 五、设计要求: 1、选定管壳式换热器的种类和工艺流程。 2、管壳式换热器的工艺计算和主要的工艺尺寸的设计。 3、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结果一览表。 4、设备简图。(要求按比例画出主要结构及尺寸) 5、对本设计的评述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1.设计概述 热量传递的概念与意义 1.热量传递的概念 热量传递是指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转移,简称传热。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自然界中凡是有温差存在时,热就必然从高温处传递到低温处,因此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极普遍的一种传递现象。 2. 化学工业与热传递的关系 化学工业与传热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化工生产中的很多过程和单元操作,多需要进行加热和冷却,例如:化学反应通常要在一定的温度进行,为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 →P(1)和A →R(2)两个反应,当降低A 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 的量显著降低,而R 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A ) A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 .反应(1) 对A 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 (2) C .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 .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2θσ为( B ) A . 1.0 B. 0.25 C .0.50 D .0 3.对一平行—连串反应R A Q P A ?→??→??→?) 3()2()1(,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 2 -r A2 B .-r A1 = -r A2 C .-r A1 < -r A2 D.不能确定何者为大 5.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1.0=r a uL D ,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则模型参数N 为 ( B )。 A . 4.5 B. 5.6 C .3.5 D .4.0 6.固体催化剂之所以能起催化作用,是由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反应组分的气体分子主要发生( C)。 A .物理吸附 B .化学反应 C .化学吸附 D .质量传递 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 B ) A .堆(积)密度 B .颗粒密度 C .真密度 D .平均密度 8.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是一种( C )。 A .平推流反应器 B. 轴向流反应器 C. 全混流反应器 D. 多釜串联反应器 9.某液相反应,其反应式可写成A+C R+C 这种反应称为(B ) A .均相催化反应 B .自催化反应 C .链锁反应 D.可逆反应 10.高径比不大的气液连续鼓泡搅拌釜,对于其中的气相和液相的流动常可近似看成( B ) A .气、液均为平推流 B .气、液均为全混流 C .气相平推流、液相全混流 D .气相全混流、液相平推流 σ R R σσR σB σA σB σ σB A σ σA S k +?+?→?+?+?+) 此步为速率控制步骤 ( 222 3.间歇釜反应器中进行如下反应: P A → (1) -r A1 =k 1C A a1 S A → (2) -r A2=k 2C A a2 在C A0和反应时间保持不变下,降低反应温度,釜液中C P /C S 增大,表明活化能E1与E2的相对大小为 E1a2 。 A .al>a2 B .alE2 4.从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求得无因次方差 98.02=θσ,反应器可视为 全混流反应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知识总结(笔记)(可编辑修改word版)

化学反应工程基础知识总结(笔记)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涉及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学科。如何将其在工业规模上实现是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任务。 2、理想置换反应器的特点:①由于流体沿同一方向,以相同速度向前推进,在反应器内没有物料的返混,所有物料通过反应器的时间都是相同的②在垂直于流动方向上的同一截面,不同径向位置的流体特性是一致的③在定常态下操作,反应器内状态只随轴向位置改变,不随时间改变。 3、全混流反应器的特性①物料在反应器内充分返混②反应器内各物料参数均一③反应器的出口组成与器内物料组成相同④反应过程中连续进料与出料,是一定常态过程。 4、返混的定义:物料在反应器内不仅有空间上的混合而是有时间上的混合,这种混合过程称返混。 5、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步骤①反应组分从流体主体向固体催化剂外表面传递②反应组分从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传递③反应组分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上吸附④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⑤反应产物在催化剂表面上解吸⑥ 反应产物从催化剂内表面向外表面传递⑦反应产物从催化剂的外表面向流体主体传递 6、兰格缪尓(Langmuir)吸附模型条件①催化剂表面上活性中心分布是均匀的②吸附活化能和脱附活化能与表面吸附的程度无关③每个活性中心仅能吸附一个气相分子④被吸附分子间互不影响,也不影响空位对气相分子的吸附。 7、焦姆金(Temkhh)吸附模型: 一般吸附活化能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增大,脱附活化能则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吸附热必然随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 8、催化剂颗粒内气体扩散:多孔催化剂颗粒内的扩散现象是很复杂的。除扩散路径极不规则外,孔的大小不同时,气体分子扩散机理亦有所不同。当孔径较大时,分子的扩散阻力要是由于分子间碰撞所致,这种扩散通常所称的分子扩散或容积扩散。当微孔的孔径小于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机会超过了分子间的相互碰撞,从而使分子与孔壁的碰撞成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称为克努森(Knudson)扩散。 9、一微拟均相非理想流模型①流体在床层中流动属非理想流动,但遵循轴向扩散模型②流体沿床层径向温度、浓度是均一的,仅沿轴向变化③流体与催化剂在同一截面处的温度、浓度相同。三个基本方程:动量、物料、热量衡算方程。 10、流体床反应器的特点①流体床反应器采用的催化剂颗粒直径远小于固定床反应器选用的颗粒直径。则流化床反应器中颗粒外表面积远大于固定床反应器中颗粒的外表面积②由于流化床反应器颗粒直径较小,催化剂颗粒的内扩

2018届 管道阻火器 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1404 学院: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 安全工程 题目: 乙烯/空气混合气体管道波纹阻火器设计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 2018年1 月14日

目录 1 概论 (1) 2 机械阻火器 (2) 2.1 阻火器的工作原理 (2) 2.2 阻火器的种类 (4) 2.3 阻火器主要应用场所 (4) 2.4 阻火器特点 (5) 3 波纹型阻火器(乙烯/空气)设计 (6) 3.1 GZW-1型波纹型阻火器 (6) 3.2波纹型阻火器结构 (8) 3.3阻火器结构设计 (9) 3.4阻火器性能测试 (15) 4课程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1概论 爆炸阻隔是一种利用隔爆装置将设备内发生的燃烧或爆炸火焰实施阻隔,使之无法通过管道传播到其他设备中去的一种防爆技术措施。隔爆技术措施按作用机制不同,分为机械隔爆和化学隔爆两种类型,隔爆装置主要有工业阻火器、主动式隔爆装置和被动式隔爆装置等几种类型。工业阻火器又分为机械阻火器、液封阻火器和料封阻火器等类型,主要用于阻隔燃烧和爆炸初期火焰蔓延;主动式隔爆装置通过传感器探到的爆炸信号实施制动;被动式隔爆装置则依靠爆炸波本身引发制动。本次设计产品为波纹型阻火器(乙烯/空气),为机械阻火器的一种。阻火器的作用是防止外部火焰窜入存有易燃、易爆物料的设备、管道、容器内,或者阻止火焰在设备和管道闻蔓延。 乙烯极易发生氧化爆炸,当乙烯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点火源,便可发生氧化爆炸。乙烯在空气中爆炸浓度范围大约为2.74~36.95%(体积)。同时乙烯爆炸所需点火能很低,约0.096 mJ。此外乙烯具有分解爆炸特性,其分解过程不需要助燃剂氧气的参与。一旦局部气体过热使少量气体分解而波及剩余气体,短时间内气体急剧膨胀并且放出大量热量,最终导致爆炸发生[1]。故通过高效、经济的阻火器来阻止乙烯爆炸,或进行爆炸阻隔很有必要。 防火、灭火技术是防火防爆课程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通过本设计,进一步学习防火、灭火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各类阻火器的工作原理、规格、用途、效能以及使用方法。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整理)

4?从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测定中 ,求得无因次方差「二 _ 0.98 ,反应器可视为 XXX 大学 化学反应工程 试题B (开)卷 (答案)2011 — 2012学年第一学 期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 A T P (1)和A T R (2)两个反应,当降低 A 的浓度后,发现反 应生成P 的量显著降低,而 R 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 () A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 (2) B .反应(1)对A 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 C .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 (2) D .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 2 一为()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 A . 1.0 B. 0.25 C . 0.50 A (1) > A ⑶ > D . 0 P —-(2), Q 3. 对一平行一连串反应 为了目的产物的收率最大, A .先高后低 B.先低后高 C .高温操作 4. 两个等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进行串联操作, 与第二釜的反应速率-広2之间的关系为( A . -r Ai > -r A2 B . -r Ai 则最佳操作温度序列为( ,P 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 2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中北大学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学生姓名: 学 专 题 院: 业:
郭凯旋
学 号: 化工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0804014209
目:流量为 8000 m3/h 的城市污水 A2/O 法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晋日亚
职称: 职称:
副教授
2011 年 5 月 27 日

中北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学 专
院: 业:
化工与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郭凯旋
3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0804014209
2
课程设计题目:流量为 8000 m /h 的城市污水 A /O 法 脱氮除磷工艺设计 起 迄 日 期: 课程设计地点: 指 导 教 师: 系 主 任: 5 月 16 日~5 月 27 日 环境工程系 晋日亚 王海芳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1 年 5 月 16 日

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强化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污水 处理中常见构筑物的设计方法、 设计步骤。 学会用 CAD 软件绘制构筑物的基本设计图纸。
2.设计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条件、设计要求等) :
原始数据与基本参数: 原始数据与基本参数: 设计污水流量: 8000 m3/h; z: COD: mg/L, K 1.3, 300 BOD5: 200mg/L; 170mg/L; SS: TN:20mg/L;TP:6 mg/L,水温:10~25℃,处理后二级出水 BOD5:25mg/L;SS: 30mg/L;TN<5mg/L,TP≤1 mg/L。其它参数查阅相关文献自定。 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和要求 ①计算 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参数; ②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构筑物的图纸详细设计。
3.设计工作任务及工作量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论文)、图纸、 实物样品等〕 :
(1)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2)说明书内容包括: ①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在水处理中的作用说明; ②根据给出参数对 A2/O 法脱氮除磷的工艺各部分尺寸的详细计算过程; ③设计图纸(CAD 绘图)规范,图纸包括整体图和局部图的设计,计算尺寸要在图 中相应的位置标明; ④单位要正确,参考文献必须在说明书中相应的位置标注,语言流畅、规范。 (3)工作量:两周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化学反应工程》试题 XXX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试题B(开)卷 (答案)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反应器中等温进行着A→P(1)和A→R(2)两个反应,当降低A的浓度后,发现反应生成P的量显著降低,而R的生成量略降低,表明(A ) A.反应(1)对A的反应级数大于反应(2) B.反应(1) 对A的反应级数小于反应(2) C.反应(1)的活化能小于反应(2) D.反应(1)的反应速率常数大于反应(2) 2.四只相同体积的全混釜串联操作,其无因次停留时间分布的方差值为( B ) A. 1.0 B. 0.25 C.0.50 D.0 3.对一平行—连串反应,P为目的产物,若活化能次序为:E2 -r A2 B.-r A1 = -r A2 C.-r A1 < -r A2 D.不能确定何者为大 5. 已知一闭式反应器的,该反应器若用多釜串联模型来描述,则模型参数N为( B )。 A. 4.5 B. 5.6 C.3.5 D.4.0 6.固体催化剂之所以能起催化作用,是由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与反应组分的气体分子主要发生( C)。 A.物理吸附 B.化学反应 C.化学吸附 D.质量传递 7.包括粒内微孔体积在内的全颗粒密度称之为( B ) A.堆(积)密度 B.颗粒密度 C.真密度 D.平均密度 8.在气固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中,内循环式无梯度反应器是一种( C )。 A.平推流反应器 B. 轴向流反应器 C. 全混流反应器 D. 多釜串联反应器 9.某液相反应,其反应式可写成A+C R+C这种反应称为(B ) A.均相催化反应 B.自催化反应 C.链锁反应 D.可逆反应 10.高径比不大的气液连续鼓泡搅拌釜,对于其中的气相和液相的流动常可近似看成( B ) A.气、液均为平推流 B.气、液均为全混流 C.气相平推流、液相全混流 D.气相全混流、液相平推流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30分) 1.一不可逆反应,当反应温度从25℃升高到35℃时,反应速率增加一倍,则该反应 的活化能为 52894 J/mol 。

化学反应工程总结

、绪论 1. 研究对象是工业反应过程或工业反应器 研究目的是实现工业反应过程的优化 2. 决策变量:反应器结构、操作方式、工艺条件 3. 优化指标一一技术指标:反应速率、选择性、能耗 掌握转化率、收率与选择性的概念 4. 工程思维方法 1. 反应类型:简单反应、自催化、可逆、平行、串联反应 基本特征、分析判断 2. 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 3. 工业反应动力学规律可表示为: r i f c (G ) f T (T ) a )浓度效应——n 工程意义是:反应速率对浓度变化的敏感程 度。 b )温度效应——E 工程意义是:反应速率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 度。 E ---- cal/mol , j/mol T ----- K R = 1.987cal/mol.K = 8.314 j/mol.K 化学反应动力学 反应速率= 反应量 (反应时间)(反应 已知两个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k , 可以按下式计算活化能 工程问题 动力学问题

三、PFR与CSTR基本方程 1.理想间歇:t V R V o c Af dC A CA0( J ) x Af dx A XA0( J ) 2.理想PFR V R V o C Af dc A C A0 ( J) C A0 x Af dx A x A 0(「A) 3. CSTR 4. 图解法 V R C A0 C A C A0X A T /C A0 0 X Af X A 四、简单反应的计算 n=1,0,2级反应特征C A C A0(1 X A)浓度、转化率、反应时间关系式 基本关系式PFR(间歇)CSTR V R C Af dC A V R C A0 C A p V。C A0 (:)m v (「A) PFF H CSTR CSTR>PFR C A0X A k p C A0 X A k p n=0 n=1 n=2 C A0 kC A . 11 k p 丁 C A C A0 k p 1吒C A0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化工、能源、资源、冶金、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除了掌握扎实的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与该化工领域有关的一个专业方向知识。本专业设高分子化工和能源化工两个方向。其中高分子化工方向应具有扎实的高分子合成、加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能源化工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5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编程,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的能力; (3)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模拟放大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4)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行化工设计、应用和管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5)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 (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考试真题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 一、选择题 1、气相反应 CO + 3H 2 CH 4 + H 2O 进料时无惰性气体,CO 与2H 以1∶2摩尔比进料, 则膨胀因子CO δ=__A_。 A. -2 B. -1 C. 1 D. 2 2、一级连串反应A S K 1 K 2 P 在间歇式反应器中,则目的产物P 的最大浓度=m ax ,P C ___A____。 A. 1 22 )(210K K K A K K C - B. 2 2/1120 ]1)/[(+K K C A C. 122 )(120K K K A K K C - D. 2 2/1210]1)/[(+K K C A 3、串联反应A → P (目的)→R + S ,目的产物P 与副产物S 的选择性 P S =__C_。 A. A A P P n n n n --00 B. 0 A P P n n n - C. 0 0S S P P n n n n -- D. 0 0R R P P n n n n -- 4、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1.0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B__。 A. <0 B. =0 C. ≥0 D. >0 5 、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A P(主) S(副),其瞬间收率P ?随A C 增大而单调下降,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 ____B__。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多釜串联全混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6、对于反应级数n >0的不可逆等温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A___。 A. 平推流反应器 B. 全混流反应器 C. 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 D. 全混流串接平推流反应器 7 、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 A 2R ,3 0/30.2m kmol C A =, 出口转化率 7.0=A x ,每批操作时间 h t t 06.20=+,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 产物R/天,R M =60,则反应器的体积V 为_C_3 m 。 A. 19.6 B. 20.2 C. 22.2 D. 23.4 8、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 B , s l mol C r A A ?=-/01.0,当l mol C A /10=时,求反应至 l mol C A /01.0=所需时间t=____B___秒。 A. 400 B. 460 C. 500 D. 560 9、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大时的最优空时 = opt τ_____D__。 A. 1 212) /ln(K K K K - B. 1 221)/ln(K K K K - C. 2 112)/ln(K K K K D. 2 11K K 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0t 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_B___。

化工反应工程反应器课程设计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题目年产80000t乙酸乙酯间歇釜式反应器设计系别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业应用化学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3 年 6 月20 日

一、设计任务书及要求 1.1设计题目 80000t/y 乙酸乙酯反应用间歇釜式反应器设计 1.2设计任务及条件 (1)反应方程式: )()()()(2523523S O H R H C O O C CH B OH H C A COOH CH +?+ (2)原料中反应组分的质量比:A :B :S=1:2:1.35。 (3)反应液的密度为1020kg/3m ,并假设在反应过程中不变。C 100?时被搅拌液体物料的物性参数为: 比热容为13.124-??=K mol J C p ,导热系数()C m W ??=/325.0λ,黏度 s Pa .101.54-?=μ。 (4)生产能力:80000t/y 乙酸乙酯,年生产8000小时,,每小时生产10t,乙酸的转化率为40℅。每批装料、卸料及清洗等辅助操作时间为1h 。 (5)反应在100℃下等温操作,其反应速率方程如下: ()K c c c c k r S R B A A /1-= 100℃时,min)./(1076.441mol L k -?=,平衡常数K =2.92。反应器填充系数可取0.70-0.85。乙酸乙酯相对分子质量88;乙酸相对分子质量60;乙醇相对分子质量46;水相对分子质量18。 (6)最大操作压力为10.4P MPa =。加热的方式为用夹套内的水蒸汽进行电加热。 1.3设计内容 1、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 2、反应器体积计算及高径比、直径等参数确定; 3、反应搅拌器设计; 4、其他配件; 5、带管口方位图的设备条件图绘制(不用绘制零件图,不用达到设备装配图水平); 6、设计体会;

化学反应工程期末试卷试题(附答案)

1.化学反应工程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化学反应速率式为β α B A C A C C K r =-,如用浓度表示的速率常数为C K ,用压力表示的速率常数 P K ,则C K =_______P K 。 3. 平行反应 A P(主) S(副)均为一级不可逆反应,若主E >副E ,选择性S p 与_______无关,仅是_______的函数。 4.对于反应级数n >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______反应器为宜。 5.对于恒容的平推流管式反应器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致。 6.若流体是分子尺度作为独立运动单元来进行混合,这种流体称为_______。 7.流体的混合程度常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 8.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晶体结构变化、融合等导致表面积减少造成的_______失活,也可能由于化学物质造成的中毒或物料发生分解而造成的_______失活。 9.对于多孔性的催化剂,分子扩散很复杂,当微孔孔径在约_______时,分子与孔壁的碰撞为扩散阻力的主要因素。 10.绝热床反应器由于没有径向床壁传热,一般可以当作平推流处理,只考虑流体流动方向上有温度和浓度的变化,因此一般可用_______模型来计算。 11.对于可逆的放热反应,存在着使反应速率最大的最优温度opt T 和平衡温度eq T ,二者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2.描述流化床的气泡两相模型,以0U 的气速进入床层的气体中,一部分在乳相中以起始流化 速度mf U 通过,而其余部分_______则全部以气泡的形式通过。 13.描述流化床的数学模型,对于气、乳两相的流动模式一般认为_______相为平推流,而对_______相则有种种不同的流型。 14.多相反应过程是指同时存在_______相态的反应系统所进行的反应过程。 II.1.一级连串反应A → P → S 在全混流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使目的产物P 浓度最大时的最优 空时 = opt τ_______。 A. 1212)/ln(K K K K - B. 1221) /ln(K K K K - C. 2 112)/ln(K K K K D. 211K K 2.全混流反应器的容积效率η小于1.0时,且随着A χ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该反应的反应级数n_______。 A. <0 B. =0 C. ≥0 D. >0 3.当反应级数n_______时,微观流体具有比宏观流体高的出口转化率。 A. =0 B. =1 C. >1 D. <1 4.轴向分散模型的物料衡算方程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与_______无关。 A. 示踪剂的种类 B. 示踪剂的输入方式 C. 管内的流动状态 D. 检测位置 5.对于气-液相反应几乎全部在液相中进行的极慢反应,为提高反应速率,应选用_______装置。A. 填料塔 B. 喷洒塔 C. 鼓泡塔 D. 搅拌釜 6.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失活,其失活速率式为d m i d C k dt d ψψ =- ,当平行失活对反应物有强内扩散阻力时,d 为_______。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望 化学工程的发展与展 化学工程是将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工业化学相结合的学科,不仅是一门具有百年历史的成熟基础学科,也是充满朝气、与时俱进的学科。 1 化学工程的兴起 几千年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在生产中被广泛的应用,但在相当长的时期里,这些操作都是规模很小的手工作业。化学工程这一学科,是在 19 世纪后期随着大规模制造化学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发展而诞生的。 19 世纪70 年代,各种基础化学品的生产等都有了相当的规模,化学工业有了许多杰出的成就。如索尔维法制碱中所用的纯碱碳化塔,高 20 余米,在其中同时进行化学吸收 、结晶、沉降等过程,但是人们还没有从其中找出共有的规律。1880 年,“化学工程” 第一次被英国学者 George E.Davis 正式提出,1888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开设了第一个以“化学工程”命名的课程,标志着化学工程学科的诞生。1915 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s://www.doczj.com/doc/845396598.html, 收集整理美国学者 Arthur D. Little 提出了“单元操作”,将各种化学品的工业生产工艺分解为若干独立的物理操作单元,并阐明了即使是不同的工艺,只要是相同操作单元就遵循的相同原理。 1920 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从化学系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系。1923 年华克尔、刘易斯和 W.H.麦克亚共同写的《化工原理》一书出版,奠定了化学工程作为一门独立的工程学科的基础。 2化学工程的发展 2.120 世纪前叶,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在20 世纪前叶,化学工程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许多化学工艺的问世,如美国用丙烯合成出异丙醇,被誉为是石油化工的开端。这些化学工艺的出现,许多化学工程二级学科应运而生。 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传递过程,化工系统工程,化工控制工程等多个二级学科相继诞生。 2.220 世纪50~60 年代,化学工程完成了从单元操作到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环氧乙烷的反应器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 《反应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化学与化学工程系 2012年5月

一、设计时间及地点 1、设计时间:2012年5月28日—— 6月8日 具体安排: 2012年5月28日上午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布置课程设计任务 2012年5月28日下午学生开始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理出设计思路2012年5月29日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进行课程设计计算 2012年6月5日开始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编写设计说明书并绘制图纸2012年6月8日上午分组进行答辩 2、设计地点:9#楼C—509教室 二、设计目的和要求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更加熟悉工程设计基本内容,掌握化学反应器设计的主要程序及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三、设计题目和内容 设计题目: 年产(5+(学号-25)×0.5)万吨的银催化氧化乙烯合成环氧乙烷的反 应器设计 设计条件:银催化氧化乙烯合成环氧乙烷。 表1 原料气的组成 组分C2H4CO2O2N2 含量 3.47.7 5.683.3 (mol%) 生产规模:(5+(学号-25)×0.5)万吨/年 原料进入反应器的温度为210°C 反应温度为250°C 反应压力为1MPa 乙烯转化率为[12+(学号-20)×0.5]%;选择性为65%;空速为5000h-1年工作时间7200小时 反应产物分离后回收率为90% 四、设计方法和步骤

1、设计方案简介 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初步确定工艺流程。对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以及数值积分计算等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 ①反应的物料衡算、热量衡算 ②催化剂床层高度计算 3、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 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4、制图: ①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②绘制主体设备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五、设计成果的编制 本课程的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做设计说明书1份、图纸2张。各部分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说明书的内容与顺序: 1、封面(包括题目、学生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正文 4.1 绪论:工艺生产技术方法及进展,反应动力学概述、设计任务的意义、设计结果简述 4.2 设计方案简介 4.3 物料流程图及说明 4.4 设计计算说明书(包括装置的工艺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反应器床层计算) 4.5 装置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和主体设备图)及其说明 4.6 设计结果概要 4.7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5、参考文献 6、主要符号说明(必须注明意义和单位) 说明书必须书写工整、图文清晰。说明书中所有公式必须写明编

化学反应工程复习题

《化学反应工程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化学反应工程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几个常用指标的定义及计算:转化率、选择性、收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动力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工程表示,气固相催化反应及气液相非均相反应反应区的取法。 2、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及其换算。 3、复杂反应的反应速率表达式(可逆、平行、连串、自催化)。 4、气固相催化反应的步骤及基本特征。 5、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6、理想吸附等温方程的导出及应用(单组分吸附、解离吸附、混合吸附)。 7、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方程的推导步骤。 8、不同控制步骤的理想吸附模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推导。 9、由已知的动力学方程推测反应机理。 第三章理想间歇反应器与典型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 1、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式。 2、理想间歇反应器的特点。 3、理想间歇反应器等温、等容一级、二级反应反应时间的计算及反应器体积的计算。 4、自催化反应的特点及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及最佳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5、理想间歇反应器最优反应时间的计算. 7、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分析其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 8、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浓度效应及温度效应分析。 9、平行反应反应器形式和操作方式的选择。 10、串连反应反应物及产物的浓度分布,t opt C p.max的计算。 11、串连反应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 第四章理想管式反应器

1、理想管式反应器的特点。 2、理想管式反应器内进行一级、二级等容、变容反应的计算。 3、空时、空速、停留时间的概念及计算。 4、膨胀率、膨胀因子的定义,变分子数反应过程反应器的计算。 第五章理想连续流动釜式反应器 1、全混流反应器的特点。 2、全混流反应器的基础方程及应用。 3、全混釜中进行零级、一级、二级等温、等容反应时的解析法计算。 4、全混釜的图解计算原理及图解示意。 5、全混流反应器中的浓度分布与返混,返混对反应的影响。 6、返混产生的原因及限制返混的措施。 7、多釜串联反应器进行一级、二级不可逆反应的解析法计算。 8、多釜串联反应器的图解法计算原理。 第七章化学反应过程的优化 1、简单反应过程平推流反应器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比较及反应器形式的选择。 2、多釜串连反应器串连段数的选择分析。 3、自催化反应反应器的选型分析。 4、可逆放热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平衡温度和最优温度的概念。 5、平行反应选择率的温度效应及浓度效应分析,反应器的选型,操作方式的确定。 6、串连反应影响选择率和收率的因素分析,反应器的选型及操作方式的确定。 7、平推流与全混釜的组合方式及其计算。 第八章气固相催化反应过程的传递现象 1、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全过程及特点。 2、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外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3、外扩散、内扩散对平行反应、连串反应选择性的影响分析。 4、气体流速对外扩散的影响分析。 5、等温条件下催化剂颗粒的内部效率因子的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