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_管常东

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_管常东

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_管常东
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_管常东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1):416 421CN53-1045/N ISSN0258-7971 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管常东,叶静,郑晓君,陈婷婷,马海英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200)

摘要:近年来白芨的组织快繁技术迅速发展,并成为白芨大规模种植的主要手段.综述白芨组培的外植体选择、原球茎诱导培养、丛生芽增殖培养、生根诱导及炼苗移栽等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各个生长阶段的最佳

培养基组分,同时展望白芨组织快繁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白芨;组织培养;培养基;激素;添加物

中图分类号:S567.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8-7971(2010)S1-0416-06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亦作白及、连及草、甘根,分布于中国至朝鲜、日本,我国产于华东、华南、及河南、陕西、四川、云南等地[1-2].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中国药典》[3]中所收载具有补肺、消肿、生肌、止血、敛疮等功效,用于治疗肺伤咳血、金疮出血、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皲裂等症.此外,白芨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为保护白芨野生资源,人工繁育和栽培白芨势在必行.白芨的种子非常细小且无胚乳,因此在自然状况下很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传统栽培主要靠分株繁殖[4-7].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远较分株繁殖快捷高效.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探索白芨组织培养技术,以便为白芨栽培提供种源,实现人工种植,摆脱对野生资源的依赖.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白芨组织培养以及相关研究进行总结,以期对将来的研究提供参考.1白芨组织培养的途径

根据选用的外植体不同,白芨组织培养的途径主要分为2类.

1.1种子萌发途径白芨种子虽然没有胚乳,但郭顺星和徐锦堂的研究表明,白芨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8],因此白芨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故此,目前大部分白芨组织培养研究的外植体都选用种子,采用Bemard创立的非共生萌发法,将种子播撒在培养基上进行无菌萌发.

种子萌发后所采用的组培程序则各有不同.有的作者采用“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的组织培养程序,增殖主要利用诱导原球茎增殖完成,继代培养也采用原球茎[9-11];有的作者采用“原球茎→诱导丛生芽增殖→诱导芽的分化及生根”的组织培养程序,继代培养使用丛生芽[12-15];有的则直接采用“原球茎→诱导芽的分化→诱导生根”的组织培养程序;还有的作者采用原球茎直接“生长分化→诱导生根”的程序[16].这些组培方法都能取得扩繁的效果,但扩繁效果有一定差别.

*收稿日期:2010-06-25

作者简介:管常东(1987-),女,河北人,云南大学2007级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生.

通讯作者:马海英(1971-),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结构植物学与植物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mahy@ynu.edu.cn.

白芨的蒴果中有大量的种子,并且蒴果的消毒较方便,污染率低[17].另一方面用种子作为外植体操作较容易,并且组培过程中萌发率高,培养的幼苗生长较为迅速,因此,种子作为外植体应用比较广泛,大部分的组培研究都选用种子.

1.2白芨块茎、侧芽、茎尖或幼根的组织培养途径植物的分生组织也可用来进行组织培养.1960年,Morel采用大花蕙兰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无病毒植株.近年也有一些作者探索利用白芨的块茎、侧芽、茎尖或根作为外植体的组培体系.何俊蓉等用白芨新鲜块茎的顶芽[18]、余朝秀等用茎尖及侧芽[19]、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20]、韦卡娅等用块茎[21],以及田英翠和袁雄强用白芨的幼根[22],都获得了白芨的组培苗.组织培养的过程一般都是由诱导丛生芽和诱导生根2个步骤构成.韦卡娅等同时进行了2种组织培养途径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幼嫩块茎作为外植体诱导丛生芽60d才有小芽形成,且分化效率不高;而用种子作为外植体,30d就开始萌动,60d小苗就分化完全[21].由于所需时间长、分化效率低,因此用块茎、侧芽等作为外植体的方法目前远不如种子萌发方法普遍.

2种子萌发途径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2.1种子的无菌播种

2.1.1白芨蒴果的准备张建霞、付志惠等对不同成熟度种子萌发的研究表明,胚从授粉到成熟一般需要4 5个月,随着白芨胚龄增大,胚成熟度不断增加,有胚率和萌发率逐渐提高,种子萌发时间逐渐变短[14,23].20周后采收的蒴果有胚率最高,萌发率为100%,萌发时间只需1周;3 4个月胚龄的种子萌发率也都比较高,萌发期较短,适宜作为组织培养种子,在野外则一般在每年的9 10月蒴果由淡黄到褐色成熟之际采集比较合适.

若采集的白芨种子不能及时进行培养研究,也可用塑料袋密封保存于5?的冰箱中.赵仁全等的研究表明5?条件下对种子贮藏最为有利,贮藏60d后种子萌发率才开始缓慢下降,贮藏5个月时种子萌发率仍达50%左右,而冷冻和常温条件均不利于白芨鲜蒴果的保存[24].2.1.2消毒白芨蒴果的消毒过程比较简单,一般取未开裂的蒴果用洗衣粉或肥皂洗净,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的乙醇浸泡30s,再用0.15%升汞浸泡8 10min,无菌水冲洗3 4遍后置于灭菌的吸水纸上,吸干水分待用.对于已开裂的果实可先用75%的乙醇灭菌后,取出种子,用白细布包裹,置于10%次氯酸钠中浸泡5 10min,取出再用无菌水冲洗3 4次,即可用于无菌播种[4,13-16,18,21].2.1.3种子萌发和原球茎诱导在外植体消过毒以后即可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种子萌发.种子萌发过程中基本培养基、激素及添加剂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培养基MS或1/2MS,Knudsonc(KC)为白芨种子萌发中最常用的培养基.大部分研究者采用MS或1/2MS为基本培养基[9,11-12,14-16,18,21],有的采用Knudsonc(KC)为基本培养基[4,9,13],还有的采用花宝一号和花宝二号[14,23].总的来说,1/2MS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高而且生长正常,一般实验经常采用.而以花宝一号和蛋白胨为主要原料的PT培养基,成本较低,有利于白芨大规模生产时降低成本[25].

(2)激素激素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验表明NAA对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6-BA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争议:袁宁等通过对比1/2MS基本培养基与1/2MS+1mg/L6-BA培养基,认为6-BA有助于种子的萌发[15],而张燕等通过对比1/2MS+1 mg/L NAA与1/2MS+1mg/L NAA+0.1mg/L6-BA+2.0g/L AC,1/2MS+1mg/L NAA+0.2 mg/L6-BA+2.0g/L AC,认为6-BA不利于种子的萌发[16],由于后者的对比有AC的干扰,故关于6-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还有待于实验验证.(3)添加剂添加剂同样影响到种子的萌发,马铃薯泥和香蕉泥对种子萌发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活性炭、番茄汁对种子的萌发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5-16,25].

总结众多作者不同实验中激素、添加剂的影响,对种子萌发有益的培养基组成有以下2种:①1/2MS+10%椰子汁[25];②1/2MS+1.0mg/L NAA+50g/L马铃薯泥[16].

种子萌发期间,环境条件控制在昼温20 25

714

第S1期管常东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夜温18 20?,暗培养.

(4)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白芨萌发过程中,种子首先吸水膨胀,约5d后种胚细胞开始分裂,细胞数目增多,椭圆形胚体积明显增大,约14d后突破种皮萌发成原球茎,然后原球茎的顶端先产生叶原基,接着分化出幼叶,长成小苗[8].小苗继续培养,又能产生根原基,形成根系[10].一般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萌发培养基应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而不利于原球茎分化,白芨种子在Knudsonc培养基中萌发时,原球茎容易直接分化为小苗[9,13],因此对利用原球茎增殖这一过程是不利的.

2.2原球茎增殖由于白芨种子萌发时首先形成原球茎,有些研究者对原球茎进行诱导增殖,以达到扩繁的目的.在无菌条件下,将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分割并接种于增殖培养基中,10d左右原球茎开始分化,形成新的原球茎前期,新形成的原球茎不经分割继续培养30d,有的形成丛生形的原球茎,有的形成芽和小植株[11,26].此期间培养条件为:温度(25?2)?、光照8 10h/d、光强1500 2000lx,培养28d左右即可获得大量的增殖[13].原球茎分割可采用纵切法(将原球茎纵切为二)、横切法(将原球茎横切为二)和掰开法(将大丛原球茎顺势掰散成小丛或单个)3种分割方法.实验表明,掰开法最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纵切法次之,横切法易导致原球茎褐变而死亡[27-28].原球茎增殖期间培养基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基本培养基一般选取MS和ZW,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和分化的培养基组合见表1.

表1原球茎增殖培养基

Tab.1PLB proliferation medium

编号培养基配方

1MS+6-BA1.0mg/L+NAA0.1mg/L[11]

2MS+KJ4.0mg/L+NAA0.2mg/L[19]

3

ZW+6-BA1.0mg/L+NAA0.5mg/L+

30g/L蔗糖[22]

其中,当激素中6-BA的质量浓度为1.0

mg/L,NAA的质量浓度为0.1mg/L时有利于白芨原球茎的增殖,而0.5mg/L的6-BA和0.1mg/L 的IBA有利于白芨原球茎的分化[28].

由于原球茎增殖时分割较难操作,也有很多研究者不进行原球茎的增殖而直接诱导丛生芽.2.3丛生芽增殖利用丛生芽途径进行繁殖的增殖系数大,且获得的试管苗在遗传上较稳定,不易发生变异[29].将种子萌发或增殖得到的原球茎、不定芽或截取实生小苗茎尖接种至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中,28d左右可获得大量的丛生芽[13].

诱导丛生芽增殖的基本培养基中MS,PT,Kyo-to效果要好,激素中6-BA和NAA对丛生芽的诱导都具有促进作用,但2,4-D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丛生芽增殖[28].袁宁等通过进一步的正交试验研究了6-BA和NAA共同作用时对丛生芽诱导增殖的最优浓度,利用Duncan新复极差法检验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增殖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MS +6-BA1.0mg/L+NAA0.15mg/L[15].

2.4生根诱导当幼苗长到约2.5 3.5cm时可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培养基选取1/2MS 作为基本培养基,同样生根过程中激素和添加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益于生根的培养基配方见表2.

表2生根诱导培养基

Tab.2Rooting medium

培养基

标号

培养基

配方

11/2MS+NAA0.5mg/L+香蕉泥75g/L[15]

2

1/2MS+NAA1.0mg/L+2.0g/L活性炭+

0.5mg/L KT[16]

3

1/2MS+NAA1.0mg/L+2.0g/L活性炭+

1.0mg/L GA[16]

4

1/2MS+NAA1.0mg/L+1.0mg/L GA+

200g/L番茄汁[22]

NAA有利于根的生长,且随其浓度的增加根的平均长度增加.香蕉泥、活性炭等添加剂也有增加根长的作用,而蛋白胨的添加则抑制了白芨的生根[15].田英翠等的实验表明番茄汁有利于根茎横向生长,而GA有利于根茎的伸长,两者结合则可以壮苗,总结各培养基的效果,1/2MS+NAA0.5

81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mg/L+香蕉泥75g/L是比较理想的选择[22].

2.5炼苗与移栽在白芨试管苗生根后长到3 5cm时可炼苗移栽.白芨试管苗的叶较薄,炼苗过程中极易脱水而使叶边缘焦枯,从而影响成活率,因此应保证在炼苗前期的空气湿度在80% 90%之间[19].一般的炼苗过程是将培养容器打开,于室内自然光照下放3d左右[9],然后取出小苗,用自来水冲净根上的培养基,移栽到经消毒的基质中,适度遮荫,保持一定的湿度.待组培移栽苗新叶展开和新根长出后,即可按常规管理.

3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3.1材料的选择实验表明,新鲜白芨的茎尖、块茎、侧芽以及幼根也都可以作为白芨组培的外植体.田英翠等用幼根[22]、何俊蓉等用块茎的顶芽[18]、余朝秀等用茎尖及侧芽[19]、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20]、韦卡娅等用块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的组织培养[21].在实验中,以侧芽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块茎好一些,主要因为侧芽的灭菌效果较好且恢复生长较快,但利用块茎培养可以使外植体的采集不受到季节的限制,即使在白芨的休眠期也可以培养[20],而侧芽一般选在3 5月份采集,能使培养过程中分化率较高而且受污染程度较小[21].总体上目前以块茎等为外植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一些,主要由于侧芽和块茎的数量有限且培养较为困难.

3.2消毒以侧芽或块茎做为外植体需要严格的消毒,余朝秀等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过程消毒的最佳方法,即首先用清水洗净侧芽和块茎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0.2%升汞表面消毒,侧芽消毒8min,块茎消毒12min.经灭菌后的侧芽和块茎用无菌水冲洗5 6次,即可切取培养[19].

3.3培养方法和步骤利用侧芽或块茎,以及茎尖和根尖等为外植体时,组织培养的程序与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培养的程序不经过原球茎增殖而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何俊蓉、余朝秀、石云平等由组织诱导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只需2个培养基即可[18-20].田英翠等的培养步骤则包括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幼苗分化以及诱导生根3个步骤[22].韦卡娅则只用1个诱导培养基[21].

3.4培养基和激素除田英翠和袁雄强采用ZW 培养基外,其他作者大多采用MS培养基,有的在诱导生根时用1/2MS培养基[22].何俊蓉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中,添加BA和NAA,在诱导根的培养基中,则添加BA,NAA和IAA[10];石云平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采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的BA和NAA[20].田英翠等在诱导原球茎中采用ZW+1.0mg/L BA+2.0mg/L NAA+10%椰子汁+2g/L CH+30g/L蔗糖,效果良好,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GA和番茄汁的效果好于不添加的,说明GA和番茄汁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22].

3.5炼苗与移栽与种子萌发得到的苗相似,幼苗长到3 5cm时可以炼苗和移栽.余朝秀的研究表明移栽的基质选取碎砖、蕨根、碎炭、粗椰糠混合基质或黄土-炭渣-椰壳(2?2?1)、珍珠岩-泥炭土(1?3)[19],以及袁宁等的实验中应用的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等都能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15].而移栽的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30],如在冬季炼苗则必须加温.

4前景展望

白芨的组培快繁技术大大缩短了白芨的繁殖周期,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生产的需要,近年来有关的研究更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在这些研究中,一般都讨论了培养基、激素及添加剂等,并分析了这些因素对组织快繁效率和效果的影响.总体来说定性的研究多,而对真正的产出率的考虑还不多.此外,目前各实验所用的白芨,均为就便取材的材料,没有经过很好的种质资源筛选.白芨要真正实现工厂化育苗和人工栽培,除需要在组织培养方面提高效率,拿出更加准确和有效的实验外,还需要有优选的种质资源作保障.这需要相关的研究与此配合.除此之外,白芨从种子萌发始至能够成药,需要约4a的时间[4],如何加快其生长速度尽早采收,也是关于白芨人工栽培中的一个努力方向.在兰科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一些研究偏向

914

第S1期管常东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于兰科植物共生菌的研究,根部的共生菌可以加快兰科植物的繁殖速度[31].而国内还很少做关于白芨共生菌的研究,因此,白芨根部共生菌的研究是白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目前,人工繁殖的白芨虽然在遗传本质上分析验证了它的分类地位和种类鉴定,但进一步分子方面的分析研究目前还没有,所以组培苗在药用价值上是否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

[2]顾观光(清).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3]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4]周至明,黄程生,彭丽丽,等.白及人工种植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29(1):7-8.

[5]张亦诚.白芨的生物特性及栽培技术[J].中药材,2007(10):45.

[6]韩学俭.白芨药用及其栽培技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4(10):31-32.

[7]陆善且.白及种植技术[J].种植园地,2008(29):4-5.

[8]郭顺星,徐锦堂.白及种子染菌萌发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J].植物学报,1990,32(8):594-

598.

[9]汪计珠.白及的组织培养[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2,(2):37.

[10]张丽霞,张明生,王玉芳,等.白芨快繁生物技术研究[C].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会

议论文.2007.

[11]吴华芬,姚宏,刘南祥,等.离体培养丽水野生白芨快速繁殖[J].北方园艺,2008,(6):180-18.

[12]杨俊慧,孟庆军,李建东,等.利用组织培养法繁殖白芨[J].山东科学,2002,15(1):13-16.

[13]彭丽丽,刘祥东,刘华,等.白芨的组培快繁[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3(5):65.

[14]付志惠,张建霞,李洪林,等.白及种子萌发与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

(1):80-82.[15]袁宁,何锐,李萍,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3):781-785.

[16]张燕,黎斌,李思锋.不同培养基上白芨的种子萌发与幼苗形态发生[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8):

1584-1589.

[17]郭顺星,徐锦堂.白及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紫萁小菇等4种真菌的关系[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92,14(1):51-54.

[18]何俊蓉,吴洁,阎文昭,等.白芨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C].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会

议论文.2007.

[19]余朝秀,李枝林,王玉英.野生白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7)

5:601-604.

[20]石云平,李锋,凌征柱.白芨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1):1408-

1410.

[21]韦卡娅,刘燕琴,秦静,等.白及组培外植体的筛选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8,5(10):13-14.[22]田英翠,袁雄强.白友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4:75-76.

[23]张建霞,付志惠,李洪林,等.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4):32-35.[24]赵仁全,罗光琼,张秀月,等.贮藏温度对白芨种子寿命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2007,35(4):104.[25]曾宋君,黄向力,陈之林,等.白及的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研究[J].中药材,2004,27(9):625-626.[26]孙长生,韩见宇,龙祥友.小白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453.[27]AMAKI W,HAGUCHI H.Effects of dividing on the growth and organogenesis of ptotocorm-like bodies in

Dori-aenopsis[J].SciHort,1989,39(1):63-68.[28]朱玉球,王雪根.黄花白芨组培快繁技术[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9,16(2):164-169.

[29]罗文秀,张寿文,李晓婷,等.白及快速繁殖的研究概况[J].中国现代中药,2007,9(11):36-38.

[30]蒙爱东.石斛试管苗快速繁殖研究概况[J].广西科学院学报,1996,l2(3/4):35-39.

[31]颜容.兰科植物菌根真菌的分类及其与共生植物间的营养关系[J].西部林业科学,2004,33(4):50-53.

02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Progress on rapi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Bletilla striata

GUAN Chang-dong ,YE Jing ,ZHEGN Xiao-jun ,CHEN Ting-ting ,MA Hai-y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00,China )

Abstract :Bletilla striata (Thunb.)Reichb.f.has a high medicinal and aesthetic value as orchid plant in natural state.It takes a long time for breed and the reproductive rate is very low ,which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large -scale production.Cultivation through tissue culture of Bletilla striata is a best way to get a large num-ber of healthy seedlings in a short time ,showing much greater effectiveness than culture of division propagation ,and in the way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rotection of wild Bletilla striata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we con-clude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Bletilla striata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Bletilla striata ;tissue culture ;medium ;hormone ;additives

1

24第S1期管常东等:白芨组织快繁育苗技术研究进展

控根快速育苗技术

控根快速育苗技术是一种以调控植物根系生长为核心的新型育苗方法,它由控根育苗容器独特的设计原理和专用育苗基质的科学配方,以及辅助控根培育管理技术组成。主要优点是生根快,生根量大,苗木成活率高,移栽方便,育苗周期均缩短50%左右,后期管理工作量减少50%~70% ,苗木侧根的总数量比常规育苗侧根增加20~30倍,市场销售价格是普通大田育苗的2~3倍,并且彻底解决了大苗很难四季移栽的难题,被赞誉为"可移动的森林"。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该技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目前在我国的各地苗木基地,也逐渐由地栽转为容器育苗。 控根快速育苗栽培技术: 1、栽植地的整理 为了保证栽植整齐、灌溉均匀、利于滴灌的铺设、载植前需要平整栽植地。 2、基质配置 在实际生产中、栽培基质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并应具备下列条件:来源广,成本较低,具有一定的肥力;理化性状良好、保湿、透气、透水;重量轻、不带病原菌、虫卵和杂草种子。 3、栽植

根据土球大小和苗木规格等情况确定控根容器的规格,一般情况下,控根容器的直径要比土球直径大30cm~50cm。栽植时容器底部先填部分基质,再把苗木放到控根容器内,边栽边提动然后压实,确保根系与基质结合紧实。基质不要过满,基质离容器上边缘5cm左右,以便浇水。 4、支撑固定 容器苗的根系主要集中于容器内,且高出地平面,苗木根系自身不足以固定苗木,特别是有大风的地方。 5、灌溉 由于基质高于地面,用水量一般要大于地栽苗。控根容器苗浇水次数、浇水量要随季节、天气、基质类型、苗木生长情况等灵活掌握。浇水要浇透,避免上湿下干。苗木新栽入控根容器一段时间内,需水量较大,由于控根容器四周都有通气孔,加上基质透水性强,新栽苗木要连续数天浇水,夏天6月~8月15日隔2~3天就要喷1次水,阴雨天除外。最好利用滴灌的方式进行灌溉,苗子长势很好。控根容器育苗是在根系受限的体积内进行育苗,基质集中于小范围的封闭式容器内,从外部土壤中吸收到的养分较少,主要靠人工施肥来补充营养,因此在日常养护中通常推荐使用的是液体肥料。 6、病虫草害防治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植物组培培养基的成分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满足不同材料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在离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种类植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种植物不同部位的组织以及不同培养阶段对营养要求也不相同。筛选合适的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基的主要成分是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碳源、有机添加物、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凝胶剂。一些组织可以生长在简单的培养基上,这些培养基只含无机盐和可利用的碳源(蔗糖),但大多数组织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物质,而且经常还将一些复合的营养物质加入到培养基中,这种由“化学定义”的化合物组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人们已设计了许多培养基用于特殊组织和器官的培养。 怀特培养基是最早的植物组织培养基之一,最初作为根培养的培养基。为了诱导培养组织器官发生和再生植株,广泛使用含有大量无机盐成分的MS(Murashige和Skoog,1962)和LS(Linsmaier 和Skoog,1965)培养基。原本为细胞悬液或愈伤组织培养而设计的B5培养基,经过改良后,被证实有利于原生质体培养。同时,B5培养基也被用于诱导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尽管Nitshch(1969)为花药培养设计的培养基仍然使用频繁,但另一个称为N6的培养基,专门用于禾谷类花药培养和其他组织培养。类似的,N6培养基越来越多地

用于大豆、红三叶草和其他豆科植物的培养。该培养基营养成分促进胚性细胞和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快速生长。使用这些培养基成功的原因很可能是营养元素的比例和浓度基本上满足不同培养体系中细胞或组织生长和分化的最适需要。 植物组织培养基中无机和有机成分的浓度用质量浓度(mg/L 或ppm,但现在习惯用mg/L)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表示。按照国际植物生理学协会的推荐,应该用mol/L表示大量营养元素和有机营养成分浓度,用μmol/L表示微量营养元素、激素、维生素和有机成分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的优点是,每一种化合物每一摩尔的分子数是常数,所以按照特定培养基配方配制培养基时,无论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为多少,原物质的量浓度都可以使用。但是,用质量浓度来表示浓度的话,就不能不考虑无机盐化合物的水分子数目了。 1、水分 水分是植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切代谢过程的介质和溶媒,在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配制培养基母液时要用蒸馏水或纯水,以保持母液及培养基成分的精确性,防止储藏过程中发霉变质。研究培养基配方时尽量用蒸馏水,以防成分的变化引起不良效果。而在大规模工厂化生产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常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如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氯和其他离子,最好将自来水煮沸,经过冷却沉淀后再使用。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种植可行性分析及计划书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块茎为我国传统中药,白及花色艳丽,也是一种很好的景观植物,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市场对白芨的需求十分旺盛。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遭到过度采挖,导致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 由于白芨野生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白芨的人工繁育在技术上还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几年才刚刚开始,市场上商品紧缺,价格暴涨就成了必然的趋势。云南天鸿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人工繁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白芨的突破,产量提供和人工大面积的种植已经开始,得到了广大白芨种植户的推崇; 一、白及生存条件及商品生产所具有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及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

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及高33厘米以上。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12月倒苗。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成熟的白芨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庆幸的是,有企业在人工繁育上面突破了这个局面,例如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首选发起白芨人工产业化种植的首家白芨组培和人工种植的企业,目前在贵州云南四川推广,开发了很多大面积的人工种植白芨种植基地。实现了白芨人工组培苗种植的先河;告别了传统的分株切块繁殖方式的种植,从而解决了白芨传统用块种植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的种植模式。 白芨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贵州中科农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白芨新一代组培苗种植的研究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3、白芨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3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6个,第四年再增长12个,是典型的成倍繁殖方式。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三年年。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及假鳞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1.材料的选择 实验表明,新鲜白芨的茎尖、块茎、侧芽以及 幼根也都可以作为白芨组培的外植体。田英翠等 用幼根、何俊蓉等用块茎的顶芽、余朝秀等用茎 尖及侧芽、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韦卡娅等用 块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的组织培养。在实验中, 以侧芽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块茎好一些,主要 因为侧芽的灭菌效果较好且恢复生长较快,但利 用块茎培养可以使外植体的采集不受到季节的限 制,即使在白芨的休眠期也可以培养,而侧芽一般选在3~5月份采集,能使培养过程中分化率较高而且受污染程度较小。总体上目前以块茎等为外植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一些,主要由于侧芽和块茎的数量有限且培养较为困难。 2.消毒 以侧芽或块茎做为外植体需要严格的消毒,余朝秀等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过程消毒的最佳方法,即首先用清水洗净侧芽和块茎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0.2%升汞表面消毒,侧芽消毒8min,块茎消毒12min。经灭菌后的侧芽和块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切取培养。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利用侧芽或块茎,以及茎尖和根尖等为外植体时,组织培养的程序与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培养的程序不经过原球茎增殖而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何俊蓉、余朝秀、石云平等由组织诱导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只需2个培养基即可。田英翠等的培养步骤则包括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幼苗分化以及诱导生根3个步骤。韦卡娅则只用1 个诱导培养基。 4.培养基和激素 除田英翠和袁雄强采用ZW培养基外,其他作者大多采用MS培养基,有的在诱导生根时用1/2MS培养基。何俊蓉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在诱导根的培养中,则添加6-BA,NAA和IAA;石云平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采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田英翠等在诱导原球茎中采用ZW+1.0mg/L 6-BA+2.0mg/L NAA+10%椰子汁+2g/L CH+30g/L蔗糖,效果良好,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GA3和番茄汁的效果好于不添加的,说明GA3和番茄汁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 5.苗与移栽 与种子萌发得到的苗相似,幼苗长到3~5cm时可以炼苗和移栽。余朝秀的研究表明移栽的基质选取碎砖、蕨根、碎炭、粗椰糠混合基质或黄土-炭渣-椰壳(2:2:1)、珍珠岩-泥炭土(1:3),以及袁宁等的实验中应用的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等都能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而移栽的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如在冬季炼苗则必须加温。

山杏快速育苗技术

山杏快速育苗技术 摘要从种子品质鉴定、种子催芽、育苗地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山杏快速育 山杏(P.armeniaca L.var.anus Maxim.)为蔷薇科、杏属、杏的变种,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属深根强阳性树种,芽有早熟性,萌芽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适合在北方地区生长,是荒地造林、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同时山杏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山杏核可以用于加工食品、饮料、榨油等,因此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特别是在乌鲁木齐县甘沟乡,近几年随着农村种植制度改革的实施,山杏已经成为发展杏树产业主要砧木树种,山杏种子育苗也受到了众多的育苗单位和农民的普遍重视。山杏育苗虽然比较简单,但有几个关键环节如掌握不好,也往往造 成育苗失败。根据本地区2007年育苗实践,现将主要技术环节总结如下。 1种子品质鉴定 成熟的山杏种子一般外表呈黄褐色,砸开后种仁饱满无皱,颜色新鲜,子叶呈乳白色,种子的出仁率可达35%~45%,而抢青采摘的山杏种子外表呈白色或黄白色,砸开后,种仁较扁,褶皱较多,出仁率一般在10%~20%。针对晾晒及贮藏不好发霉的种子,砸开后可以发现绿色或黑色的菌丝,子叶呈黄白色、黄色,甚至个别种仁呈黑色。种子的千粒重随品种及生长环境的差异而不同,最低的在380g以下,一般俗称为珍珠核,而较大的山杏核千粒重可达1.2kg以上。由于山杏种子具有很长的休眠期(80d左右),因此无法通过发芽试验来检验其发芽能力,但可以用染色法来测定其生命力,其结果与发芽试验测定的结果相近。具体办法:用化学试剂2,3,5-三苯基氯化(或溴化)四唑配制0.5%四唑溶液,将杏核砸开取出杏仁用温水浸18h,除去种皮再浸水5h以上,然后取出放入配置好的四唑溶液中,置黑暗处保持30~35℃浸3~4h,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子叶展开观察染色情况,如果胚、胚芽或胚根与胚茎的大部分或胚茎的中间部分没被染色则认定为无生命力种子,如果只有胚根的尖端部分或1/3子叶顶部部分未被染色,其余均被染色,则认定为有生命力的种子。一般要求山杏种子中有生命力的要占80%以上。 2种子催芽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条件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温度、光照、湿度等各种环境条件,培养基组成、PH值、渗透压等各种化学环境条件都会影响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和发育。 一、温度(temperature) 因为温度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所以植物组织培养在最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分化才能表现良好,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都是在23~27℃之间进行,一般采用 25±2℃。低于15℃时培养,植物组织会表现生长停止,高于35℃时对植物生长不利。但是,不同植物培养的适温不同。白鹤非的最适温度是20℃、月季是25~27℃、番茄是28℃。温度不仅影响植物组织培养育苗的生长速度,也影响其分化增殖以及器官建成等发育进程。如烟草芽的形成以28℃为最好,在12℃以下,33℃以上形成率皆最低。 不同培养目标采用的培养温度也不同,百合鳞片在30℃以下再生的小鳞茎的发叶速度和百分率比在25%以下的高。桃胚在2~5℃条件进行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有利于提高胚培养成活率。用35℃处理草莓的茎尖分生组织3~5d,可得到无病毒苗。 二、光照(light) 组织培养中光照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主要表现在光强、光质、以及光照时间方面: 1、光照强度(light intensity) 光照强度对培养细胞的增殖和器官的分化有重要影响,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光照强度对外植物体、细胞的最初分裂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较强,幼苗生长的粗壮,而光照强度较弱幼苗容易徒长。 2、光质(light wave) 光质对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组织的增殖以及器官的分化都有明显的影响。如百合珠芽在红光下培养,8周后,分化出愈伤组织。但在蓝光下培养,几周后才出现愈伤组织,而唐菖蒲子球块接种15天后,在蓝光下培养首先出现芽,形成的幼苗生长旺盛,而白光下幼苗纤细。 3、光周期(light period) 试管苗培养时要选用一定的光暗周期来进行组织培养,最常用的周期是16h的光照,8h的黑暗。研究表明,对短日照敏感的品种的器官组织,在短日照下易分化,而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的种植技术 白芨是兰科白芨属植物,它的块茎可入药,止血效果极好,有极强的凝血的作用,可以在外科手术中代替血浆食用。它在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皆有种植,那么白芨该怎么种植呢?下面一起来来来吧。 1、选地整地 白芨适应力强,对于土壤无特殊的要求,它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种植时宜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腐殖质的沙质土壤。选好地块后,将其翻耕20cm以上,在施用厩肥和堆肥做基肥,每亩施入1000公斤,如果没有农家肥,也可用复合肥和有机肥代替,每亩施用100公斤有机肥和50公斤的复合肥。施肥后将其和土壤搅拌均匀,种植前浅耕一次后耙细整平,做1.5米宽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及可用种子和块茎进行繁殖,但是播种较难,成活率较低,而块茎繁殖较易,所以生产时大多使用块茎繁殖。块茎繁殖一般在9-11月时,将白芨挖出,选择大小中等、无病虫害的块茎,要求每块要带有一至两个芽眼,使用草木灰搅拌后即可栽种。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cm开沟,沟深5-6cm即可,栽种时将块茎按10cm的株距放入沟内,要求芽眼向上,填土压实,浇水盖草即可。

3、田间管理 在白芨出苗后,要做好除草工作,白芨苗期管理对于除草极为重视,杂草会影响到幼苗的生长,除草时最好受到拔草。除草后要结合幼苗生长状况以及土壤的疏松情况,及时中耕及时中耕松土,不管是中耕还是除草,一定要浅锄,以免伤害到根系。

4、肥水管理 白芨是喜肥植物,它的肥水管理关系到它的产量,一般每月要施肥一次,每次施肥时不宜过浓,可采用肥料兑水稀释后喷施或浇施的方法,能促进根系对于肥料的吸收,提高肥料利用率。在7-8月后,植株停止生长进入到休眠期,这时要停止施肥,但要注意杂草和病虫害的危害。而水分管理,白芨是喜阴植物,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尤其在7-9月时,要早晚各浇水一次,但同时它也怕涝,所以在雨季要注意排水,以免烂根。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设计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原代细胞培养和传代培养的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 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 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 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0~60分钟。 4. 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 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 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 (500~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 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O3调整。 8. 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 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3块为止。 2. 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 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 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慢慢覆盖附于瓶地上的组织小块。置温箱中静止培养。待细胞从组织块游出数量增多后。再补加培养液。

最全的植物快速育苗扦插生根繁殖技术

最全的植物快速育苗扦插生根繁殖技术 1】.全光照喷雾扦插快速育苗技术;全光照喷雾扦插 育苗技术是近代发展最快的先进快速育苗技术,已成为植物无性繁殖和工厂化育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的概述 植物无性繁殖可以使繁殖的植株保持其母本的全部遗 传性状,因此无性繁殖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林木、果树、花卉和蔬菜等生产中。无性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压条、分株和组织培养等。其中扦插育苗最为方便,成苗快,成本低,所以能扦插繁殖的植物一般不采用其他无性繁殖方法。 硬枝扦插繁殖是最为传统和简便的无性繁殖方法,能满 足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需要。但硬枝扦插育苗只使用于少数容易生根的树种,而大部分树种生根困难。然而,嫩枝扦插方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难生根树种的扦插成活率,逐渐成为扦插研究的方向。嫩枝扦插是在生长季节采取木质化程度较低(半木质化)的带叶嫩枝进行扦插,因为嫩枝扦插穗条比较幼嫩,内源生长促进物质较多,制物质较少,细胞分生能力强,所以生根容易;带叶扦插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提供生根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而且可以合成内源生长素刺激生根;另外生长季节气温较高,利于插穗迅速生根。 带叶嫩枝扦插对环境条件要求很高,必须创造一个适宜 的高湿环境,才能保证插穗在生根前不失水萎蔫和腐烂。创造环境有多种方法,为了控制插条失水保持水分平衡,以前生产中带叶嫩枝扦插一般在塑料大棚或小拱棚内进行,保湿效果较好,但在生长季节这种密闭的插床温度很高,容易灼伤插穗,这就需要遮荫和经常地通风、浇水,遮荫后的低光照减弱了插条的光合作用,而高温下插条的呼吸强度却很高,碳水化合物积累很少,这就影响了生根速度。另外,高温高湿、低光照和通风不良易造成霉菌滋生,影响扦插成活。利用这种方法进行带叶嫩枝扦插虽然不需特殊的设备,但管理上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失败,而且育苗工作量大,培育时间长,效率低,

60万白芨实施方案

项目类别:绩效考核 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 核项目 实 施 方 案 申报单位(盖章):XXXXXXX公司 实施单位(盖章):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主管部门(盖章):XXX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〇XXXXXXX年XXXXXXX月

目录 摘要 (2) 一、项目概况 (3) 二、编制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依据和基本原则 (4) 三、项目建设内容 (5) 四、项目投资预算 (8) 五、项目利益联结机制 (9) 六、组织保障措施 (10) 七、效益分析 (10) 八、风险及对策 (11) 附件: 1、项目实施部分图片 2、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利益联结贫困农户扶贫资金入股流动股权证 3、扶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及利益联结承诺 4、XXXX2014年中药材(白芨炼苗基地建设)扶贫绩效考核项目实施合同

摘要 项目名称:XXXX2016年中药材(白芨种植)扶贫绩效考核项目 建设内容:白芨种植400亩, 实施地点:XXXX县XXXXXXX镇东坡村坡地坪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期限:12个月(2016年4月-2017年4月) 项目投资:总投资871.87万元,其中申请扶贫绩效考核资金64万元,企业自筹1136万元。 项目预期效益:项目建成后预计四年后产白芨8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6800万元;可带动约300户农户发展白芨,年户均增加收入1.2万元以上,基地常年用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20个以上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在家就业的机会;项目实施覆盖利益联结贫困农户64户280人,通过项目带动,促进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项目联系人:XXXXXXX 联系方式:(手机:XXXXXXX) 项目主管部门:XXXX扶贫开发办公室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实施部门:XXXXXXX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项目技术依托部门:XXXXXXX医药产业办 负责人:XXXXXXX电话:XXXXXXX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区自然经济基本情况 XXXXXXX处于黔中丘原向黔东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点总结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点总结 来源:沙加2009-7-2 10:18:35 人气:970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与植物组培快繁(plant tissue culture)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的先进性,及其在技术生产运用中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用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作为繁殖单位材料,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营养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完全离开组培大楼和全部试管快繁的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也低。 二、在独创的简易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包括极端温度:低温-35度和高温42度)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该技术育苗较少受季节影响,一年365天均可接种繁殖。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极大的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三、普及率高。普通人员每天(8小时)可接种3000-5000个单位材料。一个培养四个月的生产技术工人每月可成功培育单一植物品

种30,000-10,0000株纯种苗。对人才素质要求适应性极广,生产技术易于推广;二是个人操作速度比组织培养快繁和常规育苗快得多,当达到一定育苗规模以上时,生产投资效益比可达1:5-1:10以上。它非常节约植物种质材料,一天就可以接种数十万株至上百万株(这是组织培养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想象的事),易于大面积快繁各种苗木。,易于大面积育苗产业化规模快繁各种种苗。 四、操作步骤少,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经特殊培训较容易掌握,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适宜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普通人员可参加快繁全部生产操作,且速度极快,成苗时间时间短,极大的节约了综合生产成本和提高了人员的生产效率。一次性投入少、成本低、劳动效率极高.极大地节约了人工开支和提高了育苗生产效率。 五、技术可操作性强,易于产业化。每个经过培训合格的生产技术骨干,针对不同植物每月可生产管理3-20万株苗木,每个训练4个月以上的普通人员人年均可产出30-100万株合格种苗。创经济效益极高。现在在产业化发展中已出现了许多年产量达千万株以上的项目基地。 六、获得完整再生植株速度快,繁殖速度快。育苗成活率高达85%--100%。根系发达,一般3-6条根,多的达30-40条根。生根时间短,大多数植物。从接种第一天算起,经过15-60天生根、发芽、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炼苗即可出圃。真正实现了高效快繁。每一再生植株每15-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数为2-15倍。具有在原种植物数量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的显著特点。这一点同于植物组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

常规细胞培养方法(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初代培养 原理 将动物机体的各种组织从机体中取出,经各种酶(常用胰蛋白酶)、螯合剂(常用EDTA)或机械方法处理,分散成单细胞,置合适的培养基中培养,使细胞得以生存、生长和繁殖,这一过程称原代培养。 仪器、材料及试剂 仪器:培养箱(调整至37℃),培养瓶、青霉素瓶、小玻璃漏斗、平皿、吸管、移液管、纱布、手术器械、血球计数板、离心机、水浴箱(37℃) 材料:动物组织块 试剂:1640培养基(含20%小牛血清),0.25%胰酶,Hank′s 液,碘酒 初代消化培养法

1.准备:取各种已消毒的培养用品置于净化台面,紫外线消毒20分钟。开始工作前先洗手、75%酒精擦拭手至肘部。 2.布局:点燃酒精灯,安装吸管帽。 3.处理组织:把组织块置于烧杯中,用Hanks液漂洗2~3次,去除血污;如怀疑组织可能污染,可先置于含有青链霉素的混合液中3 0~60分钟。 4.剪切:用眼科剪把组织切成2~3毫米大小的块,以便于消化。加入比组织块总量多30~50倍的胰蛋白酶液,然后一并倒入三角烧瓶中,结扎瓶口或塞以胶塞。 5.消化:或用恒温水浴,或置于37℃温箱消化均可,消化中每隔20分钟应摇动一次,如用电磁恒温搅拌器消化更好。消化时间依组织块的大小和组织的硬度而定。 6.分离:在消化过程中见消化液发混浊时,可用吸管吸出少许消化液在镜下观察,如组织已分散成细胞团或单个细胞,立即终止消化,随即通过适宜不锈钢筛,滤掉尚未充分消化开的组织块。低速(500 ~1000转/分)离心消化液5分钟,吸出上清,加入适量含有血清的培养液。

7.计数:用计数板计数,如细胞悬液细胞密度过大,再补加培养液调整后,分装入培养瓶中。对大多数细胞来说,pH要求在7.2~7. 4范围,培养液呈微红色,如颜色偏黄,说明液体变酸,可用NaHC O3调整。 8.培养:置于36.5℃温箱培养,如用CO2温箱培养,瓶口需用纱布棉塞或螺旋帽堵塞,纱布塞易生霉菌,每次换液时需要换新塞。 初代组织块培养法 1.剪切:把组织小块置于小烧杯或青霉素小瓶中,用Hanks液漂洗二三次以去掉表面血污,吸静Hanks液,用眼科剪反复剪切1mm 3块为止。 2.摆布:用弯头吸管吸取若干小块,置于培养瓶中,用吸管弯头把组织小块摆布在培养瓶底部,小块相互距离以0.5cm为宜,每一2 5ml培养瓶底可摆布20~30块。 3.轻轻翻转培养瓶,另瓶底向上,注意翻瓶时勿另组织小块流动,塞好瓶塞,置36.5℃温箱培养2小时左右(勿超过4小时),使小块微干涸。 4.培养:从微箱中取出培养瓶,开塞,46度斜持培养瓶,箱瓶底脚部轻轻注入培养液少许,然后缓缓再把培养瓶翻转过来,让培养液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植物组织培养MS培养基配方 (一)母液配制与保存 配制培养基时,如果每次配制都要按着杨成分表依次称量,既费时,又增加了多次称量误差。为了提高配制培养基的工作效率,一般将常用的基本培养基配制成10~200倍,甚至1000倍的浓缩贮备液,即母液。母液贮存于冰箱中,使用时,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进行稀释混合,可多次使用,并在配制较多数量的培养基时,降低工作强度,也提高试验的精度。 基本培养基的母液有四种:大量元素(浓缩20倍),微量元素(浓缩100倍),铁盐(浓缩200倍),除蔗糖之外的有机物质(浓缩100倍) 1大量元素 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要分别称量,分别溶解,在定容时按表1中的序号依次加入容量瓶中,以防出现沉淀。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存。 表1大量元素母液(配1L20倍的母液) 序号成分配方浓度/(mg.L-1)称取量/mg 配1mL培养基吸取 量/mL 1 硝酸铵NH4NO3 1650 33000 50 2 硝酸钾KNO 3 1900 38000 3 磷酸二氢钾KH2PO 4 170 3400 4 七水合硫酸镁MgSO4.7H2O 370 7400 5 氯化钙无水CaCl2 440 6644 2微量元素母液 在配制微量元素母液时,也应分别称量和分别溶解,定溶时不分先后次序,可随意加入溶量瓶中定容(表2),一般不会出现沉淀现象。倒入磨口试剂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可常温保存或放入冰箱内保有存。 表2微量元素母液(配制1L100倍母液) 成分配方浓度/(mg.L-1) 称取量/mg 配制1L培养基吸取 量/mL 碘化钾KI 0.83 83 10 硫酸锰MnSO4.H2O 22.3 2230 硼酸H3BO3 6.2 620 硫酸锌ZnSO4.7H2O 8.6 860 钼酸钠Na2MoO4.2H2O 0.25 25 硫酸铜CuSO4.5H2O 0.025 2.5 氯化钴CoCl2.6H2O 0.025 2.5 3铁盐母液 由于铁盐无机化合物不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只有基螯合物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因此需要单独配成螯合物母液表3)。 配制方法:称取5.56g硫酸亚铁和7.46g乙二胺乙酸二钠,分别用450ml的去离子水溶解,分别适当加热不停搅拌,分别溶解后将硫酸亚铁溶液缓缓加入到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中,将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最后用去离子水定溶于1000mL,倒入棕色贮液瓶中,贴好标签和做好记录后放入冰箱内保存。

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技术

中药材白芨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 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9--11 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 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 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 的很快,进行除草。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追肥。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白芨不仅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其外形美观,花色艳丽,也是很好的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白蓝黄粉等多个色系,可栽培与室内或庭院,都是很好的装饰植物。白芨的花序呈轴状,少数为Z字状。白芨种 植技术讲究的是施肥和松土,白芨喜肥,块根肥大,若不注意保持 根部透气良好很容易引起烂根。 白芨的块根常被磨为粉状作为生药,生药呈淡黄色,遇碘变蓝。白芨种植技术并不难,于是不少家庭选择种植,一来气外表美观, 再者其根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本草纲目》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26990214 课程名称: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英文名称:Cell and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授课对象:统招硕士 开课院系:基础医学院 开课教研室:病理学与法医学教研室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20 ) 学分:0.5 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选修课/专业课) 选用教材:自编教材《组织细胞培养技术》 主要参考书:⑴鄂征主编. 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⑵施新猷主编.实验动物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大纲编写人员:张宏颖副教授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组织和细胞的技术方法,被培养的组织和细胞也是实验研究的对象。本课程是医学临床与基础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公共选修课程之一,在医学各专业高级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程系统介绍了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操作程序和关键技术,及其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发展动态;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及前景展望。旨在提升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本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适应未来学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系统地论述了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简要介绍了转基因动物技术及应用。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组织细胞培养的操作过程,了解各种操作的基本原理;有判定细胞生长好坏和是否发生污染的能力;熟悉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和与此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细胞培养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进展,了解转基因动物技术的概念、研究进展、技术方法、建立方法、应用,并能自行根据需要设计实验,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科研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系统利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4.5学时) 目的与要求 1、掌握组织培养基本概念;了解对组织培养的评价;熟悉对组织培养工作者的要求和工作方法。 2、了解体内外细胞的差异与分化;掌握培养细胞形态分类及培养细胞的大体形态;熟悉组织培养 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3、熟悉培养细胞生存环境和条件。

杏快速育苗技术

杏快速育苗技术 杏树的育苗方法通常是第一年培育砧木,第二年嫁接,第三年春出圃,嫁接方法多数采用“T”形芽接和枝接的方法,由于杏树不易离皮,含单宁较多,易使切面形成黑色的隔离层,阻碍树体营养往芽片流动,影响嫁接成活。1998年—2001年夏,我们对杏树育苗嫁接进行了广泛实验,摸索出了一套快速育苗而又能提高成活率的方法,总结如下。 一、砧木苗培育 1、苗圃的选择与整地 苗圃地应选择灌水、排水条件良好,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为宜。盐碱化较强、前茬作物是果园或果树苗圃的土地不能用于育苗。土地要及时平整,全面翻耕,同时结合深翻、整地每667m2施入农家肥3000—4000公斤,另外,还可加入1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土壤须彻底消毒,然后灌水,深耕,细耙作床。 2、砧木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杏苗以用山杏砧木最好,也可用普通杏作砧木。杏种子从成熟到发芽需经过后熟阶段解除休眠,才能发芽。由于杏种子种壳坚硬,不易吸水,故播前需要经处理,种子经浸水种皮软化,种子吸水膨胀,促进物质转化,促进胚的发育。 (1)沙藏层积处理,少量种子可用木箱、竹筐,大量种子可选择地势较高,通风好,背风向阳、不易积水的地方,挖深80cm,宽100 cm,长度视种子数量而定的沟,沟底铺一层10 cm的半湿河沙(即河沙持水量60%左右或以手握可成团又不滴水)。然后将种子与半湿河沙1:3的比例放入沟中,或一层种子一层半湿河沙,每层种子厚度超过8 cm,种子填至距地面20 cm,最后填盖河沙至略高于沟平。层积沙藏沟内温度保持0—5°C ,河沙的湿度保持持水量的60%左右。为防止种子发霉可在沟内隔50 cm立一个芦苇把或秫桔把,层积的时间为70—90天,(巴州地区可在前一年12月底至1月初开始催芽,3月20日播种)。当距播种期约15天左右,如果绝大部分杏核还没有裂开,可将杏核放置在温室内或温暖向阳的地方,保持湿度,加温催芽,最佳状况为播种时有70%以上的杏核“张嘴”、“吐白”。 (2)快速催芽法:如种子来不及沙藏,又要按时春播,可采用此法,在播前20天,把杏种倒入80°C 左右的水中,边倒边搅拌,约30分钟后捞出,倒入冷水中浸泡48小时,每24小时换一次水,捞出后与2—3倍种子量的半湿河沙(河沙持水量60%左右)搅拌在一起,保持湿度于25°C —30°C 条件下进行高湿催芽,约待70%的杏核裂嘴时即可播种。 (3)破壳快速催芽法:经实践证明,此法对杏、桃、红枣等硬壳种子催芽具有催芽快,生长整齐的良好效果。在播前一周将杏种子用专用破壳机械破壳,筛除碎壳及少量破损种仁,然后把种仁倒入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种仁后,与1—2倍种子的半湿河沙(河沙持水量60%左右)搅拌在一起,保持湿度,置25°C —30°C 条件下进行高温催芽,待50%的杏仁“吐白”时,即可播种。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浅论白芨的种植前景与高效栽培技术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白芨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白芨属于野生材料,在多用途、药量多的经济背景下,一般的野生资源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基本要求。由于之前对野生白芨资源的过度采摘,导致其数量骤然减少,造成社 会需求与供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对此本文将基于白芨种植的重要性,对其高效 栽培技术以及种植前景展开分析讨论,以期能给读者带来借鉴参考。 关键词:白芨种植前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分析 引言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市场对白芨 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野生白芨由于过度采挖,导致其野 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据统计,我国 目前白芨的需求量比20年前增长了5~10倍,需求达到数千吨,因此白芨有很好 的种植前景。目前,广西境内的桂林、河池、百色、贺州等地均有种植。 1白芨种子的采摘时间及注意事项 果荚采摘时,挑选形状饱满,色泽光洁的果荚。长江中下流域在处暑与白露 之间采摘白芨果实。原因是果实采摘过早,其果荚内的种子成絮状还未完全分离,难以播洒;采摘过晚,果荚容易裂开,无法对果荚进行消毒,也就失去了做组织 培养的价值。果荚内没有完全成熟的种子也可以在培养基上成活。 2白芨种植的发展前景探究 白芨是我国濒危植物之一,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所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类型。所以考虑到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实际,将白芨的用途进行开发,不仅仅限制在临 床医药,还会在高级陶瓷、橡胶制品、黏合剂、纺织等诸多领域应用。对于种植 地区农户来讲,白芨的大范围种植是提升收入的有效途径,人工高效的栽培技术 应用,能够给不同的行业或产业提供基础材料,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健康也是极 为有利的。 3白芨栽培技术 3.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排水 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公斤,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再翻地使 土和肥料拌均匀。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3.2追肥及灌溉 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肥沃的生长环境。由此,在白芨种植中, 应做好及时追肥作业,可选择腐熟农家肥,保证施肥频次为2-3次。同时,在白 芨叶片之上,可每个月定期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通常情况下,在八月后,若要 执行中耕除草作业,就可结合追肥需求,对农家肥执行覆土作业,并将之压入厢面,使白芨充分吸收养分,进而促进白芨块茎的萌芽与膨大。在白芨休眠期,应 注意规避田间杂草生长问题。依据白芨生长习性,应为白芨提供潮湿的生长环境。因此,在白芨种植中,对于种植地,应始终土壤的湿润度,并在干旱之时做好灌 溉作业。在夏天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严重,应在早晚期间各浇一次水。 探析白芨根系的常见病害,应包括烂根病,且该病害一般发生于大雨期间。由此,在大雨期间,应及时做好排水作业,切实保证疏水沟畅通无阻。 3.3遮阴棚的搭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