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一、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3种主要途径

(1)吸收

通过皮肤,也包括创口和感染伤口及眼结膜吸收。有机溶剂,当人体意外暴露:于其中或者用其冲洗时,能够通过皮肤入侵,例如,四乙基铅及甲苯。

(2)吞咽

这在导致工业疾病方面是罕见的,多见于食物中毒。它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当肺采取行动排出其所排斥的物质时,据计算,有50%沉积在上呼吸道的物质及25%沉积生呼吸道深部的物质,最终被吞咽进入人体。

(3)吸人

这是有害物质进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它会使有害物绕过其他的人体防御器官,而对肺部组织进行直接攻击。肺是将外部环境中的物质带人到人体内的一种畅通途径。90%的工业毒物便是经过这条途径进入人体的。

二、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后果

当外界物质进人到人体后,会产生下列一些后果。

1.引起皮肤疾病

1)非传染性皮炎:这种皮肤炎症,主要出现在手、手腕及前臂上。可以通过健康检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使用护肤膏或者防护服来预防。

2)阴囊癌:工人的脏衣服紧密地与阴囊反复接触、刺激而造成。2.引发呼吸系统疾病

1)尘肺病:其起因是人体暴露在诸如金属粉尘及人造纤维粉尘中,造成其在肺部的沉积。肺部纤维化的其他病例还有因吸入游离二氧化硅而形成的矽肺病和暴露在石棉纤维中形成的石棉肺。

2)风湿热:具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是在有污染的潮湿环境下形成的。

3)军团病:暴露在军团病菌下产生。

3.引起癌症及生育缺陷

因为改变了细胞的遗传物质而使细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造成

的病理过程。致癌物质造成或加速了人体内的不良细胞,如癌细胞的发育。这些物质有石棉、矿物油、硬木粉尘和砷等。造成畸形等生育缺陷是改变了生育器官中细胞的遗传物质,造成了胎儿的非正常发育,如有机水银及铅化物。变异造成了后代的变化。

4.造成窒息

因缺氧或者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一氧化碳就是通过与血液红细胞中的氧相结合而造成这种后果的。

5.造成中枢神经系统失常

通过对脑组织或者其他器官的作用而造成,如酒精最终会导致失明。

6.对特定的器官造成损害

例如,氯乙烯对肝肾造成的伤害。

7.引起血液中毒

使血液产生畸形。例如,苯中毒可引起贫血及白血病。

三基三严参考题详解

参考题库 一、单选题 1. 骨密质主要分布部位错误的是( E ) A.长骨的骨干 B. 长骨的骨骺 C. 短骨的外层 D. 扁骨的外层 E. 不规则骨的内部 2. 右主支气管的特点是(B) A. 细而短B. 粗而短 C. 细而长 D. 粗而长 E. 较左主支气管倾斜 3. 下面哪项不是评定心功能的指标(D) A. 心指数B. 射血分数 C. 心排血量 D. 循环血量 E. 每博功 4. 患者发热时常出现( C ) 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 水中毒 E. 水肿 5. 肾性水肿首先出现的问题是( D ) A. 上肢 B. 下肢 C. 腹腔 D. 眼睑 E. 下垂部位 6.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是由于(C ) A.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醛固酮分泌减少 E. 囊内压降低 7. 免疫系统包括(E ) A. 胸腺、骨髓 B. T细胞、B细胞 C.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D. 免疫器官、免疫分子 E. 免疫组织、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8. 机体的内环境是指(D ) A. 血液 B. 细胞内液 C. 组织液 D. 细胞外液 E. 脑脊液 9. 担负体液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C) A. T细胞 B. K细胞 C. B细胞 D. NK细胞 E. 巨噬细胞 10. 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B ) A. 大量微血栓形成 B. 凝血功能失常 C. 纤溶过程亢进 D. 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 溶血性贫血 11、下列哪项属于甲类传染病( E ) A、狂犬病 B、麻疹 C、肺结核 D、麻风病 E、霍乱 12、下列哪种情况不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D) A、结肠手术 B、胃癌根治术 C、髂内动脉瘤手术 D、慢性阑尾炎阑尾切除术 E、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3、局部浸润麻醉选用普鲁卡因时,其常用浓度为(A) A、0.5% B、1% C、1.5% D、2% E、2.5% 14、完全胃肠外营养是(A) A、通过静脉输入全部营养 B、从胃管内补其不足 C、少量口服 D、补充要素膳 E、添加匀浆液 15、传染病房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中错误的是(B) A、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B、不同传染病可安排在同一房间 C、病房内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分区明确 D、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病房污水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排放,固体污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或焚烧 E、严格探视、陪住制度 1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中,不正确的是(E) A、乘坐未配备高效微粒过滤装置的民用航空器的舱内所有人员 B、乘坐全封闭空调列车,患者所在硬座、硬卧车厢或软卧同包厢的全部乘客 C、乘坐全密封空调客车时,与患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考文本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 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硫化氢和硫化氢的危害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硫化氢的理化特性 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CAS:7783-06-4,分 子式H2-S,为无色、有“臭皮蛋”气味的有毒气体,分子 量34.08,熔点:-82.9℃,沸点:-61.8℃,相对密度 (空气=1):1.19,饱和蒸气压:2026.5kPa (25.5℃),临界温度:100.4℃,临界压力:9.01MPa, 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温度:260℃, 最小点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压力:0.490Mpa,与空 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能引起燃烧爆 炸。与浓硝酸、发烟硝酸或其它强氧化剂剧烈反应,发生 爆炸。硫化氢比空气重,能在较底处扩散致相当远的地 方,遇明火迅速引着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

人体三大功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ATP-磷酸肌 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ATP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 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 (2)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的再生。这时, 有罠序噸 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 解将能量转移至ADP,生成ATP。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 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 约维持 6?8秒左右的时间。 (3)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 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 劳, 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 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 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 400米跑162显著增加 100米跑80未见增加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 糖酵解系统> 糖有氧氧化>脂 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 分钟主要依赖有 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TP 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 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 酸。 (二)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 的消耗逐渐增多, ADP 水平逐渐增高, NAD+ 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大强度运动: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 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 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一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 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动用,然后糖酵解供能,最后糖原、脂肪酸、蛋白质有氧代谢也参与供能。运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骨骼肌等组织细胞内有氧代谢速率仍高于安静时水平,它产生的能量用于运动时消耗的能源物质的恢复,如磷酸原、糖原等。

化学进入人体的途径word精品

化学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化学毒物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进入人体,还会对皮肤、眼睛等黏膜造成刺激。 (1)呼吸道:大部分职业中毒都是毒物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然后进入血液,随体液循环停留并蓄积在肝、脑、肾等脏器中,作用快,毒性强。 (2)皮肤: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有些毒物被皮肤吸收而致人中毒,如有机磷农药、硝基化合物等,还有一些刺激或腐蚀皮肤,如接触玻璃纤维、酸碱液等。 (3)消化道:经由污染的手,或被污染的水杯器皿等,将毒物带入消化道而致职业中毒,如进食被铅等污染的食物或饮水及误服毒物等也可导致中毒。 可接触到化学毒物的环节化学毒物可能出现在生产的重点环节有: (1)原料开采与提炼:开采过程中可形成粉尘,如锰矿中的锰尘 ;逸散出蒸气,如汞矿;冶炼过程中可产生大量蒸气或烟,如炼铅。 (2)材料搬运与储藏:液态材料因包装渗透而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贮存气态毒物的钢瓶泄漏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3)加料:在加料过程中,固态原料可导致粉尘飞扬,液态原料有蒸气溢出或有液体飞溅。 4)化学反应:某些化学反应如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可导致意外 事故发生,如产热或产气的反应进行太快可发生冒锅或冲料,使物料喷出反应

釜,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出有毒气体或蒸汽,有的可同时带出有害雾滴。 (5)工业三废处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氟化物、汞、铍化物等。 (6)检修:管道、设备维修、检修,容器清洗等过程可有气体逸出,或有液体溢出、喷溅而污染双手或体表等。 (7)其它:如进入地窖、阴沟、矿井下废巷道或清除化粪池时,会有硫化氢逸出等。 如何预防职业中毒用人单位应对作业场所使用或产生的毒物种类进行识别,通过现场检测评估劳动者的暴露水平,采取综合管理措施: (1)工程控制措施:如改进生产工艺,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生产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劳动者接触毒物的机会;加强通风排毒等。 (2)管理措施:制定有效的职业中毒预防管理制度,建立岗位操作规程,保障现场监测、工程控制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的有效运行和使用等。 (3)加强个体防护:个体防护用品可以进一步降低危害水平,合理使用,可以将危害水平或强度降低到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水平以下,是工程控制措施的有效补充,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4)加强健康教育,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严格操作规程。 (5)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 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无氧呼吸供能系 统和有氧呼吸供能系统。 (1) A 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 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 约1~3秒。 (2) 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 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 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 移至ADP ,生成ATP 。磷酸肌酸在 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 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 先是ATP-磷酸肌酸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 (3) 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 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 (4) 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 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磷酸肌酸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 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一、运动时供能系统的动用特点 (一)人体骨骼肌细胞的能量储备 (二)供能系统的输出功率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 (三)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

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 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 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 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二、不同活动状态下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点表现如下。 (一)安静时: 安静时,骨骼肌内能量消耗少,A TP保持高水平;氧的供应充足,肌细胞内以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的有氧代谢供能。线粒体内氧化脂肪酸的能力比氧化丙酮酸强,即氧化脂肪酸的能力大于糖的有氧代谢。在静息状态下,呼吸商为0.7,表明骨骼肌基本燃料是脂肪酸。 (二) 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 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骨骼肌内ATP的消耗逐渐增多,ADP水平逐渐增高,NAD+还原速度加快,但仍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上升,肌内脂肪酸氧化供能增强,这一现象在细胞内糖原量充足时就会发生。同时,肌糖原分解速度加快,加快的原因有两点: (1)能量代谢加强。 (2)脂肪酸完全氧化需要糖分解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协助才能实现。 在低强度运动的最初数分钟内,血乳酸浓度稍有上升,但随着运动的继续,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三) 大强度运动: 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整体对能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但在血流量调整后,机体对能量的需求仍可由有氧代谢得到满足,即有氧代谢产能与总功率输出之间保持平衡。在这类运动中,血乳酸浓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说明在整体上基本依靠有氧代谢供能时,部分骨骼肌内由糖酵解合成ATP。血乳酸浓度是由运动肌细胞产生乳酸与高氧化型肌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内乳酸代谢之间的平衡决定的。 (四)短时间激烈运动时: 在接近和超过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以无氧代谢供能。极量运动时,肌内以ATP、CP供能为主。超过10秒的运动,糖酵解供能的比例增大。随着运动时间延长,血乳酸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直至运动终止。 总之,短时间激烈运动(10秒以内)基本上依赖A TP、CP储备供能;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时,以糖和脂肪酸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而运动时间在10秒—10分内执行全力运动时,所有的能源储备都被动用,只是动用的燃料随时间变化而异:运动开始时,ATP、CP被

9.1 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1)

第9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二、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能力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关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展示两组图片,一组是非洲难民的孩子骨瘦如柴,无力行走的图片;另一组是一些少年儿童过度肥胖的图片。 提问:两组图片中孩子体态上的明显差异是什么原因引导的?(学生答:营养)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提供一些科学营养的建议呢?(学生答:想。) 师:要想科学营养,就离不开营养物质,而我们获得营养物质的主要途径是摄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物质呢? 二、师生互动,解决疑难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自己经常食用的5种食物,提出有关营养成分的问题,并作出相关的假设 2、将各小组统计结果进行交流,再统计,全班总计列出多少种食物及营养成分。 3.教师展示收集的食物种类及营养成分。 汇总调查资料、分析、讨论和归纳有关信息(见下表)。

师:食物究竟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营养成分? 学生阅读教科书内容后回答: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 和维生素共六大类。 师:谁能告诉我哪些营养成分属于无机物?哪些属于有机物? 生:水、无机盐属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师:三大产热营养素是哪三种营养成分? 生: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实验: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讲述实验现象和结果 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脂肪一样多吗? 师:我们认识到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这几种物质分别有什么作用?我们主要从哪些食物中可以获得这些物质? 生:结合第21、22页教科书内容和自身生活经验,小组总结归纳,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师:参与小组活动,指导学生列表归纳。 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适时对学习小组进行表扬和激励。 生:学生互评,并对学习小组的成果进行评价。 师:食物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进行探究 3、探究食物中含有无机盐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小组互评实验结果 学生举例说出各种无机盐的作用 4、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5页了解各种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会导致的疾病 四、师生共同小结

环境监测试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试题(A卷) 一、基本概念:(每个2分,共10分) 1.等效连续声级2.空白试验3.细菌总数4.生物监测5.静态配气法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从信息角度看,环境监测的实质是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的过程; 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 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 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 ______、_______ ; 4.F-选择电极的传感膜是 ________; 5.氰化物造成人即刻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__; 6.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 __________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 _______;8.大气采样时要求相对高度是 _______; 9.今测得大气中的SO2浓度为3.4ppm,其重量浓度为_______mg/l; 10.作用于某一点的三个噪声源的声压级分别是75dB、75dB、89dB,则该点的总声压级为__;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5为单选题,6—10为多选题)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A、 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 20Hz<f<20000Hz B、f<200Hz 或 f>20000Hz C、f<200Hz 或 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A、消解、蒸馏、萃取B、消解、萃取、蒸馏 C、消解、蒸馏、挥发 D、蒸馏、消解、萃取 6.大气采样器主要有()等部件组成 A、收集器 B、压力计 C、抽气泵 D、温度计 E、流量计 7.关于COD测定,正确的描述有(); A、试亚铁灵为指示剂 B、加HgSO4掩蔽Cl- C、加Ag2SO4 D、加热回流30分钟 E、消耗的氧化剂为O2 8. 在水样中加入 __________ 是为防止金属沉淀。 A、 H2SO4 B、NaOH C、CHCl3 D、HNO3 9.水环境监测对象应包括(); A、地表水 B、地下水 C、饮用水 D、工业污水 E、降水 10.我国空气质量标准是以()℃,()kPa时的体积为标准状态的。 A、20 B、0 C、25 D、101.325 E、760 四、判断题(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硫化氢气体危害

硫化氢(H2S)气体 硫化氢的来源: H2S很少用于工业生产中,一般作为某些化学反应和蛋白质自然分解过程的产物;某些天然物质的成份或杂质,而经常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 如采矿、提炼铜、镍、钴等(尤其是硫化矿),煤的低温焦化,含硫石油的开采和提炼;橡胶、人造丝、鞣革、硫化染料、颜料、甜菜制糖、动物胶等工业中都有硫化氢的产生;开挖整治沼泽地、沟渠、水井、下水道、遂道,以及清除垃圾、污物、粪便等作业;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接触H2S可能,天然矿泉、火山喷气也常存在。 硫俗称硫磺“消毒、杀虫、治真菌、灭疥剂”,硫在胃内无变化,在大肠内约10%转化为H2S而吸收。胶体硫为分散度高的硫磺粉剂(1-2微米)。 硫化氢可溶于水及油类中,有时可随水或油类流至远离发生源处而引起意外中毒事故。 两种检测方法: 1、现场取样化验室测定法:测量精度高、但测定程序繁琐、得到数据不及时 2、现场直接测定法:测定迅速、利于现场使用、但测定误差较大。 物理性质: 无色气体,具典型的臭蛋味,分子量34.08,比重1.19,熔点-28.9℃,沸点-61.8℃。易溶于水,0℃时,100ml水中可溶解437mlH2S,40℃时可溶186ml,亦溶于乙醇、石油溶济和原油中。可燃上限45.5%,其下限为4.3%。燃点292℃。 硫化氢的性状: 硫化氢有臭鸡蛋味,比重是空气的1.19倍。因此常聚集于低洼处及下水道中,在水中的溶解度为6克/升。 人的嗅觉阈亦有报告为0.012-0.03 mg/m3或0.14mg/m3,远低于引起危害的最低

浓度。起初臭味的增强与浓度的升高成正比,当浓度超过10 mg/m3时之后,浓度继续增高而嗅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因很快引起嗅觉疲劳而不能觉察硫化氢的存在,故不能依靠臭味强烈与否来叛断有无危险浓度的存在。 硫化氢的毒性 硫化氢能够直接妨碍肌体对氧的摄取和运输。从而造成细胞内呼吸酶失去活力,造成细胞缺氧窒息死亡,硫化氢的毒性很强,人的绝对致死浓度为1000毫克/米3。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为10~15ppm时使人们出现中毒症状,我国的工作场地环境最大允许浓度为10ppm。(1ppm=1.4毫克/米3) 硫化氢的中毒机理 硫化氢中毒主要是由呼吸道吸入而引起的,但出于长期低浓度的环境中,皮肤也能慢慢的吸收硫化氢而造成中毒,因硫化氢在呼吸道和消化道很快吸收,固皮肤吸收意义不大。 硫化氢中毒后的症状 1.强烈的刺激作用引起鼻炎、结膜炎等症状。 2.引起窒息。 3.硫化氢中毒程度的分级:根据吸入浓度和时间,硫化氢中毒可以分为三级。 (1)轻度中毒: 长时间接触低浓度硫化氢而引起,吸入浓度70~140毫克/米3时间1~2小时。表现为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球刺痛、流泪、怕光、流涕、咳嗽、胸闷痛、恶心、呕吐、头痛、呼吸困难,甚至昏厥。移到新鲜空气处方可苏醒,数日后症状渐消失。 (2)中度中毒: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继续吸入硫化氧或吸入浓度较高的硫化氢210~350毫克/米3,患者除有明显的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化学性肺炎、肺水肿。并很快地意识模糊、陷入昏迷、面色灰白、皮肤湿冷、瞳孔放大、脉搏快而弱,如抢救及时,昏迷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磷酸激酶 ) 。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三)不同活动状态下三大供能系统的相互关系 安静时,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的运动时,骨骼肌内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供能的一般特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社会环境与健康 学院:建管学院 学号:20090731 姓名:付杰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

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贵族妇女痴醉于铅做的化妆品。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科学家发现,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美国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编号:SM-ZD-74162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 护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H?S对人体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点-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常见化学危险品对人体的危害途径 在化学事故中,化学毒物经大量排放或泄漏后污染空气、水、地面、土壤或食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或黏膜进入人体;一部分中毒是由毒物通过创口直接吸入血管中,引起严重中毒或死亡。另外,一些有毒的化学危险品可以直接伤害眼睛,燃烧爆炸引起人员损伤等。 (一)、经呼吸道、肺吸入中毒呼吸道、肺吸入是化学泄漏事故引起中毒最危险、最常见、最主要的途径。凡是有毒气体、液体蒸气、化学品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以及工业生产中意外释放有毒化学成分的烟、雾、粉尘等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人的呼吸系统从鼻到肺泡都具有相当大的吸收能力,尤其肺泡的吸收能力最强。由于人体肺泡总面积大,约为55120平方米,肺泡壁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送至全身。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影响呼吸道吸入中毒的最重要的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越高,呼吸的量越大,吸收越多,中毒越重。有毒气体的泄漏,往往在短时间大范围形成高浓度毒物环境,其中的人员因为吸入的量多,在极端的时间内造成严重伤害,有时仅一次所吸进的毒气就会造成肺水肿、失去知觉甚至死亡。水容性气体和蒸汽如氨等可直接引起上呼吸道损伤,而不溶于水的气体或蒸气如少量的盐酸也会损伤肺内组织、刺激气管、支气管和肺泡,造成水肿而使呼吸道损伤,有毒气体也可经呼吸道损伤处入血。 (二)、通过皮肤吸收中毒在化学事故中,通过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化学毒物可通过表皮、毛孔、汗腺等管道渗透进入人体。一些脂溶性毒物经过表皮吸收后,还需要有一定的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如沙林、苯、有机磷农药、绿化烃等神经毒害物,可经过皮肤毒害人的神经系统。经皮肤中毒的过程不比呼吸中毒那么快,但严重时可使人失去知觉。无法呼吸甚至死亡。腐蚀性化学危险品(如强酸)喷溅到人体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的腐蚀性灼伤,其灼伤程度及引起的危险一般与化学品浓度以及与皮肤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有些化学品(如石油液化气的液体)虽然不具有腐蚀性,但若接触人体会迅速汽化而急剧吸热,使人体皮肤产生冻伤,即冷灼伤。 (三)、消化道吸收中毒化学事故发生后,如果处置不当,消洗不彻底,致使有毒物质扩散,污染空气和水源或者化学品(安全急救网https://www.doczj.com/doc/844307858.html, )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致使有毒物质直接污染水源或食物(如粮食、蔬菜、水果等),当使用被毒物污染的食物和水时便会通过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这种中毒方式在化学事故现场一般是不多见的,也是完全可避免的。 (四)、眼睛灼伤大多数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接触眼睛,一般都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起眼睛发痒、流泪、发言疼痛,有灼伤感,甚至引起视力模糊或失明。 (五)、燃烧爆炸引起伤害很多有毒有害化学物品都有可燃可爆性,如石油液化气、氨气等,在燃烧或爆炸的过程中可直接造成人体伤害。

环境监测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环境监测 2.空白试验 3.细菌总数 4.指示生物 5.噪声 二、填空题: 1.环境监测可以分为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四种;2.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___时,可设一点,具体位置在____ ,当水深______时,应设两点,具体位置分别是_______ ; 3.水样预处理的两个主要目的分别是将含量低、形态各异的组分处理到适合监测的含量及形态;去除组分复杂的共存干扰组分 4.直接采样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高且测定方法较灵敏的情况; 5.大气采样时,常用的布点方法分别是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扇形布点法 6.4氨基安替比林是测挥发酚的显色剂,测六价铬的显色剂是_______; 7.将14.1500修约到只保留一位小数___ ___ ; 8.土壤样品采集的布点方法有对角线布点法、梅花形布点法;棋盘式布点法;蛇形布点法四种。 三、选择题 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A、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pH 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3.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A、20Hz<f<20000Hz B、f<200Hz 或f>20000Hz C、f<200Hz 或f>2000Hz D、20Hz<f<2000Hz 4.测定大气中NO2时,需要在现场同时测定气温和气压,其目的是() A、了解气象因素 B、换算标况体积 C、判断污染水平 D、以上都对

5.按照水质分析的要求,当采集水样测定金属和无机物时,应该选择容器。 A、聚乙烯瓶 B、普通玻璃瓶 C、棕色玻璃瓶 D、不锈钢瓶 6.大气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是 ( c ) A.不大于45o B.45o C.不大于30o D. 30o 7.底质中含有大量水分,必须用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行的是哪一种() A.在阴凉、通风处自然风干 B.离心分离 C.真空冷冻干燥 D.高温烘干 8.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9 .释水的BOD5不应超过()mg/L. A.1 B.2 C.0.2 D.0.5 10.采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时,不必加定量校正因子的方法是( )。 A. 归一化法B.内标法C.外标法D.校正面积归一法 四、判断题 1、测定烟尘浓度时必须等速采样,而测定烟气浓度时不需等速采样。() 2、污水中BOD测定时,所用稀释水应含有能分解该污水的微生物。() 3、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4、实验室之间的误差一般应该是系统误差。() 5、全压、动压和静压都是正值。() 6、大气污染物的浓度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关系,在监测大气污染的同时还需测定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7、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8、所有的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9、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或次声。() 10、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五、问答题 1、以河流为例,说明如何设置监测断面和采样点? 2、大气降水监测的目的是什么? 3、在测定COD Cr过程中,分别用到HgSO 4、AgSO4-H2SO4溶液、沸石三种物质,请分别说明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复习过程

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 统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一)人体内的三大供能系统 在人体内有三大供能系统,它们是:磷酸原供能系统、糖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ATP 在肌肉中的含量低,当肌肉进行剧烈运动时,供能时间仅能维持约1~3秒。之后的能量供应就要依靠ATP 的再生。这时,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肌酸的高能磷酸键 水解将能量转移至ADP ,生成ATP (C ATP CP ADP +?? ?→?+磷酸激酶)。磷酸肌酸在体内的含量也很少,只能维持几秒的能量供应。人在剧烈运动时,首先是ATP-CP 供能系统供能,通过这个系统供能大约维持6~8秒左右的时间。这两项之后的供能,主要依靠葡萄糖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 。无氧酵解约能维持2~3分钟时间。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易导致肌肉疲劳,所以长时间的耐力运动需要靠有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合成ATP 。 综上所述,短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如100米短跑,主要依靠ATP-CP 供能;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主要靠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介于二者之间的较短时间的中强度运动,如400米跑,则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能量。人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长时间剧烈运动时,如马拉松式的长跑运动,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 (二)三大供能系统的供能特点 运动时,代谢供能的输出功率取决于能源物质合成ATP 的最大速率。(1)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能量物质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比率随运动状况而异,不是同步利用。(2)最大功率输出的顺序,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糖有氧氧化>脂肪酸有氧氧化,且分别以近50%的速率依次递减。(3)当以最大输出功率运动时,各系统能维持的运动时间是:磷酸原系统供极量强度运动6—8秒;糖酵解系统供最大强度运动30—90秒,可维持2分钟以内;3分钟以上主要依赖有氧代谢途径。运动时间愈长强度愈小,脂肪氧化供能的比例愈大。脂肪酸是长时间运动的基本燃料。(4)由于运动后三磷酸腺苷(ATP)、磷酸肌酸(CP)的恢复及乳酸的清除,须依靠有氧代谢系统才能完成,因此有氧代谢供能是运动后机能恢复的基本代谢方式。

(整理)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填空 1、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 2、进行水污染防治,根本原则是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防”是指对污染源的控制“治”是指必须对污(废)水进行妥善的处理,“管”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 3、为有效地控制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相关控制技术的开发主要在三个方向: 过程控制技术(减量化) 处理处置技术(无害化) 回收利用技术(资源化) 其中资源化回收利用技术是目前的重点研究内容。 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生产性污染物:主要是工业“三废,其次是农业污染物(化肥、农药等);生活性污染物:粪便、垃圾、污水等;放射性污染物:核能工业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医用放射源,工农业放射源以及核武器生产及试验所排放出来的废弃物和飘尘。5、噪声的控制:(1)声源控制;(2)传声途径控制;(3)接受者的防护。 6、环境容量=环境标准-环境背景值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8、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9、城市垃圾的资源化处理包括物资回收和热能回收两个方面。 10、处理城市垃圾的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垃圾,宜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焚烧法;无机物含量高的垃圾,宜采用填埋法; 垃圾中可降解的有机物多,宜采用堆肥法 11、水体监测有机综合污染指标:COD,BOD,DO,TOC(Total organic carbon 总有机碳量) 12、大气监测:SO2,NOx,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总悬浮颗粒物),其它(H2S,CO,CO2,NH3 );酸雨;烟道气;汽车尾气 13、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和潜伏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间接危害性。 14、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对象、内容、手段)区域性(自然、经济、环境质量标准)群众性(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二名词解释 1、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的恶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这种现象就是人们常说的水污染。 2、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3、环境保护就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是保护、改善和创建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它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的内容。 4、固体废物:简称废物,又称固体废弃物或固体遗弃物。指人类在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不再需要或没有“利用价值”而被遗弃的固体或半固体物质。 5、环境问题使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6、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测定,以确定某个区域环境质量的全过程。 7、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其含量。8、土壤的自净作用:即土壤环境的自然净化作用, 是指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通过自身的作用,使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数量、浓度或毒性、活性降低 的过程。 9、大气污染(1SO):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 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 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 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10、环境污染物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 入环境中,并引起环境污染或导致环境破坏的物 质。 11、环境容量:在人来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 的情况下,某一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 荷量。 12、环境背景值:指某地区没有被污染的环境中 某元素的平均含量。 三简答 1、水环境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 ?水污染加剧了缺水情况 ?水污染对农作物的危害 ?水污染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2、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通过人的呼吸直接进入体内 附着在食物或溶于水中,随饮食进入 体内 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人体 3、固体废物的危害 a.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危害 (1)侵占土地,污染大气 (2)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b.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短期的危害性事件,如对人体的毒害和爆 炸等 (2)长期的危害性事件,如中毒、“三致”作用 4、地膜污染的危害: (1)破坏土壤的整体性; (2)使土壤易板结,水分渗透性变差,植物根系 生长受阻,妨碍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3)使病虫害增加,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4)牲畜或鱼类误吃了废膜碎片后,会引起消化 道疾病,甚至死亡。 5、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 1、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晶体 混浊,严重者引起白内障等。 2、对皮肤的影响。表现为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 肤老化、促使褐班生成,甚至导致皮肤癌。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表现为心悸、心跳加快、 心率不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4、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表现为神经系统紊乱、头 晕、失眠、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 等。 6、大气污染的防治 ●加强规划管理 ●推行清洁生产,改善能源结构 改变燃料构成 对燃料进行处理 进行技术生产工艺改革综合利用废气 采用集中供热和联片供暖 积极开发清洁能源。 ●综合防治汽车尾气及扬尘污染 7、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思想 (一)立足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 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 利用资源是环境保护 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的 经济效益; ?坚持“谁污染谁 治理”的原则 (二)树立整体思想,综合整治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与控 制污染作为整 个社会大系统 的一个有机部 分; ?加强规划, ?加强区域综合 防治; ?利用研究成果, 采用多种手段 来管理环境。 (三)树立预见性和长远性的观念 ?研究重大政策, 关注经济和社 会发展对环境 保护工作带来 的影响,及时提 出对策; ?重视环境评价 和预测工作(已 有法可依、法制 化) (四)树立大环境管理的思想 形成包括发展计划、经济部门和其他具体 部门在内的大的环境管理体系。 8、老三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 收费。 老三项存在的不足: 强调控制老污染源不够; 强调控制总量不够; 强调综合、区域、集中控制不够; 强调定量管理不够; 强调因排污及环境实际情况制宜不 够; 强调的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责不 够。 四论述 1、当今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 环境质量下降 温室效应引起了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区的扩展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固体废弃物的堆砌 2、我国环境保护方针和政策 (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 环境保护的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 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 造福人民。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 1、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基本国策的地位 是为了实现党的方针、路线任务而按规定的, 是一个国家最高、最重要的政策之一,其地位和 权威在所有政策中是最高的。 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的 必然性 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 精品文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