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大纲概论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大纲概论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大纲概论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大纲概论

《机械原理及零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0050203

课程类型:必修课

课堂教学:讲授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授课总学时: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课程的基本任务是:

从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出发,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及“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教学重点”的原则,培养学生掌握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分析、设计、运用和维护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二、本课程的重点及基本要求

1 绪论

1.1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掌握机械、机构、机器,构件、零件、部件等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本课程所包括的内容。

1.2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了解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2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

掌握平面运动构件的自由度、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的概念和分类。

2,2平面运动机构简图

掌握各种运动副符号和构件的简化画法,能正确地画出一般机构的运动简图。

2.3平面机构自由度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熟悉几种特殊结构的处理。

3 平面连杆机构

3.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形式、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掌握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存在条件和判断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准则。

3.2平面四杆机构的其它形式

了解其它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特点、应用场合及各种形式的四杆机构间的内在联系。

3.3平面四杆机构的工作特性

熟悉急回特性、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压力角、传动角死点位置等工作特性。

3.4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了解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法和解析法。

4 凸轮机构

4.1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凸轮机构的特点、应用场合和不同的分类。

4.2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熟悉从动件的几种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点,了解选择从动件运动规律应考虑的因素。

4.3凸轮机构的设计

了解压力角与基圆半径的关系,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曲线。

5 齿轮传动

5.1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了解齿轮传动的特点和类型。

5.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理解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了解共轭齿廓概念。

5.3渐开线及渐开线齿廓

熟悉渐开线的性质与极坐标方程,渐开线齿廓及其啮合特性。

5.4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

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轮各部分名称、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计算。

5.5渐开线直齿轮的啮合传动

理解啮合线与啮合角、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了解重合度计算。

5.6渐开线齿轮的加工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加工方法和根切现象。

5.7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与设计准则

了解齿轮传动五种失效形式及其发生的场合、预防的措施,并能根据不同的失效形式选用相应的设计准则。

5.8齿轮常用材料及其热处理

熟悉齿轮常用的材料及其热处理方法,能正确选用齿轮材料和热处理方法。

5.9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计算载荷中各修正系数的确定,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计算。

5.10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的设计

了解斜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原理和啮合特点,掌握斜齿轮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5.11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齿廓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强度计算;掌握直齿圆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和受力分析。

6 蜗杆传动

6.1蜗杆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与特点。

6.2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

6.3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了解蜗杆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强度计算、热平衡计算、蜗杆和蜗轮的材料、结构;能正确分析蜗杆传动的受力情况。

7 轮系

7.1定轴轮系

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

7.2周转轮系

掌握周轴轮系的组成、类型及传动比计算。

7.3复合周转轮系

了解复合轮系的组成与传动比计算。

7.4轮系的功用

了解轮系的五种主要用途。

8 带传动和链传动

8.1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

了解带传动的特点和类型工作原理、受力和应力分析。

8.2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了解带传动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掌握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结构设计。8.3带传动的张紧与维护

了解带传动的几种张紧措施,正确安装、使用和保养应注意的问题。

8.4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了解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

8.5滚子链和链轮的结构

了解滚子链的结构和规格以及链轮的结构。

8.6链传动的安装与维护

了解链传动的安装布置形式,链传动的张紧与润滑。

9 轴

9.1轴的类型与材料

了解轴的不同类型与应用场合,选用的材料。

9.2轴的结构设计

了解轴的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

9.3轴的强度计算

掌握按扭矩初步估算轴的直径和按弯扭组合强度校核计算。

10 轴承

10.1概述

了解轴承的类型和功用。

10.2滑动轴承

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材料。

10.3滚动轴承的结构与类型

了解滚动轴承的结构组成与类型,滚动轴承的代号

10.4滚动轴承的选用

了解滚动轴承的选用原则,能正确选择轴承的类型

10.5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能根据轴承的工作情况,正确选择轴承的型号及进行合理的组合设计。

11 联轴器与离合器

11.1 联轴器

了解联轴器的类型、特点及其选用。

11.2离合器

了解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及其选用。

12 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

12.1螺纹联接的基本知识

熟悉螺纹的类型、主要参数、常用螺纹的特点及应用,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标准螺纹联接件。

12.2螺纹联接的预紧与防松

熟悉螺纹联接的预紧力确定与常用防松措施。

12.3单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掌握受拉螺栓联接与受剪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12.4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和受力分析

熟悉螺栓组联接的结构设计及其受力分析。

12.5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了解影响螺栓强度的因素,熟悉提高螺栓联接强度的措施。

12.6螺旋传动简介

说明:

1.本课程是一门机械类各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是以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等课程为先修课程,并为各专业机械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参观机构和零、部件模型和实物,帮助学生理解工作原理,加深印象。

3.每章结束应适当布置课外作业。

4.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机械原理》,马永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1版;《机械零件》郑志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第1版

参考书:

1.《机械设计基础》王时任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年10月第1版

2.《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1版

3.《机械原理》郑文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6月第7版

4.《机械设计》邱宣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4版

《机械原理及零件》实验大纲

课程编号:21050204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实验总学时:8学时

实验一连杆机构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机器、机构的组成,运动副的结构、类型、特点。

(2)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形式。

(3)掌握曲柄摇杆机构的极位夹角、急回特性、压力角、死点位置。

3.实验设备:机构陈列柜

实验二凸轮机构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结构、类型、特点。

(2)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组成、结构、类型、特点。。

(3)了解组合机构的组成、特点。

3.实验设备:机构陈列柜

实验三齿轮机构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渐开线的形成、性质。

(2)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与基本参数。

(3)熟悉渐开线齿轮啮合传动的特点。

3.实验设备:机构陈列柜

实验四轮系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定轴轮系的组成和特点。

(2)熟悉周转轮系的组成和特点。

(3)熟悉轮系的应用。

3.实验设备:机构陈列柜,行星轮系电动模型。

实验五齿轮传动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直齿轮和斜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2)掌握直齿圆锥齿轮和蜗杆蜗轮传动的受力分析。

(3)熟悉齿轮的失效形式。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实验六挠性传动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带传动的类型与张紧。

(2)熟悉链传动的类型与张紧。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实验七联接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螺纹联接类型与防松措施。

(2)了解螺旋传动结构与类型。

(3)了解键联接的类型、特点。

(4)了解铆接、胶接、焊接和过盈联接。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实验八轴、联轴器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轴的类型,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应力分析。(2)熟悉联轴器的结构、类型与特点。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实验九轴承、润滑与密封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滚动轴承的结构与类型。

(2)熟悉滑动轴承的结构与类型。

(3)熟悉常用润滑装置。

(4)熟悉常用密封装置。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实验十减速器

1.实验学时:1

2.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减速器的结构与类型。

(2)了解弹簧的结构与类型。

3.实验设备:机械零件陈列柜

《机械原理及零件》课程设计大纲

课程编号:21053084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

设计周数:60学时2周(2学分)

一、设计目的

“机械设计”是论述各类通用零、部件的设计原理与计算方法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设计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地讲授必要的设计与计算理论,进行习题、作业及实验等训练外,还应使学生做全面的设计技能锻炼,即做课程设计。其目的是:

(1)具体应用、巩固加深和扩大本课程及有关先修课程的理论知识、生产知识,了解机械传动装置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以后进行专业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2)通过拟定传动方案、结构方案,结合生产和使用条件(如选用材料、考虑制造及装配工艺、润滑等),独立地完成机器部件的设计,并全面考虑设计内容及过程,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如有关国家及行业标准、设计规范等;加深对机械设计总体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考虑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二、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一般是以齿轮减速器为主体的机械传动装置。具体包括:

1.传动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2.电动机的选择与传动装置运动和动力参数的计算;

3.传动零件(如齿轮或蜗杆传动、带传动)的设计;

4.轴的设计;

5.轴承及其组合部件设计;

6.键联接和联轴器的选择及校核;

7.箱体、润滑及附件的设计;

8.装配图和零件图的设计;

9.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写。

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以下工作:

1.减速器装配图一张(1号或0号图纸);

2.零件工作图一张(传动零件或轴);

3.设计说明书一份。

三、设计要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第一次碰到的比较完整的设计实践。它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初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做到:

1.综合地考虑使用、经济、工艺、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2.仔细阅读课程设计指导书,随时查阅有关教材,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指导教师讨论,避免单纯地向指导教师索取答案。

3.通过分析比较吸取现有结构中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而不是简单抄袭或没有根据地臆造。

4.认真计算和制图,有错误要认真修改,力求设计图纸和计算说明书的质量达到或接近实际生产水平。

5.按预定计划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1)待续 2008-11-21 02:13 目录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2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2 §1.3、课程设计的要求---------------------------------------3 §1.4、课程设计的数据---------------------------------------3 二、运动分析及程序 §2.1、拆分杆组------------------------------------------------4 §2.2、方案分析------------------------------------------------4 §2.3、程序编写过程------------------------------------------5 §2.4、程序说明------------------------------------------------6 §2.5、C语言编程及结果------------------------------------6 §2.6、位移,速度,加速度图------------------------------10 三、各运动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3.1 方案一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2 §3.2 方案二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3 §3.3 方案三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5 §3.4 方案四的运动分析和评价--------------------------16 四、小结--------------------------------------- 19 五、参考文献---------------------------------20 一、概述 §1.1.课程设计的题目 此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结构的设计. §1.2.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1)任务: 1 牛头刨床的机构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 2 导杆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3 导杆机构进行动态静力分析; 根据要求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设计4到5种牛头刨床的主传动机构,使其可以满足牛头刨床的传动需要。 2)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能力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是机械原理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以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为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本课程有关的具体机械所涉及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悉机械系统设计的步骤及方法,其中包括选型、运动方案的确定、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和整体设计等,并进一步提高计算、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以及查阅和使用文献的综合能力。 §1.3.课程设计的要求 牛头刨床的主传动的从动机构是刨头,在设计主传动机构时,要满足所设计的机构要能使牛头刨床正常的运转,同时设计的主传动机构的行程要有急回运动的特性,以及很好的动力特性。尽量是设计的结构简单,实用,能很好的实现传动功能。 §1.4.课程设计的数据 方案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详细.

目录 一、设计题目 (2)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 2、工作原理 (2) 二、原始数据 (3) 三、机构的设计与分析 (4) 1、齿轮机构的设计 (4)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0) 3、导杆机构的设计 (16) 四、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和原理 (26) 1、设计过程中用到的方法 (26) 2、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原理 (26) 五、参考文献 (27) 六、小结 (28)

一、设计题目 ——牛头刨床传动机构 1、牛头刨床的机构运动简图 2、工作原理 牛头刨床是对工件进行平面切削加工的一种通用机床,其传动部分由电动机经 带传动和齿轮传动z 0—z 1 、z 1 、—z 2 ,带动曲柄2作等角速回转。刨床工作时,由导 杆机构2、3、4、5、6带动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为工 作行程;刨头左行时,刨刀不进行切削,称为空回行程,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 空回行程的时间,固结在曲柄O 2 轴上的凸轮7通过四杆机构8、9、10与棘轮11和棘爪12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

二、原始数据 设计数据分别见表1、表2、表3. 表1 齿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齿轮机构设计 符号n01d01 d02 z0 z1 z1’m01 m1’2n2 单位r/min mm mm mm mm r/min 方案Ⅰ1440 100 300 20 40 10 3.5 8 60 方案Ⅱ1440 100 300 16 40 13 4 10 64 方案Ⅲ1440 100 300 19 50 15 3.5 8 72 表2 凸轮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凸轮机构设计 符号L O2O4 L O4D φ[α]δ02 δ0 δ01δ0/ r0 r r 摆杆运动规 律单位mm mm °°°°°°mm mm 方案Ⅰ150 130 18 45 205 75 10 70 85 15 等加速等减 速 方案Ⅱ165 150 15 45 210 70 10 70 95 20 余弦加速度方案Ⅲ160 140 18 45 215 75 0 70 90 18 正弦加速度方案Ⅳ155 135 20 45 205 70 10 75 90 20 五次多项式 表3 导杆机构设计数据 设计内容导杆机构尺度综合和运动分析 符号K n2L O2A H L BC 单位r/min mm 方案Ⅰ 1.46 60 110 320 0.25L O3B 方案Ⅱ 1.39 64 90 290 0.3L O3B 方案Ⅲ 1.42 72 115 410 0.36L O3B 表4 机构位置分配表 位置号位置 组 号 学生号 A B C D 1 1 3 6 8/ 10 2 5 8 10 7/ 1/ 4 7 8 10 1 5 7/ 9 12 2 1/ 4 7 8 11 1 3 6 8/ 11 2 5 7/ 9 11 1/ 3 6 8/ 11 3 2 5 7/ 9 12 1/ 4 7 9 12 1 3 6 8/ 12 2 4 7 8 10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 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 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通过正风肃纪心得体会,强化责任意识。强化意识必须牢记党的宗旨,把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终生追求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诚 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强化党员意识、加强组织纪律性。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 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 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 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 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 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 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 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 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学习程永革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五】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豫剧团原党支部书记、副团长程永革,二十多年来,扎根基层,坚守传统艺术,服务职工群众,用生命诠释了“戏比天大”的艺术追求和艺术 品德。 二是警示教育,拒腐防变。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正风反腐警示教育片《不变的步伐》,教育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做守纪律、讲规矩的 模范。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 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参考答辩题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答辩参考选题 1.机构选型? 2.何谓何谓机构尺度综合? 3.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4.何谓机构运动循环图? 5.机构运动循环图有哪几种类型? 6.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串联式组合? 7.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并联式组合? 8.在机构组合中什么是反馈式组合? 9.平面机构的构件常见的运动形式有哪几种? 10.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直线移动。 11.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可以实现将转动变成摆动。 12.举例说明有哪些机构能满足机构的急回运动特性? 13.对于外凸凸轮,为了保证有正常的实际轮廓,其滚子半径选取有什么要求? 14.要求一对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中心距略

小于标准中心距,并保持无侧隙啮合,此时应采用什么传动? 15.在凸轮机构中,从动件按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运动时,有何冲击? .. . 16.蜗杆的标准参数在何处,蜗轮的标准参数在何处? 17.平面四杆机构共有几个瞬心,其中有几个绝对瞬心、几个相对瞬心? 18.在平面机构中,每个高副引入几个约束、每个低副引入几个约束?; 19.当两构件组成转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当构件组成移动副时,其瞬心位于何处? 20.机械效率可以表达为什么值的比值? 21.标准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是什么? 22.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是哪几个? 23.从机械效率的观点看,机械的自锁条件是什么?

24.试叙机构与运动链的区别? 25.试计算所设计机构的自由度。 26.试说明所设计机构的工作原理。 27.四杆机构同样可以将旋转运动的输入变为直线运动的输出,为什么有的摇摆式输送机要采用6杆机构? 28.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一般可分为几个部分? 29.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原则上可分为几类? 30.机械运动方案设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1.执行机构按运动方式及功能可分为几类? .. . 32.做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3.做非匀速转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4.分析凸轮机构在本设计中所起的作用。 35.做往复移动的机构常用的有哪几种? 36.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7.凸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8齿轮机构的主要性能和特点是什么? 39.分析影响行程速比系数K值大小的几何尺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压片机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干粉压片机 学校:洛阳理工学院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班级:z080314 设计者: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老师:张旦闻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课程设计评语 课程名称:干粉压片机的机构分析与设计 设计题目:干粉压片机 设计成员:李腾飞(组长)李铁山杜建伟 指导教师:张旦闻 指导教师评语: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前言 干粉压片机装配精度高,材质优良耐磨损,稳定可靠,被公认为全国受欢迎产品。特别是现在的小型干粉压片机,市场前景很好。很多小型企业不可能花高价去买大型的,而且得不尝试,所以小型压片机更少中小型企业青睐。例如蚊香厂、鱼药饲料厂、消毒剂厂、催化剂厂都相继使用。本机还可改为异形冲模压片。由于该机型相对于其他机型压力较大,压片速度适中,因而受到生产奶片、钙片、工业、电子异形片的厂家欢迎。相信本厂品会给您带来良好的企业效应。 编者:洛阳理工学院第二小组 日期: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目录 一. 设计题目 (5) 1.工作原理以及工艺过程 (5) 2.原始数据以及设计要求 (5) 二. 设计题目的分析 (5) 1. 总功能分析 (5) 2. 总功能分解 (5) 3. 功能元求解 (6) 4. 运动方案确定 (7) 5. 方案的评价 (9) 6. 运动循环图 (10) 7. 尺度计算 (11) 8.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 (13) 9.下冲头对心直动滚子推杆盘形凸轮机的位移曲线 (13) 三. 干粉压片机各部件名称以及动作说明 (14) 四. 参考书目 (14) 五. 新得体会 (14)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牛头刨床(完整图纸)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系部名称: 机电系 专业班级: 04机制三班 姓名: 学号: 0405110057 目录

概述 (3) 设计项目...............................1.设计题目 (4) 2.机构简介 (4) 3.设计数据 (4) 设计内容...............................1.导杆机构的设计 (5) 2.凸轮机构的设计 (12) 3.齿轮机构的设计 (17) 设计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附图····························· 概述

. 一、机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高等工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 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设计的训练,是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基本目的在于: (1)进一步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有关本课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对于机械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分析设计有一较完整的概念。 (3)使学生得到拟定运动方案的训练,并具有初步设计选型与组合以及确定传动方案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算、绘图、表达、运用计算机和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对机械的主体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以及其他机构)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动态静力分析,并根据给定机器的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设计凸轮、齿轮;或对各机构进行运动分析。要求学生根据设计任务,绘制必要的图纸,编写说明书。 三、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图解法和解析法两种。图解法几何概念较清晰、直观;解析法精度较高。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设计主要应用图解法进行设计。 [设计名称]牛头刨床 一.机构简介: 机构简图如下所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领略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变化。 在社会这样一个大群体里面,沟通自然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如何协调彼此的关系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体会。在实习设计当中依靠与被依靠对我的触及很大,有些人很有责任感,把这样一种事情当成是自己的重要任务,并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不断的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的弱势…。。其实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是很多的,当我们面对很多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具体行动也是不同的,这当然也会影响我们的结果。很多时候问题的出现所期待我们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而不是看我们过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那是一种态度的端正和目的的明确,只有这样把自己身置于具体的问题之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能力,面对分歧大家要消除误解,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也许很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复杂,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因为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

课程设计也是一种学习同事优秀品质的过程,比如我组的纪超同学,人家的确有种耐得住寂寞的心态。确实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多傲人的成绩,但是我所赞赏的还是他追求的过程,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那种斟酌的态度就值得我们每一位学习,人家是在用心造就自己的任务,而且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我们过去有位老师说得好,有有些事情的产生只是有原因的,别人能在诸如学习上取得了不一般的成绩,那绝对不是侥幸或者巧合,那是自己付出劳动的成果的彰显,那是自己辛苦过程的体现。这种不断上进,认真一致的心态也必将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做的很完美,有位那种追求的锲而不舍的过程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优良的品质,它将指引着一个人意气风发,更好走好自己的每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戒骄戒躁,态度端正,虚心认真…要永远的记住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指导老师:哈丽毕努 设计者:马忠福 所属院系:新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班级:机械 10-7 班 完成日期: 2014年7月 新疆大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机械姓名: 马忠福 课程设计题目: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 课程设计完成内容: 设计说明书一份(主要包括:运动方案设计、方案的决策与尺度综合、必要的机构运动分析和相关的机构运动简图) 发题日期: 2014 年 6 月 15 日 完成日期: 2014 年 7 月 25 日 指导教师: 哈利比努

目录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1) 二、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2) 三、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2) 四、执行机构的选型 (3) 五、机械运动方案的选定和评价 (4) 六、机械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和变速机构 (5) 七、画出机械运动方案简图 (5) 八、对机械传动系统和执行机构进行尺寸计算 (6) 1、带传动计算: (6) 2、齿轮传动计算 (6) 3、曲柄滑块机构计算 (6) 4、槽轮机构计算 (7) 5、扫屑凸轮计算 (7) 九、机械方案运动简图 (8) 十、参考文献 (9)

一、蜂窝煤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峰窝煤(通常又称煤饼)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具有结构合理、质量可靠、成型性能好、经久而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模简内,经冲头冲压成峰窝煤。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五个动作: (1)粉煤加料; (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将在模简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图1.1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位置示意图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的设计要求和参数有: (1)蜂窝煤成型机的生产能力:30次/min; (2)驱动电机:Y180L-8,功率N=111KW;转速n=710r/min; (3)机械运动方案应力求简单; (4)图1.1表示冲头、脱模盘、扫屑刷、模筒转盘的相互位置情况。实际上冲头和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将粉煤冲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以压成的蜂窝煤脱模。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冲头和脱模盘刷除粘着粉煤,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机构使加料的模筒进入冲压位置、成型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模筒进入加料位置。 (5)为了改善蜂窝煤冲压成型的质量,希望冲压机构在冲压后有一保压时间。 (6)由于冲头压力较大,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压床机构设计 自动化院(系)机械制造专业 班级机制0901 学号20092811022 设计者罗昭硕 指导老师赵燕 完成日期2011 年1 月4日

一、压床机构设计要求 1 .压床机构简介及设计数据 1.1压床机构简介 图9—6所示为压床机构简图。其中,六杆机构ABCDEF为其主体机构,电动机经联轴器带动减速器的三对齿轮z1-z2、z3-z4、z5-z6将转速降低,然后带动曲柄1转动,六杆机构使滑块5克服阻力Fr而运动。为了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在曲轴A上装有飞轮,在曲柄轴的另一端装有供润滑连杆机构各运动副用的油泵凸轮。 1.2设计数据

1.1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折 已知:中心距x1、x2、y, 构件3的上下极限角,滑块的冲程H,比值CE /CD、EF/DE,各构件质心S的位置,曲柄转速n1。 要求:设计连杆机构, 作机构运动简图、机构1~2个位置的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滑块的运动线图。以上内容与后面的动态静力分析一起画在l号图纸上。 1.2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已知:各构件的重量G及其对质心轴的转动惯量Js(曲柄1和连杆4的重力和转动惯量(略去不计),阻力线图(图9—7)以及连杆机构设计和运动分析中所得的结果。 要求:确定机构一个位置的各运动副中的反作用力及加于曲柄上的平衡力矩。作图部分亦画在运动分析的图样上。 1.3飞轮设计 已知:机器运转的速度不均匀系数δ.由两态静力分析中所得的平衡力矩Mb;驱动力矩Ma为常数,飞轮安装在曲柄轴A上。 要求:确定飞轮转动惯量J。以上内容作在2号图纸上。 1.4凸轮机构构设计 已知:从动件冲 程H,许用压力角 [α ].推程角δ。,远 休止角δ?,回程角δ', 从动件的运动规律见 表9-5,凸轮与曲柄共 轴。 要求:按[α]确定 凸轮机构的基本尺 寸.求出理论廓 线外凸曲线的最小曲 率半径ρ。选取滚子 半径r,绘制凸轮实际 廓线。以上内容作在 2号图纸上 压床机构设计 二、连杆机构的设计及运动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步进送料机设计说明

12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步进送料机 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付振强 学号8011208217 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机械12-2 指导教师张涵 日期2010-06-30 前言 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愈加需要各种各样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低廉、效率高、能耗低的机械产品,而决定产品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是产品设计。机械产品设计中,首要任务是进行机械运动方案的设计和构思、各种传动机构和执行机构的选用和创新设计。这要求设计者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结构组成、运动原理、工作特点、设计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等知识,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选择合理的工艺动作过程,选用或创新机构型式并巧妙地组合成新的机械运动方案,从而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实用性强的机械产品。 企业为了赢得市场,必须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其中设计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是决定产品的性能、质量、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因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合一种简单机器进行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机构运动方案设计等,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并初步运用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对分析、运算、绘图、文字表达及技术资料查询等诸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进行初步的训练,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开发和创新能力。因此,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训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次我设计的是步进送料机,以小见大,设计并不是门简单的课程,它需要我们理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对步进送料机的设计进一步了解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流程,为我们今后的设计课程奠定了基础。 目录 前言 (1)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理解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 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

力角和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主要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括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了解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和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和齿廓工作段。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和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法面及轴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重合度、主要特点。 了解蜗轮蜗杆机构:形成、分类、正确啮合条件、主要参数和特点。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和基本尺寸计算。 本章重点:平面直齿传动原理及尺寸计算 本章难点:变位齿轮传动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xx大学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xx大学生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theoryofmachinesandmechanisms)研究机构和机器 的学科,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一般把机构和机器合称为机械,因而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为机械。以下是带来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借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接触机械原理这门课程一学期了,而这学期才是我真正感受到 了一个学习机械的乐趣以及枯燥,被那些机械器件、机件组合而成的机器所吸引,尤其是汽车、机器人、航天飞机等机械技术所震撼,感慨机械工作者的伟大,。然而这种激动就在接近本学期结束之时,终于实现了,我们迎来了第一堂机械课程设计。 由于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脱离老师的管束,和同学们分组探 讨自动送料冲床的结构设计,把学了一学期的机械原理运用到实践中,心中另是一番滋味! 在设计之前,指导老师把设计过程中的所有要求与条件讲解清 楚后,脑子里已经构思出机构的两部分,即送料机构和冲压机构,把每一部分分开设计,最后组合在一起不就完成整体设计了吗?这过程 似乎有点简单,可是万事开头难,没预料到这个“难”字几乎让我无法逾越,如槽轮间歇机构,要满足送料间歇条件,就必须按照规定的运动规律即参数,设计一个满足运动条件的槽轮机构,这是机械原理课堂上没有讲过的,因为这部分只是课本了解内容,但涉及这个槽轮机构对整个课程设计来说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我跟郑光顺跑到图书

馆,恨恨地找了一番,终于借到与这次课程设计有关的六本参考资料书,拿回来后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把槽轮有关的内容一一浏览,结果,令我们欣喜的是这槽轮机构的各种参数都被罗列出来了,而且还有一道例题,按照例题的思路很快地设计出了槽轮机构,即送料机构设计完成。 做成了槽轮送料机构,我们的冲压机构有存在很大的难题,将 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组合完成一个特定的运动,这是没有学过的,凸轮机构倒是很容易地算出来了,但是连杆机构既要满足角度条件又要满足高度条件,解析法是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弄懂的,为了争取时间我们只能选择图解法了,组长张瑞朋和郑光顺大晚上的坐在电脑旁边,用CAD作图,用QQ语音进行交流,高科技显然被引进了我们的课程 设计,两位“工程师”边做图边把存在的问题说出来,最后在他们二位加夜班的情况下,与第二天早上突破了这个难题。与此同时我们另外五人也拿出了两套备用方案,各自完善了参数。一周后方案基本完成,进入作图阶段。但在作图之前经过七人反复讨论决定采取第三套凸轮连杆组合方案,因为这套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急回这一特性,而其他两套方案都在这一特性上欠缺,方案的选择就这样尘埃落定了。 作图可以说是学机械的家常便饭,不过这最基本的功夫又是最 耗时、最考验人的耐心和细心的。从本周一起2张2号图纸必须在周三完成,将我们设计机构完全呈现出来。由于我们组合机构比较复杂,所以除作最基本的结构件图外还得完成结构件图的侧视图,以便答辩时老师能够读懂我们的作业,这一任务无疑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量,最

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设计日期:20011年07 月09 日 目录 1.设计题目 (3)

2. 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3)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4) 4. 设计内容 (5) 5. 体会心得 (15) 6. 参考资料 (16) 附图1: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与动态静力分析 附图2:摆动从计动件凸轮机构的设计 附图3:牛头刨床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1设计题目:牛头刨床 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空回程时刨刀快速退回,即要有急会运动,行程速比系数在1.4左右。 2.)为了提高刨刀的使用寿命和工件的表面加工质量,在工作行程时,刨刀要速度平稳,切削阶段刨刀应近似匀速运动。 3.)曲柄转速在60r/min,刨刀的行程H在300mm左右为好,切削阻力约为7000N,其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2、牛头刨床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如图4-1。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称工作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低并且均匀,以减少电动机容量和提高切削质量,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称空回行程,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刀每切削完一次,利用空回行程的时间,凸轮8通过四杆机构1-9-10-11与棘轮带动螺旋机构(图中未画),使工作台连同工件作一次进给运动,以便刨刀继续切削。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在切削的前后各有一段约5H的空刀距离,见图4-1,b),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削阻力。因此刨头在整个运动循环中,受力变化是很大的,这就影响了主轴的匀速运转,故需安装飞轮来减小主轴的速度波动,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减小电动机容量。 3、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3.1.机构简介 牛头刨床是一种用于平面切削加工的机床。电动机经皮带和齿轮传动,带动曲柄2和固 结在其上的凸轮8。刨床工作时,由导杆机构2-3-4-5-6带动刨头6和刨刀7作往复运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制Z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节类别:课程设计学分:1 周数:1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 F10004 先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设计者除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作用外,还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适用性强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的理论和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类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提高运算、绘图及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具备工程的观点,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一丝不苟的作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的第一次比较全面、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机械原理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搅拌机机构设计与分析 1.机构简介 搅拌机常应用于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中对拌料进行搅拌工作如附图1(a)所示,电动机经过齿轮减速,通过联轴节(电动机与联轴节图中未画)带动曲柄2顺时针旋转,驱使曲柄摇杆机构1-2-3-4运动,同时通过蜗轮蜗杆带动容器绕垂直轴缓慢旋转。当连杆3运动时,固联在其上的拌勺E即沿图中虚线所示轨迹运动而将容器中的拌料均匀拨动。 工作时,假定拌料对拌勺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即产生的阻力按直线变化,如附图1(b)所示。 附图1 搅拌机构(a)阻力线图(b)机构简图 2.设计数据 设计数据如附表1-1所示。 附表1-1 设计数据

3. 设计内容 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已知:各构件尺寸及重心位置,中心距x,y,曲柄2每分钟转速n 2。 要求:做构件两个位置(见附表1-2)的运动简图、速度多边形和加速度多边形,拌勺E 的运动轨迹。以上内容画在2号图纸上。 附表1-2 机构位置分配图 曲柄位置图的做法,如图1-2所示:取摇杆在左极限位置时所对应的曲柄作为起始位置1,按转向将曲柄圆周作十二等分,得12个位置。并找出连杆上拌勺E 的各对应点E 1,E 2…E 12,绘出正点轨迹。按拌勺的运动轨迹的最低点向下量40mm 定出容器地面位置,再根据容器高度定出容积顶面位置。并求出拌勺E 离开及进入容积所对应两个曲柄位置8’和11’。附图1-2 曲柄位置 目 录 1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参考数据 1.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3.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 1.3.2、牛头刨床的工作原理与机构组成(设计三个方案并选出其中最合适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每一小组成员最终设计方案允许一致,但每个人的尺寸参数需不一致) 2课程设计的机构 2.1原动件设计 2.1.1电机选型 2.1.2减速器设计(选择好传动比,画出轮系即可) 2.2运动循环图 2.3导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2.4导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2.5齿轮机构设计 2.6凸轮机构设计 2.7飞轮设计 3设计小结 4参考文献 心得体会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一、机构简介 设计垫圈内径检测装置,检测钢制垫圈内径是否在公差允许范围内。被检测的工件由推料机构送入后沿一条倾斜的进给滑道连续进给,直到最前边的工件被止动机构控制的止动销挡住而停止。然后,升降机构使装有微动机关的压杆探头下落,检测探头进入工件的内孔。此时,止动销离开进给滑道,以便让工件浮动。设计数据选择方案B,设计要求见表1。 表1 二、执行机构的选择与比较 方案一: 如图1-1,止动销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固联在一起,曲柄做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带动滑块做往复的上下直线运动,止动销上升过程中止动被测垫圈,下降到一定高度时滑块可继续滑动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 如图1-2,升降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固连在一起,曲柄做一定方向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时,滑块做往复的上下移动,升降机构下降过程中,可以对垫圈的内径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升降机构上升,垫圈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下一个垫圈滑向该位置。 该方案的优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达到了预定的工作要求,运动过程容易控制。 该方案的缺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匹配的不严格,容易引起工作空闲。而且四杆机构的惯性力较大,运动不稳定,铰链处摩擦较大,易磨损。

图1 -1 图1-2 方案二: 如图2-1,滑块处于垫圈的右侧,曲柄做一定速度的匀速转动,带动滑块做往复的左右直线运动,滑块移动到左极限位置时,止动垫圈,升降机构开始检测,滑块离开。 如图2-2,升降机构与推杆固联在一起,推杆的上顶点在槽型凸轮的槽内移动,凸轮以一定的角速度转动时,推杆上下往复移动,带动升降机构上下往复移动,升降机构下降过程中,可以对垫圈的内径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升降机构上升,垫圈进入下一个工作环节,下一个垫圈滑向该位置。 该方案的优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的上下移动达到了预定的工作要求,运动过程容易控制。 该方案的缺点:止动销和升降机构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匹配的不严格,容易引起工作空闲。而且四杆机构的惯性力较大,运动不稳定,铰链处摩擦较大,易磨损。凸轮与推杆的移动摩擦较大,易磨损。 图2-1 图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