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享单车 案例解析

共享单车 案例解析

男孩骑共享单车被撞身亡,怪密码锁?

摘要:3月26日中午,一名11岁上海男孩与同行3个伙伴(均未成年)骑ofo共享单车时,在天潼路、曲阜路、浙江北路路口与上海弘茂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客车相撞,致使该男孩倒地并从该大型客车前侧进入车底遭受挤压、碾压,后经上海长征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7月初,该男孩父母将肇事司机、车辆所属的汽车租赁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告上法庭。此后不久,该男孩父母追加ofo为被告,索赔878万元,并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关键词:共享单车;被撞身亡;租赁行业

Abstract: at noon on March 26th, a 11 year old boy in Shanghai with 3 partners (all minors) riding ofo bicycle sharing, collided in Tiantong Road, Qufu Road, Zhejiang Road intersection with the Shanghai Hongmao automobile leasing company car, the boy fell to the ground and into the car suffered from the extrusion and rolling of large passenger cars the front side of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fter the rescue invalid, died on the same day. At the beginning of July, the boy's parents will be the driver, the vehicle belongs to the car rental company and the insurance company to court. Shortly thereafter, the boy's parents added ofo as the defendant, claiming 8 million 780 thousand yuan, and asked ofo to immediately recover all mechanical password locks and replace them as more secure locks.

Keywords: shared bicycle; hit and killed the leasing industry;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都倡导绿色出行,便有了“共享单车”。但是随着而来的就是各种纠纷以及触犯相关法律的行为发生。那么对于共享单车产生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共享单车是指企业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2016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最近一张手机截屏蹿红网络。在这张截图上,

24个共享单车应用的图标霸满了整个手机屏幕,真的是“一图说明共享单车的激烈竞争”。而在街头,仿佛一夜之间,共享单车已经到了“泛滥”的地步,各大城市路边排满各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共享单车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由于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政府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善意的观察期。

2、背景介绍

2017年3月26日,该案受害人(11岁)与其他3名未成年人骑乘配备机械锁的ofo共享单车,行至上海市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被肇事大客车碾压,受害人当场受重伤,后经上海长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7月19日,受害人父母将ofo共享单车运营方“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肇事机动车驾驶员、客车所属单位“上海弘茂汽车租赁有限公司”及保险公司,起诉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要求上述主体共同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在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中,除要求被告支付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外,还申请静安区人民法院判令北京拜客洛克科技有限公司立即召回市面上所有配备机械密码锁具的ofo共享单车,并更换为高安全性锁具。

原告请求判令ofo小黄车公司向原告赔偿死亡赔偿金616432元以及精神损害赔偿金700万元。同时,请求判令司机王某、肇事客车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向原告赔偿死亡赔偿金493145.6元以及精神赔偿金50万元。

经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王某驾驶机动车在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转弯时,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其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高童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且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其行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故认定肇事客车司机王某负该起事故次要责任,受害人高童负该起事故主要责任。

ofo:质疑受害人以“非正常的程序”开锁

据媒体报道,在当天的法庭上,四名被告均表示认可原告起诉的事实以及交警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于诉讼请求,ofo小黄车公司不同意原告针对其提出的全部诉讼请求。

对于原告提出的要求ofo小黄车公司收回机械密码锁具单车、并更换为智能锁具,ofo小黄车公司认为这不属于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诉讼范围,并且与原告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同时,ofo小黄车公司称该事故中,交警部门认定司机王某没有确认安全通行,且受害人高童未满12周岁违法骑行自行车上路,并逆向行驶,并没有认定ofo小黄车公司有任何的事故责任。

“涉案自行车经司法鉴定处于正常状态,不存在任何过错。”ofo小黄车公司称,公司在注册、使用、宣传、推广等过程中都有尽到“12周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行”的提醒义务,并且质疑受害人高童以“非正常的程序”对ofo 小黄车进行开锁并骑行。

对于原告出具的一份公安机关对同行小伙伴刘某的笔录,显示刘某曾表述称,他们骑行ofo小黄车系自行打开了机械锁,没有进行手机扫码,也没有获取到相关密码。ofo小黄车公司认为该证据在内容上没有明确提到受害人高童的开锁过程。

ofo机械锁专项调查

根据原告提交的证据显示, 2017年3月30日,北京等地的共享单车志愿者发起ofo机械锁漏洞问题专项调查,结果表明车辆未锁(包括未挂锁、未打乱密码)的比例普遍较高。其中,上海地区所调查的240辆ofo车辆中有55辆未锁,占比达22.9%。

而原告代理律师出具的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单车发生事故的报道统计结果显示:仅2017年1月到2017年7月,经媒体公开发表的23例未成年人骑乘共享单车引发安全事故的报道中,因车锁未锁及儿童自己解锁而导致的事故有9例,占39.13%;开锁原因不详的有10例,占43.48%;涉及ofo品牌的19例,占82.6%。

律师观点

“大量存在于公共场所使用机械锁的共享单车,对儿童造成了巨大的诱惑”,原告代理律师张黔林表示,“儿童身体和智力尚未发育完全,风险防范能力较弱,没有锁好的共享单车对儿童的使用误导和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希望通过这次民事诉讼,确定肇事方、共享单车经营者等主体的法律责

任,也希望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质量监督等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动作为。这是规范城市交通安全环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共享经济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全新的经济形态,正逐步发展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一带一路”的号召,如今的中国大地,“共享”经济也是遍地开花。共享单车无疑是当下最火的话题,备受资本追逐;网上有个段子,说有人问共享单车的投资人,“请问,当下共享单车项目最大的风险是什么?”风投回答说,“目前共享单车最大的风险恐怕是颜色已经不够用了!”目前最火的单车是Offo和摩拜,但据说OFFO和摩拜厮杀时,HelloBike(哈罗单车)现在异军突起,大有逆袭之势;共享单车的模式确实非常棒,以哈罗单车为例,其押金是199元,也就是说投放100万部单车(目测哈罗单车的成本在200元左右),只要能吸引到200万注册会员,他不仅可以通过押金收回成本,还能获得2个亿的现金沉淀。

去年横空出世便迅速走红的共享单车,定位找车,扫码开锁,随走随停任我行……共享单车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出行模式,将自行车这个“过气”的出行工具瞬间变得“时髦”了起来,街道两旁随处可见的“小黄”、“小橙”、“小蓝”也着实为这个城市添了几分色彩。共享单车环保、低碳,不仅能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有助于减轻交通拥堵程度,而且还可以强身健体,迅速成为出行的“主力军”。

共享经济正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新业态的出现也带来了新的问题:骑共享单车发生意外找谁赔偿?共享服务从业者的资质和服务的质量谁来保证?进入共享平台的相关资金如何保障……分享经济已经对现行法律法规提出了挑战,不仅由于立法滞后导致乱象丛生,新模式的出现也令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捉襟见肘。

3、共享单车涉及到的法律问题

一、首先是选车环节:

1、根据我国《刑法》第275条之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故意毁坏的公私财物价值达到5000元以上的,即达到“数额较大”

的“红线”,将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所以,相关行为人一旦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经司法鉴定达到5000元,那么行为人就可能面临刑事的处罚。

当然,即使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达不到5000元,也可以根据前述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行为人进行拘留或罚款。

2、故意破坏共享单车防盗、识别系统而据为己有--------可能构成盗窃罪

为达到“私人免费”使用共享单车的目的,个别使用人利用暴力手段拆除共享单车上的电子锁具、二维码和条形码,并加装私人“锁具”。这种行为实际上改变了车辆的“归属”,将车辆所有权从共享单车公司占有,转变为私人占有。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4条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而擅自破坏共享单车锁具、定位装置供私人使用的行为则涉嫌盗窃。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可见,一旦使用人“盗窃”的单车价值达到“一千元”,则可能涉嫌盗窃罪,被法律制裁。

当然,不要以为“盗窃”的单车价值不足“一千元”就可以高枕无忧。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所以,一旦行为人实施了毁损单车二维码、条形码、锁具等行为,就涉嫌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一旦被发现就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罚款等处罚。

二、扫码环节:

共享单车的二维码之外,在车身另行设置二维码,通过使得用户误扫而进行电信诈骗,属于诈骗行为。轻者,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予以行政处罚;重者,则可能构成《刑法》第266条的诈骗罪。

《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3000元至10000元以上认定为诈骗罪的“数额较大”(诈骗罪起点),具体准确数额由各省规定。

在此提醒大家,借车时,一定要通过正规应用商店下载共享单车APP,仔细查看页面,并且尽量关闭小额支付免密功能,避免遭遇山寨APP而导致手机被植入木马病毒。目前大部分共享单车只能通过官方APP支付,只有摩拜单车除APP外还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进入。此外,正规二维码扫描后一般会进入使用模式,绝不会跳转至付款页面。一旦扫码后弹出付款界面,一定要认真、仔细地查看付款页面,以免向骗子的个人账户转账。

三、押金环节:

押金问题一直是共享单车被“吐槽”的对象。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中,摩拜单车押金299元,Hellobike和DD?bike、systech的押金为199元,ofo 和永安行的押金为99元,永安行对支付宝芝麻信用600分以上的用户免收押金。

1、“押金”的法律性质

俗称的“押金”即为“保证金”,按照《物权法》和《担保法》相关法律规定,押金属于一种特殊的“动产质权”。缴纳或收取押金,目的在于对双方之间的租赁合同起到一定的担保作用。

虽然从法律的角度看目前没有关于押金的禁止性规定,按照民法领域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在平台和用户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收取押金是允

许的也是合法的。但是押金收取金额过高,或退还时间过长,押金的去向、使用,与平台对消费者履行的义务明显不相匹配,则该规则显失公平,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知情权,属于限制消费者权利的“霸王条款”。

2、押金、余额退还

在传统租赁服务的押金收取或退还中,当用户不再租赁,押金就直接退还。但在摩拜单车或ofo单车的平台服务中,如果用户不提交申请,押金就一直处于平台的控制之下。而且使用单车租赁,都需要预充值才能开锁使用,相当于预付费服务,在预付费前提下,收取押金且不自动退还的规则,则有明显不当占有资金或募集资金的嫌疑。

3、收取的押金的保管和使用

押金的设立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债权的实现和交易安全,共享单车运营方依照服务规则向客户收取押金无可厚非。但是,收取的押金,除非能够证明消费者违约,否则不得扣除或挪作他用。虽然我国法律对于押金的保管、使用没有明确规定,但应当看到大量押金放在企业可能引发的风险。共享单车运营方拥有大量用户、涉及多个城市,一旦发生平台将大量押金挪作他用、投资失败或无法及时收回资金等情况,将出现押金兑付危机。共享单车运营方既然向用户承诺可以随时退还押金,就应当履行承诺,否则就涉嫌违约。

四、骑行环节

1、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未满12岁是不能骑共享单车上学。

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中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所以骑车是不可以做出逆行、闯禁等违法行为。

五、停车环节:

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管理、市民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对共享单车乱停乱放。我们经常见到共享单车挤占人行道,占用盲道,被扔到绿化带里,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和规整。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九条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规定地点停放。未设停放地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

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

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

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虽然骑行共享单车违法的责任主体是骑车人,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

共享单车的提供者对骑车人的违法行为,在法律上应当是有连带责任的,这

种连带责任的载体就是共享单车。比如,共享单车违法乱停乱放,或是骑车

人违法之后弃车而去,那么警察就有权依法扣押共享单车,其法律责任自然

是由共享单车的提供者先行承担,不能因为是共享单车就可以免于处理,这

是有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的。

综上,对于共享单车不仅是方便出行的工具,也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镜子,骑车事小,文明事大。解决共享单车系统在建设、运营、维护、更新、管理

以及健康持续发展上面临的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出台规定健全运营机制,还

需要共享单车的受益单位加大投入管理,更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大家

都做到懂文明,守规矩才能使这些不文明现象减少,让市民出行的“最后一

公里”骑得舒心,骑得放心;让好事变得更好,让生活更为便利。

4、共享单车需要承担的责任

因为高额的索赔,案件有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实际上,案件仍是一起责任相对清晰的交通事故。

在交通事故案件审理中,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核心证据,认定书对责任的划分,往往就是法庭作出判决的主要依据,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法庭将依据事故认定书作出判决。认定书也可以说就是以后事故损害赔偿处理的基础。

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交通警察支队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驾驶员王某驾驶机动车在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向左转弯时,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本起事故次要责任。与此同时,静安区交警认为,该男孩未满12周岁,驾驶自行车在道路上逆向行驶,且疏于观察路况,未确认安全通行,负本起事故主要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 12 周岁。

人们都知道,在投放初期,ofo共享单车防盗并非智能锁,而是十分简单的机械锁,ofo每一个车牌号码所对应的机械锁密码都是固定的,只要记住对应车牌号码的密码就能开锁,便能免费使用。

有些人使用单车之后经常忘记将密码打乱,其他人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密码,直接按开锁键就能用车。而且机械锁长时间使用之后,密码对应的数字键会松动,这样即使车的密码被打乱,也可以轻松“破解”。

上锁的车辆都可以轻易使用,更何况还有许多的ofo并没有上锁。容易破解密码的小黄车加上没有上锁的小黄车,这就是孩子们能轻易骑上共享单车的原因。所以有人认为,共享单车不能有效锁止,让未成年人轻易使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共享单车企业应当承担责任。这个看法混淆了交通事故中的因果联系。

从事故认定书看,事故是未成年骑行者和大客车司机违反交通规则引起的。共享单车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死亡结果之间不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辆谁的车、密码锁是否容易打开都和最终事故的发生之间没有关系。

人们对引起损害结果发生的因素不应该无限的向前追溯。进行责任认定时,也不应该过分强调那些间接性的、对事故发生没有直接决定性的因素。

从法律的逻辑上看,即使是存在偷骑现象,也不宜去强调单车所有权人、管理者防止单车被人偷骑的高度注意义务,因为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单车很难被认定为是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品,骑单车不能被看成是和开机动车等量齐观的高危行为。

最后,高额赔偿在中国法律中也没有依据。依据法律精神,损害赔偿仅是用于弥补当事人损失,损失多少,赔偿多少,不存在差额,所以即使共享单车运营商最终被判决承担了赔偿责任,也仅是在次要责任的范围内,基于人道,承担比索赔数字小得多的责任。

5、交通部门采取的补救措施

据交通部官网消息,近日,交通部等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规定用户注册使用实行实名制,鼓励免押金,并禁止向未满12岁儿童提供服务。

针对车辆投放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采取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规范自行车停放及管理。根据城市特点、发展实际等因素研究建立车辆投放机制,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要求对用户注册使用实行实名制管理并签订服务协议,明示计费方式和标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服务。

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

此前,交通运输部曾于5月22日该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ofo小黄车方面介绍,目前其已为全球6个国家、超过150个城市上亿用户提供了超过20亿次高效便捷、绿色低碳的出行服务。

《指导意见》肯定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发展对方便群众短距离出行、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的积极作用,提出要按照“服务为本、改

革创新、规范有序、属地管理、多方共治”的基本原则,鼓励和规范共享单车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指导意见》从实施鼓励发展政策、规范运营服务行为、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具体措施。

◆科学确定共享单车定位

《指导意见》指出,要科学确定共享单车发展定位,实施鼓励发展政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交通服务方式。

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统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推进公共租赁自行车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规范自行车停放及管理

《指导意见》提出,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合理布局慢行交通网络和自行车停车设施,积极推进自行车道建设,优化自行车交通组织等。要推进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采取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相结合的方式,规范自行车停放及管理。

针对车辆投放问题,《指导意见》提出要引导有序投放车辆,根据城市特点、发展实际等因素研究建立车辆投放机制,引导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划线!禁止向未满12岁儿童提供服务

为提升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水平,《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运营企业要加强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设,对用户注册使用实行实名制管理并签订服务协议,明示计费方式和标准,建立投诉处理机制,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服务。

落实车辆停放管理责任,采取电子围栏等综合措施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提供服务的车辆。加强监督管理和宣传

教育,公开通报存在问题,引导安全文明用车,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用户信用评价。

◆鼓励免押金方式提供服务

针对用户资金及信息安全等问题,《指导意见》鼓励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已收取押金或者预付资金的,要在注册地设立专用账户,实行专款专用,完善退还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门监管。

企业要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将服务器设在中国大陆境内,落实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各项措施,采集的信息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超越提供共享单车服务所必需的范围。

◆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

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指导意见》对有关部门职责进行了界定,要求各地建立公平竞争秩序,指导和监督企业依法规范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作用,强化舆论和社会监督,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治理的局面。

6、共享单车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

除了878万天价赔偿要求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案原告同时要求ofo立即收回所有机械密码锁具并更换为更安全的锁具。

这是一个涉及到公共利益的诉讼请求,尽管按现行法它很难获得支持,但是它体现了一个有意义的姿态。

检索可以发现,偷骑共享单车导致未成年人伤害的案例其实早已不止一起,6月份在成都,就有一起几乎同样的未成年人偷骑共享单车事件,结果造成一名8岁男孩肝脏破裂,不得不连夜完成肝脏部分切除手术。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17年《民诉法》修订后该条新增了一款,“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没有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或者前款规定的机关和组织

不提起诉讼的情况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前款规定的机关或者组织提起诉讼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支持起诉。”

这说明虽然目前公益诉讼主体仍不包括个人,但也从消费者协会、环保组织等发展到检察机关,趋势是公益诉讼主体在增加,公益诉讼的力量在增强。

本案原告这个诉讼请求显然会遇上主体不适格的问题,可见这是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表态之举。但如果能引起社会重视,形成监督氛围,那么类似未成年人受害事件就可能减少。

你可以说密码锁不是共享单车安全的关键,那么车身喷涂明显的“12周岁以下儿童禁用”标识,对不当使用情形,进行更明显的警示说明,也应该成为企业的必要选项。

向其他国家标准看齐,为每一个使用者配备完整的头盔护具等装备,也应该成为发展趋势。

7、结束语

南方都市报、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摩拜单车联合发布的《2017年华南区共享单车出行报告》显示,华南45%的共享单车骑行集中于早晚高峰时期,分别超过1000辆地铁、1.5万辆公交或30万辆出租车的载客量,相当于19%的城市公共交通运力;广州有63%的共享单车出行与公共交通进行接驳,成为解决最前与最后1公里出行的方式之一。

这是城市在极短的时间内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趋势是单车回归。

回归后的单车,不应当成为一个高危物品,而应当仍是安全的、轻松的、普通人使用起来门槛很低的生活用品。

骑行不能成为高危行为,这不仅仅有赖于共享单车产品的改进,更有赖于城市给出适宜的骑行环境——恢复被侵占的自行车道、行人和单车优先、汽车让行成为习惯。

思考题:

新闻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该怎么看待这又一起与共享单车安全有关的案件?

但是随着共享单车的“泛滥”各种问题也随之爆发,如破坏共享单车,给共享单车上锁,共享单车押金以及骑共享单车引发的安全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那这些孩子是怎么骑上共享单车的呢?

那么密码锁容易打开到底是不是问题呢?

附录

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俗称“共享单车”)是移动互联网和租赁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新型服务模式。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快速发展,在更好地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推动了分享经济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车辆乱停乱放、车辆运营维护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用户资金和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为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提升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水平,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构建绿色、低碳的出行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要。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为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为公众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更绿色的出行服务。

——坚持改革创新。以“互联网+”行动为契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和活力,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规范有序。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形成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发展环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依法规范企业经营,引导用户守诚信、讲文明,维护正常运行秩序。

——坚持属地管理。城市人民政府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的责任主体,充分发挥自主权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模式。

——坚持多方共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强行业自律,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治理的局面。

二、实施鼓励发展政策

(三)科学确定发展定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分时租赁营运非机动车,是城市绿色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是方便公众短距离出行和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的重要方式。各地要坚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结合城市特点做好慢行交通规划,统筹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建立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城市出行服务系统。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四)引导有序投放车辆。各城市要根据城市特点、公众出行需求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定位,研究建立与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停放设施资源、公众出行需求等相适应的车辆投放机制,引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合理有序投放车辆,保障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安全稳定运行。

(五)完善自行车交通网络。各城市要合理布局自行车交通网络和停车设施,纳入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并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相衔接。积极推进自行车道建设,提高自行车道的网络化和通达性。要优化自行车交通组织,完善道路标志标线,纠正占用非机动车道等违法行为,保障自行车通行条件。

(六)推进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和建设。各城市要制定适合本地特点的自行车停放区设置技术导则,规范自行车停车点位设置。对不适宜停放的区域和路段,可制定负面清单实行禁停管理。对城市重要商业区域、公共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居住区、旅游景区周边等场所,应当施划配套的自行车停车点位,规范自行车停放。

三、规范运营服务行为

(七)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标准化建设。鼓励有关社会组织、产业技术联盟制定团体标准;支持各地结合发展规模、城市管理、地形条件、用户骑行习惯等差异化需求,制定运营、维护等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更高水平的产品质量、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企业标准,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

适时制定基础通用类国家标准。运用生产许可、认证认可、监督抽查等手段,建立标准实施分类监督机制,促进标准落地。投放车辆应当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定。

(八)规范企业运营服务。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要加强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强对所属车辆的经营管理,创新经营服务方式,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提高服务水平。合理配备线下服务团队,加强车辆调度、停放和维护管理,确保车辆安全和方便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实行实名制注册、使用,运营企业与用户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规范对用户在骑行、停放等方面的要求。禁止向未满12岁的儿童提供服务。明示计费方式和标准,公开服务质量承诺,建立投诉处理机制,接受社会监督。创新保险机制,为用户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第三者责任险,保障用户和其他人员人身安全。加强信息报送与共享,及时将运营信息报送当地主管部门并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共享。

(九)加强停放管理和监督执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要落实对车辆停放管理的责任,推广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综合采取经济惩罚、记入信用记录等措施,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提供服务的车辆。各地要加强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的监督,明确相关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对乱停乱放问题严重、经提醒仍不采取有效措施的运营企业,应公开通报相关问题,限制其投放。

(十)引导用户安全文明用车。用户应当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城市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服务协议约定,做到文明用车、安全骑行、规范停放,骑行前应当检查自行车技术状况,确保骑行安全。不得使用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载人,不得擅自加装儿童座椅等设备。加强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使用规范和安全文明骑行的宣传教育,通过公益广告、主题教育、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引导用户增强诚信和文明意识、遵守交通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十一)加强信用管理。加快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领域信用记录建设,建立企业和用户信用基础数据库,定期推送给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对企业和用户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加强企业服务质量和用户信用评价。鼓励企业组成信用信息共享联盟,对用户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四、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

(十二)加强用户资金安全监管。鼓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企业对用户收取押金、预付资金的,应严格区分企业自有资金和用户押金、预付资金,在企业注册地开立用户押金、预付资金专用账户,实施专款专用,接受监管,防控用户资金风险。企业应建立完善用户押金退还制度,积极推行“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等模式。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业务中涉及的支付结算服务,应通过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提供,并与其签订协议。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实施收购、兼并、重组或者退出市场经营的,必须制定合理方案,确保用户合法权益和资金安全。

(十三)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保护。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规定,将服务器设在中国境内,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依法合规采集、使用和保护个人信息,强化系统数据安全保护。采取的信息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超越提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所必需的范围;采取的信息和生成的相关数据应当在国内储存和使用。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四)明确责任分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制度建设、强化监管服务。城市人民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快信息共享,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健康有序发展。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公安部门负责查处盗窃、损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违法行为,查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维护交通秩序;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络、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车设施规划并指导建设;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共同指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停放管理;电信主管部门、公安、网信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加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服务的网络安全监管,保障用户信息安全。发展改革、价格、人民银行、工商、质检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经营行为实施相关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十五)加强社会公众治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各方作用,支持制定发布行业公约,贯彻实施相关标准,加强行业服务和自律管理,强化服务

质量监管、第三方评价等。鼓励公众共同参与治理,形成企业主体、政府监管、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防范向消费者转嫁经营风险等行为。

(十六)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应当依法规范经营,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不得侵害用户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完善“双随机”抽查制度,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曝光,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与道路交通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法。

第三条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应当遵循依法管理、方便群众的原则,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需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制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交通、建设管理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道路交通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公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及其交通警察执行职务时,应当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并模范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

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制教育的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有进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义务。

第七条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科学研究,推广、使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设备。[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